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股权激励的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激励的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权激励的模式

第1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一、传统考核指标及激励模式的局限性

首先,是现有财务指标使用的不足。随着公司的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发展为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现有财务指标便暴露出许多考核方面的弊端:一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收益时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反映了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忽略了权益资本的成本,使利润虚增;二是因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具有较大的弹性,使会计收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三是许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的经营要素或活动无法在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四是财务指标只是财务领域的一个结果,并没有深入到公司内部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而忽视了对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因素的分析;五是财务指标只重视产出,片面强调利润,而不重视投入,只能评估过去的成绩,而无法衡量公司未来情况的发展预期。

其次,是奖金激励制度的缺陷。参照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为原则的奖金激励制度是我国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激励措施,多数企业是每年年终分配一次,少数是按月或按季结算,它旨在通过让管理人员参与分享自己的经营成果,从而激励中高层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绩效。这种方式在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短期努力、提高短期绩效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显露出了其固有的缺陷:一是该方式只注重短期激励,诱发了管理人员大量的短期行为,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很多后患;二是由于会计和审计制度的不健全,缺乏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常会出现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获得丰厚的年终利润,对年终报表加以粉饰,以获取高额的年终奖金;三是企业在制定目标利润预算时,由于牵涉到利益分配问题,往往需要花费股东和经营者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增大了委托的监督成本。因此,这种激励方式在我国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EVA评价指标的涵义及优势

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可以较好地克服以上传统考核指标的缺陷。EVA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价值取向的业绩评价指标,它是在扣除了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的经营回报,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润。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TC。其中,WACC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是企业投入的总资本,NOPAT是根据报告期损益表中的净利润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得到的,包括坏账准备的增加、商誉的摊销等。

EVA创新了评价指标,考虑了股本成本,能够全面衡量资源利用效率,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相比,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具体讲,EVA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将企业所有者益与经营者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EVA是企业收益中弥补了所有成本(包括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当EVA﹥0时,股东的价值增加,反之,价值减少。因而EVA业绩评价体系将经营者的奖励和股东财富有效结合起来,使经营者能够站在所有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制定企业经营策略,避免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讨价还价,克服了经营者的利润粉饰行为。

第二,能比较准确地衡量任何给定期间的公司业绩。通常,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指标来衡量,许多公司都是赢利的,但实际上只有当公司的净利润大于全部资本成本时,才表明经营者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否则就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EVA对资本成本的重视,使企业可以避免财务上“隐性亏损”的发生。此外,EVA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限制,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做出适度调整,以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从而降低了会计准则引起的经营业绩扭曲现象,能够更真实更完整地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

第三,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由于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像会计利润一样仅仅注重当期业绩,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在做投资决策时选择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方案,从而杜绝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促使经营者不仅要关注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所运用的资产规模和资产成本的大小。

第四,EVA系统是一个业绩评价的完整体系。EVA作为一个全面衡量公司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有利于统一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目标,避免纷繁复杂的指标体系互相冲突、前后矛盾,增强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决策质量;同时,统一的财务价值观有利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齐心协力提高公司经济增加值的良好氛围。因此,EVA系统不仅和企业管理融合为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而且在绩效激励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大大增强了激励作用。

三、基于EVA的股权激励模式的设计

第2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股权管理模式;完善

随着现代化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企业之间不断进行兼并重组,很多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如何提高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管理能力、控制能力和执行能力,股权管理模式的完善成为严肃的课题和迫切的任务。

一、股权管理模式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股权是投资者出资之后,根据其投入和投资单位的资本比例所获得的一种权利,主要体现在企业集团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管理者的选择等方面。在企业集团管理模式下,母公司相应地应该享有对所投资的各子公司的各种管理职能,在战略、人事、财务以及投资和收益等方面都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对于投资项目所涉及的领域繁多,股权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股权管理对规范投资行为,减少经营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重投资,轻管理以及任人唯亲而导致资产流失等问题,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降低了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

二、实施并完善股权管理的原则

现在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了股权管理模式应用的重要性,但要想真正实现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合理的、符合各企业集团自身特点的股权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1.股权管理应该依法行权

企业集团进行股权管理的依据就是依法行权。所谓的依法行权就是在企业集团进行股权管理的时候应该合乎国家制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条例等内部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靠人治而不依法治。母公司的管理不能缺岗,也不能越权越位。

2.股权管理应该有健全的机构

机构的健全是实现股权管理的基础和保障。股权管理机构是股权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落实机构,担当者股权管理能否真正落实到位的职责。健全的股权管理机构可以对股权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和突发事件有管理和监管责任,能保证股权管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3.股权管理在实施上应该区分重点

股权管理应该对不同的企业模式进行情况的区分。全资、控股还是参股,其责任、权利和相应的利益是不同的,那么应该依据其具体情况和对等的原则来建立实施相应的股权管理制度。可以实施不同的监管方法,制定有差别的考核办法,建立有实际意义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企业集团对各子公司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

4.股权管理在管理上应该进行分级管理

股权管理上的分级可以实现权责明晰透彻,责任有据可查。股权管理分级的实施应该按照投资关系上的分级来进行以便做到管理上的次序分明。对股权管理模式的完善仅仅遵循几个原则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企业集团总部的各项功能和职责

对企业集团总部的各功能职责进行明确的定位,可以让集团更有效地实施企业集团的股权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资产的股权和投资管理决策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评估和风险控制、重要人士的任免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并健全股权管理的组织体系

股权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股权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集团母公司董事会是企业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下面设有专门的委员会负责企业的战略投资与规划、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务的管理、审计、薪酬和绩效的管理、其他控制流程的执行与监督管理等。

(三)应该完善企业集团的股权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集团的股权管理模式,企业集团应该充分利用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不断完善股权管理的信息系统以保证信息的畅通、及时更新和安全完整。

(四)建立并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

合理的、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益进行有效监督和评审,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质量和各职能的运行效果。

科学有效的股权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涉及评价考核制度的制定、评价和考核人员的设置、各级别职能部门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以及工作效益的考核和审查等方面。这种评价考核制度的完善可以增强企业集团的凝聚力、竞争力,会不断推动企业集团的自身发展。

三、结语

总之,企业集团股权管理模式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对股权管理的模式进行不断的规范和设计,让它朝着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前进,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传辉.集团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实施股权管理存在的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03).

[2]陈天赤.国有企业加强外派股权代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 2010(07).

第3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P理论;轨迹交叉论;交叉口;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section is an important hub for road network, the traffic flow of human and vehicles collect in the intersection, traffic condition is complicated, that easily happens traffic accident, on the basis of perturbation occurs theory(P theor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cks crossing theory conducts in-depth study, an accident-causing theoretical model of perturbation and tracks crossing theories is founded. This theoretical model points out that the direct cause of disturbance in the intersection system is the unsafe behavior of traffic participants and the unsaf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road, and, the time and space intersection of unsafe behavior and unsafe condition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Taking Shandan county five-way intersectio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concludes that, the theo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heory,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intersection acciden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operational basis for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then, tak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intersection.

Key words: P theory; tracks crossing theory; intersections; accident-causing theory; accident prevention

0 引 言

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重要的节点,是交通流汇集的地方,同时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1]。交叉口已然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限制因素,影响着城市的交通安全水平,交叉口的事故数所占比例很大,有必要对城市交叉口进行安全分析。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研究事故致因理论[2]。事故致因理论研究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一是主要以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为代表的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概念,局限性是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原因完全归因于人的缺陷;二是以能量转移论为代表的事故致因理论;三是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3]。

本文主要根据交叉口的特点,用扰动起源论和轨迹交叉论来分析交叉口事故,本文如下组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扰动论和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该理论和本文研究内容结合的相关优势;第二章分析了基于扰动―轨迹交叉事故致因模型;第三章根据理论模型对城市交叉口安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第四章以山丹县五岔口为例,采用扰动―轨迹交叉模型分析其事故致因,提出预防措施和交叉口改善措施;第五章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

1 事故致因理论

第4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一、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制度

(一)摸索阶段的股权激励制度 摸索阶段是指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前的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的所有制理论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也有所突破,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在各地悄然兴起,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就源于企业内部职工股。1982年,沈阳一些企业开始吸收本企业的职工入股;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店面装修,为此企业向内部职工发行了300万元的内部职工股股票,不过当时这些投资并不是以规范的股份出现,企业也不是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此后,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推行内部职工持股的队伍中,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也于1993年起草过《职员股份计划规则》。但由于当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且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存在巨大的价差收益,大多数的职工都在短期内抛掉自己手中的股份,并没有长期持有,从而丧失了股权激励本身的意义。

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企业内部集资管理的通知》对企业内部职工股的发行审批、额度管理等做出规定;1992年,原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中明确了内部职工股的额度大小、转让限制等。后来,内部职工股因企业上市获得了较大的升值空间,一些本没有相应股权发行额度的企业私下发行股权证,造成当时整个内部职工股市场混乱。为此,原体改委于1993年与1994年先后两次发文,要求“立即停止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和发行”,并禁止批准设立定向募集股份公司,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也不再出现,但围绕已发行的企业内部职工股的规范、清理等大量问题依然存在。

1994年,原外经贸委和原国家体改委颁布了《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企业试点暂行办法》,该办法确立了职工持股会的组织形式。1997年10月6日,民政部、原外经贸部、原国家体改委和国家工商局颁布《关于外经贸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登记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正式确立了职工持股会的社团法人资格。职工持股会出现了,职工持股会是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过程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实施别容易导致职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协调,对企业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职工持股会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对此,2000年7月7日,民政部办公厅于印发了《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的函》,否认了职工持股会的法人资格,从此不再对职工持股会给予登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MBO(管理层收购)模式引入我国。1999年,四通集团收购案成为我国成功实施且被冠名为“管理层收购”的第一个案例。此后,为解决企业激励机制难题,宇通客车、粤美的、深方大等企业纷纷推行管理层收购,引发了国内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热潮。然而短暂的火热之后,由于对管理层收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有效的监管措施,在实施中出现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非法融资、操作不透明、损害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在2003年以后先后被暂缓或叫停。

在经历了企业内部职工股、职工持股会、管理层收购模式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对股权激励机制的探索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陆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方式。如仪电模式(期股模式)、武汉模式(股票期权模式)、贝岭模式(模拟股票期权模式)、泰达模式(激励基金购股模式)及吴仪模式(期权+股权组合模式)等较为典型的实务操作方式。在当时,由于有关股份来源、股份流通转让等棘手问题缺乏相关法规制度的全面保障,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只能通过各种“模式”在制度框架内进行变通和尝试,股权激励只能在观望与质疑中缓慢前行。

(二)初级阶段的股权激励制度 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的时期。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资本市场环境逐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日益规范,股权意识得以觉醒,再加上有关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从此我国股权激励终于进入了实际可操作阶段。但毕竟正式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期较短,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而2006年至今也只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为了保证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保障。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清除了法律上的障碍;紧接着,国资委于2006年1月27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财政部于2006年9月30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些文件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顺势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的实施暗潮涌动,其中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最为引人关注。2007年,为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我国证监会有关股权激励的备案工作暂缓。2008年,为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中国证监会陆续《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2、3号文件;2008年10月21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涉及到的所得税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二、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现状

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日渐盛行,成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公司高管的行为、保障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整理国泰君安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文件中的数据,得到从2006年至2011年间历年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如表1所示;历年通过股权激励的公司家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历年通过股权激励的公司家数变化趋势图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2006年后规范化的股权激励得到了广泛认可。2007年只有10家上市公司通过了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股权激励的步伐明显放缓。原因在于:证监会当年为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暂缓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批。2008年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结束,再加上股权激励3个备忘录及《补充通知》的陆续推出,股权激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得以规范,促使更多的公司选择适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3家公司通过了股权激励方案。

2009年股权激励的推行处于谨慎观望期,只有12家通过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股权激励政策趋紧的影响。2010年我国经济环境继续好转,股权激励制度经过了4年的实践和发展,不断的完善,社会各界对股权激励计划的认可度也逐步提升,2010年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的推广进入了黄金时期,到2011年,当年通过的股权激励公司家数已经达到了90家。

(一)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股权激励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以业绩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和以股价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以业绩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包括: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延期支付;以股价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目前,我国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是: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及股票增值权。

(1)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也最为经典的一种股权激励模式。依据该模式,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拥有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按预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预定的价格即为行权价,按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过程即为行权,股价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为激励对象的收益。这种激励模式不需要公司大笔的现金支出,因而该模式适用于成长初期或者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公司。再者,股票期权激励对象的收益和股价挂钩,因而这类公司股价升值空间大,管理层更有动力努力提升公司业绩,长期激励效果好,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2)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事先预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不得随意出售的本公司特定数量的股票,在公司的经营绩效或激励对象的工作年限等指标达到激励计划预定的条件后,激励对象才能够出售其所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该激励模式将公司的业绩与激励对象的收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目的是激励高管人员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长期激励效果好,适用于成熟型的公司,激励对象更关注股票本身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股票升值的空间。

(3)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按预定条件有权获得特定数量的股票因股价上升所带来收益,激励对象无股票的所有权,不能享有所持股份的表决权与配股权,因而股票增值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不影响公司股本结构。该激励模式操作方便、快捷,不需财政部、证监会等行政机构审批,经股东大会通过便可实施。不过,股票增值权需要公司支出大笔现金用于激励本公司的高管人员,现金支付压力较大,一般适用于现金充裕、经营稳定公司。

我国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从上市公司统计的数据来看只有前三种模式。2006年至2011年间历年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198家A股上市公司各自选用的股权激励模式统计数据,见表2;2006年至2011年6年198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分布图,见图2。

图2 2006年~2011年6年198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分布图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每年通过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同,但除2007年外都有一个总体特征,那就是超过半数的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模式,其次是限制性股票期权,而只有极少部分公司选择股票增值权,这可能是因为股票增值权模式不是证监会推荐的标的物形式。2010年以来,股权激励方案中选用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占比有所上升,一方面这是由于限制性股票的行权价有可以相对于定价日市场价不高于50%的折让,较利于在熊市市场环境下行权;另一方面,激励对象将与股东共同承担股价下行的风险,在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从图2绘制的6年共198家上市公司各种股权激励模式所占比例来看,采用股票期权模式的共有138家,大约占总数70%;采用限制性股票期权模式的共计54家,约占27%的比例;选择股票增值权模式的共计6家,约占3%的比例。

(二)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必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来源,即“有股可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定向发行,即向公司激励对象直接定向增发新股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二是回购本公司股票,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回购本公司股份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三是股东转让,即由现有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出让给激励对象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

2006年至2011年间历年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198家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统计数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绝大部分是靠定向发行新股。在198家上市公司方案中,选用定向发行新股方式的就有182家,占总数量的91.92%;而通过向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的有6家,占总数量的3.03%;股东转让方式的有4家,占总数的2.02%,其他来源占总数量的3.03%。上市公司大多选择定向发行新股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定向发行新股是大多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操作方式,与向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相比,操作过程简单,而且向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容易引起股价的波动,激励成本也很高;其次,在2008年5月《股权激励备忘录2号》颁布后,采用由公司大股东转让股份作为激励股票来源的方式逐渐退出,这进一步加强了定向发行新股的首选地位。

(三)业绩考核指标 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往往采用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回报等指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的组合,绩效考核指标,每家公司的相似程度更高的选择,有牛群的形式。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往往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其他指标组合的形式,各公司采用的业绩考核指标大多类似,没有大的差别。有研究表明:在2010年已披露激励方案的219家我国上市公司样本中,有27家选用单一指标作为考核标准,其中3家选用加权平均ROE,24家选用净利润增长率;有134家选用加权平均ROE与另一指标组合,有24家选用加权平均ROE、净利润增长率与另一指标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共计占样本总数的72.15%,其余的采用其他方式。根据《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2号》的规定,公司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尽管有少数公司开始尝试采用经营性净现金流与现金营运指数等指标作为考核标准,但要真正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文:《股权激励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第5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股权激励;现状;模式;实施

一、股权激励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不佳。而企业的发展,一靠资金,二靠产品,三靠人才。质量好,销路广,自主品牌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自己的品牌,生产出质量好,销售对路的产品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发展,才能壮大。吸收人才、留住人才是当前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怎样吸收人才和留住人才呢?中小企业就必须借助“股权激励”这台“加速器和创富机器”,这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作为对职业经理人长期激励制度,能够使经理人以股东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共享企业利益,分担风险,是使经理人勤勉尽责地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的一种普遍做法。股权激励计划把企业的精英人才、企业股东的长远利益、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精英人才的短期行为,防止内部人控制等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一机制使得公司员工、管理层以及股东能够为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地奋斗,仅此作用就十分巨大,也是其他许多方法无法替代的。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许多案例证明此计划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所谓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在一定条件下,以特有的方式(股票)使企业经营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权,从而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制度,它能够将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有效结合起来,使企业经营者站在所有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达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收益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即股权激励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通过持有本企业股权的形式,是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激励行为。

二、股权激励模式

股权激励是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公司的董事职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的模式包括权益结算工具和现金结算工具。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其中,权益结算中的常用工具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并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收益的权利。这种方式受证券市场的影响较大。其优点是激励对象可以获得真实股权,公司不需要支付大笔现金,有时还能获得现金流入。缺点是公司股本结构需要变动,原股东持股比例可能会稀释。现金结算中的常用工具包括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业绩单元、利润分享计划等。这里虚拟股票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获授人可以根据被授予虚拟股票的数量参与公司的分红并享受股价升值的收益,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而业绩单元、利润分享计划是企业在年初确定一个合理的业绩目标和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获受人年终根据业绩和绩效完成情况获得股票。其优点是不影响公司股本结构,原有股东股权比例不会造成稀释。缺点是公司需要以现金形式支付,现金压力较大。而且,由于激励对象不能获得真正的股票。故其激励作用有限。在这些激励方式中激励模式又有本质的区别,股票期权是未来收益的权利,主要作用是留住人;限制性股票是已持有的,归属受到限制的收益,是激励人和吸收人;虚拟股票也是未来收益的权利,也是为了留住人,但虚拟股票不是实质性的股票认购权,是奖金延期支付,其资金来源是公司的奖励基金。

以上的激励模式都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目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达到上市的条件,为了企业现在的发展和今后上市做准备,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借用其中的一些激励模式吸收人才和留住人才,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自身条件来确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如虚拟投票 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等激励模式,吸收、稳定人才,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一个企业对经营者既能起到激励,又能起到约束的过程,激励与约束是对等,然而股权激励不是白给的,需要即定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的制定,有利于激励目标的实现。

(1)确定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中小企业确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股权激励政策?明确了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之后,企业就可以确定股权激励计划对象范围,按什么行权条件去行权,是按职工在企业中的功劳、按苦劳、按疲劳、按职务、还是按对企业的贡献来确定行权对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操作熟练的工人是公司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这些人都应是股权激励的对象。

(2)确定实行股权激励标的数量。股权激励标的股票的数量是股权激励计划别需要均衡考虑的因素。如果数量过多,对股本影响过大,可能导致股东权益摊薄;如数量过小,可能难以起到激励作用。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要实行股权激励政策,在确定标的数量时可参照上市公司的标的数量来确定,也可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数量。即能起到实行股权激励的目的,又不会使企业失去控股权。另外中小企业还需要考虑到企业将来上市时的一些问题。

(3)确定股权激励价格。中小企业在确定激励价格时,不可能按照上市公司那样来确定激励价格。它只能按照自己所要实行的激励模式,来确定激励价格。给实股还是给虚股,给现股还是给期股或期权,还是要打组合拳形成黄金搭档等。以什么样的价格,是按净资产 还是按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确定合理价格,既不让股东吃亏, 又要被激励者感觉物超所值。

(4)确定激励对象行权条件。企业为了稳定人才,激励计划就是一项中长期的激励计划。作为中长期激励,激励对象授予于一定的约束条件。其中科学安排好等待期、解锁期、行权期,有利于激励计划的成功。①确定合理的服务期限条件。在确定服务期限为行权条件时,中小企业可参照上市公司行权时间限制来定,服务期限不应少于3年.如果服务期限太短,容易造成股东吃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时间太长,又会使受激励对象感到遥遥无期,人才容易流失,不利于人才的稳定。②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的评价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基础.在确定授予激励对象业绩目标时,企业要参考同行业近几年发展水平和本企业近几年的平均水平,要高于此项标准,但要合理,结合本企业所处的行业同期性,企业的特点及企业成长期,分别确定授予和行权的业绩指标。③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特殊事项的处理原则。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中小企业就要严格按《劳动法》执行,建立建全劳动用工制度,在签定劳动合同的同时,与受激励对象签定获受激励合同,使受激励对象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心稳定,稳定人才。

四、确定科学股权激励操作方法

股权激励的工具有权益结算工具和现金结算工具。用权益工具方法支付股权激励,公司在具体操作时:

第一是股权激励标的的来源,老股东出让公司股份。如果以实际股份对公司员工实施激励,一般由老股东,通常是大股东向股权激励对象出让股份。根据支付对价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其一为股份赠予,老股东向股权激励对象无偿转让一部分公司股份。其二为股份出让,出让的价格一般以企业注册资本或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

第二是采取增资的方式,公司授予股权激励对象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参与公司增资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在股权转让或增资过程中要处理好老股东的优先认购权问题。公司可以在股东会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表决时约定其他股东对与股权激励有关的股权转让与增资事项放弃优先购买权。

在现金结算的情况下,公司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现金流量情况合理安排股权激励的范围、标准,避免给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资金压力。根据资金来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自有资金。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激励对象是以自有资金购入对应的股份。由于员工的支付能力通常都不会很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在股权转让中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而在增资中则可以分期缴纳出资或者由大股东提供担保。其次是提取激励基金。为了支持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公司可以建立相应基金专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用于股权激励。公积金既可以用于现金结算方式的股权激励,也可以用于权益结算方式的股权激励。其三是储蓄参与股票。储蓄参与股票允许员工一年两次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员工将每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存放于公司为员工设立的储蓄账户。一般公司规定的比例是税前工资额的2%-10%,少数公司最高可达20%。

目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全达到按上市公司施行股权激励政策的要求,如果完全按上市公司的程序进行,那是不现实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制定实施股权激励时,既要借鉴上市公司实行激励政策的要求,同时又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制定激励政策,既起到实行激励政策的目的,稳定了人才,又使企业利润得到了提高,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乾唯,郭凯迪.中小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1,8.

第6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股权激励;缺陷;改善

股权激励一种激励政策体制,指的是给予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一定的经济权利,这个权力是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来完成的,他们得到了一定的经营权之后,确保能够以股东的身份来参与企业的决策、分享企业的利润、承担企业的风险,也因为这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非常努力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现代企业的观念和国外实践所证明的股权激励都说明一点,就是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了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管理效率以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如何有效运用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制度的缺失点在哪里?如何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股权激励的独特作用

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资源,其实只维系在占员工总数的15-20%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身上,对于这些人的报酬与激励政策是国内企业目前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资本和价值源的集合体的他们,不愿意只获得作为劳动成本的工资,而希望寻求资本和价值源这个集合体价值的统一实现。这些人才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可能会远远大于他们的所获得的,这些会造成这些人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惯用的做法就是采用固定薪酬和业绩奖励再加上长期的激励,这种相结合的方法是对他们所具有的资本特性的承认,同时也是让他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可以说,股权激励的机制能够为企业解决最头疼的人员控制与人员激励的问题。具体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某公司为了留住骨干员工,董事长选择一些他认为的比较重要的员工进行人股,之后采取各部门负责人推荐员工入股,以公司当前总资产作为基数,入股一份,分红两份。这样股权激励不仅能留住入、吸引人和激励人,而且还能筹集所需资金,可谓是一举丽得。

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权、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业绩股票和员工收购等内容。而这些股权激励的模式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不同的模式。

二、企业如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是系统工程,在设计实施的同时要一定考虑到他的系统性、层次性问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环境条件和激励对象的不同而调节,结合各种股权激励的模式,选取最适合本企业的,最有效的,能真正的获得股权激励的效果的方法。

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环境和我国企业内部的整体机制方面都与外国公司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产生期望的激励作用,则必须解决实施中的股权激励问题:

1.股权激励涵盖的范围要明确。使用股权激励一定要注意对象与环境。在企业中使用股权激励制度一般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个制度不是万能的,只在适用的范围内有效果。

2.股权激励与其他手段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股权激励要与其它的激励方法合理搭配。在对主要经营者的激励方面可以适当的以股权的激励为主要鼓励政策,对于执行层或其他的高管人员可以使用股权激励与非股权激励政策各占一半的方法。

3.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要明晰。股权激励制度一定要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紧密相连。激励制度只能作为手段,所有的激励制度目的就是促进企业成长,完成企业制定的经营计划、达到发展目标。因此,要明确股权激励制度和实施方法的目的性。要明确企业的目标达成的情况和激励对象的业绩指标,与考核办法来核实,最后兑现。

4.时展股权激励的机制要不断创新。任何的股权激励都是一种工具,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发展,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激励工具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每一个激励制度不论是否成熟都会有会自身的适应性和适用条件,所有的激励制度都不存在百分百的成熟与完整。因此,在借鉴其他人的股权激励方法一定要懂得与时俱进,要学会进行改造和创新。不可以简单模仿、盲目照搬。

三、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股权激励方案均设计的不够完整。我国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以股票的期权模式为主,这个模式很大程度会依赖公司股价的变动,因此会造成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来关心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变化,这样会使其通过比较激进的会计政策来抬高股价,对企业造成损失。还有就是业绩指标设置方面不够科学。首先,大多数企业是以净资产的收益率为主的。优点是这个指标的计算不复杂,数据都可以通过查阅财务报表得到,这项指标会比较明白的反映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其次这项指标不能反映现金流量变化,也就是说,这项指标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的真实增加。再次,股权激励制度行权的指标过低。最后,制定者在做这项指标时候,没有全盘考虑,未考虑到市场低迷期,股票的期权有可能会失效,还有若是给子公司的董事、管理层人员过多的激励很容易导致价值分配的不均衡。还有为了降低激励的成本,很多上市企业降低了行权价从而削弱了激励效应,这些问题会最直接的影响到激励实施的效果。

2.管理层与股东对股权的激励制度观念尚未成熟。这个项目会主要表现在将股权的激励制度当作变相的福利,并且有短期化的倾向。正确的股权激励制度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是对公司员工作为未来促成高效工作的激励奖励,不是对于过去业绩的嘉奖。股权的激励应该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远景而服务的,要致力于企业的长期价值而创造的。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把股权激励制度局限于短期的发展,行权的等待期、限售期都定的比较短,成为变相的福利,使得激励制度发挥的作用有限。

3.股权激励方案具体实施措施缺乏相关约束。股权激励实施方案中,内部的约束最终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来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要通过监事会来检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很多企业的内部不但管理结构比较混乱,就连产权的制度额也很混乱,这些让企业对股权激励的内部约束如形同虚设。一般的广大小投资人也一般不关心监督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4.缺乏强而有力的资本市场。多数学者会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属于弱式有效的,股价是难以和业绩相吻合、挂钩的,这些会降低股权激励的效果。如果按照股权激励的原理来说,激励的对象收益则是来源于公司股价的上浮。可是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之中,股权的激励过程可以被概括为,努力程度是与业绩挂钩的,业绩才会决定股价,而股价则决定了报酬。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之中,股票是价格受到我们的国家政策、经济的周期、投机行为、投资者的信心等因素而影响的,因管理层的努力来导致的业绩变化只能说是导致股票价格变化的一个因素。

四、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的对策

1.要最大化的完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将能够为股权的激励和实施提供强有效的标尺。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激励对象,要制定与他相应的适合的考核指标。要基于我国的国情,要考虑将综合的业绩考核与市值的管理模式结合。

2.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非常需要健全资本市场。加强自愿信息和强制性信息的披露工作,能充分保障广大投资者的知情权。在行政部门之中,要继续保持对股市的适当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制衡机制和调节的作用。而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之下的人力资本,要行成有效的经理人竞争市场机制,否则会构成对现有高管人员造成一些外部压力。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这个市场能对经理人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以此来评价经理人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3.要注意的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内部的约束最终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来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要通过监事会来检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任何一项科学的合理的计划都有可能是由于监督不力而致使失败的。

4.最大化的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与法规。科学的、健康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作为股权激励的一个影响因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有利于股权激励的良性循环发展。尤其要明确,股权的激励政策不可能成为福利,他是在严格的政策与规范指导、监督的约束之下的。

因此我们是非常有必要的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并且是切实的内外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熊天兵:如何正确运用股权激励机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8)

[2]周乔:我国资本市场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第7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私企;股权激励

一、前言

在互联网时代下,股权激励犹如双刃剑,对私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企业发展中面临着较为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提高竞争实力,才能脱颖而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股权激励属于私企采取的激励工具,对私企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但是,股权激励同样可能对私企带来不良影响,威胁私企生存和发展。由此笔者在互联网时代背景条件下,针对私企股权激励实施而提出合理的建议,确保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下股权激励对私企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下,股权激励对私企有着重要影响。就股权激励而言,最早诞生于美国,在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背景条件下,股权激励得到持续发展,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标志着企业发展进入激励时代。对于我国私企而言,对股权激励的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于1999年开始,处于摸索阶段,却逐渐拉开序幕。自2005年至2007年,股权激励在中国企业中有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股权激励对私企产生制约性影响,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使企业不得不停止股权激励计划。由此可见,股权激励在我国私企中的应用,具有利弊双面性。一方面,如果私企将股权激励拒之门外,则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且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私企接受股权激励,不能合理利用该激励方式,可能增加人力成本,引起不必要的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下私企股权激励的建议

互联网时代下,为私企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同时给其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私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为私企平稳运行保驾护航。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人才激励工具,能够对员工发挥着激励性作用,使其更好投入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然而,股权激励对私企发展具有利弊双面影响,应提出发挥股权激励积极作用的建议,包括建构完善薪酬体系、优化治理结构和激发员工热情等。

(一)建构完善的薪酬体系

近年来,我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生存和发展的年限相对较少,平均寿命为3年。可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许多企业难逃残酷命运。从我国私企以失败告终的经验总结可知,企业缺少长期激励机制是重要影响因素。对此,建构完善的企业薪酬体系具有必要性。首先,企业采取短期的激励薪酬体系,能够激励某团队完成一个项目,如给予团队成员以高薪、高提成、高奖金即可。其次,要树立长期的激励薪酬体系,则非易事。在此过程中,企业积极引入股权激励方式至关重要。股权激励注重将企业利益同员工利益相捆绑,使员工在提高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可带动企业总利益的提高。员工努力工作,在私企中所持股权代表的价值越高。另外,股权机制具有一定的价差式的特点,有助于充分发挥激励工具的积极作用。

(二)对企业治理结构加以优化

在私企股权激励过程中,有必要对企业治理结构加以优化。实施股权激励,与传统工资、奖金激励存在明显差异,股权对于员工而言,既是自身利益的代表,又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对企业治理结构加以优化十分重要。首先,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应注重有效开展管理工作,便能实现生存。然而,当企业不断成长和接近成熟时期,治理必须取缔管理。基于此,企业相关人员必须有效对私企中的商业发展模式、人才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合理用人等。其次,股权激励并未对股权结构调整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应从公司治理效率提升视角出发。长期以来,我国私企以“家族式经营”为主,在企业结构治理优化时,必须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为推动私企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发展根基。另外,如若私企规模相对较小,则在优化治理企业结构时,以法律法规为重要依据,坚持通过法律手段而达到治理企业的目的。

(三)激发企业员工的热情

互联网时代下,私企引入股权激励,能够达到全员持股的目的。对于我国而言,私企引入股权激励相对较少,且股权激励成为比较稀缺的激励品。就管理学理论而言,“二八定理”主要指企业内部20%的核心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80%的利润。所以,在私企引入股权激励时,有必要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之拥护股权激励,而企业负责人员可以针对股权激励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引导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引入股权激励时,以激励为主,奖励为辅,注重将激励份额倾向于附加值较高的员工,如复合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就股权激励在私企中调动员工积极性而言,员工为获取股权所付出的努力越多,则股权激励效果明显增强。

第8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大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的研究较多,结论也存在很大分歧,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结论:无关论、正相关论和双重效用论。

早期的学者认为,股东利益和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能否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还值得怀疑。Jensen,Murphy(1990)进行了对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研究,发现股东利益和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之间只有一种非常微弱的联系。Lorderer,Martin(1997)对867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指出经管人员持有较多股份并没有改善企业的业绩。

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经营者股权激励和其他的薪酬方式相比,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并且论证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性,认为提高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能够对公司业绩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Berger(1997)等发现,经理持有期权数额较多的企业业绩更好,股票持有数额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cConnell,Servaes(1990)发现,只要经理持股比例低于50%,经理持股比例和企业业绩间就存在正相关关系。

还有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随着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的提高,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效应:利益趋同效应和壕沟防守效应。前者是指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高管追求的效用会与股东趋向一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后者指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高管对企业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原先来自外部的其他约束对他的作用越来越弱,进而高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提高成本,降低企业价值。Mork,Shleifer,Vishny(1988)的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介于0%和5%之间时,两者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业绩正相关;介于5%和25%之间负相关;超过25%时又正相关。

(二)股权激励与经营者投资的关系

管理层的回避风险策略意味着回避风险时就回避了收益,对这方面的研究,Hangen,Servaes认为,经营者若拥有股票期权,他们更愿意接受较高的投资风险。Agrawal,Mandel,hisheleifer等人的也研究证明了经营者报酬中期权比例较大时,他们的投资决策往往显得更为积极进取。

(三)股权激励与效率的关系

对于股权激励与管理者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国外的研究如Harrey,Janmes,Holmstrom,Milgrem(1994)的研究指出,在现实经济中,激励合同才是最优的。但同时,一些学者如Lambert,Larker,Verrechia通过研究指出,让经营者承担风险的报酬(如股票期权)成本较不让经营者承担风险的报酬成本要高。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情况要比国外复杂得多,因为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还未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学者们也从众多方面对股权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大多以规范研究为主,但也有少数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发生的股权激励案例进行实证检验。

学者们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对股权激励展开研究。

(一)股权激励定量研究

吴凯,曾伟娇,黄研(2004)在《测量股权激励效率的方法及应用》中引入夏普测度发现:授予经理的股票冻结期越长,股权激励效率越低;公司股票波动越大,经理要求的补偿溢价越高,股权激励效率越低。杨顺用,薛兴国(2006)建立了一个股权激励计划的持股计算模型,建议按照员工所负责任、个人能力、贡献大小,采取“打分制”量化确定激励计划的持股量。不过国内现有的实证模型过于简单,研究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二)关于股权激励模式的细化分析

于璐,曾军(2003)对经理层持股和优先购股权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应根据公司的不同性质,对经营者实行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对大量非上市公司可以以经理层持股激励为主,对于上市公司可以以优先购股权激励为主。张彩玉(2004)从成本角度逐一分析了延期兑现年薪、虚拟股票和期股的激励成本。

(三)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陈燕(2004)介绍了股权激励自爱我国的三种运用方式。孙静芹(2006)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包括实施股东分类表决机制、健全独立董事聘任制度和薪酬制度在内的相对独立的监管体系。

(四)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权激励的关系研究

邓清,何亮(2005)探讨了股改与股权激励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对股权激励的发展提出建议。邱金辉,张恒(2006)认为在股改之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有了新的机遇,并提出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途径。

(五)对我国已实行的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周闽军,李玉宝(2005)认为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没有完全发挥七对经营者激励作用,并在分析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9篇:股权激励的模式范文

(一)非上市股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风险。首先是股权稀释风险,对于拟上市的公司而言,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对大股东的股份大量稀释的话,就可能造成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进而影响公司的上市主体资格。即使公司不打算上市,但是如果激励方案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公司陷入僵局,股东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其次是股权纠纷风险,因为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员工绩效和经营状况相关联,而我国大部分民营非上市公司的财务很不规范,可能会造成绩效考核造假,导致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矛盾。再次是股权激励方案不科学引发纠纷,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如果对公司组织机构变化、实际控制人变更、员工职位变化、退休、离职、死亡等各种情况缺乏事先约定,可能达不到长期的激励效果,还会引起各种矛盾。最后是股权激励不规范,许多公司采用股权代持的方式,当员工离职时,通过私下转让来解决股权回购。当股权激励对象数量较大时,公司高管或其他雇员集合资金注册新公司,由新公司向目标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或受让公司股权,这种方式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二)非上市股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建议。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其完全可依据上市公司的四种主要股权激励模式来实施自己的股权激励计划。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运用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也可以运用虚拟股票计划、业绩股票等现金结算模式,还可以运用股票增值权、长期福利计划等模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转让股权,原股东通过向公司转让或赠予股份,然后由公司将股份授予被激励人;二是新增股权,公司向被激励人定向增发;三是回购股权,公司通过股市回购股份,并在一年内转让给被激励人。由于非上市股份公司不能公开发行股份,因此股权激励的股票有三种来源,分别是股东转让,公司向股东回购,以及公司向激励对象增发股份。从股权激励的效果方而来看,上市公司被激励人所持股票可以在股市上变现,而非上市公司由于股权流通性比较差,被激励人所持股票不能在公开的证券交易市场上流通。但日后非上市公司一旦拟上市并成功,其所持股票上市后会迅速升值,激励前景广阔。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标的是股权,口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无明确的税收优惠。参考国际经验,尤其是美国对股权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美国的税收优惠针对公司方,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减免一定的所得税,一方而降低公司的税收负担,另一方而帮助推动公司积极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此外,个人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也应该享受优惠,例如降低股权激励获得的分红税率。和上市公司不同的是,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用的资金来源不允许借用公司的资金,避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影响到公司的运营。

二、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示范价值

从理论上讲,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由股东或与股东有密切联系的人来经营管理。在关注人力资源要素、追求公司发展对公司利润增长的贡献、对高管层、重要岗位员工实行激励与约束的上,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几乎相同。作为一种有效的、并且在上市公司中广泛实施的股权激励机制,也有必要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实施。

实施股权激励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股票来源问题。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时的股票来源包括控股股东转让的股份、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公司回购的股份等等。那么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时,作为激励标的的股权从何而来呢?

首先是新股发行。新股发行是指以筹集资金为口的而发行新股。实际说来就是让股东以外的人取得公司股东地位的一种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虽然我国公司法没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新股,但也并未禁}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外的人非通过股权转让的方法成为公司新股东,更何况这作为一种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手段,也是公司法所鼓励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