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服装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设计案例

第1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民用飞机 辅助动力装置 静强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V21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48-02

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的结构大部分是被设计成拉杆结构并且被固定在民用机上,因此,飞机的机身就承担了辅助动力装置所产生的载荷。因此,它的强度设计只有满足了静强度设计、疲劳与损伤容限的要求,才能使其能够承担在飞机的使用期间能够负荷的最大值,并且可以保持住永久性地不变形。辅助动力装置是当前民用飞机的主要组成系统,简称为辅助动力装置。它是一个单独的小型涡轮动力装置,在民用机上的安装区域大多为机身后面的尾锥区。它的作用主要是给飞机照明系统提供电力;为发动机的起动提供引气与辅助电源。

1 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的适航要求

民用飞机为了能够得到适航当局的适航证并可以出售,就必须要遵守相关适航条例、标准。其中,民用飞机的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设计就需要符合FAR(《美国联邦适航规章》)25部[1]、CS(《欧洲适航规章》)25部[2]以及CCAR(《中国民用航空规章》)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3]中的相关条款中的安全系数达标、结构是否符合相关条款的标准、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支架的侧向载荷等条款,才能够进行出售以及合法的航行。

2 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载荷

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所需要的载荷主要包括飞行载荷、地面载荷和动载荷(统称为飞机设计载荷)陀螺载荷、侧向载荷等等。

2.1 飞机设计载荷

当前,我国民用飞机在制造以及设计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同时,载荷包线也随之有更多的改变和更新。包线即飞机在航行过程中的各个坐标轴以及方向的阈值。在民用飞机的设计过程中,计算飞机载荷的专业人员会将飞机的飞行、地面和飞行过程中的载荷包线进行计算。

2.2 应急着陆载荷

根据条款要求,轻度撞损应急着陆过程中依据上文中提到的条款中的要求,辅助动力装置系统受周围结构的影响而产生惯性载荷系数时,或是飞机因发生了轻度的撞击损坏而被迫着陆时,这些情况都应能够被安装系统所固定:(1)向上:3.0;(2)向前:9.0;(3)侧向:3.0;(4)向下:6.0;(5)向后:1.5。

2.3 发动机扭矩

依据条款,辅助动力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架的支撑结构要承担以下所说的载荷:(1)飞机故障或损坏导致辅助动力装置发动机停止运转致使发动机限制扭矩载荷;(2)辅助动力装置加速过大导致发动机限制扭矩载荷。

2.4 侧向载荷

依据条款要求,辅助动力装置的支架和结构需横向的制约载荷系数,这个系数要相当于偏航情况得到的最大载荷系数,但是不能低于1.33。

2.5 陀螺载荷

根据FAR/CS/CCAR25.371[1―3]的条款要求,辅助动力装置的支撑结构考虑到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或遭遇暴风和剧烈的风喘时以及飞机着陆之后等情况下所产生的载荷进行全面的设计,并且,辅助动力装置系统必须具有与之相应的最大转速。所谓的陀螺效应,即物体在高速旋转时的自转轴不是自发性地在空中转变方向,这时就会产生陀螺力矩,因而出现了陀螺效应。依据条款,辅助动力装置支撑结构需要根据飞行机动、着陆等情况载荷进行设计,并且辅助动力装置必须要保持最大转速。假设陀螺以角速度ω绕其自转轴Oz转动(该运动称为自转) ,同时其自转轴Oz又以角速度Ω绕固定轴Oξ转动(该运动称为进动),设陀螺绕其自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Iz,则陀螺作用于其施力体上的陀螺力矩[4]为:

动着陆的过程当中,辅助动力装置会随之产生螺旋力矩,导致飞机在俯仰运动过程中的辅助动力装置中心位置产生横向轴呈现的速度,沿着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引擎旋转轴,其旋转速度提出了飞机航向轴,周围产生的陀螺力矩的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支架的轨道平面垂直轴转矩,计算公式是:

2.6 MEFBO载荷

MEFBO即主发动机风扇叶片负荷,主发动机风扇叶片飞机负载时脱落。主发动机叶片损失将有一个短期负荷振动,发动机的振动与机身接口辅助动力装置重心处。在主引擎的风机叶片脱落后,发动机将会停止运行,这个时候如果受到气流的影响导致发动机风扇的叶片的旋转,则会在机身连接处生成一个振动负荷,振动载荷将传递给辅助动力装置重心。通过辅助动力装置中心MEFBO载荷和风载荷下,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应该能够承受辅助动力装置,防止其流失。

3 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的静强度校核及试验验证

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通常设计为杆系结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6根拉杆组合起来的静定结构,这种系统中,只要其中一根拉杆有损坏,那么安装系统都会失去其稳定性,导致无法将辅助动力装置有效地固定。另外一种为6根以上的拉杆组装成的超静定结构,这种超静定系统相对第一种更加稳定,其中一根拉杆有所损坏,也不会造成辅助动力装置无法固定在安装位置上面,但是,这种结构的设计形式会增加重量以及安装的难度。因此,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需要设计成哪种结构,还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在设计的初期通过对比进行决定。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校核的主要校核对象和校核要点如表1所示。

图1为某种型号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图中属于超静定系统,由7根拉杆组成,这7根拉杆的位置都在辅助动力装置的一侧。包括拉杆、接头以及隔振器等多个部件。

辅助动力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ROD为单元模拟拉杆,拉杆连接机身的关节是由壳单元来进行模拟的,BUSH的减震器的刚性单元模拟,使用大刚度的辅助动力装置荷载传递梁单元模拟拉杆系统的重心。关节连接的飞机机身框架建立当地的分析框架,以及机身的框架关节、它们所对应的节点,受3个方向的平动位移所约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飞机载荷会被分散在辅助动力装置的对应节点上,通过准确地计算,可得到内作用力对于安装系统每一个零件的精确校对,从而得到计算工况下的最大以及最小安全裕度(安全裕度=许用值/(安全系数×设计值),对于零件本体,安全系数取1.0;对于紧固件连接处,安全系数取1.15[1―3]。

4 结语

该文通过某型号民用机的辅助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的校核作为示例,简单描述了民用机安装系统的静强度设计。某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系统对于拉杆的实际应力以及理论性的应力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的数据表明这种设计是可以满足静强度要求的,并且符合了相关的适航条款。

参考文献

[1]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ion.FAR25.Airworthiness Standards:TransportCategoryAirplanes[S].2008.

[2] European Aviation SafetyAgency.CS25.Certific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Acceptable Means of Compliance for Large Aeroplanes[S].2011.

[3] 中国民航总局.CCAR25―R3,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S].2001.

第2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第3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本文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一些实用性的服装再设计,解决人们在穿着体验时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服装变得更加人性化。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实用性服装的再设计往往和创意性设计结合在一起,经过数次设计研究,笔者梳理总结了一套实用性服装再设计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也在于唤醒人们对实用性服装设计的关注,重新正视实用性服装设计所蕴含的重要意义。正如设计的起源便是解决生活中的不方便一样,服装设计的起源也许恰恰是从实用性开始的。

本文的设计案例来自于笔者对于银行职员工作衬衫的再设计,该案例有明确的目标消费群,即普通银行职员,涉及的服装品类仅限于工作衬衫,再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

1.目标用户的调研。设计的入手点是对目标用户的前期了解,调研过程分为两步,首先笔者通过观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总结出工作人员主要以上半部分肢体的活动为主,在处理客户文案的过程中涉及到肢体的转动,对于衬衫的袖口来说需要较大的活动量。第二步是随机的和银行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于目标用户的交流有利于设计师掌握更加全面的用户需求,对于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的设计师来说,如果光凭借自己的想象是很难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的,所以前期调研中的第二步必不可少。

2.总结和论证目标客户的需求,罗列设计纲要。经过一系列的调研之后,需要讨论收集到的信息,辨别有效信息,将有效的信息总结之后便于罗列设计纲要。设计纲要往往分为款式结构类、色彩类、面料类三大块。在这次的调研中,笔者罗列的设计纲要有款式结构类的“袖动量,女士胸围线处的纽扣位置以及胸围放松量”。色彩类的“浅色竖条纹有利于显得干练,纯色令人干净清爽”。面料类的“夏季银行职员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低运动强度工作不适合太过透气轻薄的面料”等。

3.解决问题阶段。这个阶段分为两大部分,即解决服装功能性问题和审美性问题。笔者认为功能性问题主要由材料、款式、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加以解决。审美性问题主要由色彩、面料肌理、款式廓形等方面加以改进。

例如衬衫的袖口放松量就属于功能性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考虑到银行职员普遍将手肘放在高约76厘米的工作桌上,此时,人体与手臂呈70度角,通过观察日常工作的程序,很少会超过60度,因此在设计衬衫袖口放松量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手臂抬起60度角时无束缚感为基准再增加一定的放松量。

例如反馈问题中对于色彩的偏好则属于审美性问题。尽管全白的衬衫仍然是目前的主流,但是研究发现,浅色系的衬衫有助于对顾客传达更加亲切的感受,有助于提高顾客体验。浅粉色,浅绿色和浅蓝色都是十分理想的颜色选择。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一方面考虑到银行职员对于颜色喜好的反馈,另一方面,我们也参考色彩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四种比较合适的颜色选择。

4.样衣测试与信息反馈。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之后,产生的试制样衣需要经过测试来验证是否仍然存在问题。参与样衣测试的是来自中信银行和浙江农商银行的两位普通职员,他们的工作环境完全符合我们再设计衬衫的使用场合。经过一周的穿着测试,我们可以收集到用户对于产品的真实反馈,这些反馈信息有利于设计师对产品做出最后的改进,对于没有大批量生产之前的产品,这样的反馈至关重要,因为大批量生产之后哪怕忽视了一个微小的细节也可能照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时候,志愿者的意见还可以带给设计师新的灵感,这样的良性互动便于最终完成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

以上四个步骤可以反映实用性服装再设计的基本过程,整个设计过程从入手点开始就充分以使用者的需求为核心,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以总结的设计纲要为准绳把握方向。正是前期的设计准备过程以及体系化的设计步骤保证了最终成品的可行性。

之前对于银行职员衬衫再设计的案例属于实用性服装再设计的主要内容,即针对有明确目标消费群的服装产品进行完善。除此之外,经过笔者的分析,还有一部分情况并不适用于之前所罗列的基本模式,即对于无明确目标消费群的服装产品的再设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工作的第一步需要针对可能的潜在消费群进行多年龄层调研。因为调研的对象增加很多,相比较有明确目标消费群的再设计需要更大的工作量。同时,在样衣测试阶段也需要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进行测试,除此之外的基本步骤与之前的案例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此不再重复阐述。

第4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服装设计作为艺术范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服装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从原始社会,人们服装设计取材于树叶开始,服装设计的灵感取材就与大自然结下了渊源。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设计师们的创作思维也跟随着不断的拓宽,从远古时期以树叶、羽毛为服装的材料发展到麻、皮等。在那个时代,服装设计的取材已经融合了人、服装、自然等,从而使得服装更充分的展示自然美。不仅中国服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大自然,西方国家也一样,他们最为擅长的便是以自然形态的事物来进行服装设计,即:以大自然的材料运用生动的服装设计手法来体现服装的自然之美,诸如:西方国家的篇幅衫、燕尾服等都是对大自然形态的直接运用。一切的一切都证明服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大自然。发展至今,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使得设计师们更深入的观察自然,将自然元素进行设计思维创作,从而展示出以自然取材的独特的服装来吸引大众的眼球。如:2012年的时尚界杂志上的春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大自然中白色的水仙(如下图1);2012年迪奥春夏高级定制展示的服装设计灵感取材于我国云南的梯田(如下图2);还有2012年纽约时尚装周玛切萨春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夏威夷的火山;2013年RamiKadi春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夏威夷熔岩流;2014年纽约时装周春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绿色水晶;2015年戛纳范冰冰所穿的“鲜花装”设计灵感取材于大自然的花草等等。

二、服装设计灵感理念追求自然生态美

在倡导生态环境的社会背景下,服装设计作为与人们息息相关,象征人类社会倾向的思维也随之走上了“自然”的道路,开始以“回归自然”为设计的主潮流,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是万物的源泉,随着人们岁自然的渴望,对自然美好的向往,服装作为以大众为需求的物质范畴,在设计上开始追求自然化。就自然这方面来说,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即是“天人合一”,发展至今,人们仍然将这个理念作为是自然界的最高追求。而这个思想理念也给予了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他们在对服装设计过程中最求自然生态的自然显现,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让穿衣者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存在,能够从心理上感受自然的本质,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展示出服装整体的自然生态美。切实的将人与自然相融合以服装的形式进行展示。如:现代的设计师在设计服装过程中遵循自然的规则,以自然化的事物直接展示自己的情感,形成一定的设计一项等等,追求自然生态的自然美。以2015的“鲜花装”为例,它熊面料的选择到形式到造型都是直接选取自然物质,展示的也是简约、自然的服装设计风格,引领了今年服装界的自然潮流发展方向。这种服装设计理念是对自然生态美的写意性追求和展示。

三、服装设计灵感自然性的表达方式

第5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美术思维;艺术创新

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是相当基础且关键的一个内容,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灵魂所在。尤其是现阶段服装设计不断发展,在人们对于服装时尚、服装个性、服装审美的多元化需求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入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近年来,服装设计朝着创新化发展,对于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合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将一些具有创新性、独创性、特殊性和多元性且富含一定意义的美术思维融入美术设计,才能创造出能够与受众产生审美共鸣和美学共鸣的美术作品[1]。美术思维是服装设计的灵魂,缺乏美术思维的服装设计如同没有生命力的创作艺术品。因此,探索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对于服装设计过程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地发挥美术思维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服装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概述

通常而言,美术思维指的是服装设计师基于客观事物概括和反映的基础上,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服装设计的基本需求和创新想法进行的服装设计。具体来说,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是一种创造、变革、解剖及丰富[2]。因此,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往往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自身设计理念、设计能力、设计创新的融合。通过服装设计的最终成品,能够映射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想法。服装是人们从原始社会的遮羞布、保暖衣发展至今的一种穿着搭配服饰,是借用了自然之物的特征和设计元素进行的融合。可见,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自然现象对人们美术思维的启示,展现了自然现象对服装设计的引导[3]。因此,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最初就是源于自然而又进行创新的。

2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现状

2.1理论基础薄弱

尽管近几年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实施设计时有效完成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融合的案例凤毛麟角。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部分服装设计师对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理论掌握不到位,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容易出现款式设计不准确、结构设计不科学等问题。在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基础理论知识是开展实践操作的大前提。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往往是从服装设计的款式分析、服装结构制版理论和服装原版裁剪等入手,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具备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长时间的手工操作经验。一旦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那么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将无法实现。

2.2受国外设计理念的影响较大

受到国外设计理念的影响,服装设计行业中欧美设计思维、欧美设计风格、日韩设计理念等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中的影响较大[4],服装设计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思维融合逐步受到冷落,我国服装设计师丧失了一定的信心。这样的情况导致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美术思维融合不流畅的情况。

2.3重视程度不高

尽管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合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且服装设计市场和服装设计人员对美术思维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社会认可、企业生产等方面对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的支持严重不足,更有甚者,认为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的融合是在浪费精力。在该背景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的难度较大,不仅设计人员不配合,服装设计企业、服装生产企业在实际融合过程中也缺乏积极性。

3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意义

3.1实现了美术思维具象

通常而言,具象指的是美术家、艺术家等创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无数次的自我感知、自我思维、接触、情绪迸发而生成的一种具有多样性的高度凝结的形象内容,其不单单包含了记忆内容和感知内容,更赋予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烙印,依托思维进行加工和变化,最终形成了创作作品[5]。因此,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完整过程就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服装设计就是设计者将美术思维进行具象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具象完整的过程中,包含了设计者自身的情感思想和个性特征,也展现了设计者的创作思维输出。尽管美术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往往飘渺不定,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们常常说的“灵感”缺乏,就是因为自身思维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者其脑海中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别人的思维模式。因此,只有自身具备了独具特色的思维,才能出现“灵感”。依托服装设计的开展,美术思维的表现形式得以呈现,服装设计者将自己的美术思维完美呈现到服装设计中,这就赋予了美术思维的具象。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是在实现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了美术思维的具象。例如,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线条”是有比例、有刻度、有长短的;美术形状不局限于“形状”本身,而是成为服装中的某一个色块;美术色彩的搭配成为服装设计中体现美术思维的最佳表现[6]。

3.2构建了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

根据我国2016年出版的《服装设计概论》,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服装设计往往伴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潮流发展等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衣食住行”四个字就充分说明了“衣”的重要性,即服装是生活的首位。具体来说,服装设计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层面也广,包括了社会学常识、文化学概论、美学基础知识等[7]。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美术思维是服装设计师审美思维、创新思维、创造思维、文化思维的源头,对于服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而且,服装设计师的美术思维往往会因为地区差异、文化差异等产生区别。比如欧美地区有“极简风”的设计风格,对于美学内容重点强调的是“精简”,运用“黑白灰”三色进行创造。在这种情况下,服装设计的重点就会落实在款式设计、材料运用、风格设计、场景设计等。概言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让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得以构建。服装设计过程追求的是整体协调和完美搭配,进而体现出“人靠衣装”的特点[8]。构建了基本思维之后,服装设计过程才有设计思路、设计想法、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3.3展现了服装设计的“设计”特征

从社会现状来看,伴随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逐渐在服装设计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使得广大服装生产企业和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关注美术思维,也越来越希望能够切实利用美术思维开展服装设计,美术思维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术思维具有极强的色彩感、思维感、设计感,凸显了服装设计的“设计”特征,将其成功融入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能够确保服装设计的活力性得到增强,充分呈现出服装设计内涵和服装设计的“设计”特征,在美化社会大众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使设计交流更加顺畅。

4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路径

4.1遵循服装设计基本要求

美术思维源于美术艺术和生活,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美术思维不单单能够与服装设计进行完美融合,还能在建筑学、电影学等行业中进行有机结合并扮演重要角色[9]。相对而言,服装设计过程中美术思维的融合需要服装设计师遵循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按照服装的具体特点将抽象美术转换为具象内容,将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呈现出来,进而凸显服装设计的魅力。具体来说,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融合美术思维要求服装设计师针对服装设计的颜色搭配、设计款式、场景适用设计、整体协调、整体风格等以美术思维进行考虑,进而获得最佳的服装设计表现和服装设计魅力[10]。例如,在服装设计实施过程中,服装设计师应当着眼于服装材料搭配优化、服装色彩搭配协调、服饰穿着特征确定、服饰场景适应设计等,在创新化和独特化设计的过程中依托美术色彩和美术线条等获取设计“灵感”,完成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在创造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服装的同时,逐步构建自身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将美术思维和服装设计进行统一和结合。

4.2依托美术思维展现现实

根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价值来看,不同地区的美术思维具有很大差异,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往往也可以将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社会的特点展现出来。比如,我国古代服装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阶级的差异,不同社会阶级人群的服装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的服饰往往是黄色,而其他阶级的人不能够穿着黄色衣物。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还需要依托美术思维将现实问题充分展现出来,依托材质搭配、款式设计、色彩协调将现实情感、现实内涵、现实需求展现出来。例如,服装设计过程中以黑色为主的服装设计往往具有一定的时尚感,且体现了大气沉稳的感觉;社会中的青年时尚以宽松搭配和舒适设计为理念的牛仔裤为主要内容;销售服务行业的人员,其服饰搭配、颜色搭配往往会根据客户的不同有所区别;“黑白灰”是现代职场人士的“标配”服装设计。这些都是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融合的最佳体现。

4.3依托美术思维融合内心

根据色彩心理研究和心理研究的内容,色彩搭配或美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用于人的情绪,起到情绪调整和情绪管理的作用。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还体现在服装设计中美术色彩的反映,能够映射人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11]。“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的就是心中扎根或者具备了某种观念之后,调动自身行动自信;而“外化于心,内化于形”则揭示了外表与内心一样,即常说的“相由心生”。人的内心往往是在生活观察、生活接触、生活感悟中逐步形成的。比如,一个喜欢暖色调服装的人,他的个性往往比较活泼,且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一个冷静、沉稳且不怒自威的人往往喜欢诸如黑色、蓝色、褐色等深色系服装。除了美术色彩,服装设计中的美术图案也能展现内心活动。沉稳的人选择的服装往往没有图案或者图案单调;活泼好动的人选择的图案往往趣味生动,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服装设计师务必遵循不同人群的内心活动,考虑不同人群的消费情况,结合服装设计的基本定位进行设计,进而将美术思维呈现出来,激发自己的服装设计灵感。

4.4依托美术思维融合生活

美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而服装设计是服务于生活的。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需要服装设计师善于在生活日常中进行艺术发现和美术发现,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获取设计灵感。与此同时,通过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展现生活是美术思维的一种创新和变革,如废物利用的服装设计、环保节能的服装设计等。因此,服装设计师在生活中获得的设计灵感、美术思维、美术灵感、创作想法、设计资源都应当积极融入服装设计中,进而完成服装设计的创新、变革、融合及发展。

4.5依托美术思维融合科技

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物联网时代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还要体现出科技化特色,依托科技力量进行服装设计改革和创新,进而推动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融合的发展。因此,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落脚于服装设计的科技化和现代化,逐步将服装设计的过程与视觉设计、动画艺术、平面设计等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延展和创新服装设计的内容。具体来说,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化技术、云计算、云平台、数据挖掘技术、3D打印技术等构建完善的服装设计工具库和资源库,让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化和创新化。

5结束语

服装设计和美术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因此,服装设计和美术思维的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且二者之间本身也是无法分割的。要想实现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将美术思维运用到其中是必然选择。因此,广大服装设计人员务必在明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价值,并立足遵循服装设计要求、凸显现实内容、展现内心思考和生活美术融合等角度,将美术思维融入服装设计中,进而发挥出美术思维对服装设计的加持作用,实现服装设计的独特化、个性化和风格化,不断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推动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兆迪.乔治·阿玛尼服装画技法与服装设计理念研究[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1.

[2]吴志云.美术创作在服饰设计艺术中的运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8):94-95.

[3]邢磊.基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服装设计方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4]刘良斌.服装立体造型的创意思维表现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20.

[5]贾未名.论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入:兼论《服装设计概论》[J].染整技术,2018,40(3):89-90.

[6]杨柳.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管理的内在联系研究:评《服装设计思维与创意》[J].毛纺科技,2021,49(7):104-105.

[7]李志迎.创意思维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探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6):13-14+17.

[8]卢溥明.浅谈服装设计中的思维问题[J].长治学院学报,2019,36(6):59-62.

[9]常晓.美术艺术设计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探讨[J].棉纺织技术,2021,49(6):90.

[10]张凯,王立秋.美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评《服装美术基础》[J].印染助剂,2018,35(12):73.

第6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服装设计;实践教学;高等教育

0 前言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相互贯通的专业,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发展迅速,高校根据现实市场需求开设和扩招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确实为服装市场输送了大批服装设计人才,但服装设计在教学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服装设计是一门对技术和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由于受市场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需求的影响,服装设计专业一方面要满足服装市场的用人需求,一方面还要承担向社会输送高级服装设计师的重任,所以,服装设计在教学上可能急于求成,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出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发挥专业特色,有选择的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1 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所以,它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但恰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机遇,艺术设计在我国各领域发光发热,没有时间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已经出现问题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学且长期的专业操作并不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导致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创作的作品没有太突出的个性特点。

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2.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满意满足企业需求

不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陆续开设,目前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它们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而他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花费太大精力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所以,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企业的实际需求,感到自己无力承担。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模式的改革,服装设计是一门与市场紧密联系的专业,所以,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2.2 教师没有超前的观念

有些教师还是习惯照本宣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授完,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理解和真正能实践出来,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从在严重的沟壑。有些教师并没有到企业实践考察过,对于一类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仅仅停留在课本介绍中,这种没有创新的简单讲授,学生在接受时就容易枯燥,更不用提思维上的创新。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走出教室,深入企业,获得一线的设计理念和大众的消费观念,这样的教师素养才能上好服装设计课。

2.3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由于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和缝纫技巧等基础的训练,学生只是擅长模仿,而不是创造。所以,我们要从培养观念上改变,我们培养的是服装设计人才而不是娴熟的技工,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学会、擅长创作才是我们的目标。

3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与社会需求相对应,成为真正的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随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自然就提高了,需求从青睐纯技术人员向管理型人才转变,尤其是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设计人才成为企业的新宠。既然服装设计具有市场性强的特点,学校就要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强调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会思考和能动手才能在服装设计行业出彩,所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3.2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服装设计是一种应用性设计,其教学过程应该是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设计思维到作品物化的转变,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灵活多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目标和能力的时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变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双方的共同努力是课堂教学出现最好的效果。其次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课题训练是让学生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的有效形式,窗外的树叶、窗户的线条等一些普通事物能很好地发散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法也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形成调查小组,查询案例或实地考察一些企业或采访设计大师,总结他们的设计方法,完成对服装设计专业实践和创新思维的现实认识。

3.3 采用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服装设计专业最终是向企业输送设计人才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企业竞争需要什么人才,采取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锻炼实战能力,目前已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教学方式。下面是实际调查得到的两点企业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期许,一是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加工、工艺制作环节的生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认为他们不够了解自己的品牌特点和发展方向,所以,一般不会任用学生在一线生产。二是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敬业奉献的技术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在一个地方待下去,频频跳槽的现象很常见,而企业则渴望人才能与他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成长。

4 结语

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正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扩大,面对市场提出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许多高校也在积极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探寻适合时代和本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作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中受市场影响颇为明显的服装设计专业,正在就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实行教育改革,诚然,学校是培养服装设计行业人才的摇篮,只有学校做出教育教学上的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卫红.围绕职业性、技术性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B):235.

第7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和观点。在反映服装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个“亮点”完全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展现出他的教学设计水平。比如:学习服装设计起初以点、线、面作为服装设计的基础和重点,后来逐渐开始重视服装绘画效果图的绘制。这样一来,往往美术基础好的同学容易得到高分,而那些美术基础差的同学则一筹莫展,甚至失去对服装设计的信心。近年来,随着资讯的发展与传播,服装行业的发展激发了服装行业的设计人才的专业化,更明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及行业的需要。服装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款式和样板设计,它包含了产品定位、需要特征,也包含了企业和品牌的定位和特征。无论是点、线、面为主导的服装设计教育,还是绘画效果图为内容的服装设计,都片面地把服装设计理解成一种与绘画相关的技能。实践证实行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产业化的设计过程,一个“合适”的设计需要同时满足许多相关的不同需求。因此,服装业的发展要我们重新审视服装设计,重新审视我们所从事的服装设计教育。服装设计教育需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因此,我们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展现出现代服装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观念。

二、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组合播放、讨论等方式,交流活动是通过“会话”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比如:08服装班的王艳红、苏小琴等同学他们就有新的创意,自己到街上买了各自喜欢的面料,结合自己所学的设计技能,做出了自己喜欢的服装并且天天穿上,总的来说是时尚,虽然做工不是那么精美,但是款式很动人。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三、知识构建体现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假设,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如:结合人体曲线,更好地描绘出新型款式。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即将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学生而言,服装设计的专业技能是他们从业的基本手段和必备能力。包括从对各种面料、辅料的性能和作用的了解到选择和使用面料、辅料的能力,建立在面料基础上的设计造型能力,平面和立体的制版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操作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发展设计能力的基本体现,包括眼力训练、脑力训练和表达能力训练。在现代设计中,眼力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和体现。而表达能力已不再停留在从前的绘画效果的基础上,它包含着对各种新工具的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必须走出纯粹是课堂练习,要针对行业进行改革。

四、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一般的演示课件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数据、过程向学生作出展示,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课件的演示结果,更有甚者,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计算机的演示走,计算机课件反而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使课堂成为实验室;我们学校开通了无线网络,让所有的学生带笔记本电脑来,可以随时在网上交流新的学习要点。在 CAD教学中,学生可以不断的练习,可以跟世界接轨的服装新潮流互动。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

五、服装设计课程要与企业接轨

第8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一、强调审美认知实践的教学意义

审美认知,泛指审美感觉器官如眼耳口鼻皮肤等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审美认知过程中的前后关系很重要,审美认知能力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性全面性与延展性特点,对服装设计创作具有重大意义。服装设计教育对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而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来实现。服装设计的精神活动创作过程必须与物质实践结合,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认知实践的过程。以灵感素材为基础,从创意构思到手稿设计再过渡到亲手制作、完成服装设计的实践过程,是对想象创新能力、绘图表达能力、视觉判断力、三维造型能力的综合运用,并不偏重分析和思考,其实质是脑、眼、手的并用,可有效地培养其形象化思考、设计、制作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以服饰物质表象的材质、款型、色彩和制作工艺流程等为基本认知对象,以着装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心理品格等为深层次认知对象,通过眼观耳闻鼻嗅口说手触等感性直觉,在实践中加强审美认知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理性本质的领悟和提升。

二、强调审美认知实践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搭建多元知识结构结合的跨学科教学平台。服装设计作为艺术形态和文化形态,是各种文化因素的集合体。搭建多元知识结构结合的跨学科教学平台,是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中的有益尝试,它突破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界限,搭建了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之间的桥梁,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课程设置强调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重视设计实践和综合素质教育。以往的课时安排侧重于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偏重效果图设计,欠缺服装成品设计实践经验,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理解比较肤浅,欠缺对服饰形象整体进行设计的认知,对服装结构与工艺的理解程度与设计能力不足,对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的的借鉴死板教条。如果教学过程以服装设计为主体,同时加强对结构、工艺、社会、美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力度,则可以有效解决多种需求之间潜在的矛盾。例如:服装设计的综合大作业强调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物气质、形体与服装的关系,注重服装材料的选择,注重结构工艺的制作流程,是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整合。前半部分课程内容由心理学、服装史、材料学、设计学、美学主导进行调研分析和构思设计,后半部分课程内容则由结构、工艺、展示、营销课程主导进行制作、展演和推销。整体课程设计以一条龙认知实践环节,实现了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的高度统一。2.教学过程中组织不同学科多位教师进行集体协作,实施共同、有序、分阶段的情境式教学。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有局限性和针对性,侧重于对虚拟命题的想象和效果图设计,不容易激发学生对设计的深层次感受。如果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际案例课题,由不同学科多位教师组成以工作室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团队,在同一课题不同阶段或同一课堂不同时间承担不同教学任务,分角色进行教学,就能体现出系统设计思维,深化跨学科、跨专业的一条龙教学模式,有效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在一个课题中完成从宏观策划、中观规划到微观设计的审美认知与实践。例如:部分教学单元可采用与服装企业运作项目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与市场、企业接触,独立进行设计、选材、打版、制作、营销,各学科教师和企业则分别从自身角度适时给予建设性、启发性的指导,让学生反复修改调整,增进对服装设计的整体性理解,以亲身实践得到全方位的实际锻炼,提升综合素质。换言之,情境式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形式、技能、器物给予学生感官的直观感受,寻求审美认知得以塑造、表达和感知的途径,用最简单的直观感受体验激发学生,增强学生的记忆、联想和理解能力。(二)强化认知结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学习效果。依据认知结构理论,服装设计课程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已有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并由此产生新的迁移或创造。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1.以优化和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教学指导思想,注重课堂讨论和评价。强调审美认识实践的服装设计教学,重视服装设计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可以将服装设计教学分为认知阶段、模仿阶段、整合阶段、初步自动化阶段。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技能掌握情况,及时对各阶段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式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第一阶段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方式或观摩服装设计流程录像方式,让学生获得信息来源,理解学习任务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记忆以及对设计概念的初步理解,进行最简单的模仿式设计和二次设计。这一新的技能实践过程会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枢呈兴奋扩散状态,并激活从前的知识记忆,掌握设计技能的结构要素以及各部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顺序。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攻克重点与难点。讨论和评价可以触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能促进审美认知的进一步完善。2.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强调用感官去获得与服装设计有关的知识信息。现代服装设计教学强调以录像、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调以耳闻目睹的方式让学生快捷直观地感知课程内容。教师的亲身示范,则可以调动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唤醒原有认知,以心、眼、手并用的实践体验进一步领会服装设计每个环节的轨迹、方向、重点、难点以及程序衔接。反复练习与强化的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进一步建构良好的审美认知结构,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将对审美认知体系的发掘与建构作为具体实践研究方案,将跨学科综合教育体系作为实践方法,强化认知结构进行教学,深化服装设计的审美认知实践过程,凸显综合性学科特色与价值。

作者:郑丹彤 单位: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

第9篇:服装设计案例范文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courses are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courses. Therefore, based 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to apply case teaching to carefully select typical and true to life cases in teaching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case which can reproduce the whole international trade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al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speciall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for clothing design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ir knowledge.

关键词: 服装国际贸易;服装设计专业;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际运用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garment trading;fashion design;case teaching;curriculum desig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67-02

0 引言

“最好的教学,就是要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之间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以此习惯这两点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关系。”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先生曾经说的名言。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讲,国际商贸不是他们的主要课程,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与专业无关而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尤其是相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讲,服装国际商贸理论性更强,而案例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能够结合实践问题,更好的掌握知识,以此为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便捷道路。

1 服装国际商贸课程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重

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服装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跟是占据了重要地位。绝大多数的服装公司、外贸公司在从事国际贸易过程中,更需要那些既懂得服装专业知识、又有外贸知识的业务员、跟单员、验货员。因此,服装专业的学生学好服装国际商贸,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途径和职业发展途径。

2 案例教学法及在服装国际商贸教学中的现状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案例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采取最佳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做出最终决策。通过个人进行分析后,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以此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我国逐渐应用于教育学界是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主要是在法学、工商管理类等学科,而后在服装国际商贸课程教学中应用,因为处于刚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①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没有安排国际贸易实习环节。国际贸易实用性强,在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授课方式,但是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这门课不是主课,没有安排实习环节和课时,因此不能将其列入教改计划中,因此需要完善教改手段。②案例使用无计划,随意性大。在进行服装国际商贸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原理的时候,就会随堂讲授一些案例供学生理解。③案例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教师由于课时有限的原因,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就会将案例集相对的解决方法共同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很少为学生提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④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案例都限于片面解释相关的理论和原理,不重视案例的实际应用,因此这与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⑤案例库源不足,质量欠佳。教材中使用的还是多年前的案例,资料陈旧,观念落后,脱离实际。⑥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过时,无法与时俱进。作为讲授实践性很强的服装国际商贸这门课程,对教室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笔者曾经从事过对外贸易,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当中的新情况、新的贸易方式、交货方式、付款方式不断涌现,而作为教师只困守于校园之内课堂之上,无法真正感受新的国际贸易贸易节奏,这也是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3 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流程的优化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因此制约着教学效果的良好发挥,而优化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围绕专业教学目标,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此确定本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熟练开展外贸业务和办理业务手续。

3.2 确定课程教学重点 服装国际商贸应用性较强,学生在学校学习完相关的课程后,知识从理论层面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得到实际锻炼。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操作能力。

3.3 编写授课计划 进行编写授课计划时,要围绕教学为重点,在相应的章节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法实施时,教师可能会面临时间紧迫的问题,因此就需要针对每个案例来确定合理和详细的授课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讨论时间。

3.4 案例准备 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必须提供足够的讯息,这样才进行案例搜集和编写的时候,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和反思,这样才能产生新思考和概念。

很多国际贸易的案例应用都是从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来的,这样信息就显得陈旧,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管理有很多不相符之处,不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为了拓宽案例搜集的渠道,就需要从近期的报纸期刊以及新闻广播等渠道获得,这样得到的信息学生也会相对感兴趣。当然教师在进行案例编写的时候,也需要以重视学生教材内容的学习为主,这样才能适当引导学生案例讨论中探索、发现,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例中去。

4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自评为主,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评价指标,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的。我们只有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授课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追求个人自我成长以及如何改进自身的弱点,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

参考文献:

[1]张欣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03).

[2]马秀丽.案例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