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线上学习的建议范文

对线上学习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线上学习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线上学习的建议

第1篇:对线上学习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育直播;学习投入;儿科护理学

直播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共享共生为理念,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直播平台开展学与教活动,从而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的教育新模式[1]。直播教学已逐渐成为线上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网络直播教学随着直播的结束教学活动与师生交互互动也随之结束,这样容易导致学习者的学习不完整,因为直播教学仅有正式学习环节,缺乏前置学习以及后置学习等环节。学习质量是线上教学与学习研究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学习者的有效参与和深入的学习投入是保证线上学习质量的首要条件。然而,线上学习者自主性差、消极地参与、课程完成率较低等现象已成为关注的问题[2-3]。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线上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学习投入、学习质量等作用的理论阐述,缺乏实证数据支撑,有关多种线上教学方式融合应用的线上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质量状况研究较少。鉴此,本研究依托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腾讯会议直播和QQ,形成了“课前有任务、课中有目标、课后有作业”的“三位一体”的混合式线上教学链。拟探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直播+QQ”线上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旨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优质、高效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20年4月整群抽取我校接受儿科护理学学习的三年级护理本科生为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调查;熟悉和愿意接受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直播及课程QQ线上教学模式。排除标准:病假、网络不流畅等原因致使缺课≥3次者。纳入研究对象共261人,男43人,女218人,年龄19~24(21.3±0.8)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采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直播+QQ”混合线上教学模式,即: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作为课前预习与课程资源共享以及论坛讨论的学习平台,腾讯会议直播教学作为面对面授课的平台,班级课程QQ群或个人QQ作为课后答疑与交流的互动平台,由此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有任务、课中有目标、课后有作业”的“三位一体”混合式线上教学链,具体如下。1.2.1.1课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师在授课前1周通过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授课通知、课程学习资源,如授课内容、授课方式、PPT、电子教材、教学大纲、微视频、讨论话题以及学生登陆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腾讯会议和课程QQ平台的具体操作等,以便学生在直播教学之前登陆平台、下载资源并进行课前预习。1.2.1.2课中采用腾讯会议进行为期9周直播教学。其中,在儿科常见疾病护理章节的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课前预习任务采用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基础等方法评估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首先,教师引入医院典型的、真实的临床护理案例;然后针对该案例提出相应问题。例如:该患儿可能发生的临床情况是什么?需要补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该患儿存在哪些护理问题/诊断?如何对该患儿实施护理?为什么?教师通过学生在聊天区的答复,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易错区给予详细解答,针对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内容采用微视频、音频、演示、图片等方法进行讲授。在儿科常用护理技术部分的直播教学过程中,首先借助护理技术操作视频讲解技术操作流程、关键步骤;然后请学生就地取材练习操作,如用家里的玩偶模拟新生儿,用笔等代替注射器练习注射器持针方法、进针角度等。此外,为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学习专注度和学习效果,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在线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适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评价;同时,教师“随堂测验”,即学生在线答题,在指定时间内评价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反馈与讲授。如果学生错过了直播课堂或者有反复观看的意愿,建议学生对直播课堂进行录制。1.2.1.3课后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布置作业、练习题,用于帮助学生课后巩固、自测练习和复习。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充分思考学生的学情特点,结合真实的临床与生活情境进行作业与练习题的设计与布置。在此平台上的论坛区讨论主题,如袋鼠式护理的优点、成年疾病儿童期的预防等问题,学生自由参加、回帖讨论、互相提问、互相答疑,教师给予引导与点评,从而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在儿科护理学课程QQ群,学生可以针对学习困惑提出问题,此时教师首先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评价与引导。除了学生提出疑问之外,教师主动抛出问题,通过@同学的方式带动全体同学回答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使用奖赏机制,如师生共同为表现优秀的同学发放小红花、点赞表情图或GIF动图等,以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与线上课程学习学风。

1.2.2评价方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结束后,对261名学生的以下指标进行调查。①学习投入状况。采用远程学习投入量表(StudentEngagementinDistanceEducation,SEDE)和线上学习行为指标综合评估。SEDE量表:由Sun等[4]于2012年修订而成,包含行为投入(3个条目)、认知投入(5个条目)和情感投入(7个条目)3个维度1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符合=5分,完全不符合=1分。总分15~75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越多。本研究中,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0.85、0.88。线上学习行为指标包括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累计平均登录次数/人、累计平均学习时长/人、课程资源访问率(课程资源访问的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作业平均完成率(每次作业完成率的总和/作业布置的总次数)、论坛区平均回帖率(各论坛区回帖率之和/论坛次数);在腾讯会议直播教学中的平均到课率、平均随堂提问的应答率、平均直播课堂完成率。②学习效果。采用在规定时间内平均完成作业的优秀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回答测验题目的正确率进行评价。③学习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线上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线上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参考刘营军等[5]设计的《网络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模型》基础上编制,并请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领域专家13名对该问卷进行测评。问卷共包括6个条目,以是、否作答。另设开放式问题:为了提升您对线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您觉得学校或老师应该做哪些努力和改进?④线上教学模式使用意愿。自行设计问卷:在后期的学习中,您愿意继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吗?对于儿科护理学课程未来的教学模式,您愿意完全采取线上教学模式还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模式呢?请说明选择原因。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学生线上学习投入状况

学生的学习投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得分分别为55.3±7.3,12.7±1.7,18.3±3.2,24.3±4.1。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平均登录(59.0±24.8)次/人,平均学习时长(25.1±11.1)h/人,课程资源访问率、作业完成率、论坛区回帖率依次为93.1%、98.5%、77.8%,腾讯会议直播教学课堂平均到课率、平均随堂提问的应答率、平均直播课堂完成率依次为96.9%、92.0%、96.2%。

2.2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

见表1。2.3线上教学模式使用意愿对于儿科护理学课程未来的教学方式,82.8%学生愿意在后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上继续采用线上教学。仅有8.8%认同线上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73.9%愿意选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4学习满意度与线上教学使用意愿开放式问题回复结果

关于学校或老师应该做哪些努力和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线上教学模式的学习满意度这一开放性问题,结果总结如下:①课程平台上适量增加练习题的数量或阶段性测试环节,有利于课后巩固;②在儿科护理技术实训操作的线上教学模式中,建议使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练习各项实训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73.9%学生愿意选择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原因包括: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优势,两者融合可以优势互补。儿科护理学实训课在线上学习时没有真实操练的体验,更没有基于高仿真情景模拟实训的综合性学习环节,无法帮助学生迎合临床实习或工作的需求,因此,儿科护理学部分知识尚需采用线下教学模式。

3讨论

3.1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6]。教学信息化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7]。研究显示,学习投入不仅是评估学习者动机水平,还是观测学习过程与预见学业成绩及满意度的重要指标[8-10]。学习投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逐渐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在线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在线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满意的并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在线学习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监控手段以及面对面的情感激励,学习投入对线上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评估线上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投入(得分率73.7%)尤其是行为投入(得分率84.7%)及认知投入(得分率73.2%)较理想,可能因为该线上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线上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线上学习的情感投入略低(得分率69.4%)。因此,在后期教学中尚需进一步制定提升学生在线上教学模式下学习情感投入的策略,并通过实证数据综合评价其效果。

3.2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与线上教学模式继续使用意愿

本次结果显示,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直播+QQ”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对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持满意态度;82.8%学生愿意在后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上继续采用线上教学。由此可见,儿科护理学课程采用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模式,课前实施资源共享,课中引入常见临床案例,采用翻转课堂、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课后适时答疑,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符合学生的意愿。研究报道,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护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提升护生的课程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11-12]。Dooley等[13]研究报道,线上课程授课采用基于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与课程成绩。研究发现,学生对于线上教学过程中引入临床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的教学策略满意度高。

第2篇:对线上学习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线上教学;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疫情防控

2020年春,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为遏制疫情的蔓延传播、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育部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线上教学成为防疫的应急之策,线上教学活动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笔者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校)为例,就如何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

1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线上教学都是一种相对新鲜的教学模式。为使该校的线上教学工作落实、落地,主要从学院和教师两个层面抓实、抓细。

1.1学院层面:全面统筹推进,做好组织者和推动者

1)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指导线上教学工作。成立由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职能部门及教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提出“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主导(以教师为主导)、六跟进(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管理、教师能力提升、质量督导、学生管理、心理疏导同步跟进)”的线上教学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线上教学准备的通知》《关于做好线上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学校、教学院(部)、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的工作要求,全面确保疫情防控时期高职教学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开展[1]。2)组织师生线上培训,了解熟悉线上教学平台。该校主动联系超星、智慧职教、蓝墨等企业,为学院线上教学提供平台支持、技术服务与培训,建立了吉工职院超星线上教学群、吉工职院智慧职教线上教学群、吉工职院蓝墨云线上教学群,面向全体授课教师开展了“一平三端线上解决方案”“超星学习通‘六步’网络教学法”“智慧职教‘职教云’帮助中心”等应用培训,形成《教师线上教学操作指南》《学生线上教学学习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教师和学生迅速掌握线上教与学的方法和要领,提高教学实效,为课程平台建设和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3)开展学情教情调研,科学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一是教务处下发了《关于排查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的通知》,各教学院辅导员、班主任、授课教师积极与学生联系,认真排查不具备线上教学条件的学生,针对偏远地区无网络条件的学生、家庭所在地网络信号差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完成学业;二是各教学院充分考虑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微信群、QQ群、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对扩招学生的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深入调研,开展有关测评,形成学情分析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4)制定教学应急预案,保证线上教学正常运行。超星、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用户较多,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难免出现卡顿、拥堵、延迟等现象。为保障线上教学的正常运行,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是教务处会同学院信息中心尽最大努力与相关企业沟通保障网络畅通,联系相关企业为学院搭建钉钉平台;二是授课教师采用钉钉平台、腾讯会议、微信、QQ等辅助平台配合线上教学;三是教师根据出现的突况和平台限流合理调整授课时间,错峰上课;四是辅导员、班主任积极与学生沟通,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学习,另一方对网络出现的卡顿、拥堵、排队等现象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学生均能够给予理解和包容。5)坚持督导管理并行,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为确保线上教学有序推进、标准不降,实行学院、教务处、教学院(部)三级管理,建立学院疫情防控督导组、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教学院(部)教学质量督导组三级督导机构,做到早准备、早落实,注重抓过程、抓质量。校督导组、教学院(部)督导组调整督导模式和评价标准,采用进入在线课堂听课、查阅平台教学资源、“一对一”网络交流等多种模式持续地跟踪、检查及指导线上教学活动[2]。在过程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课程、专业和教学院(部)的主体责任,并实行教学院(部)—学校二级周通报制度,突出线上教学的时效性、过程性。

1.2教师层面:精心设计实施,做好引导者和实施者

1)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全体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思路,修订课程教学标准要求,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规划课程线上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科学制定教学进度表。并通过学习、引用、整合、开发等方式不断建设和完善更具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线上教学资源,有“教”材更有“学”材,除了教学课件、教学文档、教学视频(微课、录播课)、章节测验等学习类资源外,还建有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课程线上教学方案、学生线上学习指南等指导性资源。2)选择优质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选择优质的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一平三端”、超星“学习通”等)及合适的线上教学方式(如MOOC、SPOC、“PPT+语音”、直播等),借助课程网站资源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有效运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保持互动、答疑解惑。通过线上考勤、布置线上作业、在线测试等途径加强线上互动,引导学生线下自学、完成作业,师生共同线上讨论答疑,做好在线测试等过程性考核,形成详细的过程性教学、学习、考核记录,保证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3)重视线上教学反馈,强化线上教学过程。授课教师及时监测教学活动数据,监测教学状态,对有问题的课程及时反馈调整,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五个一”。教师正式线上上课前1周在班级微信群授课通知,教师每周向学生至少布置1次以上作业,教师每周至少进行1次以上课程互动,教师每周通过网页端、手机端查看学生学习进度至少1次以上,教师每周进行线上辅导答疑1次。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和课堂反馈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反馈,既督促学生维持学习,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线上教学反思与改进

2.1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共历时18周,该校面向6979名学生开出了300余门线上课程,在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在线学习主流教学平台了课程资源42645个,其中文档资源26580个,音视频资源16065个,累计时长151591min,极大保障了春季学期各类课程的顺利开展。课程PV量(浏览量)累计45307464次,章节学习量累计5652620次,较频繁的教学活动有章节学习、课堂签到、活动测验等,其中签到、抢答、问卷、活动测验合计达189人次。在4月和7月分别向学生发出调研问卷,了解线上教学整体情况,7月调研结果显示:49.93%的学生表示可以较好地跟上教学进度、全部掌握所学内容,43.94%的学生表示能够大部分掌握所学内容,说明93.87%的学生认可线上教学效果。同时有86.17%的学生表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观。

2.2线上教学反思

1)网络授课模式还不适应。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加之网络平台本身存在的缺陷,个别教师一时难以适应线上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直播授课紧张、录课质量不高、线上教学资源类型单一;二是部分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常用功能还未掌握;三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灌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印记较为明显;四是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仍然是以“教”为主,而不是以“学”为主,导致在互动方式上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不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2)学生上课缺少有效监督。在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在讲授时没有开启全员视频,老师看不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老师只能看到学生签到,网上显示在上课,但学生不在现场,无法保证到课率;二是教师看不到学生,很难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包括动作、表情等身体语言的传达),无法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做出调整;三是教学效果不能保证,多数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对于学生是否真知真懂真会并不掌握,学生的课后辅导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3)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面临时差和信号问题。一些学生条件受限,线上学习断断续续,有部分农村学生在户外寻找信号上网课;个别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于线上教学存在融入较慢、压力较大的现象;部分学生线上学习方法尚欠,加之网络资源过于庞杂,许多学生对资源分类存在困难;一些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知识消化较慢,容易遗忘,需进一步指引。

2.3线上教学改进措施

1)因课制宜,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动态优化,创新思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一是因“课”制宜选好授课平台。授课前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根据网络平台功能,选好用好网络授课平台。二是强化学生监督机制。通过签到、小测验、随机点名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阶段性考试检查学习效果。三是做好课后答疑工作。利用教学平台、QQ群、微信群给学生答疑,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各教学院(部)积极推广使用SPOC教学、线上小班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定期教学材料[3],布置作业和组织网上讨论。2)强化服务,做好保障工作。在线教学师生准备时间短,任务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各位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各教学单位周密配合,离不开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精心保障。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教师发展中心将密切关注教师的教学需求,不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学习各种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为授课老师制作授课平台操作使用手册等,努力消除教师线上教学的后顾之忧。学校持续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强网络服务保障、软件使用指导、硬件设备维护等伴随式服务保障团队建设,牢固树立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积极探索疫情期间教学模式,圆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结语

线上教学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也显现出存在的问题。而线上教学绝不只是一时的应急之策,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都是未来国家大力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4],因此,需要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线上教学过程,助力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邓嘉琪.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工作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4(15):10-11.

[2]刘文宏,刘立新.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工作[J].技术与教育,2020(3):62-64.

[3]甘伟.教育信息化视域下高职教育慕课的应用与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20,4(50):4-5.

第3篇:对线上学习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 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16-02

从定义上来看,慕课是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出现和广泛开展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极大的丰富了高校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慕课最早是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联合研究推出的全新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全球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慕课模式的引入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开始研究慕课结合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网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面,关于慕课与其他方式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践教学的视角研究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基于幕课的混合教学创新模式分析

1.1 实践教学应用优势

依托慕课教学资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学习模式,并充分发挥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而以新颖的、创意的、引导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幕课教学资源能够给学生展现诸多名校、名师的教学过程,这对于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质量具有积极的帮助,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在课下反复观看名师教学视频,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学生还能够通过幕课平台灵活掌握自己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目标,针对性地填补自己英语写作方面不足。幕课模式能够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并借助幕课资源活跃课堂氛围。

1.2 幕课应用的实践教学情况

对当前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性的设置幕课混合式教学,然后用以观察和总结幕课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前我国主要幕课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丰富,但多数在线课程的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一次性学习,在整个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持续保持注意力和集中力,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教师结合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优势,对幕课资源进行进一步加工,并结合英语写作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微课模式的段视频,以供学生更好地学习。

以一节课为例,将幕课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环节。在课前环节,教师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然后让其登录幕课平成在线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环节,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统一讲解和作品展示等。在课后环节,教师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布置巩固性、拓展性的任务,比如拓展阅读、话题写作等,并保持与学生良好的在线交流沟通。

1.3 讨论与思考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可知,基于幕课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师生均认为这种模式的写作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多数学生认为幕课能够提升自己英语写作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幕课提供的较为灵活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根据针对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可以根据自己英语写作的基础灵活掌握学习进度和等级,实现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直接登录幕课平台进行英语写作学习的效果表示不满意,无法保持整个学习过程的专注度,但对于经过教师重新设计的幕课混合式教学形式,多数学生感到满意和赞同,认为这种方式更具针对性,相关话题更丰富。此外,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网络上的幕课资源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国外知名幕课资源中,对英语写作要求及难度过高,自己在学习中跟不上节奏,这更能凸显英语教师在幕课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2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混合式教学应用

2.1 英语教师施教方式

结合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调查的结果,以及当前网络上幕课资源的实际情况,设置“以幕课资源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为环境、以微课与翻转课堂为方法”的施教方式。在课程设计中,以中国大学MOOCs和学堂在线为主要幕课资源,对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技能的课程进行重新编排,进而在充分发挥幕课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教学。由于不同幕课资源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因此英语教师可通过甄选英语写作幕课资源,然后重新组合英语写作课程进行教学安排和实施。在教学实施中,英语教师不再是英语写作知识的传递着,而是幕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前,英语教师对幕课资源进行重新编排,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小组讨论、情景写作等,教师要适当的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秩序。在课后环节,英语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组织网上答疑、讨论和评价。

2.2 学生英语写作学习方式

基于幕课的英语写作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幕课与微课、翻转课堂的结合,是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能够针对自己所需进行按需学习,在英语教师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下,学生通过丰富的幕课资源开展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比如不同英语写作水平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决定幕课学习速度、进度以及难度等。在英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之内,丰富的幕课资源能够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使英语写作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觉、主动和自组织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而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3 英语写作课教学组织形式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于非英语专业而言,英语教学的课时安排已经相对减少,而在当前的英语学习环境下,有限的英语教学课时难以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大幅提升,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充分利用幕课资源,开展适合学生的英语写作课教学组织形式。幕课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如果单纯的线上学习,英语教师难以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可将幕课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采取协同式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而实现对线上学习效果的考察和监控。

2.4 教学评价方式

幕课是以在线学习为主要模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师设计教学评价时,需要结合实际开展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种形式。线上评价主要借助幕课平台对学生学习活跃度、学习进程、作业提交等进行观察,进而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而线下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参考文献

[1] 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66-72,86.

[2] 吴蜜琴.试探慕课的多元交互平台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5(21):34-35.

第4篇:对线上学习的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改革,开放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是为规划设计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它着重阐述城市道路设计、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平横纵断面和交叉口规划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各类交通规划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规划设计起着引导制约和具体表现的作用。

针对这门学科基础课的特点,特别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理论较少进行系统整理完善的特点,如何教好它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规划教育者。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

(一)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特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结合课堂讨论及现场观测,在一定实践中应用理论以加深理解,最后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难度的规划设计实践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整个课程包括城市道路的分类、道路平横纵断面及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各项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用地规模和选址以及城市各类交通方式的作用和特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本课程有实践性强、涉及学科门类较多的特点:实践性强源于工程技术都是在具体的城市道路沿线地形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涉及学科不仅包括测量学、工程制图、工程地质(专业基础课)、路基路面工程,而且与城市总规、控规、详规等专业课紧密相关;同时课程教学中有大量图纸图片演示及较繁琐的推理计算和设计计算内容。

(二)对教学内容组织的思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1.研究重难点,合理分配课时

本课程两大部分涉及内容较多,全部内容的讲授宜用60~70学时,而实际情况是: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整表现为增加课程门数以扩大知识面教学方法手段,课程的学时数相应减少,目前《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计划学时已减至45学时。

为了在极有限的学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大量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领会并精简教材,充分利用有限学时,把教材变“薄”。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对其它一些内容,如行人、车辆基本知识,城市交通特征、路面知识、城市桥梁隧道等,或者在其它课程有涉及,或者课程要求较低,建议引导学生自学,可略讲,甚至不讲。这样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材、规范标准滞后于技术发展,对教材内容取舍、更新的高要求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技术及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教学用教材、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应随之不断更新修订。而实际情况是,教材较长时间只有建工80版,2005、2007年分别有一套系统针对性教材上下册,且教材编写摘要新于之教学方法手段,对教材标准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

如交通规划方法中增长系数法,实际应用已不常用,但因其方法简单易懂仍以之作突破口介绍交通规划出行分布预测方法,同时具体讲解其他方法及应用状况,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性内容。

3.重视基础课教学,增强专业课内容联系。

《测量学》、《地质水文》等课程是城市道路与交通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城市规划原理》之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部分、《城市详规原理》是本课程学习应用相关部分,有知识衔接的关系,学生应结合、交叉掌握。如道路设计的平交口竖向设计中等高线设计方法沿用测量学相关知识。若基础课内容掌握不到位,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理解消化。因此,教学中应加强与基础、专业课知识的结合,对学生正确引导,避免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课程的教学一般为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观测+课堂讨论+课程设计。

1.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仍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讨论、专题科学报告、网上自主学习等。

(1)加强启发式教学,善于运用设问策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被动学习模式,转而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即主动学习)。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活动的启发和引导教学方法手段,注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如在学习城市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后设计一些问题:平面、纵断面设计各自满足设计要求后,设计的道路是否就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寻求答案后再提出:既然道路平面、纵断面单独设计满足要求后仍不能使设计道路完全满足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要求,那么应如何检验并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质疑、思考解答自然引入“线形综合设计”内容,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法

突破教材的束缚,变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为辅助地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可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科学专题报告、网上学习等具体形式实施。如在讨论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时为了在对各类各国交通模式了解中学习先进的规划理念,引入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及私车交通等代表性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模式中地位的讨论,以宏观、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交通规划的基本点;对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等布置专题报告写作任务,学生从选题、查资料、提出论点论文、汇报展出等5个方面进行,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锻炼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多媒体教材体系,利用校园网课程辅助学习系统自主学习,辅助学习系统应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案例、授课录像、网上答疑等内容。学生通过校园网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解疑、自测。

(四) 对教学手段的思考

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采用CAI教学、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化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直观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图文并茂,加深理解

《城市道路与交通》需要演示、讲解大量图片图纸,如道路平、横纵断面图、道路交叉口平面及竖向规划图、路网构成及交通设施的类型、组织方式、规划布置等教学方法手段,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如讲解平纵面线形组合时,配合适当和不适当线形组合的道路实貌透视图,加强空问想象能力,加深对线形组合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又如:讲授立体交叉内容时,由于立交特殊复杂的组成结构,不易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讲清立交的基本组成、功能和特点的目的。教学中考虑先选用图片介绍立交基本组成特点等,后用2学时观看录像,内容为某市环线上的各立交形式及交通特点,从而使学生以感性方式认识立交的基本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五) 重视实践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1.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实践性环节。

课程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设计实践中,要求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正确运用规范和标准进行道路路线设计和交通模式规划设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们选择城市新区进行纸上定线道路平横纵设计和交通模式组织规划作业,设计时间为2周。

2.因课程设计在学期末,为加深平时课程学习中的理论理解,宜在讲解中穿插一定的实习时间教学方法手段,亦可以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工程规划项目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部分,考虑将课堂设于工地或设计院,让学生参加技术设计、方案讨论会等,在教师和交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工程方案设计,既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积累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六) 对一些教学内容的思考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计、交通规划的实践也随之发展,设计实践相关规范必随之修订更新,而我们的课程教学因与教材、规范等同步而出现内容整合不完善、滞后实际明显的情况,这要求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科理论发展,掌握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将之直接输入到教学实践中,尽量缩小、减少与实践脱节、滞后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因实践发展其解答已与教材、规范有明显不同,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如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选用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横断面因规划指标规定中推荐、交管部门的推广,一度几乎都采用三块板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我们的课程学习中也把三块板断面作为横断面的首选形式。但实际上,三块板断面在路段上有积极分流的作用,但在交叉口由于机非矛盾尖锐,容易引起严重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混乱、通行能力降低;比起一块板,比起放弃三块板改为多条平行支路,后者更容易合理安排保证路网畅通。再如其它知识点,路网中支路作用的重要性、交通方式结构中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合理停车规划的重要性等等,实践与理论之间都存在脱节问题,这要求教师理解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七)结束语

作为一门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过程的进行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而教学过程的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不断学习本专业、本课程最新动态和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真正做到使教学清晰、透彻,这样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循初.再谈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4]宗琦,叶静辉.精简教材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浅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vol.6(1)

[5]陆建.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vol.24(1)

[6]郑祖武.中国城市交通[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