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研讨会的会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幕式由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张晓丹教授主持并致辞。她说,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全国财税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与自主创新,将进行“两岸财税制度比较及财税体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财政学教材体系建设”三个主题的研讨。
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辛宝忠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学校概况和在财税研究方面的成果。他说,能够承办这次全国财政税务领域的高级别学术会议,为同行专家搭建这样一个研讨交流的平台是该校的荣幸。研讨会集中了海峡两岸财经类高校一大批财税研究精英,相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决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落实,促进海峡两岸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与自主创新,为财税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台湾逢甲大学商学院陈盛通主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雷根强书记、台湾“中华财政学会”理事长徐伟初教授、黑龙江省社保资金管理中心施■主任也分别致辞。
学术报告由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和台湾逢甲大学商学院主任陈盛通分别主持。凌忠■署长、白景明副所长、王葳院长、杨斌副校长、马海涛会长以及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曙光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大家围绕“税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常务理事会”三个主题进行了分论坛讨论。讨论现场积极热烈,与会学者受益良多。
(一)抓好第十二次机关党的工作会议有关文稿的起草工作。
有关文稿主要是指:工委的工作报告、研究会的工作报告和工作会、研究会年会的主持词,研究会有关表彰决定、名单等。要完成好有关文稿的起草工作,必须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做好收集有关资料等案头工作;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开展区县机关党建工作经费情况调查工作。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开展。情况调查表已于2007年12月发出,回收工作已基本完成,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争取在2008年春节前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
(三)牵头负责有关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此项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制定工作方案;有关协调工作(协调有关部室和区县对配套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此项工作的工作方案和启动通知应于2008年一季度末完成和发出,整个修改工作应在三季度末基本完成。
(四)做好理论调研工作。理论调研工作是研究室和研究会的一项重点工作。2008年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理论调研工作:一是结合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会下达的课题调研任务,由秘书处牵头,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开展党建理论调研活动,完成机关专委会下达的课题调研任务。二是组织各会员单位按照秘书处下达的调研课题,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上述两项工作于2008年一季度启动。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下达的调研课题,按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规定时间完成;秘书处下达的调研课题,9月结题。
(五)加大对协作组工作的指导力度。一是指导各协作组开展好组内活动,协调好各协作组开展活动的时间。二是以秘书处的名义分片各召开1次理论研讨会。时间安排:二季度(5月)在潼南县召开主城和渝西北片区理论研究会;三季度(7月)万州区召开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理论研讨会;三季度(9月)召开市直机关片区(1—8协作组)理论研究会。三是各协作组开展活动的经费,由各协作组解决,研究会给予适当补助;秘书处召开的会议,经费由党建研究会经费支出。
(六)组织各会员单位(以区县会员单位为主)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拟于2008年第二季度组织会员单位(以区县会员单位为主)赴青岛、大连等地学习考察一周。外出学习考察费用,按实际标准收取。此项工作于2008年一季度启动。
(七)编辑出版《机关党建工作文件资料汇编(2008年卷)》。《汇编》主要包括:市委、市委组织和机关工委关于实施固本强基战略的有关文件;渝委办[2007]46号文和有关配套文件。《汇编》的资料收集工作于2008年初启动,年底出书。《汇编》一书所需经费(资料的收集整理、领导审稿、统稿、校对、印刷等费用)在党费自留经费中支出。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应于2008年三月底以前发出。
一、主题鲜明,与时俱进
2009年学术研讨会围绕“新时期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主题,下列与会代表作了大会专题报告。
“转型时期:高师地理教学论发展路向的思考”
(李家清)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
(袁书琪)
“强化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质量管理探讨――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为例”(段玉山)
“地理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徐宝芳)
“国际地理教育动态――以卢塞恩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和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为例”(王民)
“地理考试的研究与思考”(夏志芳)
2010年学术研讨会围绕“创新,让地理教师更具专业水准”主题,下列与会代表作了大会专题发言。
“均衡教育下的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
(袁书琪)
“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培养优质地理师资”(李家清)
“课程改革中‘差异化’理念的思考”(段玉山)
“将学科特色作为地理教学继承与发展的生长点”
(林培英)
“地理教学论核心课程的深化改革”(李晴)
“转型时期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的几点思考”
(仲小敏)
“基于地理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
(刘兰)
2011年学术研讨会围绕“前沿・理性・责任: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主题,下列与会代表作了大会专题交流。
“修改后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夏志芳)
“走向发展性的地理教学论”(李家清)
“数字星球系统实验室与地理教师教育”(徐宝芳)
“转型时期高师地理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衔接的思考”(仲小敏)
“关于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训练问题的思考”
(胡良民)
“高校地理教育学系列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黄京鸿)
“地理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李晴)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杨新)
“以命题为抓手,提高地理教师教学水平”(刘恭祥)
“基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地理教学论》若干问题思考”
(王向东)
三届学术研讨会的专题发言与广泛交流,不仅直观反映了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在学科建设、理论构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系统思考与持续探索实践的成果,也生动体现了他们孜孜以求、认真执着,坚持改革创新和继承发展的精神。
最近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生学习理念,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科学设置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等。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举措,无疑为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平台,当然也对地理教师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内容丰富,成果显著
三届学术研讨会内容安排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每届会议提交学术论文几十篇,老、中、青三代地理教育工作者踊跃参与。会议多由大会学术报告、分会场专题讨论和自由发言等环节组成。在大会报告及对话、分会场交流发言及分会场代表汇报和自由发言等活动中,还对高师地理教育跨区域的科研合作、结合课改指导中学、各类型师资培训及新人帮扶、地理前辈对高师地理教育的贡献及宣传、网站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欣喜地看到,一大批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年轻博士、硕士崭露头角,成为地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三届学术研讨会除主要进行主题研讨和学术交流外,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理考察。2009年会议安排了参观蒙牛工业园区、内蒙古师大盛乐校区和博物馆,考察希拉穆仁草原,库布其沙漠和成吉思汗陵等活动。2010年会议组织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费游览长白山等。2011年会后进行了西宁市区和互助县土族风情考察,自费游览青海湖、日月山等,为外出考察机会相对不多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提供了亲近大自然,感受各地不同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的机会。
伴随着学术研讨活动的日益活跃和高师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三年里有关地理教师教育方面的教研获奖、教研论文、教研课题和教育专著及教材等教研成果不断呈现,这里仅展示部分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的代表性成果。
《地理学科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9
(胡良民、袁书琪、关伟)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张继红、夏志芳)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李家清)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林培英、马贺山)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王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家清)
《地理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王民、仲小敏)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文本比较研究与编写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林培英,杨国栋)
《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段玉山)
《地理教育实践与理论》,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徐宝芳)
《新课程地理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11(黄京鸿)
《中学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李晴)
《中国地学书鉴》(地理教育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宫作民)
三、凝聚团队,展望明天
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长期以来,其学术研讨会每隔四年或两年与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一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东、西、中、南、北的高校教师,出版社或期刊代表以及广大中学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商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荟萃了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时代风貌,这也为高校地理教师提供了极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然而,高师学科教育领域长期以来未受到高师院校应有的重视,实际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极大地挫伤了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与研究教师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发展与提升,他们也十分渴望和期待在全国综合性学术会议之外,有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专业组织或平台可以倾诉、交流、展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艰辛与寂寞、快乐与成功。20世纪80、90年代,全国范围内曾举办过多次高师学科教学论或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语、数、外、史、地、生等学科教学论教师热情参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相得益彰,曾取得积极有效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由于人数规模、经费紧张等具体原因,未能持之以恒。进入21世纪后,在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的热情关怀和爱护下,在全国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委会李家清、夏志芳、徐宝芳等主任委员的精心谋划和不懈努力下,在全国各高师院校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支持和热忱响应下,一年一度的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为深化学术研究、深入课程改革、凝练科研成果、凝聚育人之心、加强交流协作、加快事业发展提供了阵地和平台。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研讨会还应开阔思路,寻求拓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以共同申报规划项目的方式作为科研基础。目前教育规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占有一定比例,可由重点师范院校或本领域学科带头人领衔主持申报,其它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合作参与,共同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也可为学术研讨交流奠定基石。
以学校地理课改的紧迫课题作为应用目标。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已推进十个年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急待解决,可以深入中学地理教学第一线,积极开展紧迫课题的改革试验,更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以承办单位为案例作高师课改实证研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都是为了加快提高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高师地理课程教学论改革持续不断,也各有特色。
以出版单位为合作伙伴发表学术成果。期刊、报社和出版社等,不仅为地理教师科学研究搭建平台,也为展示学术成果提供阵地。学术研讨会可与出版单位紧密合作,有主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及时推出地理教师教育研究最新学术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以教育均衡为宗旨选择学术交流与考察地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对教师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国东、中、西部师资力量和培养存在差异,加强学术研讨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资源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一、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为职教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3、加强学会下属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总结和计划制度,不断提高组织和活动水平。制定《学会工作规则》,加强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企业;科普;会展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41-02
科普会展是科普会议展览的简称,是一种促进企业营销的活动,其形式可以是关于科技方面的展示会、交易会、展览会或商业市场,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宣传企业的科技产品,展示企业的信息及其服务来推销自身产品。随着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科普会展做为一种经济存在形式,其内容、功能和办展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调整和变化。本文就企业参加科普会展应做的工作、参加科普会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出探讨,以做引玉之砖。
1 企业参加科普会展应做的工作
1.1决定参展后应该做的工作
企业确定要参展后,应及时与举办者沟通,沟通行为包括:
1)要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投放直邮,并在会刊、参展商光盘里投放广告。几乎所有展会的主办机构都会改造含参展企业名单的会刊或光盘,展商是可以在这些出版物里做广告的;2)在专门的行业出版物上做广告。有时候,这些出版物会发行关于一个展会的特刊,这给展商广告提供了可能性。在公共区域的广告,如机场、火车站或场馆的进入通道的广告都是非常有效的;3)互联网。展商可以使用互联网在其自己网站主页、展会及其他相关网站上投放网络广告,来告知和推广其参展活动。除了这些,企业还要开个“会前会”。这里说“会前会”是指专门针对即将开始的科普会展而策划的技术研讨会。这种研讨会技术性强,主题与科普会展秘切相关,为展会服务。某公司在策划电子产品会展时,根据行业热点,先筹备了一个“无铅技术”研讨会,主要请了以下四方面的人——学术界代表:讲解无铅技术发展史;政府代表:讲解无铅产品的政策内容;无铅制造的高端公司代表:讲解其公司对于无铅技术的应用;电子产品的客户代表:真正的目标市场。在这样一个成功研讨会的造势之下,该公司的电子产品展览会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已经抓住目标市场了,真是事办功倍。
1.2开展会时要做的工作
首先,展位的设计要别致。要根据产品特色、品牌文化及营销目标来确定展台的风格,若一味求大、求奢侈,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除展位设计以外,展台上提供的信息资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关信息资料发放中的“什么”、“怎么”、“何时”、“给谁”等都应该仔细斟酌。
同样重要的是精确估计提供资料的数量。展商应该为观众准备合适的信息资料,例如一般的小册子、技术传单、产品信息、产品目录、企业快讯、参考单、价格表、新闻稿等。在海外展会上,信息资料应该被妥善翻译成当地的语言或通用的外语。
2 参展企业要重视“会后会”
“会后会”是指科普会展结束后的后继服务,目前这项服务还不被大家重视。其实,“会后会”也是很重要的。在会展中,消费者及目标市场可能留下了很多信息及建议,企业要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目标市场并对他们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进,以达到最终的营销目的。
3 企业参加科普会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接到参会邀请后,企业要甄别内容
现在展会名目繁多,越来越难以甄别,仅名称就有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展示会等。一般认为科普博览会是高档次的,对社会、文化、科技的传播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影响并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在实际中,它有被滥用的现象,不时可以看到“某单位举办科普博览会”的消息。名目繁多的展会不仅让有需求的客商迷惑,更让参展商无奈,不知是否该参加。如果不加甄别,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在各种展会中疲于奔命,耗费大量精力、费用不说,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3.2展会推广要对路
要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营销目标,对企业的优势资源(产品、信息、技术、服务)或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再斟选出适时对路的产品推广,最后再从策划的角度考虑如何出奇制胜。
其次,制定的展会计划实施组织工作要有弹性,包括对未来变化与竞争的思考,有必要地反馈与调整机制。
最后,展会组织以及展览策划应有严格的流程与职责分工,并有专人负责项目,强调企业内部的协调,企业与外协单位的协调作业。经常听到一些企业主这样抱怨:本来的想法是这样的,可外协公司给我们的展位及活动方案却与品牌及产品脱节,而更改方案则由于时间的紧迫而变得不可能,让企业主感到沮丧。部分企业内部组织很松散,以致展会上该收集的信息没有收集,该做的推广没有做好。
3.3企业要培养善于讲解自身产品的高素质人才
在科普会展上,本来企业应该展示自己的高新技术及高科技产品,但有时候消费者对产品感兴趣,但讲解员却讲解不清楚。
今年某个以科技为主题的展会,除了开幕当天现场人数比较多外,展会期间人数都非常少,有的展位因乏人问津,几名工作人员聚在一起聊天。有一个大学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同学们其实对展会上的高科技项目很感兴趣,但有的同学表示,询问了工作人员一些问题,他们解释得很不清楚。另外,有的展位还在,工作人员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整个场面乱哄哄的。
有的展会占据场馆都很大,规模也相当大,但与举办者的最初设想距离甚远,有时参展人员拿了几份简介就离开了,吸引不了更多的关注。
其实,科普会展具有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度集中的优势,不仅可以高效推广企业产品,提高知名度,还能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服务的机会。企业只有从场馆设计、主题选择、展会规划等方面实施品牌化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才能达到在科普会展中更好地推介自己产品的目的。
利用科普会展推介自身产品做得比较好的例子是我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五色土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推介自己的产品,2013年7月25日-7月28日,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惠农宣传交流中心和全国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办公室主办,山西五色土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通过本次展会,山西五色土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内外客商推广了生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同时,还推广了以下重大投资项目:开办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地标农副产品专营卖场、开办五色土原生态主题连锁餐厅、组建主要为生态农业项目提供项目贷款的村镇银行、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化生态中药材种植、生态杂粮种植、食用菌栽培基地、并购具备国家生产资质GMP药食同源类食品生产线……为公司向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挺进资本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企业如何利用展会推广产品.
一.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对照细则自查
我学区三月份,召开教育干部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市教育局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同时要求以学校为单位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文件和领导的讲话。明确教育干部和教师各自的责任、职责。
各学校依照精细化管理的细则,对本学校管理进行自查,查找本学校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建立了一中、小学校长为学校精细化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奖惩办法。同时依据管理细则制定了规章制度,做到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便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二、抓典型以点带面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四月十四日我学区组织中、小学校长,在**小学、**中学召开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现场会与会的同志对两校的校容、校貌,教师的管理,各种档案等内容进行了查看,从而找到了本校在管理上面存在的差距,表示会后为使本校的管理上台阶。狠抓各种制度的落实。
三、教育教学
我学区在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8周岁)的前提下,尽管师资力量薄弱,严格执行并开齐上全全部课程,同时要求地方课程要以在区域性上出特色,同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其次,抓好常规教学的管理。对教师的备、教、批、辅及课外活动实行定期检查与抽查的方法,加大了督导力度,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上能完成的作业,不再留课外作业。在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方面,我学区有十人次赴北京参加参加全国名师观摩课研讨会。各位教师在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学区上了一节汇报课,使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为我学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队伍管理
与会的20人包括了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中国联通公司的代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的官员,美国美林集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投资银行家及两位学者。拥有专网的铁道部门、电力部门没有人列席。
一直以彻底的竞争主张而闻名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没有重提“中国电信”的分解应该横竖结合。广电总局代表方宏一在他向会议递交的论文中提到了“中国电信按业务与按地区适当分割”,但他的发言没有包含这一点。
有分析说,这是因为“横切”不利于中国电信业来日应对国际竞争,而这才是中国电信业谋求重组的第一出发点。此外,“横切”主张尚缺乏细致的财务分析。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是因为推进竞争太难了,只得退求其次。
在发言中,周其仁仍然强调网络竞争是电信业竞争的基础,或者重组国内包括有线电视、联通在内的电信网络资源,在各主要电信业务上分别形成两网竞争格局;或者加快电信市场向国际电信商开放,形成两个综合性电信网络的竞争。
周其仁并认为,后一种构想更切合我国实际情况。他似乎也因此成为明确主张以开放促竞争的第一人。
会上有人发问:“竖切”是否可以再把长话切出来?信息产业部人士回答:中国电信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将继续需要长话利润的补贴。按他们的算法,中国电信现在的固定市话业务是亏损的,1997年的数字是90亿元。
经贸委官员作了关于加强监管的发言。这一发言受到了与会者包括主持人的重视,因为“竖切”方案依然保有浓厚的垄断色彩,监管在一段时间内或将成为第一位的问题。
引起注意的还有社科院经济所张平博士关于广东对香港开放试点的建议。张平并主张此前广东基础信息网络应该重组:电信和有线电视的数据业务相互准入,电信部门将增值业务部门和基础部门分离,从制度上保证网络间平等接驳。
来自广电总局的方宏一似乎把目光聚焦到了数据业务上,他倡议筹组“中国数据网络特区”:在五大城市中实现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互联互通,并允许利用内资和外资。
据分析,这很可能是方案定夺之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大范围的意见听取会。有港报说,方案将于3月底前后公布。
讨论会由体改办副主任李剑阁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周德强主持,从下午2点一直进行到6点。据说与会者的发言将上报国务院。
此前1月7日至8日上午,体改办与美林集团联合举办了“当前国际电信业重组方案及发展情况研讨会”。美林的电信专家们向与会者介绍了其他国家电信业重组的案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保留了原国家主体电信企业的完整性。
有意思的是,在会议之前,1998年12月30日至1999年1月5日一周内,香港5家电话公司城市电讯、新世界、香港电讯、和记电讯、新电讯你追我赶似地相继削减国际长话费,港人正从竞争局面中受惠。报道说,香港并将在本月内就开放固定电信服务的问题拍板。
1月14日,在西长安街信息产业部大楼略显简朴的办公室里,政策法规司刘彩司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重组方案很快将上报国务院最后审定。与本刊报道时相比,方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完善,但按业务“竖切”的框架不会变。
刘彩说,对“竖切”方案的评价正越来越趋向一致。建设电信基础网,普及基本电话服务仍是现阶段我国电信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电信业重组必须考虑到这一任务。
一、各种各样的宣传和发动
为推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使其能够适合我国国情健康地发展,财政部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下大力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发动,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向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等。
1991年,由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中国财政杂志社《财务与会计》编辑部、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普及有奖读书活动”,历时六个月,推动会计电算化知识普及和提高,增进广大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共收到答卷7088份。
1994年9月21日到9月25日,由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会计电算化成果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参展单位共100多个,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是检阅我国会计电算化丰硕成果的一次盛会。参展单位既有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实际应用的基层单位,也有为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软件、硬件公司和从事会计电算化科研、教学的单位。展览会比较集中展示了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管理单位和部门的丰硕成果。为了推广这些成果,鼓励先进,展览会组委会组织了“会计电算化事业贡献奖和鼓励奖”评奖活动。山东省财政厅、广州市财政局、上海市财政局、万能公司、用友公司、远方公司、安易公司等16家单位获得贡献奖。大连市财政局、金蝶公司等获得鼓励奖。展览会上,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会计电算化分会同时举办了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10名会计电算化专家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展览会上鉴定的财务软件销售合同200多万元,意向性协议2000多万元。
从这次展览会的全面胜利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来看,我国企事业单位已经普遍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财务软件的设计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这次展览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外的财务软件公司正凭借自己雄厚实力虎视眈眈的紧盯着中国巨大的财务软件市场。
1995年3月15日,中国会计学会中青会计电算化分会与计算机世界报在在北京联合召开《财务软件技术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财务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的问题,从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财务软件功能和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提高财务软件的质量,不断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年11月24日,财政部会计司组织向全国推荐的安易、万能、华正、用友等15个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学软件和6本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材。
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财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财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会后一些财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财务软件投入了一些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99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有各省市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志参加的会议,会上提出了财政部和各省市财政厅(局)不再组织商品化财务软件的评审和替代手工记账验收等建议,并形成了“关于改进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会后,进一步酝酿和建立在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向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政策与法规
作为财务软件管理部门,财政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会计电算化作出了政策指导和支持。198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营企业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工作中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文件规定:“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需要购置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应尽量先用企业发展基金解决,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对单个系统价值在5万元以下,可分项摊入生产成本。”在当时国营企业成本支出管理严格,计算机价格又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一规定无疑对于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8年在上海召开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议,对制定各省(市)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规划、实施对财务软件的评审等工作作了统一部署。随后,又把会计电算化列入我国“会计改革纲要”,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这次会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注3,会上提出了实现财务软件通用化的几项措施。后来实践证明这套方案是可行的,不久按这些方案开发设计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财务软件,并相继成立了几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商品化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财务软件市场,促进了我国财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1990年,财政部正式成立了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时,必须使用通过财政部门评审的软件。由于境外软件的本地化偏弱,因而要通过评审并不容易,这无形中就形成一个壁垒,这也在一定程度给了我国财务软件一个成长壮大的时间。「注2
1994年,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对培训、长远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注4
2000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会计法》,更是对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各企业单位使用财务软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推出,都在社会舆论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为财务软件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和较好的外部环境。
同样,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1989年起,财政部先后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89年)、《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1990年)、《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和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1991年)、《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规则》(1994年)、《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4年)等法规。这些法规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非常快,使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常处于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形,管理制度也就面临着经常修改与变换的过程。
三、大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
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离不开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人才,大致可以分为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1994年5月,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中、高三级培训计划。拟到2000年,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初级培训,有10%—15%接受中级培训,5%接受高级培训。在财政部文件的指导下,各地的培训工作发展迅速。1995年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大连、哈尔滨、沈阳、深圳、广州、宁波、武汉、成都等各市财政局共审批电算化培训点215个,培训会计人员17万。「注5
在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培训方面,主要由财政部会计司牵头举办。例如1995年4月由财政部会计司和全国财政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次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培训班。同年12月,会计司又在重庆市召开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座谈会,对电算化审计方面的知识、各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情况和经验、会计电算化培训具体做法以及今后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计划和任务等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同时,为了使各地的电算化培训规范化,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共14条,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具体实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随后,财政部会计司又公布推荐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上机实习教学软件,包括安易、万能、华正、用友、润嘉、益和、四方、金蝶、华兴、远方、新星、汇理等共15个财务软件。
截止1998年年底,我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已经有200万人接受了比较正规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和发放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形式使得大多数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无疑对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出版
自1990年以来,财政部为了便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和使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理论动态、工作规划、实践经验、国外信息等以及为帮助广大的会计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财政部1989年65号文件及1990、1991年有关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的补充规定的精神实质,由会计事务管理司分别编写了《会计电算化资料选编》第1、2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讲解》和《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等书。
同时,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工作组为了系统介绍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的方法、步骤、组织程序等,推动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也于1992年7月编写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方法与实践》。
为适应我国矿山经济发展和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需要,经国土资源部和民政部批准,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于XX年4月正式成立。近一年来,在部地质环境司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委员会秘书处遵照工作委员会章程要求,联合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开展了多项活动,本着为矿山企业服务,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事业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宗旨,开展了多项工作。现将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开展了如下主要工作:
1.成功召开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XX年11月,国土资源部、民政部批准成立中矿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接到民政部的通知后,筹备组的同志进入紧张的成立大会准备工作。主要完成了起草会议文件、落实理事会人选、设计、制作工作委员会会徽等会议筹备工作。XX年2月,姜建军理事长决定在4月份举办的"全国地质环境处长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根据原定计划,成立大会于XX年4月28日召开。众所周知,当时正值全国抗击"非典"的紧张时期,广州、北京等地区尤为严重,进京开会要冒极大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在姜建军司长和环境司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召开了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理事会。
2.组织编辑《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
编辑《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是在工作委员会筹建过程中已开始启动的一项工作,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矿山环境管理的工具书。该书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结合我国矿山实际,从宏观管理到具体实践操作,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法规和制度,以及环境治理工作的内容、技术原理、方法和措施。
该书编辑过程中,正值我国全面抗击"非典"时期,而此时也正是该"指南"一书处于紧张编稿和校对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秘书处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工作。由于是"非典"期间,许多参与编写的专家不能或不便离开所住社区,其所在单位不能自由出入,秘书处同志便冒着危险在约定的公共汽车站或社区单位的大门外接收和传递稿件。对外地作者,便通过电话或电传方式开展工作。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该书的编辑、修改和一、二、三稿的校对工作。现该书稿将送交印刷厂,并即将出版发行。
3.成功举办了我国"首届矿山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XX年10月,由部地质环境司主办、工作委员会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西安地矿所具体承办,在西安成功举办了我国"首届矿山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会议旨在为政府部门、矿山企业和地调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矿山环境保护学术交流的平台。
会议原定规模为100人,但实际参会人数达到160人。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h及内容包括"矿山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政策"、"矿山环境调查与治理研究"、"矿山水资源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研究"等许多方面。
通过这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管理部门、矿山企事业单位对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双重保护原则的认识,明确了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有效保护环境的工作方向与任务。此次会议揭开了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新的一页,在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4.顺利完成了《绿色矿山》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工作
为反映我国矿山企业在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典型事例,宣传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多年来在矿产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使得矿山企业进一步认识我国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管理中所倡导的方向,以及提高全民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保护意识,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国土资源部决定与中央电视合拍摄《绿色矿山》(现更名为"XX资源环境记忆")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
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具体承担该片的组织、筹备、协助拍摄等工作。工作前期,我们组织专家讨论、选题,进行情况调查、材料收集、典型筛选、资料整理,并经多易其稿,最终编写出了67集的初稿供中央电视台参考。在此基础上,最后又与中央电视台一起拟定了一个20集拍摄方案。接着,于XX年9至11月份分别带领6个摄制组奔赴21省(区),采访近百家矿山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矿山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外景拍摄。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们又对中央电视台开始拟定的21集及最终确定的18集脚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K协助电视络专家、领导进行采访。该片按计划顺利完成制作,已于XX年3月"两会"期间播出。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同志对这项工作积极、认真、务实的作风,受到部有关司局和矿山企业的好评。共2页,当前第1页1
5.完成"德兴铜矿矿山尾矿与环境遥感调查技术研究"项目
由部科技司下达的"德兴铜矿矿山尾矿与环境遥感调查技术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掌握遥感技术在矿山尾矿与环境调查中作用及应用研究。XX年2月,由部科技司主持成果评审会,该项目受到好评。科技司领导指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该项目是由工作委员会(部尾矿办)提出并作为项目协调单位。
科技司对该项目的评价是,"这个项目的完成,无论在研究人员的素质、还是其成果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XX年过去了。一年来,在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部地质环境司姜建军司长,以及监测处陈小宁、刘建军等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工作委员会刚刚成立,机构尚不健全,秘书处人员紧张,加之又忙于一些既定的工作和具体事务,使秘书处自身建设工作起色不大,从而影响了更多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尽快加以改进。
二、XX年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初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1、加强秘书处的自身建设与业务工作正常化
秘书处现机构、制度尚不健全,需进行增调,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委员会会员管理办法;工作汇报制度等,使工作委员会真正成为连接政府部门与矿
山企事业单位的桥梁、纽带。
2、当前进行的几项工作
(1)创办工作委员会会刊。申请办理正式出版物刊号,组建会刊编委会、编辑部,联系并确定会刊协办单位,争取会刊尽早编辑、出版与发行。
(2)逐步完善"中国尾矿"、"绿色矿山"网站的经营管理工作,扩充内容,扩大影响,有效地提供相关的信息、中介服务。
(3)搞好《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一书的印刷、征订和发行工作。根据司里要求,《指南》为单色印刷,共计5000册,定价85元(含邮资)预计4月中旬出厂。
(4)举办"全国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研讨会暨工作委员会一届二次理事会"。
应矿山企业的要求,为作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建议近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主要内容为宣传学习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明确项目申报程序、介绍新方法、技术。参加的对象为矿山企业和规划、研究部门和单位。同时,召开XX年度理事会。
3、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国内培训
根据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等方面,国外矿业发达国家有很多好的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矿山环保工作委员会与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从事矿山环境管理、治理的单位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联络相关单位组织矿业单位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矿山环境保护与重建"等学术交流与相关的出国考察活动。
4、申请研究与开发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利用工作委员会自身优势,积极申请和开展各种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如:
(1)联合地质科学院、部遥感中心、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单位,在已经完成的"德兴铜矿尾矿环境遥感技术调查研究"课题基础上,开展"矿山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软件的设计与合作开发;
(2)做好"矿山环境治理投资机制探讨"的调研、试点工作;
(3)与法国、希腊地调局联合向欧盟申请"中国矿山固体废料管理"项目。
(4)继续做好《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的基础工作
几年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人员,在环境司的领导下,开展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也由此进一步了解矿山环保的实际情况。《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体系研究》项目是摆在政府和矿山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有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关于矿山环境管理与评估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矿山地质环境及其评估体系的概念、范畴(内涵与外延)、方法、程序、资质;建立评估体系模型,为我部开展这项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5、积极开展各类咨询服务
认真贯彻工作委员会宗旨,积极开展为政府部门如部地质环境司、开发司、耕地司、部机关服务,为矿山企业和会员单位服务,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服务的多种技术业务咨询服务。如:
(1)首钢矿业公司、甘肃厂坝铅锌矿尾矿的回收利用与库区生态重建;
(2)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北京宾隆矿业新技术公司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
(3)为矿山企业或采矿人代办采矿证等。
新的一年里,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认真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以及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使工作委员会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二OO四年三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