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小学教育培养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培养计划

第1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具体的课外活动情境与环境,缺乏与伙伴交流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思维能力与表达艺术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恰当的补充和适当训练,尽力弥补当前社会现实给孩子们带来的缺憾。那么,怎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着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望不吝赐教。

一、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缺乏一定的与同伴交流的技能技巧,故而在学校与同伴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与缺陷,这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要指导学生能够我口说我心,能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能组织成一个个完整的句子。到了高年级,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到记叙事件的六要素,既明晰时间、地点、人物的出现,明晰地表达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表达清楚自己观点之后,能够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自己的看法的准确性。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与交际技能,譬如要考虑到具体情境、对象、时空等因素对于交流交际的影响。如我们要祝自己的朋友生日快乐时是绝对不能说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而如果祝爷爷奶奶生日快乐时,如果只说“生日快乐”就会显得非常淡薄。最后,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在交流交际的过程适当地辅以一定的肢体语言,譬如表情、手势、动作等,这对于我们恰当流露自己的情感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1.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对于我们各个阶段,各门学科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其利用电教手段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譬如,我们在进行“迎接春天”“金黄秋天”“感悟冬天”等口语交际活动当中,我们利用电教设备在教室里营造一种浓浓的季节氛围,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表达冲动与交际积极性,进而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仅凭我们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难达到这种效果,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教师有着较好的口才,但如果我们长期使用同一种手段,这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时间一长,他们也会感到厌烦。而如果我们合理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来创设交际氛围,就会大大创新我们的情境创设,给学生一个真实生动的视听情境,让他们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敞开胸怀,无所不说。

2.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现象,就是很多教师出于急功近利的教学目的,往往会撇开教材,让学生大量去做一些所谓的宝典、大全之类的练习试卷,并试图通过这种途径来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能力。教材是诸多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与学者精心构思与呕心沥血的结晶,里面倾注了很多他们的心血,也渗透了诸如人文理念、课程改革、文学思想等多重思想,我们不能撇开教材舍本逐末,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教学成绩的提升,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当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文教材进行有效渗透。譬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动人的课文篇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另外,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于学生表演开展品评活动,这些活动的顺利有效举行,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有效的延伸与补充,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三、加强实践、突出互动

1.师生互动,重在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发展口头语言要面向全体,人人练说,而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扩展学生交际语言。

2.扩大互动,巩固口语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其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5分钟只能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可以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与父母一起上市场,注意观察大人们在购买中的讨价还价,甚至自己亲自购买一件小物品。这样扩大了互动范围,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之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能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引导、激励,以保证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总之,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找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生“出口成章”也不会是一个神话。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选择的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ACJYYB2011137)和《国际化视角下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CJYYB2010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层次的,尤其是素质比较全面,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懂国内法律法规的会计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迫在眉睫。本文从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谈起,分析了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并从高校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两方面探讨了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国际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国际专业视野,熟知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市场运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最新行业知识,始终站在专业、行业的前沿。

其次,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努力做到思维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并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各种信息中找到联系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有效监督企业经济运行并解决各类财务问题。

再次,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掌握专业、精准的财务英语以及熟练的英语沟通技巧,能够从容面对国际化竞争。

最后,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对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且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二、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国际化,而会计人才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实际意义,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势在必行。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大形势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其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了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了要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发挥其预测和决策的职能。

三、完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高校会计专业,使其适应国际化需求。从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上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太差,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当前形势,高校会计专业改革应该面向国际化,应该按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来培养在校大学生,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内容。教材改革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高校应根据国内学科建设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进行教材内容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其次,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社会上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各种考试,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CPA)以及ACCA等国外注册会计师考试,力争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为毕业时找工作增加自身价值;最后,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国际性。教材内容应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部分课程还可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并争取用双语授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以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为目标,创新出一种新的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性,将学生摆在主置,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践教学。高校应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使教材的内容符合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建议学校应该多方面争取更多的实习经费,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师资队伍。首先,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只有高校教师自身素质过硬,他们才能以身作则,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并为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高校应该鼓励并支持教师继续深造,考取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努力,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掌握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力争在课堂上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二)培训优秀在职会计人才,使他们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首先,要科学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优秀在职会计人才作为培训对象。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领军人才,因此选拔培训对象要立足高起点,并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挑选诚实守信、年富力强、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培训。其次,要制订科学的培训方案,对选的优秀在职会计人才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应放在能力的培养,并应采用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而实现全面培养和提升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庄学敏.建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

[2]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会计之友,2006.5.

第3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一、我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进程。清华大学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签订了互派交换生协议,每年有近300名研究生出国进行交换学习,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互通有无,拓展研究生视野。[2]更多的国内大学采用与国外高校互派学生进行联合培养,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等方式,使研究生们获得海外学习和接触国外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为使更多的研究生接受到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国际化培养课程,通过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和开设双语教学等形式,使研究生在国内也能接受国际化的先进教育。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英文培养项目,努力实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3]目前,我院目前也开设12门国际化培养课程,要求学术性研究生在读期间需修满10学分的国际化培养课程,对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有普遍适用性的完整的培养模式体系。

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尝试,无论是国际化的制度落实还是科学知识的传授,都要反映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研究生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和根本,国际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生教学的比较

(一)教育理念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统一的模式下培养学生,学生普遍理论知识较扎实,应试能力强,而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却相对薄弱。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超越导师、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习惯被动性的学习。而国外一流大学,他们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不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4]

(二)教学模式方面

我国的研究生课程大部分依然沿袭本科生时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甚少。国外先进的研究生课堂教学多采用引导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三)课程体系方面

我国的课程设置一般以培养方案来定,培养方案的长期不变容易导致课程设置的落后。国外一流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课程大纲由任课教师自己设定,具体到每次授课的时间、地点、内容、作业、考核标准等。国外研究生答疑课时较多,而课时数和教师课堂上课时间明显少于国内,这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思考和做项目研究。[5]

(四)教学内容组织方面

国外的研究生教学内容注重实例与知识的结合,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原始文献和经典学术论文,也设有一些参考书,但教学的重点在经典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的研讨上。而在国内教学中,主要以教材为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少丰富的应用实例。教材出版的滞后性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及时更新学术前沿知识和体现教师自己的学术成果,跟不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三、用“四化”推进研究生教学国际化

随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主体、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国际化改革,即“四化”,是实现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主体的国际化

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增强任课教师的国外留学背景,积极鼓励教师出国学习深造,增加邀请海外学者、专家进行访问和讲学的比例,通过教师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能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研究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来增强未来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变多年养成的灌输式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增强国际意识。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研究,国际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鼓励学生与国外同领域研究生定期互访交流等。

(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专业素质并重,专业术语和课程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可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培养方案,引进和使用国外的原版经典教材或著作。研究生的教材编写和本科有所不同,在教学内容中应加重前沿性知识比重,使其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校应设立机制,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结合当前学科研究的热点,并加入自己的科研成果,做到与时俱进。

在课程教学上,应大力提倡英语授课,积极开设双语教学,强化学生英语能力的学习,改变以往研究生课程只关心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和写作水平。

实验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研究生课程实验投入较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虚拟实验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实验平台。此外,还可以根据国外高校提供的实验指导书,结合现有的实验室设备,将实验环节国际化。

近年来,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从原来的只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开始关注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通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基地,使研究生在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国际化

研究生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承。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研讨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解放学生的思维,这样 才能有所创新。

信息网络时代,网站交流也是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法宝。国际上一些名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其网络教学都非常发达。其教材内容资料等全都免费开放,学习者通过互联网直接选择某教师执教的课程学习,并在网上与之交流和讨论。国内学校也应建设相应的学习交流网站,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讨论平台,提供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资料和国际最新资讯给学生。

(四)考核方式的国际化

国际化培养课程应着重考查研究生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采用多元考核标准。首先应加入英语对话写作和专业词汇的考核,考查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其次,应加大实验成绩的比重,注重考核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把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平时作业、综合设计的报告以及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表现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全面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性思维和专业素质,最终评定成绩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应给教师上课做出评价,并能做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相长。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四、结语

在教学国际化的进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程设置是根本,教学模式要更新,考核方法需多元化。目前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课程无论在实施的深度或广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要继续深入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研究生课程教学国际化体系,致力于培养理论和实践并重、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型研究生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高芬.美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教”与“学”——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育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73-77.

[2] 叶硕,屠中华.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研究生国际竞争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22-25.

[3] 牛振东,刘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文培养建设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2(5):21-24.

第4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Shallow talk how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 cross-cultural social intercourse consciousness

Qian Yi-li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 international contac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he society are in great need of personnel wh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knowledge and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How to achieve succ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tracts people's great attention. This make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the new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e Teaching and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y Training during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ey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Teaching Aims.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 and Culture is deposited and disseminated b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Language Activity and the exchange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language. It discusses the defects dur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how to teaching the students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testing system, teachers' academic proficiency, students' attitude and so on, culture teaching has been ignored in primary-schools and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s poorly developed. Sinc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 one cannot master the spirit of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knowing its culture. Culture teaching should take on a high priority in language classe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culture teaching in primary-school English classes, the dissertation suggests the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culture teaching in primary-schools.

【Key words】Primary-school;English Teach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的学生经过10 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词汇,掌握了语法,但许多学生仍处于朦胧状态,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在交际中如果用汉语思维习惯进行英语交流, 必然会影响交际速度和准确度。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上,还表现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国人是整体思维,西方人是个体思维。

1.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英语较精确明晰, 汉语则笼统模糊,汉英语言逻辑顺序不一样。

(1)出于综合把握对象的思维定式, 中国人不习惯于从一开始就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 靠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所指,在意义的网络中确定其意义。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早饭、中饭、晚饭”, 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若译成英语,则须将breakfast、lunch、supper 分得清清楚楚。

(2)受整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英逻辑顺序不一样。汉语逻辑关系常常按先因后果, 先假设后论证, 先叙事后表态, 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由一般到具体的次序排列。而英语则可以借助丰富的连接词, 按意思和结构需要灵活安排。如英语中时间的表示法习惯上从小处着眼, 由小到大, 即分、时、日、月、年; 而汉语则是从大处着眼, 由大到小。汉语说2005 年8月15 日上午9 时30分, 英语则为9: 30AM August 15 2005。若是地点, 汉语则按国- 省- 市- 区- 路- 胡同排列, 而英语则相反,如《牛津小学英语6B》上出现的12 Jincheng Garde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 China。

1.2 汉语重音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功能, 英语重形态。

英语的语法构成具有明确的形态标志,每一种语法意义都由一个明确的形式表示。如: 名词复数加s或es, 一般将来时shall/will加动词原形等。英语注重形合, 具有以形统意的特点;而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一般都没有形式上的标志, 其组合主要靠整体关系来确定,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 具有以意统形的特点。 例如:我今天有事。“我”是“话题”,“今天有事”是“说明”。在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说“今天有事” ,“我”这个话题可以隐去,体现汉语的“意合”,其本质是一种整体思维。

基于上述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重视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

单词是英语语言的细胞,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单词、短语入手。单词、短语的含义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方言、说话目的等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在遣词造句上要注意以下情况:

(1)语域:指在具体条件下,习惯应用的语言形式。如在与人打招呼时,何时用How do you do? 何时用How are you? 何时用Hi! 何时用Good morning! 等。再如表示女孩漂亮用pretty, 表示男孩英俊用handsome, 要避免用错。

(2)搭配:英语中有些单词搭配力强,应熟练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如学到 “man” 就可以扩大学习policeman, postman, snowman, … 及词组play the man等。

(3)同义词和反义词:英语单词的意义往往可以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来表达。要想尽可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应该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例如在谈到“不同的”这个概念时,如果一时忘了different 这个词,还可用 “not the same” 来表达,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目的。

2.2 突出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的引用介绍。

在与英美人士的实际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经常使用习语(idiom)及俚语(slang), 而中国人最为头疼的恰恰就是习语和俚语。我们往往会从字面理解,把milk way(银河)说成是“牛奶路”、 big fish(大人物)说成是“大鱼”、fire water(烈性酒)说成是“火水” 、small potato(小人物)说成是“小土豆”。由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习俗、风俗与我国是大不一样的,比如我国自古以来是以黄色为珍贵颜色,而西方则是以紫色为珍贵颜色,如习惯用语: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高贵家庭) 不是在紫色中出生;另外I'm beat. (我很累)不是我被打了;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不是下猫下狗等等。这些习语或习惯用法不能单独去记,一定要在上下文或情景、场景中去记,才能记忆深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并使用这些英美习语的良好习惯,比如“每日一句”或课前1分钟“Free talk”,都可用来介绍习惯用语,同时还可以编一些包含文化内涵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辨析,如:at sixs and sevens是什么意思;One boy is a boy, two boy half a boy, three boy no boy与中国哪句谚语意义相似等。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在交际中如果遇到这些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切忌“望文生义”,因为成语具有整体性,其喻义不是其组成部分语义的简单相加,要弄清它的确切意思,不能把词分割理解。

2.3 加强对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语序结构的区别。

句子是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逻辑顺序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两种语言句式结构的区别。比如:《牛津小学英语5A》出现了句子“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我们要指导学生了解“of”结构的中文与英文语序是相反的,该句应翻译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 ;又如,“那个穿白衣服的女孩是南希。” 不能翻译成“That in white girl is Nancy.”而应译成“That girl in white is Nancy.”。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这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语序相反的句型进行重点强化练习,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

2.4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3 Buying fruit时,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爸爸或妈妈的陪同下一起尝试着购买水果,根据所学、所见与所闻,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自编自演,把耳闻目睹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就流畅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维习惯。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2.5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大量渗透了英美文化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进一步拓展知识,把更多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如5B教材Unit 9 An English Club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旗、国名及语言,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国家的国旗,讲解这些国旗的含义,介绍这些国家的首都等等。如3A 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出现了中国的古城西安和秦始皇兵马俑,在此可以结合课文继续介绍中国其他地区如“Hong Kong”(香港)“Macao”(澳门),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主要建筑和标志如:Big Ben(英国的大本钟),Fuji Mountains(日本的富士山),悉尼的Opera House等等;6A教材中有两个单元分别出现了中、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如Christmas, Easter, Halloween, 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 Mid-Autumn Festival 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介绍一些节日常识,如在Dragon Boat Festival,人们通常划龙船(Have dragon boat races),吃粽子(Eat rice dumplings);而在Easter,则制作巧克力蛋(Make Easter eggs)等。

2.6 讲究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课外阅读文章,有目的地使学生多了解一些诸如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观念,家庭关系,父母对孩子自立性格的培养方式和社会背景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介绍文化知识点:

(1)直接阐释法:教师可以对阅读材料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直接进行解释。比如fireplace(壁炉),sandwich(三明治)等均是西方文化特有的。而boss一词中文译成老板,学生马上想到的是拥有这个企业的人或大款,其实英美语言中只要是自己的上司都可称为my boss。又如阅读练习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How about my watch? B:That's very nice.A:________.”许多同学会选“Thank you!”这个答案。乍一看答案和问题很相配,其实这就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外国背景。英美人在问这一问题时就是想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你,当对方说了一些赞扬的话他就会说:“If you like it ,I'll give it to you.”这个例子充分表明只有你对英美背景知识了解透彻,才能作出正确选择,像这种文化知识点就需要我们老师来进行介绍。

(2)比较学习法:对阅读文章中间接介绍的干扰交流的文化因素与汉语中相应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例如,汉英两种文化对称赞的不同应答方式――英美人愉快地接受,而中国人总要“客气”一番;去做客吃饭,中国人以剩下一点菜为礼貌,而英美人都是以吃光主人提供的食物,表示很喜欢这些东西而显示礼貌。比较法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学生做到“知已知彼”极有益处。

(3)指导督促法:告诉学生自己去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根据教材的内容相应地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督促他们读完并写出心得体会。如学完《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5 Seasons 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南半球国家地理气候或极地气候方面的短文,通过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然后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

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但现在有些人过于崇洋,弃中国传统文化于脑后,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却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文化习俗并无优劣之分,它只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因此我们可以兼收并蓄,在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将来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6

[3] 卢春媚.浅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汉语言的特点〔J〕.韶关学院学报,2003,(3).88-91

[4]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5] 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2)

[6]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与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8] 黄洋,李容.漫谈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第5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49-02 收稿日期:2016-09-08

作者简介:覃升堂(1981―),男,广西贵港人,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一、培养学生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校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日益广泛,培养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大多是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学生对日语的“听、写”能力,但是并不注意学生的实际交流。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我国的外语教学才开始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新世纪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著名学者张红玲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加之,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处于日语教学的核心位置。总之,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二、高校日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基本的交际能力、情感与关系能力等,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教学方面。高校日语教师都过于关注学生的口语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语法、词汇、句子”的讲解及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及语用因素等,这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灵活使用所学内容。

第二,在文化教学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情况,却忽视了中日两国长期形成的不同文化理念,这导致学生的跨文化差异意识和移情能力偏低,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影响正常的交际。

第三,在交际能力方面。教师过于重视向学生传递必要的交际信息,却忽视了对学生交际技巧的培养,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加之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每个学生所获得的“说日语”的时间并不多,很难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从教学效果方面来说,高校日语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仍然处于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很难满足社会对日语应用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更是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笔者将对从几个方面对高校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第一,完善高校日语课程设置,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日语教学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课程设置,并设立多门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等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学生对日语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编制教材,并提高教材的生动性、趣味性。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日语基础较弱,语言知识能力偏低,对日本的国家文化不够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较弱。因此,在这一时期,日语课程设置必须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日本的国家文化,充分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巩固学生的语言技巧,并为学生提供模拟交际的场所,为学生的日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交际情境。

第二,改革教学模式,融合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调整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交际。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按照“以强带弱”的原则,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共同提升。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年级,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必须注意由于教学环境、对象等的不同,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教学方法要体现一定的针对性。教学方法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努力克服交际障碍,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顺利提升交际能力。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能够获得真实的交际体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了解。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邀请专家、学者或者相关友人等开展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日语交际机会。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日语培训项目,充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日语翻译竞赛、文化知识比赛等。除此之外,高校要组织学生参加日语资格考试,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日语操作技能。

第三,重视教师培训,构建强有力的专业团队。跨文化教育教学团队是日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等进行定期讲座,让教师从中学习日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最新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相关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日Z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文化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日语的交流方式、交流习惯等,确保用语得当。

四、总结

高校日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性、跨学科的活动,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又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育体制、社会环境、教学理念、教师因素等。为了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高校要合理选择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从教学大纲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学生要自觉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练习,做到自我提升。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高校日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一定能得到更多的观众,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于中日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应 越.日语辅修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

宋 琳.TARGET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日语阅读课的积极性研究.西部皮革,2016,(16).

第6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23-03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理工大学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专业之一,《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认识机床、分析机床和选用机床的能力,这不仅对将要在机床行业工作的学生是必需的,而且对将要进入机械制造类企业、科研院所或与其相关的管理部门工作的学生,也是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各种机器、仪器和工具以及国防装备,都要通过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的加工才能制造出来。机床概论知识是制造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1]。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跟生产实践高度切近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教学工程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我校多年来《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若干探索进行了总结。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让学生在学习过若干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机床的工艺范围、传动原理和传动结构,并为学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奠定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现有的机床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反思、质疑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

[案例1]在CA6140A车床的进给传动链中,当车削模数螺纹时,要通过选择交换齿轮用传动比■×■×■来近似代替■;当车削英制螺纹时,要通过选择交换齿轮用传动比■×■×■来代替■[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上述近似处理进行了误差分析,发现在第一个近似处理中,?仔的近似值为3.1487531,在第二个近似处理中,英寸与毫米的换算系数25.4的近似值为25.4016。用上述交换齿轮加工长度较大的丝杠时,会产生较大的加工误差,难以满足加工要求[2]。并且交换齿轮中都有升速组,容易使齿轮传动噪声增大[3]。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对上述两组交换齿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近似精度。结果同学们通过文献检索及创新性探索研究,分别用单一加减法、小数值近似分数法、分离小数法、分数值相加法、辗转相除法、质因数化―约分法、质因数校正法、质因数校正乘合法、分数差值相除法、校正分数乘合法、共轭分数比重加合法、编程计算法、查表法等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对交换齿轮齿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然后同学们对不同的优化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发现用■×■×■来近似代替■,用■×■×■来代替■近似误差最小,并且交换齿轮中不包含升速组,可以降低齿轮传动噪声。通过该过程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2]CA6140A车床主运动传动链中的低速传动路线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在该传动路线中,两组双联滑移齿轮中为什么有三对齿轮的齿数和为100,而另一对齿轮的齿数和为101?同学们经过创新性思考后明白了如下原理:CA6140A车床主运动传动链中的低速传动机构同时也是加工螺纹时的扩大螺纹导程机构,其传动路线如图2所示。该传动路线中的两组双联齿轮分别处在■×■和■×■的啮合状态时,可以把车削的螺纹导程扩大4倍和16倍,如果把■的齿轮齿数改成■,工人在加工螺纹时,如果使两组双联齿轮处在■×■的啮合状态,就会使扩大螺纹导程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1,跟不使用螺纹导程扩大机构的传动比相同,但因为使用了扩大螺纹导程传动机构,使得传动路线变长,加工误差变大。为了防止工人在加工螺纹时误选该条传动路线,故将Ⅵ轴和Ⅴ轴之间一对齿轮的齿数设计成■,工人如果选择了■×■的传动路线,加工出的螺纹将无法使用。通过该创新性作业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7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界定

教育部规定,2002年以后升格的本科院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类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大多是在地方专科学校或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基础上独立或合并升格而形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是时代对高校的客观要求;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可以有力地增强地方竞争力;再次,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主要方式是依托自身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开展知识与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创新,为地方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人才输出、理论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如何整合内部的人才、知识、技术、经费和信息等资源来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的问题。

二、培养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国与国之间语言不同,文化亦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正是社会事物和看法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差异,并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2)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与手段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跨越培养学习者纯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超越文化隔界,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即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多层面,多框架的建构跨文化教学模式,以期建立起科学、有效、全面的培养体制:强调词汇教学基础引导作用。在教词语时,尤其是一些和文化背景有关的词语时,学生不仅应通晓语义,还应着重解释它们的引申含义和跨文化交际实际情景中的含义;平衡好文化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和比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选取语言文化相似及相异部分进行对比,从而使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在对比中成为显形的,易于感受和理解的东西来完成教学当中的跨文化输入;借助多种途径与现代化手段,通过视、听、说等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学生不仅能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能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特定情景中的内涵以及交际者所表达的语言之外的内心含义;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需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讲解,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点。要进行两种文化对比,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对比的重点是相异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所在。通过文化对比,发掘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这种对比既可以把两种语言中有关同一问题的文化差异摆出来,又可揭示那些直接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差异。外语教师只有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文化差异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外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失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导入交际文化,介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差异。(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要想真正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相关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所担负的特殊使命,在这样一个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共存的复杂环境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输送合格人才,达到此类院校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兴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学科专业建设的办学定位的要求。应用型学科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速度越快,应用型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就越快。

参考文献

[1]傅大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方式与机制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1/2)

[2]周文伟.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2)

第8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市场营销类人才时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提高。高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应用人才时,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提高市场营销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教W模式。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1.概念

项目化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但是一直没有具体的概念。项目化教学的导向是工作过程,教学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教学单元是项目,通过项目形成课程体系来进行教学。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营销项目,把其实践操作过程和措施以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化教学模式符合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2.特点

(1)开放的教学环境。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习,教师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教授内容单一。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其教与学都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固定教室和固定的45分钟。在完成项目时,学生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完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本知识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与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以教为主。第二,以学为主。以教为主的培养模式的典型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注重点是教师以及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习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为主的培养模式的典型是传统书院模式。随着网络教学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过于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和学结合,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调节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发现法、引导法等。项目化教学模式把教师与学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保证教学相长。

(3)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功能,而且还担当者其他重要角色,例如,咨询师、策划组织者等。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前提下,发挥更多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要衡量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管理者,需要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经营者。

二、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状况

1.概念

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了市场营销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营销专业技能和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要把知识、能力、素质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2.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准确。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方向,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人们在培养人才时不会迷失方向。研究表明,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时采用教授的方式,没有准确的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同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不明确,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受培养目标不准确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只会课本知识,不知道如何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无法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注重基础课程的开设,而忽略了实践类课程。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课程设计不符合本专业特点,不具有前瞻性,授课内容比较老板,引用案例比较陈旧,实践教学过于简单化,实训趋于形式化。市场营销专业应该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和执行能力,然而其实践教学不具备统筹性,没有进行整体布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3)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多样性。在招聘中,企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但是很多毕业生不具备这两项,从而导致应聘失败。究其根本是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很多高校仍然只注重卷面考试,把它作为衡量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学生对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学生为了应付卷面考试只会对课本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执行能力,导致学生在以后面试和工作中无法立足。

(4)实践费用不足。高校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其费用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很多高校就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现状。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实践实训比其他专业繁琐,涉及面广,又没法进行量化,校方投入的经费也不足。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实践实训环节。因此,实践费用不足导致实践性教学趋于表面,无法真正实施。

3.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创新要求的需要。项目化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项目化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开创了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新纪元,符合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市鲇销应用型人才改革方向的需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与讲授式教学相比,前者更能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根据专业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反复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项目化教学模式符合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方向。

(3)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前者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传统讲授式教学采用教师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知识点,遇到问题根据知识点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细致的了解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特长。团队协作式帮助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意志控制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设计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都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激励教学活动的作用。只有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有侧重点的完成教学任务。研究表明,职业岗位技能呈现出一种职业框架,具有边际化的发展趋势。即要求毕业生可以在多岗位中转换。高校毕业生要掌握多种岗位中的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应用型人才以培养综合型职业技能为目标。市场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从营销类岗位着手,把知识、职业技能、情感、德育等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既包含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具有岗位操作能力的教学体系。

2.选择教学项目

市场营销类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操作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教学项目的选择在完成教学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想设计好教学项目,需要考虑以下事项。

(1)营销专业项目的定位。在设计教学项目时,教师要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的方向和定位。教学项目既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又要符合专业定位的要求。教学项目设定的模块要包括知识结构、实操技能等内容,然后把模块项目分成数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要与模块项目相结合,符合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

(2)项目实施的可操性和真实性。教学项目的选择要符合真实和实用两点要求,市场营销性项目要包括企业策划类、企业现实经营等内容,教学课题要把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结合起来。

(3)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框架、兴趣爱好不同,设计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难易程度,保证学生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项目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完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课程体系构成要把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结合起来,合理的完成项目工作。构建市场营销体系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课程体系,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确定专业岗位要求。构建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的重点是确定市场营销岗位要求以及岗位职责。调研结果要能够体现实际市场需求,要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根据企业调研结果,确定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从而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

(2)设计课程项目。所有工作岗位都有详细的工作范围,在完成自己工作职责的前提下,通过找寻企业实操项目和典型项目组成课程项目,从而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分解子项目。在职能模块中找到典型课程项目,把其划分为许多子项目,然后把子项目按照顺序排列,分解子项目有利于设置专业课程模块。

(4)完善专业课程模块。把子项目中专业知识作为专业课程模块的理论支持,把子项目按照顺序排列组合,通过子项目的排列进行专业课程,从而形成专业课程模块链。

(5)建立项目课程体系。把上述4步骤结合起来,付诸实际行动,把项目操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的导向,通过各环节的知识点建立项目课程体系。

4.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步骤

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流程从两方面角度出发,第一,教师执行端;第二,学生执行端。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保持思路清晰,了解项目教学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5.构建评价体系

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项目进行考评,考评项目包括实际工作任务、项目作品、理论考核等内容,要改变传统卷面考试机制。考核结果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知识理解情况、技能熟练情况等进行综合测评。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谭娟,龙桂杰.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5,38(4):177-180.

[2]司新云.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探析[J].对外经贸,2012,(2):142-143..

[3]申艳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88.

[4]吴世军,陈涛,孙伟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商业经济,2012,(17):62-64.

[5]刘怡君,彭频.需求视角下市场营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商贸,2013,(25):179-180.

[6]王玲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0):156-156.

[7]王宁,杜伟,范丽君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186-187.

[8]石寅亮.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J].高教学刊,2015,(15):63-64.

[9]李燕.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6,(7):61-63,47.

第9篇:小学教育培养计划范文

常庄镇北点联校    张加广

 

2018年12月7日-9日,我有幸参加了再青岛广水路小学举办的“山东省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培养计划启动暨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学习,使我很受启发。要想做好一件事,作出特色及成绩,只有用心去做,坚持不懈,用心坚持才能成就特色!

聆听了几位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及讲座,名师名家们无一不是常年积累,用心良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十年磨一剑。王乐芬老师精心用十年让阅读的光普照每间教室。

管建刚老师的教学艺术和《一线带班》的讲座,用细心坚持而创新。张祖庆老师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语言、课堂和点评,真是大家风范,令人折服!

王乐芬老师精心用十年让阅读的光普照每间教室。从教室阅读氛围的设计,让教室有温度,有心跳,有色彩,有记忆。建立了小学生班级阅读的新实践体系,三阶十二期阅读主题。我们应潜下心来,结合校情和学情,学习其可实际应用的做法,初步学习要少而精,从形到神,从氛围创设到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逐步实施。

王老师的四年级儿童诗群文阅读课《梦想国》和《巴夭人的孩子》的阅读课,使我感触很深:

一、把文字阅读视觉化,学会创意读写绘。她把文本文字讲述的动作、人物、场景等讯息在脑中描摹出形象可感的画面,让阅读变得立体而缤纷。

二、会阅读“整合”洞察故事主干。“整合”的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梳理故事的重点,凸显主干。

三、发现线索、作推论,让阅读变得如侦查案件一般刺激、好玩。把培养对文字的敏锐与警惕,整合信息,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四、展开阅读讨论,玩转思维的“碰碰车”。在王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良好的讨论方式、讨论规则和讨论语言,让讨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延展语言能力、碰撞思维火花、分享阅读感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思维的撞击中找到自己的思想和声音。

五、阅读连结:让书里的故成和自己相关的事。将阅读与自己进行语言、情感、思考方式等的全方位连结。让阅读发生在读者的“内心深处”,使故成了“自己的事”。

目睹了管建刚老师,欣赏了他的教学艺术和《一线带班》,管建刚老师的《螳螂捕蝉》,课堂设计巧妙,步步深入;肢体语言形象,引人入胜;师生互动,仿佛身临其境;阅读教学,精彩实用。他的课堂幽默、风趣、严肃。又通过网络了解了管老师,他心细、坚持、创新,形成了特色。

一、与家长沟通心细,教学上的心细

开学初就存好所有家长的电话,了解家长的家庭情况、性格及关系。要尊敬家长。平时拍了孩子优秀表现的照片,一对一传给家长,而且还思考了时间:周三、周四传最合适,这一点小幸福能被放得最大。手机存有座位表,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快速找到共同语言。还要多感谢后进生的家长,单元考试结束后单独发给考试进步的,哪怕原地踏步的。在班级群不发批评的,批评要一对一地发,利用家长群还可以开好期中考试前的家长会。

提高默写正确率,让学生自己根据词语的难度决定抄写的次数。对课文朗读的重视,他采用的方法有:1.当堂预习,熟悉预习流程和要求。2.朗读分层要求。课外阅读,管老师值得学习的是抓住了两个时间,一个是7:30-7:58,学生到校后安静地看书,并在早间阅读表上填写阅读的页数。第二个时间是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将复习分解在了平时、单元、期中和期末四个阶段。

二、管老师的创新

主要体现在课堂设计、朗读和将惩戒变成了孩子和班级的事,老师倒成了包容犯错孩子的收容站。

创新还表现在对作业不按时完成孩子的改变方式上,放学后留做,还是不能完成的要填写一张“当天作业未完成联系单”,作业扣分和考试成绩挂钩,教师制作一张“作业日日清”记录单,有所有学生的姓名和每日作业,对照作业打钩填写,考试结束前公布加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