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国家正在重点进行传统农业的改造,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时期,形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刻。而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建立的,为服务三农为己任。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建立的,为服务三农为己任。当前我国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还不能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体系未与农业现代化相调整。在各个大中院校中,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类似,技能特长与现代农业发展和需求相距较大。
(二)轻实践重理论
另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还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理念,最明显的就是农业试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少,实践教学难落实,如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等难以有效落实。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设置中毕业实习一般设置在最后一期,学生忙于择业求职,导致实习内容流于形式,实习论文缺乏实地调查,实习报告参差不齐,缺乏严谨、规范的实践教学和实习监督,造成学生难以掌握农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无法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农业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竞争力不强
在农业的大中院校培养出的农业经管类毕业生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自身缺乏爱农、兴农和强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学生家长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力,更使得他们不愿意从事涉农领域。在学校方面,缺乏对学生进行引导正确的就业和从业观念,也使得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就业率在各专业的排名靠后,就业率低下和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反过来也影响了招生质量,形成了农业专业招生和毕业的恶性循环。
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农业的大中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所处区域优势,并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期望,突出高校的自身农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如浙江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重点是培养熟悉食品国际商务流程、具有全球视野、食品企业运作管理的高级涉农商务人才。除了学校角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还要专业层面和专业内容两个方面的创新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在农业专业层面上制定针对传统农业、新兴农业、农业应用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业专业内容上制定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农业经济管理的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和培养方案都要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要求。在学校、专业、课程这三个层次的农业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辅相成,无论哪个层面,都能够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仅掌握社会、人文、农村经济、农业管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运用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解决和发现农业问题,独到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去服务和建设“三农”,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农业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要从整体上对农业经理管理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坚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用化、综合化、精简化、多样化,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整。一是注重农业科技与生物技术、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注重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将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渗透到农业课程中;二是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农业公共课程的比例,在扩大学生农业专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也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和脱节的情况;三是加强农业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建设,不断凝练和更新农业课程内容,增设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精简教学内容,在核心课程上增加学分占比。
(三)完善教学方法
大学生最佳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是第一学年,而不是像很多大中院校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的方向,因此应尽早为学生创造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就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如农业经营与管理,农村发展与管理、农村经济产业化等农业经管类的专业方向,并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根据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特点,适当增加案例、分组讨论,改变单一的教授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分组讨论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并加强与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增加学生实践调研的机会,将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农业经管类的学生而言,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应用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创新开展“班村共建”模式的第二课堂,农业经管专业的学生与基层组织的村级对接,学生科担任村主任助理,为村委推广农业技术、扩展农村产品销售、筹建农村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逐步使得学生爱农、并愿意扎根农村,培养强农意识的有效途径,也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在农村事务中也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可适时开展农业科技的学术竞赛,通过对农业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设计大赛、农业管理论文比赛、农业技术科研立项等活动,在实践和竞赛活动中强化农业理论知识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高效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郊翔宇,崔宁波,庞金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M].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
[2]聂洪臣,张季中,姜桂娟,李国政,高建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学术・理论,2013.5(下).
关键词:农业经济;财务管理;对策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发展中备受关注,国家出台了很多财税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但是我国农业经济财务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找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措施。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有了新的特点。在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不断深化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的提升与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好辅助作用。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动以及产业内部结构来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帮助农业经济财务管理实现其最大的作用,促进产业未来更好的发展。随着在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不确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必须要从现在开始自我剖析,及时完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体系。因此,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当前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之间没有实现协调发展。财务管理这项辅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外在条件及生产组织方式影响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首先,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及时改变,素质有待提高,很多管理者将重点投放到了生产方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或者了解不够深入和专业,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导致财务管理的外在环境较差,规范财务管理难度大。财务人员在大学会计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及其他会计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农业知识少,自学成分大,对会计准则的掌握及理解不尽相同,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实际操作。对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也缺少合理的安排,导致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较差。其次,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农业只有生物性资产一条准则,指导不充分,框架太大不够具体,而且范围笼统,指导能力不够强,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细化。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多环节、多领域、多重影响因素缺乏规范性指导,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整体处于无序发展的被动状态,无法得到效率和质量方面的突破。第三,农业生产有特殊性,生产环节多,链条长,存货管理难度大,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大,产品产量及定价变化大,产业化不充分,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这些因素提现体现到财务上就是会计核算难度大,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农业生产是借助自然生产的过程,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大田、水下、林中生产等不同生产方式,南北方不同生产节气,农耕农时、农业生物产品特征、生产周期特性等都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体系,导致农业生产会计监督检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推动财务管理观念的革新及现代化体系建设为了更好的建立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策略体系,还要从对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入手。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首先,规范各类农业经济组织,要求所有经济组织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政府财税部门进行监督指导。其次,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及科研院所要推动农业生产产业化,生产环节规范化,减少不确定性。另外,财税部门强化细化《企业会计准则》对农业财务管理的指导,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推动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不仅要重视财务工作的日常核算和报告,还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预测和规划。最后,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者思想转变,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务必将财务管理贯穿于农业生产主体的整个经济活动中去。
(二)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指导教育培训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度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财务管理。基于这样的特点,要提高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专业人员的指导、教育和培训。首先,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人才培训,让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技术和专业的提升,一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对农业生产活动参与者进行财务方面培训教育,优化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农业专业人士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财务人员进行讲解提升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融合度。另外,有效推动政府财税管理部门和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颁布的涉农财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有重要作用。其次,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招聘时注重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时刻关注社会中的优秀人才,不断招纳有才之士。此外,还要关注对财务管理人员精神层面的建设,鼓励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及技能储备,以保证更近时展的进程,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技术装备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专业人员更愿意为农村建设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出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财务管理中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技术。
(三)重视农业经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优化信息管理建设,才能使得财务管理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首先,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水平。同时,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要十分关注,从不同方面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其次,将农业生产活动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将生产经营活动搬到“网上”来。最后,加强既懂财务又懂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相关人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以此推动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沛县沛城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江苏 沛县 221600)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逐步趋向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农业经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带了很大经济效益,降低了资源的耗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认真研究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特点,概括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循环农业经济;未来构想;生态环境;生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092-02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融入循环理念,农业经济中推广和应用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的损耗。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作为现代社会中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更加侧重对生态系统的关注,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革新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循环农业经济注重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转变过去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1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缺陷
1.1理论基础不完善
循环农业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呈现出非常大的复杂性,需要把农林学、环境科学、生态发展科学等多种学科整合统一起来。分析循环农业的特点,研究循环农业经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了解现在我们农业采取的生态模式着手,在充分研究分析我国现有农业生态模式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组织农业方面专家讨论研究,建立起循环农业经济完善的理论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给循环经济农业理论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我国农业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真正的实现对环境的最大保护。
1.2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我们即使已经具备完善的循环农业经济理论体系,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我们的循环农业经济也只是一句空话,很难得到落实和进一步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主要是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在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做好完善工作。有些地方出台相关农业政策,使得在农村实现对水、土地等农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非常苦难。在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需要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往往会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有些地区,即使农村生活、生产条件较好,他们更加关注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会把关注点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上倾斜。因此,政府需要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工作,引导农业劳动人员增强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积极性。
1.3没有先进的农业资源利用技术。
在一个大的农业系统中,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尽量的减少在农业生产中自然资源的投入。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对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农业产品对此利用,尽量的增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尽可能的进行废物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加大在循环农业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转变知识为动力,减少自然资源等实际物资的投入。不断地增加循环经济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循环经济发展中物质的投入,需要有完备、齐全的科学技术做后盾。但是我国很多地方在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循环农业实践活动,对先关技术措施研发比较少,我们农业相关技术人员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去发展我们的传统技术,如何很好的在传统的技术上创新,引进外来的高新科学技术,为我国循环农业经济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1.4农民缺乏先关的技术知识
循环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我们的农业经营人员,经营者文化素质水平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首先我们的农业经营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懂得一些相关的循环经济方面的技术,懂得如何经营管理等。要想发展循环经济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情况的新型农民。但是,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经营者一般不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素质等,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2发展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
2.1健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
我国循环经济需要在多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包括农业生态、农村污染、农民人居资源占有率极低等。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保障我们循环农业经济的顺利实施,应该尽快的建立先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扶持政策,给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农民一些补助、优惠等,保障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应该通过国家的引导,建立多方位投入体系,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做无公害处理等带动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应用和推广。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2.2对农业环境进行有效监督
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在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恩能够被察觉,但是一旦造成了破坏,影响很大,而且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应该建立、健全对我国农业环境的检测体系,通过对我国农业环境的检测和监督,定期向相关部门做环境质量检测报告,对农业的生态环境做出科学的预测,及时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治理。循环农业经济最终需呀通过市场机制的认证,因此需要加强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包装、完善产品在市场上的准入度和认证体系、通过各种方法遵循市场供求关系,规范市场行为,增加循环农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得到的认可程度,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3培养循环经济意识,走可持续发展农业道路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不到位。环境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现象,对资源的浪费严重,经济发展缓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做好循环经济工作,对于环境资源来说,需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固体废弃物,有效的防治环境的污染。据统计,在一些地区农村的人均固体废弃物和构成接近城市地区,农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还要多。农业生产不再使用有机肥料,而是直接使用无机肥料,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无机肥料,而有机物越来越少,致使许多农作物严重受到损失,产量极具减少,质量低劣,对农村居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意识,科学的使用资源,注意做好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
此外,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经济,使得部分废弃物循环利用。我国农村的固体废弃物的来源非常的广泛,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过去我们都做为有机农家肥用到农业生产中。使用农家肥能够改良土壤、使得土壤更加具有肥力,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不再使用无机肥料,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因此,应该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鼓励农民对废弃物进行重复利用,节约生产成本,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
2.4做好循环经济的宣传,鼓励农民学习农业知识
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是主体,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农民掌握科学技术。让从事从业活动的人员真正的掌握一定农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依靠农民自身,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培养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逐步在农村建立起循环型农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支持作用,促进循环农业经济优化升级。
3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给我国农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新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决过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给我过农业造成的问题,解决好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真正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军.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9(11):128-129.
[2] 葛建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代示范农场[J].中国农垦,2012,10(7):130-131.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中,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要想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就要结合互联网,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1“互联网+农业”的概述
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特征是很富有时代性的,主要表现为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得到整合。将网络的优势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众所周知,“互联网+”这种发展模式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对农业进行政策引导以及给予一定的支持,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跟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给其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他产业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互联网+农业”能够使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重大改革,实现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使农业资源高效率地整合,最终使其生产模式实现跳跃式发展。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中,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生产智能化类型,在这种类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业技术得到提高。第二种是农业电子商务类型,使用该种网络营销模式,通过农产品O2O,实现更有效率的交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第三种是信息化发展类型,打造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农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互动频率更高,从而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2“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2.1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互联网+农业”这一发展模式非常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特征,如能将农业经济发展跟互联网发展高效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新型农产品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并且使农产品产业链得到延长。通过“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从而能够对农业经济的生产规模以及后续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2.2实现了由资源型农业向技术型农业转变。在“互联网+”时代,农业发展跟信息网络结合在一起,将会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从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了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等。最近几年,农业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等方面,这些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以资源型为主要发展方式,我国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因此,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使农业实现转型和升级,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2.3节省农业发展资金,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业发展成本得到节省,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效率,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跟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那么就能够同时为农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快速提供信息。众所周知,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是随时都会变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竞争,只有把握好市场环境中的信息,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第二,节省农业流通成本。通过搭建网络交易平台,交易程序由烦琐变为简单,农产品的流通也随之加快。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通过互联网,农业技术获取和学习更加便利,最终新型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2.4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得到提升。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时,“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科学化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依托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学会更多的经营和管理知识,乃至获取信息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而且,他们还能够不断地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对农业发展的认识,把更多更好的科学与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提升他们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互联网+农业”的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策略
诚然,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调研发现,已经有多个省份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因此,我们应当侧重于如何改进产业发展思路,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数据,以及紧密结合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升级得到带动,农民更加富裕。主要创新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助“互联网+”发展高效农业。众所周知,在转变农业经济方式的过程中,高效是其中一个凸显的特征。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开发,农业产业链延长,农业分工更加细化,农业门类增加。依托互联网智能化和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农业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第二,借助“互联网+”发展精细农业。在精细农业中,空间信息技术得到利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与环境层面的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就我国而言,可以借助国外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技术,比如GPS、RS等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乃至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第三,借助“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最近几年,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如火如荼地建设。其中,从经营的角度来看,京东商城和淘宝电商平台力争打造规模化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它们建立直销网络模式,促进了专业化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平台,农产品更加全面地展示在客户面前;其次,通过云端网络技术,农产品信息和质量得到监控,相关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生产经营者,为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4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农业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极大的影响。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应当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尽早实现。
作者:许金 单位:法库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黄艳红,陈梦倩.浅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2015(38).
[2]徐珍玉.“物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J].上海信息化,2015(6).
[3]李丙金.“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134-135.
[4]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5]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J].世界农业,2015(12).
[6]汪勇,张蓉.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135-136.
关键词 海外访学 本科生 国际化 密歇根州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海外访学是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依托发达国家名校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和全球化视野,先进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实训设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推动国内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校国际化教学模式与途径。
为探索推进农林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国际合作机制与新型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了国际化战略“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于2012年7月16日至2012年8月21日从经济管理学院选派15名本科生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为期35天的专业实习。本文回顾与总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暑期实习的概况,以及教学特点、方法、借鉴经验与启示,提出推进与完善本科生海外访学项目的相关建议。
1 海外访学概况
本次海外访学主要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与示范、农业产业经营与管理实践等主题开展专题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
1.1 专题报告
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商学院、国际教育中心、科研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站的众多专家共举办各类专题报告,涉及国际交流与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动植物育种、能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林业资源保护与规划、气候变化与碳汇交易制度设计、工商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及其应用、社会公共教育与新生代农场主培养等专题。系列专题报告旨在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各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2 参观体验
实地参观美国高校及地方政府下属的农业科研基地、科技推广服务站,农场、林场、畜牧养殖场,动植物保护区、森林生物量观测中心,以及能源、食品、木材加工企业。通过参观体验,充分了解美国农业推广站的机构分布与组成、工作项目与工作流程,美国农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状况,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机制与实践,以及美国林业产业链的构成与运营管理等实践活动。参加体验活动突出了二大主旨,一是通过亲身观察不同农业科技与生产方式对农业产出、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深入体会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感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生产实践应用中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1.3 讨论沟通
教学互动是美国高校教学的特色之一,通过各类seminar、演讲、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与高校教授、企业家、农场主充分交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科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性的思考、沟通和表达能力。访学团通过学习、体验、交流三种形式,将课堂学习、专题研讨、实地考察与文化交流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实习学生得到了充分有益的锻炼。
2 经验与启示
总的体会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办学理念非常先进、国际化程度很高,而且具有基础科学研究长期坚持、科学研究深入细致、科研积累十分厚重、学科交叉优势明显等突出特征。
2.1 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有机结合,重视战略问题研究
密歇根州立大学高度重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通过高度重视促进学科交叉,围绕解决全球性、基础性的重大科学和实际问题,开展问题驱动型的科学研究,始终立足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突出重大创新,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密歇根州立大学通过整合学科资源的体现交叉,突出创新,促进优势学科与交叉新兴学科协调发展;通过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组建跨国研究团队,开展气候变化、生物能源、遗传育种、资源环境评估等国际前沿研究;通过营造全方位、常态化的国际交流环境,保持大学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研究的超前性、前沿性,进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创新竞争中保障其持续发展和优势地位。
2.2 产-学-研有机结合,科研服务社会
作为美国征地法案(Land-Grant Colleges Acts)建校的典范,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非常重视为当地生产和社会文化、生活服务。成立专职负责推广(Extension)工作的管理部门,并与当地政府构建享誉全世界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Agi&Bi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推广机构的负责人(Extension Director)作为学校和密歇根州农业部门的联合代表,负责管理本州境内的全部推广工作,并参与农业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决策。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场管理、转基因作物、能源作物、精准农业和气候变化等。在推广服务过程中,学校与地方政府、协会、社区紧密协作,教育农场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还注重社会服务,如启动4H新生代农场主教育培训项目(Head, Hand, health, heart; 即脑健、手健、身健、心健,强调与倡导健康、快乐地应用科技从事农业产业),教育与引导青年知农、爱农,通过向青年传授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新生代农场主。
2.3 体验式、引导式教学,寓教于乐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习兴趣,体检式教学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常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让学生亲身近距离观察动物、植物、大自然,培养学习的热情。如下属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W. K. Kellogg(KBS)科研基地和教育推广站,学生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分类参观农场、养殖场、林场、动植物保护区以及相关科研基地,并需要亲自动手参与农艺生产过程。美国将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的称之为“Field walking Tour”。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3 建议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经管专业本科生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暑期实习经验与启示,从持续推进与大力提升本科生海外访学计划项目角度,拟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常规化,品牌化
参与本次海外访学的师生,无不深刻地感受到,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对外交流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践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选派优秀的本科生代表到海外感受国际一流名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社会文化、生活,是推动我国本科生国际交流较为可行的路径。因此,建议国内高校大力推进与国外名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对本科生海外访学计划项目给予持续资助,创造机会让优秀的本科生参与海外访学项目,将海外访学项目做成国内高校本科国际化教育的精品项目和品牌项目。
3.2 运作规范,总结提高
选派本科生海外访学是项探索性的创新型教育工作,需要根据学科和专业特性,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借鉴国外高校高等教育的特点,探索有效且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本次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暑期专业实习,整体方案设计、日程安排、具体内容、教学方式都非常合理,得到访学团师生的一致认可,也为后续访学项目计划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可以在每次访学安排的基础上,计划后续访学项目的详细方案,编制项目操作流程、培训计划和手册、注意事项。
3.3 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
由于多数本科生刚刚接触专业领域,专业知识有限,学识结构较窄,往往难以完全吸收与消化国外高校专业领域的科研设计。研究生参与海外访学项目可以起到如下作用:第一,短期海外访学有助于研究生进行留学决策。通过参加海外访学,研究生本人有机会在相对充裕的时间了解国外高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进行留学决策。这种体验,使得研究生的决策更具可行性和价值。第二,研究生可以为本科生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相对于本科生来讲,研究生已经开始接触或已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既可以从更深层面与国外教授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访学团的内部讨论、沟通,帮助本科生更好地学习;同时,研究生的学业规划可以为本科生的学业发展起到有益的借鉴和激励作用。
本文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化战略《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慧娥,王清,王常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地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启示[J].高等浇筑教育,2012.21(4):104-106.
[2] 张艳虎.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的开拓与管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35-36.
[3] 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11-112.
[4] 安蕊梅,刘维华,石现峰.美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个案研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08-111.
关键词: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国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农户小生产和外部大市场的矛盾,农业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新塑造进程。国内的研究多局限于宏观性制度分析,较少有从局部区域性优势来论证农民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的发展。本论文揭示区域性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一方面为后来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另一方面为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提供理论借鉴。
一、寿光市稻田镇概况
寿光市稻田镇位于山东省寿光市东部,面积75平方公里,辖56个村,1.38万户,是省级中心镇。截至目前,稻田镇共有注册的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70余家,占整个寿光市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的12%1,依托本地蔬菜种植优势,稻田镇的专业合作社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
二、稻田镇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暑期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当地存在主要问题是:
(一)新型农业合作社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
被调查的15个合作社中,会员规模在200-400人,占20%;100-199人占40%;100以下,占40%。绝大多数新型农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小,有些合作社只有一块牌子、一个印章、一个章程。缺乏办公经费和固定的办公场所。合作社规模太小不仅限制了当地合作社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调查的15个合作社中,注册性质为企业法人,占66%,注册为民间团体的占23%,没有注册的占17%。稻田镇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本规模基本分布在10万元—400万元这个区间。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有7个;100—300万元有6个;300万元—400万元有2个。稻田镇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薄弱。
(二)稻田镇新型农业专业合作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运行不规范
与合作社组织的本质特征相比,稻田镇绝大多数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内部组织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业专业合作,而是农民初级形式的联合。
据调研资料所示:稻田镇真正有社员平等入股、进行盈余分配专业合作社还很少,只占被调研合作社比例的40%,余下的60%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或不执行利益分配机制。会员与组织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组织对会员的约束力与凝聚力较差,难以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机制,确保合作社有效运行的各项组织原则也很难严格遵守。
(三)新型农业合作社发育还处相对于较低层次,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稻田镇进行单一的生产销售合作、低效的技术、信息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占70%,进行资金、技术、加工合作的占30%。进入加工流通领域的合作社还比较少,真正自办加工企业的很少。绝大多数的合作社还只是停留在种植蔬菜的初级产品生产上,加工转化水平、附加值、科技含量都较低,优质品牌产品不多,(目前稻田镇拥有一个全国名牌,两个省级名牌),市场竞争力不高,获得的利润空间小,因而对农民增收还很有限。
三、针对稻田镇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解决对策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为标志,稻田镇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清晰设计产权,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理论上,合作社应该将股权分为公司法人股、农户股和流通股三部分,一人一股,一股一票,民主参加管理。依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可以探索发展较为完善的农业专业合作设立投资股,在社会上募集资金。这部分股份只具有分红权,而没有投票权,也不得参加盈余分配,不能参加合作社日常经营管理,投资股金按照高于银行利率来支付利息。可以设立政策,允许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这应该是合作社实践的一大创新,解决了现阶段农民资金不足的难题,是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好方法。”
合作社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稳定发展的保障之一。“规范来讲,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应该分为分为四部分,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服务优惠、契约联结、利润返还、按股分红等机制。同时,在按股分红的同时,控制分红的比例,没有超过按交易额分红的比例。充分将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结合起来,适当提高了按劳分配的比重,更好的体现了合作社‘劳动联合’经济特性。”
(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规范运作
首先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大事项按照一人一票表决决定;在盈余分配上,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后,按惠顾额进行统筹分配。再次必须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尤其注意应该减少现在稻田镇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的问题。
稻田镇合作社在以后发展中,应该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统一组织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提供品牌、包装和销售服务;统一申报和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及地方名牌工作。
(三)政府部门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应结合西方国家实践,尽快建立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制度。4政府应该在在财政政策方面,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扶持资金。金融机构应该明确倾斜政策,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机制,积极支持合作社开展资金信用合作工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社,引导更多的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促进现有的合作社提高发展水平,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发展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受客观条件限制、学识及所得资料限制,本文对稻田镇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蔬菜种植方面,对于其他方面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论述较少;在提出措施如何付诸实践方面论述不足。这两个不足之处是以后研究应该加以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注释:
1引自寿光农业经济管理局..
2引自寿光市农业经济管理局.寿农经字[2009]4号[ Z]. ms.省略/dept_intro.asp?dname=JG.2010-4-15.
3引自引自陈大斌著.重建合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3:55-57.
4引自郝卫东.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工作定位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5,6:36-37.
参考文献:
[1]陈大斌.重建合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孔祥智.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宋宏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与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创新;经济活动
前言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地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就是对企业购入、产出、管理等各方面的财务、资金信息进行记录、分析与报告,最终汇总成财务报表,提供给关心企业经济的外部机构,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以人民币做计量的,并做适当的文字说明,他反映着企业过去的资金运作情况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情况。财务会计的数据要求真实,可验证,给管理者做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更好的谋发展。
1 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加强势在必行
1.1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到来,知识经济顾名思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发展的基础之上,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概念形式相对应,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中成为重要的资源,变为无形的资本,他们与实物资本不同,因此在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也与实物资本不同。知识经济的发展,给财务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发展,促使财务会计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会计管理职能也与国际接轨,财务会计应用方面已不局限于中国的法规、标准,而越来越向国际化发展,遵守国际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和加强既适合中国经济体制建设的,又符合国际法规的财务会计体系成为财务工作人员重要的工作任务。
2 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加强要突出重点
在国家经济飞速进步的情况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国外的经济特性对我国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冲击,使得财务会计管理的环境也有了变化,无论从法规、标准,还是从理论、实践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突出重点。
2.1 改变现有的会计模式,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特点,建立新的、适宜的模式。会计目标的建立,传统的会计程序的选择、会计体系等很多内容都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企业环境。
2.2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无形资本,脑力劳动人群成为劳动者主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充电,人的智力潜能不断被挖掘,脑力价值越来越高,但这个价值需要通过什么方法来测量或计算?成为会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值得开心的是,企业知识资本的范围要比财务资本大的多,为适应新要求,就需要财务人员转变思想,开拓视野,将人力资源脑力资本纳入核算范围,使人力资源会计成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内容。
2.3 改革传统的财务报告,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价值。财务会计报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因此新经济时代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一要及时更新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二要拓宽报告的内容,不仅要继续提供财务资本信息,也要提供知识资本信息,还要提供未来信息:三要打破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做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实现信息提供的多元化组合。
2.4 改革传统的计量方法,使会计计量方法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会计计量,是用货币计量表示。但货币计量单位的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用变动着的货币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实际是不真实的,而且新经济时代财务会计计量的重点,要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从财务资源向知识资源转变。这样就必须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种计量手段,实现会计计量手段的多元化。
3 现阶段如何创新和加强我国财务会计的一些措施
3.1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财务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传统财务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强烈地冲击着各类财务会计模式。
3.2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不能一成不变,他们随市场经济、企业动态、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动态管理的过程。
3.3 根据发展,拓展需求,改进财务会计内容。过去的财务报告,由于注重有形资产(或者说固定资产)的计量,却忽视了对于人力资源、智力、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与计量,报告中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少,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不能满足企业领导层、投资人、债权人等的需求,有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传统的核心的财务报表,有其固定的模式,要以能否确认为基础,能确认,就能进入报表;不能确认,就能不进入报表。在肯定现行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改进的建议有:改进企业报告中的信息类型,改进财务报表,改进审计在企业报告中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必要措施。
3.4 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进步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也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财务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核算与管理实现自动化。这样,过去的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的财务重点工作,逐渐被省去,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工作中。在信息自动化环境下,财务会计人员既要做好内部的财务管理,又要做好对外沟通,及时向有经济利益关系的机构传递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5 随着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财务软件的更新,过去财务会计必须进行的核算、分析等基础业务逐渐由信息技术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人员将从事更多的非常规的财务会计业务来评价其资源的适用性,这样的工作技术内容的变化,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将被企业所淘汰。
3.6 在网络自动化,财务信息共享情况下,传统的会计语言将发生变化,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得记账凭证、财务报表等作用被淡化。另外,财务会计文化也发生质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不再每天索要财务报表信息,而是通过网络关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
4 结束语
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企业发展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适应这种变化,财务会计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创新与改革,这对财务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我需要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做好准备,推动财务会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自从国家提出“三农”政策以来,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响应国家号召,同时加快特色专业的建设,2005年,作为培养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人才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我校应运而生。但该专业开办以来,特别是从四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建议显示,学校在校内实验场地设置和投入、师资配备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显得滞后,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这一既具理论性,更重实践性的专业的发展,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已显得相当薄弱。而西南地区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只有几所,如果能将其办成我校的特色专业,将为学院升格为四川理工大学,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以及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我校农发专业本科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改善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院经过8年的教学实践,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毕业后能在能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及农业企业从事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农业推广、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策划与营销、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从该目标可以看出,我们培养的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农业和农村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的情况下,这也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有一些相应的研究和分析,作为应用型专业,其实践性已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训教学也开始进入课堂。但对该专业在实践环节的教学,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改革仍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手段及师资培养的改革上,认为造成农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基础薄弱,专业起步较晚,办学经验相对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二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培养机制不够灵活。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等等。其实,除了以上分析的两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
1.实践教学软件缺乏
大多数实践教学软件都只是“电子板书”,缺乏相应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软件编写者本身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难以找准本专业的切入点和关键问题。同时因为开办本专业的学校以及学生人数不算太多,软件商兴趣不大,缺乏开发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软件的动力。因此,找到或由本专业的教师联合编制一款适合农发专业的实践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2.实地调查研究较少
由于农发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对农村和农业有较多的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有一定了解,但其他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农村的认识就较少了,加之就算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对农业方面的知识了解也比较肤浅,因此加强实地调查和调研活动的力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开设了综合案例评析实训(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领域或农村发展规划实践及农业企业管理方向)和农村脱贫与危机管理案例实训两个为期1周的实训课程,但显然要达到使学生对农村和农业有较深的了解还是不够的。
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农发专业实地调查研究的机会仍然偏少,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校农发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滞后且速度较慢,虽然已有几个实习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去实习基地的时间较少,更不用说深入了解甚至参与当地建设了。缺乏具体实践机会导致其对专业认识模糊,毕业后不具备直接进入工作领域的能力。
4.专业师资缺乏
大多数农发专业的教师也主要是通过学校理论学习或者不是该专业而靠自学获取的知识,本身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和现实积累,实验室环境下的模拟教学经验几乎为零,即使有较好的软件,也不一定能发挥其教学效果;加之其自身对农村和农业了解不够,在带学生到实习基地时又普遍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而缺乏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应用性,就难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面对大量信息,学生不知如何取舍,抓不住重点,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成就感,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沟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热情。可以说,既懂理论又懂农村和农业的专业教师的缺乏是制约农发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软肋。
5.学生的专业兴趣不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农发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普遍不高,一方面是该专业的调剂生源较多,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兴趣,又缺乏相应的引导,对专业了解和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目前该专业就业情况一般,而现实社会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对校园的侵蚀又使得学生对未来较为迷茫。该专业的学生很多本身就来自农村,考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成为城里人,离开农村,如果要他们毕业后再回到农村,无论是传统观念还是他们的家庭都不认可,他们自己往往也无法接受。
表1 农发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
数据来源:四川理工学院农发专业2010级和2011级学生调查问卷
6.创新教育落后
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也是判断该专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 把新观念融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或者在新的环境中开创新局面的能力。目前我们的专业教育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在这方面的教育较为薄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都不够,直接导致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不强。
7.理工特色模糊
本来我们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院校,有一些其他农业类或文科为主院校不具备的优势,例如我们的酿酒专业和发酵专业等特色专业非常有竞争力,我们可以开办一些相关实验课程,对学校的优势善加利用,但目前这方面的融合还非常缺乏,这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如何避免与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标准模糊的情况等。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为了改善前述问题,我们对农发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试验:1.结合农发专业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将课题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另一方面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融入课题研究,形成课题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良性互动;2.针对问题所在,进行了一些统计调查,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3.开展了一系列模拟教学或直观性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尽可能结合理工类背景,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建成具有我校的特色专业及开拓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管理模式,并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开辟新的路径。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一方面要尽快找到或编制适合的实训的涉农企业管理和农村社区管理软件对学生加以训练;另一方面要大量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将原来的整块实习时间分割为多次零散实习,将自主实习为主改为带队分组实习为主,将以实习报告为主改为以实践项目为主。这样一是可以提高实习的系统性,二是将实习真正落到实处,避免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三是可以将实习和就业相衔接。
2.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现在在学校所在城市的周边乡镇(如贡井区建设镇、大安区团结镇、凤凰乡、沿滩区卫坪乡等示范乡镇)已经建立了几个实习基地,但在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我们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习性教学,例如让学生进入专业合作社,在调查市场需求、订单和生产管理及营销过程中直接参与,获得切身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为合作社带去新理念。
3.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增加农发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定期派出农发专业的教师去实习基地考察和调研,后期我们需要将这一办法加以制度化,常态化。此外,我们应鼓励该专业的教师多申请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课题和项目,以便在完成课题和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加入进来,为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较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他们喜欢什么,想要获得怎样的教育。其次需要教师能把握住农发专业的核心教育点,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再次,就是教师能将这两者很好地融合,通过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和实践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积极投入到本专业的学习中去。
5.加大创新教育培养力度
创新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大学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品质的重要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从课堂讲授和专业实习两方面着手,而创新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多调查,多参与、多实践。对农发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参加老师的课题项目、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等,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6.开办特色课程
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院校,我们在专业方面比之其他农业类或经管类为主的院校有一定劣势,但我们也可以变弊为利,例如我们可以邀请学校有名的酿酒工程和发酵等特色专业的教师来开办一些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门培训,或者和这些特色专业一起进行实验,开办一些模拟生态社会的实训等。
总之,通过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实现将实习性实践与学生交互式活动相结合,运用于该专业,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并抓住理工背景发展管理类专业的这一特色,找到适合我校特点的农发专业发展道路,为以后把该专业创办为特色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我校农发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玉,王龙昌.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能力教育体系*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朱利群,卞新民,郭军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0):57-59.
[3]张亚洁,陆建飞,金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51-54.
[4]张雯,侯立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5]史俊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2).
[6]崔翠,王季春,王龙昌,张建奎,杨延梅.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校外实习体系的思考与改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作者简介:罗 晓(1980-),女,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一、会计枝式的分类与知识经济会计伎式的提出
会计模式是会计实践本质特征的基本映现。由于人们所依据的会计实践的特征不同,因而有着多种不同的会计模式分类的方法。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G·G·米勒将各国会计按会计发展划分为四大集群,再按企业环境划分十大会计模式;美国会计学会(AAA)按"势力范围"将各国会计分为五大模式;英国会计学家C·W·诺贝斯按照各国现有会计惯例,采用分级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分类系统;我国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课题组将会计模式按经济体制分为六大类型等。
其实,会计是一个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依据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两重特征,是社会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就目前情况看,对会计模式的分类一般都是从会计的社会性特征方面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关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很少有人从会计的技术性特征出发,亦即从会计的技术环境和会计技术方法重大变革的角度对会计模式进行分类。
我们认为:(1)会计模式的分类应从会计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双重特征进行,使之适应于不同经济社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2)作为会计模式的分类标准,必须是便会计得以产生并推动会计向前发展的动力基础,即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内部的矛盾运动和重大技术突破。按照上述标准,抛开国别会计差异,我们可以将会计模式划分为农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农业经济会计模式)、工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和知识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
农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一次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及简单的算术技术出现后形成的,以单式记帐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模式;工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二次经济革命(工业革命)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形式的出现,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以原始成本计价和复式记帐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模式;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三次经济革命(知识经济革命),特别是知识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的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将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帐为主要特征。
二、知识经济会计枝式的特征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掌握知识、拥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会计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应如何真实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人才和知识智力资源门如何真实反映企业资源,的未来发展前景?(2)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它充分应用于会计后,会计应作出哪些反应?对提高会计的功能有什么意义?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认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1·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标
决策有用性与经管责任性相结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产业成为"主流",日益发达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电子通信技术将广泛应用,信息高速公路使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限制大大缩小,经济将趋向全球化;资本将趋向国际化,世界将逐渐演变成"地球村"。
关于会计目标,在会计界主要有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两个学派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基础之上的:经管责任观主要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基础上的,委托者可以就受托资源的管理向受托者提出具体要求,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决策有用观则认定两权分离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委托、受托双方不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资源的所有者一般不是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并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从而要求资本市场的资源管理者提供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我们认为:(1)决策有用学派对两权分离的认定更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通讯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因而,决策有用性对会计目标的表述更为确当。(2)两个学派各自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同时存在的,在资本市场上既有能够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也有中小股东。从理论上,知识经济时想的会计目标观念应当是两个学派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经管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而需要采用历史成本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利润;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迫切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要求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尺,用未来现金流尺反映企业价值(企业财富)。
2·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集成化模式所替代。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由于使用手工方式进行怅务处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无法既用清算价格又使用非清算价格进行计价而有持续经营假设;无法实时报告而有会计分期假设;无法既用货币计尺又使用非货币计尺而假设货币是最佳计尺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减弱,使知识经济时代一改工业经济时代下相对稳定的态势,经济环境变得动荡不定、难以捉摸,持续经营、分期报告、币值稳定等假设都显得不合时宜。而一旦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快速、高效、计算成本低廉等特点,上述各项假设均可以不复存在,会计可以是一种既有原始成本又有现行成本等多种计且肛性同时并存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分期报告又有实时报告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货币性计且又有非货币性计三的信息系统。总之,会计可以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同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于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也不能抛弃适应于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是多种原则的并存。以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例:
(1)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以成本作为评价及入帐的基础,除非有新的交易发生或消耗,入帐的成本就不再变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条件的竹况下,显订了采用单一原始成本计价有很多缺陷,最主要的缺陷是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且。"软资产"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效益,但没有物质形态,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确认的资源,主要是一些无形资产。例如,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已十分巨大并不断增值,但在这家公司的定期财务报表上却没有反映为资产。与此类似,绝大多数的高科技知识财产,都没有被拥有这些财产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向知识密集产品转变,软资产的类型日益增多,价值越来越大,在各个企业的资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原始成本计价下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予反映,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关,资产负债表中的缺陷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使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相关性。
原始成本计价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但并不是说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可放弃原始成本计价,原始成本在完成经管贡任会计目标方面还是相当出色的。因而,我们的结论是:原始成本计价将和其他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中,失去的只是其"一统天下"的局面。
(2)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贡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用来确认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以及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的方法。权贡发生制在影响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同时,也影响到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权求发生制受到挑战的原因主要在: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众所周知,现金流量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而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收入确认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实施,使企业的现金流且和经营业绩脱节,而且,忽视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其次,权责发生制依赖于人们的一些未经证明的假定。尽管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提出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状况更为有用"。然而,上述假定并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会计实践、财务实践却似乎否定上述假定,全球都非常重视编制现金流且表这一事实就是反证。但与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它将与现金收付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有形资产会计句知识资源会计转移。
会计是一定经济环境下的,以反映为主的信息系统(监督是建立在反映的基础上的,是反映的目的)。在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后,会计工作的中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财务资本密集和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其主要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知识资源(包括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等)也将替代稀缺资源(少数除外)而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从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反映财务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向以知识资源为核心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转化,即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知识资源按照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已编码的知识资源和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已编码知识资源的存在形式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未编码知识资源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所以,知识经济会计是以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核心的会计模式。
三、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技术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和经管贡任相结合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是无法实现的,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型进行改造。本文简单说明以下几项策略。
1、事件驱动模式代替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按照"凭证+帐薄+报表"这种顺序进行会计处理的,我们把这种会计处理程序称之为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顺序化程序采用单一计价模式和单一信息报告模式,提供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信息,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要求会计不仅能够"落实经管责任",而且能够"决策有用"。在决策有用的要求下,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往往是难以区分的,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在决策时,专用信息可能比通用信息更重要,因而,单一的顺序化模式不能满足决策有用性的斋要。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应采用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iven)。"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用在会计上,即意味着,平时不进行顺序性信息处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是一些原始性信息,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便能随时满足需要。在事件驱动模式下,可把信息使用者所宙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千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一个"过程处理程"序"模型,当决策者枯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从而提供相应信息。比如,可以把事件划分为历史性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分部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无形资源信息?⒎腔醣倚孕畔⒌取Mü凳毕低?on-linerealtimesestem),使用者可通过网络,根据自身特要随时得到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决策者从被动接受财务报告到主动筛选信息的转化。
2·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经济业务发生后,用货币进行计量,以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最小单元,会计科目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经过帐薄分类汇总,然后通过会计报表形式提供信息。此即价值会计。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申,经济业务发生后,除了要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要用其他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如果继续使用工业经济下的会计模式,就需要为各种决策模型设计出各种"分类帐簿",即要为各种决策铸要设计不同的信息汇总组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采用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间题。
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约翰逊指出:"事项(event)是指一项活动(action)特征的可行观察结果,这项活动的特征,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并对信息使用者具有经济含义。事项理论的核心就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进行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3,复式记帐法发展为多式簿记法。
自从十五世纪中叶以来,广泛应用的复式簿记制的核心是"经管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当我们的会计目标转向"落实经管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性"时,多式簿记法的优点显而易见。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酉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屏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薄记等,为多式簿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在六十年代,索特(Sorter)、约翰逊等提出的事项理论,与多式簿记理论结合得近乎完美。但无论是多式簿记还是事项会计都面临簿记成本的难关而至今无法实施。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网络组织结构技术的发展,为多式簿记和事项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报告。
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如何提供以及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斋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会计目标的双重性和多种确认制度及多种计量性的存在,其会计报告可以借助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超级文本、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全国可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有关事项性质通过E-Mail传向该中心,该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的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供决策之用。
(1)会计报告的传送方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传送会计报告,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和"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在这两种传送方式申,应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它可以满足潜在信息使用者的佑要,同时应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必要的补充,向已知的、合同规定的和法律要求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必须报送的信息。
(2)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发送会计信息给特定的使用者。
(3)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在采用联机报告的情况下,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可使用实时报告方式,即联机实时系统(on一linerealtimesystem);在采用脱机报告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定期报告方式,定期报告的期限则可以大大地缩短。
(4)信息风格多样化。如上所述,如果企业实时提供有关事项信息并实现了由信息使用者自己加工信息,信息可以进行多元结合,可以打破会计报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天、三天、一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单个分部、几个分部、全部的个别信息和汇总信息。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
四、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冉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系统模式的建立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而且往往在系统成熟完善时就是另一个系统孕育萌芽之初。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在二十世纪才达到成熟,也正恰恰在此时,人们对工业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目前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显然在理论和实施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
1·事项理论的不足。
事项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会计学家索特(GeorgeSort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几年历史。但事项理论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到目前为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多重计量方面。多重计量到底该用于哪些属性?使用了多重计量后,各种属性之间的勾稽关系应如何在会计上实现?如何实施审计?等等,目前均未有现实的标准。其次,事项理论将怎样使用会计事项信息?怎样将决策留给信息使用者自己处理了而信息使用者的处理能力能否达到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能达到,则预期的目的可以实现;如果达不到,则系统将会全面失败。
2·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建立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且要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大、信息使用者众多且分布较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效率,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这一模式主要适应于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股票上市公司。
3·人力资源会计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落后性。
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中心问题,然而,目前有关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保守性,特别是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中国大地出版社。
2汤云为、钱选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肖泽忠:(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199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