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移动支付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第1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作为一个新品类,移动支付产品有一个难题。即使将金融服务与使消费者能够即时发送资金的软件和技术完美结合,营销人员和消费者同样对移动支付发展心存疑虑。尽管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非成本高昂,但还面临着多重障碍,这些障碍因市场成熟度而异:

·固有支付行为根深蒂固——不论是现金、支票或信用卡支付都需要进行变革。现有的解决方案并非“足够好”。

·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对此,消费者或者合理对待或者不合理对待。

·移动设备直到近期才得以广泛盛行。

·商户们对亟需的变革的投资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对新事物的ROI不够坚定。

·或许最重要的是,许多大公司肯定会有失有得。这视它们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好坏而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移动支付的技术水平甚高,但它还是非常迅速地成为一个商品品类。

许多在消费者眼里并未表现出多大差异的品牌,可能都在努力找到其独特的、更具竞争力的“卖点”,使它们比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取利润,并改进现状。因而,移动支付应运而生。

随着营销人员努力推进创新的方法,有许多动态因素会发挥自己的作用。益普索InnoQuest旗下Vantis专业研究部门,研究商业模式和不同行业的突破性创新,在参与这种组合核心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审视我们以前研究过的一些品类,我们可以从其他不断变化的品类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参见下图)

为了阐述跨品类研究对促进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仅仅审视以往研究过的众多存在某种有趣迁移活动的品类中的一种:单杯式咖啡机。单杯式咖啡机在过去7年时间里,在美国多个市场急速增长,而这都是在付出5至10年的增长努力后才取得的。

从表面上看,这种比较或许看似很奇怪,但这一新兴的亚品类却面临着许多与移动支付一样的两难境地,其中之一便是所有各方都在揣测这个品类是否以及何时会成为其未来发挥作用的主要方法,同时等待消费者参与其中。单杯式咖啡机创新与移动支付的横向比较,揭示出一些令人瞠目的相似性,营销人员应该从中汲取到一些重要教训,以及明白在推广这一新兴品类时不应该做的事情。

移动支付产品的五大经验教训

①工作时的习惯

单杯式咖啡机风行于美国职场,有助于推动消费者接纳这种新技术所需要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随着咖啡机在职场普遍使用,消费者逐渐习惯于咖啡机的工作原理,并认识到咖啡机带来的便利。不久后,家用咖啡机也走进寻常百姓家。移动支付系统营销人员可以利用相同的商业模式,例如将移动支付系统集成至企业系统中,使员工能够处理商业费用或兑换零用现金。明确移动支付在职场的优点,有极大的潜力促进其被接纳作个人用途。

②谨防对内容下赌注

对于美国成功的Keurig Brewers和K-Cups制造商Keurig而言,其经历的一个转折点是被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收购。

Green Mountain,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一家声誉卓著的高品质咖啡提供商,它可供应许多品种的咖啡。Green Mountain能够在其供应的咖啡类型和品牌方面,赋予Keurig系统大量的内容。

对于移动支付而言,内容就是金钱,而且已经在一个地方,至少在发达市场积聚。因为银行拥有资金或者庞大的规模,所以很难打败它们。这对涉足移动支付的非银行企业的品牌vs.白品牌策略很有意义。比如,需要采用哪种策略才会影响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企业。

③“新常态法”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鉴于单杯式咖啡机在消费市场的巨大增长,营销人员或许期望其成为家中咖啡制作的“新常态”。这是有可能的,但如今还尚未成为规范,如果真的成为规范,无疑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人们对移动支付也有着相同的期望,特别是鉴于它在消费者学习曲线、信任担忧、商户接纳度以及利益得失方面可能遇到的障碍,更是如此。

为支付方法增值,比为咖啡机品类增值更难做到。对于任何指定的营销人员,变化和产品ROI或许只可能存在于移动支付的“口袋”里:特定类型的购物场合或金融交易,特定类型的消费者、特定商户等。从投资策略意义上说,赢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正确的口袋对付出的努力进行多样化。可能没有一个(或两个或是哪个)杀手级应用程序会推动“新常态”的出现。

④设计的重要性将超乎预期

在询问消费者他们为何购买一款单杯式咖啡机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摆放在厨房里看起来很棒”。有时候,让一种设备或解决方案具有与众不同的功能还不够。要想让单杯式咖啡机令人大吃一惊,它必须有漂亮的外观、良好的感受以及一些象征价值。

卓越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将在外观和感受方面不同于以前存在的任何解决方案,并且因纯粹的审美价值和经验价值而引人注意。星巴克与Square合作的经验(星巴克与Square Wallet合作,使其客户能够利用Square移动支付应用程序支付咖啡费用)和PayPal解决方案的一些地理定位元素(和简化性)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它们属于截然不同的商业交易,并强调优先改善支付者和商户之间的接口。

⑤不要过早地过度推广

进入单杯式咖啡机领域的早期产品,是由拥有大量营销资源的大品牌推出的。初期,他们在推广方面积极投入,但却没有获得回报。究其原因是当时并未完全领会上述其他经验教训,再加上难以要求消费者改变根深蒂固的行为。因而,很难通过推广诱发行为变化。

率先在这些情况下投入太多资金,是非常冒险的事情。在移动支付行业形成时期,在面对庞大营销支出时取得ROI方面具有优势的可能都是大型银行,因为它们掌控着“内容”。但是,即使银行也必须谨防支出超出预算。所有这种Coin buzz是否有机会帮助改善正在走下坡路的解决方案呢?Coin可能对其ROI进行了过度推广。(如果成交,哪种做法更棒呢?)

第2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方式 消费者偏好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8-0094-03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移动支付消费者使用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采纳和使用意愿及消费者隐私保护研究。例如:Peng等[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移动支付进行研究,发现感知安全、感知易用性对旅游移动支付的采用有很大影响;Pliskin等[2]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感知风险是阻碍消费者采用移动支付方式的最大阻碍;Schierz等[3]研究认为兼容性、主观规范影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采用;Kim等[4]认为移动支付的出现使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购买商品和服务,发展前景广阔;Linck等[5]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了移动支付安全隐私问题进行,认为通过适当的设计和通信的支付程序可以保证安全性;陈华平等[6]认为风险认知和成本影响消费者移动支付的采纳;李岳龙等[7]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分析消费者采纳微型支付的心里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叶全福等[8]认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是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杨水清等[9]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优势、兼容性、感知风险和感知成本对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纳分别有正负影响;刘家乐[10]认为系统安全性是影响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大多数学者基于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进行研究,但对于消费者具体采用何种支付方式、各种支付方式对于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用程度的影响涉及很少。因此,本研究借鉴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消费者偏好理论),结合安全隐私研究、移动支付4种方式的特点,对消费者移动支付方式偏好进行问卷调查,适应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移动支付相关运营商决策提供参考。

2 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选用5个变量作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因素的独立变量,1个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移动支付方式选择作为因变量。

(1)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依据对商品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选择,进而影响他人的使用行为。

(2)感知易用性是指消费者感知的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容易程度,包括系统反应速度、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等。

(3)感知有用性是指消费者通过使用移动支付,操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会有多大提高(时间或费用的节约、各种附加服务的提供等)。

(4)感知风险是指个人或账户信息的泄漏、交易处理过程的误差、金钱上的损失等与安全相关问题。

(5)感知优惠是指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所获得的折扣、优惠等情况。

(6)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的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方式选择上的差异。

(7)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包括:客户端支付(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如手机下载支付宝钱包、翼支付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近场支付(通过刷手机完成支付,如上公交直接刷手机)、运营商计费(支付过程运营商包办,用户短信授权)、手机网银支付(通过手机登录网银进行网上支付)。

研究假设具体如下:

H1:感知有用性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H2:感知易用性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H3:感知风险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消极影响;H4:感知优惠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H5:消费者偏好会对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3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获取原始数据。预测试调查的问卷以网络调查方式于2015年3月发出,经调整后,正式调查问卷于2015年4月向秦皇岛、保定等城市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以及根据上述5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涉及到的问题。其中,涉及消费者偏好2个问题、感知易用性4个问题、感知有用性4个问题、感知风险3个问题、感知优惠2个问题,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提问。

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利用SPSS19.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使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与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的总体信度和效度进行测定,问卷整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2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建构效度分析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后KMO值为0.767,显著性概率为零,表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因子分析对5变量15个问题进行检验,显示因子负载均在0.5以上,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子分析表略),因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这说明测量模型的效度通过检验。

3.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在研究各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经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分析,得出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X2/df值为2.35(一般标准为0~2.5),GFI值为0.903(一般标准大于0.9),表明绝对拟合优度指标达到标准;增量拟合优度指数CFI、IFI值均大于0.9,且近似误差指数RMSEA值为0.031(一般标准小于0.05),表明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证明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数据支持。

进而得出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所有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假设H1至H5成立。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优惠、消费者偏好对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有积极影响,而感知风险有消极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影响最为显著,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采用的消费者偏好对移动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中的结实系数达到了0.63,表明基于消费者自身差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等)的喜好及环境影响力对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感知优惠对消费者移动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最小,表明消费者在选择移动支付方式时很少受到费用优惠、折扣等条件的影响。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和问卷调查方式,根据结构方程的相关原理设计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影响因素模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移动支付方式消费者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排序为:感知易用性、消费者偏好、感知风险、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优惠。

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消费者偏好、感知优惠对移动支付选择有积极影响,感知风险对移动支付选择有消极影响。因此,提供简便、易操作的移动支付方式最受消费者青睐;其次,移动支付相关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商家等)要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提供定制服务或特色服务,推出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以供消费者选择。

参考文献:

[1] Peng R, Xiong L, Yang Z. Exploring tourist adoption of tourism mobile pay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2,7(1): 21-33.

[2] N Pliskin,S Rafaeli,P Andreev. Drivers and Inhibitors of Mobile-Payment Adoption by Smartphone Us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Business Research (IJEBR), 2012,8(3): 50-67.

[3] Schierz P G, Schilke O, Wirtz B W. Understanding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9(3): 209-216.

[4] Kim C, Mirusmonov M, Lee I.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26(3): 310-322.

[5] Linck K, Pousttchi K, Wiedemann D G. Security Issues in Mobile Payment from the Customer Viewpoint[A].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CIS 2006)[C]. 2006: 1-11.

[6] 陈华平,唐军. 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 管理科学, 2006,19(6): 48-55.

[7] 李岳龙,赵红. 消费心理行为对微型付款的影响分析与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1(10): 1-3.

[8] 叶全福,侯伦. 手机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家: 学术版, 2011(8): 64-76.

第3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2006年12月,距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颁布的最新时间表版本已过去近3个月,但这一从2006年3月开始就持续延迟出台的政策至今还未有确切消息。

过去近1年时间,这一旨在针对非金融机构性质的支付服务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法规,一直牵动着来自电信、金融、互联网等几大领域部分人士的神经。由于同时还关系到支付清算业务运营牌照的问题,政策的多次延迟出台总是引得不少从业人士浮想联翩。

但或许巧合的是,从2006年6月中国移动与诺基亚、易通卡公司和飞利浦等公司共同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手机无线短距离通讯)支付商用试验开始,这家移动运营商正在将类似的试验不断复制,并一改过去在小额支付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大范围的进行支付清算运营模式的试验。

以NFC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应用在商业上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手机银行卡化”,具有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在支付结算上与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并无两样,这也意味着,一旦市场开始成熟,介入进来的中国移动将凭借其庞大的客户资源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卡发行机构,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支付清算组织之一。而这无疑是让正在向零售银行业务集体转型的国内商业银行们最为恐慌的。

中国移动将这项横跨电信和金融两大产业的业务视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的增值业务,如果按照现有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意见征询稿,中国移动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取得支付清算组织牌照并不难。但问题在于,现在无论对于运营商自己还是商业银行来说,都存在着对移动支付身份界定的难题,到底属于电信业务还是金融范畴?尽管表面上的表述相差不多,但在实质上却是一个“罗生门”似的解答。

目前看来,从技术实现和运营资质上来说,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具备这一条件,但要真正达到这一假定目标,显然还存在着太多不可知因素。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风险的市场,从用户使用习惯到庞大的受理市场开发等环节,都需要包括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服务提供商、手机及芯片厂商等在内的移动支付价值链各方的通力合作。

而对眼下而言,这种跨产业的新生业务看起来更像是正在嫁接的过程中,在这背后,一场多方多层次的对产业主导权的争夺战正在电信和金融两大阵营中展开。

这一场博弈也许无关商业道德,但却关乎移动支付的未来。

运营商提速

2005年初,受韩国DANAL公司之邀,中国移动公司组团前往韩国访问。DANAL是韩国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和移动内容提供商,为SK电信、KTF、LG电信等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被视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运营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尤其是在非接触式支付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此之前,尽管中国移动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通了“手机钱包”业务,但这种被称为远程支付的方式存在着操作复杂和支付安全系数较低等几道硬伤,业务范围也多局限在“非实物交易支付”,这类业务无论从交易笔数还是业务总量上来说,都难以形成气候。

而非接触式支付尤其是NFC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不再是传统的通讯工具,同时还是具有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终端,使得大量的面对面支付结算能够通过手机完成,这种技术上的突破推动了市场潜力的释放。

其中,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在其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与电子产品巨头索尼引领下,已经进入“坐地收钱”的阶段。NTT DoCoMo直接推动了移动信用卡支付在日本的风行,而从2004年开始推进基于Felica技术的“钱包手机”,至今合作伙伴已经包括日本第二大发卡机构三井住友、东日本铁路公司等。这意味着NTT DoCoMo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在韩国,“无线结算服务”也已经成为SK电信、KTF以及LG电信这3家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韩国手机用户申请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将手机当作信用卡”在韩国也成为一种常态。

市场咨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称,在未来5年,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而对于国内的运营商来说,一个契机正好出现。据联动优势总经理张斌透露,为了体现科技奥运的精神,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非接触式支付。执行这一具体任务交给了中国移动,而联动优势正好是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是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的实质运营方,也是国内主要的移动支付运营商之一。

正因如此,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业务上开始提速。2006年6月,中国移动与诺基亚、易通卡公司和飞利浦等公司共同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NFC支付商用试验,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国移动的计划中,这种集中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和芯片制造商等各方资源于一体的试验模式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将大规模推广。而到2006年11月,GSM协会宣称,已经有14家GSM运营商加入了NFC项目,中国移动是其中在中国市场的主要角色。

至此,在经历了将近1年的预热之后,NFC这一旨在利用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完成非接触支付结算等功能的技术终于可以在全球电信运营商阵营中登堂入室。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来自电信领域的试水之外,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公司也开始成为NFC的一大主导力量。2006年8月,同样是有诺基亚的参与,银联商务公司宣布与诺基亚在上海启动新的NFC测试,这是继厦门之后国内第二个NFC试点项目,也是全球范围首次进行NFC空中下载试验。

银行戒备

但在这一场热闹中,本应作为支付结算主体的商业银行群体至少在表面上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作壁上观。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进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互联网和电话支付,工商银行对移动支付的精力投入要小一些,“但一直在关注”,据这位人士介绍,目前工行的现有客户中有200多万注册了移动支付功能,但“汇款、转账居多,实质的支付份额还比较小”。对于移动支付未来几年的发展,这位人士说他个人报谨慎看好的态度。

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广高级经理王兵则坦言,移动运营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从国内现有的金融政策来说已经有“踩线”嫌疑,而一旦非接触式支付在市场中成熟应用起来,他也承认,运营商在发卡上将给银行带来一定压力,但他同时认为,“做支付结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商业银行有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在作支撑”。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正处于国内多数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阶段,对业务层面的可能变化可能很多银行人士并未意识到。北京一家移动支付公司总裁称,如果日韩模式复制到中国市场,则意味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将有可能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银行卡发行机构,而且,“手机成为信用卡显然在市场上会更受欢迎,而这是商业银行难以与运营商抗衡的地方。” 他认为,这对于正日渐以信用卡为代表的个人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战略性考虑的商业银行来说,无疑会带来一场巨大冲击。

事实上,在日本,NTT DoCoMo通过收购和兼并,已经拥有银行业务板块,专事移动信用卡支付运营,并取得良好进展。2006年10月,NTT DoCoMo宣布,仅在过去6个月时间,旗下的DCMX手机信用卡服务就已经吸引了86万用户,这样的发卡速度足见其威胁有多大。

而在NTT DoCoMo这项2006年4月推出的服务中,任何购买兼容该公司移动钱包服务的新款手机用户均可立即自动获得10000日元的授信额度,用户可以再向该公司申请额外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万日元―NTT DoCoMo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信用卡机构。

某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则在私下告诉记者,他们对于日韩模式已经开始研究,但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方面客观条件都与这两国存在巨大差别,“尤其是信用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各种信用风险”,他认为,就算政策允许,移动运营商在征信方式上仍难以拼过银行。不过,这位银行人士同时承认,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上的潜能值得银行警惕,“银行应该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节奏控制在自己手里。”

争夺主导权

要将发展节奏控制住,金融监管部门这个时候似乎也跟商业银行有了默契。在从2006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银监会专门对手机银行业务制定了较为具体的管理条例,在一些业内资深人士看来,银监会将手机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其背后一大意图就是削弱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影响力,强调商业银行接口的重要性,并确保金融机构在这一链条中的核心地位。

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底,中国联通公司开始制定针对其合作伙伴的“移动支付规范”,旨在统一运营商系统与移动支付平台之间接口的技术标准。尽管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某处处长并不认为这一规范与银监会的“管理办法”有冲突,但他也承认,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控制力。

事实上,类似的分歧在两大阵营中更多的存在着。上述处长向记者透露,有信息产业部的官员曾明确告诉他要让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条中争取主导位置。而据坊间传言,关于移动支付产业监管权的归属问题的争端,早前已经在两大领域的监管部门之间发生。

而对于运营商和商业银行这样的商业实体来说,对主导权的争夺却是有着不小的现实考量。据上海一家移动支付公司总裁透露,目前商业银行对运营商担忧的是,除了抢走一部分银行卡业务之外,还有就是“将本属于银行的支付现金流也划走”。

如果由运营商一家独大的主导移动支付市场,这位总裁说,“那运营商很有可能抛开商业银行,每一笔支付都通过自己的结算平台”,而中国移动已经拥有自己比较成型的结算系统,但对于运营商来说,与银行合作同时也意味着每笔交易都将与银行按比例分成,而这也是运营商不甘心的地方。

但即便运营商能够争取到主导权,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早在2002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曾进行过手机小额支付试点,该模式是用手机话费来消费或缴费,由于方便简单,所以容易为用户接受,但是,在这种代收费方式中,电信运营商有涉足金融业务的嫌疑,2003年8月,中国移动停止了部分代收费业务,政策压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据上述总裁介绍,2002年的这种模式是将手机话费当成现金使用,但当话费与现金一旦不对等,而且整个交易量又大的时候,将对货币市场产生较大压力,在他看来,这个时候,移动运营商就成了最大的“虚拟货币”源头了。事实上,现在上海有一些做移动支付的公司由于有内部渠道的缘故,正在做类似的业务,“一张面值50元的卡可能只需要30多元就能买进,存在较大差额”。

这也意味着,如果中国移动开始正式介入支付结算并可以获得主导权,利用自己的结算平成支付的话,这家运营商将不得不一分为二的进行运营,以满足支付和通讯计费之间的差异性需求。

合作或者敌视?

但争取主导权的同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收益最大。

国内另一家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联龙博通董事长刘琦认为,像NFC这样的技术要真正应用起来还需要等待5年~8年时间,与此同时,“NFC的发展是建立在行业需求和受理终端的布放基础上,要有巨额投资和专用设备,牵扯到的价值链、供应链的关系都很大”,刘琦说,从换手机终端到安装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以及集成NFC芯片等环节都会耗资巨大,也只有移动运营商和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大型设备厂商才能推动NFC的应用。

比起这种看得见的投入来说,隐性的投入可能更难以估量。市场能够真正起来关键在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建立,“与信用卡的推广相比,中国在NFC使用环境上面临的困难还要大”,刘琦说,让人颇为悲观的是,中国银行卡20年发展史,到目前全国才布放了六、七十万台POS机。

事实上,类似的困难在全球NFC的推广中都存在。比如NTT DoCoMo,就准备投入巨资收购一个连锁店集团,在全日本的100个店铺里布放能够接收NFC卡的设备终端,以推广手机非接触式支付业务。这样的巨额投入显然需要巨大决心才能完成,也意味着要承担巨大风险压力。

刘琦说,日本模式的一大特色在于完全由移动运营商主导、传统金融机构至多扮演辅角色,而韩国的特色则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

但对于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来说,却难以照搬这两个目前被视为最有借鉴价值的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在于,在目前中国金融机制下,中国移动就难以去收购一家银行直接运营移动支付业务,更不用说成立信用卡公司了。

第4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2012年3月9日,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正酝酿一场重大改变。

在这一天,星巴克数字风险投资前高级副总裁Adam Brotman被赋予了新的任务,首席数字官(CDO)。随之,将所有的星巴克数字项目——网页、手机、社交媒体、数字营销、Starbucks Card和电子商务、WiFi、星巴克数字网络、新兴的店内消费技术——合并在一起并交由Brotman打理。而就在2013新年伊始,美国7000家星巴克门店在2013新年伊始开售Square刷卡器,正式将移动支付作为核心手段。

基于传统连锁运营能力及新兴技术的运用,星巴克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咖啡第一帝国——星巴克2012财年总营收133亿美元,运营利润2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1.8万家门店(其中9405家直营店)。中国计划在2014年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到2012年年底,在中国超过60个城市中拥有700家星巴克门店。同时,星巴克计划到2015年,中国将开设1500家门店,遍布中国70个城市,员工人数也将从1.8万人增长到3万人。

事实上,在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上个世纪起建立了巨大优势的传统诸多产业模式备受挑战,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星巴克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努力将传统的零售业打造成现代“科技范”公司。

基因驱使,科技化新生

我们知道,2008年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的再度回归可以看做是他自己和星巴克的东山再起的开始——重新担任公司CEO后,Schultz向人们明晰了星巴克所处的时代背景,重新定位星巴克在其中的角色。他坚持巨大投入从而极大改善了星巴克的IT基础、设立风险投资部门接洽科技企业、任命了首席数字官,推进数字新时代星巴克的重生。

不过说起星巴克对科技的拥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1999年6月30日,对星巴克CEO兼董事长Howard Schultz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堪的时间之一。当时这位公司创始人兴冲冲地向外界宣告这家销售咖啡饮料的公司正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推出门户网站、在线销售咖啡和厨房用品、向一家在线聊天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结果星巴克股价当天应声下跌15%。投资者不能理解一家卖咖啡饮料的公司为什么要如此积极地使用互联网术,不菲的投入也“把他们吓坏了”。事实上,那时候互联网虽然已经萌发出勃勃生机,但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依然远在天边。事后Schultz对媒体承认“我在这件事上摔了跟头。”

但这一次,Schultz的战略得到了认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范苹果引领的精英符号不断蔓延,星巴克的一系列拥抱科技的举动让人们倍感震惊。

投资Square、新任命首席数字官等一系列动作只是开始。从2010年秋开始,星巴克在北美宣布店内启用星巴克数字网络(Starbucks Digital Network)。顾客在星巴克门店内,可以通过免费的Wi-Fi网络,免费阅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经济学人等付费内容,收看ESPN的赛事,NickJr.的儿童节目和Snag Films的纪录片。星巴克又继而与雅虎合作,在其数字网络的欢迎首页上,链接多种免费电子书籍、新闻、音乐和电影;同时与苹果合作,令顾客可在此享受iTunes上仅对星巴克数字网络免费开放的音乐下载。

别忘了星巴克最初是怎么在中国站稳脚跟的——从传统上来说,中国人喜欢喝茶,因此星巴克似乎不可能闯入这个市场。据星巴克早期市场调查,当时国内没有西方风格的咖啡馆,星巴克把握住这一商机为中国市场引入“第三空间”理念,即打造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休闲空间。

数字化则是下一站,也是星巴克又在迅速地打造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第四空间”——通过手机APP、微博和微信为主的各类社交媒体和消费者连接的平台。“我们正在拥抱不同的创新数字平台、社交网络以及社交平台,这都是我们和消费者360度全方位交流的渠道。”星巴克中国区市场及产品副总裁韩梅蕊表示。

Schultz也喜欢这种感觉:“当人们在星巴克里时,我们希望为之提供每点每滴的数字时代享受——咖啡馆与信息的结合,会让人回忆起那些数字网络的咖啡浓香结合的“美好旧时光”。

移动支付布局

自身的数字网络之外,星巴克最大的尝试还在移动支付领域。在新时代,星巴克急需继续发展它的预付卡和移动应用业务,因为这两个业务所带来的销售额占总体的四分之一。

2013年1月初,美国7000家星巴克门店开售Square刷卡器,顾客可以10美元购买后激活即送10美元余额,等于白送。该刷卡器可以直接为店内的咖啡付款。

这一举动由来很明确——星巴克这家消费饮品巨头在2012年8月正式向移动支付企业投资2500万美元,使Square的估值升至32.5亿美元。融资结束后,星巴克的CEO将加入Square的董事会。根据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从今年秋天开始,Square将为星巴克提供借记卡和贷记卡移动支付业务,消费者以后可以在美国的星巴克咖啡店用Square快速付款。

事实上,星巴克最鼓励消费者参与的数字化业务之一是未来几年将采用移动支付系统。

尽管现在已有基于近场通讯的支付系统——星巴克打算在iPone和Android系统中植入2D条形码扫描系统,也就说你可以在手机中带着一张星巴克卡。这个支付系统已于2011年1月推出,并受到客户的好评,截止到4月份,星巴克已经处理了超过4500万笔移动支付交易。

星巴克其实有一套内部API,而Square是第一家使用这套程序编程接口的公司。其实2011年Brotman在旧金山的大会上向媒体透露这套API的存在,以及一个给移动支付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小组的成立。他暗示这个小组作为公司的R&D的枢纽,将会负责扩大支付系统技术和带来高度本土化的店内数字体验。

不过Square并不是惟一可以使用这套API的公司,Brotman直言:“我们将对外公布部分API,让更多的人连上我们的系统。”事实上,尽管进行了深度合作,星巴克并没有将其移动或电子业务外包给Square,而是想借助Square的优势,更好地在自家移动支付业务上创新。

作为一家零售公司,为什么星巴克在科技领域如此大费周章?紧紧是所谓“用户体验”么?

更深的层次看,较之以往,新方式让星巴克得以与自己的顾客们建立前所未有的牢固关系。掌握着顾客的消费习惯、口味喜好等数据,将使这家以兜售用户体验闻名的公司获得非比寻常的优势。Schultz 正努力将星巴克的大量营销举措迅速采用新时代的数码方式。移动支付只是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星巴克通过完整的数字化洞悉与之相连的顾客的需求。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充满科技化的星巴克,强大的零售商和革新者。

当然在中国,目前移动支付和星巴克数字网络目前仍难以全面开展。不过星巴克中国区副总裁Marie不久前表示,由于中国与美国的银行系统完全不同,所以在这里推行移动支付“的确需要花些气力。但在明年大家会看到我们精心准备的数字惊喜”。

数字营销变革

另一方面,在社会媒体眼中,星巴克是精英品牌的代表。

Schultz 也喜欢这种味道:“星巴克是一个致力于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品牌,即所谓‘星巴克体验’,而非仅仅一杯咖啡。当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便重新定义了自己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这让星巴克意识到数字营销的重要性。”

当然,目前许多大型公司都开始提供自己的移动APP或者制定了新兴的社交媒体战略,但星巴克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已经领先于零售业的同行。如今星巴克不仅成为美国移动支付规模最大的零售公司,其在Facebook、Twitter、新浪微薄等社交媒体也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公司。

国际范围内,在Twitte流行前,星巴克就和它合作,现在星巴克已有2.5亿的粉丝。而在Facebook这个世界最大社交网络平台上有超过30 亿的用户“like”来了解星巴克的最新信息。而在中国,“星巴克中国”账号也拥有将近70万新浪微博上粉丝,此外它还拥有开心和人人网上的超过百万关注,此外2012年8月开始进军的微信平台是,它也迅速积累了30万的好友。

智能手机的APP也是一个优秀整合的社交渠道,能够给星巴克提供更深入的培养消费者关系的方法,并且将门店中的体验衍生到门店之外。星巴克中国去年引入了“星享卡”项目,并且在今年的4月在江浙沪推行。目前,星巴克已经有100万会员。会员卡还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登录,随时查询自己的会员积分情况等。而在2012年8月底,星巴克中国在推广新饮品冰摇沁爽时,首次采用了微信进行营销。

可以看到,在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上,星巴克品牌每天都在这些社交平台上与顾客保持密切的交流,打造其“第四空间”。上任不久的星巴克首席数字官Brotman对此解释到:“我们正在努力去倾听和挖掘数据,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数字化方式倾听顾客的意见,增长见识,这有助于我们获得真实的信息。”

对此Schultz也表示:“星巴克是一个致力于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品牌,即所谓‘星巴克体验’,而非仅仅一杯咖啡。当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便重新定义了自己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这让星巴克意识到数字营销的重要性。” Schultz说道,“数字化营销对公司的持续成功来说,与卖出的咖啡一样重要。”

第5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我国电子科技行业发展不断兴盛,随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作为电子商务的新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为迅猛,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将浅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究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机遇

1、浅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概述移动电子商务是指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网络相结合,参与商务过程,例如企业开发手机app进行销售、人们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和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购物等等活动都属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内容。移动电子商务使得商贸交易活动和金融活动更加方便和快捷。

从移动电子商务产生以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比较原始化的短讯时代,当时的移动电子商务以短讯技术为支撑,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早期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手机网络时代,那时候智能机新推出,手机网络的产生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我国电子商务的领先者就是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崛起;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所推出的3G时代,随着3G时代的推出,手机网速变得更快,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网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一阶段正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开始兴盛的时期,人们接触到移动电子商务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都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电商,投身到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中。

1.2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市场,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这是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兴盛的重要市场条件,移动用户数量迅速增长意味着人们接触并参与移动电子商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数量达11.65亿,中国网民数量达6.0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2013年也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年,随着3G时代和4G时代的到来,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发了移动端的服务,尤其是一些传统互联网上的发展较好的企业纷纷都提供移动端的服务,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推出淘宝客户端和支付宝钱包等客户端,还有其他人们常见的京东商城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和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客户端。以团购客户端为例,3G时代到来以前团购网站几乎无人问津,平台上既没有很多商家,使用团购的用户也比较少,很多人对团购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后来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使用团购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团购网上,团购客户端越来越受到欢迎,因为在团购客户端订餐或订购其他生活服务会获得一定的优惠,人们也愿意使用团购。此外,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不断成熟,很多新的移动电子商务形式和内容将相继出现。

移动电子商务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无纸化”处理, 极大缩短了交易时间。网络实时地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需求量、发展状况及买卖双方的详细情况,从而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无论是从数字上来看,还是从社会化媒体上看到的讨论,移动电子商务正在兴起并火速发展是个不争的事实,例如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客服端已经越来越流行使用,如今大部分年轻人的智能手机中总有几个购物平台的客户端。据淘宝网统计,现在每天通过手机浏览淘宝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交易额近3000万。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客户端必将取代WAP,主宰整个移动电子商务市场。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内容,移动支付在过去几年中摸索前进,从手机支付宝购物,到水电、宽带、加油卡、交易费,一些日常的交易都逐渐能够轻松完成。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如手机支付客户端越来越普遍,例如支付宝钱包客户端、微信支付、财付通和手机银行等等。除了可以在客户端上购物外,用户还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支付生活中的服务,例如用手机银行交水电费、使用支付宝充话费和使用手机银行转账等等。而近两年,整个移动支付正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势头。特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推出,有可能彻底将移动支付从“非主流”推上“主流”地位。如今,各大电商平台都通过微信接入,支持移动支付,地铁里更是出现了移动支付购买的机器设备,软硬件基本能够实现需求。对于电商来说,移动支付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移动支付的意义不仅对大电商格局产生影响,更有可能对中小型电商产生巨大影响。当下已经出现了很多单纯依靠移动支付如微信平台等,便可单月盈利几万十几万的个人卖家。而如今,随着4G时代的全面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持续普及,移动支付的大浪正在涌来。

1.3 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

如今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服务、大数据、生活服务与O2O(即online tooffline)升级、连锁分销、电商多平台、运营商转型、全网社会化营销、互联网金融、移动电商的发展。2015年,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逐渐明朗,很多企业都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电商,随着移动电商数量的不断增长,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除了移动用户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之外,移动电商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要因为看到其他移动电商发展得那么好,就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投入到移动电子商务中。如今传统互联网企业、PC端电商企业纷纷加紧移动互联网布局,微信电商已经初具移动电商平台的雏形。在O2O模式(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没有出来之前,电商的流量入口其实很窄,但是到了如今,电商的平台越来越宽广。2015年也是移动电商突飞猛进的一年,随着移动支付的完善,线上和线下的打通,移动电商将会开拓出一个更加巨大的消费市场。

2、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在技术更新与社会需求的交替推动下,移动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4G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开展移动营销。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2.1 移动终端用户数量庞大,并呈上升趋势

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外产品的引进,我国使用智能机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在上网人群中智能手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40%,智能机在我国手机市场上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运营商对4G业务的运营,使对承载起业务的终端在消费者中的普及成为必须。我国各运营商在对4G业务的运营上对终端定制策略非常重视,各个运营商都已与国内外手机巨头深度合作推出定制手机,未来3年,将是我国4G市场从起步到迅速增长的时期,手机功能定制将是运营拓展市场的一个主要策略。随着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和使用4G网络的数量不断上升,人们接触移动电商的机会就会越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购买力的人群,手机购物客户端成为了手机必备软件,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人们更倾向一些便捷的支付方式和购物方式,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支付日常生活的消费这种便捷消费方式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新推出这些服务时,人们是带着一种质疑的态度看待,并带着让其他人先使用的想法静观其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证明,这种便捷的移动支付整体是安全有保障的,这样人们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才会越来越高。不断上升的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促进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2.2 无线广告促使移动电商的前进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渠道发展趋势也有所改变。以线上发展为主的主流渠道模式正逐步像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模式改变。并且,在互联网渠道发展中,网上连锁加盟分销亦成为趋势,其根本目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更为直观的掌控市场。移动电子商务与无线广告,二者是相辅相承的,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另外一方的发展。如今很多手机app都植入无线广告,尤其是一些手机游戏,一般都是内设广告,采取这个营销方式赚取广告费。如今很多电商除了在自己的客户端上放置各式各样的广告和优惠活动,还会与一些其他手机app合作,在他们的客户端上放广告并附上链接,只要一点击就可以自动跳转到该电商的主页上。无线广告和移动电商捆绑前进的典型案例就是微信与京东商城的合作,微信自从推出微信支付后,又推出与京东商城合作的购物频道,并在微信上推出首发产品,也就是京东商城上一些新产品与微信同步推出,京东商城上有一些产品通过微信客户端下单还有优惠活动。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无线广告与移动电商合作的营销方式会进一步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2.3 大数据时代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资源不断丰富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如今是大数据迅速发展和兴盛的时期,移动用户、无线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扩大了移动终端的使用以及互联网所普及的范围,各种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不断变大。有大数据时代和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作为支撑,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围绕着大数据,产品数据、交易数据、数据追踪、数据安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已经成为未来电商平台企业的制胜关键和利润焦点。而对于大多数品牌移动电商来说,探索借助大数据的应用的渠道,更好的融入到商业分析中才是真正的重点。大数据时代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一个巨大的资源平台,通过云计算处理一系列数据,既提高了移动电商的效率,又提高移动电商运作准确性和安全性,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更好地发展。

3、结语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用户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市场,快速增长的移动用户和移动终端都成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基础。随着4G时代的来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遇,未来几年是移动电商发展的好时期,有大数据时代和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作为支撑,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移动电商应该好好把握,并积极探索移动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19)

[2] 郑成宏.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3)

第6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一、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特点分析

1、消费移动化、碎片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民众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去逛街购物,闲暇时间十分零碎,实体店对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和地点存在很大的限制,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购物需求。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用户可以利用上下班、入睡前等碎片时间进行购物,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大量的商品,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地对各个店铺的性价比进行比较,最终选择自己心仪的商品。

2、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民众逐渐摆脱了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新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群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需求,我国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经基本结束。

3、消费入口呈现多元化

在智能手机与移动话联网技术流行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手机客户端给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用户买东西可以直接打开天猫、淘宝客户端,想聊天可以直接打开微信、QQ客户端,用户所有的需求都被细化成每一个客户端,实现了用户消费入口的多元化。

4、消费决策逐渐理性化

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对不同店家的同种商品进行比较,可以形成理性、合理的消费习惯,但是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下,碍于路程等原因,消费者很难做到货比三家,但随着人机互动技术的成熟,消费者能够便捷地多个店家的同种商品进行对比再进行购买。手机移动平台有搜索功能,用户不断添加关键词可以缩小搜索范围,更快、更加准确地找到目标商品,此外,多种第三方平台的兴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参考。

二、移动电商创新营销模式分析

1、口碑营销模式

口碑营销模式是借助消费者的口将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的亲朋好友,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为商品积累良好的口碑,使更多消费者进行购买。微博营销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口碑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分为迅速造势类和直接优惠类两种,长安福特联合新浪微博创造的“戴着围脖看车展”活动就是在很短时间内为车展造势,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属于迅速造势类;英国开展的“幸运筹码”活动就是利用微博将线上线下的促销活动联系起来。

2、眼球营销模式

眼球营销模式善于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找寻刺激,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团购营销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眼球营销模式。奔驰曾经与淘宝联手在聚划算平台上开展汽车团购活动,结果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内,200多辆奔驰汽车被抢购一空,这极好地显示了团购营销模式的强大销售能力。眼球营销模式要注重策划,寻找合适的产品和团购平台,配合宣传与营销为产品造势,还要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消费者免除后顾之忧。

3、体验营销模式

体验营销模式是让用户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感受产品与服务的好坏,从而促使用户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移动互联网给用户的免费体验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借助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与便捷性,电商与消费者之间可以进行便捷地沟通,便于消费者更好地感知企业的服务与产品,增加购买兴趣。

4、互联网O2O营销模式

O2O的全称是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销售新模式。O2O营销模式最初是针对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O2O营销已逐渐朝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目前常见的互联网O2O营销模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团购。这是O2O营销的代表模式,覆盖范围十分广泛,餐饮、服务和娱乐是主要的团购行业。团购是薄利多销的服务,使用团购销售是商家用来清库存的有效手段。(2)优惠券。很多商家都通过优惠券来吸引消费者光顾,这种营销形式十分实用,可以给商家带来很大利润,但是对于平台的运营商来讲,其利润就很难估计了,随着市场的发展,优惠券无法使商家和用户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因此存在一定的弱势。(3)微信模式。这种模式便于商家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便于形成可持续的营销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满足用户的朋友圈互动需求,也可以满足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相比于团购和优惠券模式,微信模式更为高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担负着资金流通的重任,对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支付宝已掌握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动权,但是其他的移动支付工具也层出不穷,具有不小的竞争力。

第7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派驻印度Paytm期间,我最担心的是办公室外那条交通混乱的马路,有同事就被撞骨折了。”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郏航说,他曾在美国工作多年。

Paytm被称为印度版支付宝,是印度第一、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2015年1月和9月,蚂蚁金服联合阿里巴巴对Paytm开展两轮投资,合计9亿多美元,占股40%。

2012年,印度经历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超过6亿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电力短缺是主要原因。随后印度用五年时间,将电力供求缺口占需求的比重从10%下降至1%。而同样是五年时间,中国将移动支付交易额从几乎为零,发展至2016年的38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一个刚解决电力问题的国家而言,这种速度令人眼馋。郏航表示,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已经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做传统金融的这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去推广信用卡、铺设POS机,“它们都想用移动支付实现弯道超车”。

“去现金化”浪潮正好给了蚂蚁金服向海外扩张的机会,许多人可能从来没有信用卡和银行账户,却先通过智能手机有了虚拟账户。除了投资印度Paytm,蚂蚁金服还于2016年11月战略投资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2017年2月注资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Mynt,同期向韩国互联网公司Kakao旗下的移动金融公司Kakao Pay注资2亿美元;两个月后,与印尼Emtek集团成立一家合资移动支付公司。

在这些国家中,也有很多类似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产品,但它们太分散了:电商付款用PayPal,手机钱包用Apple Pay或Android Pay,朋友之间转账用Facebook Messenger,但在支付宝或微信,这些不同功能被整合在同一个软件里。

在支付费率走低的当下,这种不同使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生彻底转变:从单一的支付、转账功能,转为通过生活场景来收集数据,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金融服务或征信体系,以此获取盈利,蚂蚁金服正在将这种商业模型输出海外。

Paytm最早就是只能实现支付功能的手机钱包,但随后学习支付宝拓展订票、电商等场景,并将二维码引入印度。“以前我们总想着向硅谷学习,如今我们向中国学习。”Paytm创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说。

第一颗海外果实

2017年4月,蚂蚁金服在海外的投资结出了第一颗果实:印度Paytm的用户数已增长至2.2亿,这意味着Paytm超越PayPal,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2015年蚂蚁金服向Paytm进行了两轮注资。自2014年赴美上市后,蚂蚁金服的关联公司阿里巴巴,正在电商业遭遇“天花板”,逐渐开启了全球化进程。而蚂蚁金服亦在国内面临微信支付强有力的竞争,双寡头趋势稳定,但也再难重获压倒性市场占有率的地位,蚂蚁金服需要在国际上寻求机会。

此时,对于阿里和蚂蚁金服而言,通过投资各个国家的支付入口,是重要且划算的投资,例如电商等后续业务,都可以通过这些战略级入口进入这些国家。

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监管严格,且金融服务完善,主流支付方式仍是现金和信用卡,蚂蚁金服可拓展的空间并不大。印度、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蚂蚁金服首先投资的目标。

这颗最先成熟的海外果实之所以在印度,一个重要契机是“莫迪废钞”。为了打击腐败与黑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6年11月宣布,立即废除面额为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此举一度导致流通中现金减少了86%。

消息公布后一个小时,Paytm账号上的资金量增加了近200万美元,以前平均一天只会增加20万美元。在随后三个月内,Paytm商户数增加了600万,这在印度是非常大幅度的增长。据Vijay透露,VISA与万事达在印度覆盖了120万商户,但Paytm目前的商家覆盖率是VISA和万事达总和的5倍。

在蚂蚁金服投YPaytm之前,Paytm只是一个移动支付钱包公司,并且在市场中并无领先优势。

2010年以来,印度有数十家电子支付企业成立,它们虽然都从莫迪废钞机遇中获得了增长,但Paytm取得了最大进步,并且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两件事对Paytm影响最大,一是接受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二是莫迪废钞。”Vijay总结说。

Paytm成立于2010年,最初只有单一的网关支付业务,没有自己的账户体系,印度和东南亚很多类似公司都是如此。蚂蚁金服投资后,Paytm开始在其引领下拓展多场景,例如旅游预订和在线票务,并尝试布局线下支付网络。

“刚开始我们只有底层支付工具,但随后在此基础上长出一个生态,这样的商业模式来自中国,逐渐Paytm与其他印度竞争对手已不在一个维度上。”Vijay说。

另一个核心因素是线下拓展。蚂蚁金服资深业务拓展专家、印度项目总负责人陈彦表示,由于印度的发展路径与中国不同,中国的移动支付从电商开始,例如淘宝给支付宝导流,但印度电商发展缓慢,99%的支付场景是在线下。

从2016年6月开始,Paytm在蚂蚁金服的引领下将二维码引入印度,这对于印度来说是里程碑式的创新。逐渐印度街头与中国一样,当地人用手机扫二维码来打Tuktuk车、在餐馆买单、在加油站加油,街头的飞饼摊都挂着一个二维码。

2017年初,Paytm获得印度央行批准,将成立数字银行Paytm Development Bank,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3月,Paytm还成立了新公司Paytm Mall,将电商业务独立,阿里巴巴向新公司注资1.77亿美元。

Vijay表示,他正计划在印度推出类似于余额宝、芝麻信用的产品,并在跨境支付方面与蚂蚁金服协同推进。Paytm将首先拓展生态与场景,并收集数据,再以移动购物、支付、银行和保险等混合业务模式,逐渐扩展到全面金融服务,与蚂蚁金服的路径相似。

摸着石头过河

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国际化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难点在于金融被高度监管,涉及复杂的支付、清算问题,大部分国家对外资持股金融机构都抱有谨慎态度。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支付产业,是在蛮荒期建立了独特的支付流程和利益格局,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各个银行直连的方式进行跨行支付及清算,成立较早的公司如支付宝、财付通具备大量的直连银行资源,不仅在多家银行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而且与绝大多数银行的支付系统打通,实现了实质的清算功能。

“清算是一种高级别的基础设施,是保障货币顺畅流通的权力,因此需要特殊的资质许可。”资深移动支付产业专家陈建伟说。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谨慎,对于蚂蚁金服这样的外资公司,去海外投资支付入口或成立合资公司,打通全球收全球付,是更为现实的目标,这样也可以避免涉及监管问题。

蚂蚁金服副总裁彭翼捷曾表示,蚂蚁金服过去较侧重跨境业务,如跨境购买、退税,但跨境交易复杂,涉及各国交易管制、金融合规、外汇风险等。陈建伟说,以印度举例,官方肯定对Paytm的资方控股比例有要求,以及数据必须留在当地。

专注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印尼基金ideosource管理合伙人Edward Ismawan对《财经》记者表示,印尼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对外资的要求是不能控股、必须合资,并且外资占股不得超过15%。

为规避监管问题,蚂蚁金服的方式是在当地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合作方获取当地金融牌照、与监管方打交道,并在业务层面实行商业模式和技术输出。

“在出海公司中,技术输出这种形式还很少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教授表示。

不过,技术输出并非是蚂蚁金服一开始的清晰计划。在投资初期,蚂蚁金服与Paytm只停留在资本层面,再加上一些商业模式的建议。但随后,Paytm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风控事故,这让蚂蚁金服调整策略,开始深度介入。

第一次是用户P2P转账套利。Paytm在推广这项业务时,奖励用户的每笔转账。由于印度拥有银行卡的人很少,移动支付公司普遍使用手机号注册,所以用户以非实名用户为主。于是,很多印度用户注册了多个手机号,来回转账骗取奖励金,造成Paytm不小的损失,导致Paytm一度关停了用户P2P转账业务。

第二次是Paytm的钱包支付业务,有些用户在钱包中绑定了信用卡,但随后出现了很多风控问题,银行拒绝对此赔付,Paytm只好自己赔,造成了很大损失,Paytm又一度关停信用卡支付业务。

2015年上半年,蚂蚁金服派工程师赴印度,但随即发现对这些问题靠小修小补是不行的,因为Paytm的技术体系本身太初级。

“这时候我们产生了系统性技术输出的想法。”郏航说,这两次事故让Paytm意识到自身的技术体系无法支撑其业务量的增长,也让蚂蚁金服意识到要想提升跨国投资的成功率,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和商业模式层面。

蚂蚁金服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大团队在国内,少量集成团队在印度,相当于做本地链接,这种思路基于设计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来供给各国。

但旋即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互联网时代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技术体系打遍天下,还是需要让这些合作伙伴,都达到可以自主推进的水平。”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技术总监熊务真说。

随后,蚂蚁金服开始向印度派驻大量工程师,融入当地团队,最高峰时达到100多人。这批工程师其实很难选择,首先要是高阶技术人才,还得会说英语。

由于支付宝的产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师队伍需要每两个星期回国一次,熊务真说,“否则会有跟不上国内发展的危险。”

这种方式对蚂蚁金服的资源占用率太高,“100多位工程师是很奢侈的配置,但Paytm的需求依然像雨点一样出现,我们逐渐发现派驻的工程师再多也无法全部满足。”郏航说。

更为重要的是,据印度媒体报道,由于蚂蚁金服的工程队伍太庞大,虽然Paytm的管理层与蚂蚁金服配合默契,但由于文化差异,Paytm的员工并不希望长期被外国员工领导,甚至担心被蚂蚁金服的员工抢了饭碗。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探索,蚂蚁金服在2017年初决定开放上层(SaaS或应用层),即一套包含风控、防欺诈、反洗钱、数据分析等基础能力的通用支付技术平台,让Paytm具备修改和实现本地化定制的能力。

“这对我们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减少驻印度工程师数量,人数已从百人降至几十人。”郏航说,“二是可以实现技术输出的快速复制,并且因为印度人的IT技能很强,未来甚至还可以有反向技术沉淀。”在印度Paytm案例上,部分新开发的相关知识产权是与蚂蚁金服共有的。

对于Paytm来说,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他们的团队得到极大提升,因为很多经验是蚂蚁金服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摸索的,市场上没有销售。另外对市场的反应提速,因为中间节省了大量的沟通时间。

目前蚂蚁金服在Paytm项目上的收益,有一部分来源于这套技术解决方案。但熊务真强调,蚂蚁并非仅为了提供一套技术方案,因为软件市场太小,这主要是一种合作伙伴机制,可以让蚂蚁的经验和技术来快速承接业务。

“在这种合作中,一定不能变成甲方乙方的关系。”熊务真说,“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是一个软件公司对应一个客户。”

Paytm是蚂蚁金服技术输出最成熟的案例,这个团队也是其国际化的“黄埔军校”。按计划,至2017年9月,蚂蚁金服与Paytm的合作机制将步入平稳期,常驻印度的工程师还将继续缩减,原来的团队人员将派驻至蚂蚁金服在全球的其他据点: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

“这个团队中,很多同事是从美国东西海岸的明星科技公司回到中国,如今又带着中国的技术过上了一种更全球化、更疯狂的生活。”蚂蚁国际事业部资深专家吴晖说,他们往往去年在印度、今年泰国、明年菲律宾。

“如果要说当初我们的团队是不是完全准备好了,其实肯定没有。但时间不等人,我们只能快速适应,在飞行中换引擎。”熊务真对《财经》记者表示。

开垦东南亚

在印度Paytm成熟后,蚂蚁金服开始把这套经验向其他国家输出,东南亚便是下一站。|南亚国家众多,蚂蚁金服在寻找合资企业或投资标的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

首先是寻找还没有强场景型移动支付产品的国家。一位蚂蚁金服公司人士表示,“虽然现在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初级,但它们的智能手机覆盖率在迅速提高,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前进场,毕竟我们的业务也需要时间。”

二是在当地能不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因为移动支付初期投入很大,金融业也是监管较严的行业,蚂蚁金服更倾向于合资去做。在很多国家,外资企业很难拿到金融牌照。

另外,蚂蚁金服会关注投资标的的资源背景能否产生协同。借鉴了支付宝的成长路径,首先需要一个类似“淘宝”的流量导入基础。在泰国,Ascend Money的母公司泰国正大集团,在当地拥有众多7-Eleven门店,泰国没有银行卡的用户普遍在这种线下网点充值。这些商户、用户资源,将对Ascend Money的前期流量导入非常有利。

接近蚂蚁金服的业内人士表示,某些情况下蚂蚁金服会看重标的的用户和商户资源,而产品技术能力蚂蚁金服可以输出。但这并不是严格统一的标准,具体会根据每个国家的情况做出调整。

三是与阿里的关联。“蚂蚁金服的确会考虑阿里在这些国家的进度,但不是首要因素。”郏航说。由于南亚和东南亚电商业务不发达,它们的发展路径与中国不同,移动支付的用户主要依靠线下场景导入。所以在这些国家,阿里电商业务是否有发力,只有50%的重要性,蚂蚁金服进入一些国家反而更早。

“不过有一点确定的是,如果阿里在这些国家的电商业务有所斩获,蚂蚁金服肯定会很好承接。但是蚂蚁金服本身,会优先发展用户转账和线下业务。”郏航说。

在东南亚,当地的移动支付公司都比较初级,基本以支付单一功能为主,比如他们把移动支付仅理解为预付费卡或地铁卡,没有太多复杂功能。

蚂蚁金服将继续按照全场景支付工具模式,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复制。“在印度Paytm项目上摸索出来的经验,泰国Ascend Money就直接上了。”熊务真说。

2016年11月,蚂蚁金服战略投资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获取后者20%股权。同时,蚂蚁金服从印度的技术团队中拆分出数十人,奔赴泰国。一上来,蚂蚁金服就使用了在印度探索出来的通用支付技术平台模式,将后者的产品技术“脱胎换骨”。

构建全球网络

在国际化上,蚂蚁金服是先行者,但先行者也是最紧张的,因为它没有先例可以学习。

《经济学人》曾撰文指出,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很多产品是为了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足而专门设计的,这导致如果想在其他市场上复制中国的成功并不容易,而且涉及国外银行业务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成立当地公司并遵守当地法规,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

市场层面也面临挑战。新加坡支付聚合平台Codapay CEO Neil对《财经》记者说,目前东南亚的支付渠道非常分散,电子钱包在主要国家均不超过10%,并且未来五年内也不会有特别集中化的趋势。另外,东南亚的本土公司例如叫车应用Go-Jek,也在发展自身的支付渠道,它们拥有更广泛的本土场景。所以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外来者,想分一杯羹并不那么容易。

腾讯在这一点上更为现实,微信支付更强调业务出海,比如去各国扩展线下渠道,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见效快,劣势是市场规模有限,因为其客户主要是那些已经熟悉微信的中国游客。蚂蚁金服的不同在于,它以战略投资为第一步,结合技术输出,想在各地复制支付宝,其劣势是投入大、周期长,但最终能通过支付这个战略入口,把其他业务带入这个国家,比如淘宝、天猫或阿里云。

在蚂蚁金服的国际化设计中,国际业务有三大板块:基于电商的全球收全球付、出境游群体的支付业务、在不同国家“复制支付宝”。这三大板块将完成支付和生活场景的数据积累,在此基础上提供金融服务。

“蚂蚁金服希望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郏航说,如果各国“支付宝”都像Paytm一样,使用与蚂蚁金服相同的技术体系,跨国市场天然是打通的。未来可以去找美国的商户,让他们接入支付宝,受理印度人、泰国人的需求。

在这方面,蚂蚁金服最近正在竞购的MoneyGram(速汇金),代表了跨境汇款业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MoneyGram是全球第二大国际汇款服务公司,在20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35万个网点,其快速汇款业务能让资金直达全球约24亿账户。

一位蚂蚁金服公司人士说:“发红包是中国常见的社交方式,但如果是跨境红包,哪怕5块钱也需要KYC(用户身份认证),走合规与反洗钱流程。所以银行不愿做小额跨境汇款。”

蚂蚁金服的跨境汇款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全球市场中,小额跨境汇款潜力很大。目前跨境汇款的机制和手法,是传统模式,但蚂蚁金服的产品理念和技术可以应用在这项业务上。竞购MoneyGram是蚂蚁金服力图构建全球生态系统的举措之一。

另外,支付宝在2017年初放弃社交,也为其国际化带来了便利。“社交是无国界的,东南亚很多社交产品,对微信都高度戒备。”一位熟悉东南亚市场的VC合伙人说。

例如韩国的Kakao公司,其旗下的社交产品Kakao talk拥有韩国90%的智能手机用户,并且微信是其占股10%的股东。但Kakao在移动支付业务上,选择了与蚂蚁金服合作。2017年2月,蚂蚁金服向Kakao新成立的移动金融子公司Kakao Pay注资2亿美元。

一位蚂蚁金服公司人士表示,如果与蚂蚁金服合作的当地公司是社交平台,比如在韩国和印尼都是这种情况,最初设立合资机构时,会写清楚社交功能由当地伙伴负责,而支付、金融业务,由蚂蚁金服负责,避免在这方面形成内耗。

支付宝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正力图在全球范围内落地。据彭博本月报道,腾讯欧洲主管Andrea Ghizzoni表示,微信支付正在与欧洲主要的支付机构协商,其最终目的是把它们嵌入微信。

不过,当蚂蚁金服在全球投资了越来越多本地“支付宝”,如何保证合作关系不会改变?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具体策略,但一般而言,蚂蚁金服不控股,但会是比较大的非控股持有方,并且尽量拥有董事会的较大话语权。

快速累积的财富、落后的银行体系和领先的金融技术,让中国成为全球移动支付的领导者。如今,支付宝是全球第一大电子钱包,微信支付第二,印度Paytm第三。

第8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1. 触控技术

凯什摩尔认为,平板电脑将是笔记本和台式机的未来,新的输入方式将是明年的发展趋势。就像命令行要让位与图形用户界面,鼠标最终是要败给触摸屏的。这种发展趋势也是有迹可循的,最新的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8和Mac OS X Lion都从它们的手机系统中借鉴了大量的设计,新的系统界面将触屏手机界面糅合进了传统的电脑界面之中。

2. 社交手势

在社交网站的领域中,社交手势主要指的是将一些商业品牌或个人内容进行分享的应用。Facebook在今年9月引入了这种名为“无摩擦共享”(frictionless sharing)的新功能,只要你安装并授权了相关的应用,你就再也不用点击“分享”按钮来与好友分享好玩有趣的内容了,任何你收听、观看或阅读的内容都会自动的显示在你的个人动态上。这种功能对社交网站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Facebook已经拥有8亿多注册用户,其增长势头开始趋缓。

3. 近场通讯(NFC)和移动支付

什么是近场通讯呢,近场通讯技术能够让你用手机代替银行卡等非接触式智能卡。若你的手机支持近场通讯技术,那么你就可以用手机来进行移动支付啦。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有关移动支付技术的新发明,明年手机支付系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根据预测,到2013年,五分之一的手机将会支持近场通讯技术,届时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将会呈现谷歌钱包、Visa钱包、美国运通的Serve和三大运营商公司共建的ISIS支付系统四雄争霸的局面。

4. 超越iPad王朝

若触屏电脑是未来的话,那么iPad就是当之无愧的王了。但是2011年下半年,平板市场出现了一个能与iPad竞争的强有力的对手―亚马逊的Kindle Fire。皮特.凯什摩尔预测明年Kindle Fire的销量将力压iPad,因为只有199美元的Kindle Fire与499美元的iPad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于平板电脑来说,硬件固然重要,但是设备内容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小视的。

5. 无处不在的电视

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在电脑或者便携设备上收看免费的网络电视,因此有线电视公司的用户正在慢慢流失之中。为了让用户觉得每月在有线电视月费上的花销是值得的,美国的有线电视公司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只要继续缴纳年费,你就可以在外接设备上(如iPad)收看在线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目前迪许网路、时代华纳和康卡斯特都有这种服务。

6. 语音控制

语音控制这东西并不新奇,但它一直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今年iPhone 4S手机上的新功能Siri可能会成为语音控制蓬勃发展的催化剂。使用Siri,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发短信、创建备忘录、上网搜索等,鉴于苹果一直是潮流的风向标,因此明年其他手机可能也会紧跟苹果的步伐,开启语音控制的新纪元。

7. 空间手势

空间手势指的是设备可以识别我们的立体动作并做出反应,微软的Kinect就是这种设备,它可以捕捉到我们的肢体动作,并进行识别、记忆和处理。由于被破解的Kinect现在可以兼容其他平台上,因此凯什摩尔认为利用空间手势进行信息输入的方式在明年也会盛行。

8. 双屏体验

许多人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会同时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为了增加用户与电视节目的互动,电视网纷纷推出了双屏应用程序(主要是iPad上的)。安装了相应的客户端后,用户需要先将其与社交网站相连,之后用户就可以在观看电视的同时,使用iPad等平板电脑观看与电视节目相关的内容并与好友进行互动了。常见的互动方式有电视签到(这样好友就知道你在收看什么节目了)、查询电视节目、个性化节目单和评论、分享功能。

9. 可弯曲的显示屏

想必大家都很期待可以将自己的大屏幕手机弯曲、折叠后放进口袋中的那一天吧。可惜明年要想见到如纸张轻薄的折叠手机估计是不太可能了,不过诺基亚和三星都已经暗示了它们会在2012年推出显示屏可弯曲的手机。

第9篇: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范文

今年2月形成的三大事业群组重组为如今四大事业群组——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新兴业务事业群组、搜索业务群组、金融服务事业群组。百度关于未来3-5年的战略布局呼之欲出。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组织架构图某种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解读百度四大事业群组的分工:

移动服务事业群组(MSG):移动服务事业群组包括贴吧、手百、移动游戏、移动云以及LBS等。可以说,移动服务事业群组中的这些产品承载了百度在移动端上的各个入口,也正在进一步扩大百度在移动入口上的优势。

新兴业务事业群组(EBG):上图对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组业务的理解不够准确,百度大市场公关及政府关系显然不在新兴业务事业群组之内,新兴业务主要包括了了百度教育、医疗、安全、国际化等多个领域的业务。从百度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布局来看,百度实际上想借助新兴业务埋下伏笔,扩大市场,布局未来。

搜索业务群组(SSG):搜索业务群组其实一直以来都是百度的基础性业务,旗下包括了搜索事业群以及hao123业务等,承担了引流的重要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括了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这两个看似与搜索关联不大的业务。

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是此次百度组织架构调整中刚刚整合成立的一个事业群组,准备重点发力。按照李彦宏的要求,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将“利用百度大平台的优势和独立事业群组的主动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快速推进有百度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O2O是支点:构成新百度的未来

百度发力金融服务虽说相对较晚,其实是大势所趋。表面上看,百度要做的是金融,实际上百度的金融服务,尤其是支付业务与O2O等其他业务密切相关。

从支付领域的宏观视角来看,支付宝发展的比较早,有先发优势,微信支付则是利用6亿微信用户的体量和社交关系迅速成为了重要的小额支付工具。表面上看,移动支付目前已经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垄断。但是实际细细看来,整个移动支付领域,线下支付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移动支付依旧处于蓬勃发展期。在这个阶段中,百度钱包有自己的机会:通过糯米、外卖、携程等O2O业务矩阵逐渐侵蚀固有的移动支付市场,塑造自己的核心支付途径。百度钱包虽然发力较晚,但依旧具备增长空间。

实际上,百度钱包也确实通过糯米、外卖、在线旅游等业务获得了高速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百度钱包激活账户为4500万,同比增长520%。

当然,百度通过O2O做支付的目的其实不仅仅在于做支付,而是希望通过支付塑造以支付为重要环节,打造以金融为核心支点的生态系统。

用户在前台看到的是百度正在不断向移动消费领域布局,包括以LBS为重要载体的O2O、收购91这样的分发渠道渗透到各类应用游戏等数字娱乐领域,200亿做糯米并且参与到外卖领域。

这些做法的背后,百度其实正是希望借助支付打通整个生态布局,从而进入金融这个最高阶的部分,延展出更多连接人与服务的玩法。李彦宏就曾表示,“互联网+保险”能产生很多创新,比如可以有一个保险,当百度外卖给客户送餐迟到时,用户即可获得赔付。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但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显然可以满足用户更多高阶需求,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正如上文所说的,金融业务还是要靠O2O业务来沉淀,而百度O2O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优势。总的来说,金融业务和O2O业务相辅相成,正在构成“新百度”的重要核心部分。

技术优势是支撑,驱动新业务发展

O2O和金融业务几乎所有巨头都在涉足,百度作为后发参与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杀手锏,而百度的杀手锏恰恰是在于长期以来的技术积淀。百度以技术立厂,在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度秘、无人车、百度大脑等黑科技的集中爆发正是百度科技厚积薄发的结果。

外界关于百度技术黑科技的了解其实也仅仅限于度秘、无人车、百度大脑等“高大上”的部分。只是这部分具体的黑科技产品稍有些遥远,普通人对此难有接触,所以对于百度技术优势的领悟也无法加以深入。

其实,百度的技术优势不只是在这些相对遥远的项目之上,百度的O2O业务、金融业务处处渗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因素的影响。

长期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耕耘,一方面使得百度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改善线下商业推广活动的效果,提升O2O业务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技术优势也能使百度精准地发现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路径、满足消费行为,提升用户的整体消费体验,让O2O从1.0时代简单的烧钱,变成2.0时代的精准营销。

而根据百度内部目前的规划,以度秘为表现的语音识别和智能交互技术,未来还将被有效整合进入自有生态布局乃至整个O2O的商业链条中,为百度整个O2O的商业生态带来化学反应式的变化。

与O2O类似,百度的金融同样如此。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依旧被植入百度的金融业务之中。大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分发和定制,从而实现更具效率的推荐和决策。以百度互联网证券业务为例,百度股市通借助百度领先的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和推荐引擎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股市行情,为股民提供决策支持,在金融领域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这样的案例未来在金融业务中只会更多。

互联网金融今天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于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风控实力。以目前百度在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积淀来看,未来在风控层面上,百度的表现或许更值得期待。

移动互联服务是未来,LBS与社交连接人与服务

移动服务事业群组中有两大亮点,一个是LBS业务,另一个则是贴吧业务。移动服务事业群组主要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人与服务”的方向上,构建生态、打穿打透、形成闭环,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以百度地图为核心的LBS业务在这一两年来其实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所谓“穿针引线”实际上指的就是百度地图成为了串联百度O2O业务各个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打车、外卖还是团购,几乎所有的O2O业务都能够以百度地图的地理位置为基础进行延伸。也正是这种“穿针引线”的思路,百度地图也逐渐脱离了仅仅是一个地图工具的范畴,而是成为了百度重要的流量入口。

百度地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百度贴吧的作用和价值却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贴吧成立12年来,在百度整体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在未来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百度贴吧是百度产品系唯一的社交类产品。它不但在完善百度账号体系,加速搜索引擎“去工具化”进程,增加用户粘性等方面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百度贴吧同样埋藏着百度关于未来的一些想象。

作为百度移动化转型的先锋,贴吧用户行为的80%来自移动端,超过60%的用户是90后和00后。可以看出,在新生代以手机作为主要社交工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贴吧已成功转型为一款移动产品,成为移动社交的主要平台。此外,更加难得的是,百度贴吧始终保持着对新生代用户的吸引力,通过其承载的百度重要的社交账号体系,为百度不断赢得下一代网民。

与此同时,百度贴吧也为百度从“人”的这一端出发实现“连接人与服务”战略奠定了无限可能。每一个吧都对应着一群有着清晰标签、属性的人,也有着明确的服务需求,这让百度贴吧极具社会化电商的潜力与优势。贴吧社交平台的属性让它成为整个百度的用户入口,为各项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用户流量和服务接口。并且,作为“连接者”,贴吧在用户和服务两端的扩展力都近乎无限。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