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个子品类在不同级别城市的发展程度有所差异。成熟度更高的牛奶饮品和瓶装水在各级城市的发展较为均衡;而对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和运动饮料而言,三四线城市的中重度(每月6次或以上)饮用率明显低于一二线城市,预示着这些子品类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对这些子品类的品牌来说,经营三四线市场的能力将是一项关键的竞争力。
牛奶/乳饮料:伊利和蒙牛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在液态奶市场,伊利和蒙牛这两个拥有奶源优势和知名品牌优势的巨头几乎占据了3/4的市场,这两家企业在三四线城市的表现更好,占据80%左右的市场。而处在第三位的光明,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6%和13.1%,而三四线城市的占有率只有7%左右。
瓶装水:农夫山泉的表现抢眼,相对第二阵营的康师傅和娃哈哈有较大优势。农夫山泉在瓶装水市场处于市场领导地位,整体认可度为46.2%,该品牌瓶装水的市场认可度高,在一二线城市的表现尤其强势(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4%,三四线城市市场占有率40%左右);康师傅和娃哈哈处于瓶装水的第二阵营,整体认可度为21.6%和16.1%;其中娃哈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四线城市(17.8%和27.5%)。
果汁:市场集中度略低,汇源占据相对优势。果汁市场的集中度相对其他几个子品类略低,以纯果汁产品为主的汇源是该市场的领导品牌,其最常饮用率达到了30.5%;以鲜橙多为代表的统一果汁饮料和可口可乐的果汁饮料(二者均为非纯果汁产品)也有较好的表现,为17.5%和17.1%。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设备;应对策略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的不断发展,医生判断病人病情的望、闻、问、切需要借助高科技的医疗设备来完成。医疗设备虽然没有主观能动性,但高科技医疗设备相比于人类而言,拥有较高的客观性、准确性。鉴于此,我们国家很多医院也不惜花费重金引进了大量的高端医学设备,这一举措有利于提升医院医疗工作效率,增强对症下药的针对性,从而更好的救死扶伤,服务社会。
但目前许多医院存在着"重引进,轻维护"的错误管理理念,造成医院医疗器械故障频出,同时又由于医院设备科又存在医疗设备维修水平欠佳,医疗设备供应商垄断经营,技术壁垒等原因,造成医疗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医院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的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该问题必须及时得到解决。
1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大致存在者三种主要的维修模式:
1.1自我维修为主,供应商维修为辅[1] 这种维修模式要求医院设备部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行业素质,并且拥有较大的工作积极性,能不但学习跟得上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医院管理层必须对设备科加以重视,否则要求设备科能够留住人才简直痴人说梦。
1.2依靠市场,托管维修 通常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确能够降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前提是,维修技术对于市场的门槛不高,而现代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已经远远超出大多数社会单位维修范围,特别是在供应商实行技术壁垒,以实现垄断的情况下。
1.3供应商维修为主,自我维修为辅 该模式下,医疗设备供应商的主动权过大,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维修时间限制非常严格,从设备停运到正常运行的时间间隔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而供应商的业务重点往往放在销售环节,对于售后维修往往不太重视,这就导致了这种模式下供应商和医院的矛盾。
从以上三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只有放眼整个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将医院、供应商、社会维修机构协同考虑,才能找出真正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窘境的原因。以下在了解医院设备维修三大模式基础上,从医院、供应商、社会维修单位三个角度分析,找出致使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原因。
从医院角度来讲:首先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使得整个医院没有形成维护医疗设备的风气。医疗设备十分精密,只有经常性地进行预防性保养和针对性维护,才能保证设备一直处于高精度的运行状态,同时也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此外,大多数医院的设备维护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将自己定位为医院的边缘人员,设备出问题时,只是走走形式检查一下,修不好就直接上报上级,返厂修理。这种工作态度极大的影响了医疗设备维修效率,给医院乃至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当然员工积极性丧失也和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有关。
从供应商角度来讲:医疗设备供应商是设备的生产者,消费者(医院)购买的不仅仅是医疗产品,还包括售后服务,为医院提供保养和维护培训以及产品维修是医疗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但国内,大多数设备供应商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这也是影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原因。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市场的竞争机制能使得市场中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市场化,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我国部分医院也在这方面有所尝试,但结果往往令医院管理者不甚满意。原因在于,医疗设备维修的技术和安全门槛过高,利润吸引力不足以是人们越过医疗设备维修的门槛。因此社会上能够承包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社会单位较少,竞争偏小,加之政府对此行业监管不力,该行业市场秩序十分混乱,大多数医院不敢轻易将关系到生命健康的医疗器械交给得不到保障的市场。
2针对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的应对策略
通过面对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医院、市场、供应商三个方面,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的解决问题。以下是应对策略:
2.1重视设备维护,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木桶的装水量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现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医院设备维护俨然已经成为限制医院提升医疗效率,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短板,医院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医院设备保养、维护和维修的重视,这样才能从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设备维修问题。首先管理者应当通过开会研讨、集中宣传在医院形成一种重视设备保养和维护的风气,防寒于未然,让被动的维修变为主动的维护[2]。其次,应当提升医院维修人员的待遇,明确设备科工作人员的责任、权利和权益,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调动维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设备出了小问题,医院内部能够自己解决,不仅节省了时间,为更多病人提供了及时就医的机会,还为医院节省了一大笔维修费用。
2.2约束设备供应商,确保售后服务 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时,不仅要关心医疗设备的性能和价格,也要把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签订购买合同的同时,应当签订相关的售后服务合同。且售后服务应当包括产品使用和维护培训、产品保养和维修讲解以及出现非人为故障时供应商的及时维修。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在售后合同中明确产品维修周期,以免供应商出现推诿现象,造成时间上的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在购买先进医疗设备时,设备维修部门负责人应和财务部一起进行购买,综合考虑产品性能与售后,以免出现设备故障出现后,部门之间相互抱怨的情况。
2.3降低准入门槛,规范医疗设备维修市场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医疗产品维修市场的形成,为意图进入行业的企业或单位提供便捷的办事流程,同时加大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来保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3]。此外,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设备维修市场,避免部分维修商家形成垄断经营,以此来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的在市场上能够以正常的价格获得优质的服务,保证维修的时间和质量。
3结论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窘境不是单纯一个原因造成的,医院不够重视、供应商售后不完善,甚至和整个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想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从巨大的沼泽中拉出来,需要医院、政府等多方努力,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运立,韩秀霞.本地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现状与对策[J].科学管理,2012(6):104-106.
研究方法、思路及框架:根据财报的特点,本文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根据乐普医疗近三年的财报数据中数字的计算和横纵向比较来全面的研究其盈利能力。本文首先将从国家政策角度出发,尤其是以近三到四年“医改”为角度出发,分析“医改”中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对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影响。随后从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现状,主要品牌及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分析出乐普医疗的行业优势。最后根据乐普医疗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针对近三(2012—2014)年来财报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后,得出乐普医疗的盈利能力分析结果。
二、我国的医改政策对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及影响
政策原文:促进卫生发展、实现“病有所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政府卫生投入责任,重点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县级医院建设。制定国家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注重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注册护士、卫生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可持续性筹资机制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保障水平差距,逐步健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3年
影响: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医疗器械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财政政策上主要体现的是“21项计划”。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具体提出8万亿元以上的投入,并且针对健康服务业,这更加体现了行业机遇到来,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潜力的巨大。
(二)金融政策及影响
政策原文: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继续通过相关科技、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设备、材料、保健用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研发创新链,重点开发一批以前依赖进口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医疗器械品牌,支持建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产业集团和研发基地。
影响:回首看2009-2011年这三年的增量投入与存量比较的增幅为77%,总投入将达到近2万亿元,新增8500亿元。规划的另一个目标则是卫生总费用占GDP占比大于5%,政府投入占比快速升至38%。而2001年至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12年间增长了近9.4倍。我们可以更深一个层次理解,作为我国的自主品牌,以乐普医疗,微创医疗为代表一系列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将得到国家不仅仅是财政的大力支持,还有技术等方面。
三、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现状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特点为“多,小,弱”。首先便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28家;其次是企业规模小,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180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200万元;最后是企业技术弱,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但始终集中在一些低层次的产品,无法与国外强生等品牌在核心技术方面匹敌。
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 左右。而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上,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专卖店或者药店,渠道狭窄。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等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而上海,北京等地则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体而形成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主要品牌以及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质量取胜,和谐发展
医疗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只有履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这一根本职能,才能获得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以此找到适宜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促进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涵盖以人为主体的诸要素之间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包涵了“和谐”的含义。因此,构建“和谐医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1]。质量是立业之本,也是构建“和谐医院”之本。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医院必须在经营中贯彻国际标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综合输出质量,增强自己在国内甚至国际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质量体系的运行,可实现服务观念升级、管理水平升级、技术水平升级和服务水平升级,达到诊疗程序快捷、技术水平高超、服务环节方便、社会评价满意的质量标准,从而达到占领医疗服务市场,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2 加强医院品牌建设
2.1 品牌和医院品牌的概念 世界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将品牌定义为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使客户借此辨认某个或某群产品供应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品牌从本质上来讲,是产品供应商向顾客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除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还传达了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更加复杂的综合信息。医院品牌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承诺和形成的产品特征,更是社会、顾客对医院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往往是以其主体-医疗机构的正式冠名为形式,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和组织文化为载体,来体现医院价值的一种无形资产[2]。
2.2 强化医院品牌战略意识 创建医院品牌,是现代医院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公众评价、选择医疗机构的需要。从医院品牌包括技术、服务和文化三个部分来看,医院要树立品牌,就必须围绕顾客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培育良好医院文化,这也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现代医院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并将此作为医院的整体战略去实现[3]。当前,医院可以凭借企业品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医院的品牌现状进行调研和测评,发现症结之所在,提出品牌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实施计划。关键在于将医院品牌的现状、完整内涵、建设方案和意义,与全体员工充分沟通,强化品牌意识,认清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使之成为所有员工的共同愿景。
3 实施核心竞争力策略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支撑医院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优秀医疗技术人才、特色医疗技术水平和现代医院管理的能力,是医院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是医院全面建设和医院运行管理机制如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医院核心竞争力必须从客户医疗保健需求的角度来定义,不符合客户需求、不能为客户最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的能力不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最难模仿的,谁都能掌握的不是核心能力。
4 树立医疗服务营销策略
医疗服务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医院营销是一条服务价值链。就医疗服务而言,涉及诊疗技术创新、药品采购、门急诊、住院、后勤服务等多个环节,并一直延伸到顾客。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营销的整体效果,必须用最好的医疗服务赢得顾客[4]。然而,医院提供的很多种类医疗服务,不可能平均分配每一种医疗服务上的资源,必须将最优质的资源用于提供最好的服务给最好的顾客。营销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患者需要的医疗服务而不是医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采用的方法是整合营销而不是促销和推销,目的是通过患者的满意获得利润,而不只是通过增加患者数量获得利润[5]。因此,要树立医院营销系统性的理念,创新营销手段,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医疗服务需求情况和医疗动态,分析医疗市场的竞争态势,建立健全医院营销组织机构和规章,充分利用医院拥有的患者资料,加强随访,开展关系营销,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机会,并结合医院特色、资源、服务能力等进行市场定位,把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之上。
5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营销管理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其应用和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在HCRM中不仅有传统的收集、管理、保护和提供各种数据的功能,还包括从所有适当的信息来源中获取知识,并引导客户使用最新的关系技术等新的功能[6],所以信息化建设策略永远是HCRM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张永军,王兵,顾彦琪.对构建和谐医院的思考与实践.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34-135.
[2] 李九大.医院品牌经营初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9):538-539.
[3] 冯涛,沈蕾.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品牌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1):21-22.
[4] 包亚萍,吴映飞,王德耀.论市场营销机制在特需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4,24(6):30-32.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3)
[摘要]随着市场上新药的不断涌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旨在探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现状和其出现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提出几点建议,供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参考。
[
关键词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24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该是市场上没有的品种[1]。而随着市场上新药品种的逐渐增多,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局面呈现萎靡的状态,其包装、说明书不规范,原辅料使用不合要求,相应的市场越来越小等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相关人员着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高度重视中药制剂的未来发展,积极提倡新药研发的角度来解决当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困境。
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
1.1包装简单,说明书不规范
由于中药制剂价格低廉,很多医疗机构制剂室采用手工包装的方法,经常见到无严密封口的现象[2]。药液与外界无良好隔绝,影响药效并造成制剂的污染与浪费。很多中药制剂说明书并未具体列出成分与用法用量,偶见“酌情”“适量”等模棱两可的字眼,或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对妊娠、忌口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说明,这无疑对患者合理用药产生疑惑。
1.2原辅料使用不规范
大多数的制剂室原辅料达几十种,原辅料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剂的生产成本[3]。因此有些医疗机构采购价格低廉的不符合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原辅料以节省生产成本。有的原辅料为大包装,拆封后短时间内不能用完,这无疑增加了原辅料污染的机会[4],也给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增添了安全隐患。
1.3数量减少,市场变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售药品的品种逐渐增多,许多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被市售药品所替代,此外,在《药品管理法》实施以后,监管部门对制剂品种以及生产条件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5],经过2000年和2005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两次换证后,很多制剂品种均放弃了换证,合格的制剂数量急剧减少;在市场方面,医疗制剂目前没有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所以有些患者宁愿使用价格稍高些的药品也不愿意使用医疗机构制剂,这也使得医疗机构制剂失去了一部分市场。
2医疗机构制剂室存在的问题
2.1硬件设施不到位
一些小型的医疗机构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一些老旧设备仍在超期服役,给生产方面带来了安全隐患,老旧的设备也无法适应现代实验室的要求,药品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虽然购进了一些先进设备,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困难。有些制剂室与医疗机构的规模不成比例,房屋面积狭小,仓储设施简陋,硬件设施与GPP有一定差距,设备布局有待更新,人流物流分开均难达标,数量也不能达到要求。
2.2监管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药管理的规范化和先进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制作和质检虽然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但相对于GMP的标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此外,医疗机构计算机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完善,一些控制环境不健全,某些药品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特殊药品的管理还存在缺陷。
2.3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由于制剂室规模萎缩,岗位编制一再削减,发展趋势受限等原因,一批高层次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选择了其他岗位,造成制剂室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科研水平提升很缓慢,难以进行高水准的前瞻性研究。
3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困难的原因
3.1制剂室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了解不透彻
多数制剂室员工忙于日常工作的琐碎事务,加之一些医疗机构的定期轮岗制度,造成制剂室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了解和学习《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多数的员工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的任务,学着前辈们循规蹈矩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对基本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因而中药制剂在说明书、包装、原辅料应用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3.2单位领导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重视
“重医轻药”这种现象在医疗机构并不少见,因为在领导的眼里,中药制剂是麻烦多于成果,付出多于收获。此外,制剂工作想要实现突破式、爆发式的进展,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这一点就决定了中药制剂工作投入时间长,见效缓慢。
3.3新药研发审批过程复杂,创新资金不充足
中药制剂从在实验室研发开始,到非临床试验和临床试验以及最后的审批,过程复杂,手续烦琐,周期很长,需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此外,中药制剂用料多为经过加工的中药饮片,价格较高,其销售方向只有医疗机构本身,无法构成大规模生产,造成其生产成本略高,加之其零售价格是在批发价格上加5%,因此中药制剂的利润极低。
4改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困境的建议
4.1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医疗机构应多聘请专家教授开展关于《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讲座,以提高员工的法律和质量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上级监管部门也可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座谈,一方面是督促与监督各医疗机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医药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改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层面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4.2高度重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
医疗机构领导对中药制剂的重视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要从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高度出发,同时也需考虑其社会和经济的效益,要让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走出“社会正效益、经济负效益”的怪圈。
4.3积极倡导新药研发
医疗机构制剂室可在传统古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新药。
5结论
在医药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还是各种政策的逐步更新,无疑不是给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有压力就有动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以及生存的空间,怎样发展怎样改良就关乎了它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药品管理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2001.
[2]陈丽婷,郝秀娟,王建国.浅谈医院制剂现状及发展方向[J].海峡药学,2013(12).
[3]刘显治,莫云.我院制剂的现状及未来作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13).
近些年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多元化的医疗市场以及医疗新技术与医疗水平的提高,更加突出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于是医疗界一个新的名词凸现出来“医疗服务营销”
一、什么是医疗服务营销
医疗服务营销就是医疗广告这很可能是医院员工和社会大部分公众对医疗服务营销的一种误解。产生这种误解缘自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一般公众对医疗服务和市场营销认识不深。
二是由于医院还没有系统的医疗服务营销理念与科学的操作方法,只停留在一般的广告宣传上,从而给观众留下了营销就是广告的错觉。
其实医疗服务营销是指医疗服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通过创造,同服务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服务产品(包括服务和有形物品),以满足顾客对健康的需求和欲望,同时满足医疗机构的目标和需求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服务营销的关键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医疗机构服务营销的关键是如何为顾客提供满足他们健康需要的服务。实际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正是体现了市场营销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的理念。
二、目前医疗服务市场营销现状
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兴起了市场营销。在美国,伴随着医院收费的不断上涨,许多医院面临着需求不足,因此,纷纷导入市场营销,这既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又扩大了医院市场占有份额,提高了竞争能力,对于国内的医疗市场来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也在发生变化,病人除需要解决“治好病”外还需要心理、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附加服务。但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因此从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来看,医院导入市场营销,建立医院医疗服务营销管理体系,是医院提高竞争能力,保障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2、随着病人自由择医购药权的实现,医疗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这对医院来说意味着患者已成为医院管理必须重视和思考的中心。医院要通过开展亲情服务、申请服务、友情服务等从市场份额中吸引新的病人,并不断拓宽治疗范围,以扩大医疗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因此,现代医院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明确自身的经营角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借此来不断提高和保持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水平,从营销角度而言,医疗服务的好坏,只有患者的评价才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如何使患者对医院产生并保持高度的信任,需要医院提供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即比竞争对手更好的医疗服务,从而使患者产生感觉和认识上的不同,提高信任度。
三、如何做好医疗服务营销 医院要健康发展,必须从“促销观念”向“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转变。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营销体系,应注意一下几点;
1、这种体系要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观念。患者是医院取得盈利的关键,因此,在医疗服务中,他们最应该具有优先的地位。这种导向要求医院把“患者的满意”作为医院营销的管理目标,要求职工把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医院上下一致构成营销的中坚,这样医院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奠定生存之本。
2、全体员工要有营销的观念,要有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必须让所有员工知道,医院的收入来自对患者的服务,医院失去了患者,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而要获得患者的信赖,就要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患者。
3、医院的营销工作不是少数营销部门专职人员完成的,而是由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医护人员、医疗辅助人员和职能科室人员共同完成的,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言行对患者或家属的就医行为和未来的就医选择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他们是在履行职责,做着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因此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才是营销工作的最佳效果。
4、提高医疗人员工作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医院员工营销形象的定位问题是摆在医院决策者和管理者面前非常实际的问题。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必须以员工为主体,要达到员工理想营销形象,医院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注重人才培养,保证优秀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脱颖而出;医院管理要健全和完善民主体系,坚持任人唯贤,尊重员工;在坚持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医院的经济实力,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让医院领导的决策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医院倒入服务营销,有助于树立医院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有助于促进医院的改革,更好的满足群众需求,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这样才能够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顾过去,中国卫生立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恢复重建卫生法框架为主,行政法规少,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来的卫生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第二阶段以充实卫生法医疗内容为主,强化维护医疗秩序,注意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第三阶段则以完善卫生法体系为主,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层面的法律制度。
虽然近年来出台的卫生条款颇多,但并没有《卫生法》性质的法律。作为医改试点医院的管理者,我认为卫生立法非常有必要。卫生立法可以规范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卫生体制的改革,进一步配置医疗资源、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通过立法还可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保障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对卫生立法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八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作为出资方,政府应当对公立医院进行有保障的持续投入。但现状是,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绝对优势,使得一部分政府无法承受补偿压力。因此明确政府职责,释放部分医院给市场,应当成为一种选择。
其次,卫生立法应当确定健康目标。卫生经济学早已证明,个人医疗花费会在生命末端到达高峰,但迫于伦理问题,医疗资源无法在此阶段进行置换。因此,如何将医疗资源用在最有效的位置,不仅是伦理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第三,应当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明确每所医疗机构在维护健康或临床治疗上的主要职责,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在解决社区医疗机构资源空置的同时,也要遏制三级医疗机构破坏性使用医疗资源的现象。
第四,卫生立法应汲取重大卫生事件的教训,统一协调军队、武警、院校等各类医院的信息。
第五,应明确费用管理机构的职责。目前医疗费用由社保部门管理,但我认为,应在医院、患者和医保三者间建立谈判机制,在共同分析患者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费用控制,而不是由社保部门在强烈的政府背景下主导谈判。
第六,应当明确基本医疗需求的定义和外延。由于目前无法明确基本医疗的界限,造成基本医疗需求做不完,补充医疗需求又得不到满足的现状。只有明确基本医疗需求的界限,才可将基本以外的服务放开给市场。
关键词:宠物保险护理和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第三者责任
一、我国宠物保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内容日益丰富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像猫狗之类的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家庭拥有的宠物总量激增。
仅在北京一地,猫狗等宠物数量就有100万只左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宠物数量也与此相当。
1.市场需求增加
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其所产生的疾病、护理等支出也相应增加;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初级产品以及能源供应的紧缺,物价水平的上涨,宠物看病、手术等费用恶性增长;再次,原先因为高昂的宠物注册费和年检费所造成的“黑户”现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户口的宠物数量的增加将会带来宠物保险潜在客户范围的扩大;最后,我国老年人口、单身、丁克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宠物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宠物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
综上所述,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宠物医疗、手术等费用的增长,宠物主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客观上刺激了宠物主人的保险需求。此外,注册费和年检费的减少或者废除,也使得宠物保险潜在投保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宠物地位的提高,还从主观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险需求。
2.供给主体不足,险种单一
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宠物保险市场相比较,我国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保障范围小。国内目前开展宠物保险的保险公司寥寥可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独立购买的宠物保险险种,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的宠物保险则是作为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附加险种,如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这些保险公司仅对宠物的第三者责任风险承保,即只承担因被保险人合法拥有的宠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且规定了多种责任免除条款,保障范围狭窄,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潜在需求。
二、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创新
我国的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应该更多地借助国外成熟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根据国外宠物保险的现状,再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建设我国的宠物保险。
1.扩大保障范围,积极开发新险种
鉴于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现状,进一步发展宠物保险可以借鉴类似于公共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即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宠物保险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宠物市场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先行推广试点工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宠物保险市场。在试点地区,应逐步扩大宠物保险的保障范围,将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宠物保险中,满足因宠物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原因而产生的扩大宠物保险保障范围的需求。当宠物保险的经验数据、数理精算、核保、理赔等技术不断完善,宠物保险保障基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保险保障产品,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个性化需求。
2.开展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宠物保险中的医疗、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费率设定需要大量的经验数据。如果单凭保险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观测数据,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显得十分被动。而通过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则可以使保险公司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宠物医疗机构掌握的经验数据可信度高,又较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险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这样一个信息平台,保险公司还可以了解大量的潜在客户的信息,这对于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水平,提高承保质量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险公司还可以采取类似于银行保险这样的销售方式,直接委托宠物医疗机构营销宠物保险,扩大销售渠道,节约销售成本。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险意识
现代宠物保险诞生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宠物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兴起更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对宠物保险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宠物保险较为发达的美国,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听说过宠物保险的现象。因此,要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面,刺激国民的保险需求,促进宠物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宠物保险产品以及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习惯。具体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公车广告、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娱乐场所的宣传海报等传播媒介吸引国民的眼球,起到宣传宠物保险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应聚焦宠物购买、治疗等环节,因为这些环节最接近于潜在的客户,若是能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培养起保险习惯,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保险的价值,那么宠物保险必将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论
我国宠物保险业方兴未艾,宠物保险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借助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宠物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着力解决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宠物保险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不能忽视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统计资料、新险种开发的定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宽松的市场行为监管和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环境。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发挥政府的职能,落实监管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洪蕴慧.谈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开发[J].上海保险,2006.
[2]王增年.我国宠物业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04.
[3]米锦欣.宠物豢养的经济视角[J].?t望,2004.
[4]李玫,高俊岭.欧美宠物市场发展新趋势[J].饲料广角,2006.
[5]辰言.宠物经济: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J].沪港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