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卫生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考核对象
全市各镇乡(街道)。
二、考核范围
各镇乡(街道)所辖行政区域。
三、考核内容
考核基准分为100分,具体分值设置如下:
(一)组织领导(10分)
1、组织建设(4分)。成立并及时调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1分,未成立并未及时调整的,该小项不得分);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有记录(1分);有常设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0.5分);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规定,组建数量足够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队伍(1分,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小项分值);开展业务培训,有记录(0.5分)。
2、制度建设(4分)。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1分),有中转站管理、清扫保洁管理、垃圾清运管理、环卫基础设施管理等规章制度(0.5分,制度每缺一项扣0.1分);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0.5分,村规民约每缺1个村扣0.1分);制订有设置合理、内容完备、考核严格的镇村二级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包括镇分管领导、环境卫生管理机构、驻村指导员、村干部在内的对象进行考核(2分,无考核办法不得分,考核每缺一个环节扣0.5分)。
3、资金落实(2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落实(1分);环境卫生管理日常运行、维护资金落实(1分)。
(二)基础设施(8分)
1、建设数量(4分)。原则上,集镇主次干道上的垃圾收集站房按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设置一只,住宅区按每60户左右设置一只;行政村按每30户建设一只垃圾收集站房,自然村无论住户多少,必须设置一只以上垃圾收集站房。垃圾桶、废物箱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要求设置;实现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全覆盖,不留盲区。设置不足的,垃圾站房每发现一处扣0.2分,垃圾桶和废物箱每发现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2、建设质量(1分)。要求做到密闭、牢固、美观且有足够容量(凡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分);集镇封闭式垃圾站房数量占总量的95%以上,行政村封闭式垃圾站房数量占总量90%以上,每低5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3、建设布局(1分)。垃圾站房不得设置在水库、江河、沟渠、池塘等水源(水体)旁边;不得在河岸、沟渠上方悬空建造;确因选址困难的,站房设置位置与水库、江河、沟渠、池塘水岸距离不得小于2m;此前已建的垃圾站房应易地改建或增补隔离措施。不合理的,每发现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4、维护(2分)。垃圾站房、桶、废物箱无残缺、破损,外体干净,完好率不得低于95%。破损严重未及时维修(更换)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完好率低于限值的,该项不得分);外体不干净的,每发现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
(三)清扫保洁(42分)
1、集镇清扫保洁(22分)
1)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2)公共场所(区域)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3)水体和堤岸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明显悬挂垃圾的,每处扣0.5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4)特殊区域位置及设施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本项考核项目共计22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2、行政村清扫保洁(20分)
1)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2)公共场所(区域)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3)水体和堤岸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明显悬挂垃圾的,每处扣0.5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4)特殊区域位置及设施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按照《*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执行,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2分;发现成堆垃圾的,每处扣1分。
本项考核项目共计20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四)收集运输(25分)
1、垃圾收集量考核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意见》(诸政办发〔2009〕43号)精神执行。
2、垃圾收集运输管理(20分)
1)居民应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容器内,随意乱倒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2)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应及时清运干净,做到日产日清。垃圾站房内留存垃圾原则不超过50斤(目测)。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5分。
3)保洁员将清扫收集的垃圾运送到规定的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清运人员应将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垃圾中转站内。发现乱倒乱堆的,每处(次)扣0.5分。
4)垃圾收集人员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做到车走地净,确保垃圾收集容器周围干净整洁,无散存垃圾和污水。垃圾收集容器内外应定时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防止蚊、蝇孳生。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的,扣0.5分。
5)收集到垃圾中转站内的垃圾应倾倒在中转站垃圾压缩槽内,不得擅自将垃圾乱倒乱堆在中转站内其他区域。发现乱倒乱堆的,每次扣0.5分。
6)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必须实行密闭运输,或用密封装载箱,或用篷布覆盖,防止抛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发现未实行密闭运输的,每次扣0.5分。
7)镇乡(街道)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擅自歇业、停业并由此影响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每发现一次扣2分。
8)严禁焚烧垃圾。发现焚烧垃圾的(发现现场焚烧或查实垃圾站房内有明显焚烧垃圾痕迹的),每次扣1分。
本考核项目共计20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3、垃圾中转站管理(5分)
1)中转站垃圾应当日转运;站内垃圾积存不得超过一个压缩块。除特殊原因以外(机器检修、停电等),垃圾在中转站内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未按要求处理的,每发现一次扣0.5分。
2)有专人管理,工具、物品置放有序整洁;内外场地整洁,无撒落垃圾和堆积杂物,无积留污水。不符合标准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3)室内通风良好,无恶臭;定时喷药灭蚊蝇,防止蚊蝇孳生。发现一处不合标准的,扣0.5分。
4)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统一运至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得满溢和随意排放。发现满溢或乱排放的,一次扣2分。除此以外,还将递交市环保局依法查处。
5)按《*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要求,垃圾中转站必须建设(改建)容积大于6立方米的垃圾渗滤液储蓄池;配备密闭的、雨污分流的垃圾渗滤液管网。未按要求建设(改建)的,扣1分。
本考核项目共计5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4、特别规定
镇乡(街道)和垃圾收集、运输企业,必须严格按片区实施垃圾收集、清运。严禁擅自将本片区范围内垃圾运往其他垃圾处理厂(场)处理;一旦发现此类现象,属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责任的,中止该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输资格;属镇乡(街道)责任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一年时间内不得享受市政府“以奖代补”政策。
(五)垃圾质量(5分)
运送到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理的垃圾为可焚烧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废纸、废塑料、废木器、草叶、树干等,以及可以焚烧处理的商业废弃物(包装材料等)、一般企事业单位生活废弃物、无毒无害的工业废弃物(如大唐的袜业、三都的贡缎、枫桥的衬衫等边角废弃物)。不得将有毒有害废弃物(如医疗垃圾、废旧电池、有毒有害工业废弃物等)、不可处理废弃物(如大石块、碎砖瓦、建筑装潢垃圾等)以及木床、席梦思床垫、沙发、废弃电视机等大件垃圾运往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每发现一次扣1分。
垃圾质量标准考核,由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垃圾焚烧处理企业每季度汇总一次。
本考核项目共计5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六)不定期考核(10分)
1、暗访督查。为充分体现不定期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应组织对每个镇乡(街道)开展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暗访、督查。根据“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垃圾质量”等考核内容要求和分值设置,随机抽查考核。一个季度内,当暗访、督查次数在两次及以上时,以累积扣分法计入该镇乡(街道)本季度的考核结果。
2、市民通过电话、上访等形式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环境卫生管理情况的,经查实,每次扣0.5分。同时,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书面通知相关镇乡(街道)及时整改。镇乡(街道)在3个工作日内整改无效的,经查实,每次扣1分。
3、被各级新闻媒体曝光存在环境卫生管理状况差的,每次扣1分。影响较大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取消该镇乡(街道)该季度“以奖代补”资格。
本考核项目共计10分,按累积扣分法进行考核,扣完为止。
(七)奖励
1、获省级“卫生镇”荣誉称号的镇乡(街道),该季度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考核加3分。
2、获国家级“卫生镇”荣誉称号的镇乡(街道),该季度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考核加5分。
3、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受绍兴市级新闻媒体表扬的,在该季度考核中加1分;受省级以上新闻媒体表扬的,在该季度考核中加2分。
4、由镇乡(街道)提供获奖、受表扬的相关材料,每季度汇总一次;当季度获奖、表扬,当季度兑现奖励。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形式: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形式进行考核。
1、定期考核:由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于每季度末对各镇乡(街道)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测评。定期考核采用查管理现场、听村民反映、听工作汇报、查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第四季度考核作为年终考核,汇总参考前三个季度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结果,得出年终考核结果并报市委、市政府作为镇乡(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据。
2、不定期考核: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不定期考核的实施者。不定期考核实施者在暗访、督查后,须认真填写镇乡(街道)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不定期考核记录单,认真记录对各镇乡(街道)暗访、督查的结果,并将暗访、督查结果及时报送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得出该季度不定期考核分。
(一)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五件实事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镇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集中投运为重点的群众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二) 目标任务
全面取缔农村露天粪缸,至年底。实现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投运,无暴露垃圾,努力实现环境卫生的长治久洁。
1农村改厕。每个自然村建设2-3只大三格化粪池。彻底消除露天粪缸,全镇农村无害化家庭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
2垃圾处理。全镇农村每20户左右居民设置一只生活垃圾箱(桶、房)各行政村建立专职环卫队伍。生活垃圾集中投放、定期清运。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随地乱倒乱抛现象。
二、方法和步骤
必须做到镇、村统一步骤、统一规划、统一行动,此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充分集中精力、物力、财力,以设计科学、质量过关、布局合理、符合卫生的要求,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综合体系建设。活动共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阶段。镇、村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现状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着手搞好工作规划。
第二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并通过各种途径将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责任宣传发动至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形成全镇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搞好两个行政村的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为突击整治阶段。各单位要采取扎实措施,稳步推进各项整治任务,确保实现“两个全面”
第四阶段为自查申报阶段。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申报,确保能够高标准完成任务,同时向镇爱卫办报送考核验收申报表。
第五阶段为考核验收阶段。各村、社区(居委)申报的基础上。做到成熟一个,考核验收一个,并按规定程序落实各项补贴。
第六阶段为长效管理巩固阶段。各村、社区(居委)要按照“边整治、边管理”原则。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落实长效管理经费,确保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治久洁。
三、措施和要求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这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农村各片副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爱卫办,负责全镇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一名村(居委)干部专职从事该项活动,从而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层层有组织、事事有人抓、个个有责任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网络。
(二)强化宣传导向。改变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的一场革命。各村、社区(居委)和镇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橱窗、黑板报、宣传画、有线电视等各种宣传手段和方法,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镇广泛开展“卫生环境、促进健康”主题活动,要以《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为基础读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新,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筹资力度。就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障。要按照“政府导向、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资金筹措基本原则,实行共同创建、共同负担。市、镇实行经费补贴,对完成整治目标的村和社区(居委)按新建大三格化粪池和生活垃圾箱的数量予以补贴。具体标准是新建化粪池按1000元/只补贴;新建垃圾箱按250元/只补贴;取缔露天粪缸按10元/只补贴。村、社区(居委)应多渠道积极落实整治经费。鼓励社会及个人捐资,支持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严格按照整治目标,紧密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积极探索见效快、花费少、方法科学、简便易行的整治方案。同时,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选址,切实减少矛盾。对垃圾箱、大三格化粪池、家庭卫生户厕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过关、数量足够、布局合理、符合卫生要求。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街办召开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现场会,用半天的时间,现场观摩了***三个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并听取了****五个村环卫管理的经验介绍。这次现场会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活动与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我区今后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区划调整后,我区成为城乡交错的新型城区,建区以来,环境卫生管理从总体上变化比较大,但从根本上的变化还是比较缓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市容环卫上有两大难题。无法与一些老城区能相比。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帐过多。二是农民占人口的大部分,城市观念差,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农村环卫管理,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农村的环卫管理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薄弱点,全区**个行政村,从总体上讲,搞得不好,有的还特别差,少数比较好的如****等。所以形势严峻,需要我们去认真思索、认真研究。
二、造成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整体不好的原因
文明意识差。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无所谓,不仅是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也有这种思想。讲卫生不在穷与富、富裕不一定都讲卫生、穷村不一定不讲卫生,全在于意识,现在我们有一种现象,各人都不扫门前雪,就更不管他人瓦上霜了。
社会公德差。为了一己私利,自己修房盖屋、土堆、石堆占掉整条马路,把城里的垃圾倒在自己村边,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其他的人看见了习以为常视而不见,认为门外的地方不占白不占,自己不自觉,别人也不过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
卫生意识差。生活习惯要讲究,农民也要讲究卫生,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过去的郊区变成了现在的城区,不仅牌子要变,更重要的是改善单一的农村意识,树立城市意识环境意识。
领导素质差。我们有些领导,不做榜样,也不抓管理,一个家庭、一个村、一个乡镇、一个县区道理都是一样,主要是说领导,领导无卫生意识,整体上就难有改进,有干净的也是个体。农村卫生也是一级领导素质的综合反映之一。
宣传程度差。宣传力度不到位,有重城区轻农村的倾向,对群众宣传教育不够,在城市有“五比五看双达标”,在农村有什么?在群众的卫生行为没有达到自觉行为之前,还要靠宣传来推动。我们宣传不够、推动不够、不能全怪群众。
三、**的启示
1、领导的文明意识决定本地区文明程度,领导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必将使地区文明程度得到加强。谁也喜欢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农村城市化首先得解决观念问题。
2、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如**统一建池、规范“四堆”、垃圾装袋、上门收集,成立村容环卫管理站、集中停车等,一举两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抓农村环境卫生力度能促进村民良好习惯的形成,建区以来**在硬件建设上成效显著。都是由街道组织,群众自愿,集资修建。搞好了共同享受,它也是共同富裕的表现,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逐步使群众在好的环境中,形成文明的行为,像***里,什么时候都很干净。
四、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怎么搞
1、向**学习。是学习**的经验,不是照搬**的作法,也不要模拟。工作上各有所长,不要不服气,更不要叹气,结合各自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硬件上要力所能及地办一些实事,软件上借鉴好的管理经验。其实很多村都很有特色,要注重发掘、推广。
2、关键是要抓。参加了今天的现场会,要有触动,回去以后,首先建立健全一些必要的制度,用制度管理、规范群众行为不能全部达标,可以因地制宜,树立一两个样板,逐步来,关键是动起来,农民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能强搬硬套,但要进行引导。
一、农村卫生站的设置以村为单位,实行一村一站的原则,办站的形式以村集体办站,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不允许私人或乡村医生个人承包卫生站。卫生站的设置由村委会提出申请,镇卫生院审核后,报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执业,违者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处理。
二、农村卫生站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
活动,不得超范围执业。卫生站的地址、名称等变更以及撤销或停业,应向镇卫生院提出申请,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审批。卫生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一次,逾期3个月不办理者,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处理。
三、农村卫生站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严格执行“诊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要求,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卫生、整洁,不得把工作用房改作他用。
四、农村卫生站一般设1名熟悉业务、有事业心、会管理、医德好具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为负责人,可配备1名护士。乡村医生由村委会提名,镇卫生院审查,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卫生站执业人员应相对稳定,执业人员的变动,须经镇卫生院审查同意,报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聘用人员。
五、认真履行职责和任务,主要为本村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应建立和健全下列各项工作制度:1、岗位责任制度;2、诊疗记录制度;3、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4、消毒隔离制度;5、药品管理制度;6、值班、急诊、出诊、转诊制度;7、财务管理制度;8、卫生宣教制度。
六、农村卫生站要亮证经营,增强服务透明度,公布服
务项目、主要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医务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七、农村卫生站必须妥善保存医疗档案,正确书写医疗
文书,对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医疗档案保管不符合要求的,根据其违规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八、农村卫生站名称、户外招牌必须按核准的名称悬挂,其大小必须符合有关要求,户外招牌统一按“60cmx70cm”规格制作,不得悬挂不规范的标志。
九、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对大处方、滥检查及滥用抗生素、激素和巧立名目乱收费的情况,将予以通报批评,退回多收款项,并根据具体情况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十、做好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识,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部门处理。
十一、农村卫生站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统一由镇卫生院购销管理和调拨供应,不得擅自从其他渠道进药。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站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管,确保村民用药安全。
十二、农村卫生站必须遵循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医疗卫生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医疗道德规范,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对出现医疗差错的农村卫生站给予警告或相应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要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三、加强乡村医生业务知识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十二天。坚持例会学习制度和定期业务考核。建立村医生业务档案,逐步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十四、农村卫生站每年年底应总结本年度工作,填报年度考核登记表,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要定期、不定期对卫生站工作开展检查、评比,对于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对于违章失职、工作不负责任,要给予批评教育及依法依规处分。市卫生行0政部门组织一年一次的村卫生站工作检查评比和全年不定期的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提高。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人口2.02万人,下辖11个村、2个居委会,共有81个小组。自从2009年启动垃圾集中处理以来,我镇对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重视,目前,镇村组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99人,配备了必要的保洁车、垃圾池(屋、桶)。2009年,镇里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开展情况
1、重抓集镇环境卫生管理
(一)抓认识,转变思想观念。镇党委、政府对集镇管理和卫生高度重视,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通过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镇里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理顺了集镇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以前由镇村建站负责集镇的管理,去年把集镇管理办公室划归到居委会,由居委会负责集镇的管理和保洁,今年,我镇加大改革力度,将管理和保洁承包给个人,由居委会定期进行检查,实行严格的考核,此措施实施以来,集镇的卫生和管理变化喜人。今年,我镇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文件,要求各村积极创建优美村庄。
(二)抓宣传,营造氛围浓厚。今年以来,镇政府已投资5万多元加强对环境整治的宣传,先后印发了《致集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多份,制作了“三清工程”布幅标语40多条。对沿河路段的80多户居民,每户写下承诺书,不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中,集镇的河道明显干净多了。对农村,通过宣传车进行集中宣传,宣传生态镇创建,提高村民的卫生习惯。截止目前,各村已悬挂横幅26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50条。
(三)抓重点,开展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绿化工程。中心集镇相关路段空地植草绿化,今年以来集镇已投入近100万元用于绿化和游园建设,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净化工程。今年我镇已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日处理400吨、200吨、60吨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座,并已投入运行。投入280多万元配套了8.8公里的污水管网,达到路面排水畅通。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实行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新添置移动垃圾箱、固定垃圾池(箱)480个,改造水冲式公厕三座。投入150万元完成集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我镇的农贸市场建设规模和运行质态排在乡镇的前列。三是美化工程。投入200多万元,对集镇主要路道进行美化亮化,两个集镇基本实现了墙体白色化。四是通达工程。加大道路硬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投入,目前全镇现有农村四级道路75公里,实现了村组通公路,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五是禁烧工程。全面推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责任到户,干部深入田头地块,以“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要求落实禁烧,去年禁烧率达100%,建设秸秆预处理站一座,把秸秆预处理后当成沼气原料使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95%,六是环境整治工程。今年以来,共清理疏浚河道20条,达30公里,土方15万方,清理河道杂物、漂浮物800吨,清运路道、河道两旁垃圾1400吨,清理草堆杂物280处,清理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和“四小”车辆乱停乱放乱占道,清理乱挂乱画乱拉乱摆现象,保持环境整洁,生态不被破坏。
2、开展村组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
今年,我镇把3月、6月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突击月,各村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扫除”,各村将河道、道路两侧、庄台前后所有看得见的垃圾集中进行了清除,据统计,全镇共清理出垃圾至少200车,仅清运到垃圾中转站的就有50多吨。
通过环境整治,各村还拿出一条长庄台进行集镇整治,重点整治内容包括卫生、道路、河道、庄台前后、绿化、垃圾池建设等。我镇还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和分工干部进行观摩,提出整改。通过此次活动,各村加强了保洁队伍建设,建设垃圾池的进度明显加快。同时,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全镇已改造无害化厕所1600多座,加大沼气池建设,已建设600多户沼气池。
3、加强镇村道路和河道保洁
对道路保洁,我镇聘请了18名养护人员,实行集中保洁,要求逢3的倍数必须上路进行保洁,并规定了每次保洁的长度和要求,各村对本村组的道路也聘请了专兼职的保洁人员,对公路、路面和河道进行保洁。
对河道保洁,一方面,我镇由水利站牵头,投资10多万元对全镇26条主要河道进行了集中保洁,聘请了15名专职保洁员,购买了15条小船,水利站定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各村对其他河道也进行了集中保洁,各村在主干道上还配备了垃圾池或垃圾桶,方便群众投放垃圾,方便清运。目前我镇的河道基本干净,群众的满意度比较高。
4、推进城乡垃圾统筹
目前,各村都有垃圾池,群众的卫生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组保洁、村收集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各村能定期将垃圾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我镇制订了环卫基础设施设置标准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保洁标准及考核办法,要求各村将本村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加强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对站内员工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操作和定期保养保洁,维护站内车辆进出秩序,打扫站内卫生并负责消杀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回顾总结我镇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群众还不能自觉的参与到治理、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要求,大力开展“四位一体”工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文明小康村为标准,继续改善村庄环境。从治理“散、小、乱”和“脏、乱、差”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对各村聚居点的人居环境实行“六化”工程,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
三是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小城镇的档次和品位。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做到“六整治、六提高”,用三年时间把各村的环境进行整治。在此基础上,将对镇村骨干道路进行绿化美化,规划建设绿色走廊,栽植香樟、垂柳、紫薇等绿化树木,提高绿化普及率。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履行职能,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病人来就医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为我科带来了效益,送来的饭碗,病人养活了我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真正的上帝,对病人不热情服务就是砸自己手中的饭碗,不尊重病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我们要将病人放到第一和最高的位置,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的同时,要给患者以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恰当的搀扶,一个一声亲切的称呼,都会给患者感受到人间真情,视病人如亲人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行动上。
2、常抓不懈,长效管理,落实医疗基本规范
我们要对诊断、治疗、护理、服务等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评统计系统,真正做到计划周密,实施有力,检查到位,整改及时,奖惩与绩效奖金挂钩。对医疗护理的终末质量,我们要把检查评比的重点放在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床位使用率,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效果,并发症、医院感染等几个方面,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及时纠正医疗缺陷。
3、高度重视,严加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疗纠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索赔金额越来越多,对医院的伤害和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医疗安全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加强科室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二是协调和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作为医生、护士要主动热情、尽心尽责地为患者服务,尊重患者的权利,特别知情权。只有与患者建立起互相尊重、理解、体谅的关系,才是最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办法。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章诊疗、违规操作的恶劣行为。
四是在抢救危重患者、开展新的医疗技术、使用新医疗设备以及病情疑难、死亡原因复杂病例讨论等,要及时汇报院领导,分管院长和科主任要具体组织,亲临现场,督促检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切实改善服务态度。
医生、护士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和解释,倾听诉说,给予他(她)一诉衷肠的机会。
提高技术的含金量,促进两个效益的提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今年我科希望能在院委和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及时配备相关的医疗仪器,以更好更快的医疗水平及速度对各类病人进行抢救治疗,进一步提高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以便更好地促进两个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管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76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91-01
合理用药就是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诊断,并对药物的功用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后,本着安全、有效的原则合理的控制药物的用量,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与医疗成果的目标,并且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1]。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而且能是农村医疗得到长期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用药现状
农村乡镇卫生院在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其直接面对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农村居民,为农村居民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是其存在的最主要目的,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面比较的滞后,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比较差,因此,乡镇卫生院若是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就必然会加重农村居民的生活负担,进而降低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最终给乡镇卫生院的长期有效发展带来威胁。
目前,农村的乡镇的卫生院在合理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将医生开的处方与药师配药环节直接分开处理,从而使药师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同时,在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着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的问题,而这中激素与抗生素的不可以利用,不仅使患者的健康极易受到相关药物产生不良副作用的影响,而且也会直接导致部分病菌的耐药性不断的增强,影响患者的治疗。如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平均处方的用药数应该在1.6~2.8种之间,而其抗生素的使用率需在24%左右,同时注射的使用率则为13.4%~24.1%,而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处方药品却有2.1~5.1种,且其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平均在58.3%左右,而起注射率平均也在45.2%左右,与国家制定的标准具有明显的差异。此外,在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对注射方式的选用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着很到的注射安全问题。在农村,医疗人员的素质都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注射常识,和完善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医务人员在注射与输液的器具的运用、储藏上面存在着很大的威胁。
2实现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
对于农村乡镇卫生院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其的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和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首先,采用临床路径加强对卫生院的药品管理。临床路径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医院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可以在根据患者病情的诊断结果、饮食与日常生活习惯制定出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管理模式,从而起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并有效的提高以疗效果[2]。其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是:一医生需按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合理用药,观察患者的药物疗效,并做好记录,根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的调整相关药物的服用;二患者的家属要与患者本身要及时的向医护人员反映用药的感受,积极参与到对药物的评价当中;三医生对患者的疗效进行有效判断,若是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的更换药物的服用。
其次,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农村,其乡镇卫生院中的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一般都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合理用药意识,对一些药物的性能也不太了解,而农村居民更是对药物知识完全不了解,从而极易促使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基层医疗机构可定期的组织对农村医护人员关于药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在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技能,强化其合理用药的观念,从而为农村居民的健康提供保障。同时,对于医护人员出现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责任心的情况,相关的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的医风建设,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最后,加强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现。在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人们对相关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比较的差,而这也就充分的说明了乡镇卫生院在维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卫生组织一体管理的实现就对卫生院的合理用药现状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农村卫生组织的一体化管理可以对乡镇卫生院所采购的药品与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将药品在价格、药性等方面的信息实行公开化,让农村居民能够对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了解,对医护人员的用药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在药物的使用环节上面,卫生院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药规范,积极的控制处方药的使用数量[3]。
3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呈现出明显增高的局面,进而促使农村居民自身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的增高。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又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最主要的机构,因此,对其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将能大大的提高农村的医疗服务水平,并且为农村居民的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莉,谭光明,黄锐,冯占春.河南省某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现状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07):965-967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关注
当前在农村,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其子女的小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切朝分数看仍是主流,是判断其子女好坏的唯一标准。加之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当前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使小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以下这些现象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司空见惯:
1、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订正后罚做10遍,再错,重新订正,重新罚抄”。学生除了被惩罚外,没有学到半点有用的知识;
2、某校一位四年级学生与同学打闹吃了亏,次日将家长带入学校,家长将那个学生打了一顿,还理直气壮地要老师给处理;
3、老师对考试考差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真是没救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抱怨的目光;
.......
面对这一幕幕的情景,想必大家的心情一定很沉重。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这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危害。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形成的原因
1、当前教育的局限性:虽然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在学校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丧失了个性,他们没有明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期下去,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学、逃学,这其实也是学生的心理问题。
2、日常教学工作压力大是全国中小学教师共同的特点,农村小学教师由于编制的匮乏,日常教学工作压力就更大了。由于繁重的工作以及紧张的工作氛围,教师很少有放松和调节的机会,身心疲惫,再加上农村小学教师生活水平低下等原因,使许多农村小学教师感到了职业压力,觉得工作中的烦恼多于欢乐;烦躁、不安、忍不住要发脾气。因此,解决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3、家庭环境的影响: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家长的“懒惰”和“无知”。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
4、社会的影响:现在是信息社会的时代,学生从各种渠道所接触到的东西非常多,这些东西远远超过了学生所能接纳的容量,加之自身认识能力有限,好坏、善恶一时难以分辨,一旦认识出现偏差,就极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问题。
三、营造和谐氛围,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危机
基于以上认识,如何使农村的小学生自主、活泼、心理健康地发展,确保农村小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我们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
1、营造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在各个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且严格管理该课程的实施,以杜绝那些有名无实的现象的产生。同时经常性地组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对该课程如何实施进行探讨。在全校大的心育范围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会自觉地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事业中来,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但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起到面向全体、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生的种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认知活动的进行。因此,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所以,在农村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紧缺问题,缓解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保障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全社会要努力为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理解、积极进取的教育环境;学校要创建工作激励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组织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相互合作、情感关怀的教师工作环境,有条件地学校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培训。
4、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体验是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心理辅导活动。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既有吸引力、有乐趣,又具有丰富的现实教育价值,如:小品表演、情境表演、说心理话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明辩道理,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反思、检查、自我调整,从而使活动的体验更有目的性。
5、家长本身也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广大家长的作用。为孩子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家长应配合学校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给学校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并能为学校教育的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等。创造条件,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妥善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对当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挂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指标;挂钩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效的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批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试点省份,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以认真分析研究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基础,扎实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工作,通过试点地区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的方式和方法的探索,逐步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通过总结现有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粗浅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1.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二是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
(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资源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调整土地产权,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内部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再调整,使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是指从宏观上对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进行调整以及从微观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内部结构、布局进行的综合调整。
进行村庄用地的调整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点整理将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城镇建设用地的供给,保障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过去,农村居民点整理往往紧跟项目走,即“被动整理”模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满足项目用地的要求,但由于时间仓促,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而且,这种整理方式往往不注意整个区域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等问题。把农村居民点整理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编制当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通过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相应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此消彼长” 相挂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不平衡的现状。
(2)农村工矿废弃地的整理主要是针对地处农村的、已经破产或废弃的工矿和企业的集体所有建设用地,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的复垦整理使其达到或逐步达到耕作标准的过程。农村工矿废弃地的整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又一重要方面,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2.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
2.1“挂钩政策”的内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的基础上,按照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对一定规划用途分区内(一般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或一般农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的整理(复垦),以整理复垦出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为途径,在动态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在特定规划区域内减少一定数量耕地的同时,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城镇建设用地的一种做法。
2.2“挂钩政策”的依据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规划空间不能改变和突破的情况下,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的刚性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唯一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后,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文件,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在以下的几个文件中,可以找到能够为江苏省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的途径和办法——实施“挂钩政策”,将建设用地空间和数量置换出来。
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该文件第二部分“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的总第(十)条中明确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政策”)
其实,“挂钩政策”由来已久。200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37号),其中第二条“立足存量,内涵挖潜,促进小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明确提出“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已经依法批准的试点小城镇,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周转指标,用于实施建新拆旧,促进建设用地的集中。周转指标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单列,坚持“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统计单列,年度检查,到期归还”。同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在第四条 “有条件地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为妥善解决小城镇建新拆旧过程中的建设用地指标问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小城镇建设试点推进情况、试点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年度检查,到期归还”的原则,对国家和省级试点小城镇,单列编报下达一定数量的建设占用耕地周转指标。小城镇建设建新拆旧完成后,经复核认定的复垦成耕地的面积必须大于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的做法。2004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中,又提出“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这样,挂钩周转指标应当同时具备两种身份,即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身份和耕地转用计划身份。
②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
该文件第一条“抓紧解决基本农田保护中基础工作有关问题,切实落实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第一款中明确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落实到地块”和“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将其他用地误划为基本农田的,要进行调整,并补划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因现有耕地数量不足难以落实到地块的部分,可将土地整理复垦新增加且经验收合格的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因此,“挂钩政策”的实施,从规划意义上讲,只能限于在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地区内开展(在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区内开展“挂钩”,整理复垦出耕地毫无意义)。
③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28号)
该文件第四条第三款“如补充耕地等级低于被占用耕地等级,逐步实行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的规定,为我们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区或一般农地区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解决了实事求是的善后解决办法和管理控制办法。
2.3“挂钩政策”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各个地方尤其是城市(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局部地区甚至在2000年就已经把规划期到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完。就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而言,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一个“度”。土地非农化可以分为消耗性非农化以及过度非农化两个部分。消耗性非农化主要依照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由于城市(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而不得不消耗的一部分农用地;而过度非农化则是指地方政府部门把土地的价格人为地降低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一要抓住经济规律,引入市场机制;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挂钩政策”就是依靠政府部门发起,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既适度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又为地方争取到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满足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的用地需求,有效提高土地供给水平。
2.4 “挂钩政策”的可行性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建设用地的总量约2.7亿亩,5倍于城镇建设用地,而且分布较为零散,“空心村”大量存在,土地利用较为粗放。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到93.79万公顷(1406.86万亩);2000年全省有农村人口4829.02万人,人均占地194.22平方米,高于全国150平方米的平均水平。把这部分超标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面积之大,相当可观。
随着经济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进城的愿望也相当强烈。再加上经济发达地区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强烈愿望以及政府的大力倡导,就为 “挂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政策基础。
2.5“挂钩政策”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
(1)“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全依靠政府来整理是不可行的。需要运用经济手段,切实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成果交还给整理的主体,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最基本要求。
(2)整理的质量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原则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整理的数量以外,还需特别注重整理形成的耕地的质量。过去,我们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就因为只注重耕地的数量而没有过多强调复垦后耕地的质量,造成了“占好地、补劣地”现象时有发生,给耕地的总体质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整理出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做好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测算工作。
(3)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取得相关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同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制拆迁,切实维护农民个人、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有关个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于因拆迁对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造成损失的,要给以补偿,并且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4)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的原则
一方面, “挂钩政策”的实施涉及面广量大,情况较复杂,因此必须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国土、发展改革、城镇规划、建设、财政、农业、民政、环保、水利、劳动等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操作;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对于以前不合理的结构安排要进行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5)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问题。具体到“挂钩政策”上,就是要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土壤质量的改良,注重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设施的改善,按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实施各项土地整理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施。同时,要注重发扬人文精神,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人为本”,做到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文化建设相统一。在复垦为耕地获得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后,要集约利用土地,珍惜土地资源。
2.4“挂钩政策”的动态实施
“挂钩政策”的实施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挂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农村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其必然是“先易地安置、再拆迁实施”和“先使用周转指标,再整理置换归还”的两个同步统一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建设用地挂钩的方法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出的耕地可以按照要求,全部置换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指标可以在整理(复垦)形成耕地前进行使用,即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城镇规划发展区域内,相应增加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区。同时,必须要在规定的年限(期)内整理复垦出相应面积的耕地,完成对已经使用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置换归还。对于已经超额完成整理复垦任务、形成新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新指标可以结转到下一期直接使用,不需再归还(其中,在满足新的农村居民安置区用地所需后剩余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可以用于特定规划区域内的各项城镇建设使用);对于未能完成整理形成耕地、置换归还任务的,要相应核减其以后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或现行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对于完成归还任务确有困难的,可以缴纳相应的费用,有偿调剂异地超额完成整理复垦任务、形成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挂钩政策”实施主体可以自行整理,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整理,相关费用由自己承担。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估,可以灵活根据当地整理复垦形成耕地的最高水平,按照一定的“耕地折算系数”(见下文)测算可以用于置换归还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有效耕地面积。
耕地质量指数:Ij(j=1,2,3…n);高质量耕地指数:Ij’(j=1,2,3…n)
耕地质量指数平均水平:I’; 复垦耕地面积:Sb
质量系数:r =(Ij’- I’ )/ I’
实际置换面积:Sa = r × Sb转贴于 二、实施模式
江苏省A市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进行了尝试,下面是A市进行整理的主要方法:
(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权属调整方法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针对农村居民点、农村工矿废弃地,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农村建设用地、田、水、路、林等进行整理。依据不同的整理形式、不同对象,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采取不同的方法。
(1) 土地所有权的调整方法
①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整理区内部分建筑物,包括农民住宅等,按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及村镇规划要求进行迁并,地上建筑物、青苗等附作物,作为土地的他项权利要进行补偿,补偿费用计入整理费用。迁并过程中按就近原则并入他村的,其占用的土地应按照公认的准则,在相邻的农地上以等量的原则进行权属的调整置换。
② 成片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村界调整的要进行村与村之间土地所有权的调整,这种调整必须以整理土地格局所涉及的地块走向所决定的新的村界作为仲裁的出发点,若调整的地块质量不等同,则按照让出或并入地块的等当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补偿;若调整的地块质量相同,可按等量原则调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所有权。
③ 由于历史原因,相邻行政单位遗留下来的插花地及其整理,可在土地整理中作为权属调整的“筹码”,按等当量或等价值对其土地所有权进行调整。
④ 不相邻村间插花地,也可按照插花地及其整理作为权属调整的“筹码”这个原则,等当量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进行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2) 土地使用权的调整方法
① 按等质、等量模式进行调整的方法。这种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只能在稳定经营承包权的基础上,按照整理前、后土地数量质量相当的模式,将整理后土地重新分配、认定,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和土地经营承包证书。由于整理后地块面积变大,块数变少,可能出现同一地块几家共同经营的状况,可采取在地块中设立一些象征性的地块标志来加以解决。
② 按照股份制及租赁模式进行调整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经济发达的地方,闲置农民已转入第二、三产业,且具有稳定收入。在整理后,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对整理前土地评估或土地质量评估结果折股,自愿组建股份制土地经营组织,统一经营土地,并持股权的多少参与土地收益的分配;亦可将分户承包的土地适度集中整理,并将整理后的土地通过协议或招标的方式租赁给种田大户,签订租赁合同,租赁费用分配给农地承包权的出让者或用于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事业。
③ 整理新增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和新增耕地使用权的调整方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能够增加大量耕地面积,其新增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可由整理工程投资者使用和拥有;新增耕地可归当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或租赁给种田大户,租金归集体所有。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技术路线
在分析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不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确定不同整理模式的整理标准,并确定出不同整理模式的整理范围。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整理模式和整理标准计算整个测算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其测算方法和步骤见图1:
图1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步骤
(三)资金来源
A市整理资金先由政府财政出资或进行部分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解决,然后通过整理后的土地增值、挂钩建设用地指标的出让金、相关税费等收益来平衡预算。
(四)A市“挂钩政策”的实施方法
A市由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所得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优先用于拆迁农民的安置点用地,多余的指标用于城镇建设。
三、收益分配问题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A市政府根据土地优化配置的原则,按照规划要求,以建设生态园区等方式把农民的土地全部征收,统一经营,使得农民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土地收益分配的问题。政府可以一次性把补偿费用付给农民,也可以租赁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或定期)付给农民一定额度租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地方政府把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转让,获得的资金也应该与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一同分享。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按照租赁农民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民获得稳定的补偿,这样既可以获得因土地升值给农民带来的收入,也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从而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结论和政策建议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首先,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不得侵犯农民的产权。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居民点整理的重大意义,并保证整理项目的透明和公开,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第三,在整理过程中,要给予农民实惠,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不降低。比如,宅基地拆迁后安置房子的面积要小于原先的面积,要注意加强小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整理过程中对农民造成的损失要给予公平的补偿。
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狠抓不懈。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长期稳定的土地登记制度,对于未及时登记的要尽快补办登记手续。二、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对于不符合宅基地面积标准的要及时调整。三、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工作,优化土地配置。
(2)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整理模式,积极探索新模式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村民居住的安置模式,主要有:公寓化或社区化的整理模式、村庄整体搬迁,异地改造的整理模式、缩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整理模式、村庄内部用地改造控制型的整理模式等;二、资金筹措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村集体自主型等。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一些典型模式的经验,同时也要因地制宜,适时创新和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另一方面,对于条件适当的地区,我们要对整理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3)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十分注重复垦耕地的质量,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合理运作、科学评价,做到建设用地指标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保护耕地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注重土壤的改良。土地作为自然的产物,其质量的提高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充分考虑土地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考虑系统内各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平衡以及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二、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不适合作物耕种的土地,要做好退耕还林还湖工作,维护农村生态系统;三、按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实施各项土地整理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施。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同时要有人文精神,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理与文化建设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晶妹,张玉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1999,(11).
[2] 叶艳妹,吴次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