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文化制度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制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制度的作用

第1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制度 文化 企业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能使企业逆流而上并做到长盛不衰,是值得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以健全的制度对事务进行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当然,在实际管理中对制度来说,仅以条条框框来进行约束远远不够,其关键是在于管理层对于制度的执行效率。要使管理制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必须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求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并实行小惩大诫的方式。进而使制度对员工的约束力最大化,这将对制度的管理能力拥有实质性的增加。

很多国有企业从成立至今,一直引领者行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具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各子公司统一进行管理、直接由总部垂直领导”等。基于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生产严格把关、次品及时返工并做到廉洁自律等。因而人力、物力、财力均得到了强有的监督,且对于行业中又具有领头的榜样作用。然而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各个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外大小企业,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文化管理是成功的企业管理的不二法门。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即是企业在成立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至今,在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内而外的产生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物质形态与精神文化。每一个真正走上市场的企业,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且员工与企业一同发展,企业文化更是深入人心,因而强化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所以有人说,企业的灵魂便是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并不是存在什么不可为外人道也的机密,也没有任何可套用的公式,更不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是在于人。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当员工与企业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员工与员工间创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员工才会将这份工作认为是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以人为核心,并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与抱负,将每个的人价值在工作中得以实现。进一步的将劳动阶层的力量与智慧凝聚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上提出“敢于挑战实力强劲的对手,并以战胜对手为自豪”等观念,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晋升制度,使得员工不断努力,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三、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它是一个框架是一个规范,它要求着员工们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简单来说制度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的一种准则。比如KFC规定每天都必须把玻璃门窗上八遍。在这看似繁琐的制度下展现给我们的是他们对于工作的一种正确态度及可贵的精神。他们甚至每天上班要求系领带。其实严格来说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都可定义为刚性的文化。我们可以把规章制度理解为企业执行能力的最好工具。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内在的灵魂定义。工作不应该以结果来作为工作的评价,而是在工作的的每个流程的每个细节中学到了什么,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好处。经验的传承与经验的固化的及其重要的,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制度与文化的必不可少的,企业的文化应该结合价值观来谈企业文化,而规章制度更多是从宏观角度以规范流程来谈企业文化,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在人类社会出现组织之后,制度便应运而生,人们的相互的约定行为就是最初的制度,制度的作用便是对组织成员的评价基准和相关行为规范,制度无论大到当今国际社会还是小至个人家庭都有它的存在。而文化也至人类社会之初便薪火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断绝。一个成功的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并重,制度规定企业中的成员业务如何做,怎么做。大小事务谁负责,谁管理以及怎样的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而企业文化是规章制度中可以做的。

工作的延伸与细化,企业文化又能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假如说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员工加以管制,企业文化也能对员工加以管制。把两者分开来管制这必将是不可能的。企业要以规章制度为制约,以企业文化为灵魂,进而引导全体工作人员热爱自身岗位,在岗位上积极工作,勇于创新,不断进步。并加深员工企业文化的理解,从而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及实际运用。并以企业文化为核心要点,强化各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意识,以致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并巩固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在生产上对质量管理意识给予提升。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为成功。并实现用企业文化管制人心,用规章制度管理行为的企业管理新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制度”、“文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了确保企业在当代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将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贺毅.试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几个作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57-60

第2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问题设计;期待;联系;探究性

杜威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指出:“教课所需的技术,是怎样发问以指导探究,养成自动探究的习惯的技术。”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把发问的技术作为教课的核心技术;其二,发问要起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并养成自动探究习惯的作用。因此,掌握“发问的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问的技术包括问题设计、发问时机、发问方法和问题理答,本文重点探讨如何进行问题的设计。

下面从“原电池”的教学问题设计谈谈杜威“发问技术”的指导作用。

一、问题设计要能引起期待

我们现在反对被动学习,因为被动表示判断和理解的缺失,好奇心的消失,散漫思想态度的形成,学习也就变成了苦差事。人的心理是有欲求的,而这欲求是内发的,需要环境的刺激,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热诚,引起其对后续教学的期待,使其主动去学习,这在课前引入环节显得尤其重要。

如,“原电池”教学的引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今天我们来学习原电池,什么是原电池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后回答。

2.提到电池,大家都非常熟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处处都要用到电池,那么电池是依据什么道理设计制造出来的呢?

3.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但其中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但自从车祸后,她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帮她出了一个主意,为她解除了痛苦。你知道其中的病因吗?

这三个问题中,第1种问法平淡无奇,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非常直接就提“原电池”一词,学生会有陌生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后面的教学;第2种问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兴趣自然而生,但马上就问电池的原理跨度大、难度高;第3种问法从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讲起,且格林太太的病是由化学家治好的,暗示学生要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急切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就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了期待,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问题设计要联系旧知识

“温故而知新”指的是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从而自主探究。如此反复,可使学生有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以铜锌原电池为例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

1.从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锌片逐渐减小,铜片表面出现气泡,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即化学反应发生时有电流产生,此时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运用能量守恒和转化的知识回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可运用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回答:电势差导致电子的定向移动。

3.哪一类化学反应会发生电子转移?在本反应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学生可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回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较活泼的金属(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2+(锌片不断溶解变小),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通

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Cu),电解质溶液中的得电子能力强的粒子(H+)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铜片表面有气泡),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以上问题联系了学生已学知识进行设计,学生有思考的基

础,沿着旧知识的台阶逐步登堂入室,同时能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感觉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自然延伸,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三、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探究性的疑问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有一些老师认为所谓探究学习就是我问你答,把知识点以问答的形式找出来就完成了探究任务,所以,在课堂上提问题时是“遍地开花”,简单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棱两可的什么都问。其实,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早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在教师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根据具体事实做回答,很少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学会提探究性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环节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研究了铜锌原电池,究竟形成一个原电池需要哪些条件?请各位同学完成下列四组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1.两块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相连插入番茄;

2.Cu片和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相连插入无水乙醇;

3.Cu片和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相连分别插入两只番茄;

4.Cu片和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相连插入番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1、2、3组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第4组指针有偏转。此时教师再提问:前三组不能形成原电池,而最后一组可以,请大家比较一下这几组的差异,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果。

以上提问发放促使学生主动去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正面的思维习惯。

此外,设计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注意问题的难易性、系统性和差异性。要明确具体,涉及面不宜过大,逻辑关系清晰,具有合理的梯度,还要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等等。设计出一系列好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程,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企业制度往往是以具体的有形规章、条例、标准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形式体现出来的;相对于企业制度这种有形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意识存在于企业员工及领导层面的头脑中,一般是通过有形的事物、具体的企业生产活动来体现的。有形的企业制度可以折射出无形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只能是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体现。企业制度往往具有冰冷性、刚性的特点,一旦制定就必须成为企业上下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强调是一种硬性约束;但是当这种制度一旦被企业上下所共同接受时,就会演变成一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软约束,强调的是企业上下一种无私奉献、遵守企业规章制爱岗敬业的自我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要想把企业所倡导的这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管理中、变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那么企业制度就是很好的载体,通过企业制度的作用能够加速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理念的认同与遵守,又通过这种认同与遵守催生更加合理与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制度来讲,它的演进更具有一种跳跃性;但是企业文化更具有一种渐进性。企业制度于企业文化共同处于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二者之间的作用与地位处于不同的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二者之间的作用与地位也不可能实现互换,但是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如果企业没有规范与严谨的企业制度,那么再好的企业文化业将失去赖于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奉献度必将会受到重大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步调,企业的长远发展、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从企业制度制定,到企业制度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规范,再到产生出新的制度,倡导新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之间始终相互交织并不断上升,共同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要想发挥企业制度于企业文化功效的最大发挥,就必须要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形成高度一致性

通过在第一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也为推动更加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发挥着至关重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要想实现二者功效的最大程度发挥,就必须要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之间形成高度一致性,具体方法有:首先要企业要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制定企业更加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将企业制度建设充分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行为准则,审视新建立的企业制度是否与现行的企业文化有相冲突的环节。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出现冲突的环节和部分,必须要以现行的企业文化为基准,修订那些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部分;其次,要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化的反思与检验,看看企业制度是否真正在提升与促进更好企业文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防止刚性的企业度对软性企业文化造成的伤害,避免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遭到重创;再次,对于企业文化来讲,还要积极实现企业文化的升级改造,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及时调整企业文化价值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软性约束,形成更加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状态的凝聚力;在必要的条件下,要将企业倡导的最新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制度的形式予以至执行。

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之间的协调性,还要通过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在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协调好广大员工的利益关系来实现。在企业管理中,要想将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得到广大的员工的支持,在广大员工中更好的落实,首先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到自己在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通过引导企业员工努力构建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方式方法,通过多渠道让员工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之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渗透的机制,让员工更加积极、更加拥护的新制度、新文化,扮演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一份子;其次企业要创建一种有利的、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让企业员工时刻了解到企业正在为员工做什么,员工有什么样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困难,在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企业制度,对相关政策的改变和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员工的切实利益,通过照顾和服务于员工的切身利益的方式宣传企业新的文化价值理念,让企业员工了解到企业制度变化的系统性,有利于员工接受企业新的企业文化变革,更加心甘情愿的拥护新制度,扮演新角色,更好的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三、了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功效必须要深刻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首先是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制度强调的是一种刚性手段,是一种公开、透明的手段方式,重视规范与强制执行;企业文化是内在的精神,注重的是通过营造一种氛围的作用,协调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积极的环境,注重人格,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对于企业员工来讲,员工价值价值取向与企业是否一致,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单靠企业文化是不行的,因为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员工与企业价值目标予以高度协调一致;但是只靠制度也是不行的,只依靠制度就无法发挥企业员工内在的生产潜力。制度在企业中更多的是一种刚性的监督与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底线;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认同,强调员工的自律与自觉。从这一点上讲,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其次,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相互依存。对于有形的企业制度来讲,无形的文化需要它作为重要载体更好的发挥作用;对于无形的企业文化来讲,有形的制度需要它提供更好遵守与执行的条件和氛围,并通过有形的制度更好的激励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形成更好的企业文化。

第4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者意识到,想要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组织文化为支撑。对于医院而言,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要想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在医疗技术、医疗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也需要重视医院组织文化这一软实力的建设。如何建设先进的医院组织文化,利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成为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医院组织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1.医院组织文化的概念

组织文化,也称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等。医院组织文化,也可简称为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被所有成员认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就是将医院的远期目标和管理理念渗透为员工的自觉意识,是为实现医院的共同目标形成凝聚力而奋发努力的过程。从组成结构来看,医院组织文化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层面是医院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通过医院设施、外观布局、员工形象等方面展示组织文化;制度层面是医院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是对医院和员工具体的有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准则;精神层面是医院组织文化的核心,反映医院的目标、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是医院的灵魂。

2.医院组织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医院组织文化在医院发展过程中指明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通过理念和准则对员工进行引导,让员工在医院组织文化的感染下,自觉规范个体行为,不断实现自我的提高,最终实现员工的价值观与医院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与发展。凝聚作用。医院组织文化中蕴含的医院目标、愿景、核心价值观等,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凝聚力,能够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对医院和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医院文化的协调作用下,广大员工对医院发展在认识上趋于一致,增强了相互信任和沟通,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认识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协调。激励作用。医院组织文化为员工发展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为医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三、医院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缺乏重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的领导层往往更重视对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的革新和提高,而对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投入的关注有所欠缺。领导层自身存在对组织文化的理念、作用等认识不足的问题,而即使关注到了组织文化建设,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充分的。

2.组织文化定位模糊

医院在建设中对于医院自身文化特色不熟知,缺乏创新,无法体现自身的特色特征。很多医院的建设活动只是对行业领先者的生硬模仿,对标语、口号的使用并不恰当,无法突出自身的医院组织文化品牌,建设活动更多流于表面。

3.忽视普通员工的能动性

领导层将建设医院组织文化视为单纯的管理者行为,忽视了普通员工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普通员工可能只参与建设活动的具体执行,而没有在医院组织文化定位、活动形式设计、执行人员安排等前期重要工作中的发言机会,进而无法全面发挥普通员工的创造活力。4.组织管理制度落后一些医院在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往往只重视制度的约束作用而忽视了制度的激励作用,落后的制度体系束缚了员工的活力,不能增强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的自我提高和医院的整体发展都起不到推动作用。

四、医院组织文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层提高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对于组织文化建设而言,领导层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离开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组织文化建设难以推进和发展。医院领导层要自觉提高管理水平,既要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硬实力上增加投入,也要重视医院组织文化的建设。领导层要把医院组织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项目着力推进,为建设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当的授权,领导全体员工共同构建先进的医院组织文化。

2.建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医院组织文化

每一个组织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特色,而这些特色会受到组织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建设医院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医院应该分析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结合对内部环境的梳理和评价,积极借鉴行业领先者的发展经验,确定适合自己的组织文化定位,建设带有鲜明特色烙印的、现代化的组织文化。

3.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建设组织文化的能动性

组织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只是管理层的任务,需要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组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医院要在建设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普通员工的价值和作用,积极运用各种方法,让广大员工树立建设组织文化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参与到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让员工在认可组织文化的同时愿意为建设组织文化贡献更多力量。

4.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组织管理制度是组织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组织管理制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对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起到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作用。医院要在组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在利用制度的约束力的同时,通过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和奖励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要运用制度保障员工的各项权利,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要坚持现代化管理思想,及时变革落后的管理制度。

五、结论

第5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教育作用;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49-01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下面笔者将从班级文化的作用、建设措施的落实与完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班级文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凝聚作用。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作用。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激励作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

第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是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其次是抓好制度的实施。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三要成立督查小组,以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要使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在新形势下就是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共进的同学关系,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其次是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就要做到对舆论的引导和对小群体的引导。

再次是培育优良的班风。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以形成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的良好班风。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三、班级文化节建设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学生心理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生有抵触情绪,制度不完善,执行有偏差等)因此要成立督查小组。班主任为组长,值日班长为副组长,值日班委为组员。督查小组要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符合自己班实际,经得实践检验的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的成效。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假如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那么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第6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摘 要 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加强和重点的转变,企业的竞争不再限于产品、服务方面的竞争,也表现在品牌、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作用。本文对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和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文化软实力 核心竞争力 作用机理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企业文化软实力由物质力、精神力、行为力、制度力组成,在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精神力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软实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精神力对物质力、行为力、制度力均有一定影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作用力。

(一)精神力的提升作用

企业的精神文化包含企业道德、价值观、精神以及员工的职业道德。其中,企业的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企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其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灵魂,对企业的全部活动产生影响。因此精神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二)物质力的提升作用

物质力体现了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产品、技术、品牌、企业形象多种因素。现代消费者对服务和品牌的重视程度加深,企业产品竞争从质量、价值转变为品牌和服务竞争,这种竞争属于技术和文化竞争。竞争重点转变使企业增加了对技术和文化的投入,由此带来的差异优势替代价格优势。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企业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够为客户提供富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以文化为枢纽确保和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三)行为力的提升作用

从行为方面来看,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员工行为方式即员工受到企业统一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实现多种生产技能协调和技术有机结合效果的组织运行。行为力是企业员工组织纪律、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的表现,如果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会形成为企业服务的价值理念,积极参与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行为力作为催化剂能够为核心竞争力带来提升,但需要建立在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上,并在企业范围内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渗透。

(四)制度力的提升作用

制度力是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企业民主、决策方式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其他行为规范。企业的制度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根据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制定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发展战略。制度力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可靠的保障作用。企业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发展制度力,建立完善的制度,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能力,首先要对加深对企业文化含义和作用的认知,只有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够理解企业文化对其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加大对政策、资金、管理的投入,增强文化建设力度。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对其所包含的不同层面进行明确的界定,分析各自功能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实现对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企业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而是企业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过程。企业要形成并发展独特的文化,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将文化制度建设作为工作重要环节,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引入文化建设,加大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投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顺利。

(三)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理念

企业文化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具有稳定性,但企业需要与时展保持同步,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发展。企业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顺利时展潮流,借鉴和参考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使企业文化具备时代特性,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企业应该在文化建设过程树立创新意识,提高企业文化内容和内涵的丰富程度,将自身实际情况与外部市场环境有机结合,保证文化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软实力为企业高效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的文化,能够顺应市场竞争趋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企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制度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法律文化方法

        关于法律文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但却多半被忽略了的视角,即作为方法的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作为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①法律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并且在事实上是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要在社会的背景里看法律:在社会现象中看法律现象,在文化中看法律文化;②法律现象是一整体,由这一整体构成了法律文化,而法律文化也因此是对法律现象整体的观照。这一观照指出了法律现象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决非零散的、彼此不相关联的存在。

        法律文化作为思考法律问题、解释法律现象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的方法。法律文化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上,显然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是普遍地相互作用、影响、制约的,而系统,作为联系的一个特定的情况,是事物、现象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各要素的相互匹配)(从内容上看,系统论是辩证法的具体化、细化。系统内各要素的联系,是辩证法所说联系的具体分类中的一个特别的类,特指事物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作为思想方式、方法的法律文化,从逻辑关系上看,是辩证法、系统论思想方式、方法的演绎,一个特例,故而在本质上也是整体性的思维方法。

        从实践的角度,同样可以看到辩证法与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试图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解释法律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问题,比如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问题,会相当自然地得出法律文化的概念:当我们试图了解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问题的时候,以法的产生和运行的过程为线索,逐一考察法律制度、法的概念解释及法律实现的过程和法律的调整机制,结果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法律现象都会对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发生影响。法律制度,即使是良好的制度,也只是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制度的有效运行还取决于其它种种因素,包括:人们对法律的态度、信念、价值评价;人们是否了解法律、尊重并且愿意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人的素质,包括是否熟知法律、理解法的本质与精神、高尚的道德;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造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但是同时,每一个因素又都不足以单独决定法律制度之能否有效运行。它们各有其功能和作用,又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地发挥作用,决定了法律制度能否有效地运行。对这一关系和现象,或者说,这一有机体加以描述和解释的,正是法律文化概念。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具体的法律问题会自然地到达法律文化的概念。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些通行的法律文化概念解释看一下。

        辩证法已经是历史悠久而成熟的理论,经过了许多大哲学家的探索、丰富与阐发,有着丰厚的内容与成就,作为成熟的理论,对法律文化研究可以起到指南的作用,提供分析与思考方法。辩证法、系统论的诸多原理,比如:联系的观点;系统内各要素有机联系的观点(不仅是相互作用,还有相互匹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对于了解法律文化,对于法学研究,法律实践的是很有助益的。了解了法律文化与辩证法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法律文化研究的自觉性、目标的明确性:从宏观上看清楚法律文化研究的目的、作用、意义,更好地解释法律现象,解决法律问题。同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为方法的法律文化的认识,丰富其内容。

  我们为什么可以以法律文化的名义,或者说,在法律文化的标题下谈法律传统、法律意识等等所有的法律问题,客观地说,就是因为诸种法律现象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这个事实,是我们论述法律文化及其方法论作用的客观基础,由于这一基础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在整体中去讨论其中的各要素,使得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思想的背景,将具体的法律现象、法律问题,包括法律传统、法律意识、法律制度等等置于这一背景中加以考察,既看到其特殊的地位,又看到它们彼此之间、各自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沉浸在具体细节中而忘记了整体,甚至模糊了目标的问题。换一种说法,法律文化作为思想方法就好象提供了一张法律现象之网,将所有的法律现象整合在了这面网上,使我们直观到、意识到法律现象的整体。法律文化概念有助于我们自觉审视法律的全貌。也有助于引导我们去探索法律现象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从认识的过程看,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法律现象,将法律现象加以区分,逐一认识清楚,在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相互联系之后,得出法律文化概念。这正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辨证的认识过程。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过程。

        了解了法律文化作为思考的方式方法的含义、性质,了解了作为方法的法律文化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方法论意义:

        法律文化首先是思想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在试图理解、解释具体的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比如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时,不能仅就制度言制度,或者,只是东鳞西爪地抓住某些要素,即使是非常重要、关键的要素,做出我们的解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而是必须要将所有围绕法律制度的产生、运行的各要素既看作各有其独立作用与功能,又相互关联、影响、作用、制约的有机整体,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法律文化作为思想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第8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制度;和谐理论;耦合机制

和谐理论下的“和”字,意在组织中嵌入“合意”;“谐”字是各种物要素的“合理”投入。总体而言,其中包含了“协调、一致”之意,只有二者为实现目标而寻求优化性时,和谐理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问题。

一、企业文化及其制度耦合机理分析

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耦合是指两个或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彼此影响之目的。基于耦合内涵来看,其前提是各方应当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结果是各方属性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与制度,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二者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以及促进和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二者相得益彰的功能,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从容实质、目标、手段以及发展和依赖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文化与制度的重合性

基于内容实质的视角来看,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彰显和体现。企业制度是规定企业内部员工行为的规范,不仅可以看出企业推崇的理念,而且能够看出企业的做事风格和方式与,因此企业制度能够体现其文化。比如途牛网的发展机制――途家愿景:帮助业主更好地管理异地不动产、使旅行者享受家一般的旅途;途家使命:让人们尽享大自然及美好建筑的恩泽;途家价值观:诚信、责任、尊重、激情;途家口号:让不动产增值,与家一起旅行。从途牛的序言可以看出,和谐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文化与制度,以问题导向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而实现互动耦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制度也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企业以及员工的精神。同时,将企业推崇与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有效地转化成具有实际可操作的管理机制、员工的行为,即企业文化的制度化转变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无形文化借助有形制度这一载体得以彰显。如果制度内涵没有被企业员工认同,则制度只能单纯的是管理者单方面的所谓“文化”,仅仅反映了企业管理规范、条例而已,对员工无法产生内在约束力;相反,若制度的内涵能够被员工们心领神会,就能够自觉的遵守,此时制度也就成了文化。基于管理目标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文化及其制度之间,虽然二者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异,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均为了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文化与制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来看,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非理性化,注重内在价值的开发以及集体感受,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则以及群体氛围的重要作用,这对企业可以赋予一种生命力、精神源泉以及价值动力,从而引导企业正确的发展。对于制度而言,其在管理应用中强调的是理性化,重视规范、科学标准的作用,致力于结构框架建设的科学合理性、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制度的标准化。企业文化在管理系统中,所起的是根基、保障的作用,这也决定可企业制度管理效率和特色;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上以及组织目标等方面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从而使群体与个体达成一致。基于发展特征视角来看,企业制度促进文化的发展;企业加强文化管理,应当以完善和健全的制度为支撑,以此来促进文化能够获得员工们的认知和认同,并最终转化成他们的行为,进而实现文化管理之目的。企业制度体现了核心理念,能够有效的强化文化建设和发展,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完善,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扎根,使员工能够达成思想共识。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文化及其需求不断出现,循环往复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企业的文化又促进了制度的实施与创新和改进。文化是制度规范在企业员工价值理念层面的集中反映,反过来文化又会对制度起反作用。思想决定行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必然要求员工理念以及价值观的创新与提升,企业制度也随之得以创新。

从依赖性方面来看,企业文化作为制度指定的指导思想,全面贯穿和落实在制度执行全过程之中。在指定企业制度时,内容应当符合文化理念。对于现行的企业制度而言,应当及时纠偏,根据已确认的文化理念以及行为准则,确保与文化理念不发生相背离的现象;同时,还要强化与文化相融合,修正与文化不相容之处,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杜绝刚性制度侵蚀文化理念。企业制度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和要求,可以使企业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更加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这有利于企业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与合理化,以此来确保文化的形成以及巩固发展。从实践来看,现代化的制度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化成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而且也是典型的管理理论形式。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是耦合关系,二者之间具有互动性。文化、制度两种管理模式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目的在于企业的管理秩序、管理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管理理论下的企业文化与制度耦合策略

根据和谐理论的特点及其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符的和谐企业管理和发展秩序。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支撑战略目标以及阶段定主题得以实现。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追求目标以及阶段性主题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对其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事实上,从国内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也体现了该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虽然各时期的阶段性主题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是从整体管理和发展视角来看,企业在追求目标以及阶段性主题过程中也是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之间是互动耦合的,而且是潜移默化中实现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是共同支撑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

1、基于企业文化诱导的企业自主演化,以保持其自生秩序良好性

和谐理论下的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特性与人的能动性,以此来获取最大可能的自生秩序。根据和谐管理理论,能动演化机制所要解决的是企业文化及其诱导下的企业如何自主演化与相关问题。为了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生秩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接受“企业人”的干预,同时企业还应当在企业文化的诱导下进行自主演化。企业建立伊始,在各主题阶段均引导围绕着“人”来开展管理活动,企业一直都重视“人”所具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性,正是因“人”富于的烙印,从而使企业在文化诱导下向高层次秩序演化。企业的“人”既有员工也有企业家,具有高度责任感、公众形象、精神境界较高的老总,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具有敬业、创新意识和精神的管理班子和队伍,这样企业才能追求先进、健康以及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为社会提供可靠、卓越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其文化培养是发展的最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员工的个人素质提高,既是企业的立足点,又是企业发展决定要素和基础。企业的“人”问题,有助于人与组织的相互信任,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企业制度优化控制,有利于企业管理秩序的保持

实践中可以看到,任何优秀企业均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为企业的运作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了基础。企业通过利用“控制机制”构建预期秩序,在企业管理制度层面上,对职能部门以及子系统管理机制、规章条例等进行优化和完善化。在企业管理机制层面上,完善和健全顺畅的管理机制、协调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和疏导机制,从而为制度以及规章条例的执行提供基础和条件。通过该种方式,实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完善化,并且进一步提高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科学化。从整体上来看,管理制度与文化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在企业组织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的制度规范合理程度,严重制约着更高层次的制度科学有效性;处于高层次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组织设计的制度能否执行和实施。

3、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文化自主演化之间的耦合

和谐理论下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应当是各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物,同时也是耦合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耦合,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叠加,而且也是组织一致性的形成与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诱导、理性设计下的耦合结果。根据和谐管理理论,有机整合称为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能动至变的演化机制之间的耦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主题的优化选择,和谐与主题越一致,则组织业绩就会越高;从理论层面来看,越接近管理秩序,越接近于和谐状态,则企业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耦合互动也就越密切。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正是领导在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对内外环境的准确分析,正确确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与之相应的和谐活动来支撑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以此来提高业绩水平。从实践来看,和谐理论下的企业文化与制度中的共同元素叠加,促进了环境诱导的科学演化以及理性职能的耦合互动机制落实与增效。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二者的融合互动,从而使战略目标以及企业阶段性主题得以实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9篇:文化制度的作用范文

Abstract: Basing on the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the principle that enterprise culture should adhere to,work carrier,system security and the key points which should be grasped are worked and researched,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building.

关键词:企业文化;工作载体;体系建设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working carrier;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07-01

1正确理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的反映。企业文化有自身的独立性,对企业制度和发展有着超前的指导作用和滞后的阻碍影响的“双重性能”。所以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先导,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新的企业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及其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研究和认识其特点、功能。提高我们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特点和功能的一种文化形态。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范畴。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从结构上,可分成表层的、中层的、深层的三个层次:一是相对固定且显见的物质文化,如企业的建筑和各种设备;二是制度文化,如企业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计量标准和道德规范;三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意识,行为方式等。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从内容上看,企业文化包括环境文化、传媒文化、标识文化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等。其中各种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的实体部分,是最具有活力的方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需要我们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中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

2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2.1 导向性和示范性企业文化是在的指导下,目标指向未来,体现时代要求。推动和影响了企业员工顺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时企业的主体人群是现代产业的职工。其文化活动不仅对内可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推动力,而且对外具有传播工人阶级先进品德、辐射创建文明的示范性作用。

2.2 继承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随企业的产生而产生,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具有艰苦创业、拼搏奋斗、诚信务实的光荣传统。大庆精神和 “铁人品格”,这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东西。同时,我们的企业文化又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不断创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如“三个有利于”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3 时代性和开放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学习和吸收社会文化中的内容,而且学习引进国外文化的积极成果。同时又影响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具有随时代的发展而充实提高自己,采国内外众家之长而丰富发展自己的特点和指导作用。

2.4 多样性和综合性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工种的参与。企业文化又是多因素组成,是从整体上发生效应的。企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伦理精神、民主精神,以及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企业文化的内容上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形式上应是生动活泼、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展开和相互配合。企业文化的功能和效应更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2.5 健全性和合理性企业文化应是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企业传统文化中健康的科学的富有生命的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所体现的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合于理性的原则,体现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追求。

2.6 具体性和实践性企业文化的各种活动不仅使职工乐于参与,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极富感染力和实践性。对提高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实践的产物。因此既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前途,又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完善和提高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特别是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抓好企业文化的工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抓好企业文化工作,应注意和处理好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二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做到两者兼顾、配套进行;三是处理好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做到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富有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处理好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做到对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及世界文化的为我所用;五是处理好主导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做到围绕“企业精神”、高唱“时代主旋律”、抓住“以人为本”这个中心把思想性、艺术性、多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六是处理好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的关系,做到既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的作用,又要抓好对具体工作的组织管理;七是处理好统筹安排,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负责的关系,做到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团一起抓;八是处理好长计划和短安排的关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经常化。

4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管理、培养企业人才、提高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目标、搞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应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职工的主体性,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并加以正确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研究其发展规律,并通过企业形象建设、敬业爱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把这一工作进一步搞好,以推动电力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电力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知识之现代企业制度[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