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的一年成长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创浪漫品牌
悦榕庄,这个充满东方的浪漫与诗意名字,源自品牌缔造者何光平和张齐娥夫妻俩同样浪漫无比的人生经历。在上世纪70年代,热血记者何光平因为涉及政治原因而被关进了新加坡的监狱,除了家人之外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孩来探望。分不清白天与黑夜的两个月的牢狱之灾使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当他意识到自己不是并不想成为纳尔逊•曼德拉那样的人后,他向那个漂亮女孩张齐娥求了婚。出狱后,何光平继续当记者,和张齐娥结婚后共同生活在香港南丫岛的一个叫榕树湾的小渔村。三年的榕树湾生活尽管贫困,却有如世外田园,让这对年轻的夫妻感受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放松与舒适,以致于若干年后,这对夫妇自创品牌时,“悦榕”成为他们心中最能勾起浪漫、亲切感觉的名字。直到27岁的那年,父亲的不幸中风,使得何光平不得不携妻回到新加坡,做起了家族产业的职业经理人。初涉商界的何光平在生意上可谓坎坷多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投资失利一度让他萌生重操记者旧业的念头。“你亏得钱太多了,我不能就这样把你炒掉,你要帮我赚回来”父亲的话让他有了面对挫折重新崛起的坚持。此后,何光平带领着家族公司华昌集团频繁涉足从矿产、制造业、地产、能源等一切有可能赚钱的行业,虽没如预想的把家族生意照顾好,但生意场上的阅历让何光平迅速成长为了一名敏锐且深邃的企业家,特别是1990年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加工的经历,让他开始反思整个亚洲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现贴牌制造是长久不了的,他坚定了要做属于自己品牌的念头。1994年,何光平从家族得到最初的创业资金,创办了悦榕庄品牌。许多年前的榕树湾的生活,醍醐灌顶般开启了何光平和张齐娥的灵感,他们尝试着用田园生活的创意来重新定义豪华度假胜地。
用心灵打造的企业文化
酒店缺少的永远不会是投资,而是品牌的文化内涵,何光平显然深谙此道。不论有什么样的缺点,也要做自己。用心灵打造,而不仅仅是用金钱堆砌。悦榕庄保留了水疗师赤脚行走、身穿亚洲服饰而非白色制服的传统,正是这种坚韧造就了悦榕品牌,使其成为亚洲风情与浪漫之旅的完美缩影和人们放逐身心,拥抱自然的度假天堂。从在普吉岛开办第一个度假村起家,插上品牌翅膀的悦榕,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全球扩展,2006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于28个国家拥有94家酒店、度假村与Spa,并预期将于 2014年于33个国家增加至157家酒店、度假村与Spa。商业成功没抹去何光平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悦榕庄更多像是他实现理想的一个工具。作为一个品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爱的结合,一直被悦榕庄奉为准则,自身寻觅到那片带来心灵回归与平静的榕树荫的同时,还努力想把这片绿荫分享给更多的人们。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似的悦榕庄酒店。世界各地的悦榕庄酒店无不风情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要在延承当地传统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从建筑风格到用材、装潢等,无融合亚洲传统及地区特色,以尊重的姿态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张齐娥把泰国东北部村落妇女制作的手工三角靠垫和传统的泰式工艺品,用作了乐古浪普吉岛所有度假村的室布置。所以,虽然奢华,榕树庄给人的感觉却是和睦相处而非赜指气使,是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甚至鸠占鹊巢。
倡导环保的先行者
旅游业是把双刃剑,不负责任的开发可以导致环境破坏。悦榕庄一直努力倡导并奉行着绿色环保理念,选择创造与自然环境共生关系,注重通过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保护并且提升环境质量。如悦榕集团在2001年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绿意拯救基金(Green Imperative Fund)”,让每一位入住嘉宾每晚选择性地捐两美元作为环境保护基金,再由悦榕以相等金额追加捐款。为减少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增加,集团要求每家参与度假村每年种植2000棵树。在马尔代夫酒店,甚至专门拨出人手,将当地珍稀动物绿海龟的幼仔由人工饲养至一岁半,再放归大海,以增加它们的存活能力。入住马尔代夫悦榕庄度假的珍妮获邀捐款后说“太棒了,过几年来,也许我能看到我帮助过的那只小海龟”。每晚两美元捐款使她与这片海洋有了更深的联系。 2009年,悦榕设立了由张齐娥任主席的悦榕全球企业社会基金(Banyan Tree Global Foundation),为集团提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咨询服务,指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以,每家悦榕庄酒店的进驻,首要强调的就是其对当地文化及社会责任的担当。普吉岛的成功开发,不只是悦榕庄收获了第一桶金,也为一些居民提供了命运的转机。Suda kahapana女士是普吉岛悦榕庄的食堂服务员,当地锡矿场的废弃,使她们的生活陷入了危机,可当悦榕庄把这里变成度假胜地后,她成了悦榕庄的一名员工,工作十几年后,她有了一幢房、一辆车、一些存款,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丽江悦榕庄聘请了超过200名全职员工,67%的员工为云南当地人,28%的员工为当地少数民族。玛雅可巴悦榕庄开业以来,一直为当地社区提供蜜蜂饲养的材料和培训,还购买丰收的蜂蜜用于SPA疗程,既保护了濒危的玛雅无刺蜂,又给当地人提供了额外的收入。 “企业不再意味着现实交易。业务必须有益于社会转型,并带来富有意义的社会变革。”张齐娥的诠释,也许正是悦榕庄的奢华为何不冰冷,而是有温度有热力的注解。
塞舌尔悦榕庄的无边海景房是休闲胜地
马迪瓦鲁悦榕庄将帐篷风情的别墅和马尔代夫的碧海蓝天结合得完美至极
瓦宾法鲁悦榕庄所在的小岛,仿佛散落在海上的绿宝石
悦榕庄保留了水疗师赤脚行走、身穿亚洲服饰而非白色制服的传统
每家悦榕庄酒店的SPA都保持着精湛的技艺和超高的口碑
丽江悦榕庄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悦榕阁创始人张齐娥女士和海岛居民一同编制手工艺品
悦榕庄始终为扶持和发展各地手工艺品行业做出努力
玛雅哥巴悦榕庄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完美结合
悦榕庄 写给大自然的情诗
如果把酒店度假村的奢华高档一味理解成金钱的堆砌,那就错了。一家酒店做到珠光宝气地睥睨一切并不难,难的是高档奢华却时时体现着对环境的尊重,成立伊始就把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核心价值观的悦榕庄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无论分布在地球哪个角落,悦榕庄酒店都有如写给大自然的一首首情诗。
拥抱自然
无论是在海滨、沙漠还是雪域,悦榕庄都能不着痕迹地与周边环境友好相处,让优雅纯粹以融入的姿态,营造出与环境共鸣的独特美丽。
悦榕庄一贯秉乘“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风貌”的理念。对于选址之地而言,悦榕庄并非揉入自然眼中的沙子,而是不着痕迹得有如一块原来就摆在那里的石头,质朴且天然,既提升当地风光的品位,又努力改善自然环境。这样做,能尽量避免酒店作为“闯入者”有可能对当地自然风光所带来的破坏,能尽量地挖掘、彰显或增添当地的美景。这样做,也使客人感觉到住进悦榕庄就像住进了大自然,而悦榕庄本身便是周遭美景的一部分。
不过,悦榕庄这种独到的选址眼光,与其说源自商业的敏锐,倒不如说源自对环境的珍爱。事实上,悦榕庄的第一家酒店普吉岛乐古浪度假村,原址曾到处是沙丘和废弃的锡矿场,还被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泰国旅游局列为污染的荒地。悦榕庄的进驻,才使这里成为风景旖旎、游客趋之若鹜的度假胜地。1992年,普吉岛乐古浪度假酒店荣获国际酒店协会和美国运通环境奖,以表彰其对一块受污染的不毛之地的成功改造。
悦榕庄创始人何光平认为“我们在中国做的,不单只为中国的奢华旅游树立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希望给其他的旅游业者示范,旅游业可以减少破坏。”。所以,为追求天人合一,哪怕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也值得。2005年,悦榕庄首次登陆中国市场,仁安悦榕庄的选址定在了海拔3600米的香格里拉建塘镇,别墅都是酒店向当地居民购买的,经过巧妙的拆迁改建,无需使用新木材,确保了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的完整无缺,而这样做的代价是投资成本的大幅增加。
绿色发展
短短十几年便发展成为了国际大酒店,譬如像悦榕庄这般滚雪球似壮大,会不会埋下环境的隐忧?面对外界对旅游业普遍存在的担忧,悦榕庄用实际行为作出了解释。
悦榕集团不仅从财务方面定义成功,也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进行衡量。集团非常关注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坚持把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建设经营的每个环节,对保护和援救全球生态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勿以善小而不为,悦榕庄从细节注重环保的举措都很直观很见效。如,以“拥抱自然”为主题,悦榕庄开展了海洋生物保育工程,研究珊瑚再生、濒危绿海龟保育、黑鳍礁鲨鱼、Spinner海豚迁徙模式、海滩侵蚀以及沉淀物运动等内容,通过普吉岛的长臂猿复原项目、曼谷的亚洲像保育项目、塞舌尔的玳瑁海龟家园挽救工程等活动,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悦榕集团推行“绿色家园计划”,至2010年集团旗下17家度假村植树近10万棵,实现了减少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增加的承诺。塞舌尔悦榕庄从2009年就开始用废享调油生产用于度假村柴油车队所需的生物柴油,避免了废油得运到非洲去处理的问题,还免费帮助附近其他度假村处理了废油。马尔代夫马迪瓦鲁悦榕庄在建设别使用轻型船只运输材料以保护脆弱的珊瑚礁。民丹岛等悦榕庄绿色环保度假村为节约能源,安装了热力泵连接别墅的空调系统,利用空调的余热来加热沐浴用水,酒店设施也尽量采用经过环保认证的设备,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目前,悦榕集团正致力于进行地球评分(Earthcheck)的可持续基准评比和认证项目。2010年,参与Earthcheck项目的度假村从1家增加到13家,丽江悦榕庄正努力获取连续第四个银徽认证,仁安悦榕庄、民丹岛悦榕庄、乌干沙悦榕庄、民丹岛悦椿度假村、微拉瓦鲁悦椿度假村等在争取铜徽认证。
回馈社会
2004年,悦榕集团成立“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开创了亚洲民营企业的先河;2009年,悦榕集团成立了全球企业社会基金(Banyan Tree Global Foundation),集团成员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周围社区发展便成了理所当然的座右铭。而各个度假村每年提供比上一年度高出20%的自主企业社会责任预算费用,更是为悦榕庄回报社会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
与环保一样,悦榕庄回馈社会的慈善和公益之举也很注重从细微处做起,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路线帮助和改善身边的人事物,让关怀与爱如春风化雨。他们在悦榕普吉岛Spa学院招收并培训当地人才,他们在超过60家的悦榕阁精品店里支持传统村落手工业发展,他们设立贫困儿童基金、学校和医院捐款基金和乐龄人士、文化类活动基金等,在曼谷,普吉岛及民丹岛鼓励当地孩子就学,在民丹岛资助根除登革热和疟疾……这些善举也为悦榕庄赢得了当地的民心。
Mariyam sajidha小姐的父亲是名贫困的渔夫,家庭为支付她的学费而费尽周折,她八年级的时候,因无法支付额外补习费而成绩很差,幸运的是2007年她得到了瓦宾法鲁悦榕庄辅幼计划的关心,得到免费的老师辅导,2009年她考入了只为全国顶尖学生预留的初级学院。Mariyam sajidha小姐只是悦榕庄辅幼成长计划里成百上千受益者中的一个。辅幼成长计划是集团2007年发起的项目,计划为参加辅幼成长计划的学生提供老师督导、奖学金、实习机会等,激励年轻人重建自信,通过培养年轻人能力来提高社区的长期繁荣。
患难之际见真情。当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降临,尽管自身也因此遭受了损失,悦榕庄总要慷慨伸出援手。2005,悦榕庄成立亚洲海啸恢复重建基金(ATRF)和普吉岛海啸恢复重建基金(PTRF),资助受到印度洋海啸严重伤害的社区重建家园;2008年,成立四川恢复重建基金,资助受到汶川地震破坏的社区开展重建工作。
悦榕庄开展了海洋生物保育工程,研究珊瑚再生
塞舌尔悦榕庄拥有令人赞叹的海洋资源
悦榕庄在多家酒店所在地设立贫困儿童基金,帮助当地孩子就学
悦榕庄在超过60家的悦榕阁精品店里支持传统村落手工业发展
悦榕庄经常定期举办一些支持海洋生态和环保的公益活动
何仁桦 子承父业的绿色倡导者
在贝恩咨询纽约及香港工作了几年之后,何仁桦决定回到家族企业悦榕集团。这个年仅30岁的悦榕集团执行董事,不但在他上任期间成立了中国第一支人民币酒店基金――悦榕中国酒店基金,更接过了父亲何光平一向倡导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绿色旗帜。
Q:在当今生态旅行成为世界旅游一个大趋势的背景下,悦榕集团在自我的品牌上突出对当地环境的融合与保护,这样的做法对酒店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A:人们对于“环境”的理解一般都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理解。而绝大多数的人都关注前一个――保护周围动植物群及生态系统。但是人文环境同样重要,并且是影响发展中地区度假产业的主要矛盾。这种差异存在于度假村客人同度假村设施建造者及服务者在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之间。18年前我父亲何光平先生建立悦榕集团时,不仅希望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酒店企业,更希望将可持续发展观定义为:为利益相关者和旅游目的地创造长期的价值。为此我们需要转变经营理念,从由股东驱动变为由利益相关者驱动――这就是提醒我们,要尽可能造福当地环境和居民。
Q:悦榕集团是怎样做到在海岛选址兴建的酒店同时,又照顾到当地的生态?
A: 以我们在马尔代夫的酒店为例。2007年,马迪瓦鲁悦榕庄推出了首个马尔代夫帐篷式别墅,被岛屿树木所覆盖,别墅地基上的所有树木被移植于岛屿他处,从而避免了建设过程中的树木遗失,帐篷风情的别墅也和马尔代夫的碧海蓝天相得益彰。
Q:悦榕集团是怎样将海岛上的当地手工业与酒店本身完美融合的?
A: 1996年,悦榕集团在普吉岛开办了第一家悦榕阁分店,是本土艺术品的零售店。这个概念源于我母亲张齐娥女士的一个灵感,她是悦榕集团创始人之一,也是悦榕阁的创始人。2000年,集团附属品牌悦榕阁成立,与悦榕庄紧密合作。这是一个非盈利的工艺品营销机构,目的就是为当地工艺师提供就业机会,并让宾客了解工艺品和当地风土民情。
Q:悦榕庄在全球建立了很多项目,直接帮助当地疾病患者或者贫困儿童,比如在苏梅岛和乌干沙的捐血项目等,请问现在这些项目的进展如何呢?在中国有类似的项目吗?
A:无论是帮助当地居民就业、还是资助患病及残障儿童,这些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都是我们长期大力推进的内容,在中国目前也有很多。丽江悦榕庄一直在开展“抚幼成长计划”,已经连续数年为几十名当地贫困儿童提供了奖学金及酒店实习、工作的机会。
我们从有限的信息中仅仅得到一些关于市场范围扩大,市场据点建立、销售量上升、销售额增加等等这样一些增长性的信息,而对于其中诸如产销协调、供应链建设与磨合、成本与费用控制、投入资本效益、库存控制、组织建设、客户群活跃度、战略模式设计与协同等方面没有直观的感觉,除了会稽山与古越龙山之间的伯仲之争外,还鲜有披露这些营运质量的情报。所以这也给2006年黄酒行业的具体走势以及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变化增加了一些不透明和变数。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可以对2005年一年以来的黄酒行业状况进行大体的成果总结。黄酒毕竟在酒类中属于后起之秀,它在享受白酒、啤酒创立的行销成果的同时,也承担着这些替代行业所带来的消费机会争夺的压力,尽管可能有消费群的交错,但是就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来说,黄酒面临“攻”和“守”两大压力:市场建设和自身实力的积累。
2005年黄酒企业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重收拾旧河山”。基本上是在传统黄酒销售消费区域进行稳固,只是将现代的通路和终端理念运用起来,使黄酒的认知有了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深度,2006年要从这种区域根据地走出去,通路拓展规划势在必行,但是面临的是对不同地位的市场价值的定位,从一地或者几地,到面对多地,黄酒企业的营运能力是否能够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打赢了区域战役,是否就一定说打赢了全局战争,这也值得期待。
面对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酒品,我们只能从2005年的影子中去分析最终得到2006年行业趋势的一些要点。
一、2006年展望
2005年可谓破冰练剑之旅,诸企业纷纷按照自己的产业实力进行市场配置,从市场竞争层面上可以看到,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压力主要还是在于传播上面,实际的市场冲突并未真正展开,这样宽松的市场状态,让很多小酒厂得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些小酒厂在一定程度上为大酒厂提供了市场教育的基础,这些小厂家的存在也为2006年行业的走向凭添了几许未知。
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同的企业对于自身的销售模式的还有些要完善的地方,包括配合销售模式出来新的产品,以及配合新产品出来好的销售模式相适应,但是现在看来,黄酒企业在产品概念和产品形式企划上的进步远比其市场销售模式进步和成熟的多,这种缺式越是在那些中小厂家越是明显,市场短板来源于人才的缺少,尤其是那些对通路有深入了解的人的缺少,销售模式单一,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会太高。
事实上,黄酒行业2006年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渠道管理上。行业的几个要点可以归纳如下:
1.专业化程度加强
因为一些中小型厂家在2005年有了比较成功的市场表现,所以,2006年这个行业将会呈现出这样的局面:专门经营城市市场的厂家,专门做批发流通渠道的厂家,专门做招商的企业,专门做超市的厂家,专门做瓶酒的厂家,专门做易拉罐的厂家,也肯定有专门做礼品装或散装的厂家等等。
2.产能利用增强
无论哪个行业在提升价值的开始阶段,都会首先把精力集中在产能的提升上,很多企业都优先把产能的全国布局作为其市场进攻的前提,这样,就有可能在行业扩张初期形成两种不同的行业观点:销售量和产能。销售量可能通过不断的扩大经销网络来完成,而产能的提升则很可能通过一系列的兼并、投资兴建、联合、托管甚至会进行OEM。产能的提升给销售部门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很可能在市场作业中协助经销商采取压货、串货等短期行为,在销售模式的关键部分,销售政策、客户管理、库存管理、投入资本效率等方面出现漏洞。因为销售政策在行业初期发展的时候对业绩的影响力度相当大。从啤酒出现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企业在进行扩张的时候先找的是熟悉的好做的市场作为据点,然后向外辐射,对货流走向不管不问,这样就把很多空白市场做成夹生饭,全国市场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可避免出现增长的局面,而且这个过程很可能是以销售量的快速上升为皆大欢喜前提的。最后形成的局面将是前人压货后人遭殃。
因此,对于产能的布局应当在全国市场总布局之战略方案都完成的情况下进行,按照区域定位设置目标量级,然后根据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从目标和费用等指标倒推费用以及传播推广的形式策划,政策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进行改造,针对不同的市场的客户特点进行设置,如果客户以批发为主可能涉及配送、发货、终端开发与管理、累计出货激励等,如果以现代商超为主,则可能涉及市场建设、破损、促销导购等,最后是考核标准,按照以上的战略要求,达到的给予什么奖励,达成一定比例的给以什么样的奖励,在警戒线下的给予什么样的改善办法,给客户的政策的细化是为了引导客户按照我方的意愿来做市场,给业务的考核要求是为了所有战略意图的最终实现。
产能一定是和市场作业阶段充分衔接好的,如若产能和销售脱节那么不光在销售上影响甚大还会对整个战略协同造成历史性的遗留问题。
3.产品品种增加
其实任何一个厂家真正能完全说了算的行销资源就是产品,当然,作为一个还不是很成熟的产业,相当多的黄酒企业的市场模式是渠道模式,就是按照渠道的要求和建议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很可能形成在一个地区有许多经销商同时一个厂家的产品,但是他们的产品却在名称上有相当的不同,这和一个市场进入初期,不同客户掌握不同终端这种渠道特点是相适应的,也是对的,但是,这种多产品结构的形成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管理原则,就是给什么客户什么产品,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在城市和乡村各采取什么样的客户标准才能达到终端的交叉覆盖,等等。
多产品结构局面不能持续很久,也不是什么厂家都适合,这是一个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因为产品是品牌价值的载体,一旦多产品变成杂、乱产品,那么对于企业在区域内的品牌贬值以及消费者心目中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相当一些黄酒企业会出现价格越来越低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与企业疏于无形资产管理有关,无形资产管理的要点有两个:时间性和分类原则,什么产品怎么卖,给谁卖,买多长时间,如何逐步实现策略目标,这是每年甚至每个月都要从销售数据中分析得到的。
可以预见,2006年黄酒企业的产品还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会很大。从产品上出问题的企业也会逐渐出现。
4.新品开发增强
在印度、巴西、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消费者消费一种使用价值的产品一年里会选择5种以上的厂家的品牌,而同样在欧美这个数字只有不到2种。为了适应新市场的要求,很多企业就会顺应渠道要求推出一些新名称的产品,这些是概念上的变化,变化的可能是酒精度、标型、瓶型、酒体颜色、香型、外箱材质等等,这些是中小厂家的新品开发方向,而大厂则可能会在产品升级上下手,比如跟啤酒的纯生一样,形成产品价值领先的优势。
2006年,黄酒企业的新产品会更多,市场需求也会更有差异性,因此,这就给希望通过广告来整合消费者,建立自己产品标准大企业带来市场整合的难度。
2006年新品的焦点将集中在低价产品的成本、中档产品的标准建立、高档产品的价值地位上。
二、黄酒业需要注意的6个问题
1) 产品同质化
2006年黄酒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先前大家各守一片天下,你有你的道道,我有我的特征,但是在2005年全年的传播后,大家对于彼此的特征都进行了研究,那么就存在一个同质化的问题,产品同质带来的是价格的持续走低,但是这种情况又不能根本改善,因此,未来的竞争的困境就集中到了企业的低成本上。
如何在对抗竞争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很多企业2006年的主要课题之一。
2) 渠道模式交叉重叠
中国市场的特性主要集中在通路的复杂上面,不象西方成熟市场那样是平面的,企业直接对终端,很可能企业的产销协调就作到连锁卖场的集中采购中心就可以了,而即使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印度,也呈现出某些平面的特征,但是在中国,渠道的特征是相对来说相互独立的蜂窝形状,而且每个蜂窝里面又有一定的深度,市场本身有消费群的自然分层,也有渠道商对不同终端的商业阻隔,因此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很难找到一家商业配送机构能够同时覆盖所有终端,这一点和印度以及日本都有不同,在印度存在掌握300万以上终端的经销商,而在日本是商团控制,在中国现在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处理通路全面覆盖以及多客户之间串货问题的妙计,这方面,即使是国际性的大公司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覆盖率也只能达到60%左右,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而在其他的城市达到40%已经是上帝保佑了。
但是现在通过对客户的分类识别进行产品企划上区隔的办法被认为是可行的。
2006年,很多黄酒企业的问题是在老的传统区域怎么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果把新市场作为一个增长计划的话,那么,对于老市场则是怎么进行精细管理的问题。
3) 费用上涨
无论是黄酒还是啤酒或者红酒,大家的操作模式已经没有什么差异化了,怎么保证在市场上的费用节约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头痛的问题,销售量上去了,但是费用增长也很快。
怎么用不同的模式规避直面的费用是黄酒企业2006年面临的难题,一个是从费用节省上想办法,一个是从渠道之间的生意关系想办法,利用生意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
4) 替代品多
替代品可能很多,这就要黄酒企业怎么在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上进行深刻的挖掘,从区域精神、行为、情感、性格上入手,结合产品特点,对自己的品牌价值进行精准设计。
2005年我们针对济南啤酒设计的“真情、真义、真汉子”品牌策划与传播案例是非常成功的。
就象漓泉进攻南宁万力一样,万力的最后希望就是南宁甚至桂南的区域情节,一个是内陆山水文化,一个是开放的省会城市在沿海一线,怎么逾越漓泉的强大成长惯性,在已经深度分销的渠道上已经没有什么空间,南宁只有不到200万消费者的支撑了。
同样的问题也将摆在黄酒的企业身上,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区域情节都是死扣。
品牌价值的区隔是战胜替代品的关键。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构建和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校本研修,简单点理解就是以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或教师教育,即学校以教师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校本研修要求学校依据内涵发展的需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
目前关于校本研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在少数,但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各所学校仍然处于经验摸索阶段。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以校园网为根基,以教育博客群为载体,建立起了内容丰富的校本研修社区,真正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和群体参与,形成了“人人都是研究者”的良好教研氛围。同时,通过创新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创生出“青蓝”教师研修工作室和“灵江争鸣”主题研修模式等一批校本教研特色品牌,创建了多元化的研修模式,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教师提升发展性培训研修成长机制。编者希望,通过推广该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宝贵经验,能够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的内在需要,从而创造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
【摘 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田沃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研修也被赋予了新内涵。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让校本研修绽放它的“研、训、修”功能?本文立足研修主体――教师发展的层次需要,移植“提优补差”理念,从研修机制、研修模式、层次培养三方面进行引领新方法的探索,从而使校本研修建设出现新气象,提升新品质,铺就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阶梯。
【关键词】以人为本 研修机制 研修模式 梯式培养
中午11:45,离校本研修开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青蓝工作室里已座无虚席,承担本次研修试课的老师早已准备好“说课稿”和研讨记录,等待大家“剖析式”指导。
以上镜头采自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个校本研修现场。进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你会讶异地发现: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的热情度超高,人人争上研修课,人人争着交流自己的想法。而更有意思的是,在研修形式上竟然还实行“主餐”、“辅餐”、“套餐”等餐式制……几年下来,教师专业成长快速,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田沃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研修也被赋予新内涵,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直通车”。新时期下,如何让校本研修立足于研修主体――教师的专业差异,全方位激发了各层次教师的发展需要,绽放校本研修的“研、训、修”功能?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以新理念刷新管理思想,聚焦课堂,立足人本,关注教师的层次需求,创新引领机制,铺就专业成长的幸福阶梯,引领教师走上高效的专业发展之路,开创质量提升新局面。
一、创新研修机制――点燃激情
研修机制犹如风向标,时刻把舵着校本研修的过程绩效。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机制能否发挥其效能,关键是看它是否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是否能够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为激发教师研修的内驱力,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能,学校立足教师心理需求,盘点过程绩效,剖析过程疏漏,去除框框“肿瘤”,改革管理模式,高质化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1.改革管理模式。优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校本有效研修的基石。2007年10份,学校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管理人才,进行了校本研修机构的改革创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教师发展主体模式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
此校本研修管理体系,隶属于五级管理体系。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此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层,由校长担任组长;四个研修中心隶属二级管理层,从教学、教育、科研、网络四个层面向下属研修单位提供业务提升的引导和过程落实顾问的服务;为了缩短学科内容差异上的磨合时间,方便年级集体备课,成立了4个研修工作室和12个研修小组。此管理体系创新研修管理模式,实现了研与质的高效融合,使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走向校本“研修、科研、培训一体化”。(模式构建如下图)
2.优化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是校本机制建设的一部分,它既是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期待。为使研修制度帮助教师寻找最近发展区域,激发内在自我需要的萌动力,我们淡化它的“束缚功能”,放大其“人文魅力”。操作上,我们三管齐下:第一,在“精”字上作文章。剔除专职应付检查的“外观制度”,重组原始积累的“过时制度”,完善过程沿用的“有效制度”,使制度还原它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第二,在“新”字上动脑筋。随着教学理念的刷新,研修管理模式的革新,研修过程专业素养的更新,研修制度也进行推陈出新。我们围绕“新”理念,制定《2008~2009年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新增《名优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奖评比制度》、《校本研修成果奖励制度》,以学年为单位,以新的视角及时修改相关条例,确保制度的引领性、前瞻性,使制度亦“与时俱进”。第三,在“评”字上下功夫。我们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改进考评方式,消除扣分项目,采用加分制;淡化甑别功能,放大激励影响;淡化单一评价,实行多元考评;淡化终端评价,强化过程奖励;以奖代罚,以加代减,提高制度的人性化影响。
3.规划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聚焦课堂,关注每一位教师。所以,我们研修机制的改革主要立足教师实际需要、聚焦课堂,同时关注教师专业的目标化、规范化建设,为每个教师的层次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需求。过程中,围绕校本研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大要素,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操作上,我们关注教师自我业务能力的分析、个人教学风格的定位、业务发展意向。研修组讨论建议,帮助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近三年专业成长目标、努力方向,从而在课堂实践、同伴互助、过程反思中进一步积累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当过程阶段目标在实施中超越预定目标时,则可以修改发展目标,更新发展计划,寻找新的起始点,加快专业成长的质量和进程。自我发展计划和实践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关系。
二、多元研修模式――各得其需
研修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累积进程。在操作形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的研修内容,不同的研修时段,我们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和消化吸引效能,提供多元化研修菜单,使各层次教师各取所需,各积所长,以期缩短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实现教师的多元发展,
1.研修主餐:“灵江争鸣”主题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完善。“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它的主要优势是学习与研讨贯穿于每个板块,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融,上课者与听课者互为相长。此研修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研修组。
(1)模式简介:“灵江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探讨――交流设计――课堂展示――反思评议――完善提升”共五个板块,呈现出螺旋上升型的结构特征。(如下图)
“一般情况,“灵江争鸣”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模式一个周期历时三周,每个板块解决一个任务,每一周完成一或二个活动板块。在主题构建上主要分同课同主题、同课不同主题、同主题不同内容、同内容不同层次四种形式组织活动。
(2)成效分析。扎根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创设开放的环境,倡导开放的心态,形成“教、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文化,这便是“灵江争鸣”主题教研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它主要有以下改进:
改进一:变“无主题”为“有主题”。研究主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主干课题或教师个人专题中分解提炼;二是从日常教学的课堂中择取,重点关注那些较有争议的现实问题。
改进二:变“单枪匹马”为“同伴互助”。整个流程始终注重“同伴互助”作用的发挥:相互交流学习所得,相互交流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提升自己。在“争鸣”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
改进三:变“课后评议”为“现场评议”。依托校园无线局域网平台,利用QQ群聊的形式,在“教师研修群”中,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即时评价。它真实再现课堂教学成效,定格瞬息的教学灵感、听课智慧,使思维碰撞、新策略衍生。
改进四:变“漫游式反思”为“主题式反思”。每次课结束,组织反思交流评议。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对教学作自我反思;再由教研组成员结合自己本次的研究主题进行专题发言。
2.研修副餐:“二度设计”对比研修模式的引进与探究。“二度设计”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这里的“二”是个虚指,是指二或二次以上的同内容不同预案的再设计。它是以“教师主体发展”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促进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模式简介。根据不同的情态,它有课前、课中、课后三种方式。
课前“二度设计”――胸有成竹:它指在上课之前的第二种教学方案,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方法的可行性,考虑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引导。
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一般指在上课中的第二种应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往往带有一定的突发性,许多精彩的课堂效果往往因这临时调更的“二度设计”而趣味横生、动态生成。
课后“二度设计”――反思改进:意指上课之后反思改进中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弥补和改进等功能,能短时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家常式研修的一种好模式。
(2)成效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二度设计”研修模式已初显成效:其一,它使校本研修改变了安排时“轮流坐庄”,过程中热热闹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走过场形式,体现对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追求。同时,通过“二度设计”活动,过程教学灵感、听课智慧在同伴的课堂亦得到实现,同伴互助作用突显。第二,它刷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有理、有节、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因为其操作简易,程序简洁,又直面一线问题的解决,研讨周期可长可短,空间弹性大,所以它适用于每一年龄段每一学科的老师,更适合人数少的短线学科研修组。
3.研修辅餐:“自助餐”活动平台研修模式的创新与研究。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尝试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为每位教师搭建研修活动平台,将理念清洗和实践引导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活动反思相结合,实践验证和互动交流相结合,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实现校本研修的人文性。
(1)专家引领平台:组织教师专业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学校多次邀请省、市、县近30位教育教学名家来校讲座、现场作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采取“出去学习,回来交流”形式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使教师开拓眼界,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2)论坛讲座平台:为让各层次的教师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论坛讲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专题思考、专题实施、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的机会,以实现多元发展、层次发展目标。
(3)录像反思平台:课堂实录是一面镜子,它客观地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具体过程。我们基于教师人人发展的理念,定期为每个教师录制课堂实录,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这样可激发教师兴趣,让教师在特定的情绪中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认真改进教学。
(4)教学比武平台:让教师在竞赛中磨练,在展示中提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见成色的一项举措。我们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新生代青年教师比武、名优教师教学风格研磨提炼等活动平台,强密度教师学习,紧教学技能切磋,提业务素养积累。
(5)博客研修平台:2008年3月,我们构建了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网络研修社区。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研修社区实际是由教师个人博客组成的网络平台。从规划上分为三大群落:第一个群落是专业体系的建立,由学科网页构成;第二个群落是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空间类,储备内容贴近教师本色的思想,体现个人成长的足迹;第三个群落是区域教研――各级研修圈子的建立、完善。博客研修平台进一步开拓了研修空间,便捷了互动交流,使研修真正成为个体完善所需。
三、“分格”研修对象――梯式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关注不同层次老师的需求,促进教师立体化的发展,引领教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燃起自主发展激情。我们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育的能力,分成“合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实行分层要求,分类培训,提升目标追求,激励跨越式发展,构建学校专业人才成长的“三格”培养模式。
1.新老师的“合格”培养。对于刚入校的新老师,为了缩小“磨合期”,我们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强化培养:一是由教导处组织培训,集体观看介绍学校的专题片,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十项工作制度,解读相关考评奖励制度,熟知学校工作常规岗位职责;其次,组织骨干教师组建调研组,进驻课堂现场教学调研,“望”、“闻”、“问”、“切”,为新教师教学引导技能“把脉就症”,及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同时帮助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第三,通过“同伴引领互助”协议的签定,以“师徒协议”形式,加强岗位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培养,传授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能力,使新进的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团队的步伐,缩短个体差异。
2.青年老师的“升格”培养。青年老师是学校发展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一支生力军。为了让青年老师脱颖而出,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升格”前进:第一,制定三年成长计划,确定三年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一方面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找准一个方向点,另一方面过程组织“回头看”反思式总结活动,及时更新前进起点。第二,推出“名优教师建设工程”、“星级老师评比制度”,让每个青年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发展航标,朝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步,享受过程提高的快乐。第三,创设条件,内引外培。我们提供了许多校本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学习促提高,以培训促奖励,把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青年教师面前,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如何让骨干教师有更高一层的奋斗激情,有高层发展的动力?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现状,我们制定《桥下小学名师培养计划》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第一步,选苗子,进行人员筛选:根据每位青年教师在各项基本功比赛、教学比武、科研积累的成绩,确定年轻有为、有培养潜力、上进心强的青年骨干老师作为历炼培养的对象。第二,搭台子,进行全面“补养”:历炼“教学基本功”,参加各种“教师基本功大赛”;锤炼“教学策略”,加强课堂调研、诊课活动,进行主题研修课的研磨,二度设计的雕琢,送教下乡的锤炼,摸索教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提炼“教学思想”,加强教学科研理念的学习和洗理,刷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新理念新思想统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第三,定调子,进行风格塑造:客观分析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特长和教学优势,邀请本县教研室和本市名师进行课堂诊课活动,帮助提炼出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研修的本质在于提升各层次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培植积极向上的专业源动力。它的经营,不仅需要规范管理,还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期的教师校本研修,更应关注教师层次需求,优化“提优补差”策略,创新研修模式,拓展研修平台,铺就专业成长的幸福阶梯,引领教师走向高效的专业成长之路,使学校真正成为孕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片沃土。
参考文献:
[1]朱小燕.什么样的培训教师喜欢[J].江苏教育,2007,(3):55-56.
一、城市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各城市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骄人成绩,GDP成倍增长,人均GDP节节上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实现全方位开放,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城市国际竞争力增强。2008年,虽然面临国内外环境的不利影响和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以积30年的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成就为基础,经济发展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一)城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07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的GDP总量为157011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5160亿元、79281亿元和72570亿元。在2007年的基础上,2008年又有了新的较快增长和发展,仅以上海、北京、深圳等20个实现GDP最高城市的初步统计,20个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实现的GDP总量达11多万亿元,占2008年全国GDP总量的37.05%。其中,上海、北京2个城市GDP均已超过1万亿元,广州等5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杭州等4个城市的GDP在4000~5000亿元之间,而武汉等九个城市的GDP都在3500~4000亿元之间。至於GDP超过3000亿元的城市则是越来越多。上海等20个城市中,多数城市的年增长速度仍处于二位数,最高的城市达到16~17%, 普遍高于全国9%的增长率,从而为全国在2008年仍获得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8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幅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增长11.3%,上半年增长11%,1~3季度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8亿元,增长1.1%,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93.2亿元,增长2.4%,增幅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198.5亿元,增长2.2%,增幅回落1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682亿元,增长11.7%,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
2008年,上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98.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6235.9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7350.43亿元,增长11.3%。
(二)人均GDP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大中城市是国家现代化的经济支柱和骨干力量,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联合国衡量一个国家财富水平的标准,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便意味着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方法,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73124元,换算成美元,也达到10529美元,突破了“万元大关”。根据杭州市统计局的报告,2008年杭州实现GDP24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照杭州户籍人口计算,杭州市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0832元人民币,折合超过1万美元。
宁波统计局的负责人则表示,2008年全市GDP实现39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达10079美元。
按200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1695万人计算,北京市人均GDP达到6302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9075美元),比上年增长5.2%,首次突破9000美元。
统计显示,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珠三角人均GDP达6264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019.9美元。其中,广州、深圳、佛山人均GDP均超过1万美元大关,最高是深圳市,人均GDP达12932美元,远远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最低标准。
除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一些中小城市、县级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市,在2008年城市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人均实现的GDP超过8000美元。如江苏省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太仓、吴江、武进等城市,其人均GDP都超过8000美元,而其中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太仓等城市甚至超过10万人民币,按目前的汇率达到1万多美元。昆山等城市超过2万美元。
(三)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
经济发展方式的落后和产业结构的低级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经济的突出问题。从第十个五年规划开始,已经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其产业结构进行了逐步的调整和优化。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3∶50.5∶46.2,与1990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了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3.2个百分点。2008年,各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更上一层楼,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例如,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上升到73%,接近于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水平。2008年上海商业销售总额首超工业产值,达2.6万亿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资金,投入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第三产业的展,使之逐步成为国家现代化的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交通枢纽。
(四)城市工业走上高、新、尖型的发展之路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实施,城市工业发展走进一个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新时期。一批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长壮大,大量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成为开发区的主流,多数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培育所在城市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对外实现全方位开放,国内外贸易繁荣兴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一大批国外商贸集团、跨国商业机构先后在国内城市建立分支机构和公司,商业连锁店、大型百货超市不断出现在各城市大街小巷,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国内贸易市场的繁荣兴旺和零售商业的业态多样化,既有利于扩大流通,刺激生产,又方便居民的购买和服务。
城市对外贸易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投资已从一般服装、日用品、玩具等低附加值商品扩大到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投资范围从欧美、港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拓展到亚太、非洲、拉美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收购兼并方式开展对外投资,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加大了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力度,加强了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为吸引更多优质外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招商引资步伐加快的同时,注重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吸收外资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次飞跃。利用外资不仅表现为总量增加,而且外资质量、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也有所改善,城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新签外资项目(合同)数27349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63亿美元;分别是1990年的4.2倍和15.2倍。
(六)城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日益提高
国际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向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聚集,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地位,扩大了对外的影响,提高了我国金融业及人民币的功能和信誉,并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2008年1至9月,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62.0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4%,创历史新高。2008年1至11月,金融业实现税收1958.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7.4%。目前北京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08年10月,在京金融机构总数已达4649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633家。另外,北京金融资产量居全国首位。截至2008年11月,全市金融资产达4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6%。
(七)城市财政收支明显增长,财力有所加强
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中小城市和各行各业,仍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情况下,而仍然保证城市财政的稳定增长和一定幅度的提高。
上海各级财税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上海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计显示,2008年上海全市地域内创造的财政收入总量达到7532.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2382.3亿元,同比增长13.3%。财政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北京市财政局公布,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连续14年保持在20%以上。
据天津市财政据统计,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1490亿元,完成预算103.1%,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5.5亿 元,增长25.1%。预计全年财政支出1060.8亿元,增长25.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 长25.1%,预计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市级、十八个区县和三区分别增长24%、24.2%和30.4%。滨海新区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40亿元,增长26%。
2008年深圳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800亿元,达800.36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21.6%,其中市本级完成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2008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支出8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支出 5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考虑体制结算关系后,全市和市本级均连续28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目标。
城市财力的增长不仅有力地保证和支持城市的各项建设,特别是城市市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市的环境,而且具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证居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保证了城市财政具有一定的财力,运用财政和货币工具对城市经济及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中央和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建设的正确的方针的指引下,不仅民生事业得到全面的关心和建设,而且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加关心和保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社会保险体系、医疗改革、低保人群等,使社保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水平得到提高,种类有所增加,从而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和保障。
二、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向其他经济领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和扩散,迅速成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各城市的经济不能独善其身,必然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楼市、股市、油市,以及相关的领域、产业和行业,受到明显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地区的城市,不同产业结构和对外依赖度的城市,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城市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有的城市相对比较轻一些,因此不同类型和区位的城市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影响和特点。
(一)房地产业首当其冲
房地产业是我国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极,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财政收入,以及城市各项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房地产市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环节和领域,是我国市场体系中最重要的分支市场体系。美国的金融风暴,首先是从房地产发端的,所以,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必然首当其冲,并成为重点领域,是不言而喻的。至目前,对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波动、下滑、影响的持续时间和深度难以精确预料。
2008年我国城市的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总的说是动荡、观望、恐慌、变化莫测的一年。从增长速度上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发展进入一个波动、下行的发展时期。数据表明,2008年较2007年全国商品房销量大约下降两成。2007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61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2%,其中商品住宅69104万平方米,增长24.7%。以此上溯之前数年,中国商品房成交量一直以20%甚至30%的同比增幅大踏步前行。从结构上说,从大面积、高档型为主向中小面积、紧凑型转变;从调控的角度上说,从完全由市场支配向市场与调控相结合的和谐发展转变;从价格上说,从价格的节节上涨和居高不下,向价格的合理调整和价格下降转变。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1.开发量减少。开发是房地产的生产环节,生产决定消费。2008年房地产开发总量虽有增长,但增幅比前几年有所下降,而且逐月回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1~11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546亿元,同比增长22.7%,11月增幅比1~10月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9333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8%。
房地产开发景气度月月下滑,11月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46,比10月回落1.22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13点,这也是2008年该指数的第11个月下滑。也就是说,2008年全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趋势所走的是一个每月回落的下行线。
2.销量明显下降。房地产销售是房地产社会再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仅影响房地产自身,而且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国各城市的房地产销量出现不景气,呈现下降趋势。而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8%。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9261亿元,同比下降19.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20.6%。
据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08年上海商品住宅成交897万平方米,成交均价1.37万元/平方米。同比成交面积下跌56.88%,均价则上涨32.52%。2008年,京城楼市在“拐点论”大行其道、打折降价风暴肆虐的不利因素影响下,逐步进入了萧条期。交易量持续走低。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0月,京城共成交商品住宅72217套,成交面积827.7万平方米,其中期房商品住宅共成交60227套、成交面积647.9万平方米,现房商品住宅成交11990套,成交面积179.8万平方米,与2007年同期相比,期房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下降了41.1%、成交面积下降了49.6%,现房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下降了42.8%、成交面积下降了52.1%。
2008年供大于求成了京城楼市的显著特征。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京城可售期房住宅为112937套、可售面积为1398.1万平方米,未签约现房住宅的套数为31776套、未签约面积为460.6万平方米。按2008年月均销售套数计算,存量商品住宅尚可供市场消化20个月。
2008年南京市一共卖出4.24万套新建商品住宅,和2007年成交9.25万套相比减少了5万多套,同比下滑54.3%。2008年杭州商品住宅共成交约208万平方米,这比2007年同比减少约五成。由此可见一斑。
3.价格明显下降。综观全国,2008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12月同比下降0.4%,全年涨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新建住房销售价格,自8月份首次出现0.1%的环比负增长之后,环比增幅由10月份的-0.3%增加至11月的-0.5%,房价加剧下滑态势一览无余。
2008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涨幅比11月低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据悉,这是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近3年半首次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1)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8%,涨幅比11月低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
分类型看,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6%,环比与上月持平。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6%;高档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1.6%。
分地区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银川9.1%、乌鲁木齐5.3%、西宁4.9%、海口和贵阳均为4.5%等;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1个,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8.1%、广州-9.4%、南京-5.8%、重庆-5.2%和厦门-4.4%等。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4个,包括:锦州0.3%、兰州和九江均为0.2%、南昌0.1%;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0个,主要城市包括:广州-3.1%、长春-2.6%、南宁-1.9%、石家庄-1.8%和贵阳-1.7%等。
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比上月上涨的城市有10个,主要城市包括:兰州0.9%、重庆和南昌均为0.2%等;价格比上月下降的城市有45个,主要城市包括:广州-3.5%、石家庄-3.3%、南宁-2.9%、青岛-2.0%和济南-1.6%等。
(2)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1%,涨幅比11月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分地区看,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南宁12.0%、兰州7.5%、银川7.2%、西宁6.6%和呼和浩特6.2%等;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8个,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8.7%、厦门-6.9%、重庆-4.5%、广州-4.3%和乌鲁木齐-2.5%等。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11个,主要城市包括:兰州6.3%、南宁0.5%、哈尔滨和郑州均为0.3%、杭州0.2%等;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2个,主要城市包括:石家庄-3.3%、沈阳-3.2%、贵阳-2.8%、长春-2.2%和长沙-1.3%等。
(3)新建非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3%。分类型看,办公楼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与上月持平。
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增幅比1~10月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空置商品房住宅70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增幅提高4.9个百分点。
当前市场囤积的房子再过一二年也难以消化,而2008年大量增加的房子会影响今后1~2年的房子的生产和销售,形成迭加的不利效应。
总的分析,2008年房价形成的规律与特点是,原来价格较高的城市或上升较快的城市,下跌也较快;而原来价格偏低的城市,或上涨缓慢的城市,现在下降也较迟缓,甚至有个别的城市,不仅不降反而有所上升。因此,房地产业、住宅价格都会因城市而异,形成城市自身的明显特点。
由于房地产业是许多城市的支柱产业,必然对城市经济产生连锁反应,既影响到房地产业的上游产业,如钢铁、水泥、玻璃、建材等产业,也会反应到下游的装修、家电等产业,受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建筑行业,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规模和经济收入等。
2008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和其他调控政策,如减少居民对购房的限制,调低相关的税收,降低房贷利率,以及其他鼓励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积极购房的政策和措施等。所有这些政策虽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都不是非常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十字路口的状态或关键的时期。
(二)城市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仍然以工业为支柱产业。在GDP的构成中,工业增加值一般都在50%上下,有的城市甚至达到60%。所以工业的兴衰,对城市经济的影响非常之大。同时,许多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工业以出口为导向,外贸依赖度较高,产品的相当部分,甚至全部出口国外市场。所以,一旦国际市场不景气就会直接影响国内的生产和销售,而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国际市场萎缩,从而直接影响国内城镇工厂的订货和销售。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城市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企业,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不仅订单大量迅速削减,而且贸易中断,已有的合同和订单也被外商纷纷毁约和退货。同时,而国内的消费和市场不能一时跟上,因此使工业或压缩生产,或暂停生产,而个别工厂则难以为继,只能被迫关门、倒闭。表现特别明显和激烈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出口外销企业。
如,2008年10月17日,深圳百灵达公司深圳工厂宣布,从20日开始停止运营,1600名员工被解雇。紧跟着,有如多米诺骨牌,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关门。广东省中小企业关闭数量较多的地市分别是:至10月,东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从行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
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情况看,关闭的企业除了外因外,大致还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同类或相似产品多,产品的可替代性明显,企业管理不善,往往被竞争对手“挤跨”而关闭的;二是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不高,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在市竞争中缺乏明显优势,被市场“淡出”而关闭了;三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升级要求,同时与国家的环保要求不一致,比如“三高一低”企业,被政府的“政策”关闭了。
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城镇企业的影响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境外融资型企业受影响较大,境内融资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出口型企业受影响较大,内销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技术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小。企业倒闭的原因除了受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外,主要还是发展过于信赖银行贷款和民间信贷;产品种类过于单一;大客户过于集中;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等自身问题。当然部分企业本来就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结构和优化的需要,而适时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结构、适应市场、提高效益,所以,部份企业被淘汰出局也在所难免。全球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城镇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据有关方面的数据,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就业岗位消失,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
在目前的城镇职工队伍中,农民已经成为主力军,在有的行业和企业中,农民工占职工总数的半数以上,甚至占绝对比重。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农民在城镇失去就业的情况下,不得不回乡或提前回乡。从全国来说,农民工的四分之一,约3000多万人,在春节前已经提前返乡。回乡的农民工中约有20%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而停产、半停产或完全倒闭。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对四川、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五个劳动力大省进行了快速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提前回流的农民工占整个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7%。
个别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地区,由于农民工回乡或提前回乡,对其经济影响和居民收入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整个河南省的情况来看,截至2008年12月20日,全省返乡的农民工已达377万人,高峰期平均每天都有6万多名农民工返乡,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提前返乡者占到了总数的60%。
仅据河南驻马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提前回乡的农民工大约有24万人。
大量典型调查表明,以劳动力输出、进城打工为主的一些村镇,由于受城镇企业的停产、停业、倒闭而返乡村或提前返乡村,所受到影响是十分严重和突出的,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所在村镇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同时,城镇大量农民工回流,使城市的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城市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比政府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的统计数据高得多。此外,目前尚有大量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同时,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
(四)城市财政面临新挑战
我国城市财政主要以税收为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商业的发展,税收基础不断扩大,城市财政得到不断改善,财力迅速增强。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工业受到冲击,一些企业开工不足,市场不景气、城市税税基削弱,进而使利税减少,最终影响到城市财政收入,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城市2008年的税收和财政观察,多数城市的财政收入,都是上半年或前三季度增长较快,而下半年或第三季度开始放缓,到四季度降到最低点。如,北京市财政收入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与此同时,对一些城市来说,城市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通过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土地的征收和有偿出让,收取土地出让金,并构成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的社会保障性支出。有的城市占城市收的50%以上。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开始,城市的房地产业出现严重滑坡,土地交易相对减少,使城市财政出现新的情况,城市通过土地出让而获得的财政收入有所下降。
据数据统计,2008年随着楼市的低迷,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下降,与2007年或2008年上半年比较,城市地方财政中的土地出让收益平均萎缩5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下滑超过80%。一些地方政府为达到炒高地价和经营城市收入的目的,通过市政府搬迁、火车站迁移,承诺房地产商头面人物进入政界等方式去支持和刺激房地产经营,进而保证和增加财政收入。
(五)城市金融扑朔迷离
2008年对股市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沪深股市经历了空前的急风暴雨,磨砺着投资者的意志。
据统计,沪综指2007年最后交易日收报5261.56点,2008年最高5522.78点,最低1664.93点。2008年最末一日,收报1820.81点,下跌3440.75点,跌幅达65.39%,创出史上最长年阴线。如果从6124点历史高位计算,沪综指区间最大跌幅达72.81%。深证成指收报6485.51点,下跌11215.11点,跌幅63.36%。
沪深交易所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两市总市值为121366.44亿元,较2007年年底减少205774.45亿元;其中沪市总市值97251.91亿元,较2007年减少172586.96亿元,市值缩水63.96%;深市总市值24114.53亿元,较2007年减少33187.49亿元,市值缩水57.92%;其中中小企业板6269.68亿元,较2007年减少4377.15亿元,市值缩水41.11%。两市流通市值45213.9亿元,较2007年减少47850.45亿元;沪市流通市值32305.91亿元,较2007年减少32226.26亿元,市值缩水49.94%;深市流通市值12907.99亿元,较2007年减少15624.19亿元,市值缩水54.76%,其中中小企业板2672.68亿元,较2007年减少1150.98亿元,市值缩水30.10%。沪市市盈率14.85倍;深市市盈率16.72倍,其中中小板24.96倍。沪市平均股价6.31元;深市平均股价7.01元,其中中小板10.6元。沪市流通股换手率392%。
2008年,沪市共有92家公司首发和再融资,筹资总额达2238.16亿元,其中首发公司5家,筹资733.54亿元;增发、配股、权证行权87家,共筹资1504.62亿元。深市2008年累计股票筹资额1233.65亿元,较2007年增长4.97%;其中中小企业板筹资428.98亿元。
经过2008年单边大幅暴跌,逾9成个股股价一年间遭遇腰斩,其中宏达股份暴跌87.09%,位居深沪两市跌幅榜首位。跌幅超过80%个股达48只,跌幅超过70%个股达340只,跌幅超过60%个股达856只,跌幅超过50%个股达1213只,2008年A股单边下跌走势,令投资者损失惨重。
2008年两市仅有34只股票上涨,涨幅前10名股票中ST类重组类股票占了4席,中小板小市值股票亦占4席。可见中小市值股票弱市较为活跃。
从2008年板块走势看,跌幅最大板块主要是有色、船舶、地产等,煤炭、钢铁、航空、金融等板块亦跌幅巨大。抗跌板块主要是弱周期性行业,诸如农业、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
过去几个月中,宏观政策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由“稳健”和“从紧”向“积极”和“适度宽松”的双转向,管理层推出4万亿元扩内需、保增长计划,央行五度降息并数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中央汇金公司高调入市增持股票……股市运行环境正日渐宽松。
与股市相关系的国内流动性在上半年表现过剩,需要警惕和防止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下半年,又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消费不足,国家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了投资,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的投资。一年之中的短时间内出现激烈的反复和震荡。这在过去是少见的。
与此同时,国外资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外对国内资金的注入和流入大量削减,国内对国外的投资,特别是对金融业的投资不断的减少。
三、2009年的经济态势及应对策略
(一)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和考验,又遭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在此情况下,我国城市经济总的说,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增长极,是整个宏观经济的中流砥柱,发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中心作用。2009年,在全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情况下,城市经济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
1.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放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其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国内外的城市发展中是极为罕见的,而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全国及各省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放缓的总的情况下,城市经济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即使如此,城市仍然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第一,城市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和幅度可能会低于全国或所在的省区的比例。如果,全国2009年的GDP增长是8%,那么,城市总量或大多数城市的GDP可能会高于8%,甚至依然会达到两位数;第二,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全国,而一般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比例要高于第一产业;第三,许多城市第三产业已经达到较高的比例,超过60%甚至70%,并在城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城市经济的发展势头。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产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延续的时间可能会小一些短一些;第四,城市数目众多,类型各异,情况复杂,不同类型和区域的城市其经济增长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增长速度是各不同的。按照我们的预测,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的企业及城市,其经济仍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其增幅可能超过8%,甚至会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中小型企业、私有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其下滑的速度可能会高一些,上述企业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
2.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可能加快。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低级化,即,三次产业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不足,是各类城市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导致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2009年,各城市都会将经济增长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来,大力增加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单纯追求经济总量、GDP的增长转向追求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从城市经济总量上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从经济结构优化上说,是难得的一次机遇。
3.出口企业的产品会下降。因为,世界市场的不景气,加上一些国家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和重新振兴,必然影响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从而使一些以出口为导向、外贸依赖度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的或为主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是出口导向的沿海城市的生产结构。
4.就业成为2009年城市经济的最突出的问题。城市面临三方面压力,一是是城市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或破产倒闭导致就为岗位减少,职工被迫下岗,形成新的失业;二是大学毕业生、新的就业人员的就业:三是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寻求新的工作岗位。2009年春节,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回乡。据调查分析,农民工中35岁以上的农民可能留在农村务农或从事其他行业,而35岁以下的年青一代仍然要继续进城,寻找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对城市就业造成压力,目前至少有2000万农民工处于找不到工作的状态。城市在加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总量的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的失业,必然同时严重存在。
5.加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央和国务院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银行金融体系,调整调控政策,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拉动内需。这些都会对城市的建设和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中央的直接投资会拉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国内生产总量的增长,而且会推动城市的投资、生产、就业和消费,同时带动上流产业、建设自身和下游产业,如,钢铁、建材、装饰产业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积极应对,促进2009年城市经济平稳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密切结合。2009年城市经济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经济通过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走上综合、和谐和协调的城市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创造性,防止产品、行业和企业的单一性,过分、片面依赖国际市场。正确处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2.立足民生,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为核心。2009年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大内需要,而内需的基础是居民的经济收入,收入又依赖于就业。所以,就业是2009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就业既包括一般的就业,也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3.扩大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要充分重视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将带薪休假制度化,促进带薪休假的社会化,强制执行公务员带薪休假制度;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倡导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要实施阶段性“特别减税”,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和引导消费。同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农地流转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民财富。
4.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城市要从外贸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而消费拉动的重点是针对有购买力的居民层,采取更加有力的促销政策和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进行鼓励和拉动,扩大消费领域,特别是文化等非物质的消费。同时,提高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强其消费购买力。在理论领域必须加强对社会消费力的研究,改变只注重和研究生产力而忽视和不研究消费力的局面。消费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社会分配问题,分配要有利于刺激消费。城市要扩大消费领域和改变消费模式,特别是要改变城市的生活方式,在通过扩大消费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和吸纳更多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