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现代文明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文明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文明教育

第1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特点;比较;教学启示

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明代文学在不断的曲折中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学年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明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各具特色,展现了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理念,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和理念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教材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课本中所选几篇明代文学作品的作为切入点将两本教材进行比较,旨在把握明代文学作品编排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得到相应的教学启示和建议。

一、选篇异同

(一)篇目数量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明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分别为《核舟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别云间》;苏教版语文教材则分别为《于园》、《核舟记》、《送东阳马生序》、《别云间》。人教版、苏教版两本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均占有很大比例,但古代文学作品中明代文学作品所占极少,尤其是作为明代代表性文学的戏曲作品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相比之下,人教版中明代文学作品所占比例略高于苏教版。人教版对于明代文学作品重视程度较高,涉及的范围更广。

(二)篇目分布

人教版和苏教版所选编的明代文学作品的主要集中在八年级,这样的选编方式与明代文学作品的自身特色有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要对学生可能达到的预期作出估计。七年级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兴趣的引导,因此教材较多地选择简单且娱乐性的文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九年级处在发展提升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应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智力水平发生变化,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篇目。八年级的学生处在衔接阶段,这时文言文不可过于简单故步自封,也不可过于复杂拔苗助长,此时,明代贴近生活的世俗性文章就富有教学意义。

二、编排结构差异

(一)导语版块设计

与苏教版相比,人教版在所选文章篇目前均设置了导语版块,每个导语版块主要介绍全文特点,概说全文主旨,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提出学习全文后的对于学生的要求。这样独特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以及在学习中自我审查,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具有人文关怀。

(二)“感悟品味赏析”版块设计

与人教版相比,苏教版在《核舟记》一文中开设了“感悟品味赏析”版块,采用原文的部分版面,将该板块穿插于课文右侧,在具体段落后指出段落特点,如总分结构等,这样的编排方式简便地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样的排版方式对教材空间造成了一定程度地浪费,苏教版只有极少篇目采取这样的形式。

三、习题差异

(一)字词解释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础,课后习题中,字词解释是所有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教版、苏教版两版教材都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字词解释的部分,但两本教材习题字词解释的侧重点不同。苏教版教材侧重一字多义的解释,如《核舟记》课后习题第二题“为”字的基本用法,《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第三题辨别句子中“以”字的不同意思,都体现了苏教版对于一词多义的重视。人教版侧重基础的巩固,简单字词的解释,如《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第二题,“录毕,走送之”,“尝驱百里外”等易于理解的词语,有助于增加学生阅读信心,两者侧重各有千秋。

(二)趣味性设计

人教版与苏教版中明代文学作品的习题部分都涉及到题目的现实性,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来引发学生的感悟c思考,但两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相比,人教版的习题趣味性更浓,首先,人教版习题中增加了一个解释版块,在较多习题后增加了一个系统的解释,如《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后增加了对宋濂生平的介绍,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在习题排版上相比,苏教版排版更加简洁,展现了教材的严肃性,人教版则有较多的装饰,图文并茂,趣味性更强。

四、教育启示

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给予了教学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教师增加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不仅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更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尤其是教材中选篇分布较少,但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明代文学作品理应在中学的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青民.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作者构成的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9(11).

第2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首先,我认为,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全区各中小学可以此次“小手拉大手”城市管理体验活动作为一次重要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校园、爱城市、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文明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对学生们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为此,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以饱满的热情争做现代文明的先行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当好现代文明的传播者。

第三,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是现代文明知识的积极接受者。因此,广大学生应争做推进文明城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小天使,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把现代文明带入家庭,影响带动家长,勇敢地指正“大人”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大人们“克服陋习。

第3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一、教育意义和目标

进一步教育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诚信自律意识、现代文明公民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坚持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远离经营性网吧。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于学业中,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道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美丽和谐育人环境。

二、领导小组

组长:沙志利

副组长:郑久忠张久华

成员:孟宪军司树生郭全有和各班主任。

三、主要工作内容

1、加强引导、制定制度、严格管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学校坚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把网络文明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作为创建先进学校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内容,提供学生在校园开展文明上网的场地,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更好地为学业服务。同时学校建立学生文明上网管理规章并把是否文明上网纳入德育考核指标。

2、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辩论赛、班会、板报、宣誓等活动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同时,让有条件的老师上网和学生交朋友、聊天,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好网络。

3、利用网上学校,加强与家长网络联系。我校开通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方便教师与家长联系,我们要引导家长学习网络技术,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上网问题,一定要防微杜渐,把网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经常进出网吧、行为偏常的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4、引导学生上健康的网站,抵制不良信息。推荐一批适合中学生的健康网站给学生,并组建我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把精力、时间用在积极向上的网络上。

四、具体措施

一、制作“宣传册”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

1、宣传册主办单位:网络信息中心

2、网络信息中心宣传册内容: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网络道德文明倡议书

3)网络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4)网络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5)刊载正面宣传案例

刊载的正面宣传材料,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提高自我,把那些沉溺于上网交友聊天,在虚拟空间里浪费时间和金钱,荒废学业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6)刊载负面宣传案例

除了正确引导外,我们还将列举一些负面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进一步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提高正确而科学利用网络的认识,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加快成才。

7)网络文明教育漫画展

8)电脑网络应用知识

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技巧,使学生能够对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入侵有一定的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9)优秀网站推荐

向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网站,以及校园网资源的分类、使用、获取。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知识。

10)学院所有网站列表

11)关于举办网络文明教育征文、征画活动的通知

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摆放小黑板等,条件允许的话聘请专家举行讲座。

三、组织广播征稿

主要由网络信息中心、政教处、团委、广播站组织一次以“网络文明教育”为主题的征稿活动,由广播站开一个关于网络文明教育的专题广播,对好的文章进行广播,营造校园文明上网的气氛。

四、组织主题班会

由网络信息中心和团委组织一次以“做文明网民,上健康网络”为专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辨别是非,正确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对组织好的班级进行拍摄留念,将其剪影在文化长廊展示,并进行表彰。

每个班进行网络文明宣誓,誓词为“我一定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抵制网上不文明行为,上文明、健康网络,做文明、绿色网民。宣誓人:×××。”

五、组织征文活动

发动学生进行一次以网络文明教育的漫画创作活动,好的作品将在文化长廊上面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院组织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将在学院“文化长廊”展出,并予以表彰。

六、组织漫画创作教育活动

发动学生进行一次网络文明教育的漫画创作活动,好的作品将在文化长廊上面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利用学院网站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第4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江苏伦理学会会长,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教授主持开幕式和主题论坛,并全程参加了交流会。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组首席专家王燕文作大会主题报告,从加强公民道德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当代公民道德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道德问题,公民道德素质并未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同步提高,当代中国在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是中国社会“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表现在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的冲突、道义取向与功利取向难以平衡、道德自主与道德引导的张力突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之间难以统一等,这都需要从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双重互动的结合上作出思考和探索,将培育与发展公民道德,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作为国家战略。王燕文部长的演讲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充满实践智慧,更多的是为交流会提出了问题和研究任务。会议期间三十多位专家作了主题演讲或专题报告,会议论文集共收录近60篇论文,这些发言与文章聚焦了“公民道德发展”研究的各个方面,或提纲挈领,或细密人微,或形上探幽,或形下究诘。试归结之,专家学者们观点围绕的核心是何谓公民与公民道德,如何成为公民、成就公民道德,关键点是如何建构公民之“公”的伦理,如何生成公民之“民”的道德,公民道德是伦理与道德在公民身份上的合一,涉及的具体研究内容非常广泛,现综述其中主要观点。

一、公民、公民道德与现代文明

概念的清晰是研究的前提基础,大会主题内在要求了公民、公民道德的概念需要放在“现代文明”之中加以把握,学者们在坚持这一立场之下,分别从历史溯源、中西对比、哲学辨析等角度对何谓公民、何谓公民道德展开研究。

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首先点出了现代文明的特征,现代文明即是全面的现代化,现代化又体现为全球化、专业化和公民化,因而公民对人来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代化身份。江苏省委党校杨明教授从中国本土语境出发,回溯了中国公民身份变迁的历史并认为相对于削足适履地使用西方公民概念,这才是中国公民道德研究与建设的现实起点。中国的公民概念确立经历了一个从臣民一国民一人民一公民的演变过程,直到1982年宪法“公民”内涵才得以确立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这一身份标识成为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每一个个体的“元身份”,是人们身份的最大公约数。而公民道德的生成是中国不断追求现代化的自然结果,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概念,详细论述了其意义、方法、原则等问题,并从操作层面提出了20字的具体规范。公民道德的提出凸显了对“公民”这一道德主体的关注,使得道德建设与发展有了最广泛的基础,也体现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思路。

与杨明教授不同,中国人民大学龚群教授认为公民是一个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概念,最初发祥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能够参与城邦政治活动的人,这从源头上规定了公民概念的政治性,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参与权上的平等性,同时在西方政治传统中公民概念与臣民相对。公民身份是一种政治身份和法律身份,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群教授进一步指出法律承认的公民仅仅是一种公民资格,要成为现实的公民则需要相应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通过接受教育和个人的行为实践达到好公民的境界,但是我们也应当区分公民的政治教育和公民的道德敦育之不同,前者的目标是培养好公民,后者是培养一个善者,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实现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好人是好公民的前提,最好的境界是好人与好公民的同一。

尔南大学樊和平(樊浩)教授提供了系列研究文章,以道德哲学之思辨把握公民道德的内涵。他认为从语词结构上公民道德不能一般地诠释为“公民之道德”,而应该诠释为“成为公民的道德”或“作为公民条件的道德”,“公民道德”既是“公民”与“道德”的同一,更是“公”与“民”的同一,其同一体不是道德,而是伦理。公民道德的尖端性难题是伦理之“公”如何存在,道德之“民”如何生成。伦理之“公”既存在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哲学辩证,又在中国社会具体呈现为“计划经济――单位制”――“市场经济――后单位制”的现实形态,伦理之“公”既存在于客观上、制度上的公正、正义、伦理善、社会善,又要求个体将伦理之“公”变为道德上的“公”之造诣。道德之“民”是一个诞生的过程,诞生于伦理,并由“伦理人”向“道德人”进发,最后在“成人”中最终完成。公民道德既是公民与道德的同一,更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同一,同一于精神。由此,中国社会期待着伦理的涅磐,精神的日出。

二、公民道德研究的道德哲学立场

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可能演绎出不同的哲学体系,对于公民道德来说亦是如此,不同的道德哲学立场对公民道德的认知与演绎也不相同,进而会导致不一样的实践态度。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潘小慧教授认为在现代文明日渐开放与民主的全球化趋势下,在当代做/成为一个好公民比传统德性伦理学做/成为一个好人更加紧要,而做/成为一个好公民就要关注公共善,从“我们”而不是“我”出发。“我们”的范同是“我”加上“他者”,而且是“多元他者”,“多元他者”包括他人、世界和超越界。从西方哲学史被遮蔽的他者中重新阐发他者的伦理意义,潘小慧教授回顾了列维纳斯、德里达、德勒兹等对他者的研究,并认为当今我们需要的公民道德是一种“心中有他者”或“为他者”的伦理学。

与潘小慧教授的“我们”包含着“他者/多元他者”不同,德国Kassei大学的Philippe Brunozzi教授认为“他者”很难定义,也很难真正作为道德哲学的出发点,“我们”的立场是一个公共的、每个人关注他跟每个人相联系的立场,每个人都考虑到别人,这一立场不是为了证明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是为了辨识分享的经验,并试图创造我们分享的道德世界。这一从“我们”出发的共享理由在中国哲学的传统中非常重要。

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Christian Piller教授提供了一个修正功利主义的方案,他认为善恶是什么以及如何趋利避害是功利主义的基本考虑,伦理学成了思考善最大化的练习。但是在进行功利考量的时候被认为是社会最大的善往往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善的,对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可能是恶的,因而在考虑goodness的时候还要考虑goodness for,即对谁来说是善的,要将对社会最大善的考量转向关注人及人与人的关系。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也应从对谁有益(goodness for)出发,而不是善本身的最大化。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认为我们反思公民道德问题应该从一个更广泛的道德哲学层面人手,即伦理生活与道德实践。伦理生活涉及了认知层面的人是什么,这是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道德主体的理解;评价层面的人为什么活着,即人生目的问题;规范层面的如何活着,这关联着人的实践层面;最后就是活得怎么样的问题,与“生存感”相联系,生存感的核心是意义感。道德实践也涉及认知层面的是什么,评价层面的应当做什么,规范层面的盘如何做,道德实践要求人要有道德感,使得个人的道德意识“实有诸己”。当下的伦理生活与道德实践要特别关注生存感和道德感。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资源

公民道德不仅是一个理论话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古今中外的公民道德建设资源都能为我所用,对“他山之石”可以加以批判性改造,对传统可以加以创造性转化。

成中英教授是海外知名新儒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中国的,当人们没有历史身份认同的时候,现代化将变得空洞。因而在公民化要求我们实现“公”的权利,促进民主、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传统儒家的资源,要对儒家主动进行现代化转化。儒家的“五伦”与公民道德有点关联的是“君臣之义”,但这显然小够,因而要在“五伦”之外倡导第六伦,成教授称之为“公伦”。儒家能提供给公民道德建设最大的启示是从人的内在性看公民道德,注重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将内在性的道德转化为外在性的规范。这样使得公民道德既发挥了德性,又履行了责任,再主张了权利。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姚新中教授从“全球幸福指数报告”谈起,他认为尽管“全球幸福指数”统计指标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及民族适应性的问题,但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德行导致幸福,行为良好的人更幸福,而幸福与否对公民道德有直接的影响,即幸福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好公民。“全球幸福指数”的五项指标有三项涉及到了伦理道德,即政府廉洁、个人德性以及生活选择的自由度,从中启示我们从公民的幸福促进公民道德的角度要完善制度层面,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培养个体的善恶心;提升公民的选择自由和选择能力。

韩国交通大学洪容教授提供了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韩国,公民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目标设定中最重要的部分,人才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公民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是增加学生的道德性涵养,培养健全人格及民主市民意识,开放多方面的能力。台湾中央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叶光辉教授从台湾对待老龄社会的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个孝道双元模型,模型反映了孝道具有公德与私德的双重特征,在个人、家庭到社会的不同层次上具有多元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孝道不仅仅是家庭的私德问题,已经是社会的公德问题,因而从双元模型来看。养老的责任要由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

从整体来看,与会专家学者关注最多的还是中国文化传统对公民道德建设的资源意义。中山大学李萍教授通过对200名法律系大三、大四学生的调查发现,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不容忽视,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植根于生活在某一文化体中人们的意识,因而公民教育要考虑文化传统预制性因素并以文化的本源性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认为整合社会秩序、培养公民离不开社会教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当代中国有必要重建礼义之邦,以再显“礼义之邦”的风采;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另辟蹊径,从诚信的角度思考公民道德建设,“诚”来自于儒家,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要求,“信”来自法家,是外在的立信,儒法结合才能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提出“道德殿堂”概念,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道德典范构成了“道德殿堂”的真实性内容,当下所提倡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殿堂”的时代特色,能够为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道德教化。

四、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

如何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或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何者优先的问题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如何操作的问题,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关于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主张从底层设计开始,由基础而建设;二是主张先进行顶层设计,制度或体制优先;另一种与前两种的整体设计不同,而是从具体的现象、具体的群体入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底层设计观点的代表者是中国社科院伦理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甘教授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前提:把公民当公民看待而非臣民,这又取决于能否把公民当人来看待,是否把人当人看,意味着是否把人作为自由、自主的,具有个体之地位和价值的自我目的者来看待。回到中国社会,关键是要完成三大转换:由义务伦理向权利伦理转换;由血亲出发的特殊的、天然的伦理向普世伦理的转变;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转变。这是全球化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必须加入这一全球的进程之中。吴潜涛教授认为公共性、公共精神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公共生活成为人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是要成就国家、民族的公民道德,具体做到三大结合:最底线的道德要求与公民道德的其他规范相结合;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与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相结合;最后是二者与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相结合。

顶层设计观点的代表者是中国社科院伦理学研究所杨通进研究员、孙春晨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杨通进研究员认为制度层面的完善比个人美德的养成对公民道德建设来说更重要,因为制度的伦理功能大于个人美德,制度保障了人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制度是维护道德的中坚力量,同时制度伦理是判断社会道德进步与否的客观标准。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抓手应是制度创新,具体来说要培育公民社会,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以吏德建设为突破口。孙春晨研究员认为一个和谐、有序、安定和公平的社会环境必然有助于公民道德品性的培育和整个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社会怨气较重,信任危机存在,部分社会群体道德败坏,导致了道德状况令人堪忧,亟待以伦理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为公民道德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王小锡教授认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公民道德的自觉,“四位一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个人美德)整体推进,创制道德实践体系,完善社会诚信建设机制,治理突出道德问题,关注“特殊群体道德”,切实规避道德风险等措施同时进行,不可偏废。

第三种路径的研究有很多,中国人民大学葛晨虹教授认为当下社会心态问题重重,这是转型期的特有心态,表明了公民意识的觉醒,道德要求多样化、多元化,但是如果不积极疏导也会带来社会恶果,因而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社会心态建设与疏导非常重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周晓虹教授与葛晨虹教授观点相似,他认为对当代中国来说,除了中国经验,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精神层面的中国体验,中国体验呈现积极与消极同时存在、人格的边际化、社会心态的两极化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来自于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的Robert Weller教授从人类学田野调查出发观察到大型的宗教组织虽然人际关系主要由弱关系构成,但是能够发挥比小型宗教组织强关系更大的社会作用,强关系主导下的组织救助的多是熟人或者具有血缘、亲缘的人,而弱关系更容易救助陌生人,有助于推进更广泛的慈善,这恰恰是公民道德的特征,弱关系的宗教组织有助于推进公民道德的养成。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教授从政务诚信的角度探讨公民道德发展的政治伦理条件,她认为政府的公共信任奠定了公民认同国家的道德基础,因而政府要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创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坚持诚信的价值取向,方能增强公民国家认同信念。苏州大学哲学系李兰芬教授探讨了企业家的财富德性,生产财富是企业家的身份认定,财富的内涵要从创造财富的主体来规定,因而人赋予财富以终极目的,企业家对待财富应“取之有道”、“回馈社会”。南京大学林闵钢教授主张以中产阶级为道德的中间力量建设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基础性、主体性、合法性的地位应归属中产阶级。

五、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即是公民道德建设未来要达成的结果,与会学者们认为公民道德同样承载了“中国梦”的内容,因而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教授强调公民道德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比任何经济建设更复杂,也更缓慢,我们要有耐心。湖南城市学院副校长、中南大学李建华教授认为公民的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和国家认同是核心价值的基础,公民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因而在公民认同推进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为建设公民社会提供精神资源,为人们进入公共生活搭建平台,因此推进公民认同最终要建构核心价值,论证政治伦理基础的合法性,维护社会的稳定。

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认为公民道德的目标指向即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它也必须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实在内容。南京社科院叶南客教授认为道德体系建构过程与人的现代化内涵指向具有一致性,公民道德建设推动了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同时也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这又回到了王燕文部长在开幕式主题演讲中所提到的,“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使人们过上有道德的幸福生活,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追求目标,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5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面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管理理念,认真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秩序井然、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的现代文明城市目标,加强综合整治,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新颁布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文化单位工作实际,逐项检查落实,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实现20__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三、工作重点

以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文明教育、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公共场所社区和单位卫生等项目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以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迎接全国爱卫会的检查验收。

四、实施步骤

整个创建工作分为宣传发动、自查整改、督促整改、迎接检查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3月前)。单位召开动员会议,传达全市创卫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单位创卫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阶段(20__年3月至5月)。各单位要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及时查漏补缺,开展专项整治,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督促整改阶段(20__年5月至9月)。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责任书》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逐一检查落实,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第四阶段:迎检阶段(20__年9月至10月)。根据市迎检工作方案,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文化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分管领导要负责对所分管单位和科室的创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市直各文化单位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要按照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创建工作。

(二)职责分工。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扎实有效地推进本单位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单位各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1、市直各文化单位职责:要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有关内容,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抓好本单位的创建工作,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并根据单位环境实际,搞好环境绿化,接受市创卫办及市文化局的督促

2、局办公室职责:负责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收集整理各项资料,组织人员参加两城区的集中创建活动,对市直各文化单位、机关各科室承担创建任务进行督促,对局机关卫生进行督促。

3、社文科职责:负责组织两城区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活动,宣传创卫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同时指导图书馆、市杂技团、市文工团、市电影公司开展好创建活动。

4、文化市场管理科、稽查队职责:负责对歌舞厅、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卫生进行督促检查,使其卫生标准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5、出版印刷业管理科职责:负责指导各印刷企业搞好室内和企业周边环境卫生,禁止印刷废料乱堆乱放,督促指导内刊内资做好对创卫工作的宣传。

6、版权发行管理科(扫黄打非办公室)职责:负责指导书刊发行市场、音像市场创卫工作,严厉打击黄色文化污染。

第6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落实学校提出的“以德树人”办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营造绿色学校的良好契机,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学校提出的“创设教师发展学校的环境,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快乐教育”的管理目标。

二、德育教育模式

1、以常规德育为主,强化正面教育,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文明教风,树师表形象,建设一支“服从大局讲团结、忠诚事业讲奉献、立足本职比贡献、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学生中坚持以“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教育主线。

2、实施符合不同学龄段学生成长的教育规律,形成递进层次的目标和要求,达到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强的教育效果。

3、以重大纪念日、节日等教育为契机,突出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

4、健全、完善家校教育,延伸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施全方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新机制。

5、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绿色学校”为载体,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德育目标

1、培养教师有爱生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专业精神,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以律己,忠于职守,服务学生,塑造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师群体形象。

2、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将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全面动员,充分参与活动,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4、教育工作优质化,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5、创建活动多样化,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群体形象。

1、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思想,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优秀人才。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富有特长,健康成长。

3、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开展“感恩教育”,建设学校“感恩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育之恩、祖国哺育之恩、社会关爱之恩。

4、绿化校园、美化校园、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建设,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5、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6、依法执教,依法教书育人,抵制教育腐败,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7、树立宽容合作,同心协力,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做出成绩。

8、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9、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交流,各部门、各科组坚持渗透德育工作,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实施全员育人新格局。

(二)加强学生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1、加大力度,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做到德育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评比检查、有总结等,实现“常规德育制度化”、“德育工作多元化”、“德育机构网络化”、“德育教学手段现代化”。

2、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五个三”、“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学风、纪风、班风。要求优秀班达30%以上,达标班达60%以上,每个班主任都能成为合格班主任。

3、扎实开展好“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4、面向全体开展工作,培养好全班每个学生,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不同特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发扬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实行跟踪教育,不让每一个“差生”落队,不让每一个“差生”流失。

5、积极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长辈抚爱之情;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社会的关爱。奉献爱心,造福社会。

第7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从书名看,一个“新”字,凸显出本书的灵魂与精髓,也透露出本书的价值所在。

它“新”在哪里呢?

首先,本书的宏观理论构架新。全书共25章,构建了五编内容,第一编“课程论”,设四章;第二编“内容论”,设九章;第三编“方法论”,设六章;第四编“资源论”,设四章;第五编“教师论”,设两章。这与刘教授过去出版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语文教育学》的“目的篇”、“内容篇”、“方法篇”、“资源篇”相比,本书多了“教师论”的内容,并且,除了回答“为什么教语文”、“教什么样的语文”、“怎样教语文”、“靠什么教语文”的问题,本书还回答了“由谁来教语文”的问题。

该书构建的五编内容均聚集在“以中小学语文教师玩转课堂的教学能力提升”这根主线上,第一编为课程论,后四编为教学论,第一编统帅后四编,后四编拓展第一编,前后勾连、彼此交叉、不蔓不支,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框架。这样的理论框架更为严密,内容也更为丰富。

所以,此乃一“新”。

其次,本书创设了实验型文本教材新体例。

这部教材的编写体例是超乎寻常、别出心裁的。全书共25章,每章均由核心提示、案例研习、讨论思考、理论概述、 资源链接、 实践运用六个部分构成,旨在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突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应用理论课程”的特色。 这六个部分中,“理论概述”是各章的重点部分,根据高师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战略需要,充分展开,着意宣讲先进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的树立,又用各章“思考与讨论”所提示的主要问题来深化巩固;用各章“资源链接”所开列的参考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来扩展延伸;更用各章“实践运用”所设计的“名课研习”、“模拟教学”和“诊治教病”来实验矫正。以往的这方面的书,大多重视理论研究,用繁冗的理论疲劳轰炸学生,众多理论叠加在一起,堆砌成一章内容或一本书,它们忽略了实践。而本书,不同凡响的编写风格,理论概述与实践运用并重,其中的“案例研习”,更是生动形象,用例200多个,无论从学段上、课文类型上、地域上、形式上,还是三个层次上,分别是高层次的教学“变式”,中层次的教学“范式”,低层次的教学“仿式”,都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此乃二“新”。

然后,本着与时俱进的宗旨和精神,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本书增设了一些内容,是以往的书所未见的。

课程论里,增设了第四章“语文课程测试”;内容论里,增设了第十一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第十二章“语文德育”、第十三章“语文美育”;方法论里,增设了第十七章“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策略”、第十九章“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资源论里,增设了第二十三章“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教师论里,增设了第二十五章“语文教学科研”。

所以,此乃三“新”。

接着,正如我上面所说,本书在形式上是分为了五编,是其新颖之处,而内容上,本书也将国外理论与国内理论、传统理论与现论相结合,充分重视教材的实践性、总结性、客观性和学术前沿性。

实践性。认为,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我们更好的实践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支矢去射‘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的。”

本书中每一章里都有一个重要环节,编者命名为“实践运用”就充分体现了其实践之重要性,而其它的,比如案例研习等也是由实践中来,关系重大。

总结性。任何理论都需要精炼简短,一针见血。理论概述中,编者力求留下空白,运用完形压强或期待视野,让老师去探索、学生去思考,从而共同进步与发展。

客观性。本书的研究都做到了立足于客观,立足于实际。

学术前沿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仍处于发展时期,变动性很大,再加之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本书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勇敢引进新内容,与经典和谐相融、共同来支撑着这本书。

所以,此乃四“新”。

唐朝刘禹锡诗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教授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便是从众多的语文教育研究前奏曲中翻出的“杨柳枝”来,它凭借其“新”,将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再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第8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廉政文化进景区为抓手,充分利用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将旅游廉政文化建设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公民素质教育、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创建**特色旅游廉政文化体系,推动旅游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工作目标。1.推进景区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对2011年以来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故里旅游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复查,督促景区深化、提升廉政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及载体,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2.在新评aaaa级旅游景区的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认真挖掘景区文化、资源中的廉政文化内涵,选择适合景区实际的形式及载体,对景区导游词、讲解词进行修编,自然融入廉政文化内容,对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廉政文化培训,宣传讲解廉政文化。

二、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及展现形式

(一)基本原则:坚持潜移默化的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寓教育于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做到以德感人、以情动人,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要避免在景区直接出现“廉政”相关词语,使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融合,与景区生态环境和原生文化氛围统一协调,避免说教、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更不能相互抵触、矛盾。

(二)重点内容:景区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具有针对性,要充分与促进旅游文明教育与文明旅游的发展相结合;要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要与提高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的现代文明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相结合;要与景区构建和谐旅游、和谐景区相结合;要与促进旅游景区自身发展与建设工作相结合。深度挖掘提炼景区的景观特征、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和传说故事中廉政文化内容;并将景区历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等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追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展现形式: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景区展示廉政文化的形式和途径,力求形式和载体多样化。要充分发挥游客中心、标示牌、导游词、宣传光碟、触摸屏、门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增加融入廉政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使其成为宣传廉政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一)4月:各区县旅游局、各景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本地区、本景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安排部署。

(二)4月—5月:1.在市、县纪委和旅游局指导下,各景区认真挖掘本景区廉政文化内涵,提出景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展现形式及载体。2.将景区实施方案(重点反映景区挖掘的廉政文化内容、展现的形式和载体)报市旅游局汇总审核后送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审定。

(三)6月:1.市旅游局会同市纪委对2011年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故里旅游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景区深化、提升廉政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及载体,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检查情况专题报告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2.省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聘请旅游文化专家审定各景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展现形式及载体,并反馈审定意见。3.各景区根据省旅游文化专家提出的建议意见,完善本景区廉政文化建设方案、内容。(1)

(四)6月—7月:1.各景区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对本景区导游词、讲解词进行修编,对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培训。各区县纪委、旅游局聘请廉政文化专家,对景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明确建设项目、内容、时间进程、责任人,落实建设资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2.市纪委、市旅游局组织业务人员和旅游廉政文化专家对景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行督促、指导。

(五)8—9月:1.邀请省旅游局领导及省旅游廉政文化专家对我市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进行指导。2.市纪委、市旅游局组织验收小组,对各景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各景区针对验收小组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整改、完善。

(六)9—10月:迎接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市旅游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华勤任组长;纪检组长贺强任副组长;办公室、规划建设科、质量管理科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各区县旅游局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根据本地和景区实际,精心策划,创新工作,突出特色;要杜绝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规划目标到位、管理责任到位,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紧扣主题

各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要组织专业人员,认真挖掘本景区廉政文化内涵,编写廉政文化讲解词,对本景区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廉政文化培训;设置的廉政文化景观和介绍牌要与景区景观相协调,讲解词要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各景区要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深度挖掘廉政文化内涵,探索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的方式、展示的载体和形式,确保景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第9篇:现代文明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学美术课教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 德育渗透

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有绘画、工艺设计基础课的学习,还有手工制作、欣赏等内容。教材的整体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些内容体现的是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有些是德育方面的内容,有些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对于欣赏课教师应多提供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通过多年的美术课教学,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传统教学把课堂当做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教法方法单一,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思想没有变化,导致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新颖。美术教学,应该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是否能够发挥它的优势,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比如在人物头像一课,就可以通过古老的“贴鼻子”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开展困难,教师不应局限于学校现有条件,不能只能是简单地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而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如雕塑课,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雕塑练习,让学生回到玩“泥巴”时代,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他们进行雕塑,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1世纪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理论知识太多,感性知识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我认为美术课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但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将起到很大作用,增强多媒体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应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时,还要有意识地讲解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要讲解生活中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一句鼓励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也可能毁掉学生一生。

教师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个人奋斗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美术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美术艺术知识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补充教学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弥补自身缺陷。美术教师应当具备探索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则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总之,美术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这也是现代文明教育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杨占华.现代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杨占华.正确处理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