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育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

第1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这批学生里有高年级的,也有低年级的。同样是两个没有专门训练过书法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在字的结构造型能力上要比低年级的强。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总能写出浑厚的感觉,也许是和他们笔画书写的到位程度有关吧,横和竖的长短没有太大差别,像点、撇等小点画也写得足够长。高年级的学生书写时间长,对字形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在结字上就略显长,横画和竖画的长短对比很明显(如图1与图2对比)。

第一个月的训练是以基本笔画为主。一个月中的四节课基本分成三部分教学。第一节课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则,把基本笔画给同学们尽量讲到。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进行笔画组合练习。通过独体字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笔画,通过偏旁和简单合体字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基本笔画的变形形式。第二节课以字帖为主进行简单组合练习。把学生分成三组,以团队的方式竞争,及时纠正书写的欠缺处。竞争的方式很有效,能给单调的书法学习带来生机。班里有一个叫杨博文的同学非常调皮,学习书法却有一段时间了,这些活泼的学生更喜欢像游戏一样地学习。他是他们小组的组长,他所在的组总能第一个完成任务,团队内部也相互帮助学习,写得好的同学主动帮助团队里稍微慢点的同学。第三节课是我提出组合的要求,尽量让学生挖掘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由组合。比如我说“横”和“竖”的组合,同学们会列出很多字,对自己举出的例子学生会更有兴趣。第四节课是要出作品的。开课之初我就把这个告诉了同学们,给同学们一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好。

教基本笔画首先涉及提、按的问题,这是学生接受过程中的难点。我个人认为提按的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掌握结构以后字写“流”了(也就是没骨力)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然而和学生讲这些道理是无济于事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写一行,学生跟着写。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写出的笔画也是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写十个“横画”,十个都写得不一样。教师从这十个里选出学生写得最好的,要求学生按这个最好的那样写,比教师写多少次都奏效。从这个意义上讲,笔画的学习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固化的过程。

在做单个“横画”的练习时,同学们都能写出提、按,但是在写单个字的时候,横画的提、按全无。如图3的横画就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把练习好的笔画应用到书写中,也需要一个突破的过程。

“点”作为一个小笔画,在练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忽视,这个小笔画的训练也很关键。如图4写的“点”很随意,整个字感觉不稳,失去了方块字端庄稳重的美感。“点”的练习要注意收笔,不能率意地点一下。

“捺”的练习效果是最明显的。因为这个笔画在字中经常作为“主笔”,就是一个字中最长、最关键的笔画。“主笔”的效果影响到整个字的效果。练好“捺”笔,整个字的精神凸显,否则,神采全无。如图5的一行含“捺”笔画的字,“捺”笔过长,整个字向右下角倾斜。如“故”的书写,捺画全无波折,写成了很长的反捺。“政”“收”的波折简单化,由“一波三折”成了“两折”,只在捺角处折个小角。这样写出的字显得平板僵硬。“改”字的捺画写成柔弱的“一波”,和软笔中“赵体”的捺画相近,只是用在钢笔字中显得不协调。在这几个带有“捺笔”的字中,“没”和“设”两个字是写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按照这两个字中的“捺笔”书写。

基本笔画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差。如图6,这位张烨同学是班里写得比较好的,他的作品也存在这个问题。从图7截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肥”字中横折的笔画他写得很到位,但是在含有“力”偏旁的字中,所有横折的笔画都写成圆转了。“肥”字中的转折这样写,在其他字中遇到转折也可以这样写,让学生认识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也是有难度的。

在基本笔画掌握以后,要进行笔画的简单组合,构成新的偏旁,用几个新偏旁组合新字。在这一训练中又出现新问题。

学生不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写笔画的组合,不论是独体字还是偏旁,总会有一笔和字格中格子的线重合,这个现象很普遍。证明学生在练字之初对格子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也希望家长在练习之初给学生买带格子的本。如图8,“腊”字右侧的“昔”字横画起笔就写字格横线上,这个问题需要及时纠正,不然以后练习的结构重心都靠下,那时候再解决问题就难了。在组合偏旁时,学生对构成偏旁的基本笔画不清楚。如图9,这位同学把提手旁“提”的笔画写成了“撇”,外观相似,用笔却是迥异的。偏旁部首的练习在以后的课程中会陆续讲到,希望这种情况能得到改观。

第2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

随着2001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10年。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对新课改实施前后小学数学教学中侧重点的变化感触颇深。新课改实施以前,数学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形式数学知识”的获取,注重习题的演练,信奉“熟能生巧”。而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即“生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点到为止或是忽略不提。新课改实施前,数学教学存在过分注重数学形式化的倾向。新课改实施以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等教学理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于是,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忘记了从生活数学再回到形式数学中(即数学化过程),而学生对于形式数学的意识也随之淡化。新课改实施后,数学教学存在过分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倾向。

形式数学和生活数学就像是天平的两端,偏向任何一方都会破坏其平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注重形式数学会导致数学与生活的脱节,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丧失;过分注重生活数学则导致学生数学素养的缺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两者兼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呢?

一、从数学问题生活化入手

实践出真知,生活和生产实际是一切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数学也不例外。所谓的形式数学知识是前人对数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点。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数学经验建构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发展其数学经验的过程中离不开感性、具体的运算的支撑,感性认识是小学生认知事物的基础。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入手,提供给学生感性材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原有的填鸭式教育逐渐向启发式教育过渡,这是好的一面。但由于教师对“新课标”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一些教师一味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每个数学问题都极力创设一个情境或把数学问题附上一个不贴切的生活故事,数学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式数学”仿佛被视为落后的数学教学的代名词而抛之脑后,“生活数学”被视为先进的教学方式而备受推崇,这样做的后果将是学生形式数学意识的缺失。因此,教师在数学问题生活化时要把握好一个度。

二、将生活数学提升为形式数学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形成了感性认识,那么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数学回到形式数学,即数学化过程。从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看,数学化是联接生活数学和形式数学的桥梁,是生活数学提升为形式数学的阶梯;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数学化应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环节;从儿童教学能力结构看,数学化水平又是衡量其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说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知识就成为无根之木,那么只停留在生活数学而不进行数学化过程,就不仅仅表现为缺少“数学味”,更重要的是将丧失对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形式数学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类数量关系和空间组织形式的高度抽象,它所承载的科学内涵是生活数学无法匹及的。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测验”是用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能力的最主要方式,我们不可否认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参考性,但仅仅以测验、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难免有失片面,且这种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失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成对数学形式知识的巩固和评价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研究表明,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时不仅会对已有的形式数学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更重要的是会形成一种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过程知识”(也称缄默知识)。由于过程知识融入了个体特定数学活动场景中的特定心理体验,渗透着那些潜意识的个性感受,因而它对学生本人而言是鲜活的、温暖而亲切的。这些过程知识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四、提供学生表征数学的机会

第3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 部队院校;现代教育;传统教育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及关系

(一) 传统教学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采用的是口眼相传的知识传授模式:教员讲解、板书,学员听课、做笔记。

在我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教员一般都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学员则被看成外部刺激反应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内容也是教员以教材为中心的授课内容,教学过程是“满堂灌”的讲解说明式。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符合教育的规律,阻碍了学员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主要也表现在了,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方法”轻“思路”等。

(二) 教育技术的特征及其优缺点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个定义中明确提出,教育技术代表一种理论体系,它包含了如何应用各种技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完整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方法论。

我军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如下特征:

我军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确立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不仅研究教学资源,还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不同层次,包括教育规划、设计和开发等,其主要方式有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组合方式、基于广播电视及卫里通信系统的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式教学方式、基于计算机网路和通信技术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等。

(三)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来说,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次革命。但是,必须看到,传统教学绵延数百年而不衰并将继续存在,证明了其所具有的合理内核和小可轻视的优势,同时也说明了现代教育并小是无所小能的教育力式,它在某此力而还是存在着定的局限性。传统教学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度是个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不是断然替代,而是呈现一种交叠之势,是个扬弃的过程。我们应该合理地保留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好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吸取传统教育精华,探究现代教育特点,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进行科学的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结合

(一) 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要发挥作用

电脑的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员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教员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使学员获得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老师在讲台上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课堂上传授着知识,学员在台下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积极地思维着,可以将此概念记得更牢固,也时常能从中得到启示。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孤立地看待,两者应该有机地整合。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员、不同的教学内容,手段的运用是有侧重点的,既不能抱着传统的东西不放,毕竟时代在不断地要求新的内容、不断地更新旧的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赶时髦,不具体分析,没有目的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一堂课学员学习的状况如何,无论是传统的方法,还是现代的手段,教员都要及时了解学员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识点,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的日的,教员应该明确手段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该穿插应用,在网上收集各种实物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标本等,教员通过语言魅力、逻辑魅力来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呈现一种交叠之势。

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也应遵循“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二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教员素质的现代化。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三是认真研究如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把优秀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研究多媒体条件下改善考试考核方式等,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俊华. 教育技术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第4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自动分析;镜检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0-02

血小板计数是诊断血液疾病和患者出凝血时间的重要资料,其结果决定诊断的正确性以及医生的治疗方案。目前血小板计数广泛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主要是通过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进行原理进行检测,但对于其计数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为此,我们对同一标本分别用镜检、血细胞分析仪法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10-11月间,昆华医院门诊化验室患者的PLT检验标本100份,患者年龄1-85岁,平均年龄45岁;男38例,女62例。

1.2 标本留置方法:检查当日早晨空腹,用EDTA-K2抗凝管抽取静脉血2ml,上下颠倒混匀10-15次,室温放置。标本留置后1h内完成PLT计数检测。

1.3.1备与试剂;双目镜显微镜、血小板计数板;雅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试剂。

1.3.2 试验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按照损伤流程,每天进行质量控制,用专用校准品进行仪器校正。按照检测流程对同一标本用雅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单独完成全血细胞计数。镜检法PLT计数前对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校正,由两名相关工作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独立完成PLT计数取两人平均值为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均所有数据输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用配对样本和t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雅培CD-3200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为电阻抗法,PLT与红细胞同时进入计数池计数,根据各种细胞不同电阻来分类白细胞计数。健康人红细胞体积与血小板体积有明显差异,可以通过电阻准确区分二者。我们的恶观察结果也发现,当血小板在着呢工厂范围内时,雅培CD-3200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结果与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情况下,当标本中有小红细胞或大血小板等血细胞时,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有重叠,血液中可产生一些大小与血小板相似的非血小板颗粒,如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真菌、细菌和免疫复合物等,电阻法可能将其分为血小板,而将大血小板误认为红细胞[1]。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我们的观察结果也发现,当镜检血小板计数300x109/L组计数低于镜检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用雅培CD-32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时,对异常报道结果就进行手工复核,以免出现误差,影响患者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雅培CD-3200血细胞分析仪符合临床对血常规检验需要,可以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检验时间,减轻劳动负荷,但对仪器提示血细胞分布异常的标本,需要采取镜检的方法进行复核,以免出现计数误差。

参考文献:

[1]朱忠勇.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3):131-132.

第5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必要性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主要借助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以及一系列自动化管理软件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在提高教学效益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创设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已有的信息设备资源,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实现有效的整合。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特点需要信息技术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语言科学简洁、逻辑体系严谨、思想方法深刻。高中数学教学着重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每个数学对象往往都蕴含着多个要素,需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研究。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具有严谨性与抽象性,由于高度的抽象,造成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加上学习上的挫折,最终可能会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有利影响

1.激发学习兴趣,变枯燥为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是静态的、内隐的,具有深刻的抽象性,常给人一种“冰冷”的外表,较难让学生领悟得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可以为学生理解数学提供中间桥梁。在信息技术面前,数学知识正以快捷化、可视化、人文化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文字、符号、数据、图形、动静图画等信息形态之间能够轻松实现转换,缓解了学生学习数学枯燥无味的状况,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从而倾向于更多地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创新。

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和抽象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对于公式和结论往往需要枯燥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是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推理和论证若干定理时,用粉笔和板书进行逐步推理比采用幻灯片播放效果好,而在讲立体几何课时采用动画和视频等可以让初学的学生对空间点线面有直观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和资源日趋丰富,教学模式也可以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式,可以采取探究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比如在讲到“分段函数”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哪里存在着分段函数,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会明显提高。学生能够提供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停车场的计费方式、高速公路的计费方式、游戏中角色的经验获取等是分段函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应用型特征,结合实际生活扩展课堂教学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2.增加交流,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众多不足。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教师和每个学生课堂上单独交流的机会不够。教师希望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采用信息技术以后,教师备课讲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更多的师生互动和交流,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关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促进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树立辩证观点、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都有很大的优越性。高中数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性采用

高中数学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同的部分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师在采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地使用。比如,立体几何比较适合看一些视频,代数课程中的某些章节适合用课件放映,而有些公式定理的推导采用传统的黑板演示比较恰当。

2.将信息技术放在辅位置,避免本末倒置

数学教学内容是课程的主要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信心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让信息技术的采用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例如,有些学校数学教学的课外作业采用电子化方式,这对许多学生来说难以接受,额外增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负担。

3.控制适度的信息量,确保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

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加入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哪些是仅需了解而不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4.教师讲授是教学的根本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具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但是切莫忽视教师的讲授,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手段,教师的讲授都需要贯穿于讲课的始终。因为内容非常多,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以及满足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标准。有些教师不加选择地进行放映,完全成了教室里的播音员,严重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接受信息的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的有效使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廖运章.高中新数学课程使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3).

[2]赵晔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3]郭 欣.论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实现[J].成功(教育版),2011(6).

第6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应用优势;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突破难点;教学表现力;交互功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教育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投影、录音、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从而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例如,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困扰。学生在学习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时,由于这些内容涉及的主要是抽象的概念或微观的内容,要说明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微观概念或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经常会感到比较困难。如在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轨道杂化理论时,由于内容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此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若用多媒体软件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甚至模拟出电子云示意图,学生就可从动画演示中了解轨道及杂化轨道概念,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观念,培养了这种能力,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极为有利。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其次,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教室里看到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可以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以在电视上参观污水处理厂……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热爱自然的兴趣。再次,在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危险性实验是不适宜在课堂上演示,例如:金属铯和水的反应,可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展示这个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大信息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教学密度,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形象、直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若把这些抽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转化成直观、生动的动画,利用文字闪烁、图像变换与移动、颜色改变等手段,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大,速度快,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老师可多用一些时间分析重点和难点,多给学生留一些课堂上看书、作业、提问、消化理解的时间。故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现代教育技术能突破化学课堂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声、像、动画等网络资源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看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化解教学难点,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

五、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过程、现象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亲眼目睹,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极大地增强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功能,有利于提供双向及时反馈

在传统的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只能掌握一部分学生的习题情况,不容易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水平。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提供评价反馈系统,利用网络教室,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答题情况,有利于对学生反馈过来的答题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

第7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BIM创新人才;工作室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各级主管部门、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对BIM 人才的重视,都在大力推进BIM人才培养,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义不容辞,这样,艺术高校就要加强对BIM 人才的培养研究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化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BIM 概念及优势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最初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数据化工具,是建筑信息化最新的技术。现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环境设计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的优点。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通过Auto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进行二维的平、立、剖面图设计、然后再结合3dMax、lumion三维软件制作出效果图,这些方法的集成性并不好、不能实现设计的可视化、每一项相对来说都比较单一,其最终都不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精细信息化管理。而BIM技术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并来实现项目更有效的途径。因为BIM模型软件带有强大的资源库,包括各种材料、场景、设施、景观等可以随时调用。可以随时了解各项属性、信息和总体统计概预算,实现其成本的准确预算,在制图上也能随时关联信息的修改定位、正确显示以及自动更新。其实,全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在建设发展BIM技术,但是很多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没有真正纳入教学体系,培养BIM专业人才有限,相对来说,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教学模式也不成熟,要想真正建设,就得从基础做起,深化教学改革,实现BIM信息化转型,提高培养BIM创新人才质量。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发展方向,艺术类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需要适应相关业的发展,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BIM应用技术人才,需要艺术类高校积极调研分析,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 BIM 技术纳入人才培养大纲,使之进入教学课程体系内并进行。

三、环境设计类专业BIM创新人才工作室教学模式

BIM创新人才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在BIM创新人才理念指导下,由不同BIM创新人才的层面实施,由系BIM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为业务部牵头落实,成立指导、实训、创业等各设计工作室。

(一)BIM开发型――指导工作室

指导工作室是对应BIM开发型而设立的,主要由主持教师承担软件指导和教学,参与小项目和学生一起进行实训指导,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参与过程,在设计指导和探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对教学过程有效控制,设计恰当的练习课题,而且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作细微的观察和记录,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和创新意识,注意感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BIM软件操作能力及职业习惯。

(二)BIM合作型――实训工作室

训工作室是以个人负责制和实训负责制互为依托的,主持教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运行,将课程、知识点与BIM实训设计实践融为一体,教师承接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实训,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实训,通过实训安排,将专业课程的内容通过实训的完成而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BIM材料估价、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等每一个环节,使学生高等素质和高等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培养,专业理论知识由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掌握。

(三)BIM集团型――创业工作室

创业工作室是由少量教师、毕业学生、校办企业和外部公司创建的小型BIM公司,并有计划的入驻文化产业园区,对教学任务没有要求,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接受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创业,直接面对市场,是学校依托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的公共设计服务平台。河北美术学院投资创建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有21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和创业工作室所在地,学生创业活动在产业园区异常活跃,创业工作室与园区的建设对于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BIM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关键

BIM工作室正常运行一是需要充分发挥业务经理和BIM办公室的作用,工作室的课程实施主要依靠项目任务的导入,通过各种BIM合作方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合作企业或校办产业,保证工作室顺利建立。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室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工作室主持教师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教学日常管理,引入“双选”竞争机制,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创业工作室自负盈亏),明确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对工作室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以及学生满意度评价。三是工作室主持教师择优聘任相关任课教师。师资聘任制是“双师”型结构和“双师”型素质调整有效的制度保证,专职为主,兼职教师达到35%―50%便可。工作室依据课程需要,还可以聘请院外知名专家、行业技师举办讲座。

总之,实践证明,基于BIM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现整个设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从概念设计到施工设计都进行数据化的采集和整理以及输出。所以,社会需要BIM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培养高质量BIM人才,有创新才有发展。

第8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英语教学 职业教育 优势 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有了显著增加。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的招生人数占到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54%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人数众多,多数高职院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因此,认清优势、克服弊端,是当今高职院校英语多媒体教学必须重视的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具有的优势

1.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大学以前的英语教育普遍是应试教育,教师讲得更多的是学习技巧、考试策略,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是一门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多加运用的学科。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一种氛围,而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处理和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展现更加丰富和方便快捷的人机界面,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触语言,进而使用语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更容易身心投入,耳濡目染。同时多媒体所提供的丰富的画面在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其联想思维,使学习空间立体化,从而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提供给学生一个使用语言的模拟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英语教学效果。

2.多媒体提高了教师教案的质量与使用频率,减轻了教师上课板书的压力。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的教案都是写在备课本上的,即使是教同一门课程,每年也必须重写一个备课本,这无疑是重复劳动。在采用多媒体之后,教师可以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每年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学需求,对课件加以修改补充,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也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同一门课程,一位教师有时候需要教授不同的班级,也就是所谓的重复授课。这样教师在上每一次课时就需要重复板书,同样的内容板书的次数多了,不但身体上疲惫,也会引发心理上的疲惫,甚至会影响到上课的激情。再者,学习氛围、学生上课反应热烈程度因班级而异,这直接影响了教师上课的发挥。学生反应积极,教师上课质量就会提高;若反应不热烈,教师就会觉得没有激情,从而影响自身的发挥。多媒体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因为教师的教案都是用课件做的,可以重复使用,能够保证教师的正常发挥。

3.运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量大、效率高和全开放的特点。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往往是课堂语言。“语言信息输入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教师,二是材料,三是其它学习者。而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同样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是有限的,而且经常有错误”。(Gass and Selinker, 2001)多媒体能够提供给学生地道标准的英语发音,同时其音质清晰,也不存在声音洪亮时录音机存在的机身颤抖问题,具有录音机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运用多媒体播放听力材料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只有他们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听力材料。在以往采用录音机进行听力教学时,内容陈旧老化,材料固定,使教师在听力材料选择上很受限制。采用多媒体后,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最新听力资料,从而扩大了选材范围。听力练习本身容易使学习者困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穿插英语幽默或者英语短片,以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作为拉近师生距离的方式。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授课。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爱好与兴趣。学生由于时间与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接触当前的影视文化趋势,而这些也正是他们所渴望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给学生播放一些适合他们的影片,最好是中文字幕英文发音的影片,因为若没有中文字幕学生会很难理解影片的对话。看完影片之后还应该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此时发言一般都会分外踊跃,师生间就会有许多新的话题。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上课时学生也就更愿意配合教师。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变英语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具有的弊端

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肢体语言作用减弱。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自己的语调的高低、语速的急缓、手的动作以及眼神等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利用多媒体后,学生往往把精力都放在屏幕上,不再注意教师,也就不可能从肢体语言方面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2.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学生的回应与配合,学生配合好了会促进教师更好地发挥。如果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的应用,就会影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要适度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且要发挥教师本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当地提问,为学生提供互相合作的机会。在一堂课中也不要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用多媒体再现。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律能力相对不高,让他们置身于一个丰富的多媒体环境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涌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师生间的配合情况因许多因素而决定,因此是不可能通过多媒体预先设计的,教师要根据每节课与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地调整上课策略,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而一概而论。

3.部分缺乏学习主观性与能动性的学生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这部分学生开始时很难适应,面对大量的视、听、说材料与精彩的画面,他们往往会不习惯,抓不住重点,表现得十分盲目,容易顾此失彼,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以往教师板书教学的时候,学生会对教师的板书内容做笔记,以利于课后复习。但是多媒体内容丰富、包含量大,部分学生就会不知道哪些内容该记,哪些该略。这个还未记完,屏幕上的内容却又变了,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堂掌握情况觉得很迷茫。据了解,在英语课程开设后的一个月左右,全班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在多媒体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太多,上课时分不清主次。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下很难抽出空闲时间引导学生,部分学生不知学习的重点在所难免。

4.学生原先的学习习惯与多媒体教学不适应。利用多媒体做练习的时候由于众多学生共用一个屏幕,学生会因为无法在原题上做笔记来帮助思考而影响做练习的效率。再者学生以往习惯的都是低头看习题的思考过程,如今却是抬头看屏幕的过程,无论从姿势还是习题的表现形式与以往都是截然不同的,这对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具有拓展性信息与密集性知识,不仅丰富了高校英语的教学内涵,加大了教学的密度,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尤为注意的是,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兴起对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实践证明,只要正确认识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得失,强化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就会有利于高校英语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Chapelle CA.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何高大.多媒体技术――跨文化交际的革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2001.2.25-26.

[3]岳琼.浅析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内江科技.2006,(4).

[4]石亚军.面向21世纪高等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建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第9篇: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微创手术;开颅手术;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1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09-0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性,具有发病急骤,后遗症严重,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虽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因手术的创伤较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原因,导致手术的依从性较低。近年来,临床将微创手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基础上,显著缩小了手术的创口,从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治疗时间,使得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院以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年间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本组研究对象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48-71岁之间,平均年龄58.6±12.5岁;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在30-70ml之间,平均48.3±16.5ml;②对照组:本组研究对象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59.2±14.8岁;血肿部位:基底节区19例,脑室13例,其它部位4例;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在32-74ml之间,平均48.5±16.6ml。就性别、年龄、血肿部位及血肿量等临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1.2.2对照组操作对照组研究对象使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

1.3数据处理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使用SPSS15.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验方检验,当P

2结果

2.1手术成功率对照组研究对象顺利完成手术34例,成功率为94.4%,其余转为开颅手术;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观察组手术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

2.2临床疗效根据术后CT复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血肿清除90%以上,且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为显效;血肿清除80%-90%,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血肿清除低于80%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研究病例数*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与观察组94.4%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随着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脑出血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后遗症严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虽然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开颅手术的风险性较高,加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使得手术的依从性较低。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使用微创手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在确保了手术疗效的基础上,手术的操作时间,创口大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等均有明显改善。

微创手术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中较开颅手术具有以下优势:①微创手术明显缩小了手术的创口,减轻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②手术采用局部麻醉,降低了物对患者的影响,降低了手术并发症;③缩短了手术时间,为急救赢得最佳时机;④微创手术过程中无须行气管切开术,从而降低术后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⑤微创手术减少了对大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术后肢体障碍等后遗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从而缩短了康复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进而降低了治疗费用,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进而增加了手术的依从性。综合上述原因,能够证实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微创手术在血肿抽吸过程中完全是盲视下进行,因而无法准确控制抽吸量,全凭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的进行操作,从而影响治疗的疗效。因此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在抽吸过程中不能盲目用力抽吸,同时不断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防止因强抽引起脑组织损伤,预防脑疝等严重并发症;②出血进入脑室者,应以引流冲洗为主,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不能盲目的探查,尽量减少创面,防止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③抽吸后向血肿腔内注入适量的尿激酶,用以溶解残余血块,以确保引流的通畅,从而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并对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④若术后患者仍有头疼、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则有可能再发生出血,需及时进行预防治疗。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有效率高,安全性高,依从性高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