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课教学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精心设计,梳理复习内容,优化复习程序
数学复习课怎么设计,显然它和新授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复习课应该坚持突出重点,精讲精练。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1.制定的复习目标要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例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样的目标显得太空洞,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却不是很清楚。一堂数学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多会适得其反。目标针对性要强,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需准确,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小学数学中统计图表的复习,要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产生混淆。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前面新授课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将数学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知识树
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教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不能搞题海战术,更不能以教师一人讲题目来包办课堂。首先,要把教材体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再现,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方法,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加以强化。然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形成“知识树”;将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也会使学生明白复习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如小学数学中的解方程中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等。串联好的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和运用。
3. 优化复习结构,精讲精练,有效指导
复习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做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练习的设计要有代表性。练习题的选取和设计要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太简单,没有思考练习的价值,起不到复习的目的;太难,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练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情况来定。处理好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关系,教师不可一口气讲解的太多太杂;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复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重视课前的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是学生所熟知的,缺少了新鲜感。为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教师要掌握导入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被课堂学习所吸引。要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利用生动有趣的言语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例在复习“千米和吨”这一单元时,可以从学生们生活实践入手,询问周围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这些长度和重量的计量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特定情境。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复习口算时,可以创设“木偶王国”开展运动会的情境,把每道口算题设计成运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小学生很兴奋,学习的热情特别高。这样,既有效地减少学生对于复习旧知带来的疲劳感,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复习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各不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例如:小组开展编写数学小题目来考考大家。因为每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在学习中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小组竞争的局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间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采用分层教学
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和形式,复习课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有自主性、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在提问、练习和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和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地复习,避免机械重复,劳而无功。这样每个学生各有所得,真正实现复习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与学生认真交流沟通,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职;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25-02
根据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为特色。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含专业技能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项目代训或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层次,形成以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综合实训为切入点、以校站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时数的65%以上。
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场所有校内实验室8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处,校实习林场1处,校外挂牌实习基地7处。其实验实训设备齐全、高端,使实践教学的实施有了保障。院、系制定的《实验实训管理办法》、《实验实训管理条例》、《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及《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文件从制度、政策方面使实践教学的实施有了保障。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具有技能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分析,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课内教学和专项训练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式综合实训为切入点,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天水市水保试验站、黄委会西峰水保试验站、定西水保站、青海水保局科研试验站、中科院西北水保所等单位合作,共同创新和完善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综合实训主要是通过具体生产(工程)项目和仿真实训的任务驱动方式来完成。结合水保(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和生产季节确定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专业教师和水保(治沙)站的技术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工程)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站结合,以站为主,直接将学生选派到相关水保(治沙)站,聘用行业技术人员、选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做到顶岗岗位落实、顶岗指导教师落实、顶岗实训内容落实、评价考核落实、学生管理落实。在“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及校外挂牌实习基地的支撑下,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观摩学习及生产实践、项目代训、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项目
实验、实训项目 (1)土壤调查,地貌调查,植被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水土流失调查;(2)常规调查方法,调查路线的选择,野外填图和填表。航片调查方法,航片的检查整理,判读标志,转绘。样方调查方法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样方选择,形状,面积,样方数的确定。野外坡面侵蚀量的调查,土壤剖面对比法,标志法,坡面细沟体积测量法;(3)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小流域土壤侵蚀程度的判定;(4)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确定土地利用种类;(5)土地利用的规划与设计。基本农田配置,林业用地配置,牧业用地配置,坡面综合防治措施规划,沟道综合防治措施规划,规划方案的选择;(6)综合治理模式设计。林粮草立体种植模式,桑基鱼塘模式,循环利用模式;(7)水土保持耕作法。等高耕作,沟垄耕作,丰产沟、坑田、水平犁沟、草田带状轮作;(8)林种配置、树种、牧草的选择,造林典型设计。分水岭防护林造林典型设计、护坡林造林典型设计,梯田地坎林造林典型设计,水源涵养林造林典型设计、沟道防护林造林典型设计;(9)水保工程措施施工。鱼鳞坑、水平沟、水平梯田、蓄水池、谷坊、淤地坝。
综合实习项目 综合实习项目为麦积区中山小流域或稠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让学生从小流域调查开始,到流域评价、规划、设计,再到治理技术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效益分析,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应用。在一周的综合教学实习中,调查中山小流域或稠泥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把小流域划分为五部分,由五组学生分别作出规划图,每人书写实习报告一份。
顶岗实习项目 实习项目根据具体不同的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和岗位需求安排,围绕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单位工作需要,由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合作统一安排,真正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即融入整个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工作任务和工作角色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得学生在上岗之初能迅速进入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成为准职业人。
参考文献:
[1]王诗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43-44.
[2]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张德喜,张志远.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水土保持,2003(9):46-47.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电子黑板
一、引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无线互联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为基础,构建而成的现代化智能型课堂。2014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智慧教育现场会议上,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曾经说过:“智慧课堂以技术手段为依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力推广智慧课堂模式,无疑是一种教学创举,对于丰富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先进性意义非凡。那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组织设计呢?本文将略谈一二。
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分析
(一)硬件构建
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硬件是基础。具体来说,需要实验学校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选择若干间教室,采购智慧课堂构建所必须的硬件设备,进行布局施工,本文所研究的数学智慧课堂硬件设施主要包含电子书包、电子黑板、无线网络、录播设备四个方面。首先,电子书包和电子黑板选用山东烟台麦特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其中,电子黑板具有电子绘图、图元编辑、数学教学资源调用、屏幕录像回放等功能,电子书包则具有智能c名、智能考试等功能。其次,无线网络选用电信50M移动宽带。最后,录播设备选用深圳力沃科技研发的高清全自动录播系统,该系统能够适时录制下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并自动编辑成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上以供调用。
(二)软件构建
智慧课堂的软件部分,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为: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以及智慧评价体系。首先,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主要是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教学的资源,例如,PPT课件资源、教学视频资源、教学工具资源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登录智慧教学系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开展教学。其次,智慧评价体系,主要是用于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例如,学生互评指标、教师自评指标等,在每堂课完成后,教师可通过教室内的移动网络,将评价问卷发放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上,展开互动评价,评价完成后,学生将问卷反馈回智慧课堂系统主机端,系统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并进行S-P分析,编辑成教学质量图表。
三、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师生培训
在搭建完智慧教室的硬件环境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邀请专业的智慧教室设备技术人员入校,对一线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首先,针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内容应包含:电子黑板、电子书包、录播设备、教学资源等使用的理论介绍,同时,引导教师操作智慧教室中的相关设备,深入了解其功能。其次,针对学生群体的培训内容则包含:电子书包学生端的使用方法。最后,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选派教师和学生代表,与智慧教室硬件供应商代表进行交互答疑,共同探讨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的细节问题。
(二)教学组织
当师生都熟练掌握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方法后,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可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应用。具体的应用策略多种多样,在设备引进初期推荐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即:在学校各年级中选取若干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模式组织教学,通过为期1~2个学期的教学后,进行效果比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课文《长方体》的讲授为例,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学组织流程为:
1.利用电子黑板微课资源导入教学情境。在该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黑白内置的《长方体》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导入长方体的认知视频、动画、图片资源,帮助学生初步认知长方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黑板的遮罩功能,展示一个与长方体有关的生活化问题,为学生讲解长方体体积、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
2.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交互体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云端书柜,下载长方体的三维展开图,并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各面的标注,将标注好的视图通过教室内的WIFI网络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教师端,教师对学生上传的图形进行汇总检查。之后设计一个问题“请现场拍摄一张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上传给我”,学生则利用电子书包内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找相对应的资源,并上传给老师审阅,实现教学中的网络交互。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
3.利用录播设备记录教学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内的录播设备,记录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当教学结束后,将录播完成的视频转化为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智慧教室设备的服务器上,以供下一课时中的总结评价之用。此外,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发放当堂课的学习体验评价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评价,并回传给教师。
(三)反馈评价
在完成课内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家校互联,智慧评价”的反馈活动。该种教学反馈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返回家后,利用电子书包下载教师上传的课内教学录制视频,播放给家长观看,家长在观看后,写下针对智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上传至教师的电子书包服务器端。第二阶段,学生重新返回课堂后,教师结合学生体验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学自评三方面内容,汇总成一个量化评价分值,并将教学资料通过校内网上传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终评,最后反馈一个针对该节课教学的总体评价分值,以及相关的教学完善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智慧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先进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在平时多学习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丰富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多样性。其次,多与学生、学校教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搜集智慧课堂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总结成败得失,以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实践 目标 认知冲突
为“深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地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我结合近几年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和教研工作经验,谈一谈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过程。
一、备课的实践――读懂课标、教材、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备好每一节课是上课的前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保障。备课前需思考一节好课的标准,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有人说,学生念念不忘的、喜欢上的课就是好课;学生听了还想听的课就是好课。北师教授史宁中说,一节好课是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华师大教授叶澜说一节好课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一定是一节好课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我执教的《认识小数》一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88页、89页的内容。在备这节课时我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这部分知识在课标中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第一学段,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初步认识”就是了解,知道,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第二学段,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和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它的同类词是认识,会。两者区别很大。在理解课标之上,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结合具体内容初步认识小数,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使学生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课堂中第一次认识小数,以后还要进一步抽象地去认识小数的意义,在四(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特点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是在认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对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从而去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中的的重点。
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把其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要根据小数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的,实际上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去改写,但本节课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所以课堂教学中使终要结合具体内容去改写,因此,操作起来要把握好尺度。
二、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实践――生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关键词]小学数学;倾听;能力;兴趣;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4-0056-02[作者简介]严世林(1975―),男,本科,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
在许多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书面练习以及操作活动等占了绝大多数。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渠道,倾听反而渐渐被遗忘在角落里。其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他们后继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调动兴趣――倾听的内驱力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调动他们的倾听兴趣,是决定课堂倾听效果的关键。教师不但要努力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倾听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倾听,更要优化教学流程,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卷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倾听动机,才能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倾听并由此展开思考,才可以充分发挥倾听的力量,让学生在倾听中渐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该知识内容的强烈兴趣和倾听热情,笔者以猜谜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出示:35朵花,每朵花上都编上序号,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看,屏幕上有一排花朵,每朵花上都有一个号码。现在,老师不看屏幕,只要你告诉我花朵上的数字,我就能马上说出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
(学生一脸疑惑,并向老师投来质疑的目光,接着老师请学生报号码。学生报出号码,教师迅速口答,学生的表情一个个由疑惑变成了惊叹)
师:笔者为什么能马上猜出花朵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只要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也能拥有老师这样神奇的本领了!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比较枯燥,在计算过程需要留意的也很多。如果缺乏一个让学生振奋的兴趣激发点,学生学起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猜谜游戏导入新课,不但紧密贴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而且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继新课教学中学生的认真倾听蓄足了动力。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课本中有许多主题图,教师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自主学习、自觉倾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序训练――倾听的生长力
学生有了倾听的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学会了有效倾听。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内容,展开有步骤、有层次的倾听能力训练,如听后复述、听答听记以及听辨等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同时,良好的倾听习惯绝非旦夕可成,教师要有长期坚持的意识,将倾听训练点滴渗透到日常学习活动中去,坚持训练、不断强化,促使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中,在引导学生“做角”的过程中,笔者在布置操作任务和组织讨论交流这两个环节,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重正面引导和耐心启发,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这位新朋友,下面你们想不想做角呢?
生: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取出材料,……我看到会学习的小朋友已经放好学具准备听老师说明做角的要求了,真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我发现这位小朋友做的角真有意思。
生:它会动呢!
师:那么,这个角可以怎么动呢?
生:(演示)这个角可以变得大一些,也可以这样变得小一些。
生:就像生活中的扇子一样。
师:你真了不起,一边听一边联想到生活中的物品。
生:还有剪刀也是这样。
师:举一反三,真厉害!
教师善于利用正面引导发现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端坐静听,而是引导学生边听边思,真正提高学生的倾听效率,培养学生积极的倾听习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倾听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倾听训练落实到课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实践题要求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共同完成,引导学生要注意倾听家长的意见,在合作交流中培养自己的倾听意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三、调控情绪――倾听的持久力
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弱,在课堂上难以保持长久倾听的注意力集中,这一点在低年级儿童身上尤为明显。教师要根据这一客观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地调控学生情绪,通过及时提醒、故意延迟等方法,帮助他们保持倾听的持久力。除了这些基本的举措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强互动、变换节奏等方式,使得学生在倾听中不断超越自我,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正常、高效进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本课时对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师生交流时,笔者不断地转换对话方式以调控教学节奏,保证学生的持久参与。
师:听了小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在数的时候要从左往右。
生2:还有要从前往后。
师:你满意小猴的说法吗?
生3:不满意,因为小猴还没有说清楚究竟什么叫“排”,什么叫“个”。
师:那么你们现在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吗?
生4:是小狗,因为它告诉了我们要先从左往右数第几排,再从前往后数第几个。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快问快答的游戏好吗?同桌两个人,一个在图中指一个小动物,另一个马上能说出它的位置;也可以一个说位置,另一个马上找到它。明白了吗?开始!
……
让学生明白课本中所表述“排”和“个”的含义,教师不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评价的方式认真倾听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就,还运用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展开小组合作让学生初步地运用所学新知,将倾听与操作相结合,避免了学生的倾听疲劳,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掌握了新知。
发掘倾听中的力量,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倾听所带来的自我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在倾听中得到数学整体素养的升华;让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掌握良好的倾听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教师应当继续不断思考、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海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1(9).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XU Fe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2)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will be integrated with the practice field and several algebra, space and graphics,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and placed on an equal footing, it is important to grasp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learning curriculum standards,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tandardized operation, four aspects of effective and timely evaluation of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
Key words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与实践版块单列为一个领域,旨在通过该领域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江丽芬在《小议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特点》中指出:“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实践。”①
但从其实施现状来看,目前综合与实践在小学的实施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现状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去把握:(1)从教师这个方面来看,总体来看,教师对新课标设置综合与实践版块基本上持比较赞同的态度,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认识也比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多数的教师对新课标设置这一版块的目的认识比较清晰。但是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教材配套资源(教具、学具、光盘课件等)不齐全;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缺少真正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没有一套全面的评价系统来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2)从学生这个方面来看,小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总体上较好,学生普遍对综合与实践版块的学习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综合与实践版块的学习;但部分学生在认知参与上倾向于采用依赖的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质量不高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等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朝着较好方向发展的扎实一步。
1 加强学习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就极为重要。再加上,综合与实践作为新课标新增的一个领域,是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要求的体现,更应该得到小学教师们高度的重视和研究,将新课标研读透彻,然后再教学中将其贯彻到底。在对新课标的研读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将新课标对这一领域每一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了然于胸,做到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数学”,打破数学无用的言论。
对于这一方面努力不应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学校也应尽量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开展全体教师研读新课标的比赛或读书会活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领悟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这一版块的要求,并将其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综合与实践这一版块的重视程度。
2 精细筛选教材内容,切实确定实践主题
教材中所提供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个主题的大方向,并不是要求“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而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教材确定的大主题为基础,按照自己的设计对其进行重新编排、加工、修改、补充和制作自己的子主题,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标准》对该领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一定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教师在用教材时,应综合考虑这个方面,把教材提升到能够适合本学科、本班学生的实际上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主题,同时选题的生成途径也是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活动主题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2)活动主题在课堂交流、碰撞中生成。(3)活动主题自学科间联系互助下产生。但是在加工主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也需要体现一定的原则:一是主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来确定主题,需要多方面衡量之后再确定,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二是主题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进行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活动,这就要求选择主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第三,主题要新颖有趣,即所选择的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趣味性,同时还要有新颖性,不要选择陈旧、已经被反复使用,不能使学生提起兴趣的主题;第四,主题要贴近生活实际,要能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综合与实践课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 严格规范操作过程,坚实把握实施原则
在2011年的新课标中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并不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只是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操作过程进行,首先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分配任务,分小组完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目的是在一系列的流程中使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规范操作过程时,又不能过于死板,不管实际情况,一味地按部就班,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样化原则。③要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流程的情况下,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在把握基本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可以对教学方式等进行一些创新,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
4 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扎实累积丰富体验
一般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评价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程评价、重在激励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及定性评价。关于评价方法多样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评价的方式总结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这些方面的评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舞,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值得研究。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结束时,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自我反思两种评价方法来代替以往的教师评价,这在此次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小学生比较喜欢这两种方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合理优化配置管理,为综合与实践课增加必要的配置资源,使学校的硬件设施能够跟上综合与实践课的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多方资源,不仅要使本校的硬件资源达到要求,还应该积极开发校内校外可用的资源,争取能够成为一个综合与实践课的活动基地,为综合与实践课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注释
① 江丽芬.小议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特点[J].成才之路,2010(6):46-47.
在传统的数学课中,教师常常忽略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因而特别容易造成知识应用和学习相互脱离,使好多数学课让学生们感到非常无味,是因为没有还给数学课学习的原来面目。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知识宝库,作为数学活动的执教人,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资源,让学生们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味。这就告诉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意学生是否学得快乐和学得主动,应该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帮助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过程里真正掌握与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动脑进行思索、动手实际操作、动口清晰表达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竭尽全力去做,并且在有困难时,孩子们会主动去想,努力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老师应当根据他们的这一特性,设计出不同故事情节和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机会。
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投影出示这样一幅场面:有一个小贩在卖梨,有人问:“多少钱一斤?”商贩:“4元5一斤。”那个人:“好贵呀,便宜点吧,10元钱两斤,可以不?”商贩:“不可以”看到这里,有的学生笑了起来。我及时抓住这一场面说:“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两斤才9元钱”。这时,我引导学生想:“如果梨是9元两斤,那么每斤多少元钱呢”……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如此可笑的一个生活段子用以引入新课,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吸来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离不了“兴趣”,只有孩子们对各种问题与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用全部热情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痴迷的地步,更让孩子们充满对小数的兴趣与好奇,并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小数除法”的学习与思考中去。他们始终在一个非常感兴趣的情境里学习,并且在学习后,孩子们得到满足感,觉得学习知识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还能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掌握生活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二、 选取“生活经验”,采取开放式提问,提供思维的空间
“学习启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有了疑问才可以启发孩子们去探究。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能发现并了解书中的智力元素,善于观察他们思维活动的动向,还要能够有加以引导的能力等。教师要充分运用疑问来为学生们的智力发展服务,有目的地将“疑问”设在孩子们学习新旧知识的相互连接之中,使他们在“疑问中生兴趣”、“疑问中生好奇”,从而引导孩子们学习的乐趣。问题是孩子们思考的来源,一个好的疑问能给他们提供广泛的思考空间,满足各类学生的思考需要,让各类的学生们都能够在数学课的学习里得到足够的发展。这样教学活动中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就会从各种的角度思考得到许多个不同的结果。即使是思考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们,通过直接观察也可以得出其中一个结果。因此,教师的设计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做就可以更充分地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才智和潜能,使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和观察问题,让他们的主体能力完全显现出来。
如教“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我在讲完新课的内容时,向孩子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明天是爸爸过生日,给你50元钱,让你除了买1千克水果与1千克肉之外,利用剩下的钱,你还想买些什么礼物给爸爸过生日呢?接着我在屏上打出了许多种商品的钱数,让学生们自己挑选,可以自己思考或也可以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并且根据所选的商品你编写一道要用方程解的应用题,可以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像被激活了,都主动去动脑筋想办法,最后他们想出了许多种方法。平时后进生也至少想出一种解决办法来了。因此通过开放性的提问能够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思维想象,能让学生真正从多个角度想问题。
三、借助“生活素材”思考、交流,留足自主探索的空间
记得有段话大概意思是:“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同样有一个苹果,我们互换后也各是每人一个苹果,可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外一种思想,我们之间互相交流彼此思想,那么我们就会有两种思想了。”这段话启发我们要给予孩子们提供交流思想、自由讨论和主动探索的空间。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合作与交流的空间,营造出自主探索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变成数学学习的小主人。在上课时,要多鼓励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和认真观察等方式调到手、口、眼、脑、耳等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探究科学知识发展规律,为知识的内化服务。
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以前老师经常给孩子们设计相同的学习流程,并且要求他们依照教师的设计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看上去结果非常好。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我是这样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猜想的:(几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还等于几分之几)做出验证:“他们桌面上的学具袋里有一些学习用具,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学习用具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如果你感觉不要这些用具,也可以不用。”这样的设计既给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提供了足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增添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实际上,孩子们的证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大人意想不到的,具有创新性的。其中有的学生借助“生活素材”依据分数的意义来证明分数相等关系的;也有的学生依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得出分数值来证明相等关系的;也有的学生把分数改成除法,再依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证明相等关系的;更有的学生全凭想象根据班级36名学生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24人,来验证三个分数是相等的……有的学生即使是选用“生活素材”证明,情况也都不相同。其中有学生用线绳的长短来证明,也有学生用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来证明,还有学生用小木棒的根数多少来证明。可见,给他们留足学习探索的空间,就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学习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使学习活动真正自主和开放,同时让他们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使他们能够大胆和老师交流,与同学进行讨论,讲出自己的亲身感受,使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轻松,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日常生活是数学学习的知识宝库,作为当代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掘生活来源,让孩子们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因此,老师不仅要激起孩子内心那种求知欲望,还要让他们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因此,只有让学生们得到成功,才能保持他们充足的探究热情,产生巨大的内部学习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不断地给每一名学生制造成功的机遇,对学生们探究时取得的点点滴滴成绩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要正确对待学生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获得更加主动、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重视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提高预习效果
课前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进行的预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前作业明确将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做好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设计要明确目的。课前作业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前作业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新课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设计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练习题和预习性作业。2. 课前作业要求忌空宜实,要有可操作性。布置课前作业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回去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课前作业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题目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3. 课前作业设计的问题忌大宜小,要有点拨性。4. 课前作业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课前作业不应只是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一件任务,作为教师则要重视课前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学生普遍已能理解的知识,易作略讲。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则要舍得花时间答疑解惑。
老师在布置课前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二、优化课堂作业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理解上的困惑和不足。因此,课堂作业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评定作用。
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课堂作业设计要凸现新颖性和多样化。近代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课堂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化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练习,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游戏、在玩。“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精而细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2. 课堂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而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巧设练习,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3.课堂作业设计要根据内容,巧妙设定练习类型。如设计操作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等。4. 课堂作业设计要依据课堂流程,把握作业的层次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巩固练习”这一教学环节的作业题设计,善于采用形式多样,难易不同的题目,反馈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譬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设计了三道练习题:(1)一个长方体礼物盒的长18厘米,宽10厘米,高7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红棉小区新建一个游泳池,该游泳池的长50米,宽25米,深2.5米。现要在池的四周和底面都贴上瓷砖,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3)学校要粉刷音乐室,已知音乐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5元涂料费,粉刷这个音乐室需要花费多少元?这三道练习题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学生认知理论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第(2)、(3)题不需要全部算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这种提高性的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三、灵活设计课后作业,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38-02
教育是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课堂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获取成功的起点,是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发学生求知的需要,要重视学生内在的认知动机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用创造性地探究学习方式,培养提高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初入学的孩子都有一种新鲜跃试感,也有初次步入课堂的"胆怯"心理。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学习,使他们愉快地接受小学教育,从心理、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教师课堂上恰当地激励性语言举止,是落实素质教育,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的最佳方式。
1.用激励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学校教育重在教学,坚持良好的课堂激励,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兴趣,不断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悉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都要得益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不断激励。教师备课、做课,在设计每节课教学流程中,应该重视运用激励的方法。通过课堂激励,鼓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使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孩子们不再胆怯,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2.用激励创设师生和谐
课堂激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用激励创设师生和谐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激励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每发出的一个提问,都应该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提问,以及面对哪些学生提问,应该提问哪些问题,并及时从不断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深刻反思,运用激励性语言,激活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解决每一个问题,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认识自我。树立奋发向上的勇气,成为生活的强者,也可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机会,陷入泥潭无法自拔,毁于一旦。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儿童,提高他们学习生活的兴趣和志向,不断地修正他们的前进目标,使他们对自己投入极大的热情,成为可造之材。
3.用激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多运用鼓励、表扬、肯定、赞许的语言,会使学生时刻感到成功的喜悦。相反,如果经常板着面孔训斥,冷嘲热讽地压制学生,与学生缺乏亲和力,就会给孩子们的心理上造成恐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就会泯灭儿童心理中最初燃起的理想之火。教学中曾有个案例使我更深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不断地激励学生。那是在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位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经常爱提些问题,甚至课堂上正在你讲课时,他也会旁若无人地发表自己各种幼稚的想法和固执的议论,学习成绩飘忽不定。说实话有时也烦人,但我总是耐心地认真回答他的问题,并不断地激励他遇到疑难问题自己查询,并告知他"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听,不要轻易打断他人讲话",同时肯定他喜欢读书,更乐于与同学争执问题的优点,使他逐渐克服了学习上随意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更主动积极了。渐渐地他成绩稳定了,还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并获奖,最后考取重点中学。试想如果作为老师的,一开始就用反感的态度对他加以限制或批评,可能使他原本"活泼好问"的天性就得不到健康发展。还有一名五年级同学因与前任班主任发生过矛盾,纪律松懈,学习退步,后又因为学校分班分到我的班级,刚开始我发现他处处有意顶撞课任老师,我就主动地多次与他接触,并经常关心、鼓励他,让他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确在关注他的学习生活,用激励促使他慢慢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成绩也不断上升,而且还能积极协助老师开展班级工作,如今已大学毕业了。有位教育家说过:"学生学得不好就是老师教的不好,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宽容、博爱、尊重、平等会使更多的孩子改变一生。教室、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快乐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激励手段,挖掘学生成功的一面,让他们常常觉得"我能行",做他们的朋友,倍加呵护孩子们正在成长的尊严、人格。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取不断进步的动力,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张扬他们的个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开拓思维,成为健康向上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