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高效课堂实施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实施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课堂实施体会

第1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创建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也是我们一直努力做的。面对“361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组的所有成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懵懵懂懂、磕磕绊绊中摸索着“361”,下面仅将我们在摸索中的几点体会与老师们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多批评指正。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因此,我们要乐于更新观念,敢于接受挑战。

1.让“361高效课堂”模式走进课堂。学校推行“361”教学模式伊始,我们组就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始讨论:

2.精心准备三案。“361高效课堂”模式很好,但我们的准备工作变得更艰巨。课前预习案的设计多以填空的形式,内容以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为主,比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同时配有预习达标检测学生的预习结果,清楚学生的困惑,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课堂研讨案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出发,设计问题联系已有知识预测物理概念和规律,然后通过讨论或实验探究证实预测,生成知识,同时小组展示并评价,然后感悟总结。

课堂达标案以巩固落实重点为主,每次都有一个拓展思维的题,带*的,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3.智慧上课,精心组织课堂。上课时我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引导,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讨论,尽量把疑问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发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学习。为达到导的适度、适时、准确,导出精彩,我们精心设计“三案”,设计如何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学、教师精讲点拨、课堂讨论及学生自主展示的内容及操作细节都进行详细谋划。这样一来,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放在首位,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

4.学习小组讨论提升课堂的高效性。我们教师在“361高效课堂”模式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六招。

第一,按“组员异质”原则分组。即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品行纪律、爱好特长等方面,形成差异又相容互补;第二,按学习成绩让组员自由结成“帮扶对子”;第三,组员个个有职,各负其责。各组选出常务组长,以及负责各学科学习的学科组长,还可选出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统计员和检查员让每个成员有实实在在的事可做;第四,实行捆绑管理。凡个人加分或扣分,小组也跟着加分扣分。所结的“帮扶对子”,也是捆绑加分或扣分;第五,组员共同商量确定本组的组名、组训、目标、组规、组歌;第六,各组照一张“全家福”,统一粘贴在宣传栏,照片旁边写上组名、组训和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实现了学习的自我管理。真正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2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 教学实施 做法 体会

通过认真分析课题《问题化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堂实施过程,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但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时容易陷入“优生”课堂,以及课堂时间不够用等。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下面浅谈笔者提高问题化教学课堂实施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保持学生持久学习热情的策略

学生思维被激发后,能否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保持学习热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决定因素。要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

问题化教学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导演。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顺利实施和成功推进的关键。绝大多数中职学生为高中录取的落榜生,有很强的自卑感,不善于表达。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和教师积极互动,产生理想的教学互动效应,教师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是颠覆传统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自觉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辅导者。当一些学生意见与教师不同时,教师要保持冷静,耐心解析,不能采用师长压服的做法。二是要多关爱学生,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意见、自尊和人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三是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赞扬和肯定,对课堂上的不当表现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学生,例如部分文化基础差的学生,被叫答时往往说“不懂”或摇摇头,教师不能说“这个问题这么简单都不懂”“你之前是怎么学习的?”等,这样会唤起学生对过去学习的不愉快记忆,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从零开始获得知识。此时,学生也会因人格上受到教师尊重,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2.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树立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中职生入学门槛低,大多数初中毕业,少数高中或大学毕业,还有个别是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和动机、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落差,要兼顾到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力求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让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因经常被叫答,这部分学生会被教师越来越关注,被叫答的机会也会更多。而不举手的学生因为不会回答或没有勇气举手,则容易被教师忽视,长此下去,回答机会被部分学生“垄断”,陷入“优生”课堂。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公平提问,有效叫答。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叫答先以组员轮流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员补充,最后让全体学生再自由抢答。实践证明,把学生置于团体中协助学习,既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均能获得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又可以给优生创造帮带差生和施展才能的舞台,避免教学课堂陷入“优生”一言堂,从而使课堂保持生机活力。

3.科学评价,保护学生健康的学习情绪

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课堂实施的主体,一旦学习情感受伤,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受挫。如果事件是因为教师课堂不慎评价而起,学生还会对教师的组织教学产生抵触情绪。这样,课堂将难以顺利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科学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能仅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更应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要涉及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助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乐趣之中,在“问”和“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例如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不做及时明确的反应,或学生回答完毕后,不予评价点评,只说一句“坐下”,或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都是不可取的。对于否定的评价,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像“怎么乱说啊”“书中有啊,怎么不看书!”等有可能挫伤学生积极性的不当评价,都不能出现在课堂上。

二是要建立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奖励机制,变学生“被叫答”为“我要回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不希望或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登记并加分,记入学科平时成绩;另一方面提高平时成绩在学科总评中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即使我文化基础差,只要我课堂上积极表现和努力,学科总评还是能够及格的。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鼓励学生在犯错误和纠正错误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快乐学习。实践证明,此做法不仅能使课堂实施顺畅,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产生心理碰撞,锻炼自我,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言行,学会公共礼仪。

二、灵活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问题化教学中,教师课前预设教学问题,课中引起学生生成问题越多,课堂教学就越具活力。但有时也出现不少生成问题是教师事先没法预见的。其次,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主动提问与讨论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有时出现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因此,需要教师灵活发挥自己的课堂即时智慧,及时策划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不能紧抠,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等素养。面对学生的答题和产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候答要有耐心

候答时间主要为教师提问和学生反应之间的暂停,以及学生反应和教师反馈之间的暂停。如果教师急着让学生回答,中间没有候答时间或候答时间很短,学生无法有效回答,回答积极性也会被挫伤。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候答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促使学生真正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2.理答要有策略

第3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合作学习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98-01

1 合作学习是时代的需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探索,阅读自学,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探

究[1]。而传统的课堂,一方面,教师包办,学生学习被动,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只重“教”,不重“学”的过程,导致学习过程乏味,学生学习效率低;另一方面,被动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进入死记硬背,甚至厌倦、放弃数学的恶性循环当中。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根据不同的学校、学生以及学科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最近,出现了如翻转课堂、超前擅后课堂模式、高效“6+1”教学模式等,我校施行的高效“6+1”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2 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朝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改变,我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试验,高效“6+1”教学模式已融入到课堂半年有余,要将小组合作结合落实到位,发挥其最大作用,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第一,合理分组。教师应了解全班所有学生各学科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如:对学科的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基本素养等,在分组时,力求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组内成员各有所长,各具特点。首先,确立小组长。小组长必须是人源好,有一定组织能力,自己学习成绩优良,有一定自控力的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毛遂自荐,获得大家认可。然后,确定组员。所有小组长聚在一起,挑选组员,要求:每个小组6人,每人都必须负责一个学科,保证每个学科都必须有带动人(也就是学科成绩较好的同学),这样可以带动小组讨论。

第二,制定组内制度。每位同学在组内都担任特殊的角色,有自己的任务,需共同制定组内制度,形成合力,让小组讨论能够有序的进行。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特点,结合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产生想要讨论的意愿,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老师深入各小组,发现问题,点评问题,发现优秀,表扬优秀,让小组每一个成员切实感受荣誉感。

第四,形成奖励。对小组合作效果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形式必须不同,精神物质双重,现形做法:物质奖10元现金,若上个月积分都为负,则无奖励小组,现金将累计进入下个月;精神奖励,可以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也可以某个老师给孩子写的一句话,也可以是和校长合影,也可以免扫地一周等;另,年级层面奖励,至少半学期进行一次奖励,让小组知道他们的付出是有收获;

第五,合作小组重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能力或多或少得到提到,根据合理分组原则,定期重组成员,重选组长,小组换血非常重要。建议两学期一次,开发有潜能的组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享有责任,施展才能。

3 实践小组合作学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论的支撑下,迫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出引导学生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的具体有效措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要求教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充分营造、维护良好课堂合作讨论的氛围的同时,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而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所有学生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提高了参与意识和极强的表现欲,个性得到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生命力得到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状态[2]。最终,学生的成绩得以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

第4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82-01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主要取决于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根据高效的教学理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组织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以下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作肤浅的总结。

一、把握课堂时间观念,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而教学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首先就要明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所要讲解内容的重点,如何将难点进行化解。例如,学习到“一次函数”内容时,“一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在教学这章内容时,首先要明确它的教学目标。学习“圆的变量函数”时,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他们掌握一次函数的特征,为方便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只有将教材了解透,才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学目标就是基础,就是出发点,没有教学目标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办法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备课时应确定教学目标,并且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数学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获得知识。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时代,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四、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你的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初中数学内容较抽象,要学好数学,就要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学情,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首先是学习计划。科学的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其次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是等着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但老师讲课时又有跟不上的感觉,导致一堂课下来,迷迷糊糊,似懂非懂。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认真去读去学习的话,都能学得懂,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还锻炼了自学的能力。再次是复习巩固。每节课后,要利用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否则很快就会遗忘。复习时不要只简单重复,而是要把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每一节,每一章学完后也要进行归纳整理,巩固已学会知识,解决不懂的知识。最后是多做练习。解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练习,才能弄懂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

第5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我们面对的是纯洁天真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真心呵护和关爱。在他们的眼里、心里,老师的关爱就是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老师的赞美鼓励就是老师真诚的微笑。在课堂上,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展露笑容,微笑着和同学们一起在我们的阵地上和谐融洽地探究性学习。

一次课后,一名女生?ξ宜担骸袄鲜Γ?你这几天心情很好。”“你怎么知道?”我很奇怪地问。“老师你这几天上课一直笑着。”我恍然大悟,是啊,以前上课我一直是板着脸的。她又说:“老师,有什么开心事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吗?”“这可是老师的秘密,不可以告诉你们的。”我故作神秘地说。“那你告诉老师,喜欢老师板着脸上课还是笑着上课?”“那当然是喜欢老师满面笑容上课了!我们都喜欢!”我当然不可以告诉他们,这可是我的“法宝”!

二、把民主带进课堂

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尤其希望老师尊重他们,平等、民主、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一次语文课上,琪琪同学总是在手里玩弄他的笔袋,一会儿铅笔,一会儿钢笔,一会儿又是中性笔,一会儿还下巴抵着课桌趴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用眼神暗示了他好几次,他还是熟视无睹、我行我素。于是我让他站着上完了这节课。

课后,我问他上课为什么玩,一开始他不说,我告诉他,诚实地说出缘由老师不会责怪他的,他才说因为我上课总是叫那几个“学困生”回答问题,一次也没有叫过他,他感到没意思,很无聊就玩起来了。是呀,他说得太对了,我上课时总是怕那些“学困生”不会,每个问题都叫他们回答,对优等生却不闻不问。我认为,那些问题,只要“学困生”会了,优等生就不用说,肯定早已烂熟于心了。他的话触动了我,我深深反思了自己的想法、做法是错误的。即使是优等生,这堂课也是他们的阵地。而我,只是关注了“学困生”却把优等生置之度外。殊不知,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关注,我给“学困生”吃了太多的偏饭,他们感到老师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尊重。此后,在课堂上,我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平等的机会,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民主的课堂中创造性地学习。

三、把赞美鼓励带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地学习,赞美鼓励,也是我的“法宝”。课堂上,我用亲切的话语赞美鼓励他们,用真诚的微笑赞美鼓励他们,用同学们的掌声赞美鼓励他们,用小礼物赞美鼓励他们……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使他们战胜自卑,树立自信,学习欲望强、兴趣更高。

我班的曼曼同学,家长告诉我,她小时候做过手术,因而,说话吐字不是很清楚。怕同学嘲笑,她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课堂上练习句型,我想鼓励他克服这种自卑,就点名叫她回答,她虽然说得很慢,但是回答对了,只是声音很小,回答完就赶紧低下了头。我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也鼓起掌来,热烈的掌声中,她抬起头,看着我,露出了花儿般微笑。我又伸出两个大拇指说:“送给你的。”从此,她真的就不再怕了,只要有问题,不管会不会,她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也一次次地赞美鼓励她。

赞美鼓励学生,对老师而言那是很平常的事,而对学生来说,那就是克服自卑的勇气,就是树立自信的垫脚石,是值得自豪的事。

四、把竞争带进课堂

第6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摘 要】现阶段在各门学科教学中都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涵盖了政治、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信息技术,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开发出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从而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实效,笔者在此谈一点小小的体会。

关键词 教学;课件;课堂;多媒体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学生的注意。”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其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当今教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充当的是配合、辅助的角色。因此,并不是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才是好课,也不是使用了多媒体的课就是好课。运用信息技术,要合理运用,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更不可走进教学的两大误区:

一、学生不是课堂的参与者,而是课件的观看者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展示教学艺术和创设情境的工具,对课堂教学起了辅的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中,大量使用录音、录像、投影等固然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但是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力恐怕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觉得在观看浓妆重彩的节目。我们在充分享受到电脑多媒体技术中声,光,电多种表现手段对教学内容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人们习惯在课件中加入多种声音或音乐,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对知识进行衬托,或者在文字出现的方式或速度上过分追求花样却没有严格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等,使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停留在知识之外的音乐欣赏或其他地方,从而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之外的表现手段上,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另外,从主观上讲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及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为此,一定要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在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中,应不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的研究者、参与者”等角色不能被欣赏着、观看者的角色取代。

二、教师不是课堂的指导者,而是课件的操作者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全过程,绝不是利用现成的课件,讲几句串词就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要克服机械操作的弊端,课件操作一键到底,流水式、连续不断的一味播放,则会使教学内容一闪而过,没有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课件没有起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足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较多的信息,同时活跃课堂,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凭借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优化教学方式,建立社会大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多媒体技术能把图形、文字、声音、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心理学实验也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左右,从视听结合接受的占65%左右,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多种形式,全面刺激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在课堂上眼、耳、脑、口、手并用,产生的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作为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手段打造朝气蓬勃的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针对上面的两大误区,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形成的心理总和,课堂教学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在农村学生的心目中地位偏低,如果教师一味说教,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这门课程,特别是历史史实本身有着很强的情境性,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搬进课堂,这样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二框《沙漠绿洲》的教学中,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以色列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关于它的自然条件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非常模糊,加上对干旱缺乏体验,要深刻感受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克服了这些难题,首先播放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片创设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干旱,黄沙漫漫,影片中出现了一支行走在沙漠中的骆驼队,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影片中骆驼运输队中的一员,行走在沙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样学生从看得见的景观出发,就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不用教师讲述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

2.网络共享,丰富资源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料。在没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以前,我们备课只有一本教参和教学杂志,碰到教学上的难题,要翻阅很多资料可能都找不到答案。而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图片、视频、音乐、动画、教案、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源都有,所谓“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网络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活水。

现在提倡教育资源共享,名师课堂、优质课教案课件为教师展现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从网上查看优秀的课件和教学设计,汲取精华,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这样能够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在历史方面有很多影视作品,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资源,许多影视素材的收集与挖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把符合史实的加以剪辑、收集和保存。教师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巧妙运用一些影视素材,可以明显增强探究的趣味性,而且也使得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探究变得有血有肉。另外网络提供的时事信息能使教师更快更详尽地了解时事政治,培养政治敏感度。同时,远程教育观摩学习是积累经验的好途径,对于缺乏资金的乡村学校更是如此。教师可以从“空中课堂”中寻求、摸索具有典范作用并符合自身实际的新理念、新模式。

网络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置疑的平台,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论坛中,来自各方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悟,对某些教学问题的看法及在网上集体备课。

3.视听结合、入境无痕

历史有着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的显著特征,在现实社会中无法重演一次。因此,无法亲身去经历和体验,是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而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课的教学中,播放和视频,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知历史事件,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学生在这种的环境中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观看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只有在设计课件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合理的制作课件,有效的把握学情,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因为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才能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参考文献

[1]金鑫,王淑萍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试教通讯 (历史与社会专辑)》.2005年19—20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7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学生的潜能是通过磨炼激发出来的。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造一种或几种潜能条件,为展示学生才华提供舞台,更要为学生潜能的显现创造多种机遇。宽松课堂环境,不拘一格。在这方面的体现我主要是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想象”“画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机会,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让“辩论”走进课堂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认知效果,我们必须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起源于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认知的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能主动地通过努力去探求知识,自觉钻研问题而获得认知上的进步与满足。小学生天性好争,“争论”既是求异思维闪现的火花,也是锻炼学生口才,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课堂上如果适时地点拨,有创意地组织一场有趣的辩论赛,启发学生愉快地、入情入境地理解关键内容。并激情角色辩论,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好地促进其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深刻感悟。

如在上《放弃射门》一课,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就“福勒放弃射门应不应该?”展开辩论,同学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使一节课在激烈的争辩中结束。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思维。而且认识到团结,爱国等一些思想对一个团队、国家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真是一箭三雕。在《落花生》一课上,我让学生自愿参加“正方”(花生)和“反方”(桃子、苹果和石榴)。双方各自先说自己的优点,展开辩论。辩论中,学生不但能对花生、桃子、苹果的特性一一不漏地说出来,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在辩论过程中说出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能联系到现在经济科学发展的今天,人人都要向社会、向集体展示自己的才华,就是推销产品也得包装。“苹果、石榴高高挂在枝头上”并不是炫 ,而是向大宦展示自己。这就像有能力的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华,为自己作广告一样……而?方却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些默默奉献的人……从以上教学中,我们可仡感受到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主的教学氛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让学生走到“现场”

拉近距离,营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愎识的培养。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极力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创造的氛围。让他们从现代社会跨越时间空间走进课本,走到历史中,走到现场,为他们提供宽裕的自主学习,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要十分爱护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在愉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教《桂林山水》一文时,讲到漓江水的特点,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漓江水的“静、清、绿”。随后我相机引导:你认为漓江水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表达?一石顿激千层浪,学生的想象立即升华了。有的说:静得像沉睡的仙女,有的说:静得自己忍不住想摸它,吻它……尤其在讲绿的时候,学生有的想唱,有的想画,有的想说。如“像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像温润的碧玉,像淡淡的绿葡萄……”最后,我让学生看录相并配音,课堂一下子又炸开了,学生个个神采飞扬,跃跃欲试,各说出“柔、平、滑、明、美”等特点,而且配音也有声有色,入情入境。就连平常不太发言的小涛也说道:我要拿明亮的漓江水送给奶奶,说不定她能看见东西……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孩子们的思维在撞击、智慧的火花在闪耀,我同时发现了他们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让学生走进课本,走到“现场”,用自己的语言,将早已感悟于心的思想内容,通过新颖的形式,在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际,外观出来。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教《梅花魂》,我先讲了一些华侨落叶归根的心愿,再讲外祖父一颗热爱祖、眷恋祖国的心,也正是千千万万华侨的中国。随即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在歌声中体会到了老华侨眷恋祖国的心声。《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中,我一方面让学生讲一讲总理生前的事迹,丰富他们的感情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课本,走到“现场”,触“境”生情,身临其境。我将总理遗像挂在黑板上,并播放悲怆的哀乐,然后深情而沉重地说:“1976年1月1日,天灰蒙蒙的,几辆前导车过去,挂着黑色挽幛,黄色大花的灵车缓缓地过来了……”学生视听结合,在哀伤的氛围中进入课文情境,有的掉下了哀伤的眼泪。这样走到“现场”,很真切地感受了首都人民的哀痛。《再见了,亲亲》一课,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课前,我播放高亢激昂的《抗援朝之歌》。“雄纠缌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学生思想拉到当年的战场上,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场面,“呜――呜――呜”结尾,我再放火鸣笛,人们互相分手的画面自然又展现在面前,学生齐读了“再见了,亲,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开得慢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好久,沉醉其中,泪流满面。

三、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新课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实际和卦生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上《开国大典》时,当讲到会场布置时,我觉得一下子很难讲清,于是心生一计,让同学们边读边画出会场布置。一会儿,大家便完成了任务,还滔滔不绝地给同学讲解、比划。没讲一字,学生便理解了会场的方位、布置,而且是自己的设计。在《林海《一课教学中,讲到野花一段,我问:“这处景美吗?愿意画下来吗?”嗬,同学们个个精力集,挥动手中的,一会画野花,一会儿画小红豆,一会儿画小河,一会儿画松树,忙得不亦乐乎。十几分钟后,“真品”展出了,他们一边自我欣赏,一边津津乐道地讲解。一脸自豪与喜悦。显然,这种画文章的方法他们是乐于接受的。

在《争画》、《将相和》、《田忌寒马》等课的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戴上道具表演,模仿文中人物动态,感受人物心理。《颐和园》《林海》《索溪峪的“野”》我让学生当导游领悟内容,感受祖国大

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新型玻璃》《鲸》《太阳》一类文章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把自己当作玻璃去推销,当作鲸,太阳向不了解它们的人类介绍。一些古诗,我教他们在想象中表演作者写诗的经过。演出当时的情景,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语言美。《我的战友》《一夜的工作》《军神》《丰碑》这类课文,让学生当记者采访主人公,领会人物精神境界。在采访中,既认识人物的高尚品德,又感受了文章的思想,还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8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一、创设情境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如果能抓住时机设疑、质疑、解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兴趣高,才能学得主动,思维才能学得灵活。我在上新课前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然后快速判断这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结果每次都是老师获胜。学生感到很奇怪,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2的倍数都是有一定特征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只要你们认真学习,相信你们会比老师判断得更快更准确。

二、迁移新旧知识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教师就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让学生做一组练习:

1.1分米+2米=?

2.3/5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

3.5/8+7/8= 7/9-4/9= 11/15-8/15=

4.通分 5/7和3/8 3/4和7/8

这一组练习复习整数小数在数量单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为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作了铺垫,同时又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搭桥引路。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迁移类推便将知识理解掌握了。在做这种练习时要注意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情况,不要过于降低或提高问题的坡度,这样他们学习起来才会有兴趣。

三、学习方法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自学能力。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应用题意的理解、算式意义的领会等都可通过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来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不为零的数来解读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解读,使学生学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所讲的乘或除以一个数是分子分母同时进行,不是单指分子或分母,这样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

四、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一个章节有重难点,而往往一些知识的重点也就是难点。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教学时可以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方法进行推理。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而单位“1”的抽象性又使它成为掌握分数意义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图形,然后从观察、对比、概括和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再启发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单位“1”的意义。这样就以具体生动的直观图形作为起点,向抽象思维过渡,又引导学生将观察、语言及思维三者紧密结合,使学生对单位“1”的含义有较清晰准确的理解。

第9篇:高效课堂实施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47—01

新课程要求师生合作打造高效课堂,那么该如何建设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提

1. 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树立信心上。一开始不能急着叫学生看课文,而要精心导入新课。比如,在进行绪言课教学时,可以用表演“魔术”的形式进行,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老师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老师还可以结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艺的发展等。这样,使学生对化学充分重视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做好化学实验,保持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设计成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铜丝又变回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把反应具体化,让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过程,那么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改进教学方法——建设高效课堂的根本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对初三学生来说,思考一个化学问题该从哪入手、如何分析是一个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化学时,不管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记录,还是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化学实验仪器的安装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同时,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如,在讲《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就不会生锈等。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铁制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最后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 分层教学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先介绍波尔曼和“屠狗洞”的故事,学生时而疑惑时而兴奋,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屠狗洞”为什么会屠狗?“屠狗洞”为什么屠狗不屠人?波尔曼可用哪些方法证明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