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1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35.27±9.43)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56±2.71)年。

1.2 方法

1.2.1号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优质护理活动文件,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优质护理活动文件。

1.2.2正确认识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整形外科手术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领悟护理优质服务理念的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感动。

1.2.4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授课、小组讨论,集体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争取得到医院护理部和其他领导的大力支持,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区内、市内的“创优”专题培训班。

1.2.5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指导和管理护士。

1.2.6合理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的提出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就是要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

1.2.7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疗效观察: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4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t检验。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合格率为80.24%(203/25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77%(217/25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合格率为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4.80%(310/327),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

3 讨论

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我院我科室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改进及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更需要有各级领导、人力、物力、财力等后勤保障的大力支持。同时,合理配备护士,在排班模式、分工方式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一线护理人员予照顾和支持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促进护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1-2],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3-4]。本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使得护理合格率由80.24%(203/253)上升到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85.77%(217/253)上升到94.80%(310/327),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这与黄丽珍[3]和玉娟[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通过对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对整形外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建立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手术室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2]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8):145-146.

[3]黄丽珍.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2-123.

第2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无缝隙管理模式;耳鼻喉科;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医疗临床路径[1]和外科快速康复理念[2]的引入,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不断缩短。基层医院的耳鼻喉科患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接受能力较差,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因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任务重、在院健康教育时间短的特点。无缝隙管理模式本质是找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缝隙,该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快速反应、讲究效率、个性化服务等精神,从而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已经有研究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4]、血液透析患者[5]等,但是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应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并治疗的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1.2.1抽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选取2015年11—12月收治的137例耳鼻喉科手术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2月收治的137例耳鼻喉科手术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耳鼻喉科计划性手术患者;②患者精神认知、正常,能正常交流;③年龄>18岁;④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12h内完成的计划性手术如气道、食管异物手术等;②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患者;③伴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其他疾病;④患者中途退出手术。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2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6-7]〗,自行设计问卷,统一培训医护人员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方式、麻醉方式等;②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并发症、药物治疗知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术前检查知识、个人卫生准备知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术后康复知识、术后饮食知识、定期复检的重要性等知识;③患者的态度:如是否能够表达自我感受、对医护人员医嘱依从的意愿、寻求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接受术后康复锻炼的意愿等;④患者的健康行为:如术创口自我护理、寻求术后活动方式、按照医嘱定时服药、选择合适的营养品摄入、康复与功能锻炼、定期复检等;⑤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8]。1.2.3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即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病员服务中心护士分别在患者住院期间、术前访视、出院后3d各自完成各部门的健康教育内容,其中病员服务中心通过电话回访形式完成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患者康复情况询问、疾病恢复期注意事项、复诊流程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建立由病区、手术室、病员服务中心组成的健康教育合作组,协作完成患者术前访视、住院期间、出院后3d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同对照组。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建立:①建立健康教育合作组: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兼协调员,骨干护理人员3名,手术室护士长任组长,骨干护理人员2名,病员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骨干护理人员2名。②建立多部门合作流程:制定“健康教育记录表”,便于各部门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的记录和交接。③培训和质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无缝隙管理模式理念、实施流程和细则的培训,建立二级质控体系,每天召开由组长、骨干成员共同参与的质控会议,保证质控和干预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实施:①患者入院时,由病区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根据诊疗计划,逐项完成健康教育项目,对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行记录。②术前1d,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表”内容,逐项完成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个性化内容及时记录,并与责任护士进行书面交接。③患者出院后,病员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记录表”的内容,逐项完成患者出院后3d的电话随访。整个过程充分体现病区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病员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相互间的严密交接和及时反馈,共同完成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1.2.4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采用知识知晓率评价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知晓率(%)=正确回答的总题数/(每人调查知识题数×被调查总人数)×100%。采用态度持有率评价患者的态度,态度持有率(%)=患者正向态度的总题数/(每人调查态度题数×被调查总人数)×100%。采用行为形成率评价患者的健康行为,行为形成率(%)=具备正确的行为总题数/(每人调查的行为题目数×被调查总人数)×100%。SAS≥50分评价为有焦虑症状,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9]。1.2.5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27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77例(562%),女性60例(438%),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4867±436)岁。初中及以下91例(664%),高中/中专22例(161%),大专及以上24例(175%);观察组患者男性68例(496%),女性69例(504%)。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为(4774±491)岁。初中及以下86例(628%),高中/中专36例(263%),大专及以上15例(109%)。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保险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2干预后2组患者知识知晓率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701%)、药物治疗(715%)、手术治疗的重要性(781%)、术前检查(766%)、个人卫生准备(796%)、心理因素的重要性(701%)、术后康复(737%)、术后饮食(737%)、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39%)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1),见表2。2.3干预后2组患者正向态度比较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能够表达自我感受(920%)、对医护人员医嘱依从的意愿(971%)、寻求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978%)、接受术后康复锻炼的意愿(949%)等正向态度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干预后2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创口自我护理(854%)、寻求术后活动方式(839%)、按照医嘱定时服药(898%)、选择合适的营养品摄入(869%)、康复与功能锻炼(839%)、定期复检(869%)等健康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无焦虑(299%)、轻度焦虑(438%)均高于对照组,中度焦虑(197%)、重度焦虑(66%)均低于对照组(P<005)(χ2=14085,P<001),见表5.

3讨论

第3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__,1958年12月出生,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

__, 1980年2月毕业。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转眼间从事护理工作33年,回顾过去的历程,工作虽然平凡,可贵的是她一直坚持着这份平凡,在平凡中默默奉献,奉上了自己的爱心,献出了自己的满怀真情。

记得有人说过:“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她深知,患者在心中有多重要,你在人民中就有多重要,所以她时刻将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将爱心和温暖献给更多的人民群众。多年来本着一切为了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转变观念,完善自己,改进服务,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做到了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回忆过去的历程,真切的体会到护理工作有多苦、多累,又有多重要,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婴儿喂奶、婴儿沐浴等,在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体会自身价值的意义,在血染的伤口边,走过了炎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丈量着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在病理产科抢救病人的日日夜夜里,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与护理职业的价值,在亲人的期待里,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每次看到患者一个个痛苦而来,又一个个健康而回,用自己的一身疲倦,换来的病人的身心健康,她都非常欣慰。:“虽然辛苦,但再苦再累也甘心情愿,因为选择了护理事业,就选择了奉献,无怨无悔。”

第4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1明确职能

要使健康教育活动能持久开展,首先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内涵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要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行为,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健康教育责任感。

2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2.1神经内科的专科特点 危重患者多,各项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健康教育宣传,将大大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之神经内科疾病特点是老年人多,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薄弱,主要是求资料,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漠不关心,再则,有的患者活的健康教育局限,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十分重要。

2.2针对相关疾病制定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 我科对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帕金森患者等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且形式、方法、时间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使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易学易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其内容涵盖了:①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因、诱因、临床表现、预后等;②用药指导:包括所用药物名称、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等;③饮食、睡眠、、休息等的指导;④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⑤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等。

3实施

3.1掌握好方法和时间是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1接待新入院患者时,护士首先自我介绍,再介绍主管医生,同房病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随之介绍床单位各项设施的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项、医院的陪探视制度、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告知患者所患疾病名称,医生下医嘱后针对患者疾病根据健康处方再告知患者饮食、、安全、休息的要求及相关疾病知识:如脑出血患者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4 w以上,头部可略抬高15°~20°,要保持情绪平稳,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讲清其重要性及意义。

3.1.2在进行各种护理治疗中,护士要对进行各种操作如吸氧、心电监护、输液、注射、导尿、留置尿管等,针对每项护理操作护士都要详细告知其目的、作用、注意事项,用药时要告知患者药名、作用、方法、时间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后能主动配合。

3.1.3进行晨间护理过程中,护士长抓紧时机,强化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抽样考察患者及陪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再次指导,讲明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讲明翻身叩背的方法与目的,更换尿片的正确方法,保持床单元干燥整洁的重要性,床栏正确使用,以防患者坠床等。

3.1.4护士应利用在巡视病房时告知患者科室使用一些先进的仪器治疗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如心电监护所示数字的意义及正常范围,微量泵正常进行的标志,报警的含义等。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饮食要均衡的重要性,液体外渗的表现及处理等。

3.1.5夜间查房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了解患者的进食、睡眠、大便、小便情况,需抽血患者禁食,并告知其目的,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3.1.6当患者出院时,一些老年人记忆力差或农村患者,应在其门诊病历上再次留下主管医生的电话号码,并由主班和责任班护士做出院健康教育,包括服药、休息、饮食、康复训练及复诊时间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复发或再发的诱因等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保证其身心健康。

3.2健康教育形式

3.2.1口头形式 利用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机会进行床边指导,反复多次示范,如指导患者做肢体能力锻炼,边做示范边讲解,直到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为止。

3.2.2文字形式 将有关治疗,有关疾病知识制成板报、专栏、小册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3.2.3形象化传播 利用图画、照片等资料既生动形象又简易明了。

3.2.4 电子媒介 利用召开工休座谈会的机会借助录像,等形式进行集体宣教。

4评估方法

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以问卷及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患者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分优、中、差3个层次。优: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85%。中: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60%~85%。差: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

5体会

医院的健康教育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专科护士必须了解整体护理的内涵,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我科按不同疾病对患者实施科学、细致、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自我护理能力和今后生活态度大为改善。

第5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眼科; 门诊;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122-02

doi:10.14033/ki.cfmr.2016.9.068

随着我国眼科保健的普及和人民对眼部健康需求的增加,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均开设眼科门诊[1]。由于眼科较内外科不同的特性,眼科门诊承担着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治、眼科健康知识的普及等工作,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窗口[2]。眼科门诊患者焦虑情绪最为常见,甚至出现抑郁情绪,眼科门诊人流量大,需要较长时间候诊,患者大多视力受损甚至双眼失明,行动不便,专科检查专业性强、耗时较长,就诊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专科,因此眼科门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高于其他专科[3]。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强调“疾病”,忽略“人文”,已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4]。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一环,心理护理对于眼科门诊患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眼科门诊,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门诊的应用价值,旨在减少眼科门诊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10月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患者442例。纳入标准:(1)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初诊患者;(2)患者无交流和沟通障碍,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3)能独立完成问卷;(4)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87例,女155例;平均年龄(64.5±13.2)岁;白内障142例,曲光不正110例,青光眼97例,眼外伤87例,其他6例;单眼发病354例(80.09%),双眼发病88例(19.9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20)和试验组(n=2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健康宣教、疑难解答等常规护理和指导。内容包括:(1)根据医嘱协助并引导进行相关专科检查;(2)告知患者检查及治疗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3)自觉营造环境舒适、规范整洁、安静的就诊环境;(4)落实全程式、无缝式护理服务;(5)规范、优化就诊流程。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内容包括:(1)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对眼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知识培训;(2)充分认识不良情绪对眼科门诊患者的不良影响;(3)营造心理护理的有利环境[5]。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数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6]。通过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评价于患者出院时收集,采用三分评价法,依次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2分及2分以上定义为满意[7]。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详见表2。

3 讨论

第6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340例产妇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16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4±2.4)岁,其中有6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93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5±2.3)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4±1.2)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1±1.3)周。观察组有18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5±2.6)岁,其中有7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6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8±2.6)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3±1.5)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3±1.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产后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监测、更换尿布、测量体重、洗澡、臀部护理及喂养等操作,不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形式进行护理,将其与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在为其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有的护理操作,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法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促使产妇尽早开奶,以提高其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产妇为其新生儿更换尿布、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时,护士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做法。若产妇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扁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列举一些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让其认识到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强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若产妇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快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在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体重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将其紧张情绪分为“不紧张”、“轻度紧张”及“重度紧张”。将两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分为“适应”和“不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较低,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7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产妇126例,将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7.54)岁;研究组产妇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6.8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产妇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应经常与产妇进行沟通,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并适当进行运动,避免产妇出现抑郁的情况。研究组:产前收集所有产妇的身体、心理健康等情况,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根据产妇涉及的生产过程如妊娠期疾病注意事项、胎儿监护、临产分娩等知识,帮助产妇解决各类孕期问题。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给予产妇必要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放松心情,以缓解肌肉疲劳和内心紧张的情绪。根据产妇宫缩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等,协助产妇调整呼吸的频率,增强产妇自我控制的能力。分娩是生理过程,护理人员应让产妇知道,以消除内心的恐惧心理,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有利于加速产程,且顺利的度过分娩的过程。产后护理主要包括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其中,产妇护理是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通常产妇在产后多由家属来负责,饮食方面,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汤、多食富含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注意休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经常清洗外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新生儿护理是让家属学习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如臀部与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新生儿沐浴与抚触等,并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窒息、脱水、皮肤过敏等症状。

1.3疗效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产妇的沟通能力、护理规范、服务规范等情况,根据产妇的评分以百分制进行评定,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1.3.2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没有出现不适感,产妇全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出现不适感,且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同。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情况

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产妇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护理疗效的情况

对两组产妇进行治疗后,比较产妇的沟通能力、护理规范、服务规范等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讨论

第8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护理质量考评;因素;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70-02

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康复的重要因素,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促进医院自身发展、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质量评价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具有导向性和促进作用,是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所以要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考评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及时查找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并提出实施对策,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作者所在医院的80例护理工作人员,80例护理工作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的48岁,平均34岁,参加护理工作的时间从数月到十余年不等,最低文化程度为专科。

1.2 方法 以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为指导思想,针对我院具体情况,建立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反映临床护理过程质量及终末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使用护理质量考评表,对我院80例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验证性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影响护理考评质量的因素。在护理质量指标的筛选,主要基于了两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是指标的敏感性,即指标必须反映并能测量护理质量;第二是指标的可收集性,即指标数据易收集、易获得。

2 结 果

通过实施护理质量考评和调查发现,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主要依次有认识不足、缺乏沟通、管理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受传统管理的影响,见表1。

3 讨 论

3.1 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

3.1.1 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考评认识不足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护理质量考评的意义,而片面认为考评检查只是寻找她们工作中的毛病,从而增加她们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对质量考评保持了漠然和事不关己的态度,使得考评往往难以进行。

3.1.2 缺乏沟通 在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质量考评人员没有认识了解到护理质量考评的目的以及其重要的意义。

3.1.3 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以及考评缺乏公平性。由于很多时候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以及对护理质量管理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导致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无法公平、严格的执行。也无法消化部分护士长在检查考评时存有私心和怕得罪人的思想,使得考评缺乏公平性。

3.1.4 传统管理理念对考核的影响 管理者片面认为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在当前的管理中仍然能够继续发挥管理效能,因此没有考虑到当前的护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自我期望值等的不断提高。导致了通过传统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影响了考评的准确性。

3.2 提高护理质量考评的对策

3.2.1 转变管理理念,完善护士质量管理制度 在进行护士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质量考评的必要性,使得她们能够知道在工作中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做等。而不是为了应付质量考评而钻漏洞,寻找如何减少被扣分等。对质量考评后分析的情况,相关的管理者也应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问题能够及时被解决,实现优化质量管理的目的。

3.2.2 加强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对护士实际工作能够的培养是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使得护士能够了解她们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职业责任比让护士按照条条框框进行工作更加的有意义。

3.2.3 建立严格的考评奖惩和督促机制 在日常检查的过程中,护理部要加强对护士长的督促指导,通过强化督促来避免无效检查问题的出现。

3.2.4 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考评方法 科学的考核标准对于质量考评的实行有着深远的意义。要确保护理治疗考核能够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当前护理质量的标准,那么采取科学的护理质量考核体系就是最可靠的保证。也因此在管理者进行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护理质量考核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使得考核标准能够具备可持续性。

3.2.5 提升人性化管理意识,增强管理能力 护理质量考评过程中要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贯穿,使得护士能够充分明白了解人性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也使得护士们能够积极配合好考评工作的进行。

总之,详细分析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结果的因素,能让我们明确当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逐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这对于当前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而言,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能够促进促进医院自身发展、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 江会,刘薇群,贺建雄,等.基础护理实施与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杂志,2010,21(2):46-47.

第9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骨科;美容护理;预见性护理;瘢痕预防;心理状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进行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n=59例),偶数号为观察组(n=86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性21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2±4.1)岁;疾病类型:胫腓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1例,脊柱骨折5例,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9例;观察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30.8±3.9)岁;疾病类型:胫腓骨骨折36例,股骨颈骨折17例,脊柱骨折9例,肱骨骨折14例,尺桡骨骨折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非手术治疗、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精神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骨科护理管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协助翻身、外固定支架护理,遵医嘱指导用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训练指导[1]。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美容护理措施。1.2.2.1建立美容护理小组:在骨科护士长领导下由骨科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骨科医师组成3~5人的美容护理小组,由美容整形专科医师进行美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患者给予整形美容专科同质化护理[2]。1.2.2.2设计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受伤原因、手术类型、切口位置、体质等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预防瘢痕形成及对已形成的瘢痕进行软化处理[3]。瘢痕预防与软化方法:①降低切口周围张力,术后早期减少活动,避免牵拉伤口,破坏新生肉芽组织[4];②局部涂抹药膏,一般于切口拆线后1周,伤口愈合后开始使用含硅凝胶的药膏,以减少瘢痕形成[5];③手法按摩,根据瘢痕的时期选择按摩手法与力度。1个月内的瘢痕,用单手拇指顺着瘢痕方向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着力于表皮,力度较轻;1~3个月的瘢痕,用揉按法、指压法,以美容指对切口瘢痕进行前后、左右的内旋或外旋揉动、点按,用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中等力度;3个月以上,质硬且突出的瘢痕,以拇指屈曲的骨突部位着力于患处,沿垂直方向施力,为强力点法,以患者能够承受的最大力为标准[6]。通过手法按摩,可以松解瘢痕及深层组织的粘连,一般15d左右可使坚硬的瘢痕组织软化。只采用单一方法处理的瘢痕,其变软大约需1~2个月,不做任何处理自然增生的瘢痕,要等到6个月后才能逐渐变软。瘢痕按摩应尽早开始,并逐渐增加力度与频率[7-8],后期瘢痕成熟后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前期。1.2.2.3心理护理: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如疼痛、长时间卧床、行动不便、对功能恢复及外貌改变的担忧等,这些都会对患者情绪造成影响,甚至影响治疗。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对即将接受的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解除或减轻负面心理,另一方面增强了患者对病情恢复的信心,消除其对未知治疗的疑虑或恐惧[9]。同时告知患者虽然创伤后暂时容貌有损,但经过美容缝合及抗瘢痕治疗后这种损伤会大大减小,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经美容护理后恢复成功的案例,增强其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1.2.2.4健康教育:在处理伤口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健康教育,包括保护创口,功能锻炼,告知患者换药和拆线时间,讲解术后抗瘢痕治疗的重要性,介绍抗瘢痕药物的使用方法、预期效果。引起患者的重视,达到控制瘢痕增生的目的。强调长期、规范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日常宜清淡饮食,少辛辣、戒烟酒、高蛋白,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应尽量避免刺激创面,暴露在外的伤口应避免长时间照射阳光。在痂皮脱落期应嘱咐患者避免撕扯痂皮,可采用冷敷方法减轻瘙痒感[10]。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状态:入院时和出院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检测,SAS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情况越重,SDS分数越低说明抑郁情况越重[11]。1.3.2瘢痕评估: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评估瘢痕情况,包括血管分布(V)、瘢痕色泽(M)、柔软度(P)和厚度(H),分数0~15分,分数越低表示瘢痕越轻。由同一名整形美容科医师进行评分[12]。1.3.3满意度调查:采用笔者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从护理沟通、健康宣教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所得总分分为三个梯度,<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判定为非常满意。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抑郁和焦虑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院时,观察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瘢痕情况比较:对照组VSS评分(9.34±0.75)明显高于观察组(3.70±0.36),说明其瘢痕发生情况较观察组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