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函授大学本科范文

函授大学本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函授大学本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函授大学本科

第1篇:函授大学本科范文

2、理工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

3、法学类,法学专业。

4、文史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等专业。

5、艺术类, 艺术设计、动画。

第2篇:函授大学本科范文

因为这里自然环境保留了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极具风格,有很大的视觉上的密度与可塑性,一直以来寻甸都成为云南画家采风、写生的重要目的地。云南艺术家以这里为参照,梳理着云南风景绘画的发展脉络,呈现风景在云南几代艺术家心中的记忆与变化。在这样的传统中,也从来不乏寻甸当地艺术家的身影。他们守护着得天独厚的一方水土,这里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滋养了他们的性情,而性情最后又沉淀为艺术。云南画廊将于7月中旬举行八位云南寻甸书画家的作品联展,届时欢迎所有热爱艺术的朋友莅临参观、指导,一起感受来自寻甸的风与月,画与诗。

涂志祥,1963年12月出生于寻甸县仁德镇,现在文化馆工作,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从事书法创作、辅导等工作。

“早在读师范期间,我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深深吸引,坚持临习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等古代名家作品,一杯清茶、一支笔、一张纸陪我度过了近三十个春秋,与笔墨结下了不解之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徐国云、1965年出生于仁德镇,1980年城关胜利中学初中毕业,自幼喜爱书法绘画。1983年函授《东方电视美术函授学院》学习国画,《天津茂林书法函授学院》学习书法。1987年参加曲靖地区群艺馆农民画创作培训,同年创作农民画《出工》《建新房》两件作品在云南省美术馆展出。1988年12参加工作,同年函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曲靖分校学习国画,1991年11月国画作品《濯泥不染》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学员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出。

董家虎,字达谦, 1965年出生,现为寻甸职业中学书法教师,云南师大政教本科毕业。1988年至1991年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学习,曾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爨碑第一人陈正义先生。

“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一直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不管教学任务多重,都临池不辍,书法艺术一直陪伴我走到今天。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临习米元章、孙过庭、文徵明、怀素等历代大家名帖,在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经常参观和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赛又从中学习其精华,我的书风从不求其索怪,而是放纵于自然而然之妙处,规规矩矩写字,本本份份做人。”

陈元飞,1967年1月出生,寻甸县七星镇人,笔名陈鸿,先后毕业于曲靖师范、曲靖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央党校法律系。原曲靖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记者。其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理论文章多次荣获省、市表彰。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级展出,并有作品见报刊。

王文武,1972年出生于寻甸河口镇。云南大学本科毕业,自幼受乃父影响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十六岁时师从朱从凯老师临习颜真卿楷书《颜卿礼碑》,并坚持多年。二十五岁后临习魏碑、对《张猛龙碑》、《张玄女墓志铭》临习甚勤,兼习行草书。现为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省、市书法展,现为昆明市寻甸县第一中学书法教师。

潘道伟,生于1974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合人。199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1999-200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主干课程班,先后师从著名画家高临安、常青、王羽天、陈宜明、翁诞宪等学习油画,现为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昆明市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在国家、省、市级发表和参展作品40余件,多件作品被省、市刊物出版,现在寻甸县文化馆工作。

“多年来,由于对绘画艺术的酷爱,一直坚持耕耘于大大小小的画布之间,每每在画布上游走,内心便充满无限的喜悦和欣慰,同时也创作出一些作品。其中油画作品《向日葵》入选中国油画展——云南作品展;《赶马车的人》、《耕》、《胜夏》、《青棚-婚宴》等入选省展;《焰》入选昆明市第一届青年艺术家美术作品展,并获“新星”奖;油画《冬雪》、《暖冬》、入选2006年昆明市“经典昆明”油画风景双年展,其中《暖冬》获政府收藏奖,并被博物馆收藏;一些作品相继被私人收藏。”

徐国云,1965年出生于仁德镇,1980年城关胜利中学初中毕业,自幼喜爱书法绘画。1983年函授《东方电视美术函授学院》学习国画,《天津茂林书法函授学院》学习书法。1987年参加曲靖地区群艺馆农民画创作培训,同年创作农民画《出工》《建新房》两件作品在云南省美术馆展出。1988年12参加工作,同年函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曲靖分校学习国画,1991年11月国画作品《濯泥不染》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学员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出。

张国平,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始终坚持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级展出。油画作品《九月》云南省首届“三农”书画摄影展中获优秀作品奖;油画作品《初春》、《对面的山》、《人体》、《高原节奏》参加云南省中小学教师书画作品评选活动中分别获一、二等奖。2006年受昭通鲁甸县宣传部邀请,在鲁甸举办“高原风”美术作品展,得到了高度的赞誉,一时被称为“昭通村庄的还原者”。

陈慧敏,1987年6月出生于寻甸功山镇,2010年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美术系,跟随的三位导师均是云南十大青年画家学习专业知识;现于寻甸职业中学从事美术专业的教学工作。

由于对绘画的独爱,对艺术的热情,课余时间一直坚持着寻找艺术的美。2009年创作山水画在第六届“德艺双馨”玉溪赛区成年组书画“一等奖”;2010年写意花鸟在第六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云南赛区绘画“铜奖”;2010年6月在2010届毕业生作品展中获得“银奖”。 2011年在县文体局组织的《2011年现代新昆明建设书画展》中绘画作品《莫知》荣获“二等奖”。

地点:云南画廊(昆明青年路371号文化科技大楼3楼)咨询:0871-3187907

第3篇:函授大学本科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试基地;食品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与之形成尖锐矛盾的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应届食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有效地接轨[1,2]。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3]。通过边教学、边实践、实践再完善教学,使工程教育和培养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把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4]。

1.探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方式。①专业认识实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这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带领学生到各个企业去进行参观,这样使学生对各种食品加工能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对传统企业与现代化企业的对比了解,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到由现代化的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食品工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从而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学习。②专业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具体的食品加工与管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在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让学生们亲自参与生产,学习不同企业的食品工艺与管理。这要求教师事先要与企业进行协调沟通,确定合适的实习日期与时间长短,既要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又要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实习期间,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汇总完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其基本方案是:①在食品工艺实验每个环节中,贯穿一切从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要能力出发的全新理念,实验内容随市场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5]。②教师要深入工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实验方案,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③把“实验室”、“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动手制作副食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市场上的同类食品进行比较。在具体操作中,由学生对“生产车间”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品质检验到产品销售,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

二、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1.根据学生问卷调查,评价“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对选修“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3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如下页表1),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96.7%的同学认为在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学生有较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机会;100%的同学认为亲自参与“中试基地”和“企业”的产品生产,收获很大等。基于上述调查结果,证明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2.在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评价体系,具体为:①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基础型实验占30分;综合型实验占30分;设计型实验占40分。②食品工艺学实习。规定性产品生产占30分;自主创新性产品研发占40分;企业实习占30分。考核方式:采取“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

三、结语

本研究所构建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柏丽华.从高校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论坛,2011,28(2):100-102.

[2]胡金秀,宋占新,徐永赞.从大学生就业困境看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2010,35(2):103-106.

[3]杨超,孙梦露.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6):11-12.

[4]唐立敏,楼利琴,奚柏君.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1):67-68.

[5]董士远,曾名,刘尊英.综合设计性食品保藏与加工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3):52-54.

第4篇:函授大学本科范文

关键词: 三本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精读课程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最为重视、费时耗力最多的课程。没有哪门课程的学分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精读课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存在着差异。尤其三本独立学院因其培养方案中要求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故而在精读教学中应有适合其教学对象水平的一套教学模式。独立学院从2002年开办至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新型办学体制,一直不断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使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然而,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现状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二、教材选用及学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省三本独立学院都一直沿用和母体学校一样的英语教材或是使用国家优秀的获奖教材,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大学英语教材或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这两种教材在全国高校使用率相当高,不少一本、二本院校都在使用。然而教材的使用贵在适合其使用者,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这些教材通常是由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的专家、教授组织编写的,因此,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教材更适合重点院校学生。由于国家教育部尚未颁布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大纲,在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多数独立学院采用的教材与母体学校相同,这就导致了大部分三本学生在学习时,压力过大,缺乏兴趣,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之大学英语课程在多数院校(包括一本二本)都实行每周4学时制,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很难让三本学生很好地掌握教材。

一般来说,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向外语学习者提供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语言素材和学习方法。Cunningsworth(1995:15-17)专门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四项原则。

1.教材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相吻合,与语言教学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相吻合;

2.教材应反映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为自我目的使用语言的教材;

3.教材应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应该对其学习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不应教条地套用某一教学法;

4.教材应该起到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作用,与教师一样,教材应该成为目标语和学习者之间的桥梁。

根据以上原则,三本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情况,安排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编写适合三本学生的好教材。

三、传统意义上教师角色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唐代学者韩愈在其《师说》中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定义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从而产生了对教师角色的新比喻:“教师是一把钥匙。教师这把钥匙能打开丰富的知识宝藏,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身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陈桂生,1993:259)这说明,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中的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evaluato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资源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

三本独立学院既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多元化作用是必要的。要把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单词、课文、习题,而是通过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双向语言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不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当中得到乐趣,从而提高能力;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精读课的目的在于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精读课的性质就决定了必须有大量的记忆任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灵活学习,不要死记硬背。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多么好的学习方法都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打消学生认为学习精读课有捷径的消极观念。其次,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依据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鉴于此,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通过填鸭式的方法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倡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因而在进行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时,不仅需要将知识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而且要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创造力的培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作为教学目标。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有助于将课堂讲授与语言教学合二为一,使二者成为有机的整体,学生就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四、现行英语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就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而言,总体水平不高,而且长期以来存在着“哑巴英语”、“费时多,收效少”的弊端。(陈坚林,2000:6)三本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功底较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尤为突出。与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宾等)相比,中国学生阅读能力应该是不错的,但是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相当落后。不少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的成绩都相当不错,分数也很高,但是一旦与人交流却不能听也不能说,这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这表明我国外语教学多年来培养的只是外语应试者而不是三本独立学院培养方案中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究其原因是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学校没有或很少有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机会,也几乎没有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英语似乎对中国学生来说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外语,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及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宾等,他们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归根到底是语言学习的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和真实语言环境相去甚远,再怎么设计语言情景也难以与语言环境相媲美。因此,可以设想通过改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体进行结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语言环境。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服务器,学生随时调用这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质的变化。

网络虚拟语言环境的建立,不仅有效地发挥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取更多英语知识信息。在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的同时,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三本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面临很多压力,如果想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方案中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从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多方面锐意改革。独立院校本身应抓住机遇,大胆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3]宋桂霞.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任务型英语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