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

第1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行政管理毕业格式要求是什么样的,它的发表和格式都是有标准要求的,本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了行政管理毕业格式要求,希望给大家在今后的当中带来帮助。

一、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组成(结构):

专科毕业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论、论文主体、结论、参考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应包括:封面、写作提纲、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资料

2、字数:

专科4000-6000字;本科5000-8000字。

3、论文格式要求(本科)

封面:采用统一的封面格式。

第二页:毕业论文提纲。打成一页。

第三页: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字数在200----350之间。关键词,选5--8个词语,使用规范汉字。

正文结构:分为标题、引论、论文主体(本论)、结论、参考资料(注释、参考文献)

正文:其层次编号由大到小一律采用“一”、“(一)”、“1”形式的标题;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可采用“(1)”、“第一”的标题形式。标题“一”、“(一)”与标题“1”前面应空两个字符。

字体:统一使用宋体,正文中标题:论文题目,用小二号,居中;一级序号用三号并加粗,空两格居左;二级序号用小四号,空两格居左;三级序号用小四号,空两格居左;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参考资料:

一为注释,不得少于8个;在正文之后按“序号、作者姓名、资料出处、发表的刊号、年、卷(期)、页码”。编号采用[1]、[2]……;间隔统一使用“,”,左对齐,内容用五号宋体;

二为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篇,其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即“序号、作者姓名、文献题目、发表的刊号、年、卷(期)、页码”。编号采用[1]、[2]……;间隔统一使用“,”。左对齐,内容用五号宋体。

4.论文格式要求(专科):

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资料

正文层次编号由大到小一律采用“一”、“(一)”、“1”形式的标题;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可采用“(1)”、“第一”的标题形式。标题“一”、“(一)”与标题“1”前面应空两个字符。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字体加粗),左对齐,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数在200-350之间。[关键词](字体加粗),排在中文摘要的下方,左对齐,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选3--5个词语,使用规范汉字,间隔用“,”。

正文字体:一级序号用三号黑体,空两格居左;二级序号用小三号黑体,空两格居左;三级序号用四号黑体,空两格居左;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参考资料:不得少于5个;按“序号、作者姓名、资料出处、发表的刊号、年、卷(期)、页码”。编号采用[1]、[2]……;间隔统一使用“,”,左对齐,内容用五号宋体

二、毕业论文电子文档和页面设置要求

1、电子文档设置:

电子文档页面设置与书面作业一致,采用WORD格式,按A4(210×297mm)纵向排版;专科为一个,以“学生姓名”为文件名;本科内含五个:1)、封面;2)、论文提纲;3)、摘要与关键词;4)、论文正文,以“正文”为文件名;5)参考资料。

2、毕业论文的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4)间距: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毕业论文的打印:

A4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例欣赏: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易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yulu.cc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第2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社工 基层就业 对策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地区就业。1999年,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和支教等工作。但大学生农村工作者(村官)、社区工作者(社工)这一职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与质疑。本文以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为例,采用走访交谈、问卷统计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其工作与成长现状,指出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现状分析

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为优化农村与社区工作者队伍开辟了新渠道,对农村社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工作水平、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他们使农村、社区工作的效率显著提高,大学毕业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文字功底好,在各级创优评级的材料整理制作、信息宣传公开和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基层锻炼,历练了人生,收获了有异于在城市、企业、机关等地的宝贵工作经验,产生了对人生新的思考和就业抉择。

1.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逐年扩大、质量不断上升

宁波市各县(市)区早在1999年起,就先后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到2005年12月,全市11个县(市)区共招考了535名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2008年,宁波市已选聘大学生2885人,完成目标的93.9%;在岗2617人,其中在农村工作2056人,在社区工作561人;本科以上学历占59.3%,应届毕业生占35.8%。到2011年,全宁波市农村,大学生村官在社区的有683人,占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270人的16%。截至到2013年,宁波市共有2554个行政村,414各社区(2006),按照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宁波市早已实行了全覆盖,而且在社区中不仅有多名大学生社工还有大学生村官,个别行政村还有2名大学生村官。

从近年宁波市各区县公开招聘大学生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指标数来看,一是女性与男性招聘比例较为均衡,但报考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二是由原来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逐步过渡到全日制本科学历,由原来单一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变为面向部分211、985等全国重点院校、部分省内本科院校择优选聘和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两种方式,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三是党员比重要求明显上升,如江北区到2012年底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党员比例占70%左右;四是应届毕业生多于往届毕业大学生。

大学生到村或社区任职后,工作期间可享受到区别于其它基层就业形式的如下优惠:一是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人才服务中心免费,其党、团组织关系迁转至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期间积极要求入党的,可向所在村或社区申请,由所在村按规定程序办理,报街道或乡镇审批;基层工作时间可连续计算工作年限。二是多个区支持大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经费经区有关部门批准由区财政承担。三是除工资外,对表现较好、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适当享受当地村、社区干部年终奖金。四是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适当加分,镇乡(街道)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正是优惠的政策促使人数连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们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青睐于加入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队伍中。

2.工作现状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以管理、法律、计算机、财务和文秘等五大专业为主,一开始主要担任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等职。事实上,这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工作千头万绪,村建、宣传、计生、综治、维稳、拆迁安置、土地流转、村级网站维护、远程教育、人口、妇女儿童工作等全部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也发现不少顶着村官或社工之名,被街道等长期借用,这种村官不在村、社工不在社区的现象不少,更有个别村官存在经常请假、忙于私事的现象。调查还发现,社工较村官工作内容相对清楚,一般社工分管相对明确的几块,而村官则往往各方面都要参与。而不同的村和社区,由于经济发展情况、区域位置、村情社情的不同,工作量和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

3.工作待遇

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社工由于管理归口不一样,因此待遇也相对不一样。按照现有制度,同一区域的以大学生村官身份招聘上来的无论是安排到村做村官还是安排到社区做社工的日常工资标准是一样的,而以社工身份招聘的统一都在社区工作,他们也有区别于大学生村官的统一的工资标准。具体到个人,每个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实际待遇除执行统一标准外,又因工龄、学历、业绩、工作地点、工作经验、工作内容等因素而不同。

早在2007年1月,宁波市首次出台政策《关于规范宁波市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规范社工待遇。社工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规范、统一的标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构成。社工职务等级工资分三档十二级;基本工资包括职务等级工资、岗位工资两部分,同时根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待遇。而对于宁波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如此明晰的工资标准,仅限于从原来的明确聘用期间的年总收入一般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到如今文件明确说聘用期间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统一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事实上,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们的实际收入与政府部门呼声很高的政治待遇相比还是很低的,这种前途美好、现实残酷的境遇是很多基层就业大学生们的真实感受。

二、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面临的困境

1.身份尴尬,角色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村官由于不具有村民身份,既不是农民也不是政府人员,这种“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当尴尬,一般安排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职,若想干到正职,其选举程序则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悖,有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类非本村户籍人员的被选举权利,大学生村官甚至因为没有在工作村里居住,而被排除在参选范围之外。同样,大学生社工社会认可度也较低,认为同传统的居委会人员无异。

2.流动性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现有的激励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难、扶持少等原因,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男性流动性较女性更大。在人员的稳定性方面,村官不如社区工作人员。如宁波余姚市最早考录的27名大学生村干部中,到2006年只有3名;鄞州区2001年考录的20名大学生村干部,到2006年都已不在岗位。

3.考评模糊,绩效考核制度不全

构建一套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考核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村官们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现有的考评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强,奖惩力度不够,无法调动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积极性。

4.期满何从,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根据宁波现有的村官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对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最多续聘一次,聘期不超过3年,两届期满仍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不再续用。第二个聘用期满后愿意继续留村工作且当地需要的,可由所在村自行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不再纳入大学生村官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新陈代谢,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保持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虽然宁波市针对大学生村官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期满大学生村官的五条道路: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优惠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支持学历深造等五条通道,然而这五条道路实行起来对于在农村或社区已经工作几年的大学生们非常困难。

三、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各地区应坚持每年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每年与大学生村官或社工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掌握每名村官与社工的个性特长、就业意向等情况,充实完善大学生村官信息库,为就业创业、分流安置提供基础信息。

1.落地生根,着力培养乡土人才

留村或社区任职是大学生村官或社工欢迎、基层满意、组织认可的一条多赢的流动途径。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积极支持和推荐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满意与信任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参与村及社区的的换届选举,帮助他们迈过留村或社区任职的“政策门槛”,落地生根,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基层领导班子,实现“白面书生”到“乡土人才”的转变,让想留的能留。

2011年宁波鄞州区农村换届选举中,坚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成员的重要来源,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进村“两委”班子。共有4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其中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委会主任,有3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了社区(居委会)班子,有效改善了宁波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

2.重点培养,择优选拔后备干部

一是岗位交流。对于新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工要坚持多岗锻炼,必要时在统一区域范围内实施交流,根据个人专长,有计划地安排到双创工作、维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及城镇建设等岗位拓展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领导帮带。全面落实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一对一帮扶制度,传授农村和社区基层工作方法经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择优培养。将在基层任职满3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并在所在工作村或社区任“两委”委员及以上职务的的大学生村官与社工列入乡镇、街道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作为换届选举的重点选拔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实绩突出、当地群众公认的,可以通过积分制考核、凭实绩选苗子等实招,经过必要程序将后备干部选任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村官与社工的健康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政策扶持,多方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资金扶持。对有创业条件和意愿的大学生村官与社工们,政府应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接会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村官与社工的创业需求,提供优良的金融支持环境,在利率优惠、创新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缩短审贷周期等各个环节,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减轻大学生村官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二是政策扶持。及时举办创业培训,组织到创业基地参观学习,积极提供信息咨询、项目开发等服务,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对聘任期满不再续聘、创业项目尚在初级阶段的,在一定期限内继续给予创业扶持政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保障;对以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提供社会保险缴纳、保险关系接转等人事劳动保障服务。三是技术扶持。对涉及种植、养殖、园艺、农村养老服务业等多个产业的村官与社工,可选派技术人才提供创业项目规划和技术辅导,帮助解决技术问题。

4.落实政策,促进人才优质流出

一是考编优惠。积极鼓励基层工作者们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实施加分及定向招聘政策。二是定向招聘。在市、区招录事业单位人员及街道、乡镇招录事业岗位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计划比例的名额,分别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三是择优推荐。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单位加大招纳基层农村工作者的招聘力度,定期择优推荐考核为优秀的村官和社工们到优秀企事业单位工作,并主动配合招录工作,帮助顺利实现工作关系的衔接。四是鼓励学业深造。各地组织部门要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创造学习条件为希望继续学业深造者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同时鼓励在职攻读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学历教育经费应参照公务员学历教育经费规定由财政承担一定比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委托高校面向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以提高村官创新意识和承担农业推广或农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违约;退出

自2008年大学生村官计划全面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但在施行过程中,也暴漏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大学生村官“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角色,背离计划初衷的工作现状,得过且过的工作心态,以及由以上问题所导致的村官违约流失现象的出现。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运行,除了需要正视大学生村官计划所遇到的问题外,还需要寻求有力的举措,建立服务期内的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施行初衷。

一、服务期未满的大学生村官违约流失

大学生村官上岗之初,一般需要签订为期3年的聘用协议,聘期结束后,按照《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担任村干部、考取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5条出路有序流动。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大学生村官选择了服务期内违约,提前退出大学生村官岗位,或是隐性违约,人浮于事,得过且过。据笔者调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也代表着违约的三类大学生村官。

其一,大学生村官的“跳板”心理。这一“跳板”心理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从宏观上为立志于投身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提供建功立业的平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某些大学生的“跳板”心理则是从自身考虑,借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跳板”暂时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进而进一步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这一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型,一旦机会出现,必然选择退出。

其二,尴尬的工作角色。也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要么在镇机关里打杂,要么偶尔去自己所属的村庄逛逛,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也无法融入农村。工作的身份无法获得周围的认同,总被别人看做临时的志愿者。有感于自己尴尬的工作角色,情绪上失落,就想着早一天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寻找更有价值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反差失落型”。

其三,经济压力大。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许多男性大学生村官均反映生活压力大,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仅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进一步满足自己成家立业的需要,而且待遇缺乏激励机制,看不到未来。现实的生活压力,也使得这部分男性大学生村官提前离开岗位。这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压力山大”型。

对于大学生村官所表现出来的违约倾向,绝大多数的当地乡镇政府则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为大学生村官违约大开绿灯,甚至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提供便利,设置专门的学习空间,减少或是不安排工作。这样的态度也助长了大学生村官违约现象的出现。

虽然,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但无序的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现象,将会显著的蚕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应有之意,有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根基。因此,针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流动的主观需求,有必要建立动态的退出机制,一方面,满足部分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意愿,另一方面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动态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观价值取向的客观要求

前文已述,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类型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主观价值取向并不是为了融入农村,建设农村,而仅仅是将大学生村官作为“跳板”,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这种主观上的价值取向将在客观上导致退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不确定性增加。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具有稳定性与多变性相融合的特点,人的逐利性与自私性是这一矛盾的根源。因此,通过宣传教育,大学生也许会产生投身于大学生村官事业的美好憧憬,形成相对稳定的主观价值取向,但是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这一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进而转向多变性。而客观的判断标准无法准确获知或判断大学生村官主观上的真实想法,也即无法完全杜绝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的现象。为此,必须正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现象,建立相应的机制予以规范,实施一定的措施予以引导,尽可能的确保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和作用发挥。

(二)实现大学生村官设立初衷的需要

李源潮同志在给大学生村官李伟、戈新化、王红兵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初衷在于建设新农村、培养基层人次,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服务期未满即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现象的出现,明显违背了这一初衷。不仅如此,由于大学生村官是通过选拨性笔试、面试聘任的,是有名额限制的,中途退出的大学生村官不仅使自己放弃了投身农村、建设农村、成长成才的机遇,更是剥夺了那些真正想投入农村、建设农村而考试不利的大学生的成长机会。一边是浪费机会,一边是渴望机会,而没有机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从这一层面而言,建立动态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就要及时剔除投机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不合格大学生村官,从而为更需要的大学生提供成长空间,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初衷,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三、实施大学生村官动态退出机制的思路

(一)合理变通合同期限,明确违约责任

当前,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均需要与当地人才中心或是乡(镇)政府签定为期3年的村官聘任合同。但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聘期内即选择离开村官岗位,而且违约责任几乎为零,三年的聘期形同虚设,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大学生村官中途退出的问题。面对形同虚设的三年聘期,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时,有必要合理变通大学生村官的聘期。笔者认为可行的思路为第一年为基本聘任期,后两年为弹性聘任期,三年后大学生村官按照《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示的五条出路,实现有序流动。

第一年的基本聘任期中,依法明确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大学生村官和聘任单位均有权放弃村官或是辞退村官,而不承担任何责任。明确一个月的试用期目的在于给尚未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工作职责的大学生村官一个缓冲期,这也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试用期内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情况,及时开始大学生村官的第二轮补招工作,补招可以依据第一轮大学生村官选拨笔试、面试的综合得分排名,在退出名额内依次聘任新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村官事业的大学生第二次机会,将更合适的大学生村官招进了,将不适合的大学生村官送出去。试用期过后的基本聘任期内,则要明确违约责任,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违约成本。两年的弹性聘任期,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志于投身农村建设,而不得志的大学生村官设立的。他们有着投身于农村建设的热情,但性格、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却不适合在农村发展,因此设立较长的两年聘任期,在弹性聘任期内,大学生村官可申请离开大学生村官队伍,而不视为违约。

(二)建立评价体系,回归“村官”本色

不可否认,许多大学生在报考大学生村官时有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跳板”思维,曲线就业的心态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报考动机。而之前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毕业学生中途退出后成为公务员,进国企、进事业单位的消息又间接的强化了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出于追求就业率的考虑,大学一线工作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是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短暂性肤浅认识及对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的集体缺失。实质上则是大学生村官在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本身的不完善造成的。

据笔者对连云港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很多大学生村官缺乏归属感,认为自己仅仅是服务期三年的匆匆过客,周围的人也多有这种想法,认为大学生村官不是“村官”,仅是短期服务的志愿者,呆不久,也呆不下,因此肆意截流大学生村官为机关各部门打杂。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不仅是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灵活变通,更重要的是以动态退出机制的建立,倒逼村官角色的回归。

在两年的弹性聘用期内,要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回归,建立双管齐下的评价考核体系则是必须的。所谓双管齐下,也即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考核和对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政府的评价考核。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于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工作安排等,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考核则在于其服务的农村事务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成效。倘若以此思路能将这两类考核落到实处,即使不能形成大学生村官人人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景象,也能看到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体验农村、服务农村的身影,从而达到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设立初衷。

(三)设定流动方向,积极引导

前文已述,一年的基本聘任期是附带严格违约责任的大学生村官考察期,目的在于规避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而后两年的弹性聘任期则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种关爱。对于确实无法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大学生,与其强制性的摁住他们,将其限制在本已无缘的大学生村官事业中,不如适时的干预,积极引导他们去寻找符合自己职业取向的新工作。

其实,当前许多乡镇政府已经在开始这项工作,比如设立专门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室,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等。这些措施不是不好,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进行得太早,无意中扰乱了大学生村官的志向,搅动了他们本就不安分的心。因此,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对大学生村官未来职业走向进行积极引导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流动方向的设定,流动岗位的选择,职业取向的干预、必须针对两年弹性聘任期内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而且这种引导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提前离岗的大学生村官,为保障其基本生活,应发放一定量的离岗补贴或补发两个月工资,以淘汰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对于各阶段考核优秀、表现突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且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应出台政策鼓励其续聘大学生村官。并对续聘的次数和年限进行明确规定,续聘达到一定年限,考核优秀的,直接转为基层公务员”。

参考文献:

[1]崔家新.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连云港地区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2]黄金辉,杨富坤,韩冬梅.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2(06).

第4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村官,职业发展,问题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近二十年来,吸引了大批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为了解和挖掘其背后的问题和成因,本课题组以成都市为例,深入彭州市、崇州市等地,对大学生村官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男40、女56份),回收率94.12%,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职业现状。参与调查的村官中,超过90%的为本地人,基于方便照顾家人和节约生活开支的考虑;且当地政府也愿意接纳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背景更为了解的本地大学生。本科与大专学历的大学生村官仍为主要力量,这与村官工作本身的性质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工有关。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内容繁杂,多为资料整理、文字起草等,而农业科技、文化教育、自主创业等工作所占比重极低,未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和能力,与大学生村官计划初衷相违背。而薪酬满意度低是当前村官政策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平均收入仅为1500元左右,接近60%的人对现行工作标准不太满意。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与能力培养

1、专业技能与基层工作脱节。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分布相当广泛,其中理工类比例最高,管理类其次,而农学和医学明显偏少,这也解释了当地村官很少集约农村优势资源进行农业创业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认为专业对村官工作开展帮助很大,暴露出政策执行主体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缺乏正确的标准,无法与农村真实需求相对应。

2、大学生村官能力培训与开发不足。现行的村官培养方式多采用上级单方面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缺少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划,极可能因压力过大而引发大学生村官的不满。一派了之、撒手不管的方式更是极其危险的,缺少配套的培养方式如结对帮带、岗位培训等,难以促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来实现成长。

(三)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过程

1、大学生村官择业动机不纯。择业动机是影响大学生村官职业投入和满意度等的重要前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大多数村官表示,刚毕业大学生经验缺乏, 很难寻找到满意的工作,被迫选择村官。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第三大动机,揭示了部分人择业动机不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对基层工作不够了解,尚未摆正对村官工作的认识,导致了其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离职率高的问题。

2、大学生村官自身职业规划不明。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中,仅有13.5%的人对于未来有明确而详细的职业规划。由于国家规定了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所以大部分人都处于在这五条路中选一条的观望状态,缺乏具体周全的职业计划,而未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期满再就业问题。

3、大学生村官出路选择。留任基层当两委对仅仅工作两三年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难度较大,且偏低的薪酬福利降低这一选择的吸引力。考公务员是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出路选择,但随着公务员队伍的越来越饱和,竞争相当激烈,政策优惠难以覆盖到大部分村官。由于在农村基层工作期间,自身市场竞争力提升有限,且面临百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冲击,进入企业求职的道路异常艰辛。自主创业虽然是众多大学生村官向往的出路之一,但存在严重的资金支持问题;且大学生村官也难以寻找和获得合适的项目,又面临当地村民信任的风险而难获支持。继续深造的实施难度更大,基层工作事情繁琐,综合时间、精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机会成本考虑,大多数人被迫放弃这一选择。

三、优化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对策思考

(一)政策本身合理合法化。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异地大学生村官能够参加村两委竞选;其次,避免政策或规定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此,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合理合法化,以给予大学生村官在法律上明确的身份定位。

(二)村官摆正观念认真规划。大学生村官应摆正心态,慎重选择。在就职前,应主动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做好吃苦准备,并不断提升自身适应力;就职后,应明确职业规划,以良好的心态努力工作,保持学习精神,提升胜任素质,避免与社会的脱节;主动建立人脉关系,把握提升机会,为未来做好准备。

(三)执行主体明确目标规范流程。充分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和大学生专业优势来选择人才,规范大学生村官选聘流程。当地政府及直属上级不仅要改变认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价值,更要加强对村官的内部培训、外部交流学习,使大学生村官们能迅速适应工作并成长。政府应对福利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将村官福利落到实处。

(四)社会加强认同和支持。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财政投入,并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银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资金,促进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加大对大学生村官优秀事迹的宣传以增强社会对其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戴良铁,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简析【J】.中国劳动,2001(8)

第5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京郊 大学生村官 管理

2005年7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提出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北京市的大学生服务农村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从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的效果来看,在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和人才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宽就业渠道,缓解了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对接实际需求,加快了京郊农村的建设步伐;服务人才培养,促进了毕业学生的社会成长。

大学生村官工程取得了实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以顺义区大学生村官为例,采取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研究,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分析。

以视角为变量,解读大学生村官的定位问题

定位问题主要涉及身份界定、岗位划分和职责范围等方面,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分别从政府的政策依据、村官的实际定位和学者的专业视角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村官的定位问题。

政策解读:立足保障、留足空间。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定位为:到农村服务的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到3年,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同时规定应在生活补贴、晋升职称、报考公务员和考研等方面给予优惠。北京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聘用北京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非北京生源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这个职务定位也成为大学生“村官”称谓的由来;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标准和其他保障措施。

村官感受:多重角色、身份迷失。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们广泛地参与到了村里的各项工作中去,扮演着村务工作“员”的角色,即: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村级工作的助理员、村务管理的信息员、农村工作的调研员、镇村工作的联络员、科技知识的传播员、领导决策的参谋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多数大学生“村官”却感受到身份迷失,甚至有大学生村官发出质问:“我们算什么人?如果是农民,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又没有编制。”可以说,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和身份问题上存在疑惑。

学者争论:致力长远、反思制度。许多学者围绕大学生村官定位问题展开讨论,有的从制度层面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届大学生一般缺乏农业专业素质,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硬性委派他们到农村担任村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对市场的极度不信任,有打造“政治风景”的嫌疑,而且现在的农村环境中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也极其狭窄,对他们的发展不利。也有的从大学生村官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议,认为大学生村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这个称谓对于其中多数人来讲只是一个短暂的身份符号,但这个身份符号又的确被赋予了多多少少的官样元素。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要面对农村基层复杂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又要面对聘任期结束后再次就业的现实压力。两三年的村官岁月对他们来说,除了历练之外,也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在压力、机遇和挑战面前,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定位和价值取向应该从加强自身的学习精神、服务精神、创业精神做起。

以时间为变量,分析大学生村官的负面心态

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将投身新农村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光荣事业,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锻炼提高的学习机会,积极投入,各显神通,赢得了广泛认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各个阶段,他们的心态还需要调整,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分为选拔期、适应期、深入期、结束期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问题都具有相对的典型性。

选拔期的功利动机。当我们在调查问到“从事农村基层服务工作您最看重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锻炼成长机会和实现服务价值”的仅占到33.8%,其余选择“解决北京户口”的占到25%,选择“考研能够加分”的占到7.4%,选择“考公务员优先”的占到33.8%。可以明显地看出,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有很强的功利动机。过强的功利动机则很难有实际作为。

适应期的水土不服。大学生村官在刚参加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其中有工作环境的城乡差异产生的心理落差,正如大孙各庄镇村官尹向南所说:“记得刚下车,虽然看到镇政府为我们安排的安装了空调、配备了床铺、桌椅、衣柜的二层楼房,但是城乡间的巨大差异还是使我的心凉了半截”;有工作身份与同学比较产生的自卑情绪,一部分同学会因为和别的考研、做公务员同学相比感到自己做村官“丢人”;也有工作内容与心理预期差异产生的苦闷,有的同学刚参加工作时会因为领导安排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琐碎工作,不能发挥专业特长而感到苦闷。此外,还有因农村复杂关系产生的人际关系障碍问题。这些适应问题如不经过正确引导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

深入期的力不从心。当大学生村官想为农村建设献策出力的时候,他们才真正遇到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方面的问题。当我们在调查中问到“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农村管理工作的作用”时,30.9%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几乎用不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44.1%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农村政策和农业专业知识不足”。大学生村官学非所用,以及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特别是非农专业大学生,在指导农民搞农业创意项目规划、种植业、畜牧养殖等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结束期的观望迷茫。对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的人生规划进行调查发现:选择“续签合同”的仅占4.4%,选择“考研深造”的占到5.9%,选择“报考公务员”的占到41.2%,选择“另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占到16.2%,选择“到时候再说”的高达32.4%。这说明,大学生村官在将来出路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观望态度和迷茫情绪。

以学历为变量,比较大学生村官的相对优势

在大学生村官的群体中,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其中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和专科生,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专科生占到25%,本科生占到64.7%,研究生占到10.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学历的差别对于他们的工作状态有一

定的影响。

专科生:对村官岗位充满期望。总体上讲,专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占到总体的四分之一,而且他们都是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相比,他们的优势不言而喻。他们没有户口方面的后顾之忧,熟悉当地情况,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农村的环境当中。通过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较我们发现,在“从事农村基层服务工作您最看重的是什么”的问题中,专科生选择“锻炼成长机会”的比例为41.2%,明显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选择“考公务员优先”的比例为47%,同样明显高于本科生的30%和研究生的28.6%。而且,在可以说,专科生对于村官岗位有着较高的预期水平。

本科生:对发展规划相对分散。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占大多数。当问到他们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时候,这些大学生村官选择“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高达63.6%,明显高于专科生的41.2%和研究生的42.9%。而且他们在合同期满后的人生规划的选择相对更分散,4.5%的人选择续签合同,9%的人选择考研究生,40.9%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13.6%的人选择选择另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而专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的选择集中于续签合同(5.9%)、考公务员(41.2%)和另谋职业(17.6%),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的选择则集中于考公务员(42.9%)和另谋职业(28.6%)。

第6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第7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支想知道我的出路在哪里。”这曾是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大学生村官鲍勤慧的QQ个性签名。10月29日,他把签名换成了“新岗位新天地”。

两个月前,鲍勤慧和路桥区的其他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了路桥区委组织部组织的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等本土金融机构的专场招聘会,定向招聘,鲍勤慧有幸通过了泰隆商业银行的面试,进入该行试用。

和鲍勤慧一样,当时该区共有5位大学生村官在招聘中被银行录取。

引导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拓宽其发展路径,一直来都是路桥区关注的话题。自2007年开展选聘工作以来,路桥全区共选聘246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先后有序流出128名,占选聘大学生村官总数的52%。

“一方面,大学生村官‘除了考出来、推出来之外,还提倡让他们干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仍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定向招聘工作。”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先义就拓宽大学生村官流通渠道指出了三个方向。

分类培养——为职业规划“搭台子”

两个月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座谈、QQ群谈心谈话等形式,路桥区对全区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同时分级组织镇(街道)大学生村官座谈10多次,结合本人的就业意向表,为每一位村官规划发展方向,建立“一人一档”的培养档案。

大学生村官意向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相关单位就在考试结束后安排模拟面试,帮助他们缓解在面试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提高应试技巧。2012年路桥区有21人考上公务员,6人考上事业单位,3人进入了金融等行业企业。

大学生村官意向为选择企业的,区委组织部就联合相关部门集中组织师资分批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美容、心理咨询、养老护理等多个职业工种,培训经费由区委人才专项资金给予全额补助。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后,大学生村官李林称自己受益匪浅。

大学生村官意向为自主创业的,区委组织部就实施SYB创业培训计划,对第一或第二就业意向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通过邀请企业家讲课、开展调研参观、举办主题演讲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

分步帮扶——为自主创业“铺路子”

SYB创业培训,这是一个极其时尚且实用的创业培训项目。

一本创业意识培训册、一本创业计划培训册和一份创业计划书,告知大家怎样完成自己开办企业的各项可行性调查研究。

10月10日至17日,路桥区精选29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该培训,学习内容包括企业游戏模块、企业法律形态和承担的法律责任、路桥区就业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解读等。

在17日结束的集体交流中,学员许晨说:“我很想创业,却一筹莫展,这次培训,让我的创业方向更明晰了。”

“领进门、扶上马、帮全程”,对於创业帮扶,路桥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百清这样概括。

通过路桥大学生村官微博产业导向目录和农村创业项目,使其成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找项目、找技术的有效载体选择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创新团队)、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创业实训锻炼基地选派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并指定企业经营者、创新团队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指导员”。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6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创业,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开展了13个创业项目,累计为农民群众提供40多个工作岗位离岗的大学生村官中有4人继续投身创业活动。

分层招录——为定向输出“腾位子”

10月14日,对大学生村官余歆宇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这天他被录用为路桥新桥镇的公务员。

在2013年公务员考试中,路桥区设置了9个岗位用於定向招聘服务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

“通过各种定向招聘,为大学生村官流出创造条件,拓宽渠道,让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朱百清告诉记者,他们走的是分层招录,创造条件定向输出。一是落实公务员、事业单位定向招考二是组织国有企业定向招聘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定向招聘四是探索村级岗位定向选任留任。

今年5月,路桥区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区委组织部了解到该企业准备招人,及时联系该企业,并争取到2个定向名额,占其招聘总数的一半。

第8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作为村干部自然要为当地老百姓的利益着想,参加过村官培训以后应该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重视,对于培训的收获应该谨记在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集锦,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集锦一

前不久我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终于快要开始我的基层工作了。拿到了培训的日程安排,我发现每天的日程是满满当当的,内容涉及广泛,从认识基层到做人到做事,从农业技术到基层创业,这些内容都是我们村官工作以后必备的知识。对这个群体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对村官工作无比的期待。

在这次培训课中,老师都谈到基层的艰辛和机会并存以及如何做人的问题。开班仪式上霍部长告诉我们,要摆正心态,踏实工作,珍惜学习机会,重视基层的工作,发扬“亲民为民敢为先为”的大学生村官精神。从中我感受到了组织对于我们村官的殷切期望。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基层必然有着复杂而艰苦的工作,但是这也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历练,当初选择了这条路,也就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

人民至上,是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讲师_老师告诉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在基层工作,我们要做好沟通桥梁作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反应群众困难,让群众的心声发出去,让群众的要求被满足,让群众的生活更富裕。这一课,我明白了群众的重要性,明白了村官是服务群众的,要向群众学习,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

为了进一步坚定大学生村官扎实基层、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充分践行大学生村官精神,_科长给我们介绍了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_科长说,我们大学生村官有的人思想上没有扎根,工作上不够深入,能力上需要提高,定位尚需明确。_科长介绍到,组织部会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参与所在村的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形成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传帮带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大学村官扎根一村、服务一村、发展一村。同时,还给村官未来的出路提出了建议,让我们深感踏实,放心工作,也感觉我们村官只要付出,就会进步和成长,也会有美好的前途。

扎根基层,接触最多的就是“三农”。武主任给我们进行了三农政策的解读和新农村建设介绍,讲了最贴切我们日后工作的事情。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致力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农村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力量。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而且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接受了大学的教育,把所学知识用到新农村建设中,是用知识反哺农村,我们肩扛光荣的任务。

在各级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为期四天的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培训,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水平,加强了理论素养,拓宽了知识视野,更新了发展观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既然扎根基层,就要贡献自己。我会转变思维,为百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创业,服务基层,回报组织,我们村官群体也会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心在一起跳动。

202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集锦二

前不久,我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作为学员之一,我认真学习了所有课程,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是课程设计贴进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我的政治理论和农村实践经验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二是全方位为我们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基层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和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的信心、服务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信念。三是有助于帮我们开拓视野,学会用大局意识、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去看待问题,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弥补了我们因不能系统的接受培训,造成理论缺失、工作经验短浅等问题。

通过学习,丰富了自已的业务知识,提升了自已的业务能力,让我明白在农村工作中应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和老百姓打交道,如何才能急老百姓所急,需老百姓所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同时对农村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了深入了解,有助于为老百姓争取更多合理合法的权益,维护了老百姓的基本权益。

通过这此培训,让我知道了自身的不足,一是在工作中工作方法单一。二是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发展农村经济,缺乏大局性和发展性的眼光。三是工作经验少。为此,我要改变工作方法和思路,加强学习,积极进取,让自已快点进步,同时多向有经验的老干部虚心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同时立足于基层,坚定信念,努力工作,服务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我也深刻理解到基层是的汲取营养地,是实现自已人生价值的好舞台,只有夯实自已的农村工作经验,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主动向书本、领导、同事、群众学习,同时要多思考,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在工作上,即坚持原则,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和灵活性。农村发展要靠带动,只有成功和案例,才能带动全村一起发展,是最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的方式,通过对本村及周边一些了解和调查,请教一些成功人士,寻找一条适合于本村创业项目,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创业,就一定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我深知得到今天的岗位,实属来之不易,也深深的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责任,在感谢组织培养、领导关怀、同事支持、群众关心的同时,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继续严格要求自已。始终牢记“勤”字,经过基层工作的锻炼,自已在认真学习、勤劳工作方面有所加强,应该继续保持不断提高。

通过培训,我对自已从事的农村基层工作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同时对自已的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全新的规划,我希望把今天的感悟化成明天的行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展示出我们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美丽人生。

202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集锦三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已不再是起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已渐渐的胜任了村官这一角色,融入了村里的生活。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感悟,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自去年9月担任“大学生村官”至今已快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已不再是起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已渐渐的胜任了村官这一角色,融入了村里的生活。

作为__省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我深感光荣但更感责任的重大。自去年9月26日正式到岗以来,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关怀下,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也真正体会到了“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积极融入农村,摸清村情民意,为民办实事,为村民服务,全面参与村两委会各项工作,发挥所长,努力为九丰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一年来工作感受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四个部分:

一、敢于吃苦,把握村情民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人民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区域环境不协调,对绝大多数的农村而言,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居住简陋,卫生不好,就医困难,文化不高,依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作为刚走出象牙塔的天之娇子,尤其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融入村民之中,我积极调整心态,行走在田间地头,和村民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疾苦,经常与村民拉家常,和大伙的心贴地更近了。九丰村位于宜宾县“双观路”沿线,地处宜乐公路旁,与观音、花古相连,地理位置优越,距宜宾市40公里,美丽的越溪河缓缓流过,土壤肥沃,地下水质好,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辖区共九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8户,总人口1081人,全村总面积5.1平方公里,拥有肥沃的耕地面积1015亩,其中水田面积661亩,土地面积354亩。

二、务实工作,不断锤炼自己

在农村一线工作,面对的群众,跟群众交流不能高谈阔论,要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说话要实,为人要实,做事要实。跟群众打成一片,毕竟文化水平不一样,要特别注意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样群众才相信你,愿意跟你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接受你的服务。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协助村计生专干做好计生统计报表工作、归档等工作,协助村文书作好村民申请办理相关事项证明和文字材料等工作。在流动人口婚育证办理、计生服务证办理、独生子女家庭户的申请、20__年冬季征兵、20__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生活补助金申报,土地证换发等中心工作中,我都较好地协助村干部们完成工作。

三、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工作处处是课题。对于我们在村干部这个岗位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农村工作是我们每天面对的试卷。随着对农村工作的熟悉,我渐渐地发现做农村工作需要懂得的东西太多太多,也真正的明白了农村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变,不断翻跟头的过程。也许在学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农村工作面对的是实际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村官,现实跟理想总有一定的落差,这个时候,我摆正姿态,不以大学生自称,努力去学习新东西,上面交代的事情要办好,群众那里也要服务好,用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办成事情。要多跟领导沟通交流,多向村上干部请教,依靠我的年轻,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一年的工作中,除了相关的书本之外,村两委干部、村里的老党员、每一位老乡都成了我的老师,我和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就在一步步的学习、摸索当中,我感受到了农村工作原来是如此的伟大和神圣,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和谐,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我们每一个乡村就好比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支撑、构建着我们祖国这个强大而优秀的母体。如果说祖国是一座雄伟的金字塔,那么农村就是金字塔的基座,也许不起眼却维系着国运安危。作为一名“村官”,从事基层工作,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排忧解难谋发展,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国家谋发展,这才是真正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202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集锦四

前段时间举办了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学制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时间,但是,这次培训,使我收获良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思想创新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丰富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此次培训班,我认为与原来的培训相比较,更实用,既传授给我们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又给我们以思考和启发,是授人以渔而非受人以鱼。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切实认识到,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团队的力量,在中增进班子成员团结,依靠团队力量战胜工作中的种种困难。首先要感谢组织部给了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

学习的时间过得非常快,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想每一位村官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同时,每时每刻我都有所收获,有所感动。加之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村官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工作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村的安定和谐、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与村官的工作分不开的。要做好村官工作,就必须要当好服务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村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农民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经济、文化、基层组织建设都需要我们这些年轻的血液,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提高认识,扑下身子来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

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农村工作是我们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基层工作相对复杂,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努力工作。第正视困难、奋发向上。基层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了解中肯定存在一些困难,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克服重重难关,知难而上,永往直前,依靠年轻人的闯劲干劲解决硬问题,将村里的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实处。

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修养是一个品德、学识、风度、心态综合因素的外在体现要想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村干部必须大公无私,心胸宽广,以身作则,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不断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层工作中要谦虚谨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此次培训,即使我们看到了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也深刻感受到了村官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扛起时代赋予一名“村官”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职责,不负组织重托与群众期望、坚定理想与信念、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力争在“村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202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集锦五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委会成员,我有幸参加了新任村主职干部培训班。组织部的殷切关怀,各位讲师的精心准备,使得此次培训紧张而充实,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村干部,迫切需要这样的培训班。这是转变我们工作角色,熟悉工作规则,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队伍的需要;是提升自身能力,推动创业创新,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的需要;是加强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培训学习,使我重新认识自己,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使我清晰的感觉到自身的不足,缺乏农村工作业务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学习,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力争成为自觉、清醒、有所建树的农村工作者;要大胆创新,争当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的本领与信心,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要严于律己,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努力推动村务工作实现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通过培训学习,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及村委会成员,我应该时时刻刻集中精力,讲究学习方法与技巧,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应该把学习到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带回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我们的村拥有一个发展水平较高、特殊鲜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特殊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农村,农民不管你说得多好,只看你做得多好,做出成绩让他们得到实惠,增加农民收入,这样他们才认可你。这也是检验我们工作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标准,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却对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受益良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昂扬的斗志、热情的态度、诚挚的胸怀,更加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9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和以教学为主要职能的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要求等方面都与国内重点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多年来,地方高校一直沿用国内重点大学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不利于充分体现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因此,结合地方高校自身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探索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个地方高校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嘉应学院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培养工程,取得良好的成效,并为其他地方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嘉应学院举办大学生村官班的实践

1.成立工作机构,共建培养基地。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嘉应学院和梅州市委组织部联合成立了梅州市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嘉应学院成立了梅州市大学生村官培养基地,培养基地由梅州市委和嘉应学院共同出资建立。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具体工作由梅州市委组织部和嘉应学院组织部共同实施。

2.制定实施方案,选好培养对象。为确保培训质量,嘉应学院和梅州市委组织部在广泛调研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了培养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计划从2011年上半年起,用5年时间,每年从本科三年级学生中严格选拔300人作为培养对象,利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多的系统培训。大学生村官班学员经过系统培训后,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培养对象作为梅州市大学生村官重点培养,安排到全市各村委会工作。实施方案对大学生村官培训学员的选拔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梅州、服从组织安排、勤奋好学、品德优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等,对学员的选拔程序包括宣传发动、自愿报名、学院党总支初审、校党委审查、笔试、面试、确定人选等。通过对选拔条件和选拔程序的明确规定,确保选的学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选的学员组成大学生村官班,并进行系统培养教育。对学员的培养教育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围绕“一专多能”的思路,在不影响学员们学习好自身专业课的基础上,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对学员们进行从事大学生村官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培训。培训内容重点突出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对学员们的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培训。二是实用技能培训。三是实践锻炼。

4.加强培训管理,择优录取培训学员。对学员的培训管理主要是采取班级管理、建立档案、定期考核、期中调整、择优录用的动态管理办法;同时还通过为培训班配备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为辅导员、嘉应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班子,聘请学校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优秀专家教授和梅州各级优秀的领导干部为培训班各类导师和指导老师,完善党团班组机构建设等措施,加强和规范对学员的教育引导及监督考核;最后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组织考察与录用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从中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员作为梅州市大学生村官,安排到全市各村委会工作。

5.不断探索实践,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班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年多来,大学生村官班共选拔培养第一、二批共419名培养对象,下派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是: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质,希望组织部门能多选派这么优秀的同志来村里工作。大学生村官班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党建工作、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大学生村官班的许多做法正应用于学校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实践中。

二、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实行校社合作,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实行校府、校企联合办学,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业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政府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情况,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双方要共同商定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方高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和实验,政府或企业则负责实习和实践课程培训、选派优秀实习指导老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学校与政府或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建立培训基地,互派优秀管理人员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地方高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努力为政府、企业培养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推动教学改革,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是否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从专才向通才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地方高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实行“主辅修制”、“学分制”、“双专业”、“第二专业”等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措施,进行课程模块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长途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3.加强实践训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点就是综合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因此,地方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思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减少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专业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重。重点建设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定期到实习基地参加实训,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改变过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明确实践教学中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的要求及考核办法,并与学生的学分挂钩。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4.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室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开发设计能力,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要提高大学生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习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实践意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地方高校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教师确立强化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践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教师到企业、学校、政府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有意识选聘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师、中小学骨干教师、企业或政府的领导、工艺师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专任教师,这有利于优化教师的结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