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第1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一、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分清楚引导和牵引的作用,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他们给学生以更加充分的讲解,但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从而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有余数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复习了之前讲述的除法概念,随后启发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师给学生准备了10张卡片,5个盘子,让学生将10张卡片平均放到5个盘子中,问每个盘子放了几张卡片?学生分完后,教师问:“你们是怎样分的?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为什么正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你怎样来用式子表达这个分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整除没有余数,也就是余数为0的情况。随后教师又给了学生11张卡片,5个盘子,让学生将11张卡片平均放到5个盘子中,问每个盘子放了几张卡片?教师故意不问学生还剩余有几张卡片。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很多学生拿着剩余的1张卡片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加深他们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准确找出教学活动中的启发点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任务找出精确的启发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其次,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该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只有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通常来说,启发式教学比较适合于知识点相互衔接的地方,这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加系统、流畅地学习接下来的知识,教师通常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数学教师在启发点的设计上,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创设合理有效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去思考、学习,从而有效理解并掌握教学知识。如,在“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些自然数:1、2、3、5、6、7、9、10、15、24,问学生这些自然数有什么关系,由这些自然数可以得出哪些其他的数?有的学生说:“对这些数字进行加、减、乘可以得到一些自然数,如果对这些数字进行除,就可以得到一些分数,有真分数和假分数。”接着教师让学生将这些自然数所能构成的分数全部写下来,找出这些分数中的最简分数,并将最简分数换算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最后将可以除尽和不能除尽的分数进行分类。当学生这些工作都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分数进行观察、探究、思考,看看可以除尽的分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都有什么特征,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又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也能更好地理解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这一数学知识,而通过他们的动手操作,也能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合理将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启发式教学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性,教师还应该合理地将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先通过讲授式教学让学生都能更加清楚地理解、学习一些数学基本知识,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接着再通过启发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巩固和运用这些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第2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小学数学;运用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 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 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 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的解答中。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出示下列图形:

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实现了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四、设计启发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自主探究。所以,我顺势抛出问题:如果让你安排比赛人数,你打算让多少人参加比赛? 让学生明白选择五人二足游戏安排人数是应该是5的倍数;两人三足游戏人数应该是2的倍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利用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发现并归纳出2、5的倍数特征。启发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启发性问题的难度系数应该适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过浅,学生张口就答,不假思索;过深,学生无法思考,更无从回答。在遇到难题时我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思考。

五、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进行说明。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 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铺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3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教学;主要策略;情境;活动;语言;直观;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48-01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启发教学的宗旨是启发学生思维。下面,笔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典型的方法进行探讨,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开展的实践性策略,以期共享。

一、语言启发

语言启发,就是采用语言叙述的方式,而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法。如学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而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一天,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山上采蘑菇,兔妈妈采了3个大蘑菇,兔宝宝采了一个蘑菇,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可以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孩子们在故事性的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有的用表示蘑菇,有的用小花朵表示蘑菇,有的用表示,有的用表示,有的干脆用“―”表示,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中,得到3+1=4。5以内数的加减法,孩子们在听故事、体验重轻松掌握。

二、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就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的演示,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的《找规律》时,教师首先呈现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图形排列的问题,如 ( ),你感觉括号内的一组图形应该是什么?你能根据规律计算出第60个图形是什么吗?

在学习《找规律》时,除了“温故知新”法外,通过图形、实物的摆放而引导学生找排列的规律,更给学生直观、生动的感觉,并且实物的真实性也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如呈现一些花盆、彩灯、红旗的排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排放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可以给出问题的引导,如图中的花有什么特点:

(1)每( )盆花是一组;

(2)每组排列都( )相同/不同;

(3)每组的第一盆是( )花,第二盆是( )花,第三盆是( )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你的分析,你能说出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吗?你可以想出几种方法,请把你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写下来。

图片、实物等,可以增强直观性,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讨。

三、情境启发

情境法,就是引入或者创设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们的体验。

如问题情境。学习《间隔排列》时,组织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看谁记得快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数的特点,你会有什么发现?

(1)3 1 4 1 5 9 2 6 5 3 5;

(2)1 3 1 3 1 3 1 3 1 3 1

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不难发现第一组数字的数字间没有特点,而第一组数字的1和3之间是间隔排列的。

四、活动法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导入环节,融入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学习中。

如学习《间隔排列》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看谁记得快,(1)3 1 4 1 5 9 2 6 5 3 5

(2)1 3 1 3 1 3 1 3 1 3 1

在学生通过快速记忆,交流记忆的方法时,根据第二组数字的特点而记忆,效果好而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间隔排列。

在学生有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后,继续开展“找一找”活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排列的生活实例,请举例子说明。于是,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发现:桌子和椅子是间隔排列;站队时,男生和女生间隔排列……这样活动的开展,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强化学习有用的意识,也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

再如学习四年级的《找规律》时,在课堂之初,直接以男生PK女生而开展一个“快速记忆PK赛”,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第一次比赛:

男生:1625

女生:1243

第二次比赛:

男生:1625 3649 6481 5786

女生:1243 1243 1243 1243

通过比赛,男生、女生在第一次PK赛中,不分胜负,而在第二次比赛中,则女生胜出,男生感觉是比赛不公平而引起的。聪明的你,看出第二次比赛有什么不公平吗?于是,进入找规律的学习和探究中。

五、计算启发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之源。通过计算,以寻找计算方法、探讨计算途径为导入的方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简便运算》时,计算法启发,可以促使学生对简便做法的探究。如口算(1)156+100;(2)235+10;(3)156+37;(4)235+86你感觉哪几道题口算起来比较方便?那么,如果让你算16+54+46你会怎么算?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简便?再计算(1)69+75+25;(2)78+(47+22),你能探讨出可以采用哪种计算方法最简便吗?你能说说你用了什么运算规律吗?

由计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简便运算,再由计算,引导学生探究简便计算用到的运算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都应该注重“启发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不是方法的罗列,而应注重方法服务于教学、依赖于教学的宗旨。为了落实启发教学的有效性,务必注重与问题教学、探究实践等巧妙结合,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冷静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4(4).

第4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5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一、启发式教学的涵义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在我们需要启发时再去讲解,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看出“启”是为了“发”,给学生一定的“启”,可能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发”的效果。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并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启与发是辩证统一的,割舍了谁都不能独立存在,启发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才产生的。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把“启”当成了“牵”

启发式教学是给学生指路,而不是领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而不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2.把“启”当成了“代”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启,老师只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不能包办代替。往往出现的现象就是在学生启而不发时,教师就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这样的话,学生仍然不明白,失去了我们启发式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实践

1.“启”在导入时,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要有新意,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启发学生来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新课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让学生能够以高盎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在进行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学习时,我先准备了一个石英钟,问学生你们认识吗?结果有好多学生回答不认识。我当时就急了,不认识怎么学时间呢?再说以前的学生在学这一课时都认识时钟,家里都有。那怎么办呢?我就抛开了石英钟,启发学生把家中表示时间的工具介绍一下,有说手机的、有说电子时钟的等等。我接着说,那么我们现在开始尝试:由10:50跳到10:51时,你自己均匀数数,可以数到多少?大多数同学数到60,由此得到1分=60秒,那么从10:00到11:00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得出1时=60分,由此得出时、分、秒之间的进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启”在教学中,解疑释难

课堂教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只有保证了课堂的质量,才能提高我们教学的成绩,也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以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重为学生解疑释难,让学生学好、学会进而会学。

如在对四年级下册《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进行教学时,我让学生去观察温度计,认识0刻度,并观察其上下。我提前准备了热水和冰,当我把温度计放到热水时,让学生观察温度的指针,并观察将温度计放到冰上温度的指针,分别位于0刻度的什么位置。这样学生就从直观上认识了正负数,并会用正负号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又对数轴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一步初中系统地学习有理数做好了准备。

3.“启”在练习中,矫正补偿

练习是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一种重要方式,只学不练等于没学,数学练习尤其重要。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下一步的矫正和补偿。启发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去学会知识,还要启发学生总结思想、方法,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在对四年级上册《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教学时,在学习完基本知识后,我给学生出示了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我接着问学生,当蛤蟆要是n只时,怎么表示它的嘴、眼睛和腿?学生能够很快的表示出来,由此体现出用字母表示数功能的强大。但在一些规律题学生出现错误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多角度去分析解决,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四、启发式教学的前景

启发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可谓有用、实用并且必须用。它能够提高我们教学的质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也能够更大的提高学生思维创新的空间。启发式教学不一定是教师的启,往往学生也能由一种知识启发出新的知识。

第6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兴趣开始的,善于启发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学起来感到轻松愉悦,乐此不疲。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放音乐《字母歌》):这段乐曲同学们熟悉吗?(学生回答:熟悉!)让我们放开喉咙一起唱。

师生齐唱《字母歌》。

师:同学们唱得很不错,这是一首什么歌曲?

生1:英语歌。

生2:字母歌。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字母?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举几个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吗?(学生交流)

课件呈现情境:(1)客车车牌:贵F41019;(2)电视上:CCTV;(3)公共厕所墙上:WC……

师:谁能说出这些字母表示的意思?

学生答问(略)。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知道得还真不少!(呈现扑克牌)这里面也有字母,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与前面的字母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1:这些字母都表示数。

生2:是一个固定的数,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A表示1。前面的这几个字母都不是表示数。

师:看来字母确实很有用,它们在我们的身边会经常出现。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好吗?

生(齐):好!

……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比较浓,这样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小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这种自己本身认识的需要外,还有自己被他人认可的需要。生动的故事、挑战性的问题、精美的学具、教师的表扬激励等,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能让学生焕发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巧妙灵活

教学中,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三、系统整理归纳

在小学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8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结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可有下列解法:

A:80×(l+20%)×l2.5÷80=l5(天)

B:12.5×(1+20%)=15(天)

C: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80x=80×(l+20%)×l2.5

x=l5

D: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80:80×(l+20%)=l2.5:x

x=l5

E: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1:(1+20%)=12.5:x

x=l5

第7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启发式教学 运用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通常会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甚至还会有极少数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之前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当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依据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下述教学心得体会。

1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师以引导式的教学来对学生思维进行有益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其次,应用启发式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其学习研究、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2 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紧密结合讲授式与启发式两种教学方式

在全球教育界应用广泛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具有300余年的历史。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欠缺思维能力、阅历经验,因此必须进行讲授式教学。而在当前的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唯有紧密结合讲授式与启发式两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整体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应先提出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将三角形转化为那种图形来进行计算?(2)在三角形进行转化之前与之后,图形之间具有何种关系?使学生依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并动手实际去操作,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在在教学当中,不应仅仅只是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还应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要充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

2.2从整体来进行导向、从细微处进行启发的教学方法

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与推广日益广泛。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核心点为“导向”。可是同时也无法避免的会存在误区,误区体现在:第一、学生在学习当中具有依赖性,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未能给予学生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的“充分授权”,教师注重于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主导教学,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发展意识。第二,教师未能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对于此种情况,认为应采取思路教学来运用在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地应用教学,从整体来进行导向、从细微处进行启发的教学的策略,具体的方法可采用(1)列出学习提纲;(2)进行深入分析研究;(3)最后综合总结,通过这样推进式的学习方法来促进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起自我的新思路。例如学习四位乘数的乘法时,因为学生之前已学习过计算一至三位数乘法的方法,为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多位数的乘法,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首先进行笔算,55×2,155× 15.(2)再进行尝试运算:1553× 1521,经过学生实际计算获得正确答案。并启发学生总结自己所应用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教师及学生教学思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无论是怎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立足于充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之上,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研究,主动思维,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有效拓展。因此,启发式教学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新内涵:在教学当中进一步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紧密结合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第一、通过尝试能够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在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再像以往苛求于所有人都能够升学,只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成功”。是较为符合于社会现实、专家预期的。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学习后进生,都能够通过大胆的尝试来获得成功,如此一来就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二、借助于启发、让学生充分调动起各个眼、脑、手、口等器官,不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来真好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快乐学习”。

2.4重视启发点的升华

要使启发式教学真正达成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的,就应重视启发点的升华。从而能够使教师在教授知识点的关键处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应注重教学当中的新旧知识的连接。第一、教师应在对学生复习新课程知识点所进行的提问当中,设计出准确的启发点,以此来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将启发落在实处。第二、应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纽带,应设置出具有阶梯性、启发性的高质量提问。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通过学习与研究来理解与掌握新知识。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联系,构成体系性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对正方形面积进行推导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正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具有何种关系?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具有何种关系?”并由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来进行讲解并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过此种启发教学,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联系起来,较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进一步达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结语

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持续地发现、研究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当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进行研究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当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成,闵凡余.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1:71.

第8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

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基础教育领域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而小学教学教学时基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小学教学也受到了新课改的理念影响,而小学数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并且作为工具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过程造直接影响。并且小学数学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小学教育的全面开展而言,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格外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却并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产生了脱节的现象。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轻视德育而重视智育,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并且没有终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新课改的理念是通过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成果。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方式,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合作伙伴,而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接受者。而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进程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并且教师能够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从而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与知识之间产生连接,从而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可以让学生发现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将所用知识在生活之中加以运用。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这些特点,能更好的的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指引作用的强调

1.1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习惯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关系,一味的注重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这种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在课堂上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而知识和能力的脱节现象,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不能注意到教材知识的实用性,并且对于生活中教学问题的延伸也往往不能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方式,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并且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1.2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推行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方式相比,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教师的指引作用,并不单单的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将学习知识的方法对学生加以传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受到新课改的教学指导理念的影响,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和改变。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从而拓宽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一位数乘法和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以此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单纯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在对学习方法进行传授之后,将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去进行学习和思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应充分的发挥指引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得到启发,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受到新课改理念影响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更能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优势的利用

2.1学生的思维活跃优势

小学教学因其基础教学的特性,所以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小学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活跃性。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这种活跃的思维往往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通常会对这种思维的活跃性加以抑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更好的利用了小学生思维活跃这一优势,让学生能在提问、解答、思考的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学生的好奇心态运用

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通常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态。而对于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而言,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态正是启发式教学开展的基础所在。正是因为学生心中存有强烈的好奇心态,因此学生会更为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求知和探索。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好奇心太的分析,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面对问题能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并且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之中,找好自身定位,加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强化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有强烈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加以重视,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之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对以往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以此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从而建立学生完整的数学思维。并且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之中,注意相应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能在提问的过程之中获得思考,教师在学生陷入思维困境之时,应及时的给予帮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充分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来保障教学进度能充分的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教师的对作业的布置,也应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加以促进。

结语: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气氛的塑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这也为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此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东霞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J]学周刊2011(15):77

第9篇: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

我们的教育已经逐渐的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间被提了出来,我们在整个的教学中间,要改变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逐渐的把课堂营造成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不断地交流,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提倡下,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给小学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老师的指导点拨,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中间了解生活,在生活中间掌握知识。通过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间不断的活跃思维,大胆创新,真正的达到新课改的预期效果。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引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在新课改的趋势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逐渐的强调老师指引,学生思考,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在指引的时候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引导,主要是对思考方法和思考的模式进行指引,让学生在掌握思维的方法之后,自主学习,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主动积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中间,我们的启发式教育,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变换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

例如:我们在教授学生数学乘法的时候,以前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在启发式的教育中间,我们的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要大家死记硬背了,尤其是在一位数的乘法运算中间,2×9中间,我们不需要去背口诀,只需要用我们的双手将左边食指弯曲,食指左边还剩1根手指,食指右边还剩8根手指,将这两个数字组合就是最后的答案,学生在掌握这种思维方式之后,就可以一次类推,应用到其他的1位数乘法中间。这种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老师在方法上面的不断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减轻了学习的压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数学,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变,老师和学生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中间,关系会更加和谐,交流障碍会越来越少,更加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启发与创新

小学是学生的思维是处于最活跃的阶段,老师在教学中间,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将活跃的思维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间去,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小学生对于很多的问题都比较的好奇,老师要充分的利用这种好奇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学的学习中间,让学生不断的去探索,求知。在小学的教育中间,老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数学的学习,用启发式的教育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感受到数学学习中间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对自己的生活的帮助,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和学习信心,不断的在数学学习中间取得进步。

例如: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就身边的东西进行计算,计算出课桌的面积,文具盒的面积。甚至是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的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算出学校学生的平均身高,或者是统计学校的学生的年龄,计算出平均年龄,让他们走出书本,在现实生活中间,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知识的有用性。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之间,都是知识相互连接而成的,知识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性。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不停的将学过的知识,不断的调动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间,要不断的将新旧知识结合,在同学脑海中间建立起数学的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间,还要注意应用恰当的提问方式,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不完全依靠老师的前提下,主动的通过思维的障碍。

例如:在讲解分数能够化解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计算和举例,发现里面的规律是有一定困难的,老师可以通过点拨,到底是分子在里面起决定作用呢,还是分母起决定作用呢?在学生的不断的演算中间,当遇到思维的障碍时,老师可以再一次进行点拨,让学生试着将分母分解质因数,让学生自己去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的提示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进行点拨,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摆脱思考无路的困境,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推动小学启发式教育模式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团队协作

现在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在现在的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间,我们在将一个学习任务布置下去的时候,当学生感到任务的复杂和庞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时,他们就会自觉地寻找团队进行分工合作,老师则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扮演一个旁观者,通过学生自己去分配任务,协调合作,完成任务。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逐渐的被代替,小学的教学开始转型启发式教育这种新课改模式下。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没有强烈的师生观念,有的只是老师和学生在学习问题上的交流探讨,老师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间,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加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促进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间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双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教育教学论文,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