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移动支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缺点

第1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模式电子商务

一、引言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客户的手机,通过短信、语音、射频识别等方式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与传统的现金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在开展该业务较早的日本、韩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移动支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我国,移动支付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有调查显示,国内手机用户每月增长数量超过500万户,2007年用户总数将突破5亿。这显然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将为产业链上的各方,包括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的将会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从客户应用的角度,将移动支付归纳为两种模式,介绍了各自的适用场合、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并对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

二、移动支付的两种模式

客户若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前提是须将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捆绑,此后在交易过程中所支付的金额会直接从银行卡上扣减。

在此前提下,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主要迎合了客户不希望亲临现场就可进行交易的需求。客户可使用短信、语音、WAP、K-Java、USSD等操作方式,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物业管理、交通罚款等公共事业缴费,或者用于彩票购买、手机订票、手机投保等交易。这种支付模式不受时间、地点约束,无需排队,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国外如爱立信公司的Mobilee-Pay解决方案,在国内如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机钱包”业务,都支持这种支付模式。

在当前2G/2.5G的通信环境下,手机还只能浏览一些简单的网页,要进行网上购物还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考虑将非面对面的移动支付与基于PC的网上支付结合起来,构建成统一的电子支付系统。例如与支付宝结合,现在支付宝是用客户的E-mail登录,如果服务提供商之间加强协作,使客户用手机号码也能登录,这样就可以将移动支付与网上支付合并为一个ID,既方便于管理银行账户,又扩展了非面对面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与支付宝一样,手机号码已采用实名登记,因此较好得保证了客户的信用度。

移动支付的另一种模式是面对面的支付模式。如今,人们虽然能够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购物,但网上购物永远也满足不了人们在商场里亲身购物时所体验到的人文享受。亲身购物的过程就是一种休闲方式,那么在此过程中如何使交易最为简便呢?面对面的移动支付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有点类似于人们在商场内的刷卡消费。

曾经出现过用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支付,但是短信在发送、回复的过程中信道易受干扰,期间的延时难以预计,而且零售交易金额少但次数多,频繁地发送短信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今后的趋势是在客户的手机与商家的终端之间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客户只需将手机靠近终端,再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支付。

较早的移动设备普遍采用红外线技术进行近距离通信。其缺点有二,首先是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处在笔直的视线内且要精确对准,另外,红外通信缺乏有效的安全协议。作为建立个人局域网(PAN)的一种技术,蓝牙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持设备的无线连接,然而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它的连接速度存在问题。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被业界公认为是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应用技术,今后,面对面的移动支付将主要基于该技术。客户只需将内置RFID芯片的手机或PDA靠近商家的阅读器,阅读器识别用户ID和存储在芯片内的金额,并传送交易信息及电子签名至支付平台实现扣款,系统内部接口遵循移动运营商专门制定的标准协议《小额支付交易协议MPTP1.1》和《小额支付通信协议MPCP1.0》。

当前,在亚洲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在欧洲有英国、法国、德国,已经应用RFID技术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日本第一大通信运营商NTTDoCoMo的FeliCa手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从2005年推出至今已经吸引了4000万用户,可见其发展潜力之大。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基于该技术的面对面的移动支付系统在中国的实施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移动支付系统框架图

移动支付系统框架如图所示,虚线框(A)为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虚线框(B)为面对面的支付模式,两种模式有各自的适用场合,今后的手机将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功能。

三、有待加强的方面

无论哪种模式的移动支付,由于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号捆绑在一起,因此账号内存款的安全就与手机直接相关。如此情形下,除了银行必须对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进行加密以外,运营商需要对手机信号进行加密,手机制造商需要提高手机操作系统的保密性能。在过去的两年内许多厂商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来开发移动支付的安全框架,包括开发出多种无线PKI方案。

对于习惯了只把手机作为通话工具的人们来说,移动支付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因此,提高市场认知度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向消费者宣传移动支付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而且要让商家、运营商及银行都充分认识到移动支付可能带给他们的好处和商机。

第2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因为技术的革新,移动支付这块“十年都没有做大的蛋糕”,现在除了被国外的各方IT巨头重新再认识,在国内更是被众多IT行业大鳄、第三方支付企业、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甚至是手机企业本身开始重新“烘培”。

IT评论家谢文曾说,智能手机将会成为人类双手的延伸。如今,这只手正在挨个领域颠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将无数产业“毁于一旦”或“点石成金”,移动支付显然就是下一个金光闪闪的行业。尽管大家还都只是在跑马圈地的布局阶段,暂时相安无事,看不到短兵相接的态势,但谁也不敢保证,两年之后,移动支付市场还能如此云淡风轻。

国外巨头盯紧手机钱包

入口之争可能影响巨大

或许很难有什么东西能同时吸引苹果、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这四大IT巨头的注意力,但这次移动支付做到了。四巨头为什么对这个领域如此上心?答案可以从一个数据中找到:截至2016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万亿资产级产业。

谁能掌控移动支付市场?一场以用户的钱包为战略目标的鏖战正在打响,甚至有专家评论说,这一场新的科技战争的结果关乎巨头们在创新领域的排位问题。

被国内诸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称为移动支付“鼻祖”的Square,以及它的芯片供应商兼竞争对手——来自欧洲的Payleven,以及擅长QR-NFC解决方案的LevelUp,只是这场战争参战公司名单里的一小部分。

上市还没有多久的iPhone 5正在帮助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完成一项长远投资——Passbook,这件被国内IT评论人士称为“乔帮主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件东西”的手机应用,很可能会引导受众“更加乐意”接受移动支付。

连锁企业商户对Passbook的热情可能比个人用户更加强烈:星巴克已经登上了Passbook这艘大船,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苹果系统终端实现星巴克积分计划。随后,麦当劳、Eventbrite(美国一个在线活动策划服务平台)和Airbnb(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短租网站)也加入了Passbook序列。这种方式可能会刺激消费者,让他们对优惠券、会员卡、积分卡的热情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以后在买咖啡的时候直接把手机伸到扫描仪下面去付款,伴随着一个简单的“确认”,你的iOS上就有一个移动支付系统了——iTunes培养了大批订单用户,也让苹果因此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信用卡信息数据库,这可以随时为它的移动支付系统所用。

相比还在雏形中的竞争对手,谷歌钱包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但因为认同NFC支付方式的商家和消费者以及支持这个系统的终端有限,还没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可是依旧传言,谷歌将推出更多的支持NFC和类似移动支付功能的Nexus系列安卓系统手机,显然,谷歌正极力扩充它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乍一看Facebook好像跟移动支付没什么关系,但是它发展的“虚拟支付”应用已经在美国、英国、德国试行,这个系统使支付行为变得很快捷,用户也十分买账。Facebook指望它能成为自己业务链条里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外界评论也认为,Facebook的这套支付系统要落地是很容易的,因为Facebook在用户身份确认上具备先天的优势。鉴于Facebook刚上市就遭遇了融资压力,因此,作一些发展移动支付的尝试并在这个万亿产业里分一杯羹,并非没有可能。

在这场科技大战的所有参战者中,亚马逊似乎还在按兵不动。但已经有消息称亚马逊正研发一种小额付费的移动支付方案,旨在对抗Square。联系去年就有类似消息称亚马逊正在研发NFC移动支付系统判断,亚马逊显然正在酝酿移动支付领域的大动作。亚马逊在实体商品和虚拟产品交易两方面算是双管齐下,无论是像Kindle这样的硬件设备还是在各大智能手机运行的应用软件,占据了相当数量的终端渠道。如果亚马逊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其便捷程度就如同苹果iTunes获得其订单用户的信用卡数据一样。

以上几家IT巨头在移动支付业务上的动作,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来说,苹果和谷歌的影响显然更大一些,作为智能手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两个系统,二者的技术或软件门槛,无疑会在“入口”端成为无形的标准。

诸多利益纠葛博弈

国内近场支付尚不清晰

如果说国外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几家掌握技术创新的IT巨头牵头进行的竞争,那么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则显示出了一种混乱竞争的迹象——试图进入这个领域的竞争者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背景。

德勤在8月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中称,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方都分别进行积极的尝试,2015年这一局面仍将继续。

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战平表示:“移动支付诞生于互联网的延伸以及支付工具的革新,移动支付在未来三年后将成为网民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再次洗牌的行业竞争格局。”银行、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都有各自的特色,运营商提供的是支付工具的载体;银行掌握着亿万人的存款账户、拥有强大的电子平台和清算设施以及成熟的信用体系,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而类似银联电子支付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也拥有自己的技术优势,能为商家一次性连接好国内大部分银行。孙战平认为,银行、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都将发挥各自的特色,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力军,但在其各自行业的竞争无可避免。

在第三方支付经历了激烈竞争之后,移动支付成为了获得移动支付牌照企业争夺的又一个战场。这其中,以金融机构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组成的“国家队”的表现,对于移动支付中的“近场支付”显然影响巨大,也成为所有第三方支付企业和媒体关心的焦点。在中国,远程支付领域发展相对成熟;而近场支付,多数产业链参与企业持观望不敢贸然跟进的态度。但近场支付,却是国外移动支付未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因为通讯运营商、银行、银联等实力机构均在争夺主导权,近场支付因缺少更加统一和标准化的方案、产品而推广进展缓慢。

表面上看,今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牵手合作,中国移动正式接纳了13.56MHZ的近场通信频率标准,10月,中国联通也开始与银联进行签约,这意味着近场支付的标准基本统一,各方推进开展移动支付已无太大障碍。

可移动支付产品开发仍处于上述实力机构各自牵头推进的阶段。近场支付推进的关键在于终端和发卡端。目前刷卡终端在中国银联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积极推进下,非接触式POS机的数量已突破100万台。而在发卡端,处于近场支付产业链上的企业出现了各自结成合作阵营多头推进的局面。例如,有的银行与银联合作,有的银行与手机厂商合作,还有银行与通讯运营商合作,而银联还与手机厂家进行合作。而且支持移动支付的芯片卡品种较多,包括银联推出的SD卡(安全数码卡)、运营商推出的SIM卡(用户识别卡)等。

这其中,银行与运营商之所以难达成一致,原因在于银行和运营商均想成为移动支付真正的主导方,都希望客户近场支付时“滴”声响的瞬间,刷的是自己公司的账户。银行希望客户刷金融账户、运营商则希望客户刷话费账户。

“再加上使用NFC手机的用户较少,以及近场支付迟迟未形成规模,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来覆盖高成本,因此有的银行在推进移动支付方面并不积极。”一家国有银行深圳分行人士如是说。

正是因为这样的“博弈”,很多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虽然与银联或电信运营商签了合作协议,但尚未有实质动作。此前已推出移动支付产品的某家银行也暂时不打算推出新产品,“先推广老的移动支付产品和金融IC(集成电路卡)卡,等适应移动支付的群体培养起来再说。”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处于观望状态的银行并非不看好移动支付的前景,随着银联标准基本受到认可,与银联合作推移动支付的模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纳。

用多元化建立各自的平台

国内诸强“跑马圈地”

根据易观智库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11—2014》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26.4%至1.87亿户;预计未来3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将达到3.87亿户。

而上述中的数据,无疑是诸多拥有移动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布局下一个市场的支撑点,而他们共同的梦想,都是希望自身能够成为一个移动支付的平台,或者是将原有线上支付平台里的用户信息,“转移”进入移动支付。

由于没有苹果和谷歌那样垄断移动终端入口的能力,开发“附属”在智能手机上的产品成为了中国国内诸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特有“创新”。易观分析师张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整个产业周期来看,移动支付还是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下,市场上的参与者更多的是通过这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方式,进行市场的一个探索和尝试,远没有到大规模的、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那个阶段,主要还是培育用户和培育市场的这样的一个阶段。”

事实也正在印证着专家们的判断。

第三方支付“一哥”支付宝,近期了其移动支付产品“超级支付”刷卡器。阿里巴巴集团公众与客户沟通部王子凌说,就支付宝目前的状况来看,手机支付与PC支付的比例为1∶9,预计到2015年手机支付与PC支付的比例将达5∶5。“支付宝已经推出条码收银、条码支付、摇摇支付和二维码扫描支付‘悦享拍’等产品,未来将会有更多移动支付产品产生。”

占据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1/5强的财付通早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财付通手机刷卡器“乐刷”——解决方案几乎与Square一模一样:读卡器同样通过手机的音频插口接入,甚至连缺点也与Square类似——通信不加密且只能单向通信。这个读卡器售价9.8元人民币,配套的应用程序支持iOS及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户将乐刷读卡器插入耳机接口,然后连上银行卡或信用卡,通过提示即可在“乐刷”上完成支付。不过“乐刷”至今在市场上似乎并未获得特别好的反响,9月18日,财付通庆祝成立七周年之际,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表示,财付通将与微信和腾讯电商等业务进行深度合作,这意味着财付通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尽管业内人士对支付宝、财付通的手机刷卡器看起来都更像一个“应急产品”,但“刷卡器”显然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绕开“终端入口”瓶颈的一个突破点,国内另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也在刚过去的9月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刷卡器“快刷”。

第3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6月9日,银联董事长苏宁、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共同宣布,双方一起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目前两家的TSM平台已实现了对接,接下来将联手推动NFC手机钱包大规模商用。

此时,台下坐着三十多家银行的高管,其中浦发、光大、中行、中信、广发、民生、上海、北京等8家银行已接入银联的TSM平台,未来更多银行也将陆续接入。

此前,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已单独和中移动合作,通过直联的模式接入该系统。“中移动的直联模式需要银行自己开发系统,相对更个性化,但需付出较大的前期成本。一些不想在这块投入太多的银行,就可以先通过对接银联的TSM平台,去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浦发银行现在是两种方式都有合作。”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告诉《环球企业家》记者。

而相比浦发银行等单家金融机构和运营商的合作,中国银联的全面介入使得移动支付已然走出“小打小闹”阶段。

“截止到目前,已有9家银行的13个电子卡应用可在该平台上使用了。”中移动的市场经理马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通过该移动支付平台,可在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机上下载银行卡,实现电子现金充值、远程消费和商户现场小额快速交易等,未来还将支持现场大额交易。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透露,今年手机钱包将作为移动支付的重点业务进行推广。

随着上述“手机钱包”应用的大规模推广,出门不带钱包,只要拿上手机就可以坐公交、乘地铁、去商场或者便利店购物,甚至可以手机一碰就轻松地在朋友之间完成转账汇款,这样的生活场景也许很快就能在国内变成现实。

“你首先需要拥有一款NFC手机 ,然后需要到移动营业厅办理一张支持移动支付的SWP-SIM卡。在手机上安装‘手机钱包’客户端后,就可在线申请相关银行的手机钱包。”上述中移动市场经理介绍道,“在使用时,用现有的银行卡向手机钱包中充值,目前大部分是通过借记卡空中圈存,额度为1000元,小额支付时只需在印有快闪的pos机上挥一挥手机,不用输密码就可以实现支付。”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疑惑的问题莫过于“手机掉了怎么办”, 对此薛建华认为,公众产生这种担忧主要是对NFC手机支付功能不了解,因为NFC手机支付功能只不过是把现在的钱包和手机整合到了一起,客户并没有因为使用NFC手机支付业务而承担更多风险,只要大家能和现在一样妥善保管手机、钱包,那么手机支付将给我们带来手机、钱包合二为一的便捷。

不过,对于客户而言,要使用这款产品必须更换手机和SIM卡,成本不小。这也是该模式接下来实现大规模推广的障碍之一。另外,目前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支持NFC功能,也不是所有的pos机都能闪付,对于用户来说,便利性体验大打折扣。

模式之争

实际上,移动支付、手机钱包早已不是新鲜概念,市场上曾相继出现过不同的模式,但没有一款真正广泛流行起来。

根据实现方式不同(或者 说根据安全单元SE所处的位置不同),手机支付大致可以分为“SD卡方案”(SE位于SD卡中)、“全SIM卡方案”(SE位于SIM卡中)、“全终端方案”(SE位于手机中)、“终端+SIM卡方案(即目前采用的NFC-SWP标准)”,另外还有手机贴片卡这样的过渡方 案。

“其实之前对于究竟哪种模式会在国内市场上成为主流,各自心里都没谱。”一位不愿具名的移动支付资深从业人士称,“模式之争,也是利益之争,这涉及到结算时资金流走哪个渠道、手续费如何分成等一系列问题。运营商、银联、银行、手机厂商各自都在盘算着每一种模式自己要付出的成本,能分得的利益。”

SD卡方案是银联最早想要推广的模式,它的优点在于将移动支付功能内置在SD卡中,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而且POS机的升级成本较低。“更关键的是银联通过这种模式,绕开运营商,想要掌握移动支付的主动权,如果推行SIM卡模式则必须依靠运营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SD卡作为手机的外设,内部的薄厚大小很难统一,“ 另外那张SD卡,加了智能应用以后要卖120块钱,这么高的成本谁来承担?用户不可能为了一个支付而承担这么高的成本,如果只由银联承担,那么它做这个的成本会非常高。”

2011年底,工信部表示移动支付将主推SIM卡方案与NFC全终端方案,银联的SD模式落空。

中移动前期则主推2.4GRF-SIM卡方案,基于2.4G支付标准的“全SIM卡方案”,把设计的芯片、天线集成在SIM中。由于该方案需要将资金流和结算纳入中移动主导的后台平台,遭到银联抵制。并且随着13.56MHz 支付标准的确立,该模式也就逐渐被废弃。

无论是SD,还是全SIM卡方案,银联、中移动首先都是考虑到不用在手机终端上做投入、缩短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同时也掌握主导权,且用户的更换成本低易推广。

相比前两种方案,“全终端方案”则需要和手机厂商合作,将芯片、银行卡和天线等都安装在手机终端上,不需要换卡。

之前,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相继与HTC合作全终端定制机便是采用该模式,主要是考虑到该模式是直接与手机厂商合作,后期结算也就直接对接银行系统。不过其缺点在于对于用户来说更换手机的成本太高。

招行和浦发与HTC合作的上述全终端机产量非常之少,基本上已停止推广,原因也在于价格太高。经过各种尝试之后,运营商、银联、银行各方开始意识到,在国内要大规模推广手机支付,必然需要相互间的合作与妥协。

2012年6月,银联与中移动双方在上海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采取全球最为普遍的NFC-SWP技术标准达成一致意见,这标志着国内金融行业在移动支付模式采用上首次达成共识,这也是利益各方基于现实问题相互博弈妥协的结果。

NFC-SWP为全球统一标准,全球已有超过45家主运营商采用此标准,此标准下对应的是“终端+SIM卡方案”,安全单元SE位于SIM卡中,需要SWP-SIM卡和支持该卡的NFC手机这两个硬件基础。而这类手机的改造成本比全终端形式要低很多,并且支持NFC功能的手机是未来厂商的生产趋 势。

此次“手机钱包”应用就是基于NFC-SWP技术标准,在这一方案中,运营商、银联、商业银行、手机终端厂商都要参与其中,各司其职,运营商负责推广SWP-SIM卡,并与手机厂商合作更多支持NFC的手机,银联则主推pos机终端改造,银行则负责进行拓展用户。这也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市场主推的模式。至于各方在成本投入和收益分成上的安排,目前还不得而知。

浦发、招行争抢先机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金融的发展道路,很可能是十年前网上银行业务历程的翻版。”薛建华认为,移动金融已经成为下一次产业变革的方向,移动金融所带来的变化将不亚于互联网,如果一家银行不能跟上这个步伐,将可能对其业务造成本质影 响。

对于移动支付市场,各家银行的重视程度不一,浦发与招行无疑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浦发在移动支付上的发力得益于中移动的战略入股,2010年3月中移动入股浦发。2011年11月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浦发内部人士透露,中间的谈判花了八个月的时间,2011年12月底双方正式启动手机支付项目,接下来双方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把整个系统对接好。随后便陆续推出手机贴片卡、全终端手机和NFC-SWP手机。

与中移动合作后,浦发在移动支付产品的设计上,一直都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

在多家银行接入银联TSM系统实现移动支付功能之前,浦发在今年5月份就宣布与中移动联合推出首个NFC手机支付产品。

“我们的模式还是有一点不一样。其他银行目前还是一个单一的电子现金概念,把借记卡中的钱转移到现金账户中。我们想做的是一张完整意义上的银行卡。”薛建华说。目前浦发加载进NFC手机SIM卡里的银行卡已包括两个账户:一个是中移动浦发联名卡贷记账户(信用卡);一个是电子现金账户(其功能类似交通卡)。客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用贷记账户凭密码进行支付,或者电子现金账户进行“闪付”支付。

“很快我们还会再加载借记卡账户进去。”薛建华称,只要有一部三星S3手机和一张浦发NFC手机支付SIM卡,就可将浦发的借记卡和信用卡通过手机App生成并使用。

另外,浦发与中移动实现了总对总的系统连接。,如果客户想开通浦发银行NFC手机支付功能,可在中移动各营业网点直接办理,一站式服务,而如果开通其他银行的NFC手机支付功能,需要奔波在银行和运营商之间办理相关业务。

不过,中移动与浦发的合作并不具有排他性。去年中移动与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度被解读为中移动不愿局限于浦发一家银行,转而“另寻新 欢”。

对此,浦发相关人士称,“实际上三方之间一开始就有高度紧密的两两合作关系,银联和移动的接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浦发和银联的接触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今年2月份,招行与中移动宣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NFC -SWP模式开展合作,实现符合银行规范PBOC2.0等系列标准移动支付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现金应用、贷记卡应用等一项或多项金融支付应用。

目前,用户已可以通过中移动的NFC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招行的借记卡、电子现金等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招行对发展移动支付也颇为积极,前行长马蔚华更是在招行推出手机钱包时提出,招行未来将通过使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上,达到“消灭信用卡”的战略目标。并且招行在选择合作方时,并不限于与一家运营商合作。去年底,该行就携手中国联通宣布推出了基于SWP-SIM卡模式的名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

在和运营商合作方面,浦发也相当清楚不能仅限于与中移动一家合作,“实际上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我们都有接触过。和联通之前也在谈合作,不过他们和招行的那个模式已经停下来了,主要因为功能缺陷,接下来他们自己也要改变模式了,我们也就没谈了。”薛建华称。

来日方长

其实,在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还未完全确定下来之前,银行、运营商包括银联都是希望寻求多方合作,增强势力。最近,中国银行与中国电信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双方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此之前,中行也和银联进行了合作,接入了银联与中移动对接的移动支付平台。

然而一方面是各家银行、运营商、手机厂商打得火热,一面却是表现惨淡的用户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其中,近场支付占比仅为2.6%。大部分由远程产生,因为远程交易相对比较简单。而近场支付第一个需要有用户手持设施的支持,第二个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消费环境的支持。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移动和银联的合作,便是在这两点上进行了明确分工。中移动主要负责拓展手机终端,未来让更多的手机支持该模式的移动支付;而银联则负责受理环境的改造。

中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剑峰透露说,预计到9月底,将有超过20款TD NFC手机上市,其中有数款会支持TD-LTE,涵盖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价位全面覆盖从500元到5000元各个档位,且今年计划销售NFC终端超过千万台。

而银联方面则表示,目前已经有130多万台POS机实现移动支付功能,“大概占到四分之一左右,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POS机改造”。

薛建华认为,“现在整个市场还在起步阶段,要让移动支付成为手机的基本功能之一或许要等到2015年左右,目前主要任务依然是拓展用户群。”对于各家机构趋之若鹜的移动支付,未来若用户量上不去,之前的投入一切等于零。

第4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TP311.52-5

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随着人们对微信的重视使得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便于微信更好地发展,腾讯公司于2012年在微信中增加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在微信公众平台的高级功能中,存在着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如图1所示。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编辑模式的设置功能界面如图2所示,开发模式的功能开发界面如图3所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模式的异同。

图1 高级功能的两种模式

图3 开发模式的开发界面

1 回复方式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可以实现用户的被添加自动回复、关键词自动回复以及消息自动回复,并且可以使用富媒体回复,但无法开发API、地理位置回复等消息。在开发模式下,不仅可以通过被添加自动回复、关键词自动回复以及消息自动回复,还可以通过丰富的API实现天气、股票、快递、周边位置等信息的查询。

2 回复内容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不仅可以回复文字和图片等内容,还可以添加视频等回复内容,如图。在开发模式下,只可以回复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其原因在于腾讯公司没有提供相应的视频接口,因此在此模式下无法提取客户语音,也无法发送视频信息。

在编辑模式下,文字回复的字数以及关键字回复的条数都是有限制的,文字回复一般有300字的限制,关键字回复的上限为200条。在开发模式下,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各级菜单之间跳转,并且字数的回复突破300字限制。

3 响应速度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由于不涉及服务器的响应问题,因此在信息回复时的响应速度较快。在开发模式下,由于设计服务器的问题,因此响应速度较慢。

4 操作难度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由于不需要学习相关的代码知识,因此上手容易,便于操作。在开发模式下,几乎都是用PHP代码实现相应的功能,因此在使用开发模式前,必须要先学习相应的代码知识,从而加大了上手难度。

5 数据库模式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由于后台不提供数据库的对接模式,因此在该模式下,一旦关键字较多时,就会无法处理海量数据。在开发模式下,后台与数据库完美对接,可以突破很多在编辑模式下的限制,实现更多的功能,这也正是开发模式与编辑模式相比,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当下的云时代,没有数据库支撑的计算机系统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前已经拥有相应的网站或论坛,即可通过开发模式轻松对接。

6 菜单模式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采用的是多层菜单,多层菜单影响用户体验,如一般用户设计为回复“1”,再回复“11”,再回复“111”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内容,如图4所示。在开发模式下,采用的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自定义菜单,这便于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开发出相应的菜单,从而更适合用户使用和操作。

图5 开发模式下的菜单模式

7 移动支付的异同

在编辑模式下,不能实现在线移动支付功能,不能实现轻松便捷的网上交易。在开发模式下,则改变了编辑模式的不足,可以实现在线移动支付,通过相应的二次开发,可以完成基于手机端的移动支付。

通过上述的对比,对微信公众平台下的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为高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设置,让微信更高效地服务。

参考文献:

[1]易伟.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与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5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卡乐付”零手续费实时到账

“卡乐付”与市场上大部分的手机刷卡终端设计类似,但是此次银联为了配合colorful的主题,产品涉及了苹果绿、天空蓝、花苞粉等多款色彩,外形较市场上其他的同类产品更为靓丽。

当然,仅有外表是不够的,“卡乐付”的功能也充分发挥出了银联平台的优势,与市场上其他产品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卡乐付”的一大功能是“超级转账”,可以实现所有银联卡(借记卡转入借记卡、借记卡转入信用卡)之间的资金互转,值得一提的是,在优惠推广期间,银联对这一功能暂不收取手续费,也就是说即时异地跨行转账使用“卡乐付”进行转账都免收手续费(此业务的标准费率为按转账金额的0.2%收取,最低2元,最高10元)。更为重要的是,利用银联的平台,能够实现资金的实时到账。这两点是其他的竞争对手们难以匹敌的,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借记卡资金互转时,支持实时到账的仅有少数几家银行卡,还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手续费用。“超级转账”的额度设置为单笔最高转账金额为2万元,单日累计最高转账金额为10万元。

在进行“超级转账”时操作也较为便利,可以通过刷取转入卡、输入转入卡或是从历史转入卡中提取资料的方式输入收款卡信息,在输入金额后再刷取转出卡的磁条并输入密码,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完成转账。

此外,“卡乐付”还可为个人用户提供银行卡转账、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购物商城、景点门票、游戏充值、商旅预订等多种远程支付服务。另外“全国交罚”帮助车主随时随地查询交通违法记录和缴纳罚款,覆盖30多个省(市)。

市场同类竞争加剧

拉卡拉手机刷卡器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者最多的一款产品,这也与前几年拉卡拉在各大城市便利店所投放的拉卡拉还款终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到超市、便利店用拉卡拉终端还款已经成为信用卡持卡人还款的一种方式,而拉卡拉手机刷卡器则是把便利店内的刷卡终端搬到了自己的手机上。在购买手机刷卡器后,配合拉卡拉的应用软件,即可通过拉卡拉的支付平成多项金融功能。

最常使用的功能如信用卡跨行还款。在输入需要还款的信用卡账号、还款金额后,在手机刷卡器上刷取借记卡、输入密码等,就可以完成信用卡还款。

另外,快钱所引入的“快刷”刷卡器,则面向的是小型商户,这一刷卡器的作用是为小型商户提供收单工具,相当于传统POS终端的再延伸。在加入快钱的网络后,商户可以直接利用手机刷卡器刷卡来收款。

第6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一、移动终端技术“:智慧支付”的第一载体

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声波、二维码技术将移动支付手段推向了一个智慧的高度。“智慧支付”的实质,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利用信息传递技术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一个更加便捷、简单、安全、即时、智能的支付流程。目前,依托于强大的网络环境及电商用户平台,拥有庞大客户群的支付宝与财付通,通过个人移动终端的切入,大力拓展“智慧支付”的手机移动支付应用,相继推出的支付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如支付宝推出的二维码、声波支付,财付通将与微信捆绑,通过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功能实现O2O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融合。同时,拉卡拉致力于解决个人用户远程付款的实际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广设终端刷卡器,方便用户信用卡还款、转账及网购付款、水电煤等公共缴费功能。“智慧支付”的快速发展有着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原因,首先,移动终端作为主要载体,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继登上科技舞台,给“智慧支付”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相较于传统的POS机定点且需要银行卡支付,“智慧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支付体验,扩展了企业与商户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由于银行卡支付等主流传统支付模式只针对大额交易过程,在小额交易市场上存在着手续繁杂、成本较高、信息易泄露等缺点,而“智慧支付“有效地规避了这些问题,如声波支付避免了小额硬币纸币的繁杂,免去了银行的柜员点钞与兑换的成本,此外,由于是在电子化网络环境下进行,收到假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支付时间短、效率高。随着新型支付产品对消费者心理、行业特点的深层次分析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支付产品也正向贴心、安全、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智慧支付”必将成为支付市场的一大主流。

二、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的高速公路网

“智慧物流”的概念是由“智慧供应链”延伸出来,指的是将互联网、物联网与传感网整合起来,通过动态、科学、全面的信息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价值。其中,物联网的运用起到了一个基础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国(乃至全球)各铁路、桥梁、公路、隧道、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大坝等物体中装配传感器,使其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并与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达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在此网络中,由庞大的中心计算机群,来对整体网络内的人员、设备、机器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分析货物流向情况,来改变传统物流的运行管理模式。据此,人们可以更加动态、高效地管理生产生活,达到“智慧”状态。目前,智慧物流的应用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例如亚马逊公司正在测试无人机送货、机器人管理仓储,同时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来预测其购买行为,尽可能提前发出包裹,以最大限度缩短物流时间。目前,国内针对智慧物流也开展了许多试点工作,如,全国公路正统一实行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以畅通高速公路线路流量;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全国范围性质的物流仓储体系,完善物流网络的建设;建设智慧口岸,以实现无纸化、电子化、便利化通关流程;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储,发展境外经济合作区等。放宽市场准入机制,支持民间投资,扩大智慧物流的试点建设,有利于把握规律、总结经验并制定出完善的法规政策标准。

三、大数据技术“:智慧旅游”的活力源泉

所谓大数据,是一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通常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采集、处理并整理成能够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反映大数据特征的是4“V”理论,即Volume(数据体量巨大),Variety(种类繁多),Value(价值密度低),Velocity(处理速度快)。智慧旅游,是由江苏省镇江市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如今全国范围内,已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其实质即综合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传统旅游业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旅游资讯系统。这一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智慧旅游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物联网感知系统、移动设备应用、各单位云数据共享、游客反馈、网站访客行为统计、人工采集提交等途径。大数据智慧旅游管理可对各渠道、各类型数据进行仪表式生动化价值分析,让数据自己“说话”,使管理者全面掌握目的地各领域的量化信息,从整体上了解目的地旅游业动态。大数据技术下的智慧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相比,有它特定的优势: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旅游产品的模式,通过对游客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分析游客类型与偏好,了解游客的需求特征,进行精准定位的旅游营销以及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其次,它增加了传统公共服务的附加值,公共WIFI不再是单纯的营销卖点,而可以作为景区与游客互动的渠道,通过移动网络互联,向游客提供即时的旅游咨询,此外,旅游一卡通不再仅提供统一门票、路线导览服务,也可以成为一种便捷的游客数据采集工具,了解游客消费轨迹与消费习惯,进行游客满意度调研与信息反馈。最后,它还可以优化呼叫中心的人工服务,其功能由只处理旅游投诉、抚平情绪转变为提供采集高价值游客信息的渠道。旅游业是高度依赖信息数据的产业,正是信息数据引导着旅游业的价值流向。如果说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不断地改造现代旅游业,那么大数据技术就是智慧旅游最大的活力源泉。

四、结语

第7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1.成熟的通信技术在2G通信时代,手机的主要功能为通话、短信的服务,GPRS上网功能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随着3G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特别是4G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与服务。可以说,通信技术的成熟为人们互联网生活带来了一次质的飞越。同时,在电子商务领域,摆脱了传统电子商务受网络条件和上网设备制约的缺点。

2.广泛的用户群体微信的主流用户群体是当前最具消费能力的中青年群体,他们追求生活品质,崇尚便捷消费。“手机族”、“拇指族”等代号正是能够说明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通过移动互联网交际、购物、消费已渗透进了常态化生活。微信账户无需注册,通过手机号码或QQ号码2014•11总第450期都可以直接登录,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更是将通讯录中的好友、QQ账户中的好友一并集合,实现了用户群体的最大化。

3.超低的入户门槛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6月正式推出“微信小店”,想要开网店的用户只需要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就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开通“微信小店”,小店虽小但能帮助卖家实现批量添加商品达到快速开店的目的。为鼓励淘宝卖家“搬迁”至微信平台,腾讯公司要求用户只需要缴纳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两万元保证金即可轻松入驻微信开店。而更为便捷的是第三方软件“微店”,只需要注册个人信息,“微店”里的淘宝搬家助手,一键就可以完成淘宝店铺到微信的搬家,用身份证、手机号和一张银行卡就能开起一家“微店”。这意味着在微信真正实现了开店“零门槛”、技术“零门槛”的电商接入模式,这一优势对于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开展电商创业极具吸引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移动支付技术存在安全威胁伴随着微信支付的上线,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成为关注焦点,在完成微信支付一系列运作后,用户受到了诸多安全威胁,如来自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手机等移动设备内置安全保护非常有限,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意味着泄露用户敏感的个人数据,使得非法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资源如数字证书、交易验证等访问支付系统;3G、4G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和不成熟的客户群体随意安装应用软件以及二维码泛滥使用加剧了移动终端病毒和恶意代码攻击的威胁。因此,微信支付需要腾讯与财付通、网络运营商、银行等群体共同达成统一的标准,提高移动支付的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及反病毒技术等,以确保微信用户的交易安全,并打造由警方、银行、商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协同参与的移动支付保护链,提供系统性的安全解决方案,切实保护支付安全。

2.平台开发模式应该规范统一目前微信的商业开发模式多样化,有将微信公众号进行二次开发变成微信商城的,或将二级域名网站解析嫁接到微信系统,实现与HTML5商城互通的,或是朋友圈发送地址链接到微信小店的,并未最终稳定成型。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微信移动电子商务不规范的原因。正是由于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存在,加之微信平台的特殊性及隐蔽性,致使微信平台上进行买卖行为仍处在管理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较难维权。因此,微信在开放开发接口的同时,应规范统一商业开发模式,建立统一标准的接入服务,规范微信平台的生态环境,为中小型商家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更好、更便捷的电商平台。

3.微信支付功能仍需深入开发微信支付商业化功能于2013年8月在微信5.0版本中推出,与有着11年历史的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还好似刚满周岁的孩童,微信支付只接入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银行,支付宝接入的银行近180家。微信支付场景仅有手机话费充值、理财通、彩票、嘀嘀打车、精选商品等十余个,在产品数目与支付功能上远不及支付宝。电商的支付功能必须依附于交易场景才能发生,而这个场景并不局限于线上消费,目前微信已着手与线下商户展开合作,商户货架上的商品均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由用户采用微信支付完成购买,免去收银台排队的等候。微信通过掌握重要的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拓展自己的地盘,构建新的移动O2O(OnlinetoOffline,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电商消费场景。微信支付仍然年轻,O2O电商模式也才刚刚起步,想要赶超支付宝需推出更多贴近生活的产品,增强用户黏性,继续坚持自己的O2O电商模式,争取更多的线下资源,以微信支付为核心,串起整个消费平台。

4.消费保障机制亟需科学构建“微店”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信用评价体系,这给许多不法商户亮起了绿灯,一件商品在一个月内销售了多少件、大家的反馈如何、商家是否有不诚信行为等,对新的购买者无从参考,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导致消费者购物时丧失对该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评判。在电子商务法律缺位的情况下,行业规范非常必要。淘宝建立的评价体系,长时间以来对买卖双方的信任交易起到了保障作用。如果没有完整的评价评分等保障机制,必然会给买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商品质量依据匮乏、虚假信息泛滥,不能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的商家将鱼龙混杂、浑水摸鱼。因此,如果微店仍然采用即时到帐的模式,不建立评价体系,不纠正买卖双方的不对等关系,微信电商也只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昙花一现。

5.移动电商立法需要加强建设在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微信移动电子商务在进行商业活动中从广告到商品交易众多的环节都难以用现行法律进行制约,如微信朋友圈广告,因微信中含有大量私人交流信息,缺乏明显的广告标识,被认定为广告还是传播,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微信广告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广告受众一般分散在不同区域,使得追查违法广告的源头成为电商监管的难题,确定相应地区的机关执法管辖成为微信平台消费者维权的障碍。在商品的退换货环节,由于微信平台的申诉体系尚未建立,一旦出现交易纠纷,卖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乏第三方监督和保障,这就使得微信移动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权益保护处于真空。因此,对于超前的微信移动电子商务,建议微信团队配套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包括电商身份认证、工商注册或登记备案、信用评价等,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保障电商交易的诚信与安全。微信卖家或消费者如果在商品交易中受到财产损失,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如果卖家存在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行为,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同时,应呼吁有关部门提高立法、管理、监督的速度和力度,为移动电子商务消费提供公平、诚信、便捷的商业环境。

6.必须加大用户深度体验力度传统电子商务的消费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并有了相当大的受众群体,移动电子商务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还需经历相当的磨合时期。如今微信需要鼓励、刺激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进行深度体验,逐步占领电子商务市场。微信自开启移动电商之路后,一直都努力地把社交流量转化成电商流量,2014年1月微信将“滴滴打车”电商板块植入微信“我的银行卡”,将生活服务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结果是初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2014年春节的微信红包笼络了近500万人密切关注微信,凭借微信良好的用户黏性及年轻群体对新产品的热衷度,微信红包一炮而红,结果是微信支付井喷式发展。然而,微信用户的体验并没有在购物上得以加深,微信里的微生活、微购物、微团购模块难以发现甚至发现不了。微信开拓的这些微电商只是微信众多订阅号、服务号里的其中三个,需要用户主动添加关注才能开启微信的移动电商业务,而“发现”中的购物也只接入了京东商城。因此,为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微信必须要提高用户体验,合理控制消费用户的期望,并提高消费用户的实际体验,比如产品本身质量,购物流程体验,售后服务等,特殊情况下还能通过送券、红包、打折等意外惊喜来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从而加深用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知,并努力做到便捷、流畅和自然。

三、结束语

第8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关键词】手机支付;电子商务;支付安全

1.前言

目前,手机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并且利用手机进行无线付费已成为可能。手机可以代替各种银行卡成为个人的随身电子钱包,这种新的商务模式逐渐被人们所追捧,用户就通过手机付费就能轻松、方便地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等,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向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但是由于手机支付是一种虚拟有支付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探讨和分析手机支付中的安全问题很有必要。

2.手机支付的概述

手机支付,就是允许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手机支付的技术实现整个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

手机支付是现代电子支付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通过手机提供支付服务的一种新方式,通过手机支付能完成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活动。由于支付是一种大众性的需求,而手机支付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的特性,还能解决一些传统支付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传统商务流程的效率,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手机支付的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手机用户早已全面进入到了手机结算时代。而日本、韩国等。随着中国居民支付手段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也步入电子商务移动手机支付的金融方向迅速发展,其中手机支付业务已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3.1 手机支付方式

手机支付分两种支付方式其中一种是小额支付例如:彩铃下载、手机QQ、彩信等。另一种便是大额支付,经常出国的用户需要使用。大额支付的实现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进行合作,开通手机支付功能,只要在POS机上轻轻一划,即可完成款项支付。

由于手机支付方式具有不受时空、地域限制、方便快捷等优点,手机支付的数量逐渐增多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甚至已经成为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和网上支付等方式之外的一种强有力的支付手段,并逐渐发展成现有金融服务业中一种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模式、方便、快捷、高效的提高了支付服务[1]。

3.2 手机支付的特点

(1)不受地域、时空限制、方便易行。即便是目前最为流行的24小时都可以进行的网上支付方式,也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线连接才能完成。可手机支付只需有一台手机,拨打相应电话或发送短消息,即可购买急需的物品或完成其他金融服务。(2)兼容性好。以银行卡为例,目前中国的银行卡种类很多,要让POS机能够兼容所有的银行卡显然难度很大,而移动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因此,很容易解决兼容性的问题。(3)支付成本低。利用手机支付,移动运营商可以只收很低的电话费或短消息费用。同时移动运营商可以通过与商家利润分成或者广告来实现业务收入。

通过对手机支付的应用和了解后其领域不仅能替代原有银行卡使用的范围,还能涵盖银行卡使用不便的场合,当然它必须比现有的磁条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用户使用后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安全、支付服务,手机支付打破了传统的支付模式。

4.手机支付安全隐患

在手机支付中资金安全才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有基于短信技术,基于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手机支付就面临着安全隐患,利用SIM卡实现的手机支付是最为常用和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其中GSM卡的诞生融入了SIM卡,在加密技术上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但是即使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也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变换所以很容易被监视和跟踪,SIM卡本身相对容易被复制也存在安全隐患;短信业务作为手机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短信是一种存储转发机制,对于实时支付业务来说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2]。

4.1 手机支付存在的风险

手机支付的安全性问题、隐秘性问题、易用性问题。大规模使用手机支付,意在“让用户去手机支付的地方消费不用带零钱”。如未来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只需携带新型SIM卡的手机,就可在麦当劳、必胜客、沃尔玛等地方实现手机支付,甚至还扩展到其他餐饮场所。但相比日韩成熟的手机支付体系,眼下我国电信运营商推出手机支付这方式,却让人疑惑大于兴奋。主要体现在安全性、私密性和易用性是他们对手机支付最为关心的三大因素[3]。

4.2 法律方面存在的风险

目前由于大量的短信金融欺诈,假冒银行网站进行欺诈的事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对手机支付的交易安全的担忧,对于手机支付我国暂时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和技术保障,因此,导致人们对手机支付也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此外,偷抢手机现象经常发生,一旦手机与个人银行卡挂钩.一部手机将包含更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及所有关于手机支付的一些重要信息、资料将落入不法份子给手机支付用户带来更大的危害。

4.3 银行机构存在的风险

目前手机支付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即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定的信用,但此方式使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第二种是费用从手机用户的银行账户如银行卡或信用卡中扣除。通过这些支付方式,能实现小额支付。此外,手机卡账户将和用户银行账户捆绑,一旦手机卡金额花完,可通过短信将银行账户资金转入手机卡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信息安全、信用制度以及政策法规等问题悬而未决,而国内运营商不透明的收费模式和霸王条款,给手机支付用户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少人都遭遇过莫名其妙的话费支出。一旦手机与银行卡挂钩,让用户更为担心无故的费用支出,也直接影响了用户对“手机支付”应用的信任[4]。

5.手机支付安全建议

为了使手机支付在电子商务中得健康发展,必须消除或堵住手机支付中的安全隐患,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提高加密机制。加密的目的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通过加密处理保证只有消息的发送者和预定的接收者才能看懂消息的真正内容。由于受到手机计算和存储能力的限制加密机制的算法最好选择对称加密算法,身份认证是确保短信的接收者能够确认短信的来源从而使通信双方能够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在对称密码系统中的物理地址(MAC)可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2)保证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完整性的目的是保证短信的接收者能够判断短信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以及(MAC)也是一种用来保护短信数据完整性的可行方法。由于垃圾短信、电话诈骗和资费陷阱问题的广泛存在,导致移动增值服务的诚信度较低,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移动增值服务的意愿。(3)建立完善统一标准。行业标准一旦建立,各种不同的支付设备和支付产品就能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形成整个市场的规范和流通。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组织开始着眼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但仍然缺乏统一和完善。因此,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是当务之急。(4)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因为手机支付行业起步较晚,目前用来规范相应行为的法律和法规相对较少。因此,立法机构应该着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手机支付法律体系,从法律的角度来解决手机支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为正常的手机支付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5)加强推广和引导。这个市场的推广和引导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市场推广的初期,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中高端消费者身上,尤其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中高端消费者;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逐步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接纳这种新型的交易支付模式。

6.结语

电子商务发展正如火如荼,而采用手机完成移动支付也是一种大势所趋,虽然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手机成为未来移动支付行业的领军者。同时,移动手机支付做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种趋势,运营商需要在手机支付的普及阶段,切实解决安全、兼容问题,创造良性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并提供适用消费产品,才能让手机支付业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夏友平.手机支付,老百姓手握电子钱包[J].电子商务世界,2005(7).

[2]孙卫.我国的移动支付问题浅析[J].特区经济,2008(11).

[3]计世网.http://.cn/.

第9篇:移动支付缺点范文

准确来说,Saturday其实是租借了纽约曼哈顿四家空置店铺的橱窗,并把它们装修成Kate Spade Saturday专卖店的样子,橱窗里陈列了30件Saturday的商品。右下角是一块55英寸(对角线长约2.7米,宽0.6米)的触摸屏,消费者可以在上面浏览商品的细节,比如颜色和尺寸,并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下单。目前,Saturday在美国只提供在线销售。

尽管Kate Spade在美国业绩出色─拥有50家店铺,2012年销售达到9500万美元(约5.83亿元),但它们并没有借助主牌的店面来推广副牌的销售。Saturday于2013年3月成立,首次面市是在美国创意闪购网站Fab. com上,而后把实体店的地址放在了日本。此次可购物橱窗则是与全球在线零售公司eBay合作,自6月8日开始,7月7日结束。

eBay在其中测试了一整套支持智能客户端消费的产品,包括在触摸屏上下单软件、短信快递和移动支付。它们承诺消费者,产品一旦下单,就会根据消费者意愿在一小时或者未来一周任意时间内送达曼哈顿的任意地点,货品送达后,消费者还可以用eBay公司开发的PayPal Here移动支付技术进行付款。

这个活动尚未开始就引发了诸多讨论,在路透社的报道中,eBay这家电子商务公司被认为能“帮助零售商在现有的实体商店网络中取得更高的销量”;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人们更加关心这是否会成为新的购物形式,好奇于橱窗和触摸屏的组合究竟会是怎样的体验。

eBay称这次合作“已经从字面上重新定义了Window Shopping”,以往这个词的意思等同于“看而不买”,但现在eBay创造了移动消费领域的新体验。“我们希望把所有最好的在线技术都带入现实世界。”eBay零售创新部门总监Healey Cypher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可购物橱窗被认为进一步扩大了橱窗的营销功能。它不仅节省了空间、大部分租金、人力和库存成本,而且全天候开放的模式使得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同时让橱窗空间成为产生收入的有效面积。

Kate Spade的母公司Fifth & Pacific首席执行官William McComb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未来可能使2000平方英尺(约185平方米)的店面空间产生以往1万平方英尺(约929平方米)才能达到的销售 额。

eBay公司表示,由于活动刚刚结束,智能终端收集的数据和销售情况尚不能公布。

Fifth & Pacific是eBay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后者认为,Saturday之所以是可购物橱窗的理想实验对象,是因为其鲜明的产品特点和消费者定位。无论是配饰还是服装,Saturday擅长运用条纹、波点、黑白和明黄等元素,青春气息强烈,且所有的营销元素都围绕“星期六”展开,轻松的气息与较为“办公室”的主线Kate Spade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Saturday的消费者被称为“年轻、新潮、热衷网络的‘星期六女孩’”。“她们追求便利,期待意料之外的东西。”Kate Spade Saturday的高级副总裁和品牌经理Kyle Andrew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可购物橱窗让他们的目标客户有一种特别的互动体验,尤其是已经习惯在手机上购物的那群人。“eBay的技术加上Kate Spade Saturday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一种介于广告牌和自动贩售机之间的新模式。”

但Kyle Andrew也承认,对于Saturday本身来说,营销的意义大于销售,“这就是一种推广方式,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个新品牌的意识,让它周围充满议论的‘嗡嗡 声’。”

线下购物和线上购物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可购物橱窗的项目中涉及了实体商店、网络购物和移动购物三种业态的交叉。与单纯的线上购物不同,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橱窗里看到实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务的一些缺点。

品牌咨询公司Landor大中华区市场执行总监Peter Mack认为,可购物橱窗对于零售业有多大程度上的革新作用尚不可定论。

“如果企业仅仅把它视为销售渠道,从长期来看,随着新鲜感消退,这个渠道的产品销量就会下降。Kate Spade、eBay和PayPal可以以此建立一种品牌意识和态度,但它不是一个系统性的新渠道驱动力。”

从广告的角度而言,可购物橱窗也仅仅是对传统广告的补充。它要求受众群体清晰稳定,但传统广告则可以大面积覆盖更多人群,以扩大自身的品牌认知度。

事情对于eBay而言有所不同。这家公司把可购物橱窗看作一场实验,对于它们而言,这是观察消费者在移动客户端购物行为的好机会。

“我们在实现技术方案时,最重要的概念是如何让目标消费者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Healey Cypher说,橱窗设置的地点、交互设计和主要功能都必须围绕这些年轻群体的喜好制定。在触摸屏收集的消费者数据里面,这些行为和喜好还会被进一步分析,以推进下一步更精准的营销。

移动购物已经是零售业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在服饰业讨论尤多─这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垂直行业,仅北美市场就达410亿美元(约2518亿元人民币)。尽管智能移动设备端的消费依然处于低水平阶段,但其增量也非常客观,据英国电商Ner-aPorter说,它们目前已经有1/3的销售来自移动设备,去年这个数字是15%。

类似于耐克FuelBand、谷歌眼镜和传说中的苹果iWatch等设备激发了人们讨论移动消费行为的热情。这些讨论的关键词通常是“可穿戴设备”、“数据”、“扫描”和“移动支付”。曾经的互联网女皇、KPCB合伙人Mary Meeker在其不久前的《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里引入了“普适计算”的概念,并指出这会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购物。从商业角度探讨时尚的博客Business of Fashion也与Frog、Forrest等公司探讨,未来是否有可能出现“你走在街上,很中意别人身上穿的某件衣服,用谷歌眼镜扫描之后就可以在相关网站下单”的可能性。

这听起来是挺让人讨厌的,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种比扫描二维码更便利的想象。自从2011年乐购公司在韩国首尔地铁站内开张虚拟商店,允许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商品下面的二维码下单,二维码成了一种流行。eBay同样实验过类似的想法,这可以被看作Saturday可购物橱窗的初级想法。

2011年,eBay与设计师Jonathan Adler合作开设了一家“灵感商店”,也是全天候开放的可购物橱窗,里面放置了近30个顶级潮流引领者各个季节的购物愿望清单,人们能获取每个商品的二维码,然后从eBay网站购买类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