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

第1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小学调研 小学英语教学法 实践意义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广泛实行,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学校也要相对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这一现状,这就要求培养师资的学校作出实质性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使现代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随着学前英语的普遍实施,幼小衔接的陆续提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局限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忽视了语言本身用以交际交流的作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控制较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太过注重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只限制于教材表面,忽视了语言的实践性,使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变成了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和语言点,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教学大部分停留于机械性的重复和模仿。课堂上的步骤也都是“Review─New lessons─Practice─Class Closing”,忽视了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反馈、课外学习和交际的指导,不利于语言的学习。以上这些问题使得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也要求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真正做到学无止境,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现在的社会、家庭及教育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学校也要相对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授课英语教学法的老师们及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新形势和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好让他们在给师范生授课的时候,清晰地说明现在的状况,并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作出适当的改变,以适应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让授课英语教学法老师们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小学调研。

二、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非常特别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既涉及教育学体系中的知识理论,也涉及英语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与教学的技能技巧。因此,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既要熟悉教育学科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教学原理和教学原则等,也要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的技能技巧。这对于很多教育学科的老师要求就非常严格,也导致了小学英语教学法师资的缺乏。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很少有专门培养这一学科的课程,即使有这样的课程,也是作为一门不太重视的学科来教学,因此也就没有专门教授这一学科的专业教师。在很多的中职学校,甚至大专院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师通常是教育学科的教师,或者是英语学科的教师。但让这两学科的教师来担任教学法教师都存在问题:首先,教育学科的教师来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理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有一个缺失就是他们普遍不是英语科班出身,很多的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甚至最基本的英语语音问题,他们都很难胜任,这就很难给师范生们做出正确的示范,显得很难有说服力。其次,如果让英语学科的教师来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他们在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到位,实际经验与理论结合不足,造成理论知识表面的缺失。

从这两方面问题上看,要让教育学科的教师去学习英语知识,纠正语音,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只能让英语学科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吸取经验,做到理论与经验结合。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小学进行调研。所谓小学调研,就是派老师到小学去作调查研究,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相关的数据,或者说实际的案例调查,并进行实际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并应用于相关的教学当中。可见,只有通过小学调研,才能丰富老师们的教学法理论知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教学法知识的理解,从而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因此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有着实践性的意义

今年4月起,我校为了提高小学英语专业师资的素质,也为了适应现在来自于社会和教育的需要,特别对老师们作出了实践性的要求――让老师们到小学听课调研。此次听课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的状况,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按照学校的安排,由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带队,让我们每周分别到小学进行2天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这次小学的听课调研。我充分地体会到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对师资要求的不断改变,学生们对老师要求不断提高,意识到培养小学英语老师的责任之重大,以及所面临的种种严峻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我不仅能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实际出发去给师范生们灌输知识,把实际的案例给师范生们进行分析,而且让我更多地从实际给师范生做示范。而从这次的调研当中,我充分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在小学英语教材里,有很多单元的题目和内容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简到繁、逐渐展开。例如:在学习my family一文时,老师应该从生活中出发给学生们解释一下aunt,uncle,grandfather,grandmother,由于这些词在英语中涵盖的中文意思比较多。因此,在学习这些词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中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I’m a doctor”一单元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课文当中的人物,做动作,表演人物的语言,分别饰演Tony,Gogo,Mother和Doctor等,让学生用英语真实再现学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具要不断地更新,要与学生的兴趣有关,才能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除了教材里面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外,很多时候老师们还会利用其他的一些教具或者图片来引入教学内容。但如果这些教具和图片都是从90年代起就开始沿用到现在的话,相信现在的小学生们也不会对它们再感兴趣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导入的教具应该不断地更新,要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和现实有所联系,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共鸣,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我在小学听课调研当中所听的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内容是“What are you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What is she doing?/What is he doing?”。由于句型多,而且句式相类似,有沉闷感,英语老师魏老师别具新意地利用了现在小学生们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和“暖羊羊”来导入新课文的句型,让整一节英语课不但没有沉闷感,而且气氛好。由此可见,利用学生们现在感兴趣的内容来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又能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要懂得把握好课堂评价的时机。

现在的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不留意的举动或者评价,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他以后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为了不让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或者举动产生任何的误会,老师们就要把握好每节课当中课堂评价的时机。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如不同的性格、学习情况等,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不能有所偏私,要尽量抓住学生的闪亮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对于那些很少表现、很少发言的学生,更要给予其表演的机会,给予适当的鼓励,从多角度去看待这些学生,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亮点,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进取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What do you do?”一课当中,对于学习到的职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还懂得很多课外的单词,如:manager,lawyer,office lady等,对于这些学生能扩充更多的知识,老师固然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只能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如fire fighter,teacher,office worker等,老师也要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而有一些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也不能给予批评,而应该尽量地给机会他们尝试,体验成功,并找回上英语课的自信,从而不再对英语产生恐惧。

总的来说,这次小学的听课调研对于我所教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有着实践性的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常有发生而且需要老师们注意,然而对于在校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师范生们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经验,也没有预示问题发生的能力,他们可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只关注于自己的问题,还不能很全面地关注学生们的问题和情况,这就需要授课老师给予他们适当的训练。而这次小学听课调研正好给予了我重新体会新形势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机会,让我从中获益良多,从实际的课堂当中让我获得更多实际的例子,给予我的学生们真实而有用的案例来学习。使我不断地更新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信息,更新我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发散思维,解放思想,放宽思路,不拘于以前已经有了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相同的几种方法。要让学生们大胆假想设计,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点子,学会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从而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上尽快适应小学英语教学,慢慢地能够独当一面,形成自己的一种上课模式和特色,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第二教育网.浅谈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英语教学.2010.

[2]小精灵儿童网.构建小学英语双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2008.

第2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个”结合;掌握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语言,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基础。要想抓好阅读教学,增强小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通览课标,明确学段要求

掌握各学段的阅读目标,更好地撰写课时计划。中高段阅读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和浏览。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储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联系上下文推想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5)能够质疑问难,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文中优美语言、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谈出自己的体会。(7)对于说明性文章,要求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8)要学会和区分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如,逗号与句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以及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9)诵读及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二、以读为本,抓好“四个”结合

1.读思结合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因此,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读,读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学习什么、积累什么、运用什么。简而言之,阅读要有目的性。总之,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必须做到“读思结合”。

2.读练结合

“练”是读的升华,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语言句式模仿、修辞格、写作方法等。

3.图文结合

图文并茂是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又一大特点。有的“表音”,有的“表形”,有的“表意”,有的“表情”,有的甚至起到“场景再现”的功效。另外,借助插图阅读,可以让孩子们浮想联翩。我们要相信,只要给他们留有想象的空间,就会有“奇迹”发生,这也是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

4.说写结合

现行语文教科书基本上每一课都安排了学生“说”的练习内容。有的是复述课文故事梗概;有的是让学生讲故事;有的是诵读好词佳句;有的是说感悟等等。“说”是为了更好地“写”。

三、掌握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以教科书为主要素材,课外阅读素材可谓多如牛毛,报纸杂志、经典著作、名人轶事、新闻广播、广告宣传等举不胜举。通用的阅读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精读、默读、浏览、诵读。

第3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任务型教学法 理论基础 高校外语教学 改革实践

随着外语教育改革的发展,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交际任务型教学法是继翻译法、情景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以后20世纪80年展出来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一直备受国内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明确规定教师要“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把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培养综合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那么何谓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那些优势和特点?任务型教学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作为外语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和理解这些问题,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而最大化地实现外语课堂教学目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所谓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来达到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不仅吸纳了建构主义理论,同时也接受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集中体现了当代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是通过“同化”和“顺化”不断建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建构主义另一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语言发展是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总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交互合作性和建构性,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构建,并且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构建过程,也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而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正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这种宝贵的体验过程。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意义学习,即让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做中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接触、面对社会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中,让学习具有意义和价值。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将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和学术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源的供给者,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设计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只有弱化了教师权威的教学,才可能激发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情境扮演和真实交际问题解决之中,而且会使学生乐于通过小组和同伴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意义学习的效果。而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的概念就是“用语言做事”,让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解决真实交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3.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即为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习得称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第二语言习得。通过对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研究者们发现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输入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引起较大的反响。Krashen认为目的语的“内化”应以“输入”为前提,否则“内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概念。根据输入理论,只要第二语言习得者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能成功地习得语言。1992年,Long又提出让语言输入变得可以理解的另一条途径――互动协商。即当学习者在学习中对输入的内容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时,可以通过交际双方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反馈进行相互调整、修饰和协商,从而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输入的语言素材。根据此理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应该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做中学。

在输入理论之后,Swain又提出了著名的输出理论。Swain认为语言学了需要足够的语言输入以外,学习者还必须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即目的语输出的机会,才能实现语言习得。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要让输入的目的语应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水平,从而激活学习者的动机和参与意识,通过课堂的师生、生生的交际互动和意义协商对目的语输入进行简化和理解,内化到学习者的目的语系统之中。其次,任务的设计也要关注目的语的输出。在任务型教学的不同阶段,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真实的社会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意义关注,或通过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的语言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关注而让语言形式得以兼顾。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首先,任务型语言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不仅仅是单个的语法结构,而是综合的语段运用能力,以此达到交际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开放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有责任提供丰富大量的材料输入,但事先并没有固定答案,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呈现积极主动、合作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仍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有所改变,身为学习任务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也应与学生一起学习或向学生学习。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通过体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技能。在评价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评价、以及以人为本的全面评价。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培养学习者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遵循的原则是:互动交际原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原则,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相关性原则。上述各个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协调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法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了“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与传统的3P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传统语言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强调语言的结构,而忽视语言的功能。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样学生不可避免地既要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更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因为只有实现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学生才有可能完成任务。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多种学习活动、多种知识与技能、多种学习方式,因而它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有时代色彩的真实语言。

另外,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总之,任务型的语言教学在很多方面符合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同时有利于在切实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引入和倡导任务型教学对改变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部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进入了任务型教学的新阶段。

四、引进任务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理念或手段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并受其制约。任务型教学是在国外二语教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因此我们对任务型教学的借鉴应该是抓住其本质与合理内核,结合我国“国情、教情、生情”,合理取舍,而不应是形式上的盲目模仿。在引进和倡导任务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摒弃其他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第二,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合理取舍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与步骤。在任务的选择上,适当降低难度系数,增加可操作性。在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教师要勇于对教材实施改革,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方式上,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和使用语言,做到在交际中学会交际。在角色的选择上,教师要努力适应身份变化,争做出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务必使任务向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开放,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测试与评估上,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第三,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外语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合理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的最新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殷勤.现代外语教学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第4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诊断;制度改进;校企合作;影响

0 引言

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在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招收优秀毕业生,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行为。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遇到了瓶颈,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加强教学工作的诊断与制度改进被更多的关注,以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是巩固中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

1 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意义

我国提倡以教育为本,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教学工作事关人才的培养,而且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虽然推动了人才的质量培养,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这使得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制度改进成了促进校企合作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推进教学工作诊断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教学工作诊断中发现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缺少明文规定,只是指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建议,一些支持校企合作模式的地区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落实力度很低,大多只是在空喊口号没有实施,而且规定的也比较模糊,没有对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措施,使企业在参与中没有确切的参照规章同时也没有积极性。

2.2 院校教学模式较局限 目前我国缺乏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纵观各地的招聘现场,一些高技术性的岗位前寥寥数人,究其原因是一些中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了解。在课程教育上重理论轻实践,学科划分明显,基础与专业课程都只是进行理论的传授,没有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进行深入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少方案和措施。

2.3 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 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学校好于地州市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现阶段而言校企合作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制度改进作为推动校企合作新发展的路径,下面我们从教学工作诊断和制度改进这两个大的方面来着手进行改进的影响分析。

3 改进措施及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3.1 进行教学工作诊断及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对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缺乏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定位与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对于此诊断,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安排一些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参与,让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给企业价值的创造献力,同时教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此岗位技能要求。回到院校中,教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企业岗位的需求与学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传授,以企业需求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企业工作,不仅节省了企业的培训环节,也有利于推进企业与院校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学校可以向企业输送老师进行参与和实践,同样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聘请他们来院校授课兼职,将企业的工作模式、理念以及工作流程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十分有利。

3.2 制度的改进及对校企合作教学的影响 国家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法规、规章、制度的完善,鼓励企业参与院校合作,地方出台优惠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少。可以建立一些组织或者协会作为企业与院校的平台,让其在这个平台中了解彼此然后建立合作关系。

3.3 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扎实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应该作为中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素,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措施。校企合作中虽然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学校把开展校企合作作为中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以合作谋发展。

4 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适应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进行教学工作诊断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制度改进以更好的推动校企合作的新发展。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建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到教育实践改革当中,使校企合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促进双赢局面的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0月.

[2]李澎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耦合模式研究――兼论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三期.

[3]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7期.

第5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据统计,近几年来,医疗纠纷的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但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每年医疗纠纷的数量在递增,但是出现医疗纠纷后进行尸检的数量每年是在递减的。我们知道尸体解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公开性、公平性,因此在医疗纠纷中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医疗纠纷中病理尸检数量是在每年递减的,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将其原因归结如下:

1.医疗机构/私了0了大部分的医疗纠纷。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患者及家属在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时,常常习惯于直接找医疗机构/讨要0解决途径,往往认为/事情是医院出的,我就找医院赔钱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据统计约有85%的医疗纠纷是在医疗机构的努力下,采取与患方协商解决,最终以/私了0而解决。

2.医疗纠纷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发生医疗纠纷以后,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3]。在/不闹赔不了钱、小闹赔小钱、大闹赔大钱0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使一部分人不选择走处理医疗纠纷的正规途径,而是一定要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有反复纠缠医生或医院管理者,辱骂、殴打甚至危害医务人员,在医院主要位置设置灵堂,拒绝火化尸体,冲击或打砸医院等非理,以迫使医疗机构屈服,继而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3.社会上出现了/职业医闹0。社会上一些不法份子、别有用心的人、以医疗纠纷为生计的/职业医闹0,他们煽动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上法院诉讼,只要求与医院协商解决,使医疗纠纷的处理难上加难。一些患者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即使医疗机构无明显过失,也提出要求赔偿,使医疗机构颇为无奈。4.医疗事故行政调解途径名存实亡。根据5条例6的规定,医疗纠纷的调解主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来主持,医患双方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但是调解的必须是已经定性为医疗事故的,而且卫生行政部门仅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组织调解一次。由于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地位的怀疑,患方常会认为行政部门可能在调解中偏袒医疗机构,作出的调解结果很难公正,成为影响患方进一步走正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5条例6其操作性不强和整个医疗纠纷法律法规体系的内部冲突所造成的。5条例6的有关/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0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医疗过失按照5民法通则6赔偿0的法律法规冲突,使医疗纠纷的司法判决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出现医疗事故案件的赔偿却低于非医疗事故的怪事,更使医患协商缺乏法律适用基础。

6.媒体报道有失公正。舆论导向喜欢强调患方弱势群体的地位,将医患双方定位为对立的两方,夸大医疗损害后果,有时甚至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听取患方一面之词就将事件公布于众,使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时陷于被动的局面。

二、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1.加强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医学生未步入临床工作之前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校期间学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加强,改进教学措施,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己去归纳人体的一些之最、人体的一些/三角0等等。

2.渗透5条例6中的内容于教学当中。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那么在医务人员还未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我们医学教育者应提前将5条例6传授给他们,在讲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当中,例如:妇产科教学中,在分娩机制讲解时,强调保护好会阴,防止出现会阴Ó度裂伤(四级医疗事故)。外科教学中,在手术步骤的讲解中,手术完毕后要清查器械、纱布无误后方可关腹,否则若将器械或纱布遗留在体腔内即造成医疗事故,等等。让他们形成一个不论哪种行业都有其法律规范,一切工作均要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的保障下,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

3.注重临床实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不仅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运用于医疗实践,而且还要继续学习临床医疗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医院对临床医学生的实习工作需抓得紧、管得严。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第6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创新教育 建议

根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诸多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学生的记忆能力最强,但创造能力却比较低。众所周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作为一个有着四大发明的古国来说,创新能力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所以,不能不被重视。此外,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中小学阶段正是人一生中形成高的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

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建立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尽管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本质上一种创造和发明:创造学生在生活中的前所未有的东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创新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新的飞跃。中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其次,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既缺乏灵活性又不利于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与完整的刻板程序。

二、如何培训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1)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性

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要拥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等。

第7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一、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比较旺盛的末期,这一阶段,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于成人,但又没有完全定型,正处在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形成、生理上的生长发育趋于成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稳定的重要时期。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生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业、升学、感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极易造成他们在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如果不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缺少及时的引导和调节,极易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障碍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学校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适应社会且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其他理论课,学生在学习、掌握运动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有肢体运动的参与,学生内在的心理表现会通过其行为不同程度地反映到肢体运动中,理论课的学习没有较多的肢体运动,而心理的表现更难以通过静态的身体去观察,体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将其心理表现出来,便于观察。同时,体育锻炼在身体活动的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强化自信心,体验体育运动中独有的应激过程,使学生提高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偏差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在调适大学生心里偏差中要发挥主战场作用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根据地,学校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来教育和引导那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走出心理的阴霾。因此,学校必须起到心理健康工作主战场的作用。要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为了做好上述工作,诸多学校不仅成立了心理协会,还把它推广到各个系部,最后再扩展到各个班级内部,使心理协会能够走近全校师生的身边,这样,可以尽早尽快地发现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二)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也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发挥调控作用,积极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及其家庭,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完成学业。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育孩子要从父母开始。在有关调查中发现,一定比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家庭问题产生的,当大学生心理产生问题时,家长要通过对孩子的了解,积极主动地开导孩子,让他们远离疯狂和绝望的边缘,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看清未来。

(三)大学生自身要积极培养健康的心理

首先,应该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提高受挫承受能力,对挫折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再次,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丰富人生经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最后,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行为偏离的案件不断增多,众多诱因导致当代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我们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大学们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使其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优秀品格,这样,大学生才具备了必要条件,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选途径,我们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观测和收集,重视体育教学中科学方法的运用,把心理健康教育同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巍.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6.

第8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不完善,甚至没有翻译课程。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地位很低,这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四部教学大纲:即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上述四部教学大纲中,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两个阶段的差异,对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1986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则只是强调语言基础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的能力,而对学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其教学目的中重新提及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其重点仍然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翻译能力方面它要求兼顾到学生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的能力。其中一个突出点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的要求。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方面。它与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等三个层次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的。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中,翻译只占了五个小题,即要求对五句话中每句话的一部分进行翻译。而且对近几年的翻译考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翻译题型的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句子结构、常用的词及短语。以四六级考试为指向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就可想而知了。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精读文章的重要词句进行英翻汉及汉翻英的练习,老师一般也不专门进行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及练习,很多时候是老师直接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写出来或念出来,学生抄下来就算完成翻译练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翻译教学。

    与此同时,在笔者所进行的有关翻译的调查中,有66.8%的学生认为翻译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翻译课程。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想学翻译,但是苦于无门,只能到社会上花高价去学习翻译,特别是在毕业之后。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2.1 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今,外国人直接到中国来办公司、开银行以及进行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科技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用英语开展工作。就翻译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目前参加各种等级翻译考试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其中很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既然社会需要具有翻译能力的学生,同时又有这么多在校大学生到社会上学习翻译、参加翻译考试,那就说明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满足他们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约30名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到灯塔软件(成都)公司从事科技翻译。据毕业生和该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英语专业毕业生极度缺乏其他专业知识,用人单位非常需要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虽然后来曾在笔者所在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却没有招到一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作为。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翻译人才就不足为怪了。

    2.2 英语学习规律的要求

    现在的社会要求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翻译要求准确、透彻的理解,学生做翻译时的理解率就应该比一般阅读要求高,通过译文,教师就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效果远比一般阅读的多项选择题好。另外,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考虑,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都是他们最实用的外语技能之一,尤其是专业翻译和应用文的翻译。笔者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以前,曾从事过建筑工程翻译,旅游及商贸工作,对此深有体会。然而,做好翻译工作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没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及丰富的背景知识,不经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翻译实践根本无法胜任。

    在英语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只要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翻译自然就不成问题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看下面学生作业的例子:

    Strange things happen to time when you travel,because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wenty-four time zones,one hour apart.

    学生将之翻译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你旅游的时候。因为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一个时区。

    出现上面这种翻译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转化句子结构,他们往往遵从原文的词序与结构,把单词一个个填上去。这句话可以改译为:你乘船旅行时,时间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因为地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为一个时区。

    当然,除了英汉语言对比,还有翻译技巧,中西方文化差异等都直接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而学习这些知识,对提高翻译水平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而这些知识和技巧决不是在精读课堂上能够一带而过的,学生也不可能在精读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必须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有计划、有目标而系统地学习。

    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学习翻译是勉为其难。据了解,在08年四川省大学英语年会上,外研社社长说,进入08年全国CCTV杯前三名的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还敢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谁还敢说他们就没有学好翻译的基本条件?近几年,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改革力度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在进入大学后,经过1年左右时间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够达到翻译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略低,但经过两年左右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一样可以开始翻译课程的学习。

    4. 措施

    尽管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落后,但却可以奋起直追。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促进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首先,要从理念上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之区别对待,摒弃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模式。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因为非外语专业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不但可以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而且在某些领域,如科技翻译和专业翻译,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另外,就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基础)而言,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亚于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潜力方面甚至更强。这从近几年进入CCTV杯最后决赛的选手大多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例子中就能看出来。因此,不要认为只有英语专业才能开设翻译课程,大学英语当然也可以开设翻译课程。

    其次,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既然要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就必须要先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就是要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然后是编写适当的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反应时代的特征。另外,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要有限制,最好是不超过40人。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老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第三,师资的培训。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为数不多的翻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任教。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希望学校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学习班”。也可以选拔英汉语基础好,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鼓励他们到其他院校去进行在职进修或专门学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第9篇: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已引起国家、社会和家长的重视。笔者通过实践,对学院艺术教育模式的的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笔者认为,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以新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质量观为指导,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实施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不同层类的艺术施教基准,构建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以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不会大起大落,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我院是一所成人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教、初教类师范生,近年来,毕业的学生大多走向小学。这对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势必提出新的要求。而针对我院当前艺术教育而言,资金不足、师资缺乏、硬件奇缺是实际的问题,但如果利用现有的资源,加紧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证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一、在学校教学方面,应形成适应学校质量标准的艺术教育模式。

制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管理的标准细则、课程评价、学生成果评价,从而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师方面,加强艺术教师素质和队伍建设。如教学技能的提高。如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组班教学。现在我们已经在试行“l+X+X”这个模式.1表示每学年要上一门必修课,必修课中第一学年为书法,第二学年为硬笔书法,X为选修,在选修课中第一学年为美术,第二学年为音乐形体舞蹈。另一个X是参加一个艺术社团,学习一项艺术技能。

二、在实践方面。将德育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结合。

把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的载体: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艺术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内提高质量的同时,要把课外作为课内的拓宽和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我院每年都有志愿者组队赴周遍城市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文艺宣传晚会、采风、美育教育等,它不仅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初为人师的艰辛,了解了各地美育教育的现状,也检验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丰富并完善了自身的专业结构,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组建学生社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信仰型、学术型、文娱型、实践型等四类。

其中文娱型社团是以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建立的非专业化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生社团;实践型社团是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勤工助学或提供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而结成的社团,如法律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建立社团的目的应该是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广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各类社团的群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更能够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这两类社团都可以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这些社团,管理好教学以及社员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每个社团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每周进行专业训练。在学生社团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参与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而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社团的积极性主要应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来自于对教育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自于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提倡。除此之外,校、系两级也可以运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加以刺激。如:教师的指导活动折合为一定工作量,由校或系适当按其工作量支付一定报酬;也可同时将指导活动时间转化为一定教学时数.规定为职称升级的硬项指标之一等。我院的社团指导老师就享受“折算课时”这个待遇。

(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各项审美实践活动。如每年4月开始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是各个社团在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推出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说原创小品短剧比赛,服装设计汇报展演、书画比赛、歌舞专场等等,成为学生认识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舞台。

四、研究成效

(一)艺术课的“I+X+X”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调动了众多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喜爱艺术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人微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2.艺术技能的专项学习,培养了一批艺术尖子学生。在没有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艺术能手”.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美术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艺术绘画展.书画展,越办越大,艺术水平越来越高。音乐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表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艺术专项的学习,为一些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能力.为今后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校园的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尚未成熟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甚至导致一些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青年学生所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不比其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轻,二者重要性是一样的。“人身安全”事关青年学生的生命,而“文化安全”问题事关青年学生的另一种“生命”,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命”更为重要。因此下工夫开展文化艺术节等系列在学生中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营造校园的主流文化,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让受教育者都能学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一次次受到了美的教育,得到了美的真谛,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3.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将学校管理落实到终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属于一种动态管理,而动态管理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形式,全校学生干部通过对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评判,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态管理的一些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策划创意、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节奏。

五、几点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