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

第1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点帮扶活动,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带动农户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挂点帮扶的合作社,农产品统一采购和统一销售率达到80%,商标注册率达到90%,超市销售份额占总销售份额的50%,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30%以上,比非挂点帮扶合作社成员收入高20%以上。经过挂点帮扶工作,使一批合作社率先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引导和带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帮扶内容

1、规范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挂点帮扶,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实现挂点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环境要干净、整洁,办公各项设备齐全。并达到以下十项规范要求:(1)办公场所大门前应挂“××专业合作社”牌子;(2)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正本应悬挂在办公室醒目的地方;(3)室内张贴合作社章程;(4)室内张贴本合作社组织机构设置示意图;(5)室内张贴合作社各项管理制度;(6)室内张贴本合作社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文字、表式、图式均可);(7)墙上挂本合作社全体成员基本情况花名册,包括姓名、地址、生产经营项目、入社时间、入社股金、出社时间、出社事由等;(8)墙上挂本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会议记录薄;(9)墙上挂本合作社成员产品交易明细薄。(10)墙上挂本合作社社成员公积金积累、股金分红、盈余返还明细薄。

2、依法健全合作社内部规章制度。依法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三会一章九项制度”和“两个机制”。即:(1)按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充分保障全体成员对合作社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宗旨。(2)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结合实际制订好本社章程,贯彻执行好章程的各项约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章办事。(3)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生产销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培训教育制度、档案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4)引导合作社建立良好的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要为全体成员建立完整的个人账户,确保成员出资、公积金份额、与合作社交易情况、盈余分配等产权资料记录准确无误,切实提高成员民主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3、指导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成员广泛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相关技术规程的培训,加强生产信息监管,提高成员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全面提升合作社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4、指导合作社进行品牌化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拥有自主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相关认证。鼓励、支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产品直接进入城市大型超市、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参加有关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逐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

三、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落实省农业厅赣农经发[2012]3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全省农业系统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把挂点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主动上门对接,为挂点帮扶的合作社出谋划策。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帮扶人员和职责,结合合作社的发展实际,制订详细的帮扶计划。总体上,规范合作社基础设备建设和健全合作社内部规章制度,要在今年6月份之前完成;指导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建设和品牌化建设,要在今年11月份之前取得明显成效,达到省厅规定的标准要求,并在今年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2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1.1循环发展,助农增收

合作社的养殖场内,有肉牛1000头、种鸡1万余套、后备种鸡5000余套、蛋鸡11000羽、能繁母猪200余头,年出栏肉牛500余头、年产鸡苗280余万只、鸡蛋300余万枚、仔猪3200余头。合作社不断扩大果树栽种规模,用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牛粪生产沼气,沼液种蔬菜、沼气残渣种树,蔬菜汁加工蔬菜面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探寻出一条循环发展的路子,为带动当地及周边区域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毕节试验区养殖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2抓品牌建设,促合作社发展

2009年成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马铃薯“鸿志达”商标;2009年提供样品由市农业局申报马铃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申报成功。毕节市撒拉溪镇养牛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3月份、12月分别获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鸿智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07年荣获毕节地区行政公署2007年度马铃薯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毕节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专业合作社”;同时荣获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授予“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多次受到乡镇、七星关区、地级的奖励。合作社获地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一个

1.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合作社经营管理严谨,建有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始终坚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带动社员搞好规范种植、营销服务一条龙。充分发挥合作社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加农民收入,调动社员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我镇的特色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撒拉溪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区、镇级财政困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投入。特别是对合作社缺乏必要的扶持;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认识不足,在一些镇村领导工作的议程中无位子。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形成集群模式,带动农民的功能弱,效益不明显;四是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直接销售,未能形成精深加工,增值幅度不大;五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尚属空白,他们存在灰心情绪,缺乏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信心。

3、主要措施

第3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数量与规模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于20世纪末,且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农民专业协会演变形成的,但总体数量较少,规模较小。20__年以来,尤其是自20__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20__年2月末,我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其中:种植业36合作社个、养殖业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1个、食用菌合作社4个。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__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山五味子生产合作社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__县华隆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资产总额971.9万元。

(二)行业分布及分类

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中:种植业合作社的比重为78.2%;养殖业合作社的比重为10.8%;农机服务合作社的比重为2%;其他为9%,这与我县种植业、养殖业在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相关。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看,按牵头人划分: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39个。依托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6个,其他形式创办的1个。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合作组织据主体地位,比例为84.7%;由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13%。从合作社与成员结合的紧密程度看,较为紧密的专业合作社是主要形式,约占80% 。

(三)基本特点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制和运行方式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全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形式、行业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表现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在合作方式上,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二是在经营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合作社能够围绕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成员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三是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社。专业合作社由农民自愿组成,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四是在办社宗旨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专业合作社对其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五是在盈余分配上,让社员得到实惠。专业合作社无偿、低偿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辅导、信息,甚至无偿提供良种等;帮助社员进行产品销售,或者按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后销售;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盈余按交易量实行二次分配,给社员带来实惠。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难和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部分分享流通、加工环节的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祥顺镇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均纯收入7360元,比20__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802元。

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共同闯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__县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前,农户养猪疫病难防、销路难寻,市场竞争力差,养猪效益不高。20__年9月,__县生态养猪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培训、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该社成员养猪的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20__年该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增幅达32%。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在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__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注册了绿色水稻“祥驰”牌商标,实行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统一供种,统一应用水稻富硒技术,统一使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品牌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20__年2月末,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每个合作社平均拥有成员48人,每个合作社平均拥有资产21万元(数据未经核实)。不仅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是我县的合作社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在合作社的效益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之前,暂时不宜盲目扩大规模。因此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量达到5人以上就符合办社条件,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门槛低、经营灵活的优势,也是合作社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

2、合作层次低,覆盖面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内容上主要是以地域内生产资料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农业生产资料的跨区采购和农产品的跨区销售相对较少,从事的农产品加工多为初级加工,给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并且覆盖的领域狭小,多数是种植业,因此,合作社对本村及周边农户的影响和带动能力

较差,影响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3、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不规范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合作社的成员甚至理事长不清楚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合作社的运营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上。有的合作社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但缺乏对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充分协商、论证。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权制度的设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不能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指导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目前的情况是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发照,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以农委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由于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具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一些合作社钻政策的空子,不是在办合作社为社员增加收入,而是在利用合作社的招牌为个人谋私利。

5、效果不明显,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运营差,在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上不明显,使得没入社的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发展一度滞缓。

6、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差

特别是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尤其缺乏。

四、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公开板、宣传栏等工具,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农民宣传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释讲《农民专业合作法》,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使更多的农民了解、支持、参加合作社。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课、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等形式,进行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能人,鼓励、引导和扶持他们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2、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服务全面、分配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明晰产权。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对社员的出资方式、出资额以及出资所占比例,经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进行重新确认,以明晰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完善章程。合作社要对章程重新进行完善,①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必须出资,并且是从事与合作社业务有关的农户、企业、事业单位或团体。②成员个人所占股金比例最多不能超过总股金额的20%。③实行一人一票制。④主要按照社员的交易量(额)返还合作社盈余。三是民主管理。合作社必须按照“成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作社必须建立规范健全的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管理、社员管理、盈余分配、议事规则、社务公开、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财会人员要持证上岗,合作社必须独立建账核算,在银行开设账户;建立社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并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五是强化对社员的服务。合作社与成员在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要有稳定的服务关系。合作社要建立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县政府应重点培养2—3个要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运行效率高、作用发挥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各乡镇也要重点培养1—2个规范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4、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1)搞好登记服务。县工商局和农委要联手搞好合作社的登记和备案工作,共同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证、指导服务及监管工作,防止一些农民只办照、不办社,甚至办假社的情形出现;(2)产业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项目,要给予优先扶持;(3)财政扶持。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作用发挥好,农民得实惠的专业合作社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对其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4)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农村信用社要专门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解决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5)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办实体无需纳税申报。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登记不得收取费用,不得以违反证照管理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第4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1、因地制宜、适用的原则。根据本村土地规模数量自行确定合作社规模,要符合本地实际,确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的大小,规模适用本村的组织形式。

2、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合作社的性质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实行自愿民主的原则,其它行政单位及组织不得干预。

3、坚持依法实施、制度的原则。合作社要依据法律开展经营活动,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制度化约束。

4、坚持典型引带、试点的原则。以典型带动全面,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不搞形式一刀切,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5、坚持机制合理,增效的原则。各合作社要根据实际,制定完善合理的效益盈亏、分配、风险机制,以入社农民受益为主。

全镇土地合作经营面积要达到60000亩,入社农户占全村农户50%以上,单独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不少1000亩。

1、成立专业合作社。依法申请注册合作社经营许可,确定法人代表。

2、依法民主推荐合作社管理人员。召开股民大会,每10---20户选出一个代表,作为合作社管理人员,并确定会计1名,出纳员1名,管理监督员设若干人。

3、吸纳农民参加合作社,向农民讲解入社的政策和条件。

4、农民入社以土地形式量化入股,参加合作社统一经营。

5、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参加入社的合同书。

6、实现农业种植的“六统一”即统一整地、统一物资、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1、入社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定期公开、保证入社人员知情权。

3、合作社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利益分配及核算机制,要取得入社农民认可方可执行。

4、合作社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不得损害入社人员的经济利益。

第5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宜兴市周铁镇地处江苏省宜兴东北门户,太湖西岸临湖渎区。这里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是著名百合之乡和蔬菜之乡。近年来,周铁镇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做大市场,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把农民最大程度地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14个行政村共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入社社员14940多户,年销售额2.8亿元,洋溪萝卜、渎边百合、太湖三白、蔬菜林果、珍禽药材和花卉苗木畅销国内外。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与特点

(一)组织形式多

各村因村制宜,组建各类合作组织,促进了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全镇共有工商注册合作社47家,主要分为三大类。现有合作经营型41家,专业协会型4家,联合组织型2家。其中,以竺西高效农业合作联社、洋溪蔬菜、江南春、兴农蔬果、竺西渔业、万景花卉苗木等为代表的省级五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产业化服务、市场化开发、规范化管理,在全镇各村作用和效果日益明显,产业龙头初具雏形。

(二)产业分布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特色发展的不断深化。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经营品种门类逐步扩大,涉及蔬菜、林果、水产、珍禽、农机等行业,全镇农业的主要产业和特色农产品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中蔬菜、瓜果种植类19家,粮油、种养类10家,林果、苗木类8家,农机服务类5家,水产养殖类3家,珍禽养殖类2家。组织合作的广度从单纯种养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深度正在从技术、信息、销售服务向品牌创建、实体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等领域拓展。其中,宜兴市洋溪绿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2000亩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及6000平方米蔬果交易中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分级包装的三统两分合作。在去年春季全国蔬菜行情疲软的情况下,宜兴市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积极作用,营销总量达3025万公斤,同时加大了合作社品牌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镇共注册“洋溪牌”蔬菜、“密湖牌”水果、“湖茜牌”菇业等28个商标。

(三)合作效益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升了周铁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2年来,全镇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的农户超过了1.49万户,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985元。例如,重点突出发展高效农业和改善生产服务条件,积极探索“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去年14个行政村牵头新组建14家专业合作社,极大地发挥了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协调优势。洋溪村联合宜兴市大统华连锁店新建蔬菜基地,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股民成为合作社农业工人,既有入股土地红利分配,又增加了社员工资性收入。周铁镇蔬菜产业自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有效化解了蔬菜生产三大难题:一是化解了蔬菜品种多、乱、杂,难以形成区域规模生产的难题,依托合作载体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二是化解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技术服务难到位,新成果转化不快,效率不高,蔬菜产量、质量、安全难保障等难题;三是化解产销脱节,生产、管理跟不上,信息不通,流通不畅,蔬菜价格波动大的难题。菜贱伤农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销售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合组织具有规模偏小、服务层次偏低、规范化程度不高、运作不够规范、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从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程度看,合作社人数少、规模小是周铁镇农合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镇合作社数量不少,平均一个行政村3.4个,但达到无锡和省“五好”建设标准的分别只有9家和5家。全镇47家农合组织中,社员在50人以下的有28家,50~100人的有2家,100人以上的有17家,合作社竞争力不强。从带动农户增收实效看,农合组织发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小打小闹”,没有长远规划,走一步看一步,不注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品牌意识不强,制约了合作社的竞争力。全镇具有加工能力的合作社只有5家,大部分合作社服务功能薄弱、运营方式落后,只能为农民提前产中技术辅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对农民最为关注的产品加工、蔬菜保鲜和销售缺乏有效办法,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仍显不足。去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只有6家,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看,周铁镇农民入社率在去年全市加快农合组织发展工作的推进中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合作经济组织增收贡献率仍是合作组织目前面临的薄弱环节。从民主决策管理人才看,一些合作社章程、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一些合作社决策不民主,管理不到位,被少数大户掌控;少数合作社账目不向社员公开,资金使用不听从社员意见,二次分配不听取社员意见;实用型人才缺乏,蔬菜行业投入大、风险大、用工量大,一些农业专技人才不愿投身合作社,相当多的合作社缺资金、缺技术和管理人才,制约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农合组织发展要坚持量质并举,加强指导,增强服务意识,在土地流转、证照办理、优惠政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一)推出多样化举措,实现规模发展

一方面,重点突出,加快提升农户入社率,推进工商登记,提高农户入社率。对全镇社员数不满50人的28家农合组织分类指导,搞好服务,在自愿的基础上增加工商入社人数。另一方面,大力促进横向联合和纵向联结,突出载体作用。提升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以增收成效吸引农户入社。横向联合依托周铁镇2万亩蔬菜园和3万亩水稻示范基地,打破地域界限成立联合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周铁镇蔬菜、粮油种植业;在纵向联结上,推进蔬菜、粮油生产环节联合向产、销一体化综合经营发展,推广实行“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开展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周铁镇洋溪蔬菜专业合作联社和连锁超市大统华、一副超市、丁山监狱等单位的对接成效明显。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实现内涵发展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不断增强农合组织的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一是突出服务宗旨。做优服务强载体,增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增收的服务意识,在土地流转、证照办理、优惠政策落实、技术培训、协调关系、市场信息提供等方面,为农合组织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在已建绿环蔬菜、兴农、江南春三家农合组织党支部的基础上,继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党支部。在镇村干部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中选拔思想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担任农合组织支部书记。同时,选派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村官到农合组织兼职,提供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以提升农合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促进农合组织健康规范发展。二要严格规章制度。按照省“五好”专业合作社组织创建的标准,抓好现有各类农合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健全和完善农合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引入合作社二次分配制度,发挥好合作社带动重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通过完善合作社《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农合组织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合作社不论大小,都必须配会计、设账户、实行民主决策和理财,定期公布收支账目;按《章程》规定,落实好收益分配制度和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在利润再分配、再生产投入等重大事项上,实施民主议事制度,体现广大社员利益。三要强化服务指导。镇经管办要引导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意见措施,加大对农合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力度,要为合作社的证照办理、财务核算、品牌化运作提供服务,提升农合组织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职能部门要将农合组织人才培训纳入总体规划,重点加强对农合组织镇村业务辅导员、经营管理员、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上下联动,力争培育一批镇村辅导员队伍、一批合作社经营管理员人才队伍、一批合作社实用型人才队伍,促进合作社人才素质的提高,使全镇合作社成员增收致富达到新水平。

(三)加强考核力度,突出重点扶持

加快示范社建设,树立一批可学可比标杆和样板社,领着农民干、做给群众看,使合作社快速发展、规范发展。以省市“五好”示范社创建为抓手,把以奖代补、财政补助、项目支持等政策与示范社结合起来。一是上下联动,把省市“五好”示范社创建任务列入镇对村干部的年度考核之中,把镇蔬菜园内合作社基地建设的完成情况作为财政以奖代补政策落实的依据。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合作社及带头人,发挥优秀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大扶持、促进发展。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为农合组织设立小额贷款资金,用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业务培训和项目建设。

(四)对接市场化需求,实现诚信发展

第6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原来主要向农民提前产中环节技术、农资服务,延伸到产后储运、加工、市场销售等多环节服务;由原来主要涉及种植养殖业领域,延伸到流通、建工、农机、土地等多领域。服务区域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从以本村为主转向跨村、跨乡镇、跨县域发展。第三,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品质量品牌意识。五常市水稻种植合作社引进推广新品种,聘请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2009、2010年该合作社向社员发放农产业技术资料10000多份,组织社员参加技术讲座50多次,参训农民达到上万人次,显著提高了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加快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一,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合作社比较多,欠发达的地区少。第二,发展规模小。一般只能带动和辐射本村范围内的农户,能够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不多。有一些是资金不足,公共积累少,制约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有一些还只是在种植、养殖、传统收购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常规服务的层面和技术信息咨询层次,利益联系不紧密,涉及现代物流、精深加工方面少,合作经济组织应有优势还没显现。第三,管理还须规范。已建立的农民合作组织中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管理松散、规章制度不规范、组织机构部健全的问题。第四,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财税、信贷、用水、用电、用地、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诸方面,具体有效的支持还不够,已有的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第7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困境;对策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个体分散经营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于是在全国广大农村,种崭新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近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之下更是得到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它正以蓬勃的生机、充沛的活力为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生长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值得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主要类型

根据发起主体不同,盱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能人带动型。这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销大户等农村能人牵头组建起来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能人是这类合作社的核心,合作社的运行往往由他们一手包办,他们对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盱眙县鲍集镇某某水产专业合作社是由螃蟹养殖大户黄某某发起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的会员一百五十多户。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分散独立生产,能人大户负责收购销售。

二是农业技术部门领办型。这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当地农技服务站等涉农服务部门利用他们在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牵头组建的。农业技术部门通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良种、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农民面临的技术、信息难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收入,增强了经济实力,成为农业技术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如盱眙县金土地奶牛养殖合作社,是以马坝镇农技站为依托,主要向合作社成员提供统一购牛、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卖奶等服务,推动了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是村级组织兴办型。主要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把一部分农户组织起来,开展服务,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干部是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如盱眙县仇集镇朱刘村明俊蔬菜合作社是由村集体兴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理事长是由村书记担任。目前,全村有227户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全村共有465个蔬菜棚,占地700多亩。合作社统一为会员购买农药、化肥、大棚薄膜、大棚卷帘机等生产资料,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对蔬菜进行包装销售,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村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此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吸收当地相关农户组建起来的,实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如盱眙县顺森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盱眙县顺森肉鸡养殖公司于2005年发起,该合作社是一个集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四个统一”为广大入社农户进行全程服务,即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防治,统一收购销售,市场风险由公司承担,不管市场行情如何,对入社农户养殖的肉鸡一律实行保护价收购。成立后运转状况良好,已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从事肉鸡养殖,还有许多农户积极要求加入合作社。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迅猛增长。但通过对盱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合作社存在着发展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回报率低,对社员的凝聚力差,管理效率较低,还缺乏强有力的生存、发展和服务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

(一)合作社规模总体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

盱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到目前为止,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辐射面低、发展不平衡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快的大多是集中在经济基础好的乡镇,而一些经济落后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目前大多数合作社停留在村级组织范围内进行农民合作,合作社社员数量有限,大型专业合作社比较少。如盱眙县铁佛种植合作社只有农民十几户田地30亩,投资规模比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多限于提供信息服务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两个方面,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的专业合作社比较少,能创建自己的品牌,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占有率高、有市场影响力的合作社更是凤毛麟角。合作社之间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服务功能较弱。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为社员提高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合作社成员素质偏低,发展缺乏人才

当下农民文化水平仍然普遍较低,小农意识常常使他们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虽然加入了合作社,但并没有做到共同行动、共担风险。在调查中,不少合作社的理事长都反映,有些合作社成员以个人利益为重,没有按合作社要求采取共同行动,使得合作社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就需要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懂管理、农业技术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能人,他们的学历水平一般集中在高中和初中,他们或者是专业大户或技术能手,还有一些负责人为村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在调查中,不少合作社负责人提到在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方面他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合作社发展迫切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加入。

(三)合作社基础薄弱,长期受到资金短缺瓶颈的制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短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金的要求越来越多,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靠社员自筹、外部股金和自我资本积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聚集大量股金,由于缺乏资金,合作社不少业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致使合作社自我发展后劲不足。如盱眙县维桥乡玉明豆类专业合作社成立时成员出资总额为人民币2万元,后因资金短缺导致合作社无法开展下去。目前,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初期,为吸引农户的参与,大部分采取不收取会费的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政府的拨款。而社员缴纳的股金十分有限,加上合作社盈利水平的限制,因此,在资金积累上存在严重障碍。

在贷款方面,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较少,并且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都有很严格的抵押担保要求,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有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下,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合作社的集体财产很难用来抵押,而土地的抵押又面临法律方面的很多约束。同时,合作社的融资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没有担保公司愿意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政府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担保机制。并且,合作社的财务记录大多不完整,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无法对其进行规范的信用评估,从而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授信和贷款[2]。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申请贷款十分困难,资金缺乏已成为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难题。

(四)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尚未规范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缺陷。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是在“能人”或外部力量带动下,将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靠“牵头人”的个人权威来凝聚,组织机构及制度不健全,难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突出表现在缺少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可操作性强的章程,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都不尽完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随意性很大[1]。从对盱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构或者不完善或者形同虚设,缺乏对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的内部监督。同时,从外部来看,目前没有形成对合作社进行长效外部监督的法规、制度,如外部审计、工商年检、质监等主管部门的检查等等。如淮安某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在盱眙县是一个非常大的畜牧养殖企业,年产猪几十万头,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在今年出现了用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违规药物为生猪食用,被相关媒体曝光,这就是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的。

此外,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但还是存在着政策落实“肠梗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如从税收环境看,合作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的多重税负、税收优惠政策少,收购免税农产品应按一定比例扣减进项税,为成员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的收入应免征增值税等问题,税务部门没有给予确认,政府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合作意识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影响的广大农民对合作经济的认识不充分,合作意识淡薄,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中国农业将呈现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户长期并存,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的农业与口粮农业长期并存的局面[2]。要加快促进我国农民由兼业农户向专业农户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一个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因此,政府应发挥好各种媒体平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重点、有步骤的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则和价值,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凭借其自身力量很难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政府、合作社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形成推动我国合作社发展的有效合力,共同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政府要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和输入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要在帮助合作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合作社管理人才进行培训,依托各级农业职业院校,采取学历教育、短期培训、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组织社员参加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素养,还要培养个体农户的合作意识。另外,有经济实力、发展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适当引进专业人才,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新的活力。同时,政府要出台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龙头企业业务骨干、返乡创业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的建设与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创新融资模式,解决资金困境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资金缺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瓶颈。当前,政府在解决合作社资金瓶颈方面主要采取了直接的财政拨款,不需要合作社偿还,政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一些并非合作社的涉农企业通过虚假材料注册登记为合作社后进行政策套利,以获取政府资金,这不仅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也极大的侵蚀了公共财政。很多时候,政府通过带有约束性和激励性的贷款支持要比直接的财政拨款要更有效。

政府、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可以设计一个良好的贷款机制,如政府可以转变对合作社直接补贴、拨款的资金扶持方式,转为政府对合作社贷款进行贴息支持和担保费支持。这种模式是政府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比直接的财政拨款要有效率。再如有些地区已经选择了一批合作社进行了试点。通过资金互助,可以把社员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这对于满足社员的小额资金需求尤为有效,而这些小额的资金需求是很难通过银行得到满足的[3]。扩大信用社对客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建立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贷抵押担保[4]。这样一方面可以真正使合作社收益,突破资金瓶颈;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化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四)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规范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是合作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也是合作社能够长期生存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构建“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把民主管理与“能人”治社相结合。具体就是在日常的合作社管理活动中,可以发挥理事会的决策作用,充分调动能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重大事务决策上要召开会员大会,实行一人一票制,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民利,广泛听取组织成员的意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以赢利为目的,基于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其所获利润按交易量大小返还入社农民。农民除了以价格方式获得利润外,合作社再从自己的赢利中拿出一部分按一定比例二次返还给农民,让农民充分得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月刊),2009(5):91

[2]王曙光.农民合作社的全要素合作、政府支持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2010(11):5

[3]王曙光.如何突破合作社融资瓶颈.农村经营管理,2012(11):12-13

第8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途径。近年来,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围绕“怎么样依托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大农业,如何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我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如何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金融财政支持,如何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引进专业人才和如何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成立股份制企业”五个议题,区农机局抽调专人负责,先后组织镇办分管领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和部分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经销企业等进行讨论座谈,集思广义,献宝献策,明确了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区已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1个,荣获国家级农机示范社称号1家,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7家。合作社成员1120户,入社经营土地面积2.4万亩,机手及修理人员3485人;拥有各种农机具6352台套,总资产约10320万元。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1 规范化运作,合作社发展“合力”不够

目前,全区21家挂牌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合作社还没有真正达到按制度办事,按章程发展,更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大部分还都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各成员还都习惯于农忙时一块,作业时各自为战,合作社还没能真正组织社员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没能实现合作社办社的章程和目的。合作社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健全“三会”制度,更没有建立健全社员个人账户、会计账簿、财务管理盈余分配制度等。

2.2 缺乏支撑,合作社发展活力不足

一是投入高,效益低。专业合作社社员花费10多万元购置农机,收益也有限。如一台拖拉机,午季仅干20天,获益1万元左右,秋季干活30天,获益2万元左右。二是知识不高,发展的软硬件不够。全区21家合作社中,高级工程师仅1名社长,中级职称社长仅3名,没有一人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拥有机库棚的5家,拥有配件库的6家,能独立开展维修业务的4家,具有复合式标准化的合作社几乎没有。三是扶持不够,做大做强受影响。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也就是近10年左右的时间,合作社兴办服务设施和生产必须的水、电、路、机库棚建设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发展期间,更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一般需要维修车间、配件库、农机推广场地、机库棚和办公场所等。

2.3 资源闲置,合作社发展“造血”不强

现在的农业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午季小麦收种10多天就能完成,秋季生产也仅20天左右,一合收割机如不参加跨区作业,仅参加作业1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价格却不菲,需10多万元,一台10多万元的拖拉机也仅投入使用40天左右的生产,其他时间基本闲置,合作社的农机长时间没活干,闲置时间较多,优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就不强,限制了合作社“造血”再发展。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何摆脱瓶颈更好服务发展现代农业

3.1 典型示范,推动发展

虽然近年来颍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但与周边县区相比,在数量、规模、资金扶持力度、规范化建设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等,比如让加林专业合作社、区农机维修合作社、郑州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全区龙头合作社发挥典型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土地流转、带头承包、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等,推动全区农机化快速发展,服务于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3.2 落实政策,加大扶持

一是财政扶持。政府在各项惠农补贴上采取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帮助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进行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实行标准化生产中的农药、种子、化肥、农机作业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于购买大型农机具20万元以上的,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专业合作社建设超过1000平米的机库棚,对超过1000平米以上的,政府应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补贴。对于合作社引进的高端人才,政府应在生活和交通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照顾。

二是政策倾斜。农民专业合作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因此要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型农田水利、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等项目方面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政策支持,让其有事可干,有钱可赚,有事业可发展。

三是金融支持。组织相关单位对合作社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作为信贷的支持依据,支持财产抵押贷款,比如合作社用机库棚、大型机械、房产等开展信贷业务,使合作社具备发展、扩展的能力;其他部门也要从扶持出发,制定相应政策、分工负责、共同助推合作社发展。

3.3 整合资源,成立联社

通过鼓励引导同一行业或经营项目相同的合作社组成联合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在全区分河东和河西两片,建立4-5家农机中心联合社,真正做到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机械协调管理、统一调度指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费的“五统一”;引导多主体创办合作社,鼓励合作社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的合资、合作与联合形式,实行强强联合;在全区范围内引导企业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办企业与农民互利互惠的合作组织等形式。彻底改变散、乱,不按技术要求作业,不按规定收费,改变与农民纠纷不断的,农忙时组织不起来机械的局面。

第9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合作社;农村经济;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1 着力发展和扩大专业合作社的规模

当前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足。因此,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1任务,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团结各界的力量,积极鼓励以各类市场为主体的人群创办并领班合作社。打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和行业之间的限制,推动多领域、多层次的相互合作。发挥市场化程度高的优质蔬菜、粮食、大蒜、金银花等重点产业,发挥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实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力,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经营。

2 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目前,苍山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突破了之前的数量,但是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存在的劣势:运行不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针对这一情况,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大对合作社相关部门的规范化引导,提升合作社的规范程度;要逐步培训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现代经营技巧,他们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合作社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的加快;建立健全的“三会”制度,保障成员对合作社事务的各种权利,依法依章建立健全成员账户、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3 强化农民专业化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讲实际、重现实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特点。在推进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此,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利用典型行动发挥好他们的带动作用,提高合作社发展规范化上水平。从2013年开始,每个乡镇每年要培育一定数量的示范合作社,县里从中评选30个县级示范社。县级示范社要认真执行“七有标准”,抓好示范建设。同时,对那些已经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进行认真地总结和提炼,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对此大力宣传,并将其积极推广、放大。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会和经济交流会等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广泛推荐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作用。各乡镇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到示范社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和获取经验,引导群众、鼓励群众、调动群众加入农民积极性,不断推动农民合作社改革的不断深入。

4 全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层次

就是要提升品位,拓宽范围,延长链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资源配置、要素组合、产业集聚作用,进一步拉长合作链条,扩大辐射半径,拓展经营范围,提升合作社的服务的水平。现阶段,苍山县的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服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不符合当今发展的趋势,更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

今后,应该结合苍山县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把服务逐步向加工领域、销售领域拓展,组织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一批特色基地,开发一批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不断加强品牌化建设,促使产品提档升级,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信誉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的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一系列的服务,真正使农民有组织、有秩序地参与到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农民群众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特别是效益水平,进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中的巨大作用。

积极利用每年的农村会计培训向各村宣传合作社有关知识。按照上级部署,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小册子,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为全县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合作社提升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到人,做好服务,经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苍山县的合作社发展必会取得巨大的进步,为苍山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浅淡合作社的规范发展[J].河南农业,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