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交通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汽车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城市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相伴的是频繁的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使城市承载能力与社会运行效率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破解城市发展速度与社会效率的矛盾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智能交通设备通过信息技术将人、车和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既有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特别的是,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交通行业的个股有望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智能交通处于快速发展期

目前,政府层面的监管要求是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主要力量,比如,随处可见的电子眼、集成交通指挥平台系统等。最近几年来,政府投资于智能交通的步伐开始加快,年均增速超过了20%,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智能交通的重视;二是城市道路和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比如,北京因拥堵十分严重被戏称为“首堵”;第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了智能交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尚不足400亿,而美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已达到1118亿美元,即便是面积与人口远少于我国的日本,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77亿美元,是我国的6倍。而从智能交通的发展特征来看,我国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投入总金额的80%以上,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投入主要集中于软件与服务方面,两者发展水平的高低显现无疑。未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也必然会向纵深阶段发展,北京、上海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已经开始布局车路协作系统和出行服务。中金公司认为,2015年,智能交通行业是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间点,“十二五”末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

行业成长性优良

据了解,我国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于道路监控、收费站、GPS,以及系统集成等环节。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千万级智能交通项目数量为195项,同比增长了129%,项目金额合计57.9亿元,同比增长了180%,目前行业规模约在120亿左右。湘财证券该行业研究员朱程辉认为,未来3-5年,智能交通行业有望保持年均20-30%的增长,5年后有望形成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由于需求旺盛,在过去几年内,智能交通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高增长,龙头公司甚至达到了30%的复合增长。与此同时,行业整体毛利率普遍高达25%-50%,整体净利率也有20%左右(参见图1),体现了良好的竞争格局和较强的议价能力。

细分龙头显著受益

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不长,主要涉及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扩展几个方面。其中,硬件方面涉及采集、传输和自动化等;软件应用到控制、管理、导航等;系统集成由于硬件再与软件组成,涉及城市ITS和城际ITS;系统集成为服务扩展提供支持。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数量众多,相关细分行业龙头(参见表1)。

从海外发达国家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硬件及系统集成有望受益最大。

大华股份(002236):公司是智能交通行业的硬件采集商,近几年来来受益于政府支持,获得了高速发展。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0年、2011年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22.11%与45.21%,2012年的净利润增幅在60%-100%之间。同时,公司近三年来的销售毛利率均稳定在42%以上,净资产收益率也在20%以上。成长性与盈利能力均居高该板块前列。

未来,随着监控设备从标清向高清发展,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会充分享受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市场机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近两年来,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也堪称大牛股,反映了资金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第2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智能交通;物联网;交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它是全球技术发展的方向,物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而智能交通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最迫切需要融合物联网相关技术的领域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很显然,ITS(智能交通)离不开各类传感器对交通数据的采集,离不开局域、网络的交通信息共享,离不开智能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具“信息、和智能”两大特征,其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必将引领城市交通的管理和服务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智能交通行业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和设备来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与物联网的相互融合,必能促进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大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着眼于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立足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与交通运输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和环境等问题,借助于电子信息以及科技等领域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对人、车辆、道路以及交通与运输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实现感知道路的各种信息(交通拥堵、重大事件、公交、停车信息、环境(尾气)与天气等;采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3G天线网络等三网融合的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任何时间、地点的实时道路状况及数据的交互与传输;充分发挥数据信息有效价值,将数据信息分层分类及时发送到相应的部门和用户群体;为机动车驾驶员和市民提供最佳的出行路线;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和交通道路指挥及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依据。

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

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落后并且手段单一,不能实现24小时的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和公交以及其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要素的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及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并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路径规划、动态诱导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能够使整个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为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目前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信息采集方式有固定式采集和浮动车式采集。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检测设备,从而对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而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能够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

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应用研究

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主要利用屏信息,对驾驶员提供诱导。驾驶员通过信息板实时对应交通节点下游的部分路网交通状态,来选择交通行驶路线。并能够对交通管理措施提供跟踪反馈。交通诱导屏信息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2.1 提供在线车辆诱导、紧急事件的通告信息。交通诱导信息包括道路拥堵信息、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信息、以及根据天气状况、路面及路面设施检修状况、特殊情况需要封闭道路等各种交通警示信息等,即时通知驾驶员,以提高其警觉性,实现车流的合理导向,缓解车流分配不均对交通造成的影响,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

2.2 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控制模式。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模式,系统可以自由的在自动和手动之间切换。诱导系统在自动情况下,系统自动向交通诱导屏发出显示道路交通状况的信息,红色表示堵塞、黄色表示拥堵、绿色表示畅通。在手动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向交通诱导屏发出显示道路交通状况的信息需经操作员手工确认方可,同时操作员可手工向交通诱导屏发送文字信息。

2.3 可变动态文字警示信息显示。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中的信息标志牌不应该固定不变的文字信息,应该重要的路况信息、警示信息,以便提高交通诱导屏的可读性。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车联网系统应用

城市交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物联网目前处于概念设计期,希望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里能够重视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创新机会;RFID是物联网得以实现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城市交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车联网将成为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国家发改委已经先期启动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广州)智能交通试点示范,这些工作的开展必将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车联网”是面向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一条创新之路。汽车具有数量大、机动性强等特点,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车与车、车与人、车与道路的协调一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体现。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以及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未来智能交通拓展的方向。“车联网”更具体、更容易落地实施;车联网的构成不仅仅是汽车,还包括道路、行人等,涉及整个城市交通系统。

3.1 车联网的几大特性。所有车辆都是具有独立身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体,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能自动判断路况,不需人驾驶;所有车辆都可以实时感知自身、以及与其相关的物体的身份和状态,借助无线通讯,城市内车与车之间,车与建筑物之间,以及车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所有车辆所在的系统呈现出物体协同运作、系统状态最优的自组织运行模式,车辆如深海中的鱼群快速地游动却彼此永不相撞。

3.2 车联网面临的四大挑战。(1)规模。与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相对应的是,汽车相关的信息采集的种类也从单一的车辆身份信息逐步拓展至汽车的身份信息、运行信息、状态信息和事件信息等,数据规模将突破几十甚至几百PB级,迫切需要海量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技术。车联网将依托汽车智能平台实现节点级的海计算分层自组织形成局部智能,解决90%的感知数据处理。车联网先导试验阶段将支持百万级车辆的联网应用。(2)性能。汽车具有数量众多、个体分散、机动性强、牵涉面广等特点,需要支持复杂应用场景、高速移动状态下的信息感知技术。(3)安全。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拓展到车联网的物理空间,通过网络就可能实现对现实世界车辆的攻击,信息安全和危机处置将面临的更大的挑战。(4)隐私。车联网可使每辆车成为一个节点。海量的涉车信息自动进入网络,一切都将越来越“透明”,信息管理的权限设定将涉及基本的法律问题,甚至道德伦理问题,需要信息分级权限技术、隐私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1]杨铁军.智能技术在交通物联网中的应用和探讨[J],2011.

[2]张莉莉,史鹏飞,陈剑.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2010.

[3]张毅,唐红.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学院:物联网综述[J].数字通信,2010.

第3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究

政务微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种北斗定位定向仪的硬件设计

纺织企业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数字电视的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

未来大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研究

电厂脱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生物柴油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大数据分析

河南有线双向多业务系统建设浅析

CDMA中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与发展

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应用性推广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行业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实践探究

废旧产品再制造工程设计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探析

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

对一款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研究

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初探

汽车车身的快速开发和制造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装置系统研究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

油田通信NGN改造后的业务融合

关于搅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德州市:科技平台“流出”亿万财富

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基于STEP的自动化制造前景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对策探点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若干的研究热点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航空电信网络技术及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探析

可生物降解聚膦腈的合成研究进展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与应用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结构的研究进展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

第4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现状;应用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4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的浪潮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联网主要是利用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等传感装备,实现互联网和物体之间的连接,从而获得物体的信息,并进行通信,实现对物体的识别、跟踪和监管等。而物联网技术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拓展了信息的获得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加强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1 物联网概述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智能感应网络系统,它可以利用物体智能感应装置来对数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使其传输到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从而可以实现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可以定义为利用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器和激光扫射器等传感设备,并按照事先定好的协议,可以实现物品和互联网的结合,并进行大量信息的交换的传输,从而保证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和监控的一种现代网络。

2) 物联网的构成

从结构上来看,物联网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底层的数据感知层次。这个层析具有较强大的信息感应的功能,它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底层的感知层次包含众多的内容,包比如二维标签、识读器、摄像头、传感网络等内容,可以进行物体的识别,它是物联网网络运行的第一个环节;二是数据网络的传输层次,它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且进行传递。它包括通信网络、网络管理中心、智能处理中心等内容。三是数据网络传输层以及内容应用层。内容应用层对已经处理过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纳入到一些有关的行业中,和行业的技术充分融合,有利于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多样化,为此政府也针对目前的发展形势,制定了一些新的规划。

1)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划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我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物联网纳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去,也完善了相应的产业标准。但目前市场环境比较复杂,产业标准还在完善和发展的阶段。虽然各地政府已经开始出台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策略,但是标准仍旧不统一,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也表现出不确定性。

2) 各地高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输和交流。很多机构纷纷成立了一些物联网工作指导小组。很多高校增设了物联网专业,力求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物联网事业的发展。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可以通过感知层对事物进行感知和识别,因此,这就需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技术,它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和指导,可以充分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进行识别,从而获得一些有关的信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它不和目标对象直接接触,而且它可以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识别,可以快速获得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共享。

2) 无线传感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感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组织一些传感器单元,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从而可以实现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感知,并能够对数据进行传递,从而用来处理网络中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3) 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中,智能技术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技术,主要是在物体中引入智能系统,增加物体的智能性,可以实现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小的物体,它能够实现这些更小的物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紧密,可以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使一些物体更智能化和人性化。

4 物联网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继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要推动物联网的持续发展,就要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等方面。

1) 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我国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一些关键技术还处在初始应用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传感器接入技术和核心芯片技术等。第一,目前,现有的传感器的连接受到通信的距离的限制,而传感器本身对外部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第二,目前,传感器的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还有待提高,且数量不足。第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应用大量的传感器,因此要发展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目前我国网络中间件技术还不完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2) 要统一标准规范

统一标准规范,有利于保障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否则将会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尚未建立健全互联网标准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的发展与国家的一些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但是目前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统一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难以确立,因此,标准规范不能在短期内形成。

3) 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问题

目前,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和保护隐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首先要对物品进行感知和识别,在这个过程中,一项关键的技术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自动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它方便了人们对一些不可接触的物体的信息的获得,但是如果不加以对其进行控制,那么很多物品的信息就会被更多的人们所知,并对物品进行无限制的追踪。因此,这对信息的隐私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也存在一些隐私安全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泄露。所以,要完善访问机制,设立访问权限,对信息的传递、查询等操作行为加以控制,减量减少由于信息泄露而给个人带来的损失;同时,很多信息需要进行隐理,只允许被特定的人所看到,因此通常会采用加密的方式。在物联网识别技术中,保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物联网中,秘钥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这是因为物联网具有多源异构性,所以保密工作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在物联网中,IP地址有待扩充。每一个物体都需要有着自己的IP地址,可用于对它专属的识别、传输等。目前,Ipv4已经满足不了地址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利用Ipv6的支持。但是,要将实现Ipv4向Ipv6转型,并解决系统兼容的问题成为面临的一项挑战;另外,设备生产成本的问题也要重点关注。目前,物联网的规模逐渐扩大,信息数量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降低物联网设备生产的成本,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智能化的发展。

5 应用前景

1) 有效的资源控制,实现节能环保

目前,我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耗能较高,还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利于调节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推动物品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有利于对资源进行高校的控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 推动开放和合作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为物联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促进信息的传输和交流。因此,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要推动开放和合作,保证产业之间的协调,努力研发,实现出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3) 加快应用开发

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在初始阶段,很多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有待改善,在资金的投入上还不足,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容易停滞不前。所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要加快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做好宣传工作,政府给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给予企业一些补贴,保证他们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资金支持,进而可以进一步扩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应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做好保密工作,加大安全维护的力度,打击蓄意破坏的行为,通过法律法规对制度进行完善。

6 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利用物体智能感应装置来对数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传达到信息处理中心之后,有利于实现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问题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其可以进行有效的资源控制,实现节能环保;并进一步推动开放和合作;还要加快应用开发,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还要根据目前的需求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掌握更多用户的心理需求,促进应用范围的扩展。

参考文献:

[1]刘爱军.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J].物联网技术,2012(1):69-73.

[2]吴青,曾飞,初秀民.物联网技术在现代散货码头应用现状及趋势展望[A].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3:7.

第5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

发展前景:“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仪表、机械、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机械/设备/重工;

3、建筑/建材/工程;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房地产;

7、其他行业;

8、汽车及零配件。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师、电气设计师、技术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电气工程师;

2、电气设计师;

3、电气设计工程师;

4、电气技术员;

5、技术员;

6、机械工程师;

第6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你能相信吗,现在已经有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Google近几年推出最大胆的项目之一—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累计驾驶里程达30万英里,而且在电脑操作下没有发生一次交通事故。

这台“神奇”的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观察”其他车辆,并使用详细的地图信息系统来进行导航。有趣的是,当这台无人驾驶汽车在启动时会用一种十分性感的人工智能音进行提示,你只需在笔记本电脑上搜索并设置目的地,系统便会自动给出最佳线路。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未来二、三十年后,城市中的车辆在智能交通网络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运行,盲人可以开车、老人可以驾驶、汽车不再碰撞、停车不用苦恼、运行时得到很好的监控保护……那么这个美好的愿望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在国内,智能交通中一个很重要的应用—车联网正在落地,就如打开潘多拉宝盒的钥匙,车联网正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概念先行

车联网最早兴起于英国。早在1979年,英国就已经使用交通信号网络控制交通流量,建立起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其视频信息可以在任何地方远程监控高速公路的行车状况。不过,相比于英国,国内的车联网概念提出尚晚,直到2010年10月才出现在公众面前。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从网络上看,车联网体统离不开“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属于汽车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从周围环境,并且是车内、车间、车网通信的终端。

第二层(管系统),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

第三层(云系统),在云平台上架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对物流、客货运、危险车辆、汽车运行管理等数据进行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

车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每一辆汽车都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级传感器节点,通常一辆汽车装备有内部和外部温度计、亮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麦克风超声波雷达,以及许多其他装备。此外,汽车将配备有车载计算机、GPS定位仪和无线收发装等,这使得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城市之间能够互相连接、无线通信,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

车联网应用落地开花

当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会长王继祥谈起车联网时,他首先分享了几则车联网落地的生动案例。

【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2011年12月18日,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与陕汽联合研发的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正式。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是Telematic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定位、网络通信技术、车载电脑)和商业智能(BI)技术在重卡上的综合应用。它依靠GPS卫星定位、GPRS数字移动通信、GIS地理信息、互联网、采控网关、云计算等技术,采集车辆发动机ECU、车身中央控制器CAN总线等信息,通过车载智能终端、管理平台及呼叫中心帮助用户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检测、定位和管理。并且将车载智能终端采集而来的车辆运行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整理,把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油耗数据、车辆运行情况、维修保养计划等内容以直观的数据、图表等形式展现出来。这套系统提供了重卡专用导航、智能配货、紧急求助、车友互联、油料、电瓶防盗报警、行车记录仪、可视化倒车、故障报警、休闲娱乐、信息交互等功能,从而实现精益管理、安全运营。

【3G神器"黑匣子"】山东联通与烟台奔腾全面合作产品—ARS车载终端。从外形上看它就是一个有着显示屏幕的黑盒子,汽车装上它以后,车主只要用手指点点,除了可以导航、看视频、打电话以外,还可以上网看新闻、登QQ、听音乐、防盗,甚至可以点播歌曲、订房间、订车票等。ARS车载终端将依托中国联通3G WCDMA高速网络优势,向车主提供包括在线视频服务、救援、位置服务、咨询服务、娱乐服务、通信服务、个人信息服务、车载互联网信息服务、路况导航服务、停车场指引、酒精检测、安全驾驶服务、移动支付、防盗追踪服务、紧急呼叫服务等一系列服务。

【智能疫苗冷藏车】疫苗说:“我已经出来了,到你这里来了。”冷藏车说:“我是符合要求的,冷效评估已经通过了。”由于疫苗通常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如何对疫苗运输过程实时监控,曾经是防疫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将生产疫苗的厂家在出厂包装上贴上RFID标签,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集疫苗的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并存储在电子标签上,待疫苗装入冷藏车之后,该车管理平台就会自动记录疫苗上车时间、车况、运输线路、中途车门是否打开等信息。这样就可以随时知道疫苗是否合格,并能轻易实现疫苗产品的可追溯性。

在谈及车联网的发展现状时,王继祥指出,“这两年车联网发展比较快,大部分是由应用推动的,目前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但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讯的发展,车联网的概念已经逐渐被广大群众所认同,它正在从一个概念走向应用的阶段,未来的应用还会越来越多。车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为汽车智能化与网络化提供发展机会。”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专项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王东柱对此谈了他的看法:“现在车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并落地使用了,但是这些技术都是基于智能交通的基础之上,以此而形成的新概念,叫车联网,但它属于智能交通的一部分,是智能交通的一个具体应用和发展。近几年,国内有许多关于车联网的示范工程,如: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规划及信息服务、城市智能公交示范工程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落地应用的例子。这些示范工程的落地情况是比较好的,尤其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为代表。”

深圳市车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友互联)作为国内首家落地的车联网系统方案提供商,其方案通过在自行搭建的“云计算平台”上的三大产品组成,即3G智能导航软件、车友互联门户社区网站、车联宝客户管理软件。对车联网的现状,车友互联副总经理侍强表示:“在国内,从车联网概念的提出到真正成熟地运用于交通的各个行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来讲,当下车联网的发展处在一个初期的起步阶段,具体的商业模式、产品终端的表现形式,还在摸索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侍强介绍说:“车联网拥有相当长的产业链,目前来看,其涵盖了汽车厂商、网络运营商、车联网设备制造商、平台提供商、方案解决商、渠道商等环节。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规划将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这么庞大的市场一定会有发展前景。”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2011年5月,交通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改善出行信息服务质量,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并通过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畅通高效运行,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能耗和污染。

此外,据《2013-2017年 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15年,将至少有4000万汽车移动互联网服务技术用户。按照平均每个用户每年1000元的消费额度来计算,车联网行业到2015年的市场空间大约在400亿左右,带动相关产值将高达1000亿元,而中国也有望发展成为全球车载信息服务业最大的市场。

两大瓶颈亟待打破

尽管车联网有着乐观的市场前景,但还存在着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据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两大瓶颈急需打破。

一、商业模式如何落地

根据车联网概念,车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汽车感知技术、汽车无线通信技术、汽车导航技术、电子地图与定位技术、车载物联网终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视频监控技术、3G网络技术等技术相辅相成配合实现。在王继祥看来,目前这些车联网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如何运用车联网现有的技术将其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值得我们思考,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技术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需要解决车联网商业模式的落地问题,让用户能够真正了解车联网、认可车联网,愿意为车联网买单。”侍强表示了同样的担忧。

针对上述观点,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桓发表了他的看法:“车联网从技术上来看,已经不存在很大的障碍了,主要还是商业模式如何推动的问题。”他指出,现在车联网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类是汽车厂商,如通用、丰田、奥迪等,在中高端车上安装汽车平台信息系统,提供包括车胎检测、平均油耗、导航、防盗、远程开门等服务;还有一类是危险品运输,交通运输部要求国内运载危险品的车上必须安装车联网系统,对其实时状况就行检测跟踪。王继祥还补充:“对于国内管理规范的大型运输公司,需要对其运营的车辆进行强化管理,包括司机驾驶行为、油料消耗、GPS追踪等,实现透明化、可视化运输。同时建立的车联网信息平台,通过获得的数据分析来优化运力、配送路径,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由此可见,目前车联网的实现方式还不是很丰富,表现形式不够多元化,如何有效地推动商业模式的落地是目前车联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数据如何互通共享

如果把车联网看作是一个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那么通过现有的硬件处理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再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车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最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过,由此诞生了一个疑虑:这些收集而来的信息是否都被有效利用了呢?

“现在在城市中的交通网络中都铺设了大量的摄像头,通过这些摄像头实时收集而来的信息都被立即传输到平台上,不过这最多是实时存储。如果突然哪一天,大家想要调出自己以前行车的记录,这很难实现。我认为车联网是要能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反馈,能有效利用这些数据。”王恒如是说。

王继祥也表示:“一直以来都在反映一个问题,就是全国各地的局域网不互通,并且信息平台也不统一,部门与部门之间用不一样的系统,这就更不用说可以进行数据共享了。”

对于这样的观点,王东柱十分认同:“我们国家在车联网上的硬性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在软上还欠缺一些,尤其是现在建设很多的道路信息基础设施、布设了不少交通检测设备,但是从那里过来的数据并没有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分析、辅助决策与有效的信息服务,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还稍微差一些。”

解决之路在何方

“智能驾驶,在车辆、控制中心与驾驶者之间建立无线联系网络,通过实时监控和预测及时沟通信息、缓解交通堵塞、减少撞车事故、降低废气排放,实现安全、灵活和对环境的友好性。”这段文字引自美国交通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这是美国从2010年至2014年五年中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项目提供战略指导的战略文件。除此之外,2012年10月,美国交通部还了《通过连接改变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将2010年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做出了更新。

欧洲车联网产业的发展特点是以项目促发展。在服务项目上,欧洲的Telematics把交通信息和交通安全作为主攻方向。欧盟要求各成员国从2010年开始推行eCall系统,即在车辆内安装一个黑匣子,当汽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而击发安全气囊时,系统能自动拨打欧盟国家统一的急救电话112,将急救呼叫信号以及事故车辆所在位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传送给最接近出事地点的紧急事故处理中心。该系统要求到2014年,所有车辆必须安装完毕,这是将欧洲车联网的发展向前推动了一步。欧洲还主要发展车联网的统一标准及信息共享,通过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及欧洲标准化组织积极制定相关的车联网标准。

对比国外在车联网上所做的努力,我国针对车联网实际情况又做了哪些规划呢?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将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包括对社会治安监控、危险品运输监控、重要桥梁、建筑、轨道交通、水利设施、市政管网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另外,在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生产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道路运输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对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不过,这些车联网的战略文件还局限于过去的阶段,虽然政府对推进车联网的发展不遗余力,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王桓认为,“对于车联网的发展,还需政府重视,让政府发挥指导作用,做出更多车联网的政策规划。同时,政府部门、汽车厂商、车联网相关协会、科研院所等产业链上下游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如果企业各自为战,那么所提供的服务也会是有限的。当然,还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实现信息的共享。”

“市场是推动车联网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市场的推动,车联网很难前行。”王继祥这样强调。他建议:第一,要注重应用方面的推进,而不仅仅局限在技术上;第二,加强技术和应用的有效融合;第三,探索新型的商业模式,借助车联网的手段,对传统的交通运输进行变革创新;第四,政府相关部门适当地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植。

“欧美国家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利用车联网的技术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交通问题,实现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美国预期采用相关技术降低82%的道路事故率,甚至欧洲想要在2050年实现零伤亡。这些是他们在发展车联网前已经进行了规划和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因此也要求我们在推进车联网落地的同时,也需制定一个实实在在的计划、目标,我们要认真思考,通过车联网希望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并对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评估,而不仅仅是强调概念。”王东柱如是说。

第7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城市 高速公路 交通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车流和人流, 按有关规则和要求, 执行交通法规, 合理引导、限制和组织交通流的总称。交通控制是对动态交通流采用人工或电子技术如信号灯、监视系统等科学方法手段实行控制。现代交通的管理与控制, 简称“ 管制” 。通过交通管制, 使人流和车流在高速公路上迅速、安全地运行。实践证明, 高速公路只有在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下才能实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经济的运输效益。

一、静态控制和交通量动态预报相结合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步较晚,其设计能力远大于目前的交通量,道路本身的调节能力比较强,虽然匝道控制的静态控制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通过和交通量预报相结合的静态控制方案比较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的控制现状。

在时间T 计算时刻,首先通过Kalman Filter 预报法、神经元网络等预报法计算出高速公路的OD矩阵,也就是NXN 的起始—到达矩阵A ,即aij ,然后利用高速公路静态控制算法求出匝道控制变量ri ,根据ri 控制高速公路第i 个匝道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时间间隔t + T 后,做下一步计算。时间根据高速公路车流的变化率来决定。其控制算法原理框图如图1 所示。

通过对传统的静态的匝道控制策略的改进,可以提高传统静态匝道控制算法的性能,增加算法的适应能力。这种改进型匝道控制器,对于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的匝道控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二、交通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匝道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要求把高速公路车流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简化成一个线性差分方程模型。这种简化会影响控制器的性能,因此,许多学者考虑设计智能匝道控制器。

交通控制理论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为,自动控制理论本身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涉及数学、计算机、信息、电子等众多领域。交通控制系统是将自动控制理论、检测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视频技术等在交通领域进行综合应用。交通控制理论的发展是随着上述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而发展。自动控制理论发展60 多年来,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控制理论,又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控制。交通控制理论也从当初的定时控制,发展到全局动态、并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复杂的交通控制问题,凭单一的控制模式,仅采用数学工具或计算机仿真是难于解决的。人们在实际控制过程中看到熟练的调度人员、技术人员或专家均能较好地控制交通,如果把调度人员、技术人员或专家的经验知识和控制理论相集成,就相当于人直接参与交通控制,使控制效果达到或超过人的管理水平。这种方法就称为智能交通控制,是当前和今后交通控制发展的方向。智能控制器具有分层信息处理和决策机构。它实际上是对人的神经结构或专家决策机构的一种模仿。在复杂的大系统中,通常采用任务分块、控制分散的方式来处理。

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具有非线性,作为模仿人的思维进行决策的智能控制也具有非线性特点。智能控制器具有变结构特点。在控制过程中,根据当前的偏差及偏差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在调整参数得不到满足时,以跃变方式改变控制器的结构,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点。由于智能控制器具有在线特征辨识、特征记忆和拟人特点,所以,在整个控制过程中,计算机在线获取信息和实时处理并给出控制决策,通过不断优化参数和寻优控制器的最佳结构形式,以获取整体最优控制性能。由此可见,智能控制系统适合于含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和不存在已知算法的生产过程。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动力模型,就是具有上述的特性,现在许多学者都致力于智能交通控制策略的研究,虽然智能控制理论本身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交通控制的研究表明,智能控制是解决交通控制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反过来促进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下面简要介绍在交通控制系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变结构智能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元网络控制。

1 变结构的智能控制

Kashani HR 在1983 年提出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级、协调级和组织级。控制级负责识别交通模式,实时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进行优化和计算,以确定相应的匝道控制规律,协调级则通过在线学习,确定各匝道控制器的协调向量,并将协调向量与预报信息发送到控制级,同时接受来自组织级和控制级的信息。

2模糊控制

动态交通控制的模型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时变的大系统。系统的复杂性与人类要求的精确性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要想精确地描述交通控制系统中复杂对象与系统的任何物理现象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在准确和简明之间取得平衡,而使问题的描述具有实际意义。模糊控制不仅适用于小规模线性单变量系统,而且逐渐向大规模、非线性复杂系统扩展,模糊控制特别适用于不确定性的复杂对象模型。模糊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现代交通控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同常规控制方案相比,模糊控制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 系统的鲁棒性强,尤其适用于时变、非线性、复杂对象;

(2) 模糊控制只要求掌握现场操作人员或有关专家的经验、知识或操作数据,不需要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所以,适用于不易获得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或其结构参数不很清楚的场合;

(3) 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控制器,其控制规律只用语言变量的形式定性地表达,不用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只要对人们的控制经验加以总结,进而从中提炼出规则,直接给出语言变量,再应用推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控制。

随着模糊数学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已在诸如自动控制、信息检测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很多成功应用。

3 神经元网络控制

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交通控制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若采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则只能在假设的条件下,实现控制交通的目的,其效果不是很理想。被控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时变性一直是自动控制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性问题,其对策是自适应控制。当前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已基本解决,但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还存在一些难点。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神经网络的兴起为解决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扩展带来了生机。

随着人工神经元研究,人们发现神经元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近似能力,利用N 个神经元网络可实现一个反馈控制。1994 年Prisini 提出了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匝道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智能控制理论尚处在发展之中,智能控制在交通控制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将会大大推动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同时,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将会不断丰富智能控制理论的内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三、系统应用案例

介绍高速公路危险品紧急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过程,以及在高速公路上实施该系统所必须的基础环境。

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危险品紧急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速公路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对危险品紧急事件进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道路管理者预防和处理危险品紧急事件的重要辅助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人员、信息的三方配合、协调,共同完成高速公路危险品事件的快速、准确、专业化的处理过程,从而有效地保证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途经车辆的安全,降低交通延误和阻塞,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和效率水平,提高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目前,该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快速接收、事件信息,提高各执行部门的事件响应速度;

(2) 提供预防、处理的专家决策方案,保证事件处理的正确、专业、安全;

(3) 缩短事件响应时间,减少交通延误;

(4)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降低道路运行成本。控制和避免紧急事件发生是危险品紧急事件管

理的根本目标,更安全、更有效和更少的延误是处理过程的基本原则。该系统应用于高速公路及将来的高等级公路路网,有效地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和管理科学性。

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开通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起飞, 沿线住宅区迅猛发展, 居民生活不断提高和改善, 其参加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的愿望加强, 交通也更便捷, 导致出行次数大幅增加。因此, 如何对高速公路交通流本身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 避免和缓解高速公路上出现的交通拥挤, 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始终运行在畅通安全的状态, 成为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实验

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杰.城市交通流控制动态特性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 杨少辉.城市快速路系统交通瓶颈形成、扩散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D]. 吉林大学 2006

第8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字】嵌入式软件;发展现状;前景

一、嵌入式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意义

嵌入式软件技术主要是和嵌入式系统共同发展,嵌入式硬件系统主要是指嵌入式微处理器、外设等,而嵌入式软件主要是依托嵌入式硬件设备,为嵌入式系统提供良好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先通过芯片开发,并加强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然后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电子设备工业生产中。嵌入式软件技术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一套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系统,重点在于软件和硬件的协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指定计划。从嵌入式软件技术本身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灵活度高,软件系统小巧而成熟,可以直接嵌入在PC终端,使用便捷。鉴于嵌入式软件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智能家居、汽车智能化控制、智能手机等产品中都可以看到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应用,可以说人们的生活依然无法离开嵌入式软件技术。

二、嵌入式软件技术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智能化生活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我国嵌入式系统快速发展。不仅仅在智能家居、智能化汽车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在通信、消费电子以及工业生产的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并且以智能手机为控制终端的智能家居的兴起,让嵌入式软件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除此之外,嵌入式软件技术还在工业智能化控制、金融交易、电子医疗、交通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我国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技术下嵌入式软件自身的优势得以体现。其成本低、规模小、使用简单、人机交流方便等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并在智能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便捷之处。但是就我国嵌入式软件技术发展程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结合其他方面共同创新,促进我国智能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发展前景

3.1嵌入式软件技术的无线网络发展

这目前来说,我国许多领域中都有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应用,而想要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需求,就应该不断的发展嵌入式软件技术。其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无线控制成为了许多行业对于控制系统的新要求。因此,将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发展无线操控系统,实现稳定可靠的远程操控系统是未来嵌入式软件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2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人工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开发应用一定程度满足了人们对于某些领域智能化的需求。然而要想要提升人工智能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就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强化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以及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发展相结合,促使嵌入式系统在更多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使其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应该逐渐扩展到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方。

四、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软件在智能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传统的生活、生产工作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将来嵌入式产业将会逐渐涉及到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嵌入式软件系统不仅仅在智能家居、自动化工业等方面得到大量应用,同时也会向着无线网络控制方向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化、自动化计算机软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将大大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工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89-91.

[2]孙高峰.浅谈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动向[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74-76.

[3]高立军.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动向[J].信息系统工程,2016,01:126.

[4]熊光泽,罗蕾.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动向[J].计算机应用,2000,07:1-3.

第9篇: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 物联网 智能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电力资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能源,但当今社会,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智能电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诸多国家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虽采用的建设模式有所不同,但是物联网通信技术已然被很多国家所采用。在电力需求与电力技术研发的双重作用之下,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并且大有迅速热遍全球之势,应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远大前景,相关领域的研究更有深远的意义。

1 智能电网、物联网概念简述

1.1 智能电网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实现电网诸多系统,如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用电等环节的智能交流,可以将这样的电力网络称之为智能电网。一般而言,智能电网存在如下诸多优势:能够实现自我修复;能够有效抵御外来袭击;能够对用户形成激励,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电网运作;完善电力系统,减少电量损失;优化资源设置,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资本;实现对多种发电及蓄电形式的容纳;推动电力市场的繁荣发展。

1.2 物联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然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教授Kevin Ashton于1999年所提出,经过一定发展,在2005年于威尼斯所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概念最终形成。通俗而言,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感知元件,如传感器、射频识别、二维码等,通过对基础网络的运用,实现人与物或物与物间的互联。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通信时代已然到来,近乎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交换。

2 物联网的诸多用途

随着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推广,作为网络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技术也有颇为广泛的用途,现简略介绍如下。

2.1 智能物流

物联网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全自动的物流配送、网络化信息共享平台为主,因为采用了可供分析与模拟的软件,从而形成供应链网络,无论是企业生产地点的确定、采购地点的设置,还是库存分配战略的制定,都能有效地降低配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2.2 智能电网

将物联网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诸多环节,实现对电力交换情况的改善,以及电网利用率的提升。有了物联网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接收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型的能源进入电网,实现对主网的补发电。我国现阶段已开始实施阶梯性电价,因为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用户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控,这给用电户提供了自行选择电价及能源类型的权利。

2.3 生态监视

物联网通信技 术还可应用到生态监视领域,如城市大气、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等。通过对RFID技术以及视频感知、声学、光学、生物、化学、红外、卫星等传感器的使用,从而实现对监控领域的全面感知,再将所得信息进行传输,利用生态分析、决策支持系统、云计算等智能系统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应用领域的智能监视。

2.4 电子保健

在医疗保健领域,医疗信息化得以体现,这离不开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档、通信系统、微机医嘱录入系统与微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广泛应用,能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实现对医疗成本的监控管理,维护病人的隐私,有效延长病患医疗记录的寿命。与上述内容相配合的,还有门诊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OA管理系统等,从而形成医院的整体信息系统,保障医院医疗的信息化。

2.5 智能交通

世界交通问题令人堪忧,每年因交通事故及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为惨重的,而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愈加困扰着人们。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相比,实行智能交通管理,能够有效地减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交通堵塞的发生,实现对交通的有效监管,从而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

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3.1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与聚合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射频模式信号来自动识别对象,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获取与采集。极具代表性的是RFID系统,它由电子标签、信息读写器及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按如下步骤进行:在通过特定的信息读写器之时,物品上所带有的电子标签会被读写器所激活,标签所携带的信息将被无线电波所传输,送至读写器及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

无线传感器是常用的器件及装置,能够对预定指标进行感知,并依据特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信号。一般而言,无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及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及MEMS技术被广泛应用,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日益凸显,对物联网智能环境的实现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通过采用一定协议技术,可以为不同无线传感器分配特定的IP地址,形成良好的基础网环境,实现多层传感器间网络信息的融合。无线传感器与聚合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连接技术,具有低速率、低功耗与短距离传输的优势。

3.2 应用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在智 能电网中应 用物 联网智 能 通信技术,网络架构表现为三个层面,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通过感知层,采用以RFID为主的技术手段,来采集智能电网中诸多环节的有用信息。通过网络层,以智能电网中的光纤网为主、线载波通信网为辅,实现对感知层所获取的各类信息的传输,这样的传输可以在广域和局域范围内进行。通

过应用层,实现物联网与电力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对电网的决策、监控以及服务的智能化管理。

3.3 发展前景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智能用电的海量数据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对于这些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是智能用电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因为从这些用电数据上,我们可以大体领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了解用电户的消费能力与社会属性。如通过对长期不用电的家庭数量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该城市房屋的空置率;通过对用户电费缴纳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用户的信用度。通过采用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对电网企业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挖掘,还可以为政府及社会其他行业提供有用数据,从这个角度讲,电网企业实现了仅是能源服务企业的突破,也成为依据数据分析创造价值的企业。

智能用电在园区、社区及楼宇间的推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将覆盖到整个城市,形成一种智能能源网络,这便于人们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构建,也有益于诸多社会功能的完善与拓展。因为有对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诸多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采用,面向整个城市的基础管理网络形成,能够实现对医疗、交通、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的支持,从这一角度而言,智能用电又对城市能源管理有巨大的意义。

对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除了要继续加深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实践之外,还要依据国际智能用电的相关标准,积极与他国进行实际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探讨增进领域发展的策略,以实现智能用电的全球化发展。

4 结语

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推动智能电网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突破,不能忽视了这种通信技术的实践与运用。智能用电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智能用电的研究工作,如果只局限在国内,不与国际的同行交流与合作,那将无异于闭门造车,是不利于我国智能用电领域的整体的发展的,正因如此,加强该领域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 王永干.推进信息化领域的行业融合 促进智能电网发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