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务处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律师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实务;创新
法学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中的《律师事务》课程更是侧重于将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传统的讲授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很少有自己实际技能的提升式参与与提高。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法学教育所面对的各种挑战,配合河南城建学院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以《律师实务》课程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不能简单地为了改而改。因此在进行法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时,我们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在总的方向上引导不同学科的任课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
1.强化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淡化教师的单纯讲解。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而学生被动地听,提倡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老师是授课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仅仅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进行深度的讲解,其他能通过学生自学或者讨论解决的内容,原则上不需要教师进行重复性的简单讲解。
2.突出学生的实际参与与技能操演,减少被动的听讲。强调授课老师的组织与指导,必然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另外,在学生参与的层面上,重点强调实际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化。
3.突出具体案例的处理,淡化单纯理论的识记。强调授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尽量将理论融入到具体案例中,通过案例导出理论,通过案例阐释理论,在达到理论教学要求的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重点。既要明确理论本身的重要性,又要明确理论最终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就是没有价值的空谈,因此强调课堂教学改革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要以实践为重点。
二、具体的改革方案
(一)正确认识教材,合理安排教授的方式与比例。
在对待高校文科专业教材的态度上,我校法学教研室一直引导学生,不能把同意征订的教材作为既定的范本经典,而只是众多教材中综合评价较高的一种,在性质上也仍然只是学生的参考资料。因此,在鼓励学生拥有超出一本以上教材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1、自我阅读部分,由学生在课外自己完成,约占教材的50%;2、教师重点讲解部分,由授课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约占教材的10%;3、学生代表授课部分,约占教材的20%,通过事先分工,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上台讲授,其他学生做点评;4、实践技能突出的部分,由邀请的校外知名律师、法官、检察官讲授,约占教材的20%。
(二)对学生进行分组,有序训练。
一般根据上课的学生进行分组,原则上班级不宜过大,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超过8个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并且注意男女生比例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课堂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比如对具体案件的讨论结果要求每个小组拿出一个结论(当然,小组内部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时候,少数意见仍要列入);对相关问题的辩论首先是在小组内部展开,在第二轮的辩论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角色的分类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在每个案件中只承担一个角色,具体的人员有小组内部通过训练决定人选。
(三)精选典型的案例,合理利用课内与课外时间。
《律师实务》课程学时本身不多,一个学期一共不足四十个课时,除去假期等实际授课只有三十个左右因此必须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协调好课内与课外时间的合理利用。这就要求首先,必须精选合适的案例。我们的做法是,教学案例不宜多,要精,有质量,结合教材的内容体系,精选相对复杂的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各一个,通过实际案例的处理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其次,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明确大量的、需要学生课外查找准备的与案例相关的证据材料、法律文书等,将课外时间作为课内时间的有效补充。
(四)相对淡化理论的讲授,以锻炼专业技能为主
《律师实务》课程本身就在于为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律师实务工作打基础的,因此在课程的授课时,没有必要,也不能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况且,该课程基本都在大四第七学期开设,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已经形成,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应重在专业技能的训练。我们在具体在案件,有意识地需要锻炼的专业技能包括:回见当事人的基本技能、调查取证的基本技能、案件策略的拟定技能、法庭抗辩技能等。
(五)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教师授课、学生讲课、邀请校外知名律师、法官授课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进行课前三分钟学生即兴演讲,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还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反馈评价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督导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
三、考核方式
考核不是仅仅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要发挥他的有效地督促效用。合理地利用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度。《律师实务》课程属于考查课,不进行具体的试卷式考核,具体的考核方式如下:1、注重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平时的到课情况占20%;2、课堂参与的态度与积极性,占20%;3、分组演练的效果,完成任务的效果,以组为主要单位评判,小组内适当区分,占30%;4、期末模拟审判的材料组织、模拟效果、最后总结报告的质量,占30%。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要真正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要认真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理念的内涵。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还应追求学术自由。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也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首先依赖于高校与学生之间能否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和谐与包容,这是双方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学校只有建立多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以及各种诉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探索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问题和诉求,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2.1教务在线教务处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在线留言,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要求,系统管理员会及时报告教务处,对有建设性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和反馈。
2.2教学信息员从各班抽选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网络技能高的学生1~2名作为教学信息员,每学期召开会议,将学生反映的问题予以通报和反馈。教学信息员就是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内线”,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隐私。
2.3辅导员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辅导员队伍,学生有关教学的问题由辅导员向所在院系反映;有关生活的问题,由辅导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由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帮扶和治疗。
2.4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学校在校园网设立了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学生可以直接反映对教学、生活、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由校长或书记批示后,再由校办或党办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并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2.5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重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参与讨论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及教学改革方案等。
2.6学生网上评教根据制订的评教实施方案,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由质量监控部门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
2.7学生座谈会教务处每学期初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各教学单位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8学生社团与勤工助学学生参加相关社团,对食堂、公寓管理进行监督;参与奖学金评定、评优、综合测评、特困生补助评定等管理工作;设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参与学校教室及图书馆管理等;作为教务助理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3建立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的现状与思考
(1)学生对“教务在线”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在线留言”反映有关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均及时答复。“教务在线”已成为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常用渠道。但学生反映的问题种类繁杂,在今后工作中应提高服务水平,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以便协调与解决。
(2)学校制订了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学生可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对于学生反映个别高职称临床教师教学不认真的情况,由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约谈,增强其教学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对临床教师加大奖励力度,激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3)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管理者,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遇到问题时,辅导员均提供帮助与支持,这成为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本渠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交流越融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辅导员应着重了解性格上有孤僻、自卑、自闭等倾向以及身体残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沟通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还要辅以一定的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促进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4)截至目前,党委信箱和校长信箱已处理各类学生、教师意见和建议近200条,今后力争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处理,使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5)教学工作委员会将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予以讨论和审议。目前,学校有6名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今后应对学生代表的选择制订相应的标准,建议定期轮换学生代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心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民主化。
(6)学生网上评教覆盖校部和附属医院,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参评率在98%以上,保证了足够的数据量。对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与教学督导听课结果相对照,对确需提高的教师择期开展诊断性听课。在今后评教中,应使用网评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7)学校每学年末开展教学检查,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座谈。近3年,年均收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近200条,反馈率达到100%。对于反映突出、较为集中的问题,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
(8)学校设立大学生资助中心,专门负责学生援助工作。制订了相应办法,设立教务助理、科研助理、学工助理、图书馆助理等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200余个,近3年发放勤工助学岗位薪酬100余万元,年均1700余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今后,应对勤工助学人员的选用制订更加科学的标准,保证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
4结语
论文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作用;任务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结构等方面是否协调发展。以教学秘书为核心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所有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保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的为院系建设发展做贡献,促进教学改革,意义十分重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从原先的宁波商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一直强调教学秘书要专业、专心和专职。笔者从事教学秘书工作多年,现根据自身实践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特点
教学秘书角色多样,扮演着“服务领导、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这势必要求教学秘书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主动为他们着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教学信息,树立自觉服务的意识,真正将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作做好准备,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教学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在教学部门整合中力求机构精简,效率突出,这就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具体表现为工作内容增加,工作难度加大且越来越繁琐。由此决定了其岗位特点,要求教学秘书具备较好的服务意识,对工作有着任劳任怨的态度,同时应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随时做好应对上级检查的准备。
1.教学秘书应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作为院系教学管理基层工作者,需经常面对院系教学主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接受各种任务和处理各种问题。比如教学主管领导要求一些教学信息,任课教师提出需要改变上课时间或者上课地点,以及学生提出专业调整或者办理休、退学手续等要求,另外还要通知学生更换教室或上课时间等,这些工作看起来不难,不复杂,但实际上都需要教学秘书细心认真的处理,如果不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正常上课。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教学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不好的。教学秘书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真心诚意服务的基础上,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2.教学秘书应具备较强的管理或协调能力
作为教学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不但有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工作,还有学校教务处和院系教学办布置的任务。如何对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或者协调好各个服务对象是每一名教学秘书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教学秘书平时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具备对各种任务进行快速分类,找出最佳方法的能力。例如,出现班级上课地点冲突或者教师不到岗时,应第一时间通知授课教师具体的上课地点,然后马上与上课班级的班长联系,告诉其更换后的教室在哪里。如果事先没有安排好教室的话就马上找空余的教室进行安排,以免出现学生喧闹或者拒绝上课的不良后果。
3.教学秘书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繁琐性问题的能力
教学秘书应时刻做好迎接突击检查和突发事件的准备。在高职教学中,教学质量提高需要管理部门经常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承担这些监督和检查的对象不外乎教学主管领导和教学秘书。因此,对于教学秘书而言,一旦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就应随时做好应对准备。而要能顺利过关则需要平时对教学条例和工作规范的熟知,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进行文档的整理与归类,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细则对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资料进行细分和保存,以免上级检查需要时无从找起。
二、教学秘书的作用
教学秘书岗位不可或缺,其作用显而易见。在高职院校教学开展和实施中,处处离不开教学秘书的身影。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秘书是教学各个环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任务下达、授课教师确定、上课教室分配、学生课表制定等。其中教学任务是由教务处下达的,授课教师由各个专业确定,上课教室由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统筹安排的教室进行分配,学生上课课表由教学秘书制定。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需要教学秘书认真核查,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好好把关,以确保每个环节正常运行。另外,教学秘书应及时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向院系领导反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补缺拾遗,同时也要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如果有教师或者学生反映情况,则应及时把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向上反馈,使教学主管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2.教学秘书是连接上下级,各职能部门关系的桥梁
在目前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单位分别是学校的教务处和各个院系的教务办。教务处负责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教学业绩考核方法制定,学校四、六级统考等面向全校的教学工作。而各个分院的教务办则具体承担院系的教学日常工作,同时还需向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教学事项,如需向学生处上报学生注册情况,向财务处上报学生缴费情况等。在学校与院系的联系中,教学秘书架起了学校与院系工作之间的桥梁。另外,教学秘书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如向任课教师和学生传达上课信息,把学生对教师的测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还要积极联系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传达下去。
3.教学秘书发挥着主管领导助手参谋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执行学校教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结合本院系部实际情况,为院系部领导制定出本院系部的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措施、办法等,还要为保证学校、院系部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措施等的落实而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当好院系部领导的助手参谋。
4.教学秘书是教学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教学秘书还要做好教学管理中统计报表、基本数据的整理工作、收发教学管理文件、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本院系部各个专业教学计划、重要教研活动记载、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工作总结及各项教学经验材料的整理和归纳。
三、教学秘书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教学秘书岗位任重道远,工作职责范围很广,上至主管领导任务布置与安排,下至学生信息及档案整理与归类,还有各任课教师所交的教学资料审核与备份,可谓无所不事,无所不能。其具体职责包括四个方面。
1.日常教务工作安排
教务安排包括:课表制定、教室安排、教学数据汇总、期末考试安排、四六级考试报名、监考安排、试卷整理等;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日志收集、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整理、教学工作量统计、教材征订等。
2.各类教学信息传达
教学秘书要及时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反映给院(系)领导,主动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及时报告教学动态,还要对学生的现状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也要把学生以及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的意愿反馈给领导,如果教学秘书具有较好的文笔能力还可以为院领导起草有关教学的讲话,或者是为领导提供文稿素材,并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更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传递给学生。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检查教学常规,并把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进行整理,上报给主管领导,使领导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3.构建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资源。教学秘书要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教学档案资料共分四类。一是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量等。二是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教学课表等,为学院领导提供日常教学信息,便于安排听课等教学检查督导活动。三是学生名册、学生档案、学生成绩表等,为学院领导和教师提供学生的全部资料。四是历年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实习材料、课程项目报告等等,作为资料参考和教学评估的原始资料。
4.做好学籍管理,存放好各种相关资料。
学籍管理是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教学秘书应及时整理新生花名册、学生登记表、学生成绩登记表、学生成绩汇总表、毕业生花名册等。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籍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因此要及时做好整理,登记存档。学籍资料除了表彰学生、选拔干部、评奖学金、毕业分配时需要参考外,也可以在教务处办理休学、退学、转学、处分手续时使用,因此必须及时掌握学生学籍变化情况。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作用;任务
作者简介:李茗芬(1981-),女,浙江宁海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研究实习员。(浙江宁波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41-02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结构等方面是否协调发展。以教学秘书为核心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所有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保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的为院系建设发展做贡献,促进教学改革,意义十分重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从原先的宁波商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一直强调教学秘书要专业、专心和专职。笔者从事教学秘书工作多年,现根据自身实践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特点
教学秘书角色多样,扮演着“服务领导、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这势必要求教学秘书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主动为他们着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教学信息,树立自觉服务的意识,真正将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作做好准备,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教学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在教学部门整合中力求机构精简,效率突出,这就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具体表现为工作内容增加,工作难度加大且越来越繁琐。由此决定了其岗位特点,要求教学秘书具备较好的服务意识,对工作有着任劳任怨的态度,同时应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随时做好应对上级检查的准备。
1.教学秘书应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作为院系教学管理基层工作者,需经常面对院系教学主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接受各种任务和处理各种问题。比如教学主管领导要求一些教学信息,任课教师提出需要改变上课时间或者上课地点,以及学生提出专业调整或者办理休、退学手续等要求,另外还要通知学生更换教室或上课时间等,这些工作看起来不难,不复杂,但实际上都需要教学秘书细心认真的处理,如果不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正常上课。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教学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不好的。教学秘书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真心诚意服务的基础上,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2.教学秘书应具备较强的管理或协调能力
作为教学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不但有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工作,还有学校教务处和院系教学办布置的任务。如何对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或者协调好各个服务对象是每一名教学秘书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教学秘书平时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具备对各种任务进行快速分类,找出最佳方法的能力。例如,出现班级上课地点冲突或者教师不到岗时,应第一时间通知授课教师具体的上课地点,然后马上与上课班级的班长联系,告诉其更换后的教室在哪里。如果事先没有安排好教室的话就马上找空余的教室进行安排,以免出现学生喧闹或者拒绝上课的不良后果。
3.教学秘书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繁琐性问题的能力
教学秘书应时刻做好迎接突击检查和突发事件的准备。在高职教学中,教学质量提高需要管理部门经常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承担这些监督和检查的对象不外乎教学主管领导和教学秘书。因此,对于教学秘书而言,一旦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就应随时做好应对准备。而要能顺利过关则需要平时对教学条例和工作规范的熟知,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进行文档的整理与归类,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细则对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资料进行细分和保存,以免上级检查需要时无从找起。
二、教学秘书的作用
教学秘书岗位不可或缺,其作用显而易见。在高职院校教学开展和实施中,处处离不开教学秘书的身影。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秘书是教学各个环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任务下达、授课教师确定、上课教室分配、学生课表制定等。其中教学任务是由教务处下达的,授课教师由各个专业确定,上课教室由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统筹安排的教室进行分配,学生上课课表由教学秘书制定。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需要教学秘书认真核查,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好好把关,以确保每个环节正常运行。另外,教学秘书应及时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向院系领导反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补缺拾遗,同时也要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如果有教师或者学生反映情况,则应及时把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向上反馈,使教学主管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2.教学秘书是连接上下级,各职能部门关系的桥梁
在目前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单位分别是学校的教务处和各个院系的教务办。教务处负责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教学业绩考核方法制定,学校四、六级统考等面向全校的教学工作。而各个分院的教务办则具体承担院系的教学日常工作,同时还需向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教学事项,如需向学生处上报学生注册情况,向财务处上报学生缴费情况等。在学校与院系的联系中,教学秘书架起了学校与院系工作之间的桥梁。另外,教学秘书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如向任课教师和学生传达上课信息,把学生对教师的测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还要积极联系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传达下去。
3.教学秘书发挥着主管领导助手参谋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执行学校教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结合本院系部实际情况,为院系部领导制定出本院系部的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措施、办法等,还要为保证学校、院系部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措施等的落实而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当好院系部领导的助手参谋。
4.教学秘书是教学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教学秘书还要做好教学管理中统计报表、基本数据的整理工作、收发教学管理文件、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本院系部各个专业教学计划、重要教研活动记载、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工作总结及各项教学经验材料的整理和归纳。
三、教学秘书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教学秘书岗位任重道远,工作职责范围很广,上至主管领导任务布置与安排,下至学生信息及档案整理与归类,还有各任课教师所交的教学资料审核与备份,可谓无所不事,无所不能。其具体职责包括四个方面。
1.日常教务工作安排
教务安排包括:课表制定、教室安排、教学数据汇总、期末考试安排、四六级考试报名、监考安排、试卷整理等;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日志收集、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整理、教学工作量统计、教材征订等。
2.各类教学信息传达
教学秘书要及时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反映给院(系)领导,主动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及时报告教学动态,还要对学生的现状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也要把学生以及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的意愿反馈给领导,如果教学秘书具有较好的文笔能力还可以为院领导起草有关教学的讲话,或者是为领导提供文稿素材,并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更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传递给学生。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检查教学常规,并把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进行整理,上报给主管领导,使领导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3.构建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资源。教学秘书要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教学档案资料共分四类。一是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量等。二是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教学课表等,为学院领导提供日常教学信息,便于安排听课等教学检查督导活动。三是学生名册、学生档案、学生成绩表等,为学院领导和教师提供学生的全部资料。四是历年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实习材料、课程项目报告等等,作为资料参考和教学评估的原始资料。
4.做好学籍管理,存放好各种相关资料。
学籍管理是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教学秘书应及时整理新生花名册、学生登记表、学生成绩登记表、学生成绩汇总表、毕业生花名册等。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籍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因此要及时做好整理,登记存档。学籍资料除了表彰学生、选拔干部、评奖学金、毕业分配时需要参考外,也可以在教务处办理休学、退学、转学、处分手续时使用,因此必须及时掌握学生学籍变化情况。
四、结论
教学秘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极其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教学秘书,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学管理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协调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研究意识等必要的岗位意识,以胜任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贵,杨玉林.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59-61.
[2]马晶.试论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0-112.
[3]李晓霞,靳海亮.浅谈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责和素质要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5):39-41.
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中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在民办高校中如何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民办高校的生源与公办高校相比,存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分数偏低,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使改革与创新的管理和衔接性造成困难。年轻教师较多,许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针对诸如此类的困难,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就会更加困难。许多民办高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着这一课题,笔者结合在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工作的经历,通过闽南理工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在民办高校中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作以点滴探索与同行商榷。
二、“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改革创新前的状况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以工学学科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工科中非电类专业占全部工科专业的50%左右。“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我院是一所专升本的本科院校,因此,在教学计划编制等方面许多地方沿袭了专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没有一门课是独立设置的课程,“电工技术实验”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本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占16学时,课程总学分为3.5学分。实验部分属非独立设课,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15%。这种教学模式的设置在民办高校也普遍存在。同时,也由此带来一定的敝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是非独立设课,使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少,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认为实验成绩即使多好,由于所占比例较少,所以重点放在理论学习和考试上,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第二,由于是课内实验,教师对此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改革创新的内容。存在着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教材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更是少之更少。第三,由于民办高校生源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因此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能力更差。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差距。第四,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在实验教学计划的编制、实验课程的内容及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
2、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管理要求也越来越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民办高校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是民办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今后必然发展的趋势。特别对于民办高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在社会享有较好的声誉,才能使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对民办高校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动手能力将得到提高。
第二,对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将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教师会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通过优化整合原有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实验教学计划、编写合理的实验教材等教学文件过程中,使实验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三,对民办高校的实验教学,能开展“三性”实验也是起到一个助力作用。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验设备的自身性能和技术指标及拓展功能等,也是参差不齐。若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就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这样通过开展“三性”实验,促使学校加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投入的力度,使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逐步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过渡。
第四,通过实验课程的改革,可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动手强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对学校的长久发展,服务社会,都起着一个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三、“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的整体方案
根据学院的校情和定位,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方案:第一,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与理论课程分离,设为独立课程。课程名称定为《电工技术实验》,学时为16学时。学分0.5。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复习实验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我院的实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加强了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平水。由于是独立设课,实验教师由辅助走向了主导,因此备课,课堂讲解、原理说明等方面要求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这样就会促使实验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研究业务,探讨本专业的先进理论。使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档次。第三,改革实验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特别是结合学院自身的特色,增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结合我院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考试的内容,探索增加创新型实验项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第四,改革实验教材的内容,按照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两部分。基础部分通过电工学基础理论验证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量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开展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设计完成电路图,并具备自主选型、操作多种仪器仪表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和要求。这样为培养学生扩展知识面、加强应用性及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打下牢固的实践基础,以此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第五,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该实验课程结束后,考试时间单独列出,考试时间为1小时,教务处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采用百分制,实际操作占70~80%,理论简答题占30~20%。试卷格式与闽南理工学院理论考试卷面统一。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的比例为4:6。建立“电工技术实验考试”试卷库,每次从试卷库中抽取试题,由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对实验中存在抄袭、不认真操作等弊端起到了一个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是反映学生真实成绩,公平合理的评定学生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
2、改革研究的方法及实践
确定了“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后,分为调研、实施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调研阶段
我们首先对我省几所公办工科高校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集美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厦门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工作。在参观学习调研的过程,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并与有关老师和学生开展座谈,参观了电工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借鉴公办大学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制定出我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建设的方案。②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制定出适用非电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验教材、实验考试方式等方案。③结合我院电工技术实验设备对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④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使实践手段更加趋于先进、规范和信息化。
第二,内容实施阶段
①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电工技术实验》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对非电类专业学生而言的,因此在课程改革方面要紧密围绕专业的特点,与电专业的学生要有所区别。突出非电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实验大纲、实验教材等环节上更要体现电工技术与本专业的结合。结合我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非电类专业。
②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改革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对上实验课有一定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在实验教学计划的编制及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改革。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将《电工技术实验》定为独立设置课程,学时为16学时,考试1学时,学分0.5。教务处于2010年6月20日下发的《闽南理工学院实验课程考核暂行办法》文件中将《电工技术实验》定为独立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确定后,在2009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2010级部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实际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改为独立设课,虽然是考查课的性质,但作为本科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经教务处下文已确定为以卷面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学生复习实验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原来的“三少”(问的少、思考少、动手少),变为“三多”(问的多、动手多、出勤多)。许多同学还主动将实验设备拍摄下来,结合像片思考怎么接线。课余时间主动到实验室进行复习操作。总之,在本科实践教学方面,对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以独立的卷面(百分制)形式进行考核,会极大的提高学生上好实验课的自觉性,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偿试,值得推广和继续下去。同时独立设课又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承担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师,在理论知识、课堂讲授、大纲编制、课程总结、批改报告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
③实验教材的改革
新编写完成了《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该书主要的创新点,以研究基本实验项目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项目相结合为重点,任课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学历层次的不同,开展相关的实验内容。基本实验内容主要以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开展验证性实验和一般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对传统的直流电路验证性实验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资源,完成实验要求。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目的及自主创新的意识。创新型实验内容,以继电接触器控制理论为基础,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中、高级电工考试内容,增加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实验项目。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设计”、“CW6163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电路的设计”等,同时在附录部分较为完整地给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操作要求等,便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知识。
④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对《电工技术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考试,从09级本科生开始。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采用百分制,实际操作占70~80%,理论简答题占30~20%。试卷格式与闽南理工学院理论考试卷面统一。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的比例为4:6。同时,建立完成了“电工技术实验考试试卷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题库的题量、内容、深度将都在逐步完善和进步。⑤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完成制作与本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校园网实践教学中心“实验课程”一栏中,便于学生实验预习和期末复习。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心开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指导”一栏中,将与本课相关的实验设备安全知识作了较为详细的指导。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上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所占课程数量的比例,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之外,为学生再搭建一个职业教育的平台,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点,特别要重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又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人才。普通本科教育一般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创新为核心,可称为知识应用及创新型人才。因此,普通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要强调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要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这些特点,都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来[2]。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为地方服务的适应特点
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或在专业内部设置特定的专业方向,专门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其二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相应的课程模块,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的普适性与地方性、综合化与具体化的衔接和融汇,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地方性的有机统一,并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实践举措
(一)管理思想及机制的优化
高校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一方面,深入研究和了解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先进院校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往来,学习和借鉴对方所创造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改革自身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模式,建立具备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审核机制,加强针对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监管力度,注重培养方案实施的信息反馈,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另一方面,实行教学思想大讨论,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投入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择优选取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教学情况熟悉的优秀教师,专门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起责、权、利明确的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促使各系(院)注重培养方案的建设过程,从而提高建设效益[4]。
(二)组织结构的职能优化
以肇庆学院为例,建立起以教务处统筹管理、师范学部业务管理、各学院具体教学管理与实施的管理体系。教务处作为学校专门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其作用在于统筹管理全校教学事务,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改革方案、教学档案管理,为各二级单位教学服务。师范学部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业务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全校师范教育涉及到的教师培训、师范课程管理与教学、学生实习实践等,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各二级单位具体负责日常教学业务与学生管理、具体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
(三)培养目标的优化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历来是广大学者与地方高校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同样是地方院校发展的原动力。定位准不准、合不合理、适不适应本校的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等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与未来发展的潜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绝大多数地方院校都认同的培养目标,但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却又是一个让大家纠结的问题,长期以来,现有高校的模式都走向了两个方面:要么是培养学术综合型应用人才,这与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走到了一条道;要么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这又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极为雷同,这两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都不太适应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作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如何定位?肇庆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实验,提出了“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思想,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学术化应用型,这种倾向受传统综合大学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学术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升,表面上看关注了学生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两方面,但实际上忽视了学生学术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的协调与结合,造成学生只会书本知识或只会对书本知识的照搬应用而缺乏创造性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无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延伸的问题。另一种倾向是应用型人才技术化,这种倾向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影响,过多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忽略了地方院校的综合性,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除了学历层次高于高职外,只是高职的翻版,甚至在应用能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虑学校的层次基础上突出应用能力是制定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因此,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分层次、分类别,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培养多样化体系。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体是应用型人才,兼顾部分学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培养过程的优化
多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从人才培养各环节改变过去单一的模式,建立起一个立体培养体系。在课程方面,针对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培养制定三种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课程模块,真正能够实现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专业基础、专业素养、职业品质。以肇庆学院为例,课程设置除了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外,设置通识课程以养成学生的文化品质,设置个性发展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口径,故此,将课程设置为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教师教育课、专业教育课、个性发展课六个大部分,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再区分为学术模块、应用模块、复合模块三类。在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聘请一批双师型教师并鼓励在校专任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到校外交流学习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管理方面,针对肇庆学院以师范为主的实际情况,设立师范学部独立于各教学单位之外,统一负责师范教育的管理、教学和实训。
作者从事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多年,通过自身研究心得认为要想有效解决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把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的学生,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参与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计划,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学分化建设。
(一)明确管理目标
根据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符合各校特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大纲,明确实践活动总目标,同时明确实践活动管理主体,如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系部及实践基地的作用,各部门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分类管理,既相互独立又高度统一协调。在实现目标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由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校各系,从实践活动的计划、经费、过程管理、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做到与专业教学无缝对接,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检验专业学习成果的同时,深入社会各层面,提升个人的生存能力与对生活的认识。
(二)分阶段设定任务要求
学生大学期间,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分阶段设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要求,把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任务相结合,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后配套实践活动,把理论内容在实践中加深理解,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理论教学打下基础。把大学期间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也设定相应的任务。低年级以习惯养成,道理品质教育实践为主中年级以能力提升实践为主,高年级以适应岗位和社会服务实践为主。学生各个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考核并登记成绩,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形成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培养模式。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其个人成长的一个大课程,课程内容设计须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国家政策形势教育、时事热点教育、社会服务教育,具体指大学生开展的各类社会调查、专项访谈访问、“三下乡”支教支边、社会义工与志愿者等。实践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契合,在学生成绩管理体系中赋予一定的学分,对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要计算工作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方案落到实处,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发展。
二、如何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
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培养目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改革的关键。作者对培养目标的理解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手段,鼓励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投身公益事业,以所学专业的行业市场为依托,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投身生产一线,加强对实用技术的掌握,在实践岗位上锻炼自己。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接收多元化思想,催化自身的创造创新能力。只有能达到以上目标,才能说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成效,改革思路才有了突破。
(二)构建高效的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区别很大,它是校园和社会两个课堂、老师和人民两种教员、社会和书本两类教材的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课程体系,要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高效的课程管理体系。校级层面要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相关职能处室与系部负责人组成,同时根据任务划分版块成立计划制订、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结果运用等小组,各小组由直接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严格落实改革方案,奖优罚劣。系部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系部是关键环节,各系部须根据本系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全面深入到学生的实践课程中去。学校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同时科研部门要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及时推广典型案例,带动全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三)打造齐备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同一专业内的专业课课程内容前后重复现象比较突出;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关系不明显;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总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客观地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扎扎实实办好高职教育,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想方设法提高办学层次,及早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工作上。显然,以上三种倾向有着明显的偏颇。不同的定位将导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定位偏颇也势必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偏颇。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二、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意见》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宗旨、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问题均作了切实明确的规定,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同时也在制度层面上阐明了对不符合以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三、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加入WTO,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教育部门和有关院校在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经过对比权衡,国内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比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缺乏系统、忽视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与飞速发展且日趋开放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相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明显处于滞后状态。按照国际惯例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应该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度超前发展,唯此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助推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才能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也才能实现在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中的平等对话。为此,高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四、我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对教学改革必要性的认识,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在借鉴有关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从学院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明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科学实用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师授课及实习指导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打破一切框框,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市场,真正能够培养出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转贴于 2.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复合型,即英语+专业技能;所谓实用型即所有课程均强调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3.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1)政治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时事政策、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政治理论基础上,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思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按照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压缩文化基础课内容,减少课时比例。(3)适应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英语能力水平的客观需要,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并将其设计为通课,强化听力和口语教学训练,切实增强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 (4)按照专业基础课为主干专业课服务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删、简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主干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5)增加主干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条件的专业实施“订单式”教学,根据“订单”企业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直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训练。(6)学生作业突出实用性和课题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理论应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按市场要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直接引进社会考试,校内考试考核突出应用能力。(8)按照实用性原则,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市场实际的实用性讲义,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待成熟后,编印成书。(9)按照培养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10)根据部分同学继续深造(专升本)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班,重点学习专升本课程,争取实现较高的升学率。
4.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第一,基础课。 (1)“大学语文”课改为“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课改为“应用数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内容。(2)政治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抓住精髓,突出重点,分段授课。作业和考试都不再拘泥单一形式,而以应用为主。(3)将就业创新教育课分为就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两门课,实行案例教学。就业指导课第1~5学期,每学期开设一周课时,第1学期授课3天,实习2天,联系1个单位;第2~5学期联系2个单位,所联系单位不得重复;第6学期授课一周,重点讲解“应聘技巧”、“文明礼仪”、“自荐书的制作”等内容,然后进行一周的实习。创新教育要分段上课,每学期组织实习,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提合理化建议,不拘一格搞创新。
第二,英语教学。(1)加大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2)强调实用性,引进合适教材与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相结合,注意将实用内容编入教材中。(3)自2004级新生开始,组织学生统一参加英语雅思考试,达到雅思4.0的为合格,否则不予毕业。(4)所有英语教师均要达到雅思4.0,学院组织英语教师进行雅思培训。(5)参加出国培训的教师每人选择一门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五或第六学期选取一门专业课 (课时量较少)进行外语教学,考试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第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主干课服务的原则,在各系充分论证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与专业主干课的内容具有的映射对应关系,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无关或无关紧要的内容要删除;专业基础课实行分段模块教学,结合专业主干课内容,同步授课。主干专业课是专业实用性最强的中心专业课,至少开设一年。内容要继续充实,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实际操作,每章节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要一一列明。每节课授课时间与实际操作辅导训练时间比例为1: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
第四,选修课。选修课集中在下午开设,主要为专接本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不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但纳入学院统一管理。
第五,考试考核。(1)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凡是可以进行社会化考试的,一律组织学生参加通行、规范的社会化考试,相应的校内考试取消。(2)校内考试突出实用化,强调动手能力,考试形式不拘一格。(3)公共理论课实行开卷考试。每门课考试前由任课教师写出考试大纲和考核方式上交教务处,经学院批准后方可实施。(4)自2005年起,实行毕业综合考试,各系、各专业要做好综合考试试题的设计工作,考试前一个月教务处组织审核。毕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第六,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业指导科配合各系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所学专业,要与就业、创新教育相结合,时间安排不宜过于集中。
为贯彻国家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在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的背景下,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和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我院本科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我院2016年开展深化完善“天美人才计划”招生制度试点。
一、选拔对象
选拔具有艺术天赋和扎实艺术功底的优秀考生。
二、招生计划与专业
(一)招生总计划50名。
(二)招生专业:绘画(壁画、综合绘画)、摄影、动画、动画(移动媒体艺术、影像艺术、动画创作与编剧)、公共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
三、报考条件
(一)符合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报考条件的天津市高中应届毕业生或天津市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二)热爱艺术事业,艺术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成绩优秀;
(三)须参加美术类专业省级统考且成绩合格;
(四)参加2016年天津市美术省级统考专业总分排名在前100名(含100名),或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高中高三应届生中综合评价优异者;
(五)我院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下简称“七门学业考试科目”)成绩均须合格;
四、报考办法
(一)初试网上报名及交费
1、网上报名及交费网址:天津美术学院主页(tjarts.edu.cn)
2、网上报名及交费时间:2016年1月8日—1月10日(9:00-22:00)
3、网报初试费为60元/人,网报完成后打印《天津美术学院“天美人才计划”招生考试确认单》。
特别提醒:“天美人才计划”初试一律实行网上报名、网上交费的方式,现场不再补办报名及交费手续。网上报名、交费手续完成后,初试费用一律不再退还。
(二)初试现场确认
完成网上报名及交费的考生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天津美术学院“天美人才计划”招生考试确认单》到我院指定地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现场确认时,当场拍照并发放准考证,必须考生本人办理。(考生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参加考试。)
1、现场确认时间:1月11日(9:30-11:00)
2、现场确认地点: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区天纬路4号)
(三)复试名单公布、报到与交费
1、复试名单公布:我院将于2016年1月12日晚19:00后在招生网公布复试考生名单;
2、复试报到:2016年1月13日9:00-11:30复试考生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到我院天纬路校区报到。
3、复试交费:现场交纳复试考务费120元/人。
4、复试报到时所需上交的材料(所有材料按照顺序装订成册):
(1)网上报名系统中打印的《天津美术学院“天美人才计划”招生申请表》(加盖中学公章)、个人(艺术)简历;
(2)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公章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第证明;
(3)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公章的高中阶段各学期成绩情况表;
(4)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5)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公章的高中阶段获奖证书或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考生未在指定时间、地点办理复试报到手续的,视同放弃复试资格。
特别提醒:
1、考生应对所递交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对弄虚作假、提供不实材料的考生我院有权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2、考生还须办理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手续和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报名手续。
五、综合素质测试时间、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与综合素质测试科目
(一)综合素质测试时间(附表1)
附表1:综合素质测试时间安排表
时 间
考试安排
地 点
2016年1月11日上午
考生(初试)现场确认
天津美术学院天纬路校区
(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
2016年1月11日下午
初 试
2016年1月12日
公布复试名单
2016年1月13日
复试报到
2016年1月14日
专业水平考核(复试)
(二)各专业(类)招生计划与综合素质测试科目(附表2)
附表2: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与综合素质测试科目一览表
专业
代号
专业(方向)
学制
计划数
初 试
专业水平考核(复试)
01
绘画(壁画、综合绘画)、摄影
4
共15人,每专业(方向)5人
素描
(半身带手)
速写
(写生)
色彩
(写生)
命题
创作
创作
说明
02
动画、动画(移动媒体艺术)、动画(影像艺术)、动画(动画创作与编剧)、公共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染织设计)
4
共35人,每专业(方向)5人
色彩
(默写)
创意
设计
设计
分析
六、选拔程序
(一)初试
初试的考试安排将依据报考人数在现场确认时予以公布。初试成绩不仅作为选拔复试资格使用,而且计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复试准考人数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3倍,我院依据初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确定复试准考名单,各专业(方向)额满为止;如个别专业(方向)报名人数低于招生计划数的1.5倍时,我院有权调整该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数。
(二)综合素质测试
1、综合素质测试采用专业水平考核(复试)和初试两部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满分为400分。复试满分为300分,初试满分为100分。
2、综合素质测试分数计算
按照专业水平考核(复试)300分、初试100分计算;
3、综合素质测试入围考生人数按照该专业(方向)招生计划1:1比例确定,我院根据该专业(方向)考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从高到底确定入围考生名单。
(三)入围考生名单公示与成绩查询
入围考生名单在我院招生网上进行公示,并报天津市教育考试院及相关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备案,考生可通过我院招生网查询综合素质测试成绩。
七、录取办法
我院是教育部批准的自主划定文化课录取最低控制线的院校之一,录取时不承认任何政策加分,报考我院的全国考生均按我院划定的文化课录取最低控制线(不分文理科)进行录取,(注:我院按高考原始分划定控制线和进行录取工作,以下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均以原始分为标准,如考生成绩为非原始分则折合为原始分。高考原始分满分为750分)。我院依据以下录取原则录取:
(一)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必须获得所在省、市、自治区美术统考合格证才可报考我院(省统考未涉及的专业除外,具体操作办法以各省、市、自治区当年招生文件为准)。
(二)考生只有取得我院该项目专业考试合格证后才可填报我院。该项目录取顺序安排在我院其他本科招生考试项目之前。考生在填报艺术类志愿时须将天津美术学院填写为所在批次的第一志愿,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须与报名时所确定的专业(方向)一致,否则无效。该项目考生须登陆我院指定网址填报该项目专业(方向)志愿,具体时间要求等详见合格证说明。
(三)报考该项目考生,文化总分和英语单科成绩达到我院规定分数线后,我院根据公布的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数,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专业成绩总分高的考生,专业成绩总分相同录取文化总分高的考生,文化总分相同录取语文成绩高的考生),各专业及专业方向计划额满为止。
(四)综合成绩计算
按照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两个部分折合成综合成绩(满分100分)。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60%,高考成绩占40%。(每分数都折合成满分100分计算)。
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综合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60%+高考成绩×40%。
(五)各省如有特殊规定以各省招生办公室文件为准。
八、组织领导
(一)我院成立“天美人才计划”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该项工作。
(二)选拔、录取程序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标准,择优录取。学院纪委全程参与整个考试组织、招生录取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九、其他
考生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提供真实准确的报名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中存在虚假内容或者隐匿可能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实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资格;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院相关规定处理。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推荐材料或者盖章认可的自荐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院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十、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天津美术学院招生办(邮编:300141)
联系电话:022-262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