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化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视野,激活学习潜能,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文本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活化运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英语学习思维与语言感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一、活化文本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文本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开阔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参照物。在教学中,以文本学习资源为依据进行活化,能够有效发挥资源的引导作用,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
活化文本学习资源,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和概括,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理解感悟。在活化运用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和文本知识结构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文本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运用中能够深入掌握。最后,注重对学习内容的补充,特别在语言技能运用上,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交流。教师还可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学习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以活化文本学习资源为契机,能够更好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Unit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就中西方生日文化进行比较,可要求学生搜集:(1)你知道西方的母亲受难日就是子女的生日吗?(2)西方人们是怎样庆祝自己生日的?(3)请用英语表达你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同时,可建议学生挑选角色模仿Jim和Ben进行对话,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二、活化表达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文本资源的活化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参照物,而活化表达探究过程,则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信心,还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运用规则。
通过活化表达探究过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为开阔,更能够增强学习认知体验。首先,应该创设和谐的自由探究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其次,合理搭配学习小组,以明确合作探究任务为根本,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后,为学生提供可自由表达的时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进行综合交流。同时,教师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知识要点,注意优化组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由表达”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能够有探究表达的机会。
在活化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帮助指导学生进行灵活交流。笔者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前提下,能够围绕“What do the people do on holiday?”来体味节日的欢庆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比较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并建议学生能够从产生的文化背景、庆祝方式异同等几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Mr Green、David、Su Hai、Mike、Ben等角色进行模拟对话,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活化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传统英语教学多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学习情况。新课程英语教学则倡导运用激励评价方式来总结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学习信心,提高语言感知能力水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整体反应,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褒扬的形式来优化评价,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形成有效认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在评价中,运用发展原则,多运用表扬性话语,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进步;运用肯定的眼神,让学生能够感受尊重和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亲师信道的良好学习氛围;运用肢体性语言,通过摸摸头、拍拍肩等方式来发现学生的学习闪光之处,增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能够强化认知探究过程,更能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活化,能够在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前提下,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提高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运用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陈颖.巧用头脑风暴法 活化小学英语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12期
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更要顾及语言的功能、意念和实际运用,是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读写能力,既重视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烦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些不会或还不太会的单词、句子,从而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对话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角色扮演,互换角色,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对话。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容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同时,在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等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口语练习和口语交际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
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兴趣,增强能力,独立地完成课堂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
在电脑尚未普及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使用电脑做课堂练习的确能很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欲望,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另外,让学生用电脑作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一个手段,因为学好了英语,玩电脑也会轻松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无庸质疑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益彰显。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不能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空间十分的广阔,还有待教育工作们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发掘,使这朵奇葩绽放得更加美丽,鲜活。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实效化 教学
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牢固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设计教学课程,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基于实效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重点重点探讨研究。
1. 设计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英语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引导,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设计合适的课程引导,可以集中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下面的课程引导。首先制作各类水果的英语单词卡片:apple(苹果),banana(香蕉), grape(葡萄)等,然后让初中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卡片,然后布置课程任务,让初中生比一比通过课程讲解,谁可以更快的将自己喜欢的水果记住,同时记住其他更多的水果类的英语单词。采用这样的任务型的课程引导,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初中生尽快的将状态调整到英语课程中,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总结,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式教学,才能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学会用英语礼貌用语向别人发出邀请和怎样用礼貌用语来拒绝邀请以及陈述原因。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程时,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让初中生来角色扮演。比如A同学向B同学邀请参加聚会,B同学由于要去看医生只能拒绝邀请。A: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B: Happy birthday to you!I am sorry.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初中生的兴趣,同时为在同学面前扮演好角色身份,初中生会更加认真的准备,熟练记住课程中的单词、语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本节英语课程的实效化。
3. 及时总结实践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促进动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中生实践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只有在实践中使用英语,才能让教师了解到初中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了多少,对课程内容理解了多少。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之后,可以调整和修改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掌握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后,可以采用的是情境总结法,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类似的情境: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last night?通过课堂讲解,初中生了解了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同时经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不仅让初中生复习巩固了课程教学内容,而且了解了应该过去进行时的使用的时机情境,真正地做到了学英语用英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需要设计课程引导来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及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1] 陈华. 基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运用的研究[J]. 新课程, 2013(06).
关键词:技校 英语课堂 教学
一、技校学生现状分析
1.我国技校生情况
目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严重等现象,虽然多年学习英语,但是听、说能力仍仅限于入门水平。
2.海南省技校生情况
2009年开始,海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就逐步减免了学费,大部分生源主要来自农村上不起高中,或者是城市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海南省技工类学校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差距大,素质参差不齐,70%英语底子薄,有些学生还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与上高中的学生存在很大的距离。技工类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认为技校英语课可有可无,只要把专业学好了英语学不学都不重要,导致教师授课难,学生学起来也难。部分学生还深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崇尚潮流,哈日哈韩,缺乏毅力和责任感,自觉得社会地位低,自暴自弃,价值观模糊,人生目标不明确。其实,崇尚非主流就是他们不自信,故意伪装成自己很强大的一个侧面。
二、中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对比
1.中外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美国的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要求,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英国的弗雷尔教学法提出,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兴趣,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国外教师授课很多时候会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讨论,教师加以指点,从而得出课堂结论,相对比较自由、开放。
然而,传统的中国式授课模式很多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基本上都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不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面对平淡、呆板的课堂,教师们往往是应付式地上课:有的教师习惯于“讲”,不注重或不善于组织学生“练”。有的教师认为,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怕学生听不懂、不受学生欢迎,不如用汉语方便省事,这样的英语课就基本变成了汉语课。同时,教师授课常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课文句型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词汇量不够他们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如果迁就学生,教师一个人就在那里唱独角戏,课堂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对所学内容难以产生兴趣,教学成效较低。
2.中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比
国外的学生不死啃书,课内他们认真听课,多与同学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心得;课后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劳逸结合,或者半工半读,自立自强。不难发现,外国学生学习外语进步很快,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能与人对话。而在中国,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在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很重。学生们在开口讲英语时,无论是句子表达还是单词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久而久之就逐渐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国外教师的授课模式新颖,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国外学生的学习方法灵活值得我们借鉴。
三、优化技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能力。经过多次与同行探讨、课后反思、学生反馈、发放调查问卷以及深入调查研究等方式,笔者总结出了一些优化技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1.教材的征订与校本教材的研发
(1)征订教材。好的教材就像航标。根据技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应降低理论难度,加强能力培养深度。征订的英语教材应贴近学生专业、贴切生活,尽量简单易懂,最好是有译文,让学生能够自习。
(2)研发校本教材。研发校本教材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技工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技校学生的知识层次不一致,征订的教材很难适合全部学生,因此,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发,有助于教师授课,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校本教材的研发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突出和体现学校特色。不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氛围、学科教育都各有其特点,比如,笔者现在所任教的海南省技师学院(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英语组的老师们就根据旅游部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水平,编写了一本《实用海南旅游英语》校本教材。该教材简单、易懂、实用,学生好学,教师好教,备受欢迎。另外,英语组教师在编写该教材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最后大家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突破传统,创建新型课堂
(1)何谓新型课堂。课堂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教学行为互动的场所。新型课堂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创新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新颖的课堂组织。
(2)创办新型课堂。只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他们掌握与使用英语的能力。新型课堂应该是教师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把学生从不会说、不敢说变成大胆说、主动说。可以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互助共同探索;也可以尝试在教室外面或到学校的实训车间上课,所见所闻,亲身感受比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单词、句子印象会深刻得多;还可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来给学弟、学妹们讲一讲英语的重要性,哪些句子在工作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等。生活化的教学,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多样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较多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主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何将呆板的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训练其掌握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①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长期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的语感自然会增强。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来完成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包括问候、课堂指令、讲解等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②营造英语氛围。课前的氛围创造很重要,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就像是催化剂,可以事半功倍。开始上课时,师生可以用英语作一些自由对话,像打招呼、问候、谈论天气、讨论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某个值日生做完Duty Report之后教师可以提一些概括性的问题或提示报告的重点,让其他没听明白的学生也有所了解。每日的话题可由教师来定,可以采用对话或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2)备好一堂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备教材内容,教师拿到教材后应该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其次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把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学生身上。再次备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设计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学。最后备板书,板书是课文内容精华的体现。板书应力求简洁凝练、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3)巧设导入。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对整堂课的影响不容小视。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的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设计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其英语水平,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导入环节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5分钟,力求简约而不简单。如果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一是不能保证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是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的情趣。以下是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的一些尝试。
①质疑设悬导入法。在教Clothing这一课时,笔者一进教室就跟学生说“I am going to a birthday party tonight,but I don’t know what to wear.Who can tell me?”。这时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dress,Qipao,skirt,blouse,jeans”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说的单词列到黑板上,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生词所用。
②简笔画导入法。简笔画具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寥寥数笔便能勾画出形形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形象,创设了情景,表达丰富的信息。如在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新模式英语Ⅰ》第一课Housing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先画一个正方形,边画边问:“What’s this?”学生会回答:“It’s a square.”然后再在正方形上面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小烟囱,形成一个房子时再问:“What is it?Is it a square now?”学生们就会回答:“It is a house.”教师便可说:“Yes,it is a house.I live in a house. Where do you live?”由此引出新课。
③实物导入法。实物展示能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能让学生最快进入感知世界,感知实物的存在。通过实物,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所学单词。比如,在上《计算机专业英语》Recognizing Computers这篇课文时,笔者选择在计算机机房上课,进入新课学习时便指着鼠标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们都摇着头说,“Sorry,I don’t know.”接下来教师就让学生们询问身边的伙伴,学生们纷纷指着键盘、显示器、主机等讨论用英语怎么说,在这种热烈、轻松的环境中,老师就可以顺势导入今天课题的内容:“Well,it’s a mouse.Today we’ll going to learn parts of a computer.”
④音乐导入法。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动听的歌声极易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教Holiday时,笔者先教学生唱Jingle Bell 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营造的欢快气氛,再加以传授圣诞节的相关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授课效果好很多。
(4)加强训练,扩大词汇量。要想操纵一门语言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反映最大的困难就是记不住单词。认知英语单词的过程是: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再记忆。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训练:
①词类归纳法。在教单词时,可以引出相关的单词,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帮助梳理旧知识。比如:
商店类:books store, food store, shoes store, clothing store
餐具类:knife,fork,plate,chopsticks
茶水类:coffee,tea,milk,water
水果类:coconut,pineapple,litchi,mango
牛排类:T-bone steak,sirloin steak,filet steak,club steak
②词类对比法。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教学过程中对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对比对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如form,from;advice, advise;hard, hardly;invent,invite;decide,divide;choose, choice 等许多单词常被学生混淆,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写错单词。对常用的同义词或词组,如divide,separate;tell,say,speak,tell,talk;join,take part in;run out,run out of 等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能正确使用。
词类拓展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了教材内容,还扩大了词汇量。
(5)注重实践,多提供口语锻炼机会。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语速,必要时可利用手势、表情、动作及板书等来帮助学生领会,不能满堂灌,要让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
①交际性操练。提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如:Suppose that you are a newcomer,you have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lass.How will you express yourself?
②句型操练。利用教材中常用句型要求学生对某些句子做口头转换,学生在掌握课文中句子的同时,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如:Can I help you? 还可以说成May I help you?或 What can I do for you?
③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图画,要求学生围绕图中大意展开话题,各抒己见用英语说出自己的见识。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看问题的角度、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表达结果会异彩纷呈,但值得相互借鉴。这一层讨论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思想,达到口头运用语言的目的。
④情景模拟。情景模拟,虽然不是真的场景,但是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上公开课,主题是:《饭店英语》Are you ready to order now?笔者选择在学校的餐厅实训室里上课,让学生穿着他们的工作服,试着用英语给“客人们”模拟点餐服务,实战演练,备受学生们欢迎,效果也是非同凡响。
⑤话题讨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生经验,制定恰当的讨论话题,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提高讨论活动的参与面。比如:What will you do to relax yourself?学生们会对于这个讨论话题充分思考和发挥, 以后也会记忆犹新。话题讨论不仅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面对写作文不再犯难。经常讨论话题, 他们会很轻松地洋洋洒洒地完成作文部分。
(6)趣味教学调节气氛。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时候在上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专注力不够集中时,就会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比如字母接龙游戏:以分组比赛的方法来进行,让每组学生分别说一个以L开头的单词,且不允许重复。最后看哪组学生说得最多最快,赢的组员们会受到奖励。学生们会认真思考,积极参加,教室里顿时活跃了起来。通过比赛,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一个单词重复记忆的方法。通过竞赛,真正体现了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
(7)适当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的人文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理解其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神话故事、名人与历史、时事要闻等等。例如,在讲授《饭店服务英语》Taking Order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给学生们介绍了国外的饮食禁忌:当给客人点餐时,如果客人问“What do you recommend?”我们就要注意对方的宗教,如果是穆斯林,就不能给客人推荐有猪肉的菜;如果是基督教徒,就不能介绍带有动物血的菜。这样做的目的是提供一些课本教学所需的背景知识,服务于课本教学,增加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开阔视野,把英语学习变得趣味化、实用化。
(8)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等其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现在,靠粉笔和黑板,讲台和教室上课是我们的老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其信息量大、容量性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情感升华对课堂小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威廉斯创造性教学模式(知情互动教学模式)指出教育不仅要侧重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兼顾情意的发展。教育者基本都认为缺乏感情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情感升华会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完My Family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以教室为舞台,让同学尽情发挥,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总结时,教师问学生知不知道family还有什么其他含义?他们纷纷摇头。然后笔者将family这个单词拆分成一句话: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反应快的学生就会说:“oh,句子里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合起来就是family这个单词。”笔者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然后叫学生们要经常和父母说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通过家庭关系教育学生爱自己小家的同时升华成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最后,请全班学生一起大声读几遍: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直到下课铃响。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今天内给父母写一封信,并打电话跟他们讲: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笔者认为这种情感的共鸣会久久留在学生的心里。
(10)自由对话(Free Talk)。课文小结后如果有时间就做个Free Talk,可以谈家庭或故乡,唱英文歌,朗诵诗歌,讲故事,谈谈周末的打算或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等等。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学生们会主动去阅读课外读物。这种活动能缓解学生上课的疲劳,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连贯地表达思想,还能在让学生相互沟通的同时,增长见识。
四、课后反思
1.改革传统考试方法
传统的英语考试一直是以笔试为主,这也是造成很多中国学生学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元凶。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实践发现:笔试和口试各占50%的方式更受学生们欢迎。一方面,笔试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口语测试则重在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另一方面,这也便于教师考察学生们的整体学习习得和应用能力。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囿于课内所学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听广播、看电影、英文杂志、原著读物、报纸刊物,扩大知识量,这些也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3.教师自我提升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多探讨优秀教学方法,才能自如地应对课堂,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4.灌注爱的教育
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注入爱的教育可以使师生思想交流,协调师生关系,它还具有其他作用,即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果”。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喜欢每一位学生,同时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你,这样他们的上课关注力才会更加集中。人们常把师爱比作春风、雨露、阳光,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师爱的巨大潜在力。另外,教师得体大方的教态、和蔼的表情、和善的目光以及如和煦的春风般的话语会令“亲其师”的效果倍增。
总之,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 class)”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老师要对课堂内容、课件、板书和作业布置做精心设计,抓住重点难点,深入浅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切忌在一堂课内做过多的分析讲解,而忽略多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并指明进一步的努力方向,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突破传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发新型课堂。改进方法,优化质量,才能使海南技校英语课堂摆脱尴尬的现状,才能更好地为国际旅游岛输送优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鸿.情感与教书育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2]曾琴.加强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海南省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论文集,1999.
[3]吴萍.英语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海南省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论文集,1999.
[4]张艳芳.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OL].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2012.
[5]明辉.直观导入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关键词:英语活动;教学实效;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21-02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深,对课程标准解读失准,对新课程实施心中无数,致使课堂教学活动大多徒具喧嚷的表象,缺少学生实质的参与,这样的活动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不是看教师在课堂里完成的活动数量,而主要是看活动的质量。如果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实施不当,则会使得活动开展带有随意性、盲目性,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影响活动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活动设计层面存在问题。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全面,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会出现不准、不深、不全问题。二是活动实施层面存在问题。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如教师的语言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具体来说,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活动目标不具体。教师只是简单地移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情缺乏深入分析,这样,使得活动目标设计不明确、不具体。如果老师对活动中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应该达成什么能力都不清楚,只是为活动而活动,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无法保证。
1.2活动内容不精炼。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大多教师还是按照词汇、语法、课文分析、练习等旧套路,全面撒网,对教学内容缺乏提炼,对话题功能的学习缺乏开掘,致使活动开展沉闷,缺乏生机活力。同时,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忽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从而使得教学内容重点也不突出。
1.3活动时间不合理。活动时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活动设计预设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相去甚远,致使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把活动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在活动中无法达成目标,只好增加时间进行补仓;二是教师在活动中调控失当,造成活动节奏变化,从而影响活动的有效开展。
1.4活动环节不严谨。教学活动缺乏整体设计,尤其是活动环节不严谨,致使活动开展不连贯,从而影响整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有的教师在呈现了一段新的对话后,就直接要求学生用对话中的新语言来进行对话活动,实际这样做,很多学生只能观望,无法活动,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如果在完成对话任务之前,老师先设计帮助学生熟悉、掌握新语言的训练活动,那么,学生之间的对话才能有效进行。
1.5活动指导不适当。活动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否则,活动容易失控。什么时候指导,什么地方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这些都需要老师作通盘考虑。总之,老师的指导既不能失位,又不能越位,要恰当好处,不然也会严重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如有的老师,在学生做练习时,总喜欢用中、英文提醒学生注意时态、语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在学生进行对话活动时,总喜欢插嘴,评头品足等等。这些根本就不是指导,简直就是干涉,是扰局,如果老师不注意指导,学生不只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学习质量。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平等、合作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三个中心的原则:一是以目标为中心。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行,各个活动目标要为总体目标服务,并且要体现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设计和开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三是以学习为中心。活动设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序列,使学习活动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连贯性,同时,要确保每项活动能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有效参与,强化活动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三个中心的原则,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2.1活动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活动目标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服务于本节课的总体目标。活动目标设计的明确化,就是指目标设计要充分体现知识、技能应达到的要求,如通过活动,是了解,还是初步了解所学语言;是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所学语言结构;是学习运用,还是自如运用所学语言功能谈论所学话题。活动目标设计的具体化,主要是指活动开展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能体现实施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如做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还是让学生学习运用所学语言?是做开放性活动,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完成一个真实任务,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等等。总之,活动目标设计只有做到全面、明确、具体,才能保证每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2活动内容精炼化、意义化。教学活动内容既不能不分轻重、主次,照单全收,也不循规蹈矩按结构、语法、词汇进行练习活动,而是要围绕本节课的功能、话题进行提炼,使活动开展内容意义化。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素材,来支持活动的展开,要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使用新语言。活动内容能围绕语意、语境、语用而展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2.3活动环节层次化、严谨化。活动环节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否则,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要使活动环节能做到系统、严谨,体现层次性和连贯性,首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既要注意活动内容的结构化,又要注意活动内容层次化。其次,要分析所有活动中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活动之间开展的层级梯度,设计出层层推进的活动序列。
2.4活动组织的规范化、高效化。活动开展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没有规范化的活动,肯定是低效的活动。对于活动组织,一是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活动;二是要注意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要能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方式,强化活动目标落到实处;三是要注意活动组织的有效调控,要充分发挥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控艺术,既能有效地掌握活动时间,提高活动的效率,又能掌控活动的节奏,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地学习,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保证活动的质量。
总之,开展英语活动教学,老师既要关注活动设计的整体布局,又要注意活动的细节推敲;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要发挥自身组织、开展活动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季燕《提高课堂活动实效,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5日第5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应用;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微课正是这些技术支撑下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利用,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因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同时,为了让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应该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工作,推动微课得到有效利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微课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文章结合教育信息化背景,就微课教学设计及其有效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微课教学设计及其有效利用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出现,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利用。微课不仅短小精悍,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概念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具体是指在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时,将某个教学环节和学科知识点有序构建,进行深入拓展和详细解释说明。并与相关教案、课件、思考题、反馈评价等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随着教学观念更新和信息技术发展,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也愈加受到教学工作者重视。
2.特征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微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自身显著特征,不仅能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时间短、内容精细、教学情境化和便利化、具有互动性特征。通常微课时间在5~10分钟之间,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解释说明,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评价反馈,有利于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的对策
微课是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使其更好发挥作用,首先就应该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活动。总的来说,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每个知识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1.确保微课结构完整
虽然微课可以说是碎片化教学,但在具体应用中,任课老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微课的支持下,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全面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微课教学设计时也要明确目标,保证内容完整和连续,能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全面学习。微课不仅要有视频,还要包括练习、教案、课件、反思、点评等内容,使之形成结构完整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工作。
2.保证内容短小精悍
微课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这也是与其他课程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因为微课选择时应该细化所学内容,尽可能只承载一个知识点,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解释。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完善教学内容设计,清晰表达所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知识点是相互独立的,但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明确微课设计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任课老师在单独制定每个微课视频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连续,考虑不同知识点前后之间的联系,认真梳理教学内容,然后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促进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合理利用微课不仅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最为关键的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微课设计和制作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避免在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反复讲解,应该尽量精讲所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注重评价教学效果,做好教学记录和调查、反馈工作,为以后改进微课教学创造条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微课内容选择时应该有目的和有针对性,促进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4.注重教学情境的交互
根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时,本身就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在具体教学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知识,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促进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
微课设计完成后,为促进它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合理利用微课,更好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1.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
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离不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将其更好应用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微课应该以课堂为依托,使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合理应用微课导入新课,讲述核心概念,操作和训练课后练习,对教学效果进行点评。从而促进微课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
2.与教学资源相互衔接
微课既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资源,具体应用中应考虑它与其他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衔接,防止资源冗余和重复利用,促进其作用最佳发挥。注重将微课上传至网站,方便学生获取和利用所学资源。使用在线交流方式,方便任课老师和学生交流,相互交流和借鉴学习,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3.合理调整应用的方式
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学生硬件和软件设施等,对微课应用方式适当调整,推动教学方式优化。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可利用智能手机获取和使用微课,辅助学生学习,实现移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微课优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微课的出现,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为教学和学习带来便利。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便利,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做好微课教学设计工作,促进微课得到合理利用。另外,还要总结微课设计经验,提高任课教师素质,合理利用微课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治元.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1):116-117.
[2]陈超,余卫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12(7):17-18.
[3]尹永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J].科技视界,2015(5):53-54.
关键词:教师话语;人际意义;实现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55-03
一、前言
教师话语指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和传授知识时所使用的话语,教师通过教师话语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话语在课堂中占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在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师讲授的时间占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Sinclair&Coulthard,1975)。因此,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教师是否能成功执行教学计划,这也是教师话语研究内容的重点(Hakansson,1996;Nunan,1991)。现有研究表明,加强教师使用教师话语的意识及其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潜力作用,将有助于教师实施教学计划,促进课堂互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指语言具有使我们能和听话者产生互动的功能,在互动中表达自身的观点,和听话者建立并保持关系,试图影响他们的行为。本研究将采取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手段,利用李战子(2002)扩展的模式,从认知、互动和评价的层面研究教师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探讨教师话语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人际意义。
二、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Halliday(2002)把语气、情态和调值作为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在他的《功能语法引论》中提到了其他的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即人称系统、表示态度的修饰语、一些词的内涵意义、骂人话和声音质地的韵律特征等。Halliday和Dik(1997)从互动和态度来考察人际意义,Givon(1995)提出情态是认知性的态度和/或评价性的态度。李战子(2002)在系统分析了他们的研究后,调整了研究人际意义的框架,即从认知、评价和互动三个层面进行概括。
1.认知层面。情态可被看作是说话人对一个状态的认知上、情感上和意愿上的态度(Asher,1995)。Halliday(2008)将情态分为高值、中值和低值进行讨论。
第一,高值情态表达。根据Halliday对情态值的研究,高值情态表达有较强的语义负荷,当使用高值情态表意态时,表示强烈的情态责任;而使用其表达情态时,通常表达了较高的可能性。教师在使用高值情态表达时可以提出要求、表达义务、表达客观要求和引出说话人的推测等。例如,“must”的使用表明教师对所说的话具有强烈的肯定,这种肯定的推测使学生确信某一陈述的正确性。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及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肯定陈述可以给学生自信,并降低学生的焦虑感,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储备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从而实现高效的互动。
第二,中值情态表达。中值情态表达的使用能反映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当用其表示意态时,不会强加给听话者强烈的义务和责任,相反,中值情态表达的使用赋予了听话者和说话者协商的权利。当其用来表示情态时,会降低说话者对可能性和经常性的过分的肯定推测。教师在使用中值情态表达时可以掩盖情态的来源、修饰话语、避免潜在的冲突等,例如,使用中值情态词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使用“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Would you please read it?”等等,这种提问方式语气委婉礼貌,教师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利,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协商,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
第三,低值情态表达。低值情态词能使教师以礼貌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教师话语的人际意义,从而使他们的言语更加可信,这样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易于创建师生间的意义协商。教师在使用低值情态词时可以表达许可、表达说话者的协商、说话者的不确定等,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低值情态词“can”提问、表明许可、陈述评论及提出要求等,“Can you read this word?”“You can refer to the blackbord.”等。“can”的语义负荷比其他情态词都要低,因此,教师可以削弱其作为权威的权利,给予学生平等的地位,从而有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合理、适当使用低值情态词,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2.互动层面。Halliday(2000)研究发现,小句中主语和限定成分的位置实现不同的言语功能,语言本身可以决定语言交流中人们可能承担的角色;每一种语言都包括很多选择,因此,说话者可能会具有不同的交际角色,如:陈述自己的见解,提问,下命令,作指示,表达惊讶或恐惧的情感,表示怀疑等。这些交际角色通过语气系统表达,主要包括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命令语气和感叹语气。
第一,陈述语气。陈述语气在教师话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手段,教师通过陈述语气来解释材料,设定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特定的知识点,阐明教师的意见和见解,还可以用来布置课堂活动,提出要求等,适当的陈述语气的使用对教师引导教学和课堂活动极其重要,但如果使用过多,课堂被掌控在教师手中,容易创建教师的权力和地位,构建师生中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课堂互动,也将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二,疑问语气。功能语法将疑问语气分为两类:yes /no疑问句和WH疑问句。前者是说话者想得到听者的关于信息的极性同答,而后者主要要求听者补充信息,WH成分就表明了缺失的信息部分(Thompson,2000)。两者在课堂情景中实现多重人际意义,通过不同形式的提问,教师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在互动中使用语言的机会。
(1)yes/no疑问句。yes/no疑问句表示互动中的协商或对信息的补充,是教师向学生征求信息或对学生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核实时所使用的语言,一般用来引发提问、提供反馈。yes/no疑问句的使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yes/no疑问句使用的数量较多,因为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既要理解新知识,又要紧跟教师的互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压力较大,如教师能适当使用yes/no疑问句来询问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既引发了课堂互动,实现了人际交流和互动性的意义协商,又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活动。
(2)WH疑问句。WH疑问句表示说话者邀请对方加入谈话,同时保持自己话题发起人的身份。“what”,“where”,“who”,“which”,“why”是常用到的疑问词。在多数情况下,WH疑问句被用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个语言点并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也是一种具有协商意义的互动方式。例如,“What does this mean?”这种提问方式给学生很大的回答的空间,并可以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话轮,以保证互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过多使用WH疑问句,容易导致学生完全成为问题的回答者,削弱了互动的意义,因此,教师在使用WH疑问句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创新回答问题的角度,并及时给予总结或补充答案,以便更好地拓展课堂互动。
第三,感叹语气。感叹语气由WH结构引导,后面接陈述语气的主语和限定成分。感叹语气表明讲话者对特定命题的态度和情感(Thompson,2000)。然而,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面对面交流中,讲话者经常省略了主语和限定成分,例如,学生在回答某个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使用“What a pity!”由此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同情,传达给学生一种同立场的信息。这种同立场信息传达给学生一定的安慰,使学生能迅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降低自己在课堂上的焦虑感,在教师的鼓励下继续参与课堂互动。感叹句的使用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四,祈使语气。在人际意义层面,祈使语气被看成是交换物品和劳务的一种需求和命令,而非一种公开的协商(Halliday,2008)。祈使句的主语和限定成分的缺失或出现受其极性和有无标记性的影响。执行命令或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人可以分为三种:你,我,你和我。祈使句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说话者的权势和地位,然而,在教师话语中,祈使语气的适当使用可以促进课堂互动。祈使语气的使用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Let’s make a repeat.”“let’s”包含你和我的概念,可以用来提出建议,同时还具有命令的意思。在语言教学情境中,“let’s”主要用来给出具体的引导,通常是促进、鼓励和有助于课堂学习的。“let’s”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通过使用“let’s”的结构,教师能在权利和亲密感之间保持平衡。
3.评价层面。Martin和White认为,态度和我们的情感相关,包括情感(人的情感表达)、判定(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和鉴别(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
第一,情感。情感指人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情感的体现能清晰地反映说话者对行为或过程所表现的态度。情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高兴与否,满意与否,是否具有安全感。例如,“I’d like to”的使用,表明教师非常愿意并十分乐意做某事,同时,“I’d like to”的使用表明教师希望学生采用同样的积极情感,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课堂互动中。“I firmly believe”传达了教师对言语所提到的事情的信心,这样能降低学生对教师言语的焦虑感。评价词汇清晰地表达了教师的情感,同时也是教师期望学生采取同样的积极的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反映了教师期望获得学生的理解,试图寻找共同的认知点。这种群体认同感一旦建立,将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身份认同,也将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创建。
第二,判定。判定系统指一系列有制度规定的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肯定和否定评价的意义,如:崇拜或批判,表扬或责备。根据伯明翰大学的Sinclair和Coulthard所做的调查,师生间对话的三个话步:开始、应答和追加话步。其中追加话步是对第二话步的判定,在这个步骤里,教师作为评判者根据学生的行为给出评判。教师话语中存在许多判定性的评价手段。例如,“you did a good job”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认可,通过表示判断的评价用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保证了学生的话语权,鼓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第三,鉴别。鉴别指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评价(Martin&White,2005)。鉴别包含了处于美学这个大范畴下的价值,以及社会评价这一非美学范畴,诸如:significant,harmful等意义。图片、实物等是小学英语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在展示图片时可以使用“splendid”、“beautiful”、“moving”、“magic”、“very good”等表示鉴别的形容词,真挚地表达教师的感受,有力地感染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一,小学英语教师应使用多种语言资源。教师话语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呈现韵律式的特点,分布在整个课堂会话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语言资源实现人际意义,如:情态词、谓语的延伸部分、人称代词、亲密或正式的称呼语、语气结构、表示态度的短语和从句等。Eggins(2004)指出,在语言交流中,从说话者对语言资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说话者是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即彼此的亲密程度、熟悉程度以及对彼此的看法和评价。因此,教师应以多种语言形式与学生沟通,使其课堂用语尽量与“自然语言”接近,侧重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减少语言的刻板及形式多样的缺失,从而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促进课堂互动。
第二,小学英语教师应合理调整语言的使用情况。教师话语不同形式的产生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学生的水平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念和决策以及语言教学中的语言使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于课堂的熟悉程度不高,教师更习惯于在教学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教学用语的权威性更强;对于高年级或英语水平较高的班级来说,教师更倾向于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更多自主学生的时间,从而倾向于采用开放式教学,增加课堂互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话语的不同形式可能与教师的语言熟练水平、语言使用意识和个人偏好有关,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信念,合理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时刻注意自己教学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在课堂互动中应通过意义协商和互惠流,从而构建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
根据吴一安(2005)的研究报告,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除了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外,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的把握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关注教师语言使用的人际意义,充分发挥教师用语的功能,以此促进课堂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sher.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Linguistic[M].Oxford:Pergamon,1994.
[2]Eggins,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4.
[3]Hakansson,G.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M]. Aarhas:Aarhas University Press,1996.
[4]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营销策划;广告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广告学》课程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理论讲授为主。课程中虽引入了一些国内外经典广告案例,但与当前市场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广告作品产生的背景,往往产生陌生感,不能置身其中,造成对相关知识缺乏认同。其次,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的广告均为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参与到广告创意设计过程中来,对整个广告作品的设计流程缺乏完整的认知,所学知识较为零散,不能融会贯通。
二、引入营销策划大赛的依据
“湖北省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是由团省委指导、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主办的省内市场营销级别最高、认可度和参与度最强的学科竞赛。大赛主要由专业学会牵头组织,每年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通过专家企业家现场精心指导,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长。大赛每年都会要求各参赛团队策划并制作适合比赛主题的广告作品,并进行实战推广。营销策划大赛要求广告创意方案及广告运作推广理念与《广告学》课程的广告创意思维、广告策划思维及广告创作艺术等内容高度贴切,与《广告学》教学目的及要求不谋而合。
此外,大赛以当下真实的商业市场为背景,从最初的广告创意设计到最终的广告作品推广,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将“湖北省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引入《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课程理论,针对特定企业及产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广告调研与预测、策划、制作适合比赛主题的广告作品,并对广告作品进行实战推广,让学生理解并熟知广告作品创意及设计流程,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策思维,提升广告设计能力,锻炼学生以寻找社会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广告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创意”、 “广告策划”及“广告作品设计”等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广告诉求对象的需求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广告创意,设计制作优秀广告作品进行推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些只能通过不断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市场实践经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由于每年挑战赛的课题都不相同,搜集汇总各个院校的参赛广告作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广告调研与预测、创意、策划及设计思维的方法,且历年积累的资料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将课堂与比赛融为一体,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在《广告学》教学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比赛,来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演练考核,能够建立以方法实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
(二)教学学时改革。目前,《广告学》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1学时,实验教学时,建议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课时数,以比赛课题或者其他实际课题为纲,将广告的调研与预测、创意、策划和设计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同时,由于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而这与广营销策划大赛开赛时间刚好吻合,这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大赛的内容为实践项目。学生针对比赛项目,通过撰写广告策划书,制作广告作品并进行实战推广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告策划与制作的实践水平。让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课程主题,有的放矢开展课程实践,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课程要求的实际技能。
(三)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目前《广告学》课程考核体系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考核。为让学生熟练掌握广告创意、策划和设计等实际性技能,增强学生对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建议改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成绩权重。通过让学生参与大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结合比赛项目设计广告学教学内容,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广告调研与预测、广告创意、策划思维及广告设计技巧能力,让学生体验广告策划创意的全过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文锴.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
关键词:任务导向 营销策划 教学改革
一、任务导向式教学与《营销策划》课程
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以完成一项课程项目为目标,将讲授、实践、考核等方面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任务导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任务导向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导向”教学法符合营销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营销策划》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分析与营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具体的策划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使得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围绕怎样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不仅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而且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更容易掌握。同时遵循营销理论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任务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教学准备不充分
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有个别项目进行得很不顺利,也有个别项目覆盖知识点不够广泛。教师在准备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需要。任务导向式教学法主要是想通过学习任务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因此结合营销实际,选择难易适中、贴近生活实际的策划任务。教师设计的实践性项目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来设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2.过度干预学生
当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干涉,以致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相违背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工作中的灵魂。因此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教师不必过多干预,要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要随意打断,并引导学生形成相互平等和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使课程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3.忽视知识传授
任务导向式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在营销策划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目的是学习策划理论体系, 而任务导向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任务导向的实践作用,但是不能完全忽视知识传授的作用。因为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营销策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策划任务。没有一定的策划理论知识做基础,任务难以展开,即使勉强应付完成效果也不好。
4.理论教学的时间过多
传统的课程以老师讲授中心,学生被动,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理论部分要与实践任务形成合理的时间分配。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掌握理论的时候,理论课的部分要相对多,当学生慢慢进入状态之后,可以减少理论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最后教师在评价中总结,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的理论将是深刻的。
(二)学生方面
1.眼高手低
学生自己以为掌握到所学知识,但是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诸多。学生出现这种眼高手低现象的原因,从其知识上看,是知识掌握的质量不高,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从能力上看,当没有了老师、课本这些支撑系统的时候, 导致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学生如果仅是记住营销策略的基本知识、概念,而对其本质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没有形成必需的技能。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小,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否则教学任务就不能及时完成。二是学习中实践机会少,只会理论,因此适当制定合理的任务,让学生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慢慢地学生会改变这种现象。
2.被动参与
策划任务的完成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来共同完成,主要工作可能只是依赖其中几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是一个问题。在项目设计的时候,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一定量的任务,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营造主动性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通过完成趣味性的工作任务或者基于完成实践工作任务的学习,营造一个对学生。有推动作用促使其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会有好的效果正确。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