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档案管理当中具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的管理整合行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梳理,提高档案的分类管理效率,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需求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服务。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档案长期以来纸质存储的方法,使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增加了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便捷性。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内容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中,需要有上级部门进行统一部署,并制定统一的改革方案,实现各部门协调优化。将信息技术融合与档案管理中,有利于促进电子档案管理格局的形成,是各级政府、档案管理单位信息化管理的切实转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优化将更加明显,各类资源将实现有效整合,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档案网络化、系统化、共享化的管理模式,这些变化对于提升档案管理质量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数字平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为支持,这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在。各级档案管理机构需要步调一直,只有协调共进才能使电子平台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好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统一规范。在信息化建设当中需要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管理者需要进行多方面调研,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索与当前管理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格局。在档案资源管理中要切实加大力度,信息资源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制定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依据。档案资源需要真实完整,具有实用性,这就需要将当前的纸质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数据,建立数字档案,使之成为开放式档案资源的一部分。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在应用系统建设中需要体现出服务特色。档案系统需要与综合管理系统兼容,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应用环境,尤其是在管理软件上需要通行通用,提高其操作性。进一步加速档案管理人才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步发展,才能使信息化管理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自主培养人才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优秀人才,实现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落后
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在整体规划、方案设计方面相对落后,在档案信息管理中不具备系统性,不少档案资源被认为割裂,尤其是在档案使用权限、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前提下,迄今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档案信息化改革执行标准。在信息化管理环境下,档案资源逐步转向电子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高,例如数据电子化,资源数字化等变化,造成系统设计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这些问题会对于档案资源的完整新、真实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滞后
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逐步实施,档案服务范围也在持续扩大,改变了以往档案管理服务与管理阶层的传统局面,更多基层公众也能够通过档案查阅获得有用信息。由于服务范围的扩大,造成档案管理中保密性、数据完整性、管理效益等均收到影响,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信息共享壁垒仍存在
虽然政府针对档案管理改革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整体来看扔缺乏统一性,法规漏洞较多。档案信息化改革当中信息壁垒仍旧存在,这些问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完善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改革方案,能够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促使管理更具体系性,减少信息割裂问题的发生,增加档案信息的共享性。尤其是在地方档案改革中,需要与当地的行政体制相配合,实现电子化管理流程全覆盖,促进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一体化应用。
(二)树立档案信息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
在信息化改革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其有更理性的认识,突出管理能效。在工作中强化保密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融合地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资金供应供应渠道,引进先进人才,优化服务模式。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指导,争取与当地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步调一致。在健全法规制度管理的同时,对档案使用的合法性进行严格监管,从而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数据的服务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消除信息共享壁垒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有利于制定更明确的建设标准,并逐渐与国际管理指标接轨。在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对于特殊档案管理则需要执行行业内部的参照标准。尽快完善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系统标准化程度。在管理工作当中需要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消除信息壁垒,强化服务意识,在档案服务中精简手续流程,建立起一站式档案管理、服务格局,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机遇,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仅需要在技术、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还需要在管理理念、服务意识上有所转变。依托信息化管理优势,能够有效增强档案信息的完整新、时效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平台作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新模式,为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崔勇.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03)
[2] 陈芦燕.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4(08)
[3] 王珠珠,吴凯媛.新形势下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4(01)
关键词:PBL模式 数字图像处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242-01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数字图像处理成为了包括理工科、农医科在内专业必选课程或者重点选修课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性非常强的高校课程,当前PBL模式已经成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主要教学模式。
1 PBL模式与数字图像处理结合探索背景
PBL模式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英文名称Problem-Based Learning,其含义为问题式教学模式或者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模式的主要思路是以问题为前提进行教学的展开活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之下,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以某一具体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讨论和加强学习的过程,将教学的焦点放在某学科的重要原理以及关键概念之上,通过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养成学习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数字图像处理具有其本身独特的特色。
其一,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丰富,知识点较为深奥难懂[1];其二,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数字图像处理相关课程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尤其在工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中要求较高,需要对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例如,湖南省某学院部分专业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每一学期的课时量为30至40课时,该学院部分立刻专业设置了选修课程的的课时量。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已经不适宜当前的教学实际,须对高校包括机械制造专业、自动化等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能力进行要求,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基于PBL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2.1 对数字图像处理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
以上述湖南某城市学院为例,为推进数字图像处理的PBL模式改革,该校自行编撰了验证性课程指导实践用书,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30多个实践项目,涵盖了图像分析、图像滤波、数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以及图像分割等多个板块知识点,该学院学生中计算机普及程度广,所以在进行图像处理实践时可自行下载相关的支持软件。改变以往该课程集中实践方式,升级成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模式,即第一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在专门实验室内完成数字图像处理分散实验,第二步教师对学生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面谈解决或者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解决问题,第三步,通过多次的分散式课程实践活动,利用4个至6个课时进行集中式教学。
2.2 突破数字图像处理理论教学模式
其一,确保在对数字图像处理完整性以及整体性进行维护前提下,在实践教学课堂中尽量避免对数字处理相关公式的重复推导[2],主要对相关算法以及关键原理进行说明,如在对均衡处理数字图像知识点进行讲解过程中,直接引用推导公式,利用均衡化图像的原理以及关键算法进行处理技术的编程;其二,在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之后重点对处理图像的算法进行编程和实践应用,在对图像处理边缘检测知识进行运用过程中,可以将Hough的变换、路经检测加强联系,更好进行编程;其三,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多进行实例的例举,可利用2至3个课时对实践教学的背景、已有的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技术流程、重要算法进行演示等。
3 基于PBL模式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方案设计
仍以湖南某城市学院信息学院为例,从PBL模式出发,针对于数字图像处理建立了处理库,这一项目中涵盖处理图像、分析图像、识别图像等多类别项目,例如“门禁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指纹识别”、“二维码检测”等,学院每学期建立了不低于36个的项目,学生可在这些项目中进行选修,另外,以40个课时为标准,数字图形处理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为30个,实践性教学课时为10个,每周保证3个学时,总共教学时长为13个教学周。
第一,在进行教学的前两个周内,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PBL模式实践考察和教学方式进行明确和推介,并将以往的学生实践教学成果进行分享,为学生在选修过程中提供参考,学生进行是否选修的决策;第二,在3至4周,拟定学生课程选修名单,进行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布置,确定36个以上的实践项目给学生,学生自动组成项目合作,保持每组在3个人左右,学生自行数字图像处理选择题目,对实践项目进行图像加文字型的介绍,尽快确定目标,尽快对实践应用难度进行确定以及评分;第三,在5至6周的时候确定数字图像处理实践目标书,确定相关参考资料;第四,在7周至12周时间内实施实践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分散型实验,这段时间内适当安排集中型实验,对实践项目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意积极提出实践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时检查问题解决的进度,教师有针对地进行问题解答,帮助实践小组完成任务目标;第五,在第13周时,组成专业或者班级为小组的实践项目答辩,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答辩与说明;最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师完成总结,学生对实践项目进行报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打分。
4 结语
基于PBL模式的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形式,能帮助高校学生快速了解和吸收处理数字化图像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方法与原理等知识点[3],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实践项目的实践研究方法和思路,提升学生利用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全面提升数字图像处理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林锦,翟云波,李彩亭.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可行性评价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94-96.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意见精神,结合海曙实际,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深化政务公开,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1、加强调研,初步形成机构改革设想。对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对相关部门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将相似或相近的职能进行统一归类,对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出现或强化的职能以及随着社会进步逐渐消失或弱化的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初步形成机构改革方案设想。(2月底前完成)
2、精简整合,科学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调整优化组织结构,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借鉴中央、省、市及兄弟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经验,按照规定不突破行政机构限额,进一步完善我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后,全面组织实施全区政府机构改革。(9月底前基本完成)
1 2 3 4 5 6 7 83、立足实际,重新拟定政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在不突破现有行政编制总数的前提下,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人员编制的余缺调剂,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领导职数,重新拟定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及时加强对新“三定”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201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4、注重长效,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注重长效管理机制,跟踪机构改革方案的运行情况,深入了解各部门“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机构编制,保持“三定”规定的相对稳定,将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行为,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切实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继续深化职能归并改革。
(1)对各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海党办〔〕145号)文件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切实理顺体制机制,确保“两集中两到位”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减少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批管分离”运行机制。(3月底前完成)
(2)扎实推进垂直部门职能归并改革工作,完成工商、公安、质监、国税、地税、环保等6个部门职能归并改革,具体进度安排将积极与市审管办联系确定。(6月底前完成)
1 2 3 4 5 6 7 8(4)围绕行政审批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的要求,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一是提高即办件比例。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把一些经常发生,手续办理简单,流程成熟的承诺件转化为即办件,在现有20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即办件事项数。二是压缩承诺件的办理时限,缩短每一个审批事项承诺时间。力争承诺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5天以内,所有事项的实际办理时限压缩到1.5天以下,比平均法定时限提速达78%以上。三是提高中心窗口直接签批办结率。做好新一轮窗口授权工作,使窗口授权到位,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直接签批事项占发生事项总数的65%以上。(6月底前完成)
(5)探索试行行政审批目录制,即未纳入政府公告目录的行政事项不得开展审评工作,不断规范行政审批权阳光运行;探索开展iso认证。(6月底前完成可行性前期调研论证)
(6)深化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全部实行网上审批,即资料审核、领导签批盖章等一律实行网上办理。(12月底前完成)
2、不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创新。
(1)抓好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市审管办进度安排,在宾馆业、金属加工业、机动车修理业、再生资源回收业、餐饮业、洗浴业、文化娱乐业等7个行业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使我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2)扩大并联审批范围,完善“+6”并联审批运行机制,发挥其在服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以及街道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3)强化企业服务办公室力量,继续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加强与81890企业服务平台对接,确保5分钟及时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4)加大服务举措创新力度,推行“无午休”服务制度,实行“现场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不断提高服务我区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3、不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1)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以“四个率”(即事项进驻率、网上审批纳入率、提前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为核心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区委、区政府以及反馈至各个部门。(3月底前)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注册登记环节中企业归属和属地落户管理制度。
(3)加强对分中心和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的指导。6月底前制定好分中心管理制度,从审批业务、内部管理、规范运作等方面加强管理、检查、 指导和考核,促进分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6月底前完成相关试点工作,年底前出台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原则,按照 “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要求,以电子政务应用为导向,以构建统一的数字海曙平台为目标,加快区域内数字化资源整合步伐,全面推进“313”工程,即基本建成三大数据库,搭建一个统一平台,推进三大系统建设。
1 2 3 4 5 6 7 81、基本建成自然人库。以社区警务e超市为基础库,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依靠制度化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由公安分局牵头,区计生、民政、卫生、教育、劳动、房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一个覆盖户籍、婚姻、计生、教育、健康、社保、住房等信息于一体的自然人库。(2月底前完成)
2、基本建成法人库。由工商部门牵头,贸易、物业、安监、街道、公安、财政、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法人库建设。(3月底前完成)
3、基本建成地理信息库。为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系统之间的冲突,全区统一采用测绘院开发的地图,建设好地理信息库。同时,由区府办牵头,城管、教育、卫生、物业、贸易等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扩充地理信息。(4月底前完成)
4、搭建统一平台。由信息办牵头,区府办、公安分局、工商分局配合,进一步融合地理信息、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库,以共建共享的方式,统筹数据资源,逐步构建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于一体的公共平台。
5、政府管理系统建设。今明两年主要做好 “科技促廉”系统建设。由区纪委、信息办共同牵头,区府办、发改、审管、城管、公安、建设、财政、规划、环保等部门配合,建立一个包含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公共资源交易、资产(资金)管理、请示督查办理等内容的电子政务系统及其电子监察和绩效评估系统。力争年底前完成请示督查办理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时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
1 2 3 4 5 6 7 86、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在“数字城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公安、交警、消防、安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信息设施,建立和完善信息的采集、交换、存储和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综治维稳、交通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字城管”系统。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大数字城管项目的前期调研和项目方案。
7、社会服务系统建设。重点做好海曙e生活平台的建设。由区府办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在三维地理信息库基础上叠加政府部门、学校、医院、景点、公园、公交、影院、酒店以及人口、法人等信息。(5月底前完成)
8、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快政府信息录入更新速度,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做好申请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有效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4月底前完成)
积极探索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
1、完善区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1)对考核内容进行归类整合。执行大部门考核,力求以量化考核为主,建立分类考核标准,力求考核程序简化,减轻基层单位负担。
(2)调整完善部分考核内容。在目标设置、内容确定上继续加强对区重点工作的考核,加大对民生事业、人才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考核力度。
(3)实行分类考核评优。按党群线、政府线等单位或工作相近度进行分类评优,体现类别层次差异性,更具针对性和公平性。考核结果要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与单位个体考核优秀比例挂钩,考核优胜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并可提高次年的个体考核优秀比例至20%。在安全生产、综治、计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重大问题以及目标管理考核中被确定为较差等次的单位,其个体考核优秀比例酌情减少。
1 2 3 4 5 6 7 82、完善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5月底前完成)
(1)合理分配评优资源。对区管干部和其他干部分层评选,调动普通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2)注重公务员考核科学性。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公务员考核与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和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防止年度考核对实际不称职人员迁就照顾现象。
(3)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监督反馈制度,要求实行“五公开”(考核程序公开,考核指标条件公开,优秀等次名额公开,量化测评公开,考核结果公开),确保基层公务员对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调整、工资调整的依据,提高公务员的自我完善能力。
三、工作保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观念作风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区政府成立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型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定期听取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关键词】通信原理 数字化教学 教学模式 资源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校教改项目《通信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项目编号:201227)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50-02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众多高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复试的必考科目之一[1]。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建立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框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按其个性化需要解决所在特定专业工作岗位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因此,该课程在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因为这一课程概念繁多且抽象、数学功底要求高、通信技术更新过快等特点致使诸多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因此,如何能够让繁杂的概念条理化,枯燥的推导有趣化,更新的技术简单化,已成为了《通信原理》授课教师多年来努力的目标。随着多媒体通信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在各大高校中蓬勃开展,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弊端,结合数字化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通信原理》课程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轻松而扎实地学好这门课程。
1.传统《通信原理》教学模式
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理论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另一部分为实验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在实验室完成。然而,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许多高校开设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以讲授为主的理论课程,也因以下种种原因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先修课程较多,使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学习吃力。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先修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2]等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大学一、二年级所有的工科理论课程,任何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或某一课程理论基础的不牢固,都会给本门课程的学习来带一定的障碍。例如,“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这两章内容,涉及多门先修课程的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功底要求非常高,因此,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很吃力,老师也常常会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数学推导上。
(2)概念繁杂、内容抽象,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3]而失去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模拟调制系统”这一章中涉及的线性调制方式有AM、DSB、SSB、VSB 这4种,每一种调制方式又有各自的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方法;而非线性调制涉及概念更加琐碎,什么是调频、调相、窄带调频、宽带调频、瞬时频偏、瞬时相偏等这些琐碎的概念使学生觉得杂乱、难记、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3)通信新技术发展迅速,教材和实际脱节使学生觉得书本知识太过陈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比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在很多教材当中依然被作为通信的发展前景被展望,然而现实中该技术已经成熟应用。这难免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太陈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也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这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2.数字化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教学融合计算机、通信、多媒体以及传统教学技术为一体,形成以数字形式的教学环境[4]。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数字化教学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数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黑板+课本”为主的枯燥的授课方式,以生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的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2)数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能积极发挥其主动性,使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数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课堂授课,课余很难有时间给学生辅导。然而,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也能得以保证。
3.数字化《通信原理》教学模式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结合数字化教学的特点,逐步改革和探索《通信原理》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3.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1.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或者经过再加工和制作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能够展现相关知识节点内容的教学材料[5]。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常包括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教材库、网络课程库、虚拟实验库、试题库、习题库等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通信原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框图
(1)多媒体课件库提供教师教学常用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优秀课程课件或链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也是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环节。因此,多媒体课件应该支持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多媒体开发平台,创建丰富的多种媒体元素,(如图片、动画,且配有相应的解说、音效等),从而改善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库,利用开放的网络为学生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虚拟实验库是基于Web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实验教学系统。它为开设各种虚拟实验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独立完成课程内所有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然而虚拟实验系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学生就可以通过虚拟的实验平台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设备来完成所需的实验,这一环境的提供,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题库可以分习题库和试题库两类。习题库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课堂例题、课后习题以及详细的求解过程,方便学生课后复习;试题库则偏向于提供历年的考试题目、历年各高校的考研题目以及详细的求解过程,为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帮助。
通信原理资源库的建设中,尤为重要的是课件库和虚拟实验库的建设。教学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教学效果,生动的课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因兴趣而学,而不是为考试而学。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通信原理课程中,眼图是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无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眼图,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也只能照本宣科地讲解概念。而在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flash等多媒体动画软件,模拟眼图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眼见为实”的真切感。课余实践,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库亲自动手,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1.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前提,结合课程知识、学生兴趣和前沿技术,系统地设计教学资源体系。
(2)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能够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教学情境。
(3)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要涵盖教学大纲的所有内容,配合教学的模拟实验、动画等都应符合科学的原理。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琐碎,因此建立该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工作量巨大,教师无法独立完成这一工作,需要借助单独的资源开发部门协作完成。同时,学生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受益者,也应参与到该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来,从自身出发,多提意见和建议,这样多方协作,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库[6]。具体建设的方法如下:
(1)平台的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应该涵盖教学资源库的全部内容,因此,平台建设应遵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原则,采用“总体规划,逐步实施;资源整合,合理投资;稳定可靠,扩展方便”的设计思路,逐步建设并完善教学平台。
(2)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仅有的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资源是远远不足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平台的整体框架,补充、完善、整合通信原理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试题库的资源建设中,要遵守“分层对待”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规划性和协调性。
(3)系统的调试。数字化资源建设初步完成后,需要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试运行,同时,学生作为数字化资源的受益者,也应积极参与系统的调试运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资源建设。
(4)资源的更新和维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使用该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建议对教学资源不断地改进和更新,这样才能极大的拓宽课程教学空间,最大化的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思考,积极交流,做到“敢想,敢说,敢实践”,从而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2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
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进一步提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通信新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教师应该紧跟通信技术更新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的通信技术,将新技术与基础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3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早已习惯被动学习的模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资源,主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以提升自己地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结语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因其理论深、难度大、应用广、发展快等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授课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数字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勤思考、勤提问、勤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洁,成运,侯海良. 通信原理课堂教学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1): 231-232.
[2]朱向庆,曾辉,陈志雄.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 86-87.
[3]梁平元,谭子尤,黄国盛,等. 《通信原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123-125.
[4]张松,赵广红,郑云宵. 基于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研究[J]. 硅谷. 2010(5): 183.
[5]丁世敏,胡武洪,封享华,等. 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1): 76-77.
[6]王颖. 电子技术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J]. 考试周刊. 2010(8):145-146.
现就开展“提行政效能、优政府服务”活动制定如下方案:根据区委关于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
一、总体要求
结合海曙实际,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意见精神。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深化政务公开,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初步形成机构改革设想。对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1加强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对相关部门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将相似或相近的职能进行统一归类,对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出现或强化的职能以及随着社会进步逐渐消失或弱化的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初步形成机构改革方案设想。2月底前完成
科学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总体要求,2精简整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调整优化组织结构,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借鉴中央、省、市及兄弟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经验,按照规定不突破行政机构限额,进一步完善我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后,全面组织实施全区政府机构改革。9月底前基本完成
重新拟定政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不突破现有行政编制总数的前提下,3立足实际。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人员编制的余缺调剂,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领导职数,重新拟定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及时加强对新“三定”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201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注重长效管理机制,4注重长效。跟踪机构改革方案的运行情况,深入了解各部门“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机构编制,保持“三定”规定的相对稳定,将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行为,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切实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继续深化职能归并改革。
切实理顺体制机制,1对各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通知》文件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确保“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减少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批管分离”运行机制。3月底前完成
完成工商、公安、质监、国税、地税、环保等6个部门职能归并改革,2扎实推进垂直部门职能归并改革工作。具体进度安排将积极与市审管办联系确定。6月底前完成
将户籍中心、出入境通行证办理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2011年计划新增进驻行政审批事项25项以上,3提高部门、事项中心进驻率。进驻率达到85%以上。6月底前完成
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一是提高即办件比例。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把一些经常发生,4围绕行政审批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的要求。手续办理简单,流程成熟的承诺件转化为即办件,现有20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即办件事项数。二是压缩承诺件的办理时限,缩短每一个审批事项承诺时间。力争承诺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5天以内,所有事项的实际办理时限压缩到1.5天以下,比平均法定时限提速达78%以上。三是提高中心窗口直接签批办结率。做好新一轮窗口授权工作,使窗口授权到位,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直接签批事项占发生事项总数的65%以上。6月底前完成即未纳入政府公告目录的行政事项不得开展审评工作,5探索试行行政审批目录制。不断规范行政审批权阳光运行;探索开展iso2000认证。6月底前完成可行性前期调研论证即资料审核、领导签批盖章等一律实行网上办理。12月底前完成6深化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全部实行网上审批。
2不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创新。
宾馆业、金属加工业、机动车修理业、再生资源回收业、餐饮业、洗浴业、文化娱乐业等7个行业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1抓好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市审管办进度安排。使我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完善“x+6并联审批运行机制,2扩大并联审批范围。发挥其在服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以及街道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继续做好企业服务工作,3强化企业服务办公室力量。加强与81890企业服务平台对接,确保5分钟及时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推行“无午休”服务制度,4加大服务举措创新力度。实行“现场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不断提高服务我区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3不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定期公布考评结果,1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以“四个率”即事项进驻率、网上审批纳入率、提前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为核心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区委、区政府以及反馈至各个部门。3月底前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注册登记环节中企业归属和属地落户管理制度。
从审批业务、内部管理、规范运作等方面加强管理、检查、指导和考核,3加强对分中心和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的指导。6月底前制定好分中心管理制度。促进分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6月底前完成相关试点工作,年底前出台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按照“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原则。以电子政务应用为导向,以构建统一的数字海曙平台为目标,加快区域内数字化资源整合步伐,全面推进“313工程,即基本建成三大数据库,搭建一个统一平台,推进三大系统建设。
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1基本建成自然人库。以社区警务e超市为基础库。依靠制度化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由公安分局牵头,区计生、民政、卫生、教育、劳动、房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一个覆盖户籍、婚姻、计生、教育、健康、社保、住房等信息于一体的自然人库。2月底前完成
贸易、物业、安监、街道、公安、财政、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配合,2基本建成法人库。由工商部门牵头。共同做好法人库建设。3月底前完成
全区统一采用测绘院开发的地图,3基本建成地理信息库。为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系统之间的冲突。建设好地理信息库。同时,由区府办牵头,城管、教育、卫生、物业、贸易等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扩充地理信息。4月底前完成
区府办、公安分局、工商分局配合,4搭建统一平台。由信息办牵头。进一步融合地理信息、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库,以共建共享的方式,统筹数据资源,逐步构建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于一体的公共平台。
区府办、发改、审管、城管、公安、建设、财政、规划、环保等部门配合,5政府管理系统建设。今明两年主要做好“科技促廉”系统建设。由区纪委、信息办共同牵头。建立一个包含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公共资源交易、资产(资金管理、请示督查办理等内容的电子政务系统及其电子监察和绩效评估系统。力争年底前完成请示督查办理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时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
进一步融合公安、交警、消防、安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信息设施,6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信息的采集、交换、存储和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综治维稳、交通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字城管”系统。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大数字城管项目的前期调研和项目方案。
相关职能部门配合,7社会服务系统建设。重点做好海曙e生活平台的建设。由区府办牵头。三维地理信息库基础上叠加政府部门、学校、医院、景点、公园、公交、影院、酒店以及人口、法人等信息。5月底前完成
加快政府信息录入更新速度,8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做好申请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有效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4月底前完成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探索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
1完善区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力求以量化考核为主,1对考核内容进行归类整合。执行大部门考核。建立分类考核标准,力求考核程序简化,减轻基层单位负担。
加大对民生事业、人才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考核力度。2调整完善部分考核内容。目标设置、内容确定上继续加强对区重点工作的考核。
体现类别层次差异性,3实行分类考核评优。按党群线、政府线等单位或工作相近度进行分类评优。更具针对性和公平性。考核结果要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与单位个体考核优秀比例挂钩,考核优胜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并可提高次年的个体考核优秀比例至20%安全生产、综治、计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重大问题以及目标管理考核中被确定为较差等次的单位,其个体考核优秀比例酌情减少。
2完善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5月底前完成
调动普通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1合理分配评优资源。对区管干部和其他干部分层评选。强化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平时与定期相结合,2注重公务员考核科学性。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公务员考核与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和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防止年度考核对实际不称职人员迁就照顾现象。
要求实行“五公开”考核程序公开,3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监督反馈制度。考核指标条件公开,优秀等次名额公开,量化测评公开,考核结果公开确保基层公务员对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调整、工资调整的依据,提高公务员的自我完善能力。
三、工作保障
国际能源署于2013年7月10日一项研究报告,通过分析世界30个大城市的市政规划和出行需求,提出了多项提高城市交通效能的途径和建议,以期降低噪音、空气污染、拥堵、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对城市的影响。报告首先指出,交通占据了全球原油消耗量的50%和世界能源的20%,其中40%被城市交通消耗。在许多城市,交通已取代工业成为城市恶劣空气的罪魁祸首。到2050年,世界城市将有居民63亿人,城市交通能耗将比现在翻一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许多城市已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措施,其中,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韩国首尔及美国纽约三个城市被该报告作为经典案例加以引用,展示城市交通高效能的改革成效。报告建议将城市的交通政策分成三大类,简称为“规避、变更、提升”。1.规避出行。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出行需求降低出行率。2.变更为更节能的出行方式。3.提高机动车节能与燃油技术。严格燃油标准,推广清洁柴油卡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的使用。该方案若能顺利实施,预计到2050年,将为交通领域节省70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因此建议各国政府高瞻远瞩,规划好基建、物流、能源系统,适应城市当前及未来几十年的需要。
二、城市优良的视觉环境有助于减少犯罪发生
2013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一项新的网络在线工具,测量市民对城市环境的主观印象,从而量化城市的情绪效应。具体来说,志愿者在线测试时,计算机程序随机从谷歌地图抽取一组组街道图片,呈现在他们面前。志愿者从中挑出最符合既定定量属性的图片。电脑程序再据此给出某城市区域的分数,分值在0~10之间,每项属性都有分数。在最初的实验中,城市街区的排序常用标准为三个:看上去是否安全,是否为高端社区,是否有独特的气质。研究选取了四个城市的图片——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奥地利的林茨和萨尔茨堡。结果显示,美国的城市在高低端和安全性上差别巨大;隐去收入、地理位置、人口等信息,纽约市各区域的视觉安全程度和实际的暴力犯罪发生率相当吻合,看上去越安全的地区,犯罪率越低。研究人员希望社会科学家能用更为严谨的态度看待城市居民对环境的情绪反应,最终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该领域,一视同仁地为城市所有区域铺设道路、建造公园、架设地下电缆等,从城市形象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节能空调有助于对抗全球严峻的能源危机
美国密歇根大学世界可持续交通研究室主任Michael Sivak(迈克尔·斯瓦克)近日在《美国科学家》期刊上发表文章,称美国目前是使用空调最多的国家,消耗的能源超过所有其他国家之和,但这一局面将很快被打破。通过统计170个国家的人口与气温,他发现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空调普及程度提高,有八个国家将有可能飞速超越美国。以中国为例,家庭拥有空调的比例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03年的62%。印度2007年只有2%的家庭有空调,之后每年以20%的速度上涨。照此态势发展,几年之内,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的能源消耗量将分别是美国的14倍、5.2倍和3.1倍,169个国家的能源需求之和将是美国45倍。他建议各地政府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制造出新一代的节能空调,并在房屋设计、城市规划上多下功夫,以此对抗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减少带来的危机。
关键词:高校预算;精细化编制;改革方案
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龙头,预算体现一个学校的发展动态,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效率与效果。长期以来,各高校重核算轻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预算管理较为粗放,预算数字仅仅作为一种指标,没有起到实际的控制作用,无论是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监管还是预算绩效评价等都非常不规范,预算并没对学校的资源配置起到优化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一、精细化预算管理概述
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控制、调整、执行与分析以及绩效考评等方面。精细化预算就是指预算管理和执行的精细化,其实质是从预算的申报、编制、会计科目的设置、预算的调整、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管理到预算的绩效考评的全过程实行“类”、“款”、“项”、“目”管理,不仅在总量指标上进行控制,分项指标上也同时进行控制。高校实行财务精细化预算能够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优化资源配置,为维护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精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预算由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具体介绍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根据各收入来源情况,预测20××年该学校收入总预算,分析各收入比例结构。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1.学校总支出预算的编制。支出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算年度的预算控制数,而预算控制数必须与绩效目标相联系,又要符合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对支出进行分类,不同项目参照不同的分配标准。
2.各部门支出预算的编制。在学校预算收支的总框架下,各部门根据实际自行编制本部门预算,按照精细化预算要求进行经济分类编制。
三、精细化预算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将成为推进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预算管理系统
该预算管理系统提供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及绩效分析等功能,实现预算流程的优化和预算信息共享;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实现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
(二)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1.对预算申报、预算审批、预算下拨、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等全部预算过程实现网络化动态管理。
2.与财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管理系统制定各个项目的收入支出经济指标,通过财务系统定额对经费管理进行实时控制,对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分析,动态生成预算分配计划与实际收支情况的完整对照,提供多种形式,包括不同时间的对比、环比和结构分析的预算执行进度及差异分析功能,根据分析结论合理调整预算,最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三)预算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设置、预算申报设置、项目立项、预算申报管理、项目编制、预算结余管理、预算拨款、预算执行、年末处理、报表分析等模块。其中系统设置包括支出、收入相关设置、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同步、数据管理、日志管理等;预算申报设置模块包括通用代码管理、部门设置、预算申报事权字典、收入/支出分类属性、收入/支出申报模板、收入/支出申报方案等;项目立项模块包括支出项目立项、收入项目立项;预算申报管理模块包括收入/支出项目申报结果维护、业务活动申报管理等;项目编制模块包括支出项目编制、收入项目编制;预算结余管理模块包括结余初始化、预算结余查询等;预算拨款模块包括拨款录入、按计划拨款、批量拨款、生成批量凭证等;预算执行模块包括规则设定预算控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四个模块;年末处理模块包括年末结转、年初数修改等;报表分析模块包括报表、分析两部分。
参考文献:
[1]刘俚伽,曹富兰,蒲俊梅,骆艳.高校精细化预算编制探索———成都体育学院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J].财经论坛,2012,(10):38-42.
[2]李莉.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J].会计审计,2014,(7):58-59.
[3]孙博文.论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构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4):111-114.
为了能够克服传统生产实习方式的诸多不利因素,进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拥有电机学实验室、自动化综合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高电压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及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还拥有电工、电子技术等基础实验室。各实验室设备先进,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生产实习的需要。现阶段大部分的实验室都只是满足课程实验的要求,但是实验仪器的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为充分发挥利用实验台的使用效率,开发综合实验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生产实习的要求,还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可以发挥及锻炼的平台。
二、开发设计综合实验项目
1综合实验项目内容设置要求
综合实验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培养具有专业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电气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应具备以下特点及要求。
1.1课程综合交叉性
生产实习是一次对学生大学四年来专业知识的全面检验实践的机会,因此与之紧密相关的综合实验的内容设计要体现各专业主干课程的特点,以及强电与弱点的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交叉、整合、综合,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克服单一课程实验的课际界限,促使学生对各专业课程的重新认识、掌握和综合,并建立专业课程连续统一综合体。
1.2学生自主设计性
由学生完全自主设计组织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方案,确定实验仪器,指导老师只需确定实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这样可以克服学生的依赖性,促使学生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验的失败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1.3创新性
大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的勇气,指导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实验,即使失败,只要找出失败的问题,并能够及时的修订实验方案,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路,并能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敢于动手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综合实验设计实例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目前拥有武汉华工大电力自动技术研究所的WDT-Ⅲ型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平台3台,以及PS-5G型电力系统微机监控试验台1台,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开放式多机电力网综合试验系统,充分体现现代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实现电力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保护、调度的自动化。设计综合实验如下。
2.1实验目的
(1)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功能;(2)掌握了解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
2.2实验项目和方法
(1)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实验;(2)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实验;(3)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实验。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表格。
2.3实验报告要求
(1)详细说明各种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2)认真整理实验记录;(3)比较各项的实验数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三、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地位现状 提升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新建、规模、技术和业务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部分高校中图书馆的地位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既有自身不足的原因,也有院、校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识上的偏差。本文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人员结构、优化馆员队伍建设、如何通过馆员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方面大都舍得投入,但图书馆的软件建设却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工作人员职称低、收入少、人员配置差等因素一直得不到改善,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普遍极低。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普遍极低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被看成是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教辅人员”。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同学历、同职称、同级别的人就因为是在图书馆工作,其津贴待遇竟然跟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很大差距。在职称评定时,高级指标限额很少,资格审查比教师还严格,使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觉得即使自己再努力、再认真工作,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这样就导致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逐步产生自卑、无奈、厌倦、求闲的心理,严重打击了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想来图书馆工作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都承担着接受学校无处安置人员的任务,这些人因没有专业技术或特长,就被安排到了院领导认为谁都可以去的地方——图书馆。总之,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整体人员素质遭到了极大的降低。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在编人数为11人(截止到2009年12月份的在册人员),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1人,大专学历的有5人,中专及其以下5人。这些人中有不适合当教师被调整过来的,也有从外单位调入学院后不适合做其他工作被安排到图书馆岗位上的,还有些是学院竞聘上岗时未选上自己原来岗位而报名到图书馆工作的。2008年1月,学院按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首次开展竞聘上岗时,考虑到图书馆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在制定新的岗位津贴分配方案时,把图书馆的岗位津贴标准确定成了全院最低的岗位,不足教师的1/3。这样造成的局面是,图书馆没有人愿意去。据笔者调查了解,现阶段包括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都不尽人意,一是大多数馆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二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三是年龄普遍偏高,很不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三、优化馆员队伍是提高图书馆在高校中地位的唯一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人员今后主要从事有一定专业难度的工作,比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从事文献资源的建设、优化服务模式、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进行工作。为了解决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传统图书馆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比如借借还还、看阅览室、图书排架等工作则可以雇佣临时工或由申请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完成。而在数字化建设、信息咨询、藏书采购编目方面都需要有一定专业素质的馆员队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2008年9月开始聘用临时工和勤工俭学(钟点工)学生开始,在图书馆的工作安排上化解了很多矛盾,比如,业余时间、公休日的上班主要以安排临时工和勤工俭学(钟点工)学生为主,减少了正式职工的编制,既为学院节约了经费开支,又减轻了图书馆在安排工作时的难度,而且还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收入,这种办法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借鉴。
四、馆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图书馆工作既是与物打交道,也是与人打交道,因此要扩充和加强与读者交流的渠道。逐步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信息推广、个性化服务等。在数据库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网络优势,建设一些自建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资源,以满足广大师生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学院领导及人事部门还应该从物质上、精神上充分调动图书馆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钻研业务知识,如采用各种形式支持馆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在津贴分配上应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平等对待。经过图书馆职工个人的努力和学院领导层认识的转变,相信能够充分调动起图书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提升主动服务和特色服务的档次和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