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

第1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企业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滞后目前,大多数的农业科技企业是依托大学、科研机构所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其管理团队主要还是个人、工作室和公司3种形式,在调研中,个人形式的团队所占比例为1%,工作室形式的团队所占比例为42%,公司形式的团队所占比例为57%。同时在调研中,管理层大多为在某一农业行业中具有较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部分的农业科技企业还未建立起有效、规范、产权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农业科技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的滞后,容易偏重企业自身发展的思路,往往忽视了市场的变动,从而导致了风险投资机构在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理念、下步发展战略等方面意见不一致。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非市场化目前,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是政府为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所提出的一项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是以政府主导为主的运作模式,并多为各级政府所设立,带有明显的国有企业运行模式。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为政府全额出资组建的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机构,如中创等;另一种是由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等联合构建的风险投资机构,这部分风险投资机构起到了带动非政府资金的作用。由于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其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股权多元化的特点。缺乏有效的中介机构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是连接农业科技金融需求方和农业科技金融供给方的桥梁。中介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中介机构;另一类是金融中介机构。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技术市场虽然已经具有了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但在管理组织和服务上都具有明显的不足,导致了农业科技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由于某些协议条款等存在分歧而导致了最后的投资没有成功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农业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双向选择。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的等制度的不健全,双方也会由于对农科科技成果缺乏较为准确合理的评价而导致了合作的失败,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会导致委托管理风险的发生。风险投资缺乏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中,退出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最终成败。退出机制的不健全作为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个弱点,缺乏适合的投资撤回渠道和保障体系,使得风险资本很难得以正常运行,进行再投资。这样不仅无法实现循环发展,而且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一旦高收益无法实现而且风险资金难以撤出,失去流动性,风险投资业就很难维持下去,只能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发展。就目前主要的退出方式来看,公开上市具有较高的收益,所以成为了很多投资者的选择。

完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对策建议

第2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1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由于核心技术严重不足,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不可能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只能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因而民营企业制造的原创产品不多,仿制的产品较多,拼装的产品居多,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便宜。此外,由于实行了成本领先战略,民营企业就要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来摊薄固定成本,以求得规模效益,再配合以先天的劳动成本优势来获取利润。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这一发展战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扰,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银根收紧等原因使得企业的资金也捉襟见肘,企业无法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来摊薄成本,所以,企业陷入困境也就是必然趋势。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就需要企业将发展战略从成本领先调整为产品差异化,而这就需要知识产权来助力。民营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是因为企业拥有的、标志着差异化的自主知识产权资产严重不足。

1.2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建设面临的机遇

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就提出了“实业救国”的理念,经过几代中国人的拼搏和积淀,经过几番大浪淘沙、起起落落,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已经具备走出去、挑战世界的勇气和实力,中国品牌也有了决战世界品牌的气度和胸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使品牌成为农业科技型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惟一独特的区分点这一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制胜的法宝,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科技型企业形成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目前我国仍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许多产品仍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培育我国的知名品牌,进而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为了切实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全面加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指导要求。

2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北农全方位地完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体系,包括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项内容。近年来,大北农紧紧围绕产学研结合,积极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汇集更多创新人才,攻克更多技术难题,打造更多优质品牌,掌握更多自主知产权,在加强品牌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2.1创建国内一流的农业科研机构

2.1.1高起点组建科研体系

大北农于1999年组建“大北农研究院”,开始走技术研发之路,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公司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为把该技术中心建设成为高起点、高端品牌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大北农相继组建了7个研发机构:饲料技术研究中心、微生态技术中心、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动保技术研究中心、金色农华技术开发中心、绿色农华技术开发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各研发机构受大北农技术中心与各产业子公司双重领导,并与各产业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大北农特色(集生物饲料、生物疫苗、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生物工程研究的科研航母)。产业技术服务人员在各产业研发机构的指导下,对产品进行技术推广及销售服务工作。

2.1.2高标准培养科研团队人是大北农发展的唯一资源。一是企业文化培养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大北农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大北农每年按20%的速度扩大科研队伍,形成一支内外联合、上下互动、持续创新的科技人才梯队。实施以事业吸引英才、以待遇留住人才、以情感凝聚人才的策略,优化科技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深化智资股份机制,智资股份制是大北农凝聚人才,实现共同发展的机制,员工的股权收益直接和企业的实际效益挂钩。强化培训管理,公司建立“学习型组织”,坚持“工作培训人、舞台锻炼人”的培训意识,其技术培训费用每年按10%的增长幅度递增。二是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6年大北农被增设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与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级研发人才。目前有在站博士后3名,留美博士后1名。2010年大北农集团院士工作站成立,首批共有9名院士进站,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整体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司现有科研人员508人,包括30名博士和151名硕士。

2.1.3高投入保障科技经费大北农从2001年开始从科技饲料(预混料)向其他农业生物高科技领域扩展,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种业、动物保健和生物农药等。科技活动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08~2010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分别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5.3%、4.2%和4.5%。

2.2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2.2.1创新战略思路:“2+2”大北农自主创新模式大北农技术创新的总体思路是应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饲料、生物育种、生物疫苗、生物农药四大核心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所需信息化服务产品并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培训现代创业型农民,使其成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者。经过创新实践,大北农已经形成“开放性研发与成果中试熟化相结合、农民科技知识普及与企业公益微利相结合”的“2+2”自主创新模式。一是产学研联合开发。大北农联合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家及研究资源,以自主研发为基础,以广泛整合科技资源为手段,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二是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转化,利用自身的转化基地与技术服务网络,将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盘活;将社会成果资源变成大北农发展的战略资源。三是农民科技知识普及的知识营销策略。大北农以技术和服务营销为主要手段,构建了总部、子公司、服务站三级服务支撑体系。四是建立公益事业机制,设立两大奖项。即在全国20多所农业大学设立了“大北农奖学金”;在全国农业战线设立了奖励国内农业科技人员的“大北农科技奖励基金”。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开放性研发与合作为了实现共担课题、共攻难关、共创品牌、共谋方略、共促发展、共享成果之目的,大北农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20余所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深度合作关系。2003年牵头联合江苏正昌集团等16家企业成立“绿色伟农企业联合体”;2005年成立微生态技术中心,2010年获批筹建“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牵头联合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等38家单位发起成立“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2009年公司联合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等19家单位发起成立“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2.2.3创新激励政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共享创新与保护是大北农知识产权发展的两大战略。在组织机构方面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和法务部,专职人员7人,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等多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立体保护,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化。在制度建设方面,制订了专利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产品研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03年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共同开展“玉米品种农大108维权”活动,首开国内玉米种业品种维权先河。2005年公司开展了超级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的维权”活动,通过法律手段和协商解决了多起侵权纠纷,成为国内杂交水稻行业最大的维权行动。

2.2.4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品牌营销和服务营销大北农利用自身的转化基地与技术服务网络,将过去一大批积累在国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盘活的同时,也将社会成果资源变成了大北农发展的战略资源。公司实施品牌营销,大力推动“大北农”牌饲料品牌、“金色农华”牌杂交水稻种子品牌的整体宣传和推广。大北农视产品质量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拥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HACCP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重点养殖和种植区域的营销网络,在全国首创“县级服务站”营销模式,建成以互联网为工具、培训为手段、服务为内容、产品为载体、服务人才为主体的全新服务网络模式,提升公司产品影响力和网络竞争力。

第3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1.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作用

1.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以让农民更直观、更立体地认识和掌握农业新技术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查项目的增收潜力,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农药、新化肥推广应用的步伐,迅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1.2推进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效是多项技术综合效应的结果,把多项技术设置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摸索出最佳的、切实可行的配套技术,产生巨大的增产效益,展示给农民,让农民信服、接受。

1.3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科技人员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依托科技示范园区这个平台,科技推广人员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引进品种、开发技术、调整种植项目、互相学习、累积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科技素质,打造出一批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增强推广能力、巩固推广体系地位、发挥农技推广的重要作用。

1.4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培训农民进行学习、实践的基地。通过科技示范园区,根据不同农时环节召开培训班和观摩会,让农民边听边看,加深记忆。全面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特点和应用技术,把适合本区域特点和较为稳定的集成技术推广给农民,带动广大农民快速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2.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具体做法

2.1建立规范完善的办园体制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土地征用、税费征管等方面形成一条既配套又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确保示范园区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改变传统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实行新的运作模式,可以搞土地“承租反包”型,也可以搞“农业企业”型或“股份合作”型,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应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明晰产权,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科技示范园区的经济效益;建立灵活高效的资金入股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将农业项目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鼓励科技人员、农户、村集体及企业以资金入股,建设股份制园区,从而保证科技园区的滚动发展。

2.2坚持科学的办园原则 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发挥优势,满足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意愿,切忌贪大求全、强加于民。可根据当地的传统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发展本地名、特、稀、优产品,并围绕创名牌、拓市场,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实验示范,增强自身实力。要走出去、请进来,做好“结合”文章,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大企业、大公司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探求高、精、尖技术,不断充实完善,使科技示范园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争取把示范园区作为开发、拓展的窗口和平台,依托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第4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资阳市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科技进步的挑战、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挑战、生存与发展的挑战等等,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包括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推广方式方法、人员素质等等。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存在如下5个方面问题:一是农业推广的行政倾向性强,市场导向性差,导致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钩,科研、教育、推广、生产脱节,缺乏成果转化时效性观念。二是农技推广、科研投入机制不健全,资源供给渠道单一、狭窄,供给量严重不足。三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组织创新滞后,造成经费浪费,分配不合理。四是知识陈旧,人才断层,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五是农技推广仍属于狭义的“技术推广”,而对农民心理、行为、观念、素质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等方面涉及甚少,不能满足现代农民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对科技、市场、金融、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要求等等。综上分析,改革与创新我市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模式

1 胺镇乡设置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公益性职能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履行,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供给。

2 按区域设置国家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公益性职能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履行,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供给。

3 经营性农业服务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允许多种所有制主体从事经营性农业服务。

4 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模式,实施推广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实行行业管理。

三、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创新

1 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的界定

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禁止职能交叉。按照“稳定公益性、搞活经营,建立适应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在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和经营的性质及职能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分离。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坚持事业单位性质、理顺管理体制、稳定技术骨干、财政全额拨款、保证基本工作场所与设施,不再从事任何经营创收活动。经营要实行改制,现有的经营性资产部份,包括门市、房屋、物资等,可以通过变卖、配送、分流人员等方式改制成私人经营,保留其为农技推广服务性质不变,不能保留“公有”性质,要建立产权明晰、企业运作、科学管理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全面推向市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细则》等的有关规定。根据职能界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二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三是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四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监测、强制性检疫和农业标准化工作;五是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六是农业公共信息服务;七是农民的公共培训与教育。

2 依法确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法人地位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成立的承担公益职能的独立事业法人,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统一经费管理、统一印章管理、统一建帐立户、统一签订岗位责任书、统一考核标准”的管理制度。同时扩大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经营自、用人自、分配自,乡镇政府或县(市、区)级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主要通过签订责任书、监督公益性事业落实、强化债权管理、严格控制债务、加强对法定代表人的管理等方式。不具体管理事业单位的内部事务。

3 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1)建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考核体系 农技推广公益要项目化、数量化,实行“政府出资、以事定编、定岗定责、农民签单、考核兑现”,由乡镇政府、县(市、区)级主管部门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签订责任书,明确公益的项目和具体内容、考核标准和办法、资金投入额和双方责任义务。同时,要将群众的认可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要严格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报酬和奖惩,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法定代表人应予解职,有关责任人员应按规定予以解聘。

(2)改革用人制度 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法定代表人通过委任、考任、公开选任等形式进行任用。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在编制、岗位限额内,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编在职人员中择优聘用。

(3)改革分配制度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特殊岗位倾斜。聘用人员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按国家现行政策执行;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和地方性津补贴,要与聘用人员的责任、业绩、贡献、效益挂钩,由本单位自主分配。要逐步推行按项目分配的政策和办法,实行项目招标或承包,按照服务内容及质量高低确定报酬。要提高分配的透明度,法定代表人的报酬经职工大会讨论后,由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批准;其他受聘人员分配方案经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后,由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报县(市、区)相关部门备案。

4 优化农技队伍,推行资格准入,实行竞争上岗 根据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有关原则,出台《农技推广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包括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全面实行职业资格准入。

对乡镇国家农技推广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的建设要求,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从制度上规范乡镇国家技推广机构人员进人的程序和做法,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安排人员,切实把好进入关。公开招聘和考试,由当地政府组织,并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竞聘乡镇国家农技推广人员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事业心强,热爱基层农技推广工作;②身体健康,适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③具有从事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证书,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④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连续从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3年以上;或国家全日制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或其他具有同等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5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 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全

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把对各类人员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照《资阳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各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聘用期一般为3年,聘用期满后,根据单位用人需要可以续聘,也可以解聘;根据被聘人员的一贯表现、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比照技术职称,可以高聘,也可以低聘,以建立起竞争流动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6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加强聘后管理 逐步建立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任务要求,量化考核指标,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推行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的群众打分制;实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员培训;坚持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聘后效能考核管理制度。

7 实施人员分流安置制度 根据《资阳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设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分流人员的有关政策规定,对竞岗落聘人员进行安置。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实现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同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为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和机会。

8 建设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 积极稳妥地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彻底下放,实行党政属地管理,当地政府负责人事管理和工作安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技术指导、专业技术评审和资格认证管理。农业、编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农业部门负责调查掌握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加强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严把农业人员从业、执业资格准入关,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做好农情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推广中出现的先进经验的收集整理等信息反馈工作。编制、人事部门负责抓好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进入计划、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管理工作,保障农业推广服务机构健康发展。财政部门要增加支农经费投入,确保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经费和农业推广人员应有待遇落实到位。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按照政策规定,做好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金的收缴和发放工作。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农业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实行协会指导下的行业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经营机构的场地、设施、人员、资金等等进行审查,实行资格认证,加强对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监督,会同工商行政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格认证意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涉农服务的有序竞争,维护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9 建设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支持发展经营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广泛调动集体;企业和社会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及社会力量一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机制,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大关键品种、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以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项目。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帮助引进战略投资和风险投资,通过资产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

对建设后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给予扶持,各地应采取项目支持、科技奖励、物资激励等方式,对经营服务手段、服务设施设备、知识更新、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准入标准、农技推广工作突出和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有关部门将优先列入农业项目(如农业科技示范场、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

10 过渡时期资产处置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分离后,对现有资产应进行合理的处置。具体处置方案是:一是将其现有的办公用房及办公设备划归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有;二是将现有的营业性固定资产(包括门市部、部分办公用房等)和流动资产(包括商品物资、部分货币资金等),采取变卖、配送、入股等方式纳入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四、新时期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综观改革进程及目前形势,无论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各种改革措施其实都围绕着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

1 更新推广理念,改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与工作方法 强化以人为本,创新推广理念。多年来的推广工作,注重的是技术本身,“见物不见人”,忽视了推广活动主体的地位。今后应着重提高推广对象(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由被动接受推广技术到主动要求技术推广,切实提高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技术到位率。就推广人员而言,要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全员聘任,做到“以人为本”,创新“人一技一人”的推广理念。

2 加大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科学规划投资 用向,提高投(融)资效益 改革农业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对推广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竞争管理。通过竞争申请或公开招标,可以使有限的推广经费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此外,应明确政府在农业推广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国家在对推广经费实行基金化管理的同时,必须逐年增加对推广经费的投资,使技术推广与创新基金按比例稳定增长。另外应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明确不同投资主体投入的使用方向,强化对农业推广一线人员的经费补贴。

3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 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强化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农技队伍的综合素质。在转变运行机制方面,全面开展职能鉴定,推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改革推广工作的评价体系。对现有推广机构人员应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对新进入推广机构的人员,必须实行职业资格准人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实行全面聘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爱人机制。

4 推广农民需要的农业创新技术,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实现供需趋同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数量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及时转向,研制、引进、开发相关技术,实现供需趋同。

5 推广主体多元化,合作化,优化主体结构与功能 在新形势下,应尽快建立国家级农技推广协调机构。我国农业推广正在由一元演变为多元,加强宏观调控势在必行。为此,必须建立起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才能保证放而不乱,管而不死,使多元化的推广机构有序、公平、合理地竞争;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竞争中合作。另外,应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5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休闲观光农业崭露头角,园区功能逐步提升。坚持跳出农业经营农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产品采摘、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先后成功举办了富硒西瓜采摘节、柿子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胜源观光休闲农苑、樱桃番茄采摘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示范带动和科技推广等综合功能不断提升。

2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总体水平不够高。一是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原因在于土地流转困难,经营模式仍以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为主。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偏少,特别是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济阳县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只有15家,全县90%以上的农副产品只能以原料为主销售到外地,农民难以分享到销售和加工环节的后续利润。三是农民组织服务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有较快发展,但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农民“各自为战”,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形成优势。

(2)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现代农业园区受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示范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现有园区规模仅67公顷,功能还只停留在育苗上,缺乏示范引领济阳县主导产业的项目,对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普及和信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3)农产品品牌效益不够高。当前来看,济阳县虽然已有30余个知名农产品品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加之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不明显,导致出现质优价低、“有品牌无效益”的现象。

(4)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一是济阳县农技人员少,专业素质较低。从农口部门来看,全县实有在编农技人员67名,仅为编制标准人数的一半;从各镇(街道)看,每镇平均只有2人左右,且专业多数不对口。二是农民技术素质整体偏低。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劳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较差,制约着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是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农户存在障碍,满足不了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渴求。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3.1着力打造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从园区发展趋势看,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应融生产加工、示范带动、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同时,作为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示范推广平台和城市居民亲近自然、接受生态教育的基地,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从核心区打造上,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对园区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功能片区进行科学规划。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核心区建设,并负责在关系协调、建设资金筹措、企业项目落户等方面提供支持。最终,将核心区打造成整个园区的强力“引擎”。在运作机制建立上,参照各地已建成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运作模式,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机制。采用入股合作等方式与各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来进行运作。以农民和专业大户入股为例,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土地入股并投入劳动力;企业负责大棚建造、道路硬化等所有固定资产投资,并对农户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检测、统一品牌销售。企业与农户对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实行均摊、分成,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3.2做大瓜菜、畜牧两大主导产业

第6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

目前,农业推广工作已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业推广组织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形成包括自助型、教育型、行政型等多种农业推广组织。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基于教育型、行政型、科技型农业推广组织出发,就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1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是在基层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先进的、适宜的、经济的农业科学技术,以此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农民朋友增产增收,并且主导农业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推广力度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地向农民朋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现代可持续性农业的必由之路,又是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必然要求[1]。农业技术推广在降低农业成本、增加收入、提高产量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2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措施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主要是指由政府出面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农业推广机构。

2.1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

各地务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首先,务必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的认识程度。其次,要有机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优质。另外,政府部门应杜绝采用强制性、命令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模式。

2.2提高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的逐步完善,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就显得尤为主要。只有通过不断地教育、培训,才能培养出一批专业背景丰富、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保驾护航。此外,还可以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这样可引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去工作,确保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顺利完成[2]。

2.3加大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

各地农业部门要从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来大力研发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倡导乡镇等基层单位多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化农业技术。与此同时,还要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农业科技奖励、新产品开发、科技推广等。尤其要注意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来更新农业产品加工工艺,不断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朋友,由各农业院校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来担任“主力军”角色,工作目标是教育性。

3.1科学部署教育型农业推广工作

各农业院校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技术推广队伍,明确责任和任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着力搞好农业技术示范项目建设,构建和完善技术推广网络,使新技术能从实验室尽快应用到现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为民服务、助农增收”的原则,组织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农业科技服务队,不定期到田间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3]。

3.2明确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的根本任务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工作核心在于应用科技成果,工作主线是提供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其根本任务是将企业、农户与农业技术成果有机结合,且整合各种现有资源,最终达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效果。

4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

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指由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出面来设置的农业推广组织,以涉农企业、广大农民朋友作为推广对象。

4.1务必要转变科研导向

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要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导向观念,同时要注意综合评价科研人员,针对目前很多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存在着缺乏经营管理技能、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可适当引入职业经理及高级管理人才。

4.2创新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模式均采用“经营者控制型+事业管理型”,较为滞后。因此,务必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建立起清晰、完善的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时引导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与此同时,要对农业推广人员予以适当激励。激励机制是动力的主要来源,激励能提高人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农业推广人员多个方面的需求,以便充分挖掘潜力。运用激励机制可引导农业推广人员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与思想素质,恪尽职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5结束语

总之,大力发展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能够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形成,值得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夏志学,张淑云,郝换换,等.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推广组织服务效果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4):198-201.

[2]高启杰,姚云浩,董杲.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组织邻近性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3):47-53+111.

第7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一、抓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等农业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平安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平安法〉实施方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方法》省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条例》等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保证农产品消费平安。

二、狠抓农产品质量平安工作。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1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省颁布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肥料、农药使用准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顺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顺序。提出我县农产品质量平安工作意见。

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成了对取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证书的兴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龙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联合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的复查换证工作。组织抓好国家级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抓好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XX县元通绿色发展有限公司的绿白牌甜油桃的生产过程监控。2指导督促取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证书的兴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龙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联合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XX县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XX县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农户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

抽检基地蔬菜样品个,3抓好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工作。组织专人定期对我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以及超市等蔬菜、水果生产和销售场所的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毒快速抽检。16月。合格率100%抽检批发市场蔬菜样品10种152个,合格率97.37%抽检农贸市场零售蔬菜样品10种364个,合格率98.26%抽检超市蔬菜样品126个,合格率96.29%抽检市场水果样品4种200个,合格率100%抽检基地中药材样品1种45个,合格率100%

参与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4抓好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工作。推广高效低残毒农业投入品品种和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平安整治工作,强化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三、开展好“科技下乡”活动。

回龙镇场镇参加了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月日。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6人,出动车辆1辆,送水稻、玉米、大豆、花生、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施肥图谱、蔬菜病虫害图谱、食用菌栽培技术等资料19种共8500份,开展农业科技咨询3600人次。并赠送了价值200多元的农药。

四、抓好农业生物资源及植物新品种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五、抓好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1积极指导乡镇农技人员完成各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各项技术推广任务。

及时向市农业局报送有关报表和调研材料。2开展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3开展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完成改革任务核查认定工作。

物资全部通过政府招标推销。4认真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1组织技术指导人员兑现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共为2000户农户分装并发放了价值38.9436万元的配套物资。

并撰写绩效考评自查演讲汇编上报省农业厅;迎接上级对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检查验收。2完成了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3组织实施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推进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健全、队伍精干、保证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人员聘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制度,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业科技效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继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科技示范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全县的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0%。每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科技示范户当年示范产业亩产比全县前三年平均增产15%以上;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全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对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00名左右,集中培训时间不低于5天。

水稻、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已完成播栽工作。目前小麦、油菜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

六、组织实施“民生工程”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第8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新疆华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农、林、牧、矿产、房产、加工、旅游协调发展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公司下设7个分公司。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300公顷的“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占地面积120公顷的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和北美优质速杂交杨推广示范中心,占地面积20公顷的“良种畜繁育中心”,国家“863”中试项目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基地;农业部“948”项目进口牛胚胎建立肉牛种畜基地;国家农业部科技示范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形成了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龙头、林业为主导、旅游为方向的农、林、牧、旅游四大产业体系,对地方农、林、牧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一、采用“专家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作为新疆最早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华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坚持与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林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在农户中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以一户多产为切入点,开展农林牧的良种与良法的推广科技服务和技术开发,形成了专家、企业、农民3种互动的联结机制,既提高了农民的技能和抗风险能力,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新疆华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采用订单模式,并在这模式中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服务。如在春耕时节,公司积极为棉农提供农资(种子、化肥)扶持,年均提供约700万元的农资,这样一方面保障了农户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司棉籽收购量,有利于以公正、合理的价格使农户与公司的利益得到保障。公司在昌吉市各乡镇及呼图壁县、奇台县等地建立了良种肉羊生产示范推广中心、种畜科技推广服务站及肉牛肉羊收购站,采用“公司+农户+科技服务”方式,前期主要采用无偿赠予种羊方式进行示范推广;中期公司运用肉羊工厂化生产标准和绿色牛羊肉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农户进行养殖,提高了农牧民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后期公司与农户签订肉牛肉羊收购协议,并进行长期的技术服务,把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上述前期、中期、后期的科技服务,最终在上述各地形成了育肥、良种繁殖、生产加工及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畜牧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降低了农牧民的风险,确保了农牧民的利益。

二、采用培育绿色有机的方法,发展科技生态农业

新疆华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种植业产业的生产与经营上,已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并存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小麦)年均种植2000亩,经济作物(棉花、番茄、甜菜、蔬菜)9000亩,饲草料(苜蓿、育苗)2000亩。年季节用工45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名,其中国家级专家4名。在千亩良田上,实现了从整地、播种、施肥,到灌溉、收割、打剁等农业的全过程机械化作业。

在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利益联结的基础上,公司重视对土地资源的适度开发,应用生物有机肥培肥地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农业长期增产增效。在农药的使用上,坚持以高效、低毒为使用准则,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施用肥的比重从原来的90%降低到现在的30%,有机肥的使用比重占肥料用量的50%以上;采用残膜回收技术,消除白色污染,秸秆利用率达到100%;在水资源利用上,累计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0000亩,修建防渗渠20公里,年节约水资源180万立方米。

此外,公司林业生产利用现代智能温室,采用组织培养、嫩枝扦插、穴盘播种和嫁接等快繁技术,进行林果苗木、花卉种苗的培育与生产,为新疆林业提供新疆特有的生态建设树种、经济林树种、城市绿化树种及花卉。

第9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根据科技部、人事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科技特派员总结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创新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成效

我市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64项,推广新技术104项,引进新品种9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5场次,培训农民27.65万人次。由于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着,2009年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科技局局长赵全玲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市科技局、马家乡土人才超市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李太平、胥树高、龚一鸿、王德元等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一)通过科技培训,传播了先进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

科技特派员总结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技活动,深入到160多个场镇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200余万份,赠送种养殖书籍1300余册。畜牧科技特派员团队到基层举办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健康养殖技术、生态鹅养殖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粮油科技特派员到各村镇开展技术讲座培训,召开现场会共计120余次,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蔬菜特派员到蔬菜基地开展培训20多期,果树、中药材、水产等团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2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40多万人。果树、蔬菜团队还在电视台“红土地”栏目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和各种养殖业的专题技术讲座,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二)通过定点技术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派员以农户、种养殖业主为服务对象,进行种养殖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畜牧特派员每人联系5户养殖户,帮助联系户人平增收200元,帮助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圈舍设计和健康养殖技术,有力地推进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蓬溪特派员则采取定人、定目标的方式强化服务。蔬菜科技特派员在定点服务中,为兰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市法国青刀豆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对生产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果树特派员为定点服务企业可士可果公司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春阳公司建立“植物快繁中心”等,粮油、水产、中药材特派员都有自己的联系基地,坚持进村入户、到基地、粮农、药农、水产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科技特派员总结这些深入定点的紧密结合服务,为全市粮油、畜牧、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他们帮助农民、业主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工作中,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培育千头猪场172个,万头养猪场13个,猪肉加工企业高金、美宁、南大、超强、射洪食品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高金公司成为全省生猪产品加工最大的龙头企业。粮油团队实施的“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模式,创建小麦示范区10万亩,油菜6万亩、水稻5.8万亩、大豆8.3万亩,马铃薯3万亩,平均增幅在10-20%。水果团队在全市建立沙田柚、黄金梨、清见等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中药材团队建立起白芷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7600亩,在仁里、保升、玉丰等建起连翘生产基地,在香山、广兴等乡镇建立起麦冬生产基地近5万亩,药农户平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蔬菜团队建起青椒、红椒、科技特派员总结田藕、胡萝卜、榨菜生产基地,2009年蔬菜团队在蓬溪和船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国青刀豆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欧洲,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水产特派员团队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在蓬溪发展了1500亩无公害稻田养殖鲈鱼基地;在大英发展3000亩虾、蟹、江团、丁桂等名优鱼养殖基地,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收。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在水果上引进了杂柑“天草”等新品种,并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蔬菜上引进法国青刀豆,以色列黄瓜,樱桃蕃茄,台湾苦瓜及有色椒等名特优品种,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销往香港、欧盟等。粮食引进美国甜玉米、罐头红薯,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上,引进野猪、黑鸡等特色养殖,并探索出了种-养-加和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增加了农业收入。

(五)加强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注重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以提高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畜牧团队指导建立了10个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总结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如高金具有丹麦式现代养猪的特点,齐全具有科技孵化器技术扩散的特点,建立了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共同致富模式,还有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等模式。为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科技特派员组织养殖大户、企业进行相互参观交流,年终特派员召开工作总结会并进行交流,加速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农业上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2009年共规划落实小麦、油菜、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片、点等,面积达44.9万亩,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3%。中药材、果树、蔬菜科技示范园同样发挥了技术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为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科技局、人事局、农办领导任副组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制定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市电视台、日报等新闻部门进行经常性报导。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中,农业、畜牧、水利、林业、蔬菜部门给时间、经费、交通上的大力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坚持“双向选择”的选派原则,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上,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掌握了各科技示范村、产业基地、种养殖大户、科技特派员总结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要后,反复征求各特派员团队行业小组及个人意愿,选派了市级科技特派员5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00名。这种生产需要与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助农增收的作用。

(三)制定激励政策,初步形成利益驱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政府鼓励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中,并取得合法报酬。每年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评选省市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射洪、蓬溪对考核称职以上者,每月给80元交通通讯补贴。市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的科技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安排和评审。蓬溪县还创新了定点、定产业、定项目、定目标、定奖励的“六定”服务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为确保特派员下得去,到基层舒心,创业时用心,用人单位放心,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权益保障制度;二是工作服务制度;三是汇报交流制度;四是项目管理制度;五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六是绩效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保证了特派员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促使服务形式的创新,包括技术讲座、指导咨询、专业培训、技术攻关、信息提供等方式。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实质性政策和措施支撑。二是与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投入不足,影响特派员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特派员队伍的结构,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宣传力度。科技特派员总结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报道先进典型,组织成果展示,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党政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抓好特派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聘任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对科技特派员队伍采取选贤用能,能出能进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的社会效果。对选聘的科技特派员,根据目标责任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并奖惩。并定期开展检查交流,对工作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