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思考
前言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
一、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顺应这一阅读的规律,教学就应先指导初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得正确、流利,感知内容大意;然后,指导精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从而进入解读文本,与作者、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再指导赏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分角色读,以演助读并在此基础上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朱熹曾说过:“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又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为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字经》中的“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传统语文教学提出的读书方法大致归纳为:其一、读书应反复朗读,其二、读书应边读边想,其三、应在一次次读书中不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国际著名教育专家王财贵教授他是这样推广诵读经典的:一天背一百字,念一百遍,约50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反复背,零碎加起来一百遍就会背,一天背100字一年就可背36000字,教一年就教孩子一生,相当中文系水平,而且日渐发展就能修正人的心性,改变气质。他倡导的读书方法也是多诵读、反复背、反复复习。这么好的传统读书经验是在我们中国语文教学的土壤中孕育、生长出来的,是与中国语文特色相适应的,因此,“返本归原”、“返璞归真”以训练学生的“读”为主线组织教学是遵循传统的读书客观规律来进行的,是不能放弃的。在以“读”为训练主线过程中,随着各层面的不断训练,学生不仅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而且还会激发了阅读的浓厚兴趣。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在这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便是一种基本的课型。所以课型的创新包含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
首先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烦琐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就是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主体,让学生去感悟,也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下,学生自己用心通过多层面阅读过程去理解、探究文章主旨;思考、咀嚼语言文字的内涵、滋味;去揣摩文章表达。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在教学中,重视质疑发现,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唤起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看到背后的无穷创新“潜能”。运用想象发现,变单一、常规思维为多向拓展的创造性思维,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善于发现。运用遥远想象,变通思维,塑造创新个性。培养并发展发散性思维。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手段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他可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又如我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一开课,我便展示多媒体课件:地震来临,山崩地裂,人们都在尖叫,都在慌乱地逃跑。这样的画面很快地把学生置于地震的恐怖之中,适时地问学生:假如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做什么?再把他们的做法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无私与伟大。
参考文献
1 陈元晖.《教育与心理词典》.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屏幕投影 视觉认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屏幕投影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其图、文、声、情并茂,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以及虚拟现实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和青睐。一幅幅或动或静的画面辅以优美的配音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小学语文以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使得它在应用大屏幕投影方面更为迫切。
一、小学语文大屏幕投影教学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皮亚杰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小学阶段的儿童(7~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尽管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已不再受感知动作或表象调节,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依据教材,让学生经历一个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3.视觉认知心理学基础
视觉认知心理学研究视觉信息的传递如何引起观者的注意、思维、知觉、记忆等,研究对象是人的视觉的信息处理过程。
(1)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构成了视知觉信息加工的上下文关系。在知觉某一对象时,外部信息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时才有意义,与该对象有关的认知结构会成为视知觉信息加工的上下文关系。在设计投影画面时,应充分考虑画面内容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2)视觉信息呈现所依据的原则
①最短距离原则。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把互相靠近的物体感知成一个整体,如果把视觉信息按空间距离分成组,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式塔,则可缩短感知时间,提高信息的感知效率。
②类似原则。相互类似的部分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③突出主体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反差愈大,图形越突出,越容易被感知。突出主体时要充分利用大小、明暗、色调、形状、线条、虚实和动静的对比以突出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感知时间、增强记忆。
④合理简化原则。人的心理总是遵循简化原则进行信息加工的,因此,在进行画面设计时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特征而省略某些非本质的次要的细节,使之简单明确,对于感知和理解都是有好处的。
⑤按视觉习惯安排画面的信息分布。人们长期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观看习惯,使得对画面各部分的观察频度有不同的数值。在画面设计时应遵循视觉习惯,将重点内容安排在观看频度高的区域,次要的内容安排在频度低的区域。
二、大屏幕投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大屏幕让学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大屏幕投影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状态,通过丰富的视觉素材,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重现文字描述的景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想象能力,拓宽思维空间
大屏幕投影可以使学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收量。这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笔者以《菜园里》一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具体介绍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菜园里》教学设计方案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识字(二)中的第3课。本课有9个词语(茄子、萝卜、卷心菜、辣椒、黄瓜、南瓜、豆角、西红柿、白菜),1首儿歌和1幅彩图。词语是菜园里9种蔬菜的名称。儿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其中6种蔬菜的特点。彩图描绘的是菜园的一派丰收景象。
2.教学实施过程
(1)预备阶段: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投影展示9种蔬菜的图片,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激发兴趣,并引入主题,指名让学生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为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图片,应运用色调和线条简洁、单纯的背景来突出主体。当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时,仿佛感到这些蔬菜此时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2)提示阶段:激发兴趣,学词识字。投影展示词语以及拼音。点击相应蔬菜的名称出现该蔬菜的图片或视频,这样学生结合图片或视频认知字词,使之更具体形象。同时学生借助图片和生字上的拼音自由读屏幕上的词语。
(3)比较阶段:指导方法,自主识字。投影展示生字,并根据汉字特点教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①“加一加”法:“采”字加上一个“草字头”就是“菜”;“口”字里面加一个“元”就是菜园的“园”。②“减一减”法:“卜”是“下”去掉上面的一横。此外,投影播放“心”“风”书写的Flas,引导观察新笔画“卧钩”和“横斜钩”以及笔画顺序。
(4)总结阶段:自读儿歌,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5)应用阶段:拓展延伸,自主识字。请学生课后跟家人去菜市场、菜园里认识更多的蔬菜,并用彩笔把新认识的蔬菜画下来,再写上它们的名称。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生活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屏幕投影的建议
有了大屏幕投影,教师授课的手段更先进,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更准确,信息量更大、更流畅。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恰当运用大屏幕投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投影课件的形式一定要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做到内容、形式的统一。
2.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投影画面设计的色彩、字体、字号来把握小孩子的兴趣、注意力。
3.充分利用大屏幕集图、文、像、动画于一身的特点以及形象、生动等优势,更好地发挥大屏幕投影这一视觉媒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DB/OL].省略/course/yejk/webcourse/PAGE/0405.htm,2010-3-17
摘要:小学生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语文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相关的语文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本文通过三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解以及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老师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老师 互动式教育教学模式
1、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解读小学语文的教学互动的目标
1.1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进行情感互染的互动目标
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积极的情感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互染相对来说是比较内隐的,所以它并不是通过语文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在老师以及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进行表现,具体来讲就是不能够进行言传,只可以进行意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小学语文的课本教材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通过这些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能够完善自身的品格。
1.2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进行相关信息互通的互动目标
这里所讲述的信息互通主要就是指小学语文老师能够保持与小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或者信息交流,具体来说就是指小学生能够从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老师也能够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信息反馈,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或者掌握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如果出现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能够及时的进行更正或者调整。从这些信息或者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互通是小学语文老师与小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的基础工作。
2、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模式分析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多样的。其中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与此同时在下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2.1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群集互动的教学模式
语文老师对小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群集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具体来讲可以在进行课文的归纳段落的中心内容的时候,小学语文老师将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组,与此同时需要挑选一名同学作为组长,对于不同的组来说可以给予不同的段落,最后通过各组的组长将所有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
2.2对于那些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密语的互动教学方式
本文中的密语互动教学方式主要就是指将其中一个学生的意见或者见解,告诉其他的同学,之后大家对于这个见解或者意见一起进行相关的讨论,接着就可以让这个同学将所有学生的见解向语文老师进行反馈,最终使得相应的语文老师能够给予相关的评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共同学习。
3、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互动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各种互动策略分析
3.1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互动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语文知识巧妙的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
无论哪个学科的老师都能够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掘或者引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使得相应的小学语文老师,在采用互动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该学科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此同时融合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结构,把小学生实践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状况作为相关的素材,从而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
3.2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互动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语文知识设置一些相应的游戏情景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年龄这个特征的限制或者影响,这就使得相应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重点考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比较活泼、爱动,所以如果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的游戏平台,那么他们就能够很快的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具体的做法就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每次课程讲授之前,将要讲解的语文知识或者重点进行研究或者分析,尽可能规划一些相应的游戏情景,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与此同时能够使得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4、结束语
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与此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文老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或者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承俊.浅析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J].教育界,2012(02):22-33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能够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带动学生情感上的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为提高教学努力奋斗。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研究
1、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实际生活,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习知识,同时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接受信息,提高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2、提升实效性有助于W生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
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都是学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语文书本与实际生活结合,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到提高实效性非常关键,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提高实际意义,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策略,包括:
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堂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并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采用笑话、故事或情景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逐步推进语言词汇的积累,提高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之时,课伊始,老师可以悬疑情境教学形式,用多媒体播放飞机快速飞行的视频,给学生提出问题:“飞机为什么会飞?飞机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此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产生了非常强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之中,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之中,努力的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答案。通过悬疑情境教学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与意义,真正的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然教学的实效性会不断提高。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推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法宝。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其次,要培养质疑的习惯,要能够不耻下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可以推进主动性的提高,也是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表现。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学生思维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学习与生活相互结合,教师要能够根据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在现有知识的影响下,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渔歌子》这首诗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标题,可以看出标题表达出来的意境非常悠闲和美好;之后让学生们在自主的去朗读此诗,进行提问:你从哪里看出了其悠闲的意境?当学生回答之时,不用按照诗句的顺序,但是每找出一点,必须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师生一起参与到评价之中,看哪个学生寻找的最完整且最准确。在此过程中的寻找、表达与评价,实际上都融入了学生的情感与热情,自然会体会到作者独特的感受。再问:你又从哪里看出了此诗的美好?引导学生在诗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及句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能够读懂此诗、便能够感受此诗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境界。最后,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表达一下自己所处的生活,又有哪些独特的特点。鉴于此,诗歌的学习不是为了解释字、词、句,更不是为了机械的掌握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真正的走入诗人的心中,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小学语文教师正在努力向着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前进,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理念陈旧
在开展创新工作时,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传统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课标对当前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然而,许多地方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仅仅向小学生灌输语文理论知识。笔者认为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未能关注学
生的个性。
2.教学模式传统
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现阶段,很多小学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3.教学方式与教学技巧使用不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未能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水平的对策
开展创新性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实现创新性的教学:
1.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要把握清晰的奋斗方向
教师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注意保持小学语文的本质,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人文性”是非常浓厚的。通过语文教学,小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自身的人格不断地健全。总的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毛笔字课程。在练习毛笔字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会逐渐显现出来。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可以端正态度。
2.教师要勤于发现问题,创新教学方式,学会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学习等。具体来讲,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交流,从而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要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敢于突破常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置,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以现有教材为基础,使用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其次,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了解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并加以应用等。
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讨论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性方面的困
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16-18.
[2]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7.
[4]王绍菊.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探讨[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会议论文集,2016:1.
[5]尼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分析[J].课外语文,2014(18):55.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号:1672-1578(2017)02-0071-02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教育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对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要求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基本原则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是"教"而是"学",在教学中只有将以"学"为中心,代替以"教"为中心,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时,必须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1]。首先,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自己将知识进行内化,并对知识信息进行修正反馈,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才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现。其次,让学生拥有主动权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以自身为中心,在教学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完全出于被动,是一种"奴化"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丧失了自身的主动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在去驾驭学生,学生也不必一味的去听从教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或者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概括。最后是创设学习环境原则,若想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环境,学生才能在这个有利的环境之中,去主动学习,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三种教学原则出发,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2.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1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想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了解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的需求,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现。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显然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需求也形形,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特点以及需求深入掌握,放矢有度、对症下药的去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2]。如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通过一些正面的肯定,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多给他们一些任务,如收取作业或者担任小组组长等,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实现个性发展。或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一些独立型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喜欢自己思考,不喜欢寻求他人帮助,这样做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同时也容易走进死胡同出不来,为此教师可以让这些独立型的学生和依存型学生组成同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求助他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由此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不可一刀切似的进行教学。
2.2灵活组织教学,营造平等民主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不失时机的深入学生中间诚心与之交往,真心与之接触。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没能深入生活、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家风范,没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语文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感想、感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此种环境。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姐弟姐妹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创设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培养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3]。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尊重和亲近,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意识作用。
2.3课堂延伸,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语文学习的领域是宽广的,课外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空间。且在最新推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如在教学中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程开始之初,给予学生5~10分钟,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一个成语故事,或者与他人分享一下自己学习经验,在锻炼口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书籍与他人的书籍进行交换,并且互相谈论一下读书心得,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做出更多的尝试,如文学社活动,自办手抄报,召开朗诵会、故事会,排练课本剧等等。以少数带动多数,推动语文学习在课外的各个领域内的发展,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新局面。
总结: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要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与灵活的手段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展的潮流,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显而易见,这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建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8)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当前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多是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写作教学也应当推陈出新,以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全面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成果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小学阶段的写作要求只是初步的写作训练,为将来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要求并不严格。新课改实施以来,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重在不断上升,但由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导致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未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来说,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分看重学生书面知识的积累,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造成通过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提升来进行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在难以施行。
二、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写作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改明确了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为目的。在此大目标下,新课改对于各个学科的各项学习任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写作之中,要求学生具备能够面向社会进行创作的能力,让学生的写作具有现实意义。
新课改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最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之一,旨在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学习型人才。因此,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理念也是提出了新要求,即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写作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老师要拓宽写作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应试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素材,提高其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原创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平等的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学生进行分享,提高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一)转变学生对待语文写作的态度
当前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普遍不高,甚至存在反感写作的负面情绪。由于这一负面情绪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改施行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发挥自身在课堂的引导作用,不仅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投入,还要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比如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的应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启发创作灵感
由于没有太多书本知识和教学要求的束缚,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一个阶段,而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
新课改要求小学生写作时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最想写的文章。想象的空间没有了限制,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学生也会自觉的去接受、消化语文写作课程之上的授课内容,以提高自己的文章质量,满足自己想象力爆发时的写作需要,以便自己的写作灵感能够尽情的发挥。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孔乙己的遭遇进行思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发表见解,并将自己的思想用写作的方式表达,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对于天性喜欢玩乐的小学生来说,写作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现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应试写作的套路,教导学生如何才能在应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鼓励学生开发写作灵感。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之上会导致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丧失,甚至容易让学生对于写作产生反感。
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最主要的教学影响因素,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摒弃以往写作教学套路之中的糟粕,放开写作课程对于学生个性创作的限制,引导学生向着个性化创作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开对于学生写作的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喜欢写作,而不是将写作当成一项沉重的学习任务。
(四)拓宽素材来源渠道
小学生写作的大前提是具有一定的素材积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提升素材储备的主要来源,应试化的写作教学导致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量并不多,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更关键的是老师所介绍的素材,多是已经过时或者学生不感兴趣的素材,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对于学生写作方向的一种限制。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的素材来源渠道拓宽,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多方途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素材。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来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因此,小学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全新的引导方法,引导小学生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6-02
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定位于语文中独立的板块,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强调其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口语交际逐步受到教师与学生重视。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目前现实中的小W语文教育,仍较为忽视不参加考试且难以量化效果的口语交际教学。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构成,同样具有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使命。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口语交际缺乏全面的认识
当前语文教师对于口语交际都具有一定认识和理解,对其重要性真切认同,但这种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口语交际在应试背景下长期被忽视的历史原因,加上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繁重现实状况,使得教师们掌握的口语交际理论知识非常少,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得也较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以个人经验组织教学,缺乏理论指导,教学效率不高。完全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自然无法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系统的口语训练
小学生一天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更多的时间在校外生活,所以家庭和社会对其教育及成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教师对课外口语交际指导的不重视或无意识,自身也缺少研究和学习口语交际相关的知识,部分教师认为系统的口语训练都是没有必要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能自如地交流,顺利的表达,就已经足够了,就能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深受学生喜爱,口语交际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被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然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所以与进行口语交际系统训练的时间少有关。
3.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
口语交际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较少,考试几乎不占分值,而学习口语交际的时间也少,如此难免有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只是语文课程学习的“调味剂”、“附属品”之感。口语交际属于社会活动范畴,所以也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密切关联。口语交际课,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对某一主题或话题的内容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参与到讨论、表演、演讲等活动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示出来;然而学生因为缺乏经验,心里压力大、生怕回答不到位或出错而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没有大胆尝试和表达的勇气。
二、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它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了如指掌还要做到真正的领会其理念及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具体实施起来,落实仍然很艰难,因此教师们更要深刻意识到自身口语交际理论基础的缺失,然后有意识地花费时间来进行补充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充实自我,自觉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及其相关理论学习,提升口语交际理论素养。深入研读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有全新、全面的认识。另外,学校应多开展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研讨会,比如相关的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优秀的口语交际公开课。让教师们的理论基础及知识积累在互动中一点点夯实起来,促进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运用,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用理论概括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通过训练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活动是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载体,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谓“无活动不交际”。生活中离不开交际,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和技能。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所以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处于自由的、自主的、多变的互动过程,使之在有一定实践意义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为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功能,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设计内容,通过日常话题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时也应涉及到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进行写作教学训练时,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写作前让学生们先交流写作的素材及其构思思维,写作后让学生互相点评、赏析,这样的做法就起到了“交际互动”的思想。
3.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对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各有所爱,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与生活积累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内容主题,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将看、议、演的活动相结合;也可以将听、说、评的活动相结合。但活动需适量,过多活动反而将淡化学习意识。可以确定一个真实的交际任务,即要给学生安排一个真实的、有操作的任务,让学生有自己的身份,身可以是演讲者、听众、劝阻方、被劝阻方等身份。还要确定话题,话题的确立应考虑到其难易程度、是否可行、是否贴近实际生活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交际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可以是介绍家乡、介绍自己、劝说、采访、问路等话题。抓住话题中的新、美、疑,诱发学生的兴趣,将不同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就能为学生所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
三、结语
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既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只是初探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无定法,广大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相信只要敢于去尝试,就一定会遇到精彩的盛典。
参考文献:
[1]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 学周刊,2012(35) .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也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孩子思想和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课堂上的创新,教学上的创意,给孩子注入鲜活的教学理念,茁壮孩子的精神和魂灵。
一、 激励教育 回归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让所讲的语文知识富有情感和节奏感同时努力地为学生提供主动求知的材料,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不能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舒适、愉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矫正学生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发展。既爱“白天鹅”,也爱“丑小鸭”。教师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M行:①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②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使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文章的思想感情;③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累。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对学生的赞赏不要局限于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地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不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三、创设情境激趣
认真抓好语文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切实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就体现在语文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上,并且也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实现。在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提问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让学生在学习中存有疑问,在渴望答案中学习。在上课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特点和可接受程度,采取小学生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最好是通过实践教学,设置一些德育场景,鼓励小学生参与,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成功创设课堂情境,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中,为教学创设最佳的时机。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契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四、大语文教育观尊重学生个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解释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维。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步感知某一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或者由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一学习方法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抓得住,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阅读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通过教师一次一次范读,让学生不断体会如何根据不同句子去把它们的语气与感情读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会有表情地朗读。在生活中自学,懂得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迁移,提高查询信息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朗读也好,背诵也好,让学生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尤其课外阅读更是如此!这不仅有助于思考,而且有助于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