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通货膨胀利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货膨胀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货膨胀利弊

第1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特大面值的纸币往往是恶性通货膨胀,特别是大规模战争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的产物,意味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崩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恶化。由于其面值巨大,社会流通环境恶劣,一般流通期也十分短暂。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普通收藏者和钱币学者收藏研究的热点,除了面值巨大的奇特之处外,我们更能通过它们透视那些动荡的岁月。

1949年5月10日政府“新疆省银行”发行的60亿元纸币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大面值的纸币;不过,其价值又折合金圆券1万元,只能购买数十粒大米。而究竟哪张纸币是世界上最大面值的纸币,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是南斯拉夫1993年发行的5000亿(5×1011)第那尔,实际上,它充其量是最近这半个世纪来最大面值的纸币;也有人认为是受一战创伤的德国于1924年春发行的面额为100万亿(1014)马克纸币,然而它也并非真正的“冠军”;也许是因为前者的发生离我们太近,而后者又发生在传统的经济强国,故而引人注目,再加之文字语言的障碍,使得我们在忽略了二战后匈牙利的那场“世界上最糟糕的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忽略了世界上真正的最大面值的纸币。

概述

从一战后的1927年1月1日起,匈牙利开始使用潘戈(PENGZ)作为货币单位代替原奥匈帝国的货币克朗(KORONA),其币值比较稳定,发行之初3800潘戈可兑换1公斤黄金,到二战结束,最大面值的纸币也仅为1000潘戈,印刷大都极其精美。而二战结束后,长期战争所导致的巨大经济创伤对通货的灾难性影响终于爆发了,从战后的1945年5月15日匈牙利国家银行发行500潘戈的新版纸币起,一年零两个半月的时间里纸币面值有如脱缰野马般飞速增长,最高月通货膨胀率达4.19×1018%,相当于每十几个小时物价就翻一番。纸币的最大面值由发行之初的1000潘戈,涨到1946年年初的1千万潘戈,直到1946年年中印制发行1万亿亿(1020潘戈(SZZMILL B.-PENG)纸币,创下了货币史上一个黑色的世界纪录。实际上,当时还印有10万亿亿(1021)潘戈(EGYMILLBRD B.-PENG)纸币,只是尚未发行流通就作废了。

鉴于巨额的潘戈纸币已无实际流通价值(最大面值的1020潘戈仅合0.2美元),税务潘戈(ADPENGZRZL,TAX PENGZ)于1946年7月8日被宣布允许作为法定货币流通。税务潘戈是匈牙利政府于1946年1月制定的会计单位,原本只用于税收,发行之初与潘戈的比值为1∶1。①但根据规定,它的实际价值固定为发行之初的原始价值,以零售价格为基准,与潘戈的比值按日浮动,这样可使得税收和储蓄等日常结算变得简便,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然而,这种临时变通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到新货币福林(FORINT)投入流通时,1个税务潘戈已能兑换2×1021潘戈。按照最终的比价,最大面值的1亿税务潘戈纸币竟相当于2×1029潘戈,这简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这场空前绝后的、戏剧化的通货膨胀结束于1946年秋季。为重建战后经济,匈牙利政府在大力发展生产、平抑物价的同时,于1946年8月1日发行了新货币福林(FORINT),规定11.74福林等于1美元。潘戈纸币以4×1029∶1的比价兑换福林,同时停止流通;而税务潘戈则以2×108∶1的比例作为福林的辅币继续流通。②福林的发行,稳定了匈牙利战后的经济,在几十年内,匈牙利再未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

由于这些巨额潘戈纸币发行时间紧迫,来不及精心制版,往往图案简单、不同面值的纸币设计相近,甚至仅是面值和刷色不同;同时,为了便于利用旧印版,也为了求得心理平衡,这些纸币没有使用增加0的个数的简单方式来表示面值,而是使用了数字的字母拼写加以不同数量级货币单位简写的形式;这些都使其巨大面额容易被我国钱币界忽视。下面先将这些数字的字母拼写形式和货币名称简写列表如下,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匈牙利纸币面值的解读均可由它们确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字的字母缩写采用的是欧式(或称英式)习惯,109缩写(MILLIBRD)与我们经常使用的美式(BILLION)习惯不同,而是与106的缩写类似,这个差异导致我们容易将一些钞票面值误读为真实面值的1/1000;同理,在欧式习惯中,缩写BILLION也不再代表109,而是代表1012,比美式习惯大1000倍,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也容易将B.-PENGZ系列钞票面值误读为真实面值的1/1000。这个不同缩写习惯的问题在欧洲大陆多个国家的纸币,包括德国在一战后发行的巨额纸币上都有相同体现。

下面,笔者将分类介绍这一时期匈牙利纸币的发行情况。

PENGZ纸币

二战后的PENGZ纸币均由匈牙利国家银行(MAGYAR NEMZETI BANK,HUNGARIAN NATIONAL BANK)发行。其面值和票面发行日期详见下表。③

其中,从1945年12月19日起,表中带星号的三个面值的纸币需加贴类似于邮票的小标签后方可流通,而该标签的售价为相应纸币面值的4倍,即贴签后的纸币面值增大为原来的50%。而1946年5月24日及其之后发行的纸币则干脆没有编号,无从控制发行量,印量更加巨大。

由于PENGZ纸币发行仓促,设计和印刷工艺都很简单,除500潘戈有单词拼写错版、10万潘戈纸币有两种不同刷色外,其它各种纸币均只有一种版别,图1和图2分别是面值最小的500潘戈和面值最大的1020潘戈纸币。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表中凡是数值相同,而数量级单位不同(即表中在同一行)的纸币,虽然面值以106为公比成等比数列,相差悬殊,但都采用同样尺寸、图案,仅有刷色、面值文字、签字和部分底纹不同,较难区别,加之文字释读的障碍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误判为不同版别的等值纸币。以图3、4、5为例,依次刷色分别为紫/蓝/绿,根据表1、2,它们面值实际上依次为109潘戈、1015潘戈、1021潘戈(未发行)。

ADVPENGZRZL纸币

虽然税务潘戈(ADVPENGZRZL)制定于1946年1月,但税务潘戈纸币直到1946年4月和5月才分别由匈牙利邮政储蓄银行(MAGYAR POSTATAKARKPNZTR,HUNGRAIAN POSTAL SAVINGS BANK)和匈牙利财政部发行,发行之初只用于无息储蓄和税收,6月23日起可缴纳公共服务费用,直到7月8日正式成为法定货币,以取代完全失去意义的潘戈纸币。而这同时,多种印花税票、邮票、司法印花票也被匈牙利财政部宣布为法定货币,流通领域可谓是“百花齐放”,一片混乱。

1.财政部ADVPENGZRZL纸币

匈牙利财政部于1946年5月25日首次发行了5万、50万、100万、1000万、1亿(图6)面值的税务潘戈纸币,并于5月28日补充发行了1万、10万面值的税务潘戈纸币,另有10亿税务潘戈的未发行券别,发行之初仅为税收之用。④这些纸币仅有简单花边和文字,不同面值纸币仅有面值拼写和刷色的区别,如不考虑用纸和编号的差别,各种纸币均只有一个版别。

2.邮政储蓄银行ADVPENGZRZL纸币

匈牙利邮政储蓄银行于4月22日起5次发行了税务潘戈纸币,据统计有1万、10万(图7)、100万、1000万四种面值。④其发行之初只作为无息存款证明使用,由于其反复印刷,根据编号等细节可分为较多版别。它们的设计与财政部发行的税务潘戈纸币相似,也很简单。

结束语

匈牙利二战后的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从经济学上来讲还是从钱币学上来讲,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钱币界国际交流的增多,大量潘戈和税务潘戈纸币流入我国收藏界,为我国钱币爱好者和金融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收藏研究的机会。笔者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我国的外币收藏和研究做一点微薄的贡献。由于作者所用资料来源广泛,不确之处,盼大家指正。オ

注释:

①Bertrand Nogare.Hungarys Recent Monetary Crisis and Its Theoretical Mean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38,No.4(Sep.,1948),pp.526-542.

②William A.Bomberger,Gail E.Makinen.The Hungarian Hyperinfl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1945-1946,Journal of Podlitical Economy,Vol.91,No.5(Oct.,1983),pp.801-824.

③克劳斯纸币目录(1368-1960),第十版,Krause Publictions,USA,pp.619-621.

④克劳斯纸币目录(1368―1960),第十版,Krause Publictions,USA,pp621-622.

第2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关键词: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69-02

自从宏观经济学产生以来,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派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各自假设条件不一样,分析的视角也不一样,导致对此问题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下面笔者先对几种典型的观点进行一下概述。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不同理论

1 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存在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这种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的,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也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3 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学派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适应性预期的因素。所谓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这样,工人所得到的实际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之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正是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这也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

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上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4 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是一致的。在这种预期的假设之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由此得出的推论就是,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态度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不同理论的发展,是对西方国家经济历史现实的反映。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中还是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无论在短期中还是长期中都是有用的。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在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中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不存在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无用的。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不同理论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

很多学者都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宏观调控建议。

1 现实经济是非均衡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率和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率。现在中国经济仍处在非均衡状态,根据国内的经验,宏观经济调控的警戒线应该是4%的失业率和4%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警戒线,如果失业率超过了4%,可以出台一定宽松的适应经济的政策;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4%,则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一定的紧缩政策。

第3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企业经营;财务策略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引起一段时间内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导致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其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消费需求下降,企业还在不断生产,在这种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该如何经营、企业财务该用什么策略应对是每个企业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影响及现状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利有弊,在通货膨胀环境中企业要善于利用其带来的益处同时避开其弊端,确保应对得当。在一般的通货膨胀条件(价格增长在20%)下,企业之间的生存与竞争与正常状态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还可能在通货膨胀环境中抓住一些特殊的机会而使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在价格增长超过20%的通货膨胀条件下,所有企业的经营都开始趋于保守。

通货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管理有利也有弊。首先说其有利的一方面: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现实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同时它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货膨胀是优胜劣汰的试金石,通货膨胀环境中一些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很可能倒闭,这反而为资金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收购、发展壮大的契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也可以调节供需平衡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普遍持续上涨,企业一般都会增加生产产量,增加销售量,如此可以使企业收入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以缓解社会就业形势。其次说其不利的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旦发生,政府肯定会对其实施人为干预,一般会使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无形中就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通货膨胀使物价普遍持续上涨,企业的生产资料价格也不例外,如此也会增加企业成本,资金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通货膨胀会增加长期投资风险,因为长期投资项目占用资金大、周期长,通货膨胀率越高、建设时间越长相应的则会导致建设费用上涨越多,企业承担成本越大、风险也大,甚至资金量超出预算,最后还很有可能将企业拖垮;另外通货膨胀还会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度的贬值,对企业财务造成严重影响。

二、面对通货膨胀环境,企业应制定相关经营与财务策略,合理应对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为了减轻通胀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必须做好财务经营策略。

第一,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做好内部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对一个企业的成败来说至关重要,其并非一味的低成本,而是把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也可以说是优化成本,力争使企业成本最优化。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企业购买的生产资料等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这些不可控的成本对每个企业来说都一样,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就是可控成本,各种费用支出及资源配置使用的合理程度等都是企业努力的方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是最理想的,这就要求企业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人事部门对各部门人才的调用要切合实际,只有企业内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企业的生产工作才会顺利。

第二、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以解决企业资金供求矛盾的问题

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短缺,资金供求矛盾凸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大考验。通常,企业都是通过发行固定利息率的债券筹集资金,但到了通货膨胀时期,固定的利息率赶不上物价的飞涨,投资人就会感觉利息率太低而不愿去购买,这就限制了企业资金的筹集。在特殊时期应该变通,既然是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涨的较快,得让投资人感受到自己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赶上物价的速度,浮动利率的效果这时就显现出来了,浮动利率使得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使投资人在通货膨胀时期不致遭受太大损失。发行股票时也应该采取高股利策略,增加对股东股利的发放,才会让股票更有吸引力,使得本公司股票顺利发行以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

第三、重新评估项目投资策略,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期的项目投资必然会受到通胀的影响,公司要千方百计避免或者尽量减少通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在进行投资分析时把通胀因素考虑在内并同时从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剔除,让投资方案在通货膨胀时期依然能够正确反映投资决策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于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时,更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因为长期投资项目的占用资金非常大,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对公司财务影响重大,切不可在通胀时期盲目投资长期项目,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进而拖垮公司,所以要设法减少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尽可能的让公司资金能够快速的周转。

第四,平时对通货膨胀要有一定的预期准备,可以提前购买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并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以缓解通胀时期的资金紧张状况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价格也会不断上涨,如果对通胀有了一定的预期准备,合理的提前购买一定的原材料,就可以减少原材料价格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期间库存费用远低于通胀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另外国际市场的运作也会为企业降低运作风险,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可以缓解通胀对公司带来的压力。

三、总结

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对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是个很大的挑战,通胀对企业来说可谓是利弊共存,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一定要采取相关的经营财务策略趋利避害,策略得当还很有可能将不利化为有利,为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带来更大的收获,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261-02

1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等指标。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将对CPI有一定的影响,GDP平减指数计算基础较CPI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GDP平减指数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但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会大大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从而侵蚀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诱发社会的不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

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低于1-4月的8.2%,但是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4.8%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今年总体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

综合起来,有以下原因:

(1)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2)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3)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的结果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投资增长大约达到30%,GDP增速达到11%时认为经济增长过热。可见我国差不多达到经济增长过热的警戒位了。

(4)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这种形势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和一些贸易伙伴的摩擦,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来买进外汇,这样直接造成两个后果:外汇储备不断创历史新高;国内流动性泛滥,成为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3 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建议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未来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我们在短期内使劳动生产率或产业升级能够出现“”;二是通过经济转型,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前者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以下即是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所提的建议:

(1)通过经济转型,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贸易状况。

一方面,新能源、节能降耗、3G重组、大飞机项目等将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内需的扩大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推动,从而减少贸易顺差,进而减少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控制出口, 扩大进口, 并适时适度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对基础货币投放进行“釜底抽薪”的矫正,同时为了防止热钱的大量涌入,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信贷投放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票等手段来加强货币的流动性管理。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投资过热或者是经济过热,主要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即便通过控制信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经济过热不一定能下去,因为有外汇等的大量流入。所以,在近期,加息对于央行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将是很好的选择。

(3)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即是:控制财政赤子;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总之既要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要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共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多种目标, 而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一致,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对于通胀上行风险和经济下行风险应审慎权衡利弊,统筹兼顾, 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 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第5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筹资 杠杆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物价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而在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如何才能适应物价不断上涨的趋势,而让我国的国民经济不至于受到太过严重的影响,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如果让经济再稳中求发展,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在近几年来,由于国际上银行资金流行严重过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国内外原材料价格都在持续不断的上涨。由此带来了相当比例的城镇具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非常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一、企业面对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变化

(一)材料成本费用增加

通货膨胀对企业能够产生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就是材料成本费用的增加,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造成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增加,以及其他辅材料成本的增加,这无疑会对企业的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二)企业工人工资成本的增加

随着通货膨胀的延续,国内的物价上涨,为了使得国内企业员工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受到太过严重的影响而降低,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来调高企业员工的工资和各项补贴。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拿出更多的工资来发给员工,这无疑也会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更加沉重的负担。

(三)流动资金投入量加大

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便是材料人力成本的增加,国内企业为了能够维持稳定的生产和运营,就必须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之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维系运作。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造成企业的流动资产的需要量大量增加。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和企业筹资压力增大。

(四)折旧费没有随物价上升而上升

目前,我国对于折旧费的计算,还是按照传统方法计算,没有按照物价变化来计算,所以在物价飞涨的同时,折旧费的计算方式却没有发生变化。

二、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企业资金供给矛盾日益尖锐

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一系列物价上涨,使得企业在资金占用量上的比例不断增大,资金需求量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为了能够正常的进行生产活动,不得不加大原材料的存货采购数量。或为了避免进一步通货膨胀造成的更恶劣影响,而纷纷采用了提前进货,超额储存的方法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样大量提前采购,必然造成企业在资金的需求量上的激增。另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企业在囤积货物上面所花费的资金也将远远大于以前,这也带来了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增加。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收紧银根,减少了货币资金的供应量,造成了资金供给的持续短缺。再由于物价上涨,导致了银行利率的上涨,使得大多数人都把钱存到了银行里面,造成了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这种种情况,都造成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另外,由于经济不景气,使得各大银行在放贷对象的选择上面更加的谨慎苛刻,放贷条件也更为严苛,使得很多实力不够强大的企业难以再向从前那样从银行获得贷款,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极大挑战。

(二)货币性资产持续贬值而实物性资金相对增值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企业原本拥有的大量货币性资产严重贬值,购买力严重下降,而导致了企业资本缩水。相对的,实物性资产却应为物价上涨的关系,水涨船高而得到了提升。

(三)企业运营的资金成本不断提高

所谓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通货膨胀是通过影响资金利率从而造成对企业资金成本的影响的。利率一般分为:纯利率、通货膨胀附加利率、变现力附加利率、违约风险附加利率和到期风险附加利率等几个部分。所以说,通货膨胀越严重,资金提供者对通货膨胀附加利率的要求也就越高,到头来,最终会影响到通过利率的提高,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三、通货膨胀对企业筹资的影响

(一)企业资金结构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之下,虽然利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往往是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利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了的,有时甚至会出现负利率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想要筹措资金,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借款的方式。所以,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适时的改变原有的资本结构,适当的增加负债资金的比重。

(二)筹资策略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

1、浮动利率债券对筹资的积极作

一般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都会发行债券,而一般情况下,债券的利率都是采用固定利率还进行计算的。但是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之下,由于物价飞速上涨,固定利率往往会造成利率降低甚至出现负利率,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将钱存进银行而不愿意拿出来购买债券了。所以,如果想要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就可以选择发行浮动利率的债券,浮动利率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避免的投资者的损失,让投资者愿意将钱用来购买债券。企业是微观经济的基本细胞,也是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状况和各种行为影响着整个经济的运行,当然,其也影响着市场价格的变化。

2、做好周全的筹资决策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标是在资金成本最低的情况下,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所以资金成本和筹资数额是企业筹资应该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企业筹集资金的原则必须要达到综合资金最小化,同时将筹资的财务风险保持在能够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筹资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一种,往往是通过多种渠道来尽可能多的筹集所需要的资金。面对多种筹资渠道,企业也不可能使用同一种筹资决策,这就要计算确定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总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以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而确定,所以,要想加权平均成本最低,就应在权数和个别资金成本上下功夫。资本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实施,就难以在短期内作大幅度的调整。因此,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时,应作全面而周密的分析研究,进而做出合理决策。

3、筹资期限对企业筹资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不变,而成本上升,那么筹集到的资金越多,企业的损失将会越大。当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一同变化,而变化幅度相同或者销售收入变化大于销售成本的时候,则企业筹资越多越有利。企业筹资一般有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两种。这两种筹资期限各有利弊。但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则是长期筹资比短期的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虽然银行利率在不断的上升,但是总体来说不会高过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上涨幅度,而且在时间上是滞后于物价上涨幅度的。而筹资如果采用短期借款的方式,则要时刻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化,不光银行利率在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新的筹资决策,这就会对企业的资金成本造成影响,而且对未来利率的未知性,将对造成企业经营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筹集资金的风险。

4、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成功筹措到资金之后,并不是就万事俱备了,还要考虑当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之后,增加的现金流入量和扣除筹入本金及筹集成本之后是否尚有盈余,如果有,表明企业筹资取得了效益,如果没有结余甚至入不敷出,那就表示企业筹资无效,不光无效,有时候还会损害到企业原有效益。而企业借入的资金都必须按时偿还,但企业在偿还期限到期的时候,是否具有偿还能力还是未可知的。而这种偿还能力的大小,就是企业的筹资风险。

四、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

企业对筹资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增强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计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

其次就是要建立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当然,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制定适当的负债财务计划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轻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这便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运用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税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因此,从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研究企业税收筹划对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如企业可以从筹资方式的选择中,通过选择负债筹资来进行税收筹划。选择负债筹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少所得税。

另外,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筹措长期借款比筹措短期款更有利。因为短期借款期限短,银行贷款利率可根据情况不断变化,这不但增加了企业利息费用,也加大企业经营计划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而长期借款期限长,利率确定后在整个借款期内保持不变,这在通货膨胀时期对企业非常有利。

通货膨胀对筹资决策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应充分利用杠杆作用,在确保资金需要的前提下,追求资本结构最佳,资金成本最低,并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行为。财务目标的整体性和增值性,不仅需要我们有正确的纳税观和理财观,而且还要能熟练掌握财经法规政策和企业管理技巧。只有慎重思考,周密规划,才能使筹资决策最佳。

参考文献:

[1]蒋振盈.降低物资采购价格的相关途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2)

[2]左祥琦.工资收入权益维护[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第6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 、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 等指标。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 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包括工资) 的上涨。

(二)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但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三)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4.0%和14.6%;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8.6%和12.2%;汽车增长15.8%,其中轿车增长14.7%。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三、政策建议

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 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 为实现目标, 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 而且要掌握好“度”。鉴于我国既要防止通胀, 又要预防经济通胀转入通缩的双重目标, 以及当前通货膨胀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现实, 笔者认为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赞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的“组合拳”出击。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减少贸易顺差自然成为解决货币供给过度的强有力手段, 也即要控制出口, 扩大进口, 并适时适度地促进人民币升值。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全球就有很强的传染性。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下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金融监管真空以及重叠区域,从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稳定性推动货币进而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理财产品,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促进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贷款需求;进一步引导资金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流动;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推动商业银行采取主动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相协调;进行积极负债管理,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部分学者倡导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釜底抽薪”,减少国际游资流入, 虽然有利于降低生产资料进口成本, 阻断国际通胀因素的输入, 但由于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存在“棘轮”效应, 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到原来较低的水平, 当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剧减之后, 如果宏观经济出现不景气甚至衰退的局面, 那么政策当局很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资本项目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但是只要这些资金不进入流通环节, 就不会加剧通货膨胀程度。因此, 如何化解因国际资本流入而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及其伴随的信贷扩张就成为货币当局直接面对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 由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经过屡次上调, 考虑到国际利差因素, 已经没有太大的自由操作空间, 如果央行进一步强化执行银行信用控制的政策, 这与流动性过剩因素结合在一起, 将进一步压缩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 从而加剧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博弈的目标冲突, 构成了反通胀政策力度选择与执行效果的强扰动因素。

总之, 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包括就业、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商业银行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 以及货币政策尺度的当前位置, 约束了反通胀政策力度的选择范围。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多种目标, 而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一致, 目前的其他经济政策目标牵制着为实现反通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 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 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 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 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货币当局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 统筹兼顾, 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 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1]樊彩跃,中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面临的主要问题[ j ] 1宏观经济管理, 2008

[2]陈国辉, 段鹏,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j ] 1经济管理, 2007  

[3]尚金峰,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4]祁敬宇.金融协调运行机制论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 loungani p., sheets 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flation and

第7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二、货币替代的政策效应

关于美元化对经济的已有许多分析,然而简单的利弊分析并不能充分说明一国是否应该采纳美元化作为其货币制度。由于货币替代是最后实施正式美元化的必经过程,而且强势外币替代弱势本币的现象在新兴经济体中早已存在,因此分析货币替代的政策效应进而将其与正式美元化的影响加以对照,将更有助于理解这一新型货币制度对新兴经济体的意义。

(一)财政政策效应

强势外币对本币的替代无疑将改变居民手中本币的持有量,从而影响政府税收和债券收入。具体来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铸币税。铸币税是政府通过发行货币而形成的购买力。货币替代使得一国货币在某种程度上由被替代货币的发行国来供给,从而将该部分的铸币收入拱手让给了该国。铸币税的损失随着货币替代程度的加深而扩大,当一国实行正式美元化时,政府将完全丧失铸币收入。铸币税的损失将束缚政府的预算支出,出现财政赤字时也难以通过发行货币加以弥补。

尽管如此,在分析美元化的财政政策效应时,不应过分强调铸币收入的损失。一国之所以出现强势外币替代本币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过分依赖铸币收入,滥发货币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使本国居民对本币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从而发生本外币的转换。由此来看,铸币税损失可视为对政府滥发货币的一种惩罚,而铸币收入转向强币发行国则是对该国保持货币高质量的一种补偿。此外,由于广泛的货币替代在新兴经济体中已是一种事实,无论是否实行正式美元化,都难以避免铸币税的损失,因此正式美元化的铸币税成本也许被夸大。若一国实行的是双边美元化,即与货币发行国达成协议分享铸币税,这种损失还将缩小。从流量损失来看,由于货币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铸币税在美元化的过程中相比预期也将有所下降。

2.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是政府以增发基础货币的方式向征收的一种隐含的铸币税。增发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使债权人的资产缩水,而政府作为债务人则获得收益。理性的经济主体出于自身资产保值的需要,将减持本币,增持外币。对本币需求的减少将缩小通货膨胀税的税基,影响政府的财政融资能力,要征得同等数额的收入,只有依靠提高通货膨胀率,结果会导致更高程度的货币替代。美元化将使政府完全失去通货膨胀税收入。

虽然美元化难以通过征收通货膨胀税来增加支出或弥补财政赤字,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但币值稳定带来的收益将更有利于投资的扩大,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完全货币替代所蕴含的通货膨胀约束可能使货币替代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的有力缰绳。

3.国债发行。国债发行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本币的贬值预期上升,且国内经济形势不稳定时,作为国债购买主体的金融机构从资产合理组合的角度出发,会降低对国债的需求。国债认购率的下降不只影响国债交易的交易税和所得税,更重要的是为完成收入预算,提高国债的吸引力,政府只能降低债券的发行价格,或者提高利率,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融资成本以及财政赤字,从而破坏经济稳健、持续的发展。

在实行美元化后,币值的稳定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可使政府国债的收益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货币替代在国债市场上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4.证券市场税。发生大规模货币替代的国家,其证券市场往往也不发达,因此证券市场税在这些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比较小,投资者入市的目的主要是为赚取证券买卖的差价收入,因此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税收收入主要以印花税为主,而印花税的多少与股市交投活跃程度有关,取决于证券市场中本币资金的投放量。货币替代将直接减少证券市场上本币资金的投放量,从而削弱政府以印花税进行融资的能力。

(二)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替代与美元化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货币政策效应上,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际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决定了在难以进行严格的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实行正式美元化将使一国不可避免地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发行权的丧失将使央行无法在银行体系陷入流动性困境时实施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更严重的是在美元化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时,由于政府国内融资能力有限,国际外债又具有脆弱性,难以利用财政政策夹刺激经济,而独立性的丧失使本国货币政策只能从属于并不适宜本国情况的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将极大地弱化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国只有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才能保有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然而在金融管制逐渐放松的背景下,由于从需求方面来看一国货币并不一定是非替代品,因此即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也会发生货币替代。如果一国大部分居民和持有分散化的资产组合,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将不再成立。此外,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开放使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也难以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在最后贷款人这一方面,也不应过分强调美元化的负面效应,事实上,央行仅靠发行货币来处理危机的能力是有限的。相反,由于美元化国家必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自由进入本国,因此,除可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稳定金融形势以外,更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的贷款可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同时币值稳定的美元还可以降低发生银行挤提的可能性。

2.货币供给与需求。外币对本币不同程度的替代不仅会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而且还会增加国内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首先,当一国货币当局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时,由于利率的降低使得持有本币的成本下降,因此对本币的需求会相应上涨,如果同期外国并未实施同样的货币政策,则本币需求的一部分会流向国外,因此本国价格的上涨比没有货币替代时要低。货币的持续投放将强化人们对本币贬值的预期,提高持有本币的机会成本,因此本国居民会转而增持外币,而减少对本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与名义货币供给量之间会发生偏差,从而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其次,当货币当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尽管通货膨胀下降,但由于货币替代具有时滞,本外币的转换存在既定的成本,因此货币替代程度不会随之下降,对本币的需求不会迅速增加,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此外,即使本国货币供给没有改变,由于货币替代的存在,在被替代国的货币政策收缩或扩张时,同样会影响本币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本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由于货币替代是非对称性的,即在存在本币转换为外币的可能性时外国居民并没有对本币的需求,因此货币替代对本国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本币有强烈的贬值预期或外国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本国时,居民对货币的需求由本币转向外币,从而难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现增加就业、扩大生产等目标。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替代使得货币供需会受到外生因素的影响,因此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将被削弱。此外,由于调整利率会引起一国货币的持有成本或实际收益率的变动,从而导致货币替代,因此货币当局也难以利用利率的变动来调控经济。

(三)汇率政策效应

货币替代对汇率政策的主要体现在汇率的稳定性、汇率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三个方面。

1.汇率的稳定性。汇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量、名义利率差异、预期通货膨胀率差异和货币替代程度。当名义利率保持不变时,汇率的波动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本国较高的通货膨胀会使居民降低对本币的需求,增加对外币的需求,这种货币替代的行为使得该国通货膨胀水平更高,从而导致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货币替代的存在放大了通货膨胀差异对汇率波幅的影响。从名义利率来看,由于利率的变动会促使本外币转换,因此使汇率对名义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货币替代程度越高,汇率水平就越不稳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会因货币替代的存在而更加动荡不定,从而影响贸易、投资以及整个宏观的稳定。固定汇率制度下,即使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来对冲不稳定的汇率,但是由于货币替代使得汇率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干预成不将很高,而效果却不佳,且极易导致本币的高估或低估,引致投机资本的冲击。

为解决货币替代对汇率的负面影响,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使两种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一致,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扭转货币替代的趋势。但是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固有的缺陷使得本币与外币的预期收益率很难趋于一致,禁止本外币转换又会引起资本的外逃,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完全美元化,取消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将是解决货币替代对汇率不稳定影响的有效。

2.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在浮动汇率制度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下,一国可采取贬值的方式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而在完全固定的美元化制度下,将难以利用灵活性的汇率政策应对不利的贸易形势。

在货币替代广泛存在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即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也难利用贬值的方式来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由于本币贬值将强化居民的贬值预期,引起货币替代并导致通货膨胀的迅速发生,使本国商品价格提高,从而抵消本币贬值对出口的正面效应。经验表明,对于存在贸易赤字的开放经济的小国来说,贬值的汇率政策将是无效的,不但不能增加出口来弥补赤字,反而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替代的存在使得一国难以利用贬值的方式来增加出口,反而会因进口价格的上升多支出外汇而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恶化。此外,本币贬值以及通货膨胀率在货币替代的作用下进一步的提高,还将引起投资收益率的降低,影响投资者对本国经济的信心,不利于吸引外国投资;更重要的是,如果政府与持有大量的外债,本币贬值将增加其还本付息的负担,进一步耗损该国的外汇储备,进而导致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逆差。而在美元化制度下,由于完全采用美元作为本国货币,因此汇率的波动也将与美元趋同。作为一种关键货币,美元的币值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该国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国际直接、间接投资,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三、美元化国家的经验

关于是否采纳美元化作为货币制度的论断,大多基于上的,而缺乏充分的经验分析与证据的支撑。由于实行正式美元化的国家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是一些经济规模很小的国家,许多经济指标难以获得,因此给经验分析带来很大的难度。

对美元化国家的经验分析主要是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经常账户赤字等经济指标同非美元化的国家进行比较,借以说明实行美元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巴拿马的研究表明,在长达百年的美元化历程中,巴拿马的宏观经济较为稳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非美元化国家稍低,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保持较低的水平,财政赤字与非美元化国家相同或是稍高,而在经常账户赤字上,两类国家无甚区别。

萨尔瓦多于2001年正式实施美元化。在两年的运行过程中,萨尔瓦多已取得许多收益,如较低的利率、增长的消费信贷、政府和企业可以更低的代价获得国际融资,以及企业交易成本的下降。然而美元化同样给萨尔瓦多带来挑战,即在周边国家采取贬值政策提高出口竞争力时,萨尔瓦多的出口将受到影响。为维持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萨尔瓦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必将对该国的经济改革提出挑战。此外,美元化还给萨尔瓦多带来财政赤字上升、信贷成本提高等。

为抑制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厄瓜多尔也于2000年实施正式美元化,放弃其本币苏克雷。在实行美元化后,厄瓜多尔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预算平衡、外商投资增加等有利形势。然而由于劳动力市场僵化且与美国经济的联系不像萨尔瓦多那样密切,美元化对厄瓜多尔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货币制度,美元化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带来政府财政收入流失、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以及汇率政策失去弹性等弊端,从而弱化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然而由于货币替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已广为存在,因此在分析美元化的可行性时不能过分强调上述弊端的影响。从货币替代的政策效应分析来看,即使没有实行美元化,外币对于本币较高程度的替代也会使二国难以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而以贬值为主的汇率政策只能带来通货膨胀的恶化,而不能增加出口,弥补贸易赤字。美元化虽然使得政府的税收收入下降,但是,由于货币替代已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缩水,因此美元化在这一方面的成本并不像预期中的那样高。相反,实行美元化、放弃本币可以消除政府对本国宏观经济的混乱的管理,从而带来财政预算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国内居民和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经济稳健发展的信心,使宏观经济趋于稳定,并带来低利率、高投资等收益。

从拉美国家实行美元化的经验来看,美元化的确可以使一国经济保持稳定,尤其在降低通货膨胀、刺激投资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当然,有限的经验分析并不能证明美元化的确是适合这些国家的货币制度,美元化带来的挑战也不能令人忽视。总而言之,美元化并非灵丹妙药,也并非对每一个国家都有效,只有在实行美元化后致力于经济结构的改革,才能发挥这种货币制度的长处,抑制其弊端。

【】

[1] Connie Mack.Basics of Dollarization,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aff Report,July 1999.

[2] Sebastian Edwards.Dollariz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NBER Working Paper No.w8274,Issued in May,2001.

[3] 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第8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首先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他解释说,原材料价格上升,既可能是投资需求过旺造成的,也可能有成本上升的因素,当然也不排除人为炒作对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推动。

第二个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厉以宁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多地受供给不足的影响,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地价、用工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的上升也推动了农产品价格攀升。

第三个原因是用工成本的上涨。厉以宁提示,在用工问题上,值得ds我们思考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人口红利是否己耗尽,低工资雇工时代是否结束?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熟练技能工人的短缺。

第四个原因是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地价、房价推升了企业的成本。

这4个原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我们在考虑调控政策时不宜单纯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厉以宁解释说,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生的滞涨,使经济学家意识到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的局限性,而目前的中国,要对调控政策全盘考虑。

在厉以宁看来,当前执行的货币政策由适度从宽转向稳健是可行的,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必要的。目前最迫切的问题还是让货币流量回归到合理的水平,这样有助于治理成本推动型通胀。但他强调,一定要适度,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出现滞涨。

针对供给不足带来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厉以宁表示,应该实行有倾向的政策调控,该保就保,该压就压。对人为炒作带来的价格上涨,厉以宁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管理,打击炒作;另一方面为民间游资开辟通道,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养殖业和短板行业。厉以宁觉得,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仍然是增加就业和保证居民实际收入上升。他认为,要研究一系列政策,使得居民收入随GDP和CPI增长而增长。

第9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

[关键词] 人民币 升值 利与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一方面贸易顺差逐年增长,“创汇”已不算难事;另一方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仍在高位趋涨,各地引进外资已不再是“多多亦善”。因此,持续大额的贸易顺差以及规模庞大的外资引进,致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大,截至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5282.49亿美元,外汇供给不仅不再短缺,而且似乎已经供过于求,人民币升值正是本国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结果。对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理性地看待其利弊。

一、人民币适度升值之利

从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开始,人民币在升值的道路上日渐加速,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连连突破重要关口,进入2008年后,更是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破数关,人民币破7步入6时代,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如下图可以清楚看到,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这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将对国内和世界贸易经济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资料来源:腾讯财经网

第一,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目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不断走高。2007年我国的CPI不断突破3%的警戒线来,虽然有局部的回调,但所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

2008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创下11年来新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输入性通货膨胀所导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上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钢铁、铜、矿石、粮食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或高位运行。这些价格上涨也传递到国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第二,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负担。由于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每年均需要进口相关的能源和原材料,某些对外开放地区(如上海),其出口商品中有50%使用进口原料。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约2000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的60%、大麦进口数量在28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每年进口奶粉约为15万吨,相当于国产奶粉总产量的20%。据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1.6亿吨,进口平均价格为488.9美元/吨,同比上涨6.9%。在国际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进口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利于中国GDP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按美元计算)1980年为2.5%,1990年降到1.8%,1998年为3.4%,其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980年~1994年间贬值到五分之一。2006年我国的GDP是2.2684万亿美元,世界第四,只要人民币升值,中国的GDP就会超过德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第五,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否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

第六,可令海外上市公司获益。中国自1995年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后,贸易盈余剧增近2000亿元,吸引逾3000亿元海外投资。然而,随着中国一些大公司增加进口和拓展海外业务,不少中国公司表示,强势人民币对公司发展更有利。比如,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燃料开支和外债负担会收窄;中国联通将可以较便宜的价格进口电话仪器。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化工,从印尼以至阿尔及利亚等地购入的石油将会更便宜。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人民币升值虽然为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遇的,在对国内和世界贸易经济所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第一,将明显阻止我国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贸易出口不仅保持较快增长,而且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在20%左右,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海关2007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1月~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369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出口总额765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进口总额60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17.58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将阻止我国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

第二,将影响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据联合国网站报道,2006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在全球排名第五。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民币不断升值,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三,将进一步加大就业难度。“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以上,特别是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接近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万人,加上历年积累未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另外,复退军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农村还有1.2亿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劳动力总量是供大于求,可见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如果人民币升值,贸易出口受阻,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特别是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难度。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使得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做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国外储余额已经达到15282.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可以说,这样的外储余额和增长速度都是相当惊人的,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日本,越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8%。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月香:人民币升值九利七弊,财经日报.200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