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过惯了靠天吃饭、种红薯只为充饥的日子,当一场变革降临在农民头上时,大家仿佛重获新生。“如今一根红薯多辄卖到4元钱,少辄也是2元多,每亩保守产量5000斤,保底收入4000元,比原来收入翻了10多倍!”
这一切,都源于2007年成立的安县益昌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依靠科学种植、统一加工,不仅创造出本土红薯品牌,还闯出了一条种植旱地作物的致富之路。
想不到,红薯也能卖高价
2005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花荄镇兴隆村村民谭小燕回乡创业,但她选择的却是当地人瞧不上眼的红薯。“老家是贫瘠的丘区旱地,种红薯特别适合,再说城里人也喜欢这些粗杂粮,不愁卖不出去。”谭小燕认准了这条道。
传统红薯量小价低,效益很不理想。为了走出一条科学高产的致富路,谭小燕多次自费到外地科研单位学习考察,成立了益昌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大伙儿抱团发展。由于红薯种植成本少、收效快,合作社的收购价一般在每斤0.8元到1.2元间浮动,和以前比强了不知多少倍。当会员们把红薯交到合作社,拿到一把把钞票时,都不住感慨:“想不到,红薯居然也能卖出好价钱!”
“以前把红薯当饭,吃腻了还得吃,小娃娃一说起吃红薯,就哭!现在红薯1元多一斤,一根就能卖三四元钱,反倒舍不得给娃儿吃了。”会员曾云虎一脸灿烂。
合作社撑腰,老百姓胆壮
在花荄、黄土一带,种红薯的农民越来越多,好多大户高塝田都用来种植红薯,还出现了一批几十亩、上百亩的大户,小红薯成了当地农作物的主打产品。农民积极性这样高,除了效益好、土质适合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有合作社撑腰,我们种再多红薯都有销路。”村民曾道贵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20亩地全种上红薯,按照每亩产量5000斤,每斤1元的价格来算,扣除人工费后每亩保底赚4000元,加上合作社的二次分红,今年至少能净赚9万元。
“红薯比种水果来钱,值得搏一把!”兴隆村民任勇坤承包了70亩柚子园,但几年下来根本没挣到钱。眼看合作社会员笑着挣钱,任勇坤也试着拿出几亩地种红薯,短短4个月就见到了效益。今年初,任勇坤入会后砍掉了果树,将70亩果园全部改种为新品红薯。
益昌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吸引了大量农户加入,目前会员达到156人,覆盖花荄、黄土和江油方水等3个乡镇的31个村民小组,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
家门口能赚钱,谁还愿背井离乡?
2016年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点面结合展开以产业扶贫为主的“立体扶贫”战略,并提出了产业扶贫、招工扶贫、创业扶贫、金融扶贫的四大策略,四路并进探索、实践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一年过去了,京东的电商扶贫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全国832个贫困县吸纳近5000家合作商家,上线近200万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困地区脱贫增收。与此同时,京东的电商扶贫在全国各地创造出了一大批值得推广借鉴的扶贫样本。
西南样本:产业扶贫“一颗红心”
“这都是托了猕猴桃的福。”2017年春节前夕,侯登林坐在自家刚建好的新房中,语气略带激动。
侯登林是四川省苍溪县板庙村二组村民,全家六口人,妻子患心脏病长期吃药,儿子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还有两个孙子在读书。2014年全家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得益于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侯登林的儿子和儿媳都被安排进猕猴桃产业园工作,2015年,侯登林一家的务工收入达到3.8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并建起了自己的新房子。
如今,苍溪猕猴桃已经成为水果界的“网红”,知名度和价格较两年前都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和侯登林类似的贫困户都借猕猴桃产业脱了贫,这一切都与京东密不可分。
作为线上猕猴桃节的核心运营商,四川华朴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朴农业)从2015年开始,尝试与京东生鲜部门建立直采合作。借助京东联通全国的物流系统和先进的生鲜冷链系统,苍溪猕猴桃可以保证高品质、低损耗、高效配送至全国市场,苍溪果农第一次与全国消费者如此之近。
很快,苍溪感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强大力量。在2015年首届线上“红心猕猴桃节”上,仅仅用了36秒,5000件猕猴桃就在京东商城的掌上秒杀页面中被一抢而空,猕猴桃节期间,线上独立访客达100余万人,总销售量接近500余万元。
苍溪县商务局局长李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苍溪红心猕猴桃上线之后,平均价格比此前的线下销售价格高出40%,很多种植猕猴桃的贫困户都已脱贫。”
2016年8月底,第二届京东苍溪线上猕猴桃节如期举行,生鲜直采平台的优势得到了更充分展现,猕猴桃节期间华朴农业在京东平台的销量实现了超过70%的增长。
2016年10月,京东苍溪特产馆上线,这个馆包括了苍溪县各类优质、特色农产品。未来,苍溪计划三到五年内建立5000个贫困家庭农场,通过京东销售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为贫困户实现增收。
西北样本:茶卡羊搭上电商快车
茶卡羊出产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兰,是全国公认的高品质羊肉,但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销售通道与冷链物流是头号难题。2016年京东与海西州签署了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而茶卡羊是各方共同看好的项目。
回忆起2016年双十一之前上线京东平台的情景,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吉仁生态农牧业公司的董事长张国辉历历在目:“京东生鲜的采销人员会设身处地为企业发展做谋划,牵着企业的手一起跑,从产品研发、包装、价格各个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地做规划,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专业与能力优势。”通过京东电商平台,茶卡羊在双十一期间最远卖到了深圳市场,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产品品质过硬,适销对路,成都、上海、广州等地前期的配货瞬间脱销。
吉仁生态农牧业公司是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扶贫产业示范园”的主体企业,是带动当地扶贫脱贫工作的主力军。张国辉觉得自己很幸运,首次与电商合作就遇到了京东,京东给茶卡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当地贫困户脱贫的日子又近了。
他发现京东生鲜对于品质的把控极为严格,与吉仁公司对茶卡羊品质的追求高度一致。各方的努力促成了茶卡羊于2016年双十一在京东商城自营平台上线,有了愉快的初次合作,接下来京东还将为茶卡羊扶贫项目提供更为完善的生鲜冷链宅配体系的支持,并为养殖基地提供电商技能培训、金融、运营、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这让张国辉对接下来的合作充满期待。“看到京东在扶贫工作上如此重视,我们真是找到了知音。”
东北样本:京东助力饶河黑蜂蜜走出大山
“黑蜂养殖合作社就是我第二个家。”李洪庆今年61岁,是黑龙江省饶河县山里乡二林子村人。30多岁时,李洪庆就患上股骨头坏死,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也没有经济能力治病,李洪庆只能自己养蜂,艰辛度日。2008年,饶河当地成立了养蜂合作社,李洪庆成为社员,有了依靠。
同期加入的还有李宝山。李宝山是饶河县饶河镇人,今年63岁,2000年原本在石油公司上班的李宝山下了岗,两个孩子都要上学,家里一下子窘迫起来。为了养家,李宝山两口子常年在外打零工,天天为生计操劳,直到加入养蜂合作社。
帮助李洪庆和李宝山摆脱贫困的北纯新合东北黑蜂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京东的“老朋友”,从2011年开始就与京东合作,北纯公司打造的“北大荒”东北黑蜂蜂蜜,目前已入驻京东自营平台,优质的产品再加上京东遍布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为消费者带来最好的购物体验,使饶河东北黑蜂产品在网上获得极佳口碑。
合作社负责人杨少武介绍,北纯公司对合作社的蜂蜜产品集中收储,为蜂农提供稳定的收购价保障,真正解除了蜂农的后顾之忧。蜂产品养殖合作社优先雇佣贫困人口,并为贫困人口提供多种帮扶,很多贫困家庭得以脱贫。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北纯公司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专业从事有机农产品加工及健康食品的服务商,产品从黑蜂蜜扩展到了各类有机杂粮,帮扶贫困人口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饶河黑蜂蜜的成功只是京东助力产业扶贫的一个普通样本,京东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京东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购优质商品的首选平台。而越来越多来自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则通过京东产业扶贫的通道成功销售,最终实现销量和价格的双提升。
华北样本:贫困村养出“扶贫跑步鸡”
除了敦促和协调各个业务部门齐心协力助力扶贫,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自己更是在扶贫事务上亲力亲为,创新实干。2016年“双十一”前夕,刘强东通过手机京东直播下厨,一份东哥“大盘鸡”不仅向近千万网友们展示了自己精湛的厨艺,还带火了来自河北武邑贫困村的健康土鸡――“京东扶贫跑步鸡”。
“京东扶贫跑步鸡”是刘强东自己想出来的扶贫点子,也是京东金融推出的京农贷的典型项目之一。在2016年10月下旬上市之前,“京东扶贫跑步鸡”已经散养了160天以上,是真正的散养土鸡。刘强东的直播不仅为“京东扶贫跑步鸡”做了广告,而且引发了社会对扶贫的更多关注。
2016年5月,京东在河北省武邑县针对自身不具劳动力,因病、因残、因老致贫的贫困户实施京农贷项目――“跑步鸡”,京东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扶贫产业园,合作社统一散养方式,协助农户脱贫,京东金融为贫困户提供免息贷款,由农户资金入股。
参与该项目的52个贫困户,平均每户有100只鸡的养殖指标,京东为每户提供约4500元的免息贷款作为养殖基金,贫困户们将买来的鸡苗和料放到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饲养,最后由京东商城包销。据京东生鲜事业部项目经理刘潇文介绍,根据测算,每只“扶贫跑步鸡”的收益在30-40元,每个贫困户的收益在3000-4000元。
“扶贫跑步鸡”在京东商城的售价达到了134元/公斤,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那么京东如何保证它们的销路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的底气来自于其实力强大的自营体系和先进的供应链系统,京东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B2C电商,年度活跃用户近2亿,流量效益非常可观。“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京东自营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原产地直采、自营、包销的方式,对贫困户生产种植起到托底效果。”
在“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上,京东调动了商城、金融、物流配送等几乎所有部门的资源,力求用组合拳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副商品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城市百姓的餐桌上,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
京东策略:电商扶贫四路并进
2016年1月,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四大策略。刘强东表示,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就是要做到精准扶贫,把扶贫效益和价值最大化。
早在2015年初,刘强东就提出了京东农村电商发展的“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致力于解决农民买好东西难、借款贷款难、农民赚钱难的“农村三难”问题。
扶贫先扶智,脱贫必先自立。在接受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贫困人员要想脱贫致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从2016年初开始京东在全国七大区启动了扶贫招工计划。
京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多种工作岗位,目前已在全国832个国贫县招聘15922名员工。一年来,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推动近5000家合作商家招募贫困人员近5000人。此外,京东还带动近千名贫困人员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创业。
在创业扶贫方面,京东与众多合作高等院校携手落实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2016年4月15日,京东在华南师范大学发起成立了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暨创业就业训练联盟,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电商实习实训机会、电商大讲堂、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指导等帮扶措施。
说起四川开江的特色现代农业,开江人用“两棵树、两只禽、一篮菜”总结。“两棵树”即银杏、油橄榄;“两只禽”指白鹅和麻鸭;“一篮菜”即蔬菜产业。尤其是“两棵树”逐渐成了开江的名片。
多年的培育,“两棵树”正成为千家万户奔小康的遮阳大伞。到目前为止,开江县银杏种植面积近8万亩,油橄榄种植面积达7.9 万亩。
小小银杏叶中的致富经
中秋前后,正是银杏叶采集季节,开江县龙形山村的村民扛着塞满银杏鲜叶的编织袋来找合作社负责人吴显坤收购。收购的价格是每500 克0.9 元,一满袋能卖几十元。
龙形山村村民早在13 年前就尝试发展产业,当时他们选择了银杏,但久久没有效益,五六年前,村民曾大量砍伐银杏。
吴显坤那年从广东打工回来,看见老乡们砍伐银杏,他感到十分心痛。于是便租了20 几户村民的地,把全村人的银杏树都买了下来,栽在自己租来的地里,这样他便成了村里的银杏种植大户。几年过去了,吴显坤的银杏基地发展到跨两个村、2 000 多亩。
去年开始,吴显坤的银杏基地开始见效,每年采两季叶子,树大了可以当风景树卖一些,另外银杏结的白果也能卖钱,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收入。“银杏林中可套种魔芋,实践证明,套种不仅不相互影响,反而都长得更好,仅魔芋一项就可增加几百万元收入。”他说。
开江县银杏种植面积能发展到近8 万亩,缘于该县有一家龙头企业: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加工环节仅限于鲜叶烘干,然后将干叶卖给国内大型药厂提取黄酮。仅2011 年后,该公司就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新发展了3.5 万亩,65 个基地村遍及开江20个乡镇中的15 个。
绿色的橄榄,绿色的希望
与银杏一样,开江油橄榄在长大的过程中也遭遇曲折,20 世纪80年代,开江虽然成了全国油橄榄基地县,但因橄榄油卖不出去而打击了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从2 万多亩锐减到3 000 亩左右。
开江县委、县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99 年,身为县政协常委、80 年代下海经商的何世勤被请到县领导办公室,他接到的使命是:同林业局调研,想尽一切办法把开江的油橄榄留住!
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利好,何世勤成立了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收购了全县仅存的几千亩油橄榄,并从中国林业科学院聘请专家亲临指导,对林场进行改造,并对品种进行选育,重新打造基地。就这样,开江的油橄榄基地逐步扩大,目前达到7.9 万亩。
何世勤也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来发展的,他带动农民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不流转土地,公司与农户建立联合体,公司提供种苗、技术、肥料,并包回收果实,农民卖果实给公司后,交5%给公司,公司将这5%返还给合作社,扶持合作社发展。
另一种是流转土地,公司给土地流转费,同样提供种苗、技术、肥料,并包回收;公司将果园返包给农民,并给农民支付管理费、务工费,果实收购后,公司返还5%给农民。
两种方法农民自愿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林下种养业收入均归农民所有。
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档级不久前,开江召开了“两棵树”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加大政策扶持,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另外,还鼓励企业强化现代管理,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做大做强。
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开江县新宁镇明月坝村,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钊介绍,他们已经与无锡某企业谈妥合作协议,总投资1.7 亿元在工业园区建新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的一期工程主要从事银杏叶的深加工——黄酮提取,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将涉及更加精深的领域,以黄酮为原料开发化妆品、保健品。“两期工程完成后,我们的产值会提高至少10 倍!”刘志钊说,公司的壮大也将带动开江县银杏产业的进一步壮大,这对农民增收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在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榨油生产线、橄榄酒生产线、橄榄叶精华素化妆品生产线正加足马力生产,年生产能力可达5 亿元。公司的传统产品绿升牌特级初榨橄榄油已获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
2003年5月以来,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合作组织作为其配套措施,也应运发展起来。多年来,三明市成立了许多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推广和借鉴。到2010年底,全市各类林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达951个,覆盖面积达67.2%,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林业专业合作社227个,经营面积5.392万hm2。三明市尤溪县是全国首批林改试点县之一,林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全面开展集体林权改革,并在专业合作社、林业行业协会、股份制合作林场和非公有制林场等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1林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1.1当地林业发展情况
尤溪县是集体林区48个重点县之一,土地总面积34.13万hm2,现有林地面积25.4万hm2,其中商品林18.27万hm2,占71.93%;生态公益林7.13万hm2,占28.07%。林业在尤溪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业发展新机制的形成,增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加了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1.2当地林业合作组织的主要模式
1.2.1能人带头模式
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由村内能人牵头,坚持依法自愿的原则,发挥带头作用,通过森林资源资产或资金合作等方式,引导林农实行股份合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经营实体,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条件要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依法经营管理,能够享受法律规定的优惠政策。此种模式是比较适合经济林种的林业合作组织,有些类似农业合作组织,在产品深加工和销售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突出。
1.2.2村民集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用材林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在原出让的林木采伐后,将其迹地收回组织,村民自愿投资入股造林。在此基础上,以户为单位,成立专业合作社,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并建立相应的经营管理制度。村组织不干预合作社事务,一切事务完全由村民代表决定,收益按股分配,村民的参与度和热情都很高。尤溪县目前此类注册了的专业合作组织有5家。
1.2.3专业协会模式
此模式主要为林木种苗、笋竹生产、林产品营销、护林联防等专业协会,结构较为松散。专业协会为林农提供生产、经营、销售、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方面的服务。这些专业协会主要承接林改后林业部门的部分管理和服务职能,解决了林改后涉及千家万户的科技服务、采伐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难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目前尤溪县有此类林业合作组织98家,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注册。全县25.4万hm2林业用地中,加入专业协会的有12万hm2。
1.2.4村企合作模式
即由企事业单位与联合体(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联合体(农户)以经营的山场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原料林基地入股,企事业单位负责为农户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服务。目前尤溪县有此类林业合作组织18家,均无注册。截止2012年1月,尤溪县有林业合作组织191家,其中注册的有39家。能人带头模式和村民集资模式,在尤溪县发展的较为典型。
2林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合作组织在尤溪县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健康推进,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当地林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2.1.1林业合作组织在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区别于农业合作组织
林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保障,各林业发达国家都有关于林业合作组织的专门法律(如日本的《森林组合法》),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林业合作组织法。虽然目前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是,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该区别于农业合作组织,特别是用材林,从生产周期看,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与种植业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生产周期相比较为漫长。这样,合作优势难以在短期内彰显,合作对林农的激励就会显得不足。法律的缺位难以对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性质等加以明确规定,政策鼓励上也是倾向于农业合作组织,这些导致林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处于尴尬的地位。
2.1.2财政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政策措施流于形式,缺乏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或存在政策障碍,缺乏执行力。尤其是相关产业发展项目、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等实惠性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林业合作组织上。由于财政措施落实不到位,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2.1.3难以进行林权抵押贷款
尤溪县的林权抵押贷款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款面窄。由于林农对政策的不了解,出现不懂贷、不敢贷、不愿贷的现象。由于山林共有人多,林权证仅一本或几本,难以落实抵押责任,造成相当部分林农无法贷款;二是利息成本高。林农难以接受及长期求贷;三是抵押条件严。为了控制、缓解、减少抵押贷款风险,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都设立了较严格的贷款条件;四是服务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抵押登记尚不够规范、评估机构及金融部门专业人员缺乏等。
2.2林业合作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林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管理运作不规范
现在很多合作社都存在规模小的问题,且大多数经济林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经营管理粗放,管理专业化程度低,规模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由于规模与资金的限制,合作组织经营活动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服务层次普遍偏低,适应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高。合作组织大多是依托能人组建的,由于社员参与组织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虽然各合作社制定了章程,明确了一人一票制,但是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章程流于形式,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尽管赋予了农民表决权和决策权,但是对于最终的决策并不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合作组织的决策主要还是由几个发起人拿主意。
2.2.2缺乏能人带动
就合作社的组建而言,仍以林农中的能人带动为主,以部分林农的积极参与为辅。要想林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地发展,需要有经济头脑、作风清新和热心服务的带头人牵头才行。目前在尤溪,林农普遍对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缺乏认识,不清楚合作组织成立和运行的制度规范、办理程序,以及没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联合生产模式具有更高收益的前提下,进行联合生产经营将难以实现。
2.2.3对政策认识不清
尤溪县的大部分林业合作组织都没有进行工商部门的注册,没有法律地位,从而不能办理林权证,也无法享受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造成目前进一步发展受阻的困境。无论是合作组织还是相关部门,都存在着对于合作组织以及相关的政策理解不透的问题,当地林业部门对于合作组织到底如何进行管理、与合作组织相关的政策到底如何落实,仍存在着疑虑。
3推动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建议
针对目前尤溪县林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林农对小额贷款政策、采伐指标审批流程以及森林经营性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不够了解,造成了政策制度对调研村如同虚设的现象存在。因此,地方政府以及林业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村干部进行普法和政策宣传,明确对村干部下达任务,保证林农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现行政策和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国家土地承包政策,稳定林地承包关系,避免林地政策变动造成的林地短期经营所带来的危害,让农民对政策有良好预期,稳定承包心理,为实现林地长远规模化经营提供政策保障。
3.2简化工商注册手续和降低注册门槛
目前,很多合作组织亟待解决工商注册问题。建议工商部门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简化登记手续问题,及时给合作组织工商注册,确立合作组织的合法地位。同时,工商管理人员应定期向林农及村干部介绍工商注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强调工商注册的重要性。
3.3完善森林资产评估和抵押机制
林业金融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困难,林业担保机制缺失。针对农户林地资源较少、资产评估困难、评估成本过高的情况,应组建专业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制订抵押办法。评估机构应当对森林资源价值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贷款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地将林业资产进行流转或经营。
3.4进一步加强和落实资金补贴
在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到:“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据此精神,建议设立专项的资金对于林业合作社进行财政补助,减少中间环节,做到专款专用,真正实现对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保护林农的利益。
3.5增加林农合作组织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中国林业长期处于初级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决定了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普遍低下,从而也决定了林农合作组织迫切需要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训,起码每个合作组织应该至少配备1名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技术方面,应主要关注竹木高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培训工作的开展,除了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组织方外,还应考虑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项目之间的协作。
时值盛夏,从乐昌市城区出发,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蜿蜒而上,穿村过镇,顺着青山夹道颠簸了近40分钟,终于抵达九峰镇。眼下正是水果丰收季节,无数慕名而来的“吃货”们正畅游在九峰镇这个“水果种植专业镇”,采摘着清甜的鹰嘴桃、爽口的黄金奈李、脆爽的水晶梨……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来来往往的果农、采摘的游客及收购的小贩,把这个恬静的小村子搅动得热闹非凡。
记忆中,山里人家,多半居住条件较为简陋,陈旧房屋要么是泥土草木结构,要么是土坯或石头砌成。然而,一路走来,到处是一栋栋二层小洋楼,让我们有些出乎意料。行至九峰镇绿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内,我们逗留了好一阵。参观果园之余谈及水果产业现在的辉煌,绿峰合作社社长潘国平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九峰全镇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了6.5万亩,年产量高达10万吨,是广东省赫赫有名的水果专业镇,全镇80%的农户从事水果产业,水果收入占当地群众收入的90%以上,全镇的村民几乎都是靠水果发家致富的,果农们现在住的那些两层楼,都是卖水果的钱盖的。”
水果是“致富法宝”
九峰镇,地处粤北韶关乐昌市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的边远山区,盛产水果、蔬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因水果出名、靠水果致富,享有“粤北水果第一镇”的美誉。每年3月桃、李、油菜花竞相开放,加上当地气候宜人,被誉为粤北“世外桃源”。水果已成为九峰镇农民手中的“致富法宝”, 镇上80%的农民依靠水果产业致富,水果已被公认为九峰镇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近年来,产自九峰的奈李、柑橘、油桃早已享誉四方,九峰镇果农种植的各类水果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国内各省区市。
说起九峰镇人气最旺、名气最大的水果当属黄金奈李。九峰镇的黄金奈李个大饱满、皮薄肉脆、爽口,堪称“李中之王”。近年来更是声名鹊起,成为乐昌市九峰镇的一张名片,备受消费者青睐。据了解,九峰镇1989年开始引进试种奈李,当地特有的山区气候很适宜奈李生长,生产的果实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奈李种植发展很快,1995-1999年间,被列为省人大“一乡一品”议案扶持项目,现已成为九峰最具特色的拳头农产品,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走访期间得知,九峰镇的黄金奈李为套袋奈李,在普通奈李生长期进行套纸袋,过两个多月采收时才取下纸袋,便成长为黄金奈李。通过套袋,解决了奈李成熟期雨水多导致裂果、鸟类侵袭、病虫害等多种难题,保证了产量。同时,这项技术也使果子的产量与价值得到了大幅提高。通常九峰黄金奈李自7月下旬开始相继成熟,成为夏季消暑的诱人果品。目前,生产九峰黄金奈李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乐昌市粤宝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和乐昌市两江镇绿通果菜专业合作社,其产品商标分别是“九峰山”、“粤之宝”和“黄金奈李”。
水果产业崛起
九峰镇山清水秀,境内峰峦叠嶂,因九座山峰而得名,传说每座山峰都有一个仙人镇守,堪称宝山。独特的地形气候培育了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诸如水晶梨、奈李、油桃、柑橘等。然而20年前,能在省内“叫得响”,让九峰人自豪的农产品几乎没有。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曾遭遇柰李两毛钱一斤卖不出去的窘境。过去,九峰镇的水果尽管品质好也很难卖出去,因为路难走,许多老板都不愿意进来采购,自己运输出去销售成本又高,一度出现过果子烂在地里也没人要的情景。那么今日为何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九峰镇水果产业的崛起,当地小有名气的潘国平和他的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
绿峰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3月,是广东省内成立较早的几家合作社之一,目前社员多达600户,主要由流通大户和种植户组成。以种植奈李、柑橘、水晶梨、蜜桃、辣椒、番茄、青瓜等水果蔬菜为主,其中水果种植面积1.2万多亩,年产量约1.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6000多吨。在绿峰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九峰镇家家户户种起了水果,水果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一跃成为广东省赫赫有名的水果专业镇。
近年来,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户生产经营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等,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必要的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机制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难题,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要素的优化组合,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适合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为了改变九峰镇水果种植销售散乱单打独斗状况,绿峰合作社于2003年为农产品注册商标,创立了“九峰山”品牌,自此合作社统一印制商标和包装,对外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九峰水果知名度。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绿峰合作社的社员不断增加。为开拓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走出去,绿峰合作社培养了自己的营销队伍,并于2006年建立合作社九峰水果商贸信息网站,营销队伍通过努力,不断吸引外地客商进来。随着合作社不断壮大,水果品种不断增加,绿峰合作社认清形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资源,重新定位,选出了几个主打产品,希望借此“炒红”品牌。于是在2008年,绿峰合作社申报了奈李、蜜桃、柑橘、水晶梨4个绿色食品,并通过自己的网站进行宣传,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扩大了九峰水果的知名度。同年,绿峰合作社建成了水果配送中心和400吨果菜保鲜库。当时,合作社农资配送中心和农产品配送中心刚刚开业,却面临着缺资金、融资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绿峰合作社大胆尝试,在全省合作社首开内部融资的先例,使合作社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让农产品走出大山,2009年绿峰合作社通过与广州家乐福、深圳华润万家、北京新发地市场等签订农产品供货合同,实现了农超对接,并在乐昌城区开设直销。经过一系列合作,如今,九峰镇的水果已经摆上了广州家乐福、沃尔玛,深圳华润等超市的高端消费冷柜,销售渠道越来越宽。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个整体,改变了一家一户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顽疾问题。
水果搭上“互联网+电商”快车
在“互联网+”之风盛行之时,绿峰合作社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触“电”,建立了九峰山果菜网,在阿里巴巴、村村通商城、淘宝网、微信开通网店,并新增了微店、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和推介九峰山水果品牌,自此九峰山水果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据了解,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2014年初涉电商,网上销售额10多万元,初尝甜头。2015年开春,合作社公众号“九峰山果菜”上线,利用九峰山桃李花海的世外桃源美景和举办桃花节活动,公众号推出九峰桃花预告帖,帖子被疯转,点击量达到6万多,成功吸粉,一下子发展粉丝5000多,成功地把合作社推介出去。在水果上市前,合作社在淘宝、微店推出预售、一元抢购活动,掀起了抢买九峰山水果的热潮。
2015年黄金奈李上市期,引发了九峰山黄金奈李电商销售的火爆,合作社的合作物流企业从3家增加到10家,没有预兆的电商火爆使九峰快递全部爆仓,很多果农只能跑到30公里外的县城去发水果。如此火爆的场面,吸引众多媒体前来报道,使九峰水果名声在外。2015年合作社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达150多万元,是2014年的10倍。现在绿峰合作社拥有了自己的平台 ――九峰山果菜官网,2个公众号“九峰山果菜”和“本土生活”,拥有粉丝8000多,2016年一个帖子的点击率最高达到29.8万,开设了九峰山水果、农技创新、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等专栏,另外还在淘宝、微信增开了九峰山水果微商城、九峰山水果专卖店、微店等,并在乐昌城区开设了一间九峰山果菜O2O体验馆,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多渠道推介销售九峰山农产品,并带动九峰镇果农开通了几百家微店,电商队伍迅速壮大。九峰山果菜O2O体验馆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电商省级体验馆、韶关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为了适应农产品电商迅速壮大的需求,2016年绿峰合作社与顺丰速运、中国邮政签订了合作协议。5月份油桃上市推出了阳光油桃试吃活动,大量吸粉,创下了一天油桃发货150单的新纪录,在合作社电商的带动下,九峰镇油桃价格从去年同期的1.2-1.5元/斤上升到4-5元/斤,是去年同期价格的3倍,甚至出现有单没货的现象,九峰镇70%的油桃通过电商途径销售出去。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带动了九峰快递业迅速壮大,快递网点从去年开始的最初的3家增加到后来的10家再到现在15家,带动了就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乡创业。
水果遇上乡村旅游
为了开辟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提高农产品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搞活乡村旅游,合作社注册成立了九峰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九峰山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网络运营、农产品网上销售、工业品下行和农业旅游业的开发。合作社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方面运筹帷幄,2013年开始引导果农种植观赏性强、品质好的桃树品种,把观赏性、高产值融为一体。积极支持社员发展农家乐,水果体验采摘园,推出赏花、科普游,水果采摘亲子体验游套餐,备受游客欢迎。在桃花节期间,召集所有的农家乐,统一住宿餐费标准,统一餐饮卫生标准,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在合作社九峰山果菜官网和合作社2个公众号为农家乐制作专栏推介宣传,链接农家乐广告的桃花预告帖点击量达到29.8万,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为社员带来丰厚的收入。据统计,社员的农家乐在桃花节期间销售额达到10万以上的有3家,5万以上的有20多家。“互联网+乡村旅游”,打造九峰山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推动了农家乐的建设和民宿的发展,盘活了闲置的民居,为社员增收。
绿峰合作社利用九峰山果菜官网、微信群把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推送给果农,并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开展土壤调理、品质提升工程,生产高端优质农产品,占领高端水果市场,带动果农增收致富。今年7月份开始,绿峰合作社承接了市农业局农业互联网小镇镇级运营中心的建设运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为村民代买商品、代卖农副产品,提供农技知识、生活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建立惠农信息子页、村民微信群,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在合作社水果基地建设生产监控系统,让粉丝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基地水果生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的追溯管理。为社员提供电子商务日常操作,微店营销等培训服务,带动全镇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开网店,打造九峰电商品牌,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农业+乡村旅游”的优势,打造著名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带动了全镇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推进了全镇的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把农产品销售区域扩展到全国各地,建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覆盖全程,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成功打造出一个广东省闻名的互联网小镇和特色旅游小镇。
记者手记:
脱贫致富,要种果树!”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党支部书记安民香一语道破天机,“金珠沙梨果就是俺们的‘摇钱树’。”
金珠沙梨色泽赤金,如猕猴桃般大小,入口酸涩,余味儿酸甜可口,野果风味十足。它是由河南省劳模、高级园艺师李应贤经10多年改良嫁接,于1998年培育而成。2013年,金珠沙梨被农业部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目前,马店镇金珠沙梨的种植面积达5000亩,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地处豫西山区的洛宁县,根据自身“七山二塬一分川”的地形特点,立足于林果、畜牧、烟叶、山水生态等资源禀赋,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实施以“金鸡”、“金果”、“金牛”、“金叶”、“金游”为内容的“五金扶贫”,为村民增收立下了大功。
“金鸡”,展翅飞入德青源
洛宁县先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试点,与北京德青源公司合作,实施“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通过金融资本和龙头企业的结合,着力构建新型滴灌式到人到户扶贫模式,解决有人力没技术、有产品没品牌、有利益没机制等诸多难题,真正实现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该项目总投资3.63亿元,建设了鸡舍、饮料厂、蛋品加工中心、屠宰厂、沼气发电中心等。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新能源、加工业及服务业等产业经营收入。建成后通过土地流转、进厂务工、股权分红等,可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需求,并辐射带动3个乡镇26个贫困村969户3489人脱贫。目前,已经完成水、电、路“三通”和土地平整,年底前将建成投产。
“金果”,规模种植脱贫快
洛宁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无公害果品基地县。洛宁县将苹果、金珠沙梨、核桃作为林果业发展重点,加快以果富民的步伐。其中,“上戈苹果”、“马店金珠沙梨”深受省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2014年,洛宁县政府与海升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计划利用5年时间,由海升集团投资6.7亿元,建成洛宁海升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及海升上戈苹果主题公园项目。
该项目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矮密苹果种植5000亩,配套建设了格架系统、精准滴灌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田间管理机械化操作系统及田间道路系统;完成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1000亩;苹果主题公园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进入丰产期,亩产达5-7吨,亩产值3万元以上。
目前,洛宁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30万亩,3860户贫困群实现稳定脱贫。通过直接帮扶模式,利用到户增收、科技项目等,对贫困户发展林果生产提供扶持,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发展林果的贫困户,根据地域的不同,每亩分别补贴300元、600元。今年,全县新发展苹果种植1万亩、金珠沙梨8000亩,带动815户2960人脱贫。
“金牛”,脱贫致富好帮手
洛宁县地域广阔,饲草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肉牛养殖成为洛宁县产业发展重点,贫困户将享受到户增收、小额贷款等项目资金进社入股分红,通过合作帮扶模式和代养帮扶模式,大力实施“金牛扶贫”项目。
依托长水乡牧坤公司养牛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基地+金融+贫困户”的模式运作,积极探索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具体为:贫困户将到户增收项目资金5000元统一存入银行做为风险补偿金,银行按存款额的10倍为贫困户每户放贷5万元,由牧坤公司担保,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保险保证。同时,贫困户与牧坤公司签订合同,5万元资金由企业使用,年底贫困户按照入股比例分红,若分红达不到3000元,牧坤公司将按3000元保底支付奖补费用。
目前,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达500余家,已带动2770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今年新建以贫困村为主的养殖场区10个以上,可带动2000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快脱贫步伐。
“金叶”,订单收购稳脱贫
洛宁是河南优质烟叶生产大县,烟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年均收购量2200万公斤,烟农户均收入2万余元,烟叶已经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洛宁县引入浙江、江苏中烟集团订单收购模式,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采取托管帮扶模式,将土地托管给种烟大户经营,烟田收益按比例分成,目前已带动32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今年预计增加收入2亿元以上,可带动1206户4185名贫困群众脱贫。
“金游”,美丽带来富有
点荒成金的“下岗女”
1999年,33岁的邓丽华从江西省九江县棉麻公司下岗,面临人生职场的重新选择。她没有像其他姐妹一样留守家中或外出打工,而是脚踏实地在县城开办了一家酒楼,生性热情而又诚实守信的她,用5年的时光拼出丁“人生第一桶金”,不但找回了人生自信,也体味了许多博弈商海的门道。
2004年,她在经商方面再下一城。在自己熟悉的棉麻领域,她承租了濒临倒闭的九江县江洲轧花厂,对设备陈旧的轧花厂进行了全新升级改造,依托当地丰富的棉花资源从事棉花加工与贸易。
然而,开酒楼、办工厂,并没能锁住她向往田同绿色的梦。当她看到大片的荒山和荒滩时,她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看到了绿色的希望与财富。同样是在2004年,她以开荒兴林为契机,开始了人生事业的再一次蜕变。
从2004年起,她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承包栽植各类林木总面积达21300亩,其中杨树、泡桐、香樟等用材林11800亩,油茶、早熟梨等经济林9500亩。创办了九江县首家民营林场,成立了水梨、油荼专业合作社。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她在杨树林中套种胖姜1000多亩;在果树林中放养土鸡10000多只;还在林中套种了中药材等。她创建的林业基地被全国妇联认定为“巾帼科技示范林基地”,她本人先后被九江市林业局、市妇联评为“十大造林绿化女状元”,被江西省绿化委员会授予“江西省绿化奖章”,被江西省妇联授予“江西省杰出创业女性”称号,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被全国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先进个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那时,鄱阳湖外滩、江洲长江大堤都是荒芜一片,周边还有不少成片的荒山,我先做好调查研究,然后拿出方案与产权方洽谈,直到签订协议。”回顾这段种树的经历,邓丽华颇为兴奋地告诉记者。意大利速生杨比较适合湖滩种植,她看准后,很快购进树苗在庐山区新港镇乌石山村、芳兰村的湖滩种植了4000亩,之后又在九江县江洲镇的滩涂种植了1800亩;九江县港口镇的900亩荒山土质较好,她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全部种上了珍贵苗木一一红豆杉;湖口县武山镇2000亩山地适合用材林生长,全部栽种了樟树和泡桐树。
在经济林领域,办水梨合作社可以说是邓丽华的一招妙棋。2007年,她拿出家里仅有的存款,在省级贫闲村尖山村承包3000亩荒山栽种梨树,恰逢国家出台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2009年8月,她与60名社员一起以3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九江凌华水梨专业合作社,一时成为当地最大的农业种植主体。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作为理事长的邓丽华和农户吃住在一起,在村里建培训学校,定期请专家进行授课,手把手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树苗、化肥,保价回收村民种植的水梨。同时与中国农科院、江西农大、江西林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引进“中梨一号”、“红酥蜜”新品种,并在产品品质上严格把关。经过几年辛勤耕耘,2012年凌华水梨专业合作社取得可喜丰收,年收入270万元,户均收入4万余元。对未人社的农户,她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统一品牌闯市场,惠及当地农户5000多户,每年户均增收12000余元。2014年凌华水梨专业合作社被九江市扶贫办评为“优秀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被九江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优秀合作社”称号。
农业园区的“拼命一姐”
从林业起步,向农业纵深进军,邓丽华“咬定青山不放松”。2005年9月,她以注册资金2168万元成立了九江凌华实业有限公司,不断拓展绿色产业之路。
还在2005年时,她就瞄准了水产养殖。在九江县城门乡、江洲镇承包了4000多亩水面养鱼,从最初放养四大家鱼到近两年搞集约化网箱养殖鳜鱼,水产品年产量达500吨,养鱼效益一年胜过一年。
在林业、水果、水产领域“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基础上,邓丽华寻思: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打工,种地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如何将现代科技与农田相嫁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带着这个问题,她赴山东、上海、福建等地考察后,一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蓝图已然在她心中形成。
2013年,正值国家鼓励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政策的春风吹进她的心田,她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毅然决定流转农户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她以每亩400元的流转费签订了九江县新合镇利民村、尖山村和江洲镇后埂村共1600多亩的农地流转协议,总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
机声隆隆中,小田埂消失了,平整一新的大片农地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芳香,一个个现代化大棚矗立起来了,一条条宽阔蜿蜒的水泥路通往村庄和田同。乡亲们不禁感慨“这城里下来的女子真不简单,真的搞出了些新花样”。她笑着说:“我不是拿土地瞎折腾,我是做高效的同区示范,讲究的是科技和绿色,目标是让土地实现更高的收益。”
大棚建成了,品种和技术从何而来?邓丽华以合作求发展,与山东寿光三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诺望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长期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来自我国台湾地区专业生产有机肥的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统一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确保蔬菜品质。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集种植、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凌华现代生态农业园。在高大的钢架蔬菜大棚里,青翠的黄瓜长茄、鲜嫩的彩椒西红柿、还有让人一看就流口水的迷你甜瓜,令人目不暇接。邓丽华介绍说,这里青山绿水互映,生态环境优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会有不少从南昌和九江前来休闲度假的游人,在这里不仅能品味四季不同的鲜菜水果,还能品尝纯天然环境长成的山鸡、土猪和野鸭,也可亲手垂钓和采摘,享受风格别致的农家乐。
边走边聊,眼看就到午饭时间了。记者和邓丽华一起随手采摘了一筐鲜菜,回到园区食堂,邓丽华亲自掌勺炒菜,让我们实地品味了一顿最接地气的工作餐。
“16年来,你遇到过哪些挫折与闲难?”面对记者的提问,邓丽华的眼中闪过一丝隐痛,她说:“要干事你就要学会克服闲难,对我最大考验的是去年7月24日的那场暴雨。”随后她向记者讲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014年7月24日,台风“麦德姆”中心在江西省逗留7个小时,九江县内12小时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大雨倾盆导致水库决堤,大水顺势而泄,2013年新建的大棚基地遭遇了灭顶之灾,钢架倒了,塑膜破了,1000亩丰收在望的梨树林也完全泡汤了,总计损失800万元。
“就像天塌了一般,一切都得从头再来。”邓丽华说,她把眼泪往肚里咽,8月,开始恢复重建。一个多月的时间,她与公司员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2014年9月30日,九江市冬种会现场在这里举行。有了这次遭遇后,她觉得其他的任何困难都可战胜了。
一位公司员工告诉记者:“邓总有非常严重的胃病,有时几天不能进食,她都自己忍着,照样坚持起早贪黑地忙碌;她母亲患病住院,她十天半月都难得去看望一回。她是我们公司公认的拼命一姐。”红土地上的“绿色信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2013年凌华公司承接九江市政府城郊蔬菜基地项目后,2015年凌华公司成为九江县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林下中药材示范园建设基地,目前连栋大棚蔬菜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近几年来,公司累计纳税过千万元,其中2013年税收400余万元,带动当地约5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6000多元。
“其实蔬菜的利润很少,我们不打农药,除草是人工,用的是有机肥,产出的是放心菜。”邓丽华说,为了达到“绿色”标准,公司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高温休棚晒土、使用高效灭虫灯和性诱粘虫板,茌甫瓜根系上接苗等。
“现在搞农业,可讲究学问啦!”邓丽华指着农业园区的一栋蓝色房子说,那里是公司的培训中心,既给员工培训,也给周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为了解决好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冷藏问题,2012年6月,公司投资建设了万吨冷藏保鲜库,并优惠让利为周边老百姓提品冷藏服务。
从绿色果菜到水库鳜鱼、散养土猪和有机粮油,凌华公司的农特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好酒也怕巷子深,邓丽华果敢地提出了订单式直销解决方案:一是寻求大的直购客户,二是设立区域专卖店。这样,消费者就能在了解产品的基础上产生信任,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
思路决定出路。在邓丽华的多次公关后,2014年9月,凌华公司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实现战略合作,不仅达成了放心菜直供直销,还共同打造第三方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平台。继与中船合作之后,凌华公司还分别与江西森美集团、南京金牌管家有限公司、九江派拉蒙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和上海最大的餐饮公司上海三新后勤保障有限公司洽谈订单式种植合作事宜。
在区域专卖店方面,邓丽华创办了江西特产凌华直销总店,在九江市开设了10家凌华绿色农产品直供点。
“似减为本、以质立信,以和连锁,合作共赢”,“以客户为上帝,用质量作保证,靠科技去创新”。正是始终秉承这样的做人做事的理念,白手起家的邓丽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最终成就了凌华公司的辉煌:2012年凌华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一、创新思路,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赣州人多地少,农业规模化要走出仅仅土地规模化的误区,着力推进产业布局、产值链条、设施农业和“三农”服务等内涵式规模化发展。
一要抓好产业布局的规模化。赣州市一些地方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谋划,发展的产业过多,重点不突出,散乱零碎,规模太小,形不成拳头。当前,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按照宜种植则种植、宜养殖则养殖、宜林则林、宜加工则加工、宜旅游则旅游等原则,科学合理配置空间布局,谋划建设好赣县、信丰两个国家级和寻乌、于都、全南、龙南等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进一步统筹和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重点打造高标准、高水平、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特别要规避“大园区、大业主”的惯性思维,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户与农户之间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大园区、小业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要抓好产值链条的规模化。现在赣州市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加工的研发技术相对滞后,产品销售还主要以“原”字号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巨大的增值空间还没有打开。未来要围绕“脐橙、蔬菜、油茶”等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重点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精心打造农产品从包装设计、储藏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到终端零售等产值链条各个环节,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
三要抓好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目前,赣州市设施农业仅有6.88万亩,规模小、科技低、管理差。要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加大节水、节肥、节药农业技术应用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工厂化蔬菜、瓜果、花卉、畜禽、水产等设施技术和产业建设的发展。但对于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应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工厂化经营,不可超越当地环境净化能力而盲目扩容。
四要抓好“三农”服务的规模化。赣州市农业公益还很脆弱,经营性和自助组织发育不足,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健全。我们要抓好脐橙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争取国家重点支持批准设立国家(赣州)油茶工程中心、国家(赣州)油茶产品检测中心、国家(赣州)油茶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继续开展好“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同时,加快构建以公益、经营和自助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突出重点,推进“三农”信息化发展
在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背景下“三农”信息化飞速发展,许多不可思议的新业态很快就出人意料的横空出世。我们要依托淘宝村镇、农村E邮等,切实抓好“互联网+”和电商农业。
一要全力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赣州市16个县(市)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且与阿里巴巴签订电商合作协议,已基本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覆盖。2015年全市电商交易总额达到221.32亿元,其中农村电商交易额达92.84亿元,占总额的41.94%,以南康家具、赣南脐橙、板鸭等产品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下一步,要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改造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落户奖补,探索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中心,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引领和扶持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市场,培育农村电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要着力打造赣南脐橙、南康家具两大特色电商品牌。继续创新赣南脐橙营销模式,推进果农、企业、政府积极转型,每年召开网络博览会,实施O2O(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着力打造中国脐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015年仅“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当天,苏宁易购赣州特色馆就接收订单25万多单,售出赣南脐橙50多万公斤。南康家具市场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商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南康全区已有1200多家电商企业、200多家广告摄影公司、十多家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其中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家具电商已经达到22家、破亿元的达到3家。
三要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移动电商服务体系,鼓励农村商贸、乡村旅游等企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即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鼓励支付宝、翼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在乡村应用推广,进入民生和社会服务领域,如水电费查询和缴纳、出行娱乐服务等。构建农产品基地及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基地投入品管理,强化农产品监测,记录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检测、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信息,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在电子商务示范乡村建立物流中转站,通过产业和企业集聚,降低物流成本,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链式渗透,推进“三农”绿色化发展
“绿色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未来农业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今后,应将绿色生态理念贯彻于农村的规划和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四个方面,建立起从有形到无形、从建筑到产业、从建设到治理、从物质到人文全方位的绿色生态链式体系。
一要推进乡村规划绿色化。树立“反规划”理念,按照“亲山近水、显山露水、保存文化遗迹,传承历史文脉”的要求,先列限制性负面清单,再做改造或建设性规划;要结合村庄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先科学定位,再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比如有旅游资源的,重点发展旅游休闲配套产业。要因地制宜,适度规划,引导建设与人口资源相匹配的建筑体量,避免片面追求大规模、大体量,浪费资源、能源的不经济、非生态规划现象。要注重集约节约用地用材,融入生态元素,特别是做好小流域治理及农村周边生态产业等,发挥现有生态资源优势。
二要推进乡村建设绿色化。乡村建设要走出“全覆盖硬化”的误区,道路该硬化的硬化,空闲地尽量保持生态原貌,让土地“会呼吸”、生态“能循环”。在村庄周边相应建设水体,保护水系,有条件的地方保留湿地。在农村建筑方面,结合扶贫产业发展,推广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在屋顶配套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在村庄绿化方面,尽量少种草、多种树,而且选用适宜本地的树种。
三要推进产业发展绿色化。重点研究市域范围内或周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原材料需求,发展林业、中药材、芳香产业和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在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休闲观光林业、渔业、果业。如龙南九连山“中华鲟”养得很好,可以开发旅游。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使自然资源保育、生态采摘、种养体验、传统民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大胆运用股份制整村整组改造承包地,建设适度规模生态农业科技园,广泛使用生态措施,如种养轮作,大棚顶搞光伏发电,棚内太阳能灭虫灯或紫外线灭虫灯,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避免过量用肥用药,污染土壤和水体。
四要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垃圾分类回收、减量化处理意识,引导农民建设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生活设施。引导农民树立绿色消费、生态生活的理念,在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上做到合理适度,切忌盲目攀比、奢侈无度。比如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菜篮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四、民意导向,推进农民城镇化发展
农民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步骤。据统计,全市现有761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8%。但按城镇化率45.5%算,农村人口仅有524万,意味着有236万人在城乡之间徘徊。据调查,这些半城镇化的农民仅有7%有愿意回家,仅有0.7%在城镇有房。解决这种农民城镇化的现实纠结,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建设美丽社区,就地城镇化。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突出“统筹城乡、产村融合、村旅一体、强村富民”,全力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瑞金、兴国、石城、于都、宁都等地要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优势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继续打造一批“生态优、形态美、业态好、心态佳”的美丽社区。通过给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办法、有条件的村集体收储、村民理事会自求平衡自主开发、完善农房管理政策等办法,推进空心村整治,为美丽社区建设整出土地和绿化美化空间。
二要深化农村改革,支撑城镇化。积极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财产向资本转换。积极探索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资金保险互助会建设等,特别要探索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持股增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招租办法,允许农村居民将合法拥有的宅基地和住房以租赁合同方式,公开向社会出租。鼓励农村居民将建房节余用地指标,由村级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股份制物业经济,增加股份分红收入。继续抓好产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等涉农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支撑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要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城镇化。以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为抓手,切实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民生工程,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确保用水用电安全,推广清洁能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同时,顺应留住乡愁的农民需求,及时将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既可保护一批传统文化祠堂、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情,又可发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作用,凝聚乡村民心。
关键词:耕地流转;电商涉入;问题;萧山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60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接着《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要求我们在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的条件下,应鼓励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现阶段,在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的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农村耕地利用率,推进现代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倡导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模式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改革热点。杭州市萧山区历来因其快速发展的经济而闻名,但其在土地资源上却十分匮乏。2014年底全区人均耕地仅为0.63亩,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因此,本文将以萧山区为例进行互联网背景下耕地流转模式的探析。
1萧山区农村耕地流转现状
1.1流转意愿较强,数量较大
由于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以及优质企业的不断入驻,萧山区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方向转移,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据调查,2015年萧山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人均20308元,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69.2%,仍然在家庭收入来源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年轻劳动力就业趋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导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和耕种意愿都大幅削弱,土地流转意愿开始逐渐增强。而另一面,农业合作社、养殖专业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始加大土地流转交易,希望通过抓住客户需求,引入新技术以培育高质量农作物,及时把握机遇。
1.2流转形式多样化
当前萧山区耕地流转形式丰富,其主要流转形式包括传统的出租、转包、互换等形式。近几年,经济的快速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众群体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考虑的因素呈现出由基本的质量安全向营养、新鲜度、新品种等方面的扩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务农群体看到了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农产品的契机。于是,随着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农村耕地流转模式呈现更多的创新趋势,土地流转市场更加活跃。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共同发展,多种合作创新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例如像益农镇三围村的“特色产业+合作社+入股”的流转形式,力求创造品牌农业、效益农业,通过标准化规范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耕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权关系模糊,农民利益受损
农村土地产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享有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土地所有权虚化严重的问题,权力结构不明导致流转过程混乱,收益分配不均。实际生活中,集体往往由村委会代表,但由于它身份的多重性,一方面作为农村土地的所有者,另一方面又受基层政府所指导,其权力空间较大。在大型的土地征用和转包中,村委会一般代表村民直接与政府或者第三方签订合同,农民在流转过程中的利益问题、知情权较难保障,易受到村委会相关人员廉洁性影响。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有限,维权意识淡薄,一旦出现利益受损问题,难以凭借法律、扶持政策等手段进行保障。
2.2土地流转期限不长,规模化较低
由于土地存在着细碎化、固定化的特点,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不同,种植大户在进行土地选择时会考虑土地肥沃程度、面积大、距离等因素,需要与众多合适的农户进行协商、谈判,尽可能将管理成本、种植成本最小化。在进行规模化种植前,种植大户一般需要对设备、种子、技术等进行大量的投入,但面临着筹集资金困难问题。此外,种植周期长,难以预料天灾、市场需求等风险因素也被纳入考虑范围。而农户则对流转土地的收益,收回土地后的后续处理比较重视,多数农户对于土地流转仍缺乏认识,存在试探心理。这些情况使得土地流转期限一般不长,规模化程度较低。
2.3流转市场急需完善,配套机构有待设置
萧山区农村耕地流转缺乏完善的流转市场,流转的供需双方在流转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大了沟通与了解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耕地流转的数量与效率。在互联网时代,萧山区农村对于网络平台进行耕地流转交易认识度较低。利用网络实时供需信息,设置流转备案归档,分类指导并管理流转案例是当前农户和需要学习并落实的重要措施。在流转交易中,配套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也是相对缺乏的,例如流转协商环节的价格评估、法律咨询,使用环节的后续执行监督,交易全程的纠纷处理等等,都对交易价格、保障条款的公平与否,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农村耕地流转还是主要以私人交易为主,耕地的供需方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和面临的风险尚未存在客观、充分的分析,易提高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加剧流转的不稳定性。
2.4土地流转程序有待规范
2015年,我国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为规范土地流转奠定了保证基础。但在具体的流转程序的安排,合同文本的设置上,较多萧山农村仍未进行标准展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具体实施方案未得到有效的宣传推广,土地流转的农户切身利益难以有效保障。萧山区是杭州乃至浙江土地流转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已存在一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但由于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和政府补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难以大展身手,现存规模较小,盈利水平较不乐观。同时,萧山区政府对当地存在的土地流转现象有必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帮助。
3电商涉入的土地流转模式探析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涉入土地流转将有益于改善传统土地流转模式的很多弊端,使得供求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并且,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网购环境的日益成熟,都为电商涉入土地流转模式的产生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将结合“聚土地”和“绿科秀”对新模式进行探析。
“聚土地”是一种通过网络众筹认购土地,私人订制农田耕种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绿科秀”则是通过对高科技涉农技术、高端涉农产品的展览及体验,大型商务活动、农博会、科技旅游景区的创办及承办,为农户、农业公司、科技公司提供资源支持和商业机会的“一站式”营销平台。
3.1电商
电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当中介功能,主要负责与合作社、科技公司、评估机构、物流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维持整个土地流转的进行。首先,电商需要和合作社洽谈收集土地使用权,签订合作协议,支付土地租金;其次,在网上公布土地信息和种植信息,公开筹集资金;然后委托合作社进行种植、采摘、收割、打包,支付相应劳务费;最后联系物流公司对农产品进行配送。当然,当耕地流转在整个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和范围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让顾客群进行私人农场订制,由顾客选择种植作物品种,再依据偏好推荐耕地地点。当作物丰收时,可由顾客自行采摘,体验劳动乐趣,带动休闲旅游业发展。此外,电商可以设置实体体验店,让科技公司、特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农业企业加盟,为技术的宣传、农产品的推广提供平台,定期举办顾客体验活动、承办农业商务活动,为土地流转过程的利益相关者们搭建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3.2农户
农户主要负责和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减少因盲目耕种造成的产品滞销风险和固有风险带来的损失,避免耕地荒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在流转过程中,农户除了可获得土地的租金外,也可以参与到种植中,获得劳动工资。此外,在订制私人农场时,农户可获得顾客的作物加工费、房租等农家乐收益。
3.3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与农户交流,收集土地使用权,并将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根据网上订单耕种土地,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对作物进行培育和管理,在作物成熟时负责采摘、收割,支付受雇佣农民的工资。
3.4第三方服务机构
包括评估公司、科技公司等在内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需与电商合作,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为合作社、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提供价格评估,技术支持,执行监督,法律咨询,纠纷处理。
4萧山区耕地流转对策建议
4.1建立并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其流转应当进行登记,并且土地流转应当以登记作为生效要件。我国的土地流转是建立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法律保护、政策引导手段,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土地得到确权登记颁证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在土地确权制度建立的同时,也应确定统一的流转合同规范、样式,在合同中明确耕地流转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明确流转土地的具体使用用途和违约惩处机制,便于日后对流转土地的进行审查和监管。通过公平协商,使承包方与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合同,改变目前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的局面。同时,现代农业处于互联网时代,因此应加强对颁证的信息化管理,倡导耕地流转的交易双方在公开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和公示。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流转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宣传,使流出土地的农户正确看待土地流转问题,互相尊重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合同的法律效力。4.2加强对耕地经营人的政策扶持
首先,资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必须要合理配置资金要素。农业部门要增加对涉农资金的投入,制定和落实资金使用的监管机制;金融服务部门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制定更加贴近农民、更加便捷的信贷政策;合理利用资金,重点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设施建设,为规模化经营提供物质基础,防止分散使用。其次,加强对家庭农场、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补贴力度。增加补贴的种类,在已有的土地流转补贴和农机补贴的基础上,考察并借鉴其他示范地区的经验,增加对农技培训、电商知识培训技能型人才从事农业者的补贴。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方面,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制定详细的定赔理赔条款,逐步推行并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4.3提倡电商涉入耕地流转,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逐步推进,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商涉入的耕地流转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土地流转方式的中坚力量。就农民而言,电商涉入耕地流转的模式发挥了电商对生产要素的聚合效应,可以筹集大量的可用资金,弥补了传统农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偏好进行定向生产,为投资者提供私人农场的专品,例如无公害蔬菜水果、当地免费旅游景点的门票和住宿,并且可体验田园耕种的乐趣,还可以解决以往销售困难的问题,稳定农民的收入,这将对传统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就电商角度而言,利用互联网的介入,可以提高原本闲置或分散的土地的利用效率,向合作社、农场等生产单位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向消费者提供高端的农产品,最后将所得的中介费用进行再投资。通过提供涉农技术培训、高端人才引入等中介服务,拓宽行业市场规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政府而言,该模式解决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瓶颈,缓解农业人口向城市涌入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可使农民成为真正受益者,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马世猛.“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土地流转创新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4041.
[2]韦燕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6,(5):9496.
[3]高新才,李笑含.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分析[J].兰州学刊,2016,(6):18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