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工程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背景
1.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计划显示,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建设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等。2014年6月26日,教育部表示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从高中和大专拓展到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需要紧跟形势迎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做起。
2.嘉兴市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嘉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嘉兴工业领域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和核电关联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2013年全省推出的“四换三名”工程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该专业围绕嘉兴区域经济科学发展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来建设,以“十步法”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给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的新契机
通过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资金资助,鼓励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研修培训、课程研发、成果交流等活动,积累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科学经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使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本地区发挥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经过两年的探索形成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融合、三要一显、双主体,框图如图1所示。具体内涵如下:
“校企融合”是指本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嘉兴地区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三要一显”:“三要”是指“企业融校要合作、协会驻校要标准、企业联校要技能”;“一显”是指“文化融校显特色”。其中“企业融校要合作”指本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嘉兴地区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纽带,相互融合;“协会驻校要标准”指通过常驻在学校的行业协会(机械工程协会、模具协会、技师协会)获得专业技能鉴定及考评的标准等;“企业联校要技能”指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同培养符合企业生产和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文化融校显特色”指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使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融合,使教学过程和生产流程契合。
“双主体”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实现物联网人才共育的目标。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
1.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通过走访、信函调研、问卷调查、信息查询等多种形式,调研了嘉兴地区15家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通过对市场、企业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需求规格等作出科学全面分析,形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后,以嘉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为主战场,面向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把“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具备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安装与测试、物联网O备调试、物联网系统调试、物联网系统维护、物联网技术服务等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梳理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校企双方参与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整理出了5个职业岗位,15项典型工作任务,这为后续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
4.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企业、依托企业、融入企业、服务企业”的宗旨;坚持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修订课程体系与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梳理典型教学项目,实施工学结合;坚持将职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中。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构建了“校企融合、三要一显、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校企融合、三要一显、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成果
1.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形成了满足区域经济需求和呈现学校特色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校企共同编写《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项目实训》《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实训(智慧生活模块)》《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C#版》《物联网用传感器》《物联网网络搭建》和《智能家居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校本教材6册。2016年下半年正式出版了《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实训》教材。
3.师资培养方面的成果
两年来,针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体化”教师,以教师能力等级标准为依据,构建本专业教师的“四维资格”培养机制,创新“三入”培训途径,重点实现“九种”能力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新聘请了2名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普遍提高,技师及以上比例占93.3%;现拥有市名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属级带头人2名。专业教师参加竞赛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5项、市级7项,形成了一个具有较高水平“一体化”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4.教育科研方面的成果
两年中,该专业的教师主持了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8篇,6篇论文获奖,申报获批实用新型和观设计专利共7项。
5.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果
为了促进校企融合,该专业面向企业,开设了专业讲座、高级研修班、技能培训鉴定等。近两年,积极开展多元化社会培训,累计培训1579人,鉴定1847人。
6.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成果
杂志协办的“全国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中国中医药报社副总编王淑军首先致辞,希望通过此次经验交流,能够加强中医医院对信息管理的重视,提升中医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医改深化中起到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陈伟在会上作了《围绕医改突出特色开创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演讲。会后,陈处长的演讲成为了与会者讨论的焦点。《e医疗》杂志主编陈钧在会上做了题为《2010中国大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状况调研报告》的演讲,明确了电子病历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调研结果,以及医院成功实施和应用电子病历的关键因素和电子病历的市场前景。该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与此同时,在“全国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多家医院和信息化厂商代表对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创建信息化中医院、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整体架构与解决策略、中医医疗信息化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沈崇德结合无锡市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会上做了《医院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策略》的演讲。无锡市中医医院是国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国家中医药局信息化示范单位和全国电子病历和数字化研究组长单位之一。沈副院长着重介绍了医院的数字化客户管理与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就诊一卡通与电子健康档案;“医患通”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数字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平台;全数字化智能语音客户服务;各类分诊排队系统;各类自助服务体系;各类医疗服务费用支付平台;各类公共信息系统;治未病领域的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无缝隙院前院内绿色急救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客户管理与客户服务;区域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院长段华讯在会上作了《信息化建设为中医事业发展添翼助力》的演讲。段院长表示,医院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和知识密集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舍弃落后的医疗流程和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患者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快捷方便的、全新的医疗服务平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王映辉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建信息化示范医院》的发言别强调了信息化建设在效率提升方面的价值:从业务量上看,医院2001年门诊量为66万,2010年为210万,增长218%;医院工作人数从1055人仅增加至1225人,增长18%;全院没有增加业务用房面积、人员没有大幅增加,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
常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常州市科协直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政策咨询;承担江苏省科技厅院士工作站创建、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国内外专利应用推广技术服务和各类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咨询、保险公估服务等工作。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技术服务工作。
作为服务中心主任,洪晓虹充分认识到开展“讲、比”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讲、比”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实施原则,扎实推进“讲比”活动。
围绕“讲、比”活动,洪晓虹组织服务中心建立企业数据库,和企业常年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掌握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同时建立了科研成果和专家数据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针对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快速提供项目对接服务。通过电子邮件、信函、走访等方式,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通过行业协会和联盟了解行业目前的共性技术需求;通过辖市、区科协了解各辖市、区企业的技术需求;充分利用中心创办的三大专业网站和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由于征集技术需求的渠道和方法的多样性,无法保证每项需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收到企业技术需求后,会通过电话回访及实地走访等方式,与企业进一步沟通,在确定技术需求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帮助企业重新界定所需求的技术。根据确定的技术需求,选择合适的专家或科研机构,并为他们牵线搭桥,促成双方技术配对成功。根据企业不同的技术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服务,包括举办高层论坛、组织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来企业指导、组织专题研讨会、组织产学研对接会、组织专项培训、提供检索、汇集专题科技情报资料等。在技术配对成功、项目实施阶段,对技术供需双方进行持续跟进服务,以消除供需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误会和隔阂,促使技术服务项目圆满完成。
在明确了上述服务工作方法和内容后,她不辞辛劳地深入基层调研,先后走访了常州市现代农机、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100家企业,多次组织召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座谈会,撰写调研报告30多篇,充分了解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需求。
上联下引当纽带
服务中心承担着联系企业与专家桥梁和纽带重任,洪晓虹主任根据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需要,带领团队成员,依托科协系统的人才优势,积极为企业引荐院士和院士创新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先后为常州市新能源、LED、物联网等企业引荐院士30多名,并为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组建院士团队。经过努力,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与院士及院士团队明确了合作攻关的核心技术和具体课题,签订了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其中7家企业获得江苏省科技厅企业院士工作站项目立项。
例如,常州今创集团在听完中国工程院叶奇蓁院士在“中国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发展高层论坛”作的“中国核电现状和前景”的专题报告后,迫切希望叶院士在他们集团成立院士工作站。今创集团在行业内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公司高层对战略发展极为重视,恳请中心与叶院士进行牵线搭桥。中心根据今创集团的行业地位和常州技术发展重点、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等条件,邀请叶院士考查今创集团,和企业管理层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叶院士充分了解今创集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后,同意了企业的请求,达成了合作协议,现在该院士工作站的多项前端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通过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讲、比”活动的内容,扎实地推进了“讲、比”活动进程。通过活动,不仅为企业引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尽快使之产业化,为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而且也为企业培养了创新人才,为企业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自主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营造环境搭平台
自主创新,服务平台非常重要。洪晓虹带领服务中心团队在科协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为企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009年初,组织筹建和成立了常州市核电装备制造业协会,并以此为平台,组织承办了中国(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高层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三大核电集团近20名核电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和咨询指导,组织40多家核电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250名代表参加论坛。
她还积极组织筹建成立了常州市新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办了常州市新传感网报告会,邀请“863”专家、长江学者做了专题报告,介绍当前新传感网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难点;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经贸委、科教城等有关部门和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等50多家传感网联盟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筹建常州市半导体照明协会过程中,组织、承办了“抢抓新机遇,创新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主题的“中国(常州)半导体照明高层论坛”。参加论坛和交流的共有3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代表近500多人次。
她作为常州市国外专利应用推广工作的负责人,积极筹划、组织召开了“运用专利信息、促进产品升级”辅导会,有近15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科研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辅导会。这项工作的开展,增进了企业对专利知识的了解,拓宽了技术研发的思路,降低了企业的研发经费,缩短了研发周期,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
金桥工程促增效
“金桥工程”是中国科协的品牌工程,是无偿为科研成果的出让方和受让方牵线搭桥的公益性工作,因此,服务中心在这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
洪晓虹作为常州市“金桥工程”办公室负责人,积极搭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织了多次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了大量“架桥”活动。由于政策引导、宣传到位、服务到家、措施有力、组织得当,这项工作得到了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自2007年来,每年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省、市级金桥工程项目20余项,平均每年有5~6项被列为省级重点金桥工程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企业新增经济效益71619.8万元。金桥服务工程的公益性,构建了平台的服务基础,成为中心服务延伸的助推剂。
近几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然而,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为了切实解决这一矛盾,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中心利用科协组织的网络优势,采取独立组织以及会同市科协共同组织,先后30多次举办产学研对接和科技交流活动。包括中科院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常州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东北农业大学等在内的上千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与了活动,促成了近20项技术转让,实现了科技成果在常州的产业化,有效提升了技术受让企业的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提升了科协系统的服务能力社会认可度,中心的服务成为咨询机构的品牌。
关键词:建筑构造;实践性教学;网络化教学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施工工艺的出现,对应用性本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可供选用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而言,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技术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各构件间相互搭接的原理与方法;建筑物一般的装修类型和构造做法;同时注意建筑物必须满足防潮、防水、隔热、保温、隔声和防震等功能需求。
建筑构造课程与施工现场密不可分,实践性强,学生缺少相关的感性认识,与其他的专业课相比较,显得很枯燥,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另外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开课较早,内容繁多,再加上一些节点构造图,对于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讲,入门确实不易,教学难度很大。
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构造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生需要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与施工现场所看到的构配件相对应,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构造做法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计划指定时,将建筑构造课程设置为纯理论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造成重理论轻实践。
(2)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一些传统的构造做法逐渐被淘汰。尽管教材不断新编、并补充新的内容。但是新编教材需要时间,导致新编教材的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例如实际施工中已经淘汰的实心粘土砖、水刷石地面、湿挂石材幕墙的做法以及木窗、木门的构造做法在教材中任占主导。然而,如新的构造做法如绿色建筑、环保建筑、智能建筑未被及时的补充收录。再加上建筑行业的建筑规范和规则条例不断更新出台,教材中出现的规范要求与施工现场实际采用的有明显差异。导致学生还未走出校门,所接触的专业知识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三、适应新要求,建筑构造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措施
〈1〉加强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教学,把施工场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理解和消化专业课知识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填充墙和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将课堂搬到在建的图书馆施工现场,学生通过观察现场施工,获得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在楼梯教学中,学生上课的教室就是最好的例子,依据已有的楼梯外观,先让学生自己绘制楼梯的平面图、剖面图,然后讲解楼梯的基本组成、楼梯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在屋顶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到高楼层处俯视裙房屋顶,讲解屋顶的排水方式以及有组织排水屋面的排水原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建筑构造模型实验室供学生观摩。将常见的基础构造、地下室构造、墙身构造、隔墙、地面及墙面装修、顶棚装修等常见的构造制作成实物模型,陈列出来,以供学生随时参观学习。实物模型缩短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调查和完成构造课作业,作业布置采用多种形式,无论是现场调研还是平时的制图作业,明确提出参观和汇报要求,将学生以单元划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建筑实例大量实地调查、分别拍出各种不同的图片,并配以相关的构造设计,用多媒体形式完成相关的调研报告,再进行集中讨论与讲评。加深学生对建筑构配件及节点构造做法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处处留心的职业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使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明化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PPT教学模式的再升级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不断催生出新的构造形式。如果教学模式陈旧、知识滞后于现实发展,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提供图、文、声、像等直观信息,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知识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加强了实践性教学。
由于现场教学不易找到与教学同步的工地,所以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把现场搬进教室的做法,即教师可以到建筑工地拍摄相关的照片和录像,收集影像资料,通过筛选和整理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演示。
四、加强构造课与设计课的对接
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紧密,通过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来提高建筑构造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周或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以建筑设计作业为基础,完成多层住宅或中小学教学楼的施工图设计, 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绘制方法。使学生建立起节点详图应与设计对应的关系,在不断深入和完善设计的过程中,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从中体会到掌握建筑构造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建筑设计中主动解决构造问题。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对构造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理解建筑方案与构造及技术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建筑构造课程特殊的课程性质,决定了与建筑实际密不可分,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补充和完善新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施工现场引入课堂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使学生尽早摆脱单纯听讲、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讨论的主动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岳鹏,赵西平. 技术新形势下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 1).
[2]唐丽,乔晓燕.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改的思考―《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J].中外建筑,2012(2).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价格;调控
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涉及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涉及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总理承诺,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仍要毫不动摇地调控房地产市场,使其价格合理回归。通过房地产成本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严重程度。
一、房地产项目建设成本构成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定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及其附属的各种权益,因其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又称为不动产。
房地产成本主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一)土地费用
土地费用是指为取得项目用地使用权发生的费用。包括土地出让金、使用费或拆迁安置补偿费。目前从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价格来看,土地费用约占 20%—50%。
(二)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用是指项目开发前期的调研、策划、可行性研究、地区勘察及规划。这部分费用在全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太高,一般不会超过10%。
(三)建安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用等,又称之为工程造价。从我国当前情况看,约占整个项目开发成本的 40%左右。但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土地费用高,所以建筑安装费用比重较低,而三线和城镇地区,这部分费用所占比重会高一些。
(四)室外及配套费用
室外及配套费用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主要指道路、自来水、电力、电信、热力及燃气室外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居民提供配套服务而建设的各种非营利性的公用设施和各种营利性的配套设施发生的费用。该项目所占比例不很大,一般为 10%—20%左右。
(五)税费
税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税收,与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关的税收含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契税、企业所得税及印花税等。二是行政性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全部成本中不低于10%。
(六)财务费用
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投资数额大,信贷是其资金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也成为其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少与信贷融资的规模额度、借贷期限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在成本中相对来说不是很确定。
(七)不可预见费用
因风险等因素造成不可预见,但极有可能发生的费用,称之为不可预见费用。一般预留项目总成本5%的不可预见费。
二、房地产成本项目结构分析
(一)土地成本占房地产销售价格比例
2009年7月24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全国620个监测项目的土地成本。资料数据显示,620个案例中,东部地区共有316个,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7%,中部地区158个,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1%,西部地区146个,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18%。销售房价最高为45000元/平米,最低为1130元/平米,地价占房价最低比例为5.3%,最高为58.6%。620个案例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3.2%,356个项目比例在15%-30%之间。而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总数的78%。
(二)建安成本
基本建设费用是基本固定的,即使是不收土地款的动迁房,按国家最低标准承建,造价也不太可能少于1000元/平方米。事实上,多层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概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小高层与高层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约在1500~1800元/平方米左右,档次越高,造价也就越高。但不论何种原因,同品质的小区成本上下根本不会超过100~200元/平方米。由此可知,当前建安成本所占房地产销售价格平均值在15%左右。
(三)税费成本
全国工商联在2009年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的调研报告》显示,九大城市房地产企业上缴的税费占总成本的26.06%,占其总支出的19.06%,占其总销售收入的14.21%。在各项税费中,营业税及其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是主要的几项,这三项税种约占项目销售收入的13.75%,实际上再加上企业所需缴纳的契税、印花税等,各类税费之和基本在15%左右。
三、治理房地产市场的建议
从以上成本项目分析中可以看出,项目成本所占其销售价格比例是比较低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严重,存在过度投机行为。
2010年,为了应对高速上涨的房价,中央政府要求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实行严格的“限购令”。但限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行政干预,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所以建立科学地调控政策体系才能真正调控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完善、科学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尽快完善住房信息基础数据工作,加快历史数据的录入,实现全国范围房地产信息联网,实现全国各地房地产数据信息共享,并且要建立住房信息系统与财政、税收、公安等部门的联合。
建立完善的房地产税收调控体系。通过房地产税收对不同层次、不同套数居民购房、交易等行为进行调控。早日出台住房法,通过法律手段来界定我国科学合理的住房制度、性质以及居民的居住权利,对住房开发、建设、使用、流转及价格等各个环节设定行为准则和规范,约束个人和企业的行为。
推出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Real-estate-price Index Futures),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是以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可以发挥价格预期、套期保值保利、对冲风险及优化资产配置等重要作用。构建并推出合适的房指期货品种,不仅可以为普通平民提供抵消房价上涨风险,并且有利于增加投资机会,分享房地产业发展成果,发现未来住房价格,更好地管理和防范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理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正松.房价上涨的原因及遏制[J].经营与管理, 2008(02).
[2]熊鹭.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成本构成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1(05).
[3]蔡瑞钦.略论房地产开发成本及其成本项目构成[J].中国西部科技,2008(11).
关键词:互联网+;微商;校园创业
一、互联网+与微商的发展背景分析
微商是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行业,2015年年底微商的从业人员已突破千万。但从2011年萌芽发展至今,微商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就大众理解来解释,微商就是指通过微信这个渠道进行商品服务的展示、销售。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政策支持下,互联网+与微商的结合应该是大势所趋,催发着微商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016年3月腾讯公司了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在这份《微信数据化报告》中显示,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正是微信活跃度及微信用户的快速增长,使得微商又一次开始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二、大学校园微商现状
微商因其进入门槛低、成本小、操作简单、交易方便灵活等因素,吸引着大批有意愿创业的年轻人,根据非官方统计,在这庞大的微商从业队伍里大学生成为新秀,有近3成的大学生有意愿通过微商创业。然而,由于大学生对于国家倡导的“创新创业”理念理解不深,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双创”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广州工商学院的学子在面对微商创业这一机遇时却没有牢牢把握,零基础却盲目跟风的情况屡见不鲜;更甚是扭曲、误解微商创业的含义,打着创业的旗号,做着违纪违规的事情。
(一)被动微商创业,盲目跟从成风
广州工商学院以“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一直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倡导下,极力营造良好的“双创”校园氛围,通过组织或参与各项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网络培训、创业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学生们被动地接收着各种创业知识,当互联网上“90后大学生月入上万、80后白领半年买房买车”等消息漫天飞舞时,他们毅然地选择了加入微商的大部队。然而这些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创业目标,也不了解自己的创业方式,基本上都是受到网络吹嘘广告的影响,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在做,自己也尝试着做。
(二)以微商为主,生存艰辛
从微信朋友圈的活跃度不难看出,广州工商学院学子们的微创业热情非常高。但根据观察,学生们的微商方式非常有限,营销方式非常传统,他们基本上都是某一品牌或是某几个品牌的产品,的商品几乎都是鞋子衣服化妆品,赚的都是价和销售价之间的差额,利润空间非常小。再者,学生对于所谓的“品牌商品”了解不多,该品牌的商品质量如何、售后服务如何、营销策略如何,学生所知甚少,在面对校园有限的客户群体,无法保障自己商品“物美价廉”的情况下,难以在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同时,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商品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知之甚少,往往停留在反复刷屏,不断转发广告商准备好的“PS美图”及毫无营养的广告语阶段,缺乏创新,难以引起客户们的关注,生存状况艰辛。
(三)朋友圈贩卖商品等同微商创业,不良行为充斥校园
“微商创业”一词,一度成为广州工商学院讨论热度最高的网络语言,但却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去了解和研究何为“微商创业”,不少学生把朋友圈贩卖商品等同微商创业,在他们眼中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卖,只要是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易都属于微商的范畴,从而衍生出了广州工商学院特殊商业文化。朋友群卖零食、卖生鲜食物、卖手工食品、卖烟酒等应有尽有,更是利用买二送一搞促销、扫二维码添加送礼品、送货上宿舍便利服务等方式把生意直接做到了学生宿舍门口。更有甚者把自己都摆上朋友圈进行营销,卖身体、卖时间,以“代上课、陪聊天和陪玩”等形式提供另类的服务。这些行为本质是违纪违规的,却被他们冠以“微商创业”的旗帜,视图蒙混过关,走学校管理的漏洞,大摇大摆走进校门、走入宿舍。
三、树大学生正确创业观,抓“互联网+”机遇
(一)以“德学”思想为核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但同时虚拟网络也为大学生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诱惑,因此,学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广州工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行动指南,坚持“德学”教育培养广州工商学子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端正自己的创业态度,真正了解到和深刻认识到国家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深层含义。
(二)优化学校教育机制,落实“双创”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落实,高校是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学校完善的教育体制是该项政策落实的关键。目前来看,广州工商学院的校园创业氛围非常浓厚,不单是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各类型的创业大赛、创业沙龙、众创空间等也为学生搭建非常多的平台,但这远远不够。学生有热情、有想法,却缺少了系统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的教育改革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落实国家的“双创”政策,让自主创业的广州工商学子真正享受到各类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资源,以及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并享受到各地区、各高校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学习资源,在校园内实现教育教学带动创业。
(三)加强网络监管,净化校园歪风,还微商创业之本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的新媒体技术,微信正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同时也催发着微商的蓬勃发展。但正是网络监管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才使得网络安全的形势日趋严峻。微商的进入门槛低,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通过注册认证,因此各式各样的公众号、订阅号、微商群等充斥着整个广州工商学院,随便一个学生都可以建立并用于经商。国家在推进大学生“双创”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网络创业的监管,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职责,坚决打击和取缔各种违纪乱象,还大学生一个有序的网络大环境;高校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络监管部门,指引和教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净化校园歪风,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服务师生。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微商队伍越来越庞大,高校里的校园微商将不再是个别现象。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是各高校贯彻落实“双创”政策的关键,也将会是高校就业指导永恒的话题。(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参考文献:
[1]翁矗哲.基于微商的发展现状管窥微商未来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5年1月.
一、狠抓污染减排,努力完成“十一五”减排序时任务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是“十一五”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市环保局在对全市现有污染源构成和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减排项目和减排潜力,科学制定减排计划,明确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的具体措施。一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构建了减排责任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减排目标责任状,将减排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加快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全市53个企业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各县、区均建设了远程监控平台,实现了重点污染源省、市、县(区)的联网,完善了减排支持体系。三是成立减排办和6个督查组。督查组采取任务包干制,分别负责三县两区和市开发区的减排督查、核算核查和业务指导工作。减排办定期编印简报,及时通报减排工作进展,加大了减排工作的督办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减排工程和项目的落实。
20__年,全市共实施减排项目42个,实现cod 减排1497吨,so2减排1100吨,与20__年相比,削减比例分别为3.3%和4%,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
20__年,全市安排减排项目36个,其中cod减排项目21个,so2减排项目10个,应急关闭项目5个,1-9月份全市共削减cod 2408.66吨,二氧化硫717.9吨。预计到年底,可分别实现削减cod4500吨、削减so21300吨,完成年度减排任务,达到“十一五”序时进度要求。
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市建设
(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来,以推广实施农村户用及小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为重点,市环保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争取省环保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市级环保专项资金中安排15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共有348个行政村(居)开展环境整治,目前,已建成25个省(市)级示范村、323个县区级试点村、210套(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二)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方针,通过层层组织动员、强化宣传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多种方式,整合全社会力量,大打一场秸秆禁烧的“全民战争”,取得了显著效果。夏季首次实现国家卫星遥感监测信息零火点记录,在苏北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了秸秆全面禁烧目标,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三)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20__年,我市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市政府成立了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创建任务,分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调整了重要特殊生态功能区,确立了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全市建成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8个,还有1个乡镇正在争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三、严格环境执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一)连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成检查工作小组,开展拉网式的现场检查。为确保工作成效,明确了检查组的工作范围和第一负责人,对检查人员因督查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被查企业存在问题均提出整改要求;对违法行为,均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两年中,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7250人次,检查工业企业2604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0起。
(二)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污染隐患,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指正,并督促相关单位按期、按要求整改到位。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市环保局加大了监察力度,对二级保护区内的企业,监察频次由原来的每月一次提高到每周一次,实时监测企业排污情况;
对万吨级以上的饮用水源地,实行日查日报制度;对位于饮用水源地河流断面上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时加强设备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准确,发挥水质安全预警作用。目前,正在制定方案,对水质自动站的数据进行联网,将采用无线方式接入市环保局污染源自动监控指挥中心。一、二级保护区标志牌、警示牌,正在按照国家标准重新更换制作。在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目前,已全面完成农村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获得了农村饮用水保护工作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三)及时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始终坚持把环境工作作为“关心民生,心系群众”的实事工程、窗口工程来抓,通过强化领导,强势宣传,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有效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保证了环境工作高效开展。两年来,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举报1800余件,均认真对待,仔细处理,限时办结,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
四、强化污染防治工作,不懈改善环境质量
(一)加快重点治污工程项目建设。我市有9个项目列入《20__-20__年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规划》, 22个项目列入《南水北调__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为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市环保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参与筹备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市长常务会议和市长现场办公会议,明确了任务、职责和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督查,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目前,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规划中的9个项目全部完成(含1个关停);南水北调__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中的22个项目,有19个完成,其余3个中,宿豫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1.5万吨/日、泗洪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1.25万吨/日2个项目年底前完成,市区尾水截污导流工程正在实施。
(二)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实现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市环保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有关县区制定了达标方案,确定了古山河、六塘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11项达标工程。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成立了淮河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目标改善技术指导组,帮助县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进度。
(三)深入落实 “河(湖)长”制。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生态__”建设步伐,在全市推行“河(湖)长”制。市环保局成立了三个重点水域“河(湖)长”环保工作组,由三位局领导担任各组组长,分别配合市领导做好对应河(湖)的有关工作。一方面,加强重点水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对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实施全覆盖监测、加密监测、逐月分析,确保数据及时有效。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水质情况调研,认真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水质改善的措施与对策。
(四)坚持环境质量季度分析会审制度。完善环境质量改善责任体系,坚持环境质量月报制度,每季度召开全市环境质量分析例会,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对异常数据随时进行分析审核,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__年1-10月,市区环境空气良好天数达282天,良好率92.5%,与去年同期相比,良好天数增加了13天,良好率上升了4.8个百分点。
五、加强队伍建设,塑造环保良好社会形象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并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推动班子成员树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以共同的环保事业和发展目标凝聚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促进团结。班子成员讲大局,讲付出,讲实干,讲纪律,做到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抓工作一盘棋,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树立了团结协作、齐抓发展的形象。
(二)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分解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并纳入全局年度目标强化考核。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加强对权力运行重点环节与部位管理六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每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程序和纪检监督事项,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和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权力运行各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组织全系统职工、行风监督员、服务对象对领导班子勤政廉政情况进行调查评议,开展勤廉公示。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未有违规现象。
(三)构筑思想防御体系。坚持以正面教育、思想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打牢拒腐防变思想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组织开展“三为三解”(为环保解忧,为群众解难,为企业解惑)主题实践活动和“算好三笔账,争做好公仆”主题教育活动,使环保工作走进群众、贴近生活,在为民排忧解难的同时,不断提高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筑牢防治腐败的思想防线,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制定《__市环境保护局政(行)风与软环境建设工作考评办法》,从服从大局服务中心情况、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情况等8个方面,开展了局系统内政行风评议工作。开展“推进行风建设,走进服务对象”活动。组织行风监督员、新闻记者、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审批服务中心、企业、社区进行座谈走访、征求意见。两年来,局主要领导5次带领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室,面对面回答群众提出的有关环保问题。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梳理,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明确承办单位,确保落实到位。
(五)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在连续三届获得省级文明行业的基础上,按照“扎实创建、巩固成果、再创佳绩”的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目标,认真做好巩固和提高工作,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齐抓共管制度和奖惩机制,并将创建工作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相关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全市环保系统掀起了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新。
六、创新工作机制,服务__经济社会发展
(一)出台服务经济发展十条意见。明确了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扩大县级管理权限、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大资金支
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环保投资软环境建设等十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环保联络员制度,并于11月中旬,选择56个需要环保帮办帮扶的企业,在市环保局系统开展了一人挂一企的环保服务月活动。力争切实发挥环保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效缓解我市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二)积极为环保项目争取资金支持。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积极争取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弥补我市治污资金不足的问题。20__年,全市争取资金5473.7万元;20__年,全市已争取资金4811.4万元,预计年底前还将获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其中,有789.1万元为全市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其余资金均补助我市重点减排工程、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网、区域流域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提标治理等工程建设。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围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加大治污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完成减排目标任务,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符合要求的重大建设项目,主动帮助企业向省环保厅争取污染物总量指标“点供”。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组成专门帮办小组,定人定责参与全过程服务,努力做到项目洽谈提前介入,项目咨询靠前指导,项目审批快捷及时,项目建设跟踪帮办。不断研究企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强化环保指导与服务,及时为企业办理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在信贷、土地、创优、上市和项目申报等资信证明方面提供环保服务保障。进一步规范环评中介服务行为,加强对环评机构和环评市场的监管,激活市场化竞争服务机制,监督其保证环评质量并优惠收取费用,为客商提供满意的服务。
智能电视终端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机顶盒模式的智能电视(Apple TV),开启了智能电视时代。2010年5月,全球IT巨头谷歌公司推出了“谷歌电视”(Google TV)。随后,索尼、罗技公司分别了采用安卓(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运行“谷歌电视”软件的智能电视机,①将网络功能融入电视。目前,包括谷歌、英特尔、微软、联想等国际IT巨头的竞争正转向智能手机、小型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中外彩电厂商像海信、TCL、创维、海尔、LG、三星等也看到了发展商机,它们已推出40多个系列的智能电视产品。
智能电视终端不同于互联网电视终端。互联网电视终端的操作界面、服务功能是固定的,用户只有通过它的专用内容平台才能体验到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但它的内容十分有限,体现不出互联网的“海量”特点;智能电视则是一种内置了电脑的电视终端,它内置有专门的处理芯片和安装安卓(Andriod)、微软(Windows)或苹果(iOS)操作系统等,完全具备在线浏览、双向交互及智能装备等三大类基本功能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电视终端有两种:一种是“智能电视机顶盒”,这种盒子内置有操作系统,它在连接互联网、移动网或有线数字电视网后,通过普通电视机就可实现各种智能化的功能;第二种是智能电视机,它类似桌面电脑一体机或大型平板电脑,用户无需购买任何附加设备,通过厂商制作的简单操作界面就可以进行全新的视听体验。
总体来看,目前智能电视终端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传统收看功能大大拓展。首先,它具备收看普通电视节目的基本功能。当智能电视接入当地有线数字电视网后,可接收当地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高标清数字节目信号。其次,它具备接收网络音视频的功能,并可以在内容和传播上开展双向交互。第三,它具备为用户实时推送视听节目的功能。通过相关软件,智能电视可实现强大的网络搜索,并可根据用户日常的收视行为和习惯主动为用户推送特定节目。第四,它具备本地节目播放功能。通过内置硬盘存储的节目或外接蓝光机、DVD机、优盘、移动硬盘等,用户可进行各类影音体验。
二是公共互联网上可自由冲浪。由于智能电视安装了操作系统和接入了先进的互联网络,用户通过浏览器可自由地进行网络浏览、检索和下载。
三是各类应用程序的下载安装。智能电视一问世就广受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用”和“玩”。面对着新型商业模式和巨大商机的“诱惑”,终端生产厂商大力发展在线应用商店(App Store),为自己的终端用户提供各类应用程序。比如,自2008年7月苹果公司推出应用程序商店以来,到2011年9月底它拥有可供下载的应用程序50多万个,②到今年2月全球累计下载量超250亿次;又如,三星应用程序商店(Samsung App)从2011年1月份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应用下载,到2011年9月该平台上拥有近千个应用程序,累计下载超1000万次,其中,生活类应用程序下载量占总量的44%。
四是软硬件系统的自由升级。智能电视类似个人电脑,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对智能电视终端进行扩展和升级,包括它的主板、内存、硬盘、声卡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提升智能电视的性能。
智能电视是一种新生事物,目前我国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障碍,比如智能电视的定义还不很清晰,技术和标准还比较杂乱,终端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互联网接入带宽不够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尚未形成等。但随着视听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智能电视机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势不可挡。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90%的网民对智能电视有一定的了解,97%的接受调查者表示需要智能电视的新功能。③
随着现代IT技术的快速演进,视听的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融合化趋势十分明显。在各类新型传播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智能电视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第一,它将成为多种文化产品的消费终端。IT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智能电视机的大屏幕和高清画质、高品质音效,为用户多种文化和视听体验创造了技术条件,比如有声阅读,各类文艺演出、赛事、婚丧嫁娶活动一对一的实况转播,电视购物,网络视频通话等等。第二,它将成为全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从实践来看,智能电视大都无缝捆绑了脸谱网(Facebook)、推特网(Twitter)等社交网站,或微博、博客、即时通信(QQ、MSN、飞信等),它理应会发展成为互联网社交文化的重要终端,并在网站与终端、媒体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形成各种互动关系。用户可在终端各社交平台上随时和传播视音频、文字、图片等各种文本形式的信息。因此,可看出智能电视终端完全具备了全媒体和自媒体特性。
智能电视终端对我国广电行业的挑战
谷歌电视曾有句广告词:“你的电视从现在的数百个频道,扩展到数百万个电视频道和网站。”从中可看出,智能电视已不是普通电视机的概念,而是成为了融合互联网的海量内容、开放性、交互性和全球性等多种功能、特征的综合性电视设备。智能电视的问世和普及,将会对我国广电行业各领域产生重大乃至革命性的影响。
一、传统广电传播、接收方式等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用户的选择性、自主性明显增强,用户打开电视就可以收看自己定制的节目,或智能电视终端会根据用户平日的收视行为和习惯推送相应的视听节目。掌控在用户手里的智能电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混合传播形式,将彻底颠覆长期以来形成的由电视台控制的“一对多”、受众被动接收的传统传播方式。
另一方面,观看互联网视听节目会成为一种习惯,传统广电用户资源将面临分流。国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网络视频网民3.5亿人,其中65.1%的网民经常看网络视频。④深圳天威视讯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传统有线电视用户开始呈下滑趋势。国外埃森哲公司在对中国、巴西、俄罗斯、美国等10个国家的最新调查发现,传统电视收看人群正出现整体萎缩,工作日期间的传统电视观众已从2009年的71%下降到了2011年的48%。调查分析认为,传统电视输给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电视消费行为、习惯变化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可预计,随着大屏幕智能电视机的普及以及国家“宽带中国”工程的实施,网络音视频节目将会有更大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分流传统电视用户资源。
二、传统播出机构的广告经营将面临巨大冲击。当智能电视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后,智能电视就具有了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和特性,空间地域、行政区划甚至国界限制基本消失。通过智能电视终端,用户可以体验全球各个国家电台电视台网络视听信息。因此,传统广电媒体一直以来的“内容优势”在互联网海量视听内容中荡然无存,电台电视台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智能电视的个性化视听服务具有挑战性。传统播出机构以整频道向其所在区域广播,而智能电视机自身则能按照用户习惯、需求进行节目推送,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节目服务。
对传统广电冲击更为明显的是传统广告经营模式。智能电视通过用户搜索或观看内容,能准确分析和判断用户的收视喜好和消费意图;广告商可根据用户收视信息,直接将广告推送给特定终端用户,这种精准广告经营模式将对传统广告经营格局产生巨大影响。2010年10月,美国ABC、CBS、NBC三大电视网已意识到智能电视新广告模式的威胁,三家联合封杀了Google TV,使得用户无法通过该服务观看三大电视网网络视频节目。⑤
三、有线广电网络难以满足智能电视用户新需求。随着智能电视技术的日渐成熟,智能电视的用户为追求更多更好的用户体验,会日渐形成对互联网的更多依赖。特别是当智能电视机接入互联网后,用户就可浏览互联网内丰富的文字、图片、影音等内容,免费或付费下载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与国内外媒体、网站或各种终端之间进行实时的双向互动等等。目前,我国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已进入关键阶段,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取得积极成效,但相比先进的国际互联网来说,还存在布局分散、服务内容单一、双向互动明显不够等问题。若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不尽快加以改变目前状况,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将会严重冲击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发展。
四、传统分类监管模式存在漏洞。现行广电监管对象集中在播出部门、传输机构、各类影视节目机构和国内主要视频网站等,管住了这些运营部门或制播传环节就能确保舆论导向正确、视听内容健康和播出秩序正常,无需将电视机等视听接收设备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然而,随着智能电视时代的到来,传统政府监管将出现不适应。智能电视终端是传统电视和电脑的综合体。按照目前我国分类管理现状,电信监管部门对智能电视机管理仅限于技术和标准,而广电行政部门已开始加强在新型接收终端的内容集成、传输、安全播出等方面的监管,目前已出台了“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等相关规定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但总体来看关于智能电视的管理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广电部门规定合法的互联网电视终端只能唯一连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不得有其他访问公共互联网的通道,目前阶段暂不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类服务等,这些规定“”了智能电视终端的上网冲浪功能,甚至包括限制用户收看国内合法的视听网站节目。但在实践中,终端厂商为逃避政策监管可能会通过销售不附着操作系统的“裸机”,这种违规行为势必带来监管的漏洞,也势必会给内容传播和新闻舆论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智能电视终端带来的发展契机
当前,在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融合化趋势十分明显。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应积极顺应这一大趋势,一方面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等发展手段,大力提升广电媒体的渗透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研发新媒体新技术,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发展文化新业态,积极抢占宣传新阵地。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电视的诞生与“触网”在带给传统广播电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广电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可以进一步扩大广电宣传阵地。由于智能电视采用“终端+应用+服务”模式,从而它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重大转变。“用电视”的消费时尚以及用户形成对终端的依赖,反而会让平时不爱看电视的用户回到电视机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播电视的潜在消费用户。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到2016年近1/5的电视家庭将拥有1台智能电视机,按目前全国4.02亿户家庭计算,全国8000多万家庭将拥有或更换为智能电视机。如按每个家庭3口人来算,全国将有2.4亿人使用智能电视机。因此,广播电视节目若有足够的吸引力、影响力,智能电视的使用又会为扩大广电宣传对象、巩固广电宣传主阵地奠定巨大的市场和用户基础。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终端作为自媒体平台,广大用户通过它可以为广播电视机构提供新闻线索和现场第一手资料等,使得广电宣传工作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能“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广电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可以推动视听节目的定向传播与销售。智能电视作为新型的文化消费终端,它的快速发展将会推动传统广电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以终端为主导的视听内容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这将成为我国新时期广电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智能电视增强了用户的选择性、自主性,未来个性化、高品质节目将成为终端用户的首选,节目点播、付费电视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同时还看到,由于智能电视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用户收视信息,这对节目制作商来说可以及时了解观众收视兴趣、收视行为,对于提升节目制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内容集成商、市场运营企业来说,它们可根据收视市场信息开展定向的节目传播、品牌推广与节目销售等,大大减少市场运营、销售成本,从而有效地拉动内容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应对策略探讨
智能电视目前规模不大,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智能电视各项功能势必成为未来电视机的标准配置,它也将发展成为未来数字家庭的中心。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立足于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广电发展、服务于广电宣传,进一步巩固宣传主阵地、扩大舆论新阵地,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渗透力、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加快推动终端接入技术和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考虑到智能电视具有的媒体特性以及接入有线数字广电网等问题,广电部门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积极参与智能电视机中与视听业务相关的技术和标准体系设计与管理,促成各技术标准之间的兼容性、适用性和操作性,为各项技术和标准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当前,关键要重点考虑:一是加快制定智能电视的适用标准和优先级标准,重点考虑将有线数字广电网络接入、高标清数字电视、合法内容播控平台软件以及屏蔽有害互联网站软硬件等技术和标准,纳入智能电视技术和标准体系中去。二是充分发挥广电科研院所作用,进一步加大核心芯片、中间件、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的自主研发,以及基础性领域如数据分析与处理、内容安全保护、新型显示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掌控智能电视终端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促进我国视听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推进视听节目和品牌建设。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传统电台电视台应积极拥抱互联网、拥抱智能电视终端,在关注使用新型终端用户的不同体验、需求的同时,努力加强传统广播电视精品战略和大力实施网络视听内容建设工程。一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广电节目的研发与创新,集中有效资源创作生产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剧、影视动画和纪录片等重大节目,以此引领节目创作方向,带动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视听节目的创作生产。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加快中央三台所属的网络电视台和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革与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网络视听新品牌;建立“全民创新”机制,激发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创新活力,开门办台办网办节目,创造各种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网络视听节目的研发与生产,努力扩大用户的关注度、参与度和凝聚力。
三、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下一代广电网。当前,应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将其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提升广电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是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大容量、双向交互升级改造,尽快实现我国有线网络“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的重大转变。二是加快推进以“高清、交互、宽带”为重点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以及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136工程”建设,⑥大力推动NGB与智能电视终端系统的对接,统一数字电视接入模式,以及设计开发各类应用程序,使得智能电视终端在接入NGB后能成为未来数字家庭娱乐的中心。三是进一步推进业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业务快速转型。通过引入互联网电视内容进入有线电视网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电视业务的融合创新,让智能电视用户实现在数字电视直播节目和互联网点播视频中的自由切换,进一步增强用户良好的视听体验。
四、加快整合现有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截至目前,全国拥有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和上海百视通(BesTV)、杭州华数(Wasu)等七个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从现有的网络视听内容集成播控平台来看,视听节目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考虑到不重复建设和用户使用的便捷,建议整合现有集成播控平台,在全国建设3至4个跨屏幕、跨平台、跨网络和跨区域的,具有技术先进、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型集成播控平台,加强资源共享、统一支付结算体系,为智能电视终端提供强大的视听内容支撑,努力扩大宣传主阵地,抢占舆论新阵地。
五、进一步完善智能视听监管政策。目前,对智能电视的监管政策与规章不很完善,部分网络视频运营商、机顶盒生产商试图逃避监管抢占智能电视终端,给舆论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有鉴于此,第一,应加快对新型视听终端的调研,及早制定和完善小型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的监管政策,确保新型视听接收终端信息传播的依法管理和安全可控。第二,考虑到重特大自然灾害等应急需要,建议在视听终端内安装应急广播装置,不论是在开机或关机状态都可自动接收应急广播信号。第三,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合作,开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操作系统,加强终端病毒监控,建立可管可控、科学发展的视听终端新平台。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广播影视研究所,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①该机器将网络功能融入电视,以安卓(Andriod)平台为基础,内置chrome网络浏览器。谷歌为用户设计电视界面、提供OS支持,英特尔提供芯片,索尼、罗技设计硬件。
②苹果在线商店应用程序有:书籍、商业、教育、娱乐、财务、游戏、健康、生活、医疗、音乐、导航、新闻、摄影、效率、参考、社交、体育、旅行、工具、天气等。
③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与需求状况调研报告》,2011年5月。
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0次),2012年7月。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和试点建设过程中,不少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迫切需要智慧城市的标准。由于缺少标准,智慧城市到底应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众说纷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由于没有标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很难评估和验收。为此,国内一些标准化组织及地方政府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方面的研究,或开始了一些标准化工作的探索。
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外的不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般比较单一,如考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或是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在智慧城市标准化方面,还加上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则比较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在城市中的运用。
1 国内标准化活动
1.1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目前,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SOA标准工作组,浙江省和宁波市分别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机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研讨。
1.2CCSA TC10
从2012年3月开始,CCSA TC10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共有7个项目正在展开,分别是:智慧城市术语和定义: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技术要求:智慧城市跨系统信息交互技术要求:智慧城市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智慧城市公共支撑平台技术架构和功能要求:智慧城市安全需求分析: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其中,前3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标准,后4个项目为研究课题。智慧城市系列标准项目组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联通、大唐电信、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信、江苏邮电设计院、中国普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华为、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组成。
1.3TC28SOA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SOA标准工作组成立了智慧城市应用工作组,了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标准需求调研报告,启动了智慧城市术语、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数据和服务融合平台、数据模型、设计方法等标准研究。其中,以下三个标准处于国家标准立项公示阶段:一是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SOA技术;二是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和技术参考模型;三是评价模型和基础指标体系。
1.4住建部
2012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其中后一个文件也带有标准性质,它给出了智慧城市评估的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1.5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3年5月7日,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讨会,对智慧城市的标准化组织、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推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2 国际范围的标准化活动
2.1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在国际范围的标准化组织中,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发展局(ITU-T)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前期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计划组建智慧城市的标准工作组,其它国家或组织有一些零星的、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活动。
2.2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焦点组(ITU-T)
ITU-T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于2013年2月在第五研究组(SG5)成立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焦点组(ITU-T Focus Groupon“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ies”)。
按照ITU的规则,焦点组的工作周期是一年,它不会直接产生标准,而是进行标准的前期工作,为ITU-T输出一系列评估报告和技术报告,包括考虑现有其它标准化组织和论坛所采取的活动,明确标准化的需求,制定一个标准化路线图,发挥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的影响,促进全球智慧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增长。
焦点组的目标是:
定义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中的作用,包括认定环境可持续城市所必需的信息通信系统。
与其它标准化组织建立联系,进行标准化协调活动。
建立标准化路线图,建议未来的ITU-T研究项目和有关活动。例如: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概念、范围、前景和用例,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有效服务和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体系架构。
认定或开发一组关键性能指标(KPI),评估信息通信技术对环境可持续城市的影响。
帮助ITU-T开发信息通信技术用于智慧与可持续城市方面的全球参考标准。
焦点组主席由西班牙的电信专家担任,副主席有六位,分别来自中国、意大利、阿根廷、美国、阿联酋、新加坡。
2013年5月8日,焦点组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有60多位来自国际组织、多国政府、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大学、学术团体、标准化组织的代表参会。会议共收到提案25个,涉及焦点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其它国际组织和标准化组织相关信息、智慧城市案例分析等内容。
本年度还将会有密集的会议,如焦点组7月的拉丁美洲第二次会议,9月西班牙马德里的第三次会议,11月斯里兰卡的第四次会议。
2.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于2013年1月,出版了一期智慧城市专刊,介绍了与智慧城市有关的ISO标准组,例如: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组(TC268),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组(TC20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标准组(TC241),煤矿甲烷标准组(TC263),建筑与民用工程标准组(TC59),建筑环境设计标准组(TC205),建筑热性能与能源使用标准组(TCl63),社会安全标准组(TC223)。
3 下一步工作建议
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够,标准化工作还要继续等待;另一个极端是认为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没必要,用信息化、电子政务、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标准进行组合,就足以覆盖智慧城市。事实上,智慧城市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发展途径,应有新的标准体系。当然,可以采用的已有标准,应尽量采用。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智慧城市国际范围的标准化活动中,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不落人后,甚至还处于稍稍领先的位置,这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是分不开的,也与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
下一步工作,要制定标准规划,急用先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4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