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贸易壁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前言
实现贸易自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标之一,自上个世纪以来,各个成员国都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在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行业和劣势行业。从而导致本国的劣势行业受到了外来商品的严重冲击,进而导致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国内市场被外商垄断、甚至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为了减少商品进口,保护本土企业,各国又纷纷竖起贸易保护的大旗。但是提高关税是违反国际规则的,于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贸易壁垒应运而生。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有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两种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打着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民生命健康、保护国内动植物生命安全或保护本国生态环境,以及保证产品质量、防止贸易欺诈等合理、合法的旗号,采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技术认可、以及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对本国市场上的所有商品进行管理,从而起到阻碍他国商品进入本国的作用,从而减少商品的进口量,维护本土企业的利润。换言之,进口国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以及严格的技术指标等手段实现对进口商品的管制。同时通过检验、认证、来加强市场进入标准,从而构建起非关税壁垒,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目前比较常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技术规章、技术标准、检查程序、卫生检疫程序、包装要求等。
三、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某些国家或者国家组织制定有关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用来限制那些有可能破坏生态或者污染环境的贸易活动。从而在制度层面对自由贸易进行限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与其他形式的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广泛性和不平衡性。为了方便研究,我国的学者将其分为环境标志、包装标准、技术指标、疾病检疫等多个方面。绿色贸易壁垒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在全世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变味了,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关税保护政策早已被时代所抛弃,传统的非关税保护政策也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比如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配额制度。但是绿色贸易壁垒却蒸蒸日上,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国家趁机制定严格的标准,以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两者的相同点
1.二者都是非关税壁垒
顾名思义就是某个国家不用调整关税的方法,而用其他的形式对本国的进口贸易进行有效管理的所有技术手段以及政治政策。它的根本目的在于限制进口、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
2.产生原因
(1)这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观念由吃饱穿暖开始向吃的健康、穿的放心上发展。因为这个原因,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重视产品的安全问题。这种重视在国际贸易上的表现就是以保护国民健康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各国政府不断提高相应的绿色标准。所以二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各国不断提高绿色贸易壁垒的有关指标,另一方面绿色贸易指标的提高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2)传统贸易壁垒的衰弱。随着自由贸易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关税、进口许可证制度等贸易壁垒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主要是因为这些壁垒保护本土企业的意图过于明显,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原则,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寻找新的贸易壁垒,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并且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所以它们成为世界各国的新宠。
(3)科技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致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军,由于这类产品的质量差异比较大,对环境的破坏性也比较大,所以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借口;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大量的精密仪器,这些仪器的产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保障。
(4)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为了摆脱困境,这些国家由重新拾起贸易保护主义这只武器,由于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过于明显,所以纷纷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这种隐蔽的手段。与以前不同的是当今社会的贸易保护,除了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其中。
3.特点相同
首先贸易保护的内容非常全面,在产品环节上看,从原料、生产过程、运输、销售都有严格的标准,从产品的范围来说,从农产品到工业制成品,从轻工业到电子产品,涵盖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都具有合法性。从实质上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有违世贸组织的相关要求,但是从形式上来看它们都打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国民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旗号,所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且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WTO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TBT协定和SPS协定)。再次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隐蔽性。与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有效回避了歧视问题,同时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变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让商品出口国措不及防。而且它们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从而打破了配额限制。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以技术为依托,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的难度变得更大,它又打着健康、环保等合理旗号,让人难以辨别真正意图。最后两者的发展趋势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2500多种技术性贸易壁垒,而绿色壁垒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目前它们存在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五、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之处
1.内容不同
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都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但是二者在适用范围和具体内容上有着巨大差异。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标准与法规。技术标准就是经过有关机构批准,但并不强制执行的对某种产品的生产方法以及有关加工工艺的指导性文件。技术法规就是强制生产厂商执行的生产方法或者加工工艺。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行政命令、有关决定、指示、包装要求等,以及劳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②信息技术壁垒。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所以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的劣势,并造成信息传播速度慢、透明度不高等不良影响。③合格评定程序。主要由认证、认可、相互承认三大块组成,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④绿色技术壁垒。主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⑤卫生检疫。通过对动植物的检疫,防止传染病、寄生虫或者有毒有害的动植物进入他国。⑥包装、标签。要求在包装上注明成分、含量等内容。
(2)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绿色技术壁垒。以环保为由,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达到排斥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目的。②绿色环境标志。由有关部门认证并印在产品上的一种标志。③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为了保护国民身体健康而对产品进行检查。该制度对食品和药品的影响最大。
2.具体实施不同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实施方法。它通过一些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实现,用这些技术性措施将外国商品阻挡在国门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实施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制定有关环保法律,并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加工标准,设计各种检验流程和审批流程或者征收高额关税等途径达到目的。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都有严格而详细的数据指标,所以这种标准清晰明了,可以有效的限制外国商品。但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条件则显得模糊不清,难以界定。所以此壁垒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其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的有效性也不如技术性贸易壁垒。
3.使用方面有所不同
(1)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绿色贸易壁垒的使用量日益增多,成为反倾销手段后又一项屡试不爽的贸易保护手段。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5000余种商品,而受到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有2000种左右,占总商品的40%。涉及的贸易额高达50000亿美元,占全球进口贸易总量的九成以上。在未通过绿色贸易壁垒的商品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占90%。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衣物纺织类、儿童玩具等轻工业产品。反观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力度越来越小,所以其使用率远远落后于绿色贸易壁垒。
(2)使用范围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绿色贸易壁垒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它涉及的范围、应用的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之初只是单纯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只涉及环保领域。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色贸易壁垒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发展成为涵盖人身安全、生命健康、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而且其管制过程也在不断加深,从管制产品的环保性慢慢发展到管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涉及产品研发、原料购买、产品生产、包装设计、产品运输、市场销售等领域,甚至对厂房环境、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等都有所要求。反观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依然停留在初级产品范围之内。
4.在针对性上也有所区别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针对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并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中国的纺织业。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变得越来越小,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针对性较差。
六、结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社会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披着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外衣进行贸易保护。由于这两种壁垒比较相近,一些读者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所以笔者在本文中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两者在产生原因和特点上存在共同之处,而且两者都是非关税壁垒。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内容、具体实施方法以及使用范围、使用频率等方面。以上就是我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两者之间异同点的分析,供各位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绍媛.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2,04(05):18-26
[2]赵辰.后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研究[D].外交学院,2012,06,(02):10-28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理合法性、广泛隐藏性、歧视性及时效性的特点。
(1)合理合法性。环境恶化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更是全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消费者越发注重消费产品和服务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人身和环境危害隐患的产品和服务受到直接的排斥。绿色贸易壁垒利用了这一合理的诉求,单方面过度地提高标准,并使之合法化和国际化。目前,全球已有150多个环保协定,而且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环保立法,企图为绿色贸易壁垒提供法律支撑。
(2)广泛隐藏性。绿色贸易壁垒渗透在生产准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在形式上多样化。从单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上看非常合理,但各种标准约束汇聚后,便形成了一道贸易逾越的屏障。以环境保护和人类安全的名义,绿色贸易壁垒将贸易保护主义隐藏到公众普遍认同且呼声日渐高涨的话题中,这给贸易保护的识别和界定带来巨大的难度。加上各种环保标准和检测技术繁多复杂,出口国贸易发觉其贸易保护的本质。我国众多出口型企业在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还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外部支持,往往在国际贸易中四处碰壁。
(3)动态时效性。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大众对自身安全及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向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不断革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绿色标准。此外,对于某些国家对外设置的绿色技术标准,会随着内外环保水平的逐渐平衡而消失。因此,只要相对落后的国家重视环保技术的发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绿色贸易壁垒的障碍。尽管如此,发达国家也有专门从事绿色贸易壁垒研究的组织和机构,他们会不断研究新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从而保持绿色贸易壁垒的持续性。
2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及企业的影响包括在短期内会对对外贸易增速、企业经营状况产生影响,中长期则会影响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短期来看,绿色贸易壁垒会对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及外贸企业经营产生直接的冲击。首先,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可以实施合法化的贸易保护,通过市场准入、检验检疫、高额处罚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或服务的进口,而将自身具有较高环保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世界各地。这样一来,不仅保护了本国市场不受侵蚀,也成功引导国际市场消费风向朝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发展。其次,环保标准的提高,必定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增加大量的投入,包括环保设备购置、技术引进、人才队伍建设等等。甚至某些绿色贸易壁垒还要求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或生产环境等方面提出歧视性的要求,致使原本依赖于廉价劳动力或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丢失了本就微薄的利润。长期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因其合理性,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力在绿色壁垒的促使下,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国家长期发展而言大有裨益,但经济发展受到冲击,也必然使得当代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冲击,例如失业率上升、生活成本提高等等。
3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特性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及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加快提高本国企业绿色生产的能力。本质上看,绿色贸易壁垒尽管具有一定的歧视性,但在标准设定的国家来看,壁垒中的内容是能够实现的,同时,对于人类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具有合理性的。因此,本国企业必须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即绿色生产能力落后对竞争力的制约影响。在国家层面,应当从产业规划和管控方面,严格控制落后产能和工艺,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绿色生产;加强国内环保立法,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我国的许多国标和行业标准落后,及环保标准执行的不到位,导致国内企业无视环境保护及公众的生命安全,在绿色生产方面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今年来频繁爆发的群体性环境破坏及人身安全事件,都暴露出中国制造的危机。优化国内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绿色生产的立法与执法工作,才能促使国内企业快速提升环保生产的能力。同时,企业自身应逐渐建立绿色生产的管理体系,在业务层面进行渐进式的革新或转型。
第二,国家层面应快速应对国际标准的变化。国际绿色标准的制定一直被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大量的绿色协议和标准。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影响力的提升,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也不断加大。因此,我国必须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一起,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的制定,在标准中合理地表达诉求,从而力求绿色标准符合国家间发展实情的差异。
第三,加快国内与绿色环保相关的认证。首先,国家及行业标准应与国际保持一定的合理差异,同时又能确保被发达国家接受,进而树立国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的权威性。其次,对于国内优秀的企业进行环保认证,确保其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当国内环保认证获得国际市场肯定时,广大中小企业才会有动力提高自身绿色生产的能力,以获取国内环保认证,并借之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原因构成体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保持了较高的持续增长速度。但我国的外贸出口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当前最普遍、复杂、隐蔽的“贸易杀手”,我国出口产品近年来频频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外贸出口也因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和深入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构成体系。
一、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绿色贸易起步晚,绿色生产观念缺乏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规模和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科学、合理地开采利用能源、资源,造成大量浪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和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对绿色生产的意义认识不足,只考虑自身的短期和局部利益, 将主要精力放在控制成本上,忽视了出口商品的技术标准,这就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埋下了隐患。
2.我国产品环保技术标准滞后
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检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不足和基础研究工作的不充分,使我国的检验体系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绿色贸易缺少统一的认证体系,产品环保技术标准落后。2004年以来,我国出口英国的蜂蜜因为抗生素超标被从当地货架上撤了下来;欧盟借口氯霉素超标,禁止进口中国的禽肉产品。
3.我国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和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我国企业对国际标准、技术法规及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绿色贸易措施缺乏应有的了解,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出现问题又因缺乏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而无从应对,进而陷入被动局面,遭遇贸易壁垒。欧盟在1996年就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美国、加拿大也相继实施。但是我国企业却对此无动于衷,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出口产品屡遭贸易壁垒。
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构成
1.绿色关税制度
这是绿色贸易壁垒最主要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 规定十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把环境标准准入条件作为贸易谈判的焦点,从而人为地抬高国际市场准入的门槛。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如美国曾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技术规范和标准是政府、各标准组织、行会以及其它相关机构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满足用户需要程度而做出的强制性规范和标准。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制定本国的环保标准,但是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出口国产品被排斥在进口国家市场之外。如欧盟近年全面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环境技术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环境管理委员会(TC207)以欧盟的生态管理与审核法规(EMAS)及英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为基础,广泛吸收各国管理环境的经验而陆续起草、制定的。但由于TC207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也是环境高标准国家组建的机构,其立足点与考虑范围都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取得ISO14000体系认证十分困难。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是根据有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由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检测、确认,并通过颁发标志和证书,以表示其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生产、消费和处置等过程中均符合特定的生态要求,对环境的危害极小。随着全球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及其对绿色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
4.绿色包装制度
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废弃物和包装容器结构而引起。发达国家为此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它要求包装材料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抑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等有毒金属的包装材料或稻草、竹片等可能含有某些植物性疾病因素的包装材料等),如德国的《德国包装废气物处理的法令》规定:进入德国的产品包装物必须是易于回收再生的,易于分解,不污染的包装物。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指标,对产品实行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发达国家要求实行卫生检疫的商品越来越多,卫生检疫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以此来达到限制商品的进口,欧共体对在食品中残留的22种主要农药制定了新的最高残留限量,即从严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其中,在对进口茶叶实行的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对其中的部分农药(如三氯杀螨醇等)的限制指标提高了100倍,这使得我国茶叶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思考[J].北方经贸,2005,(2)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食品贸易 主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备受关注,这一点本无可厚非,可是世界上许多的国家以食品安全为借口,制定一系列复杂且苛刻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标准,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设置一定的障碍,限制产品的出口,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这就是近些年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我国已成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受害国之一,我们唯有找出差距,不断完善自己,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和质量的提高,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发达国家凭借着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制度,实行绿色贸易壁垒,这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大程度上抬高了门槛,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对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国际上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绿色食品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如今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是复杂的、苛刻的,我国的许多出口食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标准,结构不合理和产品质量低也因此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逐渐缩小,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贸易发展的速度。例如,在2001年,欧盟因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我国动物源性水产品的进口实施全面禁止,我国的水产品出口直降70%;第二年,欧盟又对我国许多动物性产品的出口实施禁令,直接经济损失l亿多美元。
(二)不利于双边或多边食品贸易关系
我们都知道,绿色贸易壁垒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这种规则根本上是为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的,他们希望世界其他国家都遵循这种规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后,一直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不但没有很大程度上享受到国际环保问题的优惠倾斜,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反而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出口门槛。他们以看似合理的理由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食品排斥在市场之外。长此以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因为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产生双边食品贸易摩擦,进而影响到双边的食品及其他贸易关系。
(三)削弱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过去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如今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的附加成本升高。而且为了达到环境的要求,有关食品环保方面的检测及鉴定程序也会增加出口的成本。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食品征收反补贴等税,而对于本国的食品,政府却进行相应的补贴,这直接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当地的竞争力。
二、食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食品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程度是不够的,缺乏一定的国际竞争意识。对国际食品安全的生产及安全的标准不了解,导致我国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绿色贸易壁垒中的竞争力下降。为此,食品企业应按照相关的食品标准,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将绿色食品贸易思想作为企业的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最终实现出口产业生态化。
(二)加大对食品生产的科技投入
我国要发展绿色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就必须要提高我国生态技术和绿色环保科技水平,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及环保标准等,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相应的的附加值,进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相应法律,建立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绿色贸易法律制度,比如完善食品召回制度、推行绿色环境标准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食品贸易竞争和国际食品贸易市场规则的制定。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食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进而有效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最终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都是需要我国政府和食品企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阚宏,朱运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J].科技与管理.2007
[2]李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活动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08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策略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落后,目前出口产品大多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产品在我国市场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又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较低的情况,将其污染产业以及废旧物和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大量吸引外资同时,一些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和逃避所在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目前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上进一步大行其道,我国的出口将可能由此陷入低谷。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中找到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可行之路,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急需考虑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 改善贸易结构,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它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并且通过有益于环境或者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贸易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提高经济附加值为标准,淘汰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遭到的污染和破坏,对促进我国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倡导绿色经济,强化国民环保意识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公民的绿色环保意识相对比较欠缺。所谓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西方国家的公民在选择产品时对于绿色无污染的产品比较偏爱,而我国公民在日常消费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对产品的性能以及价格的重视,而对产品是否满足相关绿色法规比较忽视。我们应强化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就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环保教育,树立良好的环保风气,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消费那些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有利于改善环境状况和提高环境质量有利的产品,使绿色经济融人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创造良好的发展绿色经济的社会环境。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使之树立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营观念,建立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和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生产发展模式,通过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逐步走上环保生产的轨道。
四、扶持绿色产业
上至国家的外汇贮备管理,下至普通百姓的理财投资,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一样事物过于依赖,风险就越大。出口地过度集中在绿色贸易壁垒森严的发达国家,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中那些复杂、苛刻的标准,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来说,即使在技术和设备升级方面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也非短期内可以达到的。同时,绿色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在各国之间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应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多管齐下,一方面苦练内功,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借这个机会来发展新型的经济模式、新的安全健康的经济模式,将能够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五、正确区分善意与恶意绿色贸易壁垒,并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根据制定者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善意绿色贸易壁垒和恶意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该认清恶意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如果一国利用环境标准和环保法规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使得在同种情况下国内外适用的标准不一或对不同国家适用不同标准,则它只不过是借绿色贸易壁垒的名义对特定外国设置以环保为名却以贸易保护为实的贸易障碍;第二,该“绿色贸易壁垒”并非为环境保护所必需,而且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也可以达到效果,存在贸易保护的目的;第三,有些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故意把环境标准复杂化,并且经常没有根据的变换标准,因为在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信息的传递有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两国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渠道。这样,出口国依据进口国前一标准生产的产品可能就不会符合其改变过的后一标准,从而产品被进口国限制或禁止进口。这样也会使竞争对手无法及时适应,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这类“绿色贸易壁垒”也是不合理的。
参考文献:
[1]王耀中.论绿色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5(5).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1-00-02
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设置名目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条款,本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阻碍了自由贸易。一些国家往往以绿色贸易壁垒为借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六大类。
一、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部分出口产品未达到进口国标准
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力量差异悬殊,许多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与高新技术制定了一系列高标准的环保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卫生检测检疫标准还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出口产品在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达不到一些发达国家的要求而被限制出口,在客观上产生了绿色贸易壁垒。
(二)一些发达国家借绿色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许多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纵观国际市场,WTO并未使贸易保护主义消失,贸易竞争加剧反而迫使各国政府在关税手段保护程度降低的情况下,寻找更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理、合法及广泛性的特点,许多国家将其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来实行贸易保护、限制进口。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提倡环保与绿色,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并以抵制有害身体健康的产品为由单方面提高环保标准,限制产品进口。面对不完善的WTO规则体系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
(三)绿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绿色标准制定权大多由发达国家操控
现今,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化议题,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提出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许多绿色环保组织和绿色贸易规则便应运而生。这些绿色组织与绿色条款大多为发达国家所操控,这些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了较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和严格的执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较为不利。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提高了出口成本,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丰富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原来具有绝对优势的一些农产品出口受到了部分发达国家的严苛审查,检测、审批费用大大抬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
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达到一些国家的农产品检疫标准不惜花重金加强基地建设、增加农残检测设备投入,也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进而丧失了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使进口商的利润降低农产品出口份额也随之减少。不仅如此,一些苛刻的卫生检疫制度使得我国那些不具备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前景堪忧。
(二)出口优势下降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加大了出口难度
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下降,劣势凸显,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拥护者并且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他们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较大,对进口却采取限制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难度, 使得我国的许多农产品由于达不到检测标准而无法进入其市场,导致出口额萎缩。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政策法规的了解和研究
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因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争端案件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我国出口商不懂绿色条款,不了解相关国际贸易协议条款及公约,并且许多部门和中介组织应对不积极,事前缺乏统筹规划和预警措施导致的。因此出口商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认真整理研究国际环保公约,充分挖掘其中针对发展中国家国情而附加的免受发达国家贸易歧视的保障条款,建立绿色壁垒资料库,针对不同贸易国对我国不同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加大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力度
我国政府应从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鼓励无公害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提高环保与卫生安全意识,简化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和规范检测项目,降低监测、标志使用和标志服务等收费标准,减轻生产者负担。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逐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张馨元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2]归秀娥我国农产品受阻于国外绿色壁垒的原因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1)
[3]孙同瑜,赵银德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食品 对外贸易 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食品因为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其安全性在近年来倍受关注,这也是体现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方面,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世界上有些国家却借此大做文章,在国际贸易中以食品安全为借口,制定各种超越安全需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技术标准,阻挡他国食品进入其国内市场,这就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
一、绿色贸易壁垒和绿色食品的内涵
1.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绿色贸易壁垒,亦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来进行。与其他贸易壁垒相比,绿色壁垒在内容上更具合理性,在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其保护的对象更具广泛性,实施效果也更具歧视性。许多发达国家往往利用绿色壁垒的这些基本特征来为其进口产品设限,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本国利益。
2.绿色食品的内涵。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国际上多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或自然食品。称谓虽然不同,但都是为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而生产的食品。现在我国将绿色食品分为A和AA两个级别。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某些化肥、农药、合成添加剂等;AA级绿色食品是指吸收了传统农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
绿色食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符合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代表着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方向,其要点是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绿色食品必须符合以下四条标准:(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二、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现状
我国从1990年开始发展并正式出口绿色食品,并于2000年绿色食品 AA级和 A级标准 ,其中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了绿色食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为绿色食品出口创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的绿色食品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市场遍及日、韩、俄、欧盟、美、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绿色食品出口结构上来说,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现已形成了以粮油类、畜禽蛋奶类、蔬菜类、饮品类为主,各类初级、加工产品均有出口的基本格局。另外也应看到,目前出口的绿色食品主要以AA级绿色食品为主,而占绝对数量的A级绿色食品由于允许施用农用化学品而难以被国外视为有机食品接受,致使我国A级绿色食品还不能很顺利地走向国际市场,出口较少。
从绿色食品出口区域结构上来说,绿色食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其中又以山东和黑龙江绿色食品出口规模最大,两省绿色食品出口量之和占全国绿色食品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成为稳定的 AA 级绿色食品出口基地,其规模还在继续稳步扩大。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具体影响表现
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在于绿色食品出口受到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而我国的绿色食品,大约只有10%属于AA级的绿色食品,才能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一时还难以领取“绿色护照”使其出口受阻。可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出口成本大幅增加。发达国家虽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通行证”,一方面要花费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另外还要支付较高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费。在成本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技术难度大大提高。如美国在进口管理上,除了多年来实行的进口产品卫生许可证制度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GMP等注册认证制度外,近年来又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而欧盟的要求则更加严格,2002年初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从这些产品中检出残留抗生素,含量是200mg/kg氯霉素,而这个检测数据在国内是无法检测出的。
3.检验认证程序繁琐。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如美国对进入该国的禽肉要求,必须经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认可的国家和厂家。无论哪个国家要想获得禽肉出口到美国的资格,FSIS都要对该国的检测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禽肉安全、卫生和标签正确。文件审核由技术专家对申请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书面材料进行评估。面对繁杂的程序,我国能达到要求的企业还不多。
4.实施食品安全检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范围已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
四、我国绿色食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重点围绕我国优势主导产业和外贸工作的发展需求,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及各成员方WTO/TBT咨询信息与数据的交换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贸易壁垒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构筑预警模型,初步建立跟踪全国重点出口企业的预警监测网络,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的有效通报途径,最大程度地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产品出口造成的障碍。
2.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性工作。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是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跨越的环境标准,也是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环境整体水平上升。今后我国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重点应放在:(1)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宣传动员企业实施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和进行环境标志认证。(2)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我国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要与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接轨。环境标志中产品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等应与国际接轨。(3)抓好我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国内生产商应从有害物质材料测试、建立物料控制系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等方面加强产品绿色预警能力。
3.健全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我们应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应积极制定有关防止化学品污染、生物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农药环境安全、转基因生物体进出口管理等环保部门规章。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提高我国环境政策法律的透明度,及时全面公布相关法规,使环境管理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基础上。
4.充分利用WTO规则,扩大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并掌握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重要贸易伙伴的相关技术规定和检测标准及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充分利用市场准入规则,吸引国外著名的农业公司到中国来组织生产绿色食品,从而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借助国外公司的网络和市场品牌,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WTO“绿箱”政策,增加政府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投入,建立绿色食品产业保护框架,为促进绿色食品出口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建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5,12
[2]陈和午: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现状和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4,10
[3]张 坤:中国绿色食品出口现状和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
[4]张 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而兴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具有双重影响。首先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并较为详细地阐述相关的理论要点。然后在分析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现状、主要市场、出口的贸易方式后,对河南省农产品发展中如何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相关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原因谈起绿色贸易壁垒,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刚开始其实并没有“绿色贸易壁垒”这一专业名词,其相关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术贸易壁垒之中,所以绿色壁垒其实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2]。从其背景来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切需要改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健康,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世贸组织也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国开始考虑实行贸易自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GATT和WTO的运行,关税壁垒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受到了限制。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应运而生[4]。发达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经济污染也给环境问题带来伤害。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其中WTO和GATT在对外贸易中也对环境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环保浪潮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绿色壁垒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主导优势,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尖锐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得不考虑从别的国家获取资源。另外,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便让检验不合格的进口产品限制在本国市场之外,因此使得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开来。
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体现状
(一)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大,而且相对于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省来说差距较大。2006—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但相对于全省总出口额来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产品总出口额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过10%,这种趋势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随着河南省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的扶持,农产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农产品达93.1亿美元,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总数已达17余家,位居全国第二。从出口种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数优势产品,而产量居全国前列的小麦、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农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6]。从2011年情况来看,河南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农产品分别达到7.12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13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场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绿色贸易壁垒比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来,河南省农产品还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际国家开拓市场,加快农产品出口。
(三)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随着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对技术和人才要求较高,而河南省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随着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加工贸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来,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额由2008年的15多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28多亿美元,并且超过了传统贸易方式。
三、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另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能形成统一的出口市场,限制了河南省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广泛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对绿色壁垒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同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众多市场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而自愿组成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社会团体[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便纷纷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为本国农产品开辟国际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农产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虽然也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但目前只有4家,郑州市2家,南阳市1家,濮阳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步伐,对于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转变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发展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传统贸易方式。因此,农产品出口不注重对环保质量的检测,很容易因为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出口国家的检测标准而遭到出口国的绿色壁垒限制。而且出口初级产品的利润也较低,所以转变农产品出口方式,促使农产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标准的加工贸易发展,对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十分必要。
(四)适应市场化潮流,开展绿色营销现如今,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比较关注的营销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因此,开展绿色营销也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可针对贸易国特定的绿色壁垒,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探索相应的绿色营销方式,研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树立绿色形象,形成一个绿色营销体系[9]。在推广绿色品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加快农产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10]。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环境体系管理标准,在制定环境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其他国家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使标准能在国际社会中普遍适用[11]。因此,实施ISO14000标准是对外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大部分是欧美国家,所以河南省企业必须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检验标准,使农产品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这样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农产品检验能够通过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标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严艳荣,刘成群.绿色壁垒对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SWT0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
[4]桑玉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胡红月.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6]何学松.后危机时代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2).
[7]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J].中国商贸,2010,(4).
[8]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9]吕玉花,毛健.行业协会对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J].经济导刊,2010,(6).
[10]李晶.陕西纺织器材行业标准化战略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