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

第1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我国国情的需求:

我国人才市场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许多家庭和学校大多都只注重将学生的理论课成绩提高却忽略了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许多求职者在面临求职或者已经在职的工作者往往有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却无法表述出来,从而无法创造自己该有的社会价值,因此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培养与思想教育工作。

2、日常生活的需求:

人们互相表述信息用的方式大多是用说话来实现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而与他人的交流成功与否决定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圈的大小,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这方面的培养可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决策。

3、从国外的口语教学科学地看待口语训练:

在英美德等西方国家都对自己国家的学生口语水平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各国母语教学的重点工作都逐步加重了口语训练的比例,比如:

在美国的一些心理生理专家曾搜集了大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了人类脑部管理预言天赋的部分是在左脑,左脑同时也管理着逻辑能力,并且一般人们都不会在小时候注重此方面的发展,因此左脑的发展是满于右脑的,在高效提高孩子口语水平需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并制定左脑开发工作,脑部发育一般在小学阶段是最快的。

神经学家也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稳定地说出话时就开始完善自己的独特语法库,而这个完善的过程大多都在十年左右,在孩子十岁前后是口语发展的最佳阶段。低年级的某些口语教育很可能决定孩子一生中对语法的理解。

二、口语技巧的训练

1、日常生活中的练习:

孩子在完善自己的语法库的时候借鉴的经验大多来自于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和老师等,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然后和孩子一起念,教他们应该怎么正确地念出每一句话,然后再由童话故事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如果孩子的某句话说错了也要及时纠正过来,并且在隔一段时间后继续问这一句话的念法,直到真正改过来。孩童时期的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不能经常说方言式口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口语技巧。

2、教师的积极引导

(1)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内容:口语的训练不仅在国语课可以进行,在所有课中都可以加入互动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开心的心情下更容易学习知识,并且还能在对于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深对说话技巧的熟悉度,在无时无刻的练习中真正地理解自己母语的说话技巧。比如:

在数学课上老师教同学们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叫起来朗读题目,然后逐字分析其中的已知条件,而数学题目中有许多条件是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让学生自行揣摩的,因此数学老师也是非常需要教导学生学习口语知识的,例如在:“( )除以6=20……( )这个算式中要使得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余数是( )”这道算术题中为什么问的是被除数而不是除数,应该如何从题目中提取正确的信息,省略不必要的多余条件,还有各种词汇的理解都需要口语训练的加强才可以让学生理解。

(2)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口语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不仅是指说话的技巧,还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多元化的交流过程,尤其汉语博大精深,在说一句话的时候还可能隐含了许多隐性含义,因此在我国的口语训练中应该包含语言、心理以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比如:

《小苗与大叔的对话》一文,其中有许多口语对话都可以仔细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给学生们讲解,比如季羡林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以及“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这两句时候为什么会笑,还有苗苗在采访的过程中问季羡林的问题的顺序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具体是什么?如果更改的话整个采访的过程会不会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从对这些文章的分析来解析人物心理,从而真正让孩子们掌握口语技巧,达到正确的、高效的口语训练效果。

3、孩子本身的性格:

第2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一、激发兴趣,敢于交际

一般来说,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家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一旦他们面对教室,面对教师,就会显得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症状”,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消除胆怯心理。害怕,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第一道心理障碍。教师在深入浅出的基础上要为学生揭开口语交际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不会对它望而生畏。

2.巧妙提供机会。根据学生喜欢听、喜欢说的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这样,发言者畅所欲言,听话者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泼,有利于学生由课外自发地转化为课内自觉地说。

3.及时进行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他们交际的主动性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受到鼓励的学生也在无形中带动了其他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创设氛围,乐于交际

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导致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远不如形象思维能力。针对这个特点,在进行口语教学时,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1.立足生活。教师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或从各种媒体获得的信息中,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讲给大家听。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此内容丰富多彩,感情真挚自然,可使口语交际训练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2.观察实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往往对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对于一些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

3.实境表演。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他们的亲身体验。如:表演接待客人时,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这三个步骤来说,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自然,运用礼貌用语。学生在无拘无束地动态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语言自然会通顺、具体、真实。

三、评价引导,学会交际

对于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表现,教师若是一味的说“好”,是不能彻底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是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无需包办,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可开展师评生、生评师、生自评的多样化评价。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抓住以下三点:

1.评语言。评语言是否准确,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

2.评思路。评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3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一、以礼开口

人的态度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举止粗野、蓬头垢面,即使学问满腹,也会使人敬而远之相反,如果一个人态度亲切、举止文雅,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落落大方,那么即使他不开口说话,人们也乐意与之相处。可见,只有在优秀的说话技巧和高雅的行为举止相得益彰时,才能使彼此达到理想而完善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别人守秩序、有礼貌,而对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这是十分有害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互为服务的群体组织,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回报我们,因此,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我们在交谈中也容易开口了。

二、用眼开口

眼睛不仅仅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其实,眼睛还是人类心灵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借着眼波,我们可以交换彼此的感觉与意识,可以传送感情。

在日常交谈中,人们多半只注重说话的技巧,却常常忽略了面部的表情,尤其是把握不了视线的高度,以至于发生一些有失礼仪的事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既然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的一切言谈,不论是询问、请求,还是劝诫、说服,都可以从眼神及表情上表露出来。这里要注意一点,人的视线应该是随着说话的语气而高低有异。比如,若是有求于他人,或是答谢他人之恩,我们的视线应由下往上注视。因为当自己以一种祈望的眼神向对方求助、感谢时,也就自然抬高了对方的地位,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同情与回敬。

三、委婉开口

如果我们的朋友在公众言谈中不慎有所差错,而我们又不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指责他们时,就可借用委婉开口的方法,使朋友慢慢有所察觉,从而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更能替他人解围。

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独特的兴趣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在相互的交际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在不否定他人见解的前提下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才谈得上达到了交际上的成功。可见,委婉开口是一种很有用的说话方式

当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人相悖时,首先,在态度上就该给予对方发表其意见的机会,并且要表明自己已接受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想法。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点,而我们无法苟同时,我们不妨先肯定和赞许他的观点,然后以谦虚的口气说一下自己的进一步建议,这样就很容易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而对我们来说,不但表现了自己的风度,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何乐而不为呢?

四、间接开口

生活中有许多场合令人无从开口,比如在批评和赞美他人的时候,如果开口不当,则会引起一些麻烦、误会乃至不堪设想的后果。这里介绍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即间接开口法。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批评或劝诫他人,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以此来赞美或安慰他人,也容易获取对方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帮我们打开了开口的突破口。

第4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摘要】 小学语文口语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生活的联系沟通,变单调的对话形式为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关键词】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关注生活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有的孩子还编了一首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

3、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第5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凸显传媒专业特色

思维敏捷、活跃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特点,然而普通话作为实践比例较大的课程并不利于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出符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1、增加课前说新闻实践环节开展课前说新闻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每堂课开始之前请五六个学生上讲台上播报一条新闻,教师针对学生的语音、语气、语法进行评价和打分,这可以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在教师的点评下明白自身普通话的不足之处,极大的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2、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资料的相关素材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各方面的规范,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代表作《普通话与方言》就是很好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其对普通话的要求是极高的,给学生分析主持人的语气和语态,为其提供极佳的例证。CCTV每年的新年新诗会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3、邀请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音员等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实践功能,同时看到传媒从业人员极高的普通话表达水平,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增加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这是针对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之一。

理论教学紧贴普通话测试,强化说话训练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不需要以十分飘渺的形式存在,它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所用的形式出现。”普通话教学对于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来说不是一门单纯的课程,更应该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化说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气、语态等方面的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专业都要求学生在报考大学前进行普通话考试,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处于中上层,流畅朗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这和缺乏一定量的说话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思路,无话可说,再次是说话形式在但是感情缺乏。说话难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学生在说话过程中思维和情感都会引起一定的活跃度,这种活跃度要保持高昂的话就必须充分把握住技巧,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和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指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给说话者一些词语或关键字就能激发其语言表达的思路。一般人们喜欢讨论购物和消费的话题,但是毫无目的的谈论只会让整个对话繁琐,有些时候还会无话可说。但是一旦将话题分类清楚,谈论话题就显得清晰多了,将消费分为网上购物、商店购物、电视购物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话题或新闻热点,让其用正确的语态来发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让普通话水平在日常表达中提高。教师在新闻传媒教学中要紧贴普通话教学的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学生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不断扩展自身口语表达的思路,这对于一个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更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普通话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传媒人才。

本文作者:张鲁萍工作单位: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第6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农村;低段;说话;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一、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1.“说话”是“写作”的基础

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好,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说是写的基础,说话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说话训练对写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f话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现阶段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限制了学生的作文思维,学生作文时无从下笔,往往处于被动,从而产生消极、畏惧的情绪。给予学生宽松的说话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才能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说话为写作积累素材。当今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主要依靠“说”,“说”在生活中使用范围很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将生活中的话题作为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

再次,通过说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形式有口头上的“说话”和书面上的“写作”,生活中多说话,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流畅,选材更新颖。

2.“说话”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利剑

荀子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这些都说明,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基本说话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要求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能力、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以及良好习惯等。教师要多去训练和指导学生与人交流的仪态、说话艺术和技巧,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3.“说话”能力是自信心的展示

对小学生而言,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儿童树立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有利于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说话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培养自信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能力的促进、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说话教学困境及成因

现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注重分数,教师注重书本,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造成学生说话能力不强。造成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说话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受农村家庭的影响,小孩子每天只能关在家里,不能与同龄小朋友交流、玩耍。家长经常用老师来吓唬孩子,造成小孩天生胆小,见到老师就害怕。家长的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农村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里,一些先天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宠爱,在学习活动中锻炼的机会较多;而那些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锻炼就少,最后造成爱说话的学生最终思维越来越灵活,不爱说话的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

3.个人问题的影响

有些学生天生好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抓不住重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学生表现为不愿与人说话,或是因为紧张,在回答问题时,怕答不好被人笑话。还有一些学生,他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心里有话也不会主动和别人说,产生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三、提高农村低段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培养说话能力极为重要。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小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1.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说、敢说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出各种情境,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说话欲望。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以“教”本为“学”本,改“讲”师为“导”师,变“讲”堂为“学”堂,把握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说,在学生说错或说得不好时,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其说完,表扬学生说话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胆量。

2.运用多种方法,加强练习

说话训练的方法十分广泛,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训练,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朗读、诵读中训练学生说话。

朗读与诵读是提高口头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课后推荐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积累精美语段进行背诵,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坚持朗读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勇气,培养学生语感、情感感知能力和说话能力。利用自习课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勇气站上讲台,面对观众进行展示和表演,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

课堂中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在进行对话方式训练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思考后的想法表达给大家。

3.多角度、多形式训练说话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性,语言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唤起学生说话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言语技巧。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看、听、思三方面进行辅练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多看对自己有帮助的课外读物,熟背一些名篇名段,丰富词汇,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加语言素材。利用广播、电视听说节目,通过倾听别人的语言来弥补自己语言的缺陷,让学生模声拟态,学讲普通话。

4.听、看、说相结合,以听、看引导说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收听有趣的录音故事,要求学生听后说出重点,互相设疑、解惑,复述故事。在校外,让学生留心倾听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他们口语交际中的语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也可以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收获讲述出来,使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兴趣中积累,增长了知识,训练了语言。

5.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开始,父母就教孩子说话,孩子吐字、语速、说话的习惯都取决于父母的指导与矫正。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说来给父母听听,家长应当善于倾听孩子的语言,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要送给孩子最好的夸赞。

在说话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潘阳.巧用多媒体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2016,(09).

[2]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J].广东文教社,2004,(02).

第7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既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具有随机性和不定时性质。教师要将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获取丰富的语言,在推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1.幼儿的语言特点

幼儿是指度过了婴儿期,便进入了幼儿期,幼儿期一般是指年龄段在2-4岁之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他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已经变得特爱说话了。或者是跟小朋友一起玩乐时讲个不停,或者与父母在一起时问个不同,甚至独自一人玩时也会自言自语。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异常的新鲜,无论是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还是地上的花草、树木、虫鸟;无论是家里的玩具还是游乐园里的木马,在幼儿的眼里都是充满生命力的,都可以成为他们对话的对象。尤其是3-4岁的孩子,语言更加丰富。比如,中午他们看见小区门口的小狗会兴致勃勃地对他们说,“小狗小狗,你吃饭了吗?我中午吃了汉堡包。”对着毛绒玩具说,“别哭别哭,我明天带你去公园荡秋千。”天真、童趣的对话,正彰显了幼儿的语言特点。

2.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幼儿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

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有良好丰富的语言环境。首先,要给幼儿营造出宽松的交谈氛围,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尽情畅谈,尽情对话。教师不要怕孩子说错话,更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过程,要允许孩子在刚学习语言时的表达不正确、不完整。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会在日常的生活与交往中,吐词会越来越清晰,说话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准确完整。其次,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幼儿营造更多的语言应用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谈话活动或者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倾听,如何与他人交谈。例如,宝宝故事大会,水果派发活动等有趣的儿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充分的参与进来,让他们尽情表达。最后,要给幼儿提供更多可以发挥孩子自主想象力与自由空间的语言环境。当孩子有表达意愿时,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忠实听众,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多说”。并给幼儿释放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去提问,去思考十万个为什么。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环境与中小学的学校、教室环境都是不同的。幼儿园里面通常都布置得十分梦幻,如童话世界一般,有游乐设施,有各式漂亮的图画,有多种多样的玩具。由此可见,环境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语言环境应该是一种让幼儿想说、原说、敢说、爱说的氛围,是可以形成和幼儿对话关系的环境。

一方面,幼儿园里面可以布置丰富多彩的墙壁,贴上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物、卡通图画,或者打造出一个“公园墙”、“动画墙”等主题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幼儿园一定要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最感兴趣,然后投其所好进行布置,以此间接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眼球,建立起墙壁与幼儿对话的关系。建议最好是采取与幼儿的视线平行的方式进行墙壁布置,这样孩子看起来不再吃力,可以拉近这种对话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语言活动区和活动角,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可以准备许多好看的图画材料、答题卡,电子类材料等,与孩子建立交流对话的关系。此外,应在活动区里设立一些小表演台,小操作台以及小栅栏等将不同的区域开放式地分割起来,让幼儿在学习与交流中互不干扰。

(3)将幼儿语言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文已经提到,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与幼儿课堂,而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幼儿语言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娱乐游玩,都可以有意无意地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语言听说能力。比如教幼儿唱儿歌,甚至哼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在那一段段动听旋律,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背后,也是一个个词汇一句句话语,幼儿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也学到了语言。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的语言素材。例如,天气变化时,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现场教学,如对幼儿说:“看!天上有乌云出现,刮大风了,快要下雨了。”从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3.幼儿语言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家庭语言环境

现在幼儿语言中不乏有说脏话、不文明语言出现,很多时候都是缘于父母对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的不重视。有的父母脾气比较暴躁,有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用词,结果幼儿很快就把这些粗话、脏话学会了。

(2)重视父母与幼儿的交流

如今许多父母成天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幼儿的交流。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里,孩子还一个劲儿地追着父母问个不停,这时候尤其是父亲往往会显得不耐烦。我们通常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问爸爸一个问题,爸爸不耐烦地说,我不知道你去问你妈妈。这样的对话会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甚至导致幼儿不愿再与人交流,需要特别注意。

(3)父母应掌握基本的语言教育技巧

幼儿的父母大多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往往会片面地认为让幼儿开口说话就是语言教育。因此,会采用鹦鹉学舌的方式,自己说一句,让幼儿跟着说一句,这样并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父母掌握基本的语言教育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4.结束语

总之,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简单,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与父母共同配合完成。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跟着成人一句句地学,而是要让幼儿主动说话。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创设更多“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准确地理解交际意图,恰当地应对,有效地协调交际场合中的人际关系,发展合作精神……能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掌握职业活动中常用的营销等口语交际的技巧。准确地介绍事物、阐述事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得体地即席发言,具备基本的谈判能力,说话符合职业语境和行业交际的表达需要,能针对不同交际对象,进行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表达。能借助体态语言恰当地表情达意,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因此,在职教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之必需。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我们平常所谓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读、写、听、说四种。这四种能力中,读、听为信息的吸收,写、说为信息的输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取人家的东西,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家完全明晓。”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思想交流的凭借,实际运用中,口头语言的运用量比书面语言的运用量大得多,据统计,由一般语言生活得到的结果,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凭借语言交流思想,口语交际的运用量比书面语言的运用量大得多。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将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口语交际训练”部分正式纳入教学计划的语文教师不足一半。教师忽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令人担忧。我们曾对某市一批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小麻雀》中小麻雀的结局。大多数学生仅仅能讲几句,而且这些话语大部分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这明显是由于缺乏口语交际专项训练所致。如此情况,何止一二!升入高中以后90%以上的学生从未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更没有登台做过正式发言。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从实际的语言生活来看

口语交际的使用频率最高,口语交际的反馈远远快于读写,听说比读写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语音的传播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语音比起文字来,更有利于辨析、模仿,故而多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对于规范语言,提倡普通话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从语感的培养来看

听话和说话的语感要求很高,所以听说教学必须把培养语感作为重要目标。说话要清晰、正确,用语准确无误,别讲错话,同时又畅达有味;听话也是如此,不光是听到,还要听懂,更要听出弦外之音,语中深意,这也要求有很好的语感能力。

3.从普及教育的需要来看

当今的教育,早已不是一对一式或一对几式的私塾式教育,一个教师在台上讲课,几十个学生在座上听讲,这就要求学生耳更聪,嘴更勤。善听者接受的信息量肯定多,善问者所解之惑肯定多;且不说唐雎如何不辱使命,邹忌如何讽齐王纳谏,樊哙在鸿门宴如何振振有词,单就日常交际而言,听说能力的培养也举足轻重。要参加社交活动,必须能听会说,一遇生人期期艾艾而词不达意,或对别人的话闻而不解,不是一件非常窘迫的事吗?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如听话时理解错误,说话时不顾场合,强词夺理,又怎能融洽人际关系?叶圣陶先生说:“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吃亏,往往又间接造成社会的损失。”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三、在实际教学中的措施

虽然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绝大部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无师自通;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即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能明显加快学生学习口语交际能力的速度。依据教材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口语训练,是一种专项训练。前面说过,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安排了多次口语训练的内容,有利于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只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训练,必能达到“训练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的效果,具体来说:

1.阅读教学中的随机训练应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听力的训练

比起其他课,语文课更应该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表述,更应该注重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注重语言文采、语言的形象生动和表述的条理清晰。语文课的教学表述语言对于提高听知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品评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对于口语的规范化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听中品评授课者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口头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也是一种有意识的专项训练。学生在进行口头作文时,思维活动在高速进行,许多思维中的飞跃,往往在“说作文”的过程中实现。较多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学生便思维敏捷,智力提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生理逐渐成熟,既出现较大的内向性,又具有极强的表现欲,这正是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的有利条件。一个学生“说”作文,其他学生“听”作文,也就在训练自己的听知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品评力。

3.巧用课件、实物,演示情境

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热情,对学生口语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实物展现,能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操作实物,演示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快进入观察,最想急于表达,交际训练自然进行。

4.多种视听工具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影视、录像、广播、音响等视听工具进入千家万户,有些学生沉迷于此,与其堵,不如疏。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作些指导,使之成为口语训练的途径。具体方式有:模仿对话、独白、旁白,复说内容,口头评述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口头论辩……

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训,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以上阐述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角度六种途径,实际上,这六种途径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语文教学之中,而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甚至互相结合。相信在此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就可以逐步会交流、敢交流、乐于交流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真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定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10.

[2]王家伦.工具・人文・艺术:语文教学散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王艳华.快乐驿站之口语交际[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

[4]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口头训练 效率 提高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话、说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要求高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转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人才,良好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一、从实际出发,提高效率

1、常态性。不增减课时,可利用学校安排的“兴趣课”每周一节进行有意识训练。不另挑选口头语言特别好的学生,而是让全班同学同时参加训练,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集体氛围。

2、优化性。适当配备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语言能力的硬件,如购置讲故事、相声等语言艺术的音像资料。平时,家庭作业的形式也要作灵活安排,如布置“说话”作业,把作业录在录音带里。

3、民主性。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挖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的口头语训练氛围,增强训练的主动性。

4、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头语言训练规律,从说好一段话到讲述见闻、叙述事情;从说准到说顺、说完整。

5、科学性。口头语言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关键在于要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做到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6、示范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要努力加强语言修养,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夫,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形象生动。

二、形式多样,训练到位

重复的语言训练显得较枯燥,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教者设计多种训练形式。

1、正音。发音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口语发展。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全班性的错误读法以及个别同学发音方法不正确进行纠正,杜绝一错再错。

2、创设全天候普通话的班级语言环境。要求无论上课、下课、师生沟通、同学交谈都自觉使用普通话。大家都讲普通话,就不会感到别扭,天天都讲就会越讲越流畅。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规范语言,实在是事半功倍。

3、纠正方言。本地口语习惯影响学生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在日常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举出方言与规范语言表达易混淆的例子,加强指导并提议多练。

4、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朗读、背诵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训练途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于感彩,易于表情达意。

5、口头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选择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连贯地说话的技能。

6、看图说故事。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选择能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说出完整的故事。

7、讨论。讨论不局限于课外。在课堂上讨论,抓住问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才智,提高口语训练的自觉性。

8、辩论。发掘同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发展思维能力。

9、每天背诵一句名家警言,每天说一件新闻,坚持不懈,积少成多。

10、锻炼当众说话的胆量。创设让学生当众说话的机会,如站起来说话,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眼看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多给予鼓励和帮助。

11、说话有礼貌。具体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对长辈说话的语气、态度以及用词要得体,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说话注意音量控制,表现出人人都说文明话的新风尚。

三、口头语言训练要以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