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20-03
1引言
近年来,艺术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学科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专业方向和学科方向。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这些新的方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形成了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组织、定位各个方向是快速发展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在教育部专业目录里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的专业,它既包含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数字”,又包含与现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等相关的“媒体”和“艺术”,因此可以很好地概括计算机与艺术结合的新方向。那么在本科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使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每个专业负责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讨论一下该专业学生培养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2确定培养方向
培养方案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在的地域也不同,培养方向不可能完全相同。下面就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讨论我们培养目标。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景观动画、游戏测试与设计、网站设计开发作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数字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程序设计技能;
(2)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3) 掌握数字化艺术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 了解本专业设计开发工具和国内外艺术设计的理论前沿和本行业的发展前景;
(5) 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熟练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和数字媒体制作软件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7)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使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12月河北香河召开的“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工作论坛”会议时所做的汇报,目前全国已有1200多所院校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动漫、游戏、网站、多媒体视觉传达、影视、信息设计等多个方向。面对如此众多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何在?这是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艺术设计方向),隶属于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淀,在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层学、虚拟现实、游戏设计和三维动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向教育部申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得到批准。结合我校特色和专业现有基础,确立了景观动画、游戏测试与设计、网站设计开发3个培养方向,并在每个培养方向中设置多层次的培养定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3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3个培养方向,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与修改,确立了目前的课程体系。一、二年级设置多为专业基础课,是3个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三、四年级设置多为专业扩展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专业概论、名师讲堂、计算机素描、数字平面艺术、数字色彩艺术、数字空间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视听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等。
专业拓展课有CAD技术、三维图形设计、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景观表现技术、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游戏设计概论、角色形象设计、游戏动画创作、数字视频及音频技术、场景设计与表现、视觉传达设计、游戏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后期制作、Web应用程序开发、人机交互设计、网站设计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分形理论与实践、数据库、软件工程、平面设计课程设计、三维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在制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较多考虑:
(1) 课程体系服务为专业方向,针对性要明确
在专业拓展课中,服务于景观动画方向的有:CAD技术、三维图形设计、景观表现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设计、分形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服务于游戏方向的有:游戏设计概论、角色形象设计、游戏动画创作、数字视频及音频技术、场景设计与表现、游戏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服务于网站方向的有:视觉传达设计、网站设计与技术、平面设计课程设计、Web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等课程。这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有利地保障了专业方向的良好发展。
(2) 对素描、三大构成类课程的重新整合设计
传统的素描、三大构成等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段上均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需求,我们将素描和构成艺术的学习和电脑创作工具相结合,希望构建出传统知识理论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全新的、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艺术作品。这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3) 技术与艺术并重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招生的是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位,这些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既有艺术设计类课程,也有程序开发等课程,各自均有较强完整性,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要求它的从业者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把这些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体系中。例如,设计类课程多以大作业方式作为考核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类课程允许多个学生作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作品创作,使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实验的设置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层次和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第二课堂
课程体系完成的是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能完成的任务,需要第二课堂来补充完善。我们实行了导师制、工作室制、项目制和定期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导师制,从去年实行到现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开展专业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成立数字艺术创作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专业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高水平的专业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发现、弥补理论学习中的不足,开阔了专业视野、培养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
(1) 动画“桃花源记”获得第七届东京TBS国际数字动画大赛(Digicon)评委会最优秀奖;2006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奖;第三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CICDAF 2006)国际比赛最佳短片大奖。
(2) 游戏“雨林十日”获全国首届3D数字游戏制作大赛游戏开发组佳作奖(2006年)。
(3) 粘土动画“笨虫死党”获“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铜奖党(2005年)。
(4) 三维动画“47war”获“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2005年)。
(5) 短片“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获第5届全国大学生短片大赛业余组剧情片鼓励奖(2004年)。
(6) 三维动画“She belongs to me”2003年获Discreet公司3ds max & Combustion作品大赛唯一一等奖、最佳创意奖;2004年获首届北京大学生动漫短片大赛最受评委欢迎奖。
5结论
此次专业培养方案的确定历时半年,得到了教研室所有老师的积极参与,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应该说是比较合理完善的。金秋九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面对良好的生源和一张张渴望的年轻面孔,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07版专业培养方案在今后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具体情况需要解决,有待于在实践中在进一步完善丰富,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深入探研,使之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作用。
收稿日期:2007-10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高校掀起了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热潮,承担起为数字媒体产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数字媒体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数字媒体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建设是目前当务之急,以促进数字媒体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对于数字媒体的理解是随着媒体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数字媒体,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信息的载体,即以不同于以往的模拟信号、而以非连续的数字形式存在的符号为载体、全方位交互传播信息的数字设备;二是指被传递的内容,即信息本身。按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两种,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指Internet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系列和DVD系列。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数字媒体的存在前提是必须依赖计算机技术,在这个前提下,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大容量、易检索和多通道传播构成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数字媒体成为现代人类传递信息的佼佼者。
数字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教育、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设计、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媒体、影视、演出、娱乐、广告等文化产业在制造、传播、营销等方面离不开的工具。当前文化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视音频、远程教育资源、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行业,它们的共同点之一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
二、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与培养目标分析
数字媒体从学科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也有艺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如传播学和媒体学)。作为应用技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信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作为人机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综合了设计艺术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数字媒体艺术和媒体传播技术融为一体,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均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因此,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这是它的本质和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主要研究图、文、声、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加工、存储、传递、再现及相关技术。主要的技术范畴包括以下内容。
(1)数字媒体表示与操作,包括数字声音及处理、数字图像及处理、数字视频及处理、数字动画技术等。
(2)数字媒体压缩,包括传统压缩编码、专用压缩编码(声音、图像、视频)技术等。
(3)数字媒体存储与管理,包括光盘存储(CD技术、DVD技术等)、媒体数据管理、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等。
(4)数字媒体传输,包括流媒体技术、P2P技术等。
数字媒体的技术范畴规划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九个方面:数字声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数字动画设计、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媒体压缩、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管理与保护、数字媒体传输技术等。
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是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媒体或数字媒体,其表达内容也多是数字媒体形式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产品,如交互式装置艺术或多媒体网页等,特别是其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是借助于新媒体形式或数字载体(如互联网、光盘、手机或电子交互媒介)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设计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服务的特征。
数字媒体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数字媒体方向所需要的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但应掌握艺术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历史学科的功底,而且还应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程序、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掌握影视、游戏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国际化视野人才。
三、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与教材建设
数字媒体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体现: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传统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对艺术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数字媒体人才的职业素质。
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方向核心课程模块。
1.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模块
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数字媒体基本素养,也是帮助学习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主要依据数字媒体知识构成、数字媒体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全国数字媒体高校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考虑。
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在基础核心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体现数字媒体学科知识构成的本质,基础核心课程能够反应数字媒体的学科性质并且包含数字媒体的学科知识。
数字媒体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显示,无论是数字媒体的哪个方向,市场对数字媒体的创意人才需求都很大。在作品的制作中,需要专业人才有艺术基础和美术素养。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还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产品的设计与创作思维能力,变想法为作品的能力。
目前高校基础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导论性课程(如数字媒体概论、艺术概论、设计思维与方法),基本艺术素养课(绘画、色彩、造型)和基本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课(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等。
数字媒体概论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媒体的专业领域,艺术概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本质、分类和艺术的创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艺术基础。设计思维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变自己的想法为作品创作。绘画、色彩、造型是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课,这也是基于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的特点出发的,主要是为培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艺术素养打下基础。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其出发点也是数字媒体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同时,这些课程也是全国高校在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开设比例最大的基础核心课程。这些基础核心课程是各个数字媒体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入门课程或初级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提高该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该专业的精华所在。如果说各高校数字媒体的基础核心课程的普遍性比较大,那么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各个学校就有所差异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专业性特点,这是由高校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专业不同,其核心课程的数量、内容及各类课程间所占的比例就不会一样。其次是一致性特点,即专业核心课程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定位的要求,必须与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协调一致。再次是核心课程要体现明显的个性特色,因为核心课程不仅可以体现在各专业上有所不同,体现在学校上也要有所区别,这是由各学校或各专业特色所决定的,它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通用原理、技巧、技术和行规。基本上涵盖了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数字媒体的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选修某一领域的扩展性的高级课程,或在该领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鉴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行性,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应控制在10门左右为宜,例如多媒体技术基础、动画基础、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动画运动规律、编导基础、数字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传播学、影视后期制作与合成、计算机网络、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媒体市场营销等。
数字媒体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以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点的技术院系,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不管各学校是以哪种教育形态为主,在以下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传播学、游戏设计基础、动画运动规律、编导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音频、非线形编辑与后期合成、项目策划与管理、数字媒体资源管理和数字媒体市场营销。
这些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不同数字媒体方向的共同的素质要求。另外,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游戏设计基础这些课程是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的最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作为数字媒体专业在宽基础培养阶段应该掌握的课程。
3.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
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方向核心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课程的选修顺序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都规定某门课程所必需的先决课程。由于数字媒体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方向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各个学校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设置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大体上是从计算机科学系列和艺术创意系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
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设置时,可以采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如动画模块、后期制作模块等,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进行增减。把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按照程度分为几个层次,以教学单元的形式衔接起来。这样精确的衔接形式既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又可以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
数字媒体专业的方向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本学科几大主要研究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校的数字媒体本科生开设了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较高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为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学科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的兴趣,以及指导教师的协助来选择相应的课程。
4.教材编写特色
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满足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所以,进行核心课程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同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要一套全面的、具有特色的专业课教材。
数字艺术教学,必须创新思维模式,从教法上作为突破口,使得数字化技术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用艺术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实际技术为主要目的。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1.创新艺术思维方式数字艺术要遵循数字技术实现的规律,创作顺应信息时代气息的作品。在教学中,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要融会贯通于数字信息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出个性鲜明的数字艺术作品,尤其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
2.理论够用,实践主导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本着理论够用,注重技能的方法来主导教学。如电脑美术专业来说,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的软件教学毋庸置疑,立体构成教学也可以采用数字三维软件制作立体构成作品的形式开展教学,只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塑造空间的立体形态,用三维软件来具体实现。
3.数字艺术教育要紧密联系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包豪斯的著名导师康定斯基在其教学中力主学生对于生的观察,使得至今对现代艺术教育也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数字艺术作品应该要反映生活,在数字艺术教学中,鼓励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如观察植物形态、动物的形态和习性、社会生活中的人等,在头脑中获取生活感悟,为艺术创作的积累素材。
二、数字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数字艺术教育不是培养的技术工人,也不是培养艺术家,数字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载体,要求师生熟知数字媒体行业的内在关联、数字技术发展态势,拓宽视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能力。
1.培养市场需要的数字艺术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创新思维的数字媒体人才,应从数字媒体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优势出发,结合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提出学科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要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特色,发展从言传身教的传统培养方式向培养天赋、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等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要继承旧体制的优良传统,组合画家、设计师及学校和企业合作计划。实施“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制作技术,学会把握市场需求,为将来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2.双师结构与合理设置课程数字媒体理论研究课程包括:基础造型、色彩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技术、媒体媒介研究、媒介项目策划与设计、交互媒体、数字游戏娱乐、音频音像产品设计、美学欣赏等。从课程开设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程诠释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该学科所涉及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交互技术、媒体设计和艺术基础知识等,对综合课题有所侧重,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特征。针对数字媒体研究课程的多样、复合、交叉等性质,某一个课程或某一个技术的突出已经不足以完全胜任数字艺术教育的要求。数字艺术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复合型的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和双师技能的教学能手,既有扎实艺术功底和超前的创意思维,又要掌握最新的数字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出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复合型教师。
三、结束语
北京联合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大学的分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为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
经过35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有经、管、文、法、理、工、教、史、医、艺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地区规模的高校之一,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40万册,专任教师1600人,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本科生2万余人,高职高专生5800余人、外国留学生1500多人以及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多人,被誉为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航母。建校至今,已累计培养19万余名毕业生,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介绍
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服装艺术创新设计、服装与服饰系列设计、服装陈列设计、服装品牌营销及推广、流行时尚信息的扑捉及综合分析、市场调研与分析及服装设计管理的能力。根据现今服装行业及学科发展人才需求方向,力求培养具有综合艺术创新设计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具有较强艺术素养和市场预测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技巧、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流行趋势考察与分析、服装画手绘技法、中西方服装史、面料塑形、服装设计方法、服装配件设计、服装专题设计、面料纹样设计、服装画电脑表现技法、服装款式图表现技法、服装款型设计、服饰色彩设计、服装CAD、服装陈列设计、时装摄影、时尚买手、形象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服装工艺与制作、服饰图案、民族服饰传统工艺、民族服饰采风、手工印染、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饰品设计、面料纹样设计、形象设计、视觉营销设计、品牌市场推广、时尚买手等设计和管理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的美术应用部门、广告公司设计师、出版社美术编辑、网站设计与维护、中小学美术教师、商业摄影工作室艺术总监等。
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学院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史、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建筑设计方法学、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数字化环境设计、CAD施工图纸设计、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造型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
就业方向:室内设计师,会展设计师,家具、陈设品设计师,各领域设计师助理、设计绘图员,以及设计监理员、设计研究员等。
产品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重学养、精技艺”,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
主要课程:创新性产品设计、产品改良设计、产品包装与陈列设计、产品策划与市场、导向设计、界面设计、民间工艺采风与实践、产品色彩设计实践、材料与工艺学、北京传统工艺实践、民用产品设计实践、自选课题设计实践、CAD制图及三维造型设计、数字化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学、产品调研方法与报告书制作、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轻工业及日用产品造型开发设计工作、工艺美术产品和手工艺术产品设计、开发、教学与研究工作,旅游产品以及产品销售包装、推广策划宣传工作及与造型设计相关的装饰、装潢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两个方向: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和交互界面艺术设计。本专业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动漫设计、影视特效设计、交互界面与网页设计、游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行业。培养具有扎实数字软件操作和艺术设计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技能,能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中从事艺术创作实践、应用设计研发和艺术管理的复合应用型艺术创意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高校,拥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注重项目实践,强调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入学后以校企合作项目课题为课程主导,并提供专业化学习保障。每年有数十位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讲座,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赴海外参加学术交流、夏令营及交换生等活动。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美学、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数字摄影、数字摄像、视听语言、数字图像处理、网络动画设计、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数字绘画、视频特效与非线性编辑、MAYA动画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电视栏目包装、数字音频处理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动漫、信息与交互、影视、游戏、平面广告设计等行业,从事各类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艺术设计、创作研发及传播方面的工作。
绘画专业
绘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插画、原画、动漫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插画、原画的先进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掌握书籍插画创作、出版、广告与游戏等领域中的策划、编辑、制作等综合技能,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手绘能力,并能适应市场变化,独立开展插画、原画创意造型与表现,胜任艺术创作、广告、出版、数字传播媒体、动漫企业、新闻出版机构及教育科研等相关单位工作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
绘画专业教师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专业艺术高校,拥有强大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本专业课程强调对不同材质、不同艺术形式的实践应用,以工作室制为基础,强调校企实习合作、每年定期进行全国范围的采风实训、毕业创作等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课程:插画造型、插画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基础、动画运动规律、动漫人物角色造型设计、漫画技法、图画书技法、中国传统装饰画研究、综合材料创作、国画技法研究、油画技法研究、二维图形设计、数字绘画艺术、多媒体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出版机构、中小学教育机构、动画公司、影视公司、科研、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脚本编绘、原画设计、插画与绘本设计、动画图形设计及美术教学等工作。
工艺美术专业
工艺美术专业以培养掌握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具备软装与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艺术产业企划与管理等相关专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教师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等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课程专业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注重项目实践,强调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入学后可双向选择进入不同专业方向工作室学习,提供学生专业化学习保障。建有配套成熟的工艺美术(非遗)实验中心,一流的校企合作工作室,与京内外多家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为学生实践就业提供保障。
主要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与装饰、构成、材料与工艺、金属艺术、纤维艺术、陶瓷艺术、首饰艺术、工艺美术品设计、衍生品设计、旅游商品设计、数字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多媒体辅助设计以及相关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领域的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岗位工作,还可在艺术衍生品开发和艺术教育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音乐学(师范)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适应首都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从事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和服务于区域文化建设“多能一专”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外音乐史、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舞蹈、和声、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专业课程;合唱与合唱指挥、艺术概论、音乐教学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品分析、配器、MIDI音乐制作、钢琴即兴伴奏、手风琴、小提琴、二胡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专、职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幼儿艺术教育及社会音乐工作。
表演专业
表演专业设有表演艺术、综艺节目主持两个方向,学生在经过两个学期的表演学科专业基础及相关理论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并通过专业测试,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学习。
主要课程:表演方向相关课程:表演基础元素训练、声乐演唱技巧、台词技巧、形体技巧、经典剧目排演、经典剧本解读、中外电影史论等。
综艺节目主持方向课程:类型节目主持基础、综艺节目主持、配音艺术、即兴表达、广播电视解读等,以及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制作、职业化妆、节目策划与采编等综合课程。
就业方向:戏剧、影视类的职业演员,文艺节目主持、策划及后期制作人员,满足基层文化单位需求的有创作能力的文艺骨干。
高职(学制三年)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本专业面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广告创意设计和平面设计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广告创意、设计综合素质和技能,熟悉广告设计和平面设计的基本流程,熟悉导示识别系统设计领域基本规范;掌握平面广告设计职位需求的专业设计技能;具备独立完成广告和平面设计项目的能力,从事广告设计制作或导示与识别设计方面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基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设计的工程表达、字体与图形符号设计、VIS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一年级为专业基础平台课,二年级模块化教学可选择平面广告设计、导示与识别设计或企业定制模块发展。并可根据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广告公司、企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出版行业、企业宣传策划部门及其他平面设计领域从事平面广告制作工作,或在展览策划公司、标识设计制作、会展设计或建筑环境设计公司从事导示识别方面的具体设计实施等工作。此专业学生均有机会择优参加专升本、中外合作办学及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定制班项目,为学历提升、海外留学和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面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动画和影视行业或网络视频等新媒体设计领域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视觉设计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影视行业工作流程及基本规范,具备动画制作或影视制作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从事动画制作、影视编辑制作、栏目包装、数字媒体设计相关领域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基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模型、材质灯光、动画、特效)、影视编辑、特效与合成、影视三维合成等。一年级为专业基础平台课,二年级模块化教学可选择三维动画、影视栏目包装或企业定制模块发展,并可根据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动画制作公司、广播电视制作或相关行业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影视栏目包装或相关数字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工作。此专业学生均有机会择优参加专升本、中外合作办学、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定制班项目以及北京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为学历提升、海外留学和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面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展览展示设计和交互媒体设计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熟悉展览展示流程及数字内容设计规律和规范,熟悉互动媒体设计领域基本规范,从事数字展示内容设计、互动媒体设计方面设计制作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基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设计的工程表达、三维设计基础、交互设计、VIS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数字展示设计、互动媒体设计等课程。一年级为专业基础平台课,二年级模块化教学可选择数字展示设计、互动媒体设计或企业定制模块发展,并可根据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展览公司、展览馆、企业相关部门和广告公司从事展览展示方面的工作,或在电子出版物、网页、手机等移动信息平台承担数字互动媒体设计方面的工作。亦可在网站规划设计、图片编辑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此专业学生均有机会择优参加专升本、中外合作办学及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定制班项目,为学历提升、
三、2015年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层次 类别 学制 学费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湖北 湖南 广东 甘肃 新疆 合计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52 3 3 3 3 3 3 70 绘画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21 3 3 3 30 工艺美术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21 3 3 3 30 表演 本科 表演类 四年 10000元/年 √ √ √ √ √ √ √ √ √ √ √ √ √ √ √ 60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43 1 1 1 1 1 1 1 50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18 1 1 1 1 1 1 1 25 环境设计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43 1 1 1 1 1 1 1 50 产品设计 本科 美术类 四年 10000元/年 18 1 1 1 1 1 1 1 25 音乐学(师范) 本科 音乐类 四年 免学费 25 25 广告设计与制作 高职 美术类 三年 12000元/年 35 35 电脑艺术设计 高职 美术类 三年 12000元/年 35 35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高职 美术类 三年 12000元/年 35 35
说明:
(1)表演专业计划省份设置中标注“√”的为招生省份。分省计划按照合格人数的4:1投放计划。对专业测试合格生源不足4人的省份,原则上不安排招生计划。
(2)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各省招办公布的为准。
四、考点安排
考点 专业 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 报名及考试地点 要求 北京 表演 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月12日-2月27日 北京联合大学 表演专业不在京外设考点,考生一律到北京考点参加单独考试。 报名网址:zsxx.buu.edu.cn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 初试时间:2015年3月1日-6日 复试时间:2015年3月7日-8日五、报考条件
(一)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基本条件;
(二)身体健康,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三)文理兼收,限招英语语种考生,无单科成绩限制;
(四)各省设有统考的须通过省统考相关专业考试;
(五)高考填报我校美术类专业须通过本省美术类专业统考,获得相应层次的合格证,报考本科专业考生的文化成绩需达到生源省份普通二本线的65%,报考高职专业考生的文化成绩需达到生源省份艺术类高职投档线;
(六)高考填报我校表演专业的考生须通过我校专业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文化成绩需达到生源省份艺术类本科投档线;
(七)高考填报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北京考生需通过在京招生公办院校的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或舞蹈表演专业的本科层次校考并取得合格证,文化成绩需达到生源省份普通二本线的65%;
(八)报考音乐学(师范)专业的考生女生身高不低于155CM、男生身高不低于165CM,且高考体检信息符合《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格检查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
六、报名要求
参加表演专业考试的考生必须在北京考点参加考试,均须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
1、考生网上报名后直接在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上传照片。成功后生成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地点持准考证、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即可,不必现场确认。
2、网上报名时间见《考点安排》。
七、考试内容
专业考试及合格线划定
(一)专业考试
考生持准考证、身份证原件,按规定时间到指定考场参加考试。建议考生自带放音设备,因使用学校放音设备与考生的光盘、U盘等不能匹配,无法读取而影响考生考试的,由考生个人负责。
考试阶段 考试科目 考试内容 要求 总分 初试 朗诵 小说片段、诗歌、散文等 2分钟 100分 形体 舞蹈、体操、武术等 2分钟 自带伴奏 声乐 无伴奏歌曲一首 2分钟 复试 小品 根据主考教师出题进行 考生任选一项参加考试,3分钟 100分 即兴评述 根据主考教师出题进行(二)专业合格线划定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校表演专业将分别按照京外本科、北京地区本科招生计划的4倍左右划定合格线。按照合格生源与计划比原则上为4:1的比例安排招生计划。对专业测试合格生源不足4人的省份,原则上不安排招生计划。
凡专业校考合格的考生可于2015年3月底在北京联合大学招生信息网上(网址:zsxx.buu.edu.cn)查询专业校考成绩。我校将向各省高招办报送合格考生数据,不再单独向考生寄发书面校考合格证。
八、录取办法
1、美术类专业录取办法
按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音乐学(师范)专业录取办法
按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表演专业录取办法
按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4、理科考生按照:高考成绩× 的公式换算文化成绩。
5、新生入学后进行体检和报考条件复查,如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招生条件和报考手续者,学校将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籍。
九、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
咨询电话:010-64900013、64900915
网 址:zsxx.buu.edu.cn
E-mail:ldzs@buu.edu.cn
腾讯微博:t.qq.com/buuzsb
新浪微博:t.sina.com.cn/buuzsb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是陕西省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音乐表演系、音乐教育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系7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江苏、福建、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十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计15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讲师48人;博士3人,硕士5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拥有11个实验室、3个专业展厅、4个排练室、1个音乐厅、1个虚拟演播厅以及1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陕西省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还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办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蒙格马利大学举办画展。学院先后有90多人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137多个(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22件次)、国际国内声乐和器乐大赛奖87余项。
招生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包含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现代壁画方向。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公共景观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材料与工艺、中国民间美术史、当代艺术思潮、数码图形处理、雕塑基础、陶瓷基础、雕塑表现、陶瓷表现、壁画基础、浮雕基础、壁画表现、浮雕表现等。
实践环节: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传统与现代艺术性陶艺、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现代壁画方向主要有:壁画设计与制作、壁画材料应用、壁画综合表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类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传输、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审美与技术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数字游戏3D设计方向、UI与游戏原画设计方向。
主要课程:3D模型基础、专业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I、专业设计基础Ⅱ、动画设计、数字影像技术、 3D动画设计与引擎测试、UI设计、动态图文设计、视觉表述。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职前定岗实习、行业考察、行业实习。
就业方向:动漫或游戏原画设计师、3D 游戏设计与制作岗位、APP 设计师、游戏UI界面设计师、商业插画师、多媒体制作师。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设计方法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设计”作为信息沟通和表达的形式,针对社会机构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价值或表达某种体验,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 平面设计、插图设计。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视觉传达基础、视觉表述、文本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插图综合设计、影像与设计、综合媒介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丝网印技术、插图与设计、图形创意等。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企业实训。
就业方向:媒体的版面设计、创意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及导入、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编辑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杂志编辑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广告创意策划、公共区域导视设计、平面媒体的插图设计、绘本设计、公共图形、时尚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等。
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能并重、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养”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文博等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中国画方向、自由视觉表现方向。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方法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油画、版画、设计、摄影、美术评论、自由绘画、综合艺术实践、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工笔技法、写意花鸟技法与写生、写意山水技法等课程。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民间美术考察、毕业考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艺术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承地方传统音乐、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现状需求,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方向: 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方向:二胡、竹笛、古筝、扬琴、琵琶、打击乐(排鼓、中国大鼓)等;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西洋乐器演奏专业方向: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双排键、打击乐(军鼓、爵士鼓)等专业。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剧、声乐艺术史、合唱与指挥、形体、重奏、合奏、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
实践环节:西安鼓乐排练、歌剧排练、声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专业比赛、校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毕业音乐会管理与实施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艺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工作者、艺术工作者。
专业方向: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中外乐器、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合唱、合唱指挥常识、歌曲编配与弹唱、电脑音乐创编以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技术应用类课程。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声乐及器乐作品排练、专业比赛、校内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毕业音乐会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管理、文艺表演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戏剧影视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策划与编剧、影视拍摄与制作。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艺术概论、影视概论、影视美学、视听语言、经典影片读解、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编剧理论、新媒体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概述等。影视策划与编剧方向课程:剧本策划与创意、剧本分析、剧本写作、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文案基础写作。影视拍摄与制作方向课程:短片创作、后期特效、纪录片创作、录音基础、新媒体技术与运用。
实践环节:专业采风、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影视短片创作、编剧、小剧场工作室实训项目以及影视自主创新训练项目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报考条件与录取原则
报考条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
录取原则
1.专业课成绩的使用:我校所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我校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成绩。
2.录取原则:除在陕西省编导类专业课统考过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外,其他各专业均按照文化课成绩过线,按照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校考考试内容
1.美术类:科目:素描、色彩。总分:200分。考试时间各科3小时。
2.音乐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内容如下:
3.戏剧影视文学: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认可河北大学考试内容。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知识。时间为3小时。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综合化;互动式;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91―02
一、新媒体艺术教学的综合性和不确定性
新媒体艺术这种新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它伴随着网络普及应用以及数字影像媒体而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现阶段,新媒体艺术教育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所以,新媒体艺术教学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关注理论创新并有效指导实践活动。
新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技术词汇,因此,新媒体艺术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首先,综合运用了多种影像技术,像电脑合成影像、3D模拟影像、现场即时影像、电子技术抽象影像、手绘动画影像等;其次,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包括网络、音乐、装置、超文本、空间分割等。考虑到新媒体艺术具有综合性特征,我们的教学工作应当更多地关注不同学科、技能、媒体的相互融合渗透,打破专业、科系限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项目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这也是新媒体艺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理念建构
1.基于人本主义理念,注重人文素养提高和思辨能力培养
新媒体艺术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理性看待新媒体艺术,深入准确把握新媒体艺术内涵,懂得观察社会生活,获得人生感悟,并运用新媒体来反映当前社会实际。所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学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以后,能够深刻理解新媒体艺术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新媒体文化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关注人和媒体的相互关系,让大众传媒服务人们生活。所以,新媒体艺术教学必须坚持开放自由、多元化原则,辩证分析现代媒体技术发展,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2.以艺术观念为核心,增强创新意识能力
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运用思想理论来指导技术应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新媒体艺术本质还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新媒体艺术教学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这里要明确一点,艺术创作才是新媒体艺术教学的根本,数字技术手段再先进,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它仅仅是一种工具,并非艺术根本所在。目前,我国新媒体艺术教育还是以技术为核心,基本没有深刻认识到人文历史教育、艺术创作精神培养、合作意识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学生创作更像是对一种工具的简单发展。
3.依靠科技手段,完善实验室建设,注重技能培养
新媒体艺术教学应当重视技能训练,正确认识看待科学,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新媒体艺术工作者应当同时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必须积极关注科技发展成果,把艺术修养和科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应大力发展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建立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影像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音效处理实验室等。同时,要加强新媒体艺术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一些专业技术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最新科技知识,关注艺术和技术的内在联系,从而指导创作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建立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实验室,有利于加强学科知识融合渗透,推进综合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打破学科界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项目互动式教学措施和实施效果
1.基于文化导向要求,开设模块课程教学
新媒体艺术构建了不同时空环境,把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可以实行模块化新媒体艺术教学,即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创新思想、创作实践、社会实践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教师主要采取讲授形式,主要内容包括:西方美术史概论,以现当代艺术发展历史为主;新媒体艺术史介绍,以媒介发展史为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不同种类的新媒体艺术,像网络艺术、影响艺术、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视频装置艺术、远程信息艺术、全息摄影等;给学生介绍国际最新的新媒体艺术作品、研究成果、教育、展览、机构组织等信息。
第二部分是创新思想培养。教师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选定主题、设计方案,然后经过讨论形成最终方案,并开始创作。这一环节中需要考虑到题材新颖性、技术水平、方案可行性等多方面问题,对于创作成败和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职能不再是指导学生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给予帮助和建议。新媒体艺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思想形成是建立在大量阅读、思考、实践基础上的,需要深入体验社会生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用特殊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第三部分是创作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需要根据方案要求,选择相应技术手段,在工作室、实验室中,教师指导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相互探讨交流,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体会艺术,思考艺术内涵,学会将现代科技合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虽然当代艺术把创新思想放在首位,但不管是多媒体、影像,还是设备、装置,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正越来越多地影响艺术创作活动。目前,一些大型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多媒体艺术作品都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从本质上说,新媒体艺术并非完全依赖于科技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思想观念的创新改变。
第四部分是社会交流实践,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实践能力培养摆到重要位置上,建立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和美术馆合作,定期举办艺术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形式,弥补理论教学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形成良好艺术修养。另外,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让那些优秀学生作品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从而检验教学成果。
2.分组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整合不同学科知识
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要尽量争取获得政府、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确立研究课题后,学生分为不同研究小组,解决项目研究中的理论实践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延伸出新的项目课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教师和工作室。引导学生尝试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让他们和专业人士多沟通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艺术修养。
3.基于工作室教学平台,促进专业学科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利用工作室、实验室教学平台,教师应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新媒体艺术工作室主要用于艺术实践活动以及学术交流讨论,学校应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原来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通过工作室平台开展当代艺术教学,建立系统完善的学术研究体系,包括当代艺术研究、材料研究、学术展览、学术研讨会、艺术创作、案例教学等。这有利于弥补传统专业课程教学的缺陷,丰富教学手段,促进艺术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明田.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数码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苹果电脑国际有限公司.数码媒体艺术教育白皮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3]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神州美术出版社,2005.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实践;课堂教学;全景漫游
中图分类号:TP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512-0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传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先进传媒理念[1-2],具有较强策划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数字影视艺术、数字互动艺术、数字图像、数字音视频,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网络媒体、虚拟空间、游戏、广告策划与设计等课程,具有艺术和技术综合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3-4]。它是解决我国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内容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问题而设置的专业[5]。以面向教育领域和实践应用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以理论和实训教育为核心[6-7]。但目前大多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以灌输基本理论知识为教育方针,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实践运用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9],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实习才能独立进行相关工作。
改进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建立“面向应用型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体系”,加大创新实践培养,通过教与学、学与用的结合模式完成媒体技术的本科教学[9]。并通过参加全国传媒专业相关比赛,增强专业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 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通过实践课堂、参加数字内容设计创作大赛、文化创意作品展等活动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整合学院在艺术内容创新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在媒体艺术创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特色的符合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的内容创作新平台[10]。为此,学校提出开门办学、实践为用的指导思想,提倡跨专业联合创作,发挥综合艺术优势的发展战略。
创新实践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并实现数字内容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术[11]。通过把二维图像处理、全景漫游、三维重建、动作捕捉、表情捕捉、实时预演、交互式渲染、视频游戏等技术,与传统的数字内容设计和制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高效数字内容设计系统,并将其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广,储备专业素质基础。
2 创新实践课程实施
以实践课题“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例,设计完成整个创新实践课堂的教学任务。
2.1 结合《数字媒体技术概论》课程完成选题与方案
方法:课堂教学与文献阅读、文献踪述。
目标:项目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方案。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将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真实的三维空间,其强烈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呈现给观赏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又由于其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文件小,形式多样等优点,将使其成为今后展示领域的趋势。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基于序列图片的数字三维全景技术,把静态的图片缝合在一起形成360度全景影像,能真实再现现实景象。这些新功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给浏览者带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给了北京老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与传承,整个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与实现有四个组成部分:拍摄照片、生成全景JPG格式、生成SWF格式、展示全景图。
2.2 结合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完成实践项目
基于媒体专业前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二维动画应用技术PHOTOSHOP》、《FLASH网络多媒体开发》和结合目前主流的功能开发包编程。
方法:前期代码移植式学习、按功能模块组建协作模式。
目标:完成创新实践课堂任务。
2.2.1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制作流程与总体结构
1)全景图像的制作流程
【关键词】动画形式;传播媒介;社会服务性
动画的新形式作为传播媒介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肯定。在当前这个数字时代,动画的规模以及输出输入模式都产生这极大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最为直观且容易拉近受众距离的趣味性形式;在做出形式的变化上,大众对于其认可性往往是有一定的接受基础。不仅在为更久远的商业发展方向做出初步预判,而且使得动画的行业与商业中实现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一、动画艺术的社会服务性
艺术的产生往往和复杂的社会活动息息相关。从安迪沃霍尔第一次将他独有的创作以机械重复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时,大众对于艺术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有了新的认知。艺术并不是局限于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同时也能够将这种审美形式运用到社会文化当中,是商业文化发展的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推动剂。动画作为一种没有边界限定的形式,在各种媒介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环境下,依旧是一个不受空间时间等因素限制的载体。目前,受众对于动画一贯呈现的形式更多还是体现在院线影视动画、电视动画、网络动画等方面,动画也仍然保持着对于形式的概念输出,以及叙事性等特征。在动画分类多元化的当下,它也在不断地被翔实规划,对于动画的受众广泛扩张以及动画本身的社会功能性考虑问题,也逐渐地渗入到相关学者的研究领域中。区别于静态图像以及复杂的文字在信息输出上的单一性,动画可以是一段精炼的、具有鲜明色彩对比的、重复工作的符号特征;同时动画本身具有其轻松幽默的方式,使受众在观赏过程中没有专业认知上的阻碍,并形成了一个快速且高效的信息吸收。因而,动画服务于社会的优势是较为突出的,而动画的优势在数媒发展时代仍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二、动画艺术的宣传引导功能
(一)传统艺术的直观呈现
当今电脑以及手机终端衍生出的媒体平台、各类游戏层出不穷,数字化技术在不断推动者社会文明发展。数字技术本身也承担了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以动画为例的艺术表达形式也逐渐获得大众较高的认可,它汇集了特殊的表现技法以及想象力,增强了对于传统艺术的新认知。例如在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呈现问题上,动画则变成了一个较好的传播通道。2018 年腾讯游戏DNF用陕西皮影制作了宣传动画,短片在光影的流转间,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产生了惊艳的视觉效果。同年DNF也举办了“国创・新篇”主题活动,结合了四川剪纸、莱芜锡雕、河北京绣等非遗文化,分别制作出以传统形式为载体的数字媒体游戏风格动画系列。由此可见,动画作为一个较为合适的载体,对于传统艺术是一个重新构解、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二)科学教育形式的拓展
《“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指出,要重视科学普遍传播工作建设,支持以影像产出的科普表达形式。而实拍影像或是微视频在传播内容与拍摄过程中存在内容的单一性以及实操性较难等问题,动画的科普优势则相对明显。如今,各地均开展了以“科普动画”为主旨的动画类大赛,例如“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普动漫创作大赛”“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等等,科普动画在传播科学技术上都具独特的优势。动画的科普教育功能性,体现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也体现了动画的艺术魅力。第一,动画的综合体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社会传达出较为精准的信息,它包含了造型艺术、美术风格、声音艺术等多元化的载体。科普类动画可以将复杂的科学技术内容结合动画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一个轻松而欢快的环境中将科学教育内容传播给受众。第二,从动画的制作内容本身从色彩上看,其区别于实际拍摄的光感真实性,在大众的第一视觉感官上来说,高鲜明对比的色调更容易吸引大众的认知兴趣。第三,从动画的角色上来看,也区别于真实世界中的人类标准造型,科普类动画对于角色的选择往往是有意的夸张,人体比例大多设计在2-4 头身;与实际人物造型的差异也可以使科普公益的内容获得较小年龄层次的关注,对于科学教育普及也有着较明显的作用。
(三)动画艺术在新媒体设计中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在媒介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具有多样性特征,而媒体所承载的是传播平台的范型。在不同媒介范型内,动画媒介的作用更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本质问题上――动画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材料。新媒体传播作为社会文化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它的发展从大众纸媒、期刊等静态传播方式,到如今互联网多媒介混合的数字时代,动画为其构成了一个书写新媒体历史的框架。动画作为一种“材料”被设计,此处的材料并非广泛意义上可触的材质体验,更多的是思维上对于创作媒介手段的一种分化认知。在新媒体动画制作上,动画本质不仅是趣味的叙事表达、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同时也是新媒体框架下不可或缺的制作“材料”。
三、形式创新拓展动画艺术的延展性
动画导演们对形式的探索从未停歇,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专业内并不意外的学习方式。它的出发点一方面是为了导演的个人情感,另一方面则是在传统的动画形式之上开拓出更具创意的传达方式。动画因材料的介入,使得其形式不断出新。如手动动态儿童绘本制作,相较于传统儿童绘本而言,画面更具层次;通过读者的操作,使二维空间与人物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动态表演,它不但具有互动性,更具共情性。随着媒介的产生与普适性,动画制作方式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转变成了新的概念,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真实材质效果,抑或是以真实拍摄手法为内容、动画为载体的真实空间,通过各类传播媒介进行随机扩散。这种广泛的随机性,在无形中改变了知识输入的一贯手段。在这种大环境下产出的各类快速动画形式,例如MG动画,或是便捷的动画制作软件例如MOHO等,它们均是动画在形式不断更迭下的产物。而正是有了这些新的技术与概念,动画所呈现出的样貌不断被替换,同时也为我们在动画服务于社会方面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林日葵.从艺术中寻求经济从经济中寻求艺术――论艺术产品的价值发现[J].湖南社会科学,2006(05):146-149.
[2]段雪.新媒体艺术的谱系建构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
>> 基于中国动画民族性的拓展数字技术应用研究 基于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交互技术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绘画技术在二维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论基于Flas技术的交互性动画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 基于Maya MEL语言的数字媒体动画控制技术的研究 FLASH动画设计软件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动画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基于3D技术的民族水墨动画创作研究 流媒体动画应用研究 基于OpenGL的图像动画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建筑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指纹技术在压缩媒体上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动漫设计与制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分形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SVG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流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建筑动画应用研究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建筑动画应用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渝婵")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使传统动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同时建筑动画也出现了新的媒介模式。建筑动画从传统单一的平铺式审美到现在逐步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现形式,在未来建筑动画也将向电影影像制作形式靠拢,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创作手法多样化、国际化,加入人机交互、平台转换、游戏引入,增强娱乐性、艺术性等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展现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传播的载体及各种技术手段在建筑动画中的“虚拟性”表现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动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91-02
一、从“数字化”角度看建筑动画
数字媒体是指传媒的数字化,它是一种传媒发展趋势,是一种数字技术,集中体现了“人文、科技、艺术”的综合性媒体艺术,通过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特效编辑、非线性制作及素材进行整合、修改、编辑,对于建筑动画来说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比实拍效果更精致,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实拍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学者尼古拉・米尔左夫(纽约州立大学)曾指出,“要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由此可见,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新媒体媒介下,数字媒体技术所生产制作的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平台、网络游戏等视觉文化的主要手段,逐步被社会采用,被大众接受并向往。随着数字媒体综合性的发展,影视特效的制作和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电脑3D技术对物理世界的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柔体动力学、气态动力学等自然现象的模拟更加成熟,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数字报纸以都成为新的传播媒介,这些都为数字艺术家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便捷的展示平台。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数字特效与建筑动画的联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数字技术带给建筑动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创作手法,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流程。
二、 数字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对建筑动画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的硬件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种硬件的提升也使数字媒体的载体范围不断扩大,移动终端种类的增多也必然意味着数字媒体技术多样化存在的可行性。观者在观看这种载体所呈现的视觉信息时,注意力只会停留在那些新奇技术所带来的视幻效果中,而虚拟现实技术满足了大众对视觉度的要求。
(一)虚拟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建筑动画又称建筑漫游,建筑漫游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冲击着消费者的视网膜,且建筑漫游对房地产行业、城乡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行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及颠覆性的影响力。
虚拟场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尚未建成的建筑场景,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尺寸、形状进行场景建模,再根据具体要求设定场景特效如:水景、风吹、雷雨等特效。而目前新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虚拟镜头得到的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是针对虚拟场景中消费者可自主观看建筑场景,以自由的角度去观看和审视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整体布局特点,在建筑设计还未完工时就可以让消费者去感受真实的建筑环境,不再根据传统的建筑漫游,设计者主观引导消费者、投资方观看视觉效果最完美的宣传影像,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了自主性,为销售方带来了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手段。
(二)真实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复原
真实建筑场景是指建筑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对场景的复原制作是基于对象的真实数据,例如名胜古迹、胜景,可以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旅游景点相关内容,以及一些保存不完整但有文字、图片资料可复原的建筑场景,但是大部分消费群体没办法观看的世界各地名胜风光,虚拟现实的真实复原可保存文化的传承。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模拟三维环境,对需复原场景进行真实环境仿真,生成逼真的听觉、视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不在现场或根本不存在的环境中体验真实存在的虚拟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场景比传统的建筑漫游、二维图片、视频展示、文字说明更具有吸引力,笔者相信在不久将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化、人性化会占据市场,成为主流。
三、 数字媒体技术对建筑动画表现技法的影响
软件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处理的多样化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建筑动画的技术表现同样也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类软件接口的不断完善也使动画技术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二维或三维,时间空间维度的延展也同样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技术瓶颈。
(一)软件平台与建筑动画相关技术的冲突
以往建筑动画的制作是可以由个人来独立完成,早期建筑动画的制作所需要的软件包括3ds max、Auto CAD、Photo shop、After Effects,只需有图纸、建模、渲染、灯光、材质及后期处理剪辑软件即可,而这些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后期又出现了很多插件制作人物及流水的RPC、建筑生长插件聚光制造、流体插件、种树插件Forest、粒子效果插件以及后期剪辑、调色等插件。
插件的出现使得建筑动画内容更加丰富,优化面数节省渲染时间提高渲染质量,但是同时也出现大量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硬件配置与插件版本的不兼容,插件与插件之间的版本也不相同,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软件与设计插件缺乏统一标准是建筑动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并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最匹配的硬件与软件,提高了制作的难度。
(二)重技术轻艺术的表现方式
大量的软件配合、插件介入使得设计者们无暇顾及建筑动画的艺术性表达,一个建筑动画设计师所要学习的内容太过复杂、繁多,数字媒体软件及插件的不断更新,各种特效的绚丽表达,技术的重量已经逐渐超越了艺术的表现,而也有大量的非艺术人员从事着这个行业。
大部分建筑动画设计作品注重视觉、听觉、触觉较为生硬的虚拟场景,缺乏美感,展示界面缺少设计感,对整个设计的整体把握和表现力控制力度有限。在数字媒体的技术下,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制作技术人员与艺术设计人员没有得到良好的分工配合,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技术人员更加得心应手,艺术创作者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也是建筑动画作品缺乏艺术性的必然问题。
(三)设计缺乏整体标准化,对硬件要求过高
对建筑动画展示设计而言,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极高,操作系统64位与32位、高版本与低版本都不与兼容,建筑动画的制作在家庭机面前要进行流畅的展示必须保证显示30帧图像画面,最少不得少于15帧,否则会出现不连续及跳动感,像卡机一样的视觉效果,大大降低了演示效果。计算机要求要有中央处理器、独立显卡、良好的现实屏显,才能减少由于数据过大带来的问题。
计算机与个软件平台存在通用性差、易用性弱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需要展示的内容在不同环境下需安装展示的插件,否则就无法进行,众多的使用标准和操作标准牵制着设计者与操作者的后续内容。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各自为战让我们看到该行业缺乏整体的标准化,不能照顾到消费者、使用者的利益,也成为其发展上的一大问题。
四、 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要保证信息的精确传播、画面质量的美轮美奂,同时能够使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物体可以为情节发展的主题提供推动力,制作的视觉元素必须非常逼真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技术在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视觉特效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建筑动画领域,而是包括所有传媒体系。因为现在的网络游戏、APP游戏画面更倾向于电影效果,视觉特效制作的内容也逐步扩大化,越来越强调方法的一致性、互通性,所以在许多建筑动画设计作品中,相片级真实度的画面效果也向国际化、影视化迈进。
画面处理的思路以及理性需求都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确定的,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作用就是如何进行色调的调节处理。各种媒体作品经常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调节画面色调的各项参数,作用就在于能够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拍摄的画面,能够在色调上有机统一,同时作品整体色调的处理在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绪特征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再者绚丽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特定的情节含义都需要通过单独突出和淡化某种色调来完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视觉经验已经十分丰富,自然常规的画面效果起不到吸引观众视觉注意力的目的,所以特殊视觉效果在媒体作品制作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画面需要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 综上所述,视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更是各种媒介共享、交融的技术盛宴,能够使创意人员的发散性思维完全释放。
五、小 结
符合观众的正常视听经验、感官体验是数字媒体技术所展现的最基本的内容,而重视观众的文化积淀、审美心理、交互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根据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程度进行考量,并且能够对他们的审美心理特点予以尊重,在快速的时展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也必将展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意义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姚德义.水晶石技法NUKEX 6.2影视后期合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