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记叙文文学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育教学因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学生积极学业情绪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育改革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如何充分发掘语文课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中的优势地位,除了要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还需要在课后多多努力。以下几种措施在激发学生积极学业情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日常作业布置、批改要用心,重在激发学生积极性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如何将作业布置得合理高效是很多老师探索的问题。有三点必须注意:那就是要布置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作业,布置发现学科解题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开拓视野、重在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对于这三类作业,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的巩固,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学生只要完成作业就会体验到自我成就的幸福感。老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二、每周通过随笔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想法,感受美好
通过自由创作,学生很容易自然地流露出真实的情绪情感。细心的老师就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在随笔中流露的是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积极情绪,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展现的情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随笔时,一方面从作业要求的角度评价随笔的选题角度、内容充实度以及语句的优美度;另一方面从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角度要仔细鉴别,敏锐捕捉,了解学生所遇的困惑、消极情绪的症结之所在,真诚关爱学生,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当人们总是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时,它的情绪一定是积极向上、愉悦美好的。这种美好的情绪会促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与应对挫折的勇气。
三、让作文评价提升学生积极体验,获得自信心
伴随着高三学生写作的往往是恐惧、担心、害怕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影响整体备考效率。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乐于写作文,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最终发现同学们如果能从写作中获得积极评价,那么下一次写作文的积极性就提升了很多。因此我想了很多方法给他们的作文进行积极评价,比如首先肯定他们作文当中最细致的描述,哪怕这些细节和主题没有关系,但这表明孩子用心了。还比如,对于学生从自我身上挖掘的故事我会告诉他“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就是最美的文字”,学生看到该评价通常特别感动,不仅让他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还让他获得了挖掘写作素材的方法。我的感受是高三的孩子特别的敏感,因此对他们的积极评价一定要具体和细致,只有这样,这种积极评价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在心灵,让他们获得积极体验从而提升自信心。
四、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中激发希望,使其拥有正能量改变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徐老师执教“烙饼问题”一课,以其扎实的教学功底、富有创意的设计与极富魅力的教风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生动地诠释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育内涵。下面,我对这节课中的一些教学片断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反思,与大家共赏。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旨在借助“如何安排烙饼操作最省时间”这个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统筹优化思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由于烙一张饼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徐老师直接从烙两张饼开始,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教学片断摘录及赏析:
师:每次锅里只能烙2张饼,每面都要烙,烙一面需要3分钟,烙好2张饼最短需要几分钟?
1.烙前准备
师(寻找的语气):饼从哪来?
生:噢,小手就是。
师(挑战的语气):锅从哪来?
(当学生找寻且有些着急时,师形象地边伸胳膊边说:“锅来了!”)
师(探寻的语气):怎么烙呢?
(带着学生一起试烙饼)
……
【说明:徐老师将身边可利用的资源随时用在教学中,如小手即饼、胳膊即锅,并不用什么小卡片或其他学具,既简单形象,又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之中,共同参与探究。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后面烙饼时教师不用解释,学生便可利用结果进行类推。】
2.烙中活动
师生一起先烙2张饼,然后学生轻松得到2×3=6(分钟)。
师(启发):烙2张饼需要6分钟,马上想到烙几张饼需要几分钟?
生:想到烙4张饼需要12分钟,烙6张饼……
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边说边书写答案:
烙4张饼是2个2张,即(2×2)×3=12(分钟);
烙6张饼是2个3张,即(2×3)×3=18(分钟);
……
【说明: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得到结果,而是考虑引导学生怎样思考。这里不再出现具体的如何烙饼,而是启发学生通过烙2张饼,类推出烙饼的张数为2的倍数时所用的时间。徐老师这样教学,随时随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学会思考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习得方法。】
师(当学生很有成就感时):烙3张饼最短要用多长时间?(先让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9分钟,有的说12分钟,但到底是多长时间师不表态,而是直接组织学生一起烙饼)
生:锅来了!先烙2张饼需要6分钟,再烙1张饼需要6分钟,共需要12分钟。
师(有意追问):谁说需要9分钟的?
(有些聪明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方法可优化,于是争着举手说出更快烙饼的方法,即先烙第1、第2张饼的正面,再烙第1张饼的反面、第3张饼的正面,最后烙第2、第3张饼的反面,结果真是9分钟)
师(追问):到底是几分钟?(生答略)
师(在生讨论后):为什么第一次失败了?
生(颇有遗憾地):最后一次浪费了。
……
【说明:徐老师实际上是有意不设防,让学生掉进去“陷阱”后,再引导他们反省。当学生有了深刻的思考后,认识到烙3张饼要交替烙才最省时。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方法的优化,而且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
师(追问):烙5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
【由于已有烙饼的经验,学生不会盲目急着烙饼,而是先分析:可以把5分成2和3,得6加9就是15,即5×3=15(分钟),再类推烙7张饼需要的时间,即7×3=21(分钟)。】
3.烙后分析
(1)思考:什么时候可以同时烙,什么时候需要交替烙?烙饼时只需知道烙几张饼就可以了?(生答略)
师(归纳小结):像这样烙饼,我们只需知道烙2张、3张饼的时间后就可以进行类推,那么2、3就叫资源数。比它们多的4、5、6、7、8……就叫应用数。
(2)整体观察板书。
板书:烙2、3、4、5、6、7……张饼所用的时间。
师:省略号的意义是什么?
生(迫不及待地):不言而喻,以此类推,显而易见,按这种规律……
【说明: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要表达他们的感受已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可见体验之真切、感悟之深刻。获取新知的喜悦、习得方法的幸福,自然地表现在学生的脸上,充分体现了学习之快乐、收获之愉悦,使学生在尽情享受数学内在美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师:那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烙饼,得到6分钟的答案)
师(追问):烙一张饼符合这个规律吗?
得出:因为应用数多于资源数,所以符合这一规律。烙一张饼对于这个条件是特例。
(3)挑战:烙一张饼必须要用6分钟吗?一张饼3分钟能烙熟吗?
(由此引出电饼铛,说明改变条件与环境同样是一种优化的策略)
……
观后感受及反思:
1.教学设计既合情又巧妙
课堂教学中,徐老师切入点的把握是从烙2张饼开始的,然后由烙2、4、6……张饼再到烙3张饼,引导学生经历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再到策略优化的过程,使学生得到交替烙饼才最省时的答案。接着烙3、5、7……张饼,学生不再盲目烙饼,而是先分析、类推,再回到烙1张饼。当学生已认定这个特殊的1张饼要用6分钟烙时,徐老师又改变条件与环境等,让学生时刻享受这个学的过程、这个趣味横生的过程以及成长的过程。
2.活动组织既形象又有趣
课堂教学中,徐老师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以小手为饼,以胳膊为锅,促进学生烙饼的活动体验;每次烙饼时,那种像在游戏又是学习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深入探究。这种烙饼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经验,会深刻地印记在学生的脑中,强化在学生的心里。
整节课,徐老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挑战,引导学生有时在前进中认知、习得方法,有时又在迂回中收获,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数学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像在烙饼,却远远超越了烙饼,真是层层递进,不是教却胜似教。在徐老师这个智慧使者的引领下,学生不断前行、收获,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教学中传递的信息,让学生的受益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充分体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统一。再加上徐老师自身具备的素质——语言的精准风趣、诙谐幽默和富有鼓励挑战的口吻与学生需求的有效融合,都增加了课的有趣和品位,真正达到了专家对一节好课的定位——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应该说,学生被所学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并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智慧的种子,这颗智慧的种子还会不断生根、开花,让学生越学越聪明,会不断期望徐老师的再次上课。
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还隐藏着许多细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怎样呢?走进徐老师课堂的学生真幸福呀!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法兴趣习惯
学法,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的总和。它是保证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关学习活动的经验系统。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记忆、怎样对自己的思维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自教和自学的能力。本着此目的,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抓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着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背的习惯培养,进而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论文。
一、建立常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给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语文学习常规》。
学生的年段语文学习常规要求如下:
(1)备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小词典》等工具书。课内课外,遇到疑难字、词,要自觉勤查勤翻,做到积极掌握、熟练使用。
(2)制定读书计划。
(3)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学会勾、点、圈、划、批的读书方法。
(4)主动、专注、细心地听话。在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报告、听广播及平时交谈等听说环境中,训练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对方说话要点的能力。
(5)积极、主动、大胆的练习说话。上课发言,音量放开,不仅敢说,更要能说、善说,努力把要说的内容用普通话准确、清晰地说出来。
(6)作业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端正。作文书写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7)建立语文学习资料库。
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一门学科感到兴趣,甚至入迷,就会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他的潜在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就会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语文原本是集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于一体,融天文、地理、历史于一身,将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交织在一起的一门课,我们必须运用形式多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众多手段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既全神贯注,又轻松愉快的上好语文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文言文后,学生对其中的烛之武、文种、邹忌、触龙等四人的口才非常佩服,于是我就抓住机会向学生说明口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流之间的重要性,并向他们推荐杂志《演讲与口才》,同时我对学生要求,在班级中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辩论赛。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自动分成了正反两方,找资料,想对策,在辩论赛中正反两方的同学表现都非常出色,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班中又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采访,并请校报的小记者们也参与这一活动,讲述他们平时采访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兴趣很浓,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都带来益处。因此,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1.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笔到”,听课过程中要学会记笔记,将老师上课讲的有关内容有选择的记下来,并及时将听课笔记加以整理,认真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听课笔记好好翻一翻,以便巩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自建资料库的习惯
我要求每位学生学习自建“语文资料库”,并对学生“语文资料库”的目录作如下编排:
(1)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字)。
(2)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习惯性误写字)。
(3)容易用错的词语、成语(同音或近音异义词语、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容易用错的标点。
(5)文学常识:①古代;②近代;③现代;④外国。
(6)文化常识:①称谓;②历法;③职官;④地理;⑤科举;⑥其他。
(7)中国名言、警句。
(8)语法知识:①短语;②单句;③复句;④句群;⑤病句。
(9)修辞知识(常见的12种修辞格)。
(10)常见的文言实词。
(11)常见的文言虚词。
(12)写作知识:①精彩记叙文文段摘录;②精辟论点集锦;③论据大观;④应用文。
准备好本子,编好目录,一个语文资料库就建立起来了,我会要求学生源源不断地往“仓库”里装“货”,平时学生自己见到的知识,就按资料库的分类进行整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进行检查。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向学生讲清写好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自己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讲解书写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一本钢笔字帖,每天让学生抽出时间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学生进行书法过关考核。并组织展览作业,开展书法比赛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法 兴趣 习惯
学法,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的总和。它是保证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关学习活动的经验系统。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记忆、怎样对自己的思维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自教和自学的能力。本着此目的,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抓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着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背的习惯培养,进而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一、建立常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给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语文学习常规》。
学生的年段语文学习常规要求如下:
(1)备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小词典》等工具书。课内课外,遇到疑难字、词,要自觉勤查勤翻,做到积极掌握、熟练使用。
(2)制定读书计划。
(3)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学会勾、点、圈、划、批的读书方法。
(4)主动、专注、细心地听话。在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报告、听广播及平时交谈等听说环境中,训练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对方说话要点的能力。
(5)积极、主动、大胆的练习说话。上课发言,音量放开,不仅敢说,更要能说、善说,努力把要说的内容用普通话准确、清晰地说出来。
(6)作业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端正。作文书写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7)建立语文学习资料库。
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一门学科感到兴趣,甚至入迷,就会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他的潜在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就会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语文原本是集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于一体,融天文、地理、历史于一身,将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交织在一起的一门课,我们必须运用形式多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众多手段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既全神贯注,又轻松愉快的上好语文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文言文后,学生对其中的烛之武、文种、邹忌、触龙等四人的口才非常佩服,于是我就抓住机会向学生说明口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流之间的重要性,并向他们推荐杂志《演讲与口才》,同时我对学生要求,在班级中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辩论赛。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自动分成了正反两方,找资料,想对策,在辩论赛中正反两方的同学表现都非常出色,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班中又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采访,并请校报的小记者们也参与这一活动,讲述他们平时采访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兴趣很浓,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都带来益处。因此,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1.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笔到”,听课过程中要学会记笔记,将老师上课讲的有关内容有选择的记下来,并及时将听课笔记加以整理,认真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听课笔记好好翻一翻,以便巩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自建资料库的习惯
我要求每位学生学习自建“语文资料库”,并对学生“语文资料库”的目录作如下编排:
(1)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字)。
(2)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习惯性误写字)。
(3)容易用错的词语、成语(同音或近音异义词语、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容易用错的标点。
(5)文学常识:①古代;②近代;③现代;④外国。
(6)文化常识:①称谓;②历法;③职官;④地理;⑤科举;⑥其他。
(7)中国名言、警句。
(8)语法知识:①短语;②单句;③复句;④句群;⑤病句。
(9)修辞知识(常见的12种修辞格)。
(10)常见的文言实词。
(11)常见的文言虚词。
(12)写作知识:①精彩记叙文文段摘录;②精辟论点集锦;③论据大观;④应用文。
准备好本子,编好目录,一个语文资料库就建立起来了,我会要求学生源源不断地往“仓库”里装“货”,平时学生自己见到的知识,就按资料库的分类进行整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进行检查。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向学生讲清写好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自己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讲解书写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一本钢笔字帖,每天让学生抽出时间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学生进行书法过关考核。并组织展览作业,开展书法比赛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二)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篇,自然上口,便久而不忘。”可见诵读的重要性。但现在因为学生学的科目较多,忙于应付各种作业,真正读书的时间反而少了,诵读的习惯更加欠缺。因此,我首先从课堂教学抓起,在课堂上加强诵读的训练,课课必读,恬吟密咏,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通过读去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通过读去理解如何有条有理地去说明道理;通过读去理解如何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此外还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另外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特别是经典名篇,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带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增强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关注,因而造成作文内容空洞贫乏。针对这种现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敏感度、责任感,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首先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文以载道”,我们结合语文标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掌握分辨真善美的标准。其次要求学生勤写观察日记,对生活一有感触就以文字的形式来加以表达,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意识的培养。同时我也不断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趣,让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指导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有着广泛的内容,习惯的培养只是语文学习方法中的一种,我在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也适当也介绍其它的一些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法、课后提示法、比较学习法、总结巩固法等等。引导学生吸收他人之经验,取长补短,积极探索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每次大的考试后,让语文考试成绩较好或进步较快的同学谈他们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并请这些同学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期对全体同学起到启迪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使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