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生产物流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物流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物流概念

第1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管理与控制

基金项目:南开大学985工程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郎东(1968-),男,天津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产业研究;王青(1975-),女,陕西西安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员,博士,从事物流产业研究;王述英(1943-),女,山东龙口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学、物流产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5-0122-04 收稿日期:2007-07-15

生产和销售流程中存在的物流过程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只要存在物品流动的地方,就有物流系统的功能。物流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是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物流系统中的生产物流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生产企业物流的优化,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一、生产物流的特征及不同类型生产物流特征比较

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管理和相应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以及这些物流活动进行时所需的相关物流设备和软件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对生产物流的含义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从工艺角度看,生产物流是与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相伴而生,生产物流就是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随着依次进行的生产工序而不断流动。因此,生产物流系统的边界起于原材料、燃料和外购零部件在企业内开始卸货,终于产品完成成品包装放入企业内部仓库或直接装入外运运输设备。

其次,从物流范围的角度看,生产物流存在于企业的边界内,它贯穿于企业范围内的车间、工段、工作地、仓库等场所。

第三,从物流属性角度看,企业生产物流包含于生产所需物料在时间和空间上运动的全过程,换句话说,生产物流是动态的生产系统。所以,生产物流是由物流活动连接的独立的各生产环节所组成的系统。

不论从以上哪个角度看,生产物流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连续性。生产过程表现为物料在不停的流动过程中。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也就成为生产物流的管理范围。生产物流要求生产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在时间上尽量减少物料的等待时间。二是协调性。协调性是指在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上要保证比例协调,如果出现某一生产环节能力过剩和不够,必然会出现局部或者整体的等待时间。三是节奏性。节奏性要求生产环节在短期时点上保持同一生产速度,不能出现时紧时松的情况。此外,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生产出所需要的数量。四是柔性。柔性是指生产不同产品的转换成本比较小,从而加工制造具有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节性。柔性的要求是应市场多样化、个性化要求所产生的。

根据物流连续性、品种种类和产量可以将生产物流细分为五种类型:项目型生产物流;单件小批量型生产物流;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物流;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表1对上述五种生产物流的特征进行的归纳和总结。

二、不同生产模式对生产物流管理与控制的影响

生产模式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模式,不同生产模式体现了企业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哲学,它对管理方式、物流方式、组织方式、协作方式等内容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制造业发展过程经历了作坊式单件生产阶段、福特流水线式规模生产阶段和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阶段。作坊式的单件生产模式中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规模生产模式的产物,并在精益生产模式下获得快速发展。

1、规模生产模式对生产物流管理与控制的影响

规模生产模式(Mass Production,MP)是二战后市场对产品需求剧增的产物。在市场对同质产品数量需求增加的状态下,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欧洲传统的手工单件生产方式。泰勒、甘特和福特等管理学家为推动大批量生产方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911年提出了以工序标准化、作业分工和计件工资制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原理”;亨利・甘特则通过甘特图的设计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使制造过程能够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亨利・福特提出作业单纯化和产品标准化原理,通过严格规定每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定额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而福特汽车流水线成为生产同质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模式诞生的标志。

MP以规模带动效益,通过流水线等专用设备的应用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并由此产生价格上的竞争力。这种生产模式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MP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同时也打上了MP的烙印,即物流活动事先必须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然后编制各级生产进度计划来对物流活动进行控制,同时利用库存制度对采购和供应等环节进行协调。生产物流中的库存是为了避免生产中由设备和供应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外界风险,从而生产中的库存强调风险管理。适当的库存是缓冲生产环节间的矛盾,保持生产连续进行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生产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形成了高度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2、精益生产模式对生产物流管理和控制的影响

精益生产模式(Lean Production,LP)也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制造业推动的一场针对MP的革命。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强势的形成、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致使产品品种增加,产品成本结构由于间接劳动成本、外购部件而发生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产品交货期和交货量也大幅降低。由MP支撑的生产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经济系统必须通过自组织来调整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模式以适应新的系统环境,而这种自组织的结果就是LP的产生。

丰田汽车公司在对美国汽车制造业进行总结后认为,以数控机器人、可变成控制器、工厂局域网等先进制造设备和系统为特征的美国汽车制造业虽然在制造效率上有所提升,但同时将产生大量的生产物流成本。此后,丰田公司从美国零售商的物流管理中受到启发,形成了著名的“看板”系统,并提出了准时生产制(JIT)。经过“看板”和JIT对生产过程中物流环节的控制,使生产系统能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订货的

市场要求。美国和欧洲MP模式支撑的汽车制造企业在市场上受到重挫后,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学习,也最终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LP模式。此后,众多大型制造商纷纷引入了LP,使MP整体向LP推进,从而使生产系统完成了继MP之后的第二次制造业的革命。

LP生产模式是通过改进物流技术以消除无效作业形成的物流成本来实现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其物流管理有推进式(Push)和拉动式(Pull)两种模式。推进式物流管理模式是基于美国制造业大批量生产基础之上的MRPII(制造资源计划)而形成的。该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需求进行预测,再围绕着预测的结果调节生产、物料需求、能力需求、物料采购等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库存、物料搬运等物流作业严格按照计划的时间和数量从上游工序推进到下游工序,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管理者通过信息流对生产和物流进行控制。推进式物流管理模式的特点:在管理手段上大量应用计算机等对生产进行控制,生产的控制部门是管理部门(如图1所示);在生产物流上,严格执行以零部件为中心的供应和库存计划;原材料、在制品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其必要保障。

拉动式生产物流管理模式是以日本制造业JIT为基础的物流管理模式,强调物流始终处于不停滞、不积压、不超越、按照一定节奏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该模式是从用户的现实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出发,每个生产工序依据实际需求所需要的部件或原料向前一道工序下达需求指令,前一道工序依据后道工序的“看板”’再向上游工序下达需求看板,依次类推到原料采购。拉动式模式强调物流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同步管理,在生产环节中,物流必须将工序所需要的原料数量在工序需要的时间点上送达,物流和信息流在相反的方向上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使整个生产和物流过程处于连续、协调的协同过程(如图2所示)。

拉动式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采用标准化作业,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在管理手段上采用计算机和看板相结合的方式;前一道工序的在制品不经库存直接进入下道工序,从而减少了在制品库存,也减少了生产时间;由于从消费者到第一道工序都能进行生产指令下达,所以整个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都是围绕客户需求展开:拉动式物流管理认为库存的风险也来自在制品库存,因此应该将在制品库存压缩到最小状态。

三、生产物流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1、MRP和MRPⅡ

MRP(MaterialRequiring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是由IBM公司率先提出的生产物流系统管理模式。传统订货法是根据历史的生产和库存记录来推测未来生产需求,这种方法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和库存短缺。MRP是按照产品结构来对物料需求进行生产组织。它根据产品结构的层次从属关系,以零部件为计划对象,按照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周期反推出它们的生产与投入的时间和数量,并按照完工日期为计划基准倒排计划,并据此区别各个物料下达订单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在生产需要时所有物料都能完工,减少由于其它必要构件未完工所造成的部分已完工部件的库存,最终使企业达到减少库存和减少占用资金的目的。

MRP分为生产计划和计划执行控制两部分。对于生产计划部分,企业首先根据定货合同、市场预测等需求确定总的产品产出计划,并制定针对产品或独立需求型半成品的主生产计划(MPS),并将其作为展开MRP和能力需求计划(CRP)的框架依据。同时根据MPS、产品结构、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等将生产计划细化,编制从属需求型部件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确定每一个加工部件和采购部件的建议计划。对于MRP的执行控制部分,可分为执行物料计划和执行能力计划两部分,执行物料计划主要采用调度单或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别和采用请购单和采购单控制采购的优先级别;执行能力计划用投入产出的工时量对能力和物流进行控制。执行物料计划和执行能力计划控制层必须将生产计划的执行信息随时反馈给计划层。从而整个计划和控制过程就形成了一个闭路系统,将生产计划的稳定性、灵活性与对市场的适应性统一起来。

MRPⅡ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奥列佛・怀特(Oliver-Wisht)提出。MRPⅡ的基本思路是把MRP和企业其它生产经营的相关资源和财务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将能力需求计划、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也统一到MRPⅡ中,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与生产物流系统相联系。MRPⅡ本质上成为一个面向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及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将经营、生产、销售、现金流动等计划与MRP系统有机结合,使每个企业内部活动的子系统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内部运行。MRPⅡ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的形式说明整个系统运行的收益,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集成。

2、ERP――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将物流过程与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相整合,从而体现了供应链适应消费者需求物流管理思想的网络结构控制模型。ERP强调企业间通过协作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动的思路,使整个供应链适应柔性化的战略管理,从而阵低风险成本和提高整体收益。

ERP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是实现面向供应链的管理集成。它在MRPⅡ的基础上又将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在线分析处理、产品质量管理、跨国经营管理纳入系统。此外,ERP还支持多种生产模式的企业,以及远程通信、电子商务和EDI系统。其次是采用了多种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系统,支持不同平台的相互操作,加强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第三,ERP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扩充和延伸。BPR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生产和经营流程重新整合,以实现业务量增加、信息敏捷通畅的目标。

3、JIT――准时生产、即时配送

JIT(Just in Time)是日本丰田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总结出的一整套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生产物流控制系统。JIT可以表述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崔介何,2002)。它是追求一种使生产库存减小到最小限度的生产物流模式。JIT的产生是基于对以下公式的分析之上:

产品生产总时间=加工时间+物料整理时间+运送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问:增值时间+非增值时间 (1)

对于公式(1)来说,传统企业的加工时间,即增值时问一

般不足10%,而物料搬运、等待、整理等大量作业的物流时间达到90%以上,所以为了改变由此产生的高物流成本,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JIT物流管理模式,其具体目标包括废品量最低、库存量最低、准备时间最短、搬运量最少等。为了达到JIT的目标,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条:一是生产均衡化,即不能出现零部件不同工序间的长时间停滞,要使其实现均衡的流动;二是通过企业的专业化布局减少由于布局不合理所产生的运输时间和等待时间等;三是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消除不合格品的产生;四是产品设计合理化,产品的基本组件应该实现模块化,从而使装配更为简单。

JIT与传统的生产物流管理相比较,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JIT是积极和动态的管理,它强调在批量、准备时间、废品率、物流成本等方面的持续性改进。其次,以看板管理为手段的取料制实现了从现实需求开始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从而不但使生产具有目的性,而且使生产过程中的松弛点消失。第三,由于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如果某一环节出现较低的效率,将使整个生产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很容易发现问题,这将有利于企业对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

4、TOC――约束管理

OC(Theory of Constraint)即约束管理,又被称为最优生产技术(OPT)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ll.Gold-rat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旨在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约束资源”的管理模式。

由于生产系统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因此从系统论的原理来看,生产系统中必定存在着相互制约而影响生产过程的因素。如果想要使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功能,必须找出整个系统中最为薄弱的,也是对系统结构发挥功能制约的部分,通过改善其对经济系统的约束来实现整体功能的改善,这正是TOC的出发点。

TOC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约束因素体现在市场、资源、能力、流程、渠道、人力资本等诸多方面,而市场、资源和物流能力是目前制约企业的主要因素。而缓解和消除这些约束因素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2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2-02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1]。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20分钟以内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2]。自2013年起,全国已开展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本课程内容作品曾先后参加两次比赛,比赛中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将微课教学引入到日常的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与现有的大纲体系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概述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企业物流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企业物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的成组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有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企业物流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本校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本专业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航空物流展开,本课程虽然是普通高校物流专业的重点课程,但在本学校的物流学科中属于非特色类课程,学生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总是觉得将来从事民航领域工作用到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经过近三年的时间相处,同学之间具备了较高的相互熟悉度,讨论开展相对较快,较容易得出基本问题的答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民航特有课程提供支撑为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突出重点,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36个学时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赵启兰主编的《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对11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六个模块:模块一:企业物流的战略与组织。主要分析企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理解企业物流战略的含义、地位、目标、内容和框架。重点理解延迟战略、运输集中、预期性与反应性战略。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有关因素、建立物流组织结构的原则、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企业中的物流组织的设置,了解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模块二: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主要了解供应物流管理的概念,供应物流管理的内容,供应物流管理的理念。重点理解供应计划管理,采购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供应商选择。模块三:企业生产物流原理、计划与控制。主要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生产类型。重点理解生产运作系统设计与生产物流、运用科学的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生产物流系统。重点理解MRP、MRPⅡ和ERP的基本原理、理解JIT系统的结构体系、TOC的理论依据及原则。并了解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物流系统、基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块四: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主要分析销售物流的功能、组织与管理等。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销售物流。模块五:企业库存控制理论。主要分析企业物流活动中的库存控制理论与技术。理解库存管理思想、库存控制目标、库存控制模型。重点掌握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控制系统、ABC分类法、零库存的概念,实施环节及运作形式。模块六:企业物流绩效、标杆与质量管理。主要分析企业物流绩效指标、标杆管理以及通过变革改善企业物流绩效等。

四、微课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一般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分为新授类、习题类、问题解决类、复习类、思想方法类等[4]。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对于本课程教学最有用的当属新授类和复习类小型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前序课程部分知识遗忘,影响课程内容消化吸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同时部分新授内容,对于已经做好自学的部分同学,再在课上进行相当长时间讲解,占用过多时间,将逐步打消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此,针对本课程知识体系中的6个模块,梳理出可进行微课教学制作的点如表1所示:调查研究表明,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从教学态度、教辅材料、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5]。其中,教辅材料和教学内容是最容易完善的两个方面,并能直接看到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可见,以微课视频丰富教辅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洋,伍京华,王冬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20):63-64.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

[3]冉雪峰.论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制作———学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2):129-131.

[4]张园园.论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J].新校园(上旬),2015,(06):106.

第3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MRPII JIT 精益理念 物流改善

0 引言

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是以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为核心的闭环生产管理系统。它以计划排产为主要内容,以经营计划、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为主控因素,对整个企业的生产制造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把企业中的供、产、销、财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MRPII优化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使存货发挥了最大效率,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的营运和潜力的条件下,接近或达到“最优存货”,MRP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让企业有备而战,提高企业内部生产的效率。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又称精良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表示利益、效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其特点有:①精益生产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动;②精益生产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③精益生产采用适度自动化,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④精益生产不断改进,以追求“完美”为最终目标。[1]

1 MRPII与JIT比较

MRPII和JIT同属生产控制的两种类型,从不同角度来看待生产管理的两种方法。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MRPII是计划主导型管理方法,其核心为 “计划”,它集中于计划和流程,重点解决手工无法实现的详细计划安排和控制,并不擅长制造过程的控制;JIT 是现场控制主导型管理方法,其核心是 “控制”,通过看板管理,能够有效地调控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所谓的“零库存”生产[2],因此对生产现场的控制更具有实时性,JIT早期基于手工系统,集中于生产过程本身,侧重于工作流程的简单化和控制,JIT并不注重长期的计划,因此有可能造成缺料停工。

实施JIT必须保证:①生产经营过程实现高度的自动化;②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在JIT下要求企业与材料的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要求供应商应保证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所需的高质量的材料;③生产过程严格标准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JIT下,追求“零存货”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JIT得以推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张宗茂,叶飞帆等对MRP与JIT两种生产管理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对企业选用MRP还是JIT生产管理系统需要从生产过程类型、生产提前期、库存成本和库存短缺成本、需求变化、生产能力、供货渠道及订货成本、BOM的复杂程度、人的因素等方面考虑。总的来说JIT生产方式条件苛刻,在相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条件不满足采用JIT则得不偿失;部分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采用MRPII/JIT混合生产管理方法,否则采用MRP生产方式[3]。

为什么MRP起源于美国,而JIT起源于日本?这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日本的家族观念、服从纪律和团队精神适合于JIT,美国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自由散漫和个人主义的泛滥必须用MRP进行集中控制。

JIT生产推行全过程的高质量,认为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纵观近几年丰田公司的汽车召回事件,我们需要对JIT生产重新进行审视,“废品率为零”只是一种理想,质量确实需要检验来保证。

国内环境复杂,出于商业保密的考虑,生产企业不可能与供应商共享生产计划;社会文化背景基本上也是自由散漫与个人主义泛滥。对于国内大多企业,采用MRP生产管理系统,融入精益理念进行改善可能更合适。至于MRP/JIT混合生产方式在国内基本上停留在理论阶段,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一套生产管理系统都吃不透,混合生产管理系统只能使生产管理系统更混乱。

用JIT精益生产理念在MRPII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物流改善,降低生产库存。精益生产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JIT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4]。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什么是浪费呢?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是浪费;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所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JIT生产方式认为企业中存在过量生产、库存过多、产品缺陷、多余的动作、多余的过程(工序)、等待的浪费、运输的浪费、忽视员工创造力八种浪费。

SRD是一家日资公司,公司采用的生产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AS400的Rinks21 MRPII系统,公司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全面推行“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现场管理,鼓励全体员工提出改善计划,采用精益生产理念对公司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下面以SRD为例说明MRP生产管理企业如何通过物流改善来杜绝浪费,追求零库存终极目标。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构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构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SRD企业生产物流过程,如图1,

①从供应商送货或者第三方物流把零部件送往公司收货区,简称S2R;

②检验合格或者免检品根据自动生成的入库单进行入库,简称R2W;

③根据生产指示生成的出库单,由入库担当出库到配膳区,简称W2D;

④配膳区根据生产计划看板,适时把合适的零部件送往各工作区(W1,W2,W3……)的零部件容器(R1,R2,R3……)内,简称D2WS。

⑤工作区内部的零部件移动,简称WSI。

针对公司的生产现状对物流提出改善,加快公司的外部物流与内部物流速度,用精益物流降低成本[5]。

①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优化生产线,对WSI段进行物流改善。在生产线整理过程中,发现某工位在一个生产节拍内需要拧5个螺帽,工作强度过大;某工位需要员工多转一次身进行操作;某工位磨具多进行了一次翻滚。公司立即对生产线进行改善,消除浪费。

②采用共同物流,节约物流成本,对S2R段进行物流改善。由于公司争取零库存概念,要求供应商少批量,多批次供货,SRD最多保留半天的库存余量,这对供应商的送货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会大大增加物流成本。经过研究,从降低成本与可操作性考虑,SRD决定自己组织物流,SRD的货车每天在几个零件供应商之间奔跑,根据最佳设计路线,同一辆车一次同时从多个供应商装载货物,使得供应商每天出货达到4个批次,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库房面积与库存积累。

③进行容器改造,加快配膳速度,对D2WS段进行物流改善。由SRD承担经费,改善供应商的零部件包装容器,消除纸包装造成的浪费。采用新的零部件包装容器,零部件由大包装拆箱后,可以直接送往各个工位(Work Station),且包装容器可以重复使用。

④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高质量的免检零部件品种,对R2W,W2D段进行物流改善。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产品进入SRD收货区后,可以直接入库、或者直接送往配膳区。

⑤加强完善BOM表整理,不断完善Lead Time的设置,优化Rinks21 MRPII系统,使之更加适合于生产管理。

SRD通过采取以上改善措施,对生产物流的各阶段(S2R,R2W,W2D,D2WS,WSI)进行完善,加快了物流速度,当年实现了库存降低50%的目标;通过梳理整个物流路径,使当年由于物料短缺造成的停线次数降低60%。SRD通过物流改善,实现了生产物流的JIT,降低了公司的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2 结束语

MRPII与JIT生产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企业选用何种生产管理方式,需要从生产过程类型、库存成本和库存短缺成本、供货渠道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在JIT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的情况下,当前我国企业采用比较成熟的MRPII生产管理方式,用精益生产理念进行改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郭超,王甫茂.我国企业MRP与JIT生产方式的比较及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1.11,Vol7,No11,P118-119.

[2]吴桂花,车玉芬.MRPⅡ/JIT 的比较与集成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Vol21,No6,61-14.

[3]张宗茂,叶飞帆.MRP,JIT和MRP/JIT混合式生产管理方法及其适应性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Vol2,P46-49

[4]孙杰.全面精益管理概念的界定,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04,Vol14,No2,P129-P134.

[5] 王茂林,刘秉镰.精益物流运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J].管理现代化,2009,Vol2,42-43.

第4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企业 课程 改革与实践

企业的物流管理是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是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交货期,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掌握并熟练应用企业物流管理知识及技能,是企业中从事物料配送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把“为生产制造企业培养一线高技能的物流操作、管理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应依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以生产制造业为对象、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设计、开发课程内容,以满足企业生产、服务的需求。

1 培养目标求“高”,将培养“三高”人才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计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将“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所谓“高认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高技能”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高素养”就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会更好?”。如在讲授“物流标准作业”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作业?”、如何编制“标准作业卡”,还要让学生清楚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实施“标准作业”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保证生产质量与生产安全,也就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实施标准作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标准作业”的重要性,从而将“标准作业”真正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学生就会主动对“标准作业”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工作做得更好。

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不是企业生产一线简单的操作者,而是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者。作为企业一线的现场管理人才,既要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还要掌握对“人、机、料、法、环”等企业五大要素的管理方法,更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贯穿课程始终的“生产安全”教育为例,只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不伤害自己和不伤害他人”还不够,还要做到“防止他人受伤害”,这就是对一个现场管理者和操作者的不同要求。

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不同,它具有非专业性和可迁移性,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企业在选人、用人时所关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实训现场(或生产现场)一件小事为例,当发现物料配送现场的地面上有一个螺丝时,有个别学生会视而不见,一脚踢开;多数学生会把这个螺丝检起来放到料箱里,但这并不是职业素养最高的学生,如果学生发现地面有一个螺丝,他会把它检起放到料箱里,然后他还要思考“螺丝为什么会掉在地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螺丝再次掉在地上”,找到原因之后学生开始行动,并解决了问题,这才是一名高素养学生的表现。专业课程正是将职业技能的传授与职业素养形成结合起来,将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高技能、懂管理、会改善”服务于生产企业一线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

2 内容设计求“新”,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根据企业对物流人员的理论、技能与素养的要求,设计和开发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更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突出一个“新”,就是把生产制造企业目前普遍推崇的、先进的管理方法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如“现场5S管理”、“目视管理”、“标准作业”等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开发,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物流理论的基础学习,又有物流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不但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需求,还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不但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与现场管理经验的积累,还要培养学生在企业生产物流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标准作业,对生产物流管理和操作进行设计、实施、评估及改善的能力。使之日后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一线管理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通过大量企业生产案例、工作流程、作业标准的讲解与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对企业生产实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企业实习与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达到“学得懂、会操作、知改善”的教学目的及效果。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以企业生产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企业生产流程顺序为依托,设计和开发课程的具体内容。在课程的设计中有目的地解决我国制造业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现场物流管理混乱、管理落后、管理无方法、制造成本过高、在制品数量过多等问题,教学内容中融入真实的生产情境,使内容的设置更符合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需要。课程内容包括了企业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绩效管理等一系列项目。贯穿企业生产准备、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多环节,注重的是实际操作技能锻炼。

3 教学过程求“做”,追求“做中学、做中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任课教师利用为企业进行生产企业物流培训的机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收集大量的企业案例、作业流程、工作标准与规范,通过整理加工之后,结合学校建立的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室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如:在学习“看板管理”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通过对企业现场参观过程的回忆,引出“看板”的概念与应用范围,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扮演“生产控制部”、“物流中心”、“生产车间”等部门,教师下达一个具体的生产任务,为了完成这一生产任务,各“部门”之间需要利用“看板”这一载体进行物料需求信息的转递,以保证物料的及时供应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当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如:供货出现差错或供货不及时时,教师与学生一道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启发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措施。任务完成之后,学生不但掌握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看板管理”的方法与应用原则,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部门”之间相互沟通、问题的解决与改善,在“做”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改善”,而这也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去掉了“××定义”、“××意义”的枯燥讲解,而是“做中教”。针对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训练课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情境,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主线,生产过程的“标准作业”为依据,提出具体任务或问题,组织学生自我讨论、分析、制定计划和方案,然后实施、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正确答案,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为什么如此操作”,以及不这样操作会生产什么样的结果,通过企业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授课内容的理解及记忆,促进学生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认知。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大纲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设计问题与任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争论和探讨中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形式避免“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 考核评价求“实”,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

学生的考核(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和标准,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考核(评价)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情况,考核(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评价的结果具有开放性:

如在讲授完“现场5S管理”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企业5S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对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进行5S管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结合实际制定“5S标准”和“5S点检表”,由学生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师组织学生对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真正掌握了“5S管理”的方法,也改变了学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由原来的教师被动管理变成学生的自主管理。

教师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学生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对每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实践、参与从中领会知识内容。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体现在课程结束后小组汇报与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团队的作用、沟通的必要性、调查的方法、经验的积累等,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首批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建设专业,通过不断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作者本人负责的《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获得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生产企业物流》课程获得2009年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第5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工业工程;情景教学;Flexsim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142―05

一 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1] [2]。自1919年陶行知先生提出将学的思想和方法放到“教学法”的重要位置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如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三中心”、比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等,虽然这些理论对教育过程中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关注不足,但却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的程序教学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以及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等,则集中反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目前,我国创新教学法研究主要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等,还针对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新教学环境下的“感知―理解―深化”三阶段教学理念。但总体而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仍较为普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理论讲授多于互动、实践教学形式多于内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工业工程是涉及人、物料、机器等要素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的边缘学科[3],其相关基础理论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设计、物流工程、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等,主要研究对象是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考察企业生产系统及物流管理各环节的运行、规划及设计,其教学过程必须先建立生产现场及企业物流的物理概念和感性认知。近年来,随着生产实习机会的减少,学生对企业生产物流及供应链运行缺乏真实感官,加上教材抽象的数理阐述,极大影响了工业工程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

为此,本研究以Flexsim软件为基础,试图通过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建设,系统仿真企业物流及生产系统的运行,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活动和供应链运行的虚拟环境中,并充分运用系统提供的设计方案与优化功能,引导教学环节的创新思维、教学互动过程,优化工业工程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 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内涵与功能

1 情景教学与情景教学平台

情景教学是提炼了实际生产后将教学目标、内容及角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真实感官,提供调动学生理性认识的基本线索,通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这是情景教学的基本机理。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场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4],因此能较好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平台则以经典实例为实践背景,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和角色,通过调动多维感官,加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越,从单调紧张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激发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克服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对培养学生情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在工业工程及企业现场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趋势是,压缩课堂教学课时,增加生产一线的现场教学。发达国家采用的双导师联合教学的两阶段模式,同时附以案例教学、实验室模拟演练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景教学平台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和案例模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感知―理解―深化”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而改变学生技能培养中局限于的注释与理论阐述的局面,突破有限课后上机实验的离散性实践约束。

2 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

根据现代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这一专业实践教学应强调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企业生产系统方案设计和优化方法的掌握。情景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强化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特色。为此,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设计主要体现:学生动手操作与情景分析相结合、演示性与研究创新性相结合、计算机仿真与案例相结合等三个基本原则。通过创设生动的生产物流和供应链情景,引导学生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去观察企业生产流程、思考企业生产现场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案例库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Flexsim仿真系统则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活动和供应链运行过程的虚拟环境中,参与供应链规划与设计。根据情景教学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是:

可参与性

区别于以往工业工程教学法,本平台首先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注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这一过程充满了学生和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学生可以参与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参与实验模拟和角色体验场景,培养学生对生产现场的认知;参与Flexsim仿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案例环节,为学生进一步自己动手优化方案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可控制性

情景教学平台尽可能模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为了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教学效果,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应当在教师严格控制之下,由任课教师引导运行。平台的可控制性表现在:控制情景教学的进度,确保实验过程顺畅进行;控制访问权限,提高教学平台的安全性;以学生创新性学习为中心实行控制管理。实现整个教学平台全面控制与仿真实验重点控制相结合;尝试实验案例刚性控制与示范案例柔性控制相结合。

可优化性

本平台通过机器分析,可输出模拟系统本身的运行状态,从而为系统参与主体反馈系统(方案)参数,设计仿真实验和实施生产方案,引导学生对既定生产方案做出评价。其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和仿真模拟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可更新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实践等外部条件的变化,本平台提供的情景库、案例库及方案优化方法等,应根据生产实践和参数要求,可以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更新,从而保证模拟教学平台的广泛适应性,为不同生产环境及系统要求,提供不同的方案库、模拟案例库、方法优化以及方案设计思路。

三 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

工业工程与管理涉及企业物流系统设计、诊断、优化和信息管理等过程。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系统工程、物流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运作管理等)均可以使用该情景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情景教学平台的核心系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Flexsim情景模拟与仿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管理、师生共享的资源案例库等基本功能模块,还有方案优化与系统分析、学生考核、系统输出等辅助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在情景教学平台系统中,为了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描述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全过程,系统设置了实物模拟场景、角色体验场景、仿真实验场景设计等三个依次递进的过程,实物模拟场景能让学生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等设施的布局。角色体验场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入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角色中,体验情境。Flexsim仿真实验场景设计是情景教学系统的重要内容,可根据生产环境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虚拟的实验场景自主设计。

Flexsim软件作为新一代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建立集建模、仿真和可视化于一身的真实生产系统的3D模型,能快速进行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并改进,从多个备选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还可以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模拟生产系统的运行流程。操作简便,易于学习,非常适用于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根据生产系统的设计要求,通过设定和选择生产系统参数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并在Flexsim中编制相应程序,模拟实际生产物流系统运行状况,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Flexsim仿真实验的一般步骤为系统调研与问题分析、制定方案与目标、系统描述和假设、收集数据和信息初步处理、系统模型构建、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验证和确认模型、系统方案分析、修改系统参数、重复仿真运行和分析,直至输出最优方案。(具体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系统参数决定生产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的模型又制约生产及物流系统运行中的逻辑过程。通过查询资料库,引导学生修正系统参数;模型确认旨在判断前期建模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关于最优方案,通过优化及重新设计实现最优方案。

案例库是情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示范案例及实验案例。示范案例用于初学者了解及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并熟悉仿真实验的整个流程及操作,学生可随时访问。实验案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对每一实验均有标准模型、运行结果及系统分析,学生只有完成每次仿真实验,才能查看案例运行的结果,他们可自行对照标准运行结果,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模型及方案。案例库的建立和情景教学系统两者互为补充,情景教学系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弥补生产实践感性不足的缺陷,真正学会如何进行生产系统、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等的设计,而案例库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一定的内容,使情景教学的功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教师管理系统设置教师访问和更新指令,用于教师相关教学与案例资料、安排实验内容等,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同时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检查。

四 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的运行:企业生产与物流系统分析流程

1 现代企业生产与物流系统实物模拟场景

在工业工程实验室建立一个柔性化的、可组合式的现代生产企业小型生产过程及物流模拟系统,按照生产及物流设施布局图,装配物流设备,包括生产企业原材料入库、出库、半成品加工、生产流水线装配到成品入成品库各个功能环节的物料搬运过程,真实模拟制造型企业物流与生产计划控制的集成过程(如图3所示)。

2 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角色体验场景

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角色体验场景的设计,是以真实的工业产品为对象,在对产品结构分析和BOM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利用Flexsim物流仿真系统开展货位规划与设计的技能训练,设计立体化仓库(如图4所示),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货位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企业流水生产线仿真模拟实验

生产与物流系统实物模拟场景和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角色体验场景,是从两个不同角度,简要说明模拟教学平台的基本运行条件。当然,不论是实物模拟场景和系统角色体验场景,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视系统情景库的更新频率而定)。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的仿真实验采取个人单独实验,完成实验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设计的方案并进一步优化方案。以下以企业流水生产线方案设计与仿真模拟实验为例,简要描述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的运行过程。

企业生产线系统描述及仿真实验目的

本模拟生产线系统是某生产车间的一条由简单的3道工序组成的“流水生产线”。在仿真模型中,原材料被运入车间的生产线,原材料经过加工、包装、检验三道工序,将加工好的成品通过运输机运送至货架。仿真实验的目的是:①让学生了解流水生产线的系统设计;②学会添加、设置、生成器Source、暂存区Queue、处理器Processor等常见实体;③利用Flexsim系统,运行流水生产线的设计,并设法优化流水生产线。

仿真实验原理

通过模拟微型企业简单的生产线设计过程,在完成产品结构分析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建立流水生产线的仿真模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理解生产线布局的基本方法。

仿真实验的步骤及内容

首先通过Flexsim系统创建生成器Source、暂存区Queue、处理器Processor等实体,具体包括三道工序对应的三名操作员。其次,对各实体设置合理的运行参数。通过一个全局表来设定原材料到达时间,设平均每分钟上流水线的原材料为20件,即每5秒到达一件,相应参数设置如图5所示。

由于本生产线仅模拟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所用原料均相同,各道工序加工后形态均不同,最后它将被加工成为成品运送至货架。本例中,利用发生器生成4种不同颜色的临时实体来模拟各工序完成后的产品形态。红色代表原料,黑色代表经第一次加工后的半成品,蓝色代表第二次加工后的半成品,浅绿代表成品(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最后,原料被加工成为成品后,由传送带传送至成品暂存区,任务执行器运输机将它们送至货架。

整个实验过程运行结果如图7所示,此为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模拟运行中的某一时刻截图。其中,红色实体(原材料)经第一道工序加工转变为黑色(在制品),再经第二道工序加工转变为蓝色(半成品),第三道工序加工后成为浅绿色(成品),最后输送机将它们从暂存区送至货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操作者会发现系统空闲时间分布以及生产线的均衡状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方案的设计。

通过方案优化和调整,学生在设计、运行、操作自己设计的流水生产线并与原有方案对照,通过运行结果分析,不断提出更加合理、优化的新方案。另一方面,在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查看实验案例库中关于流水生产线系统设计要求、参数和规范,对照学生自己设计的系统,总结设计经验、分析教训,加深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 情景教学平台的使用的效果评价及结论

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可以同时满足工业工程专业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利用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工业工程专业将为更多学生提供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的机会。经过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西安部分高校的推介,反映良好。特别是对于生产管理与企业物流设施规划、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有所加强。应当说,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为探索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为我国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相关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过程的规划等,提供较为系统的借鉴。

从长远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乃至研究生教学,都应该从物理模型的角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能力训练,将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工业工程系统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也有利于在借鉴和引入西方的“两阶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使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所有实践教学朝着更加系统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将更好帮助学生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则适应现代工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环境,完善、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感性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EB/OL].

[2] 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73-75.

[3] 胡宗武.工业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物流管理

我国的传统农业和互联网技术有效的结合,就可以有效的推进我国传统农业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较为传统,自身的观念较为落后,农产品和实际销售不链接。并且实际的运输成本较大,互联网设施较为不全面,农产品的质量不能够有效地保障,这些都是属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都需要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不断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农业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实现将农业和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更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点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物流管理概述

(一)农业生产物流。农业物流管理的产中阶段,就是指处在生产阶段的物流形式,即农业生产物流。农业生产物流主要是分为耕种养殖、收获和管理这几大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作为当中的基础力量,要注重农业生产自身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认清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些大规模生产并不多见。简言之,就是认清我国的农业生产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形成我国农业生产的小规模的分散生产的模式,从而会导致实际的农业产量和各个地区之间的产品质量形成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我国本身的农业生产就是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为主的,都是属于小规模的分散生产,导致我国的农业经营范围普遍较小,实际的农业生产物流量较小并且物流的方式较为单一。(二)农业销售物流。农业物流管理的产后阶段,就是指处在销售阶段的物流形式,即农业销售物流。“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物流销售和传统形式的农业物流销售有着很大的差别,互联网可以帮助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直接建立供求信息联系,这样的交易方式有效地简化了农产品的销售流通环节,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同时有效的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农业销售物流是由农产品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在这一阶段当中可以直接实现对农产品的加工步骤,最终通过对农产品的直接加工,更快地实现农产品的销售,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对农业物流的影响

(一)提升农业物流意识和专业技能。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概念和技术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整体农业发展呈现出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流通快捷化的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农产品发展速度明显正在逐步地上升,现如今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农业物流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我国农民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充分地认识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有效地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地建立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的模式,不断地提升我国相关的农业市场反应速度、提高效率、减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等多方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中的思维模式,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发展。要想真正给的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注重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农业物流技术。农业物流技术是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部分,在实际的农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或者其他行业中优秀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经验。注重不断的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最终有效的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改进和完善,不断得到完善我国相关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二)促进农业供应物流的发展。依照目前我国国内的形式而言,实际存在的机遇有很多,首先由于目前我国的在各个方面的物流发展有着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也给目前我国的农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给目前我国的农业物流管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最后是由于我国本身就是属于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度极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目前的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农产品发展本身就存在巨大道德挑战和机遇,农产品供应物流的发展将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得到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相关的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逐渐提升农产品物流管理思想和水平,充分开发农产品物流管理市场,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三)促进完备产业链的形成。在我国实施互联网+的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产业链,不断的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农业发展的紧迫课题,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仅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的管理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确保实际的品质。同时还需要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创新产品营销,打通农业产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向。因此要注重将实际的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地融合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效率。同时要注重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创建新型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实现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同时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村电商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农业产业链。(四)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在目前我国的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在目前的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就需要注重不断完善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是较大的,这也导致在我国的农业物流发展还是普遍较慢,实际发展的难度还是普遍较大的。因此在目前国家政府也及时地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有效地实现推动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此之外,企业自身也开始主动的承担起了资源配置的责任。比如目前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总数量,就已经超过30000,而在这当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增长到了3000。实现“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及时将高质量的农产品及时的派送到全国各地,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物流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的整体发展。(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我国应该注重不断的加快建立专业的农业物流中心,从而不断地提升相关农产品的保鲜期,有效地减小农产品在实际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情况。因此在对实际的农业物流进行管理时,地方的政府作为实际的行政主体,应当要主动的拨付相关的专门扶持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基金,并且在实际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可以适当地向有较大价值空间和经济拉动能力的农业物流倾斜。在目前的互联网+大背景下,要想有效地推进农业物流信息化表征体系的建设,就应当注重从相关的设施、技术和信息源等基础标准抓起,从而实现逐步向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的层面发展延伸。

总之,目前我国的农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注重有效的结合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现代农业物流本身就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不断地合作,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但同时也需要认清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农业仍然还是处于进入期,因此要注重不断地进行探索工作,逐步挖掘互联网+农业的精髓,让我国的传统农业能够有效地向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转变,深度的融合实际的产业链,不断地推动我国的农业增效、增收。

作者:聂艳芳 单位: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明星.“互联网+”时代的农民创业发展与扶持[D].华南农业大学,2016.

[2]王健.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互联网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3]蒋元.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4]程翠玉.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1.

[5]翟玉霞.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7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1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义,因为当最终的标准是不是决定性的。美国开始在电子商务的概念定义,它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现代物流的对接,电子商务,电子物流是不是不需要在电子商务。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引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活动并不需要支持物流业的现代化,所以在引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支持适当的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否则是难以推动电子商务活动。因此,在国内电子商务专家的定义,注意已经支付给中国的现状,根据定义,流程定义,包括电子商务物流。因此,从根本上讲,电子商务的物流应该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个现代化的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这个过程是不完整的电子商务。

1.2后勤保障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贸易的成功完成,还是在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的生产需求和后勤保障各项活动顺利生产。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的整个过程,它需要有适当的供应物流活动的地方,在采购材料。否则,它是很难开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一半的物流过程中,流动的生产物流“ ,实现生产,比预期的部分,可以反复使用再生材料,所谓的逆向物流需求;垃圾处理和水。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列的物流活动。

物流合理化和现代化,以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确保高效的现代化生产。与此相反,缺乏现代物流,生产将是非常困难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商贸方便的形式仍然没有M.

1.3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流程流活动,所有的时间销售货物的在合同上签字,然后提供给需求方,和商业实体不可移动。在传统工艺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棕榈油期货的交易,一般商品,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根据需求方(麦垡嗯)供应商的商品需求(卖方)以适当的方式,以需求方(麦法嗯) 。在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的消费品,所有权交付的全过程,即业务流程。

但电子商务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只有真实的商品和服务转移给消费者和企业报告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电子商务交易,物流业务流程上实际出现的后续服务。没有现代物流,商流和事件的数量是很容易成为一纸空文。

1.4第三方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客户为中心”的,在最大程度上的根本保证,所以最终的消费者。

他们不必去拥挤的街道上,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之一,只是坐在家里,在网上搜索,浏览,选择,你可以完成的过程中,他们购物。但是想象一下,他们不能延迟交货,或通过自己的企业,不买商品,消费者会选择在网上购物吗?没有安全的网上购物,一个重要原因是难以推广电子商务。

从上面的讨论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放弃原来的“重电子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忽视物流电子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

2 影响电子商务物流

近年来,人们发现支持实物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业务的一个障碍,但同时也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顺利和发展。由于缺乏一个高效,合理,有效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具有的优势,将很难是有效的,没有一个合适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是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发。电子商务物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影响力。

物流电子商务

2.1电子商务的想法会改变人们的传统,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活动,它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物流操作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在物流活动的人,各种功能和物流的功能可以通过虚拟的形式,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组合,为物流的合理化,商业实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成本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功能。

2.2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业务,实时控制可以使电子商务的物流网络。在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基础信息中心,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运作的方向,但也决定了物流的运作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来传输信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其次,实时控制的整体物流的物流网络。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物流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全球。

2.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此外,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在电子商务时代,竞争仍然存在,但大大降低的有效性。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以确保货物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即便是大型的,它是很难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团结起来,在竞争中形成的合作与竞争的状态,以实现物流效率,合理,系统。

3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和物流是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1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在世界上的发展趋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应把握时代脉搏,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

加强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3.2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业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每一个大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业务的专业物流公司的业务重点,以节约和高效。

第8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1.物流的概念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现在欧美国家把物流称作Logistics的多于称作Physical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即PhysicalDistribution,可见其外延更为广泛。物流可以定义为“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企业物流

物流的分类方法包括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及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等。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可以区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

(1)企业生产物流:企业生产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在流的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产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2)企业供应物流

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

(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进行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顾客的物流活动。

(4)企业废弃物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3.物流是“第三利润泉”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个项目,计划把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阿拉斯加冰川水通过30万吨散装货轮运到中国,通过管道分装,再通过装瓶灌装送至市场。这个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就是物流,可以说,物流成本对这个项目具有“一票否决权”。许多投资项目能否在中国成功落户与这个例子一样,关键取决于物流效率。在今天的国际工商业界,降低物流供应链的成本已经成为经营管理的首选重点。物流领域已成为继降低资源(人工和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及通过扩大市场销售获取更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二、北仑区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许多企业也对物流管理有了一些认识,但通过对北仑区内的内、外资企业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导入准时制生产方式,物流效率较高,对物流理念的理解比较深入,在仓库设置、物品存放、运输等各环节,都有具体设计规划、标识,实施也比较到位。而一些民营企业与这些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面在下面几个方面:

1.物流理念认识不足

企业经营者,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对现代物流对新经济时代中企业生产营销的巨大支撑作用和“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在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

企业的计划、采购、供应、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分属于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和各物流环节因没有统一管理,只对上级负责、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没有全局观念。

3.物料储放、运输混乱

企业总体布局一般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物料流混乱,物料流转时间长,交货周期长,空间浪费大。

4.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效率低

采购信息、供货信息、供货质量信息、库存中各种物资的历史分布等物流的基础数据没进行很好的归纳整理;没有利用看板管理、颜色管理等目视管理方法进行信息共享,信息网络没建立。

5.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6.物流成本方面管理滞后

相关物流系统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各种物资、人员、设备设施和时间效率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比较成本。

三、如何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可以说我国的企业现在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为即使在国内,也有众多外资企业同我们竞争。如果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1.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

(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2.物流系统化

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可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系统组成。

(1)作业系统就是在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等作业中,引入各种技术,以求自动化和效率化,同时,使各功能之间能完满地联接起来的系统。

(2)信息系统也称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活动中和其他的功能——采购、生产、销售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从定货到发货的信息活动更完满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3.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1)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与物流管理会计制度

在很多企业中,物流成本在企业销售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企业物流总成本是企业产品在实物运作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企业要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全面、正确的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削减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和计算企业现有物流成本及其构成情况。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依据。

(2)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7S、看板管理、颜色管理等手法,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动资金越少,同时,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和节约物流时间,尽可能直运输、减少物资集中和分散运输的次数,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从而加快企业物流速度,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3)在企业外部,与上、下游企业配合,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

企业要努力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实现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

(4)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或成立物流子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储运公司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

除了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削减物流成本外,建立企业物流子公司也是货主企业控制物流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物流业务仍然处于货主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子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成立物流子公司后,一方面由于物流子公司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实体,因而在内部费用管理上会更有效,可以更好地消除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人员费用过大等现象,遏制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些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从各经营公司来说,物流作业全部外包给物流子公司,物流费用支出将能在财务报表上明确地表示出来,进而有利于促进各经营公司销售上的成本效益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在北仑区的一些大型石化、钢铁企业,已经采取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如何更好地通过招商工作提高北仑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1.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引进高水平的物流企业,促进北仑区物流企业发展

宁波市北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奋斗目标:把北仑区域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的国际航运中心和服务全省、辐射华东的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2006年2月,宁波市“十一五”规划再次确定,北仑临港产业区是宁波市临港大工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等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拥有天然深水良港的北仑区,区位优越,港口集疏运网络正在逐步建成,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世界港口发展的经验证明,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首先要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因此,在今后招商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国际知名物流公司的宣传,吸引这些高水平物流公司来北仑区投资。由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集团投资的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去年上半年落户北仑,该项目现已投产年可处理25万TEU。

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北仑区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选择。初步调查预测,2007年区域内大中企业物流业外包达30多亿元,按照规划,北仑区2020年1000亿元的GDP,相应所产生的企业配送物流服务增加值将至少达100亿元,地方将增收至少5亿元。

第9篇:生产物流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流市场;现代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增值服务

一、 山东省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 3PL\TPL)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TPL服务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是物流升级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目前,山东省第三方物流服务开始起步,并有了较大发展。

当前,山东省现代物流企业正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省内的大型商贸集团,如三联集团、潍坊百货等,通过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逐步向现代物流业态过渡。一些大型运输集团依托遍布全国的运输网,向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济南市盖家沟国际物流基地以现代化的物流概念,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将建成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商业批发、产品配送中心。

二、山东省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目前,山东省第三方物流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我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有:

1.认识和观念的滞后。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对采用第三方物流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解不多。据山东省经贸委的统计显示,由于无序竞争和政策等瓶颈,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有50%处于亏损状态,20%处于保本状态,物流企业车辆实载率仅在60%左右。

2.组织化程度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等系统分散自办储运的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等部门都有各自的物流企业,但都没有形成第三方物流。

3.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粗放。我省原有的一些储运和运输公司不等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4.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问题。我省物流业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物流企业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应当强调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大力开发核心服务技术,从而使传统物流企业能够应对变化的市场并完成向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转型。

5.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服务水平低。目前我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不仅服务内容和手段过于简单、只能提供基础物流服务,而且在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6.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山东省大部分货代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资金有限,从事服务单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并且信息技术应用不高。

三、加快提升山东省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措施

山东省传统物流企业应尽快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山东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全面介入供应链管理,其实施的供应链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组织战略。在企业内部,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在企业外部,则与同行业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从互相保密走向信息交流。实施供应链的企业应在组织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业务流程的重组。包括进行物流服务的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渠道设计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等,通过优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使成本得以降低;网络设计包括对运输方式、库存状况、信息沟通和用户服务的具体分析,从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利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共享战略。为从供应链上获得优势,企业要从一些基本技术如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入手,提高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共享竞争信息,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做出或调整他们的生产策略,以便在市场上占据主动。

2、山东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理念,扩大服务范围。

第一,应加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理念。3PL的使命包括与客户在互相信任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采用安全优化的运输方式,JIT配送方式和一流的服务(增值服务和创新服务);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减少客户可能面临的风险;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客户的竞争优势。

第二,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深入采购和生产物流运作。我省物流企业应尝试将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入到生产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环节,以期开辟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市场,给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尤大鹏,杨鹏.循环经济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J].物流技术,2006(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