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环境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26-02
协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是将4――6人分为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通过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争论、协商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现代科技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体现,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借助Internet及多媒体等技术,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分工协作,互帮互助,时空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并为学习者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对知识的识记和保持、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合作等方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右图),目前教师大多采取非正式的协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缺乏对学生角色分工的指引和学习活动的组织,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的组织;协作学习方式主要应用在学科的知识教学,在技能训练和情感培养方面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协作学习活动的类型单一,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的问题讨论。
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既是协作学习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协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技巧,教授相关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前侧调查表表明(左图),教师在组织协作学习时内容往往以知识为主,情感与技能方面则较少,可见在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协作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既需要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学试验,也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协作学习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用模式与操作方法。本文就协作学习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时机谈一谈个人的浅见。
一、“山重水覆疑无路”时,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就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山重水覆疑无路”。如果此时采用协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学习“四年一闰”的新授知识时,我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迪今年满12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大家出谋划策,共同研讨,探索,还可以借助百度搜索,在相互启发,互相切磋中,互通“有无”。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力量,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小迪的生日是2月29日。大家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的印象尤其深刻。
二、思想交锋、智慧碰撞时,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
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对于“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组织学生进行数字化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
1、实验操作,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2、分析数据: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得到的数据,用手中的平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推送给全班同学,并组织交流,从而认识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用π表示。
在“探究学习单”的引领下开展协作学习探究,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三、在“众说纷纭”时,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说??”,“你再说说??”,“你还想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认识完角的形状、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孩子们充分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门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国旗上有角??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协作学习,“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在QQ群里,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孩子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在交流、倾诉的过程中,孩子们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在实验、操作时,安排小组协作学习
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如:《图形覆盖的规律》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发现了“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1=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后,教师及时追问:如果总数变了,每次框的个数也不同,又有多少不同的拿法呢?三个数量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根据课堂“探究学习单”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在平板上画画圈写写。
(1)分别变化总个数与每次框的个数,找一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记录在表2内。(每人验证2-3种)
(2)小组内汇总数据,组长记录。
(3)观察表格,组内交流你们的发现。
(4)如果有m个数,每次框出n个,一共有( )种不同的拿法。
关键词:餐饮业;环境污染;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X5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44 -03
一、引言
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371万。据统计2015年常州市持有餐饮业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有25603家,小型餐馆和小吃店约占总数的71.77%。餐饮业产生的油烟、噪声和油污水等污染问题,不仅对环境质量和市容市貌产生影响,还成为了居民环境投诉的焦点,最严重的辖区餐饮业投诉数量占总量的40%以上。职能部门现行的矛盾调处与污染控制措施效果不甚理想,餐饮业污染成为了环境管理和社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调研相关管理部门、餐饮业主和已立法城市的基础上分析常州市餐饮业污染控制管理现状,研究管理中的困难和原因,探讨适用于制定地方管理办法的立法思路及实施建议。
二、餐饮业污染控制管理现状
(一)审批管理现状
2008年前,环保行政审批是常州市餐饮业主领取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为促进“五小”行业的发展,自2008年起,此前置条件取消,市场监管局在发放营业执照的同时告知餐饮业主需办理环评手续,但无强制手段保证该程序落实,环保部门的监管基本演化为事后管理。
(二)污染控制现状
餐饮业污染控制主要通过环保设备进行污染物削减,根据餐饮业主的问卷调研结果,各类污染控制设备的安装率如图1。多数业主在居民投诉后安装隔音降噪设备,安装率不高;油水分离器的安装率仅35.3%,多数受访者表示知道油污水直排的影响,但由于资金有限或囿于空间仍不安装此设备。而油烟净化装置和专用烟道的安装率差值高达48.4%,即近半数的受访餐饮项目产油烟、异味和废气却未安装专用烟道,极易引起投诉。另外,据统计,仅27.1%的油烟净化装置是委托第三方处理并做好台账记录的。
由此可见,设备安装、运行维护不到位的现象严重,专用烟道和油水分离器的重要性有待普及,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也尚未建立。
(三)监管执法现状
常州市餐饮业污染的监督管理形式主要根据市民的投诉内容由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环保部门负责与油烟、噪声和污水有关的投诉,处理流程为:审查、立案、调查取证、提出初步处罚意见、上级审批、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城管部门负责占道经营和垃圾乱置的投诉。处理流程为:受理、立案、调查取证、作出处罚决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执行处罚决定。若投诉内容为异味、热污染等无明确标准的扰民问题,则由环保部门会同餐饮项目所在街道协调解决。
餐饮污染投诉的处理流程复杂,耗时长,且处罚决定多为“限期整改”。在此情况下,受罚业主往往会拖延整改、消极整改或拒绝整改,甚至通过关闭、转让店铺来逃避处罚。
三、餐饮业污染管理困难及成因分析
(一)事前监管基本处于失效状态
事前监管是指对餐饮业项目的建造进行监督,尤其是对选址和污染控制设备的安装进行审查。现阶段餐饮业“未批先建”现象极为严重,污控设备的审查机制有待完善。
1.餐饮业主环保意识薄弱
多数餐饮业主认为开办餐饮项目只需办理《餐饮业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据调查(如图2),仅19.0%的业主在店铺选址前知道需要办理环评手续,19.0%的业主至今不知需要进行环评,而知道环评中包含选址要求的仅有42.8%。因此,选址不当的问题在环评审批过程中屡见不鲜。
2.餐饮业项目布局规划缺位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行,新建大型餐饮建筑和商业综合体的选址基本符合要求。但新建商业建筑内餐饮业的数量及位置分布均由开发商根据市场情况配置。在此情况下,餐饮的业态发展、经营规模随市场的需求任意改动,造成部分项目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出租房屋用途管理监管不到位
房屋出租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约定可行用途,尤其是商业用房需要根据周围条件限定是否可开办饭店、歌舞厅等。但在实际租赁过程中,物业或出租人对房屋用途缺乏监管意识,不了解具体的监管细则,导致居民区出现了许多迎合需求的低端餐饮业。
4.污染控制设施审批建设把关不严
目前,常州市有关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和污水预处理设备的审批机制不完善,随烹饪方式和烹饪数量的变化,餐饮业的产污量波动性较大,部分企业即使安装了相关设施,仍会出现油烟和污水超出设备负荷上限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常州市绝大多数接管的餐饮企业未配套专业油污水处理设备,仅通过简单隔油便将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水质超标严重。
(二)事中监管难度较大
事中监管是指对经营中的餐饮项目监督检查,包括:设备的运行、维护及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情况。
1.行业管理模式被动
常州市餐饮业数量庞大,同时存在着大量的无证经营者且分布形式多样,如“商住合一”、“上宅下店”等。有限的环保执法工作人员无法支撑对餐饮业的全面排查且环保部门对餐饮业的管理中,不具备采取查封、扣押、取缔等行政强制手段的权利,仅能督促其整改,管理效率不高。
2.达标排放检查手段行政成本过大
日常监管过程中,常州市环保部门会根据投诉记录,抽查检测有记录的企业的排放达标情况。据调查,执法人员单独对一家企业的油烟浓度和风量进行一次检查,需1~2小时,而油烟、油污水的排量和浓度均会因烹饪方式的不同而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须通过多次监测,才能对其排放达标与否进行判定。此检查方式行政成本过大且效率极低。
3.信息化高效管理机制推进困难
以油污染烟监控平台为例,建立在线监控平台,有利于环境污染的高效精准管理,但其技术性强,安装费高,若无强制规定及补贴政策,餐饮业主一般不愿安装并承担此费用。常州市现有监控对象为易产生矛盾的景区餐饮和大型餐饮企业,仅32家。
(三)事后管理,投诉调处矛盾突出
事后管理指根据投诉内容对餐饮店铺进行监督管理及矛盾调处。
1.投诉判定标准尺度不一
现有法律仅规定了设备噪声、油烟和污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调处有关异味和热污染的投诉时,没有可以定量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民标与国标差距较大,即使污染物达标排放,个别投诉者仍会重复投诉,此时调解难度极大。
2.市民普遍存在“邻避心态”
多数居民对餐饮业持有“邻避心态”,既想消费方便却不希望影响自己的生活环境。由此导致了两个常见问题:一是即便餐饮企业已保证了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少数临近居民依旧会投诉;二是投诉者虽要求餐饮业主整改,却并不愿意提供方便配合整改,如外置专用烟道安装困难。
3.部分餐饮业主抵抗执法严重
小微餐饮多为业主全部收入来源,受罚时存在大量抗拒及逃避处罚的情形。强制关停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相关部门基本不采取此类措施,导致投诉解决效率较低,投诉者对行政执法人员产生不理解与反感。
4.职能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机制,处罚周期长
小微餐饮数量多、分布广、变更频繁,各职能部门对餐饮业的管理还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执法过程中遇到需要罚款、停业整改或关闭的店面时,必须上报批准,此流程耗时较长,大量业主逃避处罚导致耗费大量行政资源却仍难以全面落实处罚。
(四)相关法律不完善
执法依据方面,由于《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正在修订,《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江苏省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正在制定,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部分内容又与其他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执法人员在处理餐饮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时会出现有法难依和无法可依的局面。
四、常州市地方立法思路
常州市地方立法可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以上位法为依据,参考已立法城市经验,按照源头治理、协同管控,从严管理、突出重点,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的原则制定地方餐饮业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一)严控规划与选址
从已立法城市调研情况来看,上海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和餐饮集聚楼中的轻重餐饮做了详细布局,基本消除了周围居民投诉的现象。常州市餐饮业污染控制应在源头上结合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环境保护详细引导,明确鼓励、限制或禁止建设餐饮项目的范围,形成环境功能明晰,业态分布合理的格局。
(二)确保部门监管职责并建立协作机制
餐饮业环境污染的管理涉及了规划、建设、房管、工商、排水管理、质监、环保和城管等部门,通过地方立法可将各部门职能一一界定,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防止管理漏洞,提高工作效率。
(三)规范并细化管理标准
通过地方法律对餐饮企业的清洁能源使用、环保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详细规范。不仅可为职能部门提供了审查标准,也为餐饮业主提供了守法的标准与依据。
(四)完善罚则并明确法律责任
在上位法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实际情况细化罚则内容,明确执法人员、监督管理人员、业主以及房屋出租人等的责任,加强各方的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并针对小微餐饮项目流动性大的特点,设定简易现场执法程序,利于行政处罚的落实。
五、实施建议
(一)餐饮业污染的管理要以解决投诉为主要目标
现阶段常州市乃至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环保的治理重点仍是工业污染问题,在有限的行政资源框架下餐饮污染的管理应以解决投诉为出发点和目标。违法餐饮店铺数量的压减是一个市场结合法制长期管理的过程,对个别处罚无法落实的情况可结合工作实际酌情追究。
(二)逐步下放环境监管的部分职能于街道
街道职能部门对其管辖区域内的店铺位置及周边居民更为了解,更善于调解餐饮业主和居民之间的矛盾。根据上海市2年多的跟踪调研,逐步将餐饮业从业环保要求咨询和投诉调解的职能下放至街道,能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并降低餐饮业后期整改成本。
(三)重视市龆圆鸵业的调整引导作用
近年来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迅速,既有的单体商场也陆续引入餐饮项目。在此市场行为的推动下,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散餐饮项目有望逐渐淘汰。青岛市也正利用此市场机制,逐步引导居民区附近的餐饮业项目搬迁或改变餐饮类别,促进餐饮业和居民住宅楼分离。
(四)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以新建餐饮业项目的业务办理流程为主线,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建立行政执法信息网络,公开新版餐饮业行政许可的相关事宜,可保证当事人清楚所有事项,避免程序错漏。同时,各执法部门间可通过平台相互通报餐饮业管理信息,并实施联合年审制度,对不合格的单位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五)适当引入第三方管理机制
通过规范市场机制,逐步将餐饮企业环保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和在线监控交由第三方企业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对第三方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上海市已将油烟监测监控交由第三方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能规范餐饮业的设备市场。
(六)建立宣传渠道,提高餐饮业主环保法律意识
各职能部门可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开设热线及建立网络平台等宣传方式,为餐饮业主建立信息渠道,提高其环保法律意识。
六、结论
常州市有必要制定餐饮业地方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有助于完善餐饮选址、落实污染防治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关系,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和第三方管理机制的建立。同时,在实际管理中需综合运用市场和法制。严格新建餐饮项目的选址和设备安装审查,逐步引导已建餐饮项目的整改与搬迁,最终实现常州市餐饮业的环境友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Iqbal M A, Kim K H. Sampling, pretreatment, and analysi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trace metals emitted through charcoal combustion in cooking activities[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76):52-59.
[2] Kim K H, Pandey S K, Kabir E, et al. The modern paradox of unregulated cooking activities and indoor air qualit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5(1):1-10.
[3]Kamal M S, Razzak S A, Hossain M M. 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 review[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6, (140):117-134.
[4] Cheng S, Wang G, Lang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different cooking emission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6, 145:299-307.
[5] 张春洋,马永亮.中式餐饮业油烟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排放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768-1774.
[6] Kabir E, Kim K H. An investigation on hazardous and odorous pollutant emission during cooking activiti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88,(1-3):443-54.
[7]段玉环, 谢超颖, 方恒. 餐饮业油烟污染及治理技术浅议[J]. 环境工程学报, 2002, 3(11):67-69.
[8]程希, 季学李. 烹调油污染及其净化技术探讨[J]. 环境保护, 2001,(12):12-13.
[9]裴国芳.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餐饮业油烟污染法律规制研究[J]. 时代报告, 2016(20).
[10]丁卫华. 餐饮业环保问题及管理对策探讨[J]. 环境科技, 2009,(s1):52-54.
作者简介:
刘智强,男,山东菏泽人,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江苏常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环境保护政策;
杨竟宪,女, 江苏常州人,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环境政策;
为掌握我市环境卫生状况,相识我市对环境卫生的治理所取患上的成效和一些现存问题。因此,本人在假期时间对我市环境卫生进行了一次深切的调查,详细环境如次:
一、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现状
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商品市场26个,总营业面积130762㎡。其中大中型商品市场4个(大市场、大市场、大市场、大市场)、农贸市场11个。城区商品市场共有管理人员200余人,其中,专职清洁员120人。从性质上看,事业性管理的商品市场有8家,占30。8%;民营型商品市场16家,占61。5%;股份制商品市场1家,占3。8%。空壳市场1家,占3。8%。4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站,5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桶,9个商品市场对厕所每天进行冲洗,9个商品市场有污水管并与市政污水管连接,13个商品市场有公厕,3个商品市场建立了绿化带,15个商品市场聘有保洁员,9个商品市场由环卫部门代运垃圾,11个商品市场每天进行卫生清扫,6个农贸市场有家禽宰杀场地,并每天进行冲洗,1个商品市场对生鲜经营场地每天冲洗,1个商品市场有肉食类保鲜设施,1个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有健康证,5个商品市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贸西街(区局南侧)马路市场(未计入全市26个商品市场内),该马路市场既无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无固定的管理人员。但见有人收费,却无人进行管理和清扫,致使市场内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环境卫生令人堪忧。
近年来,城区各商品市场管理机构,围绕经济发展需要,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如市场、市场、市场等,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应的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每年从收取的门面、摊位和卫生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环境卫生的整治。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并做到每天对场地、厕所、排水沟、家禽屠宰场地等卫生角落进行清理,确保了垃圾及时得到清运。区市场服务中心为改变市场环境卫生,先后对市场、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市场环境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升级。但也有少量商品市场由于没有人员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环卫硬件设施,业主自发组织请人打扫卫生。如农贸市场,该市场已整体拍卖,正在改建,原来业主自发组织对市场内环境进行清扫。还有建材市场,该市场原属区农委管辖,由于建筑商离开,致使物业无人管理,业主也是自发组织请人对场地卫生进行打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商品市场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三是商品市场周边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四是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五是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商品市场没有绿化带;六是个别商品市场环境卫生服务工作走过场、标准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七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八是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理健康证的不多;九是多个商品市场防尘防蝇设施为零;十是治安问题比较严重,经常有被盗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办证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五)、切实加强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动机制,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关键词:市场调查;企业营销;营销工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使其从对需要的满足发展到对欲望的满足。企业之问由价格的竞争发展到非价格竞争,高科技的发展又导致了新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涌向市场。这使企业对市场调研预测的要求空前增加。从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开拓新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确定外销价格、改善经营管理等重大决策到广告与包装设计这些具体构思,都无可否认市场调研预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目前市场调查行业的现状
从国际市场看,市场调查行业在1950年左右就进入成熟期,但从国内的市场环境看,许多企业仍然不能理解花费很多财力、物力进行市场调查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意识到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我国的市场调查业发展相对缓慢,起步也晚。我国1988年才有了第一家民营调查公司,由于市场调查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尽管这个行业发展迅速,但其基础薄弱、规模不大、竞争力弱、专业素质差,不能获得企业和公众的认同。总体上说,国内市场调查行业属于—个现状存在不足而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
二、我国企业市场调查领域存在的问题
1.调查经费不足。企业是市场调研的主体。一些市场意识比较强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和获取市场信息资料。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促销决策前,没有列出进行市场调查的费用。或者没有关于市场调研的计划,我国的市场调查业发展相对缓慢。
2.企业对市场调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调查作为企业走向市场的必要前奏,作为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制定营销决策的客观依据,早已备受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视。而我国很多企业经营多年仍然生意惨淡。其实他们只要简单地做个目标市场调查就可以避免灾难。还有就是企业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很不规范,只是蜻蜓点水,或者是走马观花。不做系统客观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仅凭不够完备的信息就做出种种营销决策是非常危险的,也是十分落后的行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进行真正的市场调查,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搜集市场资料,并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这些市场资料,以得到所需的信息。
三、市场调查对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调查对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企业决策者大多具有良好的素质,受过良好的教育与训练,同时企业决策者大多拥有决策团队,所以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决策观念与支持决策的基础信息是否确实。现代营销学认为,优秀的决策者必定要有“企业的任何重大营销举措都必须做到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三思而后行”的观念。无论决策者理论水平如何高,经验怎样丰富,只要缺乏真实、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就不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反之。如果拥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哪怕决策者只是普通人,最终决策也不是一件难事。
2.弥补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信息不足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当,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A公司准备在12月份旺季之前推出一款新车,进行大批量生产。根据市场调查数据.这款新车很合主流消费者的胃口。这个企业的CEO希望能够作为未来两年的主打产品,并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可A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B公司事先获得了该款新车的详细资料。并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车型,准备随后推出,将A公司的这款新车扼杀在摇篮之中。由于A公司的决策者没有掌握这一信息,不久这款新车就被B公司的竞争车型击败,为市场所淘汰,功亏一篑。A公司巨额的研制、促销、制造设备投入悉数化为泡影,其CEO也引咎辞职。
3.了解外部信息。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帮助自己决定究竟选择何种营销举措,赢得市场占有率,赢得高投资回报。企业可供利用的信息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信息包括与企业成本因素有关的数据、财务状况数据,还包括企业已经掌握的与需求有关的数据。外部信息则是企业需要但迄今未掌握的与需求有关的数据。这部分外部信息就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来得到。
4.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化、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与此相伴的是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而企业必须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否则就难以生存。面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必须意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新的消费者和机构将进入目标市场,同时一些老的消费者和机构将退出目标市场,只有根据不同情况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前提条件是要通过市场调查把握市场环境的实质变化。
四、大力开展企业市场调查的建议
—个没有或者不重视市场调研的企业,就不能说是—个拥有现代经营观念的企业。我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寥寥无几,我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就是市场调研的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力发展企业市场调查。首先,企业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充分运用市场调查这个重要工具,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营销决策。其次,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市场调查部门及专职的市场调查人员,把企业自身开展的市场调查与市场调查公司进行的市场调查有机结合起来。最后,企业要安排并加大市场调查的预算,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另外,市场调查公司也必须规范其行为,提高整体素质,做好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重新赢得企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刘跃华,辛丽.传统市场调研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消费导刊,2010,5.
[2]王璐明.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
[3]裴炎炎.浅谈调研在职工培训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
[4]刘波.市场调研[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44-148.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市场环境; 估值层面; 输入值
一、引言
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分析是公允价值相关研究中很少涉及的领域,金融危机的到来带来了公允价值研究新视角。但是目前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允价值计量联合项目最新成果——IFRS13《公允价值计量》为代表的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特定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应如何计量的问题,并未着手对计量所处的市场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从我国国情来看,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共有和特有的问题与挑战,准则运用的市场环境上的差异便是首要问题。不论市场处于何种状态,公允价值计量中对市场环境的判断都是不可或缺的。因而,从市场环境方面入手展开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有利于完善以我国市场环境为背景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并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进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澄清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两点误解
(一)公允价值并非单一的市价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通过对价格的估计来实现对价值的动态趋近的过程,它以脱手价格为直接目标、以经济学价值为最终目标。William R. Scott将获取价值的方法划分为两种: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估计价值(直接法)、用市场价值来估计价值(间接法)。在理想环境下,这两种方法是通用的且会得出一致的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出于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往往使用容易获得的价格信息来估计价值,即使用间接法。在无法获得可靠的市场价格信息时,才使用其他估值方法,如收益法。IFRS13明确了收益法下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对未来金额的当前市场预期价值基础上的,这是现值思想的直接体现,直接法和间接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市场环境状况。所以说,公允价值并不是单一的市价计量。从公允价值估值层面来看,其输入值囊括了活跃市场报价、非活跃市场报价乃至主体自身的数据,估值方法涵盖了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可采用矩阵定价、现值技术、期权定价模型、多期间超额盈余法等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计量结果可表现为单一的点或者是区间值。准确地说,公允价值应被理解为不同市场环境下对价值计量的不变追求。
(二)市场活跃程度并非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定因素
公允价值估值主要是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选择、调整和使用的过程。从估值技术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是现行市场条件下,运用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以脱手价格为直接目标,以价值计量为最终目标的计量属性。市场法所包含估值技术,只是公允价值若干估值技术中的一类,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反而更多地被运用于市场的非活跃时期。
从输入值方面来看,首先,公允价值层级中给予完全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第一层级输入值)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未调整的)最高优先权,而给予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级输入值)最低优先权。一般来说,活跃市场上的报价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但是若出现其他情况,例如交易发生在闭市后计量日之前,其价格则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对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还应考虑其是否可被报告主体获得、相对的主观性以及判断其是否应当反映资产或负债特征的问题,因此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并不能保持一贯的优越性,它们也可能沦为第二、三层级的计量。其次,判断输入值是否可观察时,不能仅以市场是否活跃为标准,还应考虑市场性质、交易形式、交易对象、交易性质等因素。以外汇市场、经销商市场、经纪商市场、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市场(principal-to-principal markets)为例,这些类型的市场并不是一贯活跃的,有些甚至缺乏可公开获得的信息(如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市场),但它们通常被包括在输入值可观察的市场类型中。最后,活跃市场数据绝非输入值的唯一来源。一方面,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活跃市场数据才被用于第一层级的计量,非活跃市场数据横跨了公允价值第二、三层级的计量,其运用的机会相对更多。另一方面,即便在输入值不可观察的情况下,报告主体仍然可以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包括自身数据),因而仅根据市场活跃程度来判断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不科学的。
综上可知,无论从估值技术角度还是输入值角度分析,市场活跃程度都不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定因素,不能单以市场是否活跃为标准判断是否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二者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公允价值计量捆绑在市场是否活跃的束缚之中,容易陷入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误区。
三、公允价值与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市场导向
公允价值不是基于特定个体的计量,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计量。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主体应使用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为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使用的假设(包括关于风险的假设),此时,主体持有一项资产与处置或者履行一项负债的意图是不相关的。市场导向强调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来解决公允价值估值中的若干问题,对资产或负债脱手价格的估计不可能脱离市场参与者群体所处的市场环境,缺乏对现行市场环境的考虑也意味着公允价值估值不可能实现程序上的理性,进而会失去结果上的理性,更谈不上反映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经济真实。
(二)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估值的影响(见图1)
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估值的影响可从输入值和估值技术两方面来分析。在输入值方面,市场环境状况会影响市场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而影响市场参与者在资产或负债定价时将使用到的假设(输入值)。根据市场数据的可获得性,可将输入值归类为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级。其中,以市场数据为基础形成的输入值被视为是可观察的,用于公允价值第一、二层级的计量;而以主体所能获得的最佳信息为基础建立的输入值则用于第三层级的计量。此外,市场条件的改变还会导致公允价值层级的转换。在估值技术方面,市场环境状况总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估值技术的选择和改变。间接影响的典型状况是市场环境影响了输入值的可获取程度,输入值的可获取程度及其相对的主观性又进一步成为影响估值技术选择和改变的重要因素。例如,判断选用单一的估值技术还是多种估值技术离不开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新市场的形成和市场条件的改变是促使估值技术调整和改变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无论是从输入值角度还是从估值技术角度出发,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估值都具有重要影响,公允价值估值程序离不开对市场环境的判断。
四、从估值层面协调公允价值与市场环境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估值对市场环境的要求
特定市场的不同时期(如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者同一时期的各个市场环境(如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环境)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市场环境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公允价值计量则是以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为背景,追求价值计量公允并力求反映经济真实。
从估值层面来看,首先,公允价值以假定交易为基础,把市场参与者从计量日必须执行的资产转让或负债偿还义务中释放出来。主体必须能够进入市场,却无须进行实际交易,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于广泛的市场空间成为可能。其次,公允价值估值程序并不排斥特定的市场类型,只要该类市场具备足够的信息(交易不一定要实际发生)使得主体或第三方能够基于市场参与者角度、结合自身数据、利用专业判断进行合理估计,公允价值计量就可以发生。最后,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估值的影响,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估值技术上。以现值技术为代表的估值技术的发展,使得价值计量的间接法更加可行,从而有效减轻对市场报价的依赖。所以,公允价值其实具有良好的市场兼容性,它对市场环境要求不高。在估值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对市场活跃程度的判断,能否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应在于判断所获得的信息是否能代表公允价值。只有以此为标准,才不会在市场不活跃或市场报价无法直接获得的情况下止步不前,也不至于产生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误解。
(二)协调公允价值计量与市场环境关系的方法
公允价值估值理论是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从公允价值估值的角度来协调公允价值计量与市场环境的关系,是解决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必要措施。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主体应提高自身专业判断能力,制定政策并对其进行一贯应用以识别和应对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事件。在具体操作中,报告主体首先要做的是对环境进行评估以在考虑可获得证据的基础上确定交易是否有序,如果资产或负债的活动数量或水平存在显著降低的情况,则对现行市场条件下脱手价格的估计取决于计量日的因素和情况,并且需要职业判断。从输入值方面来看,在市场环境不活跃时,公允价值计量主体应利用环境中能获得的最好信息来形成不可观察输入值,并识别所获得的信息能否代表公允价值。如果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有买价和卖价(即来自经销商市场的输入值),则不管该输入值被归于公允价值层级中的哪一个层级,买卖价差中最能代表该环境下公允价值的价格应被用来计量公允价值。从估值技术方面来看,主体不论采用何种估值技术都应该包含适当的风险调整,包含反映市场参与者将要求的作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现金流量中固有不确定性的补偿数额的风险溢价,以拟合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无论在何种市场环境下,主体都应确保获取计量公允价值的充分数据,保证所使用的估值技术与特定环境相匹配(必要时应对估值技术进行校准),力求使其提供的估值结果更加接近经济真实。
第二,在分析一项交易价格能否代表公允价值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于关联交易,要确定其是否满足市场条件;如果某一项交易是强迫的,则其交易价格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对于交易价格中的计价单位应予以关注,并判断其是否与资产或负债的计价单位相同;对交易所发生的市场要作出判断,确定其是否为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若主体确定一项交易价格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则必须在使用前对其进行调整。从交易价格拓展到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判断其是否代表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在于其能否体现有序交易的精髓。习以为常的交易状态被打破、市场参与者一方是单一的、强制交易的出现、交易价格异常都有可能预示着该交易是非有序的,在此情况下获得的信息一般不应被用于公允价值计量。
五、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的启示
(一)正确定位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有效性
公允价值相关数据不可获得可以说是我国企业公允价值计量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诚然,这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问题,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发达国家在公允价值运用环境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借鉴相对成熟的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经验,同时客观地分析我国市场环境中存在的特有问题及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并给予其正确的定位是我国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的必经之路。
鉴于市场环境对市场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提高我国各要素市场的有效性可使市场数据更能代表公允价值,并有利于最大化公允价值第一层级计量的范围。斯科特认为,当大量的理性投资者在一个有序运作的证券市场上作出相互影响的决策时,这一市场就会变得有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市场必须具备至少以下三个条件:大量的交易、投资者理性、市场运作有序。各要素市场的交易量与一个国家或区域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政治策略有关,经济的发展是根本,理性的投资观念、消费观念则需要政府的引导。市场能否健康有序运作,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手段。
(二)在准则趋同过程中处理好公允价值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问题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与其自身的环境相适应,一方面要争取从公允价值准则方面实现国际等效,另一方面要对准则的应用环境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国际准则趋同并实现等效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项重大改革,追求与发达国家准则等效,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普遍认可,完善外贸环境,同时有利于降低国内企业的交易费用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理论的完善是主要问题,由会计环境差异而造成的不同执行后果问题是各个经济体的特有问题。特有问题并不是与国际准则趋同或实现等效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部门因地制宜、认清本国会计环境现状,处理好公允价值与其运用环境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处理适应性问题的手段应是双向的,不能单方面地强调准则去适应环境,更要注重对应用环境的完善和建立对未来市场环境作出合理预期的机制。在坚定公允价值计量之路的基础上,吸取发达国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演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各要素市场的特殊情况,制定与国际等效的、不乏中国特色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
【参考文献】
[1] 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7-30.
[2] 胡庭清,谢诗芬.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11(7):110-120.
[3] 谢诗芬.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辨析[J].财经论丛,2001(1):59-62.
关键词:创业环境 影响因素 模型 关系
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评述
从创业环境界定中不难看出,创业环境是由若干环境要素构成的。很多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详见表1。对现有创业环境要素划分的评述如下:
(一)缺乏从系统角度对创业环境要素的划分
创业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与相关性。现有创业环境要素研究都是基于对创业外部影响要素的研究,即外部环境研究;而没有把创业内部环境如创业团队的文化、组织与分工等纳入创业环境研究框架,创业环境研究整体性缺乏。另外,各个影响要素的层次性也不够,有单纯对宏观环境的划分(池仁勇,2002),也有单纯对市场环境的划分(Porter,1980)。基于此,本文把内部创业环境引入到创业环境研究框架,构建完成创业环境要素分析模型。
(二)缺乏对创业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现有研究对创业环境要素的来源研究比较多,而一个完整的创业环境系统,必须考虑到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估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轨道,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创业环境动态链,了解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创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形式。
创业环境因素划分标准的理论探讨
(一)系统环境观
系统环境观认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内部环境,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体。因此,在研究创业环境时,不仅要研究外部创业环境,还要研究内部创业环境;在研究新创企业与创业环境之间关系时,就不能把新创企业内部因素如创业团队和企业外部环境看成对立的断点,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评估创业机会和新创企业绩效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研究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时,环境营造的主体就不只是政府,创业团队也是营造环境的主体等等。系统环境观区别于单纯的外部环境观。
(二)均衡与非均衡
均衡与非均衡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而非均衡是指市场供给不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上是非均衡的,均衡只是一种“偶然巧合”。创业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需求方,外部环境是这些资源的供给方。对某种资源来讲,如果资源的需求大于资源的供给或者资源的供给大于资源的需求,这两种状态都没有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会出现不均衡状态;但如果外部环境对资源的供给较好地满足创业企业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则实际上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也是一种较好的理想状态。
(三)内生性
内生变量是指由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系统外部因素所左右,而外生变量是指系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变量。现有创业环境的研究基本上都建立在外部环境观基础之上,因而将环境作为企业的外生变量,作为创业环境研究的重点。然而,依据系统环境观,创业环境就是一种内生变量。首先,创业企业内部环境如创业团队、创业者等是新创企业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其次,即使是外部创业环境因素,创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内部创业因素,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整合资源以满足新创企业的需求,从而影响外部创业环境。因此,本文将创业环境作为新创企业管理或决策的要素而不是既定前提,构建创业环境研究框架。
创业环境影响因素模型
依据系统理论的整体性,本文将创业环境分为内部创业环境与外部创业环境,内部创业环境是可以控制的,而外部创业环境是不可控的;同时,外部创业环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依据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将外部创业环境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环境子系统(或称社会环境子系统)、市场环境子系统、自然环境子系统。依据系统理论,本文认为创业环境是由内部创业环境、宏观环境、市场环境与自然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
(一)内部创业环境子系统
内部环境子系统是创业者可以控制的环境系统,主要包括创业者素质、创业团队文化与创业组织。创业者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精神层与物质层。精神层是指创业精神对创业成功的期望程度;物质层是指创业技能与技巧,创业者要具有创建和管理新事业的技术与商业知识和能力。创业团队文化是指创业团队的合作意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团队进取心等理念,良好的创业团队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部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成功。创业组织科学的分工与合作,能提升创业组织的效率,充分发挥创业团队的潜力,充分利用内部的资源。
(二)宏观环境子系统
宏观环境子系统又称社会环境子系统,包括政策法规环境、金融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会促生更多的创业机会、减少创业成本并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创业者的动力和信息;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创业成功和新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科技环境能够为创业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创业所需要的技术,有利于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社会文化环境传递着社会对创业的支持态度、容忍程度及相关的支持,良好的社会环境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影响人的观念,减少创业成本。
(三)市场环境子系统
市场环境子系统又称为微观环境子系统,本文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模型,认为市场环境是由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竞争对手五个方面组成。市场环境关系到创意能否成为一个创业机会以及创业机会的优劣。没有顾客需求的创意不能够成为创业机会,同时供应商、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以及竞争对手都影响到竞争环境,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评估,以决定是否建立新企业,将创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
(四)自然环境子系统
自然环境子系统是新创企业赖以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环境,是新创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环境子系统包括自然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企业是一个资源的转化体,通过企业系统的转化,将一定的投入转变为产出,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存在。然而任何投入都离不开资源,资源的可得性以及持久性决定创业机会是否可以持续的转变为产品或服务。另外,新创企业还必须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任何企业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会促进新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锡斌.企业环境分析与调试——理论与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对此,不少企业家与方圆诉苦,说其实他们也知道必须开拓国内市场,但尝试发现,严重水土不服,栽了不少跟头。在方圆看来,栽跟头也好,水土不服也罢,都与操作市场的方法有关,只要战略明确,方法对路,出口企业产品转内销很有钱途。
国内市场:成败皆在高品质
国内整体市场环境、政策导向、消费需求及出口企业实际现状共同决定:只要战略方法正确,出口产品转内销很有钱途。具体表现在正反两方面。
从正的方面说,国内市场环境今天瘦肉精,明天血脖子,后天塑化剂,食品安全成为国内市场的第一大隐患。从小作坊的地沟油,到大品牌的食品添加,安全问题无处无时不在,正严重威胁着市场的正常良性秩序。为此,政府层面一方面下大力度整治食品市场,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的放心工程,希望能用高品质的产品赢得消费消费信任。而从消费者说,政府的提倡,一些大品牌的责任缺失,消费者消费意识已经普遍觉醒。三鹿事件后,国外产品一路走高等现象都说明,相对来说,消费者更加相信外国的标准。而从出口企业现状看,因为要满足或欧盟、或日本等国际市场的标准,在国内,当仁不让的是国际标准的代表,所以能满足消费需求。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高品质,所以能满足环境需要;企业因为是创汇单位,往往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所以能得到政府支持,因此,出口企业产品在国内很有钱途。
但从反面看,虽然理论上出口企业很有钱途,但条件是企业能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从环境来说,出口企业虽然产品高质,但一旦回归国内,当把产品放到渠道中,如何能让消费者辨别并相信产品真的高品质。从政府来说,国内环境与国外环境毕竟迥然不同,产品尽管出口,但回到国内市场,面对国内的消费能力,凭什么企业的产品依然值得政府放心,因为从本质说,企业存在的目的是盈利,而国内的消费水平有限,出口企业不偷工减料的底气又何在?另外从消费者来说,虽然相信国外的标准,并愿意为之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可对于在国内一点知名度没有的产品,仅仅因为是无凭证说自己是出口产品就让市场相信是国际标准,并为之付出更多的货币,恐怕很难让消费者心悦诚服。而相对来说,对于出口企业,因为国际市场是人少钱多,所以并不熟悉国内市场的规则,缺乏应对的方法,正确解决上述的市场问题,所以,许多出口企业转内销遭遇碰壁也就不难理解。
也正因此,出口企业在内销有钱途,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方法。
高品质配上高策划才有高价值
从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实际来,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正确方法是规避尝试化、简单化,奉行战略化、品牌化。
首先说规避,大多出口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往往有尝试的心理,资金上缩手缩脚,人员上外行干内行事,产品上不进行科学规划,依据既有经验研发,市场区域则随行布市,漫天撒豆。从表面上,这些都是慎重的表现,但实际上,因为出口企业的慎重,对于市场的过分谨小慎微,导致企业市场缺乏真正启动的基本条件,尽管经过无限度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最后使出口企业感觉市场失败,形成了对市场的错误认识,以为自己产品没市场。
从简单化来说,也有相当的企业把国内市场想的过分简单,以为市场就是渠道,就是促销,就是终端,以为只要产品好,就不愁没有消费者,所以回归后把产品渠道尽量拓宽脱深,促销跟上,与经销商关系处理好,以为只要把这些做好市场的成功就指日而待,但结果是随着时日推移,发现该做的都做了,销量却少得可怜,于是抱怨国内消费水平低,说不适合自己产品。
其实从市场营销角度讲,一元钱的水卖得好,但十几元乃至更贵的依云照样有销量,产品的销量来自品质,更来自方法,具体到出口企业来说,品牌化与战略化是必经之路。
从战略化说,对于内销市场认识、规划都要理性,要从自身,从消费者多个角度寻求自身的未来之路,形成自身优势与消费趋势的对接。从根据地市场到解放大区到全中国,有清晰可行的路线,有适合自己的核心,才能遇到困难不气馁,有了成绩不骄傲,逐步完成自身的拓展之路。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发展
0.引言
建筑作为我国一大能耗行业,伴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我国当前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中,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都是一些合成材料,成本较高,同时对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创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不高
建筑装饰装修作为当前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装修的目的就是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耐用性[1]。然而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我国装饰装修材料虽然品种全,种类多,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装饰装修材料质量都不过关,许多生产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往往会生产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当这些质量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被应用到建筑中,就会产生巨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
1.2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一直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一味的保守发展,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市场信息更新不及时,市场中出售的装饰装修材料大都相同,款式比较老旧,缺乏创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契合性也不够合理,满意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3环保节能效果差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大部分材料都是工业合成材料,这些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较多,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我国建筑装饰装饰行业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设计中,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至于许多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节能环保效果不好。
1.4缺乏竞争意识
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建筑行业,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容易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普遍认为你不来购买我的产品,自然会有别的商家来购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优胜劣汰,如果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缺乏竞争意识,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必然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其他行业给淘汰。
2.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策略
2.1与国际接轨,提高质量,
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使得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为此,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与世界接轨,努力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以及科学技术,将其应用于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研发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国际需求的新型装饰装修材料,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2加大技术创新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创新,研发出多样化的装饰装修材料[3]。首先,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立足创新,不断学习,在以往的建筑设计经验中总结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学习国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应用到我国建筑装饰设计工作中来,进而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的节能环保效率。
2.3走节能环保的经济道路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节能、环保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对我国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继续[4]。为此,在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研发出经济、环保、节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将成为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研发出节能、环保性能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树立竞争意识,走品牌道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道路。首先,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注重质量,以质量为依靠,打响知名度。其次,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来扩大市场,进而推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稳定发展。
3.结语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走经济、环保、节能的生产道路,努力研发出符合时展需求以及人们需要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O娟,卢漫.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浅析我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短命”现象[J]. 建筑与文化,2012,01:104-105.
[2]林伟军. 浅谈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5:135-136.
全球化机遇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相互之间竞争的激烈使得市场经济中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企业要向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唯一条件就是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通过管理会计为企业带来的发展生机,提升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分析最高的比例占到大约69%,因此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范围的对策,是当前企业进一步占据有利市场的基础。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1)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的设置与实践情况不一致。在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还处于比较晚的阶段的背景下,管理会计体系是根据当前特定的经济环境逐步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地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就目前而言,设置管理会计部门的企业仅占据10%,尽管具有成本管理意愿的企业占据了93%,但是仅仅49%的企业能够自觉的应用管理开机的方法体系进行成本管理。许多的研究人员将一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会计领域。例如,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等,虽然拓宽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也间接的格更改了管理会计中许多不合理的理论假设,但是这些相关学科的引入知识对管理会计理论假设的一个修正和补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与实际情况向脱离,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很难在企业中得到推广。
(2)企业管理体系与管理会计要求的差距。一定程度而言,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而不仅仅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核算,所以,管理会计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理念的检验,经过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机构不完善,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例如,日本等国家在管理会计方面的成就,我国的企业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以及相关的管理会计人员,另外组织机构的配置也不健全,人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使得企业不能顺利地开展财务分析、成本控制以及决策分析等工作。例如,在我国大约1350万的会计人员中注册会计师人员仅仅占据大约1.4%。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经营目标使,只是关注企业内部的环境变化以及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内部的影响,这也是管理会计提供给企业的数据并不真实,不能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指引作用,归根究底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与现有的管理会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协调不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企业所提供的信息都是会计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财务会计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经营事项的反映,但是它不能有效的为企业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之相反,管理会计恰好是为了解决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而设立的,但是在实际的企业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的内容受到财务会计系统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沟通不足,使得管理会计不能有效的被企业所运用。例如,曾经在美国多大60%的企业实行作业成本法,但最终只有20%坚持了下来,而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协调也没有得到缓解。因此,对于这两个不同的会计学分支领域,企业应该做好他们的协调沟通关系,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的对策
(1)提升理论认识。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首先必须提升对管理会计理论为认识,企业应该注重实践,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工具,是认识的来源。理论指导实践,要想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认识,认真研究管理跨级的理论以及方法,拓宽管理会计的领域分为,针对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要针对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效的创立管理会计规范,进一步的统一企业的跨级准则。
(2)加强管理会计组织建设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其次在于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例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19年,其分会遍布全球各个地方,达到265个,拥有会员65000名之多,对于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都居于领先地位,在美国,CMA证书是100强企业财务经理的必备,我国也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经验,建立具有权威的管理会计协会,将培养注册管理会计师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管理会计组织的建立是集会计、财务、信息管理等各方面专业水准为一体,为企业提供具有全球经济环境的强大背景,对于推动企业的整体绩效以及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