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营业线 施工 安全 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络的相继建成,列车运行速度大幅度提高,列车开行的密度和对次也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地方建设涉及铁路营业线工程具有点多面广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参建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来自不同地区,施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个别单位对铁路营业线施工的要求知之甚少,施工力量较弱,对铁路营业线行车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作为地方涉铁工程营业线施工安全的管理部门和责任主体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我们在铁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任务重、工期短、特别是安全要求高,涉及到行业多、专业多、交叉作业多,需要各参建部门和人员的精心组织和密切配合,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作为建设单位,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要受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经历和责任心的约束,同时要受到人的思想、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有限的人工管理很难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如何管理、怎样管理才能确保铁路营业线(涉铁工程)施工安全是我们多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在不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建设程序管理的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根据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殊需求和目前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应的全方位管理、规范化管理方案,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

二、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共享管理平台

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是针对铁路安全和施工管理的特殊要求,搭建能适合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地铁系统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与工程建设程序的融合的共享管理平台。独创适合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基础管理的系统框构,设计搭建工程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块。

2. 全方位安全风险管理的载体

系统以满足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为目的,运用过程、安全风险和系统管理的思想,从源头开始,规范施工全过程中每一个管理环节,通过建立系统的管理工具,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和控制,细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从而实现涉及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文明工地的目标。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达到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实现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的动态管理,发挥了施工管理监督的作用,实现施工现场安全有序可控。

3.参建单位相互沟通的桥梁

系统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上级管理单位、业主单位、建设管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施工管理单位、监理管理单位、检测(监测)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项目部、监理部、检测(监测)项目部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4.施工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工具

系统为施工现场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提供切实可用的工具。确保了工程参建各方的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改变了过去施工技术资料作假、填写滞后或突击整理的不正常现象,加强了施工现场、施工过程、基础台账和内业技术资料的管理,为实现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现代化、无纸化办公、全面智能化信息管理、施工安全信息共享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工具。

5.施工全过程实时记录的黑匣子

系统把分散在各地的工地联网,提供实时视频、回放录像等数据的无线传输及存储服务,系统建立了人员识别系统,通过现场对人员拍摄、识别、报警和录像,便于上级监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和监督。系统设计了读取信息为非接触式远距离读取,且要自行识别进出方向,无线传输数据汇总,自动记录、统计和报警。实现工程项目共建单位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天候的立体时空联控。为安全施工、规范施工及事故分析等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现场第一手资料(安全管理黑匣子功能)。

三、搭建了规范化施工、安全管理平台

系统设有四大集控模块,分别为:工程选择模块、现场监控模块、报表收发模块、文件通知模块。针对每一项工程设有功能模块,具体为:基本资料模块、安全管理模块、施工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技术资料模块、材料管理模块、现场监控模块、安优工程模块。

系统采用横向集中、纵向条状管理的形式,以每个独立工程项目为一个基础操作单元。

1.基本资料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工程项目基本情况作介绍,可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查询。

2.安全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按照上海铁路局、地铁系统对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提供了规章、文件、通知等的查询、发送功能,提供了各类安全基础台账的建立格式等。

3.施工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从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到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台账涵盖面较广。

4.人员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即为自动识别人员,记录和实时显示施工现场内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情况,提供查询和统计功能。模块可以对任意个人、任意部门成员在任意时间、任意时间段及全过程的统计查询。

5.技术资料模块

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施工中最核心的技术台账,由施工项目部、监理部等共同完成。本模块内容涵盖了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和市政工程三个专业在施工全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技术资料台账的标准格式表单,共计表单6583份。

6.材料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工程施工基础成本核算台账,该功能主要是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实行工程成本核算时使用,本模块主要提供查询、录入登记、监理签认、自动统计、及时汇总功能。

7.现场监控模块

现场监控包含远程视频监控、线路几何状态监控、工程状态监控三大部分,目前仅提供视频监控功能,线路几何状态监控和工程状态监控功能预留接入口,正在研发过程中。

8.安优工程模块

本模块为适应于上海铁路局涉铁工程安全优质文明工程创建评比检查功能模块。

四、建设管理单位系统管理重点探讨

建设管理单位在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中的重点是施工安全管理和建设程序管理。因此,对建设管理单位而言功能模块中的安全管理、施工管理和现场监控模块是操作使用的重点,使用其他模块配套三模块功能进行检查。

1.安全管理模块内容功能解读

安全管理模块中的安全规章、上级文件、安全问题典库模块是政策法规文件的共享模块,其中维护了国家和上级各类安全、施工管理的有效法规和文件,供所有参建单位查询学习;文件通知模块用于管理层面向执行层面发送文件和通知;安全天统计模块是对本工程施工安全天的统计台账,设定之后自动增加;安全协议、安全审批模块用于检查施工单位进入营业线施工前期手续程序有否办妥;当日危险源提示、大型机械一机一人防护员派工单、驻站联络员派遣单模块是按照路局、地铁系统营业线施工管理要求,所设置的施工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台账;安全监督(安全监督通知书)、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模块用于转发上级对该工程的《安全监督通知书》和管理层面直接向施工项目部、监理部开具《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安全活动记录、文件学习传达记录、上级检查记录均为路局、地铁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台账。

2.施工管理模块内容功能解读

施工管理模块中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变更、施工进度柱状图、 时标网络图、施工计划、 施工安全日(预)报、施工作业日计划表、班前施工交底、施工日志、监理通知回复单、现场检查记录、监理日志、监理例会、监理月报、总监理工程师巡视记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旁站记录均为施工程序管理中的最基础工作和记录台账,用于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技术资料的记录和检查。

3. 现场监控模块内容功能解读

现场监控包含视频监控(可设1-n个视频头)、线路几何状态监控、关键部位监控三大部分,目前已在使用的是远程视频监控,本阶段监控检查的重点也是该部分的功能,线路几何状态监控和工程状态监控功能正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操作安装在工地现场的监控视频,可对施工工地可监控范围内的作业情况做详细地检查。

4.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使用重点内容

建设管理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主要通过工程管理部和安全质量部来实现 ,按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和部门工作职责实施管理。

工程管理部是施工安全管理的直接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项目负责人对所分管的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施工安全管理和建设程序管理。因此,使用安全管理模块、施工管理模块和现场监控模块进行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点,辅助检查技术资料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基础资料模块和安优工程模块。

安全质量部是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对施工、监理、检测(监测)等单位有否严格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地铁系统等一些列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管理的责任部门。为此,使用安全管理模块、现场监控模块、和施工管理模块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点,辅助检查人员管理模块、基础资料模块和安优工程模块。

五、“一图一表二志”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相互关系

“一图一表二志”是指施工管理模块中的“时标网络图”、“施工作业日计划表”、“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笔者以为使用《营业线(涉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和安全管理,对于建设管理部门的项目负责人而言,除要求工地做好系统上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外,“一图一表二志”管理是日常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的画龙点睛之处,也是一名项目管理人员使用手持终端非常容易做到的工作。

1.“一图一表二志”的具体内容和功能

“时标网络图”是该工程施工的总体计划安排,是表示整个工程实施计划中各道工序(或工作)的先后次序,相互逻辑关系和所需时间的网状矢线图。应用网络图来分析安排整体工程实施进度,合理的安排工序,组织机械设备、劳动力等,确保工程优质按期完成是目前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工作。分解到每一天的作业内容时,采用“施工作业日计划表”来具体落实。施工日计划内包含了施工作业内容、影响行车安全范围、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大型机械及操作员、防护员及驻站联络员、作业班组及负责人等内容,项目部计划编制后由项目经理签发,经监理评价签认后付诸实施。“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是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部的基础技术记录,也是竣工文件资料的内容之一。施工日志记录了施工情况记录、安全、技术、质量工作记录和其他等内容;监理日志记录了施工情况记录、监理工作及问题处理情况和其他等内容。

2.检查一图一表二志掌控工地施工、安全情况

⑴工程进度的掌控

对照时标网络图检查施工日计划可以看出,施工项目部的作业安排是否按网络图计划实施,若发现有不符时即可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⑵工地施工作业计划进度掌控

按照施工作业日计划的安排,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工地进行扫描检查,可以看到施工状态、进度,作业内容有否列入计划,有否无计划施工现象的发生。

⑶工地安全管理掌控

从施工日计划表中所列影响行车安全范围、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大型机械及操作员、防护员及驻站联络员的揭示和安排,通过远程视频的核对,结合安全管理模块中大型机械一机一人防护员派工单的开具、现场防护员和驻站联络员的派遣,可以检查安全质量控制措施有否落实到位、大型机械设备与计划有否相符、一机一人防护员有否在岗、现场防护员是否到位、驻站联络员是否指派等。

同时也可检查当日风险源揭示牌、当日作业内容揭示牌有否按要求揭示。

结合人员管理模块可以对上道作业人员情况进行检查掌控。

结合远程视频监控还可以检查工地作业人员有无违章作业情况发生、有无点内作业点外做、有否不按要求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发生。

结合远程视频监控还可以检查关键作业时,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部的有关负责人有否在岗。

若通过检查发现有各类不安全现象的出现,项目管理人员即可及时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予以提出和纠正。

⑷施工现场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掌控

通过比对同一天的施工日计划、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记录,检查其他安全、施工管理模块的内容,可以检查核对现场施工作业、管理和监理管理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⑸技术资料台账及时性、规范化和完整性掌控

通过对施工作业日计划表、施工日志、监理日志的检查,对施工进度的掌握,核对技术资料模块中相应的技术资料台账(竣工资料)表单的记录,可以掌控技术资料台账的及时性、规范化和完整性。

⑹施工日计划的完整、施工日志、监理日志规范完整的掌控

通过对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记录内容的检查核对,回过头来又可以提出对施工日计划的完整、施工日志、监理日志规范情况的意见。

六、一图一表二志检查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建设管理单位使用《营业线(涉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以“一图一表二志”为抓手,结合系统中其他模块管理功能的使用,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控工程施工过程中日常施工安全管理情况,使工程管理处于实时掌控的状态下,也使现场安全管理时时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下,起到了事半功倍、纲举目张的效果。使用系统可从源头上、细节上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的动态管理,发挥了施工管理监督的作用。

建设管理单位使用系统进行施工安全管理,通过分解工程实施过程关键控制细目,从每日计划实施作业项源头规范化管理进行施工、监理、建设方“自控、互控、它控”的联控安全风险控制,从而减少安全隐患,提高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和现场控制的能力,实现施工现场安全有序可控。有效地提升了建设管理单位的管理能力,

七、系统已推广使用情况

第2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1OHSMS标准产生的背景

(1)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危害,这种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利益所付出的代价,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和关注,这就促使了OHSMS的产生。

(2)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的良策,OHSMS的建立,为国际上解决现代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指南。

(3)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全球化,迫切要求有一个国际化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当前世界标准化的最紧迫的课题就是“环境与安全”,所以OHSMS是紧随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后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目前,OHSMS标准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已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共同组成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体系,3个标准关系如图1所示。

现已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如“三M”公司、三菱电梯公司等都已通过上述“全面管理体系”的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而国内的一些大企业想在我国加入WTO后进入世界大市场,则通过全面管理体系认证就是必备条件。

图13个标准关系

2OHSMS标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模式

2.1内容构成

OHSMS标准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范围、术语和定义、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2.1.1范围

提出了OHSMS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能够控制其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并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

2.1.2术语和定义

共提出了17个术语及其定义,以统一对标准术语的理解。

2.1.3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OHSMS体系共有五大功能块,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每个功能块由若干要素组成,5个功能块共有17个要素。

体系的5个功能块和要素按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审)的循环过程螺旋上升,使OHSMS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并适应“组织”内外的相应变化而不断进步。

2.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2.3实现OHSMS标准的目的和管理核心

2.3.1目的

OHSMS标准是一个科学和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目的是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并控制其带来的风险,电力行业的“廿五种重大危险源”是电力企业必须控制的重大危险源,是必须避免的重大电力行业事故。

图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2.3.2管理核心

OHSMS标准的17个要素,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危险源是OHSMS的管理核心,各要素中“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对企业的“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OHSMS的一条主线。

2.4OHSMS标准的特点

2.4.1系统性

OHSMS标准以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要求组织机构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最高管理层到基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2.4.2先进性

要求“组织”按标准要素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程序化的体系文件,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础上并不断改进,因此是一种先进、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

2.4.3预防性

可促使“组织”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和评估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制定目标、实现对事故和对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从而真正有效地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

2.4.4全过程控制

OHSMS标准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对管理和生产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危险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少,同时要求全体人员都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

2.4.5持续改进

(1)要求最高管理者制订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2)“标准”的管理评审功能规定最高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评审,以保持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3)“标准”要求对体系所包括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活动,进行周而复始的运作,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5OHSMS标准的建立步骤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和国家、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要创一流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的“全面管理体系”是必备条件。OHSMS和ISO9000及ISO14000在认证过程中有部分共同和相似的过程,所以可组合起来认证。一般的OHSMS的建立步骤如下:

建立OHSMS应注意下述2个问题:

(1)OHSMS应和“组织”现有管理基础相结合;

(2)OHSMS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3OHSMS在我厂的实践和体会

3.1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分析和控制电厂危险源的实践我公司在2000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600天时,又适时在全厂开展防各类系统事故的安全活动。我们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开展“三危活动”,共收到153条反事故建议和措施,并找出了本厂在设计、施工、运行和检修等阶段各系统的薄弱点和设备问题。对153条建议,经评审认为可立即整改的即作为反事故措施执行,要对系统和设备进行改造的列入次年“两措”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整改。通过全公司开展查找各类系统事故的“三危”活动,提高了我公司防各类系统事故的能力,也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3.2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和内容

3.2.1“三危”活动流程

我厂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如图3。

3.2.2“三危”活动内容

(1)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要点:

①识别危害源的存在,并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控制事故的第一步。

②危险源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

?是否存在可能造成事故的来源?

?什么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伤害将会如何发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③危险源识别时,应判定其性质、种类。如机械、化学、电气、辐射、人机工程、火灾爆炸等。

图3“三危”活动流程图

(2)危险评价??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要点:

①进行危险评价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必要手段。

②危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③危险评价可分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和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评价两部分,对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其危险程度。

④危险是否可承受,要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界定范围。

(3)危险控制??通过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后,对各类危险源制定预防性措施。在危险控制策划中,应将危险控制建立在监督和反馈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控制措施已按时完成,并针对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改进。

要点:

①确定危险源及危险程度的评价。

②考虑现有的(或拟定的)控制措施,对危险产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的评估。

③考虑在控制措施一旦失效(或部分失效)时,对危险程度的评估。

④考虑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对残余危险的可承受性评估。

⑤确定是否需要采用附加或补充的控制措施。

⑥对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将危险降至可容许程度进行评估。

3.3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

我公司在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辨识、评价全厂停电事故危险源及其危险程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通过实施,有效防止了全厂停电事故。

“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1)组织措施

建立由厂长全面负责的,从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到各生产、安监部门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值长、班长、班组成员的层层防全厂停电安全责任制。将厂部安全目标分解到部门和班组,实行重大事故按责任制进行风险责任承担。

(2)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了防全厂停电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电气系统运行方式和总调的关系、高压配电装置、继保、运行巡检、新设备投用、电气绝缘监督、继电保护监督、高压开关“五防”监督、电气设备防火封堵、两票三制、防汛防台,到正常和异常运行时的各公用系统的防全厂停电的运行方式等均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3)检查、评价和考核

对防止全厂停电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评价和考核:

①结合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进行检查,查岗位责任是否落实,查现场设备和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查定期试验、定期切换是否认真执行,查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进程执行等。

②制定“厂部防全厂停电安全措施年度检查

表”,记录检查情况,每年总结评讲一次。

③执行情况将列入全厂安全考核范围,由安监部门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考核。

(4)演习

定期组织防全厂停电事故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防停电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4结束语

第3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

中国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与企业行为有关,如偷税漏税、破坏环境、信用缺失、拖欠工资、矿难频发、重大食(药)品安全事故等,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上述现象产生有种种原因,但重要一点是,中国企业缺乏一些约束、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的硬指标。

以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遵守的SA8000标准为例,这一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标准涉及童工使用、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强制推行。这类标准,不但规范了企业行为,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并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剂。

另一方面,欧美等国家不断设置贸易壁垒,SA8000等社会责任认证正逐渐成为企业出口面临的新门槛。沈爱琴说,近年来,浙江不少出口企业常常遇到跨国公司的突击检查,对方下车间,进食堂,查宿舍,不少企业因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未过关而错失订单。尽快制订这类标准,无疑也有这方面的现实考虑。

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对消费者(顾客)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合作者的责任(诚信经营)、对所在社区、地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纳税、守法)、对全社会的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等)。ISO9001(GB/T19001)、ISO14001(GB/T24001)、OHSAS18001(GB/T28001)、SA8000认证都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某些重要方面。但是一个企业即使全部取得了ISO9001(GB/T19001)、ISO14001(GB/T24001)、OHSAS18001(GB/T28001)、SA8000认证,也不能代表它全面履行了所有社会责任,而没有取得这些认证的企业也不代表它没有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既要鼓励企业去取得这些认证,又要鼓励企业超越这些标准,鼓励企业比这些标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笔者觉得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酒店的星级标准体系,通过企业取得“×星级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并给予广为宣传和政策支持、政府奖励来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行为。以下是笔者对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的的一个设想。

一、范围

所有合法经营的企业均可申请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本标准为企业获取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提供指南,为从事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提供审核的标准要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消费者(顾客)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投资者、合作者的责任(诚信经营)、对所在社区、地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纳税、守法)、对全社会的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等)。

二、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8001(OHSAS18001):2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SA8000:2001社会责任标准要求

三、术语

本标准引用上述标准中所列术语及下列术语(暂不做详细定义):投资者、合作者、社区、社会慈善事业、弱势群体、科技和管理创新、教育。

四、总要求

1.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容应包括:(1)体系的策划;(2)明确管理职责;(3)文件要求;(4)实施和记录要求;(5)对不符合、事故、事件的控制要求;(6)内部审核;(7)管理评审;(8)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

2.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可以是按质量、环境、安全等要求分开的,也可以是合并的。

3.企业通过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认证,在其有效期内可免予相应的体系审核。

五、一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顾客(消费者)的责任要求

1.采用GB/T19001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全部条款,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企业不适用。

2.企业应将产品提供或服务所涉及的全部过程、设施、材料、活动纳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将相关企业列入需加以控制的供方。

3.设计、生产型企业应将产品销售系统(包括售后服务)纳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将相关企业列入需加以控制的供方。

4.设计型企业应将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系统(包括售后服务)纳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将相关企业列入需加以控制的供方。

5.生产型企业应将设计信息来源、产品销售系统(包括售后服务)纳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将相关企业列入需加以控制的供方。

6.产品或服务价格、销售措施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开展不正当竞争。

7.三年内未发生质量事故或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不正当竞争的重要事件。

六、二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环境的责任要求

1.符合一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顾客(消费者)的责任要求。

2.采用GB/T24001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全部条款。

3.企业应将产品提供或服务所涉及的全部过程、设施、材料、活动纳入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或将相关企业列入需加以控制的供方。

4.三年内未发生环境事故或违法事件。

七、三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员工的责任要求

1.符合二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环境的责任要求。

2.采用GB/T28001(OHSAS18001):2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全部条款或SA8000:2001《社会责任标准要求》全部条款。

3.企业应将产品提供或服务所涉及的全部过程、设施、材料、活动纳入GB/T2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或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或将相关企业列入需加以控制的供方。

4.企业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员工相应的福利保险。

5.三年内未发生重伤事故以上的安全事故及侵害员工合法利益的重要事件。

八、四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投资者、合作者的责任要求

1.符合三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员工的责任要求。

2.企业应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公司章程或相关合同、协议明确投资者、合作者的利益,诚信经营,不采取任何欺诈投资者、合作者的手段。

3.三年内未发生信用缺失、侵害投资者、合作者合法利益的重要事件。

九、五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全社会的责任要求

1.符合四星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对投资者、合作者的责任要求。

2.对所在社区、地区的责任。(1)企业应与所在社区、地区居民和其他单位和谐相处,开放有关活动/生活设施,提供有关活动/生活便利,和谐处理有关事项。(2)三年内没有发生危害社区、地区居民和其他单位利益的重要事件。

3.对国家的责任。(1)企业应依法纳税,遵守各项法律法规。(2)企业应响应国家相关号召,支援国家建设、救灾等活动,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重大需要。(3)三年内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利益的重要事件。

4.科技和管理创新。(1)企业应积极倡导科技和管理创新,并努力使创新成果造福全社会。(2)三年内没有发生不支持科技和管理创新、恶意拒绝公开创新成果的重要投诉。

5.支持教育事业。(1)企业应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力所能及地投资或资助社会教育事业。(2)三年内没有发生不支持教育事业的重要投诉。

6.支持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1)企业应积极支持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投资或资助社会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克服困难。(2)三年内没有发生不支持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恶意拒绝帮助弱势群体的重要投诉。

7.广告责任。(1)企业广告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应真实、健康、规范,不误导潜在顾客/消费者,不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2)三年内没有发生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误导潜在顾客/消费者,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广告事件。

以上给出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主要内容构想,希望能通过本文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00 idt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00

[2]GB/T19001idt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000

[3]GB/T24001idt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2004

[4]GB/T28001(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001

第4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安全管控;行业约束

对食品行业来说,只有制定了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规范的有效运行,最大程度地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生产出合格的各种产品,经严格检验以后再投放市场,才能维持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顾客提供合格、满意的各种产品。从当前的情况看,HACCP体系认证在食品生产企业中也得到了普遍实施,但是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还不是很理想,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不能够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在刚成立时的管理状况,这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的食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搞好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食品质量的管理。

一、要加强各个管理体系之间的融合

各管理体系之间的融合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关键,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下工夫做好。一个食品企业,要想进入市场,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需要满足食品安全准入制度,符合食品出口企业卫生备案制度等一系列的要求,与此同时,要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卫生质量体系、HACCP体系等。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管理体系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把它们互不衔接起来,程序文件不能相互引用,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

我们在食品加工企业中建立和运行这些管理体系,目的是保障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食品的安全卫生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方面,但是合格单产品还要在数量上、产品规格上、产品的外包装等方面满足一定的标准,我们加强各管理体系的融合,就是要在节约管理成本的前提下,让产品的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同时,管理体系的融合、管理手段上的衔接,不仅可以形成方便适用、控制有效、满足多个标准的程序文件,而且使操作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各种质量记录,以便达到个管理体系的高度融合。

二、要有效控制原、辅料

食品生产企业有效控制原辅料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这些原料是否安全,质量如何基本上也就决定了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没有原辅料的安全卫生,就不可能生产出安全卫生的、符合质量体系管理要求的产品。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突出了原料的控制,但是,在对辅料的控制方面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在建立有HACCP体系的企业中,虽将原、辅料的验收作为关键控制点来控制,但与供方评价等控制措施联系又不紧密,造成原、辅料的控制有效性不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原、辅料的控制:

1、建立产品可追溯性体系,为产品能够从成品追溯到原、辅料提供必要的依据;

2、全面做好原辅料供货方的评价,我们说的全面评价,就是要对供货方的法律意识,主要是与提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他们遵纪守法的情况,同时,还要详细考察他们的生产情况,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水品、技术手段、供货保障能力,除此以外,社会上对供方的评价也可作为我们选择供货方的参考,重点查看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生产者是注册厂,养殖场有备案记录和凭证等;

3、在产品采购产品方面,应该制定严格的检验和验证制度,规定原、辅料质量控制的标准,重点做好农残、药残的化验和控制,把影响消费者健康的危害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三、加强员工卫生知识培训力度

员工的卫生知识会直接影响到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做好员工卫生知识培训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因此,我们应该在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下大工夫做好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在员工卫生知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当中。更加重视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控制要求的培训,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和企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使员工的行为及各方面的指标达到《食品卫生法》中的相关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视频在生产过程中,各项标准达到要求,才能使所生产的产品是合格的、高质量的。

四、注重生产设备的养护和更新

生产设备是生产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硬件,是产品的紧密接触者,生产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状况对所生产的产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硬件设施的维护,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更新,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我们食品生产企业不仅要在建厂的时候选好厂址、做好厂区内规划,采购符合生产要求的各种设备,而且要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地养护和维修设备,根据生产需要调整各硬件之间的布局,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在综合官方要求、顾客需要、生产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把各个硬件调整到最佳状态,满足实际需求。坚持不断完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对设备的合理布局、供排水设施、加工设备等硬件设施要有专人负责。

五、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作为生产企业,为客户提供合格、安全的食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我们必须从管理体系、人员素质、硬件设施等诸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才能避免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恶性时间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志伟,浅谈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J].中国检验检疫,2010年03期.

第5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校食堂;HACCP;食品安全

0 前言

高校食堂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餐饮的重要场所。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食堂采取承包制,交由个体承包商来经营管理。在提高经济效应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个体承包制的很多弊端,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安全管理,这将成为师生餐饮的食品安全隐患。

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对可能在食品加工环节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措施的一种预防性食品安全体系。在2003年8月,国家卫生部就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规定:到2006年所有的学生集中供餐企业必须实施HACCP管理。

此外,HACCP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近年来,通过高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特别是标准化制度和卫生量化等级管理的大力推行,食堂的硬件设施和卫生操作规程已经有了统一的规范。而制定HACCP计划,首先必须建立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操作规程(SSOP),GMP和SSOP是HACCP的基础。此外,HACCP的管理理念与食堂现有的卫生管理理念是相通的。HACCP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关键点,而食堂在加工食品过程中,从原料的选择、初加工、切配,原料的烹饪,到装盘成菜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另外,原料的贮存、烹饪环境、就餐环境以及烹饪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上述这些环节中的不少因素正是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关键控制点,通过推行HACCP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卫生隐患,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 组建高校食堂HACCP小组

HACCP小组是负责制定HACCP计划的工作小组。HACCP小组能够分析食品制造过程中的步骤是否符合规定,从而提供专业的指导,并对高校食堂HACCP的实行做出系统规划。HACCP小组的组成必须有对食堂食品制造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和熟悉食品加工的操作人员。由于食堂食品的生产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HACCP小组应由分工明确的各个部门组成。由采购部门,卫生部门,日常操作部门,质量监控部门等组成。此外,HACCP小组还应该组织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学习HACCP,树立食堂每个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在高校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请相关专业的老师、学生参与制定HACCP计划。

2 高校食堂的管理流程

采购――包装――运输――入库冷藏――加工(切割、冲洗、烹饪)――消费(分发、食用)。

3 高校食堂HACCP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

经过对高校食堂管理流程的危害分析,确定以下几个流程为关键控制点:采购、包装、运输、入库冷藏、切割、烹饪、分发、食用。

在原材料制作的过程中,采购、包装、运输、入库冷藏、加工、消费每个环节对于食品安全都有决定性作用。

采购过程中必须采购生产过程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物,坚决拒绝无证销售品,选择质量可靠的商家作为固定供货商。肉类的采购要避免购买无证肉,蔬菜的采购应该选择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的蔬菜。鱼、肉、蛋类原料的安全限值――肉:挥发性盐基氮mg/100g小于等于20[1],鱼:挥发性盐基氮,mg/100g小于等于20[2],蛋:汞(以Hg计),mg/kg小于等于0.03[3]。粮食类原料的安全限值:磷化物(以pH=3计)(以原粮计)小于等于0.05,氰化物(以HCN计)(以原粮计)小于等于5氯化苦(以原粮计)小于等于2,二硫化碳(以原粮计)小于等于10,砷(以As计)(以原粮计)小于等于0.7,汞(以Hg计)(以成品粮计)小于等于0.02,六六六(以成品粮计)小于等于0.3,滴滴涕(以成品粮计)小于等于0.2,七氯(以原粮计)小于等于0.02,艾氏剂(以原粮计)小于等于0.02,狄氏剂(以原粮计)小于等于0.02[4]。

包装过程中注重原材料分类,防止交叉污染。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包装要求,拒绝使用非食品包装材料,例如使用聚氯乙烯的塑料袋作为食品的包装等。包装材料的相关安全限值:无色透明颗粒,无异嗅,异物。己内酰胺,mg/L小于等于150[5],偏摧毁乙烯单体残留量,mg/kg小于等于10,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小于等于2mg/kg[6]。

运输食材用的交通工具应该定期消毒,并且在运输和冷藏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若发现食材在储藏过程中发生变质,应及时处理掉,杜绝以次充好,危害学生和教师健康。温度应该控制在-1~2℃,而相对百分湿度则应在75%~85%[6]之间。蔬菜在炒制前先用开水热烫,肉类制作时温度应高于74℃,并保持15s。

为了防止致病菌的传播,切割工具每次使用前后应用开水烫20s以上,餐具每次使用后都要用消毒水浸泡,切割室温

在烹饪过程中,要防止食物烧焦或者未烧熟,未烧熟的食物可能含有致病菌,而炒焦的食物则会生成多环芳烃以及亚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烹饪鱼肉蛋,烹饪温度>74℃,烹饪时间>15秒[6],烹饪蔬菜,清洗干净后浸泡15min,烧前入水汆烫。

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也十分重要,高校食堂应该对操作人员定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个人卫生,才能生产出更安全的食品。食堂操作人员还应定期体检,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撤离岗位。对于就餐人员,食堂应加强宣传,文明用餐,安全用餐。以防在就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姜培珍,吴巧珍,殷明杰.GB2707-1994猪肉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2]姜培珍,陈敏,王杉,等.GB2736-1994淡水鱼类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3]王中州,杨心适,袁文福.GB2748―1996蛋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袁宝君,郑云雁,谢华民,等.GB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第6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校;食品;HACCP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81-02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指的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其指在科学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研究,确定出具体的危害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高校食品安全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频发,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高校扩招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食堂采取承包制,交由个体承包商进行经营管理,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却忽视食品安全管理等弊端,成为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隐患。据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高校总数达到2663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师生的人数也是节节攀升。据新华网报道,2010年,我国高校食堂总数有1万多家,每天有2800多万师生员工在校就餐,每年营业额超过500多亿元。正是由于高校众多,人口密集,师生间彼此接触频繁,再加之所有高校食堂多采用私人承包或者与学校合作等方式,管理较为松散,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故成为了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高危场所。大规模的校园食物中毒事件时有耳闻。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食品中毒事件情况报告显示,中毒事件220起,中毒7883人,死亡184人,其中在学校食堂26起,中毒人数1541,占到总中毒人数的19.5%。据报道,2011~2012年又陆续出现了湖南长沙学院39名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中毒、河南工业大学莲花校区百余名学生在校餐厅发生食物中毒、上海财经大学食堂学生超过100人中毒、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26名新生食物中毒事件等。这些事件无不是由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造成的,因此针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何预防或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预防食物中毒管理方面,是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有效地评估和控制,确保学生食堂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学校食堂食品生产的管理系统的推广等等方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注重预防而不是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测试以确保食品安全。

在高校食堂中引进HACCP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可以促使高校食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促使行政部门提高卫生监管水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推动高校食堂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HACCP小组的组建,确认高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流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危害分析,在食堂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后制定HACCP计划表并提出相关要求,建立记录留存与审核措施,并对HACCP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对于高校实施HACCP管理体系的效果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提出HACCP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为高校食堂的科学管理、师生的饮食安全的维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HACCP体系在国内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HACCP体系传入我国,原国家商检系统开始对HACCP体系进行研究;卫生部开展了HACCP的宣传培训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先后对乳品、酱油、凉果等企业推行试点研究。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对HACCP相关课题的研究不占少数,但是真正在高校实施开展该管理体系并取得实质效果的却很少。近年来,由于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餐饮业达到l0%,因此将HACCP这种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引入餐饮业,并成功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HACCP在国内餐饮卫生管理的应用概况:在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季节变化、食品种类、人员素质和操作等因素进行分析后,有3个控制点,首先即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做好工作人员体检培训,管理时间点和集中监控,落实后,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上海周氏(周汉文,2003)报道了上海长宁区卫生监督部门曾在东亚运动会和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期间承担食品安全接待任务,HACCP系统的运用使得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取得了稳定可靠的成效,在高校各种活动如运动会前接待中,食品合格率为72%,环节合格率为80%,餐具合格率为91%;运动会期间食品合格率达到91%,环节合格率达到92%,餐具合格率达到95%,且无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宁波市张氏等人选择了宁波市日供学生午餐量为12000份、7000份、3000份的学生食堂各1家,日供学生午餐量900份的学校食堂1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环节为食品采购、食品烹调、容器盒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间隔时间(洗手、出锅至食用算起),并针对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关干预措施,如从正规渠道采购原料、彻底加热食品、每次使用容器前须进行热力消毒、禁止出现有碍食品卫生症状的人员上岗等。

第7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多措并举 抓实基础工作

REDA作为半导体零部件的生产厂家,会接触到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例如:硫酸、硝酸、醋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业,其蒸气或雾可能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严重致失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水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洗净液、酒精、松香等有机溶剂会造成神经毒性、血液中毒、肝肾毒性、皮肤黏膜刺激等。

为此,公司形成了一套符合REDA职业卫生现状的特色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REDA自创立之日起一直坚持以正、副总经理,各部门长,各课长为领导,各部门监督者、员工代表为委员的“中央安全卫生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安会”)的安全卫生运行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职业卫生工作在基层员工中开展,公司设立了20个职场安全卫生委员会,通过每月的定例会议,将本职场的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向中安会提出,将其他职场值得借鉴的职业卫生的优秀管理方法和经验在本职场推行。

另外,公司还设置了环境管理课,下设安全卫生组,专职人员5名,负责安全卫生和职业卫生的日常相关事务。

完善职业卫生组织机构,有序运行各层级会议,高层领导重视以及基层员工配合,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机制逐步成熟。

完善责任体制和规章制度

按照职业卫生的要求,公司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到目前为止,公司共建立了《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职业病危害警告告示规定》《职业病危害申报规定》《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规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自检自查规定》等17项职业卫生相关专项制度,实施日常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REDA始终坚持将总经理作为职业卫生的第一负责人,中方与日方负责人共同参与到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实行系统化管理。

因中日法律法规不同,在职业卫生方面,REDA以中国的法律法规为主导,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也兼容日本的法律法规要求,尽量保证属地原则。

比如,中国的法律法规将危险品分为9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线物质、腐蚀品、海洋性污染物;日本的法律法规则将化学物质分为:毒剧物、特定化学物质、有机溶剂、慢性毒性物质、危险品。字面上理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兼顾中日法律的同时,公司导入了国际标准GHS制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对化学品的物理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等3大类进行了详细解释,并且将必要的内容对员工进行教育。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变更时,也及时修改REDA的规章制度,使之符合法规的变化。

注重宣传并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REDA在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向所有的员工传授职业病相关知识及介绍公司的规定,通过讲师讲解教育、DVD影音播放、电子显示屏滚动放映、员工实际操作演习等各个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自我职业防护意识,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职业病的发生。

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公司严格执行岗前、在岗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员工深入了解工作场所及特殊岗位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并且指导员工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作业指示书内容进行操作。

对于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公司也安排相应的员工参加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防护技能。每年10月,公司会针对药品的泄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模拟演习,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能够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

定期的作业环境测定

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能够更好地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浓度,REDA每年聘请专业的、有资质的测定检测机构,对全公司的有毒有害场所进行作业环境测定。测定的结果在中安会上进行报告,并且作业现场张贴作业测定结果和职业卫生告知卡,保证工程内流动人员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有毒有害物质。

REDA在产品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各种材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反复的试验,将有毒物质用低毒物质代替、将低毒物质用无毒物质代替,并且在操作现场参考SDS内容 (Safety Data Sheet,安全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成分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措施、毒理学信息等16项内容,参考SDS内容可以有效地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及环境的破坏),设置必要的通风排气系统,准备相应的应急设施(洗眼器和淋浴器),介绍简洁易懂的作业方法。

公司引进了日本关于化学品类物质的安全卫生评价方法――CRA(化学品风险评价),在各种化学品导入前,通过数字化评价,根据化学品的风险识别,进行必要的改善,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最终投入到生产中,保证了安全作业。

个人监护档案分类管理

公司对全体员工实施了健康档案管理,其中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实施了个人监护档案的特别对待。

所有的岗前作业人员在正式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均会收到REDA下发的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告知书,将岗位的作业内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名称、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职业性防护措施等向作业员本人告知。得到本人签字同意后,方才对本人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通知本人。

岗前、在岗、离岗的职业健康体检全部装入档案袋管理,并且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多重职业卫生现场检查

REDA实施了多样的职业卫生相关巡回检查,每月20个职场委员会通过自主的巡回检查,将本职场的问题点向中安会进行报告,通过全体委员的检讨,制定改善方案。

每年实施两次中安会委员巡回检查,分别在6月“安全生产月”和春节,由中安会委员分成4个小组,对全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确认,发现的隐患及问题点要求该部门在1周内必须改善完成。

公司每月还实施1次产业医(日本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需要为职工配备健康管理的专业医生,在日本企业中称为“产业医”)巡回检查,由公司的医生和护士到作业现场确认,以专业的技术对现场的一些可能引起职业病的作业内容进行指导。

日本母公司、各界客户、政府安监部门、EICC(电子行业行为规范)指定第三方也对REDA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及文件监察。

持续改进

实现更好的职业卫生绩效

REDA在2014年初,为提高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聘请专业的评价机构对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通过国家级专家的现场讲评,也认识到本公司职业健康管理的不足,按照指导意见持续改进。

第8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电网企业 标准化管理 现状及改进

一、电网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之下,各省市的电网企业都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形势,如何在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成为各电网企业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因此,大多数国网公司都提出要建设“一强三优”的战略性目标,并积极准推进电网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确保电网系统可靠、经济、安全运行。

由于时代、经济形势和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用电客户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都对电网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对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电网企业自经过80年代的升级和大力整顿后,其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电网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电网企业向现代管理企业迈进。现今,进行电网体系标准化建设为电网企业转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进行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是保证电能质量和电网优质服务的前提,也可以通过这一措施提高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可以成为实现各个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因而,高度重视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不断使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基于此,可以将电网企业逐步打造成以技术、品牌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管理企业。

二、理论基础

(一)标准化定义

企业标准化即指为了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维持最好的秩序,为实际或者是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同的和重复进行使用的规则活动。企业进行标准化是对当今时代领先的科技、世界上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电网企业进行的各项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即凭借先前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认定的规章、约定来落实企业管理。落实标准化管理目的就是能够把电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环节连接起来,使每个工作活动都达到程序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建立生产、经营最佳的秩序。

(三)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泰勒基于标准化管理这一方式探索出科学管理的理论。亨利・福特,美国福特汽车的创办者将标准化管理的思想运用在福特汽车的生产模式中,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时代。

实践证明,如果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其发展的潜力就越大,而且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标准化管理也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主要是由于标准化管理以企业的经营效益为目的,依据丰富的生产经验,标准化的体系来提高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充分论证了“向管理要效益”这一观点。

三、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现状

随着电网企业的整顿和升级等一系列提高管理水平活动的开展,其自身的标准化管理也逐步得到补充以及提高。但在标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已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类似于对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标准化管理体系与其余的管理体系不能良好地进行协调和配合,因而造成标准化管理的信息传递较滞后、标准化管理可执行性不足等问题,以上的问题都从不同程度上约束着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久发展。

(一)重要程度认识、了解不足

电网企业的员工包括部分领导层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自身意识上理解不到位,并没有将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看作对企业自身的要求,而是将其看作表面功夫仅仅是为了进行电网企业考核;同时,部分员工和领导单纯地认为所谓的标准化管理仅仅是设计一套标准体系,无非就是整理资料等不需要浪费脑力,机械地执行工作任务,从而忽视标准体系的运转实施以及优化,致使标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难以周全布局和落实。

(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衔接存在问题

在电网企业中,并不是只有标准化管理体系,多数都是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并存。然而,在部分电网企业中,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与其他管理体系进行衔接时,没有办法顺畅地连接,因而,在接口上的衔接性能较差,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和“两张皮”的现象,影响企业运行效率。

(三)标准信息滞后

信息所具有的时滞性极大地影响着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正常运行。目前,部分电网企业标准的制定层与实施层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标准实施层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版本标准要求,造成执行时的偏差,尤其是在电网企业内部进行一些技术类指标传递是,缺乏通用性、先进性和实效性的情况更加明显。

(四)标准可执行性不足

电网企业标准制定层,持整体宏观角度制定统一标准,对标准在基层实施层的可执行考虑欠缺,执行程序在流畅度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因此会对标准化管理在基层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存在失衡和缺乏创新

在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多数领导比较重视制定,对实施和反馈缓解的重视不足,导致与国家电网的步伐不一致,在不同的时期重点不突出,不便于电网企业进一步进行标准化管理。另一个问题就是创新性不足,经常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创新动力不足。

四、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改进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

电网企业要想提高运行效率就必须进行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而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也是一件系统性极强和非常复杂的工作。

首先,电网企业想要实现标准化建设就必须以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首要前提。企业的领导层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首要执行者,是带动全体员工践行标准化的倡导者,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领导层对这一体系进行重视,才能进一步调动电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参与标准化管理的人员培训工作。与电网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考虑电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个性化分层次培养,以科学为依据制定与电网企业实际相同步的标准培训计划,多样化培训方式,以行动学习、定期考核、集中授课等形式,将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每个员工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对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充分理解,并熟悉所在岗位对应的工作要求,重点关注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根据不同阶段来更新标准化工作思路,做好充分衔接标准化管理建设思想的实际工作,有效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建设水平。

(二)正确认识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其他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更是他们的基础,多个体系系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满足电网企业的内需和外需,也能促进电网企业效益的提高。电网企业在实施国家标准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要求》和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时就充分体现了企业内部与标准化管理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上,建立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等内部管理体系,各管理体系间彼此配合,紧密联系、协调、补充、制约,联动发挥,实现对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全面控制,促进安全、质量、服务及经营效益的结合。

(三)强化标准的制定和监督

具有一套标准且可操作性较强的标准是实现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过程。电网企业标准制定需要以整体为框架,充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重点审查标准的合理性与先进性,确保制度的可执行。电网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依次进行审查、批准和,稳步前行。标准一经,电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加强执行监督考核机制,督促其有效落地,将标准作为电网企业工作的规章依据,更好地推动电网企业的、经营。

(四)畅通标准信息传递通道

充分贯彻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标准是其主要工作,因而为了电网企业可以更好贯彻执行标准,用标准来指导、规范各项工作,应保证标准信息的传递通道随时保持畅通,沟通效率高。

现在,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高速运行已经为标准化管理信息通知渠道提供了坚实强有力的平台,电网管理总公司《标准体系表》内的专业标准在实现网络管理之后,对口的专业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阅和下载,比起之前的管理方式将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时,网络建设也成为信息渠道流畅的有力保障。同时,及时更新标准版本,并结合新闻滚动等形式,促进信息的传递,以最新标准指导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建立良好的标准信息管理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电网企业来讲,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工程。电网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并结合生产实际,对现存的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成为衡量电网企业是否满足要求的标尺。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从技术、管理和工作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吸取其他行业或者企业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电网企业还应该意识到其自身的标准化管理建设还需要漫漫长路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必须积极创新,在实践中落实各项政策,坚定不移地打造电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特色模式,不断发挥标准化管理建设体系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正面作用,实现国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安全 管理

油库安全管理是将油库作为一个系统,为实现油库安全而进行的有关决议、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在这项管理活动中,多数油库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不同时期都存在若干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安全管理动力,重效益轻安全

近年来,石油销售企业大都出现了强调竞争、强调经营活动的硬性利润指标,而忽视安全生产隐性效益的趋势。在安全管理中忽视管理、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健全的约束机制,由此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尽管工作安排也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市场占有率、效益成了第一。特别是当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坚持效益第一,结果安全为效益让了步。即使在那些保留了原有安全机构和编制的单位,参差不齐的人员,日渐繁多的事物使安全管理的主体力量日渐削弱。

二、安全管理队伍的结构缺陷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是以改革为手段的,其中人事制度改革为重要的一环。具体表现为:一是经验型人才多,专业型人才少;二是低学历、初级人才多,高学历、高级人才少;三是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多,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四是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有的油库即使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也大多形式单一。只是一味的要求员工牢记安全职责、熟读操作规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其结果往往是员工的安全知识考试成绩优秀,但安全意识却很差,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缺乏了解。

三、装备与技术水平低

尽管大多数油库经过数次整改,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由于多数油库的组建、投产比较早,工程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隐患;同时规划落后、技术陈旧、设备老化、带故障、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设施甚至面临淘汰。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危及油库安全,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21世纪的管理趋势是将这三个管理体系同时运用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其他效益的共同实现。 三个管理体系的共同点是对损失的控制和管理。损失控制管理可以被视为把诸 如质量、环境、安全、卫生等管理课题综合起来,针对所有可能导致损失的企业运作的关键点施加有效地管理。以下是我个人思考的几点做法:

1.与时俱进,务实“三基”工作基础,推进油库安全制度化建设。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满足油库业务的日益增长,切实解决规范化管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油库应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根据各作业操作流程,集思广义,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制度。

2.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安全教育、培训是油库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培养职工安全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

3.严格现场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现场管理,油库的安全生产才有充分的保障。某些油库还要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储量小、工艺设备落后、操作繁杂等客观情况所造成的难题。

4.建立安全事故保险。建立事故伤害保险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不仅需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应将现有的保险内容扩展到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逐步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险机制,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