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旅游产业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产业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产业调查

第1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甘州;旅游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89-02

旅游产业是一项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的综合性产业,是公认的新兴“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张掖市甘州区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的过程中,旅游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西北内陆城市,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建设宜居宜游城市中的带动作用,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以来,甘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省、市、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把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军产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来抓,全区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主要的做法有:

1.挖掘文化资源,拓展旅游文化内涵。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编制完成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作完成《张国臂掖》大型歌舞剧目剧本,编辑出版《诗意甘州》《水韵甘州》《美食甘州》《图说张掖未解之谜》等系列文化丛书,对“甘州小调”、“邵家班子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推出玉雕木塔、甘州八景巨幅刺绣及剪纸、汽车拉力锦标赛首日封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市场日渐升温,甘州旅游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

2.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以打造“地貌景观大观园、中国暑天度假城”为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科学编制造林绿化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治则治、宜荒则荒,造封固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强势推进城乡生态景观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68平方米,村镇驻地绿化率达26%。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生态新区和集收集、展示、宣教、科普、研究于一体的湿地博物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抓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丹霞生态旅游景区等精品景区建设,景区影响力不断扩大。

3.完善硬件设施,大力提升服务能力。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不断完善景区旅游标识、导览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强化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监督考核、挂牌许可、评星定级等软件监管。对演艺、超市、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和景区景点森林防火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到位。在旅游窗口行业开展“岗位能手、服务标兵”评比活动,全区旅游软硬环境不断优化。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借助赛会活动活跃文化旅游市场,成功举办2011-2013“丝路春”杯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露营大会等重大赛会活动,文化旅游持续升温。采取财政补助、社会支持、企业参与等形式,在地铁、航班、高速公路沿线等人流密集之处制作旅游展板,在央视、《读者》杂志、《香港大公报》等高端媒体刊播宣传广告,制作散发《多彩张掖》画册、金张掖旅游推介片、张掖旅游指南、自驾游地图、张掖市旅游交通图等旅游宣传品,全方位宣传甘州旅游独特魅力,对外影响日益扩大。加强政府与景区、旅行社、涉旅行业之间的联合营销,采取有偿和招徕游客奖励等方式,委托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重点客源地旅行社宣传推介甘州特色旅游资源,甘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5.探索新型模式,创新机制增强引力。探索实施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依托西部风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域旅游文化公司两家企业实体对景区景点实施市场化招商、公司化运营,搭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景区规划、招商、融资、开发新平台。政府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运作模式及优惠政策》,在经营权拍卖转让、税费留成返还、建设用地划拨、基础设施配套、国家项目争取、景区(点)兼并重组、项目审批报验等方面进行优惠和支持,拓宽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甘州区旅游开发的渠道,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二、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张掖市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旅游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和旅游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起点不高。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周边旅游城市如西安、敦煌等地相比,甘州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滞后,部分重点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立意不够新颖超前,旅游规划体系不够完整,旅游景区开发长期居于较低层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2.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交通运力不足,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星级饭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道路、厕所、停车场、旅游购物场所和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游客接待能力有限,游客进不来、住不下、游不动、出不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3.旅游品牌打造存在短板。景区开发以提供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缺乏参与型、体验型、休闲型、娱乐型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文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无法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景区经营项目单一,旅游附加值低,带动作用有限;旅游景区特色不鲜明,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旅游旺季较短,缺乏冬春季旅游产品,景区开发档次不高。

4.旅游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旅游景区景点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加之旅游项目建设条件差、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项目对社会资金吸引力不强。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工作进展不大,缺乏市场化管理机制,资源配置难以优化,缺乏协调配合,影响了景区的管理与开发建设。

5.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不健全,旅游执法队伍力量薄弱,市场监管作用发挥不理想。旅游企业小、散、弱,缺乏大企业的辐射带动,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宾馆星级低,接待能力弱,旅游旺季住宿难问题突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制约产业发展。

三、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州区应利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彰显特色风貌,使旅游业迅速成长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发挥应有的作用。

1.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认识上高度,规划上层次,开发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的要求,修编完善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和旅游文化创意公司,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张掖大佛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丹霞景区等重点景区景点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加快编制旅游交通发展、旅游商品开发、旅行社发展、旅游宾馆饭店发展、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旅游要素发展规划,形成科学完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

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张掖大佛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加大重点景区景点和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选择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投资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完善配套景区、宾馆、娱乐、购物、餐饮、接待等旅游重要环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星级酒店、高档乡村酒店和风情客栈,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依托祁连山原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与肃南、青海等地的区域联合,面向多元化旅游市场,加快开发祁连山腹地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森林旅游、汽车自驾、山地体验、冬季滑雪、登山探险、科普教育、运动狩猎等山地旅游产品,培育商务会所、主题酒店、通用航空基地、草原人家等高端旅游度假产业。深入挖掘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快开发建设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高品位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和城市文化设施。加快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绿色产业庄园型、滨水休闲度假型、古文化村镇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名村、名镇、名街,开发特色旅游文化精品。

4.培育特色旅游品牌。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集中力量抓好以张掖大佛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丹霞等为重点的精品景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立足甘州区地处“X”中心点的独特区位优势,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培育以精品景区为支点,东进中原、西出新疆、南拓青海、北联内蒙古的复合型旅游线路,提高甘州旅游核心竞争力。

第2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吉林地区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47-02

文化产业包括文艺演出、影视业、文化娱乐业和艺术品业等。吉林地区文化产业足以满足消费者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体现了一种隐形的产业形态。吉林地区富有旅游景点,长白山、松花湖、雾凇岛等都是吉林地区旅游产业的优势。除了地大物博之外,旅游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行业和部门。两者的结合,不但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让旅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同样需要依托有形的旅游资源将文化广为传播开来,消费者从旅游或文化中获得的精神满足就是一种服务性产品,这种特殊的无形产品伴随着消费行为的进行而产生。

那么,如何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要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多元发展需求和动向。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也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1]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然而,旅游业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游览形式单一等问题,势必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吉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旅游产业属于天然产业,在吉林地区内,开展以长白山为主线,加之雾凇岛、松花湖、丰满大坝等一系列的旅游产业发展,从区位、经济、效益、创新产业链上,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针对吉林地区的旅游景点的情况,笔者对100名游客常去的旅游景点(包括松花湖、雾凇岛、长白山、丰满大坝、乌拉街)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1如下:

表1 2015年和2014年对100名游客旅游景点抽样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年份 松花湖 雾凇岛 长白山 丰满大坝 乌拉街

去过 从未 去过 从未 去过 从未 去过 从未 去过 从未

2015年 84% 16% 56% 44% 81% 19% 77% 23% 34% 66%

2014年 76% 24% 43% 57% 39% 61% 58% 42% 24% 76%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去松花湖等五个旅游区的游客普遍都比2014年的人数多,这说明随着生活的压力变大,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以得到身心压力的缓解。去往长白山和松花湖旅游的人数最多,去乌拉街的游客最少。从这点可以看出,由于在宣传上主要注重长白山和松花湖的旅游业,很少对乌拉街这一有着历史文化的旅游区进行宣传,导致了对乌拉街的文化产业被忽略的现象。不过,作为吉林省特色的旅游产业,以长白山为主干,利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是可以使游客的比率得到上升的。

三、以文化考证为手段,突显吉林地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正如李杨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的从发扬长白山文化角度提升长白山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2],应该充分对吉林地区旅游文化进行考证,突出地名、山名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在地名系中,各地地名有着不同各自不同的构成和特色,反映着各地不同的文化底蕴。吉林省的许多地名都有通名和专名,通过地名文化的考究,还原当时的历史面貌,了解地名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吉林省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在吉林地区,有“四棵树”“五棵树”“六棵树”这样的地名。对这些地名及其文化进行考证,既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也是极为有意义的。再比如,一个叫“江老井”的地名,当考证后得知,这个地方原来只有一户姓江的人家,且这个村子上百年的历史及其演变都与他的子子孙孙相关时,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则突显了出来。

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策略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旅游产业实现顺利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3]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普遍高于10%。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小、竞争力较弱。例如201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吉林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以下是三点策略。

首先,打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水平和垂直结合的复合型产业链。所谓复合型产业链,即两大产业内部链在要素构成上的相辅相成,在纵向与横向上链条相结合。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重视文化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在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可持续,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两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文化可持续发展是灵魂。两大产业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其次,以文化为载体,以翻译为手段,大力引进人参、鹿茸等药用价值极高的产品开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改进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积极引进现代文化产品开发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和市场规律的不断变化,文化发展的方向也要随之调整。在推广人参、鹿茸等产品时,应该对产品的药用价值等都进行翻译,可以将产品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推广到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两大产业的结合过程中,窥探市场的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需求特点,促进文化产业更健康的发展。

最后,从高校选拔人才,培养外语好的专业性人才,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需要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十分必要。增加旅游产业面向外宾的持续发展。这样,不但会使吉林地区的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也为就业困难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领域交叉重叠,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产业发展态势,是吉林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走向。

【参考文献】

[1]林茂.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第3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耦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具有资源、时效、空间、互动和心理优势,信息资源实时更新且内容丰富,无论使用者身在何处,都可以全面并及时的查询到所需信息。许多目的地营销机构利用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来管理和提高自己的营销手段,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且由政府主导、由企业参与建设的旅游信息化的一种应用系统。为消费者有效的旅游信息及产品介绍。以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为目的,各地区都在努力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

一、耦合定义

耦合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学,是指两个以上(包含两个)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发生协同的状态。现逐渐延伸到生物、地理、旅游以及农学等多个学科,其中在网络信息方面最甚。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由原本的单要素发展为综合要素竞争,主要体现在旅游营销上。当代,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区域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互协同和耦合对于区域旅游的稳定、快速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的评价分析

影响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是旅游官网。现以国内一些省市的旅游官网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估,以了解各省市旅游网络的营销水平。

据调查可知,我国旅游营销系统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区域比较,其水平较高的省市包括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东、云南等地;处于中游的包括福建、江苏、山西、辽宁、吉林、海南等地;较低的就是甘肃、黑龙江、江西和湖南。从以上规律得知,在我国东部网络营销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原因是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西部地区略高,且入境旅游热点的省市也较其他省市高。

三、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

(一)选取指标。利用国内外较有权威性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进行全面、层次、可测、科学和可操作性的调查,最终经过多重筛选确定了几个标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的人数及其增长率,旅游行业的总体收入,国内外旅游者总数对比,从业于旅游业的人数,4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的数量,国内城镇居民一日游的出游率的一些数据进行调查分析。

(二)结果分析。综合调查结果得知,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北京、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周围的省市以及广东、河南。居于其之下的就是云南、上海、湖北、四川、河北等地。发展水平较一般的包括江西、黑龙江、重庆、吉林等地,发展最差的还是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例如:新疆、贵州、海南、宁夏等地。

以上结果分析得出,我国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具有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边疆地区较中部低下的特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区域面积大小、是否有突发事件的影响。

四、耦合结果分析

(一) 高度耦合型。包含山东、新疆。其中山东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业较发达,且旅游资源相对富足,使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水平也相对较高,出现高度耦合状态,未来发展趋势较好。但新疆属于相反的一类,因地理位置较偏,经济发展水平也跟不上步伐,交通不便利,网络营销技术与观念也较低下,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均较落后,出现双低式的高度耦合状态。因此,在后续的发展的道路上,新疆地区应使其自身的天赋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并应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使旅游网站的功能更加完善。

(二)中度耦合型。包含吉林、青海、海南、广东等地区,中度耦合型可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例如广东,由于其地理位置较好,所以经济水平发展较高,从而带动了旅游产业与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但广东当地的旅游资源却比较匮乏,因此,旅游网络营销水平>旅游产业水平,处于中度耦合型。第二类,包含吉林、青海等地处中国东北部、西南部、对旅游网络营销技术不够重视,其发展水平不高,使其最终处于中度耦合状态。第三类,处于西北地区,交通及经济均不发达的地区,例如内蒙古、甘肃。

(三)轻度耦合型。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经济情况较发达,且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发展较早,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北京、云南、上海城市,其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但北京、上海受其面积小且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使其处于轻度耦合的状态,第二类,网络营销水平低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陕西、山西、重庆、甘肃等地,其中陕西、甘肃和重庆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地理位置较偏僻,使其发展受到限制,旅游网络营销水平就会相对较低下,仍处于轻度耦合状态。

(四)极不协调型。主要包含广西、福建、浙江、天津等地,以浙江、江苏省市为例,其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富足的有利形势,使旅游业发展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在辽宁、黑龙江等内陆省区,网络营销观念较低,导致旅游网络营销水平也偏低,但是因旅游产业带动了地区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中等偏上,高于旅游网络营销水平,使其出现低度耦合状态。

五、结语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可以得知,旅游产业的规模对于产业发展的贡献相对于其他而言最大,因此应积极提供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扩大其规模。另外需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加强网络营销系统的信息交互功能,使旅游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信息。运用耦合度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市旅游发展的耦合度状态不佳,有大部分的省市属于极不协调型,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柳,李君轶,马耀峰等.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11.

[2]李君轶.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评价――以我国省级旅游官网为例[J].旅游学刊,2010.

[3]李捷.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第4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品;市场调查;数据挖掘

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创新产品调查的技术路线

根据曲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区域主要覆盖会议核心区域和覆盖区域,即西安会展中心和大雁塔广场、曲江池公园及西安市范围内主要旅游景点等地区。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重点走访景区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主要内容为:统计调查方案制定、问卷的设计,调查访问,数据录入,数据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850份。调查方法采用一对一实地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从而使游客的性别,不同年龄,出游方式的分布上接近均衡。确定以西安曲江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的基本组成要素,针对拟定的问题,排列组成正式问卷。针对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了调查方法的技术路线、对以曲江文化旅游景点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根据时间流程对其出游范围,核心旅游区选择,基本旅游目的地认可度和知晓度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机会市场的评价、对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以及旅游地进行潜在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注重了旅游消费意向的调查。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以期对集团文化旅游产品市场进行再细分 ,对客源市场再定位,对旅游地形象再提升,达到集团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消费群的培增”和“旅游地成长生命周期延伸”的目的。 第一步,在总体策划思路上设计举办交易会过程中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与三个层面被访对象的潜在关系并确定与三个层面被访对象的关系程度。利用被访对象所答有效问卷确定本次调查问卷空间数量特征。并在区隔出三种被访对象各为单一的调查问卷基础上得出统计基本数据。第二步,利用问卷调查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对于各类基础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设立系统分析线路 ,根据具体问题 ,做出回答。 第三步,在数据挖掘得出分析结论后做出总结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西安曲江文化旅游产品调查数据及分析

(1)大雁塔南北广场: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63.5%。说明大部分游客对大雁塔广场的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精深内容认识度和满意度较高。得4分占30.8%,说明部分游客对其文化内涵的认可度和体认度较大。(2)大唐芙蓉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56.5%。得4分占29.3%,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大唐芙蓉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性和表现性得到绝大部分游客的赞赏和吸纳。(3)曲江海洋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34.4%。得4分占31.3%,二者加和为65.7%,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曲江海洋公园的文化内涵单一性和呈现的线性基本认可。这受限于该文化景区的主题。(4)曲江遗址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53.1%。得4分占32.7%,二者加和为85.8%,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曲江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可接收率较高,但整体接收率并不理想,说明该文化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应更丰富和充盈。(5)寒窑遗址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55.3%。得4占34.2%,二者加和为89.5%,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寒窑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接收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嘉宾认为该文化景区的文化内涵略微平淡。(6)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43.3%。得4分占40%,二者加和为83.3%,表明绝大部分嘉宾对该文化景区文化内涵的表现力是基本认可的,但部分嘉宾认为其文化内涵彰显力不足。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此次调查主推的文化旅游产品评价总体上行线较高。如果以5分为最理想的分值做一“切面”,以有效百分比(忽略各子项的有效问卷的多寡)为比较空间,对C1各要项排列的序列是:“文化内涵”要项---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景区环境”要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 “配套设施”要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秦二世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曲江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服务水平”要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发展潜力”要项---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

如果用旅游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判定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大部分专家打分均在基本满意度之上。在“文化内涵”层面西安海洋馆的文化定位难以偏移所以这个结论实属客观。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因其新鲜出炉占排名倒数第二表明今后要加大此公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一定要挖掘出其传承性的文化故 事和承载文化产品的载体。在“景区环境”层面依旧是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排列最后,说明该公园环境设计和整体布局应进一步讲究游客的接收心理和欣赏心理。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三者同分并列倒数第二,说明该三处文化产品的景区环境要采用“区隔化”的场景设计,雷同的同质化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配套设施”层面寒窑遗址公园得分排名最后表明在曲江文旅文化产品系列中,寒窑遗址公园的配套设施受到专家的部分不认同。一方面是外观设计的色彩对专家视觉印象的冲击性不够;另一方面阶梯型的环境布局中的配套设施不符合部分专家的设计理念。在“服务水平”层面依旧是秦二世遗址公园得分排列最后,表明该公园的服务团队的并没有达到精细化的水平。所以文化旅游产品要获得受众的认知和接纳一定要形成一定圈层的服务比照观---文化旅游产业服务水平、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标准由此而形成旅游产业服务价值链,并在价值链的服务周期成长过程中规制旅游服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最大化的释放为游客服务的能量。在“发展潜力”层面西安海洋馆得分排列最后,说明西安海洋馆尚有一定的上行运行空间,其步履较之其他文化旅游产品跨径较小。因此要深度挖掘其潜力并有效的参照国内同行同级同类的旅游产品并由此加速其升级链。总之C项调查总体评价从分值的纵向排列分析可以得出曲江文旅集团所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更加精细化服务、精益化经营、精准化营销。

此调查同时传递以下信号:(1)评价分数密集,在子项纵向序列中分差相对缩小。表明举办方推出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得到参展商较高评价。(2)因各要项中被访对象有效问卷数量的参差,本着 “就高不就低,不取平均值”的统计分析原则,我们以“5分”分值的最高线为横切面(暂行剥离其他分值),按子项排序进行组合得出的结论是:“旅游价值”最高为大雁塔广场,最低为曲江海洋公园。说明所推出的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中,小跨径大尺度的大雁塔广场在参展商心目中是最有旅游目的地的价值。(3)在“文化内涵”要项中最高为法门寺,最低曲江海洋公园。说明法门寺因其佛教文化盛传久远而置入参展商记忆和印象之中,对其文化主题的挖掘和弘扬得到参展商的认同。其他文化旅游产品因其挖掘、开发、推展时间较早,其文化内涵和故事传导在参展商心中已成定格,文化内涵的载体传承已趋成熟。而曲江海洋公园是属于“移植文化”类中的科普文化和娱乐文化的集合,在文化历史上缺乏植根性,故曲江海洋公园得到较低的分值属情理之中。(4)在“景区环境”要项中最高为大雁塔广场,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大雁塔广场旅游产品景区环境的设计符合盛唐佛教的文化符号,加之又处于西安旅游核心区腹地,形成大空间、大尺度、大视角的景区环境群落即景中有景、景中套景、景中有环、环中存格层层递进,使游客对其评价有佳。(5)在“配套设施”要项中最高为曲江海洋公园,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在旅游产品的硬件要求上,曲江海洋公园是以国际海洋公园的设计和国内海洋公园的风格所打造。参展商或旅游者在参观海洋公园时会以其他海洋公园的标准眼光来看待。其心理定势是:“它有的你必须具有”。在此基点上参展商或旅游者对文化产品的硬件要求是苛刻的。正因为海洋公园旅游配套设施是具有可比性、可参照性故分值较高。其他文化旅游产品因其独特性、地域性、不可替代性故参展商或旅游者就不可能或不必要用其他景观的配套设施来套装或比对。因此出现这种结果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6)在“服务水平”要项中最高为曲江海洋公园,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新推的曲江海洋公园在软件建设上的成果得到参展商的认同。按常规设计: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规格、服务效能是存在“新鲜度”和“退化度”。旅游文化产品在服务品质层面推展的口号是讲究“保鲜行为”。因此一方面强化服务标准另一方面推出末尾淘汰制。寒窑遗址公园服务管理部门或许处于杂质结构得到最低分数属正常之理。(7)在“发展潜力”要项中最高为曲江海洋公园,最低为曲江遗址公园。说明曲江海洋公园文化旅游产品自推出后在宣广层面重在组合拳的出击已深得人心。不论是户外广告还是口碑传播以及宣传手册都取得深刻的记忆度。所以在参展商的眼中曲江海洋公园发展潜力最大。曲江遗址公园因其空间尺度的固化和文化主题的定位格式化获得分值最低实属正常。(8)在“购买意向”要项中最高为大雁塔广场,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大雁塔广场的文化产品系列是相对具备时空切换功能,白天的游园和晚上的喷泉表演使参展商和旅游者长期驻足、流恋忘返,一张门票超越时限有“值当”的感觉。寒窑遗址公园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内容颇为单一,故得较低分值对参展商而言实属客观。

三、对曲江文化旅游产品成长周期的评价分析

通过深度调查,得到的感受性在于西安曲江文旅集团所推出的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共进流程中出现了与系统目标的偏差。表现在:(1)缺失系统的集群运作标杆。调查中发现,曲江文旅集团各文化旅游景区缺乏互动、协作与配合,彼此间的竞争之状远大于合作之态。(2)缺乏相关及支持性的核心要素。曲江文旅集团目前共积聚了7大旅游景区(点),10多家大宾馆酒店,现有的旅游产业规模和格局中,区域内主题旅游企业、酒店与区内外旅游要素供应层旅游产业链短,为此,曲江文旅集团需要深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游览体系,进而使自己作为文化旅游产品提供商与其他产业的链条链接。(3)内生化和外生化的优势不明显。旅游产业内生优势主要体现网络优势、创新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外生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优势和政府优势。曲江文旅集团要形成产业聚合的增长极,应将此优势充分地凸显和延展。(4)缺乏高规格的规划布局。曲江文旅集团应加大“核心区”的发展力度, 通过“核心区”对“边缘区”施加影响, 从而实现区域旅游集群的凝练。(5)对区域旅游集聚比较优势选择缺位。更多地是将着眼点放在要素禀赋上, 忽略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6)旅游目的地拓展空间不足。游客出行范围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关中地区, 与陕南、陕北地区联系松散, 未能充分开发利用陕南地区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和陕北地区独特的黄土风情和民俗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宝通:构建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J].新西部,2007,(12).

第5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1.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

1.1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主要功能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通过扶持来改善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相关地区的旅游条件和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确保旅游能够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旅游业与当地的农业、住宿业以及餐饮业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借助扶持旅游项目可以促进相关产业更好地发展,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最终帮助该地区人口脱贫致富。

1.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主要内容与实施形式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人口等主体共同参与,立足于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来识别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借助政府、企业的资金和政策帮助,改善当地旅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旅游扶贫帮助体系,最终让贫困人口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比如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售卖土特产品、土地转让等等。借助这些方式让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其核心内容是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注重扶贫目标识别和旅游项目识别,只有准确识别二者,相应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才具有长期的持续效益。

1.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主体构成与行为逻辑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体众多,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贫困人口,各个主体之间联系密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逻辑。政府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消除社会贫困,帮助贫困人口借助旅游产业实现脱贫。基于此目的,政府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利用财政资源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企业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谋取利益,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支持和提供旅游产业相关服务,制定并开发旅游资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承担旅游产业中的中介功能,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际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主要表现为维护贫困人口利益,解决贫困人口在旅游活动中遭遇的问题;贫困人口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为了寻找到生活资源,借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改善自身的生活,主要表现为经营旅游相关产业,转让旅游用地、售卖相关土特产品。以上各个主体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有着不同的行为逻辑。在这些行为逻辑合理匹配的状态下,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良好运转。

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面临的现实困境

2.1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贫困人口降至5500万人,同比降低4.3%。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度减少。在贫困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产业是一个无污染的朝阳行业,以旅游产业用于扶贫代价较低、成本?^低,并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使地区经济能够持续性发展。自201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以来,每年带动2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扶持超过6000个乡村旅游项目。预计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地区,旅游年收益将突破100万元,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成为我国扶贫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

2.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

2.2.1政府扶持力度不足,资金相对匮乏

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资金匮乏是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旅游项目开发更是要解决周边道路、基础设施问题。政府在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投入也受到限制,在较高的开发成本面前资金注入显得稀少。同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单一的投资主体会导致政府压力过大,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从而影响旅游项目的开发效果。因此,政府扶持力度不足,资金相对匮乏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2.2扶贫对象认识偏差,缺乏动态管理

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针对贫困人口进行调查和统计,由于贫困人口数量较大,会存在对扶贫对象认识的偏差。相关部门对人口的调查和统计数据不准确,并且没有实施动态管理,所谓动态管理就是对贫困人口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贫困人口是否已经脱贫,这项工作耗时费力,容易出现扶贫对象不明确、扶贫对象不精准的问题。这就导致贫困人口没有受益,反而让其他非贫困人口获取了经济收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一旦扶贫对象出现偏差会造成项目偏离根本。因此,扶贫对象认识偏差,缺乏动态管理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这个问题难以根治。

2.2.3农村地区人口流失,旅游扶贫项目落实困难

基于目前贫困地区人口分布来看,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剩余的贫困人口劳动力明显不足。这是由于贫困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匮乏,造成劳动力过剩,这些劳动力只能选择外出打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始建设,并无法短时间内有效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而剩余的劳动力又无法满足旅游项目建设需求,这也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农村地区人口流失,旅游扶贫项目落实困难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重要问题。

2.2.4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

目前,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和供给是严峻问题,优秀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偏远的贫困地区,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由于人才匮乏,造成大量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没有特色、模式单一,在持续开发过程中竞争力不足,失去竞争地位,从而逐渐走向下滑道路。由于人才供给不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无法进行持续性发展,造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效果不佳。因此,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难以克服的问题。

3.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未来发展规划路径

3.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吸收多元主体资金注入

政府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重视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多数是由政府财政支持,只有政府重视旅游项目开发,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完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提高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重视程度,并引入更多投资主体来减轻政府压力,政府应该提出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形成“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新局面。

3.2提升扶贫精准程度,重视真实数据调查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关键在于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是为了让贫困人口能够在旅游产业中谋生,并借助旅游产业脱贫致富。目前各个地区针对贫困人口的确定主要依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统计,这种方式容易出现作假行为,造成扶贫对象不精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设定动态的贫困人口调查管理模式,保证相关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只有调查数据真实有效,才能准确定位贫困人口,才能借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

3.3延伸农村产业链条,实施优化产业整合

青壮年人口流失是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现象,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量稀少,贫困地区的青壮年不得不外出谋取生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开发应该注重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以旅游业带动农业、交通业、餐饮业共同发展。只有延伸贫困地区的产业链条,实现各个产业的优化整合,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3.4注重人才培训及引入,打造创意旅游产品

人才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和开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仅仅是一个开始,更需要借助人才的力量将这些项目持续性运转,让其在同质旅游项目中具有竞争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应该培养并吸引外来人才加入,让本地的贫困人口能够学习旅游产业发展知识,更要从外部引入相关人才,让这些人才助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良好运转。

第6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产业;特色;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63-03

新时期国民经济产业面临着诸多全新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等主流环境,对旅游业经营模式提出了许多改革方面的调整要求。从产业主体来说,旅游公司必须实时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以新环境为指导建立符合市场趋势的运营方案。若能将新型旅游产业特色融入到经济事业建设中,必然减小了旅游产业模式改进的难度,加快了新型经济体制的变革进程。因此,深入调查新型旅游产业的基本特色,科学地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这些对旅游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很有意义。

1新型旅游产业概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新型旅游产业链。所谓“新型旅游产业”,主要体现于产业结构层次的优化发展,以及产业规模标准化改革趋势,这类产业特点将会在国内促使一类新旅游业项目形成,最终带来了最大化产业经济收益。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不断变动调整,我国旅游业优化转型是必然趋势,这也说明了国家经济事业建设的改革趋势。当前,新型旅游产业趋势主要体现于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

2我国新型旅游产业基本特色

创新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产业,都是在不断创新调整中寻求最大化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经过长期经营与规划调整,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且以新时期环境为依据建立现代化产业规模。就目前状况来说,新型旅游产业呈现了多方面特色。具体表现:

21持续增长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意味着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将掀起新兴产业热潮。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新型旅游业项目市场占有比、经营收益率、项目营运规模等均有明显增长趋势,带动着一个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未来中国旅游市场将从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发展到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这种旅游项目规模扩大化增长局势,必然会带动产业经营收益水平提升,标志着利益化产业时期到来。

22开放加快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分析,“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今后旅游产业将会延续改革开放原则,对国内外市场做出新一轮的调整。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旅游业将启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国内外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国际水平将进一步接轨。比较明显的现象,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将进一步发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从经济产业决策上展现我国的国际营运能力,辅助改革开放政策的政策运行。

23多样经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观光旅游持续增长的同时,休闲度假旅游将快速发展。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这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新型旅游产业渐成“多元化”经营准则,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调查显示,追求高质量生活是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旅游业中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旅游新业态将大量涌现。城乡居民出游的选择将更趋多样,旅游产品的供应将更加丰富和充裕,这些都是多元化旅游的新特色。

24设施需求旅游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对相关行业的依托和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努力配套多种旅游设施也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新型旅游产业将是“高速化、安全化、绿色化、一体化”的新服务模式,为广大旅游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初步预测,到2015年,我国乘坐飞机的乘客将达到45亿人次左右,需要新增飞机约1800架、新增航班约630万架次;乘坐铁路的游客将达25亿人次左右,需新增客运车辆约5万辆;这些都说明了旅游设施需求量之广泛。

3未来新型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依据新型旅游产业概念内涵,未来新型旅游业应当注重“价值、品牌、生态”等方面的市场效应,从产业效应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产业局势。笔者认为,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及市场环境的特殊性,新型旅游产业发展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旅游经营公司应当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模式,才能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收益增长,扩大旅游产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的影响力。因而,新型旅游业需要联系几大市场效应,科学判断新型产业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拟定产业经营决策。

31价值化国家投资地方开发旅游产业,最终目标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创建符合区域建设的经济产业模式,挖掘旅游产业价值是最基本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旅游将消费者带来了原产地,使得产品的销售直接面向市场,从而获得了比批发价出售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游客在进行旅游消费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不同于一般购物过程的新型体验和服务,使得产品的最终价格高于一般市场上的价格。因而,未来旅游产业必须全面激发市场价值观念,以创造实际价值为参考标准,全面带动新型旅游产业发展。

32品牌化旅游的品牌效应,基本上反映为对城市品牌的宣传与提升作用,既能作为一个经济产业结构形式存在,也能成为地方标志性的宣传平台。对于城市旅游来说,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形象过程中,传递给社会大众的一个核心概念,期望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即所谓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农村旅游来说,农村品牌是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原生态自然景观,这类品牌是不可取代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特点,如何协调两大地域旅游品牌效应,这是新型旅游产业急需考虑的问题。

33生态化今后我国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这对旅游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旅游就是一个审美活动,想要发展就必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提升环境。“粗放型”旅游产业已经证明,传统旅游业经营模式不仅无法实现盈利水平增长,同时也破坏了地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阻碍了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解决传统旅游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必须要发挥“生态旅游、环保旅游”等产业效应,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运营模式。

34服务化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见,旅游的幸福效应已经开始慢慢被社会所认识到,并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上发挥着切切实实的作用。针对这一趋势,我国新型产业发展要坚持“服务至上”的准则,以消费群体需求为主导依据,不断调整固有的产业服务模式;以开放式服务体制为基础,颁布与新型旅游产业相配套的服务体制,从服务产业营运标准开始建立新型的旅游产业市场化机制。

4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事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总引导者,依据国家经济政策调控市场经济模式。随着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政府担负的旅游经济调控职责越来越重,正确处理新型旅游产业经营期间遇到的问题,这是政府发挥经济职能的主要表现。笔者认为,未来新型旅游产业主要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变动问题,政府要根据市场行情实时调控旅游产业格局,以维持新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41调整产业决策经济学家指出,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旅游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将更为明显,我国需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旅游产业决策,为行业经营提供更好的市场条件。

42加强市场监管“竞争”是产业市场化的必然产物,恶意竞争不仅扰乱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也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经营体制的规范化。政府在新型旅游产业规划阶段,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旅游公司建立和谐的市场化机制,严禁为了谋求企业利益而损坏市场环境。例如,对恶意竞争企业给予处罚,吊销公司的营业执照;对旅游公司定期检查、审核,及时发现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

43辅助新兴产业未来旅游业发展大多依托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能耗主要集中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及其他旅游活动方面,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能耗比重远少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是低耗能产业。地方政府需努力辅助新兴产业,为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多的便捷性,深入挖掘地方旅游资源以建立新型产业规模。比如,以地方文化特色为基础,投资一批地方旅游产业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44投放产业资金除了从政策上提供诸多帮助外,政府也要及时解决地方旅游产业的资金紧缺问题,增加产业资金投放额度以创建新型经济体系。例如,地方旅游产业规模形成初期,政府应增加配套设施、交通条件、景区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地方旅游产业提供多方面的辅助条件,这样才能维持一个新产业的稳步发展。另外,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旅游企业,政府可适当提供资金政策辅助,加快旅游产业资金链的可持续运转。

5结论

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也标志着新经济在我国步入崛起阶段,如何发展新型旅游产业是国家经济政策调控需综合考虑的问题。当前,中国旅游产业需结合“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等主要市场效应局势,实时调整原有旅游产业经济层次结构,建立符合本国产业经济环境的新方式。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型旅游产业以“价值化、品牌化、市场化、服务化”等为主流趋势,凭借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全面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周彬,赵旭东,王宾梅,刘易文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12).

[2]吕建树,刘洋,张祖陆,李静,王学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1(9).

[3]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6).

第7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1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运城市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了解体育旅游项目在运城市的开展状况,进而分析运城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为运城市体育旅游更好地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 徒步活动 体育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C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7-0022-04

1 前言

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称为体育旅游,它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体育旅游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其最直接的作用是增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DP持续发展,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增多,各种服务业蓬勃兴起,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体育旅游形式别具一格,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体育旅游参与者的数量增长,体育旅游项目日益丰富。但从整体来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基础还不雄厚,还需要大力度的开发和宣传才能使其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石岩、舒宗礼、夏贵霞以文献综述的角度,从体育旅游的概念、体育旅游分类、旅游者行为与市场、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体育旅游经营管理论研究五个方面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体育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体育旅游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杨强从体育旅游概念界定、体育旅游类型分类、体育旅游专项规划和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对20年来国内体育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国家政策以及部门“十二五”规划对体育旅游的大力发展措施上,展望了中国体育旅游未来的研究前景、研究内容框架体系和旅游院校相应的调整与变革。闫昱静对山西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山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旨在推动山西省体育旅游“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

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体育旅游逐渐兴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本文对运城环盐湖百公里徒步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城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潜在优势,旨在促进运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更趋规范化,从而加速运城市体育旅游更快更优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4年第三届运城市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的参与者。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运城体育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查阅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开发、山西省体育旅游开发、体育产业结构与政策的相关文献资料。

2 2 2问卷调查法

针对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6份。

2 2 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资料、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1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开展现状

3.1.1环盐湖区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情况

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每年春季4月份举办,白2012年开始举办。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全民出行徒步健身。每次活动参与人数约3500人次,报名费收益约7万元左右。由运城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盐湖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运城市广播电合主办的运城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以“爱我美丽河东,共建大美运城,与健康同行”为活动宗旨有声有色开展,突出展现安全、科学、白助、环保四大理念,春天行动,全民健身。活动日程分为两天,第一天由运城市体育馆为起点,途经学苑南路、南杨家庄村、凤凰谷口到达终点关帝影视城;第二天由常平关帝家庙起程,途径关帝庙广场、池神庙、河东街到达终点运城市体育馆,线路全程约75公里。活动费用约每人20元,活动参与者走完20公里以上者(包括20公里)均可获得运城百公里徒步活动证书。

3 1 2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参与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

从表l可以看出,游客的年龄结构中,以18-55岁之间的游客为主力军,占游客总数的89%,56岁以上的老年游客占游客总数9%,18岁以下的游客占游客总数2%。中青年这一群体经济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对依附文化资源开展的各种运动休闲活动比较感兴趣,是运城市体育旅游市场重点争取的对象。从表2可以看出,参加活动的游客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高中(中专)以下的游客占总人数的55%,有着较大的比重。如果以高中为文化层次的分水岭,可以看出,是否对体育旅游感兴趣,与参与者的文化程度没有太大的关系。

3 1 3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参与者的职业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在职业结构中,商业服务业者为32%,所占的比重最大,国企职员、合资企业职员、个体经营者是运城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群体的游客占游客总量的27%。其余职业群体的游客分布相对均衡,教师、学生占25%,自由职业者占6%,退休人员占5%,家庭主妇占5%。这类简单的体育旅游休闲活动老少皆宜,消费者众多。

从表4可以看出,参加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的游客通过电视了解徒步活动信息的占30%,通过报纸、杂志了解的占35%,通过网络了解的占8%,通过朋友介绍了解的占21%,通过户外店了解占5%,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占I%。参加活动的游客中,来自运城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占95%,来自于外地的占5%。该数据反映运城市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信息仅在本市范围内宣传力度较大,从而导致来参加活动的游客有90%都是运城本地居民或长期居住在运城的外来T作人员。其宣传信息手段相对不发达,局限了运城市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徒步活动游客中,通过朋友介绍,参加活动的占45%,通过电话报名的占15%,通过到徒步组织报名的占30%,通过网络报名占5%,通过户外店报名占5%,其中将近一半游客是受到朋友、家人的影响和带动来参加活动的,65%以上的游客有过不只一次的徒步旅游经历,他们喜欢并且享受徒步旅游,喜欢集体参加体育旅游活动,他们愿意继续参加类似的体育旅游活动,并且乐意向家人和朋友分享,通过他们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来参加体育旅游活动,从而推动运城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85%以上的游客参加徒步活动的目的是体验活动趣味,观赏沿途名胜古迹,锻炼身体的同时结交更多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环盐湖毅行徒步活动为热爱体育旅游活动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平台。

3 2运城市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通过对运城市盐湖区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的调查以及对运城市体育旅游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近年来运城市体育旅游市场日渐繁荣,多种特色体育旅游活动依附于运城的自然人文景观有声有色开展,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各项休闲体育活动的举办(如凤凰谷山地自行车赛、五老峰登山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又促进了运城市体育旅游的发展。

3.2.1体育旅游的认知情况调查

通过与运城市盐湖区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的主办方、观看活动的观众的交流中,了解了一下大众对体育旅游及体育旅游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表示比较了解体育旅游的人数占30%,表示较少了解的占45%,对体育旅游非常了解的占15%,表示对体育旅游不了解的占10%,他们对体育旅游这个词和它所包括的范围很模糊。通过广告宣传、电视栏目、网络传播来获取关于体育旅游的知识、信息的占65%,通过书籍杂志了解体育旅游的占20%,通过旅行社咨询了解体育旅游的占5%,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体育旅游的占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体育旅游还是有所关注,体育旅游市场有发展的空间。

3 2 2体育旅游方式的选择

在关于喜欢那些体育旅游内容访问中,休闲运动场所占35%,体育赛事资源占20%,刺激运动资源占10%,高端旅游资源占5%,新兴体育产业和衍生体育资源分别各占10%。这表明在了解体育旅游后,大多数人会投身于体育旅游并享受其带来的乐趣,对不同体育旅游方式的选择,表明人们对体育旅游的倾向性有所不同,应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大众的体育旅游方式。

4 结论与建议

4 1结论

(1)运城市环盐湖百公里毅行徒步活动进行的很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把体育旅游这一新型旅游方式宣传出去,同时也推动了运城市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脚步。

(2)运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其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众多的潜在优势,同时在其发展道路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面临当前国际国内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时机,运城市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时地开发利用价值高、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创造运城市体育旅游市场的一片新天地。

4 2建议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关联互补,未来发展相辅相成。潜力巨大的体育旅游业会开启全新的旅游时尚潮流,吸引更多运动休闲爱好者参与其中。但想要真正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支持,还需要体育旅游市场自身不断完善。

(I)政府相关部要重视体育旅游发展,成立专门的体育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对体育旅游业发展走向有具体的指导、管理。优化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最大效能地应用体育旅游资源。规范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完善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机制体制,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运城市体育局根据当前体育旅游的发展情况调整体育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新制度,更新完善本市体育旅游业的政策法规。

(2)在合理使用已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创立品牌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精品。融合本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特色赋予体育旅游文化内涵,使本市体育旅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加快建设风陵渡黄河景区,使黄河风光和华夏五千年文明得到充分展示。通过新闻媒介宣传体育旅游,加强宣传的力度,进行一种积极的舆论导向。运城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盐湖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运城市广播电台应该加大对我市体育旅游活动的宣传力度,把运城市体育旅游推向全国。

第8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中国武术;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博得众多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而如今的旅游正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主题旅游”转型,人们可以在旅游中领略的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武术旅游胜地的开发与发展,将为世人提供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身体艺术魅力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发武术旅游产业,拓展武术旅游市场,发展武术旅游产业,是促进武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武术旅游产业的资源与形势,找出发展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我国武术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优势分析(Strengths)

1、武术资源丰富。我国武术旅游产业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武术文化资源、拳种技术资源、地域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等等,且各种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拳种资源,当前我国拳理明晰的拳种达到130种,其中著名有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咏春拳、武当拳、八极拳、南拳等等,满足不同学艺者的需求。我国地大物博,且地域旅游资源丰富,而武术各拳种、武术之乡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可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如喜爱武当拳,可去武当山学习、旅游,喜爱少林拳可去嵩山少林寺,喜爱太极拳可去陈家沟等等。武术作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运动形式、鲜明的文化特点、深邃的拳理技艺,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特色与魅力,同时也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热爱武术的人们,前来观光学习。

2、武术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当前,我国武术旅游产业潜在市场巨大,同时武术文化旅游正在成为新型的旅游热点,随着武术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武术文化产品也在不断地研发,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几乎每年都有国际武术赛事、武术节等相关活动,如“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国际少林武术节”、“武当武术节”、“沧州武术节”等等,这些国际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术培训市场、竞赛市场、产品市场、旅游市场、人才市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武术产业市场及行业规模正不断壮大。这些都为武术旅游提供良好的契机,为武术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3、武术旅游产业开发的民族文化优势。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滋养而生,蕴涵丰富的技击本质、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及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它强调“内外合一、内外兼修”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观点,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它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责任,是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的一个重要符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武术在当今现代社会的选择下,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价值,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因而武术旅游产业更具有民族文化优势。

4、研究增多,加大了研究力度,为武术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保证。当前,武术产业发展得到了相关研究人士的关注,加大了有关武术产业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武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我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劣势分析(Weaknesses)

1、武术旅游产业人才匮乏。当前,我国武术产业人才缺乏,武术旅游产业的人才更为稀少。全国拥有武术专业的高校仅有48所,据调查,在开设本专业的课程中,涉及武术产业与旅游经济等课程的学校很少,不能满足当前武术旅游经济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当前武术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既懂得武术又懂得旅游的人才,从而造成经营模式陈旧、营销观念落后、武术旅游项目策划单一等制约武术旅游发展的瓶颈。

2、武术旅游地域开发较少。我国武术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旅游地理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优势缺少与武术的资源整合。目前,仅有少数地方与武术结合,旅游产业开发较好,如嵩山少林武术旅游。但是,多数武术旅游资源开发较为缓慢,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市场开发具有潜力,如四川峨眉山旅游应与峨眉武术结合、武当山旅游与武当功夫结合、焦作温县陈氏太极拳发源地与云台山自然风景区结合,等等。

3、旅游产品有待开发。当前,我国武术旅游产品趋于简单化、低端化且开发项目单一,已不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武术旅游产品需求,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例如,游客到嵩山少林寺观光旅游,不仅仅是为了少林的禅宗、中岳的名气,恐怕更多的是为了少林武术的正宗慕名而来。武术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众多武术爱好者前来,但武术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满足旅游产业的需求,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武术表演处于初级阶段,缺少文化性、哲理性的高端武术文化演出;旅游纪念品简单粗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缺少短时武术技法培训产品;缺少高端武术文化产品等等。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政策支持。我国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为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而由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武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按照市场规律,加快武术的市场化建设。广泛开展武术产业的对外合作,形成开放式的武术产业开发体系。”此规划颁布实施,规范了武术产业市场,为武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强有力保障。

2、巨大的武术产业开发市场。据中国武术协会统计,中国武术人口已超过6,500万,占我国体育人口的一半;我国现有武术馆、校、院、社1.2万余所,常年在馆习武人数达100万,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武术产业市场。2007年中国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功上演。《武术产业规划》编制出台,少林功夫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少林文化”。逐步形成集少林武术教学、训练、科研、竞技表演、度假、旅游购物、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城区。

3、武术旅游的国际需求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群众闲暇时间增多,休闲体育与休闲旅游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活动稳步增加,武术的消费群体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武术的多重功能促进了武术产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武术的强身健体功能、武术的文化功能、武术交际功能,等等。而市场对武术产品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并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同时,国际市场也对武术产品需求升温,随着中国功夫片在国际影坛的上映与宣传,以及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功夫巨星的成功演绎,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关注中国武术,因此中国武术在国外也同样也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武术旅游产业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当前的旅游市场还多是以观光旅游与文物旅游为主,而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显得开发不够。在旅游区与武术资源地重合地域,以武术与旅游整合的旅游开发项目未受到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缺少政府规划与管理,发展速度缓慢。

2、旅游管理体制有待提高。目前,旅游管理体制相对陈旧,而武术与旅游部门沟通不够,旅游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定位等问题得不到确认,造成旅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健全等现象。而当前一些典型的武术旅游企业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经营相对混乱,管理松散,缺乏市场的整体调控。

3、武术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武术旅游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有:一是思想较为封闭,对于武术是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认为像武术这样的国粹不应该外传;二是中国旅游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及国际化体系不健全,如国际互联网、酒店网络预定系统等应用不够普及,缺乏对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的吸引力,难以形成产业化的武术旅游市场。

二、我国武术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积极开发武术旅游产品,丰富武术市场。中国武术的产业化应该是以中国武术所外显和内涵的所有元素为开发对象,实现其可利用资源的全部产业化开发和利用。这其中包括其教育价值的产业开发、健身价值的产业开发、历史价值的产业开发以及竞技价值的产业开发等。通过武术各相关产业的开发,形成固定的武术产品市场,将武术文化相关内容开发成武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文化品位,以满足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武术产品多样化,以丰富武术市场需求。

(二)加大武术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武术旅游作为综合性行业,其对武术人才质量的要求较高,使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旅游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武术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因此提高武术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武术旅游产业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还没有培养武术旅游专业人才的专业院校,这一问题急需解决。但是,我国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武术旅游专业,或在武术专业中开设武术旅游相关课程,以培养高素质的武术旅游人才,因而要拓展高校专业设置瓶颈,提高武术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武术旅游知识技能的中、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以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武术旅游业的需求。

(三)创建武术旅游品牌,提高文化竞争力。武术是文化,具有民族特色,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武术旅游市场应该重视文化宣传与开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文化竞争力,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开创武术文化品牌,走品牌化发展的策略。目前,“少林”品牌已经注册成功,提到少林人们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少林武术与少林寺,形成一种自然联想效应。因此,其他各拳种在自身资源优势开发的基础上创立自身的武术文化品牌,开发武术文化品牌的产业,使其具有资源特色,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使产品更具民族特色和发展潜力。又如,2009年焦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的《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太极拳”品牌的硬件建设、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和市场运作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为拓展太极拳产业链创造了契机和条件。

(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广告效益。通过媒体的广告宣传与国际性武术比赛的开展,扩大武术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关注武术,关注武术旅游产业。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武术项目呈现给观众的表演精彩之至,“少林弟子”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现场的精彩演绎,河南电视台特色节目“武林风”等众多武术节目,大大宣传了武术。扩大武术宣传,着力提升赛事品位,把媒体在信息时代的强大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是现阶段扩大武术旅游产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武术旅游管理,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武术旅游市场基本处于自力更生阶段,各开发环节管理松散,造成了组织管理的无序性及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武术旅游市场的系统开发。因此,加强武术旅游管理机构的建设与规划,提高各相关行业的协同配合,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武术旅游中介,为实现产业经济的相互驱动创造条件。我国武术旅游可下设旅游管理机构,组织相关机构人员、专家、学者,我国武术旅游资源现存状况和商业化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为各武术旅游资源开发的供、需市场进行调研,设计开发具有各地域特点的武术旅游主题,以提高武术旅游产业的总体竞争力。

三、结语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武术旅游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然而,我国武术旅游产业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武术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武术文化主题意识不强,武术旅游品牌开发欠缺,武术旅游人才缺乏等等。因此,加强有关武术旅游产业的各环节建设与开发,是当前武术旅游产业的主要问题。

(作者单位:1.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2.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岗.从体育产业到中国武术产业的思考.环球体育市场,2008.1.

[2]刘劲松,陈盼.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武汉体育学院,2005.1.

[3]贾海如,康庆武.中国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

[4]李肇荣.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第9篇:旅游产业调查范文

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的数学模型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对街区低碳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衡量,用以计算出其影响力最大的指标,并对其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给予评价,分析现阶段街区旅游产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测度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欢迎,因此,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下,将低碳理念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相融合,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之路,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社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大多仍停留在关于街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街区的发展途径和模式上,定量研究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较少,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案例点选择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街区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相继实施了房屋修缮、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等基础性工程;不但保护了古井、牌坊、古桥、古树、古建筑等历史建筑,同时也保护了街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市先后组织编制了《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苏州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工作初步实施方案》等低碳发展计划,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发展旅游产业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能够为促进城市的低碳减排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1.2调查过程为了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进行测度,笔者从2015年6月到11月向专家发放了15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研究专家征询问卷》,有效率达100%;向游客发放300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研究游客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95.66%。

1.3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衡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程度,仅用几个指标并不容易加以判别,需从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对街区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将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包括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等,具体由34个因子组成,如表1所示。

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测度和评价方法

2.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本文采用归一化法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化处理。

2.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本文基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Matlab软件等计算各指标层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及其最大特征值,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依据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标定值,整理成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记为A;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方根法求解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后记为Z,最后计算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和系数检验。

3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和评价

3.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测度本文将各项评价指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从而反映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

3.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评价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碳排放和低碳旅游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阶段的评价等级标准,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出Y值,判断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具体阶段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4评价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处于弱低碳街区的发展阶段,总分为4.5682。制约其低碳发展的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低碳旅游日趋流行的当下,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应成为评定低碳街区等级的硬性指标。低碳旅游的关键要素是节能、环保和生态,发展低碳旅游需要转变固有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和理念,必须以维护街区的生态环境为根本。第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资源规划和开发过程中重利用而轻保护,结果导致其旅游资源价值遭到贬低,更严重的是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恶化。特别是一些开发商忽视科学的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地拆迁,并在运营过程中超额接待游客,大幅度超过街区环境承载力,最终导致街区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过度利用而遭到破坏。第三,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管理,加之生态环保意识的缺失,一些游客在街区内随意丢弃垃圾,使得街区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然而街区内垃圾废渣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势必会造成极度不必要的碳排放。

5结论

第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文资源、历史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建立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低碳旅游体系。第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加大低碳宣传效率并丰富宣传模式,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加强管制力度,同时让游客正确树立并强化自身低碳旅游的意识和理念,从而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做到节能减排以降低污染。除此之外,街区管委会还可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产业对游客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随时对其予以低碳旅游的教育,从而强化游客低碳旅游的意识。第三,加强低碳技术的应用,加快低碳街区的建设。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充分利用低碳技术,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并将一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街区建设和管理中,从而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以实际行动建设低碳街区。第四,控制好街区生态承载量,促进街区低碳发展。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测算出街区科学的环境承载量以控制游客数量,尤其需控制好街区旅游旺季的客流量。第五,推行低碳积分奖励措施,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街区应积极制定低碳旅游积分计划,同时倡导旅游者积极实行积分计划,鼓励游客在各个产业中尽量减少碳排放,并以积分计划为依据对游客的旅行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叶青.历史文化街区的低碳发展之路———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J].城市探索,2011,(12):17-18.

[2]高畅,夏青.碳足迹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策略和量化评价———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持续性保护规划为例[C].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7426-7435.

[3]姚佳.基于低碳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邵翔,等.“低碳”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中国名城,20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