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

第1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第2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民族品牌 国际道路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2008年起,数字电视“中华美食频道”与法国媒体合作拍摄大型美食文化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美食》。频道总监戴文海介绍说:“与以往行走丝绸路有所不同,该节目的创意是:来自穆斯林世界、西餐世界、中餐世界的三位美食节目主持人,驾驶越野车重走古丝绸之路,以三个文明的不同视角去发掘、感受和品味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首部《丝绸之路上的美食》由代表穆斯林餐的马来西亚电视主持人、代表西餐的法国电视二台主持人,以及代表中餐的中华美食频道主持人共同担任,他们一起走进新疆塔克拉玛干,在那里寻找美食、发现美食、品尝美食、创作美食。第二部《丝绸之路上的美食》由来自阿根廷、英国和中国香港的主持人来担纲,他们一起重走长安至敦煌的丝绸之路,发掘沿途的特色美食和饮食习俗。”据了解,该纪录片共分三部,前两部的后期制作已于2010年完成,节目样片在阿布扎比电视节与法兰克福书展上播出时大受欢迎。同时,以《丝绸之路上的美食》为内容,出版发行的《传奇丝绸之路魅力特色饮食》图书,在中法文化交流节上得到了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和中国驻法大使孔泉的赞赏并亲笔题词和推荐。整部《丝绸之路上的美食》在揭示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深刻人文意义的同时,为古丝绸之路灿烂饮食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丝绸之路上的美食第三部――诲上丝绸之路》的拍摄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从扬州出发,穿越地中海20个国家,重走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且该创意已引起欧盟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的重视,相关外交手续也在办理中。

“中华美食频道”另一档美食文化巨作――《行走的筷子》也在陆续拍摄中,这部900集的大型纪录片计划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美食节目主持人共30人先后来到中国,以美食为媒介,以不同的文化视角,诠释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向全世界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文明。戴文海总监介绍说:“《行走的筷子》魅力在于,前所未有的创意和新颖独特的定位,以往也有境外电视节目介绍中国美食的,但是30个不同国家美食节目主持人和摄制组深入中国民众日常的生活场所,如机关食堂、民工大灶台、当地的菜市场等,从最基层的角度来体验中国老百姓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饮食生活,拍摄广度和容量却是前所未有。”该栏目从策划伊始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商锐利的商业眼光,并成功引入国外资本。2010年1月,《行走的筷子》在法国巴黎104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目前,已经完成前期30集拍摄,分别由法国主持人和阿根廷主持人分别在山东和广东两省参与完成。

2010年起,“中华美食频道”与法国Goumand Television合作拍摄《世界名酒品鉴》,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北纬37.2度世界葡萄酒产区取景拍摄50家知名酒庄的中国电视媒体,摄制组将镜头穿梭于世界各大知名酒庄,记录最真实的葡萄酒制作工艺和传承历史。除了世界名酒品鉴欧洲版,2011年频道将计划拍摄世界著名葡萄酒的产区――美国加州的纳帕山谷,让葡萄酒文化随着镜头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对外合作的逐渐增多,“中华美食频道”专门成立国际组,专门负责与国外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以及节目的拍摄制作。戴文海总监说:“我们对国际组成员的要求比较高,他们中大部分是海归派,精通英语且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拥有了人才优势的“中华美食频道”于2010年成立了全球首个美食美酒电视节目制作人联盟,该联盟将通过每年定期会面、共同策划拍摄国内外美食类电视节目以及搭建美食美酒类电视节目版权交易平台等形式,进行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创造新型美食美酒类电视节目制作模式,达到共同推动世界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

政策扶持 良性运转

全球化经济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焦点,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也是许多外籍人士兴趣所在。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全球唯一一个专项展示“中华美食文化”的传媒窗口,“中华美食频道”从宣传中华美食文化角度来宣传中华文化,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文化强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中华美食频道”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加大海外市场的更深拓展力度,积极筹备“中华美食频道海外播出项目”,向世界各个国家输出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原生态的美食节目。

2010年11月,“中华美食频道”与马来西亚“至爱中文台”合作,频道的节目内容经过重新编排后在马来西亚全境播出。

第3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言及七十七万年清真中国菜,王若冰董事长表示专注做有信仰的中国味道!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七十七万年要努力做“一带一路”新疆餐饮美食代言人,借鉴中华和世界的美食烹饪文化,融会贯通,让新疆美食与世界接轨。我莫名想到北宋著名的医药学家苏颂。两人的共同特点是,内心有格局,行事有担当。

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药物学图经,该书集此前本草类医药学典籍之大成,保存了嘉公式年间全国本草普查的丰硕成果,对宋代以后的本草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借鉴很多它的内容。

异曲同工,王若冰先生的清真餐饮吸取不同菜系的精华,取长补短、创新发展。目前,王若冰麾下的七十七万年清真中国菜大酒店已经率先将中华美食的各大菜系名品,严格按“清真食品”的工艺操作要求改良成为“清真中国菜”系列。清真中国菜博采众长,从根本上改变了清真食品菜式稀少、做法单一的现状。

七十七万年在乌鲁木齐投资6000多万元,打造了新疆正式宴请头牌,“新疆正式宴请,首选七十七万年”,并重点推出清真烤鸭,努力打造“新疆清真烤鸭第一品牌”。

王若冰先生希望将新疆餐饮与世界深度互动,他表示“对于美食文化而言,新疆饮食文化之于对中国的影响如同墨西哥饮食文化之于美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墨西哥饮食文化在美国占据半壁江山,新疆饮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对大中国范围内的饮食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作用”。在对比鲁菜、粤菜、湘菜、川菜之后,他表示,近年来新疆菜强势崛起,未来十年是新疆餐饮品牌的黄金爆发期。

王若冰先生不仅与餐饮同行共享成果、惠及食客,更希望把清真中国菜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让丝路沿线国家的国民们可以品味到更丰富的中华美食,让中华饮食文明飘扬四海。

对话王若冰(Q&A)

Q:请问“七十七万年”名称来源?

A:七十七万年,表达了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敬重,人类自七十七万年以前掌握用火技巧烹饪出了第一顿饭,民族基因由此奠定,开启了文明时代。某种意义上来说,饮食文明成就了今天的人类文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美食文化的发展。七十七万年清真中国菜,成立于新疆这个亚欧文明交汇处,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区,希望能够真正开创亚欧美食文化的新纪元,让丝绸美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文明对话的核心载体。

Q:“清真中国菜”又是包含怎么样的意义?

A:“七十七万年清真中国菜”诞生在新疆,新疆是一比较特别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地方。季羡林曾在1986年《红旗》第3期撰文指出:“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中原通向波斯、西亚乃至欧洲的核心通道,也是“新丝绸之路”国内终点和国际起点,受“丝绸之路”多元化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经几代人努力创新后新疆美食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烤肉、抓饭、烤包子、馕等,这些菜品都是非常古老的。七十七万年清真中国菜大酒店,希望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分别与中华美食和世界美食相融合。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将菜系中的精品菜肴创新后带给全疆各族百姓,第二个五年计划深入搜集、挖掘、整理民族餐饮历史文化、民间餐饮花色品种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菜系的特长,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特色清真餐饮食品,赋予中国清真美食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三个五年计划是把清真中国菜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

Q:着眼于“清真烤鸭”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思考?

A:新疆正式宴请,首选七十七万年。烤鸭文化,作为首都宴请的头牌,对全国各地宴请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我们考证,烤鸭本身源于清真菜,这是我们发心做清真烤鸭的关键。我们首先把七十七万年做成新疆清真餐饮第一品牌,引导清真烤鸭成为新疆本地正式宴请主流文化,这一点其实已经成为事实。今天,新疆多数宴请餐饮的头牌菜就是清真烤鸭,甚至全聚德全国销售前几名的店铺两家都在乌鲁木齐。七十七万年,新疆清真烤鸭第一品牌,不仅着眼于新疆,更着眼于整个丝绸之路也包括中国内地市场的大布局。

Q:对新疆餐饮的看法是什么?

A:新疆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地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新疆饮食文化汇集着东西方及四大饮食文化体系的精华,是一个既传承着历史又极具国际范儿的特殊地区。我们对全世界的餐饮进行分析,认为新疆餐饮未来可能是中国餐饮的半壁江山,正如墨西哥餐饮之于美国一样。同时,我们也认为新疆美食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文化战略核心,接下来我们希望联合资本、品牌、供应链等资源,共同打造丝路餐饮的品牌孵化器,站在最高格局去发展新疆餐饮,让新疆餐饮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Q:七十七万年清真茶点餐厅的好评度很高。清真茶点这个想法从何而来?

A:七十七万年清真茶点餐厅,是我们发展新疆餐饮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也是七十七万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部分,传统上,内地消费者对新建餐饮的认识就是羊肉串、馕、手抓饭、大盘鸡等,实际上新疆有很多的茶点和甜品。举例来说,伊犁地区的冰激凌,用牛奶和鸡蛋熬出来的,可以和世界上最顶级的冰激凌媲美;还有新疆的玫瑰花馕、大列巴等,都是很好的甜品。

七十七万年清真茶点餐厅,一方面引进上海、北京、香港等大城市的茶点理念,另一方面开发新疆茶点产品。我们接下来规划发展一个专业的甜品店品牌,系统地开发新疆甜品,打造一个源自新疆的甜品店品牌,让世界发现新疆更多的美,改变传统上对新疆餐饮的陈旧看法。新疆,一样可以发展年轻的、酷的、潮流的美食产品和品牌。

Q: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餐饮搜集、整理和挖掘,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A:七十七万年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餐饮菜品进行了整理和挖掘。单对中国西部的民族餐饮就有5000多种,如葱爆羊肉、黄焖牛肉、手抓羊肉、清水爆肚、油爆肚仁等,都是各地清真餐厅中常见的。各地还有一些本地的风味名菜,如兰州的甘肃炒鸡块、银川的麻辣羊羔肉、青海的青海手抓饭、吉林的清烧鹿肉、北京的它似蜜、独鱼腐等等,其风味更是独树一帜。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派厨师到各地学习烹饪技艺,同时邀请烹饪大师到新疆来给我们做指点。北京鸿云楼的马志和大师,名震津门的90年老店燕春楼的张建生大师,都是我的老师。以鸭饼为例,手工烙饼的面香味和嚼劲是机器压制所不能比的。七十七万年的鸭饼制作技艺就是张建生大师传授的。

清真菜经过元、明、清至近代约数百年间的发展,品种十分丰富,也充满了地域特色。南方和沿海地区的清真菜,口味清淡,形成了以海鲜、禽类为原料的烹饪特点;长江以北的清真菜,受到北京、山东和宫廷菜的影响,烹饪方法较精细,对牛羊肉的烹饪最具特色;西北特别是新疆、甘肃、宁夏地区的清真菜,烹制羊肉的风格粗犷,较多地保留了西域游牧民族及阿拉伯人的饮食特色;清真小吃以西北为主,尤以新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最为有名,这些都是我们要搜集、整理和挖掘的。

第4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美食文化 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12-01

一、美食文化概述

美食文化从狭义上分析,就是指在具体制作食物时,选取一定的食材,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和运用,最后产生消费的过程中包含的特定技艺和科学原理,以及在制作食物的基础上构成的独具特色的习俗和思想哲学。从广义角度分析,饮食文化就是人们在制作食物和消费食物的过程中,构成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行为的总和。总之就是人们一切饮食活动的总和。

二、新媒体时代特色美食文化的特征

(一)连续性和时代性特征

人类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习惯共同形成了特色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连续性和时代性特征。自古以来,饮食的制作和消费行为构成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人类特色美食文化发展史。

(二)地域性特征

特色美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地域范围,是在一定地理区域中形成的产物。我国不同地域范围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江河湖海聚集地区,大多生产贝、虾、鱼等,草鱼地域的肉类食品比^丰富,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传承性特征

每一个地区的饮食特色都是经过人类长时间的演变而形成的结果,特色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传承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烹饪食材的传承性。食物的烹饪离不开丰富的食材,而这些食材自身具有鲜明的传承性,都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精心研制和培养种植的,食物制作者将其变化成不同的菜品类型。

2.烹饪技术的传承性。烹饪技术在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色饮食文化的烹饪技艺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和传承下来的。比如,我国的面粉发酵技艺,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三、新媒体时代特色美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主要途径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能够把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图画传播和动漫舞蹈等的传播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有了一定的载体,其能够更好地刺激和调动大众的各个感官,使其从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等的共同作用下感受特色美食文化的独有魅力。以下具体介绍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途径。

(一)建立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媒介传播网站

媒介传播主体需要考虑怎样把不同传播介质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构成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媒介传播网站,进而达到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方面对美食文化的船舶与弘扬。网站的建立需要该地区政府部门进行宣传,联合传媒集团和特色美食文化集团一起构建,做好传播媒介信息的定位工作,采取有效的媒介传播信息技术,将其与媒介信息资源的决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属于当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宣传创意网站Logo。

(二)构建网络版本的美食地图

还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快速传播优势,简洁生动地讲解特色美食文化的发展历史、美式菜肴、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特色美食文化产品品牌和特色美食文化娱乐主题等,保证能够从多个角度,互动化地对人们宣传美食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公众传播平台,把人们相对熟悉的一些影视、动漫等的资料和时频进行播放,通过多个渠道传播和弘扬特色美食文化,比如:可以构建一个网络版本的美食地图,特色美食博物馆等。

(三)推进美食传播跨文化信息翻译的规范化

实现特色美食文化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做好跨文化信息的翻译工作,传播媒介要运用专业的语言翻译人才,在笔译和口译过程中实现团队合作式翻译,保证美食文化的信息能够被广大的人群认知并接受。同时要推进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主题的翻译工作,促进多种跨文化信息实现有效地传递和接轨。

四、结束语

特色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对媒介传播的需求表现出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特色美食文化的这种传播需求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和技术保障,使得能够利用构建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网站,开展特色饮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网络互动活动,推进美食传播跨文化信息翻译的规范化等一系列的传播途径,进一步塑造特色美食文化的鲜明特征,弘扬多种优秀的特色美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邵万宽.中国南北区域美食文化自然习性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18-23.

[2]朱文政,周晓燕.创新办学模式,合理培养中华美食高端人才[J].中国食品,2014,(7):42-45.

[3]郭缨.我国电视纪录片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河南大学,2013,11(7):12-15.

第5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 中餐菜单 翻译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的餐饮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餐饮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问题。这期间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餐菜名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中国美食能否为世界各地的朋友所接受,菜名的翻译是中国餐饮业走向世界所必须要迈出的第一步,恰当的菜名翻译不仅可以使外国食客正确的理解菜单所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还能使中华美食在外国有人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让中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华人来到新西兰,雄心勃勃地开了一家中餐馆。谁料想开业还没到三天,餐馆就被抗议者围了个水泄不通?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老板将其中的一道菜“红烧狮子头”直接翻译成了“Red Burnt Lion Head”。当地动物保护组织无法容忍中国人竟然公开叫卖狮子头。最后老板只有公开道歉并予以澄清,并把菜名改为了“Braised Pork Ball with Brown Sauce”。 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荒诞,令人啼笑皆非,我们可以暂且不考虑其真实与否,但是它的确反映出中国餐饮业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菜名的准确翻译。

1.中西餐命名的差异

中西方由于在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生产、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饮食文化各具特色,体现在菜肴的命名方面:中餐讲究“作”,菜肴的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追求意境、富含寓意,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除了部分大众化的菜肴以原料命名外,相当一部分菜肴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闻来命名的。例如:“西施舌”,“百年好合”,“龙凤呈祥”等。这种命名方式中的菜肴名称与原料显然没有明显关联,即使是对此类菜肴不太熟悉的中国人有时也往往不知所云。而西餐注重的是“吃”。西菜命名往往直截了当,突出原料及烹饪方法、地名等。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pizza”“KFC” “fruit salad”等。 西菜命名的方式虽少了艺术性,但多了实用性,符合西方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认为翻译者必须把握好中西餐名的这一差异,熟知中餐菜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了解中西餐命名的特点,这是决定我们做菜单翻译成败的关键。

2.菜单的语篇类型及翻译目的

要翻译好中餐菜单,作为译者还必须要理清中餐菜单的语篇类型、语篇功能以及翻译目的。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将所有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

2.1表达型文本( Expressive text) ,如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私人信件等。

2.2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Text) ,如教科书、学术论文、报刊杂志文章等。

2.3召唤型/ 祈使型文本(Vocative Text) ,如通知、说明书、宣传广告等[1] 。

其中“信息型文本”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强调的是“真实性”。此类文本的读者关心的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方式。[2] 菜单在通常情况下为顾客提供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菜名等方面的信息,从语篇类型方面来说属于典型的信息类语篇,其功能在于让广大海外顾客在中餐馆用餐时能够知道自己所要点的菜,并了解菜的主要原料、烹饪方式及味道等,当然这是中餐菜单翻译的最直接目的,其二是让广大海外顾客在品尝了中餐的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餐及中国餐饮文化的了解,如果他们能够通过英译的菜单了解隐含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那么菜单的功能便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此外,在翻译问题上,Rieu 认为“人们广泛认为翻译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使目标语读者产生和源语言读者同样的反映” 。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必须了解读者。我们首先要问谁是读者,了解读者的心理期待。中餐菜名英译本的读者主要是吃中国菜点的外国朋友,他们到中餐馆吃饭首先关心吃得是什么(原料) 和味道是什么(口味) ,然后是这道菜的作法(刀工和烹调方法) ,最后才是菜名的寓意(文化) 。因此菜谱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将中餐菜的原料,口味、烹调方法翻译出来,在此基础上再翻译刀工,最后才是文化寓意。[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中餐菜名翻译过程中,要尽量把菜肴的原料、口味烹饪方法等翻译出来,让客人一目了然,对于富含文化内涵的菜名,也要尽可能地将其中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这有助于外国友人对中国餐饮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化的了解。

3.中餐菜名翻译技巧及建议

3.1直译法的采用

普通的中国菜及家常菜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中餐中也常用直接命名法加以命名。这类菜肴的命名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菜的主料、配料、原材料的加工方式及烹饪方式等。这里所提到的主配料是指鱼类、肉类、蛋类、蔬菜、粮食、水果等。中式菜讲究的是色、形、味俱全,因此对于原材料的加工十分讲究,加工后的原料形状多种多样,有整体(Whole)、块(Cube)、片(Slice)、条(Strip)、段(Segment)、泥(Mash)、丝(shred)、丁(Dice)、卷(Roll)、末(Mince)、汁(Juice)等;其次是火候,中式烹调讲究用火,最常用的有:煮(Boil)、炖(Stew)、烧(Braise)、煎(Pan -fry)、炒(Stir -fry)、爆(Quick-fry)、炸(Deep-fry)、烤(Roast)、蒸(Steam)等。[4]

采用直接命名法命名的中餐菜名大致又可以分为:以菜肴的原料命名,以菜肴原料和加工形状命名,以原料、加工形状和烹饪方式命名等,对于这几类命名方式命名的中国菜,我们采用直译的方法,外国人理解起来也不会存在太大障碍和困难。对于第一种直接以原料命名的我们可以直接译出其原料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料中既有肉类又有菜类的应该把肉类放在前面,如果没有肉类则应该把有特色的蔬菜放在前面,如此更能引起顾客的注意。比如:梅菜扣肉(Pork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s), 鲜笋火腿(Ham with Fresh Bamboo Shoots), 白果虾仁(Shrimp and Nut)等;对于采用原料和加工形状命名的菜肴,我们可运用“刀功+主料+with配料+in 调料”这一模式进行翻译,中餐中的刀功上文中已经述及,在此以下列菜名的翻译为例加以说明:核桃鸡丁(Diced Chicken with Walnuts), 茄汁鱼片(Sliced Fish with Tomato Sauce), 家常目块鱼(Cubed Flat Fish, home style), 箭笋肉丝( Shredded pork with bamboo shoots)等;对于以原料、加工形状和烹饪方式命名的菜肴,可用烹调方法+ 主料+ 刀工+ with 配料+ in 调料的方法进行翻译。例如:炒鹧鸪柳(stir - fried part ridge fillet s) 、酱爆鸡丁(quick - fried chicken dices in bean sauce) 、白灼海螺片( scalded conch slices) 、牛肉炖土豆块(stewed beef with potato chunk)等。

3.2意译法的采用

中餐菜名的命名讲究意境美,追求菜名的高雅、含蓄和吉利,力求通过各种修辞和典故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意境优美”的菜名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加以翻译,前来就餐的外国朋友肯定会被弄得一头雾水,他们很难将眼前的菜单与即将品尝到的美食联系起来。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必要时可加以适当的补充解释。

中式菜谱中,有些菜名讲求文雅,往往不直接以菜的原料命名,而是采用“芙蓉”、“翡翠”、“鸳鸯”、“如意”、“龙”、“凤”等词语,这些词实际上是指菜肴的某种原料或数目,如“芙蓉”为蛋清,“翡翠”指青菜,鸡鸭等称为“凤”,鱼虾等称为“龙”,“鸳鸯”则是指“要么味成对、要么色成双,要么形相合”。 有些菜单中,用一些代表吉祥如意的词来表达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营造了一种美满的意境和氛围。因此在翻译这类菜名时,要坚持“得意而忘形,避虚而就实”的原则,首先确定这道菜肴“实”之所在,千万不可信口便译,可采用意译将主配料和烹饪方式等译出即可。比如我们常见的:芙蓉鸡片(Fried chicken slices with egg-white), 翡翠虾仁(Fried shelled shrimp with green vegetables), 五柳凤翼(Stuffed chicken wings), 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等。当然如“Snake” “Cat”等外国人所忌讳的动物最好不要出现在中餐菜单上,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对于那些以创始人、历史名人及历史典故命名的菜名,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避虚就实,否则就翻译不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的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此类菜名的翻译笔者认为最好采用直译菜名然后加以注释的方式。但是我们所译的菜名是出现在菜谱上的,菜谱的篇幅是有限的,不容我们作过多篇幅的解释,因此在解释时应该做到简洁明了。例如:东坡肉:Dongpo pork ( braised pork)A name after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poet Su Dongpo, who invented his special way of braising pork. See the story on the back of the menu。

3.3音译法的采用

随着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有些音译的中餐菜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在翻译这类菜名时,就可以直接采用音译方式,这样既可以保留其原有的中国文化特色和风味特色,又便于外国宾客理解,这种翻译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和文化的传播。例如:云吞(Won ton), 豆腐(Toufu), 炒饭(Chow fan)等等。

当然,以上翻译方法的使用并非相互孤立的,是相互联系,可以合并使用。例如:麻婆豆腐(Ma Po Toufu—Bean Curd with Minced Pork in Hot Sauce);宫保鸡丁(Gongbao Chicken— Sauteed Chicken Cubes with Peanuts)就是采用了音译+意译的方法。蚂蚁上树(Ants Climbing a Tree-- Fri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则是采用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不难看出,以上翻译方法的合并使用,可以使得菜单的翻译结果更加准确,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

结束语

中餐菜单翻译者的任务是使中餐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使外宾在享受中华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国餐饮业的世界化进程,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笔者虽然在文章中总结了一些菜单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翻译中,还应该结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场合加以灵活运用,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翻译效果,但是无论采用什么翻译方式,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翻译出既符合西餐命名习惯又能体现我们中餐特色的菜单。

参考文献:

[1]陈刚. 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2]方梦之. 译学辞典[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乔平. 中餐菜名分类及其英译方法[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 (2) : 46~49.

第6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于是,引来无限呐喊。据有关媒体报道:“社会学家为此不无担忧,认为小小粽子包装走向豪华也意味着葬送粽子本身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有些市民认为:与月饼不同的是,粽子谁都可以学会做,也容易做。端午节粽子送礼,本来就是一种风俗,并不在乎包装。

社会学家更是挥舞着“民俗”的大棒,认为:商家抓住节日商机过度包装提高价格,将会使得粽子远离老百姓,使得粽子失去应有的文化内涵,最终葬送粽子本身。

最后,矛头指向同一个方向:“和‘天价月饼’一样,‘豪华粽子’在供少数人摆阔的同时,大概还要担负起‘隐性腐败’的功效吧。既然如此,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完全有必要出手,以遏制这种用来送礼的‘豪华粽子’的过度泛滥。”

当视野越过眼前的打压棒喝,投向远方,我们困惑地看到,阿迪达斯、耐克的运动衣,在拥有了神奇的金三角与金钩后,就身价百倍,而在我们的生产加工基地,制衣工人在付出血汗辛劳后,换来的只是仅够糊口的微薄薪水,我们的乡镇街道,架起的一个个临时路边摊,整个摊位所有的销售额加总卖不出一件名牌衣服的价钱,但是没有人质疑过名牌们的“豪华”与“隐性腐败”,有的只是艳羡与追捧;

瑞士的巧克力,在其更甚于“豪华”的“奢华”包装下,是消费者们可望不可及的“景仰”,中国民众们会小心翼翼地在孩子过生日或“六一”时,买上一盒,然后全家细细品尝,而无人会认为这样的“天价”会有损于巧克力文化,将其“葬送”,而巧克力之于瑞士人,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便宜点心,其制作频率,绝对高于我们普通家庭制作粽子的频度。

大而化之,中国消费市场的所有高端产品,无一例外地被国外品牌所占据,无论汽车、服装、电器、日用品,甚至快餐饮料。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可怜的粽子,不就是一系列包装精美的创新馅粽吗?为什么外来的“和尚”就如此好念经,而我们的“百姓”就不许来点个小小的“灯”?

近年来,对华反倾销案例逐年增多,中国已连续几年稳居“反倾销”之首座。我们的出口商品,曾经被形象地描绘为:人参麻绳捆,丝绸满地滚。缺乏精致包装,缺少文化底蕴,缺失精品意识,是中国出口商品共同的软肋。当许多人沉浸于世界“制造大国”的美梦时,津津乐道于中国成为排名世界第三位的外贸巨人时,却无视于我们“品牌侏儒”的尴尬现实,无视丝绸、茶叶、陶瓷这些辉煌千年的“国粹”都已在国际市场上沦为三流货色的惨痛现状。

对于西方消费者来说,古老的中华文化神秘而又博大精深,一些拥有文化寓意的商品,哪怕是从中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一点点古代中国人吃茶听戏等生活方式的商品,他们都愿意一掷千金,以消费求认同。设计、创意、文化,这些非物质化的成本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将远远大于物质化成本创造出来的价值,且在市场上更为畅销。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创意提供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产品,重夺顾客的心。

回过头来看那些包装“豪华”的粽子,随着端午节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装精致、口味多元、文化意味浓厚的粽子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节日美食”,成为一种弘扬民俗文化的载体,如果商家们再假以更多心思,更深层次挖掘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拓展这些粽子的消费时效,正如泰国政府的泰菜全球化计划,先精炼自己的文化,再做文化输出,相信粽子一定能成为日本寿司一样异彩纷呈的日常饮食,走出国门,让本来就对中华美食“垂涎三尺”的世界消费者们一饱口福!

第7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落户黑岛镇

黑岛镇山南头村背山面水,大连川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吴冠南,就是“岛蛋王”的品牌创始人。就在记者来到公司时,他正在大院忙着接待一位从营口远道来购买咸鸭蛋的客户。

“我们公司没有专业的销售人员,所有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吴冠南笑着说。

“岛蛋王”的品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10年前的一天,有庄河老乡送给吴冠南一些原生态的“黑岛鸭蛋”。吴冠南觉得很好吃,便将鸭蛋送给身边朋友一起分享,结果大家全都赞不绝口。这让学畜禽养殖专业出身的吴冠南从中看到了商机。2005年7月,刚过不惑之年的他毅然辞去在大连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高管工作,带着16万元启动资金,只身一人来到黑岛镇,创办了大连川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来这里,我就被当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吸引住了。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而为蛋鸭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饲养环境,难怪黑岛青鸭下的鸭蛋会这么美味。”

黑岛青鸭是山东鸭与庄河当地鸭杂交而成的品种,当地人养黑岛青鸭的历史已有数百年。黑岛青鸭黑背白嗉,体大腹垂,每只鸭子年产蛋约为220枚左右。当地独特的沿海环境造就了黑岛鸭蛋的独特品质,不仅个大、味美,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腌制后的黑岛鸭蛋蛋黄为橙色,具有松、沙、细、嫩和流油的特点,闻名东北。吴冠南创业之初,当地有个叫作“黑岛鸭蛋”的品牌已经很有名气,不少来庄河旅游的游客都喜欢购买一些“黑岛鸭蛋”,回去馈赠亲友。这些对吴冠南创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创业,刚开始当然是特别艰难。那时候,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到了晚上自己睡在鸭棚旁边,听见外面风吹树叶沙沙响,心里直发毛!只能把被子蒙在头上,逼着自己赶紧睡,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干活。最惨的是有一天,因为赶上邮政系统升级,我存折里的钱取不出来。那时候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想借钱都没处去借。手里只剩下了一块钱,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没办法,只能坚持。人能挺着,鸭子可受不了,一个劲儿嘎嘎地叫。我怕把鸭子饿出毛病,就忍着饿到旁边的苞米地里拔草喂它们。就这样,我和鸭子愣是等了一天一宿,实在是太难了!”

吴冠南饲养的第一批鸭子终于开始下蛋了,得益于“黑岛鸭蛋”的品质和名气,很快就打开了销路。手里有了钱, 吴冠南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建起自己的养殖基地;二是注册自己的商标。因为他要走的是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2006年9月11日,“岛蛋王”注册成功。接下来,公司下属的庄河黑岛海洋蛋鸭养殖基地又被有关部门评定为“无公害养殖基地”。目前,这个基地的蛋鸭存栏量达12万只左右,高峰时一天能产10到11万枚鸭蛋,年产2600多万枚鸭蛋,单体养殖规模和真空蛋品加工为东北之最。

为了信誉,宁愿一年少挣两百万

今年64岁的郭元顺,是山南头村人。今年春节后经人介绍来到黑岛海洋蛋鸭养殖基地当了一名饲养员,负责管理五个鸭棚,记者在1号鸭棚见到老郭时,身穿工作服的他正在给鸭子上料喂食。这些鸭子见到主人给它们送来伴有鱼虾的美食,争先恐后地围拢过来。

郭元顺告诉记者,这个棚里现在养着2000多只蛋鸭。这些鸭子每天都要喂三遍,他们吃惯这些有鱼虾的饲料了,别的都不吃。

每天早上6点钟,郭元顺就来到鸭棚,上料,上水,铺垫稻壳,还要及时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为了做好防疫,鸭棚每周都要消毒一次,饮水池和饲料池每天都要定时清理打扫。

吴冠南说:“我们工人非常辛苦,从今年大年初一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不是不想让他们休,就是太忙了,好在大家都能理解。”

吴冠南曾经做过一个市场调研,就需求量来说,仅庄河本地一天就需要三到五万枚咸鸭蛋,大连一天则需要30万枚鸭蛋。“现在,我们的产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客户需要得提前预订。”

“岛蛋王”鸭蛋供不应求的原因,在于品质,而诚信经营则是鸭蛋品质的保障。生活在这里的蛋鸭从鸭雏至成龄,一日三餐吃的都是以鱼虾为主的饲料,每天仅饲料成本就高达6万元以上;为保证鸭蛋的新鲜度,早晨下的蛋当天上午必须进入腌制车间,及时加工;精挑细选新鲜鸭蛋在独家传统配方基础上,采用先进的低盐工艺,严禁添加任何不良成分,并严格控制时间,保证让鸭蛋在自然条件下慢慢发生变化。腌好的鸭蛋还要经过蒸煮、高温杀菌、真空包装等多道工序。这样生产出来的咸鸭蛋不仅美味,而且健康、安全。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吴冠南非常注重挖掘咸鸭蛋的历史文化,“咸鸭蛋虽小,却也有它的历史文化。传说女娲娘娘为让人们躲避瘟神的伤害,每到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便要人们吃蛋、挂蛋,表示自己是女娲娘娘的嫡亲孩儿,防止身心受到邪佞之气的侵袭。在长江流域则有端午节有食‘五黄’的习俗,这‘五黄’中就包括咸鸭蛋。这些传统风俗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每年的端午节前几天,是吴冠南和工人们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各地的订货电话络绎不绝,成品咸鸭蛋很快就销售一空。

很多员工,还有一些朋友们都给吴冠南出点子,让他在节前从外地收购鸭蛋套牌出售。这样,收购一枚鸭蛋八毛钱,套牌后一转手轻轻松松就能卖到两块钱,中间净赚一块二。从现在的端午节市场需求看,至少每年能多赚200万。“我们一直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骗人的事情,骗人的事我们坚决不做。做人要讲诚信,没有货就是没有货了,不能因为只为赚钱,就昧着良心去欺骗别人。那样,最终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更是一个地方特产的信誉。”吴冠南坚定地说。

守望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全

10年过去了,吴冠南以庄河人特有的坚韧与执著守望着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全,守望着“黑岛鸭蛋”这一地方名牌。

对技术工艺的不懈精化和对健康理念的不断追求让“岛蛋王”在千家万户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岛蛋王”已在大连地区建成以驻地销售分公司为基础、连锁专卖店为销售核心、辐射各大卖场的销售网络,并远销到乌鲁木齐和南方一些城市。

目前,川野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工人近60人。这些工人大都和郭元顺一样,是当地的农民,“岛蛋王”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工人们对自己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普遍感到很满意,觉得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第8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马爹利 × 士大夫食经隔空不谋而合

自古以来,中国的士大夫便对上膳之道有着自己的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便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对膳食的要求。到了晋朝,又有才子张翰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故里的佳话。明末之时,金圣叹好食嗜酒,已有餐酒搭配想法与行动,上刑场前还在琢磨“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豆腐干与花生米,正是战乱物资匮乏时那最后可以依傍的下酒菜了。到了乾隆时物资相对丰茂,袁枚的《随园食单》便记载了上至燕窝海参、下至青菜豆腐的烹饪,方法之精细让人叹为观止,而且你会发现,到了讲究的人手里,便是青菜,也要“择嫩者,笋炒之。夏日芥末拌,加微醋,可以醒胃。加火腿片,可以作汤。亦须现拔者才软”。

东方这追求至精至细、尽善尽美的上膳之道,与马爹利干邑白兰地那“流动艺术”般的调和技术及悠久传统,不谋而合。1715年以来,奠基人尚·马爹利就将自己对干邑艺术的独到理解以及与对卓越品质的孜孜以求,融汇无穷灵感与创造力,酝酿着以马爹利为名的醇美干邑。当时的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家族,将成为世上历史最悠久的干邑世家。马爹利自问世起,便把对于品质的要求贯穿到酿酒的每一个步骤:从用独特萃取方式只将双重蒸馏所得的珍贵酒心用来制作干邑精品;到在漫长的醇化过程中,让“生命之水”在橡木桶中渐渐柔化,借着释放部分酒精而变得芳醇;在调配阶段,则以几近浑然天成的艺术,将不同年份及产区的百多种干邑融汇调和以达到完美境界,这不仅需要酿酒师惊人的嗅觉记忆力、万无一失的味觉及对精确配量的敏锐感知,更是艺术灵感与感性体验的精湛演绎。三百年来,马爹利首席酿酒师们的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了每一款干邑艺术精品。

瓶中流动的艺术亦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1938年,法国印象派画家莫里斯·郁特里罗将他对干邑的钟情倾注于所绘就的马爹利蓝带肖像中,并在画上题字:“向干邑区致敬!感谢它赐予我马爹利和我的爱人。”

1997年,来自巴黎的年轻设计师Thierry Lecoule从马爹利的金燕子触发灵感,设计出一款极具创意的水晶酒瓶。他以流畅的线条体现飞翔的动感,精致而富于艺术感的设计与瓶中的极品干邑交相辉映,使L’Art de Martell成为了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从法国西南部的小镇,马爹利这个跨越三个世纪的经典干邑带着法兰西所赋予的独特艺术气质走向世界,进而征服了全世界独具慧眼的干邑鉴赏家。

马爹利蓝带 × 粤菜名馔琴瑟唱和

伟大的调和艺术与伟大的食文化命中是注定要相遇的,就像俞伯牙遇到钟子期,同时成就了两个人一样,马爹利和中华美食的碰撞,也提升了彼此。更有意义的是:在相遇以后,彼此最为琴瑟和谐的,正是各自家族中的明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爹利蓝带和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粤菜。

1912年,马爹利干邑家族中增加了一名极具分量的成员:由爱德华·马爹利所精心调制的体现他独特内涵和品味的马爹利蓝带。近两百种“生命之水”交融于并不特别华丽的酒瓶中,这让马爹利蓝带成为了专为独具慧眼的鉴赏家而设、唯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士才可辨出其卓越品质的经典杰作。

同一个时期,中国广州,粤菜正迎来迅速发展:一方面,商贸的持续发达让世界各地的食材汇集于此,厨师们根本无须担心碰到“无米之炊”;另一方面,人们生活富裕,对饮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那时的广州单是大规模食肆就超过200家,每家都有独门招牌菜,比如贵联升的满汉全席和干烧鱼翅、南园的红烧鲍片、陶陶居的炒蟹、陆羽居的化皮乳猪和白云猪手、太平馆的红烧乳鸽等。而那些“簪缨之家、书香门第”,更无不自聘家厨,创出独门菜系,比如曾叱咤羊城的江太史,其自创的“太史五蛇羹”流传下来,每年秋冬都有不少酒楼食肆效仿。

马爹利东渡重洋而来,先在香港大红大紫,又再进入内地,深受港澳文化影响的广东自然是第一站。而要征服向来实在的广东人,既简单又难,简单在于不需要做太多额外的事情,只需要舌尖上见真章;难在广东人那挑剔的舌头绝对是“生命之水”品质的最严酷考官。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马爹利以优雅悠远的香气和复杂出色的结构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而在整个马爹利家族中,蓝带又最受饮家们的青睐。为什么?因为它极为圆润醇厚,有浓厚果香和木香,以及因陈年而形成的精致后香,再加上饱满的酒体和悠长的余韵,让它在搭配粤菜时表现最为出色,尤其能提升海河鲜食材中的鲜味。而且它也有多样的喝法,除了纯饮,加冰或加水都能展现优异的风味,而当你在享用“太史五蛇羹”或者老火靓汤这样的粤式羹汤时,滴几滴蓝带酒液到汤里更能让汤的滋味更丰富浓郁。

马爹利鼎盛 × 大中华美食生命之水融合百家之味

在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马爹利与粤菜的水融以后,粤人对鼎盛这个新的家族成员显然会充满期望。有“鲍鱼王子”之称的粤籍名厨麦广帆,其人也是一名资深的马爹利饮家,在喝过鼎盛以后,便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鼎盛的风格跟马爹利其他系列的产品是一脉相承的,都很优雅;与蓝带相比,酒精度提高了3度,多了一些辛辣感,更适合去配味道浓一些的菜肴了。我觉得在传统的粤菜里都能找到很多与之相配的菜式,比如一些煲仔类的菜式。”

而美食家鲍汁飞的意见也类似:“因为鼎盛的酒精度更高了,所以它的酒体更扎实、收结更有力。闽菜中的酱油水海鲜、鲁菜中那些大焖大炖的菜式,都是鼎盛的良伴。”

马爹利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的介绍则更透露了他们对鼎盛的信心与野心:“鼎盛是马爹利首席调配师近3年时间的心血结晶,而且他还花了好几个星期走遍亚洲和中国,了解亚洲各地的典型菜肴,以打造出一款与亚洲菜肴匹配的干邑。在中国,马爹利蓝带已经展示了它与粤菜完美搭配的能力;但川湘系的辛辣菜肴、北方以鲁菜为中心的菜系、华东的浓油赤酱的上海菜系,在搭配鼎盛时会有更好的效果。”

要跟各种味道浓郁的菜肴搭配,必须要有很扎实的酒体和复杂的结构,优雅的水果气息也不可少,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而鼎盛便是这样的佳酿。干邑由葡萄酒蒸馏而成,因此肯定会让酒体带上果香,而鼎盛在酿造过程中,更精心地捕捉了葡萄酒中的曼妙果香,而这是它成为一款雅致高端的干邑的关键。而酒瓶的形状也与葡萄酒瓶类似,更在瓶标图案里绘上葡萄藤,全是为了突出它的这个特点。

鼎盛上膳宴

饮·香郁·花胶鱼云羹

鱼云其实就是鱼头用来咬合腮盖的那块肌肉,口感特别嫩滑。麦广帆在鱼云羹里放了花胶,再以白胡椒调味,白胡椒的鲜香和辛香刚刚好匹配了鼎盛的味道。建议在喝这个羹汤之前滴几滴干邑进去,让酒香与胡椒香、鱼云的鲜美充分混合,提升整体表现。

和·搭配·云南顶级松茸菌配雪花牛肉

传统的粤菜里不会有松茸这样的食材,因为过去交通不便利。但现在的物流水平已经可以让你在晚上吃到当天早上新鲜采的松茸。面对如此鲜美的食材,麦广帆给出的答案就是清蒸或白灼,这样带出食材的原味就是他的上膳之道,这道菜的鲜美与鼎盛的果香非常契合。

食·味道·干邑煮澳洲鲜鲍配帆立贝

在这一道海鲜菜中,大厨有意把两种做法的海鲜拼在一起,帆立贝是煎的,非常鲜甜;鲍鱼则是干邑煮,软糯甘香,一盘菜两个味道,搭配鼎盛干邑各自精彩。

德·调和·双菇油泡东星球

这种烹饪方法对东星球来说是个不错的搭配,菇菌的鲜味与东星斑鱼肉的鲜味糅合起来,口味复杂度较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提升,让原本偏清淡的鱼肉也有了与鼎盛在味蕾中对话的资本。

福·健康·油盐水浸菜心软

这款简单的油盐水菜心里,大厨放了海盐来调味,带出了海水的鲜味,再加了一点纯正的花生油。一棵菜心切成三段,烫煮时先下菜头,再下中间的一段,最后下菜叶,看好时间同时捞起来。所谓的用心与简单并存的上膳之道,展现无遗。

康·美颜·鲜杏汁蛋白煮官燕

鲜杏汁蛋白官燕是广东人最喜爱的甜品之一了,而杏汁的构成必须要南北杏齐全,用麦广帆的话说“相当于有男有女”,比例也要兑好,煮蛋白燕窝最清心润肺。酒饕会滴一些鼎盛到燕窝里,提升口感的复杂度。但即使一口燕窝一口鼎盛地进食,鼎盛的悠长余韵也足以为杏汁增香了。

第9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

1.实现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教育相结合。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不仅是食品文化传播的窗口,更是食品安全教育的大舞台。比如,大学生们用各种日常食材为原料,手工制作出一件件精真的艺术作品,通过亲手制作蛋糕、水果拼盘等,有力地宣传了中华美食文化,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知识的普及、理解和传承。

2.实现院企合作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文化艺术节一直遵循“打开门来办活动”,依托“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优势,充分挖掘与学院联系密切的企业资源,十三年来,邀请国内近二百家食品企业前来活动现场展示校企合作产品、企业产品,同时举行人才招聘。不仅为企业做出良好的宣传,促进了院企合作和双向交流,扩大了活动影响力,而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和创业机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现状与问题

1.活动涵盖面受限,育人内涵拓展不够。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离不开“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这两个核心主题。但随着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对食品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活动形式缺乏深入的挖掘,食品安全和食品文化艺术教育尚未真正深入人心,问起大学生对有关“食品文化”或“食品安全”的理解时,发现他们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魂,深谈则不知所以然。活动缺乏系统的文化内涵,往往局限于一些粗浅的层面,比如只涉及食品原材料的 文化、食品加工的文化,忽略了与之相关的食品器械、食品典故等关联文化,而整个活动的各个版块之间联系性也不强。另活动中设计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较少。这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文化活动的学习效果并不深刻,学习的内容也较为局限。

2.活动参与面受限,育人效果凸显不够。高校专业文化艺术活动育人的效果不应仅仅局限在主办高校,而应该带动其他相关院校和单位部门,产生广泛的育人效果,起到弘扬食品文化,宣传食品安全的实质作用,拓宽社会影响。而在现行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往往是由某一高校牵头来主办,举办地点往往局限在高校校园内,影响到了活动规模,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参与面和育人效果。加之,高校主办方经费有限,组织实力较为单薄,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和社会群众参与少,使活动规模、活动地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参与面受到了限制,未能使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效果辐射到校外乃至更广的范围,导致社会影响力受限。

3.学生能力提升受限,专业性指导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沉闷的状况。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的群体。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本身既含有丰富的专业元素,又含有活泼的文化艺术元素。因此,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是在高校辅导员老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行由大学生群体自主策划、筹办与参与的模式,这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快乐性、民主性。但在实际组织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缺乏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有效的专业指导,活动模式多泛而不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大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延伸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寻求多方支持,实现强强联合。同一地区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筹办一场专业文化活动能够扩大其影响效果,单一高校可以和同一性质高校或含有相同专业的高校联合举办专业文化活动。高校更可以将每一届的专业文化活动以项目的形式上报地方教育厅,以省级专业文化活动项目进行开展,针对面拓宽到全省高校大学生,宣传效果也会增大。同时,多个高校合作可以争取更多方的赞助方合作,确保资金支撑并逐渐扩大规模。

2.挖掘文化底蕴,实现内涵延伸。把握时代背景,抓住高校自身的特色背景环境,着力熏陶文化氛围,是加强专业文化活动人文艺术性建设的重要点。食品安全的教育则应该挖掘时代热点与大众的关注点,例如,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食品文化艺术节中将世博会的各大展馆与艺术展结合等,用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达到育人效果。此外,随着精神文明意识的逐渐深入,每所高校都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构建符合时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而在以往的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较为缺乏的是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食品精神文化和关联文化,食品文化不仅仅是食品原材料、工艺的文化,烹饪工具、烹饪技巧等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选择主题时,应注意选题的精读和广度,不局限在某个地域、某个时代或者某个方向。配合性地挖掘关联文化同样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3.加强专业指导,实现“学”“、玩”结合。专业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展开,实现专业文化特色和活动育人紧密结合。那么,应将专业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实现全程指导。活动应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参与筹办,还参与引导。同时,专业的内容、思维、视野和标准应贯穿其中。从专业的角度去筹办活动,才会使大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专业内涵,提升和巩固专业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娱乐性的活动内容也应该进一步探索:以节日食品的制作与创意为内容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娱乐游戏、节日食品分享馈赠、诗文吟诵等为形式的文化熏陶活动等。只有运用专业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举办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大学生“学”与“玩”的结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