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

第1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关键词:ECFA 漳州农业 机遇 挑战 漳台合作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10-02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在重庆签署,本协议是在WTO基本原则下,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者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目前漳州农业在自身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漳台农业合作方面仍有不少困难和障碍,ECFA的签署有利于建立两岸农业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两岸农业经济互通的深度和广度。

漳州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对发展农业具有先天的优势,是福建省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漳州接连实现了在“山上”、“农田”和“海上”各造一个漳州的发展奇迹,漳州农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ECFA下漳州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ECFA的签署对漳州农业发展来说并不是纯利益性的,机遇和挑战通常并存,因此,ECFA对于漳州农业未来发展之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机遇

1、新形势下和平的贸易环境。ECFA的签署,表明两岸关系正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意味着长期以来阻碍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潜在威胁得以消除,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的地位与角色有望发生相应改变,有可能从两岸对峙斗争的前沿转换为交流合作与一体化的前沿。两岸关系的这些改变,为漳台农业经济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漳州方面可以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台资,引进台湾更多的先进技术,使漳台能够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促进漳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2、中央或将出台对农优惠政策。农业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总书记和总理强调,要充分照顾岛内农民的利益,下一步将根据台湾农业生产者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开放台湾农业进入大陆市场,让台湾农民通过ECFA得到实惠。根据这一精神,为了实现两岸农业的互利双赢,中央也将会出台更多的实质性政策支持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的发展,包括对农业的专项资金扶持、对农政策优惠、对农各项税收减免等,两岸在农业方面的互补、融合力度将大大提升。漳州作为福建的农业大市,与台湾素来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主要通过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两种形式展开合作,ECFA签署后,有望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与台湾方面开展形式更为多样、范围更为广泛的农业互动。

(二)挑战

1、ECFA签署后仍面临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ECFA的签署只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深化的起点,在后续的具体施行中仍有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涉及的领域需要克服和突破。ECFA按照现行的内容还属于框架性的协议,除早期收获计划外,并不涉及具体内容,因此,进程与推进尚待后续性协商。

2、台湾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冲击。台湾农业加工企业较为发达,在台湾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台湾的茶产品,除了包装各异的茶叶外,还加工成花式多样的茶饮料、茶糕点、茶保健品等产品。在每个交通干道服务区,提供游客停车歇脚的同时都配套展销当地的名优特产品,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包装成精致的礼盒出售,价值翻倍,比如普通花生经加工成碱干花生,价值猛增数倍,加工包装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果蔬储藏保鲜配送在台湾也很先进,可以长久保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留住其价值。台湾农业科技水平也比较高,农业科技很发达,在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台湾农业新品种更新较快,层出不穷,菠萝、莲雾等主要品种通过生物技术研发出多种口味的品种,茶叶应用萃取加工技术,生产出可直接冲饮的茶粉。因此,台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势必会对漳州低端的初级农产品造成巨大的冲击。

3、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台湾农会组织发展完善,这一农民合作组织会及时地向农民提供农业推广、供销经营、金融保险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之问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是推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公益性社会团体。相对于台湾系统完善的农民组织,漳州农民较为分散,大部分都在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信息不灵,农民与政府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联系不紧密。分散的农民很难形成完善的产、供、销一体化市场运行机制,因此,无论是在种植信息还是销路方面很可能受到台湾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二、ECFA框架下漳州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ECFA的签署无论对于漳州农业自身发展还是继续深化漳台农业合作方面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为了迎接ECFA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ECFA框架下,推动漳台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协议

ECFA签署以后,对海峡两岸农业方面的互补与合作提供了蓝本和政策引导,同时也为漳台农业对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漳台在农业合作中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角色,农业发展与漳台农业合作,对农民来说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与盈利,这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决定着两岸农业合作的基本方向与投资合作的具体选择。

在漳台农业合作中,漳州对台给予了许多政策措施,政府的支持与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在台湾方面,虽然也有相关的两岸农业合作政策,但不是鼓励,更多的是限制,即使在台湾加入WTO后仍然采取限制大陆农产品进口和农业投资项目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两岸农业的合作与发展。建议漳台有关部门以ECFA的签署为契机,就漳台农业合作展开具体的协商与谈判,就漳台农业资源保护问题、农业交流的规范问题、农业技术转让问题、农业产品贸易问题、农业投资问题进行磋商,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框架协议,创造漳台农业合作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与台湾完善的农会组织相比,漳州乃至大陆大部分农民仍处于分散的状态。农民目前的这些特征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法共同分享市场信息,更不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ECFA签署后,为了更好迎接两岸农业合作中的机遇和挑战,漳州方面应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以及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能够结合起来,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避免农民在单打独斗中由于市场信息不灵或者运输、储藏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盲目生产、销路不畅、产品积压等问题。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能够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

(三)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

农产品贸易是两岸农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此前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一种不正常与不对称的局面。在两岸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便利化措施与通关方面,大陆采取了许多开放与优惠措施,对台湾部分农产品实现零关税,但台湾将大陆视为动植物疫区,对大陆农产品进口则实行严苛的管制与限制政策,阻碍了两岸农产品的贸易正常发展。ECFA签署以后,漳州应以此为契机,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扩大漳台的农产品贸易,实现漳台农业的双赢。

(四)改善台商投资漳州农业的政策环境

当前,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的后顾之忧甚多,投资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台商的投资兴趣。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建立和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在财政投入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成立由国家政策扶持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化解农业经营者的风险,从而为台企在大陆创造一个美好的发展空间。

此外,在投资信息方面,台商投资大陆农业往往因信息不灵而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又或者投资生产后因市场信息不畅而难以在大陆销售产品。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漳州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农业信息网络,形成一个网络化、多功能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并通过这个服务体系,做好市场预测,及时预警信息,为台商投资大陆农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渠道。风险信息的提示,能大大降低台商的投资风险,为他们在漳州投资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和更多的台农来漳州发展,从而带动漳台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五)积极构建漳台农业合作平台,广泛开展两岸农业信息交流

目前,漳州为适应台湾农业转型需求,已在条件适宜地区建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作为漳台农业合作的平台。这些合作平台在漳台农业合作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漳州方面在继续发挥这些平台作用,逐步增加平台数量、增强平台服务范围和辐射能力,从而吸纳更多的合作人员、合作企业及合作项目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地去创建多样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唐永红.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问题探讨[J].两岸关系,20LO(3)

2.熊俊莉.商签ECFA与落实基层民众利益[J].两岸关系,2010(3)

3.辜胜阻,杨威等.ECPA新机遇下提升两岸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综合竞争力,2010(5)

4.盛九元.ECP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影响:进展与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4)

5.郑静.浅析ECFA签署的必要与影响[J].经济与法,2010(8)

6.王小平.“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动因浅析[J].现代商业,2010(7)

7.单玉丽.两岸经济合作模式与ECFA框架下的闽台合作[J].现代台湾研究,2010(4)

8.李非,汤韵.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方式和领域[J].两岸关系,2009(2)

9.刘国奋.“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的两岸关系探讨[J].台湾研究,2010(4)

10.方志坚.闽台农业合作促进福建农业现代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11.张志南,李闽榕.海峡西岸经济区热点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张向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第2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实践证明,这种规模经营模式下,农民既能参与管理又能分享土地红利;但是股田公司的股权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主,贷款时需要用作抵押,公司一旦运作出了问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便有偿债风险。鉴于此,基层干部认为,试点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是,如何避免农民的失地风险。

农地折资做“股本”股田公司破壳而出

江津区是重庆柑橘的主产地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果商澳门恒河果业公司的重要果源基地。20*年*月,该区李市镇牌坊村农民“以地入股”成立重庆市仁伟果业有限公司种植柑橘,77名农户以309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折资141万元入股,包括土地附作物折资、现金出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50万元。仁伟公司成立后与澳门恒河果业公司签订了“生产收购合作协议”,由恒河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柑橘收购。

长寿区麒麟村508户农户于2006年3月成立宗胜果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62.03万元,其中土地折资入股253.4万元,农户出资股金15万元。宗胜公司成立以后与澳门恒河果业公司签订了30年的包销合同。恒河公司还以现金*万元入股宗胜公司,与村民共担风险。

农民为何要成立“股田公司”?“这都是被逼出来的!”牌楼村主任、重庆市仁伟果品公司监事会主任李贵才告诉记者,早在“股田公司”成立之前,牌楼村就成立了由343户农户组成的柑橘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运行了一年多就濒临解散。李贵才说:“合作社对大家的约束不强,社员家里的壮劳力大量外出打工后果园无人管理。有的柑橘苗栽下一年多不仅没长大,反倒比下苗时还矮小。合作社只能对社员指导不能强制,果园施肥、除病没有保障,恒河公司不满意,大家的心也散了。这时江津区农业局建议我们以地入股办公司。”

长寿麒麟村的宗胜公司成立之前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20*年*月,麒麟村村委会主任余安全集合村里508户村民、514亩土地组成了优质杂桔种植“联合体”。但杂桔从育苗到挂果需要5年时间,这期间仅每年管理养护费就需要50万元。“联合体”根本拿不出这样一大笔钱。村民们找到长寿柑橘办联系银行贷款,但“联合体”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银行拒绝贷款。村民们商量要把“联合体”变成正式的公司,拿出村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入股。村民们又选出26个股东代表,将每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交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入股。

重庆市农业局干部易南平说,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户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做出了允许性规定,重庆市工商局也出台了允许农民土地入股的专门条款,为探索农民“以地入股”扫清了障碍。

农地经营公司化农民分享土地红利

仁伟果品公司总经理周太仁说:“以前柑橘合作社里,社员各忙各。现在土地集中到公司统一种植,公司再聘请部分股东作管理员,分片包干、绩效管理,再没人不听指挥了。”周太仁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管理规程:首先,309亩地被划分成三大片,由三个大片管理员层层分解给小片管理员,最后保证每一块地、每一株果苗都有专人管理。然后实行土地投资目标和生产目标挂钩管理,每亩地每年投入400元,要求果苗一年至少长高50厘米、树干增粗一厘米,管理员包干的果苗每少长一厘米扣五毛钱,果苗生长超过一米的给予奖励。技术指导由恒河公司统一提供,何时该施肥、何时该打药、何时该浇水,技术手册上写得明明白白。一年后,公司的果苗生长达到了恒河公司标准化的要求,单株规模要比普通种植户大三倍。

入股仁伟公司的77户农民中有24户参与公司的生产管理,其中30人拿到了年均3000元的绩效工资。股东沈正祥以四亩山地入股公司,又被公司聘请为管理员负责管理近20亩果园,“家里的儿女都打工去了,以前老两口在家喂猪、种田,手里基本没有余钱。土地入股后已经当了两年的管理员,一年能挣3000块钱的工资,让儿女们也能安心在外打工了。”

农地使用权性质特殊“股田公司”股权有风险

江津区的首个“股田公司”牌坊村仁伟果业公司成立后,区农业局曾想把“以地入股”的模式推行到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暂不推广,继续在牌坊村试点。“问题就卡在‘股田公司’的股权风险上。”江津区农业局下属的绿丰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副总经理汤说,“股田公司的股权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主,贷款时需要用作抵押,公司一旦运作出了问题,需要清偿债务时怎么办?难道能把农民的土地权证收走?”

为了减少风险,各地政府所属的担保公司都为本地的“股田公司”提供了资金担保,但由于“股田公司”的其他资本有限,反担保仍要涉及“农地股本”。汤说:“以仁伟公司为例,绿丰担保公司先后为其提供三次贷款担保,先后向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贷款60万元。作为反担保,仁伟公司先后拿出了公司五个负责人的房屋、公司的果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如果股田公司经营不顺,还不上贷款,就要清算股权,但由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性,按照现行的法律不能用于抵债,最后只能由担保公司、政府和银行为公司的损失兜底。”

第3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石洞沟村位于荥阳市高山镇西大伾山中,三面环山,距郑州约50公里,整个村庄坐落在谷底。由于它气候宜人,一直是文人雅士隐居和养老的风水宝地,有“郑州小盆地”之称。石洞沟村先后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旅游乡村示范村、郑州市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荥阳市优秀家风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石洞沟古村落文化旅游区是以保护古村落为主,协调发展配套设施,走以文化促发展的道路。旅游区重点展示古建筑文化、祠堂文化、版筑文化、民俗文化,已成为文化游、休闲游、生态游的旅游胜地。

2017年,村里投资19.8万元完成了许村至石洞的道路工程;投资3.5万元,对全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进行了统一管理;投资7万元完成了古村落彩灯街道美化亮化工作;投资4.5万元配备了各项宣传器材;先后又投资260万元完成了商相祠、街中心、新建体育场、南街古民居等四个旅游厕所的建设,完善了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我村投资60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大舞台,投入资金55万元建设了特色文化展览馆,满足了村里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在村委设立农商银行金融便利店,改善了村里的金融服务环境,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存取款、转账结算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投入9万余元,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目前,我村还开设了10户以上的特色农家餐馆,安排贫困人口20人进行了就业;投入5万元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拔河比赛、猜灯谜比赛,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我村还成功注册了石洞沟村益农信息社,实现了村民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近几年,为了宣传石洞沟村的乡村旅游特色,我村成功举办了正月初五茶话会、傅说诞辰纪念活动、接待荥阳市全域旅游英雄会现场观摩活动、连续举办两届“中国郑州荥阳傅说文化论坛”和腾讯直播石洞沟村“村晚联欢晚会”,直播点击率达500万人次。此外还成功接待了民盟河南省委及文化传媒总支领导来到村里考察调研,民盟文化创意支部陶宗晓先生以石洞沟村的村内景物、明清古民居建筑特色为创意源泉,为村里设计出了历史气息浓厚的LOGO(石洞沟村标志)。

2016年石洞沟村全年接待游客386批次,其中包括大学生团队、郑州老三届合唱团、郑州诗社、郑州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等多个社团。仅在重阳节当天就接待了800多个游客。2017年春节期间,我村接待游客总计达到了11200人次,整个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万元。

石洞沟古村落文化旅游区的开发,让村民走向了富裕的道路,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古村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建设。村里已成功引进了中原铸剑第一人贾怀庆入住,利用名人效应吸收了外来投资300万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石洞沟村还成功与河南驷马实业有限公司以及灵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注册了郑州石洞沟置业有限公司、荥阳市阳泉种植专业合作社、傅岩里农业合作社、郑州市不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傅说文化研究会,在唐沟组区域内建设了以“窑洞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居;与河南中农华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村西部土地已经完成了1900亩控规编制工作、土地性质转换以及流转土地300多亩,为下一步石洞沟村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村里还整合了500亩土地,进行了高效特色果业的发展以及观赏景观树、绿化树的种植,村集体收入增加50万元。

第4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近年来,闽台交流合作往来日益活跃,福建屡推惠台先行先试措施,简化台湾农产品输入通关手续,实施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加快建设福州、厦门、泉州、宁德和漳州等地的海峡两岸水产品、水果集散(物流)中心,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博会、林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展会,渐成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的物流集散地。在ECFA这只无形“推手”的推动下,台湾农产品加速登陆营销,开拓广阔的大陆市场。而地处两岸交流合作最前沿的福建,日渐成为台湾农产品登陆开疆拓土的集散地。

每年9月7日在厦门召开“中国国际投洽会”期间,作为投洽会重要系列活动之一的“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简称“农订会”)都要在福建泉州登场,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架起一座金桥。

作为两岸农业交流、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平台,“农订会”已成目前大陆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岸农产品专业会展之一,更是大陆举办农产品专项展洽活动以来,台湾企业参展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会展。如2012年第四届“农订会”,共有台湾省农会及会员单位50个、台湾省渔会及会员单位40个、台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20个及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云林县农产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台湾农业团体、企业单位190个,共计300个展位参展,品种涉及台湾22个县市的莲雾、杨桃、槟榔、芒果、柳橙、葡萄、柚、凤梨等时鲜水果,以及400余种农产品加工制品。本届展会还首次设置肉食品综合展区,有大陆检验检疫特批的5家台湾肉制品企业抱团参展。面对沃尔玛、麦德龙等约100家大型采购商参会采购,此举显然为台湾肉制品进入大陆市场带来机遇。

作为一年一度“农订会”的举办地,位于福建南安市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已成为台湾农产品登陆营销的重要集散地。目前,该市场已与台湾省农会、渔会、农业合作社、鲜鱼公会、果蔬输出同业公会等台湾较具影响力的农业社团,以及台湾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在台湾云林县成立全资子公司。

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开展以农产品为主的对台小额贸易,目前已累计进口台湾水果、水产品、食品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上万吨,货值达数千万美元。其中,南安石井港是大陆最大的台湾鳖卵进口口岸,也是大陆首个享受进口ECFA降税台湾鳖卵的口岸。

厦门则是台湾水果登陆的最大口岸。在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内,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台湾特色乡镇交流展示馆和台中馆也在投洽会开幕前一天对外开张,构建跨越海峡的经贸金桥,经营包括台湾农产品在内的台湾商品销售。

位于福州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台湾水产品的集散地,每天都有台湾活鱼运输船将鲜活的大红花蟹、大斑节蟹、吊螺、石斑鱼、金枪鱼、野生乌鱼等运抵马尾港,对大陆进行直销;与以往台商到大陆卖鱼要通过第三地,或以小额贸易的形式相比,可以省去13%的关税成本。

近年来,两岸渔业合作日益深化,到福建设立水产品直销网点、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的台商越来越多,闽台渔业交流与合作也不再局限于水产贸易和渔工劳务,而是涵盖种苗繁育养殖、水产品加工、饵料生产、远洋渔业、水产科技合作等各个领域。目前,共有600余家台资企业投资福建渔业,合同利用台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亿多美元。已有20余家对台水产合作企业签约入驻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34家台资企业落户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渔业产业区,12家企业签约入驻连江海峡西岸水产加工基地。126家企业落户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渔业产业区,其资企业24家,从事鲍鱼、虾类、贝类、鱼类等10多种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休闲和科研等行业。福建还在积极争取国台办和农业部批准在泉州设立大陆首个“台湾渔业创业园区”。两岸在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洋渔业的合作、海上纠纷的排解、渔业资讯的交流等方面做到互利互惠,切实为两岸渔业界谋得福祉。

搭建台湾农产品直接采购平台

为了尽快“抢滩”内地市场,台湾农产品经销商采取在大陆各地巡回举办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暨产销对接洽谈会的方式,例如2011年12月2日在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暨产销对接洽谈会”,为期3天,期间共签订270项合作协议和采购合同,总额达82.9亿元,采购及参观人数超13.6万人次,现场零售总额达1165万元,展会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据主办方统计,台湾精致农产品、13个市名优农产品、省供销合作总社等有关企业产品深受市民喜爱,众多市民前来采购,现场销售一路飘红。由台湾省农会、台湾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精心组织的台湾精致农产品倍受市民青睐,茶叶、竹碳花生、综合干果、黑蒜头饼干、渔类制品、台中空厨、京口食品、新竹米粉、金门面线、梅制品(醋、酒)等产品热卖,3天销售额达70.8万元。

最近,台湾农产品经销商又有了新的策略――组织大陆各地赴台采购团,搭建直接采购平台。例如2012年5月11日,台湾海峡两岸农业协会与湖北省政府合作,组织湖北省商贸采购团赴台直接采购,现场签订了2000万元人民币采购台南农产品协议,并协调台南市农会、中华航空公司、武汉汉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4家单位联手,在台南市举行“2012湖北来台农产品直接采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共同搭建“台湾农产品直接采购平台”,形成台湾农产品生产基地、空中快速运输通道、湖北商贸企业直接有效对接,实现“早晨在台湾的果园,中午到武汉的超市,晚餐上市民的餐桌”,充分地满足湖北市场需求,扩大台南农产品在湖北及大陆广阔腹地市场销售。

2010年1月初,一艘从台湾南部搭载着16吨热带水果的直航货轮来到冰天雪地的大陆东北。1月9日,一场由台湾“农委会”补助、当地台商主办的“首届台湾水果节”在沈阳市隆重举办,一堆堆硕大、甜美的莲雾、蜜枣、释迦、碰柑、木瓜、杨桃、青柠檬等首度出现在正准备采购年货的东北消费者面前,引起不小轰动。负责这项推广活动的台湾“农委会”负责人萧梅琼惊讶地说:“我们知道东北是台湾水果的处女地,但是没有想到会如此受欢迎!”

为了将台湾热带水果远销到大陆东北,台湾精果公司总经理桂在兴早在半年前就做好充分准备,跑遍台南各地采购高品质水果,他靠着独门的科学化保鲜秘技,通过两岸“大三通”海运直航,以往至少要花半个月时间的运输时程,现在只要7天,运输成本减少30%,水果价格比以往降低三分之二,自然引起大陆民众的抢购。

如今,台湾精果公司每年要向大陆出口各种水果将近100个集装箱,而且由于品质提升,价格比同业平均高出20%,同时也让台湾果农获得更多收益。

台湾水果产地的一些农会组织也不甘人后。例如高雄一带盛产热带水果芭乐,也称番石榴,果肉质地细嫩,清脆香甜,果汁丰富,爽口舒心味道甜美,深得大陆消费者的喜爱。当地高雄县农会、燕巢区农会、阿莲区农会、澎湖县农会等8个民间组织共集资1亿元新台币,成立高雄农业开发公司,以集体的力量,组织当地17个产销班的果农生产品质优良的燕巢芭乐,销往海峡对岸的上海市。

每天早上8点,农会的集货场都显得热闹非凡,数十名工作人员围在一起,检视、分级筛选芭乐。这些鲜绿硕大的果实是心血,正准备装箱。

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贸易商,高雄农业开发公司拥有农会做后盾,实力更加雄厚,2010年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和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店面,自行掌握销售渠道,定期向上海提供货源。此外,他们还频繁参加大陆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示会,从博鳖论坛到各蔬果交易会都很少缺席。接到大陆各地采购单后,还派人亲自到卖场,告诉大陆消费者食用芭乐的正确方法。

2012年,高雄农业开发公司还新辟了大陆团购市场,以因应春节、五一和十一团购的大好商机。由于台湾水果属高价食品,很适合送礼,大陆各地每张订单都是成千上百个礼盒。看到去年11月11日大陆“光棍节”期间网购行业的火爆场面,该公司受到启发,决定与上海的电子商务企业合作,让大陆各地的消费者通过网购就能买到装有燕巢芭乐的台湾水果礼盒。

打造台湾农业精品形象

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大陆消费市场,台湾“农委会”以打造“台湾农业精品”形象为营销策略,在2011年1月向大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台湾“CAS优良农产品”及“吉园圃台湾安全蔬果”等商标,以差异化、品牌化来凸显台湾农产品特色,与大陆农产品做区隔,大陆消费者可以凭此明确地辨认和选购台湾优良农产品。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也决定在未来5年时间内,推动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统一认证,并以“CAS优良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标签逐步进入内地市场销售,以提升台湾优质农产品形象与产业效益。

在2011年12月1日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台湾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上,有近50家台湾CAS厂商参展,展示营销500多项CAS产品,并与1000多家大陆专业买主进行贸易洽谈,建立初步的营销网络,保守的订单额估计在1亿元人民币。此外,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还与大陆超市合作开设CAS农产品专柜,布建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让大陆消费者不仅看得到,也能买得到真正安全、优质的台湾农产品。

例如凤梨释迦(大陆俗称“佛头”)是台东、高雄及屏东等地特产的一种热带水果,产期自12月至翌年4月,外形有点像凤梨(也称菠萝),但果肉香气独特,吃起来糯嫩纯甜,口感滑爽,甜香味美。2004年首批凤梨释迦试销上海,便成为台湾外销大陆的明星水果,特别是2008年两岸开放直航后,出口大陆金额由2007年的6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78万美元。大陆各地采购团来台采购农产品时,凤梨释迦往往名列其中。目前每年全部产量2.8万吨,其中有20%销往大陆。

凤梨释迦为近年来台湾“农委会”积极辅导的新兴水果品种之一。以往由于台湾农民大量种植,凤梨释迦每斤产地收购价一度跌到仅有新台币二十几元。最近两三年逐渐打开大陆外销市场后,凤梨释迦的命运一步登天,收购价已提高到55元新台币。

为强化凤梨释迦外销品质,台湾“农委会农粮署”已针对岛内生产源头推动多项辅导措施,包括导入供果园登录制度、办理生产教育讲习训练、进行合理化施肥示范、辅导台东地区农会改善外销集货场,以及辅导取得吉园圃安全蔬果商标等。另外,为拓展外销大陆市场,持续辅导台湾外销业者与大陆超市等销售商合作举办“台湾释迦节”宣传促销活动,以深化内地消费者印象。

凤梨也是台湾重要外销果品之一,主要产区分布于屏东、高雄、台南、嘉义及南投等地,目前外销品种以金钻凤梨(台农17号)为主,其甜度高,具有典型热带水果风味,深受大陆市场的青睐。受惠于2008年两岸开放直航,台湾凤梨销往大陆市场的出口金额由2007年的7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77万美元,已成为外销第一大市场。

为构建外销凤梨稳定的供应体系,台湾“农委会农粮署”除建立外销供果园登录制度,导入条码追溯等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供果园推动凤梨生产专区,进行土壤检测、植株分析外,还制定外销凤梨集货场作业规范,辅导外销供果园与出口业者签订合作意愿书。为促进凤梨外销大陆,还通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平台,与大陆有关部门研商台湾凤梨便捷通关措施,并持续在大陆各地举办“台湾凤梨节”促销活动,并在大陆各地开设的农产品展售据点上架销售,以积极开拓营销渠道。

台湾农产品上海展售据点――“湾飨”

为加强台湾农产品开拓大陆市场,台湾“农委会”委托统一企业集团旗下的统一梦公园生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年筹备,于2011年12月25日在位于上海泰康路的日月光中心设立首个台湾农产品大陆展售据点――“湾飨”,目前正在试营业,希望借此打造成为台湾农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宣传销售平台。

这里邻近上海著名景点田子坊,属于商业精华地段,交通便利,搭乘上海地铁9号线至打浦桥站可直达。店内设有产品销售区、试吃活动区、文化商品区及主题展示区等,试运营商品约达300种,包括台湾产各种农林渔牧产品,如农渔会百大精品、CAS台湾优良农产品、吉园圃台湾安全蔬果,以及台湾准入大陆的畜禽产品等,每天都吸引许多大陆消费者前往参观与消费。

之所以取名为“湾飨”,意即“来自台湾的飨宴”,其整体设计精神旨在呈现台湾文化、农业及农民的真实性情。店面设计及装潢全部由台湾设计师参与,并引进2011年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陈俊良设计师的“果然台湾”系列摄影作品。店面高雅的装潢色调及细致的木制展柜,烘托出台湾农产品的精致质感,而张贴的大幅产地摄影作品也突显出台湾农民悉心耕耘的农家本色。现场展示布置呈现出台湾农业精致的文化概念,也烘托出台湾农业一路走来最精采动人的故事,再搭配试吃活动,使来访大陆民众得以平易近人地了解台湾农业所蕴藏的丰厚内涵及人文素养。

第5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以平武县关坝村为例

一、平武概况

(一)平武县脱贫攻坚形势严峻

平武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五区合一”的贫困县,也是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96户19543人,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12.8%,贫困发生率7.3%,分别高于绵阳市、四川省4.3%和1.5%。平武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扶贫脱贫任务十分繁重,全面同步实现小康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二)平武县生态地位非常重要

平武处于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和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的环境安全。同时,平武县是四川省绿化模范县、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三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县,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域气候区系明显,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被国际组织列为全球优先保护的关键生态系统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

二、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平武具备的优势

(一)生态资源丰富

平武是生态资源大县。近四年来,实施前一轮、新一轮退耕还林14.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4年的74.07%提高到2017年的74.42%。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其他保护地1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2%,森林蓄积量4600万立方米,水土涵养能力、森林碳汇功能优势明显。

(二)生态经济明显壮大

生态旅游正逐渐成为平武的支柱产业。平武始终将绿色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着力重点,下大力气夯实脱贫奔康和绿色崛起的产业基础。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大力发展“森林+”,2017年生态旅游年收入达33.35亿元,占全县旅游收入的80%,带动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近800元,建成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1处,省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康养人家28家,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态农业是平武经济发展的另一优势。建成“中蜂+”产业园84个(覆盖74个贫困村),入园蜂群8万箱,年产蜂蜜1000余吨,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平武被授予“中国中蜂之乡”称号,平武中蜂成为2018年全省公开推介的10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三)旅游资源众多

北有被誉为‘熊猫乐园’的白马王朗生态旅游度假区;南有被誉为‘夏日天堂’和‘洗心洗肺•养生养老’非物空间的清漪江乡村文化旅游区;东有被称为‘天然氧吧•自然宝库’的磨刀河生态科考旅游区;西有书写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称为‘卧云海•揽星月’奇妙世界的虎牙观光探险旅游区;县城还坐落着被誉为‘深山故宫’的国家级重点文物报恩寺。

(四)知名度与美誉度逐渐提升

2017、2018年平武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成功举办“2017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四川省旅游投融资及市场营销会”、“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版)暨首届平武冰瀑节”,平武逐渐被外界熟知与认可。2018年 5月,平武作为生态扶贫实验的首个试点县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更是将“生态的平武”和“平武的生态”推向更大范围的公众视野,极大地提升了平武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中药材种植具有绝对优势

近年来,平武把具有历史优势、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中药材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初步形成了品种多元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范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市场专业化、服务优质化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平武被命名为“四川省中药现代化种植特色科技示范基地”。

(六)生态信息农业有了稳步发展

2015年四川生态诚品公司携手坝子乡贫困村玉丰村,达成“互联网+生态定制农业合作协议”,利用互联网来对外销售生态农产品。销售了生态土鸡、土鸡蛋及其他农产品,产值近30万元。今年,四川生态诚品公司再次牵手平武深度贫困村南坝镇洪溪村,与12户农户签订购销合作协议。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帮助下,搭建起社区生态产业信息化的小平台,目前,村民们通过这一平台销售蜂蜜等农产品获取实惠22万多元。平武生态信息农业有了稳步发展。

三、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坝模式

(一)关坝村概况

关坝村位于平武县木皮藏族自治乡,关坝村的关坝沟流域属于国家原始森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6.3%,天然林占98.7%。关坝村虽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在过去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所以它仍然是平武县贫困村之一。村民们在没有找到替代生计之前,不可避免的要向大山溪水索取。因此对大熊猫栖息地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将持续发生。

(二)关坝村生态扶贫的缘起

如何将自然资源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协同发展,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2009年,在平武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在木皮乡政府和平武“水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山水中心入住关坝村。“山水”通过技术援助和资金帮扶等多种方式,与该村签订了主题为“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保护协议,并创新提出了通过发展生态养蜂产业,促进生态保护援助计划。通过溢价收购关坝蜂蜜,返还利润用以继续支持关坝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成立森林监测巡护队,开展例行巡护,自觉进行关坝沟内森林、动植物资源、水源的监测和保护;保护关坝沟流域水环境,对沟内的原生鱼种进行了野生增殖放流;基于村里的核桃种植基础,成立了乌仁核桃种植合作社,嫁接了本地优质品种乌仁核桃;成立旅游合作社等。关坝村保护与发展有了一定起色。

(三)生态扶贫的深入

1、成立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小区的正式成立,不仅搭建了平武非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示范平台,为大熊猫保护以及社区参与保护探索新途径,为大熊猫栖息地集体公益林管理提供新思路,也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提供新模式,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新的平衡和示范。

2、成为阿里巴巴首块生态扶贫实验田。今年,经“山水”牵线搭桥,给关坝沟保护小区引来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阿里选择关坝村之后,首先联合中科院对平武全县进行生态价值评估,帮助平武寻找适宜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其次,支持环保公益机构在平武建设运营多块公益自然保护地,护林管护等岗位的就业机会向贫困人口倾斜;最后,阿里通过蚂蚁森林等渠道,启动保护地及周边生态产品营销试点。5月上线“关坝自然保护地”, 网友通过蚂蚁森林能量对其进行认领,160万平方米保护地全部认领。“七夕节”前夕,平武蜂蜜通过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借助蚂蚁森林、天猫淘乡甜官方旗舰店等平台预售上市。不到一小时,第一批1万瓶蜂蜜就宣告售罄,第二批蜂蜜准备在9月25日开始预售。平武的青山绿水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四)以生态扶贫为契机 实现贫困山区乡村振兴

关坝村通过退耕还林享受国家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发展养蜂、种植乌仁核桃、旅游业等产业夯实家底,通过村社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自然教育基地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牵住发展的“牛鼻子”,通过牵手阿里巴巴共建“关坝自然保护地”, 探索保护的“新路子”。他们充分利用生态扶贫的各项政策,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创新保护方式,让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而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在产业发展与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方面,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高度契合。

四、关坝模式启示

关坝村是贫困村,它紧紧抓住“生态资源”这个“牛鼻子”, 紧紧抓住生态扶贫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扶贫政策与当地政府创造的机会,依靠社会力量,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来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它所选择的道路适合所有像它这样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具有可复制性。关坝村的案例给人以启示:

带头人很重要。村支部书记乔梁是一名复原军人,曾在九寨沟打工9年,2012年毅然回乡竞选村主任,2013年换届,当选为村支书。他具有军人固有的果敢与担当,是一位非常具有正能量,非常有情怀的人,少有私心,一心扑在工作上,将村两委班子团结在自己周围,努力为村里的发展、村民的致富想方设法,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人才是关键。贫困村的脱贫与振兴离不开一群具有“乡愁情节”的年轻人。乡村振兴与否,关键看人气,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留住人。关坝村巡护队过去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是清一色壮小伙。回来了一批年轻人,成为村里各项事务的主力,他们是这个村当之无愧的“伞骨”,撑起关坝村的一片天。

政府的财力支持是保障。近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960万元实施营造林工程,营造林18万亩。就关坝村自2015年始,县财政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人工巡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前前后后共计投入近500万元。

产业发展是支撑。中蜂、冷水鱼养殖、重楼、乌仁核桃种植是关坝村的主要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是基础。关坝村成立了“关坝沟流域保护小区”,旨在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

帮扶部门创新帮扶方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坝村对口帮扶部门平武县林业局一直将探索创新作为生态扶贫的活力源泉,积极引进社会公益组织“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参与生态扶贫。

社会公益力量的加入助推扶贫与振兴。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2009年进驻关坝村,就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不断为保护小区引进社会资金、技术、理念及管理模式;对外宣传关坝、增强关坝知名度;今年通过“山水”的牵线搭桥引进阿里巴巴,构建“自然保护地认领管护模式”, 助推扶贫与振兴。

第6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关键词]漳台服务业;合作基础;合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漳州是台资企业在大陆落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漳台两地经贸合作环境和条件的逐渐改善,台湾与漳州的贸易与投资额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漳台服务业的互补性合作。

一、漳台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

(一)漳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从表1的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偏慢,近期才有较明显改善。201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5:51.3:39.2,漳州市为18.2∶44.4∶37.4,漳州第一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漳州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占比在全省9个设区市中位居第6位,仅高于莆田、三明、龙岩,这与漳州的城市定位极不相称。

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漳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一是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大,发展水平较低。如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3%和23.4%。传统服务业中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0%以上;而现代服务业中新兴行业所占比重较低,其中金融业和保险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9%和14.0%,两项合计占18.9%,全省这一指标为25.9%。其他新兴服务业如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动漫、文化创意等产业占比更低,这说明漳州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且发展水平不高。二是生产业发展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10年漳州市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449.5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19%,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6.36%,居全省第四位,与周边地区相比相差甚远(厦门为36.63%、福州为23.99%、泉州为16.48%)。

(二) 台湾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向大陆投资情况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台湾服务业在各产业发展中已占绝对优势,占GDP比重均在40%以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向服务型经济加快转变,服务业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08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高出工业49个百分点,已由1980年的46.7%上升到2008年的73.3%,创历史新高。然而,由于受人口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台湾服务业的发展已近极限,同时近年来台湾的实体产业大量转移到大陆,近期台湾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一是台湾服务业转移速度加快。?近年来台湾对外投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台湾对海外服务业投资项目占对海外投资总项目数的47.21%,服务业投资总额达284亿美元,占对海外投资总额的60.13%。投资大陆服务业占台湾投资大陆比重已达25.69%。这表明服务业已成为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重点产业,未来台湾对大陆服务业投资将呈加速的势头。

二是台湾主要向大陆传统服务业投资。从2010年台湾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看(见表3),批零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共行政及国防等产业已成为台湾的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其中批零贸易业发展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增加就业最多,成为台湾服务业中的支柱,占到GDP的18.17%。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引进了日本连锁加盟和宅配管理技术,台商也把这套技术应用在东南亚及大陆,由此加快了该行业的发展。

从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行业分布情况看(见表4),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投资项目数占服务业总项目数的35.25%,占总投资额的33.27%。表明台商投资大陆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

二、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基础

漳台服务业发展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服务业内部结构、经营理念、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差异互补上,由此形成两地服务业合作的基础。

(一)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产业基础

从表5漳台两地产业结构对比数据看,目前漳州市刚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相当于台湾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而台湾经济早已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漳州的服务业水平与台湾相差较大,从三次产业和人均GDP来看,漳州和台湾的产业发展进程时间相差约为 20~25年,这种差异是两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台湾石化、台塑、灿坤、统一、泰山、天福、长春化工和台湾玻璃等台湾百强企业在漳州落户,带动了漳州经济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农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力、化工、物流、地产等一批产业的崛起,促进了漳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地推动了两地服务业的合作发展。

(二)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市场基础

漳州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漳州的经济总量达1768.20亿元?,人均GDP为36453元,约合5000美元。从国内外发展经验与规律看,人均GDP超3000美元是服务业进一步加速发展,居民消费从温饱向享受型转变,消费能力开始被激活的时期。发达国家在这一时期的服务业都比较发达,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目前,漳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与漳州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5.5%~37.4%之间,距离50%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漳州十大强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亟待发展生产业。目前,制造业正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带来对生产业的巨大需求。一是增加对运输服务业需求,催生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制造业的货物贸易、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推动了银行、金融和资本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会计、法律、保险、咨询、信息和外汇交易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强化了对产品研发、品牌塑造、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发展。可以预计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及层次提升,将直接推动金融、信息、研发等生产业的需求扩张,加快漳州服务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此外,随着漳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将加速漳州生活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漳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年,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100元、9119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消费保持增长势头,旅游消费逐渐兴起,对住房、汽车的消费增加,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样也为漳州服务业的进一步拓展带来较大的发挥空间。

(三)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要素基础

漳州拥有海岸线长715公里,天然深水港湾20多个,全省6个深水港湾中漳州就拥有厦门湾和东山湾,可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133个。招银、古雷两个深水港区靠近国际航道,水深和锚地条件可满足建设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码头和25万吨级散货矿石、30万吨级油品化工码头需要。这为两地合作发展港口物流等生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此外,漳州在闽南地区后发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淡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两地服务业合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漳州服务业的用地价格仅为台湾的1/10,劳动力工资与台湾相差8~10倍,这种要素资源的差异性为两地服务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 、漳台服务业重点合作领域

目前,台湾对漳州服务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即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和房地产业。深化两地服务业的互补性合作,必须明确重点合作领域: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和会展业。

(一)整合两地资源,深化旅游业合作

1.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做大漳州旅游业。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台湾有80%的人讲闽南话,有近40%的台湾人祖籍在漳州,台湾现有四大民间信仰,除妈祖外,东山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尊神祗的祖庙都在漳州。漳州具备承接台湾新一轮服务业转移的独特优势,拥有发展对台旅游、拓展闽南语系市场的优势。漳州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如沿海地区美丽的海岛、火山地质公园、海水温泉、红树林;山区的南靖、华安世遗土楼群、平和的三坪古寺均具优势。近年来台湾旅游业飞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大陆赴台游客突破120万人次。由于漳台许多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渊源,这为对接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共享游客资源奠定了基础。

打造两地共享的精品旅游线路。建议以东山生态旅游岛、云霄海水温泉、南靖和华安土楼及平和三坪古寺、芗城明清历史街区、漳浦赵家堡、滨海火山地质公园、长泰生态旅游休闲带为主对接台湾旅游业。积极开发“原乡之旅”、“寻根之旅”、“民俗之旅”、“经贸之旅”等旅游线路,争取打造成精品线路。

2.加强漳台旅游合作宣传,推动地区间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积极与台湾旅游机构或旅游企业联合制作漳州旅游、台湾旅游宣传资料,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强互联网宣传,建立漳台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互推、互享旅游信息资源。如2010年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与台湾的澎湖列岛地质公园达成对接合作协议;2011年6月,东山、金门、澎湖三地旅游协会会长签署了三岛旅游发展合作协议,从市场开发、宣传促销、旅游节庆、人才交流、旅游文化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三岛的合作方向,以共同提升三岛旅游业水平。

3.逐步完善漳台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台湾旅游企业投资开发漳州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吸引台湾旅游企业、酒店来漳州投资兴业,重点发展高端的酒店和旅游产品,包括游艇码头、对台客货滚装码头等。

(二)深化商贸物流业的双向对接

台湾的批发零售业在市场营销、运用ICT技术协助商品管理、连锁商店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以台湾资金、管理人才和经营模式推动漳州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的发展是提升漳州商贸服务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台湾知名企业天福集团借足漳州进军大陆市场,台湾零售企业巨头大润发成功进驻漳州;漳州成功推出漳台夜市商贸街等。因此,应借鉴台湾商贸业的成功模式,加快建设漳州夜市、品牌商业街、特色商业街,促进商贸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提升漳州商贸服务业档次。

近年来,漳台两地贸易往来频繁,衍生了大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两地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据统计,自2008年漳州招银港区开展“大三通”业务以来,漳州海关共监管招银港区“大三通”进出境船舶508航次,货运量252.4万吨,货值1.06亿美元。目前漳州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现代物流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壮大的物流服务需求。相反,台湾的物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较高,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具有相对优势。但是台湾岛内土地成本高,劳动力缺乏,物流业面临转型压力大,漳台两地物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漳州应加快引进台湾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和大型物流企业,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三)加快漳台金融保险业合作步伐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金融业将是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热点。2009年两岸签署两岸金融各监管合作备忘录(MOU)后,为台湾金融业进入大陆提供了制度保证。对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两岸设立货币兑换基金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厦门相比,漳台金融保险业合作严重不足,当前应加快漳台金融保险业对接:一是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到漳州投资设点。如设立办事处、成立财务公司、投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台资入股漳州农村信用社;深化金融交流合作,建立客户共享和推荐制度,进一步加大双方在业务、人员、信息方面的交流力度;二是促进漳台金融中介机构、征信服务机构的合作;三是鼓励两地保险机构的合作。吸引台资在漳州设立或参股合资保险机构,提升保险业对台资服务的能力,搭建漳台保险业交流平台。漳台金融保险业的合作要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产业为主,同时加快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和创业投资等新兴业态,完善金融产业体系,增强金融支撑能力。

(四)打造“海峡展”品牌,深化漳台会展业合作

会展业是漳台经贸往来中的又一个热点领域。漳州已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和“十三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两岸会展界人士就此频繁接洽,相互探讨,寻求合作,并已成为两岸“海峡展”的品牌。目前,漳州的农业博览会和花卉博览会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1年,邀请台湾省农会、台湾省渔会、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等相关机构参与联办,设置“台湾真品馆”,漳台两地会展业合作从此拉开序幕。漳台会展业的合作大有可为,应通过漳台两地互相设点和轮流举办会展活动,优化配置两岸会展资源,合力开拓会展业国际市场,促进漳州会展业朝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成.ECFA视阈下闽台服务业合作的新机遇及其利用[J].长沙大学学报 2011(7).

[2]程春生,魏澄荣.闽台两地服务业合作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J].国际贸易,2009(4).

[3]昊国培.海峡两岸产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服务业合作[J].福建金融,2007 (4).

[4]林建甫,周信佑.两岸服务业合作与发展契机[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0(8).

[5]汪立峰.海峡两岸服务量合作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9(2).

[6]陈岩峰,陈夏,许小乐.粤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第7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保险具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直接面向的是最广大的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因此保险参与精准扶贫可谓顺理成章

银行因具有直接信贷投放和风险管控等功能优势,可引导资金实现精准投放,保障实现“造血式”长效脱贫致富机制。典型代表如建设银行,不断推动金融扶贫模式创新,运用专业化手段实现“精准滴灌”

与贫困县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专门的扶贫部门或小组,是多数券商结对帮扶通常的打开方式。不少券商高管都是亲自挂帅出征,纷纷派遣阵容豪华的领导班子,奔赴扶贫前线

达则兼济天下。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应该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环境的优化、努力促进社会福利增长,不断反哺社会。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精准扶贫”,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社会帮扶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作为国内经济重要支柱的金融机构自然要成为“最大力担当”。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现行模式下,仅仅依靠救济式扶贫并不能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处境。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扶贫方式需要创新,变“输血”为“造血”。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其能够持续发展,重点在于事前宣传以及事后推广。寻找金融机构行业扶贫成功的案例,并且将经验推广出去,这对于持续关注金融机构的《投资者报》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为此《投资者报》本期推出的封面专题,就准备来挖掘各类金融机构的精准扶贫故事。

保险:扶危济困本质与扶贫天然契合

保险具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直接面向的是最广大的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因此保险参与精准扶贫可谓顺理成章。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多次强调,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大有可为。具体而言,一是具有放大效应,通过保险市场化机制,放大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具有普惠功能,通过大数法则覆盖所有贫困人口;三是具有精准特点,对因灾因病等不同原因致贫返贫的贫困人群开发有针对性的扶贫保险产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但是,单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脱贫致富还是存在诸多现实障碍和困难。

比如,贫困农民开展生产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和银行共同承担信贷违约风险,实现银保互贷,达到农民想贷就能贷款的效果。

在这方面,太平财险鼓励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方式,拓宽保险增信路径,低成本盘活农户资产。

比如,通过全新农业保险的顶层设计,实现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2017年,阳光产险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将重点推进产品扶贫,以产品创新为抓手,精准对接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保险需求。坚持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双线并行,在传统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价格保险、指数保险、保证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努力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全方位的L险保障需求。同时加大产品整合力度,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保障面广、费率灵活的套餐产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扩大保险责任、加大费率优惠,进一步降低贫困群众保费负担。

此前太平财险与中农金保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推出了优质农产品“双保险”计划,计划推广至全国1000个优质农产品原产地的1000个农产品品种。“千县千品”计划中,由太平财险承包的每件农产品都可以通过记录的二维码追溯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质量指标以及保单信息,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这样对于农产品销售也是一个重大的促进作用。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则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方面,保险业将大显身手。

中国平安除了援建学校、志愿支教、教师培训等传统的方式外,还在今年成立了教育公益理事会,由马明哲担任第一任理事长。平安希望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全力提升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平安还搭建了公益平台。

2016年,平安人寿联合幕天公益成功为1000个乡村课堂图书角募集建设资金,并通过“捐书助教”活动筹集到10万余本书籍,超出预期目标171%。拥有过亿客户的平安金管家APP支撑起“最大书籍捐赠公益平台”的目标,而百万名平安寿险业务员和上千家门店为好书从城市流向乡村提供了一个巨大而畅通的网络。同年,在平安支教行动中,中国平安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公益形式,通过梦想置换、知识众筹以及网络支教,将互联网与公益深度结合,突破了以往支教参与方式单一的瓶颈,打造了“超越时空”的爱心支教。

银行:多项举措创新 筹集扶贫资金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银行因具有直接信贷投放和风险管控等功能优势,可以引导资金实现精准投放,保障实现“造血式”长效脱贫致富机制。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担负这样的社会责任。

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任务要求金融服务重心下沉。为此,银行业积极推进乡村营业网点布设,不断加大县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政策性银行方面,2016年5月份,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正式挂牌。农业发展银行在总行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省市县分别成立扶贫机构,实现了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商业银行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身根植于县域经济的农业银行,2016年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突出“三农”特色考核,将三农金融分部考核结果纳入分行综合绩效考核。充分保障县域业务发展需求,倾斜配置信贷资源、费用和固定资产。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银行在精准扶贫上也是力争多样性,不断推动金融扶贫模式创新,运用专业化手段实现“精准滴灌”。

譬如,去年年末,建设银行用于精准扶贫的贷款余额高达948亿元,比年初增长173亿元,增速22%。据介绍,建行通过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及个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和增收超过8.63万人次;通过信贷支持农田水利、生态环境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学校建设等项目,惠及众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效地激发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建行通过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产品走出去,善融商务企业商城贫困地区入驻商户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1亿元,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已经在扶贫路上走了21年的工行,截至去年年末,各项扶贫贷款余额合计930亿元,同比增加273.5亿元。

工行的做法是紧密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地区脱贫需求以及政府发展规划,制定扶贫政策,确定扶贫项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相继开展了金融扶贫、绿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救灾扶贫等一系列方法。

譬如金融扶贫方面,工行总行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将最高贷款额度由8万元调增至10万元,支持贫困户创业。在吉林,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质押方式的“惠农贷款”,帮助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购买农机具;在贵州、,推出旅游贷、藏宿贷融资方案,支持当地农民经营家庭旅馆脱贫致富。此外,运用“电商+企业+贫困户”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继续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企业、小微企业在融e购平台上线,扩大销售渠道,通过企业的发展实现下游农户的脱贫和电商人才的培养。

在将金融精准扶贫引向深入的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完善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扶贫的良好机制,加强政银之间、金融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扶贫效能。

例如,农行充分发挥“政府+金融”的协同作用,逐步探索出以“政府增信、产业带动、银政联动、便利惠农”为特点的精准扶贫有效模式。据介绍,“政府增信”,即积极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财政直补等政府增信机制,发挥政府代偿作用,解决贫困户抵押担保难题。“产业带动”,即将信贷支持重点与地方优势产业相结合,主动对接政府主导的产业带动项目,形成“输血+造血”的长效扶贫机制。“银政联动”,即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驻村工作队等在客户推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辅助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逾期催收,提升贷款保障程度。“便利惠农”,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贷款贴息政策,并通过合理设计结息周期和还款方式,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提供各种便利。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投资者报》记者也注意到,商业银行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自身逐利本性与精准扶贫政策性、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即如何才能同时兼顾好经济、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责任。

除了政府对于扶贫机构有奖惩激励,还需要探讨经济化的手段方式。譬如通过市场手段发行票据、专项柜台债券等方式。

比如农行在4月12日到4月18日间,通过全国各网点、个人网上银行分销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首期30亿元的易地搬迁扶贫专项柜台债券。该债券品种采用3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利率预计在3.87%到3.95%。国开行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将给予90%的贷款贴息。农行这次创新将拓展扶贫资金来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重点领域。

兴业银行承销的“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扶贫中期票据”,是全国首单扶贫中期票据,也是同时发行的首批两单扶贫票据之一,这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上的创新突破。本笔扶贫中期票据注册金额10亿元,首期发行5|元,期限5+N年,债项评级为AA+级,发行利率为5.39%,低于同类非扶贫债券。债券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长顺县和威宁县,支持两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市场普遍认为,精准扶贫和市场化的信用增进是本期债券的最大亮点。

在筹集扶贫资金方面,比如民生银行,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第一家公益捐赠基金,5年内每年拿出税前利润的0.8%~1.2%用于公益捐赠,这在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企业界均是一大创举。2008年以来,民生银行累计公益捐赠金额已接近20亿元。

券商:34家公司与贫困县结对帮扶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券商的扶贫任务更有压力,因为未来证监会还可能将扶贫成果纳入券商分类评价标准。

去年,证券业协会公布了三批“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倡议行动名单,其中有34家券商与41个贫困县结对。

证券公司怎么扶贫?《投资者报》记者从券商公布的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看到,不少券商高管都是亲自挂帅出征,纷纷派遣阵容豪华的领导班子奔赴扶贫前线。

与贫困县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专门的扶贫部门或小组,是多数券商结对帮扶通常的打开方式。

在2015年券商公益支出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国信证券,在2010年就启动了“金色人生”人才培养计划,截至2015年年底,共资助学生1027人次,覆盖全国20多个地区,总资助金额为287.45万元;2016年,公司启动对广东河源龙川县岩镇山池村三年共计1034万元资金投入的对口帮扶计划,目前已完成781万元扶贫款项拨付,村道硬底化、垃圾池建设、自来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均已陆续开工建设;2016年8月,公司积极响应中国证券业协会开展“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行动的倡议,结对新疆麦盖提县,从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企业生产、企业融资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此外,公司还捐资100万元支持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汾西县开展的定点帮扶;出资80.17万元捐建贵州省三都打鱼民族学校学生食堂;捐资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建设到捐资心理健康基金会开展抑郁帮扶计划;捐建赣州敬老院、捐资抚恤环卫工人;捐款170余万元助力广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国信证券一直不遗余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第8篇:农业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

目前福鼎是全国10大产茶大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口基地。几百年来,85%的福鼎白茶供出口,并深受欧美、东南亚等市场的欢迎。近年来,福鼎市政府和企业敏锐地认识到,要引导国人认识白茶,才能真正树立起“福鼎白茶”的金字招牌。于是,福鼎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开始为复兴白茶努力奔走,一座座书写着福鼎白茶振兴征程的里程碑像接力棒一样在福鼎人手中传递着。

2006年1月份,福鼎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白茶之乡”称号;2008年6月,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中国白茶“自然・健康・和谐”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国内7位著名茶界专家一致形成《福鼎白茶共识》;7月,福鼎市政府与中国人民三仪仗队共同签订《军地共建协议》,福鼎白茶成为三军仪仗队特供用茶;9月,福鼎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是福建省惟一获得该称号的县市。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福鼎白茶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4月,福鼎白茶品茗会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

有人把白茶比作茶中仙子,因为她的清雅之风能为人洗去世俗的尘埃;有人把白茶说成茶中奇葩,因为她是云遮雾锁的太姥山孕育出的最奇瑞的茶品。白茶的名气似乎不及绿茶,但其滋味香气却能让人倾心难忘,她有魅力,有内涵,还有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仲夏湖滨,雅韵白茶――“我喜欢・我健康”2009福鼎白茶仲夏品茗会

陈 曦

酷热的天气里,弥漫着清雅的茶香。6月20日,在福州西湖畔的易安居里,由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农林大学、福鼎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我喜欢・我健康”2009福鼎白茶仲夏品茗会给榕城的茶友带来了些许清新的凉意。省人大副主任马潞生、老领导何少川、林强、陈增光,宁德市长陈家东、副书记唐颐、宣传部长林鸿坚,福鼎市长倪政云等各级领导,以及茶界专家骆少君、韩驰、孙威江等参加了品茗会。据悉,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今年将在福建宁德举办,茶博会将在福鼎设立分会场,此次品茗会是福鼎市提前为茶博会作的“热身”宣传。

福鼎白茶 榕城斗茶

上午,福鼎白茶斗茶赛首先在易安居金鳞小苑举行。此次斗茶赛福鼎市共有24家茶企业分别提供白毫银针、白牡丹和白琳工夫等三种茶样参与比赛。由茶叶界专家骆少君、韩驰、孙威江、陈郁榕、刘宜渠、陈金水、方华英等7人组成的专家组和70位榕城茶人组成的茶人组对茶企业参赛的白茶和红茶产品轮流品尝。最终,福建省郑源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亳银针、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牡丹、福鼎市天毫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琳工夫等三种茶获得首届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斗茶比赛的最佳口感奖。

品茗竞猜 无我茶韵

当日下午。天气炎热。却丝毫没有影响参会者的心情,无论是参展企业还是茶友们都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参展的24家福鼎茶企纷纷展出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和白琳工夫(红茶)3款茶品供参与的茶友品茗交流竞猜。只见各个茶友游走于展示桌前,或慢慢品茗,或轻闻杯盖,或仔细观察叶底……都在细细体味白茶的清雅茶韵。

下午4时许,金鳞小苑的参天古树下,数十位茶友席地而坐为无我茶会做着准备。茶友们自带的茶具都各有特色,其中还有一只脚印造型的脱胎漆器茶具。茶友陈先生说希望借茶来弘扬福州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

歌舞共欢 香飘两岸

月色下,西湖湖畔依旧热闹非凡,来自海峡两岸的茶人应邀参加了易安居金鳞小苑里“2009福鼎白茶仲夏品茗文艺晚会”。福鼎市领导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福鼎白茶的悠久文化历史以及近年来福鼎市遵循“自然、健康、和谐”的兴茶理念;随后国内知名的茶叶保健专家韩驰女士就白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做了详尽的解释和推荐。

随后的文艺表演高雅精致,以福鼎白茶“清雅健康”为主题的特色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情喝彩。听着福鼎籍歌手演唱的《你会爱上它》,品饮着手中清雅淡香的白茶,两岸的茶友深深地醉忘在仲夏的湖滨。现场的一些茶友表示福鼎白茶味道清新淡雅,特别适合夏日饮用。

寻白茶

伍世泉 茶痴老农

近年,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和白茶大面积扩产,珍贵的白茶开始回归国内市场,“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我们品赏白茶“银妆素裹”的美姿和“清醇鲜爽”的汤味时,可别忘了她曾出身寒门,曾千年孤独,曾至尊无上,也许,最初的白茶是远古时期太姥山人和其它茶区的人无意问共同创制的,但引以自豪的是,最终保存这项技艺并据此创制了现代白茶的还是太姥山人。

茶叶中的活化石

陆羽的《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得出了茶起源于远古的结论。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老母(另一说是尧帝的母亲),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乡民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剥去此传说的神话外壳,结合现实中的证据,不难发现该传说其实承载着太姥山先民远古时代就识茶用茶的信息。

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发现太姥山上有野生古茶树群落,而且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并得道升天的鸿雪洞附近就生长着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大毫茶就是移植于太姥山中;太姥山区自古就有收藏晒干的茶芽(即“针茶”)用于治疗麻疹的民间验方,进一步说明茶最初是作为药用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远古时代,以太姥娘娘为代表的太姥山先民同以炎帝神农为代表的中原古人类一样,发现茶并懂得用茶治病。

因为茶的鲜叶不易得、不常得,于是古代先民便开始有意识将鲜茶晒干保存,以备不时之需。此时应不晚于周朝,因为周朝还专设24名茶官“掌以时聚茶”。这种保存茶叶方式,茶学一代宗9币陈椽教授认为“如现时制白茶,可以说是制茶起源时期”。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教授也认为“与现今的白茶制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属于白茶制法的范畴”,并推断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的最早发明是白茶”。古人这种用晒干方式制成的茶,我们不妨称为“古白茶”。这种“古白茶”不但福鼎太姥山区有,而且也出现在四川华蓥山区。当地称作“红白茶”。

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制茶工艺创新,从两晋南北朝起,茶便褪下了它的神秘面纱,逐步进入了百姓日常生活。朴实无华的“晒干叶茶”着实让食不厌精、追求色香味形俱全的国人产生了审美疲劳,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绿茶和后来创制的其它茶。

太姥山人保存了古白茶制法

太姥山所在的福鼎茶区在茶业发展历程中。引进过绿茶、红茶、花茶等制茶工艺,并延续至今。但值得庆幸的是,古白茶并没有因此在福鼎湮灭。那些隐身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太姥山山民和僧侣们,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执著地沿用 晒干或阴干方式制茶自用,无意问将古白茶制作工艺保存了下来,并默默延续了千余年。山民这种自制的茶,俗称“畲客茶”、“白茶婆”。保留至今。今天,太姥山山民们将这种茶泡在大茶缸里,味道清爽,而且久置不馊。是夏天防暑良饮。太姥山区还有一项民俗,清明祭墓时顺手采摘一些茶叶芽芯,回家后放在灶台烘干,留作“退火”之药,其成品类似白毫银针。

太姥山出白茶的最早记载是陆羽的《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椽教授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产地。”其实,这句话也不是陆羽的原创,他是从《永嘉图经》上摘录来的,《永嘉图经》是隋唐时期的温州地方志,可惜已经失传。陆羽的这项记载,让我们获得一个重要信息,太姥山的古白茶早在隋朝时就已被外人所知。

大约到了明朝,太姥山古白茶开始走出山门。被称作“绿雪芽”,并很快在名茶丛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明末清初时,太姥山茶(尤其是绿雪芽)的声名更盛,清初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绿雪芽茶的记载。另外,明・陈仲溱看到有人在太姥山古道上卖茶,可见此时的太姥山区不但广泛种茶,而且开始出售,太姥山茶种植和精加工的历史不会晚于明朝。其上品就是被世人视为珍品的绿雪芽。

福鼎创制了白毫银针

今天,我们一般认为白茶中的上品白毫银针创制于福鼎,据《中国名茶志》一书介绍,清朝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1857年,福鼎借助太姥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特殊的加工工艺,繁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制白茶芽壮、色白、毫显、香高、味醇。据《福建地方志》记载,政和县到1880年选育繁殖成功“政和大白茶”品种,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两地生产银针时间相距约80多年。

清朝后期,国内外红茶市场风云突变。英国红茶的市场份额被印度、锡兰挤占;国内的祁门红茶又异军突起。此时的福鼎茶商决定另辟蹊径,改做白茶。最初,白毫银针是用以拼配红茶出口的,因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欧美人士饮红茶时加入少许白毫银针用来增加美感、提高档次。海外携万金来购白毫银针的豪贾巨富说:英女王伊丽莎白对白毫银针情有独钟。特别指定要饮此茶。“搭车出口”的白毫银针很快便打开了国际市场,之后白牡丹及其它大众化白茶陆续开发出来,但白茶产量仍少,故一直作为特种茶专供出口长达百余年。1936年,有“当代中国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倡导成立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督局,同时在福鼎的沙埕设立茶叶检验办事处,专事茶叶的进出口商检业务。当时福鼎产的“白琳功夫”红茶和“白毫银针”白茶已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产品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中述:“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福鼎茶业史表明。福鼎自采用福鼎大白茶创制白毫银针后,1891年开始外销。1912年~1916年为极盛时期,1917年~1921年受欧战的影响,销路阻滞,一落千丈,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时期。福鼎白茶只有少量的加工。1962年,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1963年,福鼎通过科学研究,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现在福鼎大多生产白茶的企业采用该技艺生产白茶。新白茶即新工艺白茶,是1968年研发的新产品。制造新工艺白茶的鲜叶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初制过程在萎凋后经过轻度揉捻。外形叶张呈现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而无酵感,滋味浓醇清甘。

走进福鼎白茶村

慕名于柏柳村,倒不是因为其秀丽的乡野风景,而是因其诞生了白茶良种“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柏柳村位于太姥山脉的点头镇,与白琳镇接壤。这里山色旖旎,鸟语花香,自然生态极好。所在的地方不但是诞生蜚声中外的白茶良种的原产地,而且是太姥山域内最早成立茶业合作社的地方。因此,历来被誉为“福鼎白茶第一村”。

上溯自元明以来,柏柳村的家家户户就以茶叶为生。在过去经济落后的时代里,柏柳村周围以茶为生的茶农们,种茶售茶所能带给他们的生存保证是极其有限的,甚至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每逢天下动荡,售茶销路面临断绝,茶农的生存就要面临绝境。如何能够保证茶路畅通,不受时局影响就成了历代茶农们梦寐以求的好事。在当地,历史上对此率先作出贡献的是民国年间的乡绅李得光、梅筱溪、陈织昌等人。

民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李得光(1902年~1981年)是福鼎点头人,他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是点头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名人乡贤之一。李得光在期间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还首次与福建省政府茶叶局合作,成立了福鼎白茶合作社,保证了福鼎白茶销路的畅通,开拓了一条发展本地茶业的新路。

1939年,战争使国家时局艰难,以茶为生的福鼎茶农面临空前的困难,茶叶滞销囤积,茶价暴跌。作为福鼎茶叶主产区的白琳、点头和店下等地尤为严重。为了迅速使乡亲茶农摆脱面临的困境,经过反复思考,李得光决定作出一个大胆的尝试。他邀集本地最有影响的乡绅茶人梅筱溪、陈织昌等,一起分头发动乡中茶人,取得他们的赞同和支持,共同组建了福鼎白茶合作社。统一购销成品白茶。这种组织形式不但是国内首次,更具有前瞻性,还具备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性质。有了这种组织形式,既稳定了本地茶叶的价格,保护了广大茶农的利益,而且还使得茶叶的外销市场能够得到稳定和发展。

由于李得光、梅筱溪、陈织昌等乡绅茶人的共同努力,自福鼎白茶合作社成立的1939年,一直到抗战胜利,尽管社会动荡、战争惨烈,但是,福鼎各地茶农生产的白茶,仍然能够源源外销,使本地茶农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根本的保证。

如今,李得光的家乡点头镇作为被国家推广为白茶良种“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的原产地,已经发展为福鼎市最重要的白茶产业基地和闽东最大的成品茶集散地。其新老茶业企业,已经发展到了120多家,每年的成品茶产量达到了6000吨左右,其中优质白茶占到总产量的82%以上。点头镇每年单茶叶的收入就可以达到2.6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是,在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分散经营、各自为价的现象仍然制约着当地茶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有鉴于此。由福鼎市茶业协会林立慈、陈振团等人提议。在福鼎市茶业协会和点头镇政府的协助下,全体柏柳村民以八股的方式,恢复组建了福鼎市点头白茶农民合作社,重新展现了“福鼎白茶第一村”的历史风貌。新组建的柏柳白茶农民合作社,社址位于村庄的山岭脚下。由祖 厝改造而成。合作社以生产传统优质的福鼎白茶名品为主,实行白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从而带动广大茶农走集约化和产业化的茶叶发展新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说白茶

冯文喜 吴守峰 茶痴老农

福鼎白茶生产茶园主要分布在国家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山脉周围的点头、溪、白琳、管阳、叠石、贯岭、前岐、佳阳、店下、秦屿等17个乡镇。长期以来,福鼎高度重视无公害茶叶基地和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福鼎白茶“生态茶、健康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茶园3000亩:认证有机茶园基地12个,面积1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基地5个,面积3.9万亩,并有38家茶叶加工企业取得QS证书。

白茶制作工艺发端于福鼎太姥山,以白毫银针最为名贵,是太姥山纵横无数的石谷崖壑、水云溪涧酝酿出的泱泱中华最奇瑞的茶品。白毫银针,茶如其名,色白如银,细长如针。曼妙的茶香飘过云遮雾锁的太姥山脉,穿透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

自古名山出名茶

福鼎,福祉鼎盛之地。

福鼎生态环境优异,天时地利,得天独厚。十分适合白茶原料的生长。福鼎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溪流纵横,水源密布。森林覆盖率为6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96%)。群山大多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似马蹄的独特地势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

“海上仙都”太姥山位于福鼎境内东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汉武帝命东方朔册封天下名山,太姥山列为36名山之首。名山出好茶,好茶耀名山。纵观太姥山中,除了蕙,便是兰,除了竹,便是茶。太姥山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闻名。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脉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奇草异木弥谷满岗,植被郁郁葱葱,景观绮丽多彩,土层深厚肥沃,茶园环境云雾缭绕,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根深叶茂。在太姥山脉较高海拔的多林、多云、多雾,有机质和微量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特殊地理环境的滋润下,孕育了千古茶茗。

孕育着灵山秀水的福鼎白茶回归到民间,体现出的便是最自然、最朴实的一面。在福鼎寻茶,必须走进翠郊古民居。这是当年福鼎吴氏望族的合院住宅。古民居建者系春秋吴王夫差第104代孙,在北京城开茶庄,以经营白茶起家,富甲一方。古民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历经13年,耗资白银64万两,建筑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长宽约70余米)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弈。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庄严。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古色古香,堪称中国传统民居中观赏性、艺术性、历史性融合的瑰宝。

芽茶以生晒者为上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是创制白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从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具有自然、科学、优质的特点,且集悠久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女性文化、时尚文化、健康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太姥山的绿雪芽茶树是福鼎白茶的母株,它生长于山中岩壑幽谷,浸濡于氤氲云雾,汲天地之精华,成一枝之独秀,历经千数百年,铸就福鼎白茶优秀品质。福鼎白茶制作原料品种主要采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大白茶树叶片呈椭圆形,叶色黄绿具光泽,叶肉略厚,嫩芽肥壮,芽头密。大毫茶树叶形近长椭圆,叶色浓绿具光泽,叶厚而质地柔软,嫩芽梢粗壮长大,茸毛多而长。菜茶主要品种为歌乐茶,叶片呈水平着生,叶色深绿。叶质较厚脆,芽叶茸毛较多。福鼎白茶以上述3种良种制作。制品毫显、色白,口感鲜醇、爽快、毫香显露、伴有花香,汤色黄亮。滋味醇厚回甘。

在传承古老自然的制茶法基础上,福鼎白茶现代制作技术向科学、自然、优质发展,采用不炒不揉的传统工艺,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体现自然、简捷的特点。萎调以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两种形式为主,自然萎凋程序为:鲜叶、自然萎凋、拣剔、烘焙;复式萎凋程序为:鲜叶、复式萎凋、拣剔、烘焙。白茶制作因天气因素分为在正常气候下和不正常气候下两种不同的初制程序,不正常气候下以“六成干”、“八成干”和加温萎凋3种初制程序为主,同时在正常气候制作工序基础上加进摊凉、复焙等工序。

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萎凋,使茶芽自然缓慢变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影响萎凋的主要因素有:湿度、温度、空气的流通,温度决定叶子水分蒸发和有机物的分解和多酚类的氧化反应,空气流通加速水分蒸发,防止二氧化碳、氨气的积聚引起毒害以及供给氧气。同时,也要防止因萎凋而使叶绿素完全破坏。对萎凋程度加以掌控,不能使制品变黄、酚类物质过度缩合,从而失去毫香。因此,白茶制作工艺要求技术性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将大大失去实用价值。

三年白茶可当药

长期以来,诸多古今学者和专家都有一个期望,那就是赛如丹芪的福鼎白茶必须将其奇特的药理保健功效造福于天下。随着当代人们对生命保健的越来越重视和茶为国饮的快速普及,做好做强做大福鼎白茶,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享受到福鼎白茶的美妙和恩惠,已经是到了众望所归的地步。

自然工艺 陈年更佳

首先。福鼎白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不作发酵处理和烘烤干燥,属于自然萎凋干燥过程。这种独特的加工方法决定了福鼎白茶成品茶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对人体最为有用的丰富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因此,福鼎白茶才具有优良药理保健的内在特质。这是其它茶品所罕有的。

其次,福鼎白茶具有隔年保存、越陈品性越佳的特点。在所有六大茶类中。具备隔年保存,而且越陈品性越佳特点的只有福鼎白茶和云南普洱茶。其中,陈年福鼎白茶不但越陈越香,而且越陈药理保健作用越明显。在福鼎市太姥山域内的山野村落中,古往今来都以陈年白茶作为珍药使用。诸如四时伤风感冒、祛毒降火、头疼脑热等等,都用家藏陈年白茶治之,效果极为灵验。太姥山区多长寿翁妪,考之其因,其中就有常喝白茶的重要因素存在。因此,当地人们常将之视为养颜驻容和益寿延年的神丹妙药而加以珍爱。

“三降三抗”

近年来。福鼎白茶奇特的药理保健功能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重视。有关其药理保健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国外诸多机构已经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国内同行也紧步向前。综合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可以将福鼎白茶奇特的药理保健功能归结为具有“三降三抗”的作用。所谓“三降三抗”即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荣冰的研究则表明,从白茶萎凋开始,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其缓慢氧化和随着鲜叶水分的逐渐散失进行酶促 反应形成了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杏黄或浅橙黄的独特的品质特征。他指出,白茶含有的对人体具有特殊功效的功能性成分,如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茶黄素、茶氨酸等,它们对人体的效应主要表现为:提神、利尿解毒、抗突变、抗肿瘤、预防龃齿、降血脂、抗炎症、抗过敏反应、减肥等。常喝白茶,有益健康。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所长袁弟顺博士介绍,与对照样相比,1200℃烘干的白茶能显著减轻CC1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且高剂量处理的保护效果好于中、低剂量处理,表明白茶具有护肝效果,同时表明白茶加工工艺对护肝效果影响较大。他的研究结果表明,30℃烘干的白茶也能显著减轻CC1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长时间萎凋是白茶护肝作用的关键加工工艺环节。

链接:国外对白茶药理保健作用的科研成果

当代人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与认知福鼎白茶的药理保健功效,最早起源于欧美。在上个世纪晚期,就有多家外国科研机构重视和研究福鼎白茶奇特的药理保健作用,并相继公开了其科研成果:

2003年第8期《茶叶信息》杂志摘译了美国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院学报》的报道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研究发现,喝白茶能使人体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

2004年5月28日,美国《科学日报》刊出《白茶的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的论文。文中引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上,美国科学家、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它茶类强;而早先受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资助的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是一种新的抗癌物质。在多项癌变实验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抗癌变特性。例如,能够不断抑制和缩小肝癌的肿块,提高其免疫功能。

2005年第18期《茶叶信息》则转载了英国权威杂志《最佳营养学》的推荐:多喝白茶有益于人体健康。

2009年5月4日《参考消息》转载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古老的中国白茶能防治肥胖症。

“白茶(采摘茶树上最嫩的芽叶制成)中自然生成的化学物质能分解脂肪细胞,并阻止新的脂肪细胞形成。人们此前认为。白茶能强健筋骨,降低血压,还能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这一新的研究是生产保健食品的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进行的。发表在《营养与新陈代谢》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称,在白茶的种种功效中,还可以加上防治肥胖这一点。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的营养学家和科学家们研究了白茶萃取物对人体脂肪细胞的作用,发现脂肪含量下降了。温内费尔德说:“萃取物溶液使与新的细胞生长有关的基因表达减少了。同时还促使现有脂肪细胞中含有的脂肪发生分解。”

在现代中国不是特别大众化的白茶因芽头满披白毫而得名,其价格通常是传统的红茶或绿茶的3倍。白茶制作工艺精细,仅仅用文火烘焙,不炒不揉,也不发酵,这样做有助于白茶较多地保留有益健康的特性。

要泡出一杯上好的白茶,非常讲究细节。专家们建议,每200毫升水中应放入一茶匙半的白茶茶叶。为了避免泡出不想要的苦味,水温不得超过80摄氏度。

品白茶

冯文喜 吴守峰 茶痴老农

目前,福鼎白茶制作选用的品种为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福鼎大白群体种、歌乐茶等)。其中。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1984年被国家农业部编号为“华茶1号”和“华茶2号”,为全国良性茶种。

福鼎白茶主要采用上述3大白茶良种,色泽翠绿或灰绿,毫显、色白,口感鲜醇、爽快,毫香显露并伴有花香,汤色黄亮,滋味浓厚回甘。白茶属微发酵茶,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按产品质量和工艺特点,制品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和新工艺白茶4种。

白毫银针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肥壮单芽为原料,其制品外形条索肥壮挺直披毫,色泽银白,整齐洁净,内质香气清高,毫香持久,鲜醇嫩爽,汤色杏黄清澈,叶底幼嫩肥软匀亮。

白牡丹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亳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要原料,其制品外形叶张肥嫩,毫心肥壮,叶态伸展,芽叶连枝,叶缘垂卷,破张少、匀整,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洁净,无老梗,没有枝条和腊叶,内质香气清鲜纯正,毫香浓显。汤色淡杏黄,清澈,清醇清甜,嫩匀,叶底叶色黄绿,叶脉红褐,叶质柔软鲜亮。

贡眉(寿眉)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其制品外形毫心较肥壮,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叶整紧卷如眉,匀整,破张少,灰绿或墨绿,色泽调和,洁净,无梗和腊叶。内质香气清纯,毫香显。浅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醇爽。叶底柔软、嫩亮、毫芽壮多。

新工艺白茶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其制品外形条索粗松尚卷曲,褐绿色,匀整,洁净。有嫩梗,内质香气略显板栗香,醇厚爽适。汤色橙而清澈,叶底匀整舒展。

白茶的观赏茶艺

福鼎白茶茶艺包括观赏茶艺和居家茶艺,观赏茶艺用于表演,体现其古朴、优雅;居家茶艺体现其方便、简洁。日本茶道繁文缛节、清规戒律甚多,远不及品饮白毫银针来得明心见性。让我们以一颗宁静、安稳、平实、和乐的心去品饮白茶,去追求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从而豁然开朗、脱胎换骨、重获法门,更加体会到林语堂先生的“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的心境。

兴白茶

雷顺号 林 斌 白荣敏

2008年,福鼎市茶园面积达2077亩,茶叶总产量1.62万吨,实现毛茶产值5.2亿元;涉茶产业年总产值达12.5亿元,其中白茶产量4000吨,产值4.8亿元。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81家,其中上规模企业3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品品香、天湖、广福、绿叶、誉达、莲峰等6家企业被列为“2008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效益稳中有升。

为了让历史名茶重新崛起,福鼎市紧紧抓住了白茶发展的良好机遇,把白茶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充分。福鼎人行动起来了。

千年茶乡的复兴之旅

2004年,“福鼎大白茶”注册为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2005年,“福鼎大白茶”证明商标通过注册。2007年12月,“福鼎白茶”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这是宁德市第一个国家级的名牌农产品。2009年2月,“福鼎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月,“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省文化厅审批,并上报国家文化部。目前,“福鼎白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随着“福鼎白茶”知名度的不断走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福鼎白茶。也喜欢上了福鼎白茶,国内白茶市场在不断扩大,价格也水涨船高,但要争创中国名牌,形成像安溪铁观音那样的特色品牌,福鼎白茶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因此福鼎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把国外畅销的白茶作为福鼎茶类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导全市茶企业和茶农,共同打造“福鼎白茶”。

福鼎市委副书记陈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鼎市在打造“福鼎白茶”品牌过程中,主要分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重视培训工作。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分期分批请专家到每个乡镇对茶农进行无公害栽培知识培训:其次是每个乡镇设立了茶叶生产指导站,配备茶叶技术员,加强科学管理茶园和安全施肥的指导。2007年,福鼎市顺利通过了农业部“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验收;第三是在所有农资供应点张贴严禁上市的化肥、农药黑名单,并加强工商检查,依法对出售高残农药的经营网点进行打击;第四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形式,充分发挥21家省市级茶业龙头企业、4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的作用,鼓励他们建标准化生产基地:五是严把茶青质量,茶青采摘前1周进行监测,市里拨专款设立质监员,每个茶园随机抽样检查并公布结果,农残标准不合格的不得采摘。2007年以来。共被省、市抽检茶叶样品500多批次,100%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福鼎因此被评为2003~2005年度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从1998年至今,全市抽检1万多批次茶叶样品,有98,5%批次符合欧盟标准。

目前,福鼎市在全国创办了白茶销售网点800多个,7000多营销人员参与推销福鼎白茶。在马连道,福鼎茶商开设的1D0多个商铺里,高档白茶供不应求。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说,近年来,白茶的国内销量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据悉,2008年福鼎茶叶的茶青价格比上年提高6.2%。茶叶销售价格比上年提高6.5%,茶农实现增收6000万元,增幅达6.2%。

两岸情 白茶兴

福鼎,地处闽台浙三省交界。与台湾基隆港仅隔142海里。福鼎台山岛历来是闽、浙、台三省渔场,改革开放之后,沙埕港曾是福建省最早的台轮停靠点、对台贸易点和对台劳务输出点。由于福鼎与台湾省特殊的地理位置,经贸往来历来比较紧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福鼎市对台招商引资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与台商的合作更显频繁。目前,除了农产品、工艺品等方面合作外。又拓展高档茶具、茶饮料等新产品的开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福鼎就与台湾合作发展茶叶生产。当时,福鼎引进了3家台湾茶业等农业合作企业。在店下镇投资创办登山农业开发公司等。生产寿山石和台湾乌龙茶并开发福鼎白茶产品,福鼎店下镇溪美村成为台资企业基地。近年来,福鼎市围绕做强做优白茶产业。与台湾加强合作。2006年,福鼎市郑源工艺有限公司与台湾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生产茶具。目前公司年产值已达5000多万元,加工生产进口红木系列精雕茶具和竹、石雕工艺品。

2007年11月,首届闽台人才两岸行考察团莅临福鼎考察白茶,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福鼎部分茶叶公司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和清洁化生产车间。并与福鼎茶叶界人士举行会谈,专家们高度赞赏和评价福鼎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一致认为福鼎白茶发展前景广阔。福鼎市还与台湾方面签订了合作开发福鼎白茶意向书,并正式聘请王春源、许丕昌、温增裕、吴耀庭、周仁智、孟昭旭等6位台湾茶业专家担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同时穿针引线,为海峡两岸茶业人才开展协作搭起“鹊桥”。

2008年以来,福鼎在“世界白茶交流中心”和“台湾白茶知友会”2个机构运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两岸合作,分别成立了海峡两岸白茶文化(福鼎)交流研究协会和海峡两岸白茶文化(台湾)交流研究中心。借助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充分发挥福鼎白茶的优势,促进两岸合作,互赢、互利,深化闽台人才合作,促进白茶产业发展。2008年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上,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中国最大茶砖的福鼎白茶茶砖进行公开拍卖,台湾金门实业有限公司以56万元高价拍走。福鼎市政府向金门酒业代表叶先生赠送了2罐福鼎白毫银针,叶先生也回赠了1瓶金门高粱酒。与此同时福鼎市茶业协会和金门酒业公司互换对联:“西岸东岸一水依,白茶白酒两相宜。”此举更是以福鼎白茶为“媒”,把两岸关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海西就是最好的平台,海西让福鼎白茶备受国人关注,这对福鼎白茶拓展国内市场,可以说是天赐良机。”福鼎市委副书记陈兴华深有感触地说。

在刚刚举行的福鼎白茶仲夏品茗会上,来自台湾的茶叶界专家表示,福鼎白茶无论是品质。还是文化内涵,都独步海内外。这决定了未来两岸在福鼎白茶制作技术、包装、销售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来自台湾的茶人陈秀容向福鼎发出了邀请,希望福鼎白茶组团到台湾进行巡回展销。福鼎市相关领导表示。福鼎将应邀组团对台湾金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助力福鼎打造白茶国际品牌形象,推动福鼎成为世界白茶中心。

专家支招福鼎白茶

2008年6月,中国白茶“自然、健康、和谐”高峰论坛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姚国坤教授认为,福鼎白茶之祖至少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再将它与古老而又多样的区域文化和民俗(如畲族)饮茶法以及隐藏在深山谷地的饮茶风情,还有太姥山道教文化结合起来,福鼎终将成为当今人们求新、探知的仙山、名境(生态)和佳茗共存之地。而且福鼎白茶还与儒、释相关,今后可在儒、释茶文化方面挖掘一些题材,更能增强福鼎白茶的文化性。

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院长俞益武教授认为,白茶做强。有两条途径。一种是直接途径。通过强大的营销力量。引导消费,创造消费群,就像可乐打开中国市场那样的方式,也像肯德基、麦当劳培养出忠实的消费群。另一种是采用间接的途径。考虑培养一个健康产业,让福鼎白茶成为健康产业的主体要素。福鼎市有发展休闲业态的健康产业的最佳匹配条件,即最保健的白茶和最独特的海上仙都太姥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指出。茶产业是极具特色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古老民族产业,更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他阐述的国际市场“红转绿、特”趋势明显,中国特色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人们对茶叶的利用将由传统的“杯(壶)泡饮用”发展到“即饮型茶饮料”,当前正进一步拓展到“吃茶”(茶食品等)和“用茶”(如含茶牙膏、除菌消臭用品等)等领域的发展态势,对福鼎白茶创新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尹军峰副研究员从白茶加工与产品开发角度提出促进白茶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他认为,应根据白茶的品质特点和目前的产业现状,通过市场消费特点、消费层次的系统调研与剖析,紧紧依靠科技,调整传统白茶产品结构,进行多产品综合开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工艺,开发新型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形成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工,促进白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白茶产业的整体经 济效益。

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俞其坤高级工程师强调说。质量是茶叶品牌的根基,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茶叶质量。才能打造茶叶品牌。他认为要从加强对白茶基地的保护和管理、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积极制定相关标准、加强质量的监管力度和提高白茶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保证福鼎白茶的质量。

福鼎茶企・印象

到福鼎已是傍晚时分,从酒店窗户向外望,整座福鼎城被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桐江水穿城而过,波光粼粼的江面,倒映着最后一抹夕阳的绚丽。远处,是连绵的青山,朋友告诉我,山那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姥山,福鼎的绿色茶园大都隐藏在太姥山区。虽然远眺不到茶园的影子,但却因此对太姥山的茶园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一早,在福鼎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品品香、天湖、银龙、郑源4家茶企,行色匆匆问,4家企业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展现出福鼎白茶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湖:古茶树的今生盛景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天湖茶业有限公司位于太姥山上的茶园基地。车子在太姥山间的道路上盘旋而上。天湖的茶园基地与太姥山景区隔空相望。在海拔大概600米地方,我们一下车,便立刻置身于四周青翠的茶园之中。“你们现在能看到的远近几座山头的茶园都是天湖的有机茶园。”天湖茶业的常务副总经理蔡善峰在茶园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天湖在太姥山的有机茶自有基地有1500亩,周边地区发展高山茶连锁基地6000多亩,且全部实现了有机规模经营。

天湖茶业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蔡副总说,天湖的有机茶示范基地从1999年初开始,就不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全部改施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除草改用人工除草。此外,天湖还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坚持有机茶的生产让天湖的茶叶品质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其“绿雪芽牌”系列名茶荣获国际名茶金奖、中国太姥杯品质大赛茶王、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茶王等。2007、2008年公司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

品品香:品牌成就白茶传奇

相信每一个走进品品香公司的人,都会从心底发出赞叹。园林式的厂区、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无不体现着“品品香”作为福鼎白茶领头羊的雄厚实力。

品品香茶业公司的林健董事长先带我们逐一参观了“品品香”的生产车间,近年来,“品品香”先后引进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拥有了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净化加工流水线,还及时建立起了一支技术过硬、资质深厚的技术团队支撑着从原料的采购、检验、毛茶初制、精细加工、拣剔,到半成品、成品检验测试,再到茶叶包装、验收、出厂检验等所有环节。

参观完厂区。林董带我们来到了“品品香”的展示区,展示区内陈列着品品香的所有系列产品,从最简单的纸盒装绿茶到颇具时尚元素的纱袋袋泡茶,再到精致的龙泉瓷礼盒茶,完整的产品系列向我们展示出“品品香”特色的品牌文化。

“一口为喝,三口为品,茶叶是让人来品的,而好茶经得起品,且越品越香。”是林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品品香”通过挖掘福鼎茶叶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力宣传福鼎白茶的历史文化和其特有的保健功效,打造出“品于醇,感于心”的企业品牌内涵,从茶的口感领悟茶文化的内涵,体现“品品香,更健康”的经营理念。

随着“福鼎白茶”这个公共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和认可,“品品香”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品品香”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和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2006、2007、2008年连续被评为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

郑源茶业:木为本、茶为媒

在福鼎,“郑源”是一个传奇,它扎根在闽东山区,却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高档茶具的厂家;5年前,它涉足茶业,系列产品一经推出,获奖无数,迅速成为福鼎茶企中的一匹黑马。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企业,能够将“茶”与“器”同时经营得有声有色、相得益彰?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坐落于福鼎市秦屿镇水井头生态工业园区的郑源茶业有限公司。

宽敞的厂区,工整的厂房,在几百平方米的展示厅里,琳琅满目的茶具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虽已年近古稀。但郑传源董事长依旧精神矍铄。他说郑源茶具自创办以来,紧跟中国茶具市场的发展步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的快速增长到品质的明显升级,逐步形成了今天郑源茶具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格局。目前,“郑源”的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茶的消费来带动茶具的销售”,郑董说这是“郑源”选择涉足茶业的最初想法。2007年,福鼎市郑源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为了配套高档的茶具,“郑源”的茶叶生产加工的起点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茶叶不落地的高标准。目前。郑源在秦屿水井头工业区新建占地30亩的新厂房预备投产加工福鼎白茶、茶饮料、果蔬等农产品,延伸茶产业链,带动农民的脱贫致富。

银龙:以技术创品牌

没有花园式的厂区,没有豪华的会客厅,银龙茶叶的负责人方守龙在临时性厂房地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由于用于厂房建设的用地在修建公路,现代化厂房的建设暂时停了下来。但这丝毫不影响“银龙”作为福鼎首家高新技术茶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著追求,在参观完这个看似简陋的厂房之后,我们不由地对“银龙”以技术创品牌心生敬意。

方总首先领我们走进一间阳光房,一台巨大的机器出现在我们眼前。设备分3层,每一层上面都整齐摆放着若干个用于萎调的竹篾,方总走到设备的一侧,启动了开关,随着链条的运动,3层竹篾开始匀速地更替运转,“这就是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的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这套设备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调节萎调的时间。使用这套设备一次性可以萎调茶叶2000斤左右,节省了不少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益。”这项生产新技术及产品在2008年经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鉴定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品质达到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从方总自豪的言语中,我们得知“银龙”对技术的创新和追求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从2002年开始,就研究建造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8项专利技术的“花茶离地清洁化生产新技术”、“阳光房全自动生产福鼎白茶”和“高级福鼎白茶自动化复式萎凋新工艺技术”等成果及专利技术。还利用福鼎特有的保健水果――“福鼎前岐四季柚”为原料,成功开发出柚子花茶和银龙健康茶等系列产品,被认为是最具保健价值的茶叶和代用茶。

东南白茶:用诚信赢得芳心

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紧密型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每一个环节已经非常成熟。其主要生产“多奇牌”有机白茶、常规白茶(白毫银 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茉莉花茶、特种工艺茶等产品。

东南白茶公司董事长张郑库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从事茶业工作20余年中,可以说对茶叶已经产生了相当浓厚的感情。一日不喝茶,就觉得全身不舒服,一日不谈茶,就会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张郑库先生把白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1月,东南白茶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资格,并已顺利通过QS认证,公司产品也经销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随后,他们自主研发了“福鼎冰白茶”和“东南白茶饼”产品,分别于当年隆重上市,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十年如一日,福鼎东南白茶公司始终以顾客至上为宗旨。以诚信赢得了客户芳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东南白茶,诚信天下,多奇品质,引领健康”。

东南白茶:用诚信赢得芳心

福建省金农茶产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太姥山脚下,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产茶区条件,执行董事庄长强很早就开始做茶叶生意。种茶、收茶、卖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2002年,庄长强着手筹办枕头加工厂,生产了少批量的茶枕开始在自己以及朋友的茶店零售。第一代茶枕产品就这样诞生了。第一代茶枕的工艺虽然还很不成熟,但毕竟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茶产品种类,引领了一种新的消费时尚,这也成为庄长强事业的另一个起点。

通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和第一代产品的试销,2004年,茶枕工坊相继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茶枕工坊系列产品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2005年,庄长强带着“茶枕工坊”第一次参加北京礼品展。正式进入礼品行业。茶枕的高附加值。自身新、奇、特的竞争力和对于礼品特性的吻合,一下子就受到礼品经销商的关注,接下来就纷纷有各地的商寻求合作,一时间,产品在全国的推广迅速铺开。同年,茶枕工坊在北京成立全国营销中心,开始在全国进行经销网络的建设。

绿叶茶业:灿烂盛开的白茶奇葩

在福鼎市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广和白茶从业者的努力开拓下,福鼎的白茶产业已逐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朵灿烂盛开的白茶奇葩。

成立于2005年11月的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于福鼎市岩前工业园区。3年来,绿叶茶业在董事长余其招的带领下,沉浸茶道,深耕细作,实现了飞跃式大发展。2007年,公司生产茶业总量达724.3吨,其中白茶517吨(名列福鼎市前茅),实现产值3345万元,被评为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福鼎茶产业中,绿叶茶业率先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90%的产品用于出口,深受欧盟、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好评。此外,绿叶茶业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并取得了很大发展。现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建有经营网点,产品已进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42家超市,并在北京马连道、天津正源鸿茶庄等设有多个经销点,还与厦门茶叶公司合作共建网点。

广福茶业:要让茶农受益

在福鼎这片盛产白茶的土地上,一位青年农民从走街窜巷卖茶起步,到办公司、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悄然担起了“福鼎白茶复兴者”的重任,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无限生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茶乡致富带头人。他就是被誉为“茶都骄子”的广州(福建)广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型彪。

林型彪告诉记者,当初为茶叶寻找一条销路,为乡亲踏出一条致富的门路,他在广州、广西和云南、贵卅I等地整整闯荡了五年。这五年间,他在南方建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为家乡茶农销售了近万吨茶叶,成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1996年。林型彪从经销茶叶中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决定回福鼎创办自己的茶叶企业。他投资150多万元收购了福鼎第二茶厂,并对该厂已经荒芜多年的600多亩茶园重新垦复改造。

一分耕耘,几多收获。2008年,广福茶业有限公司进入国家茶叶行业百强,并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茶叶产量达到1900吨,带动20860户农民发展有机茶和名优茶。每年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1100万元,直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人,帮助扶持四县(市区)2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茶业生产销售。

至此,林型彪赢得了无数赞誉,他谦虚地说:“我的目标是把福鼎白茶销到全世界,让我的乡亲从茶叶中受益,在茶业上致富,生活得更美好!”

誉达茶业,让福鼎白茶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