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深化教育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深化教育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深化教育改革方案

第1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高中;英语教学

前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动,在新课改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单纯追求学生笔者成绩转变为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强化教育模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任课教师,首要任务是严格遵守国家教育出台的各项文件,不断学习教育改革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制定科学的英语教学目标,从而使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的问题

1.改革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性。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尚未完善,这就使教育改革的意义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具体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方案改革中,并没有详细列明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以及在改革教育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阻碍,这就使得英语教学改革的落实存在多种原则性问题。除此之外,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中缺乏实际高中英语教学情况的考虑元素,也是致使新课程改革之路实施困难的主要原因。

2.教学手段本身缺乏创新性。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的教学方式有赖于在传统教学方式上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过于传统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不但不能得到提升,反而会阻碍高中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的进步。

3.高中英语任课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正确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笔者在上文中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科学应用的重要性有所提及,而教育理念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思想观念对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甄选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任课教师往往缺乏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这就使得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目标相对混乱,学生往往不能够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重心。此外,由于滞后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过度重视英语的笔试能力,忽略英语口语练习,这就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不利于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

1.科学的制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方案。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国际化发展理念。因此,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作为教育改革落实的核心内容,在制定过程中,首先,任课教师应结合现阶段英语实际教育情况,适当的融入在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其次,任课教师还要简化教学方案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实现英语教育改革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2.适当的更新教学方式。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更新要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教育观察中发现,教学方式的科学采用能够显著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英语教学的枯燥程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笔者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课程一《Traveljournal》授课时,利用了与旅游相关的影视和图片素材,帮助学生把握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学生在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下,能够积极的展开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用英语告别、祝愿和交通的表达方式,学生该影视和图片素材中感悟到出行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旅游计划,通过学生之间用英语的相互讨论,使学生养成用英语写旅游日记的良好习惯,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其英语写作能力。

3.高中英语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改革意识。由于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满足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任课教师要将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而实现上述教学改革创新过程需依托于正确的教育改革意识,为此,任课教师的教学改革意义应基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步伐,改善原有的教育思想滞后问题,重视教学方式、方案以及内容的创新和突破。

4.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高中生的心智发展已经趋近成熟,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因此,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任课教师与高中生之间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使双方能够进行良好的教学交流。同时,任课教师不仅要扮演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还要承担学生朋友的角色,使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学习互动。在这种学些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一定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效率。综上所述,高中英语的高中生学习的整个教学大纲里都十分重要,为此,任课教师要将教育重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学生取得大的进步,保证学生英语知识的学有所用,并要求学生在英语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第2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多元化考核改革;考核方案;评价体系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任务和措施,要求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针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后的分析反馈不足、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本科院校提出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

一、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的思路

1.以考核改革构建学生为主的“教与学”模式

在考核方式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导向,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2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可推行平时考核制度,使学生的平时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采取课堂练习、作业、读书笔记、学习表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课堂演讲、实践操作等形式,合理分配考核权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这种办法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平时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改革考核内容,合理分配考核权重

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是考核改革有成效的基本前提。建议课程考核成绩比例为:60%平时成绩+40%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根据课程特点由3~5个部分组成,采取“N+2”模式,其中“2”是指学生课堂出勤和课后作业两项考核形式,“N”则采用课堂练习、读书笔记、课堂综合表现、小论文、课堂演讲等考核形式。

平时成绩考核权重要设置合理,如出勤占10%,课堂综合表现占15%,作业完成情况占15%,阶段性测验占20%等。[3 ]

3.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保证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平时成绩组成及权重分布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确定,制订详细的考核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对考核的每项条例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注重考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素质,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使得每项给分都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提高考核方案的可操作性。

4.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做好课程考核改革的根本方法就是评估与反馈,通过严格的评估做好过程、结果管理。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师生随时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订考核方案。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分析,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总结经验、研讨问题、纠正偏差,寻求更好的考核改革方式。[4 ]

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课程改革方案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其他考核方式

1.课堂Presentation考核

增加课堂Presentation考核环节,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去关注该行业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大三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及考研,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及克服怯场心理。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学生可以选取专业前沿技术或者是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点准备,每节课前10分钟进行演讲。具体的评价部分包括:选题8分、内容12分、演讲4分、效果6分。课堂Presentation评价表如表2所示。

2.BOPPPS微课设计考核

微课设计内容为通信过程中的常见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孤岛效应、多普勒效应、记忆效应、呼吸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等。通过对这些效应的准备讲解,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PPT制作能力、讲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让班里其他学生认识并且理解这些通信效应。

微课设计具体的评价部分包括:微课教案设计20分,微课展示环节10分。具体微课设计评分细则如表3所示。

将课程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习;除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外,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适应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较好的考核模式,其“过程考核”的理念、课程考核项目设置、考核评估与反馈等是课程考核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5).

[2]宋斌.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数学三环教学法研究[J].学科教学:数学,2007.

[3]姚雷.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 管理学家,2014(9).

[4]陶燕丽.刍议高校《中国地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第3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社会的重视,政府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也越来越明确。高职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大潮中也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部门针对性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对现行高职美术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高职美术教育的办学宗旨、办学目的、办学模式、办学方法等。由此可见,高职美术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1世纪初至今,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给予了更多政策上的照顾与支持。这一时期,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飞跃式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单位由自考助学到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由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升级到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由千余人的办学规模发展到几万人的办学规模,种种现象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美术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为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各个领域和行业都跟随社会的发展转而需求新型职业人才,而早期的高职美术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今的社会需求,因此,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内容

高职美术教育体系应多层次发展,具备多样性、实用性、开放性、终身性。构建高职美术教育体系要改变高职美术教育“全民办”化,发挥地域性优势,办特色高职美术教育,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办多层次、高质量的职业美术教育。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已经趋向多层次性,这便要求办学单位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逐步构建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为多视角、多方面研究职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新的改革建议。从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由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办学规模在急剧膨胀,而生源中却存在“想进的进不来,进来的不合适”的现象。目前对高职美术教育考试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改革考试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与普通高考要有一定的区别,如可采取技能考试的方式。二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完善考评方式方法,建立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的教育体系。三是强化考试考核制度的监管,最大限度地杜绝行为,为高职美术教育树立良好的信誉。四是逐步放开高职美术教育招生考试权限,并逐步建立高职美术教育特有的考试制度。五是建立对口实习岗位,学校应根据高职美术生的专业方向安排相应的实习岗位,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如此更能促进学生就业。

三、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高职美术教育应以培养设计、制作、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建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作为高职美术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式,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高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以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完善高职美术教育改革方案。高职美术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加快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高职美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尽快建立等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财政政策或者更加倾向于高职美术教育的财政政策,毕竟社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荒”。由于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校学费较高,加上部分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这些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上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当政府投入不足时,应鼓励对口企业单位对其投资或建立合作方案,这样既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便于在校学生实习实践,也有利于对口企业招工招聘,使校企合作得以深化,从而保证高职美术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可以采用学分制收费政策,学校制订总的学习年限,在规定年限内,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以学期为单位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但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修完全部学分,这样就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就业,也能够为家庭节省一定的费用。同时,学分制收费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在学习上相应地也会更加认真,根据自身需求学以致用,真正实现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第4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用牢牢坚持“六个根本”,为今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定下基调。

对于2017年工作要点,陈宝生介绍,今年将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旨在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中小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陈宝生透露,今年将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将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陈宝生透露,今年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分流淘汰”机制。

陈宝生指出,将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2017年将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今年将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将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督、加强问责。

第5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 国际对印度基础教育援助的阶段评析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思考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探索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特点 试论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反思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探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析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浅析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分析 香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 新世纪中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2-28.

[3]Word Bank.Costa Rica[EB/OL].http:///pais/costa-rica,2016-02-28.

[4]Word Bank.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EB/OL].http:///en/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data?variable=NYGDPMKTPKDZ®ion=LAC,2016-02-28.

[5][9][10][11][14][17]Ruiz, Angel. La Reforma de la Educación Matemáticas en Costa Rica, Perspectiva de la Praxis[EB/OL].http:///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3/12/De-la-investigacio%CC%81n-a-la-praxis-final.pdf,2016-02-29.

[6]Figueroa, N. & Jime’nez, K. Primer informe de resultados. Examen de Diagno’stico en Matema’tica, DiMa[EB/OL].http://diagnostico.emate.ucr.ac.cr/sites/diagnostico.emate.ucr.ac.cr/files/PrimerInformeDiMa2010.pdf,2015-12-06.

[7]OECD.PISA 2009 at a Glance[EB/OL].http:///pisa/46660259.pdf,2015-12-06.

[8]Consejo Nacional de Rectores. Programa Estado de la Nación. 2011. Estado de la Educación 3[EB/OL].http:///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icap/unpan046504.pdf,2016-02-29.

[12]Ruiz, Angel. Balance y Perspectivas de la Reforma de la Educación Matemática en Costa Rica[EB/OL].http://revistas.ucr.ac.cr/index.php/cifem/article/view/19168/19224,2016-002-28.

[13]OECD.PISA 2012 Mathematics Framework[EB/OL].http:///pisa/pisaproducts/PISA%202012%20framework%20e-book_final.pdf,2016-02-29.

[15]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de Costa Rica[EB/OL].http://mep.go.cr/CSE/informacion.aspx,2015-12-06.

第6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一、深化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主要任务

学校整体改革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学校教育系统内外部诸要素、各层次的关系,优化学校教育结构,放大学校整体功能,全面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和谐、全面个性发展的改革实践。现阶段,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办学条件、生源情况等实际状况,认真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2+2”项目、“1+5”综合实践大课堂等项目,尝试“走班制”“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深入推进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二)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应该看到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目前,正处于均衡发展的攻坚阶段。推进学校整体改革,要通过合理规划、捆绑发展、一校多点、集团办学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共振效应”,办更多的好学校。在此过程中,市、区县内的一些好学校要有明确的示范引领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创造更多的先进经验,探索切实有效的支援帮扶工作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改革发展,促进校际间的均衡。

(三)变革学校整体的文化生态。文化是教育之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将扮演重要的基础性的角色。推动学校整体改革,要以优秀文化作为引领,从整体上变革学校的文化生态。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文化建设一定要避免价值选择的随意化、理念表达的口号化、环境建设的浅表化、行动开展的形式化等倾向。深入挖掘本校、本地区、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选择性吸纳国外的先进文化,融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等各方面,彰显学校的价值追求。

(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两大方面。推动学校整体改革,一方面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择校等问题,特别要解决好边远农村地区的校点布局和办学条件等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杜绝侵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行为,科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学校整体改革是一个深刻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学校整体改革要努力寻求改革的最佳合力点,力求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对象,全方位、多角度寻求变革的途径。

(一)问题导向。问题是学校整体改革的起点。学校改革绝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为解决学校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问题而改革。在推进改革时,要对学校的现状作出科学诊断,对同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未来的趋势作出敏锐判断,进而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学校在梳理问题时,要对问题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并形成问题链。比如,影响学校发展的是学校价值方向的理念性问题,还是课程教学改革等实践性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问题,还是教师队伍的问题?在对学校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后,进而确定一个阶段的改革主题,制定清晰的变革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并据此来调整学校教育要素的新结构、新关系,规划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方案。

(二)系统设计。学校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局部的变革已经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容易出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推进学校整体改革,需要整体思考、系统设计,确立不同改革阶段的重点任务。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进一步优化改革整体布局。要按照教育基本规律,对照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要求,通过专家评估和自我评估相结合,对现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教育教学实践、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进行重新审视。从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推进方式、过程监督、总结提炼等方面构建一套系统的学校整体改革程序体系,可以研制《学校教育发展整体策划》《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学校教学实施指南》《学校德育实施指南》《学校教育环境设计》等一系列文本,指导学校改革实践。

(三)多元推进。每所学校发展的阶段、水平存在差异,因而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模式不尽相同。学校整体变革需要考虑推进策略的多元化。从改革的路径来看,可以“理念先行,实践跟进”,也可以“先实践行动,后理论提升”。从改革的层次来看,对于具备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校,可以“系统优化,全面升级”;对于办学基础一般的学校,则可以“错位发展,特色成长”。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并非是不分层次、不分重点的“整齐划一式”改革,而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改进相协调的“立体多元式”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定期加强评估和反思,考虑不同基础,制定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

(四)人本着力。人是学校整体改革的手段和目的。学校整体改革的一整套设想、方案,如果不从全体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不调动起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都不可能成功地转化为教育改革实践。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将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三股力量汇合成为强大的教育改革实践合力。动员和组织改革的相关群体参与改革实践,防止改革过程只有少数人知晓、个别人参与,争取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要落实、做好各项培训工作,提高校长推进学校改革的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

(五)多校联动。推进学校整体改革,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内部的改革,而且可以是多所学校联动、内外互动的整体改革。一段时间以来,重庆围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开展了校地互动、捆绑发展、领雁工程等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区县、片区、学区为单位的连片发展、校际联动、区域带动逐渐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常态。因此,学校整体改革要主动出击,向区域内外的优秀学校学习,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联动中的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发展共享,实现学校发展的“群雁齐飞”。

三、深化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支持系统

学校整体改革不仅是学校内部的改革,而且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推进学校整体改革,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构建政策、专业、学校自主发展的支持系统。

(一)重政策保障,加大学校整体改革的支持力度。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前提。一是要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学校之间的改革交流平台,特别是加大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二是要探索对学校改革的技术支持。教育现代化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利用云技术、互联网技术改变现有的教育结构形式,促进区域学校教育改革资源共享。三是要加强督导评估。鼓励学校制定推进整体改革的计划或方案,增强学校改革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二)重专业引领,构建学校整体改革的指导体系。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离不开系统的专业指导和理论提升。一是要加强教研机构的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建设,做好学校整体改革的相关评价体系研究,帮助学校做好改革的研究工作,指导学校更加科学地制定改革方案。二是要充分利用高校专家资源,协助参与问题诊断、方案设计,帮助学校提升改革的理论水平。

第7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指出,学校要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设四类选修课程(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

上虞市崧厦中学为浙江省教育厅确定的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选修课程建设试点学校。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目前已形成了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已开发的各类选修课程达到60多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需要。本期“前沿”,我们约请上虞市崧厦中学教师撰文,介绍他们在高中选修课建设中的探索与思考。

三十余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领域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领域,也正面临着一次又一次变革的内外需求。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与社会需要人才缺失的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某些领域和行业人力资源严重缺失的怪现象,出现了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 “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办学个性模糊现象,再加上学业压力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等诸多因素,教育改革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成为了一种保障生命个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应运而生,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课题,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成果为深化课程改革带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但有识志士也清醒地看到,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带来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很大转变,但是离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教育改革发展本身的需求尚有许多差距,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学校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生发展的选择性等衡量教育改革成效的价值因素仍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因此,深化课程改革成为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之举。

基于上述认识和理解,作为浙江省一所农村普通艺术特色高中,我们积极贯彻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的“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创条件”的指导思想,在理解顶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率先践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了许多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现就我校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作行动研究后的回眸。

一、统一思想,守望理想,引导教师、学生及家长投入到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在普通高中,几乎所有的学生、教师、学校整天做着相同的事,应对高考和升学;大家上着一样的课,共同做着没完没了的试题,进行着无休止的考试,学生甚至成了考试的机器;凡是与高考升学相关的事,再无趣、再无益也必须做,凡是与高考升学无关的事,哪怕再想做、再有意义也必须舍弃。切实改变普通高中这种现状,是学生的呼唤,是教育人的呼唤,也是全社会的呼唤。深化课程改革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幸福和成长成才,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和家长是看到的,课程改革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是理解的,但要全面推行选修课,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切实的难题,譬如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的徘徊过渡阶段,高考选拔评价体系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学校仍以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来评价教师。因此,教师很难有勇气去守望教育的理想,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家长也因为让子女进入理想大学的眼前需求而容忍应试教育的弊端。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所做的工作是:

一是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对中美高中选修课作比较研究,让广大教师在比较研究中领悟到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选修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视角全面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引导教师撰写反思体会文章,逐步改变教师已形成的一些教育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形成与深化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新型教师文化。

二是引导教师全面反思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对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危害性,充分认识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高考实践,使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出现全面异化的严峻现实。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文化,这种“考试文化”既是对具有现代功利主义性格的市场文化的复制,又是对具有功利主义性格的科举文化的沿袭,它把校长、教师与学生机器般组织起来,并使之日益加速运转。反思让教师与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原来的教育方式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让教师、家长充分认识到这种“唯见考试,不见教育”的“考试文化”对师生身心的严重摧残,从而提高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通过信息传播的立体网络积极宣传刘希平厅长在2011年全省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解读浙教基〔2012〕81号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让社会、学校、家庭充分了解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实施办法,明确深化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方向性。

上述三大举措较好地发挥了课程改革中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保障和理论准备。

二、全面构建课程实施的要素体系,形成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学分认定等课程要素管理的相关文件和制度,切实保障课程改革有序并有效的推进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深化完善普通高中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次对长期实行的课程体系的颠覆性的革命,也是一次对统一育人模式的颠覆性的变革。这是一件难事,难于上青天,光凭勇气和牺牲精神远远不够。为切实保障课程改革有序、有效地推进,我们把全面构建课程实施的要素体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中心工作,在课程结构、课程开设、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学分认定等方面出台相关文件和制度,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现将涉及课程要素的校本化做法作简要概述。

(一)课程结构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对课程与学分结构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校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的差异性作了适当的调整,调整内容主要涉及四大类选修课程的学分结构。具体做法是:音乐、美术特长生可以免修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增加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的学习,从而保障他们特长发展的投入时间;少数学优生可以根据学生与家长的申请减少兴趣特长选修课的学习,为学习学科拓展类课程提供时间保障。

(二)课程开设

加强选修课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校转变育人模式、体现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立足点。学校制定了《上虞市崧厦中学学校选修课程建设方案》,截至目前已开发选修课程141门,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63门,职业技能类课程14门,兴趣特长类课程52门,社会实践类课程12门,集中安排每周周二、周三两个下午供学生选课走班。一年多的课程开设实践带来的启迪有:

一是特色化。特色化选修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我校开设了素描、速写、色彩、视唱练耳、乐理、舞蹈、越剧名家名段欣赏等艺术类专业课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二是开放性。课程开设的开放性在课程开设的时间与地点上体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如选修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课程,较适宜安排在节假日与寒暑假进行,学习场所可以是社区、工厂、学校和家庭,这样可以减轻学校课程开设时资源、时间上的压力,适度降低学生单位时间的学业任务;课程开设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程教师安排的整合性,教师可以是校内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职工,也可以是外聘专家、各行各业行家里手;课程内容不必过分拘泥于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能力为重点。

三是精品化。保证课程量不是问题,质才是关键。在学生相对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背景下,课程开设质量是保障学生积极参与选修走班的主要因素,低质量的课程开设会抑制学生选课走班的兴趣,学生会变得被动和随意。我校十分注重课程开设的质量,遵循课程开设的时代性、人本化、特色化的要求。如机器人程序编写与制作课程,由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屡获全国、省市奖项的教师承担,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习成效显著,并在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中的成绩处于全省前列。再如,我校开设了与乡镇经济相匹配的伞面设计、崧厦霉千张制作工艺课程,学生有兴趣,家长很支持,企业很欢迎,这样的课程既本土化又特色化,学校开设起来轻松,学生学习起来有劲,课程的二轮深度开发有潜力。我校的《崧厦霉千张制作技艺,乌金纸制作技艺》实践基地被命名为上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经济奖励。

(三)课程开发

学校作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主体,承载着巨大的人力、智力、物力压力。课程开发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程,作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主要承担者的教师,从某种角度审视是不具备这样的资历的。因此在选修课全面推行的初级阶段,课程开发的要求应适度降低,在努力保证课程科学性、人文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必须兼顾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求全责备必将挫伤教师投身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团队要有行动研究的理念,侧重课程的二轮开发与完善,循序渐进。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发挥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作为专业引领者的校长团队,首先应开发示范性的选修课程,通过建模形式供教师参考、学习,真正担当起“专业引领者”的作用,这是一种表率和示范。学校领导者更应重视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要制定一套开发、执行选修课的制度,开发选修课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即通过什么程序申请、审批和执行;要统筹兼顾课程开发的智力财力条件;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二是适度降低课程开发的准入条件,以选编和精品课程的二轮开发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手段,深度挖掘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区域资源优势,遵循儿童学走路的规律,通过教学反思、课程开发成功个案解剖等手段来不断修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三是体现倚重教师兴趣特长和兼顾学生兴趣特长的原则。当前,我们的主客观条件离学生要什么给什么的因材施教原则尚有较大差距,这样的条件决定了课程开发不能好高骛远,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特长和水平,由教师提供尽可能营养全面的“菜谱”,让学生凭“谱”点“菜”。所谓兼顾学生的兴趣,指的是在课程开发的初期要广泛调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从而提高师生供求的“课程开发吻合度”。

(四)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订个人选修课程修习计划;对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程的质量进行过程管理和评价:严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选课走班;等等。其中,选课指导制度和选修课督导评价制度几乎没有经验可以直接借用,是管理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而全面选课走班是管理中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选课指导制度”的探索方面,我们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制订选课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毕业标准、学期学分要求、选课程序、补考或重修说明、课程介绍等;确定选课的程序和课表(学习高中课程标准—参照学校课程方案制订自己的选课计划—准备好计划选修的课程清单—进行以班为单位的选课—形成每人一张学习课表)。二是成立学生选课中的教师指导团队,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全面介绍学校的情况,解释选修课程指南的内容,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业进展情况,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智能兴趣和特长,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沟通,使学生从自身特长出发选出相对合理、相对理想的课程。

关于选修课的督导与评价,几乎没有经验可以直接借用。现有的评价制度基本上服务于传统的课程设置,而课程的多样性和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给选修课的评价又带来了很大难度。然而,这是一件保障选修的动力、提高选修课开发实施质量的大事。当前我们尝试的为:一是把选修课的开发开设成效与教师聘任、评优、职称晋升挂钩,加强教师对非高考选修科目的关注;二是通过教案、教材、施教记录等文本信息和学生学习调查、成果展示、个别访谈等综合信息,来督导与评价教师选修课程的实施情况和质量。

选课走班是真正体现“把更多的选课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理念的核心举措,其行为操作包含两项任务:组织选课和走班管理。组织选课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尝试—失败—调整—相对成功”的过程,我们依次执行了三套方案:一是把排定的课表的所有情况输入省教育厅提供的选课系统,供学生网上选课,该方法的优点是统计、调整便捷,但由于我们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最终选择了放弃;二是面向学生现场分年段选课,其优点是学生和课任教师面对面选课,使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中更好地了解课程相关信息,该方法最终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是组织者对学生选课管理较难;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现场选课,其优点是组织难度相对较少,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情况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和干预,最后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选课。选课的尝试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必须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才能有序进行,当前学校选课权还不完全具备交给学生的条件。关于走班管理,我们首先要做到:学生人手一张个性化课表,明确课程时间、地点,具体到座位、名称、教师;教师人手一张课表,明确时间、地点、学生人数与学生座位表。走班管理的难点一在于教学班比行政班管理的难度提高了,教学班管理重点放在课堂管理上,管理任务主要由任课教师承担;难点二在于教师调课难,由于新课表存在多位教师同时上课的现状,一旦个别教师的请假就会出现相应教学班中学生无人管理的状况,我们采用的应急对策是整合全校管理力量,由教务处统一调度,课任教师提前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预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学分认定

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有利于学生自主确定发展方向、选择课程和安排学习进度、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学校打破整齐划一的育人模式,突破行政班及年级的局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校的学分认定形式、基本程序、入档方式、组织机构等基本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意见》文件精神执行,只是在学分认定过程中对不同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方式,采用了相应的主要认定形式。如对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侧重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及课程考试或考查的结果。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侧重于学习成果和技能的展示。这里的成果可以是论文报告、设计方案、制作产品等物化成果,也可以是经验、技能、修养等非物质成果,选修课的内容不同,它所指向的成果也就不同;所谓的“展示”则包括了报告会、讨论会、展览、答辩、演示、竞赛等多样形式。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侧重于学生兴趣水平、技能展示、特长等级和获奖情况。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侧重于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心得体会和社会认同。总之,学分认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不能过于强调结果,不能过于标准化和机械化,重在参与的过程和学生的“变化”。

三、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深化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转变,有的是根本性的转变,如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教师的专业结构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教师的学生观由面向全体学生向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转变。在这样一种深层变革中,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在职进修,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之相应,学校的管理必须把教师培训放在管理的中心位置,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之具有与深化课改相匹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特别是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班的组织管理及学生综合评价等能力的提高。教师培训近几年来已成为我校管理的常规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培训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即效率与培训成效的问题。通过对过往几年教师培训的反思,我们认为下列几种培训是行之有效的。

(一)自我反思

教师的反思是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反思教学“亮点”“疑点”“误点”,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教师教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典型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感性地把握教育的一些抽象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育智慧。这是一种培养处于成长期教师十分耐用的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具有形象、易接纳、易模仿的特点。

(三)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是为教师专业成长而搭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以突出名师培养和专业引领为主要作用。这种培训主要有专题研讨、名师“沙龙”、专家讲座等形式,具有学术性强、研究范围小与研究深度大的特点,特别适合校内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培养。

(四)行动研究

第8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与水平,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方式及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及联席会等形式,依托督导、调研、教研、培训等工作,实时监控和反馈课程开设情况,保证全区各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用于发展个性特长和体育锻炼。

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各校要切实发挥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作用,根据学校特色,科学设计并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力争到2015年,各校都有特色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学的机会,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二)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严格按照课程实施标准的要求配齐、配足师资力量,保证本专业教师必须从事本学科教学,兼职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使教师队伍达到一专多能。进一步完善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使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注重设施设备的使用率,教育局每年组织专项督查,通报使用情况。充分利用校会与升国旗、班会、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校园素质教育文化环境。

2.充分挖掘校外资源。有计划开发及利用家庭、社区等校外资源,调动一切力量支持学校课程改革。自主建设校外实践活动基地,方便开展各种课余及校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适合的课程资源。

(三)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1.强化教研训一体化工作力度。健全学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学区、学校要明确各自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善区本、校本教研训制度。依托“四名工程”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及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有主题开展区本及校本研训,不断增强教研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励广大教师建构教研训共同体。

2.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探索建立教师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教研培训表彰奖励制度,把自主学习纳入教师评价之中。

3.发挥重点课题驱动作用。深入开展“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研究,各校、各学科要将各项课题与重点课题进行有机整合,倡导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专题研究。每学期举办小专题研讨会,推广运用成型的经验成果。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以“同研一节课”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制定课堂观察量表,每学期不定时开展课堂观察,反馈课改情况,指导改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我区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积极构建生命化课堂。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实现常态课堂的优质化,创新开展达标、赛课、课堂教学专项评估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构建素质教育常态课堂教学新模式。每年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同研优秀成果展评,使之常态化。

(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科学开展评估。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完善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并进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专项抽查。每年一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完善配套机制。建立区、学区、学校三级监测机制,逐步强化学区层面的监测力度;建立检测报告制度和教学跟踪制度,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制定“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动态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建立“区基础教育数据库”,记录区、学区、学校教育资源和师生成长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档案,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

3.完善学科考级制度。不断完善全区小学阅读、英语、信息技术等考级工作,各学校也要相应完善阅读、英语口语、信息技术等考核机制,每学年都要组织开展各项考级工作。

四、实施步骤

改革试点工作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习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深入学习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并成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和全面规划部署。

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5年8月)。落实重点发展战略目标与实施规划,从课程开设、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逐一落实;开展阶段自我评估,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思路,制定新的举措,争取项目实施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阶段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对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查漏补缺,整改提高,总结成果,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做好试验区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教研培训中心分管领导、学校业务校长、各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建立学校课程实施工作检查和评估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调研、监督、检查、评估等,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为各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提供指导性意见;收集、整理、分析中小学教学情况数据和资料,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校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根椐统一部署,完成工作任务。

第9篇:深化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俨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然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还有就是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小学的语文教育相当于给学生灌入一种思想,是打基础的阶段,而中学阶段的语文就要深化到理解和创造的程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语文改革的要求规定目标有以下几点:

(1)传授知识。

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传授,中学的学习不单单是小学对拼音和识字的要求,还要求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知识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提升。

(2)培养能力。

数学等其他逻辑性的学科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语文等人文性的学科也可以培养我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经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之后,学生要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学会用多种阅读方式来理解、分析经典文学,得出自己的见解。

(3)发展智力。

中学是一个心智和神智逐渐发展成熟的阶段,语文课堂也充斥着思维因子,思绪的火花也在不断碰撞着,我们会思考鲁迅在写《孔乙己》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会揣摩沈从文创作《边城》时的复杂心理,这都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心智。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1)高举改革旗号,但是“实至名未归”。

改革的风吹向了全国各地,不少地方为了跟风实践,就草率地做一些改革方案跟随大军的队伍,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反而让整个教学系统看起来更加混乱,老师和学生也都模模糊糊,不知道该怎么办。

(2)课堂依旧单向传输,师生缺乏沟通。

大多数教师依旧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当老师自认为讲解分析很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

(3)传统教育形式下的教学评价是一座大山,难以移动。

众所周知,学校的考试机制和社会优胜劣汰的原则不一样,甚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学校中,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课程的成绩上,课程成绩好,就是优秀生,身上就充满了光环,德智体美样样发展。但是事实上社会上并不再需要这样的人了,因此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在脱离了考试机制后感到没有信心,在走向社会后没有办法给自己准确定位。

三、明确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环境,知识的掌握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最基础也最持久的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进行,这也是形势所趋。所以,在如今时代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从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进行教育改革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都身处这个大时代的环境下,接受的事物都很新鲜,学生更是有着新鲜的思维和想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比较强,所以,如果课堂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就会被学生所嫌弃,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不会集中。众所周知,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渐渐地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要真是到了那一步的话,我们再去挽回就来不及了。四、研究进行教育改革的方法

(1)以兴趣为主,利用多种手段让课堂变得有趣。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大家的注意。语文有着庞大的体系,以语文为中心可以延伸拓展很多跨学科的知识。要进行教育改革,就要先让学生觉得课堂有意思,这样才能使他们专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做到求新求奇。

(2)多注重课外语文的积累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