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应用化学导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化学导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用化学导论

第1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教育模式;教学目标;引导型教学;技校化学教学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自身的素养,还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化学教学相比数学来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化学的实验以及探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更深的对科学进行强化。引导型教学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引导型教学在技校化学教学中的特点

1、引导型教学内容的特点。对于引导型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课程教材,则是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对学生化学学习进行综合的教育,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型教学内容的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内容。

2、引导型教学过程的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化学的课程来说,就需要根据课程进行安排以及资料的搜集。另外,还要对课程的教学过程的讲解方式以及问题的解决寻找有效的措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则具有引导的作用,也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活动的进行者,对学生具有极其的重要性,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化学课程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各个知识的了解,为学生构建自身的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就技校的化学教学过程而言,使用引导型教学可以使学生及时的发现问题的存在,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面临问题使,学生就可以进行讨论,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此同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学习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力。

3、引导型教学方法的特点。对于引导型教学来说,其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种,比如:实例分析法、联想实践法以及等卡片模拟法。其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单独的使用还可以综合的运用起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依据,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4、引导型教学本质的特点。技校化学教学所培养的目标就是技术型人才。所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的重视,体现了教学理论的实质。与其相比,普通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平铺直叙以及开门见山,这样就可以直接的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技校教学更看重的是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将所有的功能以及逻辑关系进行有机的结合,加上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引导型教学成果的特点。一般来说,普通教学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但是,引导型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自身进行自主积极的学习,并且能够取得更多的学习能力。另外,引导型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具有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对化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培养更多的动手能力。

二、引导型教学在技校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目前,技校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具有很多的问题,就需要在课前主动的进行预习,主动的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以来,技校化学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根据调查显示,对于化学实验学生的兴趣要高于课程的讲解方式,这样就为引导型教学提供了基础。下面将引导型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了三个方面:

1、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对于引导型教学来说,可以将化学所要学习的内容下达给学生,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还可以采取独自的进行完成。其任务包含有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构思以及系统化学习的整理等。另外,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到时间就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验收。比如说,化学教学中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等到对教学任务布置好之后,就要求学生准备实验所需要的资料、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以及要选择哪种实验方法等。

2、进行引导型教学。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个人以及各小组依据自身所存在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自己准备的内容精彩的展示出来。可以通过视频或者更加具有创意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灵活的体现出来。

3、成果评价。等到各个小组进行活动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就应该按照小组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对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发放成果评价表,则主要内容有:实验的设计内容、讲解的内容以及答辩的效果等。另外,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然后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解决。最后,就是对这些评价表进行整理,各个小组要对有关本小组的意见进行思考,这样以来就可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三、引导型教学在技校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创建情境,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诱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对于引导型教学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总结,就是使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能够总结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看透问题存在的本质。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喜欢上化学这门课程,学生取得一定的成就感,更加具有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在技校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引导型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知识内容的学识,还改变了传统教师授课的模式,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题,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更加的喜欢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杨承印主编.化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3,167,167-168

[2]饶玲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195

[3]查有梁编主编.新教学模式之建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6

第2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关健词:心理学 复习 高校公体课 速度滑冰

前言

速度滑冰是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其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特点是必须要将技术教学与教学辅导紧密结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后,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及反馈信息,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形式进行辅导,这种辅导可以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课上辅导和课外辅导,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动作,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和效果但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时间最终来说是有限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复习与练习,如何能提高复习与练习的效果?下面谈几点看法。

1复习与练习要适应

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通过长期的教改实验得出的结论之一认为,教学如果稍稍加快速度,使学生在新课中复习旧课,有更多的机会去应用知识,就会使他们在短时期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去把握动作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不仅能理解得更深,而且也会记得更好,技术掌握得更完善。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去重视,因此我们课题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要求学生学习新动作技术之后进行及时、适量的复习与练习是必要的。这样我们就要求教师加快教学进度,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复习材料,我们说加快并不是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去滑圈,或是加快教学速度,我们所说的加快教学进度是按照正常的技术教学顺序、教学步骤的情况下,在传授动作技术时稍稍地加快,杜绝出现过激现象。

2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陆地模仿有利于冰上教学,它是冰上教学的一个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通过对学生大量向卷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陆地模仿对自己冰上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呢?我们的研究认为是陆地模仿技术的超额学习程度不够。

所谓超额学习在普通心理学中是指记忆掌握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这是心理学家克鲁格(W . C . F. Ciueger.1929)用若干数字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这一理论同样也能应用到我们体育教学中,但在教学过程中大概会有很多教师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间题,不用研究;广大体育教师也能理解、懂得,可在教学中,教师却不能善于利用这一简单,并被公认的道理。对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a.研究对象,是利用我校学生2001级公体学生;b.研究形式:将学生自然分成2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采用2种教学方法,对实验组采用课堂增加教师技术分析、学生练习密度、师生、学生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与密度。对照组采用老式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冰期看结果;c.实验内容:陆地模仿在冰上的应用效果。

通过超额学习的新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学生观点有了转化,因为他们体会到了陆地模仿的作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培养学生速度滑冰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体来看,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上冰后能在2-3周内基本适应冰性,掌握冰上的基本滑行动作技术,要比对照组提前1一2周;期末考试时,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技术掌握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见表1)。但是要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并不能单纯地依靠超额学习,还必须正确地组织复习。

3正确组织复习条件

不是任何复习都可达到同样良好的复习效果。要使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正确地组织复习,具备相应复习条件,才能有较好的复习效果。

3.1复习要及时葬们知道速度滑冰技术的遗忘速度稍慢,但是大学生每周仅仅有一次体育课,也就是每人每周仅有$0 min的学习时间,即使他的遗忘速度再慢也会影响下次课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出现速滑技术学习进展慢的现象。如何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乌申斯基曾正确地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复习安排,并且要及时。

3.2复习必须多样化并给予指导针对速度滑冰技术的遗忘曲线来看,不同的速度滑冰动作的遗忘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速滑动作不可能一次性地把完整技术教授完,我们通常是把一个完整的速滑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段落逐个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安排复习时就要有所变化,这样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复习重点。然而从速度滑冰技术特点来看,既可说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项目也可说是简单的运动项目,复杂强调速滑技术难掌握,简单则强调速滑仅仅是几个动作周期性的重复。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除了强调复习的重点之外,还必须加强整体动作技术的复习。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强指导,学生有积极性复习,教师再给一定的理论性指导,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有复习时间、复习时的练习密度、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重点等。

第3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以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索信息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认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而提出来的。它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迎接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江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在自身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建构知识的,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之上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述(李其维,1999)。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context)的体验,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现代教育学家们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何克抗,1998)。

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信息)和媒体(教学环境)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教科书、板书及其它教学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外界刺激被动的接受者和输出对象;教科书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与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介人,尽管许多外语教学课堂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新的媒体仅仅成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与手段。新的媒体的介人使“书灌”变成了“电灌”,新瓶装老酒,并没有引起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那么,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把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作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四个要素,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成为稳定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Dr.Micheal D.Williams,2000),如下图所示: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J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祝智庭,2000)。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用来帮助教师进行众体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张屹,1999)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正所谓“教学相长”。

三、信息化教育对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英美文学史”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通过指导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增强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基于认知主义学习论,教学主要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达到教学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发起、运行、评价的,学生只是教师的控制对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英美文学发展史,评析作品主题思想、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语言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介绍作品的欣赏方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教学材料基本是以教材为主,很少涉及其他教学资源。这种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英美文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知识点的繁杂,从中世纪到现代几百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涌现了繁星般灿烂的文学巨匠及无数的优秀作品,这些巨匠与作品受其所处年代历史、文化、宗教等影响,分属不同的文学流派,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复杂的思想性,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很难得其精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尽管被文学史生动有趣的内容及作品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所深深吸引,陶醉于教师的讲授,但在课后,往往被那些复杂的外国人名、作品名、人物搞得晕头转向。有些学生则将学习重点放在识记大量的知识点上,对于作品的理解、分析、欣赏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都是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对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然而,长期困惑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两个问题是:一是课程内容的改革限于在文学史范围内进行修改;二是认为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手段不象其他实践性强的课程,难以做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化,在思想上人为地限制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其实,建构主义者所倡导的“教师不应该以传播知识与控制学生为主要任务,要求教师以‘导’代‘教’、提倡对话性教学”,这一教学原则同样适应于英美文学教学,为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蓬勃发展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英美文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与先进性、现代化、多媒体化相联系是完全可能并可行的。

四、信息化教育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教学目标。引人信息教育技术,打破传统教学单一讲授英美文学史知识的模式,在跨学科的平台上整合课程内容,把电影改编、美术、音乐歌剧、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各种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按照文学发展规律重新建构英美文学史教学的体系结构,突出学科整合知识点,主要内容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思潮、文体分类、重要作家、作品分析等。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的资料和自己从其他资源收集的资料,进行深人的学习,并以撰写论文和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形式来呈现其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学知识变为具体的图像,使隐含的思想变为直观把握;把枯燥呆板的文学史资料变为生动活泼的视觉、听觉艺术;将“视、听、读、写、做”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视:充分利用根据英美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电影改编视觉资源、西方美术视觉资源、西方历史文化视觉资源,以及中国文化视觉资源,将传统文字的英美文学史教学转变为视觉英美文学史教学。听:充分利用音乐、诗歌朗诵、歌剧改编、戏剧等视听资源,改变传统英美文学史教学的无声世界,营造外国文学艺术殿堂的氛围。读:按照英美文学史的演化规律,阅读经典名著,把握英美文学精髓,掌握其思想精华和艺术奥妙。写:从视、听、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撰写英美文学论文,为深人研究打下学术基础,为写作毕业论准备。做:学以致用,人人动手,制作多媒体作品,课堂展示,协作学习,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素养。

五、结论

(一)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我们强调的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应该很好地将这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勇于尝试,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必将推动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第4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论文摘 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3 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4-25,39.

[2] 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73-274.

[3] 易清风,申少华,肖秋国,等.教学研究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10):174-175.

[4] 郭琳琳.材料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15-116.

[5] 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6.

第5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学术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26-02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主体,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培养机制改革一直以来是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家在逐年增加对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投入,希望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综合型高水平人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日渐显示出其必要性和迫切性[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用、学术氛围的营造等因素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农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试图从本专业角度探讨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加深理论教育,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

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包含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两个部分。理论学习部分重点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引导研究生接受相关内容。在这个部分中,教师要注意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学术研究动态。例如,在农药化学课程中,教师讲到新型农药化合物分子设计理论时,首先给研究生介绍新药创制研发的“中间体衍生法”新思路,并介绍使用该思路设计新型化合物分子的相关英文文章,要求他们精读其中的分子设计部分内容[2,3]。通过这种方式介绍新型化合物设计方法的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研究生不仅能掌握分子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实际应用,还能够提高阅读高水平英文文献的能力。另外,为了鼓励研究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以试卷考核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将一部分成绩用于考核研究生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拓展能力和水平。研究生通过课后对课程的特定知识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在网络上并查找相关文献,获取更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再回到课堂上展示其检索结果。该方法不仅锻炼了研究生检索文献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对课程中的难点主动出击,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养成了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

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研究生精品课程,提高授课教师理论水平,使教师充分认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性。根据应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科知识的基础性、技能的广泛适用性、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教授方法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将原有的讲授式教学扩展为多种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不仅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

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在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研究生培养还要注重为其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的大环境中来[5]。

(一)参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到各层次的研究生科研创新中来。目前我校有各级研究生创新课题可供研究生申报,导师应鼓励研究生以研究主体的方式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撰写申请书、设计实验研究内容、完成研究目标、发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研究生院和各学院也分别建立了激励机制,对于科研项目成果突出的研究生进行表彰,鼓励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并申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二)多参与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为了使研究生更好的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与自身所学相结合,激发创新性思维,要从多方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给研究生创造接触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我校近年来建立了“院长论坛”,通过邀请知名教授做客,给广大研究生带来论文选题,学术研究等相关方面的指引。各学院也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举办了相关的学术报告。如我院近期邀请了创腾科技生命科学技术部总监张春生博士介绍了分子模拟技术在农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报告中关于分子模拟技术在农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和Discovery Studio在农药分子设计中的应用吸引了研究研究生的注意力。通过参加各种专题式讲座,研究生不仅可以更快更顺利的进入选题阶段,还为他们逐步进入各级别研究生课题申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积累。

除了听报告,还要给研究生讲报告、表达自己的机会,我校目前每年举办的“博士论坛”,鼓励在校研究生对论坛进行投稿并发表演讲。参加论坛的研究生从论文选题、立题依据开始,到研究方案、具体实施方法、研究创新点、可行性分析,再到搜集研究信息、分析研究实验结果,向其他研究生展示了自己的宝贵经验。此举大大增强了我校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他们的科研、学术和文化交流,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搜集信息,并分析这些有效信息的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过程[6]。在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之后,研究生的下一任务目标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实验手段,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最终实现。进行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驱动力,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作为刚开始接受系统研究方法训练的研究生,导师应该教会他们建立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研究路线―确定研究方法―搜集研究结果―得到结论”的完整研究工作模式,养成主动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在逐步接受该研究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教会研究生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通过不同手段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证实的科研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整理出结论。例如,在一年级的研究生开始研究工作之前,导师应该教会他们熟练使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基础的科研方法。在高年级研究生开展研究过程中,导师要积极营造质疑、辩论的研究氛围,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准确判断并得到合理的研究结果,在科研室中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

综上所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研究生导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帮助研究生建立良好的创新性学习研究模式,为以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延滨,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测控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刘长令在IUPAC农药化学国际会议上介绍新药创制研发新思路[J].农药,2014,53(9).

[3]Maier,ME(Maier,Martin 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nalogues of natural products[J].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5,13(19).

[4]刘涛,姜红.刘旭明.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11).

第6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星期五(7月8日)

星期六(7月9日)

星期日(7月10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计算机及其应用

080702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操作系统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0015 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结构力学(二)  00420物理(工)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442钢结构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0037 美学

00819训诂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15 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087英语翻译  00840日语  00832 英语词汇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会计

020204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管理学原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8 资产评估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15 英语(二)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39西方经济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53质量管理(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经济学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78银行会计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79保险学原理

00015英语(二)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市场营销

020208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83消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国际贸易

020110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99涉外经济法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物流管理

020229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法律

030106  00249国际私法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劳动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58保险法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33税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伦理学  00370刑事证据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4729大学语文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71公安决策学

00859警察组织行为学

行政管理

030302  00318公共政策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1848公务员制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护理学

100702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200预防医学(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201护理学导论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0420物理(工)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应用化学

081209  08291环境影响评价  08306环境分析与检测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基础教育

040120  00266社会心理学(一)  04577中国通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578中国小说史

软件工程

080720  07028软件测试技术  07169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172信息安全  07171项目管理软件

民商法

030116  00865证劵法  08957法律逻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560破产法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06414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1语言学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3709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教育

050206  00830现代语言学  06421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00600高级英语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语词汇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4人文地理学导论  06858中学地理专题选讲  02105地理教育学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6452中学地理教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144环境科学基础

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0312政治学概论  00479当代资本主义  0003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00483科学思维方法  05629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历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775历史教育学  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5632中学历史课专题精讲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 进化生物学  02084组织胚胎学

02078生物统计学  02082 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02085 细胞生物学  02079 生态学概论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7中学法律教育专题选讲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249国际私法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016劳动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26知识产权法

信息技术教育

080713  04340电视编导与制作  0434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0434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教育

080745  07839计算机教学法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441多媒体教学系统

数学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09抽象代数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数学教育学

物理教育

070202  06129固体物理  02035热力学与物理统计  02032高等数学(三)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教育学

070302  02053结构化学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音乐教育

050408  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00735音乐教育学

美术教育

050410  00745中国画论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体育教育

040302  00502体育管理学

教育学

040108  00471认知心理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72比较教育

00468德育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3教育法学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学前教育

040102  00024普通逻辑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02学前教育史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3教育法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6092工作分析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0054管理学原理  06088管理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国概况

道路与桥梁工程

080807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76结构设计原理

06080高速公路  06079城市道路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78交通工程(二)

006081隧道工程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235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05694制冷技术与控制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5693音响及视频技术

英语翻译

050134  05350中级英语笔译  05384科技英语翻译  05355商务英语翻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351高级英语笔译

汽车服务工程

082232  06904汽车保险与理赔  04946汽车发电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04447汽车维修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444汽车鉴定与评估

小学教育

040112  00542文学概论(二)  00472比较教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230小学艺术教育

制药科学与工程

081204  03031药物分析  03026药理学(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781药事管理学(一)

第7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 壳聚糖;重金属离子;吸附;Zn2+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12-02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一种聚氨基葡萄糖线形高分子物质,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其结构式见图1,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1-4]。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具有天然、无毒、可降解的性质。壳聚糖的大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羟基、氨基及一些N-乙酰氨基,可在酸性溶液中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5-8],也可借助氢键或离子键来形成类似网状结构的笼形分子,其分子中的氨基和氨基相邻的羟基与许多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络合去除许多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9-11]。因此,壳聚糖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有机絮凝剂之一。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电子天平,循环水真空泵SHZ-DⅢ,电热恒温水箱HHW21-420。

1.2 试剂

壳聚糖(AR),ZnSO4(AR),EDTA(AR),NaOH(AR),EBT(AR),二甲酚橙(AR)。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定EDTA 0.010 0 g,溶于100 mL容量瓶中,配成0.01%的EDTA溶液;精密称定ZnSO4 0.100 0 g,溶于1 000 mL容量瓶中,配成0.01%的ZnSO4溶液。

2.2 实验方法

2.2.1 不同pH下的吸附过程 分别量取50 mL ZnSO4溶液于5只锥形瓶中,每份各加入0.2 g壳聚糖粉末,调节溶液的pH为3、6、7.5、9、10.5搅拌吸附30 min,抽滤,其中pH为6的溶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记录消耗的EDTA体积[12];其他几份溶液以EBT为指示剂,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记录消耗的EDTA体积。见表1。

可看出壳聚糖对Zn2+的吸附量受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壳聚糖对Zn2+的吸附量也增大,当pH=6时,达到最大值;然后,pH值再升高时,吸附量反而下降,这是因为Zn2+和溶液中H+对壳聚糖的吸附是相互竞争的。当溶液pH值低时,H+浓度较高,在与Zn2+的竞争吸附中占优势,H+先与壳聚糖中-NH2形成-NH3+,使Zn2+丧失了与-NH2络合的机会,当溶液pH值升高时,H+浓度降低,这时Zn2+在吸附过程中占优势,优先被壳聚糖吸附,从而吸附量增加,但溶液pH值>7.6时,Zn2+主要以Zn(OH)2形式存在,Zn2+浓度大幅减少,吸附量也随之减少。

2.2.2 不同量壳聚糖的吸附过程 分别量取50 mL ZnSO4溶液于4只锥形瓶中,依次加入0.2、0.4、0.8、1.6 g壳聚糖粉末,搅拌吸附30 min,抽滤,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记录消耗的EDTA体积。见表2。

可以看出壳聚糖量较少时,随着量的增加,壳聚糖对Zn2+的吸附量增大,壳聚糖质量为0.4 g时是最大吸附量。当壳聚糖量过大时,由于大量壳聚糖分子结合在一起,使其结构变得致密有序,金属离子难以进入壳聚糖分子中被吸附,因此吸附量降低。

2.2.3 不同时间的吸附过程 分别量取50 mL ZnSO4溶液于6只锥形瓶中,每份各加入0.2 g壳聚糖粉末,分别搅拌吸附10、20、30、60、90、120 min,抽滤,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记录消耗的EDTA体积。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搅拌时间为 30 min时有最大吸附量,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吸附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在30 min是吸附已趋近饱和,再延长时间,金属离子与壳聚糖的络合速度已小于解离速度,吸附量开始变小,但总体趋势变化不大。

2.2.4 不同反应温度的吸附过程 分别量取50 mL ZnSO4溶液于5只锥形瓶中,每份各加入0.2 g壳聚糖粉末,在恒温水浴振荡器温度为25℃、30℃、35℃、40℃、45℃下振荡60 min,抽滤,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记录消耗的EDTA体积。见表4。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不大。在温度较低时,吸附量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明显。35℃时有最大吸附量。

3 讨论

(1)在进行吸附率计算前,数据应做扣除空白值处理。本实验条件下,当溶液pH=6时壳聚糖对Zn2+的吸附量最大。

(2)当壳聚糖的用量较少时,其吸附量较大,用量为0.4 g时,吸附量趋于饱和,再增加用量,其吸附量降低。

(3)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壳聚糖吸附锌离子的影响不是很大,本实验中温度为35℃,时间为30 min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

[参考文献]

[1] 黄金明,金鑫荣.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作为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3(4):535-536.

[2] 严俊. 甲壳素的化学和应用[J]. 化学通报,1984,(11):26-31.

[3] 曲荣君.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 应用化学,1995,12(2):117-118.

[4] 蒋挺大. 壳聚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5] Baba Y,Hirakawa H. Seleetie adsorption of palladium(I1),platinum(1V),and mercury(II)on a new chitosan derivative posses. sing pyridyl group[J]. Chem Lett,1992,(21):1905-1908.

[6] 孙昌梅,曲荣君,王春华,等. 基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研究进展[J].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4,20(2):184-192.

[7] Guibal E,Larkin A,Contandriopoulos Y,et al. Proceedings ofthe Third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Chitin and Chitosan[C]. Keelung: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1998:456-461.

[8] 汪玉庭,高松奇,唐玉蓉,等. 新型冠醚交联壳聚糖的吸附性能[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1):7-9.

[9] 慈云祥,周天泽. 分析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76.

[10] 王伟,薄淑琴,秦汶. 聚电解质-壳聚糖浓溶液流变学性质研究:浓度、温度、溶剂pH值和外加盐对粘度及流动性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1994,3:328-334.

[11] R.M.罗伯茨著. 近代实验有机化学导论[M]. 曹显国,胡昌奇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81.

第8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星期五(1月7日)

星期六(1月8日)

星期日(1月9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科  计算机及其应用

080702  02331数据结构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C++程序设计  02333软件工程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计算机网络

080709  02331数据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2194工程经济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709基本原理概论00015英语(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446建筑设备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3347流体力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814中国古代文论

00819训诂学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600高级英语

00830现代语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英语写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会计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金融

020106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市场营销

020208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行政管理

030302  00320领导科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科  公安管理

030401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4729大学语文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法律

030106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27公司法

00257票据法  5680婚姻家庭法

0263外国法制史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69房地产法

0015英语(二)

3709基本原理概论

教育学

040108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69教育学原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7学前教育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6091薪酬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

学前教育

040102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99学前游戏论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00037美学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540外国文学史  064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541语言学概论

00024普通逻辑

英语教育

050206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603英语写作

地理教育

070702  03144环境科学基础  02094人文地理学概论  02104现代自然地理学  02103计量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01区域科学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5630中学政治课专题选讲  00479当代资本主义

00034社会学概论  05629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0312政治学概论

历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

05632中学历史专题选讲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563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775历史教育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生物教育

070402  02079生态学概论  02084组织胚胎学

02082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02078 生物统计学  02088生物教育学  02085细胞生物学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法律教育

030113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信息技术教育

080713  05935信息技术教育  05578有线电视技术  0434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04338音响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教育

080745  07839计算机教学法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441多媒体教学系统

数学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09抽象代数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数学教育学

物理教育

070202  02034电动力学  06857中学物理专题选讲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科  化学教育学

070302  02051物理化学(二)  06441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015英语(二)

音乐教育

050408  00732简明配器法  07976音乐欣赏(二)

美术教育

050410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0745中国画论  00742美术技法理论

体育教育

040302  00499体育游戏  04551体育概论

旅游管理

020210  06011旅游学概论  01868民族文化概论

应用化学

081209  02066有机化学(二)  02483工业分析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民商法

030116  05558侵权行为法  06455社会保障法

05559海商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基础教育

040120  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  06420中文工具书  0568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3709基本原理概论

软件工程

080720  07167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07165软件工程概论  07026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3709基本原理概论

英语翻译

050134  05349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3709基本原理概论

汽车服务工程

082232  06906汽车运行材料  04446汽车营销与贸易  06895汽车节能技术  3709基本原理概论

小学教育

040112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3330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

制药科学与工程

081204  07780化学制药工艺学  3709基本原理概论

道路与桥梁工程

080807  06080高速公路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76结构设计原理  06079城市道路

06078交通工程  06081隧道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6541现代通信技术

3709基本原理概论

护理学

100702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0182公共关系学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00015英语(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国际贸易

020110  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02世界市场行情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物流管理

020229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00015英语(二)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第9篇:应用化学导论范文

关 键 词:蒽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O625.1; TN383.1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Anthracene-base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XUE Yun-na, CHAI Sheng-yong, BIE Guo-jun, LIU Bo, GAN Ning

(Department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710065, Xi'an, China)

Abstrac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possessing many kind of advantages, and market competitive potentials over LCD and PDP et al, is called the third generation display technology. In the OLED research filed, the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are always being focused on. Since anthracene derivatives have rigid structure, wide energy gaps and high fluorescent quantum efficiency, a great deal of anthracene-base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till now. The progress of anthracene-base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is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light-emitting properties. The research ideas on new anthracene-base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re also suggested.

Keywords: anthracene derivative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materials developing progress

引言

有机电致发光(OEL)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是利用这种现象实现显示的新一代显示技术。自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Tang C W 和Vanslyke S A 制作了第一个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由于其具有的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与现有的液晶、等离子平板显示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主动发光、高亮度、高效率、视角大、响应速度快、低压直流驱动等诸多优点。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OLED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在OLED的研究中,材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OLED中用到的材料主要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及电子注入材料等。而发光材料是其中的主要材料[2]。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企业为不断提高发光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材料性能仍不能满足OLED对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要求,开发综合发光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一直是该材料研究的重点。

发光材料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材料;根据发光类型分为荧光和磷光材料。在各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蒽单晶于1963年首次用作有机电致发光材料[3]。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在其9、10位或其它位碳原子进行取代修饰,可以得到多种发光材料。蒽类发光材料已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重要的一类。本文对蒽类电致发光材料按小分子和高分子发光材料进行分类综述。通过探讨现有的蒽衍生物结构对其综合发光性能的影响,以期找到新材料的开发思路。

1蒽类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小分子材料具有化学修饰性强、取代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及荧光量子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关于蒽类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较多。蒽类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按骨架分主要有芳基取代蒽、芳胺基取代蒽、乙烯基取代蒽、苯乙炔基取代蒽、金属配合物及其它蒽衍生物发光材料。

1.1芳基取代蒽

1.1.19,10-二苯基蒽(DPA)及其衍生物

9,10-二苯基蒽(DPA)(图1(a))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0.95),但成膜性较差,当单独用作发光层时,在器件中容易再结晶[4]。Kang等[5]以DPA为发光材料与BCP掺杂制作OLED器件[ITO/a-NPD/ BCP:DPA/AlQ3/LiF/Mg:Ag],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者们通过在DPA的苯基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团制备了多种DPA衍生物发光材料。Kodak公司研究组基于芳基对DPA的取代,设计了一系列专利[6]蓝光材料。典型化合物如9,10-双(3',5'-二苯基)苯基蒽(JBEM)(图1(b))。蒋雪茵等[7]用JBEM作主体材料,用作掺杂剂制备了性能相对稳定的电致发光器件。苯乙烯基修饰的典型化合物有BDSA(图1(f))[8]和DPVPA(图1(e)),后者在专利[9]中被保护,但没有具体性能报道。National Chiao Tung大学的OLED实验室[10]报道了以DPVPA为发光材料制备了性能较好的OLED。此外,还有人利用芳胺[11]及咔唑[12-15]较好的空穴传输能力来合成出空穴传输性能好的发光材料(图1(e)、(f))。硅基作为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取代基也被引入DPA骨架[8,16](图1(g)、(h))。其中BTSA(图1(h))由于硅基上的苯环位阻效应,使取代基团扭转,降低了分子内共轭程度,得到高纯度的蓝光。

1.1.29,10-二(2-萘基)蒽(ADN)及其衍生物

9,10-二(2-萘基)蒽(ADN)(图2(a))是研究较多的一种蓝光材料。Shi J 和Tang C W 1999年报道用ADN单独作为发光层制备电致发光器件,但因其空穴传输能力过强,使激子在电子传输层中复合,导致器件色纯度不好[17]。他们在2002年[18]将ADN与TBPe掺杂做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射蓝光CIE(0.15,0.23),发光效率为3.5 cd/A,寿命达到4,000 h。

此外,为了改善ADN的颜色偏绿问题,许多研究者将ADN的结构进行了调整[19-22]。主要的化合物如图2(b)-(g)。邱勇研究组[22]改变了ADN的结构,合成了α-TMADN(14)和β-TMADN(图2(g))。与ADN相比,这类化合物利用甲基的空间位阻阻止了分子在空间的靠近而改善成膜性。两种化合物的熔点均超过320 ℃,具有优异的耐热性。α-TMADN和β-TMADN二元混合物作为发光层可显著提高发光效率5.2 cd/A(2.72 lm/W)。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1.3 芴及其它芳基取代蒽

有人将芴或芴的衍生物与蒽基团结合起来,不但改善了蒽的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而且仍能保持较好的蓝光发射。如图3中的DPFA(图3(a))[23]和Spiro-FPA1(图3(b))[24]。Spiro-FPA1的非平面结构降低了结晶趋势并提高了玻璃化转变温度,而且增强了溶解性。以它作为发光材料制备的器件得到了深蓝色的光CIE(0.14,0.14)。发光效率最高达到4.5 cd/A。Tao等[25]用菲、芘分别取代蒽的9,10位也得到性能较好的蓝色主体发光材料TBDHA(图3(c)),TBDPA(图3(d))。

1.2芳胺基取代蒽

Yu等[26]合成了一系列蒽的胺基衍生物,典型化合物有b-NPA(图4)。用它作为发光层分别制备的器件电致发光为绿光,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3.68%,发光效率为14.79 cd/A(7.76 lm/W)。这是由于芳胺类基团具有较高的电子云密度,与蒽结合增加了分子的共轭程度,可以提高分子的荧光量子效率,但同时也使发射波长红移。

1.3乙烯基取代蒽

乙烯基取代蒽由于增加了分子内共轭程度,使它的发光红移,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空穴传输能力。1996年,Matsuura在专利[27]中保护的乙烯基取代芳烃,通式如图5(a)。9,10-二[(9-乙基-3-咔唑)-乙烯基]蒽(图5(b))是American Dye Source[28]一种性能较好的乙烯基蒽类发光材料。由于芳基乙烯基取代蒽有较强的空穴传输能力,它们还可以作为空穴传输材料。1999年Kodak公司在专利[29]中保护了一系列芳基乙烯基蒽空穴传输材料。典型的化合物结构如图5(c)中的DPVAn。芳乙烯基蒽类材料也可以作为电子传输材料[30]和红光器件的主体材料[9]。

1.4苯乙炔基取代蒽

芳乙炔基蒽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专利[9]中被保护。代表化合物有9,10-双(2-苯基)乙炔基蒽(BPEA)(图6(a))。但专利中没有报道它的性能数据。为了研究苯环对位取代基对中心基团二苯乙炔基蒽类材料荧光性能的影响,Raquel合成了一系列苯基对位取代衍生物如(图6(b))中1a-3b[31],研究发现这些二苯乙炔基蒽衍生物溶液态时同BPEA的光致发光性能相似,并无明显改善。DMAPEAC(图6(c))是一种苯乙炔蒽的不对称蒽衍生物红光掺杂剂[32]。DMAPEAC掺杂在AlQ3浓度为1%的器件在16 V时,电致发光达到最大发光亮度为19400 cd/m2。

1.6蒽衍生物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

金属配合物既有有机物高荧光量子效率的优点,又有无机物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近几年来也出现了较多的以蒽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图7中化合物(a)、(b)、(c)是以9,10-二(环戊二烯基甲基)蒽为配体的铑的配合物[33]。它们的荧光发射均属于有机配体基团的发射412 nm。图7中化合物(d)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34],溶液态既有荧光发射也有磷光发射。

1.7其它蒽类小分子发光材料

在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中除前面主要的几种骨架外,还有其它类型的蒽衍生物发光化合物。图8中化合物(a)和(b)是在蒽基团的1位和6位分别引入易接受电荷的活性基团(对三氟甲基苯基)或易给予电荷的活性基团(噻吩基)[35]得到的n型和p型的有机半导体,它们均为蓝光材料。近年来醌式蒽类衍生物图8(c)也由于其刚性结构,引起研究者注意。据专利[36称该系列材料具有稳定的热性能和好的发光效率。

2含蒽基团的高分子类发光材料

高分子发光材料由于具有玻璃化温度高,热稳定性好,器件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将蒽类基团引入高分子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的高分子发光材料。图9中就是将蒽的衍生物引入高分子主链或侧链的到的发光材料,主要有含蒽基团的高分子P4(图9(a))[37]、含9,10-二苯基蒽单元的高分子PPAPV(图9(b)),PAHPV(图9(c))[38]、含9,10-二萘基蒽单元的高分子(图9(d))[39]、含9,10-二苯乙烯基蒽单元的高分子(图9(e))[40]和含9,10-二苯乙炔基蒽单元的高分子(图9(f))[41]发光材料等。在化合物PPAPV(图9(b))中,由于蒽基团与主链产生能量传递,使得与主链PPV的发射相似。而PAHPV(c)中DPA基团与主链空间距离较远,使得DPA基团及主链都可以被分别激发发光。因此在设计高分子发光材料时就要考虑到高分子空间结构对不同发色团相互作用的影响。材料(图9(f))是将二唑的电子传输性能与共轭体系9,10-二苯乙烯基蒽的发光性能组合起来,分子内能量有效的从紫外光发色团二唑传递到绿光发色团9,10-二苯乙烯基蒽单元上发射出绿光(512 nm)。

3小结和展望

目前,蒽类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对蒽进行取代修饰,或是将蒽衍生物单元引入高分子材料等途径以提高发光性能。蒽类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化学修饰性强,易于提纯,颜色范围宽等优点。但是目前的小分子发光材料仍不能满足OLED的使用稳定性与寿命的要求。所以蒽类小分子发光材料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而双芳乙烯基蒽具有刚性对称结构,使它有潜力成为高荧光量子效率发光材料。通过烯键取代基的改变可改善这类材料的成膜性、热稳定性、溶解性及载流子传输性能等。目前这类材料主要是芳基或取代芳基与乙烯基蒽连接的结构。由于五元杂环也具有芳香性,属于富电子云体系,将五元杂环或取代的五元杂环引入双乙烯基蒽应该也是一类有希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蒽类高分子发光材料虽然荧光量子效率较低,但由于高分子发光材料自身具有的优点如热稳定性好、易加工,还可通过分子设计将特定性能的基团进行组合,得到具有特定功能的发光材料。因而蒽类共轭高分子发光材料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引入大体积基团或形成非共平面的扭曲结构以减少链间聚集,减少荧光淬灭,提高高分子发光材料的荧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引入特定性能的基团可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调控。例如将不同发光颜色单体进行共聚可调节高分子材料的发射波长,或是在主链上同时引入不同发色团得到白光等。也可以将空穴传输基团和电子传输基团引入高分子链可以平衡载流子传输能力。

参考文献

[1] Tang C W, Vanslyke S 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J]. Appl. Phys. Lett., 1987, 51:913-920.

[2] 黄春辉,李富友,黄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9.

[3] Pope M, Kallmann H, Magnante P. Electroluminescence in organic crystals[J]. Chem. Phys., 1963, 38(8): 2042-2043.

[4] Adachi C, Tsutsui T, Saito S. Blue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J]. Appl. Phys. Lett. 1990, 56: 799-8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 Kang G W, Ahn Y J, Park D Y, Lee C. Efficient 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9,10-diphenylanthracene[J]. Proc. of SPIE ,2003, 4800: 208-215.

[6] Shi J, Chen C H, Klubek K 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for stable blu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P]. US: 5 972 247. 1999-10-26.

[7] Jiang X Y, Zhang Z L, Wu Y Z, et al. A blue organic emitting diode from anthracene derivative[J].Thin Solid Films, 2001, 401: 251-254.

[8] Kim Y, Jeong H, Kim S, et al. High-purity-blue and high-efficienc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based on an-thracene[J]. Adv. Funct. Mater. 2005, 15: 1799-1805.

[9] Nagao K, Murase S, Tominaga T. Light emitting device[P]. JP: 2 006 245 172A. 2006-09-14.

[10] Wen S W, Lee M T, Chen C H. Recent development of blue fluorescent OLED materials and devices[J]. J. Display. Tech., 2005, 1(1) : 90-99.

[11] Krzysztof D, Huang T, Chuen C, et al. Blue-emitting anthracenes with end -capping diarylamines[J]. Chem. Mater. 2002, 14: 3860-3865.

[12] Kawakami S, Nakashima H, Kojima K, et al. Anthrac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blue-emitting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P]. WO: 2 007 029 530 A1. 2007-03-15.

[13] Kawakami S, Nakashima H, Kojima K, et al. Anthracene derivatives, materials f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P]. WO patent, 2 007 013 537A1. 2007-02-01.

[14] Kawakami S, Nakashima H, Kojima K, et al. Anthracene derivatives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ing the same[P]. WO: 2 006 070 897 A1. 2006-06-07.

[15] Nakashima H, Kawakami S, Kojima, K, et al. Anthracene derivativ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P]. WO: 2 006 070 907A1. 2006-07-06.

[16] Lee T, Song K H, Jung I, Kang Y, et al. Silylene-spaced diphenylanthracene deriva tives as blue-emitting ma-terials[J]. J. Organomet. Chem., 2006, 691: 1887-1896.

[17] Shi J, Tang C W.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for stable electroluminescent[P]. US: 5 935 721. 1999-08-10.

[18] Shi J. Tang C W. Anthracene derivatives for stable blue-emitting organic elec trolu minescence devices[J]. Appl. Phys. Lett., 2002, 80(17) : 3201-3203.

[19] Shi J. Tang C W. Method of using predoped materials for mak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P]. EP: 1 156 536. 2001-11-21.

[20] Tao S, Zhang X, Wu S, et al. Anthracene derivative for a non-doped blue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ith both excellent color purity and high efficiency[J]. Appl. Phys. Lett., 2004, 397: 1-4.

[21] So S K, Tse S C, Chen C H, et al. Charge conduction in fused aromatic compounds for OLED's applica-tions[C]. Taipei: Proc. Int. Display Manufacturing Conf. 2005, 275-277.

[22] Kan Y, Wang L, Qiu Y, et al. Highly-efficient blu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ased on a-methyl-9,10-di(2-naphthyl)anthracene[J]. Appl. Phys. Lett. 2004, 84: 1513-1515.

[23] 徐礼玲,赵立群,耿延候等。新型蒽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J]。应用化学,2005, 22 (1):114-1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Gebeyehu D, Walzer K, Vestweber H, et al. Highly efficient deep-blu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doped transport layers[J]. Synth. Met., 2005, 148: 205-211.

[25] Tao S, Xu S, Zhang X H. Efficient 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novel anthracene derivatives with pronounc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film-forming property[J]. Chem. Phys. Lett., 2006, 429(4-6) : 622-627.

[26] Yu M,Duan J, Lin C, et al. Diaminoanthracene derivatives as high-performance green host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J]. Chem. Mater.,2002, 14: 3958-3963.

[27] Masahide Matsuura, Tadashi Kusumoto, Hiroshi 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P]. US: 5 516 577. 1996-05-14.

[28] , American Dye Source.

[29] Shi J, Tang 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 hole transport layer[P]. EP: 1 009 041A2. 1999-11-25.

[30] Naito K, Sakurai M, Egusa S. Molecular design, synthes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onpolymeric amor-phous dyes for electron transport[J]. J. Phys. Chem. A ,1997, 101: 2350-2357.

[31] Raquel G, Milagros P, Jose L S. Luminescent liquid crystals derived from 9,10-bis(Pheny lethynyl)anthracene[J]. Chem. Mater., 2004, 16: 1377-1383.

[32] Lai K Y. Excimer emission from a novel ethyne-based fluorescent dye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0: 3283-3288.

[33] Maurizio C.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 homobimetallic anthracene-bridged 5 -cyclopen tadienyl deriva-tives of Rhodium(I):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verage-valence species [L2Rh{C5H4CH2(9,10-anthrylene)CH-2C5H4}RhL2] [J]. Organomet., 2001, 20: 3478-3490.

[34] Chou P T , Chi Y. Osmium- and Ruthenium-based phosphorescent ma terials: design, photo physics, and utili zation in OLED fabrication[J]. J. Inorg. Chem. 2006, 3319-3332.

[35] Ando S, Nishida J, Yamashita Y, et al. Novel p- and n-type organic semiconductors with an anthracene unit[J]. Chem. Mater., 2005, 17(6) : 1261-1264.

[36] Park J H, Kim K S, Kim J S. Blue light emitting anthracene-based organic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employing the compound[P].KR: 2006 078 425A. 2006-07-05.

[37] Tsai M L, Liu C Y, Chou T C, et al. 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polymers containing dialkoxyacenes[J]. Chem. Mater., 2004, 16: 3373-3380.

[38] Kim Y H, Jeoung S C, Kim D. 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study of poly(p- phenylenevinylene) de-rivative polymers[J]. Chem. Mater., 2000, 12: 1067-1070.

[39] Zheng S, Shi J. Novel blue-light-emitting polymers containing dinaphthylanthracene moiety[J]. Chem. Ma-ter. 2001, 13: 4405-4407.

[40] Nikos P Tzanetos , Joannis K Kallitsis. 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pol ymers containing side chain oxadiazole blocks and a rigid central moiety[J]. Chem. Mater. ,2004, 16: 2648-2655.

[41] Daniel A M E, Bader C, Wolfgang 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koxy -substitutedarylene-ethyny-lene/arylene - vinylene hybrid polymers[J]. Macromol., 2003, 36: 5459-5469.省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