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普通话的说话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通话的说话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话的说话技巧

第1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凸显传媒专业特色

思维敏捷、活跃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特点,然而普通话作为实践比例较大的课程并不利于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出符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1、增加课前说新闻实践环节开展课前说新闻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每堂课开始之前请五六个学生上讲台上播报一条新闻,教师针对学生的语音、语气、语法进行评价和打分,这可以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在教师的点评下明白自身普通话的不足之处,极大的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2、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资料的相关素材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各方面的规范,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代表作《普通话与方言》就是很好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其对普通话的要求是极高的,给学生分析主持人的语气和语态,为其提供极佳的例证。CCTV每年的新年新诗会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3、邀请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音员等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实践功能,同时看到传媒从业人员极高的普通话表达水平,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增加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这是针对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之一。

理论教学紧贴普通话测试,强化说话训练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不需要以十分飘渺的形式存在,它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所用的形式出现。”普通话教学对于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来说不是一门单纯的课程,更应该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化说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气、语态等方面的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专业都要求学生在报考大学前进行普通话考试,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处于中上层,流畅朗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这和缺乏一定量的说话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思路,无话可说,再次是说话形式在但是感情缺乏。说话难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学生在说话过程中思维和情感都会引起一定的活跃度,这种活跃度要保持高昂的话就必须充分把握住技巧,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和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指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给说话者一些词语或关键字就能激发其语言表达的思路。一般人们喜欢讨论购物和消费的话题,但是毫无目的的谈论只会让整个对话繁琐,有些时候还会无话可说。但是一旦将话题分类清楚,谈论话题就显得清晰多了,将消费分为网上购物、商店购物、电视购物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话题或新闻热点,让其用正确的语态来发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让普通话水平在日常表达中提高。教师在新闻传媒教学中要紧贴普通话教学的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学生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不断扩展自身口语表达的思路,这对于一个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更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普通话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传媒人才。

本文作者:张鲁萍工作单位: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第2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习普通话有技巧可言吗,绝对有的,让小编来为你一一介绍学习普通话的体会,从中发现技巧。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普通话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1学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锻炼意志催人上进的事,我学习普通话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坚持。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可能起初你下了很大功夫在练习,但感觉不到它的效果,不用着急,关键是你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我对普通话起初不太重视,用普通话说话是在大学里才完全放开的。从小在家乡说方言已成为了习惯,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区方言和老师同学交谈。除非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问题时,被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因此,这一切的语言环境,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在我们湖南,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湘方言是隔一座山坳坳,就是一种不同的语言”,这显然有点夸张,不过在我们那地区,两个镇之间的方言发音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正是这样,我们就更有练好普通话的必要了。

我的乡音很浓很重,普通话摸底测试成绩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话测试中我没有报名。不是我没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缓冲练习。

为了提高普通话,我在基于事实的清楚认识后,下定了决心要学好它。我早早购买了普通话的练习书,下了音频文件有事没事进行跟读练习。记得每回晨跑、晚餐后散步我都要边听边练习,每回睡觉前,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地用心倾听别人富于感情的阅读,我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听别人朗读就是一种欣赏。

这学期要考普通话了,我就开始进行冲刺练习。我告诉自己,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去练习。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拿着一本书,到树底下到草坪上进行边看边听边读练习,给自己纠音。在纠音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翘舌区分不明显。于是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在口语联系过程中,偶尔也会在宿舍里闹出些笑话来,这更增添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致。

当我满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进步很大时,拿着文章要普通话说得好的朋友给我测测,结果我还是犯了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兰花的“兰”字和南方的“南”字的发音,我往往就不能区分开来,这使我很受打击。我午睡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一个人细想想得烦躁了很久。“不,绝对不能够放弃,自己已是过河的小卒,只能进不能退”我告诉自己。以后,学习普通话就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刻苦了。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学习普通话一样,学习的收获远远不止奋斗的过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种精神演练和提升。我学习普通话,学到的就是这点精神,用许三多的话说,就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2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3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习普通话有技巧可言吗,绝对有的,让小编来为你一一介绍学习普通话的体会,从中发现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的不断广泛,学说普通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近期参加了普通话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感受深刻。

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小时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在上师范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改变,至于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当回事,到了二十世纪,电脑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参加了普通话的考试,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合格,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加强学习,参加了普通话的强化班,通过学习,使我纠正了许多不到位的发音,说话时的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坚持说普通话,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穴道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4通过在进修校四天普通话的集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开始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很不错,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它呢?心中不解。当真正坐下来虚心学习普通话时,其实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就拿学习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来说吧。她让我知道了每个“声母”怎样发音,每个韵母怎样发音,知道了自己“O”、“e”不分的缺陷。怎样去矫正呢?跟着老师认真去读,看老师口型怎样发音,怎样矫正。在学读“婆婆”一词时,一开始怎么读也读不对,读不准,总是带“e”音,这时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领着婆婆走在林中小路上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令狐冲回眸一笑叫“婆婆”的画面给我印象最深刻,“‘婆婆’、‘婆婆’咱们去哪?”婆婆不许他看她,总是拿着那根棍子指着他转过去。其实我们都知道:圣姑非常非常喜欢令狐冲,令狐冲也从心里乐意在圣姑那里学到做人等很多道理。所以令狐冲叫圣姑“婆婆”时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读的非常准、甜润。因此,我就从心里克服了“e”音,跟着老师虚心地学习“婆婆”二字,经过不断的、反复地学读,终于读准了像“模范”、“磨磨”、“磨蹭”等带“O”音的单音节词或者双音节词。

和张海红老师学习朗读和说话时,我知道了讲好普通话需要注意四点:第一点是提颧肌;第二点是打牙关;第三点是松下吧;第四点是提软腭。除了以上四点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注意虚实相间,过需则靡,过实则直。口盖提起如穹窿,唇舌灵活力集中。知道在朗读时“东北大嫂”的声音应尽量避免,尽量控制。同时我也知道了说话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准备,从哪几个方面去说,怎样面对每一位测试员。我觉得这四天的学习对我来说时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也再次唤醒我的梦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多学几回—世界上说汉语最多的,中国人独有的专利—普通话!

短短两天的省普通话培训班转瞬即逝,两天的时间,虽然匆忙、劳累,但也让人感觉充实,让我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说话的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明白,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下一番功夫,掌握规律,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汉语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学习语音必须专注地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学好。

学习普通话语音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我们从小说的就是自己的方言,一下子将发音系统来个大颠覆,彻底改变以前的说话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学习普通话,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勤学苦练。

首先是多读、多说。多读,就是指在看书、看报、看文件等阅读过程中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即使囿于具体环境不便读出声来,那也应该养成默读的习惯。多说,没事的时间一个人对着镜子边说边注意自己的口型,与人交流的时候尽量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当说普通话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是多听、多练。多听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因为他们的语音相对来讲是比较准确的。多听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的语音,有意与他们多交流,注意他们的发音方法、语言速度、声调处理等。多练,指的是要对着一些范文勤加练习,再辅以绕口令等难度大一些的训练。

再次是多模仿、多琢磨。模仿不仅是普通话初学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增添我们的学习情趣,不致枯燥乏味。就模仿而言,还得多琢磨。用心找出自己的语音和模仿对象的差距,自己的发音方法和咬字器官的协调性还存在那些不足,从而不断修正。

学习普通话,绝非一朝一日之功。语言习惯的改变是件不容易的事,从习惯使用方言过渡到能熟练自如地使用普通话,需要下一番苦功,只有全面掌握必要的普通话知识和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学得会、说得好。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5普通话是一门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中国各地由各地的语言特色,地方口音也千差万别,讲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才会在和别人交流中没有语言障碍,才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就是学好讲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的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

在上大学后,我经常练习普通话,和同学老师交流几乎全是普通话,我还经常听广播,看新闻,这里全是标准的普通话。我是北方人,浓重的地方口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不在乎这些,我坚信只要自己多加练习,好好的认认真真的读好每一个字词,说好每一个字词,就可以克服。

在大学里我们还开设了普通话课程,老师叫我们如何发音,教我们如何以正确的口型、正确的音调来发音。我们经常分组练习,来互相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我还经常和老师交流。让老师指出我的发音错误,然后我在课下经常反复的练习。

我还经常到图书馆看相关的普通话书籍,看拼音等等来发现自己的错误,每当自己读错一个字词时候我总会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然后用休息时间来看几遍巩固一下,当下一次遇到的时候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到感染。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第3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学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锻炼意志催人上进的事,我学习普通话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坚持。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可能起初你下了很大功夫在练习,但感觉不到它的效果,不用着急,关键是你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我对普通话起初不太重视,用普通话说话是在大学里才完全放开的。从小在家乡说方言已成为了习惯,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区方言和老师同学交谈。除非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问题时,被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因此,这一切的语言环境,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我的乡音很浓很重,普通话摸底测试成绩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话测试中我没有报名。不是我没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缓冲练习。

  为了提高普通话,我在基于事实的清楚认识后,下定了决心要学好它。我早早购买了普通话的练习书,下了音频文件有事没事进行跟读练习。记得每回晨跑、晚餐后散步我都要边听边练习,每回睡觉前,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地用心倾听别人富于感情的阅读,我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听别人朗读就是一种欣赏。

  这学期要考普通话了,我就开始进行冲刺练习。我告诉自己,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去练习。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拿着一本书,到树底下到草坪上进行边看边听边读练习,给自己纠音。在纠音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翘舌区分不明显。于是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在口语联系过程中,偶尔也会在宿舍里闹出些笑话来,这更增添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致。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学习普通话一样,学习的收获远远不止奋斗的过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种精神演练和提升。我学习普通话,学到的就是这点精神,用许三多的话说,就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短短两天的省普通话培训班转瞬即逝,两天的时间,虽然匆忙、劳累,但也让人感觉充实,让我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说话的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明白,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下一番功夫,掌握规律,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一、克服障碍是前提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二、学好语音是基础

  汉语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学习语音必须专注地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学好。

  学习普通话语音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三、勤学苦练是途径

  我们从小说的就是自己的方言,一下子将发音系统来个大颠覆,彻底改变以前的说话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学习普通话,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勤学苦练。

  首先是多读、多说。多读,就是指在看书、看报、看文件等阅读过程中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即使囿于具体环境不便读出声来,那也应该养成默读的习惯。多说,没事的时间一个人对着镜子边说边注意自己的口型,与人交流的时候尽量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当说普通话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是多听、多练。多听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因为他们的语音相对来讲是比较准确的。多听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的语音,有意与他们多交流,注意他们的发音方法、语言速度、声调处理等。多练,指的是要对着一些范文勤加练习,再辅以绕口令等难度大一些的训练。

  再次是多模仿、多琢磨。模仿不仅是普通话初学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增添我们的学习情趣,不致枯燥乏味。就模仿而言,还得多琢磨。用心找出自己的语音和模仿对象的差距,自己的发音方法和咬字器官的协调性还存在那些不足,从而不断修正。

  四、持之以恒是关键

  学习普通话,绝非一朝一日之功。语言习惯的改变是件不容易的事,从习惯使用方言过渡到能熟练自如地使用普通话,需要下一番苦功,只有全面掌握必要的普通话知识和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学得会、说得好。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普通话比赛,并邀请了日照市播音员徐聪老师为我们举办了普通话知识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徐聪教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地讲述了我们全校教师在普通话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多学习一些普通话专业知识。如:声母的发音决定于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韵母的发音跟唇形和舌头的位置有关;发音要完整;朗读中不能拖腔拖调,要用说话的方式朗读;朗读时要找准重音;读句子停少而连多;发音时还要让声音持久、减少疾病、增加张力美。

第4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为了提高儿童的说话能力,教师必须从培养他们说话的兴趣开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应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在幼儿的说话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自身条件,运用教学手段和技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性、积极性、竞争性、自控性,并且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说话的训练。

我是一名教授儿童主持播音的教师。在近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给幼儿(3~5)岁的孩子上课时,首先要激发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根据有关专家调查,一个3~5岁的孩子一天说的话要比一名成年人一天说话量高一倍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3~5岁的孩子这时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孩子们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开发、提高、校正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是幼儿语言教育的新课题。

有人说幼儿说话不用特意去学习,因为他们每天生活在语言中,耳濡目染长大后自然就会了。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对语言表达水平的要求在日益提高,对于孩子们口齿清楚、用词得当、语言连贯、在公众面前用有声语言表达清楚、有逻辑性就尤为重要了。有的孩子在说话时语调不准,普通话的四声不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用图解的方法来纠正他们普通话四声调值不准的现象。例如,给孩子们讲一只小兔子在平地跑,从而就可以引发阴平的声调;一只小猫从地上跳到桌子上,就可以引发出阳平的声调;一只老鹰去捉小鸡,先是俯冲下来马上又飞上天空,这样就引发出上声的声调;一只小猴子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就可以引发出去声的声调。这种方法教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时的孩子的形象记忆力是非常强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奠定他们普通话四种声调发声准确的基础,然后再进行各种四声词句的练习。

有的孩子常常对齿音字说不清楚,例如:“厂”字chǎng说成cǎng,,shūo“说”字说成sūo,等等。造成吐字不准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平时家长和孩子说话就这样,二是地方口音所造成的,三是生理原因所造成的等等。教师应如何纠正这种吐字不准的现象呢?首先从我们讲汉语拼音的音素开始。例如“厂”字“ch”的音素孩子的发音不准确,发这个音不准确的原因就是舌位不准确,在发音七阻中这属于舌尖后阻,在发音时应舌尖上翘接触硬颚前端成阻,除阻时气流从窄缝间出。语言专家曾指出“舌位准,发音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舌位不准发出的字音肯定不准。在训练时,教师可以用一个卫生小扁片顶住孩子舌尖叫他发音,另外口腔操中的弹舌操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老师家长的努力反复训练孩子就会改正不正确的发音吐字习惯。

第5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心理准备 思维准备 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在测试的四种题型中,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这三项有文字资料,属于“读”的过程,最后一项“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的话题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属于“说”的过程。“命题说话”与前三项相比,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者最惧怕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能较为准确地测出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这项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等级,所以应当高度重视。

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考生中有37.8%的“命题说话”项失分在12分以上(见表1)。根据笔者过往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了。

表1 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总扣分一览表

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应试者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如何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一、心理准备:变紧张焦虑为轻松应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涵盖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这种标准参照式的口语测试,较之其他类型的考试,会使应试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者会因考试的特定的心理预期、恐惧及测试场景这些因素,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怯场等反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普通话应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指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等候测试时,忐忑不安,尿意频繁;抽取试卷时,举棋不定,手忙脚乱;出示证件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登录试音时,忘戴耳机、输错数字;考试时,口干舌燥,声音发颤;朗读字词时读音经常错认或反复纠错,出现跳行与漏行;朗读短文中错、漏、增倒现象明显,语速过快或过慢;命题说话中停顿时间过长,“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过多,方音土语脱口而出,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不足;考试过程中一遇问题就烦躁不安,猛扯电线、乱拍电脑等。应试者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会给考场工作人员和测试员带来工作难度,影响考试进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因为有文字凭借,应试者只要机械地照着念就可以了,在照读的时候无暇他顾,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因为没有文字凭借,需要应试者完全脱稿,面对电脑,原先的紧张情绪会在此时达到顶点,既要集中思维组织话语又要避免语音错误,因此在这项分值最高的题型中会失分最多。因此,如何让应试者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保证他们测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1.树立考生信心。

焦虑心理主要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在测试之前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60篇短文要熟读,30个话题要逐一考虑,不能存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好讲的话题或者已经准备好的话题就顺利应考,如果运气不好抽到不好讲的或者没有准备好的话题就脑子一片空白,胡吹乱侃,瞎说一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准备充分,抽到什么话题都能轻松应对。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才跨进大学学习,但这些考试基本上与口语无关,就是说,他们从小就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与老师的交流多以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范围有限,被动性很强。除了个别学生干部外,他们很少有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锻炼机会,特别是来各方言区的学生,或者害怕同学笑话,或者惧怕困难,或者习惯缄口不言,越是这样越不敢张嘴,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勇气。就像李阳在他的疯狂英语中宣传的那样,学英语要热爱丢脸。同样的,学普通话,练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不怕丢脸,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日本人训练经理和推销员有个方法是:让他们在火车上或广场上当众唱歌、演讲,引来人们的围观和嘲笑,以锻炼他们承受羞辱的能力和当众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这种训练方法,练胆量,练自信。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去鼓励考生练习说话,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以即兴话题形式,开展每日一讲活动,让那些达不到参赛水平无缘登台表演的学生有“说”的机会。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当日所见所感、雨雪风云、花草树木均可入题。还可以采用抽签指定话题形式,每次课都请一位学生到台上来抽签,模拟考试抽题,抽到哪个话题就讲哪个话题,必须围绕主题去说,不能跑题。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实战经验,考试时就能轻松应考。鼓励学生广交朋友,经常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及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自信表达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素质必将越来越好,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普通话测试的一般程序是:应试者进入试场后,出示准考证,然后抽取试卷,备测十分钟后进入测试机房,登录试音,按试卷内容逐一进行测试。在有限的准备过程中,应试者应首先确定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即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读单音节字10分,读多音节词语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1—4题的难度和分数比重是依顺序递增的,要想取得高分,就不能对这两题马虎了事。况且,测试用短文与说话题目是有明确范围的,应试者平时已经训练过。对抽到的两个话题要加以选择,要果断地选一个构思过且准备充分的话题,快速列出提纲,围绕提纲确定内容,组织好开头与结尾,注意流畅自然即可,切不可犹豫不决或中途换题,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因手忙脚乱增加焦虑。还有考生不熟悉规则,不知道话题是二选一,两个话题都讲,结果两个都讲不好,最终加扣离题的分。这些都是因为不熟悉测试程序、不懂规则导致的,所以为避免心理紧张忙中出错、胡乱说话,要提前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熟悉考场。

二、思维准备: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需要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不允许停顿,而很多考生没有这么多的话语来填充这“漫长”的三分钟,往往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最终因缺时而被扣分。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归类以后的话题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再如,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所在的集体、我喜欢的明星、我的愿望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谈谈足球,谈谈某一次打比赛的经历。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都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范文与资料,但是这些说话的材料都大同小异,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避免雷同的方法是现身说法,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是否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对于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不是苦于讲不了三分钟吗?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讲故事。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对这一路“添油加醋”增加难度,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尽量采用叙述方式,就是议论型的话题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一般来说叙述型话题表达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议论型的话题难一些,如果要记忆议论性的话语很困难,还经常会忘词,因而遇到说明类、议论类话题,应试者可以巧妙地将其转换成叙述,借此降低话题难度。比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几个话题就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说说某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细细描述一番,时间就到了。

4.组合材料,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能自然地与这个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的过渡、太离谱都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的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比如有一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还是会被判离题。所以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下面就以“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为例介绍说话的提纲:

(1)我最尊敬的人是谁。

(2)我为什么尊敬他(她),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一次……还有一次……

(3)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收尾,再次点明谁是我最尊敬的人。

三、语音准备:变方言俚语为字正腔圆

前三项中,因为考生可以照着文字资料读,三项的时间都很充裕,一般不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所以考生还可以有短暂的思考与辨别的时间去减少语音错误。但是在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考生既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说话的内容不能离题,又要注意避免出现语音错误,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在这一项当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要比前三项要多得多。因为现在普通话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前三项采用机器评分,而最后一项“命题说话”因为没有文字凭借,所以还得由测试员评分,取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因此笔者选取其中一名测试员对这273名测试对象的评分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命题说话”中语音标准程度一项扣分最多,是所有扣分项目中扣分最多的,也是每位考生的必扣项目。有43.2%的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一项都在第六档(见表2),也就是要扣到12~14分,是语音项的最低档,那么再加上其他的非语音失误,即使这个考生其他项没有扣分,“命题说话”项的总扣分也要在12分以上。笔者统计了273名考生的成绩等级,数据显示有43.3%的考生考分在二乙以下,达不到二乙的标准(见表3)。这两项比例惊人地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说话”项中的语音标准的高低分几乎决定了这名考生能否达到二乙的标准,只要这名考生语音标准程度扣分在第六档,那么肯定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的。可见语音还是重中之重,是左右考生能否达标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

表2 273名测试对象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情况一览表

表3 273名测试对象测试成绩等级统计表

怎样才能在考前强化训练,减少考生的语音错误,避免语音标准程度项的失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语音档案。

根据上文笔者对语音标准度扣分的研究分析,语音标准程度扣分为四档和五档的考生加起来达到47%,是比例最多的,这部分考生的语音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属于可上可下的层次。如果这部分考生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语音失误,结果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让考生清楚自己方言的普遍问题,加大方音辨正的力度。可以在测前建立考生的语音档案,在经过教师的听辨后帮助考生找到自己的语音错误与缺陷,填写语音缺陷病历,老师像医生给病人填写病历一样记录下学生的错误与缺陷,记录下每个学生声母缺陷在哪里,韵母缺陷在哪里,声调缺陷在哪里,及时给学生指出,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很多考生在测前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所以对于语音训练也不重视,直到测完了知道自己的成绩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会这么低。其实大部分考生周围的语音环境都不好,一些农村考生从小就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从小到大的老师都是方言授课,普通话都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学说的,所以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比如没有经过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会把上声这种声调念成半上,这种声调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念的。所以在正式测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只能是胡乱下药,耽误病情。

2.控制说话语速。

控制“说话”速度有时是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说话”的速度为一分钟150~300个音节是正常的,对于那些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平常说话习惯快速的学生来说,每分钟说300个音节,那么3分钟内就会说到900个音节左右,这会大大提高语音失误的几率,但如果把速度降到约每分钟240个音节,保持中速,就能避免“言多必失”,减少错误,还能有时间组织语言。

3.当众模拟测试。

采用模拟测试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诊治”不失为一种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模拟测试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模拟测试是当众进行的,通过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语音的个别诊断,学生之间的语音诊断,还有学生的自我诊断都可以实现。通过不断的语音“诊断”和“纠正”,学生控制语音失误“量”的意识就会增强,这对最终的测试有帮助。而且每个学生通过模拟测试都有了实战经验,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考,有效避免低级错误。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筛选实际测试中高水平的“说话”实例及有典型错误的“说话”实例,让学生听辨,总结经验,对比查找自身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说话”,结合自己的“说话”去比照、去模仿、去改进。这样有参照,有前车之鉴,就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流利的“说话”是如何说的,知道有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会被扣分的。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不是一项单纯的口语技能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人语音面貌和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思维品质、语音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想说好话题,平时就必须加强听、说、读及心理、思维素质的训练,加强语音训练,针对自身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有计划地进行纠错练习,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准备,定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廖秀云.普通话机测中“说话”项的测评分析及教学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92-96.

[2]李元,陈宜.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5-58.

[3]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8-91.

[4]杨焰.普通话应试过程中应试人焦虑原因分析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6-70.

[5]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76.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63-67.

[7]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9-10.

[8]卢锦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100-102.

第6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一个人的语言魅力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学识的体现,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忽略。如今口语交际已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贯彻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代替的功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也要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和延伸口语教学。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为此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让孩子知道普通话好听

普通话作为我们各民族的共同语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中,都已离不开。低年级是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时期,学好了普通话才能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间与老师同学交谈时都要讲普通话,但由于我们是一所乡镇小学,农村孩子较多,回家返校后就又恢复成一口方言,于是我就借助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表明了我的想法,希望和家长们共同努力督促孩子养成校内校外讲普通话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渐渐觉得普通话比方言好听,懂得讲普通话的光荣,养成了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习惯,同时我还发现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可以及时地纠正他们不标准的发音和不恰当的用词,真是一举两得。现在大多数学生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与人交流,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口语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让孩子爱上口语交际

课本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学会做客》、《指路》、《学会道歉》、《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爱吃的水果》等等这些口语交际,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似的情境,激活小朋友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与需求。我在教学《我爱吃的水果》时,课前让孩子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让他们通过看、摸、闻、尝等方式来“研究”水果,再指导他们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用语言描述出来,进而通过一些句式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描述得更准确、形象、生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句式训练“香蕉弯弯的,像”,顿时教室里热闹开了,有的说:“香蕉弯弯的,像个月牙”;有的说:“香蕉弯弯的,像只小船”……接下来孩子们都大胆地进行想象,描述手中的水果“西瓜圆圆的,就像一个大皮球”、“苹果红扑扑的,就像小妹妹的笑脸”……说得棒的,我就奖励他一个水果,孩子们别提多兴奋了,整节课的兴致一直很高,个个想说、爱说。在轻松的对话中,本课的口语训练目的就实现了,而且效果显著,可见,想让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要多花点心思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因为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的训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可以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指导看图、回答问题、讨论、复述等,学生的这些活动都是在“听”了老师的“指令”后进行的。学生“学”得怎样,教师必须从他们的“话”中得到反馈,这就是“说”。由此看来,利用课堂训练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低年级孩子喜欢“动”,那不防在课堂上也多给他们一些“动”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做客》时,邀请学生上台和我一起表演,再让学生邀请同学合作表演做客的情景,对表演得好的给予表扬和奖励,生生互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教学《打电话》时,设计好情境,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对,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再分角色练习打电话,在小组代表上台表演时,还发现了几种创新的表演,由此可以看出小组合作扩大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面,还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能力得到了迁移,技能技巧得到了训练。

四、让孩子学会倾听

要想表达精彩,进行精彩的交流,还必须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尤为重要。课堂中我告诉孩子们随便插嘴打断别人发言或不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不礼貌的行为,我还鼓励学生听完针对他人的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例如在我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时,不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要学生说说从其他小朋友的介绍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同学的家庭,让学生明白在讲的同时还要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五、正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7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中师生;口语现状;训练策略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师范生口语的要求:读准字音,声母、韵母、声调,无较大的语音缺陷,不读错别字;能够流畅地朗读各种常用文体,并能做到声情并茂,情韵朗读;针对教师职业口语方面加强训练,能够讲授教学片断或完成整堂课,能够在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中,准确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语文明,仪态大方,口齿清楚。毕业时能够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以上等级证书。因此师范学校的语文老师必须严格科学的训练中师生的口语能力,在这里所说的口语能力也就是指生活和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一、中师生口语现状分析

1、学生对口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口语表达困难

学生在初中生阶段,缺乏普通话的知识和科学的口语训练,踏进中等师范学校后,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语言了解不够,认识不足,所以学生从思想上不予重视。其现状就是:可学可不学,可说可不说,抱着不说普通话照样走遍天下的心里。

2、 学生语音基础差、方言重导致口语表达困难。

中师学校的学生多来源于偏僻的山村,长期受方言的影响,学习语言的环境差。很多地方小学初中老师上课没用普通话。从每年新生中调查得知:有些边远山村缺师少教,代课老师居多,小学阶段连起码的汉语拼音就没教。由于长时间耳渲目染地方方言,学生语音基础又十分差,老师也从没有训练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初进校的学生口语表达十分困难。其具体表现为Zhi chi shi 与z c s ;h与 f ;l与n; en 与eng 分辨不清;声调中的二声和三声常常混淆不清;更有大量方言、土语的存在。

3、学生自卑心理导致口语表达困难

由于缺乏正规训练,听得少,说得少。学生吐词不清,发音不准。再加上土话方言用普通话表达起来怪腔怪调,说出来自己就觉得刺耳、不自在,更怕人别人笑话,所以很多同学不敢表达,难于表达,羞于表达。即使课堂上非回答问题不可,也是面红耳赤,胆小害羞、颠三倒四、辞不达意。这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常常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以至形成越怕越躲,越躲越怕的恶性循环现象。

二、训练策略

策略一、提高认识,培养兴趣

中师生具有师范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标准的普通话是中师生未来的职业语言,是基本功之一,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面对基础十分差的这些学生我便从生活中普通话的实用性谈起,提高他们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从几则生活故事说起:

故事一:车上一女士正靠在车椅上瞌睡,当她醒来后,急于找着什么东西。找了一会儿似乎没找到,便用重庆话大喊:“我的‘孩子’(鞋子)不见了。”这一喊之后,全车的都紧张地看着她,以为她的孩子真不见了。这时,一人站起来,拎着一只鞋子说:“这是你的‘孩子’(鞋子)吗?”那位女士连忙点点头,全车的人明白了怎么回事后,便个个笑得前伏后仰。学生们听后更是笑了,都是方言惹的祸呀。

故事一 :有一重庆孩子与北京孩子玩滑梯,重庆孩子:你梭下来嘛!你看我都梭下来啰。北京孩子:(站在上不动,看着下面重庆孩子)重庆孩子:你怎么不梭喃?北京孩子: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说!这是因为重庆发音中没有翘舌音,“梭”“说”不分呀。

故事三;春节到了,某北方籍首长慰问重庆籍新兵,首长:小同志,部队怎么样啊?新兵:好!首长:怎么个好法呀?新兵:好惨老!(重庆方言:好得很的意思)首长:(一下愣住了,有些不快地)你怎么这样说呢?难道新兵的思想出了问题?

学生从这些谐趣家乡方言所闹的笑话中深深认识到:重庆方言不仅仅是闹了笑话那么好玩,它已经影响了正常的交流,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通过故事我让学生写心得谈体会促反思,让学生明白普通话对于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不规范自己的语言完全不合时代不合未来职业要求。趁热打铁我约法三章:第一、无论何时何地必须坚持用普通话;第二、人手一本字典,发音出错随时纠正;第二、互相监督互相纠错,如有松懈怠慢者,我会用唱歌、跳舞、朗诵、背诵、注音等系列有趣而又不失压力的办法来惩罚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主动参与口语训练的习惯。在互相的监督中学生认识提高了,学习口语的兴趣也浓厚了。

策略二、寻找差异,纠正错误

“存同求异”,是指重庆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有着不少共通处,这是我们可以保留的、学习普通话的有利条件。我们学说普通话重点是要抓住其相异之处,我总结了我们重庆人学普通话最分辨不清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舌音z c s和翘舌音zh ch sh;

(2)、鼻音n和边音l;

(3)、唇齿音f和舌跟音h

(4)、前鼻韵母in、en和后鼻韵母ing、eng

我找出了重庆话与普通话的差距,也找出了训练的对策。我训练的的方法有:

(1)、对比训练: 辣---捺 林----您 劳--- 挠

(2)、听辨训练: 杂草---炸炒 三层----山城 死记-----史记

(3)、 绕口令训练:男旅客穿着蓝上装,女旅客穿着呢大衣,男旅客扶着拎篮子的老大娘,女旅客牵着拿笼子的小男孩。

(4)、顺口溜训练:男女农奴捏泥妞,哪能南囊拿牛奶。

(5)、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训练:宁(ning)---拧柠咛泞狞 令(ling)---玲铃岭伶泠柃羚

就这样我采取科学的记忆方法,坚持不懈,刻苦训练,遵循记少不记多的原则,特别留意个别特殊字音,争取做到一看到汉字就能想起它的正确的拼写方法和读音,日积月累,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有了很快的提高。

策略三、提高信心、监督奖励

我把“提高信心,监督奖励”称为“三心”训练。即口语训练要有信心、恒心、耐心。信心、恒心是鼓励学生,耐心是提醒我自己。

(1)、提高学生信心。我认为学生多说多练才是信心的保证。最初我先是在班级内训练学生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例如让学生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有什么看法或想法”的句式进行说见闻的训练。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多加限制。这样的句子训练不难,学生会说,有些只是不敢说。在练习时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平时不太愿意说话的学生,要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有次,有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早上,我在校园里看见有一位同学把一张废纸扔到花坛里,我觉得他这种行为特别不好,是一种不讲卫生的表现。说完后,我马上鼓励他,说得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也很高兴。实践证明,这一训练,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然后是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语言竞赛活动和技能展示活动,鼓励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踊跃发言讲话,如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朗诵比赛、演讲活动、迎新晚会、校内播音、迎检解说等等,学生在各种公众的场合下发言多了,锻炼就多了,见识就广了,信心也就提高了。

(2)、激励机制下培养学生的恒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它需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首先多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师生要平等,民主,多做朋友,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感,不要让学生产生“说错了老师要批评,同学要嘲笑”的思想。学生的后顾之忧消除了,那么他就会愿意说了。其次要给学生以成功感。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大胆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我们要给以及时的肯定,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激发他们更多的想表达的冲动。学生的兴趣来了,欲望有了,也就想坚持说了。说话能力也就从中得到了发展。当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些成绩,我们一定要表扬奖励,哪怕是奖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或者是一次热烈的掌声也会让学生信心百倍、再接再厉;有时当学生畏难或受挫想放弃时他们更需要的是鼓励的话语和温柔的眼神;也有学生面对成绩和荣耀时会沾沾自喜,此时一定要监督提醒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教师的监督与耐心是成功的保证。当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必须要有耐心,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问题各个击破。有些学生学语言有灵性,一点就通,那就要多给他点任务压力;也有学生生性胆小害羞些,老师就多亲近他鼓励他;如果观察到还有学生老是跟不上大家的水平,我就要耐心地去帮他查找原因,争对出现的问题,帮他分析、纠正,还会成立帮扶小组,大家都来帮他克服困难。

策略四、 多听多说,重在实践

实践过程也就是两个意识的培养过程,第一是听的意识。第二是说的意识。

良好的听力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听得越准,就有可能说得越好。(1)、建议多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并注意播音员的口形,最好是边听边模仿着说;(2)、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录音和标准的普通话录音进行比较,听出差别,找出问题,以便改进;(3)、要注意听普通话不标准者的读音,找出其不标准或有语音缺陷的地方,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避免在平常的训练中犯“巩固错误读音”的毛病。

要提高普通话水平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的勇气,时时说,天天说,大声说。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都离不开说的练习。老师必须营造学生说普通话的环境和氛围。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首先我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课堂到日常生活必坚持说普通话,其次我要求学生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课都要用普通话交流,并且要求每人字典不离身,不断地纠正别人和纠正自己的读音。如果没有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经常要用重庆话思考再用普通话去“翻译”,中间出现了一个转换,而影响交流。对此我带领学生进行过扮演角色练习,先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以不同的话题扮演不同的如老师、学生、长辈、主人、客人、上级、下级旅客等角色,大家轮流扮演,自然和谐的进行,这样通过学生进行多种角色的练习,就把学得的各种口语技巧试用于实践,就能在实践中做到言语得体,谦和、机智、风趣了。

教学二十余载,通过对一批批学生的耐心引导,陪同学生一起走过了无数的酸甜苦辣,收获也是丰硕和喜悦的:每界毕业生的口语都能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或以上等级,顺利取得小教资格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师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教师口语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第8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职业学校;语文应用能力;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针对物流企业人才缺乏现状,我对南京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3级、2014级的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发放100份物流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情况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为75%。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在物流企业语文应用能力的现状调查

(1)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你觉得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可多选)。见表1。

通过表1的统计发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真正面对顾客时,沟通能力欠佳、语言表达没有逻辑性。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企业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评定。

(2)你觉得我校实习生的阅读现状怎样( )。见表2。

通过对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平时阅读量少,所以在工作中对相关行业文书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这方面训练需要大大加强。

(3)实习生能够熟练掌握的应用文的类型有( )(可多选)。见表3。

(4)你觉得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可多选)。见表4。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相当薄弱,因为书写格式不对,语言混乱,表达缺乏逻辑性,导致在工作中不能完成相关工作,大大降低了自身的职业能力。

2.物流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

(1)作为用人单位,您觉得合格的员工在口语表达方面应具备什么样的要求( )。见表5。

(2)对于从业人员的阅读能力,您是怎样看待的( )。见表6。

(3)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您觉得在书面表达上应具备什么样的要求 ( )(可多选)。见表7。

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调查发现物流企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相关具体的要求,92%的企业要求从业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应用文的写作技巧,能够熟练运用,54.7%的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由此可见,多数企业都会要求应聘者具备说和写的能力,如果缺乏相关技巧会影响从业者的职场发展。

二、几点建议

1. 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建构职业核心能力

现代物流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因此,为适应市场要求,需要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职业学校学生具有面对求职、职业变革、职业发展和成就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2. 语文教学应以说、写能力训练为主

首先,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应用。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普通话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模糊。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话教育是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介绍相关用人单位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就业趋势;课外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联欢会、志愿者服务等公共活动培养学生多说普通话的意识。其次,要让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多听新闻节目,多听演讲、就业类节目,提升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在课堂上要采取各种方式,如复述课文、回答问题、即兴主题演讲等来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说话。最后,写作训练应落到实处。教师可先挑选企业工作中常见的应用文文书让学生学会修改,并且进行仿写,最终由教师设定主题,由学生独立写作成文。通过此种方式,可增强学生的行文能力,通过不断积累,提高其职业应用文写作能力。

3.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可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设置专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虚拟人才招聘现场,模拟物流企业中沟通、谈判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同时,也可巩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树立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从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出发,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 培养。尤其重视学生的说、写能力培养,彻底抛弃传统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能够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普通话的说话技巧范文

关键词:学生 口语交际 能力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交流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最有可能表现出一个人言语水平。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个别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往往只是涉及“说”的环节,更多地忽视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加之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语言环境单一,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口语交际”的训练主要通过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采取多渠道,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渗透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等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朗读和默读”结合,尽量让学生想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朗读和默读课文,可以严格训练学生的口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能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用句,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沟通起来。为使朗读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语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给予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达到情真意切、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轻重事宜、快慢适度、语调生动、停顿恰当等要求。(2)培养朗读兴趣,形成规范朗读的良好习惯。(3)采取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默读、分段读、分组读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4)教师的范读、领读应起示范作用,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特定语言环境的“气音、颤音、拖腔、变声”朗读技巧。(5)教师平常应鼓励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进行朗读训练。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读”的最终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让学生爱说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进入某种如临其境的美好遐想境界,从而激发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把握训练的良好契机,为小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渲染说话气氛,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真正喜爱说话。另一方面,教师要为一切学生的发展着想,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他们全员参与动口学习交际,选取有趣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比赛、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让学生观看配上优美动人的乐曲的录像片段,然后再让学生在声画同步的情景中自由地为画面配上解说词。因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强烈地感染着学生,能使他们说话兴趣油然而生,争先体验。直观、形象的内容、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使“口语交际”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口头复述”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

要复述得好,就要求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语句,甚至要将作者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来,而且要能直接吸收课文和教师的成功语言。为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复述内容和表达上的要求。第二,基本要忠实原文,内容完整,前后连贯。第三,要抓住原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复述,尽量做到没有语病。第四,声音要洪亮,速度适中,仪态大方。第五,要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使他们得以把语言组织起来,考虑如何表达。

四、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教材中专门编排一些训练课,课后安排练习题“讨论”内容,3―6年级语文教材有大量而丰富的文本内容、课文文情并茂,这些都是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开发的可用资源。于是,我在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讨论”,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后练习题提示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凭借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口答和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口语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北师大版《苏珊的帽子》课后练习题:“自如”是什么意思?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学校上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精读课文,然后再鼓励学生都积极参与进行同桌、分组或全班等形式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言之有物,最后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就能把平时学得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素养综合应用到讨论中去,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在语文教学环节和推普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意识

教师要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有展示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拼音、汉字教学活动,进行口言交际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规范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标准交际;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畅谈,逐步培养信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普通话的规范与否直接会影响信息传递质量和思想交流的水平,更会影响人们口语交际能力。事实证明,城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农村的学生强。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推普活动搞得好,以及外来人口多,很多场所需用普通话交谈,而农村这方面则截然相反。为此,我结合学生及当地实际,努力创设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把推普工作渗透到校园、课堂,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与人会面,一律使用普通话。这样不仅在互动交流中纠正了语音,促使学生礼貌用语规范说话,还使学生交谈自然、大方,养成了规范口语交际的习惯。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效,是一项系统的训练工程。教师只有在学生社会实践、学科整合教学、语文教学环节等方面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拼音、汉字学习为起点,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各种“读”的活动教学为载体,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习作教学为训练基地,深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并利用农村独有的日常生活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魅力,树起学生学习信心,就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