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专业特色 智能化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研究、设计、开发、决策等,而是操作设备、制定工艺、筹划工装卡具、调整试车、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在学校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又不具备。
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长,社会对人才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受到很大的制约,使毕业生在理论研究的领域里“缺乏理论”,在技术应用领域内“缺乏应用”。有的专业由于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原因,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以至于课程结束后,了解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三、改革的思路
1 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2 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改革优化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数控工艺员或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 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 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3 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4 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5 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技术;高校;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显示其雏形,其主要通过投影、幻灯片、录音等方式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计算机、网络逐步用于教学。在此情形之下,诸多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纷纷引进多媒体教育技术,并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充分发挥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促进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分析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迫使相关科技人员加强对其的研究与探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据目前我国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在辅助教学方面存在诸多优势,但仍存在些许不足。
1.优势
首先,达到资源的高度密集,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终端为基础,对各区域的信息、资料进行截取和汇总。高校老师在此前提下,合理、有效选择资料、信息并制作、编排,用以课堂展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必须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不断完善教育教学。
其次,灵活性较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育技术打破了学习形式以及时空距离的束缚,灵活运用至教育教学,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高效。
最后,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意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2.不足
首先,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应用时间较短的教学技术,诸多老师对其了解并不透彻,导致使用过程出现失误,未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目的。
其次,信息容量过大,学生完全把握困难。由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便利,导致诸多老师将大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导致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完全理解、把握知识点较困难。
最后,过于依赖多媒体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有助于教学的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学,导致诸多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老师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课堂上仅仅围绕多媒体进行教学,忽略实际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下面,笔者将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究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构建网络化系统。初期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是借助教学服务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目的。随着时展,该技术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高校将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基础,不断完善教学教育。针对以上情况,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考虑现代通信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健全的多媒体教育信息系统,将所有地区的教育资料进行汇总和编制,促进各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融合和综合利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对于高校而言,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提供,避免因计算机负荷超标而阻碍资源共享,达到教学效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设备实现智能化。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对教学设备和存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智能化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教育教学走向更高的台阶。智能化教学设备为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和问题,使得原本简单的信息检索和收集功能得到优化,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教学功能实现全面化。语音系统和学生自控处理系统等均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初期仅是简单的单机处理,显得功能单一。为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建立教学功能全面化势在必行,达到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功能的全面化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这不仅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一大进步。同时也为高校多媒体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四、小结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发展带来新鲜血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改善,多媒体教育将以网络化系统、教学设备智能化、教学功能全面化的趋势向前发展,为我国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翼.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6-37+47.
[2]高川.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01-202.
[3]王智.浅析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电子制作,2014,11:125-126.
[4]项亚光,徐金山.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5:442-445.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教学发展趋势
一、网络技术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出现了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受到广大高校。网络技术改变了现代教学模式,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教育管理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我国以单向交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它使教学从封闭的知识体系的开放的知识系统,从讲座转变为以自学,不仅反映了方法的变化,但在两年的教学结构模式转换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对网络技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要注意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网络技术教学学习内容的影响,并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网络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所产生了很大的理解,实际上网络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教育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现在来评价还有点为时过早。希望老师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可能会给带来的潜在的好处。网络技术不仅在教学中,在评价中,在学生的交流中,在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发挥作用。网络技术有特殊的敏感性,他们很快就能掌握所以建议尽量采取疏导的方式,让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在我们不断强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出现了网络教学,并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出现了网络教学,学校蓬勃发展。教学信息传播改变,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任何适当的时间来审查以往的学习内容。在当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网络技术教学往往可以降低投资和成本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可以打破内部分割,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技术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网上大学的出现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美国,和各种私人和企业越来越多的虚拟大学。
二、在未来教学中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知识的普及化,要是谈到未来网络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等教育将走向世俗化,现代网络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理论,属于交叉学科,它是在综合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无线电学、电视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注意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学习。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反映在整合各种思想和理论。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人们不仅注重个人学习心理学,但也对如何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如何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问题的系统研究。
网络技术教与学发展主要从网络时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换,对网络时代下教与学的再认识。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处理好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并简要的介绍了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展望的新趋势,网络时代使终身教育成为普遍趋势,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网络教与学的再认识,随着网络信息时代产业的飞速发展,从教育的目的来看,网络技术要求教育从单纯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灌输型教育走向以掌握获取知识能力为目的的创新型教育。从教育的过程来看,网络时代要求教育从学校里的短期教育走向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从教育的方式来看,网络时代要求教育从单向开走向对话式。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目标的方向,迎接挑战的第二十一个世纪,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科学意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性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涵义;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教育适应性很强、服务范围广的开放教育体系,不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着深刻地影响,甚至引起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等进行交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
2.文本教育技术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用来传递和交流。人类的文化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载并保存,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书籍成为教育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文本教材得到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能力,扩大了教育时空的自由度,而且也丰富了教育形式,为学校教育、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公元1027年,北宋的御用大夫王唯一设计制造了刻有经脉俞穴的铜制人体模型,并编写了《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用于当时的医官教育。这是我国早期的直观教育技术,也是最早的教学模型。直观教育避免了文字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直观形象地反映复杂的客观事物,可使学生较容易地获得感性经验的认识。公元14—16世纪,随着班级集体教学的产生和制度化,直观教学在欧美国家开始了实践和理论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直观教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在直观教学理论的推动下,直观教育技术和教具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模型、标本、教具、挂图和实物等。
3.视听教育技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幻灯、电影、投影、无线广播等很快用于教育教学。这些现代化传播媒体的运用,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映像,这种映像与学生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相联系,便产生了所谓的替代学习的“视听教育”的想法。实验结果表明,视听教育可使学生增加知识量35%,可提高学习成绩20.5%。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伊嘉戴尔撰写了《视听教学法》专著,提出了早期的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从理论方面系统分析了视听教育的价值,强调了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4.网络教育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教育技术空前的发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90年代初美国开始组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目前互联网用户遍及世界各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适应性强、服务范围广的开放教育体系,不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着深刻地影响,而且引起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变革。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2)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等多种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强调对新型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4)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
多媒体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 (1)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多重感观刺激;信息量大、质量高、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易于操作。(2)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是以CD_ROM光盘作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电子刊物等,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具有辅助教学功能。
2.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据最近的报道,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5亿,而且还在逐渐递增。Internet的远程、宽带、广域通迅、共享等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肯定会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这种优质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全民教育。
3.人工智能化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由于具有“教学决策”模块、“学生模型”模块和“自然语言接口”模块,因而具有能与人类优秀教师相媲美的功能:(1)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2)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3)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
4.应用模式多样化
关键词: 教学媒体 教育技术 发展 趋势
一、引言
中国有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是凭借一定的传播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自觉行为。当今,教学媒体日新月异,其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展望未来教育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对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势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媒体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两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和思想,而且促进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为教育技术的兴起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
我国的教育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引进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以“电化教育”命名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使得电化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技术逐渐融合。因此,我国的教育技术与美国的教育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1.原始教学媒体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学媒体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器官,生产、生活用具,各种事物,以及口头语言,新的教学媒体――文字也处于萌芽状态,但仍谈不上真正的应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教学媒体,形象直观是它们的最大特点,其局限性是这些媒体依据于具体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离不开人类的亲身传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传递教学信息,因而效率很低。
这一阶段从人类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一直到十七世纪末。在这一时期,文字书本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是教学媒体的一大进步。文字书本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克服了口头语言不能脱离传授者的局限,并且书本具有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优点,因而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文字较抽象,与客观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常年不变的单一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学枯燥、僵化、乏味并脱离生产、生活实际。
2.现代教学媒体阶段
这一时期从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出版至今,也是现代教学和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其具体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从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这一时期主要成就有: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自觉设计、制作和使用了专门的直观教学媒体,如夸美纽斯出版的插图教科书《世界图解》,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设计制作的直观教具算术箱,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为幼儿教育设计的发展幼儿感官、智力的恩物等。
第二时期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电教媒体被逐步引入教学,教育媒体开始出现电子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有关的理论研究逐步加强。十九世纪末,幻灯进入了教育领域,进入二十世纪后,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突出,电子化媒体亦频频问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育媒体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向视听结合媒体发展。先是幻灯、投影、留声机、广播,接着就是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从而掀起了视听教育的热潮。作为这一时期的核心媒体的电影,由于具有视听结合、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等特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设备昂贵、影片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等局限,它在电视、录像这些更为经济方便的媒体出现之后便退出了教学领域。同时,由于视听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媒体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视听教学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如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
第三个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教学设备不断完善,教学媒体由视听结合媒体发展到多媒体综合运用,由单项传递发展到交互作用,并结合计算机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已不再是停留在音像技术课堂中应用的层次,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大趋势。
1.多媒体化
教育媒体的多媒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势头锐不可当,从而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各种媒新兴媒体和一些旧有媒体相互交融,共同存在,并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也是教育技术多媒体化趋势的一个方面。
2.网络化
教育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也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国际互联网(I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和卫星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
Internet不受时空限制、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模式、双向交互、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卫星电视以现有大学为依托,构筑起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适合于远距离教学的网络大学,亦即“三电(电脑、电视、电话)一体化”。虽然这一构想在实现上尚有技术上的困难,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构想也将成为现实。
3.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
目前,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技术特点上来分大体上可分为五种。
(1)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2)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
(3)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4)基于Internet及其它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
(5)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个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领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毋庸置疑,在二十一世纪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技术将担负起重要的使命,我们有必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0,(第一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数学教育
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随着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逐渐发展为今天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更好地贯彻先进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的。
一、 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技术在不同国家经历的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试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试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什么发展,而到了1993年前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越来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并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数学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随时代而变化, 数学教育的作用必然受社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数学教育要与时代接轨、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相连。
数学的价值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价值。它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它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数学的科学价值是其他价值存在的基础。二是应用价值。它既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也是解决很多高新技术问题的关键技术。三是思维价值。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科学文化。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精神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认识了数学的价值也就认识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我们不仅要从知识的、科学的、应用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还要从能力的、素质的、文化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
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承科学知识的价值。这是数学教育的最基本价值,是实现数学教育其他价值的基础。二是培养数学应用方法和能力的价值。三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数学思维较其他思维更深刻、更高级,因而数学教育是思维训练的最好途径。四是体验数学文化、培养数学精神的价值。数学教育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这也是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之所在。通过数学教育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思想方法,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工程技术实践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高职数学教育是一个特殊阶段的数学教育,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与中小学数学教育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数学教育的价值从宏观上看是一致的,但从具体价值层面和价值取向上看又有自己的特点和倾向。具体表现为: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受课时、学生基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还是在思维层面、文化层面,其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其在数学方法工具应用和数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价值需要得到更多体现,在数学理论知识和某些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价值则需要弱化。高职数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应用工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三、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数学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 更加情境化, 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1.是使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网络教学、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各种教育模式中,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2.是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现代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建造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3.是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由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4.是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要求发生了改变。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还要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具有查询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数学教育的功能在于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础性教育的功能,是一种通识教育、基础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实践教育。第二,高职数学教育的实用。由于数学的结论多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因此高职数学教育淡化数学的理论性证明,更加强调数学的工具性性能。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数学教育中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入去探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尽管我国在课件开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这一发展主要基于政府的重视和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近几年除了许多软件公司投入巨资进行各学科的课件开发以外,国家也首次在九•五计划中拨专款几千万元进行中小学系列课件的攻关和开发。对课件的开发,新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对以下四种类型的研究:基于教学策略(TeachingStrategy)课件;电子作业支持系统(ElectronicPerformanceSupportSystem,EPSS);群件(GroupWare);积件(IntegratedWare)。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为了体现最佳的教学思想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尤其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更应该考虑如何获得比通常方式教学更佳的效果。在国家九•五课件攻关项目中就明确提出课件开发一定要体现出教学策略的运用。这一趋势要求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课件的开发,避免在课件开发中所出现的“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将课件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课件开发的教学策略运用中,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策略的运用:教学模式选择策略、教学内容展开策略、学习信息呈献策略、学习过程控制策略、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提供所需的知识。这类课件无论是对个别化学习和职后培训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与通常的课件相比,电子作业支持系统的特点是将学习置于工作过程之中,这种学习形式既有利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类课件主要由知识库、交互学习/训练支持、专家系统、在线帮助以及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知识库包含了某个领域相关的各种知识信息,交互学习支持和方便学习者与系统的交互活动,专家系统可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判别和决策,从而提供有用的信息或咨询,在线帮助为学习者提供对任务的提示和参考信息。这一发展热点和趋势要求课件开发者更加重视对知识结构组成的理解和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学习的特点。群件是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群件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个别化或课堂的方式,完全可以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件是一种新型的课件类型,它是介于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之间。群体和小组的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已经建设了校园网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这些学校也已具备了开展群体合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条件,但群件方面的开发和实际应用还是一个空白。在技术方法上,群件的结构和形式与通常的个别化学习或课堂教学的课件是完全不同的。其重点是要放在对小组学习过程的控制、管理、学生之间的通讯、以及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等主要方面。作为我国从事课件开发的研究者和教育软件的开发商,应充分重视这一应用领地的市场发展前景,尽快地开发出可供广大中小学使用的群件,填补我国在群件应用方面的空白。
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从某种意义上讲,积件也是课件的一种类型,至少可称为课件的半成品。这类课件也可视为结构化了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利用某个著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一定的组合,很快就可形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在我国,近几年的课件实际推广使用的效果证明,大多数教师都越来越不喜欢直接采用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而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这就为积件的需求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此外,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也为积件的需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存放在网络上的积件资源,可以被更多的教师甚至学生共享。积件的开发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对其(多媒体素材元素,无论是动画、图像或图片、声音等)制作质量要求应该是很高的,因同一积件(或某个素材元素)可能会被许多人重复使用。对所有的使用者而言,积件就像一个“母带或原版带”。除质量要求外,积件的开发必须使用超文本、超媒体以及数据库等技术,因开发者必须考虑按某种关系建立所有素材元素间的联系、不同素材的分类、便于查找的多种检索方式等。
二、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用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地表现出来。虽然在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但目前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Publishing)和超媒体技术(Hypermedia)。虚拟现实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
它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使学生似乎已处于真实环境之中。例如美国的休斯敦大学利用该技术建立了一个虚拟现实物理实验室,学生们使用这个实验室可以进行大学物理学中所有基本定律的实验,使学生能够进行详细观察以获得物理法则的概念及知识。北卡罗来纳大学利用该技术建立了一个化学虚拟现实系统,使用者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用人工来处理分子。荷兰特温特大学建立了一个虚拟图书馆系统,教师和学生使用该系统尤如置身于真实的图书馆,任意快速方便地查阅各种所需的资料和书籍。虚拟现实系统可分为全介入式交互系统、混合式交互系统和非介入式系统。它们又分为个人虚拟系统(模拟单个用户与现实的交互)和社会关系虚拟现实系统(模拟多个用户的交互环境,用户之间的关系和通讯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现实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集合起来的更高级的交互系统。
它目前发展的热点包括虚拟学校、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教学软件开发及出版,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等。电子出版物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设备,所以大大促进了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出版物的功能,目前许多电子出版物尤其是电子教科书,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使用超文本技术可将电子教科书中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等与其他相关联的材料资源联接起来,当读者需要了解有关这些词或短语更多的知识时,可通过输入设备规定的操作(如点一下该词),即可很方便地获得与该词相关的信息。在电子教科书中采用超媒体技术,主要用于设计出可由学生自己方便地选择和控制所用的各种媒体和各种学习方法,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电子读物可以使学习者更方便、更快捷、更广泛地获取知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字化,基于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将会在教育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超媒体技术则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记忆结构是一种“联想式”的。联想式的记忆结构就要求知识元素的呈现和表达应该是非线性的。这就是说,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读物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应该要求学习者按某个固定的顺序来学习,而是应由学习者按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由于超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使知识内容的连接和管理以非线性方式进行,所以目前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上超媒体技术方法是必须采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尽管超媒体技术已比较成熟,但随着今后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必定会对超媒体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三、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在我国,网络教育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所提出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是当今世界在网络教育应用方面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以下三个方面:远距离教学(DistanceLearning)、网上学校(WebSchool)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CSCL)。从严格意义来讲,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传统的远程教学方式(电视和广播方式)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
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并像部分人认为的,只要开发好一个课件放在网络上传播就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了。目前,网络远距离教学之所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其原因除网络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以上三个特点外,还体现在它的全球性和共享性。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一发展趋势,教育部已计划在今后几年里投入巨资来开展这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远距离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放在:课件的开发平台、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学习的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主要方面。网上学校与网络远距离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通过网上学校可以实施一定的远距离教学。真正的网上学校应该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网络,而不是仅有几门网上课程和部分教学资源就可称网上学校。作为一所网上学校,学生除可以在网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包括学校历史、办学宗旨和特色、师资情况、课程设置等外,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在网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考试、获学分和学位等。一所真正网上学校的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在我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学校可以说还没有,但有很快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在技术上网上学校既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也可在局域网上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强调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合作性学习。这一合作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这一学习形式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是如何进行群件(GroupWare)的开发。它包括群件结构、通讯交流方式和学习的管理等主要方面。目前,在我国已开发的所有课件产品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群件产品。由于我国许多学校已建设了校园网和教室计算机网,研究和开发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的群件不仅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且也能有效地促进和发挥网络在实际教学上的作用。
四、计算机教育方面
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今天或未来,计算机都将起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应用基础,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远距离教学的发展,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更新的手段,也使教育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为主的新时代。对计算机教育问题,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在1981年就首先提出了“计算机是人类第二文化”的观点。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在1997年也提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这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因为它将给人以“反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智力、能力和思维方式等,如同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样。为此我们可以对具有计算机文化的人作如下描述: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同时还熟悉计算机的价值和它对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和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然在教育技术领域,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世界银行1998年报告对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益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具有生动、形象、个别化、自定步调、交互等特点;在模拟和探究(SimulationandExploration)方面可以对现实系统(事物)进行模拟,直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作为教与学的工具(TeachingTools)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备课、计算、作业、交流等);在通讯网络(Communicationnetworks)方面可以广泛地获取最新教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而在教学行政管理(Pedagogicaladministration)上能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学校资源、图书资料、教师和学生信息等)。美国计算机教育的著名学者J.Kulik教授在1996年曾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的益处分析中指出:利用计算机,学生学的知识可以更多和更广;对掌握同一知识内容,可节省30%左右的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
目前,在我国计算机教育和教育应用虽然也有很大发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教学(尤其在中小学)主要局限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内容甚至有重复;计算机设备的配置在许多地方仅作为一种摆设,互相攀比,不讲实效;重硬件(计算机、联网)轻软件(课件开发、教学应用和人员培训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多数是停留在“观摩课”形式;缺乏符合素质教育和优秀教学思想的教学软件。无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个主要方面来看,还是从计算机教育应用所带来的益处来看,计算机在教育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发展也将直接推动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五、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目前,我国所有中小学的网络教育应用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网络教育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并有很快的发展趋势。就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的网络教育应用也只能说是局限于校园网的建设和网上学校(网校)方面的尝试阶段,还没有开展和实施网络远距离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一)校园网方面在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方面,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约已有400所左右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大多数校园网的教育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校内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电子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方式。信息的管理——师生档案、学校资产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网上的浏览——基于虚拟网技术或通过专线出口浏览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虽然校园网建设有很快的发展势头,但它们在建设和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园网建设缺乏规范和标准。通常大多数建网方案是由网络集成商制定,而多数集成商较多考虑的是网络的硬件方面,很少顾及应用功能和软件方面。基本没有或很少直接应用于学科或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是与校园网建设时对教学应用功能和软件考虑不足以及教师培训滞后等原因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往往滞后网络建设。没有按照“培训在先,建库在先,建网在后”的原则来建网。教育信息资源(包括网上课件)缺乏。一方面网上教育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各学校之间缺少交流和低水平重复开发。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
1.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70年代末日。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2)重效应轻效果。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其二,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时,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其三,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获得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机会。
(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教育拄术的研究人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各有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协力合作,交流沟通,优势互补,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更快发展。近几年,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像"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密切结合的成功范例。
2.几个问题
(1)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技术机构,比如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等,但相应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管理体制疏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教育技术机构的功能没有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看法各种各样,比如认为它就是拍摄和播放电视录像、管理配有电教设备教室、搞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等。正是这些不尽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使得教育技术机构的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电教人员常常只是维修工,或者课件制作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而他们的专业背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此外,电教人员与学校其他教学人员之间不能实现良好沟通与协作,也是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2)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迄今为止,资金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需要设备、软件的支持,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教育技术在我国起步之初,主要是国家投资,现在更多的是学校自筹解决,资金主要来源于教育系统内部。在国外,企业投资教育可以用来弥补教育资金不足。美国的—项调查表明,20阗年头5个月,私营机构对教育的投贤达到15亿美元。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企业投资办学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资金来源的新思路。
(3)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而忽视中国国情。80年代初计算机进入美国的中、小学,我国也纷纷在中、小学引进计算机。而美国全国教育政策规划及组织协会(HIEPEPO)对全国中、小学微机使用调查后发现,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中96开发及应用状况,使那些原指望靠这种新技术给教育带来一场革命的人们大失所望,许多教师拒绝使用由软件公司提供的教学程序,理由是这些软件的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也因此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从1996年开始,美国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教育,兴建中、小学校园网。90年代末,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校园网迅速崛起,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和政策的支持,大部分校园网并没有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面美国1999年、2000年的教育技术标准中,对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技能与评判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美国兼顾了硬件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建设。此外,我们在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往往是不加改造地使用,而不管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当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人们在教育技术的定义问题上已经有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国际上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等如何本土化?如何建设和发展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技术?中国的教育技术人才如何培养?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数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子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面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堙,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特色。
2.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沦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1)教师培训。支持学习首先是谁来支持以及如何支持,即教师培训问题。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培训。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奉标准”,其中规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为厂达到该标准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技术培训。此外,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据调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较快地区尚有I/3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调查也显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欢迎教育技术培训,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出此,如何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实施有效的培训,需要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2)教学资源建设。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特别是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值得我们重视。当前教育软件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存在科学性错误、适用性较差、交互性不强、制作欠精细、智能性欠佳等。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以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软件将在教育软件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克服教育软件业目前的困难,开发出适合学习者特点和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成为资源建设中重要的研究任务。此外,为了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大范围地共享和交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问题。2001年,在软育部的组织下,我国成立了现代远程—:育标准化委员会,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
(3)学习支持。教育技术在研究与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给予T密切的关注,这种王持包括在信息技术背景F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为广大教师捉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3.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更全面的审视和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和探索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在为这些做法欣喜之时,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若干问题,以期获得对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全面的理解。
应用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计算机并不是对所有学科和对象都同样有效,特别是涉及到人文类或者培养个人情感方面的有关学科以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等。因此,需要把握的是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针对哪些学科,知识点和学习对象而展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
应用的条件: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应该考虑领导是舌重视,资金投入能否跟上,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等。而且,各个条件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而言,条件的标准和组合也各不相同。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工作者,就需要选择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学校,通过充分的凋研、实地考察和比较,进行科学试验,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应用的有效性:应用的有教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利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通常以教育教学评价的结果作为主要参考。另一层含义是投入产出的比例如何,也就是效益问题。对于前者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后者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目前对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在教育上投入的效益问题还没有实际的研究成果,这会造成人们投入的盲目性,而且还会阻碍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面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4.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首先,需要研究不同的人在面对技术进行学习时的差异。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协作技能、信息素养等的重要性,但如伺消除数字鸿沟,所使有的学习者应用技术进行有效学习,是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环境下人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人与技术环境如何实现交互,什么因素影响学习者的心理(比如动机),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的深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将不再只满足于技术的简单应用,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必将成为前沿研究的焦点。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将更注重学习者内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更注重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
5.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
未来的教学设计将不仅重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而且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支持。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学设计将越来越关注课程整合尤其是一般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在整合过程中,如何设计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习者综合应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创新人才足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者的举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更加灵活和弹性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将更为突出,学习过程的支持研究将变得更为重要。
教师从“讲台上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也意味着,教学设计的方案不再像传统教案那样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设计,教案应该向“学案”转变,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成为“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网络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荣,但是对于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结构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才能适应其迅速发展的形势。网络课程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组织和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的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承载网络课程的工具,应该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随着网络教学琐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6.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就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纷纷提出观点和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来讲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学科的定位与学科建设,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以外,还必须考虑从事工作的人群及其从事的工作,包括理论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包括三类人群:第一类是电化教育/教育拄术理论研究者,他们主要来自各大学的教育技术系或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第三类是计算机学科中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相关人虽(如从事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和相关学科的教师,这类人员以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为纽带。各学科的教师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生力军。国际上的情况也是如此,除了AEcT(美国教育通信和技术协会)被认为是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群体以外,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如CSCL(ComputerSupoo~edCooperallveIeammg,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每两年一次)、1CC[(IntematlonalCon~reneeOllComputerslnEducatlon,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每年一次)、CAA(ComputerAidedAs-$essment,计算机辅助评价,每年一次)等汇集了来自于教育、心理、计算机等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共同致力于教育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 现状 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我国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实现教学优化。但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兴盛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据此,通过抽样调查的访谈法,笔者对当地部分学校进行了访谈。
本文拟就当地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观点。
一、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重大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不但具有处理文本、图形和动画的能力,还具有处理音频、视频等更强大的功能,因而教学活动中若引入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使学习内容用人类习惯的图像和声音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显然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达到双赢。
主要体现在:
1、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例如学习机械运动的课程时,如果能将机械运动的实际情况用动画的形式予以实现,那么同学们接受起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来将更直观和容易。
2、多媒体教育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操作简便,交互性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易于学生自学。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或程序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3、课堂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是“黑板+粉笔”的天下,虽然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形状或图像,但生动性和表现力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借助电影、电视、录像、幻灯和录音等多种电教媒介,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优点,用图形(像)、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主要学习器官,能够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和多样化。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
1、多媒体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
本人通过走访学校发现,城镇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利用率稍高,而农村学校较低。甚至有的农村学校因为缺乏专业教师而难以开课;个别农村学校因为担心设备损坏、电费开支大而不愿多用。
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管理环节十分重要。 转贴于 然而,我市有些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由于不少管理人员难以胜任多媒体管理工作。
目前,我市市区学校都至少配备了一名兼职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在设备管理和使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农村学校管理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对设备的管理只能起到保管员的作用,没有时间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大大限制了设备应有的作用。
2、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高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不同学校间不但在设备的配置、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在使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市级学校教师基本上能将多媒体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达到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的目的,且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人耳目一新。而有些学校,多媒体的作用只是将黑板照搬为大屏幕投影,并没有很大的创新,同时还存在课件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等严重问题。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有效策略
1、加强管理
首先,要充分明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度。
其次,学校领导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统筹管理。学校领导应指派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实施各项管理规章和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切实保证教师上课时设备的运行良好。同时还要明确,设备闲置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使设备老化、贬值。
最后,学校应派一些教师去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吸取其好的管理经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培训能操作、懂设计、会维修的教师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多媒体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广大教师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教师应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此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多数农村学校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如果不培训出相应的教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革新传统教育方式,如何更好地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内的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纵观整个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已使现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其效能,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