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国土资源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土资源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土资源技术

第1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成功,以快速的提取了土地地质构造信息和地质矿物勘察开采等问题数据的同时及时的预警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控,遥感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遥感技术

(1)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中,获取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国土管理数据库,是为了对土地的范围和土地的位置进行了实时的了解,同时为了快捷的调查土地的变更工作而建设,对于最终结果的上报有着完整的汇总和整理。利用遥感技术合理的规划了我国农田建设,可以及时的调整和方式不合理利用农田的现象,从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评估监测。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上作用发挥极大,完美的预警和监测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遥感技术的地理空间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一切灾害区域进行时刻监测其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和这次灾害的危害性与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监测后续灾害发生的走势,这是中国从地震仪中又一次寻找到了可以预测地震前兆从而发起短期预报的手段,在今后的遥感技术会更多的使用在地质监测上,用卫星和地面勘察中减轻地质灾害的扩大性从而降低了人民的损失,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规避了近1000起地质灾害,同时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的各种直观信息对后续的救援的展开和可能出现的危险信息进行了识别,从而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社会的认同和经济损失的降低。

(3)遥感技术有着对地质矿物资源采集和勘探上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航空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器,提起到各个物质的光谱特性,从而有计划的勘察和开采,利用遥感技术从1990念叨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完成了13个省会与自治区的19个重点矿产和矿区的有效调查和采集,实现了对1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调查监测,基本明确了不同监测去不同矿物的位置所在,从而明确开采区分布的有效管理。[1]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上,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遥感技术在矿物质资源的勘探上作出了贡献,利用成像光谱实现地物空间的信息、辐射信息、光谱信息的采集和规划,结合遥感的找图图鉴和丰富的地理纹理信息,从而合理科学的寻找和开发矿物质资源。

(4)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其中信息量的丰厚和全天候,信息获取快的优势在我国广泛被应用,在1980年我国利用了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全国的土地调查工作用,1990年代后,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技术分布了我国了绝大多数地区比率近乎1:1万的现状可以随时调查。[2]在1983年第一台成像光谱仪的问世,意味着我国处理掉了遥感科学的一个重大矛盾,是遥感技术的真正革新。从而实现了多光谱定性描述,高光谱定位的遥感地质作用。

(5)国土资源部分每年都要对全国重点人口集中城市,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监测,从而进行分土地的利用合理性,从而可以快捷迅速的获得地面的信息,保证了工作的展开和快捷方便,在我国的土地资源遥感调查监测艺术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产业化应用,在复杂的天气中,遥感技术依旧可以对地形复杂的山脉地区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监测和实地考察,SAR遥感技术不仅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还有全天监视的能力优势,为土地利用应用调查作出了贡献。

(6)现代遥感技术已经和常规技术相互结合,提高了遥感信息获取技术的便捷,在过去资源中我们发现,遥感的发展上,我们要把技术和方法结合,创新突破自身的信息提取效果,从而实现高速、高准的处理信息。这时候我们要解决他的局限性,身为过去资源的信息提取手段,要采取自动化的提取信息,从而完善应用。

(7)在日常生活中,遥感技术中的GPS也让我们生活出现了极大的便捷,从而让国家对我们某个地区的实时监控也是十分便利,完成了全覆盖的体系,对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我国的矿物质情况以及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大量基础。

2 遥感的发展

遥感技术有着信息丰富、时效性强、巨大的宏观性等优势,通过GPS技术中可以准确预

测地质灾害,并且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反映,同时还能预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实现对地质灾害进行快速调查,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则需要遥感测绘技术的帮助。

(1)研究继承“3S”,促成一体化RS,GIS和GPS的关系互动,让他们在相互依存中快速发展,只有保证了GIS的网络空间的多维性方向发展,再由RS技术在朝着数据获取多平台、多穿观其等进行数据自动发现上发展,随着GPS卫星系统定位的完善,GPS的服务已经越来越精准快则,3s技术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内部融合,RS和GPS像GIS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同时GIS也做出相应的空间处理分析,从而让RS和GPS进行有效的数据提炼,然后进行整理和使用,3S技术的一体化对于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国土管理部门的合理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地质的灾害防治和地质矿产的勘察都是有力的技术支撑。

(2)国土资源部门要发展融合现有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建议一个完整独立的数据资源,从而可以去的良好的信息提取效果,在我现在“遥感三号”和“遥感四号”等系列卫星提供的数据源中,不能快速的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在国外,一套完成的遥感数据的买断价格太高,所以我们只能发展自身水平来满足遥感数据的完善,遥感数据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预示着我国遥感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方便国土安全调整和工作的应用。

3 结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GPS的存在极大的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同时近几年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力在扩大,计算机技术的不停完善,遥感技术大大支持了我国国土资源建设,这个意义是巨大的,我们要有规划性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长和更新,国土资源管理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2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06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及其在国土资源测量技术中广泛的应用,使我国测绘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创新,目前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化测量技术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测量数据更加精准,为测量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就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使用的意义以及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 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使用的意义

测绘技术由字面就可以看出来,包括测量和绘画两个方面的技术,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的测绘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的发展。测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相对于传统的测绘技术更准确地将被测量地面的特征和图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同时,测绘新技术也能帮助确定一块土地的所属权问题,将精准测绘得到的土地基本信息,有效地划分给各个部门,再进行统一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土地所属权问题。测绘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对我国土地的总面积进行测量,对耕地和森林面积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国家科学合理地实行“退耕换林”等相关政策,能够促进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我国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测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城市大型的基础设施中,如水利工程建设,都需要借助测绘技术的帮助,对施工前期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发挥了测绘技术的积极作用。

2 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国土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位居世界第三。由此可见,我国的国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管理起来也会十分困难,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对国家的土地资源面积进行统计,这样就能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管理。

2.1 对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勘测

相关部门会运用测绘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定期的勘测,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获取准确的农村土地登记结果,为城市农村建设一体化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运用测绘新技术中的GPS技术可以对农村的宅基地进行统一的测量和制图,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结构,为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扎实的基础。

利用GPS和遥感技术能够准确捕捉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相关的数据信息,对于土地的动态进行实施的监控,让国家国土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和测绘出来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而测绘数据要和实际土地资源信息一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还能从根本上掌握国土资源面积以及各个部分的配置变化。

2.2 监管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总体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对我国各种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基本图画的绘制以及土地利用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相关工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消耗很长时间。而利用测绘新技术,可以在短时间获取准确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还能根据现状对国家的土地资源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管理的难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

2.3 对农田进行大力保护

我国农田定期检测和保护工作方面存在很大的疏漏,对农田进行巡查工作落实环节较慢,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时对农田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降低了巡查的效率,不利于对国土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运用测绘新技术,可以简化农田巡查环节,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科学、高效地实施农田监管制度,保证农田监管保护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2.4 完善土地执法制度

测绘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监控,防止违法国家法律的情况出现,能够预防和及时警示不法行为,对出现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完善土地执法制度,保证土地资源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

测绘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科学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保证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对变化的土地资源进行及时的登记记录,能保证资源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为国家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监测所属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联网进行监控。

3 结 语

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国家整体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测绘技术的创新和完善,能够帮助国家对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青慧.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0(1).

[2]朱晓婷,韩胜杰.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第3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调查;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P237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遥感(RemoteSensing)也就是遥远感知,指的是在高空与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来充分的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与处理,来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最终实现研究地物性质、位置、变化、空间形状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科学。遥感信息具有信息丰富、动态性以及周期性,且其获取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可以直接的以数字方式记录传送等特点。遥感技术以精确、动态、快速、综合以及宏观的优势为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提供了先进的探测与研究的手段,国土资源遥感调查的成果将会成为经济建设的决策以及规划来提供有效地依据,从而为国土的综合开发、整治规划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来提供关键的系列基础资料,并可以充分的保障资料的全面性、现实性以及科学、合理性。

2、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应用

2.1、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作为一种获得信息的有效方式,遥感技术的信息量丰富、信息获取周期短,并具有多光谱的特性,所以,它在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MSS卫星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便开始应用于全国土地概查工作当中;80年代后期,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90年代初,全国县级土地详查工作也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展开,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诸如QuickBird,IKONOS,SPOT-5等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始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当中,在全面展开利用动态遥感进行土地监测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了全国的土地遥感监测体系。

所以,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开始朝着规模化与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级政府也逐渐的开始顺应形势,

颁布了《SPOT2.5m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定》、《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等的标准规程,2005年,国土资源部承担了国家“863”课题“规模化高效土地资源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建设,进而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处理、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等等各种遥感高端技术的研究;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了大量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方法,使得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2.2、在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道路。在地质灾害,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调查研究中,遥感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被充分发挥,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救灾工作的时候,我们利用机载遥感资料进行震后相应的救灾工作,而且利用高科技的1:1万航片制定了相应的震害图,在唐山地震的营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救灾工作效率,能够节省时间和资金的耗费,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灾害地区的受灾状况。

2.3、在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通常是利用搭载于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监测各类地物的光谱特性,取得相应的图谱合一的信息。所以,它被充分地利用到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和利用的各类监测活动,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

随着AIS-1的出现,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由多光谱的定性描述向高光谱定量物质组成鉴别进行技术跨越,至此,我国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逐步开始应用到地表岩石、矿物的具体识别与填图当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技术对多个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和监测,基本查明了进行监测的区域各类矿种能够进行开采的具置、废弃物分布状况等,并方便进行各类执法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各类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遥感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3.1、数据资源不够丰富

高分辨率、多时相的遥感信息资源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显得尤为的重要,虽然它已经在各个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因其资金与科技等等问题的限制,高水平、高质量的遥感数据的卫星源却是非常的少。在国内虽然有“遥感三号”以及“遥感四号”等等均可以有效地用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但是这些卫星的分辨率具有成像周期长、相对比较低等的缺点,所以就不能够充分的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类需求。因此,我国通常都是从国外来购买相应的遥感资料以及遥感数据,高质量遥感数据资源是相当的珍贵,我国自主获取高水平、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的各种手段均有待提升与提高,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遥感资料。

3.2、遥感技术实力薄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现今,遥感技术可以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来进行一个非常成熟的科学研究。而目前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务必要在充分满足管理以及生产需要的大前提之下来进行,但是目前基于纹理的分类和信息的提取技术依旧满足不了其的各项要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较低。

4、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空间发展。

4.1、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针对目标区域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而且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逐步从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并可逐步应用于地震前期的监测,今后,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灾害,一般需要在使用卫星系统的基础下,以航空、地面等多种监测为主要的手段,进行全天候、多时相的连续观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4.2、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光谱信息层次丰富、波段窄、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做到反复演示某些指示矿物的丰度,将使遥感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在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监测方面,成为地质及矿产资源找矿、监测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4.3、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一般来说,国土资源部每年对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但近些年来,随着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许多省市进行监测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随着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各类特征和优势,十分有利于相应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些地级市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土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其趋势是省级监测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地级市进行监测的次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基本实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产业化经营和应用。但由于种种限制,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常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技术对于数据和资料的获取有着很大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不能准确地获取国土利用问题的各类资料,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遥感技术需要避免恶劣天气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使其具有全天候穿透能力等优势,这样将会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和调查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总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方面和领域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土地变更、土地执法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等问题来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在国土资源管理问题方面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的深入运用,遥感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领域之中,并且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和发展[J].吉林农业,2011,09:61+69.

[2]王文卿.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测绘通报,2009,06:38-40.

第4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GIS;ArcSDE;Oracle;国土资源数据库

1 背景及意义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应用价值高,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为民政、建设、水利、农业、统计等部门提供调查成果的共享和应用,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国家于2008年在全国启动了“一张图”工程,2009年全面推开。

“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平台是指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要求,建立“一张图”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在全面、快速和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信息,将遥感影像和监测信息集成化系统管理,准确记录资源开发利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批、供、用、补、查”的全面监管,推进资源监管方式的改革,提高国土资源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的功能最终体现在应用与服务上,如:提供全国土地、矿产等资源状况的查询、浏览;为土地等行政审批过程的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为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需求提供数据下载等多元化信息服务。另外,还有技术上的服务方式,如:图片快速浏览、数据查询浏览与展示、数据调用接口、数据分发与产品定制服务等。而这些服务内容的实现都是基于对不同类型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工具——国土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在上述背景下,论文从当前国土管理部门管理及宏观决策的需求出发,对GIS支持下的国土资源数据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2 国土资源数据库总体框架

图1 国土资源数据库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数据库是集测绘技术、土地信息与管理、网络信息技术、GIS数据处理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与一体的综合型系统工程,是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测绘信息数据库、土地信息数据库等为基础,结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设计原理等,构建出可动态更新数据的综合性国土资源数据库。

3 关键技术

3.1 空间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涉及到的数据量巨大,并且数据量还将随着数据更新将不断增长。为此,需要研究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关键技术,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对数据物理存储、数据索引、数据压缩、空间数据引擎、数据提取、数据缓存以及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海量空间数据的查询、浏览和调用速度。论文选用ArcSDE、Oracle来实现空间海量数据的管理。

3.2 海量数据浏览展示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量的持续增大使如何快速浏览图形数据成为当前“一张图”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情况,采取使用图片切片和高速缓存技术来达到快速浏览全省图形数据的目的,即预先对海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是瓦片金字塔:图像切割并建立索引),同时结合高速缓存技术(利用静态图片快速提供地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其操作时可按经纬度方式显示全省数据,实现数据的快速浏览、查看。

3.3 对外数据服务技术

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需要对外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服务,良好的服务模式,可以保障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对外服务的高质量、通过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方案在WEB通用服务关键技术上选用Web Service作为主要服务模式。Web Service是一个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用任何的语言,在任何平台上写Web Service,只要通过Web Service标准就可以对这些服务进行查询和访问,形成一个开放的共享体系,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1]。

3.4 GIS与WebGIS技术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GIS系统以其丰富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及属性管理功能,逐步成为Internet或Intranet的一个重要内容,促使WebGIS成为GIS目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GIS系统与网络技术各自优势,利用Internet在Web上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地理空间集成平台,已经成为GIS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与传统的GIS相比,Web GIS具有以下特点:访问范围更大;平台之间相互独立;系统成本大大降低;用户操作程序简化。

3.5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的多源、异构、多态和海量等特征表明了数据高度的复杂性,由此决定了数据的整合与整理是一项巨大、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制定统一的数据整合、整理以及数据建库的标准规范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源监管、宏观调控和辅助决策等的需求,确定国土资源数据库所需的数据内容和整理工作内容。从数据来源、业务内容、空间参数、存储格式、数学基础、标准化程度、数据规模、存储介质、应用需求、工作程度、数据更新等方面调研分析各类数据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开发有关数据整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数据项补充、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拓扑重建、数据入库、构建数据索引等工作。

4 核心数据库设计

4.1 设计思路

通常将系统数据库中需管理与维护的数据分为两类,即: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是指具有公共地理定位基础的数据,主要分为两类:基础空间数据和业务型空间数据,二者联系紧密,基础空间数据是系统的空间定位核心,业务型空间数据在不同的专题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是专题信息管理的基础,是子系统专题的核心。

非空间属性数据是实现系统各项基本功能的必要基础,按数据性质分类,包括表格型数据与多媒体数据等;按逻辑结构分类,包括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具有一定结构并可划出固定基本组成要素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文档或多媒体数据,是不能划分出固定基本要素的无明显结构的数据。

在Oracle9i + ArcSDE系统应用框架下,国土资源数据库的组织逻辑如下:

1)Oracle系统管理表空间主要有System 表空间、Users表空间等,负责基本数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基本逻辑单位结构;

2)SDE表空间用来完成空间数据的索引管理。SDE表空间可根据系统需要,建立包括数据管理等表内容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并将该信息保存到SDE表空间中;

3)空间图形信息表空间:建立专门的空间数据存储表空间存储空间图形数据,主要是为减少数据检索等操作,提高系统性能;

4)非空间业务属性数据表空间:主要用来管理和记录各种专题应用的空间数据信息,与空间图形相关时可以和图形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对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进行关联。

4.2 数据库逻辑结构

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逻辑结构划分成5个层次:总库、逻辑分库、子库、逻辑层、物理层。以分库存储基础地理数据库、耕地数据库、矿产资源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等,以要素数据集、栅格目录作为逻辑层,实现对各类数据物理层的存储。

4.3 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

在数据建库前,需要为各数据库分配用户和存储空间。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创建包括数据库表空间创建、数据文件创建和用户创建。由于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涉及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多,各数据库图层数量也较多。

4.4 元数据库设计

(1)数据内容。元数据文件内容主要由两种数据文件的元数据内容:矢量和栅格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考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元数据结构。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的元数据文件存放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考关系等信息,这些数据集由主表、单位与发行情况表、关键词表、坐标范围表、数据更新记录表、空间数据表、图层数据表和非空间数据表这8个数据表进行描述,数据集中的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特征主要由其中的空间数据表、图层数据表和非空间数据表进行描述 [3]。

5 数据处理与整合

5.1 矢量数据入库

针对国土资源数据库的数据内容,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在国土资源数据库数据调用时,根据数据服务的内容不同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数据处理。矢量数据整理主要包括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数据项补充、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拓扑重建、数据入库、构建数据索引、建立数据字典、符号和词表等工作。

5.2 影像数据入库

卫星影像处理是指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影像融合、几何校正、影像重采样、图像镶嵌与分割等处理过程,使其能与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应用。

卫星影像的处理软件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支持海量数据的美国ERDAS IMAGINE专业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该软件由基本模块+Virtual GIS模块组成,具备影像浏览、编辑、影像融合、几何校正、正射纠正与矢量数据叠加、3D景观表现、输出各种比例尺影像图集与各种景观图、飞行效果动画等基本功能。ERDAS IMAGINE8.7还扩充了IKONOS、QuickBird等卫星数据的严格轨道模型的正射纠正模型。

数据的处理需要收集校正图像区域的数字地图、或经过校正的图像、或注记图层,作为地理参考。GPS测量、或摄影测量等途径获得的控制点的坐标数据,将其转换为ERDAS IMAGINE的控制点文件格式或ASCⅡ数据文件后可用于纠正遥感图像。如果是地形图图纸,还应进行地形图扫描纠正处理。

6 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是—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业务管理过程,需要对其各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并梳理调顺各业务间衔接关系才能真正满足管理的需求。论文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背景下,对基于GIS的国土资源数据库构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共享等功能,为公众需求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小元.基于GPS技术的土地变更调查GIS设计及应用[D].东南大学,2004

第5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3S技术,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的对象是资源,它包括土地及其上附属物和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等,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数据量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方位、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加速实现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显得尤为迫切。

二、3S技术简介

现代信息测绘技术――3S技术为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3S技术是指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严格地讲,还应包括现代通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通讯。

3S技术中的GIS技术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以它为基础框架,融合叠加各类土地利用与管理专业信息,即形成各种专业信息系统。RS技术是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自动、快速和实时地提取空间目标位置、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数据的测绘技术。它为GIS提供全面、翔实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实时地对GIS已有的数据进行更新。GPS技术则是通过对卫星的观测实时、快速地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的一门先进的测绘技术。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和空间定位数据采集。它为遥感影像的配准、误差纠正提供基准,并可直接用于对GIS中已有的数据进行更新,效率和精度均优于常规方法。

三、3S技术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地政地籍管理方面的应用

1、利用3S技术建设基础数据库

采用3S技术,利用最新的航空(或航天)影像资料和GPS测量成果,按照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和数据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数据库,这将实现城乡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无缝衔接,从而极大地有利于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成果的扩大应用,消除数据矛盾,减少土地纠纷。

2、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保持土地详查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随着GPS技术的发展,由于它具有高度灵活性、高精度、快速、直接提供三维坐标、全天候,不要求通视、操作简便等特点,已成为获取现势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采用GPS测量进行资源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测量数据可直接进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大大提高成果精度和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2在土地规划方面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体系,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管理、规划编制与审批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3.3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

1、利用RS和GPS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近几年对地观测技术尤其是高分辨率商业小卫星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可以获得多时相、多平台、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这为准确研究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特征,提示其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提供了便利,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最新趋势。

2、利用RS和GIS技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及GIS技术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由于遥感影像包含丰富的地面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地利用结构、土壤分布等,能够大大提高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3.4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利用RS和GIS建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开展和复核土地变更调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圈,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查处违法占用土地,并为国家审批建设用地提供最新的基础图件。

3.5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应用

耕地质量的维护与提高己成为实现我国农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研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借助于RS和GIS技术,建立耕地质量预警信息系统,可以预测一定时期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方向与变化程度,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要求进行调控,从而避免退化,实现耕地质量的维护和提高,保障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3.6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基于Web GIS的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完成土地管理行政发文的全部流程,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支持异地办公,可以统一管理。另外,基于Web GIS的土地信息系统,亦可方便国土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如农业、林业、气象、水利、测绘、遥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节约资金,提高政府的整体工作效率,并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土地数据和图件。

结束语

总之,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加强现代信息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探索,尽快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使我国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晓波,孙燕,周万村,李爱农.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2)

第6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国土资源局 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技术

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在很多领域应用广发,国土资源局也为了存储海量国土资源信息而采用了这种技术。不论是企业机构还是个人,计算机都在成为生活办公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系统具有网络信息资源传播速度快、跨区域和领域共享等优势,但这也导致了计算机技术中隐私保护成为难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安全保护受到了广泛关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和面临威胁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由信息系统收到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信息系统的安全重要性和信息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早期的信息系统把计算机作为单一用户工具,这时计算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取决于个人。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外交乃至集团企业,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成为了信息处理和保存工具,这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安全敏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很多商业产品,这种设计的出发点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功能多样性、环境适应性以及低成本,这种信息本身不能对安全问题提供足够的认识,直接导致信息面临风险。

计算机网络分布广泛。入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复杂性强 ,对于系统的边界很难界定,对系统的威胁可能来自于任何地方,为安全工作带来了困难。

利益驱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弱点被利用,进行数据的窃取篡改等获得实际利益的犯罪事件,在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出卖情报等犯罪行为。

信息权的争夺。信息时代下的政治、军事斗争将是从多个层次开始展开的,信息优势能够为打赢电子战、心理战和精确打击等提供前提条件。围绕着信息开展的斗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军事对抗。

2 现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研究

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是为信息系统创建的文件提供文件级别加密,默认配置无需管理工作,用户能够立即开始特定加密,能够使用公共或者私密钥系统进行加密,这种系统针对特定安全主体是全球唯一的。

数据加密技术是基于公钥策略的加密方法。进行文件的加密时系统会生成一个由伪随机数组成的文件密钥,然后根据数据扩展标准算法创建加密后文件,存储在硬盘上,同时删除原始文件。之后系统利用公钥加密 ,加密后存储在同一个加密文件中。进行加密文件的访问需要利用当前用户私钥解密公钥,之后用公钥解密文件。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能够实现网络的实时安全保护,防止不可测的、具有潜在威胁和破坏性的额侵入。防火墙是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通道。防火墙能够控制访问,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和审核。防火墙还能够进行网络地址在不同页面之间的换转。网络信息的流通中,内外部数据流都能够经过防火墙,只有安全数据才能够通过,这使防火墙具备强大的抗攻击能力。

虚拟专用网络。可以理解为企业内部专线。这种技术能够通过特殊加密手段在不同企业内部建立专有通讯线路,这种技术不需要实体线路却能够 实现信息技术之间的沟通连接。虚拟专用网也是路由器的一项重要功能,很多交换机、防火墙设备都支持这种功能,能够在公共网络中建设虚拟私有网。

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涵盖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信息的保护,使其免于遭受病毒攻击破坏。信息加密系统的应用对于用户来说具有透明性,用户访问自己加密的文件不会受到限制,但是非本人或者其他无授权用户想要进行访问就会受到限制遭到拒绝。文件加密系统用户验证过程也十分简单,用户登录windows系统时登录成功就能够随意打开任何加密文件,具有很好的防攻击性能。

防火墙的应用能够实现网络通信数据的实时监督,能够有效的过滤攻击信息,防止病毒入侵,虚拟专用网技术则在接入路由器之后获得了路由器的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了保护企业公司财产安全的重要方式,很多安全功能的发挥需要借助虚拟专用网协作完成。VPN具备一定开放功能,能够为第三方提供合作接口。

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共享,在计算机系统中网络信息数据传播速度极快,跨国跨领域,信息传播更加流畅,对不同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在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及哦留平台的同时,也给个人和企业机构带来了更大的安全威胁。无论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安全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

统一的技术和策略很难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对安全的诉求。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社会行业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更加丰富的形式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变得极为复杂和困难。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有用户的信息和相关资源,这些信息受到威胁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4 结束语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遵循信息安全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能够加大其应用范围,促进更加长远的发展。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还能够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制度化提供技术保障,尽快达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健康发展的目标,消除安全威胁。

参考文献

[1]倪超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2.

[2]赵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 张晓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现状与安全保护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7).

[4] 刘文平.基层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2.

第7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ArcGIS 国体资源 一张图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40-02

1 系统建设目标

数据集成系统是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基础工作,“一张图”工程建设需要调查成果及各业务数据库的支撑。市级基础地理成果主要是基础测绘成果,调查成果有二次土地调查、矿业权核查成果,规划成果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成果,各业务数据库包括地籍、土地征用、土地储备等数据库。在专题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通过对各个专题数据库对应的业务之间关系的梳理,建立起各业务之间逻辑关系,进而进行数据的有机整合与集成,让这些成果在一张图中得到充分展示并能联动协同办公,与电子政务结合,实现带图审核,达到“一张图”管理模式。

2 系统设计原则

(1)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指在数据集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在定义的界定上,必须严格保持在语义和概念上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对同一个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的解释一定是唯一的,不允许存在两次或以上不同的解释。

(2)集约性原则。

集约性指经过集成的数据库要符合行业规程的要求和对应的数据库标准,不能存在数据库结构冗余,也不能存在数据内容的冗余,奠定数据的共享基础。

(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是指数据库要独立于业务所使用的应用系统,即不管业务应用系统如何变化,基础数据库数据不会因为应用系统的变化而发生例如数据内容和结构这样实质性的变化,必须消除数据本身对应用系统的任何依赖。

(4)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指经过集成的数据要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保证数据共享和交换无障碍。集成后的数据要能正确无误地响应对不同的应用系统,保证每次调用结果相同且有效,工作效率不受影响。

(5)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是指集成后的数据在整体上要具有概括性和包容性,并且要严格符合地理信息系统格式的要求和数据建库标准,含有数据库标准的全部信息,不得重复或遗漏。同时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整合时,要满足原数据或用户对精度的要求。

3 系统的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业务系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系统的统称,根据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简要将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系统分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项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四大类,在专项业务系统中,又根据职能分工将专项业务系统分为地政管理、矿政管理、测绘管理和综合业务管理四个方面。根据目前市级国土局各项业务需求,设计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4 系统的体系结构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在从体系结构上采用C/S和B/S两种混合模式,前者侧重于业务办理功能,主要用于对业务基础数据信息的处理、统计、分析、输出;后者侧重于“带图”行政审批,主要用于政务信息的网上流转、审批办理以及信息的对外和服务。

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数据层、支持层、应用层。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如图2。

(1)数据层:负责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通讯、数据同步、数据交换与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2)支持层:支持层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环境,它直接或间接为系统服务,以服务的形式支持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的运行。(3)应用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在该层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允许用户输入信息后并提交给后台,也可以提出数据请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

5 系统建设平台设计

市和各县区采用统一搭建平台,主要包括GIS数据处理及应用平台、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电子政务构建平台。电子政务运行平台是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撑环境。搭建平台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电子政务构建平台定制和维护各项业务应用,同时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支撑数据库中的元字典的解释和调用,形成国土资源“一张图”业务应用系统。搭建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工作流引擎、图形访问引擎(WEBGIS)、内容管理引擎、统计分析引擎、电子邮件管理、信息全文检索、日程安排、通讯录管理、即时通讯等功能。支持各种外部接口,如通用信息接口、外网网站接口、移动终端查询接口、远程信息提供接口以及其他服务提供接口等。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不管是纯粹的空间数据集成或是整体的数据库和系统集成,必须严密设计并严格遵循预先的设计程序,本文所设计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程序见图3。

6 本章结语

主要介绍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的总体设计,分别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系统框架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研究数据集成,提出了数据建库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管理和日常办公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常态。“十二五”期间,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抓手,纷纷启动了国土资源“一张图”项目建设,开展了针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数据整理、整合,逐步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各级行政范围的“一张图”数据库,并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模式,极大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科学、规范的监管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好的为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和领导决策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江西省国土资源管理实际,阐述国土资源管理综合监管系统的建设,通过该系统建设实现对大数据的管理和信息挖掘,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并为社会服务、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系统架构

系统按照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的体系架构组织,采用国内主流的B/S架构,按照国际通用的数据互操作标准接口规范(OGC标准)实现综合监管系统与“一张图”系统和政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开发信息采集、综合查询分析、预警提醒等功能实时抽取、分析、统计数据,形成综合分析统计结果,对国土资源管理形势进行研判,并为行政审批、领导决策等行政行为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一)数据层

数据层是为综合监管系统提供数据源的基础支撑部分,数据源主要是“一张图”管理系统和政务管理系统,“一张图”系统管理了包括基础地理、基础地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综合事务管理等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是综合监管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政务管理系统则包括所有业务管理的过程和结果数据。

(二)服务层

服务层是系统的核心,利用强大的Map GIS数据服务引擎,通过国际通用的OGC服务标准,实现综合监管系统与“一张图”系统和政务管理系统的数据互操作,而不是直接操作数据库。

系统采用“申请-接收”的方式获取数据层提供的各类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将数据处理后形成综合监管数据库,并将更新后的数据返回,既满足了综合监管系统的数据需求,同时能够实时更新“一张图”数据库。

(三)应用层

利用.NET开发工具,对系统客户端进行的功能分析和模块化设计,并为用户呈现出的可视化界面,其中包括信息采集、综合查询、综合统计、预警提醒等功能模块。

三、主要功能

(一)空间数据处理功能

系统利用OGC标准建立起通用的数据服务体系,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政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用户既能调阅各类业务流程数据,又可调阅“一张图”数据库的地理空间数据,实现业务流程与空间数据的相互衔接。系统通过强大的GIS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大数据的抽取、分析、统计,形成综合分析统计结果,提供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依据。

(二)综合查询功能

系统基于搭建式的开发,集成了土地资源管理“批、供、用、补、查”各环节的管理功能模块,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管,能够实时查询土地的坐标、属性,查看项目的件建流程、审批进度、审批结果等,并且可以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成果结合,实现与图形的关联,进行空间定位、图上显示、叠加分析等更为具体的业务监管需求。

(三)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系统基于“一张图”和政务管理系统的大数据支持,对国土资源利用结构和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将不同年度、不同行政区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统计,输出符合规程规范的各类表格和图件,包括不同年度土地资源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使用情况、建设用地审批、供应、利用情况、土地整治项目情况等,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四)批后跟踪、预警提醒功能

另外,系统还开发了审批业务的批后跟踪和预警提醒功能。批后跟踪是对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监管,自动将与“批、征、用、补、查”各环节相关联的业务显示出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具体项目的实时跟踪;预警提醒是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某项业务,将由预报警生成服务记录下来并向平台报警,用户可以检索所有报警,了解报警类型、时间、报警规则、以及处理部门。

第9篇:国土资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铝土矿 资源开采 露天开采 贫化率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031-02

铝土矿资源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地位的矿产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对于铝土矿的需求越来越大,关于铝土矿资源开采与勘探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铝土矿资源开采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对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对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启发与指导。不仅仅要从思想上重视铝土矿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更要从技术层面改善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现状

我国铝土矿的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这两种方式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结合。缓坡倾斜且埋藏较浅应用露天开采,急破倾斜但有露出矿体的应用山坡或者半封闭式的凹陷露天开采,埋藏较深且不易挖掘的应用地下开采方式,且露天开采按照矿床成因分为堆积型和沉积型两种,也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开采。地下开采的开采技术主要分为应对缓倾斜矿体和急倾斜矿体,缓倾斜矿体采用全面法和房栓法,急倾斜矿体采用分段崩落法[1]。与此同时我国还有矿壁液压支柱护顶浅孔全面房柱采矿法、矿壁锚杆护顶浅孔房柱采矿法、预切顶中深孔房柱采矿法等开采方法。

1.2 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采用的是全面采矿方法,这种方法的一大缺点是在进行回采时会出现较大的工程难点,例如回采的成本过大、通风效果较差等。同时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中还存在着资源回收率低、开采规模小、工作效率低、地下开采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各种各样如设备落后、投入少等都说明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技术必须进行革新,从思想上重视开采技术的开发,从实际上落实开采技术的创新。

2 我国铝土矿资源开采技术革新与应用

2.1 露天开采技术的优化革新与应用

2.1.1 精确勘探

开采之前的地质勘探是后续开采工作的基础,精确勘探并控制好矿体顶底板形态和标高,为后面的生产,尤其是生产爆破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缓倾斜矿体中一般采用加密钻孔控制,孔网参数大致为25m×25m。针对急倾斜矿体,在台阶回采初期一般采用槽探来进行生产勘探,探槽间距为20-25m。通过精确勘探,对矿体赋存的状态和情况都有更准确的了解,为后续工作的正确指导打下基础。

2.1.2 设置合理的台阶参数

在精确勘探之后,针对矿体赋存的状态提出合理的台阶参数,这需要综合考量采矿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贫损指标。采矿设备的工作参数是根据矿体厚度、矿体倾角等来进行确定的,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使三角残矿清理量最小[2]。为保证整体的生产效率,在采用浅眼崩矿并预先剥离岩石时,要考虑到大量剥离时应采用现有的台阶参数,也就是大型设备作业。在靠近采矿台阶时应用小台阶参数,也就是小型设备作业。

2.1.3 改进开采的推进方向

将原来的开采推进方向改为在采矿回采时从上盘往下盘推进,这种转变在表面上看会增加剥离工作量,但其实只是在前期增加了剥离工作量,总的工作量是不变的,并且对降低贫化指标起到重要作用。

2.1.4 精确控制露天穿孔爆破作业

穿孔爆破分为顶板剥离穿爆和采矿穿爆,将这两种穿孔爆破方式的爆破方法统一为松动爆破,同时不设超深。在采用经办剥离穿爆时,钻孔见到矿粉立刻停止。在采用采矿穿爆时,钻孔见到底板废石岩粉时立刻停止[3]。其殊的爆破技术应用在急倾斜矿体中,为防止底板废石在爆破时混入,一般采用预裂爆破技术来防止爆破时的底板破坏所造成的贫化。

2.1.5 加强清顶

在沉积型的铝土矿中,直接的顶底板一般都是铝土岩和铝土页岩,极易破碎。因此经常随着采矿爆破而混入矿石之中造成贫化。在矿体回采时,要采取清顶的机械作业,清理到剩余10 cm左右时可以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减少损失和贫化。

2.2 地下开采技术的革新与应用

与露天开采一样,精确的地质勘探是判断后续一切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的勘探有着很大的不同,地下开采的勘探要求对开采区域的成矿规律进行细致分析。日常的地质工作和生产勘探必须加强,通过探采结合等手段充分探明开采区域的地质成因、地质条件以及水文条件等,加大勘探的范围和密度,对矿体的边界进行精确定位,并做好二次圈定的工作。

严格控制分段高度、炮孔扇面倾角、回采进路布置及崩矿步距的参数,采用壁式崩落法,并应用后退式回采由矿体边界向汽车的斜坡后退。科学合理的计划崩落采空区,控制地压,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人工选矿[4]。应用最新的矿壁液压支柱护顶浅孔全面房柱采矿法、矿壁锚杆护顶浅孔房柱采矿法、预切顶中深孔房柱采矿法等开采方法,使开采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大幅提升。

矿壁液压支柱护顶浅孔全面房柱采矿法这一方法的回采位置是在上山轨道巷和初割工作面巷的相交处开始的,同时液压支柱也是采用水压。传动介质就是高压密封管中的水,通过对水压的控制来完成对液压支柱升降的控制。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整体施工的安全性,也是我国现今较为推荐的开采技术。但这种方法同时存在着混入率和损失率较高的特点,仅适用于采高低于3 m的区域[5]。矿壁锚杆护顶浅孔房柱采矿法比矿壁液压支柱护顶浅孔全面房柱采矿法适用范围更大,提升到3~5 m。采深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占矿用重量大,损失率和混入率依旧较高。预切顶中深孔房柱采矿法等开采方法适合>5 m的采深。

这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这也提醒铝土矿开采队伍对于开采区域地质条件的充分了解,不同的地质条件适用不同的铝土矿开采技术。将铝土矿分块段来区隔,一个矿山可以采用一种或几种开采技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铝土矿开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率,这种方法也能够保证经济效益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同时提升,完善开采技术开发机制,通过试采与实验来保证实用价值,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3 结语

铝土矿资源的开采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不仅是对铝土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好处,更会对其他矿产资源的在技术层面上的开发利用起到示范作用。这些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为铝土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贫化、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技术上支持铝土矿的生产与发展。开采技术的革新与应用虽然不能够完全摆脱我国铝土矿资源开发存在的全部问题,但能够在技术层面提供更加安全、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精确细致的铝制品,这对我国矿产的开发利用、节约生产、规模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党亚鹏.浅析河南铝土矿开采技术及发展对策研究[J].地球,2015(12):25.

[2]苏瑞利.复杂条件下铝土矿开采及岩层采动规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2399-2400.

[3]张伦和.铝土矿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J].轻金属,201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