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

第1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化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视野,激活学习潜能,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文本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活化运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英语学习思维与语言感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一、活化文本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文本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开阔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参照物。在教学中,以文本学习资源为依据进行活化,能够有效发挥资源的引导作用,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

活化文本学习资源,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和概括,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理解感悟。在活化运用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和文本知识结构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文本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运用中能够深入掌握。最后,注重对学习内容的补充,特别在语言技能运用上,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交流。教师还可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学习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以活化文本学习资源为契机,能够更好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Unit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就中西方生日文化进行比较,可要求学生搜集:(1)你知道西方的母亲受难日就是子女的生日吗?(2)西方人们是怎样庆祝自己生日的?(3)请用英语表达你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同时,可建议学生挑选角色模仿Jim和Ben进行对话,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二、活化表达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文本资源的活化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参照物,而活化表达探究过程,则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信心,还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运用规则。

通过活化表达探究过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为开阔,更能够增强学习认知体验。首先,应该创设和谐的自由探究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其次,合理搭配学习小组,以明确合作探究任务为根本,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后,为学生提供可自由表达的时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进行综合交流。同时,教师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知识要点,注意优化组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由表达”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能够有探究表达的机会。

在活化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帮助指导学生进行灵活交流。笔者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前提下,能够围绕“What do the people do on holiday?”来体味节日的欢庆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比较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并建议学生能够从产生的文化背景、庆祝方式异同等几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Mr Green、David、Su Hai、Mike、Ben等角色进行模拟对话,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活化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传统英语教学多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学习情况。新课程英语教学则倡导运用激励评价方式来总结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学习信心,提高语言感知能力水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整体反应,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褒扬的形式来优化评价,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形成有效认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在评价中,运用发展原则,多运用表扬性话语,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进步;运用肯定的眼神,让学生能够感受尊重和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亲师信道的良好学习氛围;运用肢体性语言,通过摸摸头、拍拍肩等方式来发现学生的学习闪光之处,增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能够强化认知探究过程,更能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活化,能够在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前提下,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提高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运用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陈颖.巧用头脑风暴法 活化小学英语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12期

第2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更要顾及语言的功能、意念和实际运用,是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读写能力,既重视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烦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些不会或还不太会的单词、句子,从而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对话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角色扮演,互换角色,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对话。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容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同时,在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等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口语练习和口语交际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

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兴趣,增强能力,独立地完成课堂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

在电脑尚未普及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使用电脑做课堂练习的确能很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欲望,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另外,让学生用电脑作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一个手段,因为学好了英语,玩电脑也会轻松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无庸质疑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益彰显。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不能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空间十分的广阔,还有待教育工作们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发掘,使这朵奇葩绽放得更加美丽,鲜活。

第3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实效化 教学

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牢固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设计教学课程,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基于实效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重点重点探讨研究。

1. 设计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英语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引导,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设计合适的课程引导,可以集中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下面的课程引导。首先制作各类水果的英语单词卡片:apple(苹果),banana(香蕉), grape(葡萄)等,然后让初中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卡片,然后布置课程任务,让初中生比一比通过课程讲解,谁可以更快的将自己喜欢的水果记住,同时记住其他更多的水果类的英语单词。采用这样的任务型的课程引导,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初中生尽快的将状态调整到英语课程中,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总结,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式教学,才能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学会用英语礼貌用语向别人发出邀请和怎样用礼貌用语来拒绝邀请以及陈述原因。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程时,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让初中生来角色扮演。比如A同学向B同学邀请参加聚会,B同学由于要去看医生只能拒绝邀请。A: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B: Happy birthday to you!I am sorry.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初中生的兴趣,同时为在同学面前扮演好角色身份,初中生会更加认真的准备,熟练记住课程中的单词、语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本节英语课程的实效化。

3. 及时总结实践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促进动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中生实践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只有在实践中使用英语,才能让教师了解到初中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了多少,对课程内容理解了多少。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之后,可以调整和修改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掌握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后,可以采用的是情境总结法,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类似的情境: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last night?通过课堂讲解,初中生了解了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同时经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不仅让初中生复习巩固了课程教学内容,而且了解了应该过去进行时的使用的时机情境,真正地做到了学英语用英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需要设计课程引导来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及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1] 陈华. 基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运用的研究[J]. 新课程, 2013(06).

第4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激活 学习内驱力 成就动机 课堂教学效果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生源复杂、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等原因,出现了同一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教授相同的内容,但有的学生学习轻松,有的学生学习却异常困难,对学习英语毫无兴趣和信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想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失了,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别说课后的复习、作业的完成,就是上课也听不进、上不了。这样,不但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而且最终走向厌学逃学的境地,成为所谓的“学困生”。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影响中学课堂教学、困扰中学教师的最直接因素。我认为,引起学生厌学英语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的消极心境和求知欲不强、学生的意志薄弱、学习迁移能力差、学习基础差等内部因素及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家长的不良行为、个别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等外部因素。在上述两个因素中,内部因素是引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内驱力,利用学生的成就动机以激励学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二、理论依据

根据成功教育理论,所谓“学困生”,其实智力都属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等原因,又持续处于学习困难状态中,才导致知识断层,出现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基本要求、学习上暂时落后的状况。其实,学困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他们实际上是潜力生,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资源,只不过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又极度缺乏信心,使得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假如能积极调动他们自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活他们体内的内驱力进行英语学习,就能成功转化学困生。

R.S.伍德沃思于1918年首先提出“内驱力”这一概念,用以表示激起行为机制的原动力。所谓内驱力,就是指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充满热情地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心理与能力。根据R.S.伍德沃思的概念,学生只要具备了内驱力这一学习心理与能力,那么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及习惯都将不是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Ausubel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成分,即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它以求知作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它是指向成功和自尊心的。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尊敬的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活他们体内的内驱力进行英语学习,就能很好地转化他们。内驱力结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随着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知识技能的积累,每个人的内驱力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来自学生内外各种各样的刺激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源泉,如表现欲、读书欲等,还有教师、同学课上发出的声音、卡片、图片、课件、板书等的直观刺激,语言活动等刺激。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使我们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了多重性和灵活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它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同时,不同学生个体内驱力结构的差异,也对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挑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倡“形成健全人格”。所以,贯彻新大纲,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使英语学习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这是当前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激活内驱力的原则

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以下若干原则应予注意。

(一)多样化原则。

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教学内容与语言操练活动相结合;引入新课时采取多种手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新问题的学习状态;教学中讲练评结合;控制学生活动也应多样化:提问、讨论、演讲、小组操练、动手操作演练、相互交流,等等。教师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批评和表扬,及时传达反馈给学生信息,使学生能够肯定正确的认识,或找出错误的原因。

(二)师生交往合作原则。

教师应充分注意、利用学生的内驱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共同负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倾向于维护这种合作关系。这样的师生交往就会促进学习。

(三)支持提高内驱力水平原则。

每位学生最初都是带着希望来上学的,他们对达到学习目标或高或低、或清晰或模糊都有自己的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引导、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水平。使进步较快学生将他具体的内驱力传达给其他同学,要比简单地表扬他的行为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体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纪律性原则。

我们还必须强调纪律性原则。事实上,从有厌学情绪到学习较主动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控制因素首推课堂纪律。学生不得不学,被迫状态下也能产生学习内驱力,并可能由外部内驱力转化为内部内驱力。教师不能只埋怨学生不自觉而放任自流。维持纪律给教师增加了心理压力,但自信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能力。

四、激活学生内驱力的措施

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原则,英语教师务必迅速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有效激活学生内驱力,利用学生的成就动机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切实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造和利用积极有利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相互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生命活力的内驱力。情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理解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而且能产生共鸣──学习英语的愿望和热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时,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对教师的热爱和依赖感,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当然也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用爱去感染他们,使他们能时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课堂中设置情境旨在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增加课堂刺激的新颖性,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主题,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①问题要小而具体。②问题要新而是有趣。③要难度适当。④要富有启发性。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内在动力。这种内驱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兴趣、注意力,以及对学习困难的态度和对学习持之以恒的毅力。我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以生动的图画引入问题情境,进行单词和句型教学;创设语言活动情境,进行课堂上的对话表演活动;听录音做动作等的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老师所发出的信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外部的学习过程真实地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成功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学习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与别人交流,体验成功能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并使他们乐于学习。英语教学的成功决不仅是学生考试分数的成功,而且是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有许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考试成绩又不好,再加上教师经常指责,他们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反复的失败使他们不愿学英语,更不敢说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有人可能会说,英语教学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有那么多成功机会提供给学生。其实成功处处都在。学生说对的每个单词、每个句话,翻译对的每一个句子,回答对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成功的一次表现。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而且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变埋怨、责怪学生为鼓励和宽容;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1.教学目标多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各个水平的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2.激励学生的成功动机,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更多成功机会。一般说来,中学生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竞争,以期获得成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不断地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建立自信心。

(四)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利于激活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学习本不是一件易事,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则更不容易。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则更是不容易。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力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能持之以恒,对待困难锲而不舍。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学习往往能成功,这种成功进一步影响学习的其它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后解决了问题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等内在因素教育,培养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激活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激励原则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磨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CAI即电脑辅助教学,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欢迎。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刺激学生的思维,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2)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3)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更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六)合理运用英语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英语教学效果。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理地评价学生,能更好地激发和促进其英语学习,使其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我注意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的综合性评价。评价的原则: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评价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评价的方式和形式:形成性评价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读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听力、口试、笔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等。当然,评价学生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要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英语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始终注意内驱力不足因素对教学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很多学生厌学英语,害怕学英语。对于这种障碍,英语教师必须激发和培养生学习英语动机,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学好英语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为他们创造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关注和开发学生的个性、旺盛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自制力、坚定的自主性、积极的求异性、灵活的变通性和超俗的独创性。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内驱力是有必要的,英语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内驱力,使英语学习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优化英语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切实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丽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英语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7).

[2]盛群力,马兰.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原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英语活动;教学实效;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21-02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深,对课程标准解读失准,对新课程实施心中无数,致使课堂教学活动大多徒具喧嚷的表象,缺少学生实质的参与,这样的活动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不是看教师在课堂里完成的活动数量,而主要是看活动的质量。如果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实施不当,则会使得活动开展带有随意性、盲目性,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影响活动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活动设计层面存在问题。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全面,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会出现不准、不深、不全问题。二是活动实施层面存在问题。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如教师的语言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具体来说,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活动目标不具体。教师只是简单地移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情缺乏深入分析,这样,使得活动目标设计不明确、不具体。如果老师对活动中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应该达成什么能力都不清楚,只是为活动而活动,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无法保证。

1.2活动内容不精炼。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大多教师还是按照词汇、语法、课文分析、练习等旧套路,全面撒网,对教学内容缺乏提炼,对话题功能的学习缺乏开掘,致使活动开展沉闷,缺乏生机活力。同时,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忽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从而使得教学内容重点也不突出。

1.3活动时间不合理。活动时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活动设计预设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相去甚远,致使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把活动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在活动中无法达成目标,只好增加时间进行补仓;二是教师在活动中调控失当,造成活动节奏变化,从而影响活动的有效开展。

1.4活动环节不严谨。教学活动缺乏整体设计,尤其是活动环节不严谨,致使活动开展不连贯,从而影响整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有的教师在呈现了一段新的对话后,就直接要求学生用对话中的新语言来进行对话活动,实际这样做,很多学生只能观望,无法活动,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如果在完成对话任务之前,老师先设计帮助学生熟悉、掌握新语言的训练活动,那么,学生之间的对话才能有效进行。

1.5活动指导不适当。活动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否则,活动容易失控。什么时候指导,什么地方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这些都需要老师作通盘考虑。总之,老师的指导既不能失位,又不能越位,要恰当好处,不然也会严重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如有的老师,在学生做练习时,总喜欢用中、英文提醒学生注意时态、语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在学生进行对话活动时,总喜欢插嘴,评头品足等等。这些根本就不是指导,简直就是干涉,是扰局,如果老师不注意指导,学生不只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学习质量。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平等、合作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三个中心的原则:一是以目标为中心。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行,各个活动目标要为总体目标服务,并且要体现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设计和开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三是以学习为中心。活动设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序列,使学习活动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连贯性,同时,要确保每项活动能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有效参与,强化活动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三个中心的原则,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2.1活动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活动目标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服务于本节课的总体目标。活动目标设计的明确化,就是指目标设计要充分体现知识、技能应达到的要求,如通过活动,是了解,还是初步了解所学语言;是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所学语言结构;是学习运用,还是自如运用所学语言功能谈论所学话题。活动目标设计的具体化,主要是指活动开展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能体现实施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如做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还是让学生学习运用所学语言?是做开放性活动,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完成一个真实任务,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等等。总之,活动目标设计只有做到全面、明确、具体,才能保证每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2活动内容精炼化、意义化。教学活动内容既不能不分轻重、主次,照单全收,也不循规蹈矩按结构、语法、词汇进行练习活动,而是要围绕本节课的功能、话题进行提炼,使活动开展内容意义化。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素材,来支持活动的展开,要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使用新语言。活动内容能围绕语意、语境、语用而展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2.3活动环节层次化、严谨化。活动环节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否则,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要使活动环节能做到系统、严谨,体现层次性和连贯性,首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既要注意活动内容的结构化,又要注意活动内容层次化。其次,要分析所有活动中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活动之间开展的层级梯度,设计出层层推进的活动序列。

2.4活动组织的规范化、高效化。活动开展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没有规范化的活动,肯定是低效的活动。对于活动组织,一是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活动;二是要注意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要能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方式,强化活动目标落到实处;三是要注意活动组织的有效调控,要充分发挥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控艺术,既能有效地掌握活动时间,提高活动的效率,又能掌控活动的节奏,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地学习,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保证活动的质量。

总之,开展英语活动教学,老师既要关注活动设计的整体布局,又要注意活动的细节推敲;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要发挥自身组织、开展活动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季燕《提高课堂活动实效,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5日第5版)

第6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应用;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微课正是这些技术支撑下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利用,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因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同时,为了让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应该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工作,推动微课得到有效利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微课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文章结合教育信息化背景,就微课教学设计及其有效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微课教学设计及其有效利用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出现,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利用。微课不仅短小精悍,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概念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具体是指在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时,将某个教学环节和学科知识点有序构建,进行深入拓展和详细解释说明。并与相关教案、课件、思考题、反馈评价等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随着教学观念更新和信息技术发展,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也愈加受到教学工作者重视。

2.特征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微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自身显著特征,不仅能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时间短、内容精细、教学情境化和便利化、具有互动性特征。通常微课时间在5~10分钟之间,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解释说明,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评价反馈,有利于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的对策

微课是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使其更好发挥作用,首先就应该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活动。总的来说,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每个知识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1.确保微课结构完整

虽然微课可以说是碎片化教学,但在具体应用中,任课老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微课的支持下,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全面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微课教学设计时也要明确目标,保证内容完整和连续,能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全面学习。微课不仅要有视频,还要包括练习、教案、课件、反思、点评等内容,使之形成结构完整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工作。

2.保证内容短小精悍

微课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这也是与其他课程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因为微课选择时应该细化所学内容,尽可能只承载一个知识点,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解释。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完善教学内容设计,清晰表达所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知识点是相互独立的,但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明确微课设计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任课老师在单独制定每个微课视频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连续,考虑不同知识点前后之间的联系,认真梳理教学内容,然后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促进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合理利用微课不仅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最为关键的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微课设计和制作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避免在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反复讲解,应该尽量精讲所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注重评价教学效果,做好教学记录和调查、反馈工作,为以后改进微课教学创造条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微课内容选择时应该有目的和有针对性,促进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4.注重教学情境的交互

根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时,本身就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在具体教学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知识,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促进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

微课设计完成后,为促进它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合理利用微课,更好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1.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

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离不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将其更好应用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微课应该以课堂为依托,使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合理应用微课导入新课,讲述核心概念,操作和训练课后练习,对教学效果进行点评。从而促进微课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

2.与教学资源相互衔接

微课既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资源,具体应用中应考虑它与其他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衔接,防止资源冗余和重复利用,促进其作用最佳发挥。注重将微课上传至网站,方便学生获取和利用所学资源。使用在线交流方式,方便任课老师和学生交流,相互交流和借鉴学习,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3.合理调整应用的方式

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学生硬件和软件设施等,对微课应用方式适当调整,推动教学方式优化。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可利用智能手机获取和使用微课,辅助学生学习,实现移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微课优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微课的出现,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为教学和学习带来便利。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便利,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做好微课教学设计工作,促进微课得到合理利用。另外,还要总结微课设计经验,提高任课教师素质,合理利用微课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治元.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1):116-117.

[2]陈超,余卫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12(7):17-18.

[3]尹永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J].科技视界,2015(5):53-54.

第7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在如今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们多是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相应的教学,却忽略了在学习语言时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化的渗透。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将教学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还没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因而有必要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更好地将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一、概念的界定

 

(一)基础教育

 

关于对基础教育的定义有很多,车丹在《基础教育定义综述》i中提到,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所有的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因而在本文中,就将基础教育简单定义为含初中、小学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

 

(二)英语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ii中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义,“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也被明确列在分级标准中,教师“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说明文化的渗透在语言综合运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Robert Lado)iii说,“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我国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语法基础好,但在遇到跨文化交际的情况时,所学知识却无处可用。这是因为语言是有内涵的,它的应用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如果能在起始阶段产生浓厚的兴趣,则能为将来的英语学习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异国风土人情知识,最能引发小学生的兴趣。

 

基于文化渗透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们都应当提高对文化在语言中作用的重视程度,在初学阶段就打好基础。

 

三、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教师会忽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因为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过分追求和注重成绩。大多数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抄写、背诵单词,给学生灌输大量的语法结构知识以提高成绩。其次是有一些教师认为要将文化分层次地灌输给学生太复杂,且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高,索性不重视。另一些教师对于文化的渗透有误区,认为学生通过背诵课文就可以自然地领悟和掌握,无需引导。但对于刚刚起步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更多的可能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在遇到跨文化交际时,他们只能在对方提供的与课文相近的情景下,进行条件反射式的对话。

 

四、对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思考

 

基于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者在起步阶段就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为英语的综合运用打下基础,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改善现状。

 

(一)教师文化意识的培训

 

如上文所提,很多教师的文化意识不强也缺乏一定的文化相关的知识,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含指导老师如何自然、有层次地在英语课程中结合语言的教学进行文化渗透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很多的老师虽然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渗透,但却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渗透方法。不正确的文化渗透方式如超过了小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也会导致不但不能使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达到期望的效果,反而事倍功半。

 

(二)教材文化内容的改进

 

在教育环节中,教材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写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教材内容应当要贴近现实生活。与生活越相近,学生对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才能更熟悉,从而熟练地运用语言。第二是教材内容应当要有逐级递进的层次感。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填鸭式”文化学习反而会削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是教材内容应当要与时俱进。文化在快速发展,而很多教材的内容仍是一成不变。过于老旧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没有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渗透方法的创新

 

对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方法,如果一味拘泥于教师讲授的方式,时间久了也会显得乏味,因而需要鼓励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创新。

 

五、结语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们应当意识到单纯的语言教学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交融必不可少。本文所存在的不足是并没有进行很多的实证考察,因而对于一些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并不是完全了解因而不能完整地进行归纳,这是在将来的研究中要进一步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再根据现状提出更多可行的建议,为教师们提供借鉴。

第8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营销策划;广告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广告学》课程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理论讲授为主。课程中虽引入了一些国内外经典广告案例,但与当前市场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广告作品产生的背景,往往产生陌生感,不能置身其中,造成对相关知识缺乏认同。其次,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的广告均为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参与到广告创意设计过程中来,对整个广告作品的设计流程缺乏完整的认知,所学知识较为零散,不能融会贯通。

二、引入营销策划大赛的依据

“湖北省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是由团省委指导、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主办的省内市场营销级别最高、认可度和参与度最强的学科竞赛。大赛主要由专业学会牵头组织,每年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通过专家企业家现场精心指导,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长。大赛每年都会要求各参赛团队策划并制作适合比赛主题的广告作品,并进行实战推广。营销策划大赛要求广告创意方案及广告运作推广理念与《广告学》课程的广告创意思维、广告策划思维及广告创作艺术等内容高度贴切,与《广告学》教学目的及要求不谋而合。

此外,大赛以当下真实的商业市场为背景,从最初的广告创意设计到最终的广告作品推广,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将“湖北省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引入《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课程理论,针对特定企业及产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广告调研与预测、策划、制作适合比赛主题的广告作品,并对广告作品进行实战推广,让学生理解并熟知广告作品创意及设计流程,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策思维,提升广告设计能力,锻炼学生以寻找社会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广告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创意”、 “广告策划”及“广告作品设计”等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广告诉求对象的需求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广告创意,设计制作优秀广告作品进行推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些只能通过不断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市场实践经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由于每年挑战赛的课题都不相同,搜集汇总各个院校的参赛广告作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广告调研与预测、创意、策划及设计思维的方法,且历年积累的资料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将课堂与比赛融为一体,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在《广告学》教学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比赛,来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演练考核,能够建立以方法实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

(二)教学学时改革。目前,《广告学》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1学时,实验教学时,建议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课时数,以比赛课题或者其他实际课题为纲,将广告的调研与预测、创意、策划和设计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同时,由于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而这与广营销策划大赛开赛时间刚好吻合,这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大赛的内容为实践项目。学生针对比赛项目,通过撰写广告策划书,制作广告作品并进行实战推广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告策划与制作的实践水平。让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课程主题,有的放矢开展课程实践,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课程要求的实际技能。

(三)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目前《广告学》课程考核体系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考核。为让学生熟练掌握广告创意、策划和设计等实际性技能,增强学生对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建议改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成绩权重。通过让学生参与大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结合比赛项目设计广告学教学内容,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广告调研与预测、广告创意、策划思维及广告设计技巧能力,让学生体验广告策划创意的全过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文锴.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

第9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任务导向 营销策划 教学改革

一、任务导向式教学与《营销策划》课程

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以完成一项课程项目为目标,将讲授、实践、考核等方面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任务导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任务导向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导向”教学法符合营销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营销策划》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分析与营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具体的策划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使得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围绕怎样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不仅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而且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更容易掌握。同时遵循营销理论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任务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教学准备不充分

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有个别项目进行得很不顺利,也有个别项目覆盖知识点不够广泛。教师在准备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需要。任务导向式教学法主要是想通过学习任务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因此结合营销实际,选择难易适中、贴近生活实际的策划任务。教师设计的实践性项目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来设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2.过度干预学生

当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干涉,以致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相违背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工作中的灵魂。因此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教师不必过多干预,要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要随意打断,并引导学生形成相互平等和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使课程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3.忽视知识传授

任务导向式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在营销策划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目的是学习策划理论体系, 而任务导向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任务导向的实践作用,但是不能完全忽视知识传授的作用。因为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营销策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策划任务。没有一定的策划理论知识做基础,任务难以展开,即使勉强应付完成效果也不好。

4.理论教学的时间过多

传统的课程以老师讲授中心,学生被动,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理论部分要与实践任务形成合理的时间分配。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掌握理论的时候,理论课的部分要相对多,当学生慢慢进入状态之后,可以减少理论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最后教师在评价中总结,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的理论将是深刻的。

(二)学生方面

1.眼高手低

学生自己以为掌握到所学知识,但是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诸多。学生出现这种眼高手低现象的原因,从其知识上看,是知识掌握的质量不高,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从能力上看,当没有了老师、课本这些支撑系统的时候, 导致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学生如果仅是记住营销策略的基本知识、概念,而对其本质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没有形成必需的技能。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小,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否则教学任务就不能及时完成。二是学习中实践机会少,只会理论,因此适当制定合理的任务,让学生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慢慢地学生会改变这种现象。

2.被动参与

策划任务的完成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来共同完成,主要工作可能只是依赖其中几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是一个问题。在项目设计的时候,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一定量的任务,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营造主动性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通过完成趣味性的工作任务或者基于完成实践工作任务的学习,营造一个对学生。有推动作用促使其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会有好的效果正确。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