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国防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46所高校中选取被试大学生,分别在项目实施前、后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项目前、后在校大学生
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对乙肝的态度。结果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31.4%~85.1%提高到了83.1%一
90.7%(P值均
40.9%(P
泛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大学生乙肝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并降低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心理。
【关键词】肝炎,乙型;知识;健康教育;态度;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9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2)05-0527-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引起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
重要原因,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中国
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调查显示,在校大
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的了解不系统、不全面,普遍倾向于认
同乙肝患者遭受的社会歧视。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
干,将在社会各个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宣传和普
及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传播媒介作
用,可将乙肝防治知识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从而有效促进全
民的肝炎防治意识与能力。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乙肝相关知
识知晓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国际扶轮3450区(港、澳、
蒙)和香港择善基金会合作,于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支持
甘肃省在高校大学生人群中实施乙肝健康教育项目。为评价
项目实施效果,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合作于2011年5月进行了项目实施效果的第三方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项目实施前:2009年9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
法在甘肃省46所高校中随机抽取7所,在每所学校中随机抽
取1~3个学院,每个学院根据规模抽取不同年级的3~6个班
级,共调查2877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522名,女生1355名;
汉族学生2618名,少数民族学生259名;非医学类学生2729
名,医学类学生148名。年龄19~22岁。项目实施后:2011年
5月,制作甘肃省高校抽样列表后随机抽取12所,每所高校调
查150名大学生。每所高校随机抽取3个院系,每院系中随机
抽取1~2个班级,共调查189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045名,
女生845名;汉族学生1727名,少数民族163名;非医学类学
生1731名;医学类学生159名。年龄20~23岁。2次调查学
生的性别、民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619,
0.202,P值均>0.05),专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224,P
1.2 方法 应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统一制订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自填方式调查大学生的乙肝
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对乙肝的态度。
1.3 项目实施措施 由经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的
市、县级疾控中心项目人员,协调院校组织校医、辅导员及学生
骨干开展为期1a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活动。内
容包括:(1)在校园内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展板,营造浓厚
的乙肝健康教育氛围;(2)利用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对项目的
实施进行报道,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体对乙肝防治知识进
行广泛宣传;(3)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到校园举办乙
肝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乙肝相关内容知识竞赛、健康教育
课、校园宣讲会等活动;(4)制作印有乙肝相关知识的笔袋、拉
杆笔等各类宣传品在校园内散发,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4 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录入Epi-
Data3.02,结果用SPSS15.0进行X2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乙肝防治知识 项目实施前,只有31.4%的大学生知道
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实施后知晓率提高到了83.1%,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最有效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从85.1%提高到了98.8%,对慢性乙
肝是否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知晓率从68.2%提高到了
95.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结婚的回答正确率从68.8%提
高到了96.4%,对引起乙型肝炎病原体的知晓率从63.9%提高
到了93.9%(P值均
2.2 对乙肝的态度 项目实施前、后分别有74.8%和77.8%
的大学生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349,P
者以后,“像往常一样不会因此影响两人之间交往”的大学生比
项目实施前明显增多,而选择“尽量回避交往”和“表面上和他
保持交往但心里很排斥他”的学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X2=446.018,P
的问题时,项目实施后大学生认为“不介意”的明显比项目实施
前增多,认为“介意”和“很介意”的大学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X2=926.448,P
3 讨论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没有开展系统的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
育,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获得乙肝知识的学生只有20.2%,在
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
率可直接影响到发病水平川,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是预防乙肝的
重要措施。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乙肝预防
知识健康教育,使其科学认识乙肝,才能真正建立自我预防、保
护的意识和能力。
甘肃省各项目单位通过校园广播和网络、制作展版、悬挂
横幅标语、开展校园宣讲、制作和散发宣传品等各种学生喜闻
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项
目的实施,在校大学生乙肝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有了显著提
高,降低了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心理。总结经验如
下:(1)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注重与教育部门的协调
配合。项目启动前成立由省卫生厅厅长、省教育厅副厅长参加
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小组。同时,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
由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到了各项目单位,对项目基线
调查、培训督导、各部门职责等做了统一要求。(2)分级启动,
逐级开展培训,提高各级项目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项目
执行能力。(3)广泛发动学生会、学校团委等大学生社团组织
积极参与项目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项
目工作效率。(4)及时了解项目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
项目督导与通报,确保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5)在中国肝炎
防治基金会项目经费和省卫生厅配套经费的支持下,为市、县
【摘要】目的 了解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学生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增强小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影响。 方法 选择6所小学,对4-6年级在校学生采用每周播放《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DVD光盘一次(40分钟),放映后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结合校内广播、板报宣传并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比较教育前后小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行为的变化。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的知晓率,行为也有很大改变。 结论 在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控制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健康教育;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又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更容易受到结核病的危害。近年来,学校结核病爆发时有发生,为使广大小学生了解结核病对人体的危害,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熟悉我国在控制结核病工作方面的相关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县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武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9月―2011年1月对6所小学4―6年级在校小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播放DVD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小学生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并进行了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武乡县大有乡大有小学、长乐小学、蟠龙镇蟠龙小学、柳沟小学、洪水镇洪水小学、故城镇故城小学6所小学四、五、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70份,收回合格问卷2952份,回收率99.39%。
2 方法: (1)健康教育方式 采取每周播放《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DVD光盘1次(40分钟),放映后向被调查对象每人发放一份《致学生家长的信》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并结合校内广播、板报宣传,共进行一学期。
(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内容相同,统一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命题,内容参考《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工作手册》[1]包括健康知识20题,采用答卷方法调查;健康行为20题,采用观察和询问相结合方式调查,每项5分,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调查人员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及学校部分教师组成,按调查方案,统一培训。
2 结 果
教育前调查2970名,教育后调查2925名,失访45名。
1 教育前后结核病知识及格率比较 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见表1)。
表1 教育前后结核病知识及格率比较
2 教育前后结核病防治行为及格率比较 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行为教育后显著好于教育前(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结核病防治行为及格率比较
3 各年级教育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格率比较 教育前后比较,各年级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及格率有显著差异。教育前后各年级间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教育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格率比较
4 各年级教育前后结核病防治行为及格率比较 教育前后比较,各年级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及格率有显著差异。教育前后各年级间无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教育前后结核病防治行为及格率比较
3 讨 论
1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危害[2]。因此,中小学生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感染率,在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加强学校疑似结核病人筛查,向学生宣传结核病传染途径、症状及预防知识等,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结核病发病,确保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2 本次调查结果充分表明,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广大中小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行为有了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行为也较教育前有了很大改变。学生容易接受新的知识,能够传播科学信息影响周围人群的观念和行为。另外,学生时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对他们一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家长进行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宣传,向家庭和社区辐射[2]。从而提高我县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
3 从本次调查说明,在中小学校针对性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让中小学生获得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中小学生卫生行为,同时让中小学生参与到结核病防治宣传中来,加大了我们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工作力度,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学生发生结核病,同时也可以对全社会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发挥重要作用[2]。
【作者简介】郭旭芳(1971―),女,山西武乡县人,专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 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国家工作组.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工作手册.2006.42-44.
【关键词】 自然灾害;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084-02
2008年7月份以来,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出现了数十例散发性的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其中大多数为15岁以下儿童。为防止夏秋季节常见传染病在校园内蔓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北川救灾防病队起草了“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于2008年8月在擂鼓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开展了“校园健康教育”活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和擂鼓镇初级中学一~三年级各2个班级,每个班级再按照随机原则抽取10名学生,共12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20名,五年级学生20名,六年级学生1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21名,二年级学生20名,三年级学生19名。男生55人,占46.22%;女生64人,占53.78%。汉族学生67人,占56.30%;羌族学生52人,占43.70%。学生年龄最小为9岁,最大为16岁。
1.2 方法 将学校师生集中在操场,然后利用有线广播对师生讲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包括粪口、空气、接触途径传播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
活动开展前,进行第1次测试,考察学生卫生防病知识的现有水平和日常卫生行为;活动结束后1周,进行第2次测试,考察防病知识的提高和行为转变的情况。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学生自填问卷完成调查。调查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北川救灾防病队5名队员承担,调查前进行了统一培训。
卫生防病知识共有6道测试题,包括:干净的山泉水或井水能否直接饮用、苍蝇传播哪些疾病、被狗咬伤如何处理、膳食营养平衡、身体锻炼时间、当面打喷嚏会传染哪些疾病等等。卫生防病意识共有4道测试题,包括每天刷牙几次(应该刷牙几次)、吃饭前是否洗手(是否应该洗手)、是否与他人共用毛巾(是否可以与他人共用毛巾)、出现发热或腹泻该怎么办等。每个知识点回答正确或态度转好得1分,答错或态度没有转变得0分。
1.3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Excel软件输入,并用SAS 8.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H卡方检验,即计算每个知识点调查对象的前后总得分,比较正确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掌握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前,学生具备一定的健康防病知识,119名学生6个知识点回答正确共有554人次,正确率为77.59%,正确率最高的为“被狗咬伤该怎么办”(94.96%),最低的为“苍蝇能传播什么疾病”(48.74%)。经过健康教育后,学生卫生防病知识平均正确率为82.77%,正确率最高和最低者没有变化。经过N-H卡方检验,除“干净的山泉(井)水能否直接喝”外,各知识点正确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将全部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正确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健康教育后学生正确率有所提高(χ2=6.03,P=0.01)。见表1。
健康教育前,学生每天刷牙的意识最强,正确率为89.08%;饭前洗手意识最弱,正确率为0.84%;整体防病意识正确率为59.45%。健康教育后,学生各项卫生意识正确率都有显著提高,最高者为刷牙和饭前洗手,均达到了100%,平均正确率为99.16%。经过N-H卡方检验可知,各项卫生意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卫生防病知识测试平均得分比较 见图1。
不同年级学生在健康教育后卫生防病知识得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初中三年级学生,提高了2.32分;提高幅度最小的也有1.45分,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3 讨论
农村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受年龄、周边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健康观念淡薄,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不良卫生行为十分普遍[1]。大量研究表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开展健康教育,对预防常见病如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龋齿、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营养失衡等疾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4]。
大地震发生后,居民的生活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卫生条件十分简陋,帐篷区人口密度大,周边环境卫生极差,居民食用不洁食品和饮用生水的习惯难以改变,加之正值夏秋季节,很容易造成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等易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通过此次健康教育活动来看,中小学生的卫生防病知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上,如此次显著提高的为“干净的山泉水或井水能不能喝”,而其他知识点了解程度变化不大,其原因可能与中小学生原本对卫生常识如“吃肉是否比吃蔬菜更有营养、打喷嚏传染什么病”等有较好的掌握有关。健康教育后,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如每天最少应该刷牙几次、是否可以与他人共用毛巾等显著增强,这表明尽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了一些健康知识,但卫生防病意识还有待加强,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则是增强学生防病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参考文献
[1] 文安华,李爱玉,陈文芳,等.农村儿童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422-423.
[2] 张同军,王森林,王俊儒.陕西省眉县健康教育干预5岁以下儿童腹泻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1999,15(7):19-21.
[3] 席卫平,任生达,杨雪平,等.健康教育在山西农村儿童常见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90.
[4] 马玉霞,谭凤珠,徐兵,等.贫困地区儿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14-31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花木社区辖区内6所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班级,共505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3部分。
1.2.2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对研究对象实施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讲座内容包含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态度的正确认知等。
1.2.3 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在听取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前自行完成问卷调查,3个月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再次向研究对象发放相同问卷,实施干预效果评估。各知识点干预前后比较采用知晓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总体情况干预前后比较采用总得分,总得分共有9个题目,答对1题得1分,满分为9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EpiData 3.2软件录入整理,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干预前后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比较,经Agostino D检验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505人,年龄为12~18岁,平均年龄14.7岁,性别比为1.17∶1。初中生325人(64.36%),其中男生171人,女生154人;高中生180人(35.64%),其中男生101人,女生79人。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总得分为中位数为7分,P25为7分,P75为8分,干预后总得分为中位数为8分,P25为7分,P75为9分。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U=156547.5,P
2.3 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问卷设置5个艾滋病相关态度答题,以同意、不同意、不知道3种答复代表学生认知态度。经卡方检验,条目“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发现朋友隐瞒艾滋病情后可继续交往”、“在中学生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干预前后认知态度构成比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学生防艾知识来源
问卷显示,多数学生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报纸与书本、互联网、医生等多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与书本为主,分别是262人(51.88%)、244人(48.31%)、236人(46.73%)。选择医生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生有160人(31.68%)。
3 论
干预前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全面。学生对“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的答对率较低;而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的学生分别为80.40%、68.51%。可见,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掌握不准确,不能真正认识到艾滋病传播的本质是感染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体液交换。这与黄天德[2]文献表述类似。当前学校已涉及艾滋病防治教育[2],但属于临时突击任务居多,无法达到经常、系统、连续教育的程度。许多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实质不清楚,加剧了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3],也是造成“恐艾”现状的原因。
调查发现,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多,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书籍等为主,但从专业医生处获得相对较少,仅为31.68%。可见,学生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上出现不完整性,认知程度不一,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这表明学校正面的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4]。提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要以科学为指导才能提高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健康教育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设定宣传栏等方式完成,必须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内容和形式要适合目标人群的文化和生活环境[5]。
数据显示,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态度有明显提高及改善,如“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能治好”等核心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从干预前的71.29%、80%、62.18%提升至93.86%、87.72%、73.27%。“与艾滋病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与艾滋病人继续做朋友”、“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等相关态度的同意率分别从干预前的80.40%、68.51%、80.40%、88.91%提升至91.09%、84.55%、89.90%、95.45%。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学习和掌握,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并可把了解的知识告诉他人,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6]。
在专业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下,同意在中学生课程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课程学生比例从88.91%上升至95.45%。学生对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持肯定态度,说明了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存在的[7]。近十几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的青少年教育经验,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1]。我们探索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动机制,推广专业医务人员和学校老师相互交叉授课模式,从而形成“内容互补,形式多样,渠道规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不惧怕艾滋病,避免或改变不良(高危)行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方寄惠.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437-439.
[2]黄天德,谢琳娜,杜虹玲,等.某县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04-206.
[3]张学锋,吴汉奇,潘池梅,等.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10-2911.
[4]程淑群,王悦琳.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41-4642.
[5]董艳.浅谈艾滋病防制的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88.
[6]王旭东.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制知识宣传模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44-245.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学 国防教育 有机渗透
中小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安危、生死存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国防教育是语文任课教师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潜心研究语文学科中的国防教育因素,发挥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相应提高国防教育素养。
一、立足课文阅读渗透国防教育
语文教材大多是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字词、语言、结构外,还要通过阅读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课文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反映军事、国防、爱国题材的文章,有的介绍英雄人物、伟人的事迹,有的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国防教育的渗透理应立足于课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对那些蕴含国防教育因素的课文进行深入的剖析,既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词句,又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述的军事或国防情节之中,或以山河的壮美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或以时代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坚定保家卫国的雄心。如在阅读分析《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我们针对“二小假装顺从自有主张,走在敌人的前面。”这句话引导学生自由研读课文,彼此积极议论,思考:什么样是“顺从的样子”?王二小是真的顺从吗?从王二小“装着顺从”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积极阅读活动,深入剖析王二小的内心世界,明确了二小的机智勇敢,“顺从”只是为了迷惑敌人,将侵略者引入我军的包围圈,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树立起了二小的光辉形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启发学生: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祖国需要我们去保卫她的安全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当然应该象二小那样,挺身而出,勇赴国难。
二、开展专题写作渗透国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够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个性。所以,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专题设计一定量的有关国防、爱国题材的作文训练,于专题写作训练中渗透国防教育,弘扬爱国情怀。比如,我们结合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与国防有一定关联的节日,让学生课前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与节日有关的信息,以自己感兴趣的文体和独特的立意尽情发挥,写出自己的随想、感受和体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国防意识与爱国注意烙印。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利于进行国防教育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去写作。在南海诸岛被外部敌对势力逐步蚕食的状态下。我们提醒学生关注事态的发展,并以《神圣海疆,寸土必争》为题,要求学生作文。我们设计此作文题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思考如何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经济建设的伟大成果,并希望通过此类作文题的写作训练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进一步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和安全而努力学习。
三、运用电教手段渗透国防教育
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于课文文字材料的描述难以身临其境,单靠教师采用传授、口述等方式设境进行教学,不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感性材料,学生难免觉得枯燥、难以理解。电教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传输同步进行,以直观动感、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大的交互性,满足了学生的年龄心理需要,展示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国防教育天地。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形成深刻的国防意识。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时,我们给学生播放了纪录片《惊涛百年》中的相关视频片段,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带领学生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让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残暴和野蛮的恨,深化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了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国防教育
我校国防教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系,做到统一协调,注重实效,突出特色,长期坚持,这项教育工作正在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年的九月第三周周六为“全民国防日”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激发学生长大建设祖国,献身国防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以全民国防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校国防教育心得体会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广播、集会、国旗下的讲话、学科学习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国防教育思想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国防教育的热情,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国防教育的氛围。学校德育处还制定了具体的国防教育宣传周活动方案,并进行了认真的安排部署,确保宣传周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教育者先受教育。为了使学校国防教育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首先加强对教师的进行国防教育,增强教师的国防意识,我校把教工活动、党团活动与国防教育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同时在方法上给予辅导,为在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为了使国防教育具有知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我校在国防教育宣传周期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校园现有教育资源,突出国防精神、历史常识、兵器常识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1.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为了确保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和完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卫东任组长,德育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处室的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明确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
2.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宣传工作要持久,教育活动要丰富,后勤工作要到位,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国防教育。如每周一上午学校举行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加,并有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在每周定时举行的升降旗仪式,全体师生都要肃立并齐唱国歌。同时学校定期出国防教育黑板报,宣传国防知识,等等,使学校的国防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3、课堂渗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一方面通过各种活动来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在思品课中,有介绍解放军抗洪救灾,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事迹,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不同内容把国防知识,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体育,国防历史融合在一起。这样既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国防教育多科并举,渗透结合。
4、专题广播。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时间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国际形势教育,使全体师生进一步认清当前中美、中日关系、与台湾的微妙关系,高校国防教育心得体会进一步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并对国防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国防的关注,增强了爱国热情。
5、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影片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好教材。我校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了《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曲折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学校还布置学生在家观看有关国防的电视专题片或介绍军队生活的电视剧,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军队、热爱,牢固树立“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强烈意识。
6、开辟宣传专栏。学校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图文并茂,把国防教育的有关知识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同学们,进行宣传,使国防教育深入每一个同学们的心里。
7、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国防教育。召开以“维护国家安全,共筑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本次活动结合学校“自主管理”的德育主题,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天空,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和开展过程。本次活动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1)内容的开放。让学生从地理资源、文化遗产、民族英雄、建国以来的辉煌成就等方面去了解调查,搜集交流有关信息。
(2)形式的开放。各中队选择不同的形式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如朗诵、表演、唱歌、讲故事等。
(3)环境的开放。在搜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有的是在书本中查找,有的是通过上网查询;有的是向家中的长辈请教。在开放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合作,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能力,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了爱国之情。
8、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10月25日,学校组织跳绳展演,我们利用这个机遇,对学生展开国防教育。首先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发奋读书。在跳绳中,我们强调要互相配合,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要树立为班级、学校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学校国防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随着我校教育工作现代化的深层次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工作,突出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并注重把国防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动力,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培养学生国防意识的同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五、工作落实,效果良好
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在本次国防教育活动月中,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强健意志体魄,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为总体目标,以“爱国崇军育英才、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争创“国防教育先进学校”为动力,认真开展了轰轰烈烈、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完善、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效果明显,使我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现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措施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为了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切实做好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任副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网络。
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持久、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我校定期进行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意志。了解重大国防事件,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国防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教育措施有:
1、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对学生进行有国必有防、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
3、利用国防教育日,举办演讲会、报告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
4、让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影片,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同学们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二、保证课程开设,落实国防教育
我校的国防教育专题课程,主要由学校政教主任负责实施,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深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国防教育观念。
三、推行各学科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
我校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主渠道,采取“结合、渗透”的教育原则开展国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近几年来的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国防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培育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主要渠道。如我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和语文课学科教师都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其它学科教师也能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国防教育有关知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素质内涵;大学生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径。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显著。
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瓶颈
1.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对各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从而使得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目标,不能有步骤由程序的合理实施,更没有让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统的体现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也妨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让这些学生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内涵的新一代希望的使命又从何谈起呢。
2.国防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中,任职国防教育课程及工作的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很多高校的国防课程老师一般是应届毕业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退伍军人或者外聘的老师,甚至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兼授国防课程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当的薄弱,极致缺乏相应教育人才。在这种专业人士缺乏,编制又不及时不落实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水平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汲取知识,这也严总影响了国防教育事业的前进和深远发展。
3.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习惯了慵懒的生活,这一时代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国防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意识,除了在电视、电脑上看到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以外,他们对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历史变革和战争时期的苦难更不能感同身受,因此,现在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极其薄弱,甚至为零。因此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更不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现时代国防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1.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力宣传
所谓的国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国防,而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国防。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更要在国防教育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膀上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正式的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认知是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在传扬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全民的国防思想,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
2.扩建并完善国防师资力队伍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高校首要应当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扩建并完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影响学生。各大院校要积极配合国防教育事业的进步个发展,应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在院校所组织的校内或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设立和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本国防观念和意识。想要达政治过硬、专业成熟的专职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
3.教学中要不断拓展延续国防教育
就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防教育也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校到升年级到毕业,老师应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出整体完善的规划,并参照当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国家、国际局势,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做一个科学的准备和计划,以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多元化发展进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吸引、引导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的认可。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现代技术的发展应积极有效地运用在国防教育过程中。于国防教育的宣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多数民众以及大学生必不可少交流工具,也是公众获得知识和最新信息的首要渠道。借助各式各样的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交谈,让国防教育称为一种随之随地的教育。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原则 基本框架 设置要求
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教育评价已全面展开。1990年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对全省国防教育试点学校成功地进行了“形成型”评价;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全国部分试点高校“终结型”评价。[1]之后,各省对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相继进行评估,如2006年12月,湖南省对中南大学等7所高校的军事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形成型”评价。从国防教育评价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来看,评价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困扰高校国防教育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高校国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
一、高校国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综合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国防教育的内容有国防历史、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科技、国防法制、国际形势等方面。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的综合性活动。[2]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评价必然应当是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类型上,不仅注重对学生、教育者和教育工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的评价;不仅要“他评”,而且要“自评”。在评价内容上,将评价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其组成要素――课堂教学、教学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军事技能、国防意识等要素设计出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在评价程序上,按照评价标准,逐项评价,将评价结果从部分回到整体,然后逐级综合,经过分析,作出价值判断,得出整体的评价结果。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高校国防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单一地实施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则必将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完整、不科学,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适应客观化的测量技术测定,又能进行质的分析,将大大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定量评价具有直观、简便、易操作、可比性等特点,其关键是“量”的获取与储存。“量”的储存方式,主要在于改革档案的管理制度,建立绩效卡片,加快档案更新周期,把过去材料浓缩,把多余材料删除,记录新的材料,使档案成为灵活的信息储存器。[3]高校国防教育的量化可用比率、数理统计、分等级方式进行。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着眼于过程状态的评价,既可以促使教育者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和教育氛围的形成。而终结性评价侧重于方案实施以后,评价整体方案,其目的是评定方案的总体效益。因此,进行高校国防教育评价,应当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二、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证明,评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程度。根据高校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实际,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设计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设定评定标准等三方面内容。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把抽象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增加可操作性,减少评价难度。
所谓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把国防教育评价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标准体系。这种对评价目标具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高校国防教育评价的检查和判断高校国防教育绩效的直接依据,也是保证高校国防教育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目标分解出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根据其层次性,评价指标体系可逐级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层次。指标层次结构内第一层次的各项指标称为一级指标,依次类推。一级指标应体现高校国防教育的宏观特征,其它层次的指标应从微观上充分体现一级指标的可测性。一般来说,一级指标是相对抽象的,其后逐级越来越具体。
指标权重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指标的变化对教育结构的影响程度。与指标系统一样,指标权重系统可以看作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凝聚物。指标系统反映哪些因素是有价值的,权重系统反映评价因素的价值有多大。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各项要求的尺度。根据达标程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理论上说,等级数量越多,评价的精确度就会越高。但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五元划分,一般人就很难掌握。所以,评价标准等级一般是用2―4个为宜。[4]
三、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求
教育评价是对被评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判断依据是一定的标准和尺度。缺乏评价指标,评价无法展开;指标含混不清,评价将矛盾百出;指标不合理,评价更谈不上有效。可见,评价指标是评价活动得以展开的逻辑前提,确立评价指标是开展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也是评价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实际和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评价目的设计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目的来分,教育评价有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5]诊断性评价是为了发现被评对象在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或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其指标体系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能突出特点。形成性评价是为了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因此,它的指标体系要求易于掌握和应用,还应反映出教育活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总结性评价在于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别为标志。它的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而且末级指标应具体可测,以便获得综合性的定量结论。
2.评价指标实用性与可行性的统一。教育评价研究,属于应用性的教育研究,应用研究的评价标准具有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它必须具有实用性。[6]国防教育评价的实用性就是要能解决国防教育实践中有价值的现实问题,形成真正为国防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成果。在国防教育评价活动中,如果确立的评价指标不具有实用性的特征,那么评价作出的结论就不能对国防教育工作起到改进作用。可行性是相对国防教育评价的操作层面来讲的,不论评价指标多么有价值,多么全面细致,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实施,那么评价指标都是无效的。因此,国防教育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实用性看,确立评价指标应该以价值为尺度,抓住问题的实质与核心;从可行性来看,则是围绕实际操作,尽可能让评价指标指向具体明确。
3.评价指标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国防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既有具体的因素,又有抽象的因素,在确立评价指标时,因其评价对象的不同,其指标性质也就不一样。对于具体的,人们容易观察记录,其评价指标的确立自然客观实在,易于操作,相应的其评价的客观性较高,评分结果之间差异也不会太大;而对于抽象的,因其内容不易观测,其评价指标的确立则是抽象空泛,难于操作,相应的在对这类国防教育对象实施评价时常常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评分结果之间的差异也往往较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分解的办法将抽象的指标逐步具体化。
4.评价指标独立性与相容性的统一。所谓评价指标的独立性是指标体系中处同一层次上的指标不能相互包含,不能从这一条导出那一条,即不应用两条指标反映同一被评因素。[7]评价指标不独立,既加大了整个评价的工作量,又加大了部分重复指标的权重,降低了评价的准确性。所谓评价指标的相容性,是指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不能相互矛盾、相互排斥,应协调一致地反映评价目标和被评价对象的真实面貌。[8]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和相容性总是相对的,相互独立的指标总是带有相互关联和相互相容的独立;而彼此相容的指标又总是带有相互独立互不包含的相容。只有独立性没有相容性,指标体系难以系统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只有相容性没有独立性,则可能导致指标体系在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时含混不清,进而影响评价目标。为此,我们就要抓住被评对象的内在属性,围绕评价目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列出某一评价对象的相关评价指标。如果所有指标客观全面反映了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且相互之间不矛盾,那么这些指标就具有相容性。同时,对具有相容性的各个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予以认真审核,彼此之间不相互重叠且没有因果关系,那么这些指标就具有独立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日本的桥本重治把教育评价的功能归纳为指导、学习、管理、研究。[9]而开展国防教育评价的前提是设计教育评价方案,那么,构建国防教育评价体系则是前提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迟仁成.高校国防教育评价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1994,(1).
[2]傅景云主编.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6.
[3]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关于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想[J].金融学与研究,2003,(一).
[4]蔡建东.略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2.
[5]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20.
[6]杨小薇.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9.
[7]季明明.中小学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7.
[8]季明明.中小学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