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与创新
一、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的重要意义
财政税收是我国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体制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作为其关键的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面临巨大的压力,推动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有利于促进新型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更好的服务民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对于调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合理缩小人均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居民幸福满意度,进而也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实行,对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民生保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对全方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稳定。
二、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财税体系未充分吸纳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相关税种,造成了财政收入的损失,影响财政收支平衡,使得缺乏相应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建设。同时,由于分税制改革的不完善,使得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分配不均衡,地方政府自缺乏,影响其经济发展状况,
对于从事财政税收的从业人员要求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当前我国大多财税管理人员是由上级指派任命,随着领导层的人员调换,其财税管理人员亦会随之变动,严重影响了财政税收管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在选派财税管理人员时,不注重联系地方实际情况,往往根据其主观臆断去判断选择,使得财税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财政税收机制的合理健康运行。
(二)财税监管措施不到位
在当前分税制的环境下,纳税人在进行转移支付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违法现象,资金贪污、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使得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转移性支付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降低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对经济的调整力度,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也加大了对财政税收管理的削弱力度,较多财税管理机构和从业人员被撤并,使得财税管理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管理理论落后,同时大多地方政府并未设立专业的监督管理机构,使之对财政税收的监管力度缺乏,易造成现象。
(三)财税管理控制力度欠缺
自分税制实行以来,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财政收支失衡,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迫使地方政府采取精简机构和削减编制的方法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但是由于财税管理人员的减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财政管理控制力度。
由于现行的财税体制不够完善,造成财税管理方面存在较多弊端,其主要体现在对相关财税管理缺乏有效控制、监督措施不够完善,同时相关财税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违法乱纪现象较为突出,使得财税机制的创新改革也有一定阻力。
三、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平衡合理的分权财政税收体系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状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促进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平衡,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应不断促进分税制改革,科学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分配,适当提高中央的财税收入比例,进而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降低地方政府的财税压力,促进其财政收入收支平衡,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方向和责任,加强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二)完善财政预算体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合理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实行新型复式预算管理体制,重视短期预算和中长期预算的结合状况,扩大对国家预算的覆盖范围,并成立专门的预算审查机构和监督机构,加强对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社会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作用,保证政府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促进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开性。
(三)建立精简高效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
建立新型财税管理机制,加强相关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财高效财税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提高税收征管的有效性,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对于地方债务问题,要赋予地方政府相应财政支配权力,完善其债务管理制度,提高地方政府在投资建设过程中的自主融资权力,激发地方财政活力,进而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探讨我国财政与税收中体制创新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3(08).
[2]崔绍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4(18).
【关键词】财务税收体制 改革 税务水平 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氛围也日渐激烈。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传统的财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对传统的财税务体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弥补传统财税务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也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财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财税体制与社会资源和收入有关,财税体制的配置安排与以下三面有关,分别是:①人民;②政府;③政府各部门等。财税体制对社会经济行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具体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①减免税制度。当今企业会享受各种各样的减免税待遇,那么,企业更有可能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去追求跨行业的经营;②企业按照其隶属关系交纳企业所得税。具体意思是指中央企业向中央政府交纳企业所得税,而地方企业则要向地方政府交纳所得税,该政策的实施,从客观上鼓励了地方保护行为,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③现行税收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规范意义。政府实施平公平合理的原则,并按该原则进行征税,公平合理原则可以为社会树立行为典范,有力的促进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管理。
二、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现状
(一)实施财政税收改革所取得成就
我国实施财政税收改革已经有一定的年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提高了我国的财政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我国在财政税收改革方面所取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①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成就,在财政支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改进了财政支出制度、加强了财税绩效管理、并实行由政府集中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说由政府集中采购和统一支出,在财政支方面,也要进行评估,让财政支出与税收绩效挂钩;②在预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预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加强了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制度、单一账户制度等;③实行税制转型。税制转型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分别是:对企业所得税实施改革、对增值税实施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等,实施税制转型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以增值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并且以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辅,实行新型的流转税制度,实行分税制度,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会进行限定。
(二)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相关学者的统计归类,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分别是:①在财税管理方面难以控制,财税管理的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有关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有效控制、现行的财税体制缺乏监督机制、财税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②在民主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我国,虽然许多地方都已经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③财政资金在支付和转移方面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弊端。政府部门之间的财政资金在转移时,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分别是:流程不够规范、转移周期较长、资金使用率低等,为了缓解以上这些问题,中央政府已经实施了分税制度,并且已开始实施,但任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完善。
三、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分级分权财政体制
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需要对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之前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进行合理地划分,还要适当加强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也就是说要加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支出,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压力。还需要对政府的支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在财政权利方面,要适当的给予,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并且还要控制好财政自由。另外,在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方面,还需要提高,还有有针性的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搭配,在转移支付结构比例方面,要妥善处理,当前的转移支付分配方式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实施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建立合理公平的资金分配体系。
(二)规范政府的收入来源,促进财政与经济之间的互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财政税收收入增长能力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那么,就需要政府去承担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智能,在财政支出方面有了显著的增加,政府部门通常为了缓解财政税收的收支矛盾,通常都是默许地方政府以收费方式筹集收入,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深入,使整个社会陷入“乱收费”的体制怪圈中。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只有对现存的财政税费体制实施改革和规范财政收入来源,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另外,政府财政大多数都是以以下两种方式支持中央企业的发展,分别是:①投资;②补贴。这严重的扭曲了公共财政的目标,还造成了政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只有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在对于中央企业实施帮助时,必须要建立在公共财政的基础致之上,还要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才能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现行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不足之处,还讲述了财政税收体制实施改革后,对整体税收水平带来了哪些好处。
参考文献:
[1]宋立.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战略步骤[J].经济学动态,2008,(10).
[2]陈文静.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09).
一、目前我国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地方出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过乱,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
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吸引资金投入、企业落户,各地积极建立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并针对园区、基地内企业实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力求形成政策洼地。各地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直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全国整体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2.一般性财力性转移支付比重低
目前在我国转移支付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这三个部分不仅在转移时存在着比例上的不协调,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首先,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的资金比例过高,这部分转移支付内部明显有利于地方,其在转移支付总量上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其他一般性转移则占有较小的比例。通过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是对地方财务均等平衡反映,但当返还比例较高时,这对经济发达地区是较为正常的,但对于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则会导致其社会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水平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一旦税收返还比例过于悬殊,则会对当地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其次,目前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由于支出的项目较为繁杂,而且涉及的部门较多,再加之政府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从而导致支付过程中存在着支出透明度不够、核查难的问题,所以需要政府从转移支付的源头就要做好监管工作。
总的来说,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晰,造成了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事权但又没有相应资金保障,而上级安排的专项转移资金又存在零散、地方匹配资金多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作用绩效。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不断深入,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都明确了时限。由于财政部门对决算编制审核及三公经费的审核从标准、重点及编制方法(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得到全面应用)都强化的监管,所以从预算上看整体水平较高,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多兼职、流动性大等因素导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标准化程度低,财务核算不规范、支出分类随意性大的问题,造成了决算数据的准确性差,从而为决算数据使用及政务公开决算公开带来了影响。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待加强,资产入账不及时、资产处置、经营不公开,为小金库的形成增加了机会。
4.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纵向呈现“倒三角型”的趋势加剧
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及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推进力度加大的影响,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人才队伍均衡化应为合理的结构。但由于控编制管理影响,县乡特别是乡级财政管理队伍出现了明显的年龄老化、业务能力低、信息化设备使用能力低等问题。为财政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带来了影响。
二、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1.清理、消除地方财政优惠政策,破除“内部性贸易壁垒”
地方营造的“政策洼地”对地方经济所产生的直接推动作用产生的同时,对全国经济的破坏也是明显的,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影响是直接的。为实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地方必须对自身建设的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消除,拉出清单一项一项登记、一项一项清理,坚决破除自身打造的“内部性贸易壁垒”,营造全国规范、统一的经济发展环境。
2.加快财政体制的完善
为了更好的加快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税收比例的调整,则应明晰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规范清晰的财政体制,而且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符合,而且也可以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使财政体制改革有效的对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整治。而且通过对明晰的财权与事权划分财政体制的完善,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筹管理能力,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压力得到减轻。另外有效的规范了地方政府的支出,使地方在行使财政权力时受到一定的约束,避免权力的滥用。
3.进一步推进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完善
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所以在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完善过程中,要将两者进行合理配合,从而确保资金来源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要适当的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增大,使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更加科学。同时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体系,从而改变当前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法。
4.加快财税改革制度上的创新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通过“营改增”试点,可以看出通过政策实施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少重复征税等主要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推进作用也明显体现,与此同时,从制造业上看整体税收收入有所下降,但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税收收入的增长明显。通过这一实例可以看出财税改革制度创新的责任重大,应进一步科学谋划财税改革制度创新,为经济腾飞提供支持。
三、结束语
目前我们处于财政体制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加强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意义的认识,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使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得到更深的发展,更好的为稳定大局服务。同时在政府的努力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有效的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能够更加科学、规范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实现国家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有卓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政府部门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利于对市场环境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新时期,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积极对财政管理进行转型创新。
一、新时期财政税收推进改革的内容
只有站在时展的高度,进一步重构中国的财税体制,将顶层设计理念深入到财税改革之中,相关部门才能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上有所转型创新,让多数人受益。
(一)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政府部门想要更好地推进财政税收改革,就必须要加大对预算的管理,制定想要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的约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预算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更好地造福于我国人民。
(二)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在新形势下,政府部门需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建立税收体制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的建立,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发挥税收调节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全面放开“营改增”,取消增值税,避免一系列征管问题和重复征税的问题,真正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三)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相关部门还应该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分别分担着各自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两者共同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财政税收的改革,完善相关体系的建立,为实现财政税收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新时期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政税收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工资水平、物价水平不同,大城市工资高,但消费也高,小城市工资低,但消费也低,国家再制定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标准并不太合适。而且,预算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足,覆盖范围较小,制约监督体制滞后,这都阻碍了我国经济的社会发展。
(二)中央和地方在政府之间的权责不明晰
在我国哪些事情该由政府承担,不同级次之间政府应如何分工,规划到具体事物上面,包括教育、社会保障等,目前也仍未明确。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责容易出纰漏,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了不作为的现象。
(三)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
有些企业试图通过偷税漏税而不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因此,收税部门应该提供相应的服务,多做思想工作,告知给人们纳税的意义,提高人们的纳税意识。
三、新时期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未来方向
(一)优化税制结构,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
为了创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在优化税制结构上就要抓好税制建设、财政支出管理、机构管理等的发展。在财政支出管理上,最大可能的推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在机构管理上,政府部门应借助“营改增”契机,完善相应的发展,避免营改增后地税队伍的资源浪费与闲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树立科学平等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观
我国政府部门征收税收,将这些税收运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财政税收的改革力度,让税收制度更加体现平等性,即让占有社会资源多的人多交税,让占有社会资源少的人,少交税,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极为有利的。所谓科学,有关部门要按照最符合经济规律的方法去调整税收。政府部门可以增加享受型产品的税收,降低生活必需品税收,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另外,有关部门还要增加成熟工业品税收,降低科技产品的税收,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增加机械密集型产品的税收,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税收,增加专项服务收费,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等公共税收。比如,个人所得税可以率先实行地方化,消费税也可推进研究如何扩大征收面积。另外,对于奢侈品还可考虑按品牌征税。
四、结语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新时期仍尚待加强。国家要不断推动财政管理的发展,加快财政税收体系的转型创新,要知道税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一套完善的财政税收体系。
财参考文献:
[1]宁鹏.论新时期如何开展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工作[J].商情,2013(14):37.
[2]李妍.新时期财政税收改革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5(9):130-131.
[3]张磊.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探讨[J].财经界,2014(9):12-12,66.
[4]敖晓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21):50-51.
[5]董金兰.基于创新思维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6):79-79.
当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亦受到严格管制,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正规融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非常强烈,信托、理财、担保公司等所谓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地方政府原本可以通过自行发债来直接融资,由市场进行约束,但现在却不得不“兜一个大圈子”,把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框了进来,这种所谓的“金融创新”其实毫无意义,只会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如果将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分开来看,似乎各自的风险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由于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单体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引发整个系统性的危机,甚至是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叉传染。
目前,间接融资方式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形式。当前的间接融资,借助不同的融资渠道,通过时间交换,将风险后移,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隐性化,将来出问题时就是大问题。而债券市场相比银行贷款的好处之一是,一有“风吹草动”市场就会产生震荡,从而将信息披露出去,风险随之释放。
现有体制还存在着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国外成熟的做法是地方政府借钱后转贷给企业,因为有政府的信用做后盾融资成本会比较低,但我们现在是打着企业的旗号给政府融资,不仅成本上去了,而且风险也上去了。
改革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已经迫在眉睫。
地方政府如果要到资本市场去进行直接融资,就要做到财政透明、就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就要规范财政、披露项目的相关信息,这些都会影响投资者购买债券的决策,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正向激励。谁做得规范,谁到资本市场融到的资金就多。投资者也会甄别投资项目的优劣,一些没有效益的投资项目将很难融资,这就是市场约束。
当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需要政策配套,并会带来后续一系列的改革,概括起来,就是“四位一体”的财税体制改革。
从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角度看,第一件事要做的是税制改革。“营改增”改革以后,会出现“中央拿走一块,给企业减掉一块,经济趋缓再减少一块”,导致地方政府自主财源进一步减少的局面。现在地方财政本来就拮据,地方税收下降后将更加捉襟见肘。所以,目前的税制肯定要改,要给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收来源,增加其自主税源。但是光这样还不够,仍然会有缺口。
这个缺口要靠转移支付。但是现在的转移支付制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专项转移支付太多,一般转移支付太少。而专项转移支付的特点就是锁定用途,决策权在中央部门,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自。因此,要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给地方更多的自,同时,增强透明度,这是第二个。
但是,即使上面两项都做了,还会有资金缺口,这就需要给地方政府自主举债权。通过让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这是第三件事。
解决了这三件事以后,仍然还有一个间接融资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自我约束机制。 当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亦受到严格管制,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正规融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
促进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还要想办法化解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在这方面的机制设计上,可以考虑由中央政府建立偿债基金,并设计出构成正向激励的机制。如果地方政府把资产负债表编制好了,中央政府就可以用这笔基金抵销地方一部分债务,使其能去资本市场融资。谁做得规范就允许谁先去市场自行发债,而不是说谁嗓门大给谁。这项改革要趁着中央财政还好的时候赶紧去做。
“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内容,对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他兴奋地说。
邴志刚代表认为,报告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遵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取得很多成就,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社会事业发展也很快。但是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国情决定着我们需要科学的发展道路,财政部门在这方面肩负重大责任。报告提出要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还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都为日后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邴志刚代表说。
令邴志刚代表感触最深的是报告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一个大的课题,此次写进报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在政府行使职能方面的重要体现。”他认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将更多使用财政收入分配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城乡差距等问题。
“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也让邴志刚代表更感受到财政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肩负的重要责任。他说,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国家财力将加大向民生倾斜,增加对教育、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入,使更多群众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解决民生问题,财政大有可为。”邴志刚代表说。他以社会保障为例,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拿出大量资金补充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领域,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辽宁出台了帮助“4050”人员就业的一系列政策,一方面积极创造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进行岗前培训,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创业。
邴志刚代表从报告中还看到了未来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的方向——“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他说,通过规范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力与事权关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邴志刚代表认为这一新提法意味着财政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承担更多责任。财政应当通过加快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而推动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财政分权;分税制;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体制
一、前言
对于我国财政体制进行研究已经是研究人员长时间研究的一个课题,科研人员数量十分庞大,所研究出的成果种类众多,但是对于我国财政体制研究主要都是对于中央及地方财政关系方面,对于地方财政体制之间的相互关联研究有限,可以说是我国财政体制研究上的一个缺陷。对于财政体制进一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政分权概述
我国对于财政分权问题研究时间较短,与西方研究还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我国在对于财政分权研究中积极借鉴西方在研究上的成果,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实证性研究。
1.财政分权及经济增加之间的关系
我国研究人员在对于财政分权及经济增加之间关联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种类较多。其中著名科研人员沈坤荣及付文林通过对于我国省级地区经济增加情况,对于财政分权及经济增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财政分权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增加。因此,二位科研人员认为政府部门应该采用财政分权制度,特别是经济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必须在短时间内应用财政分权方式,这样才能够提高该地区经济增长。
著名科研人员乔宝云在对于财政分权及经济增加之间关联研究中,通过将财政分权作为一种工具,发现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财政分权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个接线,如果要是超过这个接线,那么财政分权就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2.地方财政体制内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在刚开始实际分税制改革过程中,最为显著性问题就是基层与地区之间的财政差距进一步增加。基层财政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央财政权利逐渐集中,财政所需要经历的层次较多。现阶段,不同地区财政体制发现现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稳定性较低,不同地区之间的政府部门相互之间沟通协调能力较低。
3.地方财政体制整体改革方向
地方财政实施分权体制倡导者是我国著名研究人员贾康及白景明,两位研究人员认为我国地方财政机制中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方经济在现代化发展建设中财政制度在安排上存在问题,必须从本质上对地方财政进行改革。地方财政在改革过程中,已经不能够创建过渡性财政制度,需要从地方财政本质上进行分税分级财政制度。
三、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地方财政在开始实行分税财政体制以后,地区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增长,其中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已经拥有一定保障,财政实力在不断增加。这也就是说明,分税体制在我国地方财政改革中应用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还必须认识到地方财政在分税制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基层财政困难及地区之间差距。对于地方财政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完善地方财政具有重要作用。
1.政府与市场职责边界不清,政府监事权越位及缺位问题严重
我国政府财政在经历过多次改革中,主要都是对于政府部门财政收入及财权进行划分,但是对于政府部门权利划分边界划分较为忽视,甚至可以说分税财政体制在地方财政中应用主要对于政府收入及财权划分。
2.政府间财权配置不规范,地方政府自主筹集收入能力严重不足
在对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直将政府间财政收入作为主要改革对象,财政体制在多年调整过程中主要都是集中在对于财政及收入方面开展。但是我国虽然已经对于财政及收入方面已经做了多年努力,地方政府在划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层层向上集中及财权配置不规范等方面上。
3.财政体制民主化程度不高
在对于地方财政研究中发现,地方财政体制民主化主要包括两个内容,首先就是横向性财政权利的划分,其次就是纵向上的财政权利划分。无论何种财政权利划分,民主化程度普遍都没有得到提升。就地方财政横向方向而言,政府部门之间的财政分配主要都是通过财政体制完成,这种分配形式在长时间应用中造成行政机构在财政分配上已经习惯了主导性应用,一直并没有将地方财政划分在监督范围内。
四、完善地方财税体制管理的建议
1.重新认识政府之间财政职能划分
政府所具有的经济职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于地区内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及经济增长。在市场化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上,其余两个经济职能则是由中央政府所完成整体性调控。地方政府在对于资源配置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与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因为经济不能够在一个范围之间进行流动,在不同国家之间也可以进行流动。因此,地方政府在承担应有的资源配置职能的同时,还应该帮助中央政府履行其他两种经济职能。
2.合理配置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及收入
在对于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分配成果基础上,根据我国特有国情,创建个性化的财权户收入划分制度。也就是各种税收在财政制度中虽然拥有统一性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实行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个性化安排收入。例如在对于进出口税收方面,进出口税收是我国对于出口商品主要征收的税种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向各国表示的主要途径,各国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已经进行了实时性分享。正常情况下,进出口税收具体标准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这是能够降低进出口税收出现争议最少的一种形式。
3.逐渐建立规范转移支付体系
正常情况下,政府部门建立规范转移支付体系主要原因为,政府部门在横向及纵向方向上存在不平衡问题。多级化的财政结构中,通过政府财权及事权划分方式希望保证财权及政权之间的平衡,就需要采取一种能够调节政府财权及事权关系的方式。建立规范转移支付形式不仅仅从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能够完善政府部门之间财政关系,保证财政能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正是由于这种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政府部门财政上面存在的问题。转移支付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只需要依托地方政府原有的财政收支初次分配,再对于地方财政进行分配,就可以完成地方财政转移支付。
五、结论
我国开始市场化经济建设格局以来,政府部门财政体制就对于社会经济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央政府部门才开始实行市场化经济格局之后,就已经开始对于政府部门进行财政分权改革,希望能够提高政府方面的财政体制。我国众多研究人员虽然已经对于财政分权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所使用的财政体制与国际上分权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解决地方财税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缩小地区及基层财政上的差距,是目前在对于财政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宋立.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9,26:2-27.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条例;关键内容;意义;影响效应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80-02
随着2015年2月26日国土部公布《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的样本,从2008年开始酝酿已久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将从3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不动产登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是国土资源部今年全力推进的一项工作,预计到2015年6月份,国家级试点城市都会完成不动产登记工作。这项政策的落地,将是我国建设法制化国家进程的又一体现。《暂行条件》实施后,将对居民的生活、国家相关财税政策的制定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一、《暂行条例》实施的意义
不动产是指实物形态的土地和附着于土地上的改良物。由于它的个别性、耐久性及数量有限等自然属性,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功能,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重要性,所以需要进行确权登记,以示所有。我国的不动产登记确权虽然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意义上作为物权公示手段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却起步较晚,且一开始就服务于不动产行政管理的目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条例实施前,根据不动产种类,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如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住建部门登记房屋所有权,林业部门登记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造成条块分割,管理混乱,权属证书五花八门,经常出现重叠或漏登现象。
统一登记制度、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不但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又一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家进一步推进精简行政,放权于市场,逐步实现对外统一窗口的有效措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件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以前行政部门的多头管理,从保护权利人合法财产权的角度出发,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在保护个人产权、转卖产权便捷程度、交易安全及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暂行条例》的关键内容
此次不动产登记的内容重点考虑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条例共分六章,从不动产权利登记的范围、登记程序、登记载体、信息共享、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可操作性强。
在范围上,明确了是对集体土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耕地林地、宅基地、海域所有权等十项物权进行确权登记。登记机构统一,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由县级以上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不动产权证”将取代目前“房产证”。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全国各地试点进展的推进情况有差异,因此需要到2017年起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功能,有关当事人才能上网查询相关权利信息。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暂行条例》明确对小产权房不予登记、不予发证。由于不动产登记是依法保护不动产所有人权利的法律行动,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小产权房其实是没有产权的房屋,违反了土地的用途管制,不属于法律保护范围,所以不应将其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
三、《暂行条例》实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良性的
2014年末至2015年初,由于担心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后对房价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二手房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市场开始出现抛售二手房源的现象,导致楼市出现紧张预期。但从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不动产登记本身并不属于房地产的硬性调控政策,只是在信息系统方面的重新整合,不涉及房地产市场整体供求,不会对市场的整体走向和购房者及业主产生长期影响。
但并不是说条例的出台对房地产市场毫无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相对来讲是良性的、可控的。首先,控制节点上,预计将从之前的房地产交易环节调控转变到存量环节调控上来。其次,会带来不动产登记后相关财产税种的开征,产权可查情况下透明性引发的恐慌等预期。再次,由于条例落地后,针对可能拥有多套房带来的征收财产税等问题,致使权利人财产权持有成本增高,原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会相应减少,转变为其他投资形式,如股票、债券等,将大大提振证券市场的活力。最后,对于部分房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如杭州、青岛等会对去库存产生较大的压力,在试点范围内的这些城市为了缓解这些压力,就需加快相应的配套政策,如降低一套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四、《暂行条例》实施对财产税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动产暂行条例实行后,对财产税体系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其中的房产税和酝酿中的遗产税。
2010年,房产税在上海和重庆试点征收。但是由于征收范围较窄、税率及房产价值评估方面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目前已经停止扩围。不动产暂行条例的登记实施,能够实现个人住房信息的透明化,实现房屋产权的全面登记及信息共享,对税源的控制会越加有效、严格。另外,不动产权证上明确标注有房产交易价格,这些都将为根据房屋数量和交易金额进行房产税征税奠定基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房产税将会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收入来源,因此,做好不动产登记,对于培育地方税收税源,促进地方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征收遗产税对于调节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防止贫富过分悬殊、增加财政收入有一定意义。早在2004年9月,财政部就出台了遗产税暂行条例,并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施行。目前来看,在法律法规等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征收遗产税最大的难点是公民拥有财产的实名申报、物权实名登记制度的全国联网。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完善了物权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财产的实名登记,透明度查询,为遗产税的开征奠定了硬件基础。
不动产登记条例在全国联网需要一定时间,税法的开征也主要取决于立法进程。因此,条例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不动产登记的统一有效保护了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保障了各类不动产物权归属和内容得到最全面、统一、准确的明晰和确认,彰显了较强的公示力和公信力。但是由于实施覆盖面广,牵涉部门多,难免留有不足之处,如小产权房的确权、个人海外资产的登记查询、使用期限的范围等,这些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真正做到全透明、全覆盖,对我国的法制和税制改革进程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S].
【关键词】广电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税收筹划
一、广电文化企业改制背景现状
(一)广电网络改制整合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日益加深,广电行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也逐渐兴起,原有的广电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和完善。在国家和政府的推动下,政府越来越强调文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现实意义。大批的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逐渐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在这当中,将文化单位分成了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改革的重点就是经营性文化单位,其中包括了广电文化企业。本文研究的就是广电文化单位转制后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二)广电文化企业税收政策现状。1.特殊行业优惠。进入20世纪起,我国出台了相应有线数字电视的优惠政策,根据《关于继续执行有线电视收视费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5号)的规定,自2017~2019年间,免征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的增值税。2.经营性单位向企业转制的税收政策优惠。根据《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84号),对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转制的形式为整体转制或剥离转制),有如下税收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有财政拨付经费的经营性文化企业的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经营性文化企业获得的党报刊发行、印刷等收入免征增值税;企业转制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转让的税收收入可以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处置库存呆滞出版物的损失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3.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优惠。我国的很多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都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法律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享受减至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如有研发新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加计扣除50%。
二、广电文化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我国广电文化企业虽然进行了改制和整合,但发展初期仍对于资金管理业务存在效率和水平低下的问题,自建国发展以来,税收筹划工作的起步比较滞后,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不足,加上广电文化企业的任职人员仍然是改制前原单位的人员,企业高层大多都是原单位的领导,长期以来体制内的工作机制,导致管理者对于税收筹划的不够重视。(二)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筹划队伍。转制后的企业仍然面临着人员招聘的名额缺失问题,人员编制有限,且统一的招聘体制,缺乏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招聘设计,难以找到专业化、高素质的、懂得根据企业实际发展合理筹划税收的高端人才。如果缺乏专业的人才,对企业的税收筹划的目标制定不科学、盲目引用一些已经淘汰和过时的税收筹划方面的经验等,可能导致税收筹划的成本增加,筹划混乱,甚至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战略发展,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广电文化企业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对于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一种情况是人才“进不来”,另一种情况是人才“留不住”。人才缺口的业务部门在上报所需人员的资质条件的时候往往是由本部门的领导进行主观判断,没有进行客观评估,且很容易出现一些以人配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员和岗位的不匹配。并且企业所有招聘的岗位职能、条件和待遇都是统一的,很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后,无法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和使命感,很难看到上升和发展的空间,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三)认识的落后性、狭隘性问题。认识的落后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不足,对于税收筹划误认为是在做一些偷税、逃税的行为,敬而远之,甚至认为这会影响国家税收的全局性和统筹性,是和改制国企的初衷相违背的。既然国家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就是希望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激发企业活力。认识的狭隘性是指,企业在税收筹划时更多的是考虑上级安排业务保障为重点,以眼前的利益为出发点,没有和公司的战略发展相结合,导致税收筹划更多是流于形式,并未实现合理控制税收、有效降低企业纳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四)税收筹划缺乏与时俱进。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税收体制改革的力度,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税制改革是一个活物,不同的时期、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有不同的优惠税收政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因此对于税收筹划的态度应该是要保持一个灵活的、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认识,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五)税收筹划的风险管控缺失。由于税收筹划工作涉及到的相关专业内容较复杂,在遵循以税法为主的同时,还会涉及到各个方面,在控制税收筹划风险时,企业提供给税收筹划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取决于企业内控的实施和执行情况、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如果利用不可靠的涉税资料进行筹划,就很可能导致筹划方向的扭曲和失误,从而增加了税收筹划的风险。(六)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不合理。广电文化企业的改制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一步,以其中的广电网络公司发展为例来看,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广电网络公司已经推行了转企改制,实现一省一网整合,完成了股份改造。但是各地的广电网络公司在整合改制后以省为单位来统一管理广电网络,各分公司和职能部门在工作职能分工和安排上会产生较大的分歧和意见,相互业务部门间缺乏足够的协调和配合。(七)道德和信誉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公司道德风险的认识不足,在税收筹划进程中可能会为了某些既得和眼前利益而错误决策,采取一些违法手段,以达到增加利润、降低税负的目的。同时,税收筹划工作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和筹划工作需要达到的效果也会受到其个人道德水平的影响。我国的税收法律政策,通常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才会有对税收进行合理筹划的空间,实际情况中,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纳税事实的认定会有一定的松紧度,企业提供的税收筹划的方案是否合理、合法可能会随着当地税收任务的轻重、当地的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地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等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难以被税务机关认同,就很可能被当做是偷税、漏税的行为,而产生信誉风险,一旦被认定为有相关的违法行为,就会给企业建立起来的品牌和形象带来污点,影响企业今后的经营和发展。
三、合理进行税收筹划的建议
(一)高层重视,改变观念。对于改制后仍旧属于划归国有管理的企业,高层领导由政府安排任职,跟普通民营企业对比起来,管理者的意见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因此需要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提升管理者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学习和了解,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合理地进行规划。(二)设计合理招聘制度,引进优秀财税人才。税收筹划的工作者除了要具备非常专业和丰富的财税知识储备外,还要有很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企业应放开对于专业特殊人才的招聘权限和名额,并能根据高端人才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招聘条件和待遇,以吸引专业人才,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税收筹划服务。应构建全面、完善和独立的税务工作人员体系,税收筹划工作专业性很强,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岗位或者部门,明确地划分清楚税务筹划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制度,以便保证税收筹划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优质。(三)全员参与,加强学习。税收筹划工作并非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企业上下都要积极参与和配合的工作,要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构建全员参与的良好条件和学习氛围,推进税收筹划工作的有序发展和高效优质进行。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理论学习,利用专业人才的有效资源,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来加深企业全体员工对于税收筹划的深度认识,消除对税收筹划狭隘性的认识,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税收筹划方法、筹划成本、风险控制、税收筹划的原则和内容、最新税收政策注意要点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四)税收筹划信息化。随着我国当前的发展,大部分行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广电文化企业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引领者,更应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适时建立企业税收信息化平台,及时国家最新税收政策、企业所属地区对接的税务联系人员信息、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案等,可根据不同职位开放不同的权限,利用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五)保持学习和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革,税收筹划工作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广电文化企业要适应时代的脚步,除了要做到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还应多关注我国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背景,从源头了解税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尤其是在国家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能够适应税收政策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脚步。(六)设置风险控制机构,加强法律监督。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对于税收筹划的工作开展,是建立在税法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法律风险是企业必须要能避免和控制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规划对于税收筹划中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性的监督和审查,在增加企业对税收筹划工作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有法律约束力、执行力和威慑力,使税收筹划工作法制化,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一些违法行为,降低筹划和法律风险。要能预见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作出调整和采取应对措施,平时要与税务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在遇到问题时,要汇报公司风险控制部门,及时联系税收管理部进行咨询和解决,避免因个人行为所造成的违法问题。(七)优化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设置。广电文化企业经过整合改制后,很容易造成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界限不清不楚,尤其是税收筹划工作,更需要企业内各部门、各分支机构间协同配合。除此之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要考虑到对税收负担的影响,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时要根据税收筹划来选择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对于广电文化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经营连续几年盈利且它的企业所得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时,建议成立子公司,分离业务,降低企业整体的税负水平;另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几个省的广电文化企业已经实现了上市,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子公司的设立可以帮助总公司分散一定的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对外融资和筹资。(八)综合决策。在对企业的税收进行筹划时,应该要做到综合决策,既考虑要达到税收筹划的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也不能忽视税收筹划中隐藏的容易被人忽视掉的一些潜在利益和机会成本。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若过分的强调税收成本的降低,可能会忽略了因该方案的实施带来的其他税费的增加或其他收益的减少,从而使纳税人的绝对收益减少。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