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73-02
育秧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培育多蘖壮秧是夺取超高产的技术。文章结合水稻育秧技术,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浅要分析。
1 水稻的育秧技术
1.1 水稻的品种选择
种植水稻除了应该选择适宜的品种,还应挑选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1.2 培育多蘖壮秧苗
培育多蘖壮水稻秧苗的关键就在于要扣种并稀播,每667m2播种量控制在30kg以内,并采用打孔薄膜育秧技术。
1.3 播种时期的选择
播种过早,会导致达不到水稻发芽、生长的条件,容易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播种过迟,会导致水稻不能躲避后期不利的天气影响。水稻播种时期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
1.3.1气候条件
1.3.2品质特性
1.3.3前后茬的关系
1.4 播种前种子处理
每667O稻田准备杂交稻种子1~1.25kg,常规稻种子3kg,播种前种子应先后经过晒种――选种――消毒――浸泡――催芽,种子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温度,当温度达到38~40℃时即可达到催芽的目的,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浸泡时加入药剂,用施保克乳油浸泡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1.5 育秧苗床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为苗床。
1.6 育秧栽培技术
1.6.1育秧应注意的问题
(1)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
(2)播种前秧地应灌足底水,保证出苗整齐
(3)可施用壮秧剂:平整苗床,将壮秧剂、尿素、复合肥和过筛土混合搅拌后,均匀的撒在苗床面上
(4)在播种后盖土前可喷洒敌克松,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种子发病率
(5)疏松、平整秧地,应均匀盖土,不宜过厚
1.6.2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1)穴盘育苗每667m2移栽大田要准备33~34个左右规格为60*33cm的秧盘;
(2)施用壮秧剂
穴盘育苗应该用肥沃的干土壤50~60kg 与1kg壮秧剂充分混合搅拌后装盘;
无盘育秧应该用1kg壮秧剂、1kg尿素、2.5kg复合肥和20kg过筛土充分混合搅拌,然后均匀的撒在平整后的苗床上
(3)播种方式:可采用定距播种器或者撒播,撒播实行以厢按盘定种均匀播撒,盖种用细土且不能含有壮秧剂,塑料秧盘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净,以免串根
(4)大力提倡盖双膜
在盘上平铺一层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以增强保温效果。
1.7 育秧田间管理
1.7.1防治烂种、死苗的现象
出现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播种的质量问题,种子不成熟,或者是在贮藏过程中湿气过重导致受潮发霉
(2)浸种时没有及时更换水,种子中毒
(3)催芽的温度不适宜,导致种子不能够发芽
防治方法:
(1)将种子贮藏在干燥的地方
(2)确保浸种的水的温度、湿度以及催芽的温度
出现死苗的原因主要有:
(1)育秧时的温差引起的青枯死苗
(2)种子受到病菌的侵害导致黄枯死苗
防治方法:
(1)应保温育秧,确保育秧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2)使用药剂防治,可施用壮秧剂,用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毒,碱性土壤应施用硫磺粉调整其酸碱度
(3)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湿润灌溉
1.7.2水分控制
(1)旱育秧出苗前应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至2.5叶期应控水降温防病,若苗床的土发干发白或者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
早育无盘抛秧前一天下午苗床需浇水至透水,以便于秧立苗。扯秧时,一般要一株或两株秧苗一同拔起。
(2)湿润秧田秧盘育秧实行旱管,降低湿度;抛栽前头天取出秧盘放在避雨处。水田湿润育秧从播种至一叶心期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2~3叶期正常天气水上厢1~2cm,寒潮天气灌水护苗(以不淹心为度),寒潮过后慢慢排水;3叶以后墒面保持2~3cm浅水层,高温天气适当加深水层。
1.7.3施肥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有机肥和化学肥混合施用。
应将尿素与清水粪混合并均匀搅拌,在二叶一心期对苗木施肥;在移栽的前一周施尿素,并将有机肥料与氮磷钾相结合施用,按照667m2为例,应施底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施中层肥:专用复合肥50kg,施分蘖肥:碳铵60kg,施穗肥:尿素15kg。
1.7.4化控
未施壮秧剂的苗床一叶一心期亩(移栽大田)用15%的多效唑2g兑1kg水喷施。栽大田的在第一次施后25~30天,再喷施第二次,促蘖、控长,增加秧龄弹性。
1.7.5病虫害防治
(1)播种后将辛硫磷和细土均匀搅拌,在播种前均匀的撒施在苗床上,防蝼蛄等地下害虫。
(2)防治立枯病
(3)应及时清除杂草,必要时采用污染小,无毒害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
(4)移栽前1~2天,可用三环唑液喷苗,达到预防稻瘟病的目的
2 田间管理
2.1 适时早栽
适时早栽,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2.2 移栽方式
2.2.1手插(等距正方形,宽行窄株的长方形或宽窄行条栽,宽窄行相间的并列方式)
2.2.2抛秧
2.2.3机插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调节群体结构、提高产量、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要综合考虑水稻的品种、种植土壤的肥沃度、种植方式以及当地的地理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抓住水稻的最佳移栽季节,采用水稻主推宽窄行栽插,合理密植。宽窄行25*13cm,22*15cm两种不同密度的栽种。浅水栽秧,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加强水稻螟虫、稻飞虱、白枯病和穗颈瘟的分期防治,确保水稻稳定增产。
按照每667m2计算呢,如果种植杂交稻应栽植1.4万穴,每穴平均2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3万以内;如果种植常规稻应栽植1.9万穴,每穴平均4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4.5万以内。
2.4 合理施肥
2.4.1基肥:
基肥应该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合施用,其中有机肥应达到20%-30%,有机肥主要指饼肥、绿肥、农家肥等
2.4.2底肥
氮磷钾肥的施用应该根据播种量以及土壤的肥沃能力综合决定,每667m2施氮肥15kg,氮磷钾配比10:5:8,要控制氮肥多施钾肥,缺锌的田地应在基肥中加入施硫酸锌;酸性土壤以及稻瘟病常发的田地,应在底肥中加入硅磷肥。
2.4.3施肥方法
(1)底肥:底肥应该以有机肥料为主,施撒化肥为辅;氮肥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磷肥全部用作底肥,总钾比例70%
(2)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
(3)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在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4)粒肥:延缓早衰,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5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2.5.1稻瘟病:秧田期用三环唑喷施,带药下田节省用药和用工;在封行期可用三环唑喷施;后期还要注意穗颈瘟,可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
2.5.2纹枯病:在封行时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防纹枯病。
2.5.3稻曲病:在破口时用多菌灵加井冈霉素等喷施
2.5.4防治褐飞虱的目标是治虫保穗,狠治大发生前一代,挑治大发生当代的策略,用蚍蚜酮喷施防治
2.5.5稻纵卷叶螟、螟虫(钻心虫):用毒死蜱等在第一次田间出现飞蛾时或低龄幼虫发生时喷施。
3 适时收割
适时收获是水稻优质高产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防止稻米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收割水稻的最佳时期为:水稻抽穗后40天左右,稻穗90%~95%籽粒已经变黄。刚收割的露水谷晾晒气温在20℃时米质最好,当自然晾晒气温超过30℃以上时米质会明显下降。因此优质稻收获后不要摊晒过薄,尽可能篙席晒,并勤翻动,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的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莉;水稻机插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8连,新疆伊犁835301;第四师六十三团种子公司)
摘要:与传统水稻栽培技术相比,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具有节约用水、肥料利用率高、节省人力等优势。本文简要阐述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的技术特点及要求,希望为未来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食和营养来源。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传统的水稻栽培用水量大,对气候要求高,病虫害多发,劳动力消耗大,因此,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水作”模式,在滴灌条件下,水稻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强,产量明显提高。与传统水稻栽培模式相比,滴灌栽培用水量少,肥料利用率高,降低了环境和土壤污染,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生产环节。本文就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加以概述。
1膜下滴灌水稻主要栽培技术
1.1播前准备
土地准备:选择肥沃平整的地块,秋季犁地深度25cm以上,在播种之前,稻杰100g/667m2稀释成1500倍进行地表喷施,防除杂草。
品种选择:选取矮秆、抗病、抗倒能力较强、生育期长、增产潜力大的水稻品种。
1.2机械化直播
采用1膜8行2管小型播种机进行播种,株距为10cm,行距为10cm+27cm+10cm+27cm+10cm+27cm+10cm+50cm,播种、铺膜和铺滴灌带一次完成,下种量8~10kg/667m2,播深2~3cm,每穴下种8~12粒,每穴平均保苗8株,共保苗24万株/667m2。
1.3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及时破除土壤板结,确保一播全苗,同时安装滴灌设施。
病虫草害防治: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在6月和7月下旬,用稻杰100g/667m2稀释1500倍叶面喷施,防除田间杂草;结合化学除草,田间喷洒吡虫啉100g/667m2等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
灌水: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一般滴水20~30次,灌水总量580m3/667m2。苗期至分蘖期,一般滴水3~5次,灌水定额10~15m3/667m2;分蘖期到齐穗期,一般滴水8~10次,灌水定额15~20m3/667m2;孕穗期一般滴水6~8次,灌水定额15~20m3/667m2,抽穗期至成熟期,一般滴水4~6次,灌水定额20~25m3/667m2,水稻收获前15d停止灌水。
施肥:水稻全生育期需追施尿素52kg/667m2,磷酸钾铵15kg/667m2。可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科学施肥。水稻拔节期和分蘖期是水稻需肥关键期,可随水滴施尿素8~10kg/667m2,磷酸钾铵1kg/667m2。水稻苗期、孕穗期和分蘖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g/667m2,尿素100g/667m2。
1.4收获
当水稻籽粒80%以上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机械收获。一般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除杂物等工序。
2经济效益分析
以石河子垦区水稻栽培为例,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模式较传统水稻栽培模式,可平均节约成本374元/667m2,增加纯收益200元/667m2以上。
3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需解决的问题
3.1水稻品种的选择
由于膜下滴灌栽培对水稻品种具有严格的要求,目前的品种在特定地区推广应用效果较好,但区域间适应性较差。因此,要根据膜下滴灌技术的要求,结合分子育种技术,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宜滴灌栽培和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1]。
3.2滴灌产品的完善
膜下滴灌水稻对滴灌系统的要求较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堵塞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与膜下滴灌水稻相配套的滴灌产品,以更好的适应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
4小结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能够有效节水,节省劳动力,减少生产环节,提高土地和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农民的经济效益。随着滴灌水稻品种的优化和灌溉产品的完善,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模式将会对水稻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稻栽培;创新;发展;探讨
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当前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通过调查,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科学主要就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一般为机械化特征、高科技特征、多目标特征以及重集成特征这四个主要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想实施多目标的发展,就应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自从迈入新时代和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健康的安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故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改善水稻品质,应不断提高水稻作物产量,来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但是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保证,更加是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水稻栽培科学应实施多学科的集成和交叉创新,还应持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作物的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以及农业化学等等,有研究作物育种学、耕作学、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侧面或者自身某一个方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高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作物安全生产以及作物生态生产等等提供一个依据以及措施。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 保护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水稻品种的研究仍然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课题。故只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确保此课题最终的实现。特别就东北地区来说,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增加产量,就是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则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节约方式。因而在科研领域,要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把增加稻米产量与无公害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应关注生产资料与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把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稻超高产结合在一起,激发水稻生产中的最大效益。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的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等,这些化学药品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故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残留少、毒性弱、效能好的杀虫剂或者农药的研究,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与水稻产品,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2 运用高产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
运用领先的高质量水稻栽培技术,不但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一般以简便化、模型化为主,经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系统分析以及综合分析,确立一种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水源、温度、阳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到能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应结合普遍寒冷的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运用一些具体的栽培方法,进而打造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是大棚育苗,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方可在化冻后就能开始作床整地,达到抢积温,早育苗的目的,以增加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小棚覆盖、三膜大棚覆盖等等。还有,在东北地区,运用“少本稀植”的栽培方法能有效的增加产品的结实率、成穗率。
[关键词]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3]马兴全,侯守贵,陈盈,等.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14(1):36-40.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一)种植地块选择
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地块的选择十分重要。其中,产地环境必须要与工厂及煤矿等区域距离较远,同时还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地块没有污染,生态环境理想。另外,在选择种植地块时,需要综合考量土壤的肥力及灌溉的便捷性。
(二)水稻品种选择
要想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必须要重视无公害水稻品种的选择。一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进行选择,以保证水稻品种的质量符合要求。必须要确保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性能与抗病虫能力,而且生育期要适中,贮藏相对方便。可以将购买的水稻种子晾晒2~3d,这样不仅能够将表面病菌彻底杀灭,同时还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概率。随后,应当开展消毒工作。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志信甲托,剂量为200g与100kg的水搅拌,将质量为60~70kg的水稻种子浸泡其中,时间控制在48h,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也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40%的强氮精200倍液浸泡种子,需要用清水浸泡种子12h以后,再使用药液浸泡水稻种子12h,再次使用清水冲洗,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当拌合生物肥。把经过催芽的谷种拌肥大佬固氮菌,其中如果是直播田,需要667m2地的种子拌合2.0~2.5kg,而插秧田则需要保证每两分秧田的种子拌合0.5~1.0kg。
(三)水稻育苗
在育苗方面,无公害水稻种子质量标准不容忽视。通常应保证无公害水稻种子纯净度超过98%,同时发芽率要超过95%。另外,所选择使用的水稻种子必须要经过晾晒、选种及浸泡和消毒、拌种等一系列的种子处理流程。基于此,在选择育苗场地时,应将无纺布当做育苗覆盖的主要材料。此外,要确保土质的肥沃程度,保证通风条件理想,不存在病虫。
(四)合理配置底肥
要想增强无公害水稻育苗养分,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底肥配置的合理性。结合实践经验,底肥的配方主要有以下4种:①使用50~75kg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②使用25kg质量分数为45%的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③50kg有机肥与20kg碳酸氢氨、35kg过磷酸钙、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④使用800~1200kg的农家肥与10kg尿素、7kg氯化钾及50kg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应保证底肥施加量充足,满足水稻苗期对于养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合理使用多功能水稻壮秧剂,对水稻壮秧进行培育。因为壮秧剂本身带肥带药且养分充足,所以,只要施用一次就能够达到预防病害与水稻小苗3.5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在水稻秧龄为3.5片叶时,秧苗就会呈现出脱肥的现象,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追肥。如果采用的是钵盘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黑土7.5kg与壮秧剂83g相互混拌均匀后将其配制成营养土;如果使用的是常规旱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壮秧剂167g,将其撒于作好床面之上,同表层土混合搅拌均匀以后即可进行水稻播种。
(五)水稻插秧
在无公害水稻插秧前,需要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不仅要针对已经选择的地块进行整地,同时还应当提前浇灌地块,以促进水稻种子更好地发芽与生长。而完成灌溉水以后,间隔的时间不应当过久,并使用机械设备耕地,将杂草全部清除。插秧前一定要完成整地工作,并在气温在12℃左右进行插秧。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田间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成活的概率。
二、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在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增强田间管理工作的效果。在无公害水稻插秧至分蘖整个阶段,一定要控制灌溉量,而在分蘖盛期则应运用浅灌溉、湿灌溉的方式。在无公害水稻分蘖末期,应避免灌溉,而是要晾田,进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对于无公害水稻孕育出穗至开花阶段,必须保证稻田内部的水分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水层6~7cm,对于出穗及开花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在无公害水稻进入早熟期间,则应注意不允许过早使稻田内断水。
(二)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草害、虫害与病害。其中,针对草害比较严重的田地,可以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农药。针对病害与虫害问题,应将农业防治作为首要选择方式,加大田间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抗性。其中,物理防治指的就是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趋光性的害虫;生物防治则是使用具备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性与植物性农药,对田间的害虫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借助现有天敌来对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抑制。
(三)施肥技巧
无公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肥量比较大,同时吸肥数量与速度会根据水稻长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无公害水稻株体内部因不同部分的分配量不同,所以肥料施加量也存在差异。并不是高吸肥量就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必须要充分衡量各部分分配状况,一旦分配不合理,则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此外,无公害水稻不仅要施加有机肥料,同时还应施加必要的微量元素,为其生长提供必要保证。其中,比较重要的微量元素就是铜、锌、锰等,但是一定要重视施用量。在水稻灌浆期间,需要吸收大量营养,所以,此阶段的施肥工作必须要确保能够促进水稻的叶片生长,进一步增强光合强度,提高水稻米粒质量,降低空穗出现的概率。而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稻的稳定生长,土壤肥力充足,节省水稻种植成本,实现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全面提高,同样还能够避免化学肥料施加过多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无公害水稻也备受关注,成为餐桌上重要的食品。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必须要全面强化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为此,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专业性与复杂性都比较明显,所以,同样也提高了对于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遵循栽培技术的要点,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水稻的质量与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1]林昌乐.浅析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4(6):58.
[2]廖晓辉,唐铁京.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实践[J].农家致富顾问,2016(2):53-54.
1 育苗移栽概述
水稻育苗移栽是指一改过去在本田里直接播种的做法,建立育苗秧田,在秧田播种育苗,培育适龄壮苗后,再进行本田移栽的一种水稻栽培形式。
2 育苗移栽分类
按移栽主体分可把育苗移栽分为机械移栽和人工移栽。从另一个角度,按移栽规格不同又可将育苗移栽分为旱育稀植和旱育超稀植。
2.1 机械移栽:是指借助机械设备如插秧机、抛摆机、喷苗器等,将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栽到本田的一种水稻栽培形式。目前在生产中机械移栽主要是指机械插秧。
2.2 人工移栽:是指按农艺要求和规范,不借助机械设备把适龄秧苗以纯人工的方式移栽到本田的一种水稻栽培形式。人工移栽可分为人工插秧和人工抛秧。
钵体秧盘的发展使育苗移栽出现的人工抛秧的方式,多在南方采用,是将钵育秧苗以人工定向抛撒或机械抛植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而定植。在黑龙江省多采用钵体苗人工摆插的形式,而不进行抛秧。人工抛秧曾成为钵育秧苗的一种主要栽培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但随着技术的更新目前已经很少有人再采用此项技术了。
2.3 旱育稀植:是指在育苗阶段的水分管理上,充分利用水稻苗期耐旱的生理特性,采取与水育秧和湿润育秧不同的旱作浇水方法,在本田阶段又由密植改为稀植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
2.4 旱育超稀植:是在旱育稀植基础上,充分发挥水稻分蘖优势,进一步合理稀植,依靠主、蘖并重,培育大穗,来实现高产稳产的一种水稻栽培形式。
3 育苗移栽的优缺点分析
3.1 机械插秧
机械插秧的优点:一是秧苗分布均匀,插秧质量好。二是通风透气好,抗倒伏和病虫害。三是极大缓解了农忙季节农村人力不足的问题。四是省时省工,缓解农时,可集中用水,节约成本。五是劳动强度低,栽插效率高,是人工插秧的8倍以上。六是增产增收,与传统水稻插秧相比增产8%左右。七是有利于水稻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其缺点是受插秧机限制,秧龄较短,不宜培育大苗壮苗,同时存在秧苗返青慢、漏秧、机械损伤、营养生长期延长等问题。
3.2 人工插秧
人工插秧优点是能够按人们的意愿,按高产的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具有人为控制的优势,容易做到减轻植伤、深度适宜、行直穴匀、不重不漏的作业要求。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均匀程度不如机插秧。
3.3 旱育稀植与超稀植
关键词 水稻;栽培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017-01
为了摸索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更好地结合水稻增产工程项目,展开水稻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通过试验,为洒雨镇今后的水稻栽培种植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水稻试验田选择在洒雨镇海星村上纳堡组某农户家责任田,面积1 753.5 m2。该田块日常灌溉和排水都较为方便,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比较肥沃,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试验水稻品种为中优169。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在每个小块田保持栽植15行,每行栽50株(A)、45株(B)、40株(C)、35株(D)、32株(E)、30株(F)。3次重复。随机进行分配,并且在每个小块土地周围设置保护区。每个小块面积保持在60 m2,按照东西方向进行栽培,通过拉线进行移植。每株水稻保持2粒谷旱育秧苗[4]。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田块管理措施保持相同,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5-6]。水稻栽培前合理整地,并且使用腐熟有机肥、磷肥、尿素、氯化钾等多种肥料。在一般情况下,有机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尿素50%用作基肥,50%用作追肥;65%氯化钾作为基肥,35%用作追肥。当秧苗生长到4叶1心时,便可以进行移栽。在移栽的过程中秧苗插入的深度应该保持在3 cm左右,同时应该坚持使用正确的栽插手法,秧苗的间距要保持合适,所栽秧苗保持竖直、稳固,以保障秧苗的质量。尽早使用追肥,加速秧苗分叶。在秧苗移栽之后,尽量在2 d之后追施尿素和除草剂、乙苯等,这样有利于加速秧苗生长分叶。精确灌溉,确保所有秧田保持一致。在秧田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让秧田保持3 d秧田湿润,1 d缺水干燥。追施穗肥、扩库增源。在秧苗幼穗生长到分化期时,施加适量的尿素、氯化钾,从而促进秧苗生成大穗。同时,结合灌溉使用磷酸二氢钾对水,进行秧苗叶面喷施,以便有效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在水稻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过程中,主要需要防治三病三虫。一是药剂防治。在水稻生长15 d后,使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的叶瘟病;在水稻生长1~2个月的时候,使用40%富士一号乳油1.5 L/hm2对水750 kg/hm2防治水稻的颈瘟病;在水稻生长了2个月以上时可以使用井冈霉素375 g/hm2对水朝向水稻植株的中下部喷雾,以防止水稻发生纹枯病;在水稻移栽逾2个月之后,则可以选择纹枯净、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喷洒水稻,防止水稻出现稻曲病。二是物理防治。在水稻种植的试验田安装几盏杀虫灯。通过采取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能够较好地应对水稻产生病虫害。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每个试验小块选择对角进行取样,总共选择25株,统计每株的有效穗数。然后从中选择1丛进行割取,选择对10株水稻进行农艺和经济性状考种。坚持对各个小块田进行准确的收割和测试,实行单独收获单独晒的策略,最后对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统计。最后从各个小块田收获的水稻中称1 kg晒干,然后再算出干粒重和折干率,从而计算出不同密度栽培的水稻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试验小块的水稻生长时间都为156 d。各个处理在水稻的早期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都始终保持一致,并没有受到不同栽培密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随着水稻栽培密度不断提高,相关理论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水稻的千粒重都保持相同。然而,当水稻的株高、穗长不断增加,每丛的穗数则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大大提高了试验水稻的结实率。
3 结论
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群体的功能。随着水稻栽培密度不断提高,减弱了处理水稻叶穗生长分叶的功效,但是这样高密度的栽培有利于形成大穗和有效穗,从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
4 参考文献
[1] 杨淑兰.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2):50.
[2] 汤雷,吴晓芸,金荣华.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4(3):46.
[3] 刘文祥,青先国,艾治勇.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2):114-121.
[4] 罗湘洁,杨超,代世学.水稻不同密度栽培探析[J].农技服务,2010(2):187-188.
关键词:甬优12;水稻种植; 栽培技术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S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10
1 田块选择
灵桥镇责任田位于富阳区灵桥镇永丰村羊家畈,种植面积0.073hm2,种植品种甬优12号, 2012-2015年在浙江省富阳区灵桥镇永丰村羊家畈粮食功能区内选择旱涝保收,排灌系统优良,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的田块。
2 适时播种
水稻播种的时间把握十分重要,可以直接决定种子的质量和水稻的产量高低。甬优12作为富阳的单季晚稻栽培,播种时间5月中旬前播种为宜,每667m2用种量0.8kg左右。种子处理技术:选用25%咪鲜胺EC:2000倍液浸种48h(杂交系列的种子间隙浸种24h),预防恶苗病和苗瘟,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种子催芽后到播种前每kg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WP10g再加10%吡虫啉WP 5~10g或60%高巧5mL(拌种后晾干6~8h),防治稻飞虱和稻蓟马,驱避麻雀和老鼠。播种前用1.50% 过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提高了农药、化肥施用效率,以防止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生态效益明显。
3 培育壮秧
选择肥力中上的田块做秧田。种子药剂浸种。播种时药剂拌种。秧田亩播种量7.5kg,大田每667m2用种量0.75kg,秧龄15~20d,单株平均带蘖3个。秧田每667m2施45%的复合肥30kg作底肥。秧苗二叶一心时每667m2施断奶肥尿素4kg。移栽前3~4d每667m2施起身肥尿素5kg,氯化钾5kg。秧苗一叶一心时喷200ppm浓度多效唑促蘖。通过专家抽样调查和农户收割发生。播种应做到稀播、匀播、精播。
4 合理施肥
肥水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适宜的水分和肥料对于水稻的生长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肥料的选取工作上要格外重视,当地应充分利用牲畜的粪便、饼肥、草塘泥等物质,底肥在土壤翻耕时每667m2施猪、羊栏肥1000~1500kg。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种植的一大难题,因为病虫害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同时当地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本文将给出以下防治措施:当地应事先对水稻病虫害的类型进行掌握,并且做好对症下药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在适当时期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洒工作,更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农药喷洒过后要对残留农药进行清理。患有病害的水稻会在田间进行病害的传播,因此必须及时地清除掉。防好4种病:稻瘟病、纹枯病、病毒病、稻曲病。治好7种虫:稻蓟马、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大螟、纵卷叶螟、二化螟。
6 水浆管理
栽后3d、10d分别露田2d,沉实田土,以利秧苗发根。栽后至有效分蘖够苗期(6月20日左右)灌薄水。够苗期到拔节期(6月20日-7月18日)为搁田期,先轻后重,分多次搁。幼穗分化期(7月19-31日)灌薄水和露田。孕穗期(8月1日-9月5日)田间不断水。抽穗至成熟,间歇灌水,收割前7~10d断水。开好丰产沟,田间每隔3~5m开1条宽33cm,深30cm的排水沟。药期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提倡以无水层或湿润224.5kg。灌溉为主,以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达到早分蘖的目的。
重收割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收割之前种植户应该做好人员、机器、设备的准备。其次在收割时间的把握和选取上也要做到准确无误,一般来说以甬优12号的收割时间12月中旬收割,避免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危害。通过精心培育和管理,甬优12号每667m2产达到865kg,获得可喜的丰收。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高产;施肥;灌溉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40
前言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和需求增加,因此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成为水稻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水稻高产方面仍然有提高的空间。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保证水分、防治虫害等问题,利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现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本文重点研究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何从秧苗培育、水稻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水稻产量。
1 水稻栽培现状
水稻栽培品种实现了从高杆向矮杆的转变,实现了从常规稻向杂交稻的转变,促使我国的水稻种植在产量和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水稻的育秧技术方面,经过了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秧苗的质量得以提高。在施肥技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有机肥,之后使用的是化肥和有机肥的结合肥,现在使用的只是化肥。但是在施肥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水稻的灌溉方面,长期以来水稻的灌溉方式就是浅水灌溉或者长期淹灌,基本上不进行搁田处理,导致水稻秧苗在分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分粟无效、穗粒少、成穗率比较低的情况。但目前的水稻施肥还存在一些问题。水稻在灌溉方面采用潜水灌溉或长期灌溉方式,经常出现水稻秧苗成穗率低的状况。虽然我国的水稻种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秧苗培育、灌溉、施肥、防虫害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使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为我国水稻种植业做出贡献。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水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下面从秧苗培育与插载、施肥、灌溉、防虫害等方面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析。
2.1 秧苗培育与插栽
水稻品种是否优质对水稻产量起直接作用,因此在选种时应当尽量选择抗病性好、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并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水稻秧苗的培育对水稻高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秧苗培育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秧苗培育的步骤和流程,经过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育秧等7个过程的操作后,才能实现水稻的秧苗培育工作。每一个步骤中都要对水稻秧苗仔细观察,一旦秧苗出现问题,需及时解决,以避免错误的育种方式对水稻秧苗产生危害。秧苗的培育在旱地和湿地中均可,但是目前一般采用旱地育种方式,这是因为旱地培育出的水稻秧苗有着根系发达、秧苗粗壮、培育时间短、抗病害能力强等优点。
水稻秧苗在插栽之前,需要将种植田地修整平整,保证土壤均匀。秧苗插栽不宜过深,应选择在土壤有糊状层时进行;对于沙质土壤来说,秧苗的插栽应该选择抛秧方式进行;插栽密度要根据水稻秧苗的品种、土壤肥力等条件进行科学的判断来确定,插栽密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这样对秧苗的返青比较有利。
2.2 施肥管理
水稻的施肥应当科学进行,不能仅凭以往的经验进行肥料的施加。一般来说,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补充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在施肥方式的选择上,一般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方法,将复合肥和农家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均匀之后均匀撒在土壤上。通常情况下,在土壤肥力中等的667m2田地中,需要施加70kg氮肥,40kg磷肥以及60kg钾肥。施肥过程一般要伴随着灌溉工作的进行,保证水稻具有充足的水分条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较好效益的方式。配方施肥指的是在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对作物的生产规律和施肥规律进行分析,最终调整作物施肥时间、施肥数量以及施肥方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本身的效应对配方施肥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元素的摄入,比如氮、磷、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等。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作物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配方施肥正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补充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调节土壤供肥与施肥之间的矛盾,补充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施加农作物所需要的化肥量。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另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水稻施肥技术,的主要技术途径是: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集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控制基集肥施氮量,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通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
2.3 灌溉管理
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的灌溉管理十分重要,应当根据水稻根系的需水量进行灌溉,遵循浅湿结合、间歇灌溉的原则。水稻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对用水要求也不相同。水稻在移栽过程中根系可能由于受损导致其吸水能力下降,但是叶子的蒸腾作用正常进行,因此要浅灌3cm左右,保证土壤湿润,促进水稻新根的正常发育。水稻分蘖期要保证合适的灌溉量,灌溉量不足会产生无效分蘖;灌溉量过大又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影响水稻发育。这一阶段一般采用浅灌3cm的方式,保证水稻正常分蘖。水稻孕穗阶段时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应灌水5cm左右。水稻抽穗阶段一般保持2cm的水层即可,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问题会对水稻的生产及产量带来影响,因此应当采用科学治理方式来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对于纹枯病问题,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高发期是水稻从分蘖期到灌浆期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为每年的5月中下旬,一般在分蘖后期采用667m2田地喷雾喷洒5%静冈霉素500mL加水250kg进行防治;稻瘟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是稻苗长出第3片叶子时,推荐开始用药时机为在稻田出现急性斑病时,直至水稻分蘖期。与此同时,在穗瘟破口到齐穗的过程中,也应施药2~3次。如果同时发生3代三化螟,应在破口之前就施药1~2次,如果来年重发则应该在6d之后第2次施药;对于穗瘟病问题,一般在破口期采用667m2田地喷雾喷洒20%三环锉可湿性粉剂500g加水250kg进行防治,1周之后病情没有明显改善继续喷洒1次;对于稻曲病问题,一般在抽穗期前采用667m2田地喷洒10%络氨铜水剂1500g加水350kg进行防治。第2代二化螟发病比较复杂。一般在6月19―22日灯下又见一明显盛蛾高峰,峰日蛾量多的63只。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最佳时期是6月29日―7月1日,一般每隔7d防治1次。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以选择使用使用16%锐卷90g,或25%卷净100g,或14.1%稻纵毙100g,或25%卷白绿80g,或95%润田丹30~60g,或25%切卷100g,或10%卷杀70~100g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利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满足社会对水稻的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从优化秧苗培育与插栽、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有效防治病虫害等角度指导水稻的种植工作,实现水稻产量质量的双重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常钛.不同土壤地力下水稻高a高效栽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2]张兰,高霞.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3(14):80.
[3]索良娟.关于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J].农技服务, 2016(13):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