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教法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法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法改革方案

第1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1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数学领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习惯的差距也逐步加大。在高等数学教学及考试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从而造成了期末考试不及格率过高、平均分过低,数学应用能力不强的现象。为了控制不及格率,往往降低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这种做法不仅对刻苦学习的学生有失公平,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使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形成了依赖性,更加不愿意学习,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差距加大,学生感觉难学,教师感觉难教,教学质量滑坡已成不争的事实。

2目前高校实行的一些措施及弊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等,不少高校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如被较多高校接受的正如火如荼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法等。分层次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较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分组标准;A组的学生产生自满情绪,B(或C)组学生产生自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学校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变期末考试为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但如何打平时成绩会有如下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难以找出差距,只能用模糊的评判手段,分数不能做到较精确,打分时不排除会带有教师的感情成分,所以公平性有待商榷。

3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方案探讨

针对三本院校总体学生基础偏差,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要求低,但部分学生又有深层次学习的需要,除在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做一些改革之外,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提出了如下的方案与措施,并进行初步尝试。

3.1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分级分层次教学是将全体学生打乱,根据学生的基础重新分班,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管理工作要求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拟探讨、施行“自然班授课+分层习题课+知识讲座”模式,自然班授课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基本例题,上课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使全体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掌握、具备数学思想和解题思想、方法;在一章之后安排一次习题课,习题分基本类型、中等类型、较难综合类型。基本类型题目主要是对一章内容主要知识点的总结与练习,要求所有学生进行练习,力争使所有或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同时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章的内容重点;中等类型题目主要是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大部分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的内容重点,在课堂上做一般讲解;较难综合性的题目主要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拓展,这类题目作为课后思考题,课堂不做讲解,让学生通过课后钻研,使部分或少部分学生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概念、定理、性质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几章之后,安排合适次数的知识讲座,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参加。讲座上一方面处理每章习题课上较难综合性题目,另一方面的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进行广度、深度的总结与拓展,达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考核方法上

针对期末考试不及格率过高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试行学年成绩评定的方式:一学期没有通过、整个学年平均成绩及格即认定该门课及格。目的是给一学期没有通过、整个学年平均成绩及格的学生一次机会;更重要的是,督促第一学期没有通过的学生第二学期认真学习。希望以此提高及格率,但效果并不明显,第一学期不及格的学生,绝大部分第二学期依然不及格,并且给教师登录成绩、学校管理成绩带来很多问题。当然,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太多知识点不会,最终丧失了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

在借鉴其它高校考试改革的基础之上,在继续采用平时成绩+卷面成绩的评定方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设想:平时成绩评定上,可以从出勤、作业、平时提问、期中小测试等方面考核;卷面成绩上,主要在试卷设计上做一些改革。比如在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适当降低考核难度;最后两或三个题目,可以A题和B题的形式出现,A题和B题采用不同的权重,A题权重小于1,B题权重大1。如果做A题总成绩一定会低于100分,做B题如果总成绩高于100分的话,以100分来计,尽量体现公平性。一方面,可以使确实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树立高等数学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数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付出便有收获”,更好的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与认识,需要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颖.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几种分层次教学方案探讨[J].大学数学,2010,26(6):13-16.

[2]宋春合.三本院校高等数学实验班规则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2010,(35):141.

[3]李柳辰.高等数学课期终考试方法改革的设想[J].平顶山师专学报增刊,2000,(15):55-56.

第2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中职数学 教学评价方法 改革方案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太注重试卷的表面成绩,而且对于教材的知识内容完全是灌输到同学的大脑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比较压抑,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无法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评价方式一定要做出改变,只有评价方式做了改革,才能一改中职数学的尴尬局面。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候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认知自己。只要有个好的评价体系,我认为一定可以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评价方案,能够让中职的数学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数学成绩上,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评价体系中关键所在。

一、建立评价方法和目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最后成绩,更多的是要关注他们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数学的知识,能否达到数学的水平,对数学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更多的评价方法。

1.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习数学的评价应该进行转变,从原来的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数学的好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让某些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件很累的事情,从而失去了兴趣。而且在学校不要形成这样一个习惯,任何课程都以成绩为主的现象,这属于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显然是没有办法提高的。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强调在这个评价过程当中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纵向评价上,也就是学生和以前相比要有进步,不管现在成绩是多少,要鼓励学生进步,对于成绩不断进步的同学应该重点关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2.注重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培养的。对学生这方面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从而进行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和数学有关的,能否从中发现并妥善地解决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方面更多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要注意多样化,不要用同一个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好的。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过程评价为主,其他评价方式为辅的方式。如可以用课堂讨论、书面考试、课后作业分析等方式来进行评价,坚决反对用考试来一次性评价学生的方式,在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或者自评,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数学的教学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二次评价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由于进入学校时候的自身能力有很多的区别,在学习数学上必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允许一部分同学进行自身的努力之后,随着自己的努力数学水平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二次评价。二次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老师可以做出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二次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二、具体评价方案改革

首先,我们可以制作出一个数学学习的效果评价表,发给班级的每个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个评价表,我们后期的学习过程都按照这个评价表来进行,让学生和家长进行讨论,做出修改意见和补充方案,尽量地把评价表做得更完善。吸取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建议,通过修改,制定评价方法,告诉学生,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评价方法来进行对每个学生评价,全班通过。

其次,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个组别分别由不同高低成绩的学生组成,并且选出小组的组长来负责,这样方便与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可以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评价

给每个小组发评价表,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负责。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来决定填写的内容,如是否带了笔和书,是否遵守了课堂纪律,等等。课堂评价是反映一个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老师平时还要随机抽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堂课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

2.单元评价

每完成一个单元,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完成一次考核,考核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试卷的,也可以是报告形式的,形式可以不限,根据考核的情况来进行评价,积极鼓励进步的同学。

3.期中期末评价

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试,根据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试卷考试,老师给出一些复习提纲让学生进行全部复习,然后参加考试,根据最后的考试成绩来进行等级确定。

4.比赛评价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有很多的数学比赛,可以积极让学生参加,有些比赛可以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的学生。对于获奖学生,我们要加以鼓励和赞扬,可以发一些奖品来做为奖励。

三、总结

总之,中职学校的数学评价方案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在学生的评价系统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原则,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得到提高。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得到帮助,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设更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传宝.学生数学学习适应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7).

\[2\]沈誉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6,(6).

第3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十大产业;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3

导言: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在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重要支柱。”。200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资金、组织保障等措施。

一、职业教育解读

1、职业教育概念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各类高职、职高、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以及部门单位的从业培训、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都属于职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一个质的区别是:能直接从事社会生产,具有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职业技能的应用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就是“从业教育”,它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技能性适应专业岗位的生产需求,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2、贵州职业教育现状

贵州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2年止,我省建成高等职业院校23所,另有16所本科高校兼办职业教育,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已达到317所,建成国家示范、骨干高职2所,省级示范高职5所,国家级重点中职42所,另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了各行各业的继续教育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工程、劳动力转移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等方面的各种长期和短期培训工作。设置的专业涉及工、农、林、畜牧兽、医药卫生、煤炭矿业、电力、建筑、经济贸易、旅游、地质、交通、信息、化工、汽车、烹饪等范畴,形成了学历与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普教与成教沟通的办学机制,建成了层次完整、专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50万名中职毕业生和18万名高职毕业生,并以他们的吃苦耐劳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蒸蒸日上的我省职业教育,却仍然是行在途:高职规模过小,形成的“瓶颈”结构有悖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平衡架构;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不协调,教育观念、基础设施、实训条件、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的缺口;专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农技、养殖专业严重缺乏;强烈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意识,使生源匮乏。当前的职业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职业教育的发展风萧萧兮“楚歌四面”。

二、贵州经济解读

1、区域经济

是指有一定行政区划、并有共同经济支撑点和共同经济环境的地域经济联合体。因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各地区经济应受政策、地理位置、教育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具有特色与差异性。

2、“工业贵州”十大产业

2010年10月26日,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的历史新起点,贵州召开了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明确了依托“十大产业”实现贵州工业经济的腾飞。拟在通过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烟酒、战略性新兴产业、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等十大特色产业版块的拉动,加快贵州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凸显“工业贵州”的崭新轮廓。这十大产业,多是贵州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已筑成贵州工业的“命脉”,形成了对贵州工业决定性的支撑。

3、贵州工业经济现状

截至2012年岁末,贵州省工业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势头,产业结构和发展效益逐步改善。全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0亿元,同比增长2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20亿元,占比36.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卷烟、白酒、特色食品等行业增速均超过25%。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增长主“发力点”是十大产业中的煤炭、烟酒、建材、化工等。据统计,5大产业合计贡献率达到69%,拉动贵州工业增长14.5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3050亿元,同比增长35%。而工业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十大产业范畴中的电力、化工、冶金、有色等行业。十大产业作为贵州经济的发展“前锋”,当选贵州工业“保增促稳”主要推手,其产值占据了贵州工业经济约95%的比重。

三、职业教育服务“工业强省”的必然

“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不仅对全省工业指定了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求我们服务产业的能力必须匹配适应贵州工业发展的新形势。2012年3月初,省经信委围绕十大产业,以企业为主,依托高校,从加快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助推十大产业健康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科技的载体。人力资源的形成关键靠教育,尤其是以培养专业化人力资本为目的职业教育。相比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能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最为贴近当地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强力需求。职业教育肩负重任,使命崇高。人民瞩目、备受期待的具有特色的贵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四、职业教育与“工业贵州”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第4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 PBL 工程案例 实践实验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Based on Combination with Projects and PBL

LV Chao, LI Qingjun, LIU Shuang, CHEN Leile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036)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in my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jects and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ombined. Project to build the library, an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better able to solve a single problem encountered in PBL teaching methods.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of other discipline s and academy.

Key words PBL; engineering case; practice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1 现状分析与问题总结

通过对我校学生学习方面的调研,发现在问卷调查中有多数学生承认具有主观能动性与自控力差的问题,而且不愿意自发地去改变。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热情低、课堂互动效果差、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弱。针对上述问题,面向实践课程,本文提出了基于工程案例与基于PBL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国内外学者针对基于PBL的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有研究将教学科研项目融合到PBL教学中,分析了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施步骤、考核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研究者以面向工程基于项目的形式展开的课程改革方法,应用在计算机、土木以及交通等工科专业。有学者对信息系统专业提出了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课改方法。有研究者针对教学内容设置进行了分析,进而从观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课改分析和探讨。有研究者将PBL方法应用于实验实践课改中,取得一定效果。文献分析显示,现有方法中有些对于执行操作有一定难度,有些对于PBL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较难实施和解决。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基于工程案例与基于PBL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各自的缺点限制了效果的发挥,而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充分地发挥两者的优点,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我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依托物流系统仿真实践课程,应用本方法,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基于工程案例与PBL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

首先构建合适的工程案例库,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理论课程综合案例,教师团队科研项目,产学研基地实际企业需求。以工程案例库为依托,结合PBL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将PBL教学方法包括的几个基本组成要素结合教学环境条件,加以改进。方法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因素入手,分析解决其关键因素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状况加以调整。理论课程内容结合实践案例,调整工程案例,便于方法应用。结合科研项目等综合案例,建立课程考核备选题库。(2)讲授过程中,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案例并加以分析,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完成案例任务的基本思路,可融合所学相应知识,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施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主要注意点与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简单初步案例,学生自学并完成初级案例,规定在时限内完成,教师适当启发式指导。此阶段为全班级执行,不分组。观察初级案例的完成者顺序,表现优秀的选为分组小组组长,进行划分组别,分发综合案例题目。(4)学生组别之间相互讨论,组员问题需组长解决,教师做适当启发式引导,纠正公共错误和注意点。全程观察实施效果,并记录数量变化。(5)实时跟踪方法实施效果,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改进方法与实施方式,完善相应的实施过程和方法。(6)将改进的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内容资料,进行多次实施,分析使用的效果,总结主要问题,对方法加以改进,补充完善教学实施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工程案例。

3 工程案例库构建

在构建工程案例库的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将案例进行重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避免案例题目过难或过于简单。收集整理各个案例与需求,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遇到综合问题较为复杂的,可以将之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并通过分别解决子项目案例的方式,最终综合整合完成复杂大型案例。以多通道仓储物流系统优化工程案例为例,可将多通道转化为少通道,进而再进一步分析。

4 应用实施分析

结合本文提出的方法,通过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在短学期实践课程中得以实施,时间为2周,每周8学时,适用人数60人,观察实施效果发现:(1)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案例相结合,丰富并及时更新了课程案例内容,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避免盲目更新课程内容。(2)工程案例的融入,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更新了理论课程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在新思维的激励下更易投入学习与实践中,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显著。(3)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设置组长的方式能够较好解决PBL教学方法中师资不足的缺点,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每人的作业报告在融合集体思路的基础上,较好地提升了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4)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超过90%的学生觉得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方法使用过程中工程案例的补充及其划分也较为重要,否则会影响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该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教学。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工程案例与PBL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较好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综合素质。以问题案例引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工程案例式、小组讨论式、相互监督式以及开放式等多模式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可提升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A102091403 0021)

参考文献

[1] 王立强,王晓萍,杜立辉. 基于项目学习和实践的课程改革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14-116.

[2] 左建勇.面向工程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57-161.

[3] 陈宇.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1.8:181.

[4] 马万经,杨晓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5-107.

第5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2017高考改革;英语教学;影响和策略

根据国务院2014年的《实施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方案》新高考改革方案变化之一就是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将其中最好一次成绩录入高考总成绩,分值保持150分不变。这一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方案,不仅稳固了外语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赋予学生两次冲击外语考试的机会,这一改革势必会对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和转变,作为一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呢?

一、2017高考英语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1.推行外语两次考试制度,打破了英语“一考定终身”的传统,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外Z推行两次考试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让学生多了一次冲击外语考试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并减轻他们在高三复习备考期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也给了学生一次挑战自我和开拓自我的机会,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这一改革方案也给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如何保证学生有效的冲击第一次英语考试?因此,这一改革对于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内容分配和安排以及教法的改革都有直接重要对影响。

2.促使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向“应用模式”。2017高考改革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以记单词、背语法,反反复复练题刷题为主。新的高考改革一方面侧重对学生英语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淡化选拔功能,不同的高校对英语有不同的等级要求。因此新的高考改革会促使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从“重语法,重做题,重得分”的应试模式转向“重能力,重英语思维,重实际能力”的应用模式。

二、应对新高考改革的英语教学策略

1.重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试行“走班制”和分层次教学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3+3”模式,规定除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及报考学校的要求,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政史地,物化生6个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因此,这一改革需要重组高中英语的教学形态和模式,推行走班制是一个必要的选择,推行小班化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这样既能满足学生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科目的需求,教师又能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多层次培养学生。

2.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狠抓高一和高二,精准应对高考

面对英语两次考试的机会,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合理安排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规定时间冲击第一次考试的需求。因此需加大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任务,狠抓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从高一开始便发力冲击高考。

(1)基础知识与高考衔接。从高一开始,每一学期每一模块的知识点,应与高考内容提前接轨,梳理出高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直击高考,反复灵活训练,在高一高二阶段打好基础,形成知识灵活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

(2)加强基础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的形成。高中英语《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运语言运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技巧、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在高一高二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基本的运用能力。例如,完形填空的能力要平均分布在高一高二四个学期,在平时教学中就应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把所学词汇进行分类教学与高考相衔接,,使学生逐步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以便形成整体认知和驾轻就熟的能力。再比如阅读的能力,在高一高二就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实行定期的阅读训练,多增加英美文学中原文阅读的训练,以逐步渗透和加强英语的语感、英语情感和英语跨国际文化等语言素养的养成。再例如书面表达能力,在高一要侧重书信和记叙文,使学生在高一阶段灵活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的行文结构安排,对于十种书信题材也层层推进,高二要加强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训练,从热点题材入手,深化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作用

(3)立足能力,开展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果。实践证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新的高考制度呈现出等级性水平测试发展的趋向,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心里年龄及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节奏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和趣味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饶有兴致的,目的明确得参与到课堂中,切实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优美的名曲、动漫、诗歌等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一个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再比如开设“英语模仿秀”活动,通过英语配音模仿,培养学生的英语语音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以上是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的点滴体会。总之,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的推广对于英语教学科学的规划尤为重要,高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新高考改革的精神和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得实施意见》2014.

第6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所以在学科教学的整体改革中,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在注重各要素的改革的同时注重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着眼于全局,统筹学科的整体改革。

    教学思想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根本。“素质”教育还是“升学”教育;是面向大多数还是面向少数;是认知、情感(包括思想教育)、操作技能全面发展还是只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培养,这是物理教学全面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它决定了教材内容、教法、教学评价的改革,并始终渗透在各要素的改革中。在教改实践中必须始终如一地抓住这个根本,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放在首位。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关键。教学活动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内化,教学方法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方法又受到教村、教师、学生三个因素的制约,而这三个因素又是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保证,坚持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确保学科整体改革的成功,这是由评价的功能来决定的。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切实落实教学思想,并以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

    教材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中心。教材以教学思想为依据,把内容、教法、学法融为一体,教材力教学方法提供途径,为教学评价限定范围。

    我地区从1982年开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研究探索法教学,但一直与教材不能协调一致,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学科整体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只在教学方法上改是行不通的。

    “物理通报”的教材改革试验,从我国中学教育目的出发,在面向大多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材编写中,全面贯彻教学思想,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减少认知分化点,体现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客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试验中注重诸要素的整体改革。我们认为“通报”的教材改革试验是切合我地区教改的实际需要的,我们把原有的整体改革方案的重点转移到教材改革实验上,捉出以教材改革为中心的学科整体改革的方向。

    我们的整体改革目标和研究课题是:

    1、以系统观念,研究各教学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统筹学科整体改革。

    2、以目标教学为基本途径,实施整体改革方案。

    3、通过改革,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4、在教材改革的试验点上总结经验,及时在面上推广,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标教学是学科整体改革的基本途径

    怎样实施学科整体改革,我们认为目标教学是基本途径。

    目标教学是以面向大多数学生为教学想想,以教学目标为主线,采用多种达成措施和及时的反馈矫正,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既学科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目标(依据大纲、教材制定)是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严格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一、目标教学的教学原则及教学环节

    经一段时间的试验、研究探索,在各试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目标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

    1、目标教学的五项教学原则

    ①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原则

    “面向大多数学生”不应成为空头口号,应落实在学科教学实际中,成为转变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一,要改变现有的学生观;第二,把它落实在教学活动之巾,降低教学基点,在实际教学中减少分化,注重差生的转化。

    ②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原则

    从我国教育目的出发,应使学生在智力、操作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现在学生的状况看,充分重视情感领域(含思想教育)与操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原则。

    目标教学的主线是教学目标,备课、教学方法与措施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活动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对学生的反馈矫正,即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过去的备课方法,其次是确教定学目标,不仅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知道教学标目,提高教与学两个方而的积极性。

    ④达成措施与教学目标紧密对应原则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目标教学的首要任务。达成措施要有鲜阴的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达成措施。达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操作程序性必须鲜明,最主要的是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后还应及时地检验达成措施的有效程度。

    ⑤及时反馈矫正原则

    反馈矫正是目标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反馈矫正所具有的功能,反馈的目的不是评价学生,更主要的是评价教学改进教学,反馈矫正又是及时减少学生的差别,培养学生情感的有效措施。反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提高反馈信息的准确性;矫正以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矫正为主,提高教学效率为主。

    2、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

    以诊断原有知识�一输入新知识��初步达成目标��第一次反馈矫正��第二次反馈矫正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总结出如下目标教学课堂教学环节:

第7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 美术教法课 推广 应用

[作者简介]马新月(1978-),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18-02

2005年和2007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文件。普通高校美术学改革进行了五年,有些学校还在固守原有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许多美术专业院校仍模仿前苏联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侧重专业技能,而忽视美术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果,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也倾向于办成变相的学院模式,教育理念相对于专业课教学方式滞后,培养目标侧重培养艺术家而非美术教师,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严重不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北华大学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美术学专业教法课上,增加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加大对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让学生模仿他人的先进教学模式应用于未来教学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理论涵养。

一、新型美术教学模式的内容

1.新课改与新型教学模式。在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之前首先应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改的内容,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0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颁布新的课程标准、评价制度。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2000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艺术(美术)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其总目标是改变课程的功能,由单一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的培养。其改革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即“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知识获取的程度),而且在于‘育’(认知发展状况),从‘目中无人’到‘目中有人’即从重视知识获取转向认知发展和培养”。

新型美术教学模式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类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总结的教学方法,形成的标准化的相对稳定的美术教学方式。中小学教学模式的产生要求在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教法学习中增加新的内容,并借此来改革高师教育课程内容。教法课教师研究和讲授重点如下:(1)中小学教学研究现状的内容;(2)对构成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研究;(3)对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研究;(4)对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步骤研究;(5)教师多种资源利用与教学整合研究;(6)美术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等。

2.新型美术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应用。各国教育家构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从科学分类上来看,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1)认知模式,着眼于信息的获得、传播和发展;(2)行为模式,着重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控制和培养;(3)个性情感化模式,注重个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4)群体交往模式,注重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应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模仿他人的先进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总结出更适合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美术课来看,由于课程的内容。教学目的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分为技法课、技能训练课、工艺设计课、欣赏课、创作课五种。教学模式总体上分为独立式和组合式两类。两类模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独立式教学模式包括:(1)美感模式。即采用的“贯穿美育,综合教学”,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2)个性模式。即教师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绘画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认识、表现物象的能力,指导训练基本技能技巧,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3)合作模式。即在手工课教学或技法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完成能力,共同协作完成作业。(4)自学模式。即在写生临摹手工制作课上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技巧,自学式练习,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5)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即把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结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收集和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主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包括课件制作、自制录像、设计网页、实物投影演示等。(6)研究性教学模式。即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为提示学生研究方向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并提供完成阶段学习后的总结支架,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又是基于情境的问题,即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

组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独立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起来,搭配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组合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包括:(1)“情知模式+美感模式”应用于欣赏课中。欣赏课主要包括美术欣赏和美术常识,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启发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基本构成为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2)“个性模式+团队协作模式”应用于综合技法知识传授课中。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适合于绘画教学和手工设计教学。手工教学中,在启发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可组合成3~4人的团队,明确分工,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模式。基本构成为直观感受-阐释分析-讲解示范――团队合作-指导训练。(3)“综合模式+情知模式”应用于工艺设计课。主要是教师精炼语言的讲解设计方法,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范例引导实际思维的开发并指导操作,使学生更快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基本构成为激活兴趣-讲解示范-启发智慧-引导创造。(4)“自学模式+个性模式”应用于练习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练习训练技巧。基本构成为直观感受-灵活运用-性发挥-引导创新。(5)“综合模式+个性模式”应用于创作课中。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技能表达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体验,培养联想、想象、创造能力。基本构成为激发创想-切入主题-启发智慧-引导

创造。

二、教法课上的模拟应用教学原则及前期准备

1.“请进来,走出去”,注重实践。“美术教法”课必须贴近中学。为加强这门功课的直观性、实践性,可以邀请中学名师来校上“示范课”,观看“全国特级教师上课实录”录像带,甚至有中学经验的“教法”教师可以自己亲自上“示范课”。为加强与中学联系,了解中学,熟悉中学,与中学“衔接”,可适当选拔长期在中学任教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师,原来在师专任教多年“教法”的教师可以适当兼顾“中学课程”。直接从师范院校分配来的教师,可派他们到中学“锻炼”,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师范美术教法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分为理论讲授和教育实习两大实践环节。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新课改、研究新课改,扩大补充理论学习部分的新增内容。教师应改变固有授课观念,把理论的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确立课程资源观,从重视教材的狭隘天地里走出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他人的教学模式和各类课程资源,使教法课程内容丰富起来,做到新型模式应用到教法课中。推广内容,包括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内容、应用和操作效果、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运用的课程资源、教科书等,并在实践环节模拟应用达到培养高师学生的研究与考察能力。另外,还应多让“教法”教师走出去参加有关中学教学教研活动,了解国内外教学动态,如条件允许,应积极选派“教法”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最新理论,提高业务素质。

2.改革“见习”“实习”制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见习是“教法”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师范生将理论学习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验证教育理论,丰富感性认识,使学习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思想和业务两方面为毕业教育实习做好准备。这一重要步骤应该重视。目前我校安排见习实行“定期两周”见习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活动,但时间短、形式不灵活。还可进行“非定期见习”,甚至安排课余或随时见习。实习是师范院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既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又可检查学生知识水平、提高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内容自主性原则,即在教学大纲规定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把美术教学的前沿状况和知识收集整理优化后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2)模式推广的优化原则,即典型模式、典型代表、反响效果在实践中得到认可的教学模式,推广给学生,并结合示范或教学录像资料让学生学到教学方法的本质内容。(3)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原有新型教学模式基础上启发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并开发新的教学模式。

三、模拟应用的操作方式

1.教学观摩式,即在教育实习部分与相关教学单位建立联系。观摩内容为实习地的学校环境、美术课上课状况、教师上课模式、教学材料的内容,如讲义、教案、课件、教具及教师的课堂讲授中新教学模式是如何应用等。方案构成:实习单位两所以上;学生分四组观摩;考察三天。学生亲自感受教学各个环节,变教学为多元教学、开放体验教学。

2.课堂讲授式。即进入美术教法课的第二环节阶段,说课与讲课实战。模拟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本校课堂美术教学实验室进行。要求学生选用独立式或组合式的教学模式模拟上一堂美术课,包括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教具制作、范画制作等全部程序。课堂讲授中考核学生的教学内容、课件制作、教案准备、教学模式应用、教师仪表等。二是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实习后期进行实战讲课一节。方案构成:实习学校-大学生分专业听课-课堂说课-实战讲课-听取指导教师意见-实习指导教师证明。模拟教学使学生亲自操作实践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把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学会一堂课的流程以及如何讲好一堂课的方法。

3.讨论式。即第三阶段通过对观摩阶段和模拟讲课阶段的学习,组织学生总结讨论学习过程收获。通过讨论总结不足,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教学模式以行动研究为主,即通过考察、模拟、行动、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课题实践与教师专业培训、现代教学理念技术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内容系统化、教育专业化,有利于实际操作和资源整合。

学生通过教法课了解模仿他人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未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理论涵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创意、创想与未来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驾驭质量和教学效果。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增大了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对适应未来教育工作需要,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领域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问题改革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对应的音乐教育方式。它不以掌握专业音乐艺术技能为目的,培养的不是音乐艺术的从业者,而是音乐艺术的高水平受众:它重视学生音乐素养、音乐理念和音乐品味的陶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性、普及型的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高未来社会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据2005年对全国4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全国还有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在已开设的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人数还不到总人数的两成。”可见有些高校决策层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公共音乐教育。有的院校至今还未设立公共音乐教育领导机构或管理机构,有的虽然设立了但是挂靠在别的部门下,没有自。甚至形同虚设,致使公共音乐教育的领导机构、管理队伍不健全,公共音乐教育难于落到实处。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但“并不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开设的,而是根据学校师资的条件所开设的课程,”“许多的音乐选修课是由音乐学院(系)的专业教师兼职代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上认为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区别不大,甚至认为公共音乐教育只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物。因此,忽略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经常重此轻彼,并不能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与教学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些高校把办艺术“校团”的出发点局限于为本校争奖项和荣誉,挤占本应用于面对全体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场地、设备和经费,颠倒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社团活动来代替公共音乐课程。

2、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界定不清楚

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化音乐教育和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要求等方面都不同。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教材等方面缺乏专门化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仍然存有专业化音乐教育的色彩和倾向。

3、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据2006年对大连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该调查同时显示,“学生普遍存在重实践课程,轻理论课程:重声乐课程,轻器乐课程:重流行歌曲演唱,轻声乐基本训练等现象。高校学生对音乐素质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讲存在偏差。”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没办法真正得到提高。二、改革方案

1、更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充分认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用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都将大大改善思想道德教育抽象说教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将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理解多种题材、体裁、风格与形式,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技巧,还会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群体及地区、民族,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民族学、人类学及其他艺术等领域。这些知识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多元化,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与热爱,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陶养其心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2、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政策法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机构建设的参照和有力保证。它使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意图,通过教育法令和规章得以全面实施,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进程有法可依。按章办事。

其次,学校应当设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工作,设置专人管理、有固定的经费投入、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并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机构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负责人制订每年的活动计划。保证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各项实践活动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明确教育评估内容,采用网上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督导组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定。

第9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改革和蓑学方法改革.要注t培养和曩高学生的蓑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套需要的适应性。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专业性基础理论学科,它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教育部领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目录》中,均把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培养人才的思路和模式变化很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加大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学校体育学,应走在改革的前列.为此,就我校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情况与同仁进行初步探讨.

从1997年9月到200。年5月,分别对我系1998届、1999届和2000届毕业班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法进行改革.1998届学生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个别章节的个别间题进行集体讨论,仅仅对“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一节,运用讲授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评估和教学实习均不尽人意.针对这种现状,系领导汇集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研究.认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是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一般,教学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并及时研究对策,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和课时分配的荃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1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专门讲述教材与教法,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技艺,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与设计,体育课场地器材分布的合理性探讨等.

教学方法改革:把原课程教材和特色课同步进行,同时,把斑级分成5}fi个学习小组,把一周的6节课分成3次进行.第一次上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圈绕实现目标提出4}5个问题,供学习小组自学和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给学生当场打分,该分参与学期成绩评定.第二次上实践课,结合第一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各学习小组自已设计一节实践课,并推荐一名学生上课,各小组交叉进行观摩.第三次上评讲课,在交叉看课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认真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打分,该分同样参与学期成绩评定.本教学改革方案分别在我系1999届.2000届毕业班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我系学生并在学校举行的19”届、200。届毕业生教学能力大奖赛上连续两次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注盆教学能力的培养

C1〕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能力培养的力度.21世纪的中等体育教育要求高师生的教学能力趋向高质量、多元化,这势必要求改革现有的教学和实践模式.首先是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时间,拓宽实习内容,其次是实践形式多元化,根据学生教学能力内涵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实践形式,如针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较差的状况,增加“说课”环节,从而将学生的教学设计实践由原来的个体封闭式操作变为开放的、透明的、有较强的研究与指导性操作.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这一状况,增加课后集体评课,让所有看课的学生各抒已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间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逻辑思维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普遍较差及不了解中学体育实际等情况,我系与市内体育设施较好的学校长期保持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体育课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适量承担一些中学体育的辅工作,培养他们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C2)增加指导性、渗透性及示范性.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素质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过去学生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个人指导的状况,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全系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学生的备课、上课及相关事项,并定期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广大教师共同关心并切实参与学生教学能力素质培养的良好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理论教学与实践外,高师教育的诸环节、诸方面,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把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如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知识竞赛,在社会调查中注重对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经常参加中学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等。

C3)注重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素质向高层次发展.在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如写“说课”稿、评课稿,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等.对一些有价值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普遍推广和应用,并给予一定的荣誉,从而形成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1)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让学生站在大教育的角度上,调查研究中学体育现状,为以后进一步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C2)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了解教育信息,丰富学生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4建议

目前我校体育系课程教学改革正处于探讨之中.面向21世纪,培养素质全面发展、教学能力较强的体育师资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继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开设特色课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C1)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抓着解决间题的主要矛盾.

(2)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